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乡村音乐文化范文

摘要: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韵味,这应该引起我 们的深度重视。我们应积极改善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环境,强调传统音乐的创作和表达,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和传承意义,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更长久的传承和发展。
乡村音乐文化范文

乡村音乐文化1

中国传统音乐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内涵,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必须受到重视,目前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策略,改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效果。在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现代社会,需要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根本的环境,发挥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音乐创作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创作出更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一)钢琴作品创作对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钢琴作品通常能够体现出历史、文化特征,将传统民族风味与娴熟的钢琴技法有效融合,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创新性。钢琴作品通过曲调结构和演奏技巧呈现音乐魅力,能够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体现出来,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结合中西兼容的发展理念,吸取西方音乐演奏技法并推行中国传统特色,创作出更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丰富音乐传播的形式,促进传统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发展。以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多视角的提高钢琴音乐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在音乐创作中将新鲜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作出更优秀且具有传承意义的钢琴作品。音乐作品创作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学习传统音乐文化,深化传统民族音乐内涵,在作品中准确传达作品的文化蕴涵和艺术表现,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钢琴作品创作

钢琴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一代代优秀的钢琴作品创作者在创作中融合了各种文化思想,将钢琴作品韵律的内涵带给世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关注民族特性,经过有效的改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音乐创作,体现出更完整的作品效果。在中西方音乐文化重叠的钢琴创作中,要重点研究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表达,保持传统音乐的韵味,提高音乐作品的感染力,让我国传统音乐能够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在现代化音乐创作中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为钢琴音乐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和传承使命,将文化理念和音乐审美都通过作品创作展现出来。尊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同时不忘中国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不断对乐器曲目进行深刻学习认知,借鉴西方先进的音乐表达技巧,融入中国特色传统音乐文化成分,有效构建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内涵,突出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在音乐作品创作中可尽量多的采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比如二胡、唢呐等,通过有效的钢琴曲创作,将中国传统具备独特音乐特色的乐器与钢琴有效融合,可以提升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创作中的优势作用[1]。钢琴作品的创作要保证求同存异,不仅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内涵和韵律,还要深化西方乐器的运用,通过深刻研究西方乐器,利用西方乐器演奏出更符合中国传统韵味的作品,进而提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现状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现状

1.传承模式单一

目前仅仅在学习和接触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群体中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的形式十分单一,限制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大部分社会群众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十分有限,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非常淡薄,不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推广,也无法发挥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

2.传承人十分匮乏

当今社会比较主流的音乐文化是摇滚、流行乐等,大众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度不断降低,这不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孔孟思想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现代文化的主流思想之间存在差异,无法有效地融入到当代社会中,对其深化传承带来一定困扰。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的人群十分有限,传承人的缺乏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顺利传承,这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现状

1.以教育为主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渠道比较单一,目前来看,教育的形式是最主要的路线,通过对学生课堂教育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推广。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韵味,提升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和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2]。此外,我国设立的一些戏曲音乐教育学校,将传统音乐设置为学校的专业课程,也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一种传播形式。

2.价值认同感低

由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主要展现的文化内涵都与当代主流文化存在差异,因此大众缺乏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缺乏价值认同感,导致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在现代主流思想和音乐的影响下,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大众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比较低。

3.传播渠道少

目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传播推广的渠道比较少,主要是校园教育为主导,加之一些音乐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当代社会,群众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网络、新媒体渠道,而我国缺乏传统音乐文化在互联网渠道传播的人才,传统音乐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还不够成熟,限制了传统音乐文化更广阔的传播。

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功能变迁问题分析

(一)传统的民歌向重视审美娱乐功能变迁

音乐表现通常与社会时代历史背景密切联系,随着我国主体文化的不断变化,中国传统的音乐形式也发生着改变。如传统民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思想情感寄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文化特点,而在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中,民歌的发展空间逐渐缩小。民歌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原生性,在原生态文化环境下自然而然地进行传播,经过一些外在因素影响,成为了一种审美娱乐功能的展示。为了完成更完整、美好的演唱,民歌的传播在时间长河中逐渐开始重视其表演性和娱乐性,丢失了一些文化内涵韵味,将民歌根据舞台需求进行修改,使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向重视审美娱乐功能变迁。详细来说,中国民歌需要一种原生性的文化环境作为依托,民歌一般容易在民俗节日中生存发展,这种环境能够给予民歌功能性的发挥。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的发展,使得社会群众对于民歌的需求不断削弱,更多地是与现代化舞台所结合的表现形式,这与民歌所需要的原生文化语境相背离,不利于传统民歌文化的传承。目前很多旅游景点会有民族性的歌舞表演,但是很多原生性的文化内容已经被“改写”,传统音乐的表演更加形式化、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审美娱乐的功能性特征[3]。

(二)现代流行音乐技法视域下的传统音乐的变迁

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在当今时代主要以表演的形式进行,越来越多的表演者为迎合舞台效果,对传统音乐进行改造,歌舞的编创者会在传统音乐基础上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以满足当代受众的需求。采用流行文化元素和音乐技法,对传统音乐重新改编以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这是当下音乐文化发展的大趋向。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会随着社会整体变迁,而赋予舞台表演更现代化的力量,被“包装”化的传统音乐是受到时代迁徙的影响,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需要重点考察功能性的变迁,以及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传统音乐文化原生性语境逐渐消失现象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逐渐趋向于娱乐性、商业性,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原生性语境的维护力度非常小,导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影响。中国传统音乐需要基本环境作为支撑,这种环境指的是传统民族活动或庆祝的节日,而这种环境在当今时代的发展十分受限,甚至很多原生性的民俗活动逐渐消失。随着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变化,大部分原生性民俗音乐或歌舞都经过了重新的构造,逐渐适应了当下娱乐性、商业性等的需求,是由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的一种现代化表演形式,传统音乐文化原生性环境受到了削弱。很多民族传统音乐表达形式内涵已经被弱化,只留下表面化的一种象征,比如土家族婚嫁歌,传统的哭嫁仪式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已经消失不见,只是展现了一种文化象征功能性表面的特点。目前的土家族哭嫁仪式歌曲在旅游文化的带动下,逐渐转变了文化作用和功能,更为重视娱乐审美的表现力,变为一种更为表面化的音乐表现形式。中国大部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都在社会发展中变迁,突出表现为一种特征化的舞台演出形式,目的是为了迎合当代受众的认可和喜爱,但是却忽略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功能深层逻辑结构的表达。

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路径及保护策略

(一)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要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有效传承,首先应该深刻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将民族精神不断传承下去。传统音乐能够反映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富含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同时也会不断更新和变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柱。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文明发展中起到桥梁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积极了解,培养坚定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二)传统音乐文化保护策略探究

1.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校园学习

校园教育是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各个学校应该担负起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责任,在教育指导中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理念的引导,让学生增强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有条件的院校可设立传统音乐文化培训课程,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深刻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在音乐创作中发挥传统文化作用[4]。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应该重视培养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不断在学习中掌握传统音乐文化内涵,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长久发展。

2.重视传统音乐传承人

我们应该以传承传统音乐为目的,积极开发专业音乐传承人,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广泛的传播出去。针对优秀的音乐创作者,引导他们在作品中积极采用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创作出更具有传统文化内容的音乐作品,有助于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3.扩大乡村音乐文化影响力乡村音乐文化占据我国传统音乐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政府应该重视乡村音乐整体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化传播渠道,向广大受众传播传统音乐,提升乡村文化的影响力。政府应积极把握传统音乐文化宣传的机会,重视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从通俗到高雅音乐文化的推广,可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宣传,提升传统音乐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力。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环境整体变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阻碍,应该积极改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现状。传统音乐文化具有较强的民族特征体现,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作用,引导现代化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重视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增强传统音乐的推广力度,让传统音乐文化长久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张惟 单位:河南工学院

乡村音乐文化2

城乡发展差异不仅影响改革成果的普适性,也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严峻挑战。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很多方面,除了经济,文化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乡村文化文明建设作为中国农村文化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乡村文化事业的建立与发扬。乡村文化事业的建立既要立足现代环境,又要善于从传统资源中吸取养分,其中农村民间文学是最重要的传统资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音乐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为主题,分析了音乐文化的功能,包括道德教育的功能、集体凝聚力的功能、精神引导的功能,并探讨了音乐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村音乐资源的整理、创新农村音乐的传承路径、重视农村音乐人才的培养、重塑农村民间文学精神。

一、音乐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对策与措施

首先,加强对乡村地区音乐资料整理,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好地方政府的基础性功能。人民政府还必须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逐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证工作,并支持以传统乡村民间文学为主要表演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等。立法机构还必须根据当前农村民俗传承的现实需求,通过对现有法规的修改和加强法律保护性规定的方法,来传承过程中的著作权保障问题和对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的收益分享权等问。同时在文化教育组织、社会公益性团体、企业为代表的其他社会市场主体,也在中国农村民间文学传播中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比如,建立农村风俗文学协会,由非遗传承人成为社团的理事长。社团的建立是提高农村风俗文学传播组织性的有效手段[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对于乡村民俗发展来说,广泛、详实的准备工作才是确保农村民间文学合理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加强对农村民间文学的挖掘力度。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把散落于全国各乡镇、村的乡土民间文学资源整合起来,为音乐现代化的挖掘与运用铺平基础,对乡村音乐资料的整理,可以为乡村音乐在农村文明振兴中的系统性运用,创造条件[2]。其次,注重乡村音乐人才培养。无论是乡村音乐的发展,抑或是乡村文化振兴,均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必须加强乡村音乐人才培养。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大量乡村音乐入选国家、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地方戏剧、山歌、吹打乐等,为乡村音乐的传承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既是乡村音乐的传承主体,也在乡村音乐人才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政府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补助,为传承人开具一定的工资,并保障传承对象的生活。比如,在师徒传承中,传承人每年每带一个徒弟,可以获得2万元的工资收入以及其他传承开销,同样,传承对象也可以获得2-3万元的日常生活补助,以弥补其其他层面的损失。同时,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各种社会职务,合理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担任专业对口的社会职务。团队建设在乡村音乐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少民间文学采用团队表演的形式,如地方戏曲等。政府要做好专业剧团的补助工作,提高剧团的人才聚集力,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乡村音乐中,持续扩大乡村音乐的影响力[3]。最后,重塑乡村民间文学精神。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乡村文化有庸俗化、低俗化的风险,其中,封建迷信文化大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因此,必须重塑乡村民间文学精神,从时展的角度出发,赋予乡村音乐时代性,彰显乡村音乐的精神力量。乡村音乐具有延续性、发展性、开放性等特征,紧扣时展的步伐,不断创新音乐内容、音乐形式是乡村音乐最为鲜明的品质。以民歌为例,传统民歌的内容多围绕男女爱情、农业生产、伦理道德等开展,建国初期,随着新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民歌的主题日益丰富,涌现了许多反映新中国面貌的优秀民歌,既推动了民歌自身的发展,也客观上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有力领导下,乡村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必须从新时代、新环境、新面貌、新征程出发,重塑乡村民间文学进程。比如,乡村音乐可以围绕“中国梦”的时代精神来创新、发展,使“中国梦”熔铸到乡村文化中;又如,精准扶贫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也应成为乡村音乐创作的重要主题。

二、音乐文学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一)学术价值

从音乐文学的价值来看,运用文学具有学术价值,而对于学术价值进行分析来看,首先,86.53%的群众认为音乐文学能够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定位乡村文化发展中一定的思路。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来说,文化内容丰富性以及多样性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要求,而反观现阶段背景下,80%的群众表示乡村文化事业缺乏多样化的内容;65.42%的群众表示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事业发展方向不够吻合;除此之外,65.42%的群众表示乡村民间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历史发展来看,乡村民间文学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种类,76.52%的群众表示农民美好生活离不开,乡村民间文学。由此可见,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间文学就有着十分丰富的品类,80%的群众表示在民间文学中对于民歌较感兴趣;76.52%的群众表示在民间文学中对于戏曲将感兴趣;68.42%的群众表示在民间文学中对于乐器较为感兴趣;95.42%的群众表示在民间文学中对于曲艺要感兴趣,而这些农民的想法也丰富了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次,为文化自信带来了新的研究范式。文化自信的培育是当前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国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拥有着灿烂璀璨的历史文明。而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中西交往得越来越紧密,西洋文明也凭借经济优势,大举进入中国,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给文化自信的培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乡村民间文化形成于区域发展历程中,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不少音乐资源更是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课题研究成果为文化自信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范式。
(二)实践意义

推动农村民间文学继承和发扬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实践调查分析,乡村民间文学多数来源于乡村之中,现阶段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危机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中国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根据研究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了50%,也成为了城市社会结构的历史变化时期,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60.60%;和中国城镇化迅速提高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农业人口数量不断下降,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70%。截止目前乡村社区日益解纽带,乡村出现了创新化的状态,乡村社区的解散使得农乡村民间文学传播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大量优秀的乡村民间文学作品不复存在;而另一方面,社会改革背景下社会现代化水平不断发展,以大众文化为代表的现代艺术作品为主导、80%的群众表示流行音乐是其日常生活中丰富自身情绪的主要方式、65.42%的群众表示影视作品是其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45.42%的群众表示网络小说推进精神发展以及支撑其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传统文学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活动的现代化社会,西方文学大量的进入到中国市场之中,对社会青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农村民间文学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农村文学振兴策略制定、文学的发展课题研究成果也影响着中国农村民间文学的传播有效性。其次,助力于乡村文明的振兴。农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农村文化振兴也是中国农村振兴的重要一环[4-5]。就考察的成果来说,中国农村的文明建设也面临着许多负面问题,原来早已销声匿迹的腐朽落后文化在乡村中也悄悄涌现,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较为常见的就是封建迷信文化,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对此,民间文学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间文学具有道德教化、集体凝聚、精神导向等多重功能,在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建设、提升乡村居民精神面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课题成果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入开展具有参考意义。

(三)社会影响

长期发展过程之中,城乡二元机制体制建设影响着中国城乡地方政府以及乡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使得城乡经济发展出现扩大的问题。根据相关研究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城镇地方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39251,乡村地方人口仅占14617,为达到城乡地区的半数城市发展空间不均衡,也影响着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充分借助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题的发展理念,城乡统筹发展也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通过协调理论指导下经济发展与重点论以及二点论有机结合,认真的、辩证的对待各种矛盾关系,从顶层出发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从上表中不难看出,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城乡人口居民总收入存在一定影响。我国需要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结语

我国所提倡的音乐文化农村复兴战略对农村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一个很有效的理论支撑,对这一策略的有效贯彻可以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为实现城乡统筹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在中国乡村的音乐文化建设当中,地方政府部门还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充分利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和乡村复兴策略来解决中国乡村的发展问题,对农村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正面的促进效果。

作者:任梓杰 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乡村音乐文化3

育中更是如此,对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对此,音乐师范生乡村音乐公益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音乐公益活动以乡村公益支教为主要内容,能够为乡村音乐教育输入新鲜的血液,充分发挥好大学生公益队伍在乡村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提升乡村音乐教育的质量,丰富乡村学生的文化生活;其次,音乐公益活动为音乐师范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可靠、稳定的路径,在音乐师范生的实践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全面发展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一、音乐师范生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中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也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音乐师范生参与到了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音乐师范生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中同样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公益活动的深入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就以湖南文理学院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的公益支教活动为例,问题突出的表现于以下几点:第一、活动目标模糊。活动目标是活动方案制定与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在乡村音乐支教中缺乏具体、明确、可行的目标,很多时候是贸然地进入乡村音乐教育领域,影响了活动开展的效果。第二、活动过程混乱。乡村音乐支教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也可以用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开展,无论哪种类型的支教活动,均需要完备的活动流程与可靠的执行方案,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缺乏此类细则,导致活动过程存在混乱。第三、活动质量不高。音乐师范生乡村音乐公益活动同时承担着了乡村音乐教育以及音乐师范生培养的任务,但在实际的活动环节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活动质量并不高,未能实现预期的育人目标。

二、音乐师范生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中的问题归因

1.组织管理机制欠缺

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中存在的混乱性、低效性等问题,和音乐公益组织的组织管理机制欠缺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就公益组织内部而言,各音乐公益组织没有从长效发展、高效运行的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在部门职能划分、活动方案制定、活动监督管理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公益支教活动不能真正实现公益支教的目标。其次,就公益组织外部而言。作为学校的延伸,音乐公益组织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学校需要从监督考核与保障机制等角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音乐公益组织的活动效能。但很多学校在此一方面存在欠缺,未能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

2.学生综合素养低下

学生是乡村音乐公益活动开展最为主要的依靠,也是决定乡村音乐公益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小音符乡村公益支教的现状来看,学生综合素养低下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一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不足以承担起乡村音乐教育的重任,难以有效提升乡村音乐教育的质量;其次,乡村公益支教属于教育范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以及教育素养,很多音乐师范生并不具备此类技能与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紧扣乡村儿童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最后,乡村公益支教具有很强的公益性,需要学生具有奉献精神,很多学生对公益活动缺乏正确的认知,公益精神不足。

3.活动对接工作薄弱

乡村音乐公益活动涉及到高校学生组织以及乡村两个主体,二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不仅是音乐公益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充分发挥音乐公益活动价值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公益组织与乡村做好对接工作。然而,就当前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的活动开展现状而言,活动对接工作的薄弱性是显而易见的。音乐公益组织仅仅重视公益支教活动的开展,没有和支教单位以及村委会进行密切的沟通,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乡村支教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比如,音乐公益组织的乡村生活需要得到村委会的帮助,对接工作的欠缺使得村委会难以有效地满足音乐公益组织的各项需求。

三、音乐师范生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中问题的化解对策

1.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乡村音乐公益活动是音乐师范生广泛参与到社会公益,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活动形式,无论对音乐师范生自身的发展,亦或对乡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均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的公益活动中,社团承载着最为主要的职责,因此,加强社团内、外的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就成为提高乡村音乐公益活动效果的必然要求。首先,就内部管理而言,社团要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切实提升社团开展乡村音乐公益活动的标准化程度以及有效性,比如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要结合当前乡村公益支教的现状,反思各种问题的成因,从加强队伍领导、明确部门职能、优化方案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等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健全社团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社团的公益能力与服务质量;其次,就外部管理而言,社团作为学生组织,需要接受学校的管理与约束。学校一方面要加强音乐师范生乡村音乐公益活动的指导,选派专业教师或者辅导员入驻公益组织,监督检查乡村公益支教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做好乡村公益支教效果的考核测评工作。

2.加强学生素养培育

乡村音乐公益活动是音乐师范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师范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音乐师范生作为乡村音乐公益活动的实际承担者与具体执行者,他们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素养,对乡村音乐公益活动的开展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就以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的乡村公益支教活动为例,学校以及社团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做好学生素养的培育工作。首先,夯实专业基础。音乐公益活动有别于其他公益活动,其以音乐为中心,对音乐师范生的音乐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要在学校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乡村音乐公益活动的实际需要,不断提升成员的音乐素养;其次,训练教学技能。乡村音乐公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乡村公益支教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以开展乡村小学音乐教育为主,对学生的教学技能,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的教学技能有一定要求,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要加强学生教学技能的培训,以实地观摩+理论授课的形式提升学生素养;最后,树立公益理念。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以乡村为阵地,以公益为追求,学生必须端正态度,全身心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3.完善活动对接工作

乡村音乐公益活动由学校社团组织,在广阔的乡村开展,二者之间的活动对接对公益活动的开展状态、开展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中,学校音乐公益组织占据主动地位,乡村对接工作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导致音乐公益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未能全面发挥乡村音乐公益活动的育人价值以及社会服务价值。因此,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在后续的乡村音乐公益支教中,要处理好社团与乡村的对接工作。首先,处理好村委会的对接工作。乡村音乐公益支教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村委会的大力扶持,比如公益组织的食宿问题,音乐活动的开展环境问题等,都需要村委会的帮助,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在公益支教之前,需要与村委会展开深入的沟通,为后续支教活动的开展扫除后顾之忧;其次,处理好乡村学校的对接工作。乡村小学音乐老师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其他课程老师代课现象较多,他们虽然缺乏专业的音乐基础,但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也非常了解,小音符音乐公益组织在支教活动中要与乡村学校构建密切的合作机制,合力完成乡村音乐教育工作。四、结语对音乐师范生的培养、教育而言,乡村音乐公益活动是非常有效的路径。借助乡村音乐公益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社会公益意识。不仅如此,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因此,音乐公益组织要结合当前公益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好有效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姜思哲.高校音乐支教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与反思[J].艺术教育,2016(9):72-73.

[2]袁橙.从支教探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教学实践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张小军.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为调研基础[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9(z1):34-36.

[4]陆小玲.音乐师范生乡村支教活动的问题与对策——以“音乐课堂•乡村之美”公益支教活动为例[J].通俗歌曲,2017(04):44-46.

作者:巩建斌 姚岚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艺术表演与传媒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