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企业文化融合范文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发展趋势有了明显的改变。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和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融合范文

企业文化融合范文1

近年来,工匠精神已成为高职教学中需要着重践行的目标,应用型本科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家建设和地方建设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应用型本科要加大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工匠精神为背景,积极探索与挖掘新的合作育人模式与机制,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办学质量的好坏,只有真正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校园文化涵盖内容多样,不仅仅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规章制度、课程安排等内容,还与当前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校园内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获得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提升,从而凸显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企业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够起到凝聚员工、激励员工的作用,又能够推动企业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所在,包含企业的未来发展愿景、经营价值理念、企业内在精神等,企业领导者以及员工通过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预期发展目标,有利于推动内部人员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能够逐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为促进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一)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强有力的优势,必须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营造专属于高职院校发展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能千篇一律,既要与自身的发展现状密切相关,又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发展现状,从教学、就业等方面入手,创造服务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办学环境。在此基础上,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实现跨界跨行交流,打破原有的校园文化模式,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培养更多专业性强、综合素养高的学生。

(二)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高职院校是向企业以及社会提供人才的重要机构,要想做到人才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不能只向学生传递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了解企业、接触企业的环境,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真实的职场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将文化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获得更多的职场技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二、工匠精神的当代文化意蕴

社会获得全面发展,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依靠文化实现经济、政治等的发展。而工匠精神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文化复兴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融合了更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工匠精神背景下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工匠精神更加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文化工匠精神注重追求卓越的态度及精湛的技艺,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能够使企业朝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业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提升竞争力。为此,工匠精神需关注对工作的态度以及技艺,只有运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处理工作事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作。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工匠精神已不再单一强调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精神,而是融合了更多全方位的文化内容,逐步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精神指引。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某员工为例,他长期在一线负责火箭发动机喷管焊接工作,虽然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是他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不断解决和处理各项工作任务,将他负责的产品当作一项工艺品来研究,一次又一次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不断创新、不断改革,运用自己的力量获取更多的成就,践行新时代职业精神和职业文化。

(二)当代工匠精神将创新提升到重要地位,赋予其更深的文化内涵“创新是第一动力”,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原有创新模式和创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优化,加入更多的时代因素,形成一种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文化。在此基础上,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了创新的内涵,引导中国社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方向发展,注重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盈利空间,推动企业的常态化发展。只有充分融合具有创新因素的工匠精神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创造更多高科技产品,真正便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更需要在时代精神背景下逐步创新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与社会建立一种文化连接,探索中国特色化的自主创新之路,真正服务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

(三)当代工匠精神展示了一种社会的价值担当从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出发,它已经融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再是单一劳动者的个人追求,而更侧重于从全社会角度出发形成一种公众化的价值担当。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愿意采取更专注的态度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促进工作的高效推进。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更是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体现,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树立更加远大的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新时代下工匠精神已经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劳动者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所在,在劳动中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获得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全社会都在倡导工匠精神,当代学生更应该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影响力,从自身出发培育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解决方案

(一)强化教师团队首先要对教师工作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度,借此使教师对工匠精神有全面的认识。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需要有效优化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提高职业精神培养在课程体系中的运用效果,借此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精神获得全方位进步。其次不断提升和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把职业素养作为判断教师能力的一种方式,同时它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育人模式的关键。在良好师德、师风的建设中,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内容有全方位地把控,还能让学生了解和其相关的知识以及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保证学生和他人之间有效沟通,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和交往能力。从这个层面来说,强化教师团队构建,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以此为基点,增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以市场发展为基准在高职院校实际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从岗位与市场的角度出发,根据实际要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并将学生自身的特点作为培养基础,制订更加科学、有效的培养体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重视校企合作,育人之中融入工匠精神,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技能开发水平,优化技能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提升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人才合作进程。在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具有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员工,并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和交流,并向学生讲述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找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作 机遇。而且这些工作人员还需要把自身所处的行业和实际情况清楚地告知学生,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够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实际的市场需求,并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育人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融入工匠精神,促进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分配,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三)强化企业文化的融入对现在大学生而言,互联网运用十分普遍。在互联网环境中,一些学生因为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容易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与职业观。因此,在制订职业规划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水平。但是从现在企业选择人才的层面来看,学生只是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还不能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这也是人才考核的关键所在。所以如果学生不能认同企业文化,并对学业和工作都采取消极的态度,这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换的条件下,根据人才的种类和职业发展规划,利用工匠精神构建更加高效的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并且把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形成综合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站在高职院校的层面上来看,其发展速度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还需要不断强化。因此需要根据有关内容,更加全面地进行研究和分析,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效果。学校和企业不但可以在教学方面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在文化方面进行深入的沟通。比如,体现企业文化、弘扬企业风采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这对工匠精神的融入具有重要的价值。(四)构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平台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目前的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提升,使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这也是校企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基石。比如,在进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对实际的培训基地进行改革并且扩大规模。对培训基地进行创新,聘请一些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导师进行有关的合作。构建标准化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模式,并且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校企团队,这一方式也是形成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育人的平台和载体。且在实际构建的过程中,还可以从实际的经济状况出发,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通过专业化的发展来推动产业建设的形成。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布局和全方位的把控,把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作为培训的重点,优化各个工作环节,为进一步的交流提供有效的帮助。

四、结语

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各大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必须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还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在工匠精神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模式,对于强化学生的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但是在使用这一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观念,构建正确的评价体系。还要对其进行反思,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学生的实际工作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作者:魏芹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文化融合范文2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成为其中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在方向引领、力量凝聚、战略支撑、管理提升等多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构建一套符合行业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体系满足企业需求并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构建的意义价值、具体如何构建、构建注意事项都是国有企业需要去钻研探索的课题。

一、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有利于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灵魂”,更是企业一切行动的“思想领导”。一个企业如果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它不仅可以培养强大的人才队伍、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还能够不断推动企业生产经营进而促进其科学发展。由此观之,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

1.促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内部凝聚力、达成企业愿景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通过提炼其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并对其加以传播,使所有员工受其影响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共同为企业愿景不断奋进。企业文化作为国企与员工间的纽带,将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既大大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又能够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归属感。这样,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工作效率也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助力国企发展得越来越好。

2.促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员工责任感、提高企业认同的重要抓手。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全部工作,需要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核心,传播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所有人员都需要意识到员工和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决策层不断向所有员工灌输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员工队伍的担当精神是国企能够顺利发展的必然因素,而能够增强员工担当精神的正是一个企业优秀的文化。企业文化中承载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人文软环境的良好构建有极好推动作用,进而激发各位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对企业的认同度。

3.促进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企业文化的推动力时间长久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良好的企业文化在行业关键技术研发、管理平台的科技数字化、财务状况的稳健、生产经营氛围的透明开放、企业口碑的树立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企业提供无限的竞争力。因此我们说,国企的成功需要企业文化这一重要催化剂,它既能促进国企发展,更能有效助推国企做大做强。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分析当前形势,强调个性塑造,拒绝拿来主义;优化顶层设计,拒绝形式主义;精准判断形势,拒绝闭门造车。

1.强调个性塑造,拒绝拿来主义。就当前的形势来看,缺乏特色是我国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常常存在的问题。每当一个公司因为某一正面事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并得到高度关注时,那么它的企业文化就容易被效仿、推崇。然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本应该将主要精力投入总结自身的优良文化、继承自身的管理经验上,并将自身优势与时代需求和环境变化、企业特色等结合起来进行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但是有些企业完全不考虑自身情况,不顾及某一文化是否适合自己,不思考员工是否能够接受,直接全盘接收他人的内容,希望通过盲目效仿别人的文化内容来向优秀企业看齐。这种脱离企业实际与员工需求生搬硬套的文化,丢失了它原本的凝聚力、号召力与生命力,必定会造成劳民伤财、事倍功半,最终不了了之的后果。例如,某些企业精神的表达常常大致雷同,将“拼搏、团结、创新、开拓”等词语进行排列组合,不仅缺乏吸引力,而且缺乏亲切感,难以唤起认同感。企业文化的众多特征之一就是个性,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没有个性,那它便缺乏了生命力。以国内外优秀企业来举例,它们对于企业文化精神的表述都十分简洁明了且个性突出,如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等。

2.优化顶层设计,拒绝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在不同的企业、领域与团队中所彰显出来的特点和优势都各有不同。企业由萌生、发芽到成长再到壮大,不同的阶段企业文化也会随之不断地和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深度融合,从而逐渐地变成员工心中的力量源泉与精神支柱,进而引导员工全身心投入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当中,更加坚定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灵魂”地位。笔者发现,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起文化建设工作,然而不足之处在于很多企业并没有找对需要建设的核心。它们仅仅将企业文化进行外在形式的包装,例如喊口号、印手册等,这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面子工程”。这种形式不但耗费了金钱与精力,而且还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影响不大,并没有起到通过文化促进企业经营与发展的作用。例如,有的企业提到文化建设,其认识仍停在进行小范围文化建设这一层面,员工的积极性低;有的企业虽然开展了大范围的文化活动,却将文化建设和生产实践分离,不利于发挥文化的作用。

3.精准判断形势,拒绝闭门造车。当今社会,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形势显而易见,这就使不同的文明与文化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与渗透。在多重背景之下,国有企业必须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准确判断形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政治、社会、经济责任紧密结合,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国企文化既要保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敞开大门办企业,与国外的先进理念充分融合,不断建设独具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发展,履行企业文化规范,在企业内部提升凝聚力,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国企改革不断前行。

三、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关系企业的长远发展,管理者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采取“传帮带”、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创新文化建设方式等多渠道构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1.采用“传帮带”方式。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利用充足的时间去实现。为达到目标,就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一起努力、共同奋进,并做好长时间作战的准备,不能急功近利,过去以短期培训为主的方法不可取。首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全体员工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理念、行为进行规范,促进较长时间的文化建设稳定进行。例如,“传帮带”就是一种对于文化建设十分有效的方法。国企员工数量较多,为了将所有人都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将不同部门员工分到不同小组(3~5人),其次选出组长负责带动组员学习,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这样的奖励制度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除此之外,组长需要在日常工作时起到榜样作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还需要制定组员规划,找到学习的关键,制定适合本组的考核制度,由此国企内部的学习氛围方能不断形成。

2.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巨大的精神动力,这就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同时也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具体来讲,国企需要时刻坚持开展党建思政工作,并不断地提炼、宣传。很久以来,党建思政不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没有充分合理地使用它,这无疑是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确保党政方针能贯彻到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当中,要特别关注两点:一是党建指明了国企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向并且推动它不断发展,还强化了员工的凝聚力、担当精神,提高了自身核心竞争力;二是党建思政工作为国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动力,促进了员工行为规范,对员工进行了思想武装。党建思政工作要以优秀的形象作为榜样进行带动,使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激发员工的热情、凝聚力、荣誉感。

3.充分运用新媒体。新媒体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飞速发展,国有企业也要与时俱进,应多借力新媒体,将其打造成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媒介,对企业负面舆情进行及时回应,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打造企业的文化品牌,弘扬企业的文化理念。同时,可以通过新媒体拉近企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定期举办一些“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将企业的大门向公众打开,利用线上与线下、现场与直播的形式使公众走进企业一线,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员工通过新媒体了解企业,从而发自内心地去支持企业,这样,企业便牢固了群众基础,建立了和谐良好的企业与群众关系,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显而易见,对于国企的发展有非常好的影响。除此之外,微信和微博平台能够一些企业的公益活动,例如对口扶贫、支持部分地区抗击疫情工作的有力举措等,既可以提高公众的赞誉度,同时也能够消除企业一些不良影响。据统计,自从运用新媒体之后,国有企业中国石化的负面舆情从2012年的42.6%下降到2017年的4.8%,为公众号点赞留言的人越来越多,企业的美誉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外,员工观点越来越多元化,企业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正向引导,使与员工的沟通交流更加畅通。

4.加强企业文化制度建设。国企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就必须完善制度,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顺利、平稳、有序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相应的流程规范,并使它成为国企的重要组成因素。为此,需要认真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内容,为国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支撑。同时要总结记录国企内部的真实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一系列有效、科学、可行的计划方案,充分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好物质与经验准备。有时一些国企会借鉴其他公司的制度内容,但要注意不能全盘照抄,有些制度虽然适用于别人,但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还是要制定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制度内容。其次,还要时常优化制度,将企业、员工、工作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认识到文化中的精神层次。最后,还要明确公司每个员工的责任,采用适当的检测方式去监督。

5.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管理层人员的观念和态度,如果管理层能够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在管理中做到严于律己、正确管理,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有较大程度改进,工作开展得就会更加高效、高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国企应当按时按计划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对本企业的建设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与研究,从而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培训的内容应该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准确清晰认知为主,让管理人员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和他们自身的利益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要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措施融合起来,优化传统理念与传统管理方法。最后,还要制定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以监督其学习效率,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理念与实践尽快结合。

6.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国有企业在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开展具备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因此要创设全方位、多角度、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形成内部共同的价值观念,大幅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从而有效地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接下来是如何制定清晰的企业文化战略计划方案。首先要考量这一方案的可执行性为多少,确保能够在实践中实现它的实际预期效应。其次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将发展重点和战略目标相融合,确定工作的可操作执行性与规划性和创造性。还要根据条件形成具体的目标、宗旨、意义、内涵,使工作更加具体化,得以顺利完成。同时,国企要明确定位企业文化的价值,全面分析并了解客观因素以及内在因素,展现出此建设方案的特征和所具备的新时代精神,从而使员工对其接受、认可并且执行。不仅如此,国有企业通过分析自身的特点,以自身的价值观当作核心内容,确定精神文明和行为文化的具体目标,多方面、多角度具体整合规章制度和行为标准。结语通过对企业文化构建深刻意义的研究,提炼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点,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虽然不是物质上的财富,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一定效果,但是从未来长远角度看,其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在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时,需要将企业长远发展作为目标,将企业文化转为员工自觉行为和优良作风,从而让企业每时每刻焕发生机、具备久远的生命力。

作者:付超 单位:河北港口集团新闻传媒中心

企业文化融合范文3

1.提升企业的合规意识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合规”的概念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等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合规管理能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提升企业的合规意识和合规能力,对维护企业的安全稳健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持续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统筹推进合规工作。公司主要负责人作为合规管理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合规工作,把握全局,统筹思考,为合规工作开展提供资源保障,才能确保合规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其次,加强合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公司合规管理体系。高效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公司积极探索法治框架下法律、合规、风险、内控协同运作的有效路径,完善制度设计,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落实执行,同时完善工作机制,减少交叉重复,提升管理效能,切实发挥合规管理的服务保障和价值创造作用。再次,注重推行合规文化,建立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合规宣传教育,注重源头防范,树立正确深刻的合规红线原则,严守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底线,才能使依法合规与风险管理成为公司根深蒂固的文化。最后,开展合规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综合治理效能。积极探索合规管理新路径,运用大数据等工具,实现合规风险在线识别、分析、评估、防控,努力实现“多点联控”与“中心管控”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2.大力提升企业合规文化软实力

在企业经营管理发展中,推行合规管理是规避风险的基础和实现企业稳健发展的内在需求。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工作是法治社会对每一个企业的基本要求,更是企业进一步保障自身利益的有效依托。合规管理是对合规义务、合规风险进行评价管控,是对责任人行为的具体管理,是一门系统性的管理科学。合规的可持续性体现在将合规管理体系融入合规文化。企业合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贯穿于合规管理体系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信仰和行为,是合规之“道”。以道德、诚信、价值观、信仰等要素组成的合规文化与合规管理体系各要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以以文化人,从价值观、道德层面规范约束人的合规意识和行为。企业的合规文化各具特色,合规文化是不可复制的,也不会一蹴而就。企业合规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是企业加强依法治企和风险防控经验做法的理性升华,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电力企业要加强学习引导,充分利用企业自媒体加强合规文化理念宣传,将合规文化纳入员工教育培训内容,结合合规文化宣讲、内部演讲、知识竞赛、合规大讨论、案件分析等“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将企业合规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员工的思维。要大力推动合规文化进制度,在企业制度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中,充分体现合规文化的理念、核心价值要素,推进合规管理体系与合规文化内容形式的统一,将内控合规文化理念、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员工行为规范

作者:颜丽 夏元明 单位:中国电建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