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创业就业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专业技术类人才越来越多,各专业对口的人才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形势也经历了众多变革,当前存在的就业和创业难的社会现状问题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展阻力和障碍。
创业就业教育论文

创业就业教育论文1

前言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创业问题不仅关乎着毕业生自身的生计问题与家庭生活的和谐发展,也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整体发展形势具有一定的影响。想要保证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教育的实效性,积极做好教育创新改革,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集中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能够保证院校毕业学生未来就业和创新发展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等途径,确立现代化教育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保障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踏实就业、大胆创业,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价值的职业技术型人才。

一、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与就业实践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创新与改革是落实以人为本职业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与措施,在实践教学期间,强化对创新创业实训教育和就业指导,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素养。现代化教育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基地”,在实践教学与培训教育期间,根据学生们未来就业和创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教育计划改革与创新,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教育和就业实践教学,能够在充分培养学生们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们在院校学习阶段以及未来实习、就业、创业期间能够清晰学习发展目标,掌握创新创业和就业实践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1]。另外,受外界形势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期间遇到的多种阻碍,也会反向影响职业院校的教育发展与进步,想要为院校毕业生创设更开阔的未来,积极开设创新训练教育项目,强化教育指导和教学创新改革,能够在丰富学生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们的问题应对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保证学生们在未来就业、创业期间即使遇到挫折与困境,也能够第一时间并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和不同情况做好做好应对处理和准备。

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与就业实践指导现状反思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体系改革的扶持和关注,未来将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到职业院校求学。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随之面对的就业、创业压力也会推动各行业的发展与扩张,想要保证学生们在未来就业、创业期间具有更优秀的竞争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加大对创业、就业指导实训项目的投入和关注,做好多方面的教育创新与改革,积极总结现有教学经验和不足,能够在有效解决现有教育误区和困境问题的基础上,为院校学生开创更加具有就业、创业发展前景的未来。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实践指导项目,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自身院校的教育资源投入与教学团队建设情况,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与阻碍也需要深入考虑和研究,多方面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能够促进院校教育能力与核心实力的有效提升与进步。首先,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强化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教育资源和人才,结合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自媒体教学和专题讲座、VR实践模拟实训等课程教学方式,加大对相关项目的资源、技术和人才队伍投入和建设,能够有效提升院校教育发展水平[2];其次,合理划分就业实践指导和创业实训课程配比。职业院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会不自觉忽视对创业实践训练的关注,甚至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们的认知中并没有对创业发展的规划。一方面,很多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并不适合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很多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比较单一,不认为自己会在未来工作期间选择创业发展途径。为此,正确分配教学资源并划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之间的时间、精力安排,能够有效提升就业指导和创业实训教学效率,避免过于侧重单方面的指导教育,影响学生们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和自我认知的完善;最后,强化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指导,避免由于综合素质能力不足,影响学生们未来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全方面的发展进步。受院校实训基地规模限制,很多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理论知识内容过多、实训项目单一以及当前学习内容与未来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创新是能力培养教学,过度追求形式主义或者成绩考核,并不能够有效保证课程教育质量和指导效果。关注学生们的实际发展需求,并与时俱进掌握与学生们专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形式背景,能够在不断提升创业、就业实践指导效果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们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思想观念意识。

三、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与就业实践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清晰教育指导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内容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院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完善院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工作,能够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效果和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就业核心素养[3]。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理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们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力。首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水平与未来发展需求,制定清晰的创新教育工作目标,可以应用阶梯式创业和创新教育课程系统以及信息化教学技术等手段,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指导和教学效果;其次,根据学生们学习的专业实践课程内容,拓展基础性课程以及专业实践教学引导课程教学范围。学生们未来步入社会不仅会面临就业和创业困境,多方面开设必修、选修等类型的公共类基础课程,能够让学生们在逐渐掌握法律、财务、金融、管理等基础性、实务性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能够形成比较完善的自我认知和思想价值观念。全面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实验指导课程体系,也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专业指导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最后,创新课程教学策略,丰富课程教学活动。不同的专业和行业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需求,面对学生们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就业、创新情况和情境,强化专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能够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与就业、创业教学的有效性。

(二)强化教育资源投入,做好人才队伍建设高效率的职业教育指导和教学实践规划,需要配合相应的教学资源投入和人才队伍的付出。为此,做好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训,积极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并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强化课程教育培训和职业进修管理,能够在不断提升教职人员教学素养与创新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保证专业的教师资源团队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专业的创业教育和就业实践指导[4]。另外,院校可以联系相关的合作单位与企业,共同举办和开展创新教育和就业指导讲座,让学生们和院校教师接触一线行业工作者和专业教育专家,多方面了解行业发展需求,明确自身未来学习、就业、创业需要准备的需求和规划目标。作为院校,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做好培训和教师队伍配置工作,也能够充分保证创新教育与专业指导的互相融合与渗透效果。

(三)创新教育管理方案,丰富实践教育活动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方案,丰富就业实践与创新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教学策略,能够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同时,营造良好职业教育环境与专业学习氛围。比如:根据当前院校已有的学分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改革,完善对于学生们综合能力和学习成长的评价管理,能够在有效掌握学生们学习进度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育指导计划与教学方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参与的各项实践活动、职业竞赛等信息录入评价系统,并结合学生们上交的创业计划书进行学分转化和累计,让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了解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在各项实践项目活动中不断积累创新实践经验和学分,多方位收获科研、学术和实践成果,从而形成不断进取和主动上进的思维意识和创新发展习惯,促进学生们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素质的不断提升与进步[5]。另外,联合企业和创业实训单位增加学生们的实践训练机会,也能够多维度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就业和综合实践能力,确保学生们在未来就业、创业期间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积极完成和实现就业发展规划和创业目标。结语综上,明确职业教育和创新培养指导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专业教育任务目标,强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实训指导教学,能够在不断提升学生们综合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素养。作为职业教育引导者和教师,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不仅能够多方面增加和积累学生们的实践经验,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工匠精神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作者:国俊卿 单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创业就业教育论文2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创业教育承载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大任,这是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工作中应当坚守的理念。马克斯·韦伯在提出合理性概念时将其分为两种,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借助外部环境与他人支持的力量来实现个体价值追求;价值理性是对特定行为内在价值的纯粹信仰。工具理性与利益实现紧密连接,而价值理性则认为行为的价值比结果更为重要,两者在价值追求上有本质区别(见表1)。在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具理性已渐占上风,价值理性逐渐式微。某些学者认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另一些学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在短期内培养出初级“企业家”,某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局限于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实操演练,个别高校甚至将“创业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指标。二、现状及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于有着高度的灵活性和专业协同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才应该是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但是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往往会受到传统教育体制或者工具理性思维的影响,从而在理念或实践上出现一些问题。

(一)目的与手段的混淆伴随着我国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各种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部分高校在制定创新创业政策的时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重在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据调查表明,不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来自就业指导中心或相关行政部门,这是不科学的。学校一旦过分关注就业率或自主创业率的指标统计,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盲目鼓动在校生创业,则容易背离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价值理性的本质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通过传授相关知识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使学生顺其自然开始创业。从高校层面来说,提倡学生创新创业不应该是提高学校就业率的方法,高校要做的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二)长期与短效的异化在工具理性的引导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容易陷入某种极端情形,即意图通过短期的创业培训,使学生摇身一变成为“速成式的企业家”。如图1与图2所示,近些年来毕业生人数持续上涨,但是毕业生就业率却在持续走低。为此,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但是学生由于缺乏理性的思考以及长期系统化的创业管理训练,承受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这些“学生创业公司”往往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存活时间很短,最终伴随他们毕业一哄而散。

(三)功利与实用的争鸣随着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中对教育内涵的把握尚无定论。在内涵尚未厘清的前提下,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深受功利主义的影响。第一,创新创业教育有“显示度高”“证书多”“收益显现度大”的特点,这恰恰迎合了某些学校的“政绩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看上去红红火火,实则浮于表面;第二,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实操过分关注,认为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是“软指标”,但是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无法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剥离的;第三,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浅层化倾向。个别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向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倾斜,这种内涵窄化使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了多维度的育人功效;第四,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多以选修课、讲座、比赛等业余性的活动形式展开,其课程设置和内容多是侧重操作和技能层面,忽视了创业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引导;最后,一些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教学。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生被动接受一系列的创业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久而久之,他们对创业的兴趣不断消减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会随之衰竭。

三、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无疑给高校和学生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影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过初期的摸索之后,我们有必要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尽快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一)理念上: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的完善。根据高校特点整合内外资源,科学设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需要注重践行以下理念:首先,树立“系统培育、个性为先”的思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的养成,引领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规划;其次,践行“创新为基、深度融合”的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深度根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使学生从被动选择创业转向自主、自愿选择创业。建立科学评价制度。要杜绝在设立评价制度时候的功利主义趋向,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教育效果的最高目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坚持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动态更新原则;应该科学反映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与投入水平,具体可以包含师资投入、经费投入、课程投入、创新创业平台投入四个方面。完善监督机制。为应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对上级政策“搞变通”的情况,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各流程进行有效监管,保证政策执行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构建监督机制的时候,要遵从评价主体的全面性特点,评价标准应全面涵盖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并根据形势需要实时更新,同时建立短期评估、长期评估与重点领域评估相结合的机制。

(二)机制上:建立“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体系融合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辅修教育、学位教育,以学生需求为基石,系统构建符合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适时修改培养方案,在政策上对学生给予鼓励,如学分转换、课程替代、学分激励等。创新教育方式。通过新媒体技术、网络化环境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方案,开设创新创业MOOC课程;推动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并与专业实验室平台积极融合,通过整合达到资源共享。围绕“四新”建设,坚持将创新创业与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相结合,紧密围绕实践育人,不断发掘学生创业潜能,形成教育发动、竞赛催动、培训拉动、实践带动、研究推动、政策促动的“六轮驱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三)氛围上: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创业观念。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为学生举办经商讲座;评选并积极宣传先进创业青年的事迹,分享创新创业成功事例或者经验教训;开设创新创业经验论坛,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增长见识、认清现状。培植创新创业文化。大学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很重要。将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专家的创造性指导与学生的主观性思考、不断追求事业成功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把创新创业教育和校园文化有机统一,从而持久且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去及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某些问题,得到多方面的受益。

(四)保障上:建立“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政府方面。在协同培养过程中,政府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指导着各种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目前,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措施不够、没有相关的专项立法出台、知识产权和产业转化的扶持力度较弱、创业指导服务较为单一等。政府应增强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充分有效调动各方资源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企业方面。协同创新要求产学研各方主体相互合作。站在企业的角度,其目标就是盈利,但是在协同创新培养的过程中,各方主体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并且缺乏有效的机制对企业进行激励,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对企业的积极性有所挫伤。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中小型企业由于转型升级慢、市场竞争力弱等原因,反而需要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来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新的专利技术,还能同时培养储备相关的创新人才。高校方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建设师资队伍时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更加多元化、系统化、立体化,同时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寻求合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等。

四、结语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创业,还应该回归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和本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培养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张楠 许芳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3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进步作为坚实的基础,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工作的最后一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人才质量和分配人才资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以及与自媒体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已成为时代主题。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寻求工作岗位的高校青年大学生而言,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把握就业发展的脉络也是他们迫切关心的问题。所以,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加应当注意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工作,以便帮助高校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帮助社会解决人才需求问题。此外,结合自媒体技术的高校创新创业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增长,作为未来社会主要建设者的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息息相关。

一、自媒体的优势

(一)传播形式多样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形式,自媒体拥有更广大的创作群体,可以涉及更加广阔的社会层面,能够容纳更加多元的思想和观点。总而言之,灵活性和多样性是自媒体最突出的特征[1]。在自媒体形式出现之前,各类传统媒体大多存在传播形式单一的问题。数字技术的应用孕育出了全新的媒体形式——自媒体,微博、短视频、公众号、知乎、天涯等公共社交网络交流平台成为当下人们了解新闻、讨论热点事件的重要媒介,这些自媒体形式的交流平台,充分结合了传统媒体的各种优势且强化了信息传播的实效性。

(二)受众群体广泛随着自媒体技术的进步,传统媒体设备更新换代成高科技设备,人们只需要注册一个平台账号,大量的新闻信息就可以传播到互联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人们将不再等待报纸、电视传播信息,并且自媒体平台中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不需要任何的资金投入,使得大众都愿意接受新型自媒体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自媒体的受众群体。

(三)平民化、个性化传统媒体信息往往是经过专业人士层层筛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发言的开放性。在自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只要注册了账号的群众,就可以在网络上发表合法言论,并且这些群体不受身份和地位的限制,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自媒体的平台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评论,而不是像传统媒体一样处处受到限制。

二、自媒体技术对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首先,自媒体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与传统媒体不同是,自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帮助了高校大学生有效地提升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层次和能力,也丰富了观察世界的维度和把握世界的角度,从而开辟了高校大学生在事业生涯上的新路径。其次,自媒体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提高创业能力。自媒体的传播模式加速了有用信息传播的速度,高校大学生需要找到信息的源头,根据源头获取有用的资料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学习探索,从而整合成新的内容,这有利于高校学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2]。最后,自媒体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提升沟通能力。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迅猛崛起,给高校大学生与外界沟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微信、短信等功能,将有效信息完整地保存好,并与他人展开交流互动,这给高校大学生创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二)消极影响自媒体背景下,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但由于网络言论的自由性与开放性,爆炸式的信息和互动式的传播模式很难确保其真实性,也很难把控信息的舆论风向,容易误导广大受众群体。首先,纷繁复杂的信息让高校学生难以抉择,这对高校学生未来创业有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往往采用固定的方法来进行信息内容的传播,而在当下自媒体时代,由于舆论的导向难以把控,使得负面信息越来越多,社会的主流价值严重缺少,导致学生创业难以受到较好的自媒体指导。其次,自媒体平台的互通性让高校学生创业的信息出现泄露,使得学生被诈骗等。在当前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隐私泄露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安全问题、版权问题、个人隐私问题等都在不断浮出水面,尤其是当高校学生开始创业时,势必会接触网络上的一些人、一些事,这给他们都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最后,自媒体平台缺乏深度交流,让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受到一定影响。虽然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电话、微信、网络平台等进行创业信息咨询、创业信息反馈和留言等,但网络层面的交流总是缺乏一定的深度,不利于大学生创业。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由于我国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仍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相关成熟经验的指导,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就使得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各地高校的学习资源基础不统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基础就更加显得薄弱。经过本文的分析调查,现阶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现阶段,国内高校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分别涉及学校和学校、学校和社会、学校和企业。首先,学校和学校的模式,即把传统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及相关的技能;其次,学校和社会的模式,即通过学校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的融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最后,学校和企业,即高校通过社会资源与优秀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实训培养和大创比赛等方式,更深层次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3]。

(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不严格,缺少对资源的优质整合现阶段,我国高校采取的创新创业管理模式,还是依托于传统的分离式行政管理方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会经常出现教学工作对接不顺畅、办事效率无法切实提高等问题。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高校大学生创新比赛是由校团委和学工部门联合举办的,虽然通过合作办事的方式可以减轻各个部门的压力,但是各部门之间的联络问题,也会成为影响办事效率的重要因素。分离式的行政管理手段不仅不利于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甚至会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产生阻碍。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政策结合不够紧密虽然教育部门已经明确提出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也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激励政策,但是仍然会存在部分高校响应力度不够,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发生。许多高校虽然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创新创业园区的建设,但是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后期的维护工作,以至于这些高校没有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效果自然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现在的就业压力,许多应届高校大学生都不具备过硬的创新就业能力,整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自然无法得到切实提高。

四、自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应用自媒体技术加快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高校青年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经历,也没有过自主创新创业的经验,资金的调用也十分有限,因此对于大多数高校青年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具有难度。正因如此,创新创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创新创业基地,高校青年大学生可以进行更加真实的创业尝试,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也可以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份保障。

(二)加快自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途径扩展自媒体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交互和创新,这也正是高校青年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创业离不开对时局的敏锐把握以及对于信息的及时收集,自媒体平台给予了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网络天下信息的机会。自媒体平台蕴含的不同思想和观念,可以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创新就业的灵感来源,为了发挥自媒体平台的教育功能,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尝试将传统的学校课堂和新兴的媒体技术相结合,将自媒体创作技术作为新型的选修课程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信息的及时更新是当下数字时代占的就业先机的重要前提,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此。构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实施就业信息以及不同行业中的新型就业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就业情况,也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为其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除了信息平台的建设,实践平台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实践平台给予学生知识应用的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对于专业知识以及就业能力的掌握情况。

(四)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较于高职院校类学生,虽然高校青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高校自身教学水平的不同,所带给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加分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也存在差异。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要想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创新就业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而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划,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竞争的最真实情况,包括就业的机遇、就业的挑战、自身的优势等。通过对现实情况的真实了解,高校大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创新就业意识。

(五)充分应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大赛平台鼓励学生创新就业为了提高高校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国家出台了相关的帮扶政策。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各地高校也纷纷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或者交流中心,开展了诸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育工作,包括创新能力培养、创新项目培训、创新思维考核等诸多实践项目,新型自媒体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运而生。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学生、教师、环境三大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教育改革研究并推出了人才培养战略调整、师资队伍强化培训、学校资源优质整合等多项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的尝试,其中通过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和教师建立线上的自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效果最为明显的一项措施。通过线上的交流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快速的交流和讨论。对于学生的学习环境而言,高校应当合理分配学习资源,包括课程时间的安排、课程场地的选取、课程资金的给予等,优质的物质教学条件也是高校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预期成果的必不可少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的保障,学校也应当充分给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是岗位培训的机会,以便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就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及时调整。最后,高校作为连接学生和社会的最后一道桥梁,应当充分整合高校周围的优质社会资源,与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举行“互联网+高校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在资金的给予、市场的宣传等方面都可以给出足够的支持。五、结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自媒体这种新型的媒体形式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的就业既可以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同时也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岗位竞争。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营造良好的自媒体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保持就业教育的活力和正确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应关注其人生价值是否得以实现的问题。通过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自媒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定能成为新时代帮助高校学生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刘珊珊.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O2O教学方式方法及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178-179.

[2]杨梅.自媒体视域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6):56-59.

[3]邹禄禄,宋贝.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O2O教学模式趋势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24):87-88.

作者:赵浡彤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