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创业决策分析实用13篇

创业决策分析
创业决策分析篇1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但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增加,这必然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实体经济方面,也使本来就有矛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政策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化解就业的尴尬,创造大好的机会,创业也会为社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不仅让社会和学校认识到学生的潜力,还对大学生群体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全新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最活跃的时期为25—29岁,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处在创造心理的觉醒时期,对创造充满渴望和憧憬,受传统的习惯势力束缚较少,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造精神,而且创新意识强,敢于标新立异,思维活跃,他们理所当然是创业的主力军。

对于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国内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人格特质、能力素质等自身因素和学校、社会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只是定性的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但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却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以云南省的高校为例,通过构建影响创业决策的模型,定量地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并对当前的创业热潮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指标构建和模型假设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假设家庭、学校、政策以及大学生个人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的4个主要维度,并构建指标来测量各个维度,同时也构建了测量大学生创业决策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父母意愿、资金、社会关系、创业课程、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实践活动、创业咨询、贷款、税收、审批手续、知识、能力、特质、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创业的打算。

以大学生创业决策为因变量,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四个主要维度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及假设,如下:

图1-1初始假设模型

H1:家庭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H2:学校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H3: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H4:个人知识能力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2.量表的设计

为了量化分析的方便,本研究选取利克特量表来测量各个指标。针对每个指标设计问题项,并将备选答案五等分(“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极不符合”,赋予的分数值分别为“5、4、3、2、1”),要求被访者就每个指标的评价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比如,对父母意愿的测量问题是“父母希望我将来能自主创业”,备选项是“A、非常符合,B、符合,C、一般,D、不符合,E、极不符合”。问卷详细情况见附录1。

3.样本的选择和基本情况描述

在云南的高等院校中,本研究选取了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4所办学类型为大学的2012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本研究共发送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达到72.5%。

4.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和简单统计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检验量表的效度和信度,以便改进模型和确定正式用于测试的量表;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测量各个影响维度对决策的影响程度;最后简单统计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动机。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

1.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分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得到因变量和自变量的KMO值分别为0.777和0.721,表明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值分别为1367.777和81.973,相应的概率Sig.均为0.000

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方差最大法旋转,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中分别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4个因子和1个因子,自变量中的4个因子累计解释了数据中总方差的64.064%,因变量的1个因子解释了数据中总方差的74.904%。经过因子旋转后重新排列了大于0.5的因子负载值,表明问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从信度分析的结果来看,各个因子和问卷整体的信度系数都大于0.7,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2.相关分析

四个影响维度和创业决策的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创业决策与家庭、学校、政策三个因素显著相关,其中与家庭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学校和政策,而与大学生个人因素没有显著相关性。

表2-3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3.简单统计分析

(1)创业意向分析

创业决策分析篇2

长期以来,由于政企不分,我国企业财务部门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企业领导投资分配行为的传声筒和计算器,执行着资金供应后勤部的功能,表现为参与管理程度低,信息利用水平低,决策建议质量低等“三低”状态。这种状态长期影响着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企业向新型化演进。作为管理企业价值流的职能机构,财务部门是现代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中最能发现和利用管理信息的部门。在所有发达国家,财务信息系统一直处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心位置,是企业重大决策的主要依据,这是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与生俱来的“忍耐性”和“承受力”(由国家财政兜底),使企业财务及财务主管部门养成了对信息管理利用的一种麻木状态,麻木的时间长了,人们就会习以为常,不正常的状态成了常态。国有企业的理财水平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着太大的差距。我国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缩小这个差距,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有深刻而紧迫的认识,特别是企业的主要领导,对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要有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2.财务管理的视角和重点要转变

由于传统体制下,产值、产量、利润一直是企业考核的核心指标,是企业领导关注的重点,而且企业领导班子中,生产型、技术型往往居多,经营管理型甚少,这种现状往往导致企业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他们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靠生产干出来的,不是靠算出来的,在认识上至今存在不少误区。如重生产、轻财务,重指标、轻分析,重利润、轻资金等等,其中又以重利润、轻资金的倾向表现最为突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而资金是企业财产的货币表现,利润与资金是两个含义不同的经济概念,一个存在于经营过程之前,是企业经营得以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一个产生于企业经营过程之后,是经营效果的直接反映。经营利润的产生往往伴随着资金的良性循环与周转,所以利润与资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经济联系。可是在企业经营的多数情况下,利润的账面数额与同期企业的资金周转、回笼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这是因为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来计算的。举例来说,假如企业账面有当期盈利100万元,而同时销售回笼的资金不是100万元,甚至大大低于100万元。也就是说,当期盈利的大小并不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也不能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的资金保障。偏爱利润,忽视对资金周转状况的分析与把握,必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的蔓延,最终将损害企业的长远经济利益。这类情况要求企业领导高度关注理财,全面把握利润与资金周转的信息,并且将资金流信息作为视觉的首要关注点。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既有待水平的提高,更需要观念更新。

3.合格理财人才短缺

我国企业财务部门并不缺人,编制经常是满的且常常超编。由于传统体制的原因,这支队伍的业务水平的提升既无外在的压力也无内在的动力,与当今迅速变化的竞争环境表现出巨大的反差。企业财务部门人数多人才少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思想素质高,既懂经营管理,又懂财务会计、懂企业管理软件的人才尤为稀缺,这就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企业财会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只有10%左右,高级职称的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趋于老化,新毕业的学生学历和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有待提高。如果这种人才格局不改观,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就难以改变,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支撑,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只能是纸上谈兵。

4.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内涵包括在企业中实行信息管理现代化,具体说来就是企业的全部循环实现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化管理。目前在我国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企业尚属凤毛麟角,运用财务软件的也是少数,这种状态必须抓紧转变。因为这个环节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链条上的瓶颈,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关系到我国企业是否能实现精益生产、清洁生产、准时定制生产,关系到与现代生产方式接轨的水平。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必须十分珍惜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使用,抓紧改变企业粗放经营、拼资源、拼环境的现状,这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如何走下去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必须改变企业财务信息的获取和运用方式,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武装起来,使企业拥有从价值角度精准配置资源的能力。

二、对策研究

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观念决定着行为,创建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是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是管理创新的重大举措,这个转变首先要从观念开始,从领导开始。具体包括:

(1)确立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要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运用能全面反映企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种形态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这就要求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对企业务方面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是由财务管理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价值流信息是全覆盖、全量化、全流程的信息,有助于消除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确立了价值流信息的主导地位,摆正了价值流信息与市场信息、产品信息、产量信息、质量信息、技术信息等信息流的关系,纲举目张,既能对企业营运状况作定性分析,又能作定量分析,既把握了资金、成本、利润等核心指标的发展变化,又能透视企业发展诸方面的问题,能全面准确地抓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的走向,作出正确的决策。

(2)确立企业价值最大化观念。在社会范畴中,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清醒的财务管理追求的不是账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状态下的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转的视角而展开的管理,它强调的是在资金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金的增值。如在许多情况下,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重要,人们评价企业经营的好坏也越来越多地从企业资金运作状况来考虑。如前所述,高额的账面利润可能掩盖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实情,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经营业绩,现金流量不足造成的财务状况恶化照样会使企业破产。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账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并且能同时带来现金净流量。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必须加强对市场、收入、成本、费用、资金、技术、商誉、知识产权等多维指标的控制,加强对各个环节利润的考核,确保资金良性循环的前提下的利润最大化。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体制,现在决定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要素要多得多,战略意识要求要高得多,核算范围要大得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要高得多。

(3)确立财务风险观念。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让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逐步成为独立运行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市场风险。这就要求企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确立风险意识,彻底告别计划经济条件下麻木疲软的状态。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而企业的一切方面的损失最终将表现在企业财务风险上。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必须增加销售、降低成本,不断开发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观念,建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运作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营销、收入、成本、利润的考核和加入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

(4)确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他们是知识信息资源的载体,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素质和战略发展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和商誉、信息等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从制度建设和资金安排上抓紧改变人才素质结构低下的状况,加强对企业各类人才特别是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2.建设现代财务管理手段

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理念现代化,二是财务管理手段信息化。这是我国企业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的、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不知难以有为,先知则可先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抢占先机是企业登上市场制高点的主要攻略。抢占先机,首先,企业必须拥有抢占先机的信息来源和分析信息的技术手段和能力,方可做到先知、先觉、先行。企业的信息流的主体是价值流,是能全面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环境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大规模的规范数据集合,将这些信息及时制作成企业的知识财富和决策依据,传统的手工工具已力所难及,在全球信息化、市场全球化浪潮中,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化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敏捷度,还可以带动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上台阶和促进员工素质的提升。

三、建设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

组建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的原则应以企业的经营战略为依据,全力以赴,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核心目标服务。根据这个总原则,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的建设应确立以下思路:

1.确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总架构

财务管理从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不论是什么经济成份组建的企业,不论是从事何种行业的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技术创新、重视产品的CI形象、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抓住财务管理这个纲,就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只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体系的中心位置上,才能正确组建企业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

首先,要正确区分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将财务管理突出出来并加以强化。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既紧密相关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会计管理以精准为本,核算原则通行天下,工作流程规范一统,其原始单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登记和编表等都有一个法定模式。财务管理则不然,它目标明确但方法不拘一格,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其价值管理的观念要深入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其运筹的立足点、管辖的深度和广度涉及到企业的全局,关系到企业长远的战略利益。所以说,财务管理虽然是从会计管理中分离出来的,但其战略意义比会计管理要深远得多,工作要求也高得多。明确了这一点,在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要重点建设好财务管理部门,这是一项爬陡坡、上台阶,开创性很强的工作,要从指导思想、工作任务、专业人员、工作条件、制度规章、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优先安排,迅速改变我国许多企业财会不分、以会代财、财务管理落后的现状。

其次,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不是简单地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和支出。成本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但那只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小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即为节约成本,减少支出,是直线式、加减式的成本思维,缺乏战略意识。降低成本能增加利润,但成本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一定减少。财务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效益管理,是要节约那些效率不高的成本,控制那些管理不善的费用,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对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结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费用支出及那些虽然眼前增加了负担但从长远看能使企业持续经营和蓬勃发展的战略性费用支出,则必须给予保证。只有给财务管理以中心位置,其战略策划的功能才得以发挥。

再次,明确的财务管理中心地位不是要忽略和否定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所强调的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而决不是忽略和否定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而恰恰相反,是大大加强和提升了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至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企业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配套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的有效配合。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的,财务管理的精准特征会有力促进其他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的量化,使管理质量得到提升。总之,离开了其他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套,财务管理就成为空中楼阁:没有财务管理的调控,其他管理工作也是盲无目标。

最后,财务管理是企业的全身运动,决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有人片面地认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就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这是狭隘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工作所能解决的。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工作。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可引导企业的方方面面实现观念的转变,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念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人、每个方面和环节。这需要各方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创造更大财富。但是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财务管理摆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无疑给企业财务部门带来了压力,财务部门要变压力为动力,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做好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谋。

2.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和内容创新

现在,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例如全球化及日益激烈的竞争、新的组织机构及需求、知识经济还有信息技术及其对企业流程的影响等,而所有这些变革的力量正在推动着企业进行转型,企业的指向将更多地注重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以往,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很大程度上都还在采用“闭门造车‘式的理财方式在一个狭小的视野里被动地进行财务管理。今天,他们在企业的重大决策过程中却起着先遣队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在变成由电脑控制的”雷达站“,对外监测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对内监控着企业的运营状况,并且信号和指令,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将学会利用其在财务策划上的优势,作为商业竞争中的有利武器,财务主管们正在意识到,若想在战略上抢占先机,就必须学会如何将数据变为信息,再由信息转化为知识,最后再由知识变为经营决策,付诸行动。这是我国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遭遇的全新的挑战。面临新的挑战,要使财务部门充当企业”雷达站“这一角色,必须重构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和内容。

在未来的几年里,财务部门要实现三个最重要的转变:由交易处理和相关财务报告处理、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建立灵活有效的财务系统,转变为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财务和相关商业风险和机遇以及帮助营运单位进行商业计划、行为基础管理、会计、分析等工作,管辖范围扩大到企业内外的方方面面。据有关部门对200个跨国公司的调查反馈,可以看出现代一流企业内衡量财务工作的标准发生许多变化:

(1)财务工作的导向由单一的利润导向转变为价值、现金流量、利润三维导向。

(2)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量由处理交易向为企业提供预测转换。

(3)财务部门的职能由生财、聚财、用财等单一理财职能向理财、筹划、预测、决策的多功能方向转变。

(4)财务部门的工作方式方法由传统的报告驱动、法定程序、领导指示、上级文件向决策导向、协商、沟通、咨询转变。

(5)财务部门的工作特点将趋向前瞻、快捷、更讲求时效的方向发展,更重视信息和客户的满意程度。从上述变化中可以看到,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系统的建设要满足新的市场竞争形势的要求,必须要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和企业的奋斗目标,以前瞻的姿态,迅速转变观念,全面调整和充实企业财务分析系统的工作重点和内容,实现工作目标和内容创新,主动积极、广泛深入地收集和分析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当前企业财务分析系统的建设要确立两大重点:

(1)市场营销分析系统。传统体制下,企业以生产为本,企业运作状态和资源配置呈纺棰形,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是产品成本和寻求降低生产成本的办法。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状况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运作状态和资源配置呈哑铃型,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遭际所形成的信息隐含着企业生存状态和决策的宝贵资源,必然成为企业财务分析的首选。在建设经营决策型财务信息系统中,要优先设立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监测系统和指标体系、工作手段、工作制度。

(2)新产品研发分析系统。这是一项全新的分析工作系统,是现代企业长出的一只触角。因为随着新的经济发展和买方市场形成,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向多样化发展,对产品的要求不仅在使用功能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还要求在产品中能体现使用者的个性。这就迫使企业的产品品种多样化、产品复杂性日趋增强、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具有较强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在市场角逐中占有明显优势。企业财务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市场竞争服务,不仅在资金上对企业研发项目作出优先安排,更重要的是财务人员要深入新产品研发领域,发挥财务部门信息来源广泛,善于权衡比较的职能优势,使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处于强势。

创业决策分析篇3

长期以来,由于政企不分,我国企业财务部门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企业领导投资分配行为的传声筒和计算器,执行着资金供应后勤部的功能,表现为参与管理程度低,信息利用水平低,决策建议质量低等“三低”状态。这种状态长期影响着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企业向新型化演进。作为管理企业价值流的职能机构,财务部门是现代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中最能发现和利用管理信息的部门。在所有发达国家,财务信息系统一直处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心位置,是企业重大决策的主要依据,这是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与生俱来的“忍耐性”和“承受力”(由国家财政兜底),使企业财务及财务主管部门养成了对信息管理利用的一种麻木状态,麻木的时间长了,人们就会习以为常,不正常的状态成了常态。国有企业的理财水平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着太大的差距。我国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缩小这个差距,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有深刻而紧迫的认识,特别是企业的主要领导,对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要有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2.财务管理的视角和重点要转变

由于传统体制下,产值、产量、利润一直是企业考核的核心指标,是企业领导关注的重点,而且企业领导班子中,生产型、技术型往往居多,经营管理型甚少,这种现状往往导致企业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他们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靠生产干出来的,不是靠算出来的,在认识上至今存在不少误区。如重生产、轻财务,重指标、轻分析,重利润、轻资金等等,其中又以重利润、轻资金的倾向表现最为突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而资金是企业财产的货币表现,利润与资金是两个含义不同的经济概念,一个存在于经营过程之前,是企业经营得以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一个产生于企业经营过程之后,是经营效果的直接反映。经营利润的产生往往伴随着资金的良性循环与周转,所以利润与资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经济联系。可是在企业经营的多数情况下,利润的账面数额与同期企业的资金周转、回笼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这是因为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来计算的。举例来说,假如企业账面有当期盈利100万元,而同时销售回笼的资金不是100万元,甚至大大低于100万元。也就是说,当期盈利的大小并不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也不能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的资金保障。偏爱利润,忽视对资金周转状况的分析与把握,必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的蔓延,最终将损害企业的长远经济利益。这类情况要求企业领导高度关注理财,全面把握利润与资金周转的信息,并且将资金流信息作为视觉的首要关注点。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既有待水平的提高,更需要观念更新。

3.合格理财人才短缺

我国企业财务部门并不缺人,编制经常是满的且常常超编。由于传统体制的原因,这支队伍的业务水平的提升既无外在的压力也无内在的动力,与当今迅速变化的竞争环境表现出巨大的反差。企业财务部门人数多人才少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思想素质高,既懂经营管理,又懂财务会计、懂企业管理软件的人才尤为稀缺,这就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企业财会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只有10%左右,高级职称的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趋于老化,新毕业的学生学历和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有待提高。如果这种人才格局不改观,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就难以改变,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支撑,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只能是纸上谈兵。

4.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内涵包括在企业中实行信息管理现代化,具体说来就是企业的全部循环实现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化管理。目前在我国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企业尚属凤毛麟角,运用财务软件的也是少数,这种状态必须抓紧转变。因为这个环节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链条上的瓶颈,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关系到我国企业是否能实现精益生产、清洁生产、准时定制生产,关系到与现代生产方式接轨的水平。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必须十分珍惜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使用,抓紧改变企业粗放经营、拼资源、拼环境的现状,这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如何走下去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必须改变企业财务信息的获取和运用方式,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武装起来,使企业拥有从价值角度精准配置资源的能力。

二、对策研究

创业决策分析篇4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逐年扩招,致使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也在成上涨趋势。由于技术的发展,我国人口的不断膨胀,以往按部就班的就业已不能满足我们的就业需求。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科学的发达、技术的进步,城市内下岗大军不断涌出,这一系列的种种因素导致高校毕业生们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之下不得不寻找更多的机会去发展。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们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国家发展,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创业型人才。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来破解当前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实问题。

2 研究方向

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困难,主要表现为自主创业比例相对较少且成功率低,本文将对此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剖析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困难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3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生创业困难原因分析

3.1 自身能力相对不足

创业指的就是高质量的就业,对于就业来说,创业更加困难,高职高专生充满活力和激情、敢于拼搏和冒险,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认知,这是他们创业的优势。但也有很多壁垒:首先,知识构架较为单一,认知面非常狭小;其次,极具缺少社会经验,特别是缺少创业经验及社会实践,考虑的问题往往会非常简单化、思想化,会导致在项目选取、规划设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及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方面产生一定的困难;最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受不住挫折和失败,特别是欠缺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必要的心理准备,致使功亏一篑的情况较多。

3.2 政策体系亟待完善

近些年,即使政府部门不断出台很多诸如政策扶持、社会保障、小额信贷等加快就业创业的政策,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政策还不太完整,可操作性不高,特别的部分正则总的建议出来后,对具体可供运行的操作方法和细则比较欠缺,会产生部门之间彼此推诿的现象,责任不清,职责不明,因此对高职高专升就业创业现象的关注程度往往只是言语上比较多,落实到行动上比较少。这种情况会导致有志创业的高职高专生长某种层面上很难发现相应的帮助政策。

3.3 创业资金相对比较短缺

通过高校调查,高职高专生一致认为创业最困难的就是资金不足。资金是高职高专生创业时面临的巨大难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自主创业。现在即便已经出台了激烈帮助高职高专生创业的小额贷款政策,但真正体验到小额贷款政策优惠的高职高专生少之又少。原因如下:第一,高职高专生对贷款优惠政策不够清楚,政策太过于宏观,借贷门槛相对比较高;第二,办理贷款手续很复杂,如办理小额贷款一定要先进行失业登记,这遭遇到几乎全部准备创业的学生们的强烈排斥,欠缺客观性和有效性,让大学毕业生感到刚毕业或刚创业就登记失业,心理上很难接受,更关键的是创业本身就是生存性创业及机遇性创业,而毕业生创业基本都是属于机遇性和发展性的创业,将其定位成失业群体,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3.4 教育引导疏漏与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高职高专生自主创业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特别是在创业教育上面师资力量的欠缺,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高专生自主创业的成长。目前,我国所有高校为了更全面地进行创业教育,也许会让其他和创业有关的教师代课,这些老师大部分参加过短期的创业教学培训后,就开始上岗教科,在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不能把理论及实践等知识重点完美地融合到一起,致使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

4 应对措施

4.1 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改革模式

学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可以在创业教育的学科领域中优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并用心指导和帮助高职高专生的自主创业,给高职高专生创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出做出努力。在学校里,对高职高专生实施创业教育实际是一种修养和素质的教育体现,创业教育毕竟可以呈现出素质教育的内涵,并且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创新的教育方式,培育高职高专生对创业的兴趣。另外,创新认知及创业技能的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在实施创业基础知识课程的同时,应当加开与创业有关的实践经验及创业型的讲座,用以强化自主高职高专生对创业教育的记忆。如在老师重点讲创业学科的同时,适当组织当地部分较为有名气的企业家未高职高专生做讲座,来交流心得体会,以及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度过难关和解决困难的等等;学校利用实施各种各样的模拟创业,让高职高专生融入明白真实创业的全过程,如某学校开设的模拟炒股及模拟企业经营的校园实践活动,这就是为了增加高职高专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指导和扶持的呈现方式。

4.2 培养创业意识,增强创新精神

对高职高专生进行自主创业教育理念灌输,是最能体现和激发学生各种潜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利用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意识等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支持学生善于研究、探索和实践。对高职高专生进行创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创新和创业有更全面的全新理解,深入的理解和领会创新对创业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创业的憧憬和热情,让学生建立创业意识,最终提升创新思想和能力。

4.3 参与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

通过创业实践的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水平,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创业认知的过程中,一般不会积极主动的与企业联系,通常会缺少对社会和企业的参与,没有很强的实践性,开展方式也相对比较封闭,使得创新认知缺少可靠性、高效性及针对性。希望高校将于企业方面能有更加全面的合作和规划,扩大创业实践活动的领域,使校企模式的创业活动更加有效。推广“体验式创业”,让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去中小型企业中去亲身感受创业的过程,这是对创业认知和实际体验相结合的 最好的方式。

4.4 优化创业环境,强化政府职责

创业决策分析篇5

1.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扫描作用分析

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时机把握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企业通过技术扫描获得的有关新技术信息。

企业社会资本存量决定了技术扫描的信息价值。技术扫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源于企业所掌握的相关技术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常规媒体来获得相关的技术信息,但得 到的信息具有共享性和普遍性,信息的价值含量低。企业社会资本是获取外部环境具有较高价值信息的基础,社会资本存量的增加扩充了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了创新 扩散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和人际交往频度。由此可见,常规媒体起“周知”作用,而人际交往则起“相信”作用,企业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获得不连续新技术可靠信 息,降低了信息的搜集成本和信息的失真程度。

企业网络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社会资本存量。通过战略关系构建能力,识别外部网络中的潜在的合 作伙伴,并通过对其相对竞争优势、信誉和价值观的评估以适当的网络模式与之建立和发展战略关系;其次基于共同的或相近的组织文化通过内外部协调能力对企业 内部之间、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在互信的基础上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从网络中的其他行为主体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相关不连续技术信 息;最后通过关系管理能力协调管理现有的网络成员和新加入成员,通过关系的管理,可以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交流程度,各成员在基于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更愿意 增强自身技术信息资源的贡献。

2.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轨道跃点选择作用分析

通过对技术发展的跟踪扫描,当新技术的威胁被确认后,企业必须尽快地锁定技术轨道跃迁空间与跃迁时机。

企业网络能力直接影响现有的资源与能力以及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并最终影响技术轨道跃迁空间。通过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内外部协调能力,吸 引在原有技术创新方面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成员加入现有网络,同时,对现有的网络成员进行调整,剔除已伤失技术创新相对竞争优势网络成员,而后通过获取分享 网络资源能力、整合内外部网络资源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对更新后的网络进行协调管理。与此同时,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来影响技术环境中的高价值 信息的获取,进而影响到企业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技术轨道跃迁空间是由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以及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 的精准程度共同决定的。

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获取的精准程度来影响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 过技术扫描获得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当新技术性能低于现有技术性能,而且新技术效率也低于现有技术效率时,企业只能采取观望态度,因为新技术和 产业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当新技术还没有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技术效率的时候,盲目地进行技术跃迁只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创新失败风 险;当新技术在技术性能还没有超越现有技术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较高的技术效率,企业应该在对技术性能和技术效率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 择合适的跃迁时机进入新技术轨道,是否在这个区域进行轨道的跃迁将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3.企业网络能力对新技术和能力获取作用分析

当企业完成了对技术轨道跃迁点的选择后,企业必须尽快地确定采取何种方式来获取新技术。

合作联盟是企业获取新技术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选择。合作联盟方式可以使得企业在缺乏新产品开发技术的时候依靠同盟伙伴的互补性资源的支持顺利进行新技术 或者新产品的研发,以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新技术和能力获取的其他三种策略——企业主体内部研发、收购或兼并、组建独立机构或者部门研发相比,合 作联盟不但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及时地获取到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所需的新技术和能力,还能减少企业研发的成本投入,使企业与其战略伙伴共同面对不连续性技术创 新带来新兴产业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

企业网络能力可以提升合作联盟的效率,使得企业更加倾向于合作联盟策略。虽然合作联 盟是企业获取新技术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选择,但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外部网络中的潜在合作伙伴,并以适当的网 络模式与之建立战略关系;内外部协调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协调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并在互信的基础上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从 网络成员那里获取到相关资源和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对网络成员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增强各成员之间的交流程度与自身资源的贡献度。

三、结语

企业网络能力在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中扮演了这样一种角色,那就是通过作用于企业社会资本提升技术扫描的信息价值来确保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时 机把握和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加之企业网络能力在资源与能力获取方面的优势,确保了对技术轨道跃迁空间的准确把握,有效降低了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同时还 使得企业在新技术和能力获取策略上更加倾向于合作联盟。本文只是引入变量企业网络能力,定性地探究了其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的影响,还缺乏定量方面 的分析,毕竟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是一个复杂过程,但企业网络能力终究扩充了企业的资源基础,为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拓宽了决策空间。

参考文献:

[1]Hamel,G..Leading the Revolutio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30~45

[2]张锡林等:交易费用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12~13

创业决策分析篇6

基于马刚对企业网络能力内涵的界定并结合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本文认为,企业网络能力是指企业为了提升、保持竞争优势与其他行为主体建立战略关系,获取分享、整合内外部网络资源,协调内外部关系,以及协同创新的能力,因此,企业网络能力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内外部协调能力,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整合内外部资源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协同创新能力。

1.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扫描作用分析

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时机把握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企业通过技术扫描获得的有关新技术信息。

企业社会资本存量决定了技术扫描的信息价值。技术扫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源于企业所掌握的相关技术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常规媒体来获得相关的技术信息,但得到的信息具有共享性和普遍性,信息的价值含量低。企业社会资本是获取外部环境具有较高价值信息的基础,社会资本存量的增加扩充了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了创新扩散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和人际交往频度。由此可见,常规媒体起“周知”作用,而人际交往则起“相信”作用,企业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获得不连续新技术可靠信息,降低了信息的搜集成本和信息的失真程度。

企业网络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社会资本存量。通过战略关系构建能力,识别外部网络中的潜在的合作伙伴,并通过对其相对竞争优势、信誉和价值观的评估以适当的网络模式与之建立和发展战略关系;其次基于共同的或相近的组织文化通过内外部协调能力对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在互信的基础上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从网络中的其他行为主体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相关不连续技术信息;最后通过关系管理能力协调管理现有的网络成员和新加入成员,通过关系的管理,可以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交流程度,各成员在基于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更愿意增强自身技术信息资源的贡献。

2.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轨道跃点选择作用分析

通过对技术发展的跟踪扫描,当新技术的威胁被确认后,企业必须尽快地锁定技术轨道跃迁空间与跃迁时机。

企业网络能力直接影响现有的资源与能力以及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并最终影响技术轨道跃迁空间。通过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内外部协调能力,吸引在原有技术创新方面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成员加入现有网络,同时,对现有的网络成员进行调整,剔除已伤失技术创新相对竞争优势网络成员,而后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整合内外部网络资源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对更新后的网络进行协调管理。与此同时,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来影响技术环境中的高价值信息的获取,进而影响到企业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技术轨道跃迁空间是由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以及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共同决定的。

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获取的精准程度来影响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技术扫描获得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当新技术性能低于现有技术性能,而且新技术效率也低于现有技术效率时,企业只能采取观望态度,因为新技术和产业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当新技术还没有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技术效率的时候,盲目地进行技术跃迁只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创新失败风险;当新技术在技术性能还没有超越现有技术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较高的技术效率,企业应该在对技术性能和技术效率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跃迁时机进入新技术轨道,是否在这个区域进行轨道的跃迁将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3.企业网络能力对新技术和能力获取作用分析

当企业完成了对技术轨道跃迁点的选择后,企业必须尽快地确定采取何种方式来获取新技术。

合作联盟是企业获取新技术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选择。合作联盟方式可以使得企业在缺乏新产品开发技术的时候依靠同盟伙伴的互补性资源的支持顺利进行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的研发,以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新技术和能力获取的其他三种策略——企业主体内部研发、收购或兼并、组建独立机构或者部门研发相比,合作联盟不但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及时地获取到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所需的新技术和能力,还能减少企业研发的成本投入,使企业与其战略伙伴共同面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带来新兴产业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

创业决策分析篇7

创业板市场主要支持处于成长期早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在技术、市场和管理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经营业绩不稳定,退市风险高,股价波动大。投资者在投资这类企业时,面对的风险较主板市场大得多。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主要是中小科技企业,科技是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分析这类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对于确定投资者所面对的风险性质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这类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低。在这样的格局下,研究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中小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机理,对提出适宜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必要的。

一、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内涵及表现

科技型企业在成立和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对于技术的探索、研发和产品试制等活动,因此,创业板中小型科技企业首先是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一旦投入到实际的生产运营,并能适应市场需求,由于其先进性,可以为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技术不确定性也是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技术不确定性是指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发展的方向、速度以及所能达到的最终结果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非概率型的,创新企业通常并不能确定在所进行的诸多研究开发领域中新的技术突破将在哪一个方向以何种速度开始。

一项科学技术从研发直至开发出产品,并进入市场主要经过三个阶段,见图1。

技术化是技术向产品转化的第一步,是由纯基础研究向应用性研究过渡的过程;产品化是指比较成熟的技术向样品生产这一过程;商品化是指通过科研与生产的融合,实现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是科技成果上市交易的产物。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一项技术从科学原理到完全应用于生产,中间要经历多个层次产品,每个层次产品都是在前一层次产品基础上完善的,是前一层次的科技产品生产的继续,目的在于使科学转化为技术,并使技术接近生产,使之成为成熟的生产技术[3]。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表现在:(1)技术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但科学基础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2)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不确定的,很多原理和理论往往只能用于基础研究,而且在实际的转化中,也难以把握技术的最终运用方向,另外,技术本身可能因成熟程度不够而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3)技术研发成功的时间也难以确定。(4)技术能否最终研发成功也是不确定的。根据WIND数据库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在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据了78%。例如,机器人(300024)是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供应装备商,其拥有自己独立的技术研发体系,以完成未来机器人市场领域的研发。从未来科技发展前景看,机器人(300024)是极具投资价值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技术不确定性对投资的影响。机器人技术是涉及机械学、传感器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一门综合性高新技术,这些基础科学知识本身以及未来的发展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另外,机器人(300024)的技术研发成功率难以确定,技术研发成功的时间和结果也难以确定。因此,在创业板市场上,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是较大的。

其次是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生产阶段的任务是把上一阶段的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生产出新产品或实现新过程并解决大量生产组织管理问题和技术工艺问题[4]。截至2010年11月7日,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共有138家,其中制造业企业有89家,信息技术业企业30家。一般说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的产生流程比较复杂,这一阶段需要生产工艺、原材料、仪器设备、生产资金和人员的全面配合。缺乏上述任一因素的支持,技术的产品化就难以成功,而且上述的因素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生产过程本身的不确定性。

最后,市场的不确定使技术的不确定进一步加剧。一项技术的技术效果能否得到市场的承认,只有等到产品进入市场后才能确认,并且市场的需求是多变的,这就使得技术有可能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新技术的“高”和“新”也是相对于其他普通技术而言的,高新技术的技术寿命是不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演进,一项高新技术就可能变为普通技术,这可能使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沦为毫无竞争力的企业。例如,柯达本是传统胶卷制造行业的老大,但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更好地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致使柯达的消费市场日渐萎缩,但是其竞争对手,如佳能、索尼、尼康等企业却后来居上,柯达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创业板科技型企业,这种问题也是存在的,如信息技术行业中的软件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企业很难确保其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一旦出现更新更好的技术,企业将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因此,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

二、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于中小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机理

(一)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决策

任何一种决策只要包含有不确定性特征,该决策总是存在风险的,在不确定性决策中,决策者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自然状态的出现是不确定的,二是某一自然状态下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因此,惟一能提高决策结果的方法是改善决策者的信息状况,从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化解这些不确定因素[5]。

对于决策者来说,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主要取决于:(1)决策者或决策分析人员的知识水平或结构(K);(2)信息的收集状况(Im);(3)时间因素(t)。不确定性程度与决策者或决策分析人员的知识水平及结构呈反方向关系,与信息搜集情况呈反比例关系,与时间因素呈反比关系。用函数来描写不确定性程度与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用公式1表达[6]。

Iu(t)=F(K,Im,t)(1)

且<0,<0,<0

投资者的知识水平越高、结构越合理,创业板企业信息的搜集的越多,时间越近,则越有利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这种正确的投资决策表现在投资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所搜集的信息,对个股进行合理估值,并进行合适的时机选择。但是由于中小投资者自身的限制和信息的缺乏,致使中小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于中小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机理分析

中小投资者是指“投资金额较少,信息搜寻的平均成本较高,在信息不对称中处于劣势地位的非专业个人投资者”。可将中小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归结如下:第一,噪声交易者倾向。中小投资者错误地认为他们掌握了有关风险资产未来价格的特殊信息,这些信息噪声可能来自于技术分析师、股票经纪人或经济顾问的一些虚假信息,并且对这些未来信息表现出过分主观的错误看法,或者是在选择证券组合依据某种不正确的理念;第二,知识存量有限,学习成本高昂。投资者的知识存量包含投资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积累两个部分。而中小投资者在这两部分与机构投资者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第三,非理性预期的羊群行为倾向[7]。中小投资者往往被动盲从的投资,缺乏对个股投资价值的分析和研究,没有明晰的投资的策略,追随其他投资者,这种投资行为在市场上有很强的传导作用。

根据中小投资者本身的特点并结合投资者不确定性决策的知识,可以得出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使中小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加强。

首先,中小投资者知识存量有限,学习成本高昂,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使中小投资者更难以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决策的不确定性程度与决策者的知识水平与结构呈反向关系。因为知识水平与结构是认识事物与处理信息的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知识水平越高,结构越好,投资者在某一投资决策上的确定性越大,所以获利的可能性就更大。但中小投资者知识存量有限,学习成本高昂,在认识事物与处理信息方面有天然的缺陷。具体到创业板投资来说,中小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因此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就存在偏差,偏差越大,就越有可能在高位上买入价值低的企业的股票,因此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不确定性大;相反,机构投资者拥有相关专业人士,在知识存量和结构方面比中小投资者更具优势,因此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就有可能更准确,其投资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不确定性程度更低。

其次,技术不确定性使中小投资者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成本更高,致使创业板市场投资不确定更大。一般说来,不确定性的改善与相应的成本是呈正比的,不确定性程度改善的越高,相应的信息成本就越高。按照斯蒂格勒(G.J.Stigler)的观点,信息成本应包括时间和“鞋底”(Shoe)两个部分,前者指信息搜寻所耗费的时间,后者则是指交通成本和其他查寻费用[8]。搜寻信息更有利于投资者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判断,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具体到创业板市场投资,即便中小投资者知道创业板投资不确定性高,风险比较大,会通过信息搜集来减少不确定性,但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信息比较难以搜寻,并且中小投资者也难以对这种信息做出正确地处理,这同样会造成中小投资者的估值偏差和时机选择不准。再加上中小投资者本身有噪声交易者倾向和羊群行为倾向,这使得他们容易受虚假信息和跟风炒作的影响,其在创业板市场上的投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为了减少创业板投资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必须加大信息搜集的力度,也就必然导致信息成本增加,但对中小投资者的财力和时间来说,这些成本增加就显得比较昂贵。因此,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使创业板市场信息在改善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方面作用有限。

最后,时间因素对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投资的特殊影响。一般说来,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减少,例如,短期决策一般比长期决策的不确定性要小。对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亦是如此,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科技型企业为主流,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科技型产品的技术效果只有在投入市场后才能得到检验。在得到市场承认后,科技型企业才是具有投资价值的,但这种市场的承认是要以时间作为前提的,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时候,不可能知道这种产品是否能通过或经过多久能通过市场的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投资者投资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不确定性是很高的。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于中小投资者决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图2。

三、结论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中小投资者投资创业板科技型的技术不确定性通过投资者的知识水平与结构、信息搜集水平和时间这三条途径使中小投资者难以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和时机选择,因而投资决策不确定性强。这种强的不确定性,使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时获利可能性减小,风险加大,中小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上并不占据优势地位。所以为中小投资者开发适宜的投资策略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玉明,吴有红,张昭贵.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风险及其管理[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6):18-21.

[2] 陈伟忠,陈金贤.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系统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23-26.

[3] 杜伟,魏勇.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与政府激励政策安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7):50-52.

[4] 张玉明,吴有红,张昭贵.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风险及其管理[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6):18-21.

[5] 李腊生.不确定性决策与金融资产投资[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2-39.

创业决策分析篇8

近年,由于社会问题愈加复杂化、多样化,政府或是非营利组织无力承担,迫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管是企业被动开展或是自主摸索公益创业项目,大多都是前期影响较好,却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很快便不得不终止项目。

二、企业创业项目决策机制分析

1.企业商业创业项目决策机制分析。创业项目筛选,根据内部的组织因素以及外部的环境因素进行决策衡量包括持续赢利能力、企业成长性和企业的市场地位等,选择风险较小,市场前景和赢利较好的创业项目。选定创业项目后,进行创业项目的评价。

2.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对比分析。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相比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社会使命。第二,有创新性的方法促使社会改进。第三,以商业运作的方法和管理模式盈利,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三、企业公益创业项目决策机制分析

决策过程,按照西蒙(1977)所开发和描述的,可分为情报、设计、选择和评价四个阶段。也就是信息搜索、信息解析认知加工、决策方案确定、决策评估这四部分。决策机制就是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相互影响、作用并发挥其功能,使决策自成系统,在对不同创业项目进行决策时,可以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或措施,实现最优目标。所以本文基于以上所有理论以及研究成果,分析提出了企业公益创业项目决策机制。

1.社会背景分析。(1)社会现状分析:中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期,社会需求急速增加,中国未来发展趋势表明,解决日趋严峻的社会问题,企业需肩负起社会责任,企业公益创业是必然趋势。

(2)社会问题分类:首先我们按照企业与社会问题的交互影响程度来分:一类为普通社会问题,既不受企业运营的显著影响,也不对企业的长期竞争力造成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另外一类是与企业有较为紧密联系的社会问题,按照触发因素又分为:价值链主导型社会问题,竞争环境主导型社会问题,当地外部环境中会对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造成影响的社会问题。

(3)利益相关者诉求:衡量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诉求,更多的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与特殊团体的相关利益诉求,从而优化企业公益创业项目决策机制。

(4)应对社会问题的方法:企业参与社会问题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第二类是战略型。而本文研究的企业公益创业项目主要指第二类战略型企业公益创业。

2.市场前景分析。在分析完社会问题之后,企业将社会问题分类,并且按照对企业影响程度对社会问题进行排序。然后对于选择出的社会问题,进行市场前景分析,包括:需求分析;行业供需分析;客户购买行为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

3.约束条件分析。企业公益创业项目决策中还需要考虑这一项目的约束条件,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大体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国家政策;科技条件;文化背景;经济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4.企业资源分析。企业公益创业项目实施之前必须结合此项目,罗列整理分析企业能够提供的各类资源,这是保证项目可以展开落实的前提保证,包括: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与优势;社会资本;管理能力;创新能力。

5.项目目标确定。企业公益创业项目不同于普通企业创业项目,它具有社会性以及商业性,它的目标也应该分为两方面来确定:社会效益:成功缓解或是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产生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成功创造共享价值,为企业创造战略性的新型价值链,填补市场空白抑或是实现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或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6.项目方案确定。企业把社会问题进行分类并排序,然后平衡利益相关者诉求,对于公益创业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问题,进行市场前景分析,筛选出与企业战略发展契合最佳的社会问题,然后开始对企业公益创业项目进行约束条件、企业资源等可行性分析,确定企业公益创业项目的目标;然后形成完整系统的实施方案。

7.项目价值评价。决策绩效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分析,一是决策过程,二是决策结果,三是决策效果。评价标准为社会影响力评价与责任评价。

创业决策分析篇9

    (二)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技术能力演化轨迹模式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该模式从本质上阐明了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基本过程。在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不仅受到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高层管理者决策思考思维的影响。中道思维的提出,不仅充实了决策理论,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基于中道思维的技术创新管理决策是一种以技能为基础的决策模式,是基于经验及心理活动规律与认知的结果。在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研究上,揭筱纹和徐彬通过对全国各地农业科技企业的研究,结合地域、行业及企业特征,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三个维度:外源协同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勾勒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种组合(弱能力组合、类型能力组合及综合能力组合),结合农业科技企业的特征和运作机制,提出了基础型、类能力组合型、战略规划型三种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弱能力组合对应基础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类型能力组合对应类能力组合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而综合能力组合对应战略规划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基础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企业内部重点考虑制定相关的制度,以制度为指导,规范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企业外部依靠政府的正确引导,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服务体系,使中介服务机构参与提供农业科技企业的支撑性服务。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外源协同能力弱,成果转化能力弱。技术突破型管理模式:本身的技术能力强,需要借助其他的企业来合作开拓市场。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外源协同能力弱,成果转化能力强。市场引导型管理模式:借助外源科研院所和大学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与资源的高效利用。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外源协同能力强,成果转化能力强。战略规划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产品技术逐步进入成熟化,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品以相同或相似的资源技术优势逐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以战略调整、战略的重新定位作为实施管理的主导方向。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外源协同强,成果转化强。

    二、中道思维下的决策模式分析

    2004年,lisaSayegh,WilliamP.AnthonyandPamelaL,Perrwe在《危机下管理决策:情感在知觉决策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受制于可供决策时间及信息量的多收,决策者在这类资源相对稀少的情况下,更加倾向于依靠个人经验与习惯思维进行思考决断,而不是依靠传统的理性决策。[3]本文借鉴其理论研究成果,提炼了中道思维下的管理决策模型(如图2所示),并对其中的决策过程进行延伸,分析了其决策过程。中道思维通过作用于决策者的经验(包括二手经验和直接经验),改变了其显性知识及认知模式,并影响决策效力和情感记忆能力,进而通过隐性知识作用信息收集与决策过程,情感反馈作用决策过程,显性知识与决策环境一起作用于信息收集的方式影响决策结果的达成。系统科学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一)建立决策框架

    建立相对系统的决策框架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全面完整的把握决策方向并管控实施,进而实现既定目标;制订科学的决策框架,对于避免上述弊端也不可或缺。根据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人的理性具有有限性,决策团队其认识和能力对于所面对的决策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有限性。

    (二)采集与分析信息

    采集、分析与应用新兴的能力是现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策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选择信息的采集渠道与方式、获取并核实信息、对信息进行预处理、分析与检验信息。信息的充分、准确和实时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与保证。其中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与此相关的专门人才和技术处理系统的匹配与应用是这一步骤的关键要素。

    (三)拟定并选择方案

    可供选择方案的数量及方案的设计质量往往决定了决策方案的最优化程度。因而如何最大化的获取较多数目且质量较高的方案是高层管理者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如充分交流和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依据某种评估准则从其可行性、可接受性与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筛选。

    (四)反馈与改进

    一般情况下,高层管理者的决策通常是一次性的。但对方案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验收评估,可以极大地促进决策过程的优化,进而提升决策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通常要采取渐进式决策方式(“反馈-改进-反馈”的过程),从而形成更加有效和满意的最终方案。[4]

    三、中道思维对管理者决策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一)决策框架

    通过对中道思维的决策模型及程序等研究总结,在对现有决策模式和战略决策过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对基于中道思维的战略决策过程和模式进行提炼,提出了中道思维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中的选择框架。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主要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以对决策结果与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第一个层次是模式的基本决策过程,即图4中的最下一层。这个层次是中道思维决策的基础,象征“地”。第二个层次是高层领导团队,处于中间位置,是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对整个决策过程起关键作用。高层领导团队的决策是以第一层次的决策过程为基础,并受到更高层次的制约,象征“人”。第三个层次是保合太和,是中道思维决策的最高原则和最高决策目标,象征“天”。根据中道思想,农业科技企业要实现决策的最高目标“保合太和”,必须充分发挥“人”顶天立地的作用,通过人的不断努力,来确保战略决策过程的顺利进行。“保合太和”是一个理想目标,它的实现需要人的不断努力,一方面,决策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决策素质,另一方面应该遵循科学决策程序的基本规律。同时,与图1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框架图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决策过程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动态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互相影响着,并时常产生反馈。[5]因此,在上述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中,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是相互联系、交错重叠的,在决策的时候,不能将决策的各个步骤截然分开,而且每一步都不可缺少。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的决策过程,依旧沿用传统的决策程序,因此其决策过程与传统的战略决策模式没有很大区别。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中道思维的管理内涵做为战略决策的原则并以保合太和做为最高决策原则和最高管理目标,将中道思维的管理精髓运用到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的决策管理之中,即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三个过程以中道思维的管理内涵为决策原则。归根结底,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是从人性角度完善了传统的科学决策程序,将人性因素加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中,因此其决策不单纯是理性和知识性的,也是智慧性和整体性的。

    (二)决策程序

创业决策分析篇10

(二)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技术能力演化轨迹模式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该模式从本质上阐明了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基本过程。在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不仅受到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高层管理者决策思考思维的影响。中道思维的提出,不仅充实了决策理论,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基于中道思维的技术创新管理决策是一种以技能为基础的决策模式,是基于经验及心理活动规律与认知的结果。在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研究上,揭筱纹和徐彬通过对全国各地农业科技企业的研究,结合地域、行业及企业特征,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三个维度:外源协同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勾勒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种组合(弱能力组合、类型能力组合及综合能力组合),结合农业科技企业的特征和运作机制,提出了基础型、类能力组合型、战略规划型三种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弱能力组合对应基础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类型能力组合对应类能力组合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而综合能力组合对应战略规划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基础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企业内部重点考虑制定相关的制度,以制度为指导,规范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企业外部依靠政府的正确引导,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服务体系,使中介服务机构参与提供农业科技企业的支撑。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外源协同能力弱,成果转化能力弱。技术突破型管理模式:本身的技术能力强,需要借助其他的企业来合作开拓市场。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外源协同能力弱,成果转化能力强。市场引导型管理模式:借助外源科研院所和大学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与资源的高效利用。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外源协同能力强,成果转化能力强。战略规划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产品技术逐步进入成熟化,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品以相同或相似的资源技术优势逐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以战略调整、战略的重新定位作为实施管理的主导方向。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外源协同强,成果转化强。

二、中道思维下的决策模式分析

2004年,lisaSayegh,WilliamP.AnthonyandPamelaL,Perrwe在《危机下管理决策:情感在知觉决策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受制于可供决策时间及信息量的多收,决策者在这类资源相对稀少的情况下,更加倾向于依靠个人经验与习惯思维进行思考决断,而不是依靠传统的理性决策。[3]本文借鉴其理论研究成果,提炼了中道思维下的管理决策模型(如图2所示),并对其中的决策过程进行延伸,分析了其决策过程。中道思维通过作用于决策者的经验(包括二手经验和直接经验),改变了其显性知识及认知模式,并影响决策效力和情感记忆能力,进而通过隐性知识作用信息收集与决策过程,情感反馈作用决策过程,显性知识与决策环境一起作用于信息收集的方式影响决策结果的达成。系统科学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一)建立决策框架

建立相对系统的决策框架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全面完整的把握决策方向并管控实施,进而实现既定目标;制订科学的决策框架,对于避免上述弊端也不可或缺。根据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人的理性具有有限性,决策团队其认识和能力对于所面对的决策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有限性。

(二)采集与分析信息

采集、分析与应用新兴的能力是现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策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选择信息的采集渠道与方式、获取并核实信息、对信息进行预处理、分析与检验信息。信息的充分、准确和实时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与保证。其中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与此相关的专门人才和技术处理系统的匹配与应用是这一步骤的关键要素。

(三)拟定并选择方案

可供选择方案的数量及方案的设计质量往往决定了决策方案的最优化程度。因而如何最大化的获取较多数目且质量较高的方案是高层管理者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如充分交流和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依据某种评估准则从其可行性、可接受性与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筛选。

(四)反馈与改进

一般情况下,高层管理者的决策通常是一次性的。但对方案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验收评估,可以极大地促进决策过程的优化,进而提升决策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通常要采取渐进式决策方式(“反馈-改进-反馈”的过程),从而形成更加有效和满意的最终方案。[4]

三、中道思维对管理者决策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一)决策框架

通过对中道思维的决策模型及程序等研究总结,在对现有决策模式和战略决策过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对基于中道思维的战略决策过程和模式进行提炼,提出了中道思维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中的选择框架。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主要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以对决策结果与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第一个层次是模式的基本决策过程,即图4中的最下一层。这个层次是中道思维决策的基础,象征“地”。第二个层次是高层领导团队,处于中间位置,是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对整个决策过程起关键作用。高层领导团队的决策是以第一层次的决策过程为基础,并受到更高层次的制约,象征“人”。第三个层次是保合太和,是中道思维决策的最高原则和最高决策目标,象征“天”。根据中道思想,农业科技企业要实现决策的最高目标“保合太和”,必须充分发挥“人”顶天立地的作用,通过人的不断努力,来确保战略决策过程的顺利进行。“保合太和”是一个理想目标,它的实现需要人的不断努力,一方面,决策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决策素质,另一方面应该遵循科学决策程序的基本规律。同时,与图1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框架图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决策过程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动态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互相影响着,并时常产生反馈。[5]因此,在上述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中,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是相互联系、交错重叠的,在决策的时候,不能将决策的各个步骤截然分开,而且每一步都不可缺少。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的决策过程,依旧沿用传统的决策程序,因此其决策过程与传统的战略决策模式没有很大区别。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中道思维的管理内涵做为战略决策的原则并以保合太和做为最高决策原则和最高管理目标,将中道思维的管理精髓运用到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的决策管理之中,即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三个过程以中道思维的管理内涵为决策原则。归根结底,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是从人性角度完善了传统的科学决策程序,将人性因素加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中,因此其决策不单纯是理性和知识性的,也是智慧性和整体性的。

(二)决策程序

虽然众多学者对决策程序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然而这些不同的观点背后也有相似的地方。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保留了传统决策模式的决策流程,吸收其简洁、易于决策主体理解和使用的优点,也肯定了原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的决策要做到准确、及时、有效,同样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主客观矛盾的外在表现,决策问题是人们能清楚表达的问题。决策者素质的高低、决策思维的内容及其遵循的决策原则直接决定了能否及时准确的发现客观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理解认识、表达梳理。首先表现在对问题的认识上,同样的问题,决策素质高的人会发现,决策素质低的可能不会发现。同样,不同的决策思维方式也会造成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认知结果。发现、分析、归纳、研究问题,开发出问题的实质,把它变为明确清晰能够表达的决策问题。在决策问题提出以后,还需提炼概括问题的本质,按照决策原则来制定决策目标。

第二阶段:综合研究,拟定方案。首先,评估可行性,即通过对人力、物力、资金、技术水平等因素的评估,全面深入的分析决策目标的约束因素,以此来判定检查目标是否现实、合理并能够实现。其次,评估必要性,亦即依据目标论证和评估有无拟定方案的必要性,明确可供选择的方案数目(两个及两个以上)。在方案能够达成目标的前提下,还需继续考证其是否具有替代条件,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与企业是否相宜,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还具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再次,进行方案设计,对于相对简单的决策,方案设计通过大脑想象或经验判断即可当场做出决策;对于繁琐复杂的决策,则要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逐步完成决策。最后,择优改进,亦即要对最优方案中的各项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实现方案的内部优化,使该方案在约束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有效达成既定目标。应该说明的是,对基于中道思维的战略决策方案形成,首先,保合太和是需要考虑的核心约束条件;其次,要以保合太和为核心,在企业信息、高层领导团队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集成优化,以制定符合中道思维要求的战略决策方案。

创业决策分析篇11

2互联网项目创业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法(FactorAnalysis)是从原始数据矩阵内部关系出发,把众多的具有复杂关系的观测变量进行结构化处理,并最终将其归结为少数几个主因子的统计分析技术。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对互联网项目创投影响最大的因子,并将其进行归类。

2.1KMO检验和Bartlett球型度检验研究以收回的有效问卷为样本,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为了检验因子分析是否适用,首先对数据进行Bartlett球型度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结果显示KMO值大于0.7,Sig值为0.000,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2提取主因子在确定主因子个数时,根据特征值准则,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主因子,当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即只损失20%的信息,这时认为因子数可以解释原目标值。本文根据该原则提取主因子如表2所示。从表3可知,有六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为81.972%,说明这六个主因子基本包括了全部指标的信息,因此,互联网项目创投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六级。

2.3因子旋转为了使每个主因子和再分配更清晰,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方法(VarimaxRotation)进行旋转,得到因子荷载矩阵。因子荷载值高的指标对相应主因子解释能力强,由于每个主因子只在少数几个指标上因子荷载值较大,因此按照高荷载指标定义主因子。综合考虑,为每个主因子选择荷载大于0.75的指标作为二级指标。“主因子一”包含三个解释指标:创业者人格特质、创业者动机和创业者决策水平,因此可命名这个主因子为创业者因素;“主因子二”包含三个解释指标: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潜力和市场需求,因此可命名这个主因子为市场因素;“主因子三”包含产品被接受程度一个指标,命名这个主因子为产品因素;“主因子四”包含三个解释指标: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因此可命名这个主因子为技术因素;“主因子五”包含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两个指标,命名这个主因子为商业因素;“主因子六”包含社会人文环境指标,命名该主因子为环境因素。

2.4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互联网项目创业投资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创业者因素、市场因素、产品因素、技术因素、商业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图1,每个因素又可以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1)创业者因素:创业者是项目的的发起人,企业的打造都以创业者卓越的点子为出发点,加上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在面临市场假设改变或者其他突发状况时优秀的决策水平,以此为基础成长起来的。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动机以及决策水平共同决定了影响创投决策的创业者因素。图1(2)市场因素:互联网项目不论是对潜在市场的发掘还是对既有市场的颠覆,其必须有市场,即存在市场需求;其次,目标市场的规模决定了创业公司日后的发展规模,市场规模越大,创业公司发展潜力越大,反之创业公司即使拥有卓越的产品也会很快达到市场饱和;最后,目标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要存在增长的空间,这种市场增长潜力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需要。(3)产品因素:互联网项目衡量产品是否契合市场的的方式为用户参与度,即产品被接受程度。互联网项目在线上运行,用户起初点击体验,且一旦体验愉快便会经常使。由于互联网项目具有网络效应,即如果有人在使用,那么会影响周围人都使用,因此互联网产品被接受程度一项指标足以影响投资决策。(4)技术因素:互联网行业是高科技行业,技术是行业发展基础因素,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可以保持企业的先进水平。技术因素主要从技术的先进性、成熟度以及技术是否受知识产权保护三方面来考量。(5)商业因素:商业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关键点,做为新兴行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有着先天的便利条件,卓越的商业模式将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营销手段是将产品推向大众的方式,对产品受众面具有极大的影响。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反映了商业因素。(6)环境因素:互联网项目是新兴产业,其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决策时对互联网项目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考量很重要。目前我国政策鼓励发展互联网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中国“大互联网”的时代进程,互联网技术普及越来越广。

创业决策分析篇12

0 引言

根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的户籍身份仍然还是农民,但主要从事非农生产,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在我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根据2014年农民工监测报告全体农民工总量2.7395亿人。农民工群体由于受教育水平、技能等的劣势,在外出务工过程中主要从事建筑、传统制造业、餐饮等比较辛苦,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工作。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其中也包括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类似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但是鉴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各地需要研究针对农民工群体创业的特点来制定政策。本文利用鹰鸽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并对地方政府的农民工创业政策提出建议。

1 相关研究综述

辜胜阻(2009)认为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应该包括创业机会、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服务、创业成本、创业孵化及园区六个方面,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1]。张秀娥(2010)采用GEM修正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当地的农民工利用所掌握的技术返乡创业,解决就业[2]。吴易雄(2011)利用湖南省的数据分析认为融资、风险、规模、创业者素质、创业项目选择、培训等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困难,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3]。墨媛媛(2012)利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甘肃省农民工群体的创业特征,为政府的农民工创业政策提供信息和建议 [4]。黄兆信(2012)从个人特征、个人资本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创业的影响,并从制度、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培训等方面给出了建议[5]。程广帅(2013)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湖北恩施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创业动机和创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性别、年龄等因素也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产生影响[6]。

刘苓玲(2012)运用回归模型,利用三省市调研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7]。卢闯(2013)从培训、金融、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创业面临的问题,并从创业培训体系、创业基金、服务平台和政策给出了政策建议[8]。唐远雄(2013)利用甘肃省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认为需采用有针对性的创业支持政策,并培育有组织的创业活动,促进农民工创业[9]。徐辉(2015)通过对6省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分析,认为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创业政策对农民工创业影响显著,建议农民工创业补贴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作为政府支持创业的主要政策手段[10]。陈文超(2014)利用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认为政府的支持创业政策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影响,提出要深化创业政策的实施力度[11]。张秀娥(2015)构建了社会网络、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并从改革二元制度、培训和创业支持体系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12]。王冬(2015)利用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年龄对创业影响显著,性别、风险偏好影响不显著;受教育程度和打工时间影响显著,培训影响不显著;收入和金融对创业影响显著,政府政策影响不显著[13]。

上述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农民工创业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培训、创业成本等政策的研究。第二,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性别、风险、收入、政策等因素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较少有研究农民工留城创业和返乡创业过程中政府政策对农民工创业选择的影响。从现有地方政府的对农民工创业政策来看,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和农民工输入地政府都有相关政策来鼓励农民工创业。四川、广东等地方政府都有针对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本文把地方政府都看成博弈的群体,利用鹰鸽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为地方政府制定农民工创业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更好的满足农民工群体创业的需要。

2 地方政府吸引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政策的鹰鸽博弈模型

地方政府分为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和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博弈方1为农民工输出地政府,一般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博弈方2为农民工输入地政府,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本文根据鹰鸽博弈模型分析两地政府的策略及收益矩阵来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动态复制方程研究本博弈两方行为的演化。两地政府的策略为“支持政策”和“消极政策”,“支持政策”是指地方政策采取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消极政策”是指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创业不采取任何鼓励政策。针对本博弈模型,做如下假设:

①两地地方政府没有采取任何鼓励政策的正常收益为R1,当采取鼓励政策后将获得原有收益基础上的额外收益V。

②两地地方政府没有采取任何鼓励政策的成本为0,当采取鼓励政策时政策的政策成本为C1。

表1为地方政府政策博弈的收益矩阵,当两方都采取支持创业的政策时,收益为(R1+V- C1)/2;当博弈方1采取消极政策,博弈方2采取支持政策时收益为(R1,R1+V- C1);博弈方2采取消极政策,博弈方1采取支持政策时收益为(R1+V- C1,R1),R1+V- C1>R1;博弈双方都采取消极政策时的收益为(R1/2,R1/2),{(R1+V- C1)/2}> R1/2。

令F(x)=0,可以解出三个稳定状态,x*=0,x*=1,x*=(V-C1)/R1+1/2,因为,根据动态复制方程,只有x*=(V-C1)/R1+1/2为进化稳定策略。

根据复制方程动态相位图(图1),我们可以看出,当地方政策采取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时,从初始状态出发,地方政府会加大政策力度,鼓励农民工开展创业活动,当达到了(V-C1)/R1+1/2点时,地方政府就不会在继续出台鼓励创业的政策,则在(V-C1)/R1+1/2点时两地政府的政策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到x*=(V-C1)/R1+1/2为进化稳定策略。

上述分析的显示意义是,当两地政府在吸引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收益和成本符合上述设定的时候,在众多输入地和输出地政府在采取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进化过程中,采取支持政策的政府最终会稳定在(V-C1)/R1+1/2的水平,大多数政府会采取消极政策,即不对农民工创业采取任何政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会采取政策争夺优秀农民工创业,但是大部分政府还是会采取消极政策来对待农民工创业的问题。

3 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博弈模型的分析,在吸引优秀农民工创业过程中,一部分地方政府采取针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政策,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待农民工创业问题和对待其他群体创业采取同样的政策,不会针对农民工创业出台特色政策。

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规模很难判断。大量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由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劣势,具备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在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第二,农民工创业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很难判断。大量的农民工在外主要是从事传统制造业、餐饮、建筑等相对低端的行业,即使返乡创业,在行业层次和规模上都相对于其他创业群体有一定的差距。即使能够进行创业,能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也有限。因此,大多地方政府并没有采取特殊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第三,农民工创业决策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创业决策要考虑当地是否具备创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条件,不仅仅根据地方政府的政策做出创业决策。如果当地不具备创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条件,即使有较好的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也不会选择在此进行创业活动。

根据上述分析,地方政府在制定吸引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政府政策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扬长避短,采取符合农民工创业特点的政策,发挥政策的效果,改善农民工创业的环境,吸引和鼓励优秀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对改变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农民工输出地政府来看,农民工输出地一般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成本较低,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但是在行业、产业、市场等方面有劣势。农民工创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考虑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还会考虑是否具备创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因素,最终选择返乡创业还是留城创业,因此,不能仅仅利用土地、劳动力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建议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分析当地那些是利于创业的比较优势。根据这些条件判断适合那些行业开展创业活动,针对行业采取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措施。

其次,分析当地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对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进行甄别,了解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的规模及创业的行业状况。测算农民工创业的收益和成本,决定是否有必要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

第三,了解当地农民工群体创业的特点。针对农民工群体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政策,解决农民工群体创业过程中的障碍,为农民工群体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从农民工输入地政府来看,输入地一般在行业、产业、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劣势主要是较高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农民工考虑留城创业除了利用行业、产业、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条件,还有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愿望,希望通过创业为留在城市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市民化和城市化的愿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创业决策分析篇13

创业活动具有高风险性,为了应付创业环境的复杂性,创业活动多是以创业团队的形式进行的[1]。创业团队也是创业三大内核――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创业团队三者之一。创业团队作为推动创业活动的主体,也存在三个关键的变量,决定创业团队组成的内部结构特征,创业团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创业团队的效率及其决定的创业绩效。所以要研究创业团队就必须将创业团队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这三个关键变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创业团队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组建的,这些结构形式包括团队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等,其形成的团队稳定性和有效性影响创业团队内部的学习行为、合作行为和冲突行为,以及会影响创业团队的战略选择和决策行为,而这些行为直接推动创业过程或者就是创业过程的要素,所以创业团队的结构、行为和绩效是不可分离的,将三者结合起来研究才具有系统性,研究的结论也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众多论述皆表明创业团队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系统性地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绩效模型,验证了行为在创业团队结构和绩效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这对于创业团队的结构建设、行为改进和绩效提升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创业团队的结构-行为-绩效概念模型的提出

(一)创业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

1.创业团队结构特征因素。

创业团队中不同的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Ucbasaran等[1]认为创业团队的角色可以分为领导者角色和其他的一般创业团队成员的角色、先进入团队的成员和后进入团队的成员。Enesly[2]认为在创业团队中存在着领导者,其具有更强的创业愿景和自我效能感。领导者的角色在创业团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学者还认为在优秀的创业团队中除了领导角色之外,技术专家、赞助人、项目领导者、守门员等角色也是必不可少的[3]。杜跃平、方雯[4]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团队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不同规模的创业团队的角色特征和角色作用。可见,在创业团队内角色及其结构对创业团队绩效有影响作用。

对于创业团队而言,其技能及技能结构也是其重要特征,它们对创业团队绩效也有影响作用。Timmons[5]认为创业团队成员职能分工必须明晰并且完整,要有技术、市场和生产方面的技能人才,即成员技能等方面要能够互补,这样才能有利于新创事业的成功。Kamm等[6]认为影响创业团队取得成功的要素为是否有足够的技术与能力。可见,技能的殷实性、全面性及异质性是影响创业团队及其绩效的重要因素。

权力结构及其分布也是创业团队结构的重要特征,其不仅影响创业决策,而且影响创业团队绩效。Kamm等[6]认为组合创业团队过程中所遭遇的成本问题主要来自团队成员间所有权的比率分配。在创业团队成员的权利分配上多数学者认为应该与团队成员的贡献度和能力相一致,这样的权利分配有利于新创企业的发展。

2.创业团队行为特征因素。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性的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创业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风险行为是创业团队的一个重要行为特征。所谓风险行为,是指创业者对风险的倾向及风险的感知行为,其作用于创业团队风险决策全过程。风险行为是影响创业团队绩效的重要行为因素。创业团队的决策行为直接关系创业的实施过程,并影响到创业的绩效。周劲波等[7]提出了基于头脑风暴、愿景驱动、情感支持和专家参谋四种创业团队决策模式,并分别指出了在不同的创业阶段采用的哪种决策模式更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创业绩效。Simon等[8]认为特定的认知偏见可能导致个体漠视那些与他们决策相关的负面影响和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决策者会低估风险。这样形成的决策行为自然会影响到决策的绩效,从而进一步影响创业绩效。创业团队成员是由不同的团队角色组成的,这些成员有不同的技能结构,在创业的过程中,会发生团队学习行为,并通过团队学习行为来提高创业的绩效。Gibson与Vermeulen[9]认为团队学习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行为,先寻找可能提高绩效的方法,再达成共识,最后把这些共识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和决策。肖余春[10]提出了基于团队学习维度、团队角色结构和团队授权维度的三维学习型团队结构模型,认为这三个维度都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陈国权等[11]在研究团队学习能力与绩效的关系时提出并验证了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的假设。

(二) 创业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1.创业团队的结构-行为相关性。

创业团队技能结构对创业团队风险行为、决策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影响作用,其中,对风险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团队成员在技能上的不同,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差异会导致个体的认知存在差异,导致个体风险感知上的不同。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创业决策及其实施过程认知深度不同,决策质量出现差异,这样会影响决策的一致性;“专家”的认知和见解容易被信服,以致团队决策向“专家”倾斜;个体的意识有别,对决策的认识也有异,导致对群体决策及其过程的态度有差异。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体技能的差异化是相互能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学习的动力。所以,创业团队的技能结构影响创业团队行为特征。由此导入如下假设。

假设1:创业团队技能结构的完美程度分别与创业团队的风险行为、决策行为和学习行为正相关。

在创业团队中,不同的角色分工,其掌控的信息资源不同,其中,掌握信息的全面程度不同,其对风险的认知及倾向性也会不同;掌握信息的深度及渠道不同,可供其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也会不同;掌握信息的可靠程度及广度不同,可供其决策的依据也会不同,所以,创业团队角色结构也会影响创业团队风险行为、决策行为和学习行为。由此导入以下假设。

假设2:创业团队角色结构的合理程度分别对于创业团队风险行为、决策行为和学习行为成正相关。

在创业团队中,权力结构及其分布首先会影响个体在创业团队中的话语权,这是影响创业团队决策行为的直接表现;其次,权力结构分布的合理性,尤其是权力分布是否与责任相匹配,会影响创业团队风险行为;这是因为,当权力与责任不匹配时,权力大于责任的个体会冒进决策,从而既间接影响创业团队的决策行为,也影响创业团队的风险行为;反之,权力小于责任的个体会倾向于保守,其既不能左右整个创业团队的决策,也不能输出其保守的风险态度。因此,创业团队权力结构影响创业团队风险行为和决策行为。另外,其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权力分布不合理会影响学习积极性[12];权力与技能不相匹配时,会影响决策的结果及质量。所以,创业团队权力结构对创业团队风险行为、决策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影响作用。由此导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3:创业团队权力结构的合理程度分别与创业团队风险行为、决策行为和学习行为成正相关。

2.创业团队行为特征的中介作用。

Edmondson[13]构建了团队学习模型,该模型认为,团队的构成影响团队心理安全,团队心理安全又影响团队学习行为,团队学习行为再影响团队绩效,这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从Edmondson的团队学习模型可以看出团队的学习行为在团队的结构和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毛良斌、郑全全[14]研究表明,团队学习行为不但是预测团队有效性的一个良好指标,而且还是一些结构变量(如团队构成)和认知变量(团队信任和团队学习策略)影响团队有效性的重要中介。Van DerVegt[15]等人研究表明团队学习的效果在专家的多样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些可以说明学习行为在技能结构和团队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团队的学习行为在团队的结构和绩效之间存在着中介作用。白云涛,郭菊娥等[16]研究了TMT的风险偏好异质性对战略投资决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TMT的风险偏好异质性与成员的过程和结果满意度具有负向的相关关系,这表明创业团队风险行为也是创业团队结构和创业团队绩效的重要中介。创业的全过程都包含着非程序化的决策行为,所以,创业决策行为作用于创业全过程,是影响创业团队绩效的重要中介变量。由此可进一步假设。

假设4:创业团队风险行为与创业团队发展力、凝聚力和外显绩效成正相关。

假设5:创业团队决策行为与创业团队发展力、凝聚力和外显绩效成正相关。

假设6:创业团队学习行为与创业团队发展力、凝聚力和外显绩效成正相关。

假设7:创业团队风险、决策和学习等行为在创业团队结构和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及相应的假设,构建如图1所示的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绩效概念模型。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问卷包含3个部分。一是创业团队结构问卷,团队结构分量表由9个项目组成,主要参照了以往团队研究中团队结构方面的成果,从角色分布、技能结构和权力分布三个方面分别设计问卷,其中,角色结构设计的问题有“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都有合适的人扮演技术专家、市场专家、管理专家、财务专家和公关专家等重要角色”;“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各种关键角色的权责利是非常明确的”;“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人是配置得比较合适的”。技能结构设计的问题有“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内,基本具备适应当前创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所有成员的基本技能的同质性比较低”;“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成员之间的技能大致具有互补性”。权力结构设计的问题有“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权力分布比较科学,基本确保了权力与角色相配套”;“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权力分布比较科学,基本确保了权力和能力相吻合”;“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权力分布比较科学,基本确保了权责对等”。量表按5点记分,均为正向记分。

二是创业团队行为问卷。创业团队行为分量表从学习行为、决策行为和风险行为三个方面展开,共设计了9个问题,其中,风险行为问卷设计时,参考了卫等[17]的风险共担量表,设计出如下问题“即使某项决策没有达到预期,团队内成员也不会相互指责”;“团队内多数成员相信由于环境性质,采用大胆广泛的行动是达到企业目标所必需的”;“团队成员愿意积极寻求化解经营风险的出路”。决策行为问卷设计时,参考了周劲波等[7]的决策模式问卷,设计问题有“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重大决策之前,专家意见和头脑风暴意见都被权衡接受”;“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尊重相应角色的独断权和民主表决权相结合”;“在我所在的创业团队中,进行重大决策之时,尊重民主讨论和民主表决机制”。学习行为问卷设计时,参考了van den Hooff等[18]关于主动分享和被动分享知识的量表和卫等[17]设计的协作进取量表,具体设计的问题有“当您拥有关于决策所需的新知识时,你愿意主动让大家分享”;“如果团队内外有些关于您业务相关的新知识,您本人愿意接受或主动挖掘”;“我所在的创业团队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保持敏感性”。

三是创业团队绩效问卷,创业团队绩效分量表从发展力、凝聚力和外化绩效三个方面展开,共设计9个问题,其中,发展力问卷设计时,参考了卫等[17]设计的协作进取和集体创新量表,设计的问题有“公司对多种资源获取方案的选择往往采用集体决策法”;“我们创业团队比竞争对手更注重经验、知识、机会和资源的积累”;“创新支撑了我们创业团队的持续发展”。凝聚力问卷设计时,参考了王艳燕[19]的团队凝聚力量表,设计的问题有“创业团队内成员之间彼此信赖,工作中彼此互动、协作”;“创业团队内成员之间能彼此包容失误,但不附庸”;“创业团队内成员之间既能良性竞争,也能畅快沟通”。外化绩效问卷设计时,参考了郭进青[20]和林雪莹[21]的创业绩效分量表,设计的问题有“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盈利能力很强”;“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销售额增长很快”;“我们都对我们的经营状况感到满意”。

我们在进行《武汉市全民创业工作绩效评价调研》研究的过程中,在武汉市多家创业园区选取167 家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业成员发放了问卷,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总共发放问卷450份,其中回收问卷307份,有效问卷272份。

(二)样本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创业团队结构分布问卷。

通过SPSS 13.0 软件对创业团队结构问卷进行KMO 和球形检验,Chi-Square=829.050,df=36,Sig.= 0.000,KMO=0.737,说明创业团队结构问卷适合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方差最大值法进行直交旋转,提取了3个公因子,分别对应角色结构、技能结构和权力结构,方差累计解释70.263%;在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时,角色结构、技能结构和权力结构对应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02、0.746和0.765都大于0.7,表明该量表信度较好;通过LISREL 8.70软件进行一阶验证性分析,模型拟合指数为:Chi-Square=75.96,df=24,Chi-square/df =3.165,RMSEA=0.089,GFI=0.94,CFI =0.94,IFI=0.94,NFI=0.92。各项目载荷T 值均大于2.58,P

2.创业团队行为特征问卷。

通过SPSS 13.0 软件对创业行为问卷样本进行KMO和球形检验,Chi-Square=916.098,df=36,Sig.=0.000,KMO=0.759,说明创业团队行为问卷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方差最大值法进行直交旋转,提取了3个公因子,分别对应风险行为、决策行为和学习行为,方差累计解释68.948%;在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时,创业团队风险行为、决策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应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739、0.766和0.780都大于0.7,说明该量表信度较好;通过LISREL 8.70软件进行一阶验证性分析,模型拟合指数为:Chi-Square=67.77,df=24,Chi-square/df =2.82,RMSEA=0.091,GFI =0.86,CFI=0.86,IFI =0.86,NFI=0.85。各项目载荷T 值均大于2.58,P

3.创业团队绩效问卷。

通过SPSS 13.0 软件对创业绩效问卷进行KMO和球形检验,Chi-Square=985.101,df=36,Sig.=0.000,KMO=0.721,说明创业团队绩效问卷适合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方差最大值法进行直交旋转,提取了3个公因子,对应发展力、凝聚力和外显绩效,方差累计解释73.815%;通过SPSS13.0软件对各创业团队行为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各创业团队行为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12、0.830和0.739都大于0.7,说明测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通过LISREL 8.70软件进行一阶验证性分析,模型拟合指数:Chi-Square=108.52,df=24,Chi-square/df=4.52,RMSEA=0.087,GFI=0.92,CFI=0.91,IFI=0.91,NFI=0.89。各项目载荷T 值均大于2.58,P

(三)相关性分析

1. 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13.0软件中的Analyze Correlate Bivariate Correlation功能对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见表1。

从表1可知,创业团队角色结构与创业团队决策行为、创业团队学习行为显著正相关;创业团队技能结构与创业团队风险行为和创业团队学习行为显著正相关;创业团队权力结构与创业团队风险行为和创业团队决策行为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设1、2和3的部分结论得到证明。而部分被否定的假设,是因为角色及其结构影响团队风险认知,但不影响对待风险的态度,所以创业团队角色结构与创业团队风险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被否定;技能及其结构影响决策质量及效率,但不影响决策模式,所以创业团队技能结构与创业团队决策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被否定;团队的学习跟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相关,权力分布能否激励学习,但是没有学习热情的个体在没有好的学习氛围下,再大的权力也不会激发起学习行为,所以创业团队权力结构与创业团队学习行为的相关性不存在。

2. 创业团队行为、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13.0软件中的Analyze Correlate Bivariate Correlation功能对创业团队行为、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见表2。

从表2可知,创业团队风险行为与创业团队发展力显著正相关。创业团队决策行为与创业团队发展力、外显绩效显著正相关,与创业团队凝聚力成正相关。创业团队学习行为与创业团队发展力、凝聚力和外显绩效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设4、5和6中的部分结论得到证实,部分结论被否定的理由可能是创业团队风险行为是创业团队对待风险的态度和行为,而创业团队凝聚力是创业团队及其个体对人的态度和行为,容忍风险和容忍个人犯错是两回事,所以,创业团队风险行为与创业团队凝聚力并不一定相关。创业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冒险者常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但是冒险者并不一定能得到意外收益,所以创业团队风险行为与创业团队外显绩效并不一定相关。

3. 创业团队结构、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13.0软件中的Analyze Correlate Bivariate Correlation功能对创业团队结构、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见表3。

从表3可知,创业团队角色结构与创业团队凝聚力、外显绩效显著相关。创业团队技能结构与创业团队发展力显著相关。创业团队权力结构与创业团队发展力、外显绩效显著相关。

通过上述相关性分析可知,图1所示的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绩效概念模型应被修正为图2所示的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绩效概念模型(行为完全中介)以及图3所示的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绩效概念模型(行为部分中介)。见图2、图3。

三、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利用lisrel8.70软件分别对图1、2和3所示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其拟合指数值,见表4。

从表4拟合指数对比分析可知,依据图2所示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的效果较好,而且其关键指数RMSEA、GFI、AGFI、NFI、CFI、IFI等都满足检验要求,所以,依据图2 所示模型拟合的结构方程模型可界定为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绩效结构方程模型,见图4。

另外,图1、2和3所示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之后,进行参数检验时,图1和2所示模型的参数的T值皆大于2.58,即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图3所示模型的模拟参数进行检验时,一些参数T值小于1.96或2.58,其中权力结构、角色结构与外显绩效之间参数的T值分别为1.52和2.22,前者小于1.96,后者小于2.58;角色结构与凝聚力之间参数的T值为2.41,大于2.58;权力结构与发展力之间的参数的T值为2.17,小于2.58;技能结构与发展力之间的参数的T值为2.34,小于2.58。所以,在创业团队行为的中介作用下,创业团队角色结构、技能结构和权力结构与创业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即:创业团队行为在创业团队角色结构、技能结构和权力结构与创业团队绩效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

从图4进一步证实:创业团队角色结构与创业团队学习行为、决策行为正相关;创业团队技能结构与创业团队学习行为、风险行为正相关;创业团队权力结构与创业团队决策行为和风险行为正相关;创业团队学习行为与创业团队凝聚力、外显绩效和发展力正相关;创业团队决策行为与创业团队凝聚力、外显绩效和发展力正相关;创业团队风险行为与创业团队发展力正相关。

四、结 论

根据以上的研究可知:第一,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应当形成良好的角色结构、技能结构,并合理进行决策权力的配置;创业团队结构的优化是产生合理的创业行为并获得良好的创业绩效的重要基础。第二,通过促进学习、改善决策可以增强创业团队凝聚力;通过促进学习,改善决策,树立容忍创新风险,可以提高创业团队的发展力;通过促进团队学习、推动团队不断创新,可以提高创业团队的外显绩效。第三,创业团队角色结构对创业团队凝聚力的影响是通过学习行为和决策行为实现的,即:合理的角色结构促进创业团队的学习和科学决策,而团队内部的相互学习能促进相互了解;创业团队技能结构对创业团队发展力的影响是通过风险行为实现的,即:完美的技能结构促进了创业团队风险态度的科学化,科学的风险态度是勇于面对风险,善于控制风险,处理风险的过程就是促进创业团队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Ucbasaran D,Lockett A,Wright M,et al.Entrepreneurial funder teams:fctors asociated with member entry and exit[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3(2):107-128.

[2] By Ensley,Michael D.Investigat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Lead Entrepreneur[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0,38:59-77.

[3] Scott Shane S.Venkataraman,MacMillan L.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champion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5(5):931-953.

[4] 林跃平,方 雯.新创高新技术企业三类创业团队的角色分析及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4(10):12-14.

[5] Timmons J A.Careful self-analysis and team assessment can aid entrepreneur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9(10):198-206.

[6] Kamm J B,Shuman J C,Seeger J A,et al.Entrepreneurial teams in new venture creation:a research agenda[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0(4):7-17.

[7] 周劲波,古翠凤.创业团队决策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1):64-71.

[8] Simon M,Houghton S M,Aquino K.Cognitive biases,risk perception,and venture formation:How individuals decide to start compan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113-134.

[9] Gibson C,Vermeulen F.A healthy divide:Subgrou-ps as a stimulus for team learning behavior[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3(2):202-239.

[10] 肖余春.学习型团队三维特征结构与团队效能关系的现场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2):471-473.

[11] 陈国权,周 为,蒋 璐,等.中国企业团队领导行为、团队学习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4):181-187.

[12] Edmondson A C.The Local and variedgated nature of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a group-level perspectiv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2):128-146.

[13] Edmonson A.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work tea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3):350-383.

[14] 毛良斌,郑全全,团队学习、团队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8(1):18-21.

[15] Van Der Vegt G S.Bunderson J S.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n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ve Team Identific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5(3):532-547.

[16] 白云涛,郭菊娥,席酉民.高层管理团队风险偏好异质性对战略投资决策影响效应的实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2):25-30.

[17] 卫,郝喜玲.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及其测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9(9):23-29.

[18] Van den Hooff B J,Van Weenen F mitted to Share:Commitment and CMC use as antecedents of knowledge sharing[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2004(1):13-24.

[19] 王艳燕.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构成与团队凝聚力的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20] 郭进青.民营企业创业团队合作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晋江创业模式初探[D].杭州:浙江大学,2004.

[21] 林雪莹.创业团队冲突对创业绩效影响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8.

A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Team's Structure,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XIE Ke-fan,CHEN Gang,GUO Wei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