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实用13篇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1

作者简介:王希月(1989.04.21—),女,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兼职教师,2013年攻读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法。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语法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一般从教学对象上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类型,一是针对外国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另一类是针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的。目前随着国际上对汉语的广泛关注,汉语语法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目前针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都偏重于外国留学生的语法教学方法,而对于高校的汉语语法教学研究却比较少。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对外汉语专业建立的语法教学体系

目前各高校所建立的对外汉语专业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主要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主要基础。这一专业主要面向即将成为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所以在教学时更偏重与汉语基础以及汉语语法教学。因此,高校在设立汉语语法课程时,要细致的安排汉语语法体系,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设置课程。通常来说,汉语语法体系中包括很多内容,比如汉语词汇语法、短语语法、句子语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针对汉语语法体系的特点设立课程,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的特点,设立语音课程,将汉语的语言、词汇、短语和句子融入到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汉语语法的教学方式,为培养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建立完善的语法教学体系。

2 对外汉语语法的主要教学内容

汉语教师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对外汉语专业,这一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优秀的汉语教师。由于对外汉语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教师也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不仅需要让专业汉语教师了解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目前留学生对汉语的偏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专业汉语教师了解如何解决留学生对于汉语学习中存在的偏误,并且掌握教导留学生汉语的基本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语法教学以及教学语法这两个概念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比如卢福波就认为,教学语法需要结合语言学习者自身学习目的来选择课程的内容,然后再将教与学的方法和规律设置在课程之中。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设置对外汉语教师的课程时必须要严格区分好语法教学和教学语法之间的关系和概念。所以,高校在设立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方案时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为了更好地适应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汉语语法理论,此外还需要掌握传授汉语语法的基本教学方式,要考虑汉语语法所具有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通常来说,教学语法指的是语法的内容,是语法现象所存在的问题。而语法教学指的是方法,就是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方式和策略。所以,高校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时,特别是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计时要重视语法教学,但是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必须要以教学语法为基础,保证学生自身能够理解汉语语法的真谛,再学习传授语法的方式。

3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对外汉语专业教师的学习效果。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学习热情。到目前为止,本科院校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多为以下几种:一是教师对汉语语法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进行笔记,即归纳法;二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并依此类推,即演绎法;三是将以上两种方式进行结合。这三种方式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有”字句式时,教师将“有”字做谓语构成的句子形式作出展示:“存在”的“有”和“领有”的“有”,归纳总结出每一种句式的特点,据此特点让学生进行记忆和运用;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归纳法适合于儿童,演绎法适合于成年人。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师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已经趋向于成年人,因此在对他们的实际教学与训练中,不应忽视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在高校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应该有所提高,除了对学生进行初步归纳及进一步演绎之外,还应从教学方法上着手,比如我们可以从比较和框架展示的层面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对语法进一步展示。高校必须要不断优化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也可以使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语法知识,提高其教学能力。

4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对于对外汉语语法学习有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我国高校“对外汉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法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包括以下几种:齐沪扬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彭小川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陆庆和的《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这些教材对汉语语法的分类及分析是十分到位的,列举了大量的留学生的偏误句,并对此类偏误句进行了详解,这有助于“对外汉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语教师系统而细致地掌握汉语语法的特点。但是教材中对出现此类偏误的原因、解决此类偏误的方法及课堂教学方法并未作出阐述。对外汉语教学法针对语言和词汇的教学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但是对语法教学来说,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文本语法教学授课的同时,强调课本之外的语法教学方法的展示和实际操练。

5 结束语

与其他科目不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等。所以在设置这一专业的课程时必须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除了理论知识教学以外,还应该注重学习教学方法的培养。作为对外汉语的主要科目,在开设汉语语法教学时也要将理论教学与教法教学紧密结合,合理设置语法教学课程,让汉语教师能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更易于融入实际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郑圆圆,陆湘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的探索[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2]程书秋.关于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科学衔接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2

向世界推广汉语的活动在中国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活动才表现出有组织、有系统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使得汉语在国际社会中交际工具的地位日益凸显,也推动中华文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认知。

汉语国际推广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对汉语国际推广高度重视,在2005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召开后将其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框架。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同比增长10.38%,并呈现出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生源国别日益多元的良好发展态势。

具体到河北省,河北省政府近来高度重视省内的国际汉语推广工作。截至2011年12月,河北省在海外建立了12所孔子学院,这一数字在全国各省已位居前列。2011年11月16日,河北省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与促进会成立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为全省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但在立足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方面,河北省起步较晚,留学生招生规模和数量和邻近省份相比有所差距。以2006年为例,河北省共有16家单位接收留学生,而山东省有29家,辽宁省则达到38家。此外,河北省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目前,河北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外对内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通过有效地整合省内的对外汉语教育资源,河北省对外汉语事业有望取得显著进步。

一、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来冀留学生情况

1.留学生人数。1999~2011年间,河北省共招收留学生17007人。与2010年相比,2011年来冀留学生总人数同比增长14.61%,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1999~2011年来冀留学生总数如表1所示。

来冀留学生人数总体呈增长的态势。只在2005~2006年间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下降,之后人数逐年恢复并稳步上升,2009年又有小幅下降,随后逐渐恢复。人数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1999~2011年间,从来冀留学生数占全国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上来看,来冀留学生数占全国比例在1999~2005年之间呈上升趋势,2006年略有下降,2008年达到最高,2009年略有下降,随后一直维持在0.10%左右的水平。如表2所示。

和邻省相比,河北省留学生招生和规模和人数也有较大差距。我们调查比较了2005~2010年间河北省和辽宁、山东两省的留学生数量。情况如表3所示。

从数字上可以看出,从2005~2010年,每年来冀留学生数量始终未能突破3000人。而辽宁省早在2007年,留学生人数就已超过10000,山东省也在2010年超过10000人。从增长幅度来看,辽宁、山东两省的留学生数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而河北省留学生人数在2006年有一次大的回落,直到2008年才基本恢复2005年的水平。河北省留学生数量与辽宁、山东两省对比图,如图2所示。

2.来冀留学生国籍情况。(1)国家数量。我们对2007年到2011年五年的来冀留学生国家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2007年,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到河北省留学。至2011年,这一数字增至73个,比2007年增长了78.0%。具体数字如表4所示。

2007~2011年来冀留学生国家和地区数量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2)国籍分布情况。从2009~2011年这三年的统计数字来看,来冀留学生以亚洲学生为主。来冀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几个国家分别是巴基斯坦、韩国、印度、俄罗斯、蒙古、越南和尼泊尔。具体数字如表5所示。

2009~2011年这三年期间,以来自巴基斯坦的学生人数增长幅度较大。此外,在三年中人数逐渐增长的国家还有印度和蒙古。韩国、俄罗斯和越南的学生数量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如图4所示。

在2009~2011年这三年中,一共有7847个留学生来河北省学习。其中来自巴基斯坦、韩国、印度、俄罗斯、蒙古、越南和尼泊尔的留学生数量达到5647人,占留学生总数的72.0%;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数量是2206人,占留学生总数的28.0%。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数量最多,占留学生总数的24%。比例情况如图5所示。

3.来冀留学生性别比例。从留学生性别比例来看,2007~2011年间,来冀男性留学生共有7250名,占总数的49%;来冀女性留学生共有7438名,占总数的51%。男女性别大致持平,女性略多于男性。具体数字和比例如表6、图6所示。

4.来冀留学生接受的教学类型。

(1)来冀留学生接受教学类型分布情况。从1999~2011年的统计结果来看,河北省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数量少于非学历教育。1999~2011年间,共有18166名留学生来冀学习,其中学历生9915名,占总数的54.6%;非学历生8251名,占总数的45.4%。具体数字如表7所示。

历年受教育类型分布趋势如图7所示。

1999~2011年留学生受教育类型总比例如图8所示。

从2007~2011年,在来冀学历生中,接受本科教育的最多,共7307人,占总数的95.0%;接受硕士教育的有290人,占总数的3.8%;接受博士教育的73人,占总数的0.09%;接受专科教育的21人,占总数的0.03%。具体数字如表8所示。

各层次人数比例如图9所示。

(2)与辽宁、山东两省留学生教育类型分布情况比较。我们对辽宁、山东两省2005~2010年间的留学生教育类型分布情况做了统计,非学历生的比例均大于学历生的比例。具体数据如表9所示。

2005~2010年间,共有12944名留学生来河北省学习,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1.27∶1;共有64154名学生赴辽宁省学习,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60∶1;共有50354名学生赴山东省学习,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60∶1。三省学历生与非学历生数量比较如图10所示。

(二)河北省对外汉语师资情况考察

2007~2011年间,河北省各教学机构专职对外汉语教师共1068人,总体来看,几年间专业教师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人数变化趋势如图11所示。

1.教师专业情况。从毕业专业情况来看,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师少数是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多数教师是其他专业毕业,其他专业毕业教师中以医学专业毕业为主。数字如表10所示。

2007年至2011年间,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如图12所示。

2007~2011年,全省共有1068名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工作的教师,其中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有191人,占总数的17.9%;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877人,占总数的82.1%。比例情况如图13所示。

2.职称情况。2007~2011年间,在1068名专职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有663人,占总数的62.1%;其他职称教师405名,占总数的37.9%。具体数字如表11所示。

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数和其他职称人数比例情况如图14所示。

二、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特点

1.来冀留学生数量和规模。从调查结果来看,河北省留学生招收的数量和规模在近些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和全国留学生总数逐年上涨的趋势保持一致。但是,从占据全国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上来看,河北省的增长幅度不明显,一直徘徊在1%上下的较低水平。和邻省的辽宁省和山东省相比,河北省近些年留学生数量也有着较大差距。

河北省招数留学生的机构数量在全国占据的比例较低。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以1999年为例,全国共有356家单位招收留学生,而河北省只有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和燕山大学等8家单位接收留学生,占全国招收留学生机构数量的2.24%。到了2010年,河北有17家单位招收留学生,占全国620家单位的2.74%。

一些高校开展留学生招收工作起步也较晚。例如河北省的“211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从2001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也是从2001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2.来冀留学生国籍和教育类型特点。从国籍来看,来冀留学生以亚洲学生为主,这也和全国留学生总体以亚洲生为主相一致。但从全国留学人员总体国籍来看,河北省留学生的国籍更加集中。2010年,全国留学生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国家是韩国(62,957名),美国(19,668名),日本(16,808名),这三个国家的人数占留学生总数的37.5%。河北省留学生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国家是巴基斯坦(612),韩国(329),印度(288),这三个国家的人数占河北省总数的41.7%。

从留学生接受教育类型来看,河北省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数量基本持平。这一情况和全国,以及辽宁省、山东省相比都有很大不同。以2010年为例,全国共有265090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其中学历生107432名,非学历生157658名,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68∶1。同年辽宁省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82∶1,而山东省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76∶1。

(二)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河北省对外汉语教育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八个方面:

1.决策层对对外汉语学科认识不足。表现在:将接受留学生当作生财之道、创收捷径、见效快的副业,从而导致工作当中的一些短期行为和冲动行为。

2.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学校对外汉语课的定位、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够齐全,不符合教学规律。教学中存在的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校的留学生以学历生为主,学校重视留学生的专业教育,忽视了汉语教学。这就使得汉语教学管理不规范,师资配备不合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未从制度上加以检验和监督,课程设置有很大的随意性。

3.管理层存在职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机构对汉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4.外派汉语教师从数量到质量都亟待改善。

5.办学规模和效益和相邻省份差距甚大。在调查中发现,河北省各教学机构,大多数采取通过中介机构、网络或者由留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招生。招生途径狭窄,招生方式被动、单一。

6.留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7.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

从调查情况看,河北省专职对外汉语教师数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对外汉语专业毕业教师数量较少,其他专业毕业教师以医学专业毕业为主。专职教师中,大多数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甚至有些高校的汉语教师是从本校内其他专业教师中抽调,未经受过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很少。有些学校临时聘用辅导员、在读研究生从事教学工作,对教师教学水平重视不够,教师队伍不稳定。

8.教材建设力度不够。

三、建议

河北省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在竞争、发展和壮大过程中迎接着挑战。对外汉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学层次,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省开放程度与整体水平的全面标志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对外汉语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我省学校进人教育国际化竞争的先导,必将对于其他学科的国际化交流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目前我省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体现出一种勃勃生机,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需要清楚地认识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当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对于汉语言和汉文化的需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当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因此外国对于中国语言的学习将显得更为重要,从而导致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恰当地判断就学需求总量、学生结构和教学层次,对于有效地使用现有办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从前面的调查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扩大今后的学生规模,仍然将以提高长期生数量为主,同时应该注意提高短期生的数量。加强举办短期汉语培训班和讲座班力度,因为短期班的学生可以转变为长期生的生源,是提高长期生数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设立与之协调匹配的教学和服务体系,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2.加深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度、扩大对外汉语教学的广度。目前留学生不仅要求学习规范、系统的汉语知识,而且要求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历史和文化,这时对外汉语中的学历教育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为此我省应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出现的新变化,积极地开展对外汉语中的学历教育,不具备正式本科生专业的抓紧时间建设本科专业;具备本科生专业的,在原有的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基础上,积极筹备积蓄力量建立对外汉语专业的硕士点,加快教学专业的规范化和体制化建设。而且师资队伍建设也要同步进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建设、改革和发展将是以后的一项长期任务,仍然需要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3.成立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单位——国际教育学院。学校赋予交流学院教学与管理两种职能。

在教学管理上,建议国际交流学院设立设有汉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教学部、汉语言文化研究所、出国人员培训部和院办公室。汉语言文化系设有专门为来华留学生设立的汉语言本科专业。对外汉语教学部负责全校长短期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含人全校本科专业前的汉语预备教育)及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汉语言、中国概况等基础课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和其他院系联合招生。这样可以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由原来的短期培训发展到向专业化和功能化的转变。

在课程设置上,丰富教学层次,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授课。

在职能分工上,校际间协调好生源问题,校内协调好对外汉语教学单位、管理单位和服务单位之间的工作,防止处理问题时出现扯皮现象,在财力、人力、物力上都形成一个拳头,把“内耗”减少到最低限度。

4.各学校积极参加国家对外汉语教师出国选派工作,每年将一些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推荐派出。对外汉语教师出国任教,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经验,增强职业荣誉感,而且可以传播中华文化,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对外汉语教学延伸教学范围和对象的有力手段。与此同时,我省也可以积极地利用校际交流等形式,向海外学校派出对外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教师,在这方面,我省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以扩大了河北的国际影响,为对外汉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5.注重办学的规模效益,积极拓宽招生渠道,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只有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影响并产生效益,因此就学的留学生人数一直是衡量对外汉语教学开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我省留学生的主要来源为奖学金生和自费生。奖学金生是教育部根据政府之间的协议来确定指派的,每年的名额基本固定,因此发展留学生规模主要靠学校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条件自主招生,其中拓宽招生渠道是扩大自费生规模的关键。为此,建议采用了下述做法:(1)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建立稳定的教学点。目前我省已经有12所孔子学院,其中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已经成立5年,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虽然不断轮换,但教师出色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教学效果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并且能够感召不少留学生申请到我省学习。(2)派员到国外进行招生宣传,扩大我省的国际影响。我省高校普遍存在海外校友匮乏,国际影响微弱现象,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同时还不定期派员到国外进行宣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和学生见面,回答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中介机构中间加价和不实宣传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当省教育厅和学校具有较大规模的外事活动时,国际教育学院都应主动参与,并且欢迎外宾莅临做客。如果组团出访,即使没有国际教育学院的具体人员参与,也要积极地委托领导和同事代为宣传和学习他人的办学经验。建议在孔子学院设立办事处,积极进行招生宣传。(3)积极与国外大学的汉语教学接轨,实行汉语课程学分连续累积计算。比如和各孔子学院协调好,让他们在国外使用我们推荐的教材,每年学生到我省进行汉语培训时,我省按照对方的教材和教学进度为学生授课,在我省期间学生学习所得学分,对方学校“全部予以承认。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来我省继续学习汉语的积极性。(4)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对外宣传,扩大招生规模。各国际交流学院除了建立、维护和扩充自己的网站以外,还应孔子学院所在大学的网络当中开辟自己的主页,方便外国留学生的检索。(5)建立一定的毕业生联谊关系,扩大已经毕业的留学生对学校的宣传作用。并且建立留学生的毕业趋向跟踪,对于一些有志从事与中国有关工作的,可以进一步给予培训或者就业指导。

6.加强生活管理,改善就学环境,提供有力保障。良好的学习条件是吸引学生和教好学生的重要外部条件,也是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硬件要求。目前我省的留学生综合服务总体来说不错,但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建设,建议已经有国际交流学院的学校建立自己的中心网站,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管理,使得管理软件上一个新的台阶。逐步向留学生开放学校的基础资源,实行一些基础课的教学开放,使得外国留学生成为了整个学校的有机生源,是流动的活水,逐渐培养他们将学校当作自己的母校,从而增加在学校学习的自觉性和自豪感。

7.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具有很强能动作用的主体,因此精干务实的师资队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坚实基础。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有远见卓识地筛选人员,在年龄结构、学位档次、专业分布和研究领域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力争最大地优化师资配置和发挥功效,保证教学和科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在师资建设方面,我们目前已经具有了一个良好基础,但从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看,由于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起步较晚、水平不高,特别是科研方面尚未形成专业方向明确的梯队,在全国具有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不多,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工夫。

在争取总体教学水平稳定提高的同时,继续增加在科研工作当中的投人,建议河北省级重点学术期刊每年确定一期,专门开辟”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栏目,使一线老师的科研论文可以面世,向社会展示我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3

一、国际汉语教师的发展状况

“汉语热”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国际汉语教育的现实需要,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及国际汉语教育的战略目标,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数量巨大的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教师队伍。

随着国际汉语的蓬勃发展,国际汉语的教师队伍也在迅速扩大。根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孔子学院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球专兼职合格教师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派出2万人,各国本土聘用3万人。目前,我国汉语推广事业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全球汉语学习需求,大量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巧高超的国际汉语教师数量不足,加强国际汉语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迫切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备语言学知识、汉语言文字学知识、外语知识、中国文学和文化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还要掌握最先进的、最科学的、最优化的教学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潜能。在国内,由于中国经济的繁荣,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涌入中国学习、经商、就业,为了更好地掌握汉语,尽快地融入中国本土社会文化,他们都会选择在国内大学、语言培训机构等学习汉语,所以,高素质的专业汉语教师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国外,在汉语热的大背景下,更需要一批国际汉语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所学的知识教授汉语,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让热爱中国的外国人士可持续地关注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了解中国,走近中国。汉语的国际推广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难以满足国外汉语学习的师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海外汉语教学、文化推广的主要瓶颈。在亚洲,中国的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都非常迫切;在欧洲,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也急需汉语教师上课;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以及非洲、阿拉伯、南美等地区的国家都向中国提出派遣汉语教师的要求。除了师资数量不足外,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国外,由于许多教师是周末兼职上课,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不注重教学技巧的研究。

总之,国际汉语教师主要存在问题是数量上严重不足、质量上参差不齐。国际汉语教师无论在国内教学,还是外派海外授课,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

二、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

所谓“素质”是指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工作绩效差异的个体特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素质的概念,并做了非常形象的解释。他认为,一个人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也就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在水面以下的7/8是看不到的。我们能见到的1/8是其知识和技能行为;见不到的7/8则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知识和技能行为是较为容易观察和测量的,称为显性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是难以观察和度量的,称为隐性素质。如果一个人的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都能够得到培养,那么对素质的提升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美国学者斯潘塞(Spencer)于1993年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将人的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后人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将其演绎得更为直观,如下图所示:

素质的冰山模型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胜任素质现已被接受并应用于人才的培训、招聘与选拔、职业发展以及激励等方面,基于胜任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逐渐成为趋势。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的培养,即对对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知识和技能是外显的、可见的,是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也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等具体形式来测量;而综合素质的特质和动机是内隐的、深藏的,难于被培训,只可逐步改善的。国家派出汉语教师,最好的做法是挑选专业对口、素质和能力较好的人员。也就是说,根据教学的环境和要求,选拔符合胜任素质特征要求的国际汉语教师,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

三、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的探讨分析

(一)《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公布

自2006年10月起国家汉办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旨在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依据。这个标准由 5 个模块组成,分别为: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和外语知识与技能两个标准)、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师综合素质,它们构成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汉语和外语两方面。其次是关于二语习得的规律、特点、策略等各种因素。然后是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大纲、教材及现代技术运用等;最后是教师综合素质,包括反思教学的课堂研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修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方面。

这个标准借鉴了TESOL等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和教师研究新成果,是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研制的结果,并广泛征求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师实践经验,反映了国际汉语教学特点,为我们进行教师培养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标准,也可以将其作为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的重要参考。

(二)大学的专业设置

1981 年,北京语言大学率先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1993 年,“对外汉语”作为专业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的专业、学科目录上。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开展、2005年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2007 年国家汉办组织研制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推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和课程设置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满足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日益发展的专业需求,至 1986 年,已有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或方向),率先招收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在汉语教学师资培养方面积极开拓新渠道,为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作出了新的探索,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专业学位。为了提高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办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并设立24 所试点院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对外汉语专业的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设立,都是从学校培养的角度来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构建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的个人努力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教师还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专业的修养和素质。

首先,树立信心,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初期,面对各种课型、特色课型、新的课本、教学设施等情况,能否适应教学单位的教学节奏和风格,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能否得到老教师的肯定,是否能在第一次教学评估中通过,都关乎教师自信心的确立。国际汉语教师要立足现实的教学工作,选择和确立适合自己、适合工作环境和所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力求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学会合作,促进共同成长。合作首先是同行之间的合作,国际汉语教师应开展合作备课、教学观摩、相互评课等教研活动。在合作备课时,虚心求教,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在相互观摩时,应抱着“取人之长,补己所短”的态度;在课后评议时,先让上课教师详细回述上课的步骤、课堂上发生过的事件,然后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一起分析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上课教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其次,合作还包括与学生的合作。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的发生都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完成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对语言类课程占据多数的对外汉语类课程更是如此。

第三,学会反思,磨练教学经验。教育界知名人士叶澜曾提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连续三年写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书写反思日志,这是对教学中的重要情节、课堂常规性的和有意义的行为、对教学的认识、对教学有影响的课堂以外的事件、与学生的交流等震憾点、思考点、疑问点的思考与梳理。感悟一点,总结一点,反思一点,提高一点。反思不一定要长篇大论,但反思一定要及时,要从别人让自己反思到自己要反思,再到最后养成的反思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对教学的思考,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学日记要反复翻看,时刻提醒自己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断磨练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单位的用人要求

上海早安汉语根据多年的招聘经验,对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如下:普通话水平过关;具备专业的汉语语言学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技巧;掌握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此外,还有其他诸如认真的态度、足够的耐心、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素质。用人单位倾向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希望教师要有比较稳定的时间,全心投入教学工作。

新汉唐语言学校认为是否一个合格的教师,主要考察两个方面:(1)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师综合素质,即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2)是否能够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做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汉语本体知识与技能(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文化,能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的基本国情。此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至少掌握一门外语。不仅能掌握这门外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能通过听、说、读、写、译等进行交流。(2)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策略,能够有效指导外国学生学习汉语。(3)了解和掌握中外文化的异同,能顺利进行国际交往与文化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勤指出国外机构的用人要求语言教学更注重实用性。有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到国外后很难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国内外在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国外的公共外语课属于综合教学,不是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学,注重的是实用性,通过学习语言达到运用、交流的目的。而到国外授课的对外汉语教师大多是中文或外语专业的科班毕业生,注重的是语言本身的知识和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多不足。一名优秀的老师除了教授基本知识外,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性格特点、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四、结论

为适应世界各国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培养优秀国际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保障并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是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根据本人在国外的工作经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国际汉语教师的接触,国际汉语教师在外派的时候需要严格考核程序,选用优质人才,并要对录用的新教师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尤其是对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强化教学意识,熟悉教学模式;而海外授课的教师自身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依据国际汉语教师在语言学理论知识、外语教学原则与方法、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知、应会、应做的要求,主动去建构符合时展特征的知识结构,达到不论面对什么人学习汉语,都有能力让学习者从接受汉语到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都有能力教会学习者可以利用方法可持续地关注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15.

[3]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28.

[4] 黄晓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4

二、维吾尔族学生对学习汉语课难度的看法

1、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对学习汉语课难度的认识,维吾尔族学生学认为汉语较难学的占总人数的72.21%。从调查来看,维吾尔族的学生70%以上认为学习汉语较难。而实际上也是如此,在世界各种语言中,汉字是比较特殊的文字,自信复杂难辨,而少数民族的字母只有36个。因此,从心理上对少数民族来说,学习汉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另外,在调查汉语课由什么样的教师教时,有50%以上的维吾尔族学生认为,汉语课应该由懂得的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教师更好,学生们希望汉语课能有精通本民族语言文字并热爱自己专业的汉族教师来教。但我校目前,学校中汉族老师教汉语课的不少,他们有的原来的根本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甚至个别教师连见都没见过少数民族,但是,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大学或师范学校维吾尔专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能流利的用维吾尔语对话,维吾尔语专业基础比较坚实,教育出来的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基本过关,能用汉语对话、写作、翻译、演讲等。但是也有极少数汉语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教师需要帮助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我认为,汉语教师应该由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同志担任更好一些,因为他们从小懂得自己的母语,而且从小学开始上的是汉语学校,只要在自己的母语上下一些工夫就能用双语上好汉语课;同时也应该从懂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汉族大学生中培养一部分汉族教师。

2、不同文化程度的民族学生认为学习汉语的困难,认为教材太深的占总人数的22.58%,认为与母语差别太大的占总人数的30%,认为生活中接触汉族人少的机会少的占总人数的36%,认为原来没有学过汉语的占总人数8.57%,认为教学方法不好的占总人数的28.6%。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在民族心理上是从在一定困难的,然而,只要下恒心学习,一定能学好。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5

泰国对外汉语硕士专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起步晚。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时间普遍较晚。最早设立该专业的学校是易三仓大学,设立于2006年。最晚的是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设立于2012年。鉴于汉语在泰国的快速传播,以及对汉语教育类人才需求的增加,对外汉语硕士专业起步虽晚,但这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专业。

二是应泰国“汉语热”的发展而生。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2005年7月,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此为契机,中国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并于2006年《关于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由此标志着汉语开始走向世界(许琳,2007)。与此同时,中国与泰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泰国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持续升温,随着汉语学习者人数的迅速增加,对汉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汉语师资缺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亟需培养本土汉语教师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泰国五所大学的对外汉语硕士专业应需而生。

三是名校引领学科建设。设此专业的五所高校均为泰国名校。在这五所大学中,师范类院校有2所———清莱皇家师范大学和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理工类院校有1所———易三仓大学;综合类文科大学有2所———皇太后大学和华侨崇圣大学。虽然五所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开设时间晚,但其优势也是明显的,比如办学起点高,学校硬件设施完善,资金雄厚,学术力量较强,学术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这五所高校教学理念新,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与时俱进,管理规范,能够发挥名校效应,引领新型学科的建设。四是部分大学与中国大学合作办学。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易三仓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分别开展了合作培养汉语教育类人才的项目。通过这种中泰合作办学的形式,引进了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中国合作院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方式、高效的管理机制和优秀的教师,联手推进汉语教育类人才的培养工作。这样的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中国优质的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资源,加强泰国本土短缺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尝试。

二、泰国对外汉语硕士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一)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来看,五所高校的目标基本上一致,即致力于培养汉语教育类专门人才,某些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以下内容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培养德才兼备且擅长汉语教学的教师,以满足社会汉语人才的需求;发掘硕士的潜力,使其在掌握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二)入学条件

虽然同属一个专业,有同样的培养目标,但五所高校的招收条件不一,有的学校门槛高些,有的学校门槛较低。五所学校招生时HSK等级要求不一致,皇太后大学要求学生必须达到HSK五级以上标准,易三仓大学则要求学生至少通过HSK五级考试。华侨崇圣大学、清莱皇家师范大学和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只要求学生通过HSK三、四级考试就可申请攻读研究生,入学条件要求较低。入学条件不严格,招收的学生水平差别过大,生源质量不高,培养的难度就会加大。此外,五所高校由于招生时不限本科专业背景,有些入学者汉语基础知识十分薄弱。在两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由于以前专业所限,学习者既要加强语言功底,又要学习专业课程,时间十分有限,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此类毕业生在未来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时,可能会面临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招生定位和实际生源存在矛盾。目前泰国教育部门规定,若想担任高校汉语教师,必须持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学位。中国政府提供的丰厚奖学金,吸引着越来越多泰国本土汉语教师赴华留学。一些在泰国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人希望进入高校任教,但又达不到教育部门的要求,因此选择了攻读对外汉语硕士专业。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五所大学的大部分生源均为这一类中国人。而该专业设立的初衷是培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这就说明招生定位与实际生源有矛盾。

(三)课程设置

1.本土化强调不够。从五所高校课程设置来看,针对泰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的特征尚不明显。比如汉泰对比和偏误分析、中泰文化对比、针对泰国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法等课程较少,仅有皇太后大学和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重视此类课程。而恰恰是这一类课程有助于培养中泰两国语言文化差异比较的意识,能够帮助未来的汉语教师更好地了解泰国人学习汉语时的重点和难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汉语教学在泰国的本土化发展。

2.课程整体结构欠合理。泰国五所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分为三个模块,即必修课、选修课和论文。必修课设有6—7门,选修课设有7—10门。选修课的学分要求偏低。虽然提供给学生的课程较多,但基本上学生只要选择2—4门课程就可修满学分,课程的整体结构欠合理。在学分设置方面,各校学分不一。易三仓大学设有45学分,皇太后大学设有38学分,清莱皇家师范大学设有34学分,华侨崇圣大学设有3分,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则设有46学分。从必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易三仓大学为42.86%,皇太后大学50%,清莱皇家师范大学47.06%,华侨崇圣大学46.15%,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34.78%。从必修课的科目来看,各校都设有汉语语法研究,其他科目不尽相同,皇太后大学开设中国哲学专题,清莱皇家师范大学开设现代汉语研究,华侨崇圣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发展,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开设高级汉语及现代中国文学。从选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易三仓大学为28.57%,皇太后大学16.67%,清莱皇家师范大学17.65%,华侨崇圣大学23.08%,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39.13%。从选修课的科目来看,各校都设有对外汉语教学,其他科目不尽相同,易三仓大学设有汉语史专题,皇太后大学设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清莱皇家师范大学设有统计学与汉语研究,华侨崇圣大学设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设有课堂教学观摩及“二盯一”教学实训。从毕业论文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易三仓大学为28.57%,皇太后大学33.33%,清莱皇家师范大学35.29%,华侨崇圣大学30.77%,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26.09%。五所大学均开设的课程包括:汉语语音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汉字教学法,但在五所高校这三门课程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大学将其设为必修课,有的大学设为选修课。汉语教育类课程,如文化类、教育类、方法类等课程缺失,培养重点不突出。

3.重知识、轻技能。五所高校的课程总体上大都偏重理论知识,忽视技能训练。五所大学所开设的知识类课程包括汉语语法研究、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汉语语音教学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关于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却少之又少,只有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开设了课堂教学观摩及“二盯一”教学实训。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应该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娴熟的教学技能。从培养目标来看,对外汉语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知道“教什么”“怎么教”的汉语教师,知识类和技能类课程应该并重。

4.忽视教学实习。在五所大学中,易三仓大学、皇太后大学、清莱皇家师范大学与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均要求申请者有教学经验,华侨崇圣大学对此无特别要求,该校的课程设置中设有实习的环节,而其他学校均忽略了实习的环节。在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实习与实践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渐熟悉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将所学理论与知识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转换过程。不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毕业生就不能较快地进入角色,从容应对课堂教学和管理中的种种挑战。对外汉语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技能培养正是该专业的特色。因此,教学实习与实践的环节尤其重要。

三、思考与启示

在泰国“汉语热”的大环境下,泰国高校有责任培养出更多汉语教师。目前,泰国开设对外汉语硕士专业的高校已从最初的一所发展为现在的五所,各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毕业人数也将逐年增加。这些毕业生有望成为未来泰国汉语教学的新生力量,充实本土汉语教师队伍。由于对外汉语专业设立较晚,经验不足,教学资源有限,难免存在课程整体结构欠合理、本土化强调不够的问题,导致针对泰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的特征尚不明显,学科建设任重道远。而与此专业相对应的中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建立于2007年,培养院校已达82所。其目标是培养在国内外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和较好的中华文化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定位准,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完备,课程方案科学合理,并突出强调了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充实了国际汉语教师队伍,成为海内外汉语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值得泰国借鉴。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达成共识,通过以下途径积极推动泰国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

(一)制定统一的指导性培养方案

目前,各高校基本上各行其是,缺乏政府职能部门的统一指导和规划。五所大学的培养方案、招生水平、课程设置及入学条件有较大差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层次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指导。泰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应站在政府的高度,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对外汉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经过科学的论证,制定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统筹规划,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招生条件、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下发泰国各高校。各校参照此指导性培养方案,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可用的教学资源,制定出可行的具体的培养方案,并接受高教委的定期监督和检查。自上而下的统筹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努力相结合,共同推动泰国汉语教育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修订学分,课程设置科学化

针对当前泰国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失调、培养重点不突出、本土特征不明显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修订学分,使其科学化、合理化。该专业的三个关键词是“汉语”“教育”“本土”,因此应当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课程的本土化特征。笔者认为,攻读对外汉语专业期间,应至少修满40学分,其中必修课20学分,选修课12学分,实践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中应纳入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教学与教学设计、语言要素教学(语音、语法、词汇、汉字)、汉泰语对比和偏误分析、中泰跨文化交际等核心课程,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选修课中应包括方法类、教育类、文化类的课程,方法类应包括汉语测试与教学评估、汉语教材分析与编写,教育类应包括针对泰国学生汉语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泰国教育概况,文化类应包括当代中国国情、中华文化才艺。实践课应包括课堂观摩、教学技能训练和实习。上述三类课程构成有机整体,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能力,能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的特点开展教学。

(三)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共享

加强校际交流,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教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鉴于泰国五所高校办学经验不丰富,学科建设可用资源有限,应当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共享教学资源,让教师“走出去”,与外校教师互通有无,分享教学信息与教学经验,同时把名师“请进来”,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6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教学现状

就现今情况来说,新疆各地、州、市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热情高、力度大,呈现出良好开端。例如,喀什地区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力度很大,地区和各县都分别建立了双语教学管理办公室。在双语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喀什市每学期组织近百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疏附县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拔双语教学专职教员,在重视双语教学研究上带了好头。

双语教师严重短缺,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双语教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双语教学班数和学生数的不断扩大,今后新疆整体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整体上看,新疆现有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还远达不到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对新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大,但是培训的数量极其有限,部分教师虽完成了双语师资培训,进步也较大,但仍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培训后不能按规定在汉语系学校实习锻炼,因学校师资紧缺,回校后仍然承担着母语授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教师获得脱产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很多受访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非常努力,能较为流利地用汉语授课,但是学生几乎不懂汉语,教师教学生汉语非常吃力,尤其是南疆的情况较为突出。小学尽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强,相当数量的汉语教师自身汉语运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二、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与汉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形成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过直接的作用或重大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核心部分。

汉语课是对少数民族学员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与优化对汉语教学必然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阐述,结合汉语口语课的课型特点,汉语教学模式被定义为: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在汉语言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汉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

2.汉语教学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汉语的课型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汉语的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而对学生培训的时间有限,教材中的难度、生词数量远远超出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力范围以及要完成的相关交际表达要求,所以,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词、句进行讲解和练习,分配给汉语课文和交际训练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一些单个的词或用这些词造的单个句子,缺少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运用、表达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结构,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很难改变在汉语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错误的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学习运用,学生会产生挫败感。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愿意或不善于表达,在汉语练习活动时往往顾虑较多,不够主动活跃,其课堂表现与现行的较高强度的强化汉语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是消失。

三、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教学效能的提高

1.提高学生汉语培训效能

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学汉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由于汉语培训时间短,强度大,任务重,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对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进行培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偏误的了解、归纳和总结,提高汉语教学的效能。

2.构建双语培训教学管理系统

构建有效运转的教学管理系统,由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组成汉语教学管理指挥系统,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评价汉语教学管理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的汉语教学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实行分块管理、分级指导、逐层反馈、定期总结。制订汉语教学的总体规划和一整套制度,通过师资培训主管部门对教研组指导、督促、检查,将汉语教学的各项管理创造性地渗透到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向指挥中心提供计划决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汉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节与控制。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适当的调整,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做出新的汉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3.紧抓汉语教学常规管理的策略

教学常规管理对于稳定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秩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起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必须依靠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地实施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汉语教学运行的命脉,从汉语教学工作目标体系、教学工作监控体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几方面着手,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汉语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汉语教育管理行为和执教过程,建立起符合新疆少数民族自身实际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三位一体,以汉语教学为中心,教师为实现双语培训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双语培训目标而学习汉语,管理领导以双语培训目标达成过程的工作质量、工作实效来进行汉语教学的管理,使管理更具导向性,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意志。为确保汉语培训目标教学的中心地位,要把管理工作的精力放在汉语教学上,建立严格的汉语教学工作制度,汉语教学管理以管理制度建设为主,实行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三结合;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评价性。双语教学过程以汉语培训目标为主线,评价贯穿始终。对汉语教学过程的管理主要在于监控教师是否按学科教学程序组织教学。在汉语教学管理中,要以汉语教学的管理为核心,把汉语教学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汉语教学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4.培训与实习并重

汉语培训仅仅是双语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专业培训和专业实习是双语培训的关键。因此,汉语课程的讲授,不仅要结合汉语水平等级大纲,更要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接受、学习能力进行。要求双语教师不仅在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要牢固全面,还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汉语课程的词汇教学中,双语教师应当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并将词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不可单纯孤立地对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将专业汉语词汇加以补充。如在辨析“重要”和“主要”时,也可以将“重心”“重力”的概念教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将“重工业”的概念教给地理专业的学生,将“重音”的概念教给汉语专业的学生等等,在双语培训中将专业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汉语培训的过程中奠定专业汉语的学习。

5.开展课外汉语教学活动

汉语学习课程是汉语培训的基础,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练无法提高汉语水平,满足双语培训需要。因此,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培训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求课堂之外能较好地促进语言交际训练,这是汉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外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外的汉语朗读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笔记比赛、“汉语角”等等,都是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较好补充。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是一项利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汉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工程的质量。认真研究、分析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中的问题,革新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与质量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要进行的长期、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关于双语师资培训途径的有效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0(14):85-87.

[2]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14.

[3]吴宏岭.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4):74-75.

[4]尤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46-48.

[5]张燚,塞米·马木特,张瑛.新疆双语师资培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0-136.

[6]江蓉.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教学管理策略初探[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93-96.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7

目前对外汉语教师主要来自对外汉语专业、中文专业、外语专业、教育心理 学专业等等。其中,中文专业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走“ 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 ” (王路江,2003)。所以,作为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中文专业学生,如何完善自我,使自身更符合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条件,成为广大中文专业师生们关心的热点。

二、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等级标准

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是制订“汉语作为外语 学能力证书”考试大纲的依据,也是我们培养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依据,对对 外汉语人才应有素质的规定享有绝对的权威性。

“等级标准”对“能力证书”(高级)的总体描述是:证书获得者应具备完备的汉语作为外教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能够对学习者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汉语教学,并能进行相关科学研究。

“等级标准”对“能力证书”(高级)获得者的汉语本体知识水平的要求是: 应熟练掌握汉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字等现代汉语知识;掌握常见虚词、 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等古代汉语本知识,掌握汉语发展的一般规律;应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

“等级标准”对“能力证书”(高级)获得者中国文化知识水平的要求是:证书获得者应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深入理解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掌握中国文化及文学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国情知识。

“等级标准”对“能力证书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高级)获得者教学实施能力的要求是: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参与制定教学大纲,独立设计教学计划;能够承担学历教育课程,能够完成各级别汉语专项技能训练课和汉语综合课,至少胜任一门汉语专业课的教学。应具备娴熟的课堂管理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我们从这一“总体描述”可以看到,对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涉及知识能力两方面。

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知识、语言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论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应当包括汉语言处理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与测 试能力以及相应的科研能力。

由此可见,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是综合性人才。等级标准既然对对外汉语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们中文专业的学生就要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补充自身专业不足的部分,强大自己的全局意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发掘潜在资源,不断完善自我,使自身具有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中文专业对外汉语方向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的素质具体如下:

三、专业素质

1、学习专业理论,将其运用到实践:

要学习研究语言学理论,特别是汉语言本体理论,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其中包括现代汉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及古代汉语和方言知识以及国际语言学理论。

例如:要教会普遍感到难发的翘舌音“zh”“ch”“sh”,既 要讲清楚舌位,又讲清楚送气音跟不送气音、阻塞与不阻塞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还 要讲清楚与母语中易混淆的几个音发音的差异和相似。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由上例证可以看出:

第一,我们要求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一定要在二甲以上,对所在国语言也要有一定的研究。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绝对是一个宽松的入门条件。严格地说,没有一级乙等以上的普通话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将会遇到来自学生的质疑。

第二,外语水平的基本要求是能满足日常需求的英语水平或具体所在国的外语水平:外国人“学习外语的困难和错误大部分来自母语”,因此,“教外语的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母语的结构,把学生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比较,然后根据这个对比分析来选择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和次序,确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张德鑫,1990)。再者,学习一门语言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教师通过自身学习外语的过程,可以更清楚地感觉到汉语的特点,更有利于深入研究学生因母语影响和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接受障碍,更容易体会外国人学汉语的困难。外汉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双语能力。培养自己的双文化意识。

2、学习第二语言教学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规律

有些老师语言学知识、教学热情和敬业精神都不缺,但学生就是不爱上他们的课。原因在于他们不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没有很好地贯彻第二语言教学法原则。只讲不练、讲多练少、一味依赖母语授课、内容脱离实际等,都是违反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原则的。催永华提出了课堂教学意识的概念(崔永华 1990),并认为教师须建立三种 基本的意识:实践意识、目的意识和效率意识。他认为:第一,课堂上一定要解 释简单化,课堂用语要行成简单指令,练习以学生为主。第二,让他们开口说话“在 游泳中学习游泳”。就是说,课堂教学要自始至终最大限度地与语言实践和交际 活动结合起来。第三,一定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目的,选一两个重点强化,不追求面面俱到让学生有效记住重点,并能运用。第四,要有效率地控制课堂时间,完成课堂内容。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有些老师经常因一两个学生提问等因素 而浪费大量宝贵时间。所以要求老师要有控制课堂、管理时间的强大气场。

3、学习研究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哲学、人类社会学等基础知识

如何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和第一语言学习者的心理,如何减少学习者的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怎样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难题只有充分学习科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才能解决。

在教学中,中国文化知识、中外的文化知识背景,外事社交礼仪等内容会随时随地贯穿于课文内容地表现出来。在平时与学生们的接触中,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也会不自觉地表现着自己的文化修养。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知识,尤其是各国风俗、历史发展、各类艺术、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等。所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不是只要了解中外文学作品就可以一言概之的。这也是我们中文专业应该博学的原因。

四、自身综合素质

1、形成特有思维习惯

每个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快速思索实例、前后左右进行比较、独立进行整合总结的能力和方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如:如何向学生解释于语法规律外的特例,如何教会外国人正确地使用“了”等等,这些是在资料中找不到现成有效解决办法的,很多情况语言学界都未找到方法。经常带着这种思维方式,在实践实例中有效地长期地贯彻这些习惯,就会让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陆检明,2005)。

转贴于论文联盟

2、树立很强的学习研究意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忌讳的一句话是“这是汉语的习惯”。其实学生是最不愿意、最害怕听到这样的回答的。这种回答会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 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汉语毫无规律可言”的想法。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做到拥有很强的研究意识。一方面要向教学研究前沿靠拢,吸收最新教学研究成果。一方面要多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思考问题,解决“在我们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有的教材、工具书、汉语语言学论著中经常找不到现成的、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勤学习,多研究、解决问题。

3、自信自尊自重

(1)对内:

现在,国内社会上、教育界有许多人还认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员只是个教书匠,不能成为“家”,从事本体研究的才能成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为“家”。其实不然。行行可以出“家”,在高校或研究单位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教员和研究人员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家”;而在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员也未必一定不能成为“家”。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自尊自重。有了这种自尊自重的意识,加上自己的努力,就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对外:

对外汉语教师要有全局意识,要站稳立场,以国家利益为重,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他们对我国的各个方面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了解。但这也需要方法,既要做到不卑不亢,有据有理,又要做到缓和冲突,圆满收场。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体验:如针对敏感话题讨论时,教师观点的公正性很重要。虽然应当以维护中国的形象为前提,但在话题探讨中,应尽量避免自身主观观点的过度表达,以引导性、开放性为中心。理想的跨文化交际方式为平等对话型。一个在本民族文化观上自负或自卑的汉语教师,都不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教师应当带着自尊感客观展示一些现象,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维空间。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对外汉语教师是外国学生透视中国教师整体的一扇窗口,其言行举止反映着整个中国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我们要本着教书育人、文化传播的原则,在外国留学生面前体现出中国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4、性格开朗、热情、坚持长久的心理素质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8

“汉语国际推广”得到了很多学者专家的关注,他们分别从自己的领域和全新的理论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谭宏姣教授的这本著作《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从她多年来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出发,以一个宏观的视角,站在吉林省这片她所深情热爱的土地上,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这一国际性的行为在吉林省推广中出现的各种制约性因素和弊端做出精确性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切实中肯的宝贵意见。这本著作虽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但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广阔性舞台上却具有广泛的指导性作用。吉林省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具有个性,同时也和其他地区的推广实施中具有共性。事物是普遍存在矛盾的,但是矛盾又有着共性和个性,在对待问题时我们要有归纳概括的能力,见微知著。这样在学习和研究中才能在方法论上不会有失偏颇。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这本著作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吉林省汉语推广的媒介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了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应策略。精读之后总结了本书的特色之处与大家分享。

一、视角独特,内容全面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了解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为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汉语国际推广正式被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我们汉语由原来的“引进来”到现在的“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与其他的一些传统学科相比,汉语的国际推广可以看成是一片有待开垦的草原,是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学术宝库。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这部著作首次对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谭教授以她多年的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对学术的敏感度出发,立足于吉林省这片沃土,结合吉林省的地缘,语言,文化等优势深入探讨了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策略。经过详实的调研考察,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内容全面、详细。其中包括吉林省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建立,对外汉语教育教师的师资培养,教学组织实施,汉语水平考试组织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奖学金项目及吉林省对外汉语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地域特色明显,利弊分析精准。从理论上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的地域性方针,为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二、调查数据详实,研究方法多样化

全书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运用了大量详实的统计数据,以图表形式呈现,在各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让人读来一目了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法等,文章条理清楚,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些无不体现了谭教授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

因为,没有经过分析调查就不会发现问题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数据统计分析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各个层面都有不同的作用,通过汇集、汇总数据,发现事物的规律,能够在可信度和效度上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掌握了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现状。在详实的调查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吉林省来华留学生数量、规模、学历、来源国别及就读的吉林高校进行分析;对吉林省孔子学院的分布以及民间汉语国际推广机构调查;对吉林省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师、课本、教法进行调研;对吉林省招生渠道和方式进行调研考察,第一次系统地对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总结归纳了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一些制约性因素。通过对比其他国家语言推广策略的研究,以及与全国其他地^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比较,针对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不足,结合吉林省在地缘、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吉林省汉语推广的媒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全面详实地探讨并提出了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应策略。

三、教学本体研究对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参考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贯彻了汉语国际教育中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议题,针对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教师的学术能力亟待提升、国别化教材和通识性教材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适应性等诸多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自从汉语国际推广提出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一个争论,是以汉语言为教学的核心还是以汉文化为传播的核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强调“汉语国际教学的核心任务与内容是汉语言文字教学。汉语国际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让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因此,汉语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怎么让一个零起点的外国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学习、掌握好汉语”。[1]汉语国际推广应以汉语言为教学核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学会语言的基础上继而学习文化。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汉语教学应秉持一个“学以致用”,目的在于能在实践中提高语言交流技能。语言教学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共同决定的。因此,汉语教学中的“三教”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如果我们的汉语教学不能从汉语自身的特点出发,设计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套高效率的理论原则和操作方法,要想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益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必然影响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2]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总结了吉林省ν夂河锝滩闹柿看嬖诘牟蛔悖谭教授的这种问题意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有利于促进吉林省对外汉语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加大对外汉语教材优化,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加教师的数量等方面的改革。

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对于汉语国际推广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总结了吉林省对外汉语本体教育上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吉林省对外汉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升文化传播软实力。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地缘优势明显。省内高校众多,汉语国际推广为国内高等院校与国外高等院校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从理论上研究吉林省汉语推广的战略方针与部署对策等,可以及时调整对外的语言政策,深化我们的教育改革,同时对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等提供一些意见。相信,在《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推出后,对吉林省的教育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特色文化推广的长远战略意义

世界是多元性的,语言也是多样性,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极力地向世界宣传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而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政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也体现了我们的国家意志。汉语国际推广,在推广我们的汉语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应当以那些最具有生命力的、对现实仍有意义或重大影响的观念、习俗等为主,因为“了解传统的目的是为了让现代人更方便、更准确地了解现代、解读现代,这是一个重要的立足点。[3]吉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饮食民俗文化。这些都吸引了留学生的关注,同时吉林省也制定了来华留学工作目标:打造“留学吉林”品牌。在吉林省的汉语国际推广中,民族风俗文化是我们宣传自己的一个契机,留学生通过在吉林省学习汉语,潜移默化地会更好地了解掌握东北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因此来发展和繁荣吉林省文化,推动吉林特色文化走向世界。

吉林省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将加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力度,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和高校教师的输出,推广汉语和汉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中之重。这些方面对我们的高校教育模式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在海外创设的孔子学院,每年举行的和汉语学习等相关活动,还有一些生活在吉林的海外人士,这些都会对吉林省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提高汉语的应用价值,促进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发展,促进吉林经济的快速发展,繁荣吉林的文化,是吉林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战略目标。

社会在迅速发展,时代在巨变。汉语国际推广的浪潮给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的要求,聆听世界的脚步,才能与时俱进。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的提出,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对促进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吉林省文化软实力,深化吉林省教育改革等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五、结语

汉语国际推广是让汉语快速走向世界的一个策略,是顺应时展对汉语的强烈需求。汉语国际推广下的汉语教学能够满足数量不断增长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强烈需求,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同时让有着悠久历史的汉文化逐步走向世界。而“走出去”的战略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系统,势必会在前进的路上遇到障碍。值此汉语推广的热潮,谭宏姣教授的这本著作如及时雨一般,指出了吉林省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的不足,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吉林省的汉语国际推广之路贡献了一臂之力。同时我们也期待谭教授以后会有更多的学术研究著作推出以飨读者。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9

虽然汉语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如何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汉语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汉语学科教学的效果?

一、当前农村初中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汉语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

在汉语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汉语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汉语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些教师没有将汉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汉语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初中汉语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言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初中汉语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初中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汉语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颖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汉语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的农村初中汉语教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为了中考。因此,初中汉语教师应该做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汉语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和敢质疑的求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地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汉语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汉语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农村初中汉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种教学研讨,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对汉语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够重视,也缺少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因此,农村初中汉语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网络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三)汉语课程改革,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在初中汉语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汉语学习的人文精神修养,将文化的学习与汉语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学习汉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课外学习材料,更多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章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四)建立新型的汉语教与学观念

教师要建立以听、说、读、写立体化的汉语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一是改变过去平面的教学结构,建立师生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实践中存在的事物,从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10

引言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而蓬勃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运用为突破口,指导和带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研究成为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教育游戏是教育与游戏融合的产物,其集图象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功能于一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笔者正在参与把教育游戏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课题,目前小组正在依据前期的调查数据和对外汉语的学科特点开发对外汉语教育游戏。在本文中,笔者从互动型教学模式获得启发,建构对外汉语游戏型教学模式,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开辟崭新视角,以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因为课题中的游戏尚未完成,所以本文并未能从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 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互动型教学模式与国际公认的“沟通式”现代语言模式相吻合。互动是两人或更多的人之间思想、感情和观点的相互交流,对交流各方产生影响。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来构筑课堂主题结构的教学模式。

在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两种作用:一是促进课堂上所有参与者之间和参与者与各种教学活动及教材之间的互动;二是在教学中充当一个独立的参与者[1]。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与评估者,教学过程的记录者与管理者等。同样,在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角色也是多样化的,教学任务的准备者与参与者,教学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学习过程的加工者和评价者等。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是一种参与性的、投入式的,有选择性的接收、联想和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交际手段以及信息传播都更为丰富。

二 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交流”与“互动”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寻求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研究表明:人们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互动或交流。因此,互动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课题小组对华中师范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对外汉语教育游戏进行了总体设计。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的启示,建构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

1 对外汉语游戏教学中师生角色设计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而在教育游戏中该怎样定位教师的角色呢?在认为对外汉语教育游戏教学中是否需要教师的指导的调查中,46.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其他选项;在认为教师在对外汉语教育游戏应起什么作用的调查中,39.1%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支助角色,在遇到问题时提供帮助,所占比例最高,见表1。可见,在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中,绝大部分学习者认为教师仍应该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教育游戏中如何设计教师的角色,才能让游戏有效的促进教学是当前教育游戏设计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为教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设计提供了借鉴的依据。对外汉语教育游戏通过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定位为RPG教育游戏,其教师角色的设计如表2所示。

在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角色也是多样化的,他们是教学任务的准备者与参与者,教学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还是学习过程的加工者和评价者。因此,在设计学生在游戏中角色时,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关于对外汉语教育游戏呈现形式的调查中,选择多人同时参与到一个游戏中,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人物的占28.3%,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在游戏中独自探索,但是可以通过对话聊天系统和其他玩家交流,占26.1%,见表3。这两个选项都充分体现了在游戏的学习中,学习者都渴望能与对方进行交流互动,多人同时参与,更方便小组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通过对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中师生角色定位设计的分析,笔者建立了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的信息传递模型,见图1。在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中,教师以非玩家、替身或管理者的角色出现,既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游戏任务,也可以对学生的游戏操作提供帮助并对其进行即时评价;学生以玩家的身份进行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交流合作、共同竞争完成游戏任务,同时可以向同伴或教师进行求助。在游戏型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与同伴和老师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汉语知识的建构。

2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及特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分工合作,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体验,以更好的促进教学,其基本的结构如图2所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系统观:统筹全局,注重体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真实体验。而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统筹全局,充分考虑教学的每一要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游戏学习的体验,尽力改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的状态。在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充分考虑了教学过程的环节设置以及教师、学生的活动,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体验。互动型游戏教学可大致划分为制定教学目标,游戏教学,反思拓展三个环节,每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对应的活动,整个教学活动有机组合,为师生提供了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更是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不仅要注重汉语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师生之间交流和文化信息的传递。在教学中,学生汉语成绩的提高是衡量该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游戏学习过程的愉快体验同样重要。

(2)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目标观: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自定教学目标,继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指挥下按部就班进行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由教师和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共同讨论,一起确定学习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游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整个讨论指引方向,确保教学目标不偏离教学大纲。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师生共同讨论后确定学习目标的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建立师生之间的共同愿望。

本课题的学习者以外国成人留学生为主体,他们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差异。因此,教师不能一厢情愿的自定教学目标,而要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更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实施。

(3)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过程观:游戏教学,师生深度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传授教学知识,导致学生原来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与个性感悟都难以得到发挥。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改变了这种状态,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获得了充分的、深度的互动体验。游戏情景的展现,给整个教学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游戏任务是学习任务的外在表现形式,玩家在游戏攻略操作中互动交流,共同探究,完成游戏任务,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活动主要是进入游戏,在游戏中扮演对应的角色,或参与游戏任务,或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或对学生的游戏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有效的优化课堂游戏教学。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主要是进入游戏,根据游戏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或相互协作,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最终完成游戏任务,并在其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机的配合,让学生获得了深度的互动体验,使课堂教学升华到一个新境界,能让学生在游戏教学中喜学,好学,乐学。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游戏情景的展现,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蕴涵着浓重中国文化气息的环境,激发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兴趣,符合对外汉语情景教学的需要;游戏任务中的探索,强调玩家的参与,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游戏环境情节虚拟性,有利于让学习个体获得亚实践体验,符合对外汉语实践结合教学的原则;游戏系统良好的协调性,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交流,符合对外汉语语言学习的特点。

(4)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反思观:师生共同反思并拓展延伸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新内容授完之后,教师或让学生做一些练习或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小结,对学生关注的很少。在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笔者提倡将“互动”进行到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并总结,对于没有达到知识要求的学生继续加强练习,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高学习目标,同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师生双方的共同反思更能对课堂教学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效果对整个课堂教学作出总结,并进行反思,以期为下一次教学做更充分的准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使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利于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利用教育游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暂新的尝试,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没有成熟的理论进行指导,因此更要求教师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而在总结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汉语的感受,因此学生的自我总结以及交流是这一环节的重要部分。学而后思,思而后得,师生共同反思并拓展延伸才能使教育游戏在对外汉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变得如鱼得水。

3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 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本课题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多为成人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具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双方共同讨论确立的学习目标,尊重了各个体的情感需求,充分发挥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2) 游戏教学中师生之间深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集多种媒体优势于一体的游戏为教学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氛围,在虚拟的游戏环境中,游戏良好的系统协调操作性能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多深度互动的机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让学生获得了亚实践的语言交流体验。

(3) 游戏中情感体验丰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游戏声形具备,逼真的游戏画面,优美的游戏音乐,可以让游戏者领略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游戏情节的设计也可以考虑中国历史上的典故。在游戏中互动学习,能让中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者,激发其学习汉语的兴趣。

(4) 统筹全局,反馈总结,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统筹全局,并根据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也要求学生对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外汉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带学生入门,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

三 结语

笔者从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启发,建构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游戏能够创建虚拟的体验环境和融洽的互动空间,让学习者快乐游戏的同时快乐学习。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应对游戏型互动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同时应注意切忌程式化、模式化,及时作出新的动态平衡调节,做到在互动交流中“教”“娱”平衡。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11

一、教师的来源与数量

教师来源即数量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的15所学校中,共有25名汉语教师,其中15名来自中国,其余10名均为泰国本土教师。也就是说,中国籍教师占据了清莱府汉语教师的60%,泰国籍教师仅占40%。一般说来,本土教师应该多于外籍教师,两者的比例为2:1是比较适宜的。由此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本土汉语教师还有一个很大的需求缺口。

笔者从访谈中得知,在来自中国的教师中,9名为中国国家汉办选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两名是在中国高校就读的实习生,其余4名为通过个人应聘到学校任教的教师。由此可见,在清莱府中国籍的汉语教师中,国家汉办排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根据国家汉办的政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任期只有1~3年,也就是说,这些教师最多只能在一所学校任教三年。此外,还有两名中国教师为在读的实习生,他们的任教时间更短,只有4~6个月。也就是说,在这些中国籍教师中,超过七成的教师流动性很大,这就导致了清莱府汉语教师的师资构成不太稳定。师资不稳定的后果就是许多学校的教学内容衔接不好,很多新老师来到学校之后,由于对学生了解不多,基本都选择从零开始进行教学。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学生的汉语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此外,师资不稳定也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很多新教师往往泰语水平不够理想,课堂表述和与学生交流都存在一定困难,等到这些教师的泰语水平有所起色、能进行基本交流的时候,他们却又离开了泰国。这些因素造成这样一种现象:虽然清莱府汉语教学规模迅速扩大,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从图2与图3中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在性别和年龄构成上都处于一定的失衡状态。女教师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三,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首先,泰国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次,由于汉语为外语类学科,主修外语类学科的男大学生一直都少于女大学生。再次,由于教学这个职业相对而言收入较低但是比较稳定,所以被认为是适合女性的职业,而男性则普遍被认为应该从商或者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因而,即使是大学主修汉语的男性,在毕业之后也会优先选择进入中资企业或者外贸公司,而不选择去学校当老师。女性则在毕业之后更倾向于选择教师作为职业。

从图3可以看出,年龄在20~29岁的青年教师的比重高达90%以上。也就是说在清莱府,相对于其它科目的任课教师,汉语教师的年轻化程度较高,这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一方面,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较新,信息更新较快,可以使学生接受到最新的知识,课堂气氛也相对比较活跃。但是另一方面,年轻的教师相对而言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因此,在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教师的专业与学历

从表1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主要集中在五个专业,分别为: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国际汉语教育、泰语、英语和教育学。其中主修汉语相关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教师总共有17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68%,而英语专业与泰语专业也是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专业,主修这两个专业的教师总共有6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24%。也就是说,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92%的教师具备了从事汉语教学的相关汉语知识、教育及语言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从表2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有21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84%。笔者通过访谈得知,未达到本科学历的4名教师中,有两名是中国高校的本科在读实习教师,他们都将在半年后获得本科学位证书。也就是说,在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只有8%的教师的最高学历在本科以下。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是一支具有较高学历、专业对口的教师队伍。而对照许志惠(2008)的调查结果——泰北地区仅有9.5%的华文教师主修中文或对外汉语专业,华文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齐、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绝大多数教师仅拥有高中文化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学历。随着近年来汉语在泰国的迅速发展,在泰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清莱府的汉语教师学历水平低下、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改善。

三、教师的经验与培训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清莱府大部分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一年以内,拥有超过三年教学经验的汉语教师只有1名。造成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上文所提到的汉语教师的流动性较大。由于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是国家汉办派出的志愿者,他们往往执教一年或两年便回国了,而填补这些教师职位的是无教学经验的新一批志愿者。此外,由于泰国的“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化教师项目”从2008年才开始启动,第一批本土汉语教师从2010年才开始陆续进入各所学校担任汉语教师。所以,相对其他科目,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教学上普遍处于摸索阶段,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比较少。因此,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和满意度的差距很大。这也是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管理部门在“对汉语教学的满意程度”一项之所以普遍选择“教学效果中等”的一个因素。当然,针对汉语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泰国教育部和清莱府教育厅积极与中国国家汉办、当地的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合作,为府内的汉语教师组织了多次关于教学方法、中国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培训。在调查中,所有的汉语教师都表示参加过多次相关培训或教学研讨会,超过80%的教师表示这些培训对他们的帮助很大。

综上所述,清莱府的汉语教师有以下几个特点:

清莱府84%的汉语教师拥有本科以上的学历,超过九成的汉语教师具备了汉语教学的相关学术背景。可见,清莱府的汉语教师是一支具有较高学历、专业对口的教师队伍。

清莱府的汉语教师的年龄普遍在20~29岁之间,富有活力,与学生的亲和度比较高。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一方面,他们的知识结构较新,教学方法活泼多样,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教学经验较少,这是制约清莱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府内的汉语教师的流动性大,因此,如何在本地区内培养一支长期稳定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汉语教师的培训,是解决本区域师资问题的关键。

四、对清莱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清莱府的汉语教师学历水平低下、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改善,但目前汉语师资方面还存在着师资相对短缺且流动性大,教师经验不足和师资构成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本土教师的培养

清莱府教育厅的官方数据显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较低。在清莱府开设汉语课程的30所学校中,共有汉语教师49人,而学习汉语的学生达到了35200人。也就是说,清莱府的平均师生比例为1:718.4,其中师生比例最高的是Ta 1 School,也仅为1:188,而最低的学校为Sa Mangkee school,仅为1:1785。解决师资短缺的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因为泰国籍汉语教师与外籍教师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的稳定性更强,更了解当地的教育机制和教育特点,也更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2008年以来,泰国教育部与中国国家汉办合作,开展了“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化教师项目”,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大学本科毕业生赴中国高校学习汉语教育课程,他们在学成归国后成为有正式编制的中小学汉语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培养了300多名具有较高水平的汉语本土教师,目前已经成为泰国汉语本土教师的一股新兴力量。

当然,仅仅依靠这个项目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清莱府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应该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建立与周边的中国高校,如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建立起汉语师资培养基地,协同开展泰籍汉语教师培训任务。一方面,清莱府应该利用清莱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的优势,建立起以皇太后大学为中心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基地。另一方面,清莱府教育厅也可以效仿教育部,从汉语本科毕业生和当地的在职中小学汉语教师中选派优秀的汉语人才到中国的高校进修。

为了培养本土的专职汉语教师,也可在泰国的孔子学院设立汉语师范专业,为已在校的中文教师提供公益性质的职业进修培训;为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且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及系统的汉语教学学习课程。同时,做好接受专业课程的学生毕业后的相关后续工作,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教学问题时,可以利用孔子学院搭建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问题解决方案共享和讨论等。

(二)充分利用中国的师资输入项目

从2008年开始,泰国教育部与中国国家汉办开展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每年都会有十几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被派到清莱府各中小学担任汉语教师。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都拥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在赴泰之前都接受了严格的选拔和专业培训。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清莱府的汉语师资缺口,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地与汉语母语者的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当然,志愿者项目在清莱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有不少教师志愿者反映语言不通和课堂管理困难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有志愿者出现了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情绪压抑等负面心理状态。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帮助志愿者开展教学活动,清莱府教育厅与接收学校应该加强对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关注,在志愿者与管理部门之间、各管理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加大对志愿者的日常指导与关怀,有计划、有重点、有策略地挖掘志愿者的潜在心理问题,尽快解决志愿者主动反映的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志愿者赴任初期,学校可以为志愿者配备一名泰国辅导老师,帮助志愿者管理课堂、尽快熟悉教学环境。此外,各学校还可以鼓励汉语教师志愿者留任,促进本地汉语教学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在培训方式上,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岗前培训(中国国内)、岗中培训(在泰国)和岗后反馈的模式。在国内的岗前培训中,不仅应该对志愿者工作及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还应该对如何调适并尊重文化差异的心理学课程等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在泰国的岗中培训中,也必须对跨文化人际关系处理、生活习惯调整给出具体的方法,搭建心理疏通、情绪宣泄及解决问题的平台;最后,对已经离岗的志愿者,不仅要充分地调查整理其在泰教学期间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形成资料,还要不定期地请他们给在岗前和岗中的志愿者上课,分享经验。

(三)建立一支稳定的汉语教师队伍

本次调查发现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有超过半数为外籍汉语教师,从而增加了府内汉语师资的不稳定性。此外,调查发现,清莱府的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教龄最长的教师也只有4年教学经验,而清莱府是泰国开展汉语教学历史相对较长的一个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府内汉语教师的不稳定。要稳定汉语教师队伍,最重要的是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强本土教师的培养,提高本土教师的比例,从根本上稳定汉语教师队伍。另外,如何使培养出来的优秀本土教师不流失,这也是稳定师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笔者建议清莱府教育厅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把稳定汉语教师队伍的工作落到实处,比如说,提高汉语教师薪酬,给予汉语教师一些便利的生活条件,如为汉语教师提供教师宿舍等。也可以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实行绩效管理,鼓励教师定期带薪进修,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琼,李创鑫.泰国华语及华语教育现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学报,2001,(4).

[2]刘美玲.泰国华校小学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暨南大学,2006.

[3]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J].暨南大学华

文学院学报,2005,(3).

[4]冯忠芳,吴应辉.泰国清迈府中小学汉语教学调查研究[J].云南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12

伊宁卫生学校位于祖国边陲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全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卫生学校”,创建于1946年,是一所以培养中、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集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的主要生源是招收伊犁地区各个市、县、乡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的预科汉语教学担负着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语言学习和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双重任务,其医用汉语教学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就业率。因此,改善学校汉语教学的办学条件,深化预科汉语教学改革,抓好预科汉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医用汉语》课程建设,是提高预科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医用汉语》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是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为目的,以为伊犁州培养实用型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为目标,在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预科汉语教学的发展,深化汉语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学生学习汉语的范围,强化语言交际功能,并创设条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汉语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国家MHK三级通过率。

三、《医用汉语》课程建设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通过预科医用汉语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并通过一年的预科汉语强化教学,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学校学生的国家MHK三级通过率。并在学生在校专业学习期间,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继续引导学生学习汉语,使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汉语在生活、学习中进行正确、流利的表达与交流,为学生步入工作后能用汉语进行有效的的交流做好准备。

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师资培训方案,使我们的教师都能学习,并成为有各自教学风格的双语教师。

3、教学发展目标:通过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汉语教学整体水平,凸显学校的汉语教学特色,为伊犁州培养更多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双语型专业技术人才。

4、科研成果目标:在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学科科研建设,能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科汉语教学体系:即目标体系、评价体系、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等。

5、教材建设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和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不断地修订本课程教材。

6、教学改革目标:不断深化汉语教学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预科汉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在预科汉语学习阶段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不断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把汉语教学延伸至学生在校学习过程的始终,努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能用汉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四、《医用汉语》课程建设内容

为确保预科《医用汉语》课程建设能够有效地开展并落实到实处,课程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

1、汉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预科汉语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预科汉语教师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构建一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共同组成的、结构合理、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汉语师资队伍。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使用、培训、考核、待遇、奖惩等方面的制度与措施。

2、语言环境和语音室建设。

在培养双语型实用人才的过程中,依照汉语教学原则,把握汉语教学整个环节,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出发,积极探索语言习得规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闭路电视,创设汉语角和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种汉语书籍,鼓励学生自编汉语小报,积极开展第二语言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全方位营造汉语语言习得环境,达到学生可以在学校处处说汉语,处处学汉语的语言环境。

3、加快预科汉语教材建设。

从中职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汉语水平出发,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为目标,以完善和优化预科汉语教材为目的,加强与各中职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一些新疆著名的汉语教学专家和名师,共同探讨、分析、研究、合作基础上,不断的修订和完善本课使用的教材。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快对题库和习题集的建设,不断推进本课程的建设步伐。

4、继续深化汉语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的“实用型”专业技术高素质人才,必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完善,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5、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

在少数民族学生一年的预科汉语学习过程中,主管校长和教务处负责监督和管理预科汉语教学工作,实行班级承包制度,以学生的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教师教学成效评价标准,用学生入学前的汉语水平摸底考试成绩制定教师教学任务,并在一年的汉语教学过程中,以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模拟考试成绩和<<医学汉语>>月考成绩作为教学过程评价,以及通过专家组听课,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监督汉语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

6、积极推进月考和MHK月考工作

一年的预科汉语教学是连续的教学过程,在这个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要进行不断地分析、评价和总结,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这就需要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医用汉语月考和MHK月考工作。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成绩的变化来不断地、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教师也可根据医用汉语月考和MHK月考工作,对全班的学生到每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不同时期学习上存在的不足。

五、保障措施

为保证《医用汉语》课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确保课程建设有序实施,真正形成特色并起到骨干带头作用,本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监督措施与管理制度,(如资金管理、队伍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保证本课程建设规范、有序的进行,保证资金高效运行。同时,学校应将建立激励机制,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人员给予重奖;制订并认真实施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考评,对考评不合格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1]《语言学教程》游汝杰,2009.04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对外汉语教学法》陈枫,2008.04版,中华书局

[3]《中国民族语文工作》金星华,2005.10版,民族出版社

[4]《语言田野调查实录》王运新,2011.03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篇13

商务汉语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分支,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多相似性,但它毕竟是“专门用于商务场合的特定工作与交际语言,它更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对零起点商务汉语口语课“一对一”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开展“一对一教学”的必要性

商务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分支,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特性。但商务汉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语言,更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能否学习商务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争论的一个问题。从总体上来说,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占上风。但是,笔者不太赞同上述观点,因为从语言功能和学习者的需求来看,零起点的商务汉语始终是学生所需求的。

从教学形式上看,对外汉语教学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群体教学的形式;二是个别教学,即采用“一对一教学”。商务汉语教学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对外汉语教学,一般也采用这两种形式。“个别教学”又称“一对一教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将个别教学定义为提供学习内容、进度和方法选择自由的教学方式。[1]个别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在国外的外语教学中得到肯定。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结合外商的特点,在零起点商务汉语课堂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义乌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商贸大都市,外商云集,很多外国人士在义乌从事商贸活动,在与义乌商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普遍感到汉语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学习汉语。而其中部分外国商人并没有接触过汉语,但为了工作需要,他们迫切要求学习商务汉语,而且是从零起点开始学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或因兴趣,或因工作需要,迫切需要学习商务汉语。因此,开设零起点的商务汉语课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在中国投资贸易,许多外商纷纷开始学习商务汉语。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从事商务外事工作,特别是外贸工作。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学会基本的会话交流,以更好地开展贸易,因此他们所受的商务汉语教学与传统的学历教育明显不同。由于他们在生源的结构、在校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体制。

为全面了解义乌工商学院的留学生及其家属学习汉语的途径,笔者以2013年秋季留学生为例,设计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

从图表中发现:商务汉语学习者多为来华商务人员及其家属,而且多为零起点或初级的成人,生源构成比较杂乱,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年龄层次跨度比较大,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上课时间灵活性大。学习的目的是直接指向工作,为了更好地在中国投资贸易,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于日常交际及商务活动。因此,商务汉语教学采用的教学形式应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区别开来,为适应其需求采用“一对一教学形式”。

义乌海外人士多以经商为职,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外商只对商务交际汉语感兴趣,一般情况下,外商到市场采购商品都会携带翻译。这便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外商进一步深入了解汉语、学习汉语的可能。这些留学生及家属学习汉语的目的主要体现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留学生及其家属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商务活动,因此他们迫切要求学习商务汉语。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般都是一些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以前未系统学习过汉语,因此,开展零起点的商务汉语学习至关重要。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零起点商务汉语口语课的研究却十分薄弱,“一对一”教学形式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商务汉语“一对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一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作为零起点商务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其教学对象有自身的特点,采取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就无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采取“一对一教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作为“专门用途”的商务汉语,目标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课堂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是两种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前一类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要比后一类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往往会有一个比较量化的标准。例如:商务汉语学历教育的学生希望通过一定时间(半年、一年或者两年)的学习,汉语水平能够达到BCT考试的一级、两级或者三级;再或者希望通过学习达到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所需要的资格水平等。

“一对一教学”的对象主体往往是一些短期的汉语学习者,他们或因为工作关系,或因为兴趣,或因为家庭等,汉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在中国生活的语言障碍,方便交际,对学习之后要达到何种水平并没有明确要求。以零起点商务汉语口语课学习者为例,这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这些学生往往带有翻译,他们不需要通过汉语考试,所以学习的迫切性、动力和压力都没有“课堂教学”的学生那么强烈。

(二)学习时间长短不一

“课堂教学”会明确教学任务、教学期限、教学进度等,而“一对一教学”却无法固定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原因是“一对一教学”的学生大部分是一些从业的外国商务人员,他们往往利用工作之余参加汉语学习,学习商务汉语不是第一目标,工作是第一位的,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因此,学习时间不固定。

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需要一定的学时量来保证。例如,零起点商务汉语口语课学习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汉语,不仅总的学时无法确定,就连周学时也无法确定,甚至一次的学习时间有时也会因临时工作的需要而改变。这样一来,教学进度就无法得到保证。因为学生上课时间不连续,就不能做到及时地预习、复习,知识点的遗忘程度就比较高,教学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三)缺乏专门的“一对一”教材

据张黎统计,截至2005年,国内共有40种商务汉语教材出版。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出版的商务汉语教材针对的都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毕竟不同,采用这些教材进行“一对一”教学存在一些不足。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针对“一对一教学”的教材,其教学所使用的是各类通用的商务汉语教材。因此,为商务汉语“一对一教学”量身定制教材迫在眉睫。

(四)“一对一教学”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外从事商务汉语“一对一教学”的教师多数为从事过一定常规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还没有出现从事此项教学的专门人才。据调查,从事商务汉语教学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师,有普通的语文类教师、外语教师,有相关专业的学生,甚至还有非相关专业的人员。不少人还存在着“是中国人都能教汉语”的错误观念。

实际上,商务汉语“一对一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我们不能因为它仅仅是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上课而降低对它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零起点商务汉语口语课“一对一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一般对外汉语教师所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掌握系统的语言学知识,还要充分考虑商务汉语“一对一教学”带有针对性的特点,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掌握相关的商务汉语知识。

三、“一对一教学”采取的策略

针对商务汉语“一对一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应制定合理的教学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以指导以后的教学。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要求、时间安排、甚至工作背景等综合情况,帮助其制定学习目标并具体化。比如,零起点的商务汉语学习者,还未系统学习过汉语语音、汉字、语法等。在教学初期,教师应先教会学生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每次上课之前,教师应把这次上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二)选择合适的“一对一”教材

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商务汉语教材都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设计编写的,没有专门的“一对一”商务汉语教材。由于教材种类繁多,参差不齐,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商务汉语“一对一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零起点商务汉语口语课学习者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该选用那些以交际功能为纲的教材,并且选用对话式为主。因为这是一堂口语课,口语课的主要目的还是“说”,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且教材内容应尽量选择与商务有关的内容,比如购物、谈判、消费等。教师还可以针对具体情况适当改编教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本地性”原则。

(三)培养专门的商务汉语“一对一教学”的教师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既有共性,也有区别。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一对一”汉语教师。“课堂教学”往往需要教师具有威慑力,一对一教学更强调教师的亲和力。“一对一教学”的教室一般较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始终要面对他的教师。如果教师过于严肃或者冷漠,都难免使教学对象感到局促紧张。因此,一对一教学的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保证教学在融洽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从事商务汉语“一对一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语言学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商务汉语知识,这是对商务汉语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一对一教学”中学生面对的只有老师,容易使他们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特点来施行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发散性的教和学,如何认真设计教案,明确教学进度,在教学中时刻掌握好主动权,将过度放开的场面收拢回来。综上所述,培养专门的商务汉语“一对一教学”的教师迫在眉睫。

注释:

[1]林佳:《对外汉语一对一个别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与挑战》,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3月号中旬刊。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张亚军.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

[3]吴仁甫.对外汉语一对一个别教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