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水产养殖学实用13篇

水产养殖学
水产养殖学篇1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试验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中部分陈旧的实验项目和落后的实验手段严重制约了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及时地将一些新的能反映学科发展新动向和新技术的实验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在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上,将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3类。对于一些经典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我们将其归入验证性实验当中。同时优化原来的实验课程体系,整合原有的实验内容,形成一些综合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开设了一些创新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做完后才开设的,这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创造探索能力,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在实验课前向学生说明实验的基本思路并给学生一个研究课题,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比以往的验证性实验更容易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的主体性[3]。

3开放实验室

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我们将实验室全部开放。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实验室学习和进行科研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更好地利用开放实验室,我们将实验室的具体开放形式分为课题自选型、科技创新型和参与导师科研型3大类,涉及水产养殖专业所有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学生作为主体到开放实验室中来,参与一些科研实验项目,教师在学生的科研活动中给予启发和指导。我们鼓励学生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充分结合自己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实验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时也鼓励各专业课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吸收比较优秀的本科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在进入开放实验以前,首先由指导教师和参与科研实验的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课题。指导教师要审查论证学生选题的可行性和选题的创新性,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而且每个实验室在正常开放时间都有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讨论找出根源,改进实验方法和策略,最终完成实验。实验项目结束后,参与实验的学生必须向科研指导教师提交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应认真评阅、修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实验规范完整、分析讨论深刻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相关期刊上发表实验论文。

4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4.1利用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数码互动生物显微实验系统是专为生物显微形态教学设计的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教师只需通过自己的电脑就可以查看全班学生的显微镜画面,使教学更直观、更方便。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向多媒体互动系统进行随意交流,教师与学生实现全面互动,使沟通更快捷、更有效。配上投影机,增加一些多媒体中控设备,就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在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显微观察试验中,教师采用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4.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学校已得到广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的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声音、动画、图形等形式将一些技术和方法非常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将鱼类的雌雄鉴别方法、人工受精技术,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等通过摄像记录、经过教师的编辑、在实验课堂上进行展示,给同学们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感觉。

水产养殖学篇2

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有关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另外可以从事渔业行政机关、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监督管理站、动物检验检疫部门、名优特水产品良种场、养殖场、饲料加工厂、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公司、休闲渔业基地等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从事技术推广、应用以及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水产养殖学篇3

一、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专业应用性更强,就业区域性更集中,产业前景更广阔

水产养殖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理论与技术的学科。专业本身即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就业方向除了科研、教学、管理外,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沿海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沿海农村经济中地位显赫、经济效益高,是沿海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也是21世纪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产业前景广阔。

(二)水产养殖环境更复杂,技术依赖程度更高

水产养殖学除关注经济动、植物自身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外,养殖生物生存的水环境同样非常重要。养殖环境复杂体现在水体的流动性和可变性更快,光照、氧气及营养限制更突出,这就更加需要综合的理论和过硬的技术做后盾。因此形成了当前在水产养殖业内,除了极少数非常传统的行业的部分生产环节可以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外,其他绝大多数产业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技术指导。

(三)学科交叉明显,理论与技术更新快,专业发展迅速

水产养殖学是一门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应用科学,隶属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也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养殖工程学又属于工程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学科交叉非常明显。各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水产养殖技术又在观赏渔业、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水产养殖种类、技术的快速更新,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并使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更突出。

二、引导学生走出对水产养殖学专业认识的误区

(一)端正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认识

在大学生群体中,许多学生会看不起农学专业,认为农业科学不需多少知识,农业科学落后,工作后赚不到钱,没有前途等。要解决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通过国家对农业科研资金的投入量和每年科技大会奖励中农业科学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出国家对农业及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2]

1.水产养殖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

水产养殖不像其他行业,生产是生产,科研是科研,而是科研寓于生产之中,生产过程中需要有能深刻理解水产养殖学知识和理论的技术人员来指导,不同水平的技术人员对相同问题的理解相差甚远。因此,在水产育苗等领域生产单位会高薪聘请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几个月的技术指导费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这种纯粹以技术能力获得如此之高的个人收入的现象在其他产业并不多见。

2.水产养殖更具有创新性

水产养殖学是建立在生物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应用科学。生物科学是近三十年来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水产养殖学作为生物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应用科学也必然会有快速的发展。水产养殖以海洋作为农田,海洋开发前景远大。一个快速发展且前景远大的领域一定会让从业人员有用武之地。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的快速更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水产养殖学比海洋生物学等专业更具有挑战性

许多大学生会更喜欢学习基础科学,比如与水产养殖学相近的海洋生物学专业。实际上,水产养殖是在一个小的生态系中通过调控各种生态因子达到控制某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的目的。从单纯地研究生物的规律性到按照人类的意愿干预生物,水产养殖学比海洋生物学更具有挑战性。

4.水产养殖学正在向着全方位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水产品,水产养殖正在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为观赏渔业、旅游渔业、水生生物物种保护等作出贡献。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事业、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今天,水产养殖技术也会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二)坚定学生把水产养殖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的信念

水产养殖以占地球总面积71%的海洋作为战场,以当今科学发展最快的生物学理论为指导,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水产养殖学理论、技术处于领先水平。作为海洋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科学的今天,从事这一专业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为个人创造更辉煌的人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更新快、历史短、空白点多,每个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都很多,申请科研课题、获得科研成果的机会多。正因为如此,仅在青岛就造就了涉水产养殖专业的院士近十人,是院士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作为一名生产技术人员,本专业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会有很多新的技术需要开发、推广、应用,而且水产养殖未知的东西很多,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会得到重用;作为一个立志创业的年轻人,只要有雄厚的理论、技术,不需要有太多资金就可以快速创业,在水产养殖业中,许多个体企业从白手起家到实现千万元以上资产产业规模的时间多为五到十年,如蓬莱海益水产、莱州明波水产等。

三、如何引导学生立志学习水产养殖学专业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首先要解决教师的问题。青岛农业大学是一个以农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公共课程都是由外专业教师担任,水产养殖学专业成立时间较晚,基础课教师对水产养殖学专业不太了解,这是影响学生专业志趣培养本文由收集整理的一个不利方面;另外,年轻教师刚刚走出校门就走上讲台,缺乏对专业的理解也是一个方面。为此学校安排年轻教师和本专业的基础课任课教师每年不少于两周的时间,走出校门,到生产一线,通过实践来提高教师对专业的认识,通过教师对专业的理解来熏陶学生热爱专业。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

学生自身的感性认识对专业志趣的培养更有价值。处在信息时代的当代青年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他们不会盲目地去崇拜权威。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师长的建议只能是他们的参考,亲身的经历会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亲身体验专业的最佳时机是在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阶段。实习期间不能单纯地学习技术,要让学生对产业有所了解,到周边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史以及企业家的发展史,让学生明白水产养殖这个行业非常适合年轻人创业,以此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加强学生专业志趣培养的极佳机会。

(三)强化专业建设,提高综合实力

专业实力是办学的基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的吸引力。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科研团队,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研究平台,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青岛农业大学校址移至青岛后,依托国家海洋科技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科研人文氛围,水产养殖学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大型藻类和贝类科研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虾蟹类和水产营养方面也得到了部级、省部级等各层次科研经费的支持。近三年间,其主持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17项,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专业知名度快速提升。

水产养殖学篇4

从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来看,要求水产养殖研究生学术能力向高层次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水环境恶化,养殖病害频发、种质资源退化等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海洋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只有培养出更多、更高业务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促进渔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学生个人的职业素养发展来看,要求水产养殖研究生向专业的精深拓展。随着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发展,科学知识的日新月益,各学科、各专业的相互交融、渗透,个人的素质不仅仅是看你拥有多少知识,还要看你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研究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及相关素质,才能在就业、择业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学术能力的初步分析和基本判断

通过问卷调查、随机个别访谈、课堂测试、课下交流等方法,对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海洋生物方向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及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分析得出,学生们普遍认为学术能力是专业性知识与特殊性实践的统一,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都很重要的,但不知道怎么去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学习还是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和积极主动性的。但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导致学生不能继续钻研,使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困惑。其次,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实践内容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查阅、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能够根据课堂教学进行概念的生成与厘定。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学生进行学术能力命题、设计研究过程和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不足。

三、水产养殖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1.以导师团队建设为中心,构建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提高的引导体系

导师负责制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项基本制度,导师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长期以来,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单导师制,即一名研究生只由一名导师指导,由导师独自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并独立指导其科研实验和学位论文。但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一部分高校因师资力量紧缺,一个导师一般带几个学生,甚至更多。加之科研、教学等任务的加剧,部分导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因此,改革目前传统的单导师制,建立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团队,有利于满足当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正是基于导师制的认识和发展,我校在导师遴选制度改革中,吸收了正在承担高水平科研课题的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到导师团队中来;聘请国内外知名水产学科的专家、学者为兼职导师,吸引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加入导师团队,拓宽导师来源,充实导师队伍。其次,导师团队全程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发挥团队的知识互补优势,通过优秀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研究方向,博采众长,扩展学术视野,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最后,制定导师团队制度。明确导师团队成员之间的目标、责任、分工,创造团队间相互学习、协作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及学术意识。在指导过程中,导师仍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研究生指导的第一责任人。

2.以水产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为重点,构建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提高的支撑体系

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载体和手段,是研究生专业教育中的决定因素,是构建研究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关键。其设置的合理性、质量的高低、实施的效果,都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个人学术思想的形成、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要逐步构建以培养研究生创新素质和学术能力为目标的具有水产养殖特色的课程体系。(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我校成为水产学科一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原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产养殖专业研究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更着眼于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海洋水产业的快速发展输送高端人才,为南海养殖业提供技术支撑。(2)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确定学生的能力标准,按能力标准建立课程模块,根据课程模块的能力培养目标选用不同模块的课程;构建动态的课程模块库,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编排为若干个独立课程模块,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术能力;建立通用课程模块的同时,根据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和地方养殖特色开设专门化课程模块,以保证人才的特色培养。增加研究方法论课程,以加强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3)统筹设计,及时更新。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特别是研究生授课教师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研究生在最新知识领域从事学习与探究,将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学校目前的学位授权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还要充分考虑学校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课程的兼容性,加强本硕博三个层次的统筹、衔接,避免课程体系的重复和缺漏。

3.以科研课题为导向,构建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拓宽的空间体系

任何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总是包括和涉及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之外,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全面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在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加入了课题组的研究团队,参与导师所承担的国家基金、863项目、省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参与研究过程,就是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产生新问题、新观点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研究学科前沿课题,明确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设立了研究生科研项目资金,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激发了研究生的学术热情,推动了学术研究进程。创设水产养殖各方向之间,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路径,通过与其他院校共同培养研究生等方式,扩大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及学术视野。另外,是学术论文的发表。学术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见解和成果的科学记录。通过总结实验过程、凝练科研成果,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4.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效果考察的评估体系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并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与开放的价值体系背景下,课堂教学承载的使命亦随之更加重大。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本科化倾向,在深度、难度上与本科课程差距不大,研究性和前沿性严重不足,从而背离了研究生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学术能力的目标,阻碍了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我校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方式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通过调查和实践发现,学生最推崇且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式是结合案例分析进行的课堂讨论,即教师从问题开始,以实例展开教学,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从问题引出理论,再引导学生以理论去验证、研讨问题。其次,围绕主题组织讨论。教师结合案例,在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阐述自己对有关理论和观点的见解,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和吸收。再次,是教师的引导。教师采用讨论的形式上课,一般在布置问题的同时选一些最新的、权威性的参考教材,引导学生查阅一些高水平的文献综述,总结分析学生在表述见解时的亮点和误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理论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其研究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育研究生独立思考、快速概括和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他们很快接触到相关的学术前沿问题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并在对这些理论和观点的研究和评价中,承前启后,推动学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学篇5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每一个生产流通环节,按照科学合理的理论来构建养殖厂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水产养殖的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分析与规划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需求相对明确。水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对水产健康养殖全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以科学的生产工艺将各个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规划出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标。咨询听取水产养殖专家的意见,突出通用性,特别是水产品的生态养殖,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保证水产生产线的运转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根据具体内容充分分析水产品生产工艺,然后认真地规划出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标,以有效地构建水产健康养殖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确定一个选择、分析和决策需求变更的过程,实现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项生产管理、用药管理、饲料管理的数字化工作,并设置优先次序,达到现代化养殖的实际需要。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和目标。水产健康养殖信息包括基础信息的建立、各种相关日常管理信息的便捷维护、以及历史信息的简便查询,还有个性化与各极用户权限的设置,当然还包括系统日志的管理。管理员采取网络方法对后台数据库的管理等。其模块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

水产健康养殖基本数据维护。这部分所实现的功能是建立养殖企业集团公司、水产养殖分公司,水产养殖户、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管理员及池塘,它还包括水产健康养殖证的有效性以相关的有效范围,还有具体养殖所用的池塘承租人、承租时限、承租细则,当然还有各种水产的苗种、饲料、渔药出处,以及各种销售渠道,当系统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时,要对各种已经修改好的水产数据进行实时维护。

日常数据维护。它能够让操作者特别方便和有效地录入和维护各种与水产养殖相关的日常管理信息。如,水产养殖的苗种放养、虾池清塘、各种水产的投饲与管理、水产健康养殖施肥与用药、水产健康养殖环境的水质检测和水产品的捕捞与销售等各种与水产健康养殖相关的日常数据。

养殖信息汇总、查询、打印。其中数据汇总可以按一定的索引来进行,比如可以按月份和年度对水产健康养殖的投饲、施肥、用药、注换水等各种相关的日常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保存到各种数据表中;其中的数据查询是指按照各种关键字进行的检索,可以通过SQL建立专用检索程序对养殖基本信息和日常数据进行各种检索,当然以此还可以查询到汇总结果;关于水产健康养殖信息打印包括能按池塘方便地打印池塘日志、能打印证明每批水产品合理用药的供货商证书以及各种报表等。

系统功能模块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生产日志》的相关标准进行认真仔细地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的总体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本系统开发模型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采用SQLSEVER2005,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5 SEVER。

SQLServer2005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可靠性高。我们通过收集大量水产健康养殖数据,得出数据库概念模型,经分析设计,得到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数据表。

在开发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包括研究养殖过程和生产工艺,管理模式智能化设计和养殖过程各阶段之间存在先后性和制约性。要认真分析学习我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通过需求分析,确定有效的方案以实现养殖生产过程的大量日常记录添加,并确定健康养殖整个过程的标准化工艺。根据水产健康养殖池塘状态,进行检测各阶段添加数据的合法性。

三、合理利用水产养殖的容量的对策

1、科学选址

伴随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水产养殖业正从传统的养殖模式向集约化和工厂化模式转变。虽然许多科学家就水质环境恶化给水产养殖造成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却忽视了水产养殖给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当地陆地与水面功能区域规划、养殖对水体及其与环境条件的要求、养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等均与水产养殖选址密切相关。养殖场的选址得当,养殖产量能够大幅增加,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降低。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水产养殖国际会议上,不少专家都认同这一观点。由北欧部长理事会、芬兰农业和林业部以及芬兰渔业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国际会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未来,一个基础坚实的水产养殖所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率、一定的经济盈利能力、社会可接受程度较大、使水产养殖成为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等基本要素。水产养殖,在使水产品创造收益的同时,还应确保当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规划选择最适合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地理位置,如选择外滩或者偏远山区等,以便能使养殖生产增产,同时,还尽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有效管理水产养殖容量

在选择养殖容量过程中,应当搞清养殖经济生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对于某一水域对多种养殖对象的综合养殖容量,由于这种养殖模式之间的养殖生物会存在互补或者拮抗(互害)作用,因此,为了确保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养殖业受病害以及环境污染等困扰,应当在生产中自觉地运用养殖容量的理论指导生产。水产养殖属于自然营养型养殖系统,所以,可以选择由初级生产力和营养需求估算养殖容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无机氮的供需平衡估算水产品的养殖容量,但由于其研究范围内生物物种太多,因而一般以少数优势种作为研究对象。此外,对于本地的水产养殖容量选择,还可采取现场试验来计算其养殖容量,这种方法符合在特定水域内,单位水体养殖对象在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和不危害环境条件下,保证最大的经济效益,能够获得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产量。

四、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的关键因素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水产养殖的优质性。水质调控中,需要考虑三项关键因素的影响,也是水质调控技术的主要对象,分别是: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决定了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效率,满足水产养殖的需求。

1.化学因子。水产养殖的生物种类不同,水质化学因子的调控方式不同,主要是生物种类对水质条件的需求有差异。例如:水产养殖水质的总体PH=6~9,但是鱼类PH=7.5~8.5、蟹类PH=7.6~8、虾类PH=7.8~8.6,水质化学检测偏酸或偏碱,都会干扰水产养殖的效果,导致生物死亡。PH是水质调控技术中的主要化学因子,还包括:氧气溶解量、盐类溶解量相关,干扰了水产养殖的环境。

2.物理因子。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中的物理因子有:水温、透明度、水体颜色等,根据水产养殖生物的类别,调控水质的物理环境。因为水质调控关系到水产养殖的生长能力,所以调控水质物理因子,为水产养殖生物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根据水产养殖水质的表现状态,调控物理因子,提高养殖生物的生存能力。

3.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是指与水产养殖生物相关的因素,如:饵料、鱼卵等,尤其是水质内的野生鱼,其与养殖生物争夺养料、水体空间,增加了养殖生物的死亡机率。调控水质中的生物因子,辅助净化水质质量,以免影响水体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管理中,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管理水平,保证水产养殖的产品品质都有很好的效果,为了可能进一步充分的提升产品的质量,今后要继续推广使用相关技术和管理方法。

水产养殖学篇6
水产养殖学篇7

从最初的行政敕令式养鱼到后来的单家独户涣散养鱼,均是产业发展不成熟的显示,抵挡市场和天然风险的才能低,养殖户效益上不来,积极性不高,远没有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为改动这种近况,近年来乡党委县政府增强了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涉农服务企业来乡投资和发展,构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形式,完成了农户与市场的有用对接,构成了饲料、鱼种供给—生产治理­—市场销售等一条完好的产业链条。一是增强与县水产公司的协作,改变养殖形式。在2006年起,我乡改动了以前那种单家独户的生产形式,组织养殖户与县水产公司协作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型鱼种——美国斑驳叉尾鮰的养殖,采取农户自备网箱、鱼种和投入劳动力,公司负责垫付饲料款子、供应技能服务和负责市场销售的“公司+农户”的协作形式养殖美国斑驳叉尾鮰鱼,在20年的顶峰期,曾到达了7500口的养殖规划,使我乡成为了全省最大的鮰鱼养殖基地,也是国家商检局立案的无公害美国斑驳叉尾鮰养殖基地,几年来该项种类的养殖已累计为养殖户完成纯利润1400万元。二是增强与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协作,改变市场进入形式。年以来,我们把生态渔业公司当做我乡水产养殖业完成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平台,协助生态渔业公司建立了生产基地,制订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公司基地工作人员深化到养殖户中开展技能、治理等培训和服务,并以五溪鱼为品牌组织了全乡成鱼的销售工作,以生态渔业公司为纽带完成了广阔养殖户与市场的有用对接,构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形式。在年12月18日举办的第六届湖南西部农博会上公司从我乡选送的“五溪鳙鱼”还取得了银奖。三是增强与乡村金融企业的协作,改变融资形式。年以来,随着政策性投入资金的逐渐退出,我们增强了与县农行、信誉社等金融企业的联络,组织养殖户采用五户联保、财富担保等方式向金融企业争夺惠农借款,三年来累积借款1620万元,处理了生产资金不足的坚苦,还也提高了养殖户的责恣意识和风险认识,消除了那种老是依托政策性资金的等靠要思想。

二、改变产业治理方式,完成组织化水平的深化

因为过来是搞行政敕令式养鱼或涣散运营,养殖户的积极性不高,治理松懈,往往需求村庄两级干部去协助群众进行生产治理,帮其培养技能、寻觅市场、供应饲料等,而广阔养殖户本身的主体认识和责恣意识不高,市场信息不灵,经过行政手段去直接参加治理,服务也很难到位。为此,乡党委县政府实时改变观念,创新方式,把增强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建立,指导养殖户自我治理、自我发展、自我运营,作为了提高我乡水养殖业组织化水平的主要手段。我们先后成立了乡养鱼协会、水产养殖专业协作社、库区生态渔业专业协作社等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经过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的建立,完善了服务,增强了治理。特殊是成立库区生态渔业专业协作社以来,经过协作社的运营和服务,我乡的水产养殖业完成了“三个改动和四个一致”,逐步走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三个改动:一是改动传统渔业运营理念,从重养殖、重数目的传统观念向重市场、重质量的观念改变,发展可持续渔业。科学规划,合理节制养殖规划和养殖密度,执行投食性鱼类与滤食性鱼类相结合,注更生态养殖形式,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无公害、绿色产物,提拔产物价值。二是改动传统的养殖种类和构造,从养殖等级低、低值、养殖周期长或以出口为主的种类,向名、优、新种类,出口与内需偏重的种类改变。三是改动传统的养殖形式,从岁首放养、年尾收成的传统形式向全年放养、终年上市的形式改变。四个一致:一是一致收购,降低本钱。在协作社的一致协调批示下,全体成员养殖所需的原资料与物质,均由协作社一致收购,既降低了购置价钱,又削减了运费、保证了质量,还节省了收购时间、节流了收购人力。还,还与湘珠、海大、通威等饲料供给商坚持不变的供销关系,经过来乡设立销售点或延聘生意人等方式,亲密了企业与养殖户的联络,在销售旺季各公司还为养殖户供应了赊销或上门开展技能指导等服务。二是一致技能,增强服务。为提高广阔养殖户的技能和治理程度,协作社经过约请省、市、县的养鱼专家来乡一致举行培训班或技能交流会等方式,对广阔养殖户进行培训,每年均匀举行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达1520多人次。还还由县、乡水产技能人员和主干养殖户构成终年服务工作组,供应入户上网箱现场技能指导服务,每年均匀入户现场指导达1800余次,经过增强培训和服务,不时提高广阔养殖户的技能程度,还还培育了一多量有文明、懂运营、会治理的新型农民,为我乡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来坚实的人力资本基本。三是一致规范,提拔质量。经过协作社的一致治理,严厉豢养规范,一致养殖规程,一致产物质量规范,严厉鱼药运用规则,建立规范化养殖示范区,提高了水产物的层次。还积极拓展叉尾鮰、鲶鱼、鳜鱼、加州鲈、大口鲢、青鱼等10多种特种鱼养殖,着力打造“五溪湖”品牌,提高了养殖效益,逐渐完成了品牌化运营。四是一致销售,扩展市场。增强了与益阳益华、吉首金凤凰等水产物加工企业的联络,并由协作社给外埠客商设立做事处,供应吃住便利,与他们坚持稳定的销售渠道,并签署供销合同,执行“订单”养殖。还,积极与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水产市场签署产物供销框架和谈,拓宽了产物销售渠道,提高了产物销售价钱。

水产养殖学篇8

水产养殖;教学实习;措施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1]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一所省属应用型农业大学,为适应建设“海上粮仓”的需求,水产养殖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综合教学实习能使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毕业前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手段。[2]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素质的教学过程中,经过水产养殖专业教师多年的努力,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目的,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实习前的动员

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是教学实习进行前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应该使学生明确综合教学实习的意义、目标、注意事项、安排及要求等,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另外,指导教师需要对各实习点的养殖情况进行简单介绍,进行实习前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实习的养殖对象、任务及考核要求并进一步准备实习相关的资料。

2.实习过程的实施

学生应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在老师的辅导监督下,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克服实践的盲目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把综合实习当成生产劳动。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并且指导教师结合实践内容定期预留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多思考,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辅助作用。(2)提高教师实践生产技能。有的青年教师,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相应的生产技术和指导生产的实践经验,上课内容往往不能与生产相结合,对学生提出的生产性问题有时不能给出心服口服的答案。鼓励综合教学实习采用“产学研三结合”的方式丰富指导教师的实践生产技能,提高其指导生产的能力,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活跃思维,有利于进一步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将课题与实践基地相结合,使学生按计划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获取一定的数据,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科研能力。(3)师生的讨论与汇报。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不同实习地点、不同小组的学生实习内容有所差异,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知识,可以在实习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召开专题研讨会,不同基地的实践学生回校后对整个实习内容通过多媒体汇报答辩,并对其进行评比奖励,这一过程需要制作相关的标本、照片和录像等,这种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充实教学内容。(4)加大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水产养殖综合教学实习到企业实习基地基本能顺利完成这一教学过程,但是实习内容要跟着企业走,学生的实习内容不太全面。所以建设自己的实习基地,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教学实习会使教学效果更佳,为此,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也在莱州、即墨等地建设自己的实习基地,这一措施会使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全面。

3.考核

考核由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员和管理人员的平日考核和结束时考核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根据学生实际操作及演练、日记与作业成绩等综合评定。实习结束时的考核包括实习报告成绩、汇报表现以及学生随机抽题回答,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4.小结

在水产养殖专业应用型人才综合教学实习中,我们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实习效果得到学生、专家和企业的好评。但是人才培养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我们采取更有利的措施,为水产养殖专业培养出“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学篇9

1.实验教学课时相对偏少。在高校水产养殖专业中,虽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事实上,现阶段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仍表现出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这门课的实验教学课时一般占30%左右。2.学生对准备实验教学参与不够。传统的水化学实验均由教师将所有的药品、水样等按照要求配制好,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直接进行机械式操作,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虽然学生不会遇到问题,但学生做完了实验,不能完全掌握实验原理,实验中每一环节加入药品的作用和计算方法,以及每一实验对养殖生产的意义,毕业后依然不能独立完成有关养殖水化学的分析研究工作。3.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水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多为验证理论性的实验,缺乏应用性和设计性试验的补充,有些学校即使增加了应用性和设计性试验,但这方面实验的比重还明显偏低,有时没有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支撑,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效果也不理想。总之,水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知识更新也不到位,学生很难把化学知识和化学操作技能应用到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探究潜能也没有很好地发挥。4.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水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实验教材,仪器设备陈旧、缺乏多媒体和先进仪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学生课前预习,教师重点讲解和指导,学生按实验指导书“照方抓药”,进行机械式操作,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调动和发挥。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材在水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水产养殖门类品种多,受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对专业教材的要求不尽相同。根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将湛江水产专科学校主编的《淡水养殖水化学》和雷衍之主编的《养殖水环境化学》取长补短,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把最新的水环境化学知识及时地补充到教学中,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化学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在绪论中加强介绍水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与水产养殖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教师渊博的知识,多种授课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师生感情的培养等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及时完善和调整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团结协作、严谨求实、锐意进取等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针对这一教学要求,不再将实验教学作为养殖水化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把它单独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课时也由原来的18学时增加到24学时。另外,在原有验证性试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一系列水质环境问题相应出现,且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水产养殖业的水质问题中,非离子氨的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顺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将养殖水体氨的去除作为综合设计性试验让学生自行完成。通过这个设计性试验,学生对水产养殖过程中氨的污染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清楚,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最后,学生能通过自主设计,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将水体中氨的污染问题有效地解决。通过综合设计性试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对水化学在水产养殖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录像相组合的办法。在一些基础理论性很强的内容部分,采用板书教学的模式;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部分,采用多媒体和教学录像的模式。通过这个办法,一方面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可以牢固透彻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增加教学内容和信息量,可以将最新的知识和问题动态及时向学生传递。在实验课教学中,还采用预习、课堂提问、教师讲解、实验报告、随即小测验以及口试等教学手段,目的是要强调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各个环节、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同时对实验过程中某些干扰因素能够具有充分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办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和不规范的操作,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改革以往仅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仅从实验报告评定学生实验课成绩的办法。对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实验考试成绩、实验报告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是否端正、出勤情况、实验预习情况,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实验考试成绩主要是口试成绩,即学生从老师准备的考试题中选择两道题,进行口试回答,通过实践发现,口试可以很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实验课的学习情况。注重科研结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能够真正吸引学生,能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离不开科研支持。但科研水平的提高,并不等于教学质量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保证,这需要一个转化过程。所以必须强化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意识,重视科研成果向教学效果转化。积极倡导“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理念,瞄准地区渔业产业水环境面临的关键问题,运用国际国内先进的研究方法,将其纳入课题研究,同时也吸纳一部分理论知识扎实、热情高、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科研实践的方式参与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传授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科研结果及时地补充到理论教学内容中,能使教师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不断跟踪前沿问题,贴近实际,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高校水产养殖专业水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门课的教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双语教学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尝试和运用,培养国际化人才,将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本文作者:杨雨虹陈伟兴黄金善工作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水产养殖学篇10

水产养殖业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农业项目,关系着我国渔业的发展规模。而且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我国的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说,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院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大专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水产养殖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实践锻炼不足

由于当前我国在职业院校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方面还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资源创建学生的就业实践平台,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得不到相应的实践锻炼,导致专业知识的不稳固,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在没有经过实践经验的培训条件下,很难激发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专业发展成为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由于各种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计划基本上是对本科院校教学方案的压缩,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薄弱,缺乏专业上的创新。

2.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衡

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水产养殖专业的课程,除了海洋类的大学以外,还包括综合类的、师范类的、理工类的都相应的设置了水产养殖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在各个院校的师资力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大中专院校,由于教学条件、科研实力的不同,很多具有丰富水产经验的教师都聚集在重点院校或者相应的科研院所,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开展来说,专业教师的人才队伍还是十分匮乏,教师对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但是对当前的企业生产实际并不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锻炼,不利于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

3.缺乏对学生专业理念的培养

水产养殖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但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探究能力,能够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合理的应用到水产养殖的生产实践中去。另外,对于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精神意志也是一项很大的考验,需要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锻炼中具有热爱水产专业、不怕吃苦、勇于献身水产事业的毅力。而当前的水产养殖专业缺乏对学生在专业理念上的意识培养,没有从最初的专业认识上,使学生养成不怕吃苦、热爱水产养殖专业的奉献精神。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过于重视水产养殖专业技能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在应对未来岗位的变化时,对专业变化的适应力较差。

4.水产养殖专业学科的发展困境

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或者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上存在误解,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水产养殖事业。导致水产养殖专业在每年的招生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其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水产养殖专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国家也在不断关注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前景,其专业面逐渐从传统的水产品养殖技术与管理转向了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与管理,使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规模逐级扩大。另外,由于水产养殖专业与农学专业比较相近,其生源质量也并不占优势,据调查,国内水产养殖专业的第一志愿报考率还不到30%,很多在校的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都是从别的专业调剂过来或者是补录进来的,对职业院校的水产养殖专业在学科发展上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5.学生与企业对养殖专业兴趣不高

水产养殖在当今社会是一门冷门专业,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以及兴趣不高。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作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应该协助学校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二)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目前,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展开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企业热情不高的现状。随着水产养殖基础知识的传承和新知识的不断更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由于学生对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在最终的就业中,其实际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差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积极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加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端丽能力,从最直接的就业环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补充相应的知识,改善学校人才培养良莠不齐的现象。另外,政府对于校企人才培养的宏观指导还存在很多欠缺,需要政府更加关注校企人才培养的物质和经费问题,促进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建立。

二、校企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

(一)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构建

1.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在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上的教学模式形成双方的协作意见,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全过程都由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并且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践的锻炼。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企业可以提供困难学生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以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服务,学校也可以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通过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加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增加恶露就业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人才的引入,实现了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赢。

2.在企业中实践,增加技术应用能力

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能够将知识熟练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通过将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培训基地,可以实现水产养殖全过程的实习培养模式。通过在实践中展示水产养殖的全过程培养,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够具备独当一面的水产养殖技术。

(二)校企人才培养的策略

1.学校提供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平台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专业基本技能的了解,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知识结构体系。水产养殖专业的内涵已经从以往的淡水鱼、虾、蟹的人工繁殖发展到了多样化的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学校提供的专业知识学习应该更加全面化,加强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发展之间的联系,并涉及到名特优和高附加值养殖品种的开发以及养殖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对水产养殖的全方位了解,增加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利益价值。另外在大力推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学校还可以增设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毕业之前更早的接触到科研工作,帮助其提高专业素养,为未来的就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企业提供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重点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群体中稍微处于弱势,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共同培养水产养殖专业人才,这样的培养条件可以增加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实力。

3.企业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

通过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实习和锻炼,学生对企业的内部文化和组织建构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所以企业可以对实习的学生进行优选,学生也能从实践中得到企业本身的素质熏陶,可以直接与合作企业之间签订就业协议。由于毕业生之前的实习经验,在正式进入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地适应相应的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校企人才模式的培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了企业更快的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良好发展模式。

结束语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产业也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面对我国职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现状,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结合学校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锻炼,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共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学篇11

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就业特点

1.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旺盛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迅速发展及蓝色海洋经济的快速开发,辽西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因此,需要更多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业人才。

2.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专业定位不明确,就业稳定性不强

通过近几年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要在水产行业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困难。但水产养殖属于条件较艰苦的行业,水产养殖基地距城市繁华中心较偏远,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生产期间业余生活比较枯燥。另外,育苗场及养殖场的工作及食宿条件较差。由于学生对自我、水产行业和具体的企业了解不充分,很多同学在选择就业时没有准确定位。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后发现,从事水产行业基层工作很辛苦、很枯燥,没能很好地看到岗位的发展前景,许多同学产生失落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特别是城市长大的学生对水产养殖的工作排斥性更强。另外,学生在对选择的岗位失望后,会产生换工作的想法,频频更换企业和岗位,就业稳定性不强。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稳定性不强,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损失,给学校的声誉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水产养殖专业就业解决对策

1.树立正确的水产就业观念

通过多年的学生专业思想工作调查发现,在学生中对水产养殖专业认识中存在误区,认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只能去从事育苗和养殖工作,导致很多学生感觉毕业后就业道路非常狭窄。学生入学初始,通过往届毕业生事迹宣传、知名企业介绍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其实学生应树立大水产的观念,水产行业给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基本是两类,一是技术型的,如水产动物的育苗、养殖和病害防治等;另一类是水产业务型,如水产饲料业务、水产药物业务等。这就要根据同学的特点进行分别指导。

2.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大特点是就业环境差,压力大、强度强,要在水产行业能有所发展,就必须要调整好心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校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培养目标是是培养适应水产养殖生产一线,能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校企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

水产养殖学篇12

1.水产养殖抗菌药物种类

1.1氯霉素类

包括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氯霉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后者的作用较强。在渔业中主要用于治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由于氯霉素具有杀菌强,效果好等特点,所以在水产养殖中应用非常广泛。甲砜霉素主要用于弧菌病和狮鱼的类结节症的防治。但是由于氯霉素类抗生素有严重副作用,已被禁止使用。

1.2 磺胺类

磺胺类药物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物,主要包括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氧嗪等。磺胺类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血液中最低有效浓度为0.05mg/mL。具有抗菌谱广、疗效强、方便安全等优点,对水产养殖中的细菌性竖鱼鳞病、弧菌病、肠炎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3 四环素类

主要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去甲金霉素(我国已经不生产)等。四环素类药物是一种碱性的广谱抗生素,是快速抑菌剂,在高浓度具有杀菌作用,抗菌谱广,价格便宜,用于治疗鱼类弧菌病、对虾瞎眼病、对虾菌血症以及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等。

1.4 硝基呋喃类

主要包括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妥因等。由于呋喃唑酮除了防治疾病,还有促进鱼类生 长发育的作用,在水产品体内代谢很快,所以呋喃唑酮在育苗和养殖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呋喃唑酮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已被禁止使用。

1.5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药物已经在我国人医和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水产品的细菌病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价值。被认为是理想的抗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按发明的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三代。第一代:系指60年代开发的,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弱,主要包括萘啶酸、吡咯酸、恶喹酸等;第二:系70年代开发,抗菌谱有所扩大,抗菌作用有所增强,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新恶酸、噻喹酸、吡哌酸等;第三代:即氟喹诺酮类药物,效果要远远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

2.选择抗菌鱼药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2.1 有效性的问题

水生动物服用抗菌素药物后,机体会出现相应的改变,如病情好转,说明药物有效;病情无变化,说明药物疗效欠佳或者无效;病情恶化,说明用药不当或者失误;若出现新的病变,则有可能是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因此,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治疗效果。判断鱼药有无效果,一般以药饵投喂后一周内停止死亡或只有少数鱼死亡的为疗效显著;超过一周停止死亡或死亡数明显减少作为疗效缓慢或好转;施药后死鱼数不减少甚至病情加重的作为无效。同时还要考虑摄食率、增重率、饲料效率等方面。在选择抗菌素类药物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时,应该采用在现场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一般采用药敏纸片法和两倍稀释法。测定从患病水生动物中分离病原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

2.2 安全性问题

养殖户为了追求水产品的产量,防止鱼病发生,往往采用高密度养殖并大量使用各种渔药、饲料添加剂、激素等。特别是大部分养殖户为非规模化小型养殖户,不按国家、省级标准要求和规定使用渔药,不遵守渔药休药期规定,主要表现在盲目加大药量或长期低剂量使用抗菌素,造成药物残留,甚至是使用禁用药物,从而造成水产品药残超标问题,影响水产品的食用安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各种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养殖者在选择抗菌药物防治鱼病时既要考虑防治效果,也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一些鱼药虽然对治疗疾病非常有效,但因其毒副作用或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而被禁止使用,如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毒素、五氯酚钠、喹乙醇等药物长期以来在水产养殖鱼病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些药物对鱼类和人类的危害和毒害作用,农业部2002年《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牧发[2002]1号),禁止以上药物等19类兽药及其化合物在食品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对于允许使用的药物,应该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对不同的水生动物各种药物都有不同的休药期。休药期内,渔药通过代谢和排泄,在水生动物体内的残留可降低至最高残留限量以下,因而在食用前可基本保证其安全。但目前水产养殖的“休药期”意识还比较薄弱,养殖者和经营者为了掩饰水产品患病时的症状,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上市前使用药物;或将休药期尚未结束的水产动物起捕上市。

3.科学合理使用抗菌素

3.1 抗菌素药物使用的基本要求

(1)对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患病的鱼类,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针对适用疾病进行对症治疗。

(2)所用的药物应具有产品批准文号;所用进口药物应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所用兽药的标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4号规定。

(3)药物使用应遵循《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以及NY5071相关规定执行。

(4)原料药不得直接加入饲料中使用,应制成预混剂后添加到饲料中。

(5)使用药物时应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表》,并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售出后二年以上。

3.2 适宜的药物剂量

药物的剂量可以同时决定药物对宿主和病原体作用的强度,换句话说,药物的剂量是要保障宿主安全、健康,并抑制和消灭病原体。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的浓度愈高,作用愈强;反之,作用愈小。通常,药物的剂量分为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中毒量。剂量的选择范围一般是在最小有效量以上、极量以下的药量称之为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不能发挥充分疗效,容易延误病情,而极量则往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宿主的安全。抗菌素类药物一般以口服形式给药,给药剂量应根据养殖水体中吃食鱼的体重而确定,药物通常是混在饲料中给患病鱼类,所以要根据摄食鱼类的摄食率来计算饲料中应添加的药量。

3.3 科学的用药时间和次数

抗菌素药物用药的疗程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给药的间隔时间,即一种养殖生物经确诊疾病后,每日用药一次或每日用药两次或更多,或隔日用药一次;二是总共应当用药多少次和多少天。用药的间隔时间和疗程是根据具体药物的半衰期(T1/2)、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和排出的过程即药代动力学以及药物在机体内对病原体的作用力确定的。养殖者和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药物使用的说明,严格掌握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切勿随意增减。用药时间则应根据具体的药物、养殖的种类、疾病的类型等综合考虑。如日本对虾患细菌性弧菌病,则应在傍晚或夜间投喂抗菌素药饵,因为日本对虾白天潜伏泥沙而晚上有外出并摄食的习性,因此在夜间投喂药饵对该病的防治更为有效。口服抗菌素药一般5—7d为一个疗程,每d1-2次。

3.4 严格遵守休药期

抗菌药物进入鱼体后大部分经过转化排出体外,但仍有少量在动物体内转化不完全或排泄不充分而在动物体内残留,即所谓的药物残留。认真执行休药期制度是消除“药残”超标、保障水产品安全的基本方法。各种药物的休药期根据药物进入动物体内吸收、分布、转化、排泄、消除过程的快慢而定。同一种药物的用法不同,休药期的长短也不同,与动物的种属、水温、用药量等有很大关系,而我国渔药研究水平还比较滞后,有关《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渔药的使用方法”规定的休药期只是对部分渔药和使用方法和休药期进行了规定,许多抗菌素药物的休药期还待定。因此,养殖者在选择渔药时尽量选择有休药期的药物使用。

4.结束语

水产养殖中由于养殖户用药意识不强,在选用抗菌药物上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不仅造成了水产品的污染、降低食品的安全,还会导致耐药病原体的产生,直接威胁着人类与水生动物生命健康。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科学选用抗菌药物,对于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水产品,进而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养殖学篇13

二课程内容的模块设计

(一)课程内容及模块结构

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开设的“水产养殖生态学”课程,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知识、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特征、全球变化对水域系统的影响及对策、水域污染生态学五大教学模块,涵盖十余个理论专题。其中,生态学基础知识模块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四部分,为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和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特征两大模块为课程的核心;全球变化对水域系统的影响及对策和水域污染生态学两模块为拓展模块。所有模块均密切结合水产养殖理论与实践,加大与学科的有效结合,深化专业层面的知识渗透,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认知。

(二)模块特色

1精炼学科经典

生态学基础知识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是最成熟和最经典的部分。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和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特征两大模块是课程的核心。所有的模块需在32个课时内讲述完成,因此在课时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一大难题。我们的思路是进一步的凝练和浓缩基础知识体系,做到少而精和重点突出。对两大核心模块进行重点和详细讲述。

2密切结合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水产养殖生态学也不例外。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特别关注水产养殖实践中的生态学问题,做到生态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密切结合,用实际的水产养殖实例诠释生态学的原理。如讲授温度的生态作用时,我们会介绍鱼、虾、贝、参等养殖常见种对温度的要求及温度变化的反应等,使学生在学习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增强专业知识,且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创新―――“一平台四结合”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平台,创新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2]。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立项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因此,包括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在内的国家教学资源库是高校可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与平台;许多高校的网站都设有“精品课程”专栏,这些也是可以获取和学习的宝贵资源;青岛农业大学网站中也设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另外,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包括电视专题片、DISCOVERY、BBC等相关资源,使之转化为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授课方式,可生动有趣地传授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实现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与科研结合的过程实质上是继承已知和探索未知的过程[4],科研以教学为基础,科研成果反馈于教学。教材是前人成果的沉淀,为已知,科研是探讨未知。大学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已知知识,还需担负科研任务,以探求未知。通过科研活动,变未知为已知,促进教师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更新,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的过程又可为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多,受困于生态学的知识框架,往往缺乏生动鲜活的实例,学生听课容易感觉乏味。因此,我们采取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深入浅出,逐渐引导出知识点的本质。比如在讲授生理干旱环境时,让学生考虑一下口渴时有一杯高盐度的水在手中是不是也不能喝,就是有水而无法利用,不能解决口渴问题。这正如生理干旱环境一样,周围环境中有水而植物无法利用,表现出缺水干旱的症状。这种现象为生理干旱,这种环境即为生理干旱环境。这种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教师讲授、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授课中我们依然坚持教师讲授为主,但更加强调和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效的师生互动更能体现教师和学生对教育和学习的尊重,更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师生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注重角色的转换,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积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学是另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水产养殖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专业特点,成立科研兴趣小组,为学生设计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研题目,鼓励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实践操作和讨论启发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定期汇报学习效果,没有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

5教师主讲与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

借助校内教师主讲,校外专家专题报告的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主讲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使学生掌握课程的经典理论;然后根据课程的知识系统组成结构,形成不同的学术专题。利用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外聘授课专家的方法、结合主讲老师的科研优势,对设置的不同专题,邀请该专题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这种方式首先能够更充分地把一个问题讲透彻,知识点集中展示,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解决了教科书理论知识滞后性的问题;第三是专题讲座与专业相结合,使学生发现生态学学习与水产养殖学专业知识的关联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四是专题讲座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内容更为广泛丰富,更有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应重点在于把握课程和专业特色,重点在于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在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应随社会的进步、学科的发展,不断对课程建设的内涵进行探讨,不断革新课程的教学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