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水产类专业论文实用13篇

水产类专业论文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1

2.水产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我校水产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国计算机教育目前正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慢慢普及,但是由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同步,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计算机教育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新入校的大一新生在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一致性。第二,学生普遍不重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的慢慢普及,大学期间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知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已经变得非常简单,甚至是重复内容,导致这部分学生不重视这些课程。另外,也有学生认为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才需要学习,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只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即可。这些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片面的认识使学生认为这些课程非常简单,甚至认为自己通过自学就可以完全掌握计算机操作,根本不需要花费时间上课。第三,学生学习主动性较低。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除了计算机基本操作以外,还包括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这部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抽象难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讲授的内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而且与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不紧密,学完了不知道怎么用,因此,学习主动性较低。第四,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学生面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态度往往是混及格、混学分,平时不认真听讲,考试时死记硬背,不能积极跟随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教学步骤,因此,尽管考核及格了,也没有真正掌握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在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设置上,大量采用面向水产类专业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的作用,使他们有意识地将本专业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解决的形式,并学习使用计算机解决生产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结合水产类专业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其专业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实现专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我们应对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进行明确分工,分别负责收集、积累和不断更新水产类专业在实际生产研究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并定期研讨,整理、归纳形成相应的教学素材库,这样有利于各位教师熟悉所负责专业的计算机技能应用需求。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以藻类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例进行Excel统计工具的讲解,以海水污染沉积环境的生物修复为例进行Word流程图的讲解,以鱼类幼苗自动计数系统为例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基本算法的讲解,教学案例的设置应注重针对性和典型性。以大量结合水产类专业的教学案例和课后习题为载体,通过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效融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有用性,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经过对以往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分析,发现统一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针对水产类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及该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础训练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理论知识及计算机操作技能,让他们习惯于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学时安排上,注重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保持同步,使学生能够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加深掌握程度。综合训练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在水产类相关学科领域内进行创新及科研工作。内容设置采用计算机知识与水产类知识相结合的综合训练题目。组织协调相关教师与水产类专业教师、工程师进行座谈研讨,深入实验室及生产一线,了解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求,并收集具有教学意义的实际生产案例,继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教学内容。

三、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及水产类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以下教学方法改革。第一,摒弃传统古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打造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课堂上,在讲解一个知识点时,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全权负责,而是结合知识点,给出一个水产类专业实际生产需求的应用背景,然后,把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必要的时候,请学生走上讲台,由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和分析,教师的职责转变为整体协调,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第二,借鉴微课教学方式,适当采用视频形式的教学素材。微课将信息量最丰富、最直观的视频教学素材与传统的课件和板书授课方式相结合,克服了传统ppt课件容量有限、形式单一的不足。第三,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结合制定的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个体差异,在班级内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教学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按摸底成绩分班给基础差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学到最多的知识。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2

1、资产配置与具体水文条件结合程度欠缺,每一个水文站点都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与自然环境,比如经济较发达省份已经可以完全取消的对讲机、通信铁塔在偏远省份就必须采用,雨量场设置条件在各省设置条件也不同,因此专业设备配置应考虑实际需求,结合地理、气候、环境条件统筹考虑。

2、资产配置与单站任务匹配程度不紧密。目前各省水文站点资产配置主要依据《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sl415-2007)进行站点,而《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是水文站网通用型标准,且适当考虑了水文任务需求的专业资产配置余量,因此机械照搬规范,容易形成配置浪费。

3、资产配置与管理模式不匹配。水文站一般地点分散、人员相对较少,随着大量的站点建设与设备配置投入,因单位编制岗位的限制,因管理人员不不够、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形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4、资产配置与财务管理结合不紧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别是专业资产配置,需要专业部门提供需求,一般不属于财务管理职责范围,在没有可靠分析资产使用的经济性、可靠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图方便工作,不管配置使用效率的现象。

5、资产资产编码规则不完整。水文专业资产部分因专业任务需要在国家标准的资产标准里与测绘、气象、网络、通信、环保部门部分重复,按国家标准资产分类不清晰、资产类别不完整。水文资产信息不能实时调整、更新,信息不太准确,给水文站网规划、管理、分析及防汛测报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6、资产处置报废更新处置程序亟待加强。报废处置与更新配置密切相关,水文行业资产管理通用资产一般各省财政主管部门会出台通用资产配置管理标准,依据《水文仪器报废技术规定》(sl415-2007)及有关国家技术标准文件,但因水文专业资产的专业性,单项资产金额较大,其报废处置更新一般由省水文主管部门负责从严控制,由于现阶段水文专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新不断加快,可操作的专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还有待强化,水文行业资产处置报废亟需规范。

三、解决思路

水文站点多、分散但管理架构完整, 水文任务职责分类相对清晰、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基本完备,设备需求相对同质化、批量化,且因水文行业的垂直管理优势,具备统筹管理的基础。省级水文行业的专业资产配置管理应该以各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需求为依据。从各省地理条件、水文监测专业需要出发,考虑各省财政状况和资产管理要求,在分析各地区水文管理架构和模式、水文专业技术标准和条件、水文技术设备应用和推广基础上,通过在分析水文专业要求基础上,建立既满足工作需要,又响应财政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省水文行业资产配置管理模式,以促使水文行业资产管理规范化。

1 、构建管理架构与模式

省级水文系统生产职能分配方案为:测站——生产中心;县基地——应急、巡测中心;市分局——保障中心;省局——技术管理中心,建立“测站用校结合、基地巡急兼备、分局综合储备、省局统筹调配、行业分析评估”。职能分配结合各省水文任务、管理层次、水文技术装备特点。

依托水文测站,按水文技术标准要求,推行对主要水文观测要素监测“用校结合、测站管理”的基层配置管理方案。

县基地满足县水文巡测任务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满足物资管理的人员配置要求;依托县水文巡测基地,建立“急巡兼备、基地管理”应急、水文巡测配置管理方案。

市基地满足区域水文巡测站点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测洪备用方案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即“储备保障、区域管理”;依托各市分局基地,建立“综合保障、区域管理”技术储备及设备管理方案。

配置重点在省基地的装备, 管理重点在“调余剂缺、统筹管理”。行业管理重点在,统筹分析行业设备状况,分析评估工作方案、技术设备匹配状态,满足技术评价、考核、分析需要。依托省局基地及技术管理力量,实施全省水文生产任务、资产配置的“调余剂缺、统筹管理”管理调度方案;依靠水文系统实施新技术应用标准、设备使用评估“分析评估、应用管理”的五项管理体系。

2 、明确任务需求与技术选配方案

水文资产配置,应着力做好前期工作,细化单站单点任务技术要求、地理位置水系河床等特征,结合水文测验技术方案与经济发展,明确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减少盲目配置,解决资产配置的任务匹配、技术匹配、管理匹配问题。中国论文服务网,经济励志打造论文范文格式最完整、管理职称论文范文最详尽的论文资源网站。为广大需要职称评定,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的客户提供有效参考。

3 、制定统一编码, 提供准确信息

资产配置的基础应建立在统一的水文行业编码基础上,以便于计算管理、分析,适时掌握资产信息,做到科学分析、利用统筹调剂,资产编码的一般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

编码要有针对性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细化水文行业专业资产小类时,细化的固定资产必须体现水文行业固定资产特点与工作特征,便于直观统计水文设施与设备。

编码要有科学性选择水文行业资产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细化的固定资产小类在功能上应与其本身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使分类体系结构具有稳定性。

编码规则应系统性将水文行业资产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予以系统化表述,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固定资产之间的关系。

编码应可扩展性信息的类别和分类体系结构应适应信息量急剧增长和变化的需要,分类体系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扩展的余地,其中包括新的类别的增补和在原有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分解细化。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3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4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要有较大距离。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水产中专是高等院校水产专业的补充,培养的目标是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而90年代中期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职业标准也要求水产类中等以上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以中级技能为主,据此,中职水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是渔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不仅要掌握“实用、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但目前一些中职淡水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仍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专的烙印,可谓高等院校的“压缩版”。只注重中等教育中“中等”的一般共性,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征,虽然增加了教学生产实践环节,但缺少足够的实践场地和具体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现不出中等职业学校淡水养殖专业的职业性特点。“中等职业”层面的教育体现不够完善。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

(二)教学内容与生产岗位要求相脱节。教学内容来自书本,而目前一些中职鱼类学教材基本上是参照大学水产专业鱼类学编写的,不是来自专业调查和岗位活动分析,而是按照与鱼类相关的知识来编写的,包括鱼类的形态结构、鱼类生态学和分类部分,有的内容在生产上用得上,但大部分内容是生产上很少用得到的。如分类部分,在课程里占1/3,但在生产中只涉及少数内容。形态结构部分,在生产中有用,但内容过多过细,缺乏直观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生态学部分没有注意将生产与教学结合起来。教材内容未随着生产的需要而变化,一直沿用多年。所教的内容与生产需要相脱节,没有体现实用性,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较缺乏兴趣。

(三)教学方法不恰当。长期以来,中职淡水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习惯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开拓性思维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更没有从实际工作任务中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通常是先上理论课,再通过实验课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且理论课占的比例较大,实验课的比例少,没有真正结合生产需要上实训课,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学生没有接触到生产一线的情境,很难将课程与生产结合起来,不知道所学知识的作用,学习较缺乏目标,对行业较缺乏感性认识,较缺乏进入行业的激情。

二、中职淡水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改革的策略

基于中职淡水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对鱼类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中职淡水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应根据市场和职业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根据社会调查,可将中职淡水养殖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淡水养殖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淡水池塘养鱼、网箱养鱼、苗种培育、病害防治等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鱼类学教材进行改革。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材料,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主要书籍。因此,应按职业标准的要求,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对鱼类学教材进行改革。一是删繁就简,删掉一些与生产无关的内容。如原来教材中鱼类骨骼系统部分内容很多,但生产中很少用到跟骨骼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应将其简单化。二是增加与淡水养殖生产有关的内容。如在鱼类分类部分,将原来纯粹学习鱼类分类的知识改变为常见养殖种类的识别及其生活习性;在鱼类生态学部分增加水质测定和生长速度测定等内容。三是增加教材内容的直观性。太多的理论文字内容,很可能会导致学生不容易也没有耐心去学习和理解,往往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材中应简略过多的理论内容,多用图片的形式来解说,使之生动直观,通俗易懂。四是尽量将国家职业标准中淡水水生动物饲养工、淡水水生动物苗种培育工、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等中级工的相关要求引入教材中,使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五是将生产实践中的工作任务提炼为教学中的工作任务并列入教材,以生产和生活案例引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从工作任务中学到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

(三)以岗位特点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按培养淡水养殖技能型劳动者的目标,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一是进行情境教学。鱼类学课程是淡水养殖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因此,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接受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在教学中,应注意设置与岗位相似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工作的情境。如在讲鱼类与环境的关系时,可在学校的养殖基地上课,模拟淡水养殖生产场所,让学生进行与生产过程相似的水质测定和观察水色等实训,启发学生思考水中温度、氧气、盐度等对鱼类的影响,以及思考养殖用水要求的各种环境因子的指标。二是进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内容和实训内容结合起来教学,边讲解边实训。教师少讲,一般每节课讲解不超过20分钟;学生多思多做,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 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按课程标准和教师的要求,对照教材实训,完成学习任务单。三是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做专题讲座。如在上常见鱼类识别中的罗非鱼内容时,可请养殖专家给学生举办罗非鱼的养殖专题讲座,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罗非鱼种类的认识和对其生活习性的了解,又能让学生了解罗非鱼养殖的动态和市场行情,更加关注行业发展,培养学生对行业的兴趣。四是在生产旺季让学生到生产单位实习。让学生真正和生产接触,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产中,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按上述思路,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2013级淡水养殖专业开展鱼类学课程改革的试验,使用鱼类学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材,教学过程使用情境教学法以及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法,请能工巧匠做专题讲座等,试验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期末理论考试及格率达98%,操作技能考试及格率达100%。

综上所述,以职业为导向,对中职淡水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进行改革,将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引入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有助于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行业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承林.鱼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王铁军.中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5

一、引言

水产学主要是研究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并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的学科,也是我国的一级学科。水产产业为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国民膳食结构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中水产学科的开设始于1952年,其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二级学科先后历经多次调整,至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水产一级学科下设置水产养殖、渔业资源和捕捞学三个二级学科以及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教育部批准试办)三个本科专业。另外,在生物学和海洋学一级学科下,还设置了水生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1]。湖南农业大学水产专业前身为淡水渔业专业,1985年开始筹建,1987年正式招生,1988年增设淡水渔业师资专业,1997年面向全国招生,1999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水产养殖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水产养殖相关的科研、生产、教育与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增养殖开发、管理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2007年获教育部批准新增设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并面向全国招生,成为目前具有该专业招生资格的5所高校之一。该专业是以培养行业急需的具有观赏水族动物育种、水族景观规划设计、水域环境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够在水族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休闲渔业及观赏水族科研、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为目标。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招生和培养机制的改革,基于农学学科的水产专业的生源和招生形势不容乐观,使得各类大专、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水产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湖南农业大学一度出现水产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湖南农业大学一方面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生源;另一方面,近两年我专业针对大一新生开展了水产专业导论课,加强新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稳定生源,这也是目前多数高等院校积极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2-4]。

二、开设水产专业导论课程的背景

1.水产行业工作环境普遍比较艰苦,生源少。湖南农业大学水产专业虽然从199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但一直以来以本省生源居多。虽然近几年来,生源结构越来越合理,但整体志愿填报水产专业的生源不多,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呈下滑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在湖南农业大学2010级至2013级四个年级水产生源(入校报到人数共计308人)中,第一志愿填报农科专业的只有2%,在所有志愿中填报了水产专业的只有53%,其余均为调剂生源。

2.报到生源中转专业需求比较大。近年来,各大高校大一新生转专业需求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在填报志愿时有的听从家长意见,有的是调剂到所学专业的,有的选择转专业时盲目跟风想选择热门专业,还有的是到校后,发现所学专业体系课程难度大,从而在入校后要求转换专业。调查统计表明湖南农业大学水产专业近四年308名学生转出37名,转学率达12%。

3.学生对水产专业及课程体系了解不够,缺乏职业规划,对就业前景担忧[5]。大学新生入学前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基础知识,对专业、对未来职业和就业的认知很少。对水产专业近四年的学生进行统计发现,虽然有94%的人听说过水产专业,但80%的人对专业不了解,仅有20%的人表示对本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目前,新生在入学后都会接受入学教育,在入学教育环节中会简单介绍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但多数学生对课程认识比较模糊,不清楚专业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因此,在大学学习阶段缺乏系统的学业安排。另外,学生不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范围、工作性质和潜在发展方向,只简单的认为水产专业是艰苦的行业,对职业缺乏规划意识,对未来就业前景担忧。

三、水产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

目前针对水产专业大一新生已连续开展两届水产专业导论课程,以学科带头人、系主任、专业资深教学人员、企业老总和年轻高学历人才相结合的教师团队,采用专题式报告的教学方式,指导新生认识水产专业,了解水产行业发展,行业人才的需求量、明确职业前景等。水产专业导论课程共设置20学时,包括七大部分内容:专业介绍、水产业与水产学科的发展、现代渔业发展现状、水产品安全和渔业环境、水产教育与就业形势、观赏水族产业发展前景和企业参观。每部分设置为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一个教师主讲。

四、水产专业导论课程开设的效果

湖南农业大学已连续两年开设水产专业导论课程,为调查分析导论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专业认知和认同、职业规划等的影响,同时为导论课程的改革提供依据,对两届学生学习完专业导论课程后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2012级和2013级水产专业新生,调查人数共计157人,发放调查问卷157份,收回问卷134份,经核实获得131份有效数据。结果表明,通过学习专业导论课程后,4%的人对专业已非常了解,93%的人对专业有些了解,仅3%的人仍对本专业不了解。与他们未接受导论课程教育之前相比,学生对专业了解的比例提高了73%。另外,93%的人表示通过导论课程学习后,认为水产行业的发展形势良好,对未来自己的职业和就业表现乐观态度,81%的人喜欢上了本专业。以上结果说明,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专业认知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调查表明,83%的人认为导论课程内容丰富充实,能够反映当前行业的新形势;72%的人认为教师课件内容详略得当,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93%的人对课堂内容感兴趣。这些结果表明,目前我们开设的导论课程内容比较合理,符合学生对专业认知的要求,但在内容详略、充实度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学生对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讲课时加强师生互动;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不要局限于报告;课程内容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可以邀请本专业优秀代表、行业精英开展讲座;适当增加职业规划和就业前景的内容。另外,通过统计2010级至2013级专业转出率,我们发现,2010级转出率为13.0%、2011级为15.3%、2012级为9.6%、2013级为10.8%(表1),四年平均转出率为12.0%,其中2012和2013级两届学生接受了导论课程学习。以上结果说明开展专业导论课后,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学生要求转出水产专业的比例下降,尤其是2012级,也就是首届开设导论课程的年级效果非常显著,在入学人数增加的情况下,转出人数反而较少,2013级转出率也低于四年平均转出率,更低于2010和2011级的转出率。这一结果初步说明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和学习能够降低本专业的转出率,有利于稳定生源。

通过以上实践证明,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面向大一新生开展专业导论课是非常必要的。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其水产专业导论课程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分类概括,并辅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使学生建立起对本专业较全面的认识,可以为生源提供全面而清晰的专业认知平台。同时,还要优化调查内容、扩展统计方法以充分挖掘开展水产专业导论课所具有的潜在价值,加强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改革,为水产专业新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新军,周应祺,许柳雄,杨红.我国水产类学科调整的几点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24-127.

[2]杨玉民,孟宪梅,王海修.对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认识[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3):110-112.

[3]黄莉静,闫佳,张光华,仇晶.大类招生背景下信息类“学科概论”课程的教学探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51-53.

[4]李锋,田雨波.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4):99-100.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6

2水产养殖专业课程的设置

水产养殖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三大类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接近1:1。这三大类分别是: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包括邓小平理论,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德育教育,体育,英语,计算机及应文写作,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普通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鱼类养殖技术,虾蟹养殖技术,贝类养殖技术,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艺,观赏鱼养殖技术,水环境化学,海淡水名特优养殖技术,渔业经济管理等课程。

3教学内容及方式改革

3.1选择合适的专业教材

统编教材有不少优势,但有时也会缺少某些特色,最主要的是教材更新慢,缺乏针对性。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照,传统的学科式教材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教学效果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种情况,水产养殖专业组织专业教师,成立教材编写组,在总结多年教学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工作,有针对性地编写能更好体现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几年来,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们编写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的高职层次的水产养殖专业系列教材,初步形成了内容合理、针对性和实用性特点突出的水产养殖专业高职教材系列。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3.2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为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所以压缩原有专业课程的学时,突出实用重点。例如:水生生物学及饵料培养学两门课程里面有一些知识重合,专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时量进行压缩,水生生物学压缩为60学时,饵料培养技术压缩为28学时,同时与实践、实验结合,加强了操作动手技能的培养,突出了水产养殖专业的重点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开创性思维发展。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转变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改革,更多的运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来授课,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接近生产实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为“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水产专业教师在制作网页与课件上精益求精,不惜耗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制作电子课件。课件页设计新颖,既美观大方,又生动活泼,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而且很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7

说“类策划”是制造营销无节操的根源,具体表现有哪些?

视专业价值如无物

审视营销策划的专业价值,须先认识何为专业。

个产品问世,不论是原创还是跟风模仿,总要有人来着手实施。主导实施者总要对产品的诉求、卖点的提炼、包装的设计和上市后的传播推广做统筹整合工作,这个整合的过程就是营销策划。若问策划者是否专业,这个答案在现实中还真的比较复杂。

营销策划有专业。当下所有的综合类大专院校几乎多设有市场营销学专科。是否毕业于市场营销学专科的学子们就都能做策划,未必。现实中从事营销策划并有不俗成就的各种专业甚至没有专业的人,都有。这就需要厘清“成就”的性质:是策划人因从事了策划生意赚到了财富的成就,还是被策划的品牌和企业赚到了市场业绩的成就,甚至成为产业市场的标杆品牌,这是厘清策划者“成就”性质的看点之。也是甄别其是否具备策划专业能力的前提之。

在本土企业里,一个产品从立项到问世,主导这个过程的有可能是老板自己,也有可能是操盘手、或广告策划公司。在这其中拿专业说事儿,谁也不会承认自己不专业。反之你若说哪项活计做得不专业,难免会引发口水战。因为考证策划者是不是学市场营销学专业的,可以看毕业证;但断定个策划项目的结果和过程是不是专业的,似乎没有标准答案可循。于是质疑难免遭遇反弹――你凭啥说我的策划不专业?言之有理。你得用专业的营销策划理论或方法来论证某个策划结果是否不具有专业水准。

甄别一项营销策划结果是否具有专业性,有没有专业的方法和理论?――有。

杂家在《语焉不详的产品文化・产品物源属性》一文中有专题论述:你送朋友罐茶叶。经过烘炒的茶叶是产品;未经采摘炮制的茶,生长在山野呈是自然植物,猴儿摘吃了会兴奋,作用于人也同样,这是物源属性,也就是源于物的自然天性。因此产品的功能首先建立在物源本身自然功能的基础上。对营销策划而言,物源本身有的可以说,没有的肯定不能说它有。你定要任性乱说,显然就是不专业。你坚持乱说就必须要无中生有胡编杜撰,再将此做法视为沾沾自喜的创意,这无疑就是专业节操出现了问题。

在《G8老大,你要把产业群体往哪里带?》一文中杂家列举过产业内的个现实案例:

某线品牌企业掌门人向另一家线品牌(博士)工程师介绍自家以“水”为功能的产品时表白:水,确实取自高海拔地区。在企业特有的技术分离下,转换成为特有的护肤物质,是该公司独有的技术成果。博士不解:就般的化学常识而言:水(H2O)在不添加其他物质的前提下,再怎么分离都是水,绝不可能成为另外的物质……

无独有偶,日前则被业者大加吐槽的“你们应该怕化学”广告,同样出自另一家本土一线品牌企业。吐槽者发文说:“没有化学,你吃什么喝什么抹什么?!你以为消费者都是初中未毕业的文盲啊?没有化学你天都活不到世上”!

是的,拧开自来水龙头,里面流出来的东东老百姓叫水。但它的化学名称则叫H2O。从这个常识上说,离开化学,你真的一天都活不了。吐槽得没错:你“怕”得好无知。

上述两个案例至少印证了:要甄别项营销策划结果是不是专业的,专业方法之就是不能无中生有。以产品功效诉求而言,你不能抛离了物源的属性去“创意”。特别是以物源自然功能为诉求的产品功效,更不能背离其自然属性去作“变性”的表述。这固然是策划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和需要恪守的职业准则。就像人人都知道“鸡蛋不是狗下的”。背离了人所共知的常识,视专业于无物,专业价值就无从谈起了。

平平常常的滴水,咋就过不了它这道关了呢?较劲的可都是线品牌企业大策划啊!

需要思察的是:用专业方法去审视 个策划结果是否具有专业性,并不像 位导师用几倍于学生的精力去甄别 个课题论文是否具有专业学术价值那么难。反言之,“类策划”处心积虑地弄出“狗下鸡蛋”的故事,也是要费些脑细胞的。剽窃抄袭的也样,他也要挖空心思地去“博览”同类案例借以东施效颦。这笔账不难算:做个原创产品的策划与胡编乱造一个策划同样需要费心思,只是这心思往哪里动。特别是毅然决然地去动了自己“心仪”的心思,这心思的价值无疑就游离了出来。所谓专业价值,职业自尊不可或缺。

当思察的触角触碰到自尊的触须,业者不难发现:在本土一线品牌企业里执掌策划工作的操盘手,论学历,博士硕士朗朗层(一些人还常以此作为炫耀自己专业能力的“名片”)。然而每每出手的活儿却沦为“狗下鸡蛋”的档次里,不能不让同行大跌眼镜。若要从学历和活计之间找到二者何以“链接”的必然关系,就策划人而言,兜不住底儿的显然是对专业价值的无知和对职业自尊的不珍惜。

有业者将“你们应该怕化学”的创意策划,迁怒于叶茂中。老李以为应有商榷的空间。关于如何认识叶茂中,杂家在《叶茂中的偷笑》文中有过论述,在此不赘。问题在于叶茂中鼓捣出来的“创意”被企业认可。这段放进央视高举高打的广告,尽管有可能被品牌操盘手奉若神明,但显然不可能是某个品牌部门就能决定的事。无须讳言,受到拷问的显然是本土线品牌企业营销策划专业水准的现状。与此同时折射出的 个产业现实:具有本土产业指标性的线品牌企业究竟应该塑造怎样的企业发展价值观。

视无节操放大为绝招

在生意圈里啵节操之类的话题,大多会被呵呵。在营销策划圈子里拿“节操”说事儿,更会被呵呵。前者会笑你装正经,后者会把你当土鳖:策划这东东,玩的就是另类,博的就是出位。我不上来你就不会下去。在玩另类的面前说节操,赶紧去洗洗睡吧!

这种态度会让你联想到似曾相识的场景――台上的“老师”冲着麦克风向台下演说:“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学要饭。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一月打工3000块,你凭什么要尊严?成功不是先有钱而是先有胆!流水线打工总嫌没脸面,玩手机刷屏又怕惹人嫌。嫌来嫌去最终还是一日三餐吃盒饭。机会永远留给敢拼搏的好汉――你们想不想改变?!”于是台下有人领喊20遍:要改变!要改变!!要改变!!!……

这种场景自然是有策划的。不仅有策划,还要有多次的排练。在策划“大师”那里可不是在搞盲目的集体起哄,其中就蕴含有专业的策划理论――放大。

放大用户痛点;放大产品卖点;放大创意看点;放大数字原点;放大矛盾焦点……几乎所有的策划从业者们都知道这个“放大细节”的策划技巧:放大关注点,制造售卖热点。

各行都有各行的江湖规矩:看透不说透。职业策划人打眼看:那些段段鸡汤不是鸡汤格言不是格言的顺口溜,从头至尾前前后后无不充斥着低级的逻辑混乱和恶俗的概念偷换:一月打工3000块与刷屏被人黑之间 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类似顺口溜搁在东北三流的二人转演员分钟能来十段。策划人自知:即便吵吵得再哗众取宠,它也是狗肉上桌子――不是盘正经菜。

不得不又回到策划专业的价值层面上。

客观而论,“放大细节”是策划从业者们需要掌握的策划“技巧”。分析出要点施以放大,策划方法的本身没有错。放大“技巧”在专业的市场营销学中亦有章节讲授:在产品研发中发掘产品卖点予以放大,在传播推广中推敲出消费利益点予以放大,等等。然而当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被融入市场现实中,人们接受到的信息大多只强调了“放大”,产品价值和消费利益点却渐行渐远了,这也是客观现实的使然。但却是专业策划游离为“类策划”的成因之。

但啥事都是要有底线的。策划到了胡编杜撰的地步,触碰到的底线无疑是策划人的节操。

在营销策划圈子里讨论“节操”,主要是指:会不会用专业的方法去做策划,是水平能力问题,愿不愿做,却是职业操守问题。策划不怕放大,却要兜得住底。自知应该守住底去做事而不去守,或者自知对专业不甚明了却硬要装得好生了得,并且在不得了的姿态下做出了些不伦不类的活计,此类营销策划人显然就存在专业节操的质疑。

无须讳言,“你们应该怕化学”和“水分离”案例中溢露出的无底线放大,是直观可见的。试想,连中学生都能背诵的36个化学元素常识都不管不顾了,兜不住的自然是节操碎了地。藉此可见,“类策划”一族在本土营销圈里存在之甚,是不言而喻的。

本土营销策划圈里频出无底线“放大”案例,究其原因,多数衍生于“类策划”现象的无人商榷。在多大程度上放大多少尺度,没谁出来设定个界线。只能因个人的胆略而异。更会因产业环境中的漠视与较真氛围而繁衍――大街上忽然有人嗷嗷喊了嗓子,见无人制止,胆子自然也就大了成。于是他就能再嗷嗷上段,还踢了只破桶。所谓环境氛围是:不仅无人上前呵斥还会有意外的口哨喝彩。那边也就更旁若无人了(他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必须指出:这种自我放大的心理路程,产业环境的氛围是难辞其咎的。在此情形下表现者的行为节操出现失准,更多成因是环境氛围助长的个人“胆略”。

由此寄望于“类策划”一族在多大尺度上守住专业价值的底线,只能依赖于个人的主流价值观和产业环境中主流价值氛围围的自我免疫力,去发生生态平衡效力。不妨做个假定,如若大街上有人出面呵斥:公共场所要注意行为公德。必然会有入围上来帮腔:他喊两嗓子犯了哪家的王法?这个世道容易吗7要想搏出位就得表现自我!你装什么假正经!反之,路上的行人停下脚步起向混家子发出嘘声,吐口水,骂其没规矩没教养。前者也会转身逃之天天。

其实要想甄别“喊两嗓子”是否有价值,方法很简单:马路的左边有国粹京剧院,右边有意大利歌剧院。真想喊两嗓子,左边右边随你挑。――咋?来不了?!来不了,结论就很明了。藉此不难看出,价值观决然是有“类”的。

断言“类策划”有无节操的重要准则,是策划人对专业价值底线的把持程度。在多大程度上把持住应有的底线,显然是策划人职业价值观的背书。需要肯定的是,针对“类策划”一族的奇葩策划案及时地发声,是业者对本土产业自尊的尊重。而反之,决然是对“类策划”一族得以衍生、存在和野蛮侵蚀的无节操助力。

“类策划“的几个典型病态心理

一、塌陷的是非观人格

任何社会都会有些另类的人格心理,是非观严重的塌陷是其中之。

例如:反腐抓了刘铁军,他们会说“中国能有高铁,多亏了有当部长”;全世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有人会说“东三省能有重工业的基础,多亏了日本鬼子的侵略”……在常人看来,类似言论无异于是非观的。持此言论且自恃高屋建瓴者,在“类策划”一族中不为少见。多数表现在为自家跟仿洋品牌找依据――没有宝沽欧莱雅,中国本土的化妆品能发展的这么快吗?中国人崇洋,模仿有何罪?!对此烂言,不评也罢。

二、求踩踏

没有人骂,出不了名。要么高大上,要么无节操。这是“类策划”一族认同的“求踩踏”绝招。我们不说“怕化学”和“水分离”的案例是否属于这类,但至少“无神油”洗涤产品出街后,在策划人圈子里持这类腔调者不在少数:那么多工程师吐槽,省了多少广告费啊!

三、自黑模式

前两年出场的“小三论”,为本土“类策划”一族找到了不愿比好、不怕比烂最经典的注脚。要想闪亮出场,先自扇五十个耳光;要整晕看客,须有舍有得。一线品牌也不惜效仿。

四、土豪,心态

产品有没有内涵,不是问题,有没有能力叫喊,是出位的关键。戈培尔说:谎言说1000遍就是真理。要叫喊,得不差钱。在本土线品牌企业里,这种观点有“尝到甜头”的实践。概念只是个幡儿,舆论是硬道理。路是喊出来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其他都是浮云。

持此观点的核心支撑在于:这世上唯独策划这东东没有1加1必须等于2的标准。

榻源:无视原创

2015过半,前后两年疯狂的微商,第波浪潮渐显式微。涉足微商的业者也在自媒体上逐渐转换了调门,用正襟危坐的笔墨剖析了“微商势能下坠的四大表现”:

1.社会形象已被污名化。名不正则言不顺、令不行。

2.业绩大幅下滑。几大指标性品牌微商下挫近90%,个人微商普遍下滑50%左右。

3.从业人员急剧减少。退出者数量连续大于进入者。

4.新模式新平台层出不穷。反映旧微商思路困惑信心动摇。

在杂家问及何为新微商时,他回贴:新微商必定在旧微商的基础上改弦易辙(破四旧,回归本质、贴近用户、提供价值),改头换面(类电商、类直销、类线下分销,或者仅成为种助销方式),改名换姓(移动电商、平台电商、社交化直销)。无意之间,“类”字说在这里让我们不期邂逅了。

杂家认同朋友对新微商的“三改”指陈。但这却不是我们各自关注的焦点。相信整个业界都看得见,这两年在微商圈大展手脚的策划大师们,不出自“类策划”一族的不多。眼见微商式微,大师们也都似隐似现了。根源在哪里?借用市场某商家的话说:全民起卖面膜,上台都讲“成功学”。无论产品还是营销“模式”,至今好像还没见到哪一家是原创的。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8

一、海洋经济发展与高层次英语人才培养

随着国际经济迅速发展,国际海洋水产贸易市场竞争越来越紧张,国内有很多海洋水产领域大企业向外扩大规模,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的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涉海经济贸易的外语人才。据有关研究报告得知:目前国内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和涉海专业知识进行商贸谈判以及签订合同等商务活动的高级外语复合型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更是缺少,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主要涉及的专业领域有信息技术、信息通讯、现代农业与水产、海洋科技和渔业资源等方面。就国际贸易的成交率而言,对企业的贸易额来说,贸易谈判人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的外语谈判人才,更是供不应求。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国际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水产品的总产量十几年来一直居世界前列,尤其水产品出口贸易占较大比例。依托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加快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是21世纪发达国家近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省委在九届五次全会上提出了辽宁省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沈阳、大连等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科技更加进步的沿海发达省份。海洋领域是一个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可开发潜力的领域。辽宁位于我国沿海最北部,横跨黄、渤两海,近海水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域面积43%,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着天然的渔业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显赫,更加促使大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不断进行贸易往来,建立友好的、频繁的贸易关系。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能够保证国际贸易正常化的根本保证,如何研究外语专业复合型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复合型外语人才而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尤为重要。综合素质不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好,人文社科知识面宽广,而且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除精通外语外,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了解海洋经济、贸易、涉外法律等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在我国沿海城市中,我省水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主要问题之一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省水产出口增长的严重障碍。不同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专业知识深度对贸易的最终结果和效益产生迥异的作用。在国际水产领域商务交流中,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运用能力,还通晓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水产贸易的高层次外语能力的人才在我省较为缺乏。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不足是制约辽宁对外开放的“瓶颈”。目前,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基于海洋经济领域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建树不多,研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策略至关重要。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吻合性

海洋水产品贸易外语人才是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级人才,人才的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具备相关贸易、法律业务知识和技能。我们秉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省内多家大企业的实际贸易发展状况,甚至包括贸易存在的壁垒,我们不断分析和研究,结合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进一步改革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规格,更加明确了目标定位,培养适合地方经济、行业的领域,特别是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英语人才。改革后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熟练的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同时兼顾掌握相关经济和贸易等基本知识以及涉海、涉鱼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英语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拥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信息技术,并能达到较高水平,能够应用第二外语,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尤其胜任海洋经济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构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专题研究”三位一体,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目前,国内涉海院校开始考虑水产品、重点渔业对外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2000年以来我国高校逐渐增设商务英语和商务日语,水产贸易英语等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也都相继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复合的知识内容、融合度以及知识交叉的幅度一直是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就水产贸易英语专业而言,要求学生掌握英语、日语(二外)、相关经济和水产贸易等知识。我们在前两个学年主要是语言类知识的培养,后两个学年注重海洋经济学、国际商法、水产经济动植物学、海洋与水产概论以及渔政管理学等相关海洋类知识的培养。该专业是一个知识交叉幅度比较广泛又较为边缘的专业,具有鲜明的海洋水产特色,更加突出区域经济特色的英语专业。我们对新兴的水产贸易专业培养模式进一步研究,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寻找行之有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在培养中注重政、产、学、研结合,强调实践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时刻以行业需求为主导的原则,实时跟踪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结果的反馈意见,再依据社会实时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该专业的知识模块包括外语知识、水产贸易业务知识,能力培养模块包括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构成课程体系中两大主体:知识和能力。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四年不断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果两大模块处理得合适,培养模块之间就会具有一种和谐互动的吻合性。然而,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要达到吻合这一点,同时还需要以课程、教材等多方面建设为依据。例如,在前两个学年的英语能力训练中,课程学习内容一定要系统地融入大量的有关海洋、水产、经济贸易等行业词汇和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三、突出实践教学模块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抓好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校企合作,实行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工程。我们已与多家涉海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并定期派学生到这些集团和企业实习,不但强化了外语应用能力,而且也熟悉了海洋水产知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战基地,同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使外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发展,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手段,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紧密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结合理论研究,突出英语(水产贸易英语)和日语(水产贸易日语)专业建设成绩,及时调整新专业的培养方案,不断加强培养复合性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调查研究和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沉淀教学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稳定性,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四、高层次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高校、政府和人才个体等诸多方面,是多系统参与的完整体系。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更加关注各学科间的交融和渗透,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1.从思想观念方面:明确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定位。培养模式服务于培养目标。“英语+水产贸易”专业是一个新型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与渔业经济管理和水产养殖,与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而言,更具有综合性的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寻找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从培养方向角度:要着眼社会急需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新调整。本学科依托我校的办学特色,秉承水产贸易英语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经验,研究在海洋经济背景下的语言文化翻译,特别对海洋科技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文体翻译学与海洋科技英语相结合,学科建设与我校相关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形成交叉和互补,突显海洋经贸行业英语的翻译特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英语笔译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为行业服务。

3.从人才素质方面:阐明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内涵要求。社会需求是导向,知识应用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本位,创新能力是目标。高层次外语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洞察市场发展趋势,了解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懂得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从教育方式方面:自主与开放合作办学相结合。改变教育方式,积极引进和消化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拓宽各种形式合作办学渠道并注重建立“3+1”、“2+2”、“3+2”等能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充分挖掘国内先进的办学模式潜力,建立和完善地区性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在应用语言学、语用学、比较语言文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英美日文学发展历史,了解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与文化和社会的关系;以海洋经济和水产贸易为背景,对外语教学模式和策略及翻译理论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海洋水产类高校的研究合作,开展不同文化的语言差异研究和教学实践。我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海洋产业的繁荣,促进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海洋开发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产品贸易是推动海洋经济开发的重要动力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涉海领域高级外语人才的培养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Mark Ellis,Christine Johnson.贸易英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9

1.学习成绩和获奖情况

2009级生物科学专业平均绩点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09-2010学年(大一)上、下学期平均绩点为2.91和2.74;2010-2011学年(大二)上、下学期平均绩点上升至3.01和3.06;至2011-2012学年(大三)上、下学期平均绩点上升为3.19和3.63。72.7%的学生获得人民奖学金,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为32人,占全部人数的97.0%,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为14人,占42.4%(见图1)。

45.5%的学生获得各类优秀称号,其中,获得“优秀团员”称号3人,获得“社会工作积极分子”称号6人;获得“优秀学生标兵”称号10人(见表1)。

2.入党情况和献血人数

本专业同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入党人数(包括预备党员)总计18人,占全部人数比例为54.5%。

同时,学生还积极主动参加义务献血工作,总计9人次(6名男生,3名女生)参与义务献血,占全部人数的27.3%(见表1)。

3.毕业论文选题

本专业参与建设的“水产学科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等8个基础生物类实验室,这为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性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以鼓励发挥学生个人兴趣和本人科研能力相结合,提升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毕业论文不再局限于单一方向,涉面广泛,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神经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水产养殖、水化学、遗传学、鱼病防治、鱼类分类学等10个方向(见图2)。

4.就业情况

本专业就业率为97.0%,仅1名学生选择不就业,继续复习1年考研。其中,出国留学的为4人,占就业总数的12.1%;选择国内考研升学深造的7人,占就业总数的21.2%;考上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工作3人,占9.1%;在企业工作的为15人,其中12人在生物相关企业工作,占就业总人数36.4%,而在与生物无关其他行业工作3人,占就业总人数9.1%;另外,1名学生选择了参加“三支一扶”,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1名曾在萌芽杂志“新概念论文大赛”获奖的学生采取灵活就业方式,成为自由撰稿人,1名利用本科4年辅修动漫制作课程的学生,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业从事动漫3D制作(见图3)。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在全国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从图2可以看出,选择在上海当地就业的有25人,占就业总数75.8%;选择在上海临近省市江苏、浙江就业的,为5人,占就业总数15.2%;前往新疆和重庆就业分别为1人,为新疆籍学生回原籍就业以及“三支一扶”指望派往基层。

二、结果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具有60年发展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本专业通过采取“班助理”“辅导员”“班导师”“科研导师”制度等,全方位的从生活、学习和科研方面辅导学生,不仅鼓励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提高成绩,还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发展观。经过4年建设,2009级本科生的培养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平均绩点由入学的2.91提高至了3.63,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7.0 %,六级通过率为42.4%,入党人数(包括预备党员)比例为54.5%,自发义务献血人数为27.3%,45.5%的学生获得各类优秀称号。同时,重视培训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开展了“创新项目”制。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进入教师的专业实验室,提升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并邀请高水平学者开展学术讲座,营造学术气氛,拓展学生视野。在本专业33名学生中形成8个科研小团队、共27人次获得校级“科研创新”项目资助,其中管哲成同学承担的创新项目在教授的指导下,发现1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纪录种,第3学期即发表《动物分类学报》论文2篇。

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本专业学生更具独立精神,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再拘泥于传统研究方向或等待辅导员和老师指派相关课题,更倾向性于选择适合自身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或者和未来职业规划相关的选题,涉及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神经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水产养殖、水化学、遗传学、鱼病防治、鱼类分类学等10个方向。通过参与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提高生物专业人才的素质。同样,在就业渠道上,本专业学生不再满足于被动的等待学校提供相关专业招聘会的信息,而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按自身的实际情况,尝试出国留学、考研深造、报考公务员、企业实习、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多领域灵活就业方式,就业形势也一改以往几年生物科学类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供大于求的被动局面,在4月底就业率就达到97.0%。

三、总结

通过4年专业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本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由毕业生选择就业省市来看,上海仍是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第一产业十分弱小,本专业在涉农特色的优势上难于进一步发挥,纯生物科学的基础属性在师资和生源上又难于同重点大学相匹敌,进一步发展仍存在着很大困难。鉴于此,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激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涉水企业家型”的复合型人才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高琼,赵海燕.生物科学类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就业指导[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33-36.

[2]詹萍,岑双庆,陈艳.师范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30(5):85-88.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10

1.2专业数据库不关注专业数据库和检索机构并不排斥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但为了信息的收集,往往会收录属于其专业方向的、长期的、有一定数量报道的、水平较高的期刊,他们会根据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栏目设置和栏目运作的水平、几年来论文的可读性,以及同行的认可度来判断是否收录。当然,并不排除专业数据库和检索机构还会考虑其它因素。但,总的来讲,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栏目设置的不稳定,势必会失去专业数据库和检索机构的关注。

1.3作者和读者群分散读者是期刊的上帝,没有读者就没有期刊。但随着电子发行的流行和开放数据库的兴起,纸质期刊的读者群大幅度减少。尽管如此,由于科研的需要和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仍会有一定数量的读者。与文学类的读者不同,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读者只对自己专业或自己感兴趣的、有一定创新论文的期刊感兴趣,而且他们只关注影响力大的综合期刊。而大部分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由于影响力不高,得不到读者和作者的关注,更多的期刊是依靠职称类的论文和研究生类的论文来维持。这类作威作福者不但分散,而且很不稳定,作者也由于其属临时压力而撰写论文。

1.4影响因子普遍很低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影响因子不高,缺乏专业数据库或检索机构收录,主要原因是其论文专业方向很分散,很难在某些领域获得固定的、长期的关注。失去了同行的关注,其论文被同行关注和引用的几率会很少,其影响率势力也会小。其次,缺乏相对固定的栏目,也无法形成相对稳定的读者和作者,也将降低论文的影响力。

1.5期刊销售基本空白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销售也举步为艰。由于论文的专业方向分散,读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读者也不可能去订购这类期刊。其次,对于图书馆而言,他们的订购费用固定,不可能有足够的经费订阅所有的期刊,势必根据期刊的影响率、关注度,以及本单位读者的需求来订阅。这样,图书馆订阅的更多是专业性的期刊和极小部分影响率大的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经营困境影响着期刊栏目的运作和优秀稿件的组织。

2、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组稿的优势

与专门学科的学术期刊相比,综合类期刊可以为读者展现专业更广阔和前瞻的理论视野。专门学科的期刊,局限于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范畴,在自己的“圈子”里循环,读者大部分是本学科的研究者,很难让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分享这些成果,这很不利于各个科学和新兴学科的全面发展。因为很多研究成果都是交叉学科,或者说是“大学科”,涉及多种学科的前沿研究。此时,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体现了巨大的优势,比如《自然》和《科学》就是综合性的学术期刊。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优势主要有:

2.1栏目专业方向跨度大且可自由设置与专业期刊不同,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栏目可以跨多个领域而且是可以自由更换,栏目的跨度不受限制,这是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一个很强的优势。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可以根据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设置栏目,通过设置固定的栏目,对此类论文进行持续的、长期的关注和追综,可以收获固定的作者和读者。不但如此,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还可以根据本地区或本单位学术带头人的变化或者本地区优势产业的科技需求,及时调整栏目形成特色栏目,获得高的关注度。

2.2稿件专业方向可包含多方向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相对容易获得多个方向的高水平论文。由于专业期刊的专业相对固定,一些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往往很难找到相对应的期刊,这时,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往往是他们首选对象。正是由于这个优势,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也会获得同行的高度关注。比如,《美国科学院院刊》是目前世界上引用率较高的综合类学术期刊之一。它不但是综合性的,并且还是文、理、工大综合,涵盖了生命科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它的高质量。所以,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论文专业方向的多样性也是其一个优势所在,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应好好利用这个优势。

2.3期刊协办单位或理事单位可包含各个产业期刊的协办单位增减不需要向上级新闻出版部分申报,期刊的理事单位的增减也不需要上级部分的申请。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可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色和产业特色,邀请企业加入协办单位或理事单位,期刊为这些企业提供专栏,开展系列有针对性的、有巨大技术需求的论文报道,适时根据技术需求来组稿。由于企业对技术有巨大的需求,也愿意通过期刊引入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并为技术专家提供发表园地,这势必会带来办刊经费、刊物销售、专业稿件组织等多重丰收。

3、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组稿的定位

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要在众多的期刊中立足,获得高的影响力,得到读者的高度关注,必须避免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劣势,充分发挥其优势。只有利用其相对于专业期刊的优势,灵活地创办特色栏目,吸收多个专业方向的,或者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论文,适时引入企业加入协办单位或理事会,才能不断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栏目策划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办刊方略,才能从众多的期刊中脱颖而出。所以,在新的形势下,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必须立足学科和资源特色,以学术带头人为栏目主编,开设特色栏目,集中精力,连续几年大幅度地、有针对性地组织高水平稿源,缩短发表时滞,完善期刊经营手段,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4、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组稿的思路

创立特色栏目,加强组稿的专题化和系统化是高校期刊的办刊思路之一。但此类说法太泛。本文认为,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必须围绕其正确的期刊定位,根据资源特色、学科带头人专业方向、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以及优势产业的科技需要设置新栏目,形成长期的、持续的报道,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获得读者和作者的高度关注。《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正是通过创办特色栏目,由专家主持栏目,形成期刊特色,不断提高期刊的地位。

4.1根据资源特色设置栏目特色资源指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讲的,它是少数几个地区或仅有本地区独有的资源,且这些资源是其它地区无法复制或学习的。资源的独特会带来产业的独特性,产业的独特性会带来科技需求的独特性。根据资源特色来设置栏目,可以使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获得高度关注,也会吸引专业数据库和检索机构的关注。比如,《绵阳学院学报》的熊猫类栏目,延边大学学报策划的东北亚问题栏目,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哲版)策划的壮族研究栏目,等等,尽管他们的主办单位不是著名大学或研究所,但由于栏目的特色,并有长期的来自国内外的报道,形成了固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4.2根据学科带头人设置栏目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所在地区的快速发展势必造就了一批获得区内外同行认可的、优秀的专家,他们还在国内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一支稳定的研究团队,担任了专业学会和学术委员会一定的职务,他们对担任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有热心和想法。邀请这些学术带头人加盟编委会,并根据这些学术带头人的专业方向设立特色栏目,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优势和积极性,可使新栏目得到持续的、创新的研究成果,也可吸引学术带头人熟知的同行及时关注该栏目。

4.3及时设置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栏目当前,科学研究的许多重大成果都是在交叉学科研究背景下取得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将有可能是未来的热门学科。但由于新兴科学和交叉学科分类的复杂性,它们在专业期刊中不可能获得大栏目的支持。因而,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要根据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及时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专家提供特色专栏,充分发挥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的优势。当然,设立新兴科学和交叉学科还要与本地资源和学术带头人相结合,或者邀请到高水平的专家担任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栏目主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特色栏目的持续报道。

4.4根据产业科技需要设置栏目“科技必须与产业结合”,这是下一步科技发展的方向。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也要根据产业科技需要来设置栏目,栏目与当地的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相呼应、同脉搏,为当地科技提供前瞻性的科技指道。此外,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还可利用企业的兴趣度来组建期刊协办单位或理事会。期刊要充分发挥协办单位或理事会的作用,将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需求引入期刊,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建栏目、设立论坛。由于产业的需求是面向生产的,是众多企业生产过程中急需的,势必会获得同行的高度关注,也会收获一批忠实读者,实现期刊发展、读者扩大、企业关注的多赢局面。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11

一、寓水产类专业思想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人格,逐渐适应社会,并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格。在进行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全面提升,不仅需要专业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而这正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对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也需不断充实到大学教育中,使学生逐步与社会接轨。然而,普遍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完全适应一些特殊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农业相关专业。水产类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环,其更具地域性、特殊性,其本质上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而从现阶段的水产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来看,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较大挑战,诚然,这也是由于专业固有特点导致,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远低于其他专业,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产类两个专业,即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为例,81%的学生并非第一志愿选择该专业,并且畜牧对口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内陆地区,对水产方面知之甚少,客观上导致学生专业学习不积极,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学习丧失兴趣;另一方面,从招生的生源来看,该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在入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与城市教育有较大差异,其更加迫切希望通过在大学教育中改变其原有生活方式,而水产类专业在社会外界看来并非优势学科,其未来就业方向也并非理想,无疑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由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加深专业认知的基础上,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新生的专业适应性

从渤海校区目前的实践来看,每年新生入学之后,学校都会广泛开展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等活动,介绍水产类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在新生入学前,选拔较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然而,在对水产类两个专业的观测中发现,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实践中,其专业思想教育仅在入学时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具有普遍化特点,导致大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仍不稳定,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学生的适应期较长,可见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力度较弱。为尽快推进学生适应大学专业教育,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必然要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加强其专业适应性。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加强“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水产类专业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也应了解所带专业的专业教学、专业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的基本情r,特别是在教学安排中,新生较少接触专业课教师,对所学专业不能形成宏观认识。这必然要求辅导员要明确本专业课程安排、实习情况及未来就业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才能深切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各方困境。

对于思想政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水产类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可结合水产类相关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专业学生实际需要,使得教学更有导向性。

(二)优化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

在学校以往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由于学生有较强的同辈归属,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寄期望于较强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带动其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同辈心理辅导在推进新生适应性工作成效显著,而作为一把“双刃剑”,同辈的影响之大,其消极思想必然会阻碍新生的专业适应性,因此,必然将水产类专业思想融入到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中。就是要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时,选择成绩优秀、专业认同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并在系统培训中,着重加深专业思想再教育,使其更加清楚深刻地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及职业需求,客观地向新生传达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三)推进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

水产类专业学生在入学时适应力较差很大原因就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丝毫兴趣,这是由于社会大背景下,农业一直处于受“歧视”的状态,大众对水产类专业存在相当大的误解,这也就致使学生不能客观认识本专业发展状态,而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能够很好弥补这片空白,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水产特色和海洋特色知识,在扩大知识面的过程中也拓宽自身思想认识,使其在专业教育中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现代化眼光看待水产类专业的发展,到达观念与专业学习的高度统一。

三、“实践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

作为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水产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现阶段专业培养模式来看,水产类专业采取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进行为期至少四个月的生产实习,这也是该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形式。这个阶段即为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期,在面临相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条件和相对艰苦的实习环境中,学生也呈现出较大的思想波动,因此,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忽视,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中。

(一)提前做好实习前期思想动员

以往专业实习动员工作大多由专业教师承担,其主要向学生阐明生产实习的学习作用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并传达相应的经验教训,然而其实习动员也仅仅在实习前期进行,并未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想的调试。笔者认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联系,结合水产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思想上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应该掌握相应职业道德,并结合行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水产类专业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帮助学生结合就业岗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其明确要想成为水产类专业优秀人才,必然要从基层做起,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岗位实习前,尽快树立其职业观。

(二)校企联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学生正式进入实习岗位后,其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创新工作方式,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指导学生学会“干中学”,在实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勤奋钻研,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保障安全生产学习。除此之外,辅导员应建立实习学生网络阵地小组,提早发现学生思想波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其克服心理困难,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借助实习企业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再教育,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企业组织的相关活动,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岗位实习。

四、结论

高等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思想工作,寓专业思想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加强新生专业适应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水产类专业理论和实践中,能够极大推进学生实现角色转化,更好成为顺应时展的水产专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12

1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必要性 1.1我国水产渔业信息资源服务的需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类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与知识饥渴逐渐突现在我们面前,知识猛增,许多学科知识的分布打破了传统格局。过去做学问,用户可以在几种或十几种刊物中找到他们所需的80%-90%的资料。现在80%-90%的资料散布在众多的刊物中,载体的多样化使一般人很难顺利找到他们所需的文献。面对茫茫的知识海洋,人们常常有望洋兴叹之感。学科信息资源导航,是指通过数据库系统对网络上与某一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源节点进行集中、分类、整理,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把这些点组织起来,以主要题树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查询信息而指路导航。导航库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很好的查询机制,具有建设简单、见效快、易得用等特点。它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中一个新兴的服务模式。水产品是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全世界食品总量的7.5%左右来自海洋、湖泊和河流,由于野生水产品资源的日渐萎缩,人们将越来越依赖于水产养殖业。在世界水产品的养殖业中,75%以上来自于亚洲,其中中国水产品的生产量占60%。①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大国,水产品消费市场巨大,水产行业极具发展前景,加强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建设将有利于水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又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有效的信息服务方式。 1.2我国水产渔业信息资源整体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水产信息资源存在着信息资源分散、电子产品匮乏、检索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航库的建立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它的建设是水产渔业信息资源整体化的需要。 1.2.1信息资源分散 (1)文献信息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水产系统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和高校约有40多个,但其中除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所属的一些研究所和几个水产院校拥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外,多数单位中只有类似资料室的文献信息服务部门,藏书从几千册至几万册,期刊寥寥无几。且由于学校性质的限制以及各单位的规模和经费条件的不同,造成各单位水产渔业文献信息资源馆藏规模和条件差别很大,且多数单位处于低水平状态,水产渔业文献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揭示程度低,造成相对分散的局面。 (2)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情况 网络信息资源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它包括了所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资源,除因特网以外还包括校园网、城域网、内部网等网络资源。导航库收集整理的主要是其中一些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城域网和内部网的资源主要是满足小范围人员工作需要而建立的,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因特网和校园网中水产渔业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因特网上的水产网站及水产信息资源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水产信息资源为主体的水产专业网站,二是在农业及相关的网站中涉及水产信息资源的栏目。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Internet上的国内水产网站也在快速增长,网站数量从1999年的20多个(不包括提供水产信息的相关网站,如农业信息网站等)发展到目前的200多个。①但与其他行业网站相比,国内水产网站还是存在数量少、类别单一、规模小、信息资源量小、更新速度慢、科研论文少、服务功能相对较弱、资源分散等问题。校园网中的水产渔业网络资源主要是集中在一些水产院校和设有水产专业的高校图书馆中,但大多都未经过整理,缺乏系统性,存在着分散的问题。 1.2.2电子产品匮乏 目前,水产专题数据库只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1997年开发的《中国水产信息系统》,引进的《ASFA(水科学和渔业文摘)》、《FSFA(食品与技术文摘)》等外文数据库。《中国水产信息系统》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1997年开发的一个书目数据库,收集了自1985年以来国内100多种水产期刊杂志上发表的34,000多篇水产科技信息的书目数据。而《ASFA(水科学和渔业文摘)》和《FSFA(食品与技术文摘)》都是引进的数据库,且都只有文摘信息。另外,国内一些中文数据库中也包含一些水产渔业全文数据,但由于它们都是些综合性数据库,所以水产渔业方面的数据十分有限。其中《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了自1989年以来的40种水产渔业专业期刊的部分全文,②只有25种属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版)》(该版本中收录了38种水产渔业专业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了30种水产渔业类专业期刊,③有24种属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版)》,且有21种都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国内较有规模的中文数字图书主要包括超星和中数图,其中超星目前水产渔业类的图书只有141种,④中数图该专业数据更是少得可怜。由此可知,水产渔业类的专业电子产品匮乏,有些数据库虽然含有一些水产渔业类的电子信息,但都很不系统、不全面且缺乏专业制作。 1.2.3检索效率低下 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不同的数据库对文献信息有着不同的著录格式和著录字段,而且检索平台也不尽相同且功能不够完善,普遍存在缺少检索策略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检索史的保存和运行功能以及输出结果不灵活和检索字段设置不全面等问题。所以,国内现在还无法利用统一的检索平台对各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可以说检索效率低下。在网络信息资源方面,目前国内只能通过综合性搜索引擎(如中文Google、百度、雅虎中国等)对因特网中的水产渔业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还没有专门针对水产渔业学科的专业搜索引擎。综合性搜索引擎的标引主要采用的是关键词标引,且标引词主要来源于篇名,标引深度不够,再加上标引人员专业知识所限,对于隐性概念较难准确提炼,所以会导致每次检索结果中带出大量不相关或相关性较小的信息资源,查准率较低下;又由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水产渔业信息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且具有数据庞杂、各站点对数据的分类和组织标准不一、检索方法各异、不稳定、地址变动较大等特点,数据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所以通过综合性搜索引擎检索出的结果只能满足一般用户的浏览检索,很难满足水产专业用户的专指检索。因此,单次检索将会获得海量的信息,纵然经过多次筛选也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水产渔业信息的检索效率可以说是十分低下的。#p#分页标题#e# 2水产渔业资源导航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关于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理论研究比较少,建立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方面的专题研究大体上更属于空白。笔者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1995至2005年“学科导航”论文情况,对检出结果逐条核对,排除重复条目,得出表1中的统计数字,它大体上反映了近11年来关于“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建设”以及“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各年度发表关于“学科资源导航”建设的论文数量非常有限,对学科资源导航建设研究可以说是2000年之后才开始的,近4年的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的数据因受各数据库更新速度的影响还不完全),这表明关于“学科资源导航”建设的问题已日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笔者对检索结果详细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如下:2000年之前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资源的组织、利用和开发”方面,只提出了“学科资源导航”的观点,却无深入研究。2000年开始出现对“学科资源导航”问题的专门研究,但未发现有关“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方面的论文。笔者认为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原因是建设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库的观点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几何级数增长,国内图书情报人员针对如何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各个领域信息资源进行挖掘、采集、加工、整理和序化的资源重组,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查找和获取的捷径才提出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水产文献信息资源电子产品少等问题造成的。因此开展对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2建设状况评述 自1999年1月CALIS管理中心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工作会议以来,CALIS充分发挥各地区图书馆的优势,分工协作,共建共享,把资源与导航有效地结合起来,现在全国共有52个高校参加该项目共建,已完成78个一级学科资源导航库建设⑥,但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却一直没有建立。国内一些水产院所,因人手不足,没有力量去建设;有些单位虽然也想建立水产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库,但因各方面条件较差,也只能零打碎敲,不成气候。笔者通过对Google①、雅虎②、百度③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经过逐个进入分析可以知道,截至2006年3月10日,国内除笔者所在集美大学图书馆制作的水产学科资源导航④外,还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制作的水产养殖导航⑤;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导航库建设虽然被列为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一般资助子项目,但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11日该网站,显示结果都是“该页无法显示”⑥。华中农业大学制作的导航库主要包括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出版刊物、数据库资源、专业网站、政府部门六个方面的内容;收录了103个水产站点,但该库收集的信息资源均为网络站点,在资源范围方面有待改进,在内容确定及特色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3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主要对策 3.1建立健全统一的组织协调管理体系 虽然CALIS重点学科导航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但目前各高校图书馆能否真正按“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建设模式,进行联合共建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无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立统一的组织协调管理体系,在CALIS的牵头带动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科导航建设首先应建立各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组织协调机构,健全领导和监督的管理体系;然后根据学科划分、归类,建立健全各地区、各学科的组织协调管理体系;最后归CALIS统一协调管理,这样才能加快学科导航建设的整体步伐。 3.2为水产渔业资源建设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由于CALIS在选择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子项目成员单位时有其一定的选择标准,有些高校虽然有丰富的水产渔业资源积累,但由于人员、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也不能成为其成员。这就需要水产渔业学科导航的建设者之间有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笔者认为可以由承担CALIS水产渔业网络资源导航库子项目的成员单位牵头,通过CALIS或其他方式取得联系,利用ASP、JSP编制交互式的对话平台,或通过E-mail、QQ、电话等方式进行水产渔业学科发展动向、学科前沿以及最新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交流,以推进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建设,同时避免重复建设。 3.3加强与水产渔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人才建设是提高导航库质量的关键。要做出一个质量高的水产渔业资源导航库,除了需要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利用检索工作、具有检索分析评价能力、掌握丰富计算机知识的高素质队伍作保证以外,还需要水产渔业专家对水产渔业导航库中的信息进行专业控制和评价。因为学科专家是专业信息资源的直接利用者,他们在专业上都颇有造诣,掌握了该学科领域的丰富专业知识,并对学科的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在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与专家学者交流合作,以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建设导航库。

水产类专业论文篇13

影响勘测设计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列出许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人文的、专业技术的等等,我们只讨论纯技术性的。笔者在本文中浅议关于某些工程勘察产品质量问题之后,主要还是从工程技术审查的角度,就我们所审查过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工程技术问题的把握原则,就工程地质专业(其他专业不议)而言作些浅显分析,希望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朋友们有些帮助。从不同角度对某些技术问题开展讨论,或许是有益处的。

1 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产品质量的理解

物理产品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所组成的有体型轮廓的物理实体,例如大楼、大坝、桥梁、汽车、飞机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书桌饭碗等等。物理产品的质量,可以用明确的质量特性来描述:a)功能性;b)可信性;c)安全性;d)适应性;e)可实施性;f)经济性;g)时间性。

逻辑产品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例如勘测设计产品、文化产品、软件产品等等。逻辑产品的质量与物理产品的质量有较大区别,可能不太适宜采用关于物理产品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界定。因为,勘测设计报告图纸这样的逻辑产品,是生产出大坝这样的物理产品的前奏,因此又被称为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而大坝这样的物理产品的质量特性必须是物理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能检验。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怎样用逻辑产品的质量特性来有效地控制其将产生的物理产品的质量特性?显然,我们已经越搅越糊涂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系统曾经组织参照物理产品的质量评价体系搞过一阵质量特性评定实施细则的推广应用工作,好像后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勘测设计产品质量的起色。

关于建设工程和工程勘测设计的质量控制,国家建设部和各行业均了若干法规性文件(《工程勘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标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ISO900X》等)和标准(各类《规程》、《规范》、《强制性条文》等),还有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专门机构,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质量技术监督局(站、所、中心等)、资质认证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TQC、QC小组)”,到20世纪90年代的轰轰烈烈的“贯标”运动,21世纪开始的“强制性条文宣讲”、“资质认证”、“质量认证”等运动,甚至不惜采用高科技的“工程勘测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等等,措施可谓全面,但却永远也不可能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就像法律再严格但永远不可能不出现犯罪问题一样。

可见,关于勘测设计产品的质量问题,我们除了许多措施手段之外,也许还要从更为全面更为人性化的方面去考虑,就像国家强大了经济发展了但还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样,勘测设计产品的质量问题,或许也该去寻找新的出路了。

2 工程地质勘察产品常见的质量问题

根据笔者的理解,工程勘察产品质量的优劣主要应该表现在:基础资料、分析论证、专业结论和成果表述四个方面。之所以技术审查通过率低,自然与勘察产品质量有关。体现质量优劣的这四个方面是紧密相关的,任何一个方面的放松,都将影响到产品的整体质量。

2.1 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的获取一般有两条途径:收集和实测。我们只要随意翻开任何一本专业教科书,都可以见到关于如何获取基础资料的详尽阐述。

2.1.1收集类资料

一般说来,工程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基本地质环境条件,一方面可以从一些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教科书、地质图、专著、专业性期刊杂志上获取,最权威的是全国各省区都有的《区域地质志》;另一方面可能是前人留下的、他人提供的,或其他行业为其他工程已经提交的勘察报告、工程介绍等等,尽可能收集为我所用。

我们在工程审查中感到,此类通过收集就可以获取的基础资料,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却往往大有欠缺,主要表现在引用资料不能做到合理取舍为我所用,对正在勘察中的工程针对性不强,不能明确地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工程区地质环境的概念,也不能正确地应用这些已有资料为自己工程添砖加瓦。当然这还是属于不足之处的小问题,只要认真对待即可解决。

2.1.2 实测类资料

针对正在勘察的工程的实测类资料是必须的也是最可靠的。此类资料包括勘探类(钻探、硐探、坑槽探、物探等)、地质测绘类(地质填图、实测剖面、地质描述、洞穴测试等)、测试类(岩土体室内外各种试验测试、渗透测试及长期观测、地质体变形位移监测等)以及由这些实测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后的归类资料。

实测类资料最怕做假。尽管个别造假资料并未对工程带来灾难性后果,但其性质是十分恶劣的,后果也是最可怕的。实测类资料要尽可能避免以偏概全,例如某岩溶工程区经调查某一高程有泉水出露,但就以此当成该区岩溶地下水位,是不可靠的。

实测资料的分析整理是较为复杂的课题之一。经分析整理后的资料,需要提出工程区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地质建议值。这个地质建议值的技术含量最高,是建立在可靠的测试资料、类比资料和地质师的经验之上的,也是地质师对工程区地质环境的理解、对所在工程建筑物受力条件和运行条件的理解、对工程总体把握的程度等等方面的反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地质参数与地质师的专业素质关系重大,从而导致了人为因素的存在。学术界研究了许多地质参数的取值方法和理论,试图消除人为因素。我们搞工程,数学力学计算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某些方面仍然是经验性半经验性决策,这就是人为因素。当采用了所谓的理论方法消除了人为因素之后,不知道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请不要忘记毛泽东时代强调的是“人的因素第一”。

实测类资料中对工程稳定(边坡、坝基、洞室等)有重要影响的地质缺陷体、结构面、洞穴区、渗漏区等条件的查明,边界条件的确定,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认真对待,重大问题还应考虑专门性勘察研究。此类问题对于重大工程一般不会遗漏,非重大工程出问题的较多。

2.2 分析论证

在充分获取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分析论证,这是体现地质师的技术水平和学术思想的升华过程。我们的许多勘察报告所欠缺的正是分析论证这一环节,因此地质师们往往又被学院派人士白眼为理论素养不足的地质匠。当然,经验丰富的地质师对学者们的讽刺也是有说法的,因为学者们时而也在工程实际面前大跌眼镜。

其实,就搞工程而言,最实用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论就是最好的理论;深入浅出摆事实讲道理式的文字说明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分析论证报告!那些让人看不懂的与工程实际相去甚远的所谓的理论性很强的杰作,请学者们慢慢研究去。地质师们需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回答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工程勘察报告中讲出道理,作出评价,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体现。当然,在分析论证充分说理的过程中,地质师的丰富经验与创新思想相结合,碰撞出超级火花,就可以申请工程院院士了。

我们所常见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分析论证方面略显不足的主要表现在少有或没有分析说理的过程;有时应用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不符合当前研究的工程实际问题;所选取的类比工程与当前工程有本质性差异;对设计意图吃不透因而地质评价的针对性不强;对基本资料研究不透因而对问题的分析不能深入;缺相关专业的知识而导致对问题的研究抓不住实质;对规范的理解存在唯书论;等等。

2.3 专业结论

工程地质结论应该包括:确定性结论、推测性结论、可能性结论和暂时无法作出的结论。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对工程的把握,通过认真的理性的分析论证,准确地给出地质专业性结论,这是地质师的基本任务。当能够明确地得出确定性结论时,一定不要拖泥带水留下尾巴影响工程技术决策或误导后续勘测设计工作;而对于基础资料不足分析论证不充分暂时作不出明确性结论的,就一定不要勉强作出结论,但必须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推测性和可能性结论,则应留有余地并提出继续开展相应工作的建议。

地质报告中关于专业结论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某些问题没有结论,例如摆了许多水库区的地层岩性条件之后,并不回答水库渗漏与否这样的实质性问题;某些问题超权限作结论,例如库区矿产问题,只能由地矿部门来回答且必须出具确认性文件;某些问题结论错误,例如某一类软弱夹层对某一类工程的稳定问题并不起控制作用,但却被作为主要问题来研究;还有一些不属于地质专业的表态性结论,例如坝址选择,我们只能从地质专业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论证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就完成任务了,并不需要我们这个专业去进行什么施工方便经济合理这样的综合性比较。这就相当于侦察兵和情报部门的任务是搞清敌情为战略决策服务但并不负责战略决策一样。当然有时地质专业在工程决策中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也是多专业全面比较综合评价的结果;只有当地质环境恶劣到根本不宜兴建工程,或兴建工程代价太大甚至可能诱发严重地质灾害时,地质专业就可以起到一票否定的作用。

2.4 成果表述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以勘察报告和图件的形式提交。报告和图纸主要是逻辑性质的产品,这些逻辑产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一本勘察报告,你完全可以从字里行间去读出报告编写者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学术思想和工作能力;你更可以体验那些报告的校核人、技术把关的总工程师们的工作态度。你也可以从一张普通的工程地质图去感悟制图者的专业境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主要由前述的基础资料、分析论证和专业结论三大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存在的技术质量问题前面业已阐述,下面我们主要集中于报告编写方面的讨论。

2.4.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与工民建系列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本质区别,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规范化标准化,甚至已有软件帮你写报告,你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数据就可以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没有标准的编写格式,只有大致轮廓的章节顺序。因为不同工程区条件和问题差异太大,分析论证的过程需要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安排大量文字章节,辅以若干插图插表,以及分析计算成果等等。

勘察报告编写质量主要表现在章节安排、逻辑顺序、文字质量、插图插表,最后是编辑打印等等方面。工程勘察花去了大量人力物力时间财力,成本较高,最终成果就是提交的勘察报告,因此在报告的编写方面下功夫不够差错较多是很不值得的。

2.4.2 工程地质图

工程界勘察已实现了计算机制图。图形看上去很美观漂亮,但有时却往往经不起专业推敲,甚至存在一些制图常识性错误。例如图纸上的图形在图例中找不到,给本来就令人头痛的地质图带来识图困难;而图纸上没有的却在图例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在手工制图中决不会出现,因为多画一个图例就多花一分功夫,而用计算机制图时就被一个简单的拷贝命令立即成批地实现了。图件方面表现出的质量问题,一般还不是专业技术方面的,主要是制图者、校核人审批人工作态度的反映。

3 阶段性工程技术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的技术原因

近年来有相当比例的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报告不能一次性通过技术审查,在工程地质专业中纯粹属于技术原因的有两大类:第一类属于实测类资料差得太多,必须按需要布置地质勘探试验等外业工作予以获取。第二类属于基本资料尚可,但分析论证不力,结论有误;或尚差缺部分外业资料但并不影响到本阶段的技术设计方案的变更或重大修改,可以放到下阶段去补充勘察,但本阶段需要补充内业工作,修改勘察报告达到阶段性要求。第一类问题影响较大,补充外业勘探试验工作也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周期较长,有可能还会失去当前项目立项时机,因此应尽量避免。

最近我们审查过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230余米高的双曲拱坝。按规范要求,两岸30m~50m高程应有一层勘探平硐控制,但此工程两岸仅仅只有一至二层勘探平硐,且还不全在坝肩位置上,对于影响到大坝抗滑稳定的地质结构面的空间方位和性状等问题根本不能有效控制,现场岩体力学试验只有两组,完全不能满足高坝工程分析研究对基本资料的要求,属于勘探工作量严重不足且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方案有重大影响,设计方案没有可靠地质基础资料的支撑,重大技术问题不清楚不落实,技术审查当然不能通过,并且需要补充大量地质勘察试验工作。

大家知道,拱坝由于受力条件的特殊性,因而对坝基(肩)地质条件的要求是所有坝型中最为严格最为苛刻的。坝基岩体结构面的空间方位、性状、物理力学性质,对大坝抗滑稳定和变形控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分析研究推测判断,没有可靠的勘探资料予以确认,是不能作为设计依据的,特别对于重要工程的关键部位更是如此。规范规定30m~50m高程就要有一层人可以进去详细地进行地质测绘、试验、结构面统计等等地质工作的勘探平硐,也是从众多工程实践中归纳和提炼出来的,属于必须遵照执行的硬性规定。上面这个工程实例比较典型,勘察工作出现了较大反复,在此列举希望引以为戒。

当然,某些特殊问题也有留到施工期去补充勘察的。例如某工程为当地材料坝,河床坝基存在5m~12m厚第四系冲积砂砾石覆盖层,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应该对此覆盖层进行详细勘察,覆盖层的颗粒级配、密实程度、液化性质、变形特征、承载能力等均应作出评价,以便对覆盖层作出保留还是开挖的设计决策。但是往往许多工程在前期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作出保留与开挖的准确评价,这时可以考虑留到施工期继续研究,但在前期工作阶段宜按覆盖层全部开挖考虑,施工期可以通过补充工作后考虑全部开挖、部分开挖或全部保留的决择。

4 争取阶段性工程技术审查一次性通过的基本原则

阶段性工程技术审查不能一次通过,不一定是地质专业的原因。本文不涉及其他原因和其他专业的问题,只议工程地质专业争取一次性通过技术审查的基本原则。其实,前述第3节的工程举例中,已经表明了工程地质专业技术审查通过与不通过的基本尺度,这里我们来归纳出几条,以便大家来共同把握。

(1)勘探工作量应基本达到规范要求。特别是对于混凝土高坝类坝型,其对地质条件的要求远高于当地材料坝坝型,勘探和试验工作量至少应达到或接近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不能像前节中列举的拱坝实例那样相差太远。

(2)对于本阶段稍微欠缺一些勘探试验工作的,地质应建议按最差条件考虑工程处理措施,这就是暂时不能作出确定性结论的,以工程量“包得住,留有余地”的方式去处理;各类地质建议参数在初期勘察阶段也应按“包得住,留有余地”的原则考虑。如此处理后,可以考虑将欠缺工作量留至下阶段补充,地质参数和设计方案也可以待下阶段进一步优化。

(3)本阶段的基本地质结论可以在下阶段的深入勘察中进一步充实和论证,但至少对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应有一个基本把握,在勘测设计初期阶段就不应被遗漏。例如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水库不存在渗漏问题,可研阶段发现存在重大渗漏问题,这是不能允许的;又如可研阶段选定坝址初定坝型,不能在初设阶段由于地质原因将坝址和坝型都推翻重来;再如需要进行工程处理的地质缺陷,在项目建议书和可研阶段即需要打足处理工程量,不能随着勘测设计阶段的深入由于地质原因导致处理工程量的大幅度增加。

(4)基础资料不能有假,本阶段提交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质量基本满足本文前述的阶段性质量要求;各类地质图件其全,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把握好以上这四条基本原则,对于工程地质专业来说,一次性通过阶段性技术审查就没有问题。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大型枢纽工程而提出的,其他类型的工程可参照考虑,注意理解“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准确把握”。

5 结束语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