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材料实用13篇

历史学习材料
历史学习材料篇1

课改以来,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相关材料十分丰富,这些史料往往围绕着教学重点,和正文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起到图文结合、史论结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把握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历史体验,提升历史认识。例如:2014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历史试卷单项选择题第3题: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附图出自教材中的《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示意图》,图中标注阴影部分的香港岛即为本题的题眼,指向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割占的香港岛。(答案A)

2014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单项选择题第12题:“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该根据地是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题干中的歌谣与教材中的《红军歌谣》相似,可互相佐证,涉及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等历史信息,加上问题所指,生动地渲染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答案D)

由此可见,教材提供的材料毕竟是有限的,教师有必要适当拓展。历史教学所选用的材料大致分五大类:第一类为书报,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部以外的书籍;第二类为文件,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第三类为实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有家具、衣物、钱币、碑刻、砖瓦、墓葬等,用以探讨当时的生活及观念等;第四类为口碑,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和文艺作品;第五类新史料类型,即声像资料和网络化资料。针对初中学生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选材简明易懂、相关相连,有利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收到事在课外、理在书中的效果。

必须警醒的是,教学中的拓展和选用材料须谨慎,尽量不引用二手材料,切忌引用被误读的演义性材料。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都引用了这条材料:“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每顿膳食需要准备上百道菜,仅仅维持一天的生活,就需要4万两银子。慈禧太后为了庆祝自己的60大寿修建颐和园共花费3000万两白银,生日庆典花费白银1000万两白银。而当时英国和德国制造的最现代化的战舰,一艘价格大约是50万两白银。这样算来,皇太后每半个月就要花费掉一艘军舰的钱。而她生日庆典的花费足以让大清帝国再拥有三支最先进的战舰组成的北洋舰队。然而如此富足的大清国却六年没有给自己的北洋舰队增加一枚炮弹。” 此材料出自军旅作家王树增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一书,此材料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是想当然的换算和情绪化的表达,虽然鞭挞了慈禧太后的奢靡与误国,但将这种文学的春秋笔法所演绎的材料引入课堂来说明问题,是不恰当的,因为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实”。

二、创设情境,深入探究,重在生成

材料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桥梁,通过材料教学有利于开展探究式学习。2011年版课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要求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教师要有意筛选贴近学生认知的材料作为学习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探究,归纳分类、递进设问,保证思维的连续性,达到“发现——质疑——求证——思考”的完整有序、相互关联的思维过程,带动整个探究的延伸。这个过程是个“激活”的过程,激活历史情境的还原、激活历史因果的探究、激活历史知识的应用。

如在《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研究课上,佳春中学教师裘孝璇的整个教学设计别具匠心,将近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以学生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天津一家人的一日生活贯穿起来,虚实结合、今昔比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穿插其中组织教学,点拨引领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总结其变化的特点,思考其变化的原因。天津市教研室主任曹全路结合授课教师让学生寻找并筛选历史材料,运用相关材料深入情境加强体验与探究的成功做法,从“获取不同类型的史料、从不同视角观察和解读史料、通过史料更全面的认识历史”三个层面提出了关于获取、观察与解读史料的建议,引领教师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图表、文字等历史材料,研究历史。他引用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小手工业者所以称为半无产阶级,是因为他们也常常被迫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其经济地位略与农村中的贫农相当。因其家庭负担之重,工资和生活费用之不相称,时有贫困的压迫和失业的恐慌,和贫农亦大致相同。”

材料二“都市苦力工人的力量也很可注意。以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占多数,粪夫清道夫等亦属于这一类。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处,其经济地位与产业工人相似。”

材料三“数量不少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

结合这些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的相关论述,他通过从表象到深层加以解读,强调在历史变迁的大潮中要关注社会发展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以往在讲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时,教师往往是带着赞赏的语气讲述近代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忽略了行业新旧更替的变化可能对某些个体、家庭、阶层产生的冲击与震荡,更不能由此分析出革命洪流的到来。曹主任引导在场教师重温毛泽东在当时所作的高屋建瓴的分析,体会着材料所包含的深刻意蕴:整个社会阶级矛盾的演变终将迎来一场革命的风暴。这种“用材料说话”到“让材料说话”的转化,发挥出史料自身的震撼力。

通过材料进行探究,不但扎根在课堂上还延展到学业水平考卷上。2012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第25题:林永明同学是个交通工具爱好者。他查找资料,产生了一些疑问,请你与他一起展开探究。图一 “黄鹄”号复原图 图二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1)林永明发现,图一“黄鹄”号是徐寿和华蘅芳于1865年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艘由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他进一步寻找源头,改良蒸汽机是由谁发明的?以后,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它发明了什么交通工具?

(2)林永明又发现,图二所示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其动力与“黄鹄”号不同。相比改良蒸汽机而言,新的动力机体积小、效率高,它叫什么?美国的莱特兄弟利用它发明了什么交通工具?

(3)林永明听爷爷说,在旧中国公路上跑的汽车没有一辆是我国自己制造的。他翻阅新中国资料,发现1956年中国人的汽车制造梦实现了。这件事指的是什么?

这道题创设了新情境,以交通工具为明线、动力变革为暗线,借助林永明这个虚构人物,引进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根据所给材料,探究交通工具及动力的变革,实际在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业的变革,并且通过题中人物自主探究,翻阅查找资料,“发现”了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这样的引导,意在使初中历史复习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反思、汲取历史的经验,形成探究式复习教学氛围。

三、关注乡土资源,加以适当利用

关注天津历史沿革是促进中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效途径。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天津中考卷所涉及的地方史试题起到了帮助学生了解天津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特征,天津古代地域文化和在南北交流中的作用,了解天津饱经沧桑并走上了近代化的进程,以及当今又掀开了改革开放新篇章的作用。

2011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单项选择题第9题:右图严复雕像坐落在如今天津古文化街上,附近的原宫北街大狮胡同是严复的故居,他在此译著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书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C.《新青年》 D.《狂人日记》。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常常问起天津古文化街上怎么有严复的坐像。在此出题的用意也是通过考查并普及家乡史,使学生了解天津是维新变法运动在北方的舆论中心,《国闻报》是北方舆论的重要阵地,维新思想家严复在津翻译的《天演论》,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答案B)

2013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单项选择题第11题:右图所示的梁启超饮冰室书斋,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这幢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将这位近代风云人物与津沽大地连在了一起。书斋的主人曾领导了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工人文化宫附近的民族路上,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小楼。梁启超后期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撰写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天津名人故居。试题以材料为主要呈现方式,创设新情境,视线在书外,答案还是在书内。(答案C)

天津在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变局中走在全国前列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其文化底蕴丰厚,具有开放、包容、多元的显著特征。了解天津特别是近代天津的文明进程,有助于我们对这座城市有深层的认识。天津市第61中学张彦彬老师在准备八年级新授课《收复新疆》搜资料时,发现清末古版杨柳青年画《赶大营》的馆藏图片,并整理出《今晚报》数字版有关连载资料,以明线“左宗棠收复新疆”、暗线“杨柳青人赶大营”做教学设计,在2012年10月南昌举办的全国历史教学比赛中讲出了天津味道而荣获初中组一等奖。葛沽一中、芦台一中在乡土资源开发方面做过专题展示;梅江中学与天津博物馆加强“馆校合作”,引导学生开展《引领近代文明 百年中国看天津》的主题化研究性学习;天津《今晚报》等多家媒体组织的《走进津门百年记忆——百姓生活老物件互动展》,从生活到人文,从影像到实物,掀起了津城的怀旧风潮;中央电视台播出人文纪录片《五大道》全景式地展示了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丰富遗存,融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富有感染力的叙事表达为一体,深入探究天津近代历史,使人深刻感受到百年中国的苦难与辉煌。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乡土资源,对本市历史资源挖掘整理,突出地方文化,弘扬天津精神。

四、结合现实材料,做到汲古养今

2011年版课标在解读历史课程性质时提出在教学中要:“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以丰富课堂教学,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实现历史知识与社会生活二者的贯通、互补与融合。”天津市学业水平考查历史试卷注意引用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

2011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第10题: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A.武昌 B.南京C.南昌 D.上海

本题并不复杂,置身现实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带动了探究活动的延伸。这个过程是个“激活”的过程,激活了历史情境的还原,激活了历史因果的探究,激活了历史知识的应用,激活了学生在浓浓的时代氛围中去体验和感悟的欲望。(答案A)

在复习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这样具有时代感的背景材料,如重大时事、社会热点等,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梳理主干知识;温故知新,从不同角度切入和分析,给学生以深入的认识。

2013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第25题: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在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闭幕讲话节选(2013年3月17日)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在170多年前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探索。孙中山通过了哪些努力,使得“民主共和的梦想”深入人心?

(2)60多年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实现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件大事。

(3)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时发现了一种树叫“发财树”,他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为实现这一梦想,中共中央早在1978年召开了什么会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本题以“中国梦”为主题,结合时事热点与现实思考,温故知新,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毛泽东缔造新中国,到邓小平引领改革开放,挖掘学生认知来加强感知体验。在这样的新情境下进行问题设置,发挥好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历史复习教学中的水到渠成的德育作用。

历史学习材料篇2
历史学习材料篇3

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使我在感悟辉煌成就、发展巨变中,进一步坚定了信念信心。下面谈一谈我的感悟。

我们这一代人,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重温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历程,品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成就,共享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荣光,展望改革开放新时期未来宏图伟业,内心无不充溢着自强自立、自信自豪。

从1978年到今天,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举行……事实证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轮大发展大飞跃,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突破。

回眸过往,重温信仰。伟大抉择的背后,必有伟大思想的指引。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便是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而这次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为新中国尽早摆脱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时代困境按下了快进键。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联系中国实际,不断完善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历史与现实的天空中高高飘起鲜明的精神旗帜,为中国持续发展进步点亮精神灯塔。

历史学习材料篇4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心得和感想材料

通过深入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围绕新民主主义时期历史,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党史学习,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毛泽东主席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领路人。回首过往奋斗,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 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 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莫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沐浴世纪春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明天,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要坚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强化担当作为,不断增强工作实效。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真抓实干、务实为民的历史.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战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们党一路攻坚克难, 一心为民造福。正因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牢常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

学习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钻劲、担当的干劲、工作的闯劲,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历史学习材料篇5

历经这四个阶,使得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使得五四运动的爆发得到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并深入的传播。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不是这个革命应该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在这段历史时期我最想阐明的是五四运动。

历史学习材料篇6

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的研讨材料

5月20日和21日两天支部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对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更深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等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做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联动、相互促进,从而有力推动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步伐。

第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开展: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再到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等,塑造了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第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第一位,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后来党中央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为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党带领全国人民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努力在危机中育生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在抗击新冠中取得阶段性胜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历史学习材料篇7

回顾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段历史,正确看待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坚持辩证思维、系统观念,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信仰信念,筑初心使命,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一、持续学懂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员干部职工要全面系统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牢记的殷切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热潮,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历史学习材料篇8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了解党史,就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何能够不断走向成熟,就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推进建设新中国,就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我们通过原原本本的读、学、思、悟,更快的了解、更好的掌握,更深的认识、更强的运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

“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学习党史,回望党的百年历史,回望共和国的70多年历程,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一名基层党员,通过学习党史更好的记住祖国光辉历史,勿忘国耻,追溯过去,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让更多人一起展望未来、打造未来,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更清醒、更坚定、更好的推动祖国繁荣富强发展。立足岗位,做好每一件事,履好职,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生活中,也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身,尤其是网络运用方面,不信谣、不传谣,时刻坚守初心,保留好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激发的热情,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发言材料二

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后,了解到党为建立新中国的不懈努力和艰辛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和经验课程又为我们揭示了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段曲折历程。

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至1952年三年间,在政治上建立了民主政权;恢复了经济,使当时的中国经济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外交上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从此结束了中国人的屈辱历史。期间,分三步走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第一步是建立互助组;第二步是建立初级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高级合作社。通过加工合作,公私合营,让资本家领取定息,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由此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基于对形势的正确研判作出的正确决策,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1956年至1966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由于缺乏经验和对实际的错误判断,先后出现了三次失误,分别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急于求成的大跃进运动;急于过渡的农村人民公社运动。之后探索走入歧途,发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的经济停滞不前。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从1956年到文革结束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二十年的曲折历程,究其原因是: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长期封建主义的影响;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环境;普遍低下的文化科学水平。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以下成就:一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二是“两弹一星”的突破,标志着尖端科技的突破;三是培养了一批人才;四是外交上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了很好地担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针对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努力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随后又带领人民发愤图强,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热潮,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诸如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施加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与经济困难,但党和国家都挺过来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党的作风好,党群关系好,全社会有凝聚力。雷锋、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以大寨和红旗渠为代表的改造山河的壮举,集中展示了党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在艰辛探索与实践中,我国虽经历曲折,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曲折,但依然取得伟大建设成就。党的作风建设虽有起伏,但依然多有建树,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发言材料三

根据会议安排,近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积极探索,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27年。尽管这一时期充满艰难曲折,甚至遇到重大挫折,但总体上是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历史性巨大进展,逐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重要积极成果,创造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下面结合我本人的思想,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历史学习材料篇9

改革开放40年,不仅仅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并且培育和塑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向那段活力燃烧的岁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供给精神动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年改革实践,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40年沧桑巨变,改变的是贫穷的面貌,不变的是对梦想的追求,改变的是落后的生产力,不变的是对完美生活的向往。我国国防装备的自主化水平提升,看到了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诞生、列装,变化的是技术、本领,不变的是坚守国门、守护人民的意志与雄心。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能切实感受到,中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着巨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这次在党员活动室观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直播,看到的是一段段难忘的历史,40年来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40年前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改革开放,从此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从那一刻开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样变化。

历史学习材料篇10

深入学习领会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修好“必修课”,了解党史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才能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发言材料二

历史学习材料篇11

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在以后工作中,要做好以下三点:

历史学习材料篇12
历史学习材料篇13

(一)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9月-1949年10月)和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10月-现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分为中国共产党创立(1921年7月-1923年5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3年5月-1927年7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8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年8月-1949年9月)5个阶段。社会主义时期分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949年10月-1956年12月)、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年1月-1966年4月)、十年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现在)。四个阶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收入同志2012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4日期间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包括6章39节。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以及在中国的运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宝贵经验及对后人的启示,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具有光明未来的一种选择。

二、下一步工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