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实用13篇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1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二、复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二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三一、备课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

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

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

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

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

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化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①课题:指教学课题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化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

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

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

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

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

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4.作业讲评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化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

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化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

注重对化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化学应用意识和用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4.科学选择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

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形成性检测不少于5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2

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如何对自已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呢?经过一年的化学新课程教学,下面谈谈个人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但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开展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学,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备学生 备学生即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落在最后。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需要备学生的生活,挖掘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家中生活环境,如在讲沼气这部分内容时,我了解到在班里一些从农村来的学生家里就用沼气,于是上课时我让这些学生给大家介绍沼气的制取及应用,全班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新课引入的方法一般分为复习引入、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入、利用实验引入、利用生活现象引入等几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如在讲结晶时,我给学生说一个谜语“生在大海,走在岸边,太阳一晒,身体全白。” 精彩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化,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学习《溶解度》一节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为溶解度的学习打基础。在归纳小结时进行讨论:通过本节学习你知道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谁大呢?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不好比,没加热前肯定是氯化钠要大的多,可是一加热又不一样了”。再问:“如何比较不同固体物之间的溶解能力才比较科学?”这时同学急于想知道下文,有的会继续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的开始预习下面的内容。

四、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3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反思的有效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很难具备反思的意识,缺乏对自己的认识,较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使学生勤于反思、乐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力求创新和改进,不能过于依赖教材,而要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接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创设适宜性的教学情境,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学生平时感到模糊的知识点,如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就是共价化合物吗?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吗?硫酸铜溶液是电解质吗?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投入到思考探究中.

二、反思解题方法,寻找更多解题途径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经常碰到一题多解的情况.通常来说,问题的解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因此,在解答一道题时,学生不要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是应多角度思考,发散思维,找出多种解答方法,并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讲“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可以引出这样一道题:某研究小组将二氧化碳与氢气按1∶4比例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混合,并以铑-镁为催化剂,可生成X,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FYX+2H2O,则X为().A.COB.CH4C.H2D.C2H4通过思考,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由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出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答案为B.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后,引导学生:“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这时,学生陷入思考中.教师继续引导:“仔细观察选项,可以发现有哪些比较相似的选项?”学生立马答道:“B和D相似.”“我们可以先排除A、C吗?”学生回答:“可以.”这时教师让学生总结做这类选择题的技巧.这是解答选择题的有效方法.这样,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反思,根据题目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能使学生正确解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反思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反思生活情境,寻找更多趣味

化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不同场景进行反思,回忆相应的场景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并和日常生活建立一定的联系.对这些比较熟悉的场景,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回归于教材,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并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讲“自然界的水”时,对于氢气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到氢气,你们脑海里会浮现哪些东西?”有的学生说:“氢气球.”这时教师指出:“氢气球应该是大家小时候喜欢的一类玩具,请回想一下当时玩氢气球的场景.”学生踊跃回答,纷纷描述出当时的场景.接着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氢气球爆炸的场面,非常震撼.学生都表示惊讶,没想到氢气球在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安全隐患也是随时存在的.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具有可燃性.”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氢气的基本特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4

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现以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下星期三各“科学小组”进行展示。

2、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前要求各“科学小组”先把设计的实验方案先交上来。

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八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小组有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更是五花八门,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玻璃胶水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自行车气门芯、细软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橡皮筋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瓶盖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蜡烛、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他们的实验橱更是哪个国家实验室也找不到的,用各种粘粘纸、彩笔画装扮得漂漂亮亮。

曾有一位科学院的院士说:能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是最了不起的。我们的学生不正是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的了不起的人吗?而且有的实验跟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完全不同,当然不一定更好,但都是他们通过查资料想出的,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4、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

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已完全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如把探究学习的5个基本阶段印成小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5

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的“扬弃”。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罕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三、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反思性教学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强大的生命力,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和运动。如何将反思性教学运用到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的理解,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以从下面四步入手。

1.提出问题,反思教学现状

反思性教学立足于教学实际,创造性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例如,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较为抽象,有的学生就是无法理解微观物质世界里的分子,原子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而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容易理解,如何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反馈情况等方面及时反省,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前,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例如,物质的分类中,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和化合物,纯净物和单质,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和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化学式的书写为什么要遵循客观规律,炼钢中通入氧气流或空气流时,铁为什么不再被氧化等等,这些问题在教学中都是学生的难点,常常产生疑惑的地方。

教学中,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应该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该如何处理;当能力较弱的学生当场无法理解或无法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变;学生讨论问题时,时间如何控制,能不能按预设的完成,不能又该如何处理等。

教学后,教师对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并提出问题。如: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按计划实施,为什么;教学中有没有出现惊喜的“亮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2.提出假设,收集资料

问题明确后,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主要从教师与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相关专家的沟通中获得资料和信息),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假设。并且要反思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学生给物质分类时,混淆物质的种类可能的原因有:①概念不清;②物质不熟悉;③字多字少成了判断的依据;④物质的化学式记不清。紧接着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果是概念不清的,应着重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要强调“一种物质”和“多种物质”的区别,“单质”和“化合物”中“同种元素”与"“不同种元素”所修饰的成分是“纯净物”,而非“物质”。否则,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就属纯净物,O2和O3的混合物就成单质,O2和H2的混合物就成化合物了。如果学生对物质不熟悉,应避免出现这类物质,找出常见的。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应从方法论,思维习惯上加以疏导,解决问题不应该从表象入手,而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概念本身出发。如碱式碳酸铜和海水,虽然海水只有两个字,但它至少包含了几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而碱式碳酸铜有五个字,但它却只代表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如果是第四种原因,应加强对化学式的记忆,特别是化合价的背诵。

3.实验验证,调整反思

反思性教学有实验或实践检验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仅是内隐的思维活动,而且是外显的实践行为,这样才能确保反思的结果得到检验并使反思性教学越来越具有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假设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的强化方式,防止原有的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检验其是否合理,如此循环往复,使教学过程更优化。

4.整理信息,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一旦结束,教师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回顾和评价,对课前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教学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整理,得出初步结论,撰写教学反思,供以后的教学实践参与与改进。撰写教学反思,可以用以下几种:

⑴写教学后记。将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问题设计,作业安排,板书,教学效果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等各个方面有价值的反思写在教案后面。也可以在原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补充。如果在以后的学习中,觉得某些资料或信息对本堂课有价值,也可以补充在教案上,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当以后上同类型或同一内容时,拿出这些教学后记或修订教案作为参考,将受益无穷。

⑵写叙事论文。对上课中突出的成功或失败的情境及过程用文字加以叙述,然后谈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认识或改进思路,写成短小精悍的专题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6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但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2.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3.1化学实验的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I,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两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I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映产生二氧化碳CO2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HCI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3.2作业布置的反思。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部分是学生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纲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故学生差距。

4.教学策略

4.1让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拉近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化学规律的得出突兀,而且使得化学知识更加具有说服力.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最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这样就能改变初中化学空讲理论,空洞乏味的教学局面了。

4.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提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这三种新的学习模式将 "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学习上由"扶"到"放"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习能力。例如,笔者在教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验证铁、铜、银、铝、镁等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教师提供相应的化学药品和仪器: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这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实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既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扩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还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7

(1)升学的指挥棒左右着教师,还是应试教育,实验意识比较淡薄,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

(2)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验药品或实验器具,并且有的教师不愿对实验进行改进,推托客观原因,因此一些演示实验,变成了口头实验。

(3)初中化学中有的实验效果不理想且在课堂上需消耗较多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故此老师会放弃某些演示实验。例如:电解水时,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到较多的氢气且燃烧现象不太明显,许多老师会让学生强记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现象。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为落实新课改进行积极地探索。

1.痛定思痛,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中学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相互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态度。所以在经历了沉痛的教训后,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为此,我们平时应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做足实验的同时还要改进实验、创新实验。

2.真抓实干,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感知,被动地接受,而需学生自己积极、能动地在行为上、心理上构造,通过连续不断地建构得以完成的。因此,设计、演示实验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应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否则一旦断链,将前功尽弃。

例如:在讲解选择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时,我们可以先在试管里放上较多石灰石与少量稀盐酸,当学生看到有气泡并且证明是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可问:“如何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呢?”学生会回答在试管口上加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简易发生装置。当实验结束后,学生发现石灰石有剩余时,可设问:“如果还要制些二氧化碳,怎么办?”学生会回答再加些稀盐酸。紧接着问:“如何加?会不会带来麻烦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装置进行改进:添加一个长颈漏斗即可。当把少量稀盐酸加入后,反应剧烈进行时,可设问:“要是加一个类似水龙头一样的阀门控制稀盐酸的流速是不是可以控制该实验的反应速度呢?”这样在已有的认知下,学生能够想到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当替换成分液漏斗后,学生又发现滴下去的盐酸会一直反应到结束,无法使反应终止。因势利导:可接着问:“根据实验,我们发现只要使石灰石与稀盐酸相分离,反应就可以停止了。关键在于如何使这两者分离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但老师可以适当引导,最后可以得出一系列随制随停的装置。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学生对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有了较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产生了动力。

2.2 不断探索,提高实验教学的成功率

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化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有些演示实验照本宣科则可能花费较多时间而且没有明显现象出现,甚至失败,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实现,课堂中出现冷场,教学环节脱节。为此,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有必要对实验装置进行修改。

2.3 整合资源提高实验的普及性

对于某些不利于环保的演示实验,可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改为小型甚至微型实验,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在节约药品的同时又增强了实验效果。

例如:沪教版60页观察与思考: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该实验可进行如下改进:

取一根小试管放有一张滴有酚酞试剂滤纸条,然后在试管口塞上蘸有浓氨水的棉花团,观察现象。很快,试管内滴有酚酞的滤纸条从右往左逐渐变红。因考虑到环保问题,此处可把浓氨水换成白醋,将滤纸条上的酚酞试剂改用紫色石蕊试剂也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通过改进后,优点有:(1)满足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需要,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目的;(2)减少药品损耗,降低了实验污染,有利于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激发学生寻找实验替代品的灵感;(3)节省了购买仪器的经费。

2.4 学以致用,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

家庭小实验能帮助克服某些演示实验中能见度低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教师可放手发动学生,引导鼓励他们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开展小制作活动。如用咳嗽药水瓶、一次性吸管、一次性注射器、眼药水瓶、废衣夹、药丸胶瓶、热水瓶塞等制作小型的试剂瓶、烧杯、水槽、分液漏斗、试管、试管夹、量筒等。利用音乐贺卡可制作成测试物质导电的实验装置。由于制作这些仪器的原材料是生活中常见废旧物,人人都易找到。虽然学生制作的仪器粗糙了一些,但能避免常规玻璃仪器的一些弱点,即便碰、摔也不易破损。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若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那么就能切实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他们学好化学的愿望,增强学习的兴趣。还能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丰富学生课后活动的内容。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重视化学实验才能够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8

1.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将各种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初中学生来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对于大多数的认识都是从具像向抽象开始进步的,如果刚开始学习就要接触抽象的东西,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困难的,因此情境创设可以增加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从未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会构建一种很好的认识。毋庸置疑,它将会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2.避免学生陷入知识误区,巩固学生的认知。不少教师都会反映,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些学生会出现“屡错不改”的现象。的确,这是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导致的,那么在此时教师要想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理解正确的知识是困难的。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同时能将正确的结论引入这个情境中,我相信学生一定会记住这样的结论,从此碰到相似的问题,一定会想起曾经的这个生动的情境,自然就不会再犯错。

3.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有效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以及将来的科学探索中最好的引路人。教师创设的情境能强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就会一下变得轻松活泼,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合理健康发展。

二、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反思

1.注重问题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想到如何设置好每一个问题,如何在这样的问题中使学生可以很感兴趣地去思考、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创设一个好的情境,问题情境的实质就是在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境中插入一个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不得不去思考,因为他已经产生兴趣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说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是不可分开的,有的情境创设可以有问题设计,因为情境本身就能起到引起学生的兴趣作用,但作为引导课堂学习的问题设计就必须有情境创设作铺垫,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情境做铺垫的话,教师的问题索然无味,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学生会在内心抵触本节课的知识学习。这样就不仅会浪费时间,且会而使学生丢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实在影响恶劣。

2.不能走极端化,机械地套用“情境创设”。虽然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很有必要,但这并不是必须的,有许多的时候是不需要创设情境的,教师可以直接讲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因为有的时候教师创设的情境如果没有很强的针对性的话,反而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思维游离于课堂,而且一般情况下创设情境是很浪费时间的,所以这只能适合于新课讲授的时候运用,在以后的习题讲解的时候是不太适合运用情境法来讲述知识的。所以化学教师们应该尽量把握这个度,一节课,当学生情绪比较低迷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些现实生活的新闻,把即将要讲述的知识融入到这些新闻中,这样同学们在耳目一新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地接受了新知识。在一些情境过后,大家的精神已经高涨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再创设一些既浪费时间又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情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的。

3.情境创设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应再有过去的老思想,抛弃过去的应试教育时的一切弊端思想,毕竟我们的教育要向素质教育迈进,教育方式得转向合作学习的方式。当今时代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着科学的前进,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合作,明白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学习、想学习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讲课风格,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与学生接触,不断地合作学习才能获得。他们的知识局限于书本中的一些内容,他们不教什么就不懂什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只知道教材上的知识,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这样如何能起到运用知识的效果?似乎学习知识只是为了考试分数而不是运用知识。而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要能熟练地创设情境就必须懂得相当多的知识,古今中外的,或者是日常生活的,甚至是时事新闻,教师们都应该有所知晓。

三、结语

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教育方式转变的可行途径,中学化学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客观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且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将极大地被带动起来。化学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果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学生或许会记住知识,却不能实际应用学习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不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结果。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9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是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自我分析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监控能力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从教学流程的角度出发,教学反思分为如下三类: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相关教材,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写进行反思。

(一)研究课标、教材,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课程的宗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化学的角度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化学的发展历史、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化学的核心内容。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由此初步确定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反应和能量等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

(二)研究学生学习,制定教学策略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有兴趣的事,就会主动去做,越做越好。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程度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教学环节,提出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中反思:注重教学反馈,指导学生学习反思

课中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能否灵活有效地监控、调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参与、交往、目标达成状态进行反思。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反馈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学习反思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核心,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获得自我体验,得到发展。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学习和反馈环境,教学情境设置要依据教材或学生感兴趣的生产、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科技发展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作用,便于学生参与,为学生创造参与反思的机会,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成就和问题,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

(二)教师通过“出声思维策略”来示范反思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表现,有效地监督和调控教学活动过程,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教师可通过“出声思维策略”来示范反思过程,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哪里应用,分别从动机、方法、结果呈现、情境因素等维度提出思维的任务和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探索,学会自主学习,在有效指导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进行体会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习题课中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

教师应按照教学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如理解题意、探究相关知识点、寻求解题思路、选择解题方法等,从而提高反思能力。化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题进行有效阅读,将习题与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衔接,从中获得解题的切入点,是把凌乱的知识进行网络化、系统化,寻找解题的最佳方案,有利于形成高效的解题方法。

三、课后反思:小结教学得失,关注过程效果,提高师生素养

课后反思主要指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并且提出一些分析、批判、改进性的意见及措施。应思考的问题是:实际授课过程与事先教学设计之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它的表现形式为课后小结、信息反馈以及自我评价等。

(一)从学生测评结果反思目标的达成效果

近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均是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的关键。学生作答中出现的错误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例如,近年初中毕业生作答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出现的主要错误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操作等试题错误率较高。这些试题对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严密性和综合性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

(二)从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的环节

课后反思是根据教学效果和体会,修正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策略的过程。近年化学试题在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关注社会实际问题,能积极用化学视角观察各种现象和问题,切实感悟到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教师一节课下来,想想在哪些教学环节体现了以上思想,有哪些效果?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发展?目标达成如何?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如何?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指导学生学习,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需要解决。

总之,经过精心准备和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教师要用课后反思这一环节来分析、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智慧,实现专业成长。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10

由于多年承担初中化学教学任务笔者—直在思考初中化学到底该给学生什么?我们怎样教授化学?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化学教育要帮助学生了解重要的化学事实、化学理论,学习化学实验等实践技能,更要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科学、领悟和体验科学的真谛,形成科学的精神、态度、道德伦理,提高科学素养,养成科学品性。

《课程标准》则给了这样的论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要体现出启蒙性和基础性。—方面课程学习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出发,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将以下5个方面作为工作重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故而抛砖引玉,渴望同行能介入这一实际问题的讨论中。

1、形成正确的化学科学观

近年来,化学成为了“污染”、“有毒”的代名词,化学品简直就是“毒药”的同义词,人们产生了化学恐惧症,这是任何一位化学科学工作者都痛心的。为何人们会如此错读化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点不容置疑:我们在教育中忽视了对化学科学价值观的探讨,忽视了对化学研究目的的关注,忽视了化学与人的关系和化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生活在化学社会中却将自己置身于化学之外”,这种片面的化学观与片面的化学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九年级化学绪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开始就向学生展示了化学之美。而有关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并认为是化学之过的实际难题却在回避。科学技术本身有其两面性,它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力量,是造福人类的工具,也可被人利用成为危害人类的手段,这是不矛盾的。“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科学观和合理的引导,学生才会认识化学、欣赏化学之美。同时也要他们认识到:当今环境、能源、食品安全等负面问题需靠化学科学来突破并解决。

以NaNO2为例,教材在《生活中常见的盐》中提到了误食NaNO2会引起中毒,许多学生都会联系到火腿肠中含有NaNO2,它是非法添加剂吗?这样的问题是学习的契机,应给予充分的拓展。既解答了学生心中之惑,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2、建立化学物质观和辩证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那么就很有必要让他们树立物质世界的基本观念。

目前已知的100多种元素能组成3千多万种物质,而这些物质又仅由三种基本粒子构成!“结构一性质一应用”的模式是研究物质的一般规律,这也是化学学科学习的方法之一。如金刚石与石墨、CO和CO2,等物质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规律。从元素到微粒再到结构,反映了人们对化学物质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遵循物质研究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体会到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乐趣,体验化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有序性。

初中学生形成元素守恒观,认识到这是反对从“点石成金”到“水变油”等历史伪科学事件最有力的武器,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通过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形成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相应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辩证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能继续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发挥重大作用。

3、深化分类思想

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按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整理分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深化物质知识的学习,但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分类的依据,导致同一类物质具有相似性的本质以及类别之间的关联。

如九年级化学的酸、碱、盐的组成特征可以用图1来分析:

学生通过分析图1,不但获知了酸、碱、盐的组成特征,对中和反应等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也会有所悟。

4、阐释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最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有了这一坚实的基础,才有今天的化学科学。初中学生应理解以实验为基础的涵义,树立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学会几种基本的实验方法。

4.1 学会观察和质疑

2007年9月,在中国化学会组织的活动中,北京景山学校吴兰老师在甘肃省酒泉中学展示了“观察与描述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观摩课。在课堂上学生先独立观察,老师把学生看到的现象在黑板上汇总,对结果进行归纳、延展,再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察角度并重新实验,最后归纳出观察的方法和注意问题。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去思考“怎样观察”,为今后的化学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堂课让笔者联想到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片尾:孩子们拿起自己喜欢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各写一个字,汇集起来就能认识很多字。

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势在课堂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不能只表现在对实验本身蕴育的知识的归纳和挖掘上,更应该在实验设计中隐含矛盾。一堂好课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的形成和解决中延展的。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对异常现象的发掘和分析,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机会。

4.2 形成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九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依然是感性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建立起生活与化学的联系,进行合乎情理的猜想、假设。否则这种猜想与假设会很随意和盲目。以下是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的两个实例。

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引导实验:

①将一枚打磨光亮的铁丝放入5 mL CuSO4溶液中;

②将一根光亮的粗铜丝两边绕成螺旋状,中间用细铜丝拴在铁架台上,使两边保持平衡,用酒精灯在一边灼烧(如图2所示)(被灼烧的一端会逐渐下沉);

③点燃—支蜡烛(蜡烛在逐渐变短)。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例2 “铁的锈蚀和防护”的教学

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找一件生锈的钢铁制品,并注意观察它所处的环境。

课堂上,笔者首先列举了以下三个实例:

①星期一做过值日的同学有体会:刚打开水龙头时流出的水为黄色的;

②雨后校园的铁栅栏锈迹斑斑;

③铁质菜刀切完咸菜如不及时清洗,一夜之间就会生锈了。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铁生锈了?

以上实例中面对多种具体的实验情境和生活经验,结合引导性问题,学生可进行针对性、合理性的猜想,形成相应的假设。

4.3 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

变量控制能够排除研究对象所受的其他干扰因素,更好地暴露主要矛盾之间的联系,能使我们较为容易地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初中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好的理解变量控制的切入点,如燃烧条件的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等。充分利用这些题材,使学生领悟到化学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感受科学方法的魅力。

对比的方法也是在科学认识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丰富想象力,具有创造性。当人们对有关事实还没有充分掌握时,当人们还没有现成的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时,只能运用对比的方法从较熟悉的已知事物中推知研究对象的有关情况,从而得出新结论、提出新假说、建立新理论。在化学教学中从不同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变化的本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是思维形成的起点。同时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形成异中求同的思维,参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5、延续化学学习的兴趣

九年级学生是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进入第一堂化学课的。笔者忘不了这样一幕:当笔者在课堂上制出一瓶O2时,全班同学都处于亢奋中,一位女生更是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流露出了对化学由衷的爱。可这位可爱的女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竞越来越低迷,中考考得很不理想!

很多学生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学习化学的,但渐渐地开始厌倦化学。这里面有化学学科相对抽象等学科特点(九年级学生多数对元素、分子、原子等有恐惧感),也有化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年开设这样一个特定的阶段等因素。但更多的是我们没有去保护和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激情湮没在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中,湮没在因为赶进度或其他原因而取消的那次实验课上,湮没在一次小考失利后老师的一瞥中,湮没在过早进行的中考复习的题海中……殊不知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体现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是动态的,是螺旋式上升的。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11

二、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 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溶质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12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结果进行检验和再认识的过程。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务、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因此,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价值。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认识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无疑是在主体内进行的。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是主体意识的表现。所以,学生必须学会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控。反思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明确自我反思的含义和意义,根据自我反思的主体性原则,我们必须对学生说明培养的目的和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培养能否成功。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尝试错误,引导其反思,然后改正错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反思能帮助其修正错误,从而激发反思,并达到强化反思的目的。

二、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中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包含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有四大要素,即:动因激起、内容组织、过程安排和结果利用。一堂好课必须做到激发所有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从内心去体验,去创造性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不可或缺少的。

案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影像和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使人兴奋的学习情景。如播放配乐解说与水有关的录像或影片(如海水之波澜壮阔、滔滔江水之汹涌澎湃、林间涓水之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绵绵冰山之晶莹剔透等),使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水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美。相反,学习水污染时可以播放排污和污染造成危害的影像或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污染带来的严重危机。并反思一下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环境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

2、为了避免水体被污染,主要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4、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三、在探究中学会反思

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并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超越已有信息的信息。反思学习的核心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在探究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学生进行反思:

1、为什么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2、变浑浊的物质有什么特征?

3、若往变浑浊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二氧化,它又会变澄清,为什么?

通过反思,学生加深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重建了二氧化碳的知识结构。

在探究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

四、养成检验习惯,在检验中学会反思

学习完新内容后,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完善,要求检验表达是否简明、流畅,每一步骤是否合理、准确、是否完整、全面,这是对学生具有反思意识的第一层次的要求。教给学生检验方法后,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运用方法,自觉复查检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在学生初步具有了反思检验的习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反思总结构的习惯,以建立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研究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把“粗心”二字作为解题错误的借口。其实,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努力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在日常学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一般常见的错误类型有:审题不细、概念模糊、运算失误、思维片面、书写杂乱等。

(二)总结好的经验、方法,提高能力

有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我们解题开始无从下手,忽而豁然开朗,这时,要反思“一帆风顺”的原因,否则下一次遇到同类题时仍有“触礁”的可能。反思时,可想一想自己是从哪方面入手的,沿着自己思维的踪迹重温一遍其中运用了什么有用的方法,为什么自己能得出简捷的解答。

如:

1、题目的内容是什么?反思一下,有没有理解错?

2、本题是怎样做的?其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

3、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有无别的方法,这些方法哪个最好?

4、如果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问题将会出现何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5、该题所使用的方法,技能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6、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哪些基本方法?

五、养成总结习惯,在总结中学会反思

善于总结,就是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用现在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后来问题的解决。

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自我反思

1、这个原理说的是什么?

2、这个原理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3、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个原理吗?

4、这个原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适用于哪些方面?

5、该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哪些科学家做出了主要贡献?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6、学习过程中,我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换成别的方法是否会收到这样的效果?

7、我能用这个大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吗?

六、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纠错、改进提高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会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的反思。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反思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要适当给予肯定,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其反思意识会更强烈。

总之,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是原认知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和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训练时,切勿急躁,要遵循规律,分成阶段,逐步实行,让学生在反思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13

一、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1、兴趣: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动力基础,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要敢于和学生说笑话。天南的、地北的、国内的、国外的、与化学有关的、无关的。有的学生说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我说“那坏了,H2和O2是气体喝一口你就飘忽,喝一杯水是不是就有坐飞机的感觉,如果喝的再多可能就会飞向美国了。同学们想,如果在空中点火抽一支烟,什么结果?”,同学们吆喝“爆炸”,因为H2和O2遇火可能发生爆炸,我说那只有唱“伤心太平洋”的份了,学生哈哈大笑。学生要喜欢这课,肯定要先喜欢老师,如果哪位老师很幽默,学生肯定喜欢与他交流。喜欢老师,就会主动接近老师,肯定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受到我校演讲的林老师的启发,我就经常对学生说:“你敢不敢喊老师‘我爱你’,怕什么?你是老师的孩子。”2、激情:热爱所教的学科,要找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找一种与学生分享快乐的感觉;“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3、契机: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最佳机会。如:作为一名新的任课教师,用最短的时间认识所教的所有学生,晚自习快下课时不看座次、不看花名册认识各位学生,“张三,你很聪明” ,“李四,第二节课你就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五,……”,实在没有话说,就“认识你很高兴”,利用这短短的5分钟,让学生知道老师很了解他们,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再如:老师检查目标作业时,有的学生自信地说“老师,你看”,有的则说“没问题!”,再看部分没有做完作业的同学只有不好意思得份了,老师则说“很多同学作业写得很好,老师都很鼓舞,一定尽心教好同学们,你不受鼓舞吗?下次作业你能主动给老师看看吗?”4、悬念:课堂教学要有悬念,要利用问题或问题组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告诉学生。如: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如何?猜一猜,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说不知道的,但有许多学生说“小于”,而且还能说的同学们心服口服,一个小问题就能增强好强心、好奇心,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下课前留一些新颖、难度较大的小题目,告诉学生“老师等待着你的结果”,往往是当天就有许多学生在课间围着老师,“答案是几?”“我做的对不对?”,热情特别高。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