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实用13篇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1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我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并且担任班主任工作,其间还管理着学校的网络。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工作取得了些许进步和成绩。但与此同时,我深深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好好学习。 一、我分析一下自己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我毕业即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事业心强,思想上进,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很快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新理念加以运用,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显著,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师德意识牢固树立。不利因素:第一,英语学科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英语口语的应用不能做到得心应手。第二,教育教学技术、技能还有待提高,对个别问题学生的教育上有时缺乏耐心与艺术性。第三,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懈怠,教育科研能力较弱,对教学的思考与研究还停留在较浅层面上。第四,工作缺乏创造性。二、发展规划首先,树立正确的师德修养观念。因为教师的道德品格、人格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一直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的师德观。

为此,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用爱心对待学生,同时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争取做到用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其次,作为英语老师,在学识上"广开门路"、"广种博收",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要积极听各种讲座,参加各种培训,坚持不断学习,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力求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努力适应今天新时代对老师的更高的要求。再次,我积极了解教育改革的趋势,关心教育新动向,努力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贯彻实施教育教学新理念。我打算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最后,我将认真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坚持经常写教后感不断总结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听课以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认真对待每一节公开课并主动积极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三、 实现个人目标我将积极实施以上规划,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发展,努力提高业务,克服不利因素,求真务实,争取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2

学校还聘请了市区相关专家开展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项目培训工作,帮助教师多角度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指导教师完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学校针对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思活动,有效激发教师的动力,挖掘自身发展潜能,创造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校通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区级课题研究工作,探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个体因素的影响,探寻促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有效落实规划目标,学校采取了多种管理模式。

首先,学校采用“规划引领、实践为主、名师帮扶、资源引进”模式,促进教师的成长。规划引领:在学校发展规划大背景下引领教师开展个人生涯规划,让教师能够沿着自己职业生涯的预定路线有计划地逐步实现。实践为主: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听课、讲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教研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将学习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名师帮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优秀教师和区域内教育教学专家的资源优势,通过名师的“传、帮、带、导”等有效手段,让青年教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资源引进:通过实施与名校结对,拓展教师的视野,借助名校的师资优势,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3

(3)学科专业发展凸显重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更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职业化,要求高职教师更关注市场变化,专业技能要同步于现行的技术工艺,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1)自主性有限。多数高职教师反映,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有限,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脉络等都不十分了解,个人规划无从下手。即使有了规划,如果得不到学校和政策的支持,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不多。

(2)处于被动性。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使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很多高职院校重视科研,从政策导向上将职称晋升、津贴待遇等与科研挂钩,使得教师在这方面投入大量时间,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发展、教研教改等,主客观上都阻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其处于被动状态。

(3)具有偏差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教师为了适应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教学需要,必须承担多学科的教学任务,无法就某一个专业深入钻研,忽视了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使得教师的职业生发展出现偏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1)能促进教师专业结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属性,又有职业教育属性,因此高职教师素质的构成更具复杂性,除了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实践经验,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潜在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理想,明确学科专业的优劣势,有效地发挥专长,不断地对专业发展进行纠正和更新。

(2)能帮助教师找准发展方向。一些年轻教师的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有上进心,学习工作热情高。但在面对矛盾和困惑时容易产生消极想法,在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上不会权衡利弊,分不清主次。这就需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教师可以发掘自我的潜能,理清各个阶段重点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可以有计划地下企业锻炼,掌握前沿的工艺技能和实操能力。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4

1.教育变革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教师的专业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师自我的迷失、对专业技能的迷茫和焦虑、教学中的角色冲突与模糊、对专业发展前景的惶恐。

不断翻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和由此带来的复杂、琐碎的教学任务正在日益挤占教师个人的生存空间,教师迷失在日益工厂化和程序化的教学中。新课程改革以后,涌现出许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建立在这些观念和理论基础上的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呈现出极其多元化的理解,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艰难和迷茫。教师既无法判断自身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选择的优劣,又难以对同行的教学做出令人信服的评价。角色冲突导致教师对专业身份认识的分裂,并不断模糊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角色扮演,过去在学生面前镇定自若的教师一下子变得惶恐不安和措手不及了。

2.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在助人职业中产生。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是一个压力来源较多、压力强度较大的职业,因而在教师群体中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是一个综合征候群,一般把它看做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背景因素。国外多项研究表明,个人背景因素中的多项变量都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存在着联系,包括年龄、学历等。有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衰竭,高学历者的倦怠状况更严重,但性别研究尚无定论。

(2)工作压力。产生倦怠的主要压力源包括:缺乏主管支持、缺乏家长和团队支持、工作负荷大、学生的低学习动机和纪律问题。这些研究表明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影响因素。

(3)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倦怠水平有预计作用。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比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职业倦怠更严重。班杜拉则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倦怠的中心调节变量。

(4)组织公平。组织公平是指个体或团体对组织对待他们的公平性直觉知觉。报酬公平性、丧失对工作的控制、角色冲突与模糊、缺乏支持等组织因素都被认为是倦怠产生的重要决定条件。有研究显示,程序公平性和分配的公平性与职业倦怠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5)社会支持。多项研究表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上,目前学术界的观点还不统一。

以上是西方教师职业倦怠近几年主要的实证研究。我认为,上述研究无论是从工作压力、组织公平、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分析,还是从个人背景因素及自我效能感等教师角度来分析,都没有能够真正站在一个教师的立场上来看待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教育变革要高度关注教师作为主体性的存在,要更多关注作为“人”的教师的主体需要,不仅要向教师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还要为教师个体的成长创造条件。

2.重视个体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中的价值。教师专业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因而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实际上是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教师群体共有知识不断整合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教师知识的实践性和建构性,关注教师知识产生的经验情境。

3.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说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做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行政、教师培训部门、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次,教育行政、教育培训部门、学校一定要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完善自我,健全人格。不断反思的教师必然是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在持续反思、学习中,教师不仅会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增加无穷的教育智慧,而且能扩大视野,开拓思想,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人格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司继伟,王金素.引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教师评价因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58-161.

[2]鲍传友.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认同——危机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0.02.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5

1. 明确教育目标,切合实际地发展

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教师应建立自身专业理想,明白和确定教育目标,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起着相应的规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指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教师制定教育目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以及在教育上欠缺的地方,因而要建立近期、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段的目标。教师在不断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到所欠缺的知识与技能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

2. 加快学校形成新型的管理理念

学校的管理理念已从传统型的监工管理形式向人性化、现代化和先进的服务型管理形式转变。在全新的管理理念中,校长与领导不仅仅只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指导者、监督员以及协调员。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将新型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以及专业发展中,由学校的管理者带动全体师生学习现代化的新型教育理念,并了解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必须明确管理重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有效实行新的教育政策,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管理班级,与学生保持良性沟通,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以达到全面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目的。

3. 全面适应教育的改革发展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教育发展的基础则是教师。在对教育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现有的教育体制、管理系统和培养形式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促使教师能够逐渐适应教育的改革发展。传统的教育体系、管理系统和培养形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深化教育改革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形成相应的制约。

三、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的关系

1. 教师专业取得发展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获得素质与品质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学生的学习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也会受到间接性的影响作用,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可以获得社会群众的认同,还能够得到社会群众的支持。

2. 教师专业发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相反的作用

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的进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进程比教师专业进程优先。在教师职业形成之后,才有专业发展的产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形成而产生的,专业发展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其专业的发展起着相应的制约作用。

3.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现代化教育工作中,明确要求教师制定与自身职业相关的计划,做好全面而长远的规划工作,可以有效解除外界存在的制约因素,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就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两者的成长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要学会利用这些影响因素克服出现的难题,不断完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4.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属于密不可分的整体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6

关键词 :职业发展;高校教师;教研并重;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16—02

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决策。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不仅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更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成长的历程中,为自己规划未来,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随着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扩展、深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涌现出来,而高校青年教师也逐步成为我国科学研究队伍的有生力量。[2]因此,随着大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将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研究者作为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一、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学是每个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当走上讲台之日起,教师就担负起了国家、社会赋予你的神圣使命。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只能找到唯一标准答案的学者,更应是具有启发思维、创新能力,能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者。教师除了教授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应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做人,学做好人。因为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往往会使学生迷失方向,无形的学习、生活压力也可能会让某些学生内心变得脆弱,承受能力差的同学甚至心理会变得扭曲、畸形,因此,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因为教师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3]

教师,之所以被认为是伟大的职业,就因为教师是无私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准则要求我们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才的培养,奉献一切。既然选择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就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和学习真正完整地还给学生,努力向专家、名师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加完善,努力改变平庸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4]

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我们也应鼓励开展无碍教学的科研工作。因为教师开展适当的科研工作,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一种手段,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必将会对其教学工作带来有益的影响。此外,高校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应以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开展科研工作,协调好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这是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科研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种本质上的自我创新能力,是指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学术品格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培养创新人才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是教师,师资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创新意识和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科研素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才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思维方式等,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必然会促进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使自己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其次,科技创新必然会促使教师具有“扬弃”的批判学术品格,因为科技创新是在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发展和丰富教师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科技创新的过程是根据表象的材料、数据和实验等,进行思维加工,凝练出一般理论和普遍原则,进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观点的过程。教师进行科技创新,就是集聚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并对已存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凝聚、升华,再从自己研究的思维方式出发,提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这是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因此,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而高校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道: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见,高校教师自身科研素养的提升能够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撑,为其科研实践搭建更高的平台。[5]

高校教师之所以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作,是因为高校教师自身掌握了较多的专业知识,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已经具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因此,可以开展科研工作。[6]但高校教师与其他全职科研工作者不同,科研并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教学工作才是教师的本职。如果青年教师一味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发展,而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二位,甚至是忽略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亵渎了教师的职业,没有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意识,以教育为宗旨。试想,如果当初我们的老师把科研放在第一位,不重视教学工作,那么,我们怎么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天,如果我们不向我们的老师学习,忽略了教学工作,忽略了我们的本职工作,忽略了人才的培养,那么,我们的学生会怎么样?缺少了传承,未来谁能承担起科研的重任?

三、总结

我们既要成为合格的教育者,也要成为合格的研究者,两者相辅相成,综合地发展“教”与“研”。教师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必定能对创新性科技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能促进高校教师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应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着力构建有利于教师创新和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制度。

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决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功名,沈云慈.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2]崔雨,周建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探索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兰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7

二、自我规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就是幼儿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为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全方位分析自身状况,正确判断自身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预期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元认知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幼儿教师从人职到成熟,一般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一是为本专业生涯的生存而适应的阶段,这是一个对幼儿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它意味着面对新天地急盼成功的一名新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与工作环境,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二是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常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如何帮助一个腼腆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调皮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看上去不愿学习的孩子?”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的形式的层面开始转入到与教育和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三是开始厌倦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一些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发展,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进入到理论层面;四是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思和探究性的问题,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要求幼儿教师在制定专业自我发展规划时应做到:首先,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和缺陷;其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和儿童的需求结合起来;第三,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先发展领域、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等;最后,拟定专业发展路径,精心设计行动方案。

三、自我反思: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8

对教师而言,职业已基本确定,因此,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教师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是在学校推进示范建设的发展目标基础上,教师个体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专业特长制定其职业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内在的提高,进而实现其个人价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不仅仅是业务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个人德性的成长,是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的体现。是教师人生幸福与快乐的源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达到教师成功的人生境界――自主发展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规划的意义

(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规划对教师的作用

1.教师职业规划有利于教师明确奋斗目标。卢梭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戴维・坎贝尔也说过:“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使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有了更加明晰的奋斗目标,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

2.教师职业规划可促进教师的成长。据不完全调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有的没有师范教育背景,缺乏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部分教师也缺乏所学专业领域的专业实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部分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为此,如果能够借鉴国内外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和成功经验,将其移植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来,帮助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在了解自己,了解教师职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就可以使教师更专注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3.教师职业规划有利于教师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据不完全调查,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对本校教师没有职业生涯教育,对新教师成长采取的是自然适应过程,没有配套的业务培训等制度保障,使得新教师自我提高动力不足,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职业生涯规划能使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并规划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和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教师建立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这种目标和理想的实现可以使个人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从而激发教师更加自觉地努力提升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规划对学校的作用

1.有利于学校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在教师自我认识与定位的基础上开发其潜能、发挥其专长、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院职业生涯规划无疑是学校组织实施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有力工具。通过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对教师的个人兴趣与专长作具体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教师的岗位,在此基础上,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合理的挖掘,从而有效地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

2.有利于学校人才队伍的稳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专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影响了教师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能力的发展;教师评价制度滞后导致教师面临职业发展困境;科研业绩成为教师职称提升的“瓶颈”;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等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离职离岗、职业不适应性、心理问题等,都极大地抑制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愿望。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每一个过程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学校与教师共同协商达成一致的过程,因此,通过对教师的职业进行规划,可以实现学校人力资源需求与教师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进而增强教师的自我实现感、归宿感和成就感,从而创造出高效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良好氛围,实现高职院校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体现^本主义管理的理念。

3.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教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使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学校的现状、发展与其自身的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使命感;使教师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中得到激励和发展的动力以及快乐的人生体验。这些对于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学校能够拥有一支稳定而高效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从人才资源上为学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规划的途径和方法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因此,二者要相互协调,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遵循职业生涯规划的清晰性、挑战性、变动性、一致性、激励性、合作性和可评量等原则,按照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期限,做好规划。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方向,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使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高超的办学治校能力,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关爱学生、尊重老师,善谋划、会协调、懂管理;具有宽阔的视野、宽阔的胸襟,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谦虚谨慎、勤于学习,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成为真正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2.专业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双师型教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按照双师结构型教师的要求,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目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示范建设的薄弱环节之一,突出表现在专业教师缺乏实践能力,专业带头人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等。面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各示范院校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走社会化办学之路,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多样化、社会化,其中,要紧紧围绕建立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不断努力,除了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外,还要大力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来提高其职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人文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文理科交叉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科研能力。

3.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化、专业化人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要按照岗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不断努力,成为其岗位上的职业化、专业化人才。职业化是指从事某一行业有一定的标准和需求,需要进行资格认证,同时还指从事这个行业、这份工作,把它作为终身事业来对待;专业化是指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就是让管理人员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够为之终身奋斗,专业化就是指管理人员要具备胜任工作的专门知识体系,为此,要使管理人员成为职业化、专业化人才。对学校而言,一是要建立起职业的准入机制,严把进口关,选拔高质量的人才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二是要建立起职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岗前培训、调研学习、学历学习等培训学习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能力;三是要建立起职业的考核机制,明确职责,应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对管理人员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与淘汰;四是要建立起职业的晋级机制,对考核中表现优异的管理人员,要成为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对管理人员个人而百,根据职业化、专业化人才要求,紧紧结合学校的发展,制定适合自己、能够发挥自己最大效能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业各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在第十七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8-12―19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9

职业认同是保持小学教师稳定成长的前提与基础。但在目前的小学教育师资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职业认同不高等。加强对小学教师的职业引导,提高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这对减少小学教师倦怠,促进小学教师稳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介绍阻碍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以及存在的原因和小学教师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几种方式与途径,引导小学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小学教育,建立职业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阻碍因素

1.1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阻碍的差异有着明显的特点,职业晋升、成长需求障碍、工作情感和工作适应上不同年龄段的小学教师存在着差异。年龄在2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属于适应阶段,对于工作的前景缺乏长期规划,导致一些小学教师对于工作认识不足。虽然职业生涯阻碍较小,但是也是最容易放弃小学教育工作的阶段。26~30岁时,大多数教师把重心放在成家立业上,阻碍较小;31~35岁属于相对稳定期。而35~40岁阶段的教育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此年龄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生育与自我关注的冲突时期。这个阶段的教师基本都成家了,或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从事教育的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家庭与孩子、老人,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系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职业生涯、家庭责任的冲突最为明显,职业生涯阻碍相应的也最大。家庭与工作的冲突,很容易出现情绪倦怠,甚至放弃这份工作,但是此阶段也是教师能否从新手转化为专家教师的关键时期。

1.2 教龄因素。随着小学教师教龄的变化,在其生涯发展中晋升、职业认同、工作情感以及工作适应上有着明显的变化。教龄低的教师往往对职业认同肤浅,工作情感不深,当缺乏职业晋升的机会时很容易放弃工作,而教龄高的教师,几年下来觉得自己已经有两下子,干久了,工作无激情无冲劲,虽然在其职,却不能充分发挥工作热情。

1.3 专业能力差异。专业能力是小学教师成长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专业能力高的教师其职业阻碍因素会更小,而且更有学习成长的动力,主动要求学习的欲望也比较高。因此,要关注小学教师学专业能力的提高,给予教师学习的机会。

1.4 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因素是小学教师生涯阻碍的最大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小学教师晋升阻碍、成长需求,工作情感和工作适应,进而影响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如,薪资福利、进修条件等。

1.5 职业态度。职业态度对小学教师生涯阻碍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小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如,相当比例的教师职业态度不稳定,得过且过,难以做到严谨治学,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尊重,与家长联系较少,对学习整体工作不关注等等。而且当前的小学教育领域中,教师成材现状欠佳,薪资低,福利低,社会地位偏低,工作繁重等等,无法满足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常常出现消极的职业态度,造成职业不稳定,频换工作岗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

2.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2.1 提高小学教师自我管理能力,获取发展优势。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小学教师能够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身的特点和强项,认识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能够更好地指引教师加快工作的适应速度,提高工作的满意度,理性地克服职业生涯中来自内在的阻碍因素。

(1)引导小学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补充与更新的速度,弥补专业能力的不足,跟上时代的步伐,确保职业生涯的长远的发展。

(2)在组织中管理自己,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是克服工作家庭_突的关键,为职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要培养教师自我管理的能力,协调好各种关系,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确保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

2.2 完善小学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小学园提供教师比较充足的资源以及合理的权力,让小学教师参与到小学园的建设中,给小学教师归属感,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一个好的小学应该配备一套好的教师培养模式、招聘途径和教师奖惩制度等,有利于教师自身健康的发展,是小学教师追求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1)提供专业资源,支持教研工作,激发小学教师的职业创新,激活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提供进修机会、鼓励教师评职称,扩大小学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提高小学教师的从业能力。

(2)建设合理的薪资、福利体系。薪资是小学教师正常生活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如果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是很难激发教师的从业欲望的。因此,要建立健全薪资、福利体系,这也是激励教师上进的重要途径。

(3)引导教师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给予教师选择工作岗位的机会,满足教师的主观要求,同时,园长要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岗位的安排既要适合教师的现实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促使教师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发展。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10

一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涵与规划流程

1.基本内涵。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通常具备以下特征:进入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久,年龄在40岁以下,副高以下职称,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他们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年轻的新鲜血液,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体系更为健全,视野开阔(一部分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更高的诉求,是师资队伍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承担课时较多,教学科研工作压力较大,收入较低的群体。他们既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职业使命,又面临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MOOC等线上课程资源、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方式、理念的挑战,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强调“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出的暑期下企业顶岗实习等也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科学有效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了解把握职业路径,激发工作热情和个体的潜能,缓解职业倦怠,引领青年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职业理想。国内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包分配政策变革后,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比较多,针对高职院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时间较短。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作为青年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个人要对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发展高度上的有效设计与规划。2.规划流程。根据我国教育领域的学者分析结果表明:普通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应该经历7个阶段,这一研究也适用于当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内容。第一阶段是职前准备期,青年教师在进入高职院校工作之前要在大学或专业岗位上进行岗前教育培训;第二阶段是上岗适应期,青年教师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要经过1~2年的工作岗位适应期,逐渐完成从学习者到教育者身份的有机转变过程,其主要的适应对象就包括了业务要求与工作环境;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期,此阶段的青年教师一般已经到达30岁的生理年龄,它也是教师的工作高峰期,此阶段的教师在精力方面相当充沛,具有较强的发展势头;第四阶段是“高原”发展期,此时的青年教师各方面都达到稳定的状态,如职称评定和各项荣誉如愿以偿,如果缺乏更高的目标,容易产生停滞不前的“高原状态”和职业倦怠;第五阶段是职业超越期,此时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业务能力、教学经验积累、社会影响力都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在现有评价体系中往往被界定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专家型教师;而第六、第七阶段为教师的缓慢退缩期与退休期。对于高职青年教师来说,他们应该在自身事业的上升期来展开有效的规划管理,遵循动态、线性发展规律,通过个人与学校共同努力走上事业的发展巅峰期。

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建议

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青年教师与所在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个人方面要做到自觉实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方面也要做到提供平台和学习机会,为青年教师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空间。1.青年教师层面。青年教师要懂得自我规划和掌握职业生涯,做好相关规划管理,具体讲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自我评价——确立目标——自我与工作成长环境评估——职业定位——实施规划策略——评估与反馈。首先是自我评价,应该基于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等专业化的心理测验内容来诊断个人因素,主要是发现和分析个体优势,包括个体与他人之间所存在的差距等等。通过一系列心理测验,青年教师也能科学理智地认清自身所处社会环境,达到对自身职业需要的主动了解。再结合学校所提出的各种人才培养方案来寻求特色性规划发展过程,在自我规划过程中不断强化自我激励与自我教育过程,锻炼自己的心理协调能力,确立个人教育工作发展目标,准确评估自我成长发展环境,实现职业定位。最终由学校方面做出评估与反馈,完整化青年教师的前期职业生涯规划。2.学校管理层面。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发展,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也加快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进程,学校管理层面应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促进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增强青年教师技能培养的自觉性与紧迫性。高职院校可以为青年教师搭建各种发展平台,例如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训学习,发展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融合企业资源,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在校内可以根据青年教师的个性特点与专业特色来为他们创建各种教师竞赛活动、技术比武活动、演讲辩论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围绕教师业务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来激励青年教师,提升工作动力,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为青年教师建立一个利于他们成长的工作发展环境,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了解青年教师发展的需求,开展适合他们专业素质提升与身心发展的活动。同时,青年教师个体也要做到有序有效自我规划管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殷遐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业胜.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高教论坛,2011(6)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11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飞速上升,青年教师已成为教育教学、指导实训与服务管理中的主力军。因此,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帮助青年教师更加健康高效地完成自我成长与提升,更是高职院校构建教师队伍的重要任务与课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规划问题

1.对专业发展存在误解

现阶段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对其专业发展的意识较弱,认识不清晰,甚至有的青年教师根本不知道专业发展的概念,对专业发展没有进取心,只满足于完成学校量化任务,很少对个人专业发展进行规划。

2.教学素养不足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方面。在教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有限,对本专业教学实践经验的缺乏使教学水平存在较大问题。从科研角度来看,青年教师在校期间对专业理论掌握较好,科研训练经历多,但阅历不足,实践科研经验不足,科研项目经手机会较少,研究方向存在盲目性,与专业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1]这些都不利于青年教师的长期发展。

3.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少

高职院校虽也举办各种培训项目,但在分配时仍存在名额有限、分配不均的现象。高职院校中有部分教师能时常参加培训项目,但有一些青年教师虽然已经参加工作几年,仍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

4.专业发展缺乏有效指导

高职院校现阶段虽然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活动,但这些基本都集中于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且指导活动的时间有限,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与发展规划方面的建议指导还远不能满足青年教师发展需要。

5.受制于心理压力而无法顾及专业发展

正处于成家立业阶段的青年教师,在现阶段具有较高的物质需求,但偏低的工资收入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十分有限,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发展专业水平的好时机。另外,校园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与工作要求的提升,使青年教师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更肩负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班主任等诸多任务,更忙于论文、项目、职称等方面的工作,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源分配支撑。

6.教学技能有限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及相关专业,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训练,尽管入职后参加过岗前高校教师资格培训,但时间短、内容广的培训无法真正帮助青年教师实现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的锻炼与提升,岗前培训效果不理想。

二、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的实践意义

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是结合学校发展对自身进行分析与总结、明确职业奋斗目标,并为此进行计划与设计,其中包括教师职业的抉择、目标的设立、设想预期成就与具体实现的步骤等。[2]职业发展规划的实现程度,能直接决定青年教师的教育质量与发展前景,更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与改革方向。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职业规划能帮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发挥自身潜能,助力教师的职业发展,帮助青年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三、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具体策略

1.高职院校要重视青年教师职业规划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建设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资源和实践践行者,关系到校园的兴衰,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能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指导。职业规划包括自我定位、目标设定、实现、反馈与修正几个基本步骤。高职院校应尽量了解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注重教师自我成长,通过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帮助青年教师发展。校园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场所,在青年教师确立职业目标时,校方职能管理部门应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指导与帮助。[3]

2.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青年教师应树立危机观念,将自我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作为基本心理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与规划自我职业生涯。不仅如此,青年教师应注重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缺点,提升自身能力,塑造专业发展。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管理

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有较大比例,由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其理论素质匮乏,职业能力有限,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校方应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培训。从对青年教师培训需求的了解入手,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安排与培训计划,尽量保障每个教师的培训机会。

4.对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在高职教育中,校方应针对青年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与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为青年教师从专业素质、规划、精神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制订符合其需求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为其提供更加适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机会。院方应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与校园师资力量建设的发展目标匹配起来,达到共赢的目的。

5.校方应为青年教师减负

由于青年教师从事工作时间较短、收入不高,且面临成家立业的状况,因此具有较大心理压力,而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应对青年教师加大关心力度,关注青年教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尽可能提供帮助。

6.构建完善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青年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的理想方式。以青年教师为中心,通过积累、创造与利用专业相关知识资源进行自我提升,适应环境变化。在组织管理中,学习型组织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可协调融合工作与学习。[4]其组织成员不仅能进行自我知识构建,自主管理,更能自主寻求学习机会,进行同行之间的专业交流,促进整个团队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着重点。高职院校更应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分析现阶段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阻碍,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发展,以促进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的制订与实践,带动青年教师自身职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郑 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4-56.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12

1.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规划的意义。近几十年,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促使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均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的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主要侧重装备和办学条件,并不代表教育教学质量的现代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任何时期、任何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取决于面广量大的一线教师的职业能力、活力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因此,真正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不是靠经费、靠硬件,而是靠教师群体产生的内生动力。因此,每位教师个人职业的规划和严格按规划实施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篇1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以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1-64-8)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73-02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的数量也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力量,其职业成长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重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师团队。”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现职业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雇员根据对自身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订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青年教师的个人价值和促进高职学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教师自身成长。职业生涯规划一是能够帮助青年教师确立职业目标,避免盲目发展。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他们一方面年轻、有朝气,给高职院校注入了新鲜活力;另一方面教学经验不足,又缺乏企业锻炼,实践指导能力有待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青年教师通过对自己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分析,扬长避短,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按目标规划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盲目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由新手向专家的转变。二是有利于缓解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实现自我激励。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职称晋升困难重重,科研考核压力较大,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青年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压力,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从容应对,从而跨越障碍,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实现下一个目标。

2.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没有教师,一切都无从谈起。青年教师的发展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是统一的,教师的职业目标实现了,高职院校也就有了凝聚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样,高职院校发展迅速,青年教师也会多方面受益;反之,青年教师的发展则会受阻。可以说,青年教师的发展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自身成长,也必会推动高职院校的稳定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根据对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院校的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3份,有效率达88%),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有长期规划的青年教师占26%,对每一阶段有具体规划的占19%。也就是说,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没有进行职业规划。对于多数教师比较看重的职称晋升,有23%的青年教师不了解各级职称评审所需满足的年限、科研成果、教学业绩等必备条件,他们没有想到要去了解,也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咨询。高达70%的被调查者不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政策。可见,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非常淡薄。

2.职业生涯规划不够具体、科学。调查发现,很多青年教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笼统,不够具体。他们一般从学历提升、教学水平提升、职称晋升、职务晋升等方面制定目标,但是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例如,有的教师希望能够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并没有计划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实现这个目标。因此,虽然教师这一职业得到普遍认可,但由于生涯规划不够具体和科学,没有制定有效的实施途径,许多青年教师仍然觉得压力很大而发展空间较小。

3.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和指导不够。许多高职院校尚未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指导。一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关心不够,不能根据不同教师的个性、兴趣、专长与职业目标等给予适当、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二是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不够,使他们容易产生倦怠、消极的心理,认为“反正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三是提供成长的平台不够,青年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专业学习、职务晋升的机会较少,这让他们觉得所有事情都得论资排辈,争取也无济于事,干脆不去争取。

三、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建议

1.青年教师自身方面。一是正确认识和评估环境。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通过考核、评价、咨询、比较等方法,了解自己的技能、特长、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以及人脉资源,分析自己是适合做教学、科研还是管理工作等。其次,要充分认识与了解所处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与发展趋势。只有对这些进行了全面、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才能更好地找出与自身特征相适应的职业目标。

二是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每位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的适合教学,有的擅长处理人际关系适合行政管理岗位,有的热爱研究适合走科研道路。这就需要青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一般来说,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短期规划(未来3~5年)、中长期规划(5~10年)、长期规划(10年以上),制定者可以设定不同时间段内在教学能力、职称、职务等方面达到的目标,并规划具体的途径和步骤。这样把一个大的职业目标分解成了许多小的目标,只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小步,目标就不难实现。

三是在实践中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馈与修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只是一般的规划定式,不是一次完成的。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人的想法也会发生改变。青年教师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发展,不断修正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高职院校管理方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离不开学校的有效管理和环境支持。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和领导应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帮助,尽可能完善已有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

一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励是最好的动力,一套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青年教师的职业需求特点,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及科研方面的考核、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学历提升、访学深造、文体活动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满足他们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二是完善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高职院校要依据不同类型、不同群体的青年教师,对其进行目的不同的培训。对于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应该着重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教法等课程的培训;对于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应该首先进行岗位培训,学习学校教师行为准则和教师职业道德,掌握教学课堂技巧等,以使他们尽快具备教师身份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对于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青年教师,应该加强企业锻炼,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需加强专业理论、科研能力等培训,以拓展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前沿动态,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

三是搭建服务教师职业发展的平台。高职院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咨询,构建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模式,让青年教师能看到希望,看到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让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听课、说课、教学研讨、科研课题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快速实现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要做好信息咨询与共享工作,主动、及时公开教学比赛、科研项目申报、学习深造、职称评审、干部选拔等的相关信息;要做好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工作,让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更快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学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志强,葛玉辉.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美)罗伯特・C.里尔登,珍妮特・G.伦兹,小詹姆斯・P.桑普森,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侯志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