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1

客服和商务助理是我最擅长的工作,由于从事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业务知识,相对而言会比别的工作更容易上手。此外,论坛版主是我一直以来都比较愿意承担的工作,这是一个对个人综合水平要求较高的岗位,因此,我将其作为自己工作的新高度来迎接挑战。总的来说,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能承担起客服、商务助理和论坛版主的工作。

1、客服

客服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会员与公司的交流窗口,客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网站的形象。我认为要做一个优秀的客服人员,沟通能力特别是有效沟通能力是做好客服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客户服务是跟会员打交道的工作,倾听会员、了解会员、启发会员、引导会员,都是我们与会员交流的基本功能。在接听的每一个电话中,我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与会员沟通,擅长通过交流较好地了解会员需要什么服务和帮助,不因为生活中不愉快的事而影响工作情绪,在任何时候都能自我控制好,能用心聆听用户的说话,亲切地为客户解答每一个问题,并领会会员的抱怨和不满,对症下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给予会员最满意的答复与回馈。

2、商务助理

认真完成各项商务工作,代表公司与商家联络,积极发展业务往来,建立并并维护好与客户良好的关系和持久的联系,不断拓宽现有客户的产品渠道,丰富业务内容,并负责好合同谈判以及合同签定后的后续跟踪事宜。

3、论坛版主

为了全面履行论坛版主的职责,我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促进版面的发展:对口碑好,性价比高,受到广泛欢迎的产品进行推荐、置顶等操作,并鼓励会员进行主题讨论,并将推荐产品收入精品区。

(2)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鼓励会员进行版面讨论,并按照版面主题组织活动,对不良帖数量进行控制,对无意义和灌水回复进行清除,对超出讨论范围的争吵进行及时控制,并对各方进行调解。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2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业务发展。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年来公司组织了有关电脑的培训和医药知识理论及各类学习讲座,我都认真参加。通过学习知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工作理念,也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工作实践作好了预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药品招商工作

招商工作是招商部的首要任务工作。__年的招商工作虽无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们还是在现实中谋得小小的创新。我毛司的商比较零散,大部分是做终端销售的客户,这样治理起来也很麻烦,价格也会很乱,影响到业务经理的销售,因此我们就将部分散户转给当地的业务经理来治理,相应的减少了很多浪费和不足;选择部分产品让业务经理在当地进行招商,业务经理对商的情况很了解,既可以招到满足的商,又可以更广泛的扩展招商工作,提高公司的总体销量。

三、任劳任怨,完成公司交给的工作

本年度招商工作虽没有较大的起伏,但是其中之工作也是很为烦琐,其中包括了客户资料的邮寄,客户售前售后的电话回访,商的调研,以及客户日常的琐事,如查货、传真资料、市场销售协调工作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认真的完成。对于公司交待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以我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工作得失

反思本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药品招商工作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招商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药品招商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药品招商工作方面本年加大了招商工作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药品招商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招商工作中没有自己的理念,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药品招商的路子,为开创公司药品招商的新天地做出微薄之力。

4、工作观念陈旧,没有先进的工作思想,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百分百的投入,融入不到紧张无松弛的工作中。

“转变观念”做的很不到位,工作拘泥习惯,平日的不良的工作习惯、作风难以改掉。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公司新的补充力量,“转变观念”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重中之首。

员工年度职位工作计划2一、微笑服务,补充商品

微笑是一种抚慰,它可以对他人“一笑值千金”。如果把这种微笑与友善、热诚的目光、训练有素的举止自然地融为一体,那实际上就是一道令他人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所以要全心全意的为顾客服务,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

每天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根据销售规律和市场变化,对品种缺少的或是货架出现数量不足的商品,要尽快补充,做到库有柜有。续补的数量要在考虑货架商品容量的`基础上,尽量保证下次报计划前的销量。还要尽可能地将同一品种、不同价格、不同产地的商品同时上柜,把毛利高的品种陈列时突出摆放,以利于顾客选购。

二、掌握技巧,提高意识

当顾客走进本店,首先要根据__的原则,往往要对营业员提出有关商品的种种疑问,这就要求营业员具备一定的__知识,对顾客热情作出对症释疑。只有当顾客的疑虑全部消除以后,明白商品的性能,以及有关使用方法后,顾客方会由购买欲望,转向为购买行为。顾客来本店购物是为了买到需要的商品,而营业员也希望做到这一点,说明商品质量确实好,这样就能留住一定的顾客群。加强__类商品的销售,对每月下发的__明细单要认真的查找。对毛利高的品种种类要全,避免有断货的情况发生。填好缺少商品登记记录,及时与采购部联系。每月会员日,提前做好宣传工作尽可能通知到每一位会员。

三、人员管理,店容店貌

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团结好店内员工,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了解每一位员工的优点所在,并发挥其特长,做到量才适用。增强本店的凝聚力,使之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

为了给顾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为公司创作更多的销售业绩,带领员工做好每天的清洁工作,为顾客营造一个舒心的购物环境;积极主动的为顾客服务,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并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礼貌的文明用语,使顾客满意的离开本店。认真填写__的相关资料,陈列的时候按照种类的不同进行摆放。整理好商品购进记录、库存记录、陈列商品的按月检查记录及近效期商品的催销记录。

员工年度职位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指导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二、具体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工作计划,坚持小计划配合大计划,具体作好每项工作。

(一)图书馆工作

1、配合计算机管理人员做好师生的图书借阅工作,督促教师按时归还,不损坏图书。

2、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做好阅览室阅览工作。

3、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方便,服务于广大师生。

4、做好学生阅览工作,保证学生阅览图书的质量和数量。

5、对学生阅览作出相应指导,为学生提供有益的书籍,指导他们做读书笔记

6、备好读书活动教案,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记录好学生的阅读情况。

7、做好图书的编码录入工作,用中图法进行图书采编,确保图书管理现代化。

8、保持图书室整齐干净,定期整理书架,将图书按标准摆放。

(二)校门值周工作

1、按时到岗,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岗位。

2、配合门卫值周时杜绝陌生人进入校园,杜绝学生走出校园。

3、做好值周学生的培训工作,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从而完成好值周工作。

4、配合领导检查班级卫生情况,督促值日生按时打扫,不拖拉,铃声响后回到教室。

5、做好清校工作,督促各班按时让学生离校。

员工年度职位工作计划41、认真履行国家、行业和省市有关标准、法规,按照公司《质量手册》规范公司内部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有关的日常工作。

2、对公司的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

按ISO9000:__、YYT0287-__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得到建立和保持;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之外部联络。

3、负责体系文件控制,审核质量手册、质量方针、目标;

指导各部门负责人对相关文件之使用、保管、收集、整理与归档。负责对现有体系文件定期评审。

4、审查各部门编制之质量记录在案格式,并审批;

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之质量记录;指导各部门对质量记录之整理和保管。

5、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之资料,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协助、协调、监督实施管理评审中相关纠正、预防措施。

6、评审、设计开发验证报告,协助审核试产报告;

为工程部经理批准项目建议书、量产报告提供质量方面参考意见;指导采购部对所需物料采购之质量检查工作,市场调研或分析,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指导研发质控部负责新产品检验和试验、新产品的加工试制和生产。

7、负责协调、协助工程部设计、开发产品之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设计开发、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组织之技术接口、输入、输出、验证、书、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计划书、设计开发。

8、指导生产部进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施之维护保养、编制必要之作业指导书、负责产品防护,指导生产主管对《月生产计划》之审批;

指导工程部编制工艺规程;指导质检部进行了产品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负责对设施采购的质量审批,指导销售部在各方面售后服务之工作。

9、协助总经理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并审核年度内审计划、审核实施计划、审核报告。

10、指导质量体系办公室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组织、协调内审活动之开展;指导审核组长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对内审或管理评审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之指导、跟踪、监督、验证。

员工年度职位工作计划5为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推进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更好地为今后的各项工作服务,依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宿松风电__年档案工作计划要点以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档案管理的组织建设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国资委、国家档案局、国电集团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和项目公司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明确项目筹建处和项目公司的第一责任人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综合管理部为档案管理工作机构。在岗位配置、职责、经费、设备设施等方面予以落实和保证。根据岗位情况有计划的选送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满足岗位工作要求。

二、做好档案管理的体系建设基础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和集团关于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标准,以档案的完整、齐全、安全和利用为目标,制定和完善各项档案管规章制度,构建科学、合理、配套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档案编目、台帐资料分类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归档资料账实相符,同时按要求建立档案管理评价办法。

三、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根据岗位情况有计划的选送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满足岗位工作要求。积极参加集团内部及档案协助组的工作、业务交流和培训学习活动。

四、加强硬件配备和信息化建设

根据档案管理和集团公司相关要求,针对目前实际情况及时添置档案柜及相关设施,做好档案资料的防盗、防光、防尘、防潮、防鼠、防火、防腐、防高温。同时根据项目工作进度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步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3

政府是对外援助的主要行为体,在对外援助工作中起着主导、管理和协调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就开始进行对外援助活动。随着对外援助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援外管理机构也几经改变,但总的来说我国对外援助的工作主要是由商务部及其前身进行管理的。从商务部机构变迁的过程就可清晰地掌握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发展过程。

(一)我国对外援助管理初始阶段(1950―1960年)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对外提供援助,主要是物资及少量现汇和技术援助。当时,对外援助任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下达,交有关部门执行。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7次会议决定,设立对外贸易部,从此,物资援助开始由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组织下属各进出口总公司实施。财政部负责拨款并直接管理现汇援助。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同年,中国开始对外提供成套项目援助,由对外贸易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其中对外贸易部负责援助谈判和协议签订工作,国家计划委员会则按照专业分工原则将项目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执行。1956年对外贸易部下设技术合作局、成套设备局和对外经济联络部等,共同负责援外工作的执行。

(二)我国对外援助管理发展阶段(1961―1982年)

1 对外经济联络总局(1961―1964年)

1961年3月1日设立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对外经济联络总局下设成套设备局和经济合作局,负责全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的归口管理,将原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负责管理的成套项目援助和由财政部管理的现汇援助改由对外经济联络总局负责管理。

2 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1964―1970年)

1964年撤销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同时设立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总管对外经济技术援助。该委员会下设三局负责对社会主义国家、亚洲地区和非洲地区的援助,并成立设备材料局和技术室负责对外经援事宜。1965年3月1日在华东、华北、东北和中南等四大区成立对外经济联络局,作为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负责组织援外材料设备、派遣专家、培训外国实习生,以及接待外国代表团等工作。

3 对外经济联络部(1970年6月―1982年3月)

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受援国的数目以及援助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显著增加。为了强化援外业务的功能,1970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改为对外经济联络部。对外经济联络部下设办公厅、政治部和6个局,分别掌管社会主义国家、非洲国家、外国实习生、计划财务和经济合作事务等。在地方上,除了青海、宁夏和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都相继成立了援外管理机构,如对外经济联络局、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援外办公室等等。

对外经济联络总局以及后来的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部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负责我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援助和经济技术合作工作,主要职责为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负责对亚、非、拉国家经济援助谈判工作,对外签订科技合作协定、议定书,掌握协议、议定书的执行情况,了解援外项目和科技合作项目的工作进度,办理清算手续等;安排对外援款的拨款使用计划,编制援外计划;处理列席八国经互会各常委会的工作,办理国际间有关国家的铁路、交通、民航、邮电和农林电等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工作;对外派遣技术援助专家,考察专家,推荐和派遣实习生,交换技术资料和实物样品等工作。

(三)援外管理体系化阶段(1982年至今)

我国对外援助管理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已逐渐体系化,对外援助的主要工作由主管对外经济贸易的国务院直属部门承担。

1 对外经济贸易部(1982年3月―1993年3月)

1982年3月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成立对外经济贸易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归口管理我国的对外援助,其对外援助方面的主要职责为:拟定和执行对外援助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援助方案,签署有关协议;编制和组织实施年度援助计划;监督检查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情况;管理援外经费、专项优惠贷款、专项基金等;推行援外方式改革。

2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3年3月―2003年3月)

1993年3月16日,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作为中央具体负责计划和管理外援的机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职责之一就是归口管理对外援助,负责对外援助工作,具体包括:拟定并执行对外援助政策和方案;签署并执行对外援助计划,监督检查援外项目执行情况,管理援外资金、援外优惠贷款、援外专项基金等政府援外资金;推进援外方式改革。其下设的对外援助司是管理我国对外援助的专门机构,职能包括:拟定和执行对外援助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援助方案;编制对外援助计划并组织;编制对外援助成套项目、一般物资、现汇援助、人才培训援助与决算,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具体管理成套项目资金的使用;宏观监督、管理企业实施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项目,并解决政府间重大问题;牵头制订对发展中国家人才培训管理办法,会同地区司及有关单位提出年度工作方案,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推行援外方式改革。

3 商务部(2003年至今)

商务部是主管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归口管理我国对外援助工作,负责对外援助工作中政府层面的事务管理和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主要负责拟定并执行对外援助政策,起草对外援助法律、法规,拟订部门规章,研究和推进对外援助方式改革,编制对外援助计划,拟订国别援助方案,确定援助项目并组织实施等。商务部援外司是国家援外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负责拟订并执行对外援助政策和方案,签署并执行有关协议;编制并执行对外援助计划,监督检查援外项目执行情况,管理援外资金、援外优惠贷

款、援外专项基金等我国政府援外资金;推进援外方式改革。

从我国对外援助管理机构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对外援助管理机构主要是由商务部及其前身主管的,这与其他国家对外援助主要由外交部主管有所不同。商务部及其下属的援外司在主管援外工作比较侧重对外援助的经济层面;而外交部主管则更多地考虑政治和外交利益,视援外为外交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外援助管理体制

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涉及国内大量物资、人力、资金的筹集和组织,需要中央和地方许多部门、单位的协作配合;同时,还必须同受援国政府协调行动,密切合作。纵观五十多年来对外援助的发展,我国对外援助管理体制经历了从总交货人部制、承建部负责制到投资包干制、承包责任制、企业总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

(一)总交货人部制(1958年―1970年)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刚开始对外提供成套项目援助,经援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参照苏联向中国提供成套设备项目的做法。1958年,进一步确定实行总交货人部制,即为了确保援外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按期完成,国家计委按援外项目的专业性质,指定中央有关部担任总交货人。总交货人部应该根据承担的项目,负责选调人员,搜集资料,勘察厂址,编制和审定设计任务书,编制援外预算,供应设备和材料,进行设备安装、调整和试运转等工作,并且负责培训受援国家的生产技术人员。中央总交货人部可以根据地方的工业特点和生产能力,委托某一个省、市、自治区负责完成援外项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任务。总交货人部和有关地区必须加强协作,共同保证任务的完成。

在总交货人部制的管理体制下,可以由总交货人部调集力量,直接组织援外项目实施;也可以由总交货人部委托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业厅(局)(总称为筹建单位)来执行,这些执行单位作为筹建单位,此时的总交货人部仅负责审定项目建设方案和设计,以及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出国考察组、专家组的工作。一些援外项目中包括的土木建筑、广播、电信、动力等工程,如果总交货人部没有这类专业单位和技术力量,则委托有关专业部门协作完成。接受协作任务的部门称为协作交货人部,它们大多也把协作任务委托其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或地方专业厅(局)(统称为协作单位)执行。

1961年以后,由对外经济联络总局(1960―1964)和后来的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1964―1970)负责协调各总交货人部和协作交货人部的工作。总交货人部制管理体制如下表所示:

50年代和60年代,对外援助的国别和经援项目由少到多,逐步增加,但总的援助规模还不大。总交货人部制基本上同当时的援外任务和国内经济体制相适应,有效地保证了经援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二)承建部负责制(1971年―1980年12月)

随着受援国的增多,援外规模和数量日益扩大,五六十年代实行的总交货人部制已经不能适应对外援助工作的实际需要。1971年放弃总交货人部制,开始实行新的援外管理体制――承建部负责制。

承建部负责制的出发点是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由承建部对经援项目的实施负经济和技术责任,而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交由地方来完成。具体做法是:国家对外承担的经援项目,按行业分工,确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作为承建部。承建部根据项目要求,征得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确定项目的筹建单位、设计单位、协作单位;然后由对外经济联络部(1970―1982)代表国务院正式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下达项目筹建(协作)任务。项目的土木建筑、广播、电信、动力等工程,仍可由承建部直接委托有关专业部门(称为协作部)负责。协作部在获得地方政府同意后,也可将协作任务委托给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地方专业厅(局)负责完成。

承建部负责制的运作,主要依靠各承建部、协作部和各地方政府之间的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但是这种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由于这种管理体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对经援项目进行管理,因此承建部和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缺乏必要的自,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项目实施单位责任不落实、经费实报实销等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避免承建部负责制的缺陷,对外经济联络部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开始探索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管理经援项目。

(三)投资包干制(1980年12月―1983年12月)

1980年12月,对外经济联络部颁发了《关于对外经援项目试行投资包干制的暂行办法》。所谓的投资包干制,就是国家把实施某一经援项目的全部工作,承包给某一特定部门或地区,由其负担全面经济技术责任,并对项目实施的管理享有自。

(四)承包责任制(1983年12月―1993年)

经过三年的试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83年12月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布《对外经援项目承包责任制暂行办法》,全面实行承包责任制。具体做法是将原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承包单位,改为由其所属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或其他具有法人地位的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作承包单位,实行政企分开,有利于真正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部分项目通过招标确定国内承包单位,使承包单位的责、权、利相结合,增强了经济核算和质量与效益观念,调动了它们完成援外任务的积极性,缩短了一些项目的建设周期。

(五)企业总承包责任制(1993年至今)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到1993年,根据政企职责分开,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的原则,援外工作由行政和事业单位分段管理的体制,改为行政部门集中行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政府部门运用行政规章和经济手段对援外工作实行规范化的宏观管理,同时建立企业总承包责任制,由总承包企业作为中国政府指定中方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援外任务,以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援外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我国对外援助管理体制的转变折射出我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具体管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总交货人部制、承建部负责制到逐渐市场化阶段的投资包干制、承包责任制、企业总承包责任制的变化过程。建立合理的、同国内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实施对外援助的管理体制,对于保证各项对外援助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中国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对外援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援助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我国对外援助管理

体制开始形成。目前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机构除主管部门商务部外,中央政府各机构和部门中,负责对外援助事务的主要有外交部、财政部等23个部委,以及地方省区商务部门、驻外使领馆等也共同参与了对外援助的管理体系。现阶段中国对外援助工作的管理机构按层级可以划分为国家归口管理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地方管理机构和驻外管理机构四个层次。

(一)国家归口管理机构

商务部是主管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归口管理我国对外援助工作,负责对外援助工作中政府层面的事务管理和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商务部下设援外司,负责对外援助工作中政府层面的事务管理和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援外司的具体职能包括:拟定并执行对外援助政策,起草对外援助法律、法规,拟定部门规章,研究和推进对外援助方式改革;编制对外援助计划并组织实施,拟订国别援助方案,确定援助项目;负责政府间援助谈判,商签援助协议,处理政府间援助事务,办理援外项目对外移交,负责援外贷款偿还和债务重组工作;核准各类援外项目实施企业的投标资格,组织援外项目决标,下达援外项目任务,检查监督各类援外项目的实施;负责编报对外援助资金预决算和援外统计工作;负责使用援外经费,监督和管理援外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基金项目,并解决政府间重大问题;指导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的相关援外工作等。

2003年3月,商务部成立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援外司将原由其负责的援外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交由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承担,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在工作中接受援外司的指导。

(二)部门管理机构

除商务部外,国务院所属各有关部委也负责承担和管理一些对外援助事务,参与对外援助工作,按行业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各与对外援助有关的部门,一般都设有管理对外援助的机构,有的由对外联络司(局),或外事司(局)兼管,有的专设援外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对外援助的各项工作。商务部及其下属的援外司在制定和执行具体的援外项目时,比较侧重对外援助的经济层面;外交部在制定与外援有关的政策时主要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利益的考虑,往往视援外为实现外交总体战略的一个载体,对援外的原则和导向等做出规定;财政部负责财政援助,部内财务、人事、纪检和地区司等单位与商务部、外交部以及技术专家建立了对援外项目的巡检制度;卫生部负责援外医疗队的选派和管理;商务部国际司负责国际多边组织间的援助事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与多边开发银行的联系;中国进出口银行负责优惠贷款项目;科技部管理中国对外科技援助工作;农业部承办政府间农业涉外事务,组织有关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教育部、全国妇联也承担部分援助事务。

(三)地方管理机构

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一定的对外援助的归口管理,在对外援助中发挥协调管理职能,一方面,协助商务部做好各方面工作,执行对外援助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援助方案;另一方面对援外实施主体的监督管理、推荐属地援外企业的工作、参与与属地企业相关的援外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情况。

(四)驻外管理机构

中国对外援助工作的驻外管理机构是驻外使馆经商处(经济参赞处或经济商务参赞处),或中国派驻受援国的经济代表处。中国驻越南大使馆1956年5月设立的中国驻越南经济代表处,是中国第一个驻外管理对外援助的代表机构。

驻外使馆经商处是中国与受援国发展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协助商务部对援外物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并根据商务部授权处理有关的政府间事务。驻外使馆经济参赞处或经济代表处在管理中国对外援助工作方面的职责包括:执行国家援外方针政策和国务院关于援外工作的指示。重视国别研究,加强与驻在国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和沟通,疏通和拓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渠道,促进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的发展;根据国内主管部门的授权,及时办理政府间协议(包括协定、换文、会谈纪要、交接证书、账务处理细节等)的有关事宜;加强对各类援外项目的管理与协调。要将项目中方人员纳入援外人员管理,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对受援国的人才培训工作。及时了解对方的培训需求和对中国培训项目的反馈意见,审核受训人员,研讨新的培训方式;及时反馈受援国援助要求,如认为可行,应报国内主管部门研究;做好中国援外工作的对外宣传工作,以增进了解,扩大影响,促进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

经过逐步的调整和改革,中国已经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从政府到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援外管理网络,形成了由商务部牵头,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国内外相互配合的援外工作格局。2006年,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与中央各有关部委、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部门沟通与协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援外管理机制,提高援外管理水平。随着我国对外援助各机制的建立和强化,对外援助工作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援外管理体系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三、对外援助执行机构

对外援助包括成套设备项目、一般物资援助、现汇援助、人才培训援助、援外合资合作、政府优惠贷款等,根据对外援助方式的不同我国对外援助的程序及执行机构也有所不同。

(一)对外援助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援助历来是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方式。受援国政府提出项目要求后,两国政府签订政府间援助协议,由中国专家组成的考察组考察受援国提出项目的可行性;若项目可行,则两国政府办理立项换文手续,选择中国国内的设计咨询机构与受援国签订设计合同,对项目进行设计;再通过招议标方式选择中国企业与受援国签订施工合同实施项目;项目完成后,由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各自派专家组成项目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并签订交接证书。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简称中成集团)成立于1959年11月。在此后的三十四年间,公司受中国政府委托,作为我国对外援助成套项目唯一的专门执行机构,对内行使政府职能,统一组织管理我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建设工作,对外作为我国援外项目的总实施单位,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组织实施了1400多个大、中型成套项目,在我国成套项目对外援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中成集团进行改组,改组后的中成集团在实施我国对外援助中成套设备和技术进出口中依然具有优势。

(二)技术合作项目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是在中国已在受援国援建成套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应受援国政府请求,我国可对已援建成套项目进行技术合作。双方政府办

理换文手续,对技术合作的内容、派遣人数、专业、合作费用、合作期限及提供项目所需维修零配件等加以规定,由中国商务部选派中国企业(一般为原项目实施企业)承担项目的技术合作。在项目技术合作期间,受援国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援助的中方企业必要的生活条件,办理所需物资进口,派遣合格人员参加培训等。

(三)政府贴息的优惠贷款项目

政府贴息优惠贷款项目始于1995年5月,是我国对外援助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该项贷款的唯一承贷行,负责优惠贷款的项目评审、贷款协议的签订、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本息回收等工作。商务部为该项业务的政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政策和计划及与受援国商签政府间框架协议,并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推荐优惠贷款项目。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我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合资合作建设、经营的生产性项目,或提供我国生产的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等。根据受援国的要求和我国的可能,我国政府同受援国政府就提供“优惠贷款”的额度、主要贷款条件、使用范围、承贷行、转贷行等签订政府间框架协议。我国企业和受援国企业在两国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前可以先行探讨项目供我国向受援国提供“优惠贷款”时参考。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审核由受援国政府或两国合资企业或中国企业提出的拟使用优惠贴息贷款项目,并推荐给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同受援国政府指定银行对项目进行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分析,对确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受援国政府指定银行或政府部门签订借贷协议。在借贷协议签订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会同受援国银行选择贷款使用企业实施项目,并规定监督贷款使用,以及收回到期贷款本息。

以政府贴息优惠贷款形式的对外援助实施过程涉及到较多部门,商务部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主要管理机构,财政部提供贴息资金,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督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每年的贷款规模,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商务部、外交部、中国进出口银行提出,并报国务院批准。

政府贴息优惠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起到较大作用,尤其表现在协助商务部对申请援外优惠贷款项目企业资信进行审核。而且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须参加由属地企业承担实施援外成套项目的检查验收及重大援外工程联合检查。

(四)援外合资合作项目

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是用于支持我国企业利用受援国当地资源和我国设备、技术,与受援国企业在受援国经营有市场、有效益并以生产性为主的中小型合资合作项目的专项资金。

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由商务部和财政部统一实施管理。商务部负责援外合资合作项目的立项审批,对外签订协议,向财政部报送“基金”的年度使用计划和“基金”的年度决算,负责项目借款合同的签订、拨款和借款催收,并根据财政部核准的“基金”年度使用计划、决算和有关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国务院有关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外经贸厅、委对申请基金的项目进行审核,合格后转报商务部。我国各驻外使馆经商参处配合企业做好境外项目的考察和当地市场的调研工作,并根据驻在国的经济、政治情况,对项目进行审核,合格后向商务部出具项目建议书。援外司负责对项目进行审核、计财司负责审查借款单位财务状况并核定借款金额,对于借款金额超过(含)1000万元人民币或等额美元的项目,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共同审核并确定借款金额。

(五)援外人力资源项目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以来,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援外支出增长近五倍,且培训领域和专业范围不断扩展。援外人力资源项目的实施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部委、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全国性行业的推荐,并由商务部最终评审确定。

2000年,我国面向非洲国家设立的“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用于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等,该基金的使用根据培训专业的数量和非洲国家学员报名的情况而定,不设固定限额。由商务部负责以经济管理官员研修活动、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项下的专业技术培训、双边培训、派专家“走出去”培训等方式为非洲国家进行人员培训。

(六)一般物资赠送

受援国政府提出物资赠送要求后,两国政府签订政府间协议。受援国国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所需物资清单,并与中国商务部根据协议金额确定物资的品种和数量。中国商务部选定中国企业负责物资的组货和发运,如有必要即提供售后服务,如设备安装、人员培训等。

(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指在海啸、地震、飓风、旱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向受灾过提供紧急救灾物资、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以及现汇资金等的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实施过程中涉及外交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地震局等,各部门按各自职能,协调配合,落实救援事项。

对外援助项目通过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单位的密切合作,对于保证各项对外援助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法律法规建设

随着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开展,特别是1994年对外援助改革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管理办法等,对援外活动进行协调管理,这些部门法规对援外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管理、援外人员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相应的对外援助法律、法规。现有的对外援助工作主要是在由部门规章为主体,由一系列规范文件和部门规章构成的援外制度体系下进行的。

(一)援外资金使用

关于援外支出预算资金的使用,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对外援助支出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对对外援助支出的范围、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调整、财务监督和管理做出了相对较为具体的规定。援外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委根据职责分工具体管理本部门的援外资金。

关于援外专项基金的管理,1992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多种形式援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多种形式援外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和经贸部共同管理,并对专项资金和借款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1998年用新的《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管理办法》代替原管理办法,加强对援外专项资金的管理,并制定《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管理办法细则》,加强对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的财务管理。

(二)援外项目管理

1998年以来,外经贸部以及后来的商务部在援外项目管理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规,用以规范援外物资项目、成套设备项目、人员培训项目工作。1998年对外经贸部制定了《对外

援助物资检验管理办法(试行)》、《对外援助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及验收办法》、《对外援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办法》;1999年又颁布了《对外援助项目奖惩办法》;2004年商务部又出台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2005年商务部全面启动各类援外项目合同标准文本的协定工作,并开始起草《援外成套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办法》《对外援助人力资源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制定并了《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对外援助实施进度的意见》、《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实施管理内部暂行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在此基础上,2006年商务部正式颁布了《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援外成套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同时制定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考察设计评标办法(暂行)》和《商务部关于对外援助项目评标结果公示和质疑处理的规定(试行)》。由此逐步形成了基本完备的援外项目法规制度,明晰了援外项目的分类管理,规范了援外项目招标制度和实施企业的资格认定,并加强了对援外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商务部2008年第18号令)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三)援外人员的管理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4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对外提供援助,主要是物资及少量现汇和技术援助。当时,对外援助任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下达,交有关部门执行。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7次会议决定,设立对外贸易部,从此,物资援助开始由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组织下属各进出口总公司实施。财政部负责拨款并直接管理现汇援助。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同年,中国开始对外提供成套项目援助,由对外贸易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其中对外贸易部负责援助谈判和协议签订工作,国家计划委员会则按照专业分工原则将项目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执行。1956年对外贸易部下设技术合作局、成套设备局和对外经济联络部等,共同负责援外工作的执行。

(二)我国对外援助管理发展阶段(1961—1982年)

1对外经济联络总局(1961—1964年)

1961年3月1日设立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对外经济联络总局下设成套设备局和经济合作局,负责全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的归口管理,将原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负责管理的成套项目援助和由财政部管理的现汇援助改由对外经济联络总局负责管理。

2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1964—1970年)

1964年撤销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同时设立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总管对外经济技术援助。该委员会下设三局负责对社会主义国家、亚洲地区和非洲地区的援助,并成立设备材料局和技术室负责对外经援事宜。1965年3月1日在华东、华北、东北和中南等四大区成立对外经济联络局,作为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负责组织援外材料设备、派遣专家、培训外国实习生,以及接待外国代表团等工作。

3对外经济联络部(1970年6月—1982年3月)

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受援国的数目以及援助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显著增加。为了强化援外业务的功能,1970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改为对外经济联络部。对外经济联络部下设办公厅、政治部和6个局,分别掌管社会主义国家、非洲国家、外国实习生、计划财务和经济合作事务等。在地方上,除了青海、宁夏和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都相继成立了援外管理机构,如对外经济联络局、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援外办公室等等。

对外经济联络总局以及后来的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部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负责我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援助和经济技术合作工作,主要职责为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负责对亚、非、拉国家经济援助谈判工作,对外签订科技合作协定、议定书,掌握协议、议定书的执行情况,了解援外项目和科技合作项目的工作进度,办理清算手续等;安排对外援款的拨款使用计划,编制援外计划;处理列席八国经互会各常委会的工作,办理国际间有关国家的铁路、交通、民航、邮电和农林电等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工作;对外派遣技术援助专家,考察专家,推荐和派遣实习生,交换技术资料和实物样品等工作。

(三)援外管理体系化阶段(1982年至今)

我国对外援助管理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已逐渐体系化,对外援助的主要工作由主管对外经济贸易的国务院直属部门承担。

1对外经济贸易部(1982年3月—1993年3月)

1982年3月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成立对外经济贸易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归口管理我国的对外援助,其对外援助方面的主要职责为:拟定和执行对外援助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援助方案,签署有关协议;编制和组织实施年度援助计划;监督检查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情况;管理援外经费、专项优惠贷款、专项基金等;推行援外方式改革。

2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3年3月—2003年3月)

1993年3月16日,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作为中央具体负责计划和管理外援的机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职责之一就是归口管理对外援助,负责对外援助工作,具体包括:拟定并执行对外援助政策和方案;签署并执行对外援助计划,监督检查援外项目执行情况,管理援外资金、援外优惠贷款、援外专项基金等政府援外资金;推进援外方式改革。其下设的对外援助司是管理我国对外援助的专门机构,职能包括:拟定和执行对外援助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援助方案;编制对外援助计划并组织;编制对外援助成套项目、一般物资、现汇援助、人才培训援助与决算,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具体管理成套项目资金的使用;宏观监督、管理企业实施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项目,并解决政府间重大问题;牵头制订对发展中国家人才培训管理办法,会同地区司及有关单位提出年度工作方案,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推行援外方式改革。

3商务部(2003年至今)

商务部是主管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归口管理我国对外援助工作,负责对外援助工作中政府层面的事务管理和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主要负责拟定并执行对外援助政策,起草对外援助法律、法规,拟订部门规章,研究和推进对外援助方式改革,编制对外援助计划,拟订国别援助方案,确定援助项目并组织实施等。商务部援外司是国家援外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负责拟订并执行对外援助政策和方案,签署并执行有关协议;编制并执行对外援助计划,监督检查援外项目执行情况,管理援外资金、援外优惠贷款、援外专项基金等我国政府援外资金;推进援外方式改革。

从我国对外援助管理机构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对外援助管理机构主要是由商务部及其前身主管的,这与其他国家对外援助主要由外交部主管有所不同。商务部及其下属的援外司在主管援外工作比较侧重对外援助的经济层面;而外交部主管则更多地考虑政治和外交利益,视援外为外交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外援助管理体制

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涉及国内大量物资、人力、资金的筹集和组织,需要中央和地方许多部门、单位的协作配合;同时,还必须同受援国政府协调行动,密切合作。纵观五十多年来对外援助的发展,我国对外援助管理体制经历了从总交货人部制、承建部负责制到投资包干制、承包责任制、企业总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

(一)总交货人部制(1958年—1970年)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刚开始对外提供成套项目援助,经援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参照苏联向中国提供成套设备项目的做法。1958年,进一步确定实行总交货人部制,即为了确保援外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按期完成,国家计委按援外项目的专业性质,指定中央有关部担任总交货人。总交货人部应该根据承担的项目,负责选调人员,搜集资料,勘察厂址,编制和审定设计任务书,编制援外预算,供应设备和材料,进行设备安装、调整和试运转等工作,并且负责培训受援国家的生产技术人员。中央总交货人部可以根据地方的工业特点和生产能力,委托某一个省、市、自治区负责完成援外项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任务。总交货人部和有关地区必须加强协作,共同保证任务的完成。

在总交货人部制的管理体制下,可以由总交货人部调集力量,直接组织援外项目实施;也可以由总交货人部委托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业厅(局)(总称为筹建单位)来执行,这些执行单位作为筹建单位,此时的总交货人部仅负责审定项目建设方案和设计,以及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出国考察组、专家组的工作。一些援外项目中包括的土木建筑、广播、电信、动力等工程,如果总交货人部没有这类专业单位和技术力量,则委托有关专业部门协作完成。接受协作任务的部门称为协作交货人部,它们大多也把协作任务委托其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或地方专业厅(局)(统称为协作单位)执行。

1961年以后,由对外经济联络总局(1960—1964)和后来的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1964—1970)负责协调各总交货人部和协作交货人部的工作。总交货人部制管理体制如下表所示:

50年代和60年代,对外援助的国别和经援项目由少到多,逐步增加,但总的援助规模还不大。总交货人部制基本上同当时的援外任务和国内经济体制相适应,有效地保证了经援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二)承建部负责制(1971年—1980年12月)

随着受援国的增多,援外规模和数量日益扩大,五六十年代实行的总交货人部制已经不能适应对外援助工作的实际需要。1971年放弃总交货人部制,开始实行新的援外管理体制——承建部负责制。

承建部负责制的出发点是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由承建部对经援项目的实施负经济和技术责任,而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交由地方来完成。具体做法是:国家对外承担的经援项目,按行业分工,确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作为承建部。承建部根据项目要求,征得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确定项目的筹建单位、设计单位、协作单位;然后由对外经济联络部(1970—1982)代表国务院正式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下达项目筹建(协作)任务。项目的土木建筑、广播、电信、动力等工程,仍可由承建部直接委托有关专业部门(称为协作部)负责。协作部在获得地方政府同意后,也可将协作任务委托给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地方专业厅(局)负责完成。

承建部负责制的运作,主要依靠各承建部、协作部和各地方政府之间的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但是这种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由于这种管理体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对经援项目进行管理,因此承建部和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缺乏必要的自,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项目实施单位责任不落实、经费实报实销等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避免承建部负责制的缺陷,对外经济联络部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开始探索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管理经援项目。

(三)投资包干制(1980年12月—1983年12月)

1980年12月,对外经济联络部颁发了《关于对外经援项目试行投资包干制的暂行办法》。所谓的投资包干制,就是国家把实施某一经援项目的全部工作,承包给某一特定部门或地区,由其负担全面经济技术责任,并对项目实施的管理享有自。

(四)承包责任制(1983年12月—1993年)

经过三年的试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83年12月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布《对外经援项目承包责任制暂行办法》,全面实行承包责任制。具体做法是将原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承包单位,改为由其所属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或其他具有法人地位的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作承包单位,实行政企分开,有利于真正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部分项目通过招标确定国内承包单位,使承包单位的责、权、利相结合,增强了经济核算和质量与效益观念,调动了它们完成援外任务的积极性,缩短了一些项目的建设周期。

(五)企业总承包责任制(1993年至今)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到1993年,根据政企职责分开,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的原则,援外工作由行政和事业单位分段管理的体制,改为行政部门集中行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政府部门运用行政规章和经济手段对援外工作实行规范化的宏观管理,同时建立企业总承包责任制,由总承包企业作为中国政府指定中方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援外任务,以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援外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我国对外援助管理体制的转变折射出我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具体管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总交货人部制、承建部负责制到逐渐市场化阶段的投资包干制、承包责任制、企业总承包责任制的变化过程。建立合理的、同国内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实施对外援助的管理体制,对于保证各项对外援助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中国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对外援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援助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我国对外援助管理体制开始形成。目前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机构除主管部门商务部外,中央政府各机构和部门中,负责对外援助事务的主要有外交部、财政部等23个部委,以及地方省区商务部门、驻外使领馆等也共同参与了对外援助的管理体系。现阶段中国对外援助工作的管理机构按层级可以划分为国家归口管理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地方管理机构和驻外管理机构四个层次。

(一)国家归口管理机构

商务部是主管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归口管理我国对外援助工作,负责对外援助工作中政府层面的事务管理和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商务部下设援外司,负责对外援助工作中政府层面的事务管理和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援外司的具体职能包括:拟定并执行对外援助政策,起草对外援助法律、法规,拟定部门规章,研究和推进对外援助方式改革;编制对外援助计划并组织实施,拟订国别援助方案,确定援助项目;负责政府间援助谈判,商签援助协议,处理政府间援助事务,办理援外项目对外移交,负责援外贷款偿还和债务重组工作;核准各类援外项目实施企业的投标资格,组织援外项目决标,下达援外项目任务,检查监督各类援外项目的实施;负责编报对外援助资金预决算和援外统计工作;负责使用援外经费,监督和管理援外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基金项目,并解决政府间重大问题;指导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的相关援外工作等。

2003年3月,商务部成立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援外司将原由其负责的援外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交由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承担,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在工作中接受援外司的指导。

(二)部门管理机构

除商务部外,国务院所属各有关部委也负责承担和管理一些对外援助事务,参与对外援助工作,按行业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各与对外援助有关的部门,一般都设有管理对外援助的机构,有的由对外联络司(局),或外事司(局)兼管,有的专设援外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对外援助的各项工作。商务部及其下属的援外司在制定和执行具体的援外项目时,比较侧重对外援助的经济层面;外交部在制定与外援有关的政策时主要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利益的考虑,往往视援外为实现外交总体战略的一个载体,对援外的原则和导向等做出规定;财政部负责财政援助,部内财务、人事、纪检和地区司等单位与商务部、外交部以及技术专家建立了对援外项目的巡检制度;卫生部负责援外医疗队的选派和管理;商务部国际司负责国际多边组织间的援助事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与多边开发银行的联系;中国进出口银行负责优惠贷款项目;科技部管理中国对外科技援助工作;农业部承办政府间农业涉外事务,组织有关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教育部、全国妇联也承担部分援助事务。

(三)地方管理机构

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一定的对外援助的归口管理,在对外援助中发挥协调管理职能,一方面,协助商务部做好各方面工作,执行对外援助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援助方案;另一方面对援外实施主体的监督管理、推荐属地援外企业的工作、参与与属地企业相关的援外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情况。

(四)驻外管理机构

中国对外援助工作的驻外管理机构是驻外使馆经商处(经济参赞处或经济商务参赞处),或中国派驻受援国的经济代表处。中国驻越南大使馆1956年5月设立的中国驻越南经济代表处,是中国第一个驻外管理对外援助的代表机构。

驻外使馆经商处是中国与受援国发展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协助商务部对援外物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并根据商务部授权处理有关的政府间事务。驻外使馆经济参赞处或经济代表处在管理中国对外援助工作方面的职责包括:执行国家援外方针政策和国务院关于援外工作的指示。重视国别研究,加强与驻在国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和沟通,疏通和拓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渠道,促进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的发展;根据国内主管部门的授权,及时办理政府间协议(包括协定、换文、会谈纪要、交接证书、账务处理细节等)的有关事宜;加强对各类援外项目的管理与协调。要将项目中方人员纳入援外人员管理,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对受援国的人才培训工作。及时了解对方的培训需求和对中国培训项目的反馈意见,审核受训人员,研讨新的培训方式;及时反馈受援国援助要求,如认为可行,应报国内主管部门研究;做好中国援外工作的对外宣传工作,以增进了解,扩大影响,促进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

经过逐步的调整和改革,中国已经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从政府到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援外管理网络,形成了由商务部牵头,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国内外相互配合的援外工作格局。2006年,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与中央各有关部委、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部门沟通与协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援外管理机制,提高援外管理水平。随着我国对外援助各机制的建立和强化,对外援助工作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援外管理体系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三、对外援助执行机构

对外援助包括成套设备项目、一般物资援助、现汇援助、人才培训援助、援外合资合作、政府优惠贷款等,根据对外援助方式的不同我国对外援助的程序及执行机构也有所不同。

(一)对外援助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援助历来是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方式。受援国政府提出项目要求后,两国政府签订政府间援助协议,由中国专家组成的考察组考察受援国提出项目的可行性;若项目可行,则两国政府办理立项换文手续,选择中国国内的设计咨询机构与受援国签订设计合同,对项目进行设计;再通过招议标方式选择中国企业与受援国签订施工合同实施项目;项目完成后,由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各自派专家组成项目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并签订交接证书。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简称中成集团)成立于1959年11月。在此后的三十四年间,公司受中国政府委托,作为我国对外援助成套项目唯一的专门执行机构,对内行使政府职能,统一组织管理我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建设工作,对外作为我国援外项目的总实施单位,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组织实施了1400多个大、中型成套项目,在我国成套项目对外援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中成集团进行改组,改组后的中成集团在实施我国对外援助中成套设备和技术进出口中依然具有优势。

(二)技术合作项目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是在中国已在受援国援建成套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应受援国政府请求,我国可对已援建成套项目进行技术合作。双方政府办理换文手续,对技术合作的内容、派遣人数、专业、合作费用、合作期限及提供项目所需维修零配件等加以规定,由中国商务部选派中国企业(一般为原项目实施企业)承担项目的技术合作。在项目技术合作期间,受援国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援助的中方企业必要的生活条件,办理所需物资进口,派遣合格人员参加培训等。

(三)政府贴息的优惠贷款项目

政府贴息优惠贷款项目始于1995年5月,是我国对外援助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该项贷款的唯一承贷行,负责优惠贷款的项目评审、贷款协议的签订、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本息回收等工作。商务部为该项业务的政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政策和计划及与受援国商签政府间框架协议,并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推荐优惠贷款项目。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我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合资合作建设、经营的生产性项目,或提供我国生产的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等。根据受援国的要求和我国的可能,我国政府同受援国政府就提供“优惠贷款”的额度、主要贷款条件、使用范围、承贷行、转贷行等签订政府间框架协议。我国企业和受援国企业在两国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前可以先行探讨项目供我国向受援国提供“优惠贷款”时参考。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审核由受援国政府或两国合资企业或中国企业提出的拟使用优惠贴息贷款项目,并推荐给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同受援国政府指定银行对项目进行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分析,对确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受援国政府指定银行或政府部门签订借贷协议。在借贷协议签订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会同受援国银行选择贷款使用企业实施项目,并规定监督贷款使用,以及收回到期贷款本息。

以政府贴息优惠贷款形式的对外援助实施过程涉及到较多部门,商务部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主要管理机构,财政部提供贴息资金,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督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每年的贷款规模,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商务部、外交部、中国进出口银行提出,并报国务院批准。

政府贴息优惠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起到较大作用,尤其表现在协助商务部对申请援外优惠贷款项目企业资信进行审核。而且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须参加由属地企业承担实施援外成套项目的检查验收及重大援外工程联合检查。

(四)援外合资合作项目

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是用于支持我国企业利用受援国当地资源和我国设备、技术,与受援国企业在受援国经营有市场、有效益并以生产性为主的中小型合资合作项目的专项资金。

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由商务部和财政部统一实施管理。商务部负责援外合资合作项目的立项审批,对外签订协议,向财政部报送“基金”的年度使用计划和“基金”的年度决算,负责项目借款合同的签订、拨款和借款催收,并根据财政部核准的“基金”年度使用计划、决算和有关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国务院有关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外经贸厅、委对申请基金的项目进行审核,合格后转报商务部。我国各驻外使馆经商参处配合企业做好境外项目的考察和当地市场的调研工作,并根据驻在国的经济、政治情况,对项目进行审核,合格后向商务部出具项目建议书。援外司负责对项目进行审核、计财司负责审查借款单位财务状况并核定借款金额,对于借款金额超过(含)1000万元人民币或等额美元的项目,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共同审核并确定借款金额。

(五)援外人力资源项目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以来,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援外支出增长近五倍,且培训领域和专业范围不断扩展。援外人力资源项目的实施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部委、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全国性行业的推荐,并由商务部最终评审确定。

2000年,我国面向非洲国家设立的“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用于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等,该基金的使用根据培训专业的数量和非洲国家学员报名的情况而定,不设固定限额。由商务部负责以经济管理官员研修活动、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项下的专业技术培训、双边培训、派专家“走出去”培训等方式为非洲国家进行人员培训。

(六)一般物资赠送

受援国政府提出物资赠送要求后,两国政府签订政府间协议。受援国国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所需物资清单,并与中国商务部根据协议金额确定物资的品种和数量。中国商务部选定中国企业负责物资的组货和发运,如有必要即提供售后服务,如设备安装、人员培训等。

(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指在海啸、地震、飓风、旱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向受灾过提供紧急救灾物资、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以及现汇资金等的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实施过程中涉及外交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地震局等,各部门按各自职能,协调配合,落实救援事项。

对外援助项目通过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单位的密切合作,对于保证各项对外援助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法律法规建设

随着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开展,特别是1994年对外援助改革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管理办法等,对援外活动进行协调管理,这些部门法规对援外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管理、援外人员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相应的对外援助法律、法规。现有的对外援助工作主要是在由部门规章为主体,由一系列规范文件和部门规章构成的援外制度体系下进行的。

(一)援外资金使用

关于援外支出预算资金的使用,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对外援助支出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对对外援助支出的范围、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调整、财务监督和管理做出了相对较为具体的规定。援外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委根据职责分工具体管理本部门的援外资金。

关于援外专项基金的管理,1992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多种形式援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多种形式援外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和经贸部共同管理,并对专项资金和借款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1998年用新的《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管理办法》代替原管理办法,加强对援外专项资金的管理,并制定《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管理办法细则》,加强对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的财务管理。

(二)援外项目管理

1998年以来,外经贸部以及后来的商务部在援外项目管理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规,用以规范援外物资项目、成套设备项目、人员培训项目工作。1998年对外经贸部制定了《对外援助物资检验管理办法(试行)》、《对外援助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及验收办法》、《对外援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办法》;1999年又颁布了《对外援助项目奖惩办法》;2004年商务部又出台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2005年商务部全面启动各类援外项目合同标准文本的协定工作,并开始起草《援外成套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办法》《对外援助人力资源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制定并了《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对外援助实施进度的意见》、《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实施管理内部暂行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在此基础上,2006年商务部正式颁布了《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援外成套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同时制定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考察设计评标办法(暂行)》和《商务部关于对外援助项目评标结果公示和质疑处理的规定(试行)》。由此逐步形成了基本完备的援外项目法规制度,明晰了援外项目的分类管理,规范了援外项目招标制度和实施企业的资格认定,并加强了对援外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商务部2008年第18号令)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三)援外人员的管理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5

一、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含义

物业管理,是指通过对即将投入使用的物业消费者或业主开展合理、科学的组织、计划、控制等,以维持物业消费者与业主的正常生活环境,并对该物业房产的保值与增值进行管理的活动。物业管理可以视为,业主对物业实现自身基本思想及管理理念的管理活动。其中,物业管理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出发,其管理与服务的含义也将有所区别,下面就业主的物业管理、代业主方的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服务、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管理与服务这四方面展开分析,如下所述。

(一)业主方的物业管理

业主方,即该物业的物权人、使用权人,其物业管理是真正体现业主对该物业的管理目标、基本理念与思想而展开的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业主方通过对物业开展计划性、组织性的控制活动,以便维持其正常的生活环境与秩序,并实现物业财产的保值与增值目标的管理活动。

(二)代业主方的物业管理服务

代业主方的物业管理服务,即业主将该物业的部分管理职能授权由物业公司代为开展管理与服务活动。代业主方通过代替业主开展相应有计划、有组织的物业管理活动,实现该物业的保值与增值目标,维护业主,即使用权人的实际权益。

(三)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服务

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服务,主要是指由物业公司根据与业主方的服务合同,结合业主方对该物业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计划,并以具体的物业项目为管理对象,开展物业管理活动及管理计划的实施。其中,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服务属于该公司的物业项目管理,主要通过与业主委员会签订相应的服务合同及授权范围,并由业主提供相应的服务费,最终实现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效益目标。

(四)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管理与服务

物业管理公司所提供的物业管理与服务项目是指,物业管理公司在该物业项目上所开展的管理活动,并未业主方提供相应的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基本服务与保值、增值服务内容。

二、物业管理与服务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体系来实现。而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指的是为了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将咨询企业、设计单位、销售企业、施工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等各单位组合起来,并开展相应的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物业管理与服务相融合,可以有效的促进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

一方面,物业管理与服务是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确定相应的目标客户群,进而以优质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出发,真正开展以物业管理与服务为中心的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活动。

另一方面,通过实现全面化物业管理与服务的策划与设计,根据目标市场及目标顾客的实际需求,融合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及顾客的文化价值理念,通过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开发出富有创造性、人性化、富有个性的房地产产品,实现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物业管理与服务活动,以便最终成功吸引、留住消费者。

(二)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物业管理企业是提供物业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企业,一般采用物业项目管理模式,从事建成后物业的维修、保养、保安、保洁、维护秩序等管理与服务工作。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通常采用两种策略,一种是按现有运行模式,扩大经营规模,依靠经济规模,获取更大利润;一种是扩大经营范围,搞横向一体化和多元化,扩大利润来源。物业管理公司参与房地产开发与建设过程,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以物业管理与服务为中心建立全面物业管理与服务体系发挥自身与业主亲密接触、对业主需求深刻了解的优势,在为开发商、设计人员、建造人员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的同时,为自己的经营创造良好的经营条件的设想,将有利于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产品的适用性

房地产产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实现自身利益为目标的开发建设成果,其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物业开发调研、物业开发策划、物业设计、物业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缺乏站在业主(潜在业主)角度的调研与分析,策划工作均未将潜在业主利益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唯一没有代表潜在业主利益的主体,消费者在购房时缺少对房地产产品形成过程中详细信息的了解,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应建立一套代表潜在消费者利益的对房地产开发过程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的机制,在现行房地产开发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站在潜在消费者需求角度,以物业管理与服务为中心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程序。

三、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以物业管理与服务为中心

房地产开发策划的所有工作,其目标都是为了向研究的可行性提供服务,所提出的项目概念都是为开发商指定相关的营销策略提供基础,却未把潜在的业主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为开发商策划。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减少成本,加快施工的进程,从而使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物业管理公司可以监理施工的过程,保证建筑承包商的施工质量服务。根据房地产开放商授权的施工监理,其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的工期、质量、造价,在双方约定的标准、设计、规范和合同的前提下,对施工的整个阶段进行监督管理。

(二)向开发商提供物业管理与服务咨询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业者在其中的参与度并不高,为了保证房地产产品的适用性,物业管理公司可以设身处地站在业主方的视角,向开发商提供相应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咨询。物业管理与服务公司可以业主方的角度进行物业管理活动,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前期规划中向开发商提供各项服务,并实现物业管理公司的业务项目招揽目标。

首先,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提供的开发项目来定位目标市场及目标顾客群,做好目标顾客群的市场调查工作,针对目标顾客群的建议及其实际需求,以便进行相应的项目调研分析工作、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并编制该房产物业的全生命周期经济分析与评估报告。

其次,根据目标顾客群的需求开展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物业管理与服务策划工作,即物业规划设计、物业管理与服务模式规划、房产营销策划等内容。再次,针对调研报告中的目标顾客群实际需求,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代表与该房产物业的咨询单位、设计单位进行物业的设计咨询、设计监理、设计审计工作;并做好物业的施工监理单位的协调沟通工作,与监理单位共同完成物业项目的施工监理与验收工作。

最后,物业管理公司应作为开发商的代表,为其提供物业项目的融资策划及运作服务,协同开发商编制物业的管理与服务文件资料;并作为该房产开发项目的物业销售策划者与物业销售者,为开发商提供相应的物业保修服务。

(三)向设计单位的物业规划与设计提供专业咨询

物业管理公司根据市场调研工作所确定的目标顾客群,及顾客群的建议与实际需求,以物业管理与服务公司的角度进行房地产产品项目思考并参与到项目的设计规划工作之中,向设计单位提供专业的物业规划与设计咨询。此外,物业管理公司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还应当协同设计师,以物业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进行设计项目的详细审查,并严格做好审核工作;同时协同设计师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根据设计方案,开展建筑项目的结构与材料选择工作。

(四)向建筑承包商和监理公司提供物业监理

从物业管理与服务角度,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物业监理,为建筑承包商提高施工质量服务;提供与物业管理与服务相关的工程质量咨询与监控;提供建筑设备安装质量监理;从物业管理与服务角度,协助承包商选择建筑材料和供应商;协助承包商建立、形成与物业管理与服务相关的文件资料。

(五)向业主委员会提供相关服务

在全过程物业管理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为业主提供常规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代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与政府、社区管理部门进行相关协调工作;为业主提供与物业管理与服务相关的法律咨询;为业主提供出租、出售等与物业产权相关的服务;为业主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将不同时期、不同主体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形成统一、完整的整体,为业主和使用人提供完美的物业管理与服务。推广与实施全面物业管理将引起物业管理市场的变化,按以物业管理与服务为中心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程序理顺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业主委员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组合成相应的物业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提供相关的管理与服务项目,将提高房地产产品的适用性,提升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实现物业管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之,物业管理与服务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的作用显而易见,通过完善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为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提供全面化、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设计单位、建筑成本单位、业主委员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不断优化、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最终保证项目的经济收益,实现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启雄.解析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物业管理与服务[J].现代营销,2012,21(08),28-29

[2]李庄容.优质物业管理与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良性互动[J].特区经济,2006,10(07),212-213

[3]谢爱国,董肇君.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2010,9(11),14-15

[4]武勇.物业管理公司应全程参与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09):190-191

[5]张莎莎.探索物业管理关系中业主的权利.住宅科技,2004(04):39-43

[6]董肇军,陈静,谢爱国.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物业管理与服务[M].天津建设委员会软课题,2006

[7]王建廷.物业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8]刘建国.物业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J].甘肃科技,2004(09):157-158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6

流通中货币,或者称之为现金,是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一般等价物,起着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账单位的作用。人民银行是我国货币的发行机构,而居民、企事业单位是货币的使用者,商业银行则是货币从发行到使用的媒介。在电子货币快速发展的今天,现金仍然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商品交换媒介,现金的使用需求依然巨大。狭义的现金,是商业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商业银行作为现金流通的媒介,维持有序的货币流通环境,保障单位、居民的现金使用需求,是其基本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备付一定的现金库存。

2库存现金管理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现金库存的来源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满足单位或居民取款需求,而从货币发行机构领入的,用于投放的现金;二是超出社会使用需求,由单位或居民存入的,用于回笼的现金。因此,只要现金仍然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社会还有现金使用需求,商业银行依然是社会现金流通的媒介,其现金库存就会存在。但是,无论是商业银行主动备付的现金还是被动滞留在商业银行的现金,都未存入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不能获得人民银行给予的准备金利息,不能用于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同时也降低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总额度,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属于非生息资产,产生经营成本。此外,现金由于其特殊属性,在收付、整点、调运、交接、保管等商业银行内部以及银行体系间流转的各环节中都包含着较大的操作风险,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直接以及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保证现金支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现金库存规模,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也可以控制操作风险。

3影响商业银行现金库存的因素

现金这种一般等价物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和作用,在银行内部流转时不仅受到银行内部管理能力和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更要受到外部监管要求的影响,还要受到客户需求、业务发展、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影响。

3.1外部影响因素

(1)人民银行人民币流通政策。人民银行是人民币印制、发行、管理的机构,其制定的人民币流通政策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现金运营模式和管理措施。自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着力提高票面质量,打击假币、反宣币犯罪,改善人民币流通环境,开展人民币流通“满意工程”,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和收入现金“全额清分”政策。现金收支“两条线”和收入现金“全额清分”要求营业网点从客户收入的现金和用于向客户付出的现金分“两条线”管理,收入的现金必须经过“全额清分”才可以用于支付。这相对于以往商业银行从客户收入的现金经过柜员整点即可用于付出的要求要严格很多,增加了商业银行内部现金运营环节,降低了库存现金的周转效率,导致现金库存较慢增长。

(2)人民银行投放回笼制度。现金存在印制、调拨的过程,因此人民银行的现金投放、回笼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并对辖内商业银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商业银行每年要向人民银行报告投放、回笼计划,并按计划向人民银行办理现金领、缴。甚至在现金旺季(元旦至春节)要制定月计划、周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此外,人民银行还会下达小面额现金投放计划和残损人民币回笼计划,要求商业银行限时完成。人民银行计划性较强的现金投放、回笼制度和较为严谨的考核要求,造成商业银行为方便计划执行,制定较为宽松的投放、回笼计划,导致现金库存的增长。

(3)人民银行(同业)现金缴领制度。商业银行通过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或者同业进行库存现金的缴领。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一般要求领、缴现不能在同一天进行;解缴必须同面值、同套现金成袋;领、缴现必须提前1天预约并经过人民银行审批。向同业缴款的,同业会要求缴存现金必须经过同业清分确认后才能入账。人民银行(同业)现金缴领制度制约了商业银行的现金调拨工作,降低了库存现金的周转速度,导致现金库存的增长。

(4)现金使用习惯。社会的现金使用习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现金存取款业务规模。现金需求大的地区或时间段,存取款需求和业务规模较大,商业银行备付的现金库存也相对较多;现金需求小的地区或时间段,存取款业务需求和规模相对较小,商业银行备付的现金库存也可以相对较少。

(5)城市交通及网点位置。城市交通状况和网点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日常现金调拨的速度。城市交通状况差,网点设置分散,现金调拨的用时就长,每个网点为保证现金支付,备付的现金就相对较多;城市交通便捷,网点集中,现金调拨用时短,网点备付的现金就可以相对较少。

3.2内部影响因素

(1)商业银行内部现金管理水平。内部现金管理水平是现金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各级银行现金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强,管理积极主动、紧急事件反应、处置快速,工作计划合理、有效,银行的现金备付水平会相对较低;反之,现金备付水平会相对较高。

(2)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模式。不同的内部现金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管理成本,但也决定了不同的内部现金周转效率。在人民银行现金收支“两条线”和收入现金“全额清分”政策的要求下,实行网点自主清分的现金周转速度就比实行清分中心集中清分的现金周转速度要快的多,但相对的要为每个网点配置清分设备,分配清分工作量,运营成本又要高的多。内部现金管理模式导致现金周转速度快的,银行的现金备付水平会相对较低;反之,现金备付水平会相对较高。

(3)业务发展情况。商业银行现金存取款业务发展情况及渠道建设情况决定着现金存取款业务规模。业务快速发展,自助设备及网点增加,客户数量提高,银行备付的现金会相对增多;反之,备付的现金会相对减少。

(4)客户类型。不同客户类型的现金使用需求不同。单位客户现金存取次数较少,且大额取款都要求预约,现金存取相对不活跃;个人客户现金存取量相对较小,但较为频繁,其中老年客户更是如此。因此,个人客户较多、对私业务量较大的银行,备付的现金相对较多;反之,备付的现金相对会较小。

(5)现金业务类型。现金取款业务规模大于存款业务规模的,商业银行要从人民银行(同业)领取更多的现金,用以满足客户取款需求。现金存款业务规模大于取款业务规模的,商业银行要向人民银行(同业)存入更多的现金,而客户取款需求则可以通过清分客户存入现金来满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现金投放的环节少于现金回笼,因此现金取款业务规模大的银行,库存现金周转的速度快,降低现金库存的难度低,备付的现金相对较少;现金存款业务规模大的银行,库存现金周转的速度相对较慢,降低现金库存的难度大,备付的现金会相对较多。

(6)现金清分能力。在人民银行现金收支“两条线”和收入现金“全额清分”政策的要求下,付出的现金都要经过现金清分的环节,因此现金清分的效率也是影响银行内部现金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现金清分能力强的商业银行,清分后现金回笼或者再投入使用的速度较快,备付的现金可以相对较少;反之,备付的现金会相对较多。

(7)额外的运输成本。满足客户取款需求,避免营业网点发生现金挤兑是银行现金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日常发生营业网点现金库存不能满足客户合理现金需求时,紧急的现金调运是必须的,但紧急的现金调运涉及现金押运和交接人员,需要安排额外的押运车辆、押运人员和提解人员,押运公司也会对额外的现金押运进行收费,且收费标准较高。为避免紧急的现金调运,银行备付的现金会相对较多;反之,备付的现金会相对较少。

4库存现金管理的建议

影响商业银行现金库存规模的因素有外部监管部门方面的,有银行内部管理方面的,还有社会形态、金融环境方面的。对于现金管理人员来说,能够主观介入乃至掌控的只能是提高自身现金管理的水平和优化内部的现金运营模式。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的流转主要体现在中后台现金服务保障业务上,因此现金服务保障的效率高低决定了现金在银行内部滞留的时间长短,决定了现金备付水平。

4.1提高现金管理水平

(1)完善现金管理评价指标。商业银行备付现金库存的规模直接反应了其现金管理水平。目前,商业银行评价现金库存合理性的指标为现金备付率,即通过现金备付率历史数据的比较体现现金备付的是否合理,现金管理水平是否提高。现金备付率=现金库存余额/存款余额。存款余额不仅代表了客户取款需求总量,也体现了商业银行总体现金业务规模,因此现金备付率体现了为满足客户现金业务需求而需要准备的库存现金水平。现金备付率考虑的是总体现金业务需求,随着支付渠道的拓展,实际现金业务规模会远远少于存款余额代表的总体现金需求,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客户种类、不同业务种类对现金存取款业务的偏好也不同,因此现金备付率已经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现金库存的合理性和现金管理水平的高低,需要在现金备付率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业务数据比较,对商业银行现金运营指标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才能合理地判断备付的库存现金质量。

(2)优化现金计划制定方式。现金业务包括前台的现金收付、假币收缴、货币兑换,中后台的现金清分、现金调拨、金库管理、自助设备运营等工作。前台现金业务面对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实时处理,而中后台现金业务则是对前台已经发生的或预计发生的现金业务进行的服务保障。因此服务保障工作需要一定的计划性,即在统计已经发生的现金业务量和测算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现金业务量的基础上,确定前台需要服务保障的需求量。现金业务计划主要包括现金调拨计划、现金清分计划、自助设备运营计划等。目前的现金业务计划一般都是根据固定的频率和固定的数量开展,如清分中心设置每天清分定额,清分人员每天完成定额工作量;将自助设备固定分为不同路线,清机人员每天完成固定路线的清机任务;对营业网点设置固定的现金限额,日终营业网点现金库存超出现金限额就缴现,低于限额就领现。这种固定的现金计划易于执行,但这都是从中后台的角度出发去安排的服务保障计划,期望这样的计划能够覆盖所有下一日或未来现金业务需求的可能,因此固定计划往往会导致现金备付高于实际现金业务需求,不能优化现金库存。对固定现金计划进行简单的优化就是动态的现金计划,即根据每天日终统计的需要服务保障的实际情况对下一日制定动态的工作计划,这种计划考虑到了历史的现金业务的变化情况,能够确保已知的,必须要完成的服务保障需求列入计划。这种计划要么由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经验进行调整,而产生较为合理、有效的现金业务计划,但这会给管理人员带来更多的工作压力;要么不考虑未来与历史的现金需求差异,简单、直接执行该计划,造成实际的服务保障不能有效满足下一日或未来的现金业务需求。最为优异的现金业务计划应该是从前台现金业务实际出发,在既能够全面统计历史数据,又能够合理预测未来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的现金业务计划,这单凭管理人员工作经验是难以完成的,需要通过专门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因此,建立、完善智能化的现金计划制定系统可以更加合理地制定现金业务计划,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更能有效地控制现金库存,满足现金业务需求。

(3)改进业务事件处置流程。客户的现金需求在前台实现,但满足现金需求的服务保障却在中后台,主导现金运营管理的人员再也后台,前台、后台的分离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是前台甚至客户发现了现金业务出现的问题后向管理人员汇报或投诉,管理人员对汇报或投诉的事件进行处理。例如客户投诉自助设备缺满钞了,后台管理人员安排清机、加钞;前台发现某一票面没有了,后台管理人员安排次日调拨;前台反馈有不成捆的残损币长期压库,管理人员安排集中收缴等。后台的管理措施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有时因为后台受到人力、物力限制或者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前台事件的处理会有较长时间的滞后甚至忽视,这不仅影响现金库存和前台业务开展,甚至导致银行声誉风险,因此改变现有的业务事件处理模式刻不容缓。要做到前台、后台信息流的同步,就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设置事件风险等级及处理时效,对风险事件实时提示,并跟踪事件处理流程,对超过事件处理时效的进行督办,以便最快速的响应前台业务事件,提高中后台现金服务保障的处理效率,有效控制现金库存。

4.2优化现金运营模式

(1)实施精细化管理。商业银行一个城市一般都会设置一个管理机构,达到一定规模就设置金库、清分中心用于现金业务的服务保障。因此在同一城市里,为方便操作,管理机构往往采取同一种模式开展对前台现金业务的服务保障。传统的渠道建设模式,每个营业网点都是同一种营业模式,同一种人员、设备配置,管理机构可以采取同一种服务保障模式。但在商业银行渠道转型阶段,营业网点已分成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营业网点虽然都会有现金这一基本业务,但营业模式和涉及的业务种类不同,人员、设施设备的配置也不同。例如社区银行尽管会提供现金业务,但全部通过自助设备实现,不设置办理柜面业务的柜员,不提供柜面服务;零售型网点虽然也设置了柜员办理柜面业务,但柜员人数配置少,现金业务主要通过自助设备完成。因此,仍然使用同一种服务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有效满足不同类型营业网点的现金业务需求,需要对不同类型、不同现金业务量的营业网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服务保障模式。如根据不同的柜面业务量为综合性网点配置不同类型清分机,让人员较多的网点进行自主清分;对人员配置较少的特色网点进行现金集中清分,只配置最低档清分机用于应急;对没有柜员配置的社区银行进行自助设备集中运营,避免现金调运;对自助设备后场相对独立且有对外通道的,进行自助设备集中运营等。精细化的管理,分类设置的服务保障模式,可以最大限度调用后台人力物力资源,有效降低现金运营成本,压降现金库存。

(2)提高现金清分能力。在现金收支“两条线”和收入现金“全额清分”政策要求下,现金清分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内部现金周转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金清分效率的高低,现金清分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现金在商业银行内部滞留的时间长短。现金清分是一个集中作业的过程,分拆捆、拆把、清分、扎把、复点、打捆等多道工序,有着严格的作业流程。因此,在相同工作要求和工作计划下,决定现金清分能力的因素就主要体现在清分机具的好坏及数量和清分人员的素质及数量上。提高清分机具配置标准,使用高档的清分设备及辅助设备,不仅清分的现金量可以增加,现金清分的差错也能够减少。但设备是需要人员操作的,清分机具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专业能力,清分人员不足,水平不高,清分效率也会大幅下降。目前,商业银行对内部人员管理较为严格,在后台增加操作性员工较为困难。因此,当清分机具满足业务需求,而清分规模仍然不能达到现金服务保障的要求的,就必须要进行现金清分外包,使用专业化的业务外包团队,打破人力资源瓶颈,保证现金清分效率。

(3)减少业务操作环节。现金的服务保障业务流程都较为复杂,在交接、调运、密码钥匙管理等很多业务环节都涉及双人操作,金库现金管理还需要账实分管,自助设备清机加钞甚至涉及三个人在自助设备现场和后台同步操作。复杂的现金服务保障流程也制约了商业银行内部现金周转效率的提高。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利用科技,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尽量减少业务操作环节。例如使用动态密码锁对自助设备、金库、上门收款等现金业务进行管理,不仅避免了密码钥匙的保管、交接,在锁具开启、闭合上也比密码、钥匙便捷;在自助设备清机加钞时候联动进行账务处理或者在现金交接时联动进行记账,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现金的转移交接,并且可以实现实物与账务的同步;将现金业务的审批流程由线下转为线上,通过在线审批提高现金审批的效率,提高现金调拨、差错处理、客户取款等业务的办理流程。减少业务环节,优化业务流程能够加快现金周转,也可以降低现金库存。

(4)集中清理现金库存。人民银行(同业)现金缴领是商业银行现金周转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于人民银行缴领制度的限制,往往金库会剩余大量不能成袋的老版纸币或人民银行长期不收缴的残损硬币。这些现金长期不能上缴人民银行,也不能用于支付给客户,只能留存在库房,导致现金库存的长期占用,且商业银行没有现金的销毁权,这些现金长期存放后,只会霉烂造成损失。如果商业银行可以对所有辖内金库现金明细分类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金库现金库存,将多个金库长期压库的现金进行汇总成袋,并清点后上缴,这些无用现金就可以存入人民银行,不仅降低了现金库存,也盘活了无效资产,避免了库存现金的损失。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7

第二条目的

为规范销售员的市场行为,提高销售员的工作效率,充分调动销售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发展潜力,创造良好的市场业绩,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三条原则

坚持业务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考核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制定程序

管理制度制定由营销主管负责制定,上报主任进行审批,审批后经过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执行。

第五条执行

营销主管负责组织执行。

第六条实施监督

主任负责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

第七条实施效果考核

发行室高层领导,主任办公会负责对管理制度执行效果进行评审。

第三章制定方法

第八条类比法

主要通过对相似行业、同行业竞争对手现行的销售人员成功管理经验,结合发行室目前经营现状而制定的。

第九条经验对比法

主要根据发行室过去3-5年内的销售人员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要求以及客户对相关信息反等综合因素而制定的。

第十条综合法

在类比法与经验对比法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因素而制定的。

第四章制度管理内容

第十一条销售员管理

(一)产品销售员管理;

(二)网络销售员管理。

第十二条销售员激励机制

第十三条销售员的业绩评估

第五章产品销售员管理

第十四条销售员职责

(一)产品销售员主要职责

1.根据年度营销目标,制定本地区的营销目标、营销计划和营销预算,并负责实施;

2.执行营销政策,维护重要客户,并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

3.帮助客户发展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建设;

4.负责应收账款回收,协助财务部门完成结算工作;

5.协助市场推广人员作好市场促销工作;

6.建立客户档案,作好销售渠道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二)营销主管主要职责

1.负责领导制定营销计划(销售计划和市场推广计划)、营销目标,并监督实施;

2.负责领导制定技术服务计划,并监督实施;

3.负责组织制定营销政策,并监督实施;

4.负责监督实施市场推广、技术服务方案;

5.负责组织制定和监督实施营销预算方案;

6.负责销售队伍建设、培训和考核。

第十五条管理目标

(一)销售目标;

(二)利润目标;

(三)市场占有率;

(四)销售网络发展

(六)销售成本控制;

(七)客户满意度。

第十六条管理原则

(一)区域性管理原则

将全国各销售地区划分为不同的销售区域,分别由不同的销售人员来管理。例如A销售员负责华北区、东北三省;B销售员负责华东区、华南区;B销售员负责华中区、西南区等。

(二)目标性管理原则

营销主管根据年度营销目标将负责各个销售区域的销售员制定不同的营销目标,然后再制定相对应的营销计划,进行监督实施和考核。

(三)过程监督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营销主管根据各区域销售员的营销目标、营销计划进行过程跟踪、监督、指导,对每一阶段性(季度、半年、一年)成果进行考评。

第十七条管理制度

(一)营销管理制度

为保证年度营销目标、各区域营销目标的完成,分别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例如:《营销计划管理制度》、《市场促销管理制度》、《营销政策管理制度》、《市场调查管理制度》、《销售员薪酬设计方案》等。超级秘书网

(二)销售员管理制度

为规范销售员的行为标准、职业道德以及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也制定了《销售员工作手册》、《销售员培训管理制度》、《销售员劳动纪律》等。

第十八条销售员培训

在每年年初,营销主管负责组织销售员进行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培训,其主要培训内容:

(一)管理制度培训

主要是营销管理制度和销售员管理制度,详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营销管理制度》。

(二)岗位技能培训

主要模拟业务操作流程、业务的实际操作、客户谈判、渠道管理方法、信息反馈和沟通等,规范销售员的行为、语言、礼仪……

第十九条渠道网络管理

(一)渠道发展规划

1.营销主管负责审核或审议销售员报批的渠道发展规划,并监督其实施。

2.销售员根据审批的渠道发展规划,帮助或协助商制定当地市场的渠道发展规划,并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在实施中给予指导。超级秘书网

]详见《渠道管理制度》

(二)商管理

1.营销主管负责审核或审议销售员报批的商发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及对现有商等级评审建议。

2.销售员根据商发展计划和管理措施要求,一方面规范现有的理商,帮助或协助商制定客户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给予指导;同时根据商过去的经营业绩提出等级评审建议。另一方面优选新的商见《渠道管理制度》

(三)零售商管理

1.营销主管负责审核或审议销售员报批的零售商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及培训计划等

2.销售员根据零售商发展规划、零售商管理制度要求,帮助或协助商制定零售商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在实施中给予指导。

详见《渠道管理制度》

(四)销售市场管理

1.营销主管负责监督销售员的市场销售行为,在销售市场管理中严格执行营销政策和促销政策。详见《营销政策管理制度》、《促销管理制度》等

2.销售员在销售市场管理中负责监督各区域商的市场销售行为,严格执行营销政策和促销政策。

第二十条销售员时间成本管理

(一)时间成本投资效益分析

1.时间特征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8

第一,从信息系统建设角度分析。

首先,建设一级部署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对采购标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及质量监督管理功能。新增和扩大电子商务平台对电能表采购、电网建设工程服务类采购、总部直接组织实施、专家管理系统功能应用。

其次,完善ERP系统的物资业务应用。继续深化完善ERP系统的计划属性管理、采购计划管理、协议库存管理、合同履行管理、库存管理功能应用。新增ERP系统对超市化采购、仓库管理、手持终端应用、物资调度管理、配送管理的支撑。

再次,完善辅助决策系统功能。在辅助决策系统完善计划、合同、仓储等模块辅助决策分析指标及应用。新增物资调度管理、电子商务平台规范业务应用指标,采购、供应商、质量监督、废旧物资等模块辅助决策分析指标。

最后,完善主数据平台功能。实现直属单位物料主数据接入、完成供应商证明文件存储方式调整,提供对物资业务主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功能。

第二,从物资集约化业务角度分析。

标准化管理。结合2011年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情况,对采购标准的结构化部分进行重新梳理,并完成技术规范书提报(在线功能、离线工具)、采购管理和合同管理的功能调整;固化采购标准,对于全国范围内可以统一技术的物资,建立固化采购标准(固化内容,无可选参数);固化技术规范,对于可以在省内相对固化技术参数的特定物资,建立各省的固化规范。

计划管理。完成基于采购模式转变的计划申报功能调整的方案设计、开发、实施;进行针对“总部统一组织,网省具体实施”采购计划参考价格、合理供货周期更新机制的设计方案,并完成总部端的开发、实施;实现协议库存、超市化采购、基建项目需求预测等功能涉及总部直投直管业务相关ERP系统功能调整的开发和实施。

采购管理。实现电能表招标采购全流程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应用,包含需求计划提报、招标管理、供应商应答、开标管理、评标管理以及合同授权的完整采购过程;完成电网工程服务类采购管理服务主数据的梳理和接入,实施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专家管理、供应商管理的系统开发及实施工作;完成基于总部采购模式调整,为支撑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招标所引起的采购功能调整,并完成系统试点应用;完成采购管理标准功能在直属单位的推广应用。

专家管理。实现对包含评标专家、评标细则制定专家、资质业绩核算专家、绩效评价人员、质量监督专家、采购标准专家和监察与督查人员在内的7类专家在内,专家的分级、抽取和选取、评价等系统功能的建设和应用。

合同管理和采购执行。完成合同模块功能完善与性能优化,提高对总部工程物资供应保障能力,提高签订效率,并展开合同管理功能的技术架构演进;实现合同履约产能分析功能;开展网上合同大厅的系统建设工作;配合物资调配管理完成合同履约功能调整。

供应商管理及质量监督管理。基于原有供应商资质业绩核实功能,调整核实结果的展现方式及与招标模块的集成;开展绩效评估与其他业务模块的集成方案的研究工作;实现对设备质量抽查策略的高级功能的系统功能应用。

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对物资供应链过程中的“五大诚信主体”(记录招标人、投标人、招标机构、评标专家和监督管理人员)诚信行为的记录与管理,实现系统对诚信体系的功能的建设和应用。

废旧物资管理。完善废旧物资管理系统功能,实现废旧物资管理对回收商等功能的开发和实施。

仓储管理。制订统一的ERP库存地点编码规范,完成省公司库存切换实施工作;进行W M模块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完成分部及省公司系统实施工作;实现物资一本账系统实施;开展寄售、供应商代保管、联合储备功能的研究工作。

物资调配管理。完善合同履约协调功能,实现系统功能在省公司的广泛应用;进行手持终端功能开发,完成系统功能在省公司的应用。

电子商务业务应用调度。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协调调度功能、业务监控功能的系统建设工作,实现关键业务指标、阶段性业务开展指标与辅助决策系统的集成。

在线支付与B2B交易互联。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网上支付方案的研究工作,进行业务功能分析、技术路线对比及总体设计,并结合总体工作安排进行功能的开发和试点;基于当前主流B2B集成技术标准制订全面的电子商务平台B2B集成规范,并完成试点开发实施工作,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与供应商电子目录的集成和互联交易。

物资辅助决策分析。配合物资调配体系建设,集成接入电子商务平台和ERP系统业务环节(如合同签约、履约、仓储和配送)信息,实现对物资供应过程的监测预警支持;进一步梳理物资供应链全流程指标,新增采购、供应商等模块辅助决策分析指标范围,完善计划、合同、仓储等模块辅助决策分析指标;完善总部工程监控预警辅助决策相关内容,提高总部工程物资供应统计分析能力。

三、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工作原则

第一,提升完善、继承发展。基于新的管理需求,在现有系统建设基础,进行完善提升,深化集成与应用,实现信息化持续提升。

第二,应用融合、平台集中。完成多业务应用集成,全面支撑业务融合发展。推进集中化,提升承载能力,建设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第三,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完善项目的统一管控,加强统一协调。结合新的需求,修订完善统一信息标准和典型设计,统一组织开发和试点、推广。

四、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组织结构

物资部和信息通信部联合成立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建设物资信息系统,制定系统建设和应用目标,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组织和流程变革进行决策和提供支持。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负责项目进度管理、协调项目建设:工作组下设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物资供应管理、供应商和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管理和专家管理等五个业务组以及一个SG-ERP架构管控组和一个项目管理组。

五、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建设要求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9

承担原市经济贸易局的反倾销、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的职能。

㈡转变职能

⒈工作侧重点于全市招商引资,加大力度开展对外商企业的引进、谈判、审批和管理工作;

⒉研究中国加入WTO后,我市外贸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努力开辟外贸国际市场,实施大经贸大集团经营策略;

⒊实行外经贸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主要职责是:

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参与草拟地方性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㈡拟订市外经贸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指导性计划;对市外经贸形势和进出口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建议;研究推行各种新贸易方式(含电子商务)。

㈢参与制定外商投资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审批(非配额、不涉证)或核报国家规定限额以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外商投资项目的合同、章程及其变更;检查监督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情况;指导、管理招商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分析外商投资情况,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送有关动态。

㈣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有关加工贸易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核准属市管理权限的加工贸易业务,宏观指导加工贸易工作;检查监督加工贸易企业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分析加工贸易发展情况,定期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关动态。

㈤负责对外贸易经济业务统计,提供有关外经贸信息咨询服务。

㈥协助办理来料加工企业银行结汇。

㈦协助对外贸易经营者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协助有关企业办理加入外经贸行业有关商会、协会的手续。

㈧综合协调我市有关世界贸易组织事务的具体工作;负责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组织产业损害调查;指导协调国外对我市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及相关工作。

㈨承办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设5个职能股(室):

㈠办公室

负责会议的组织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协调机关政务,负责拟定局年度工作计划以及综合性文件的起草;政务业务信息的综合上报;负责公文处理、秘书业务、机要保密、文印通信、行政管理以及车辆使用等工作。

㈡外资企业审批股

负责对“三资企业”合同审批和原材料进口、成品出口合同审批、核销,以及外资企业统计、报关工作;宏观管理加工贸易工作,负责对来料加工合同审批、项目签订以及加工企业生产指导、结汇统计和协调外贸企业结汇等工作;负责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联合年检;参与制订招商计划;指导和协调招商引资工作;参与组织全市的大型外商洽谈会、招商引资、展销等重大活动;分析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发展情况,定期向市政府和局领导报送有关动态并提出有关建议。

㈢外贸企业管理股

负责对全市进出口企业业务指导,提出对外贸易发展建议,制订进出口计划,检查、管理、落实进出口任务的完成以及申报发放进出口物资许可证;依照法律、法规核报或核准各类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资格;协调指导参与交易会、展览会等工作。

㈣财审股

负责对全市外资企业财会工作指导、协助办理外汇结算和本局财会、财产管理。

㈤政工股

负责局机关党的建设和政工工作。包括党务、人事、劳资、社会保险、专业职称、纪检监察、宣传、工青妇、老龄老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消防、普法教育、征兵、群众来信来访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直属单位

**市招商局

**市招商局是**市人民政府领导下主管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办事机构。

㈠主要职责

⒈根据国家发展对外经济的方针、政策、法规,参与拟定全市招商引资的管理办法,指导、协调、管理全市外来投资项目的规划,并组织检查、监督实施。

⒉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招商引资政策。宣传、推介我市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项目,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咨询服务。

⒊代办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各项手续,安排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项目选址等投资前期服务,并为企业提供办理各类配额、许可证服务。

⒋代表市人民政府受理外商投诉,调解纠纷。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联合年检。

⒌负责统筹、组织、指导我市在国内外参与的各类综合性、专业性招商引资活动;参与组织、指导招商、产品推介、商务考察、技术交流等活动。直接参与重点招商项目洽谈,检查督促项目意向的执行,跟踪项目落实的情况。

⒍负责全市与国(境)外经济事务、招商顾问联络,收集整理、汇总招商引资信息、数据、经验,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⒎承办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㈡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能,市招商局设3个职能股(室):

⒈办公室

负责机关公文处理、秘书业务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研究、拟定全市招商引资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地方的管理办法;负责收集、整理、报送、统计、总结、推广有关招商引资信息、数据、经验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咨询;负责我市招商顾问的联络、咨询、服务,招商网络建设。

⒉招商股

负责招商引资宣传、政策咨询、项目谈判;参与制订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规划,指导市属单位及各镇引进项目的洽谈工作,检查督促项目意向执行,跟踪项目落实的情况;负责协调、统筹、组织实施全市在国内外综合性或专门性招商活动。

⒊投资协调股

代办外来投资企业设立的各项手续,安排重大项目的联合审批,提供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项目选址等投资前期服务;为外来投资者办理工商、税务、外经、海关等有关部门备案及其它服务;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对外来投资企业进行联合年检;受理外来投资者投诉、调解纠纷,并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企业和产品展示等有关服务。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对外商外资企业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10

提升科技资讯应用能力以促进电子化、品质提升、群聚发展为推动主轴,缩减产业数位落差,提升整体中小企业竞争力。1.数位加值应用缩减产业数位落差,以e化聚落、异业结盟等营运模式,加强推动电子商务与网络行销。以缩减产业数位落差计划为例,美信水产公司(养殖马蹄蛤)通过台湾当地辅导扩建养殖场10倍,并获得日本的大量订单,营业额扩增为3倍,得到台湾神农奖鼓励。此外,因近年来金融危机致使台湾大量进口受阻,当地辅导机构对濒临艰困传统产业提供预防性辅导措施,在网络应用上积极辅导中小企业,以协助其突破困境。而对于过去已导入简易电子化运用的小微企业,在此基础上协助其深化电子化应用能力,促进更多商机。2.品质管理提升以往台湾重点发展的是制造及科技业,服务业品质的推动上远落后于制造业。近年来,服务业产值比重已位居台湾各产业之首,因此台湾当地政府作出调整,逐步加强服务业的品质辅导比重,强化推动社会型企业体系创新辅导,以大带小方式扶植中小企业转型为高值化产业体系成员,形塑其特色化经营[3]。为深化品质管理技能,提升中小企业品质知识创新意识,运用体系协同辅导,协助中小企业重视品质管理并能迅速获利。3.群聚发展效果现今产业发展中制造业及服务业之分日渐模糊,合作模式发展已不仅于水平或垂直整合。因此,台湾当地政府近年来不断强化跨产业乃至于跨群聚的合作方式。台湾群聚发展层面极广,除知识、科技应用与营运模式加值外,还有效衔接其他政策资源,以符合中小企业多元化之辅导需求,并针对群聚辅导与个厂辅导之绩效及评估标准,制定群聚辅导筛选准则及机制。4.加强技术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升级转型的技术,为艰困传统产业提供包括研发、设计、生产、物流、自动化及电子化等各方面的短期及中长期辅导,提供新兴产业与新产品科技化服务与应用,让中小企业皆能顺利升级转型,因应科技潮流的趋势。

强化经营管理辅导功能1.落实经营管理辅导(1)整合辅导体系为能协助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特别依据“中小企业辅导体系建立及辅导办法”设置11项辅导体系,配合辅导分工,分别提供多项辅导计划。在新形势下,除了积极协调整合工业局、国贸局、技术处、商业司等中小企业辅导资源之外,还通过当地组织的定期辅导会报的形式,使极有限的政府的辅导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之运用。(2)强化经营体质台湾当地政府除了积极投入资源进行整合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个案辅导计划之外,尚有协助中小企业运用及管理智慧财产权辅导计划、协助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工作计划、技术密集型群聚辅导计划等,期望强化中小企业经营体质,使其掌握中小企业经营方向,提升创新能力,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3)促进商机媒合中小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技术创新、资金取得以及市场通路的开拓等。中小企业处为了协助中小企业促进商机媒合,积极整合政府资源,协助中小企业构建行销管道,2010年台湾在地实施的计划就有:“协助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暨整合商机媒合活动计划”、“新产品发表展示活动计划”、“整厂输出辅导计划”及”辅导中小企业建立品牌行销管理计划”等。2.提升服务品质(1)提升管理能量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顾问师以培育具有现代化管理技术及国际视野之管理顾问人才,来提升中小企业辅导能力及服务品质。(2)持续激励地方政府持续举办各项广宣表扬活动,如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奖选拔表扬计划、磐石奖、绩优中小企业辅导及服务人员选拔表扬活动计划、小巨人选拔表扬计划、金书奖、中小企业研究硕博士论文奖选拔表扬计划等,作为对中小企业持续积极发展之奖励。3.活络地方经济为使地方型企业活化,达到均衡地方发展、缩短城乡差距的目标,特别针对地方特色产业进行辅导。2011年起,台湾当地政府预估每年约投入180万的经费,以地方规划与整合,进而协助其成长与永续经营的计划,达到深根加值、一乡一品的目标。

营造优质发展环境1.政策形成、资讯提供为了深入了解中小企业在经营上所面临的问题,作为后续中小企业辅导政策形成的依据,2009年,台湾当地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辅导政策形成与资讯提供方面共计有执行“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策略规划暨会议计划”、“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及咨询服务计划”、“中小企业永续经营研讨会”、“2008年中小企业白皮书编纂计划”、“中小企业政策行销整合”及“运用科技提升中小企业竞争优势政策研究计划”等计划,来检视各项中小企业相关辅导政策,作为未来中小企业辅导政策调整之参考。2.中小企业法规调适中小企业由于先天条件上受到限制,难以与大企业进行公平竞争,为了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之法规环境,针对中小企业法规调适部分,共计执行“中小企业法规咨询服务计划”、“推动中小企业法规调适机制”、“协助中小企业因应消费者保护计划”及“中小企业发展法规检视与促进”等。3.汇集问题、协调解决除了前述中小企业政策形成、资讯提供及法规调适之外,台湾当地政府为了落实行政院所推动的各项政策,亦有“中小企业主动服务团平台及经营管理诊断辅导计划”,期望能够有效掌握中小企业的辅导需求以及宣导中小企业辅导政策,及时提供给需要辅导资源之中小企业。

台湾做法对大陆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

(一)把握有利时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小企业应抓住境外直接投资、开展全球并购、引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创造机会,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去。借鉴台湾作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台湾推行的“新郑和计划”及“整厂输出辅导”项目就很好地协助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大陆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也要依靠创新,拓展思维,不仅要求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要转变旧有的思维观念,开拓蓝海市场,在技术上,还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差异化多角化经营;在营销思路上,要重视多维立体化的营销模式,加强区域营销能力及自身品牌推广;利用低成本优势,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投资办厂等。

(二)完善政银企会商机制,给予企业适度倾斜面对严峻形势,政府应在较短时间内出台针对性强的扶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政策举措,给予企业适度倾斜,帮助这些企业应对危机度过难关[4]。安排资金作为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周转资金,防范企业出现临时性的资金链断裂造成的破产。用好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助专项资金,引导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区,适当增加融资企业的数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11

一、日常工作的开展

1、做好部门文件的接收、执行及存档工作,销售部文件资料在相关部门的分发与签收,且确保各类重要文件及资料准确与及时地流通,起到沟通的及时有效性;

2、做好部门内部及与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处理日常中的各项工作。如销售部内部的信息流通,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应,提出解决方案,其它相应问题跟各销售区域经理、业务助理及时取得联系并求得最终的结果,关于客诉客退问题、客户来司考察、到期应收货项的核实等各类事件都应与相应的部门做好有效沟通,保障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3、每月定期汇总整理销售部销售相关的数据与图表,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方便上级及销售部全体人员能够清晰明确的看见每周/月/年的相应数据,在业务员之间起到一个对比效应,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绩与工作能力;

4、与财务做好沟通,定期与财务核对相关的销售数据,且统计到期应收款并做好货款的跟踪工作,保障公司流动资金的回笼和正常运转。

5、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上对方公司网站了解对方,还可通过电话或业务员对其进行相应的了解,另外上专门的工程网查询行业信息,且协助市场部做好市场信息调查和反馈;

6、及时做好部门的人才储备工作,配合公司培养有工作经验、能力好的人才进行储备,做好销售部的人力资源工作。

7、销售总监××年可能赴市场前线,在公司时间较少,所以我必须承担起销售部的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自己能对销售部内务事的独档一面,在前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整,分清轻重缓急,遇到问题和重大事件及时跟销售总监沟通汇报。

二、做好服务工作

在我的工作当中,不免会与各个部门或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要时刻理性的对待任何一件事,做到不情绪化,即便对待不理性的人也应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最终把工作做到位。从自身角度出发,服务可涉及三个方面:

1、是对客户服务,客户是上帝,我们一定要服务维护好客户,对于销售部有客户来访时,跟各相关部门部沟通协调做好招待工作;

2、是对销售部人员的服务,与部门员工做好日常的沟通,协调处理与它部门的沟通联系,全力支持部门业务工作的开展;

3、是对销售总监的服务,协助销售总监做好助理应尽的义务与职责。

4、是对各部门与公司的服务。

三、协助商务部的各项工作开展

销售部现根据××年的规划以及现有业务量的不断上升,人力需求极大,我需兼商务组的管理工作,协助销售部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达成××年的销售目标。

以下是个人对于商务组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1、加强对商务助理的培训工作,包括个人素质,职业修养,商务礼仪及专业知识等并进行演练和考核。

2、规范商务助理的工作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把售前最主要的电话销售工作进行量化,把售中与客户和区域经理的沟通协调工作配合扎实,把售后的发货跟进和售后维护工作做到灵活应变,把客户资料的归档整理规范模板,定期检查漏洞。

3、加强商务助理的销售渠道管理及服务能力。客户资源是全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源,要提高商务助理全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4、要着重培养商务助理的沟通技巧和工作中应急的协调能力,力争多培养一些工作自觉积极,能独挡一面的优秀商务助理。

5、要定期对每个的商务助理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她们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以上,是我对××年的一些想法及设想,可能还很不成熟,希望领导指正。展望未来,我会更加踏实努力、认真负责的去对待每一件事,用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新的任务和挑战,与销售部的同仁一起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销售助理工作计划【二】我们××公司作为以营销为主的公司,销售的好坏注定了整个公司的发展以及未来方向。

文员不是简单的往凳子上一坐,听听电话,发发文件就可以,需要的是眼活手快、会写能跑。因此,今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与学习每次发过传真后,过三五分钟都要打电话跟本人确认她收到没有。随时跟进客户的货出来没有,什么时候发,货到了没有。这些教会了我做事,做人都要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客户负责。这样别人才能更信任你。赵领导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老板让他的下属去菜市场看看土豆多少钱。他回来了说1块钱一斤。老板问他,土豆还有多少货啊,豆角多少钱一斤啊?他答不上来了。通过这个故事,我就知道我的工作能力还差得远呢。我要了解的永远不是个一个点,而是一个面。我要能举一反三的想到很多问题,因为我的工作职责是助理,所以我更要把领导需要用到的一切信息都搜集齐全。

作为销售助理,我必须认真努力,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公司提高销售业绩,这样我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称职的销售助理,我也有信心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销售助理 。

我的计划分别有几个部分构成:

1、 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加强对公司产品的认知,熟悉公司的运作方式。

2、 更好的协助销售同事完成任务,帮助公司提高销售业绩 。

3、 坚持每天写一份工作总结,记录每一天的工作,以及整理好当天的工作内容,把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做好必要的备忘 。

4、 做好公司的档案建立工作以及保密工作,分项建立工作电子档案和客户电子档案,这样便于以后的查询 。

5、 负责起草拟定公司各种规划、计划、标书、决定、通知等文件书面材料 6、 做好各种迎检和客户接待的工作 。

7、 协调各位同事的工作任务,积极协调配合各部门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增强工作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整体合力 。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12

自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之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数字国家”、“数字城市”等与“数字地球”相关的实施构想。我国也于1999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并将数字城市项目列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这种背景下,三维数字城市管理平台作为实施数字城市乃至数字国家计划的基础,开始针对不同管理领域和应用层面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来。

土地储备开发涉及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海量的专业信息资料需要储存与管理,繁杂的信息数据需要动态更新及维护,专业的规划设计成果及地下市政管网铺设情况需直观展示……如何运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搭建一个可视化的数字平台,对土地开发建设的过程、质量、进度及投资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实现土地开发的社会效应、环境效应、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成为土地储备开发管理者不得不应对的问题。

密云生态商务区位于密云新城南部,南山山前,潮河穿流其间,背山面水,占地6.94平方公里,秉承“以山为景、以水为魂、以绿为廊、以河为带”的设计理念,塑造“山、水、城”相互融合、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如图 1 密云生态商务区规划总平面图)。

图1密云县生态商务区规划总平面图

2011年6月,北京市政府会议通过了商务区概念性发展规划,支持密云生态商务区建设。2013年生态商务区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绿色生态示范区,并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预示着商务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密云县生态商务区三维数字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二、 “密云县生态商务区三维数字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

“密云县生态商务区三维数字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简单归纳为“建立一个中心,搭建一个平台”:即建立一个完善、高质量的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综合信息基础中心;开发一个可视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综合业务全景展示管理平台。

1. 建立一个完善的、高质量的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综合信息基础中心

土地储备开发管理工作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职能部门和工作环节较多,迫切需要一个空间信息平台实现海量专业数据的储存、管理、整合与共享。因此“密云县生态商务区三维数字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系统”的重中之重是建立一个完善、高质量的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综合信息基础中心,该数据中心以土地储备开发业务数据为核心,涵盖规划数据库、市政管网数据库、征地拆迁数据库,对生态商务区一级开发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统一存放,统一管理,从而实现数据质量的控制与检测、数据的共建与共享。

2. 开发一个可视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综合业务全景展示管理平台

“密云县生态商务区三维数字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系统”的另一个开发重点是搭建一个综合业务全景展示管理平台,该平台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核心,即涵盖地上物的现状、规划、建筑、景观、道路等数据影像信息,又包括地下管网等地下空间影像信息,并能针对用户需求,以三维可视化方式提供信息的查选、表示、分析和决策,对海量的一级开发相关数据实施一体化的管理和无缝三维实时漫游。它不仅是实现场景漫游的三维表现平台,更承担着科学分析、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重要使命。

三、 “密云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系统”的构成

“密云县生态商务区三维数字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系统”由 “两大平台,四大功能”构成。即基于ArcGIS 的土地征收管理系统平台和基于Vivo3D 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两大平台,实现征收管理、规划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生态景观水系管理等四大功能(如图2密云县生态商务区三维数字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系统构成示意) 。

图2 密云县生态商务区三维数字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系统构成示意

1. 土地征收管理系统平台

土地征收管理系统平台以生态商务区的土地征收管理要求为开发依据,使用GIS 技术结合应用实际,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搭建、业务数据整合、信息管理等各项功能,从而辅助征收管理与决策。

该平台主要有以下特色:

1) 搭建基础地理信息二维可视化平台

通过数据库技术、GIS 技术、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搭建基础地理信息二维可视化平台,完成多源数据入库、数据、网络访问功能。该平台将原始文本数据以空间对应的方式显示在地图中,直观显示所有人的基本情况、房屋所有权信息、土地使用权信息、评估补偿信息、奖励补助信息以及其证件扫描附件等,实现可视化统计、分析、查询,为征地拆迁工作提供便捷的基础数据录入、查询及管理服务(图3房屋数据管理界面) 。

图3 房屋数据管理界面

2)专业数据更新与维护

按照不同的获取方式及应用方式,对不同的专业数据(宗地数据、拆迁数据、用地数据等)进行实施维护与更新,并形成电子档案,为前端应用打好基础。

3)查询及应用

使用GIS 技术,实现空间数据浏览、属性及空间查询、图层管理、搜索定位、测量、选择、出图打印、图形编辑等功能。

4)高级统计分析

依托专业数据库及GIS分析工具,对工作中需要统计及分析的内容进行即时分析,并输出供用户辅助决策使用的图、表等统计分析结果。

5)系统管理

系统通过两级逻辑对用户进行管理,使之在系统中获取不同操作权限和访问许可。日志管理针对用户操作,进行相应日志管理,可查看并查找用户访问情况,系统错误,警告等系统信息。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管理用于防范由于误操作造成的数据丢失情况的发生。基础空间数据管理对空间数据库进行操作,包含添加,删除,更新矢量地形图、多分辨率影像、各级规划图等内容。

2.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使用VIVO 3D 技术结合应用实际,通过虚拟现实方式,立体展示生态商务区的现状、规划、景观、市政建设情况,并模拟设计成果,最终实现生态商务区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的一体化动态三维模拟。

该平台主要有以下特色:

1)土地储备开发管理一体化三维模拟,自主漫游,360度全景展示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功能强大,结构复杂:在数据上实现了二、三维数据的空间关联;在规划、景观、市政管线等设计上实现了设计方案三维表达,多方案分屏比较;对基础地形、商务区的现状、规划、景观、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市政设施、景观等全景模拟,实现第一人称三维场景自主漫游、盘旋漫游、360度全景观察等功能。 (如图4 生态商务区三维展示示意)。

图4 生态商务区三维展示示意

2) 与一级开发业务需求结合,提供便捷直观数据管理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与一级开发业务需求相结合,提供直观便捷的数据管理工具,支持数据显示、检索、查询、统计、分析输出、定位查询等功能,帮助使用者在海量的模型中仅依据关键词,便能快速查找所需资料,提高应用效率(如图5快速查询功能示意)。

图5 快速查询功能示意

3)数据信息分层管理,图层嵌套,实现从三维展示到三维管理的良性循环

通过图层综合管理不同数据类型(如规划、用地性质、现状、道路、管线、景观等),在专项规划上实现了图层嵌套,数据叠加,通过对图层的控制实现批量模型复制,多方案比较,数据智能优化等高级功能,从而在工作流程上实现从三维展示到三维管理的良性循环。

4)通过空间分析,空间量算,方案比选等功能,辅助规划管理人员进行规划决策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空间分析,空间量算,方案比选等功能,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规划决策。例如用户可以指定观察点和目标点,来判定两视点间的视线遮挡关系,为重要景观点的视线通廊提供依据。也能对场景从不同的专项规划、不同方案、不同建设阶段、不同场景空间进行多屏、多角度的综合比较,以期获得对场景的全面考察。

5)三维模型可以任意修改,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适时修改更新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开放式的平台,场景中的三维模型与3dmax兼容,可以批量导入导出,根据不同规划方案适时修改更新,同时三维模型具有基本的编辑功能(删除、平移、复制、缩放等),即可方便快捷的构建一个完整的场景,也可通过调整三维模型的高度、角度、位置、材质等辅助方案论证。

6)自定义场景标签,制作动画视频

场景标签功能可将重要的或视觉效果好的特定观察位置保存下来,通过切换场景标签,在场景窗口中快速显示场景标签对应的位置,并可按照预设的路径对场景数据进行自动漫游,视点的连续移动,形成视觉动画。和场景标签类似,每一个场景可以设定多条动画路径,操作者可随时控制播放状态,并可导出相应的视频文件,制作特色化的动画短片。(如图6场景标签示意)。

图6 场景标签示意

7)采用标准化的设计,为系统扩展做好充足准备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无论数据、功能、接口都严格遵循信息化和设计规划管理应用的行业标准,因此,根据商务区开发建设的进展,可随时进行数据的扩充和功能的定制,为后续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区域招商管理系统、区域物业管理系统、区域地图导航系统以及区域服务信息系统)扩充做好准备。

四、 “密云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系统”的创新点

1. 落实国家建设数字化城市的战略,构建数字化生态示范区,对示范区从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市政工程建设,到建成后的运营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为落实北京市政府高标准建设密云生态商务区的要求以及密云生态商务区城市导则对其“智慧城市”的定位,生态商务区的开发建设从概念规划伊始,就有别于传统商务区。以构建数字化的生态示范区为目标,搭建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平台,使其既满足建设绿色生态、休闲宜居的高端生态商务区的信息化管理需求,又满足建设数字化生态示范区的业务需求,对示范区从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市政工程建设,到建成后的运营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这在国内同类生态商务区的开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借鉴二、三维地理信息、网络、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将多种类、多格式信息高度整合;集城市建筑、景观、交通、市政管线、公共配套设施、社会经济等多类信息,多种应用模式的先进经验,服务于生态商务区开发建设的各个阶段;符合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走在实践的前沿,是现阶段信息化系统应用在生态商务区开发建设中的高端服务模式,为大中城市新城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

2. 创新土地储备开发管理方式,将三维数字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的实践中,提高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及北京京密投资有限公司土地一级开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土地储备开发的数字化信息管理

创新土地储备开发管理方式,将三维数字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的实践中,整合一级开发各个业务部门的相关信息系统,搭建科学的管理平台,将不同存量信息数据逐条整理,实现全部档案数字化、可视化,将各个分散的子系统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信息融合处理,实现一级开发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应用,全面提升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及北京京密投资有限公司土地一级开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土地储备开发项目管理由粗放、低效管理到精准、高效精细化的专业管理的蜕变。

3. 构建三维数字土地储备开发管理系统,实现二、三维数据一体化,全面展示生态商务区开发建设成果

“密云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系统”创新地将二、三维数据一体化,搭建综合数据可视化数字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直观便捷的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辅助管理生态商务区的土地储备开发工作,即是面向现状查询、规划方案审批、市政方案管理、土地征收拆迁管理等业务的综合应用平台,又是360度全方位展示生态商务区开发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

五、 “密云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系统”的经验

通过与国内其他城市数字管理信息化实践的对比分析,“密云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系统”有如下的经验可供参考和探讨:

1. 展示拆迁前的城市风貌,为区域的城市发展留下宝贵印迹

“密云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系统”创造性地将拆迁前的城市风貌通过三维建模永久保留下来,为区域的城市发展留下宝贵印迹。

2. 软件设计以人为本,尊重操作者的使用习惯

“密云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系统”的功能工具从规划者,管理者、应用者的角度进行设计,最大程度符合操作者的使用习惯。例如土地征收管理系统在数据管理的操作界面和功能上,借鉴了EXCEL的常规界面及其功能,实现多源数据入库、数据查询、统计,并能导出EXCEL表格,实现与EXCEL的无缝衔接(如图7导出EXCEL表格示意),即使是初次使用该系统的人也能得心应手。

图7导出EXCEL表格示意

3. 面向需求,促进系统应用

数据是基础,核心在于应用 。在高度集成数据的基础上,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涵盖规划、市政、拆迁等部门的数据,实现GIS、VIVO、CAD三个系统的集成。 征收管理系统将各项征地拆迁数据相互叠加,不仅实现权属人基础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和管理,还能全面把控拆迁户的拆迁现状及动态变化,为征地拆迁业务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分析。规划管理系统通过对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规划成果的集中管理,提高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为科学规划提供有效的手段。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实现了地下管线的实时更新及管理,通过横纵断面分析、水平、垂直净距分析、三维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等各项分析功能,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基础保障。生态景观水系管理系统则直观地展现拟建景观设计方案,构建虚拟数字化生态示范区。

4. 打通传统土地储备开发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资源的闭塞,达到各部门资源互通互容

土地储备开发管理日益细化的专业分工与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密云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系统”通过搭建数字管理平台,打通传统土地储备开发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资源的闭塞,对各部门信息资源无缝拼接,实现不同专业部门的管理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整理、联系与应用,从而达到各部门资源互通互容。

5. 系统采用标准化设计,为后续软件开发预留空间

“密云生态商务区三维储备开发管理系统”采用上下皆容、能随时扩展和维护的标准化设计,无论数据、功能、接口都严格遵循信息化和城市规划管理应用的行业标准。因此,随着生态商务区开发建设的进程,可持续地进行数据及定制功能的扩充,最大程度地方便维护升级与降低成本。

商务助理管理工作计划篇13

目前筹建中的“某购物中心”将于2002年国庆前夕正式开业。在此之前,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完成。

众所周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现代商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我们当前的总任务是: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参考已有同行企业成功的解决方案,结合公司的现状并考虑未来发展,成功建立起“某购物中心”完整的企业内部一体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只有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才能确保“某购物中心”的顺利开业。同时也能对未来公司的连锁化经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规划原则:

1:按时

目标系统必须以保证建设时间为前提。一定要以倒计时的方式控制每一个建设环节。确保“某购物中心”的顺利开业。

2:全面

目标系统必须满足超市、百货全面管理的要求。通过系统分析设计,制定完整合理的业务操作流程,并优化建立相应数据模型与之针对。

3:实用

目标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能够使操作人员通过全面的系统培训迅速掌握。

4:先进

目标系统必须紧跟世界发展潮流,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技术体系结构进行建设,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能够充分延长系统的使用生命周期。

5:可靠

目标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保密功能及数据备份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数据结构设计必须合理,数据采集必须高效,数据分析必须准确。

6:经济

目标系统在确保前5项建设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系统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降低投资风险。设计方案技术成熟,实施周期短、见效快,性能价格比最佳。具有完备的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体系。

三、 过程监控:

信息系统建设是流通业软件服务商和连锁零售企业合作实施的系统工程。双方必须密切配合,一切以成功建设系统为目标。为确保建设成果准时和高质量。必须对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达到标准量化管理,确认责任人,全面监控各阶段结果,建立完整的系统验收制度。具体过程应包含四个方面,它们是:(规划书正文中将逐一详细说明)

l 项目组织

l 项目进程

l 项目指导

l 项目计划和控制

四、 过程描述:

计算机系统建设步骤包含以下六个阶段:(规划书正文中将逐一详细说明)

l 需求分析

l 设计开发

l 系统培训

l 测试运行

l 实施监控

l 后期维护

第二章:规划书正文

一、项目实施管理要求

项目实施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四个关键因素是:

* 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定义了为实施系统所需的人员策略和组织结构。项目组织的定义涉及到“某购物中心”的各个部门。

* 项目进程

项目进程定义了为成功实施系统所需的阶段、步骤、活动和任务。每一阶段、步骤、活动和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应完成或应得到的结果,所有的这些都是为着最终目标----成功、高效、全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服务。

* 项目指导

项目指导为项目实施人员提供高级实施应用结构化技术来指导项目的各种活动,这种技术有助于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的规范化及项目小组成员间的交流。

* 项目计划和控制

包括:

- 调度和控制项目的各活动和任务

- 分配所需资源

- 项目重新调度以解决过度工作负载

- 制定项目预算

- 监视商业信息实施项目的进程

- 解决各活动和任务间的时间冲突

- 保证在计划的时间和预算内完成项目的各进程

二、项目实施范围

本项目涉及“某购物中心”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主要内容如下:

* 以商业信息为基础的管理应用系统实施及相应管理技术的应用,包括相应产品与技术的交付安装、教育培训、开发、验收及系统维护支持。

具体内容见项目进程管理和教育培训计划相应部分。本系统实施项目涉及”某购物中心“大多数管理职能部门。

1、项目组织

1.1、项目组织结构

1.2、项目角色和责任

1.2.1、软件服务公司的主要角色和责任

项目责任经理:

*对整个系统实施项目的成功与否以及应用软件服务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应承担的义务负有主要责任。

*对“某购物中心”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监控。

*检查软件服务公司及合作伙伴项目人员的服务质量。

*负责对软件服务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人员的调配及管理。

*是软件服务公司与购物高层项目人员的主要联系人。

项目执行经理:

* 软件服务公司指定一名项目执行经理。

* 负责服务费用的估算及提供服务时间的制定。

* 负责项目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管理参与项目实施的软件服务公司技术人员。

* 负责与“购物中心”项目负责人和各位职能经理的联系。

* 指导和帮助“某购物中心”项目人员进行项目实施。

* 对实施的进展,各个阶段工作完成情况,按时汇报给软件服务公司项目责任经理。

* 管理工作档案及负责软件服务公司应承担的技术服务的管理。

* 负责处理软件修改和增加的分析设计及编程等问题。

* 在开发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督保证。

管理咨询顾问

* 负责协助进行商场现行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的分析。

* 对商场现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诊断咨询和改进建议。

* 结合商场现行管理实际情况,指导应用系统的灵活应用。

* 在项目实施中,负责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方面的检验及

质量保证。应用顾问和技术顾问

* 根据现场需要及计划安排,参与“某购物中心”的项目实施,协助项目执行经理解决实施中的应用问题和技术问题。

* 承担指导或技术课程的讲授工作。

* 承担指导或参与软件用户化修改及数据转换。

* 承担指导或参与网络、硬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实施。

1.2.2、“某购物中心”的主要角色和责任

项目领导小组

该小组人员组成应包括:“某购物中心”的高层管理人员,部门主管人以及项目负责人。此外软件服务公司及其合作伙伴的高级咨询专家及项目责任经理也将参与小组的活动。

领导小组的责任包括:

* 批准项目计划。

* 调配项目资源(人力,经费)。

* 定期检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 协调各业务部门之间发生的冲突。

* 制定项目实施策略以保证项目实施同企业的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

* 负责处理项目队伍职权之外的问题。

项目实施应具体考虑的关键内容有:

* 哪些系统模块应先实施。

* 哪些部门应先参与实施。

* 哪些业务先应计算机化。

* 实施时间表。

* 确定实施项目人选以及每一位参加者的职责。

* 确定项目实施辅助工程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时间。

项目队伍

项目队伍作为直属项目领导小组下的一个工作班子负责完成领导小组交给的一切有关项目实施的具体任务(例如:制定计划,检查进度,起草文件等等)。

项目经理

* 参与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

* 负责和协调所有的项目日常事务。

* 组织、计划、调度、控制和监督项目所有实施活动。

* 负责向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展状况。

* 组织项目队伍的每周例会。

职能经理

* 给实施计划提供资料。

* 在项目经理的协调下,负责在本业务范围的应用系统部分的实施。

* 在原型测试阶段提供输入数据并确认测试结果。

* 组织在本业务范围内的其余人员的培训。

* 审查在本业务范围内的基础代码定义和基础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经理

* 负责网络、硬件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

* 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负责数据库的设定,数据的转换及数据的备份。

* 处理用户与项目有关的各类问题,包括软件功能、硬件及任何其它问题。

* 帮助项目的实施。

* 至少50%的时间参与实施。

* 跟踪系统培训全过程,全面负责企业内部数据初始化建立的规范合理。

2、项目进程

2.1、项目进程说明

本系统项目进程定义了为成功实施所需的阶段、步骤活动和任务。每一个阶段的步骤、活动和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工作和应得到的结果。按照高级实施策略的原理,“某购物中心”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2.1.1、项目定义阶段

阶段的主要任务及达到的目标:

* 对未来系统进行全面和详细的分析, 明确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

* 实施一系列有关管理技术原理和软、硬件系统的教育培训,企业高层和中层领导及管理人员对系统有基本概念的认识和了解。

* 提出以商业信息系统为原型的系统方案。

主要交付成果

* 项目定义分析报告(PDAR)。

* 管理技术原理课程和有关系统培训课程教育大纲。

* 项目定义备忘录(PDM)。

2.1.2、实施准备阶段

阶段的主要任务及达到的目标:

* 系统产品和文档安装。

* 进一步深入地对有关项目人员(包括职能部门人员)进行系统产品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系统的设计原理,处理流程和操作使用方法。

* 定义基础代码和准备原型测试数据。

主要交付成果

* 需求定义分析报告(RDR)。

* 系统业务流程图(软件修改初步设计(BSM))。

* 详细设计报告(软件修改详细设计(DD))。

2.1.3、开发和确认阶段

阶段的主要任务及达到的目标:

* 根据系统业务流程和详细设计报告要求,进行软件用户化编程。

* 根据要求重新修改和增加有关文档。

* 对修改和开发后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以便确认该系统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合理性。

* 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系统的操作和使用。

* 建立标准运作规程。

主要交付成果

* 经过开发和确认的软件及文档(SPE)。

2.1.4、系列实施阶段

阶段的主要任务及达到的目标:

* 批准的标准运作规则。

* 进行系统运作之前的数据准备,包括全部静态数据的整理和录入以及全部初始动态数据的准备。

* 健全保证新系统运行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能人员的分工和责任。

主要交付成果

以商业信息系统为原型,经过开发和修改,并通过试运行之后可正式运行的系统,包括软件、文档和标准运作规程(TIP)。

2.1.5、系统模拟运行阶段

阶段的主要任务及达到的目标:

* 对系统的测试运行进行监控和维护,及时解决运作过程出现的新问题,保证系统持续正常运行。

* 总结和评价系统运行的效益和成果。

主要交付成果

* 项目模拟运行备忘录

* 系统故障效率备忘录

2.2、项目进程管理

2.2.1、项目计划管理

计划内容

项目实施过程的计划分为三级计划:

*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计划作为项目整个过程中到纲领性计划,其主要作用在于建立可行的项目实施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工作流程和规范。

* 阶段实施计划

在每个阶段的开始,必须制定出阶段工作计划。它规定了本阶段中所要实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要交付的成果。计划中还要规定出活动步骤和时间进度以及有关资源的使用(人力,物力)和新增费用预算

* 关键活动计划

在项目实施的五个阶段中包含了至少一个以上的关键活动。它标识了系统实施进程达到了某一状态。对于这些关键活动,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以便这些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达到预定的效果。

计划管理

* 计划制定由执行经理和项目经理负责。

* 计划审批。

* 项目实施计划由项目领导小组批准。

* 阶段实施计划由项目领导小组批准。

* 关键活动计划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 计划的修改和更新由项目经理负责。

2.2.2、项目监控

建立项目会议制度

* 项目小组会议

项目小组会议的主要作用是检查项目进展的状况和完成质量,协调和解决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问题。项目队伍例会根据需要随时举行。会议召集人为项目经理。

* 项目领导小组会议

在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开至少一次以上的项目领导小组会议。

会议解决的事情如下:

* 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以及政策的。

* 批准项目所需增加的资源和费用。

* 批准关键的可交付成果。

会议召集人为项目领导小组会负责人。

建立正常的检查、复审和批准制度

为了确保项目实施按期保质进行,有必要建立正常的检查、复审和批准制度。它所包括的内容如下:

* 软件服务公司所承担的检查职责和工作内容。

* 复审和批准可交付成

果的内容和程序。

* 软件服务公司及其合作伙伴项目人员与“某购物中心”项目人员之间联系的方式。

3、教育计划3.1、软件服务公司及其合作伙伴所提供的教育与培训概述

教育与培训是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活动。由于本系统不仅仅只是一个软件产品,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包含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掌握了这些思想和技术的人才能真正掌握这个系统并运作好这个系统。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对项目有关人员及至最终用户进行各种各样的课程培训工作,使其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使用,从而保证该系统能够顺利的实施。

系统的教育与培训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针对企业中不同层次的人员,分为不同的时段。因此在项目初期必须指定教育计划,以保证管理系统的教育培训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3.2、教育计划的内容

* 教育培训的范围与目标:

根据对企业现状情况的分析来确定企业中应参加教育培训的单位人员,以这些人员通过教育培训后达到的水平。

* 教育训练的内容

管理层领导概论课程

商业信息系统实施的高级策略课程

商业信息系统概念与应用教育

商业信息系统结构与标准

最终用户培训

* 教育培训对象与老师(培训人员)

参加教育培训的对象应是企业中不同层次的人员。他们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参加不同的课程的学习,担任授课的老师或有关人员也不尽相同。下面提供一个标准分类,不同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况和人力资源进行安排。

* 教育培训的方式、地点与时间

教育培训方式:上课、讨论、练习、自学、考试。

教育培训地点:软件服务公司及“某购物中心”实施现场。

教育培训时间:根据商场需求及当时情况而定。

教育培训所需资源:房间、计算机、终端、白板、资料。

4、前期准备

4.1、组织落实:

* 设立“某购物中心”综合管理系统项目领导小组,主要以企业级主管为核心。

* 设立商场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实施小组,由各有关业务部的业务骨干及计算机部门组成。

* 指定一个全职的项目经理,主要责任是领导实施小组的工作,与项目领导小组保持联络。

4.2、加强管理:

* 对“某购物中心”各级管理干部、业务人员进行反复的现代化管理方面的培训。

* 加强已制定的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认真定期地考核,完善各类管理制度。

* 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

* 加强对系统实施各阶段完成效果及时间的审查,根据协定按时交付和验收。

4.3、数据准备:

* 做好商品、分类、供应商、客户等编码工作。

* 做好供应商有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工作。

* 做好各类相应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准确化工作。

* 将上述工作下达到各部门,并安排有关人员负责。

* 系统正式运行前做好流程动态数据的原则和方式。

5、培训的时间安排

5.1:商场高层领导及中层管理人员系统概念培训:

时 间: 2天

详细内容:

管理层领导概论课程

商业信息系统实施的高级策略课程

商业信息系统介绍

5.2:商业信息系统软件培训:

时 间: 7天

详细内容:

商业信息系统概念与应用教育

商业信息系统结构与标准

5.3:网络系统培训

时 间: 6 天

详细内容:详细使用方法

5.4:数据库系统培训

时 间: 7天

详细内容: 数据库 详细使用方法

5.5: 开发工具培训

时 间: 5天

详细内容: 开发工具 详细使用方法

* 培训课程总结:

课 程 时 间

━━━━━━━━━━━━━━━━━━━━━━━━━━━

系统维护管理模块 0.5天

基本资料管理模块 0.5天

变价管理模块 0.5天

合同管理模块 0.5天

会员管理模块 0.5天

订购管理模块 0.5天

结算管理模块 0.5天

销售管理模块 0.5天

决策分析模块 0.5天

帐务管理模块 0.5天

票据管理模块 0.5天

前台收银系统 1.5天

管理层领导概论课程 0.5天

商业信息系统实施的高级策略课程 0.5天

商业信息系统介绍 1 天

商业信息系统概念与应用教育 2 天

商业信息系统结构与标准 2 天

网络系统维护管理培训 6 天

数据库系统详细使用方法 6 天

开发工具系统详细使用方法 6 天

━━━━━━━━━━━━━━━━━━━━━━━━━━━

合计:31天

* 实施工作与责任:

A:软件服务公司方面:

* 辅助用户制定、讨论、审核项目计划和里程碑计划

* 提供必要的培训课程

* 教授用户实施方法

* 辅助用户准备、完成、审核必要的实施文稿

* 提供对商业信息系统软件问题的解答及用户应用方面的问题解答

* 辅助用户进行有关管理运作的分析,提供咨询及改进建议

* 指导用户灵活运用商业信息系统

* 与用户共同进行软件开发、个性及数据建立

* 对“某购物中心”项目实施进程进行质量监督

* 负责服务费用估算及提供服务时间的制订

* 负责制订详细的计划、指导、分析和设计

* 管理工作档案及负责软件服务公司应承担业务管理

* 负责对商业信息系统软件到货安装工作

* 保证所提供的软件为软件服务公司原厂生产并具有合法版权

* 帮助“某购物中心”项目领导小组对阶段实施成果进行验收及评估

B:“某购物中心”方面:

* 批准项目实施计划并定期检查

* 分配项目资源(人力、资金)并协调内部关系

* 制订项目实施策略以保证与“某购物中心”的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

* 批准机构、业务流程、软件的修改

* 定期召开例会,对日常实施审核执行组织计划、协调查、监督(质量)

* 严格按照软件服务公司的指导,按期、按量完成收集、录入数据的任务

* 向软件服务公司学习并消化、吸收新管理概念和软件,并向本公司的其他人员进行再教育

* 分析当前业务流程,批准原型测试计划,编制原型测试后的新规程及业务流程说明

* 负责数据库的日常数据完整性、一致性

* 负责数据的设定,数据的转换及备份

* 与软件服务公司协商解决日常工作中

遇到的问题

* 用户应向卖方技术人员提供在工作现场服务时的交通便利及工作餐

* 保证不向任何第三方复制及提供软件服务公司的软件及文档资料6、系统的维护

l 维护机构: (包括甲乙双方公司维护机构的构成)

l 维护人员: (包括甲乙双方维护人员的要求和职责)

l 维护范围: (各维护工作职能的具体内容定义)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