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汇报材料实用13篇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1

根据中央、省市委党校明传文件精神,现将中共梅江区委党校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硬件建设情况:梅江区委党校现址梅州市江北梅兴路,投入800万元,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有11亩多,建有一幢总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八层综合教学大楼,拥有28间标准的教室。在当时区财力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没有动用分毫财政投入。面对重重困难,黄鼎昌校长带领全校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贷款一百万的教育基金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新校建设。为了更多地筹集建设资金,一方面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带头捐款,校领导积极主动多次到省财政、省高教厅、省委党校、省电大和市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资金的支持。同时,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动区直单位和乡、镇、办事处为新校建设出力,承担建设的工程队也先进行垫资,从而使新校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因为我校为党校电大合一体制,学校想方设法扩大电大招生规模,在松口、丙村、南口几个大镇开设教学点。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有了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才能够十多年风雨一路走来,面对激烈的竞争,能够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使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为新校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的效益,成为我区发展的一个亮点,深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区委党校除教学办公集于一体的主体楼外,缺乏学员食宿配套设施,主体楼设有一容纳百人的多媒体教室,可以开办乡、科级的短训班和“走读班”。不能胜任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如接办培训时间较长、人员较多的班次,在食宿方面只能求助于社会力量解决。

区委党校于上2006年,开通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络,除满足党校培训、教学、科研外,还免费向社会开放,协助有关部门,力所能及地提供了农业科技、财税金融等方面的培训服务。

总之,党校的办公教学条件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逐步改善的。但是改善的幅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同步的,在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方面是滞后的。党校是当地党员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是共产党的“黄埔军校”,其职能和地位具有无可替代的唯一性和特殊性,横向与当地的国民教育相比,在投入力度和发展步伐上,远远地落后于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这应该从体制上反思这一不正常的现象。

二、党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党校班子配备完整,运转正常,设有校长一名,副校长三名,副主任科员一名。

区委党校现有编制二十人,其中十一人为公务员序列,九人为专职教师事业编制。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8人。高级职称的 1人,中级职称的 3人。

教师队伍是党校的最大的一笔财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优先满足教师的进修、外出学习和教学科研的费用。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和备课制度,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精心备课,多出精品。

充分发挥党校人才荟萃、智力集中的优势,在完成主体班次培训任务的同时,围绕区委谋划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近几年来,特别是围绕“绿色的经济崛起”和梅江区“四个区”开展了专题调研,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挖掘文史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等领域,均取得了很大的实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有影响的文章近30余篇。

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专职教师少,教学力量薄。

三、对进一步加强县区委党校建设的建议:

1.建议上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县区级党校阵地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纳入对县委区委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占有适当的权重。

2.建议保障对县区级党校建设经费投入。

3.建议对党校系统教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予以制度化和明晰化。

4.在县区级党校的发展方向上,建议最好由市级党校收编。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2

二、深入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1.学校紧紧围绕“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做到政策宣传全覆盖,资助对象无遗漏。”的工作目标,全力做好辖区内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应助尽助、应补尽补,一个不少,一项不漏,实现不漏一人不错一人。

2、扎实做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及时发放资助政策明白卡、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宣传单、中职学校学生资助、“雨露计划”资助资金告知单、资助资金告知书等,确保了学生及家长对政策、资助资金发放知晓率达100%。

3、扎实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认真摸底,准确提供校内住宿生信息;规范审批流程,确保在册贫困户子女寄宿学生100%享受;复核、公示、上报后严格按规定发放,确保了知晓率达100%。

4、扎实做好学前儿童资助工作。认真摸底,规范流程,确保在册贫困户子女100%享受资助政策;经复核、公示、上报后严格发放。,确保知晓率达100%。

5、扎实做好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政策宣传工作,动员在册贫困户家庭积极办理相关贷款(力争贷款比例达80%以上,最少不得低于80%),协助做好贷款申请工作。

6、切实做好本乡户籍在县外就读的贫困户子女资助摸底工作,发放资助资金告知书,确保知晓率100%。

7、根据县教育局安排,配合各普高、中职及县外学校及时送达学生资助告知书到贫困户,确保享受资助政策知晓率100%。

8、广泛开展辖区内教育帮扶工作。中心学校组织九年一贯制学校辅导各小学、幼儿园、教学点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辖区内均衡发展。

9、及时与乡扶贫办及各村对接,做好贫困户子女在校生的动态调整和已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信息登记、记入扶贫手册工作。

三、控辍保学讲实效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做好了适龄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了本校流动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去向,督促家长及时办理学生异动相关手续,全面加强学生学籍管理,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全部按时返校。同

四、扎扎实实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

1、改善生活条件。深入贫困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结合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穿衣、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帮助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

2、发展增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努力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3、提高幸福指数。坚持物的扶贫与人的扶贫有机结合,把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业兴、家富、气神”,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五、组织保障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3

我校设学区校长一名,教导、德育、总务主任各一名。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对学校的大事、要事、急事,决策前,校长分层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倾听大家的意见,不搞一言堂,力求按规律办事,按程序办事,把好的想法转变成决策力和执行力;教代会充分发挥作用,重大问题进行审议通过,真正做到决策民主化。

除负责学校的工作之外,校长和主任均担任了一定的教学工作。教导主任担任二年级数学、语文课程兼班主任;德育主任担任四年级二班的数学课程;总务主任担任三年级数学课程。校长担任五年级法制课和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

常规管理方面,在总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注重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利用学校橱窗和在醒目位置张贴标语等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德、安全等各方面的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突出本班特色,如六年级是毕业班,突出努力学生,不虚度光阴的主题;五年级以安全教育以主题,告诫学生要珍爱生命。

充分利用一切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每天的早自习预备以后、上午第二节课和下午第三节课的课间,在校园内播放《众人划浆开大船》、《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歌曲,教育学生要团结、要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热爱祖国。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我校非常注重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

每月检查一次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并做好记录。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4

一、***是典型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水利大市

***位于***省东南部,辖9县3区,180个乡镇、办事处,7151个村居。全市面积达1.7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万亩,总人口1072万,其中,乡村人口871.6万人,面积和人口均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境内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300多条,拥有大中小型水库902座(大型水库7座、中型 30 座、小一型153座、小二型712座),占全省水库总数的16.5%。

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达468.8万吨,连续七年实现增产。全年新增造林面积38.2万亩;累计出栏生猪 548.7万头、家禽1.64亿只,肉类总产量68.8万吨,水产品产量12.4万吨。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区发展到2855个,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区15个、省级22个。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863.6万千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等主要农业机械数量达48.6万。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9家,其中部级3家,省级54家。全市基本形成以蔬菜和果品两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以花生、黄烟、桑蚕、柳编、银杏、金银花、板栗和茶叶等八大优质农产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是全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县;苍山县成为远近闻名的“***南菜园”。***的银杏,平邑的金银花,临沭、***和***的杞柳,***、***的板栗,***的黄烟,***、临沭的茶叶都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产品。

二、近几年全市农业财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带着感情抓“三农”,积极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效果。2010年,各级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达9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

(一)提前半年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关系防洪、抗旱、供水和生态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共有大、中、小型水库902座,小型病险水库就有819座,占全省的20%,是全省除险加固任务最重的市,开展好这项工程尤为重要和紧迫。2008年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提前半年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的目标。我们对此高度重视,集中资金重点投入。为减轻县区财政资金压力,经市政府批准,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市级按20%配套,即小一型水库平均每座补助90万元,小二型水库平均每座补助15万元,具体按除险加固任务数量分档定额补助。按照这一方案,仅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市财政三年就需承担2.35亿元。2008-2010年,市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4.5亿元,用于除险加固工程,确保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开展。截至2010年6月16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32座大中型和81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半完成”目标,恢复增加兴利库容3.46亿立方米,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8.7万亩。为此,省政府专门给我市发来贺信。今年9月,省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先进市县和先进个人的通报》(鲁政字〔2011〕220号),授予我市“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先进市”称号,我市还有三个县荣获“先进县”称号。

(二)扎实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2009年起,为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部和水利部决定,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我们按照省里要求,认真研读省里的申报指南,依据评审细则,按满分标准安排配套资金。积极配合水利部门,指导有关县区认真编制规划,充分准备材料,积极参加竞争立项。目前,我市有8个县入选小农水重点县,市县共安排配套资金11400 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 2700 万元,县区财政安排8700 万元)。截止2010年,我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共完成工程投资17005万元,其中,省以上建设资金9000万元,建成9大片区规模万亩以上农田水利工程,彻底解决了21.3万亩农田灌排溉问题。

(三)积极开展能繁母猪补贴工作。根据上级要求,为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稳定发展生猪生产,会同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研究制定能繁母猪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扎实有序开展工作。2007-2008年,全市共补贴能繁母猪1021707头,共发放补贴资金近6000万元。2011年能繁母猪补贴项目正在实施中。

(四)努力做好扶贫工作,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市财政每年安排扶贫专项资金500万元,2008-2010年筹集安排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带动群众投入9000万元,全面完成第三期重点乡镇扶贫开发任务。扶贫项目涉及9个县区19个乡镇,项目覆盖480个村、35万贫困人口。二是顺利开展互助资金试点。从2007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部级和省级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2008年8月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要情》刊发了我市互助资金试点的做法和经验。为扩大互助资金的规模和作用,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在全市100个适宜村开展互助资金市级试点。截至2010年底,全市试点村达348个,共成立互助资金组织291个;互助资金总量达9596万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5220万元,吸引会员出资4374万元;入会农户83626户,占试点村总户数的62.2%;累计借款农户达26146户,累计获益3071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快速调度资金,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去秋今春,我市遭遇严重干旱,农作物生长及人畜饮水面临严峻挑战,全市548万亩小麦,受旱面积达508万亩,其中重旱面积186万亩,累计有14万人、4.4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吃水困难。面对严重旱情,我们在及时足额把上级抗旱补助资金拨付到县区的同时,紧急筹集资金支持抗旱,2010年两次下拨资金500万元,2011年年初,在预算未经市人代会批准的情况下,通过增拨调度款的形式下拨2560万元,并按照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会同水利、农业等部门制定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尽快下达拨付到县区,为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确保了夏粮大灾之年不减产。

(五)努力争取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惠及更多农民。农机具购置补贴对象最初的重点是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不适合在我市大面积推广,我市农民购机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农机需求调查研究,摸清农民急需购置的机械设备情况,积极向省财政、农机部门反映,建议将我市适宜的手扶拖拉机、沼气出渣机、茶叶加工和烟草种植收获机械等小型农业机械列入补贴范围,得到上级认可,将这些机械纳入补贴范围,极大调动了我市农民勾稽积极性。2008-2010年,争取上级补贴资金14370万元,市财政安排1130万元,共补贴农户36780户、补贴农机具49845台套,加快了我市农业机械的推广进度,提高了全市农机化水平,对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六)全面落实各项农业良种补贴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会同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规定,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严格补贴程序,确保良种补贴资金落到实处。2008年以来,共落实、发放小麦、玉米和水稻等补贴资金3.97亿元,累计补贴面积3548.3万亩。通过实施良种补贴,加快良种推广使用步伐,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实现了粮食连年增产。到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468.76万吨,比2008年增产36.29万吨。

三、当前农业财政工作的最大困扰是财力不足

目前,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只有全省的1/24,人均财力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5。最近几年,尽管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但受财力限制,很多时候力不从心,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县财力紧张,增加投入困难;二是一些农业财政资金存分散、重复和交叉,难以形成合力;三是农民增收的长效增长机制尚未建立,农民增收困难等等。

四、今后全市农业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在支农资金投入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确保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的贯彻落实。二是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拉动、农民主体、社会统筹”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吸引金融资金投入,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支农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对通过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农村户用沼气、村村通自来水、扶贫开发、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的,给予优先扶持或奖励,鼓励农民自愿投资投劳,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同时,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政策手段,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

二是在支农资金监管上实现新突破。严格县级报账制程序和方式。针对审计等部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报账提款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从报账程序、手续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审核监督力度,增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同时,积极借助审计、财政监督、投资评审、社会中介机构等外部力量,加大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社会密切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项目和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严厉查处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特别是对扶贫开发、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从项目立项、计划或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预决算编制、项目建设监理、项目竣工验收等,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监督检查。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5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及市委提出的工作总要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水利建设、农田建设、水保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为主要手段,统筹规划,创新机制,讲求实效,集中力量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0.5万人,坡耕地综合治理1.7万亩,水保治理面积3.0万亩,滩地整治与培肥0.5万亩,新建农业大棚960座,土地开发整理0.75万亩,农业园区建设10个,完成农田实灌面积1.1万亩,土地开发整理7483.5亩,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l、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省、市两级政府明确提出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其中之一。要继续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今年全县要解决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实施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定解决、监管并重”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方案,严把质量效益,确保在年底按时完成。同时要做好明年饮水安全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安全水。目前20处工程全部完工,解决了9乡(镇),18村,两个学校5133口人的饮水问题,完成总投资283万元。

2、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水利项目。要紧紧围绕保证全县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不下降,抓好沟坝地的开发利用,提高现有耕地水肥能力,完成了湖家滩滚水坝一座,控制下游平地670亩,后期渠系配套后,可新增水浇地400余亩,完成总投资120万元。目前工程已全部完成。

3、完成了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7000亩,该工程在我县、、三个乡实施,工程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国补100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区农民提高农业产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植树造林3万亩,其中:天然林保护工程0.4万亩;陕北防护林0.6万亩;封山育林1.03亩;薪炭林1.03亩。工程总投资:530万元。

5、完成滩地整治与培肥0.5万亩,投资200万元。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效益能力,为我县精品农业建设增添了有力的一笔。

6、完成960座农业大棚建设总投资3840万元,其中县级筹资2122万元。全县总计1000余座大棚的建成并投入运营,解决了我县因冬季气候严寒、封冻期长,广大农民冬闲无收入的历史性难题。预计经此一项工程全县农民总收入可增加-3000万元。同时也丰富了广大城乡人口的冬季菜篮子,是一件一举俩得的好事。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两个项目,共计完成整理土地7483.5亩,工程总投资1214万元,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排水渠开挖、农田防护林,新增耕地595.9亩。

8、完成十个精品农业园区建设,工程总投资600万元。其中有全国知名品牌的“中国红芸豆”精品园区、马铃薯精品园区、小杂粮精品园区、干鲜果精品园区,为我县走特色农业道路增添了基础性活力。

9、完成农业灌溉面积1.1万亩。平均单产提高80公斤以上,且作物颗粒饱满、品相好,深受广大粮商的喜好,价格也相对较高。

10、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

我县民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先生,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从开始先后投资9000余万元,在他的出生地乡村进行改天换地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从而根本上改变了该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新建套农民新居欧式别墅,新建座日光温室大棚、高标准改善平地余亩、修做护村护地坝米。到现在别墅新居已入住、温室大棚已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特别是去年投产的“”日光温室大棚生产的无土栽培无公害蔬菜市场前景广阔,经过这些大规模的农业基础建设,庄村农民人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这一典型开创了我县乃至全市民营企业搞农建的先例。

以上十项共计完成总投资9087万元,完成总工程量76.87万方,投工:55.43万个,出动机械台班0.87万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落实县委提出的工作总要求的具体行动来抓,要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领导包抓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细化任务,严格绩效考核。

二是强化责任,协同作战。各部门、各乡(镇)要明确职责,各负其责。水利部门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宣传、指导、检查、进度 统计和考核验收,抓好水利工程的建设;财政部门负责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筹措、核拨和检查,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督导;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讲求实效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综合治理。要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相结合,与发展农业机械化相结合,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相结合,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实行沟、渠、田、林、路全面整治,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综合效益。要规范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要求,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要切实维护和巩固好近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加大边缘死角、荒地和低产田整治力度,要按照“建一片,成一片,逐年推进”的思路,集中力量,集中连片高标准治理。

(三)创新机制,确保投入

一是要积极探索新的农建组织方式,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按照“自愿互助、共同协商、民主决策和自力更生、量力而行”的原则,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政府协调监管的农建组织形式。继续推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办法,积极发展民营水利,鼓励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管好与搞活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二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规范引导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的管理程序投工投劳。各乡(镇)要将组织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相结合,投工与筹资相结合,人力与机械施工相结合,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导、干部带动等措施,调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对于跨村跨乡、受益面较大的农田水利工程,集中劳力重点整治。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整合资金。要进一步探索国家办水利与社会办水利相结合的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的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以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要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各部门要按照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一是严格程序管理。凡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按照基本建设项目运作程序,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五制”管理。小型项目必须明确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工程管护责任人。

二是强化工程技术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工程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对一家一户兴建的抗旱水窖、水池要提供统一的设计范本,指导面上的工作;对联户或联片兴建水利设施的要做好规划设计和技术方案,防止盲目建设、劳民伤财;对受益面较大的水利设施项目要经过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确保安全、经济、合理、适用。经过批准的技术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准擅自调整施工方案。

三是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健全“业主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对重点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要严格实行政府强制性质量监督,严把原材料准入、工序施工质量和工程验收关,决不能让不合格工程投入运行,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6

(一)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

污水治理方面。推动全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我村每个家庭连接了下水道,统一处理污水。

垃圾治理方面。完成陈年及散落垃圾清理,建立常态化保洁运行机制。我村有四个垃圾房,每个星期有若羌环保局收走垃圾,主要表现在日常清运尚到位,给群众带来了方便。

(二) 实施厕所革命。就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厕所革命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这是提升旅游品质的务实之举。”最近再次批示,要求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我村目前为止改厕42户170与人。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无害化卫生厕所之后,已经帮助农民告别蚊蝇滋生的老式旱厕,当地肠道传染病减少46%、蛔虫病减少40%,蝇虫密度降低90%以上,有力地保障了民众的健康。

(三)美丽庭院建设。将庭院整治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共同研究、同时部署、整体推进,通过庭院整治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深入开展全村环境、村容村貌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各项庭院改造工作。我村务实真干、奋力拼搏,带动群众,以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以整治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干净整洁的道路、葱郁笔直的林木,富民安居房政策更是让村民们真切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我村庭院整治47户改完备,随着人居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村民们对自己的庭院做了整体规划,利用闲暇时间,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家里生活越来越好。

二、存在问题

对照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1至10月份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任务完成总体情况不理想,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艰巨。主要体现在:

(1) 农村垃圾整治成效不够理想。一是村庄环境卫生普遍存在反弹现象,部份村庄环境卫生仍然脏乱;二是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落实难,

(2) 部分厕所建设进展滞后。厕还有11座在建,我村有一部分人在牧区居住无法改厕。

三、下阶段工作要求

1、加快建设进度。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建设均列入重要工作之一,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硬任务。目前距离年底不到几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加快工作进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年度任务完成。特别是美丽的庭院建设和厕所革命设施建设不仅是为民办实事项目。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7

经几年人口自然增减变化、对标整改,2016年为55户207人,增加2人,减少2人;2017年为55户204人,增加3人,减少6人;2018年为55户201人,增加3人,减少6人;2019年为55户200人,增加2人,减少3人。

上二村于2016年人均收入达到3316元的标准,实现户脱贫、村退出。

二、工作成效

(一)“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1.产业扶贫。2016年,为上二村53户202人共投资109万元,安装分布式光伏共196.5KW。每千瓦年平均发电1500度左右,年人均收益810元左右,截止目前光伏发电运行正常,光伏产业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收入;2016年实施国际农发项目,建档立卡户55户达到全覆盖,贫困户户均投资10384元。通过产业的帮扶,有效的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为他们实现“不愁吃、不愁穿”的脱贫目标奠定好了基础。               

2. 医疗保障和救助。有效的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2019年医疗住院16人次,医药费报销比例达90%以上,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吃药难、住院难的问题。

3. 危旧房改造。2016年至2018年,全村危房改造共计25户,享受补助资金4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7户,享受补助资金31.5万元,为贫困户住房安全提供有力的有保障。2016年建档立卡户代东曲1户5人村内搬迁自主安置,享受建房补助资金10万元,旧宅基地已全部复垦。   

4. 发展教育。紧紧围绕“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要求,实施教育脱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截止目前,全村无因贫辍学的学生,大学生“雨露计划”教育补助四年累计发放22人次共计10.4万元。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交通、水利、电力及通信四项扶贫。全村道路修建畅通,农户饮水安全达标,均有安全用电,已实现通信全覆盖。

2.医疗卫生扶贫。有标准化的60平方米村卫生室,配具有职业资格的村医一名,并与贫困户签定医疗服务协议。

3.低保兜底。2016年底全村共有低保兜底户2户5人,2019年7月份属性调整后,现有2户2人。低保兜底脱贫的实施,为孤寡老人保障生产、生活正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低保发放16户68人,资金共计12.5万元。

4.文化惠民扶贫。2017年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190万元修建村级活动场所6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村级文化活动室1处,60平方米医疗室1处,更新农户大门,修缮围墙等。

5.转移就业。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工作,截止目前,职业技能培训人42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223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78人次,致富带头人培训1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1人次。

6.生态保护与服务。截至目前,全村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共8人,每年人均收入1-1.2万元,全部为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

7.金融扶贫。截止目前,全村互助资金借贷50万元,25人(贫困户8人),到期还贷28万元,其余均未到期;“530”扶贫小额信贷贷款43万元,还均未到期。金融扶贫对贫困户稳发展、促产业方面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和支持。

8.科技扶贫。每年以“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及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知识宣传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理念,让“学科学、懂科学、讲科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8

二是进一步优化项目方案。根据省市下达的基本公卫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由项目办草拟全县总的实施方案,相关科室和单位分线制定本线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项目工作组织管理、年度工作任务、分项经费预算,具体工作要求等。经项目领导小组初审后召开实施方案讨论会,由5个相关科室负责人,5家县级公卫指导团队负责人、项目业务指导专家、乡镇卫生院项目负责人对方案逐条进行讨论和研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定稿,确保方案合政策、接地气、可操作。各乡镇根据县方案出台本乡镇工作方案,将项目任务及资金实行预算分解到村、社区、落实到人,预算编制完成后上报到项目领导小组审核后执行。

三是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县项目办在项目管理模式上做到八统一:实施方案统一讨论、项目预算统一审核、基础表格统一样式、宣传资料统一印制、季度督导统一开展、整改意见统一反馈、考核标准统一制订、考核样本点统一抽取。通过全县统一的管理模式确保了项目的平衡开展以及项目开展的质量,2018年,基本公卫年终考核最好的乡镇任务完成率达98.57%,最差的乡镇任务完成率也达到了91.09%。

二、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有13家乡镇卫生院建设了独立的公卫部。争取省政府债券资金5055万元投资建设251个村卫生室,基本实现了全县所有村卫生室产权公有化。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我县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直接从事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工作人员不得少于10人,全县共配备公卫人员196人。在加强乡镇公卫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严格乡村医生准入和退出机制,今年共招录乡村医生22人,办理到龄退休 15 人,选送16人到十堰卫校进行乡村医生定向委培,进一步保持了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多层次开展乡村医生培训,提升乡村医生业务水平。2018年共选送20名贫困村村医参加市级培训,县级集中培训乡村医生325人,五大督导团队对公卫人员一年进行二次以上集中培训。每个乡镇开展本乡镇乡村医生业务培训达12次以上。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2018年,县财政列支1850万元启动公安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开发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将签约、服务、考核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初步做到了三个实现:一是实现网上签约。二是实现网上服务提醒。三是实现网上签约数据统计。后期将根据县、乡、村三级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开展基本公卫、诊疗、转诊等相关服务内容并全部实时导入签约对象个人健康档案。

三、注重督导检查,严格考核结账

  一是督导检查经常化。县直督导团队按工作任务和工作进展到各乡镇进行培训指导,审核把关各类上报数据,开展季度督导并不断改进督导考核方式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项目办根据督导情况下发季度督导情况通报,确保问题发现及时、整改到位,促进全县公卫水平整体提升。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9

(一)开展了相互考察交流活动

2017年至今广州市番禺区部分领导和骨干教师共40余人到赫章对部分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考察交流,交换意见;赫章县部分领导和教育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共80余人广州市番禺区考察交流学习,学习番禺区“研学后教”课改理念、番禺幸福教育经验等。

(二)结对帮扶情况

广东仲元中学与赫章县第一中学、赫章县第三中学和赫章县民族中学结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与赫章县城关第二小学结对;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与赫章县中等职业学校结对。制定了帮扶活动计划,对帮扶的形式、目的、和双方职责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三)教师培训交流学习活动

赫章县教育局精心遴选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分为10批共157人到广州市番禺区相关学校进行5天到30天不等的跟岗学习和短期培训,参与广州市番禺区相关学校的听课、评课、上课、教研等研修活动;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中职、幼儿园骨干教师共153人分为7批到我县进行高考备考、番禺·赫章联合教研、专题讲座、教学诊断等培训,为赫章县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1900余人

(四)互派教师挂职情况

广州市选派吴国先、罗锦成、何杰峰、李永法4人到我县挂教育局副局长、中职职业学校副校长、中职职业学校办公室主任、赫章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赫章县民族中学副校长;赫章县选派赫章县第一中学韩德举、赫章县中等职业学校何文杰2名教师到广东仲元中学挂副校长、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挂主任。

二、对口帮扶学生资助情况

(一)按照2017年广州市番禺区总商会、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赫章县教育局三方协议,广州市番禺区出资50万元资助金(分三年汇款)用于资助我县部分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学生。2017年至今已实施35万元,受益学生268人,剩余15万元计划2019年实施。

(二)2018年3月广州市国画艺术家“广州美术家协会” 援助我县教育扶贫资金5万元,受益学生50人。

(三)2018年12月,广州对口帮扶赫章县精准扶贫资金318.671万元,受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899人。

三、对口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9年度广州市对口帮扶赫章县教育扶贫协作资金拟安排情况

(一)安排600万元用于赫章县第一中学运动场建设项目。该项目全部续建工作建设单位务必在3个月内完成,6月底接受番禺区主要领导赴赫参观考察。同时,县教育局要督促原建设单位及时推进学校文体活动中心装修工程,争取同步接受参观考察。

(二)安排530万元用于妈姑社区安置点赫章县第三中学运动场、番禺苑、历史馆等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要采用VR、投影等先进技术,要详列清单,务求实效。

(三)安排285万元用于妈姑社区安置点赫章县第三中学赫章县教育信息化中央机房建设和远程课程服务项目。项目要引进番禺、广州等优质教育资源,指导学校老师集中教研备课,争取4月份打造出特色和亮点。

(四)安排230万元用于赫章县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室建设项目。项目选择10个教室作为先行示点,供全县教师培训、学生培训使用。同时,要充分结合统战系统教育帮扶资源,将智慧教室用好用实。

四、中职学校帮扶

广州市委派出2名职校领导前来我县中职学校挂职副校长,带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广州市市政中职学校帮扶建设我县中职学校图书室,并于2019年3月捐赠图书9042册,价值245168.16元。

五、组团帮扶赫章县第三中学情况

根据学校所需,广州所能,2018年12月22日广州市选派番禺区领导何杰峰、教师梁伟明、刘之成组团驻点帮扶赫章县第三中学。三位专家来到赫章县第三中学后,通过熟悉学校情况,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和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对接,通过调研制定帮扶计划,确保帮扶工作有序进行。现已开展工作如下:

(一)对历史学科开展教学教研和培训活动有

1.校内听课15节。含全部高中历史教师课和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课。

2.开展教学公开课1节。内容是高三复习课《文艺复兴》

3.开展对高三临界生的辅导课3节。主要学习高考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4.开展师徒结对两人。师徒结对的工作内容有:随堂听课、评课交流、教学手段指导、集体备课等。

5.开展历史科各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包括高一级5次、高二级3次、高三级2次。

6.举行科组教研活动2次。内容包括工作布置和工作基本要求;随堂听课的情况反馈;对学习思路、方法和流程的经验介绍。

7.与历史学科组内老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教学指导。

8.向学校上交随堂听课情况反馈总结、备课组建设制度和实施方案、教学管理情况反馈总结各一份。

9.邀请番禺区桥城中学到赫章三中开展随堂听课诊课活动,并开召开有关集体备课的专题讲座。

10.邀请广州市历史学科名教师工作室到赫章三中开展公开课和专题讲座等教研活动。

(二)信息技术学科方面

1.调研学校网络、电脑室的硬件、软件配置和网络速度情况,改造电子备课室。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10

二、发挥优势,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

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外资、内资一齐引,大、中、小项目一起上,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不断创新招商形式,充分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招商引资。上半年共签订合同利用外资意向68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00万元。

发挥石膏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新石膏产业是兰陵发展经济的重点。在石膏开采加工业上,走引资联办的路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石膏深加工方面做文章,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兰陵石膏集团已与山东黄金集团签订了联营合同,共同投资1亿元开发石膏系列产品,该项目已进入实施过程中。二是宏盛石膏有限公司引进江苏龙祥石膏有限公司资金600万元新建石膏矿一处。三是瑞泰石膏有限公司引进锦州新发公司资金300万元,新建二号井。四是山东富强石膏有限公司引进台庄机电公司资金300万元,新建富强四分矿。目前三座矿井正在建设中。

在蔬菜加工方面,山东南菜园蔬菜贸易公司与外商签订合作协议,投资成立了山东南菜园日河食品有限公司,该项目已基本投入运营正在试产阶段。

在城镇建设方面。争取市公路局资金300万元,对艾曲商业街进行拓宽改造,该项目近期内即可完工投入使用。

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一是搞好服务,以每个引进项目从办理有关手续,以及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二是优化环境吸引外资,对破坏投资环境的违法行为坚决给以打击,有效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转变工作职能,认真做好民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把民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列为经委工作的重点,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作为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在具体工作方面一是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年初我们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兰陵的实际,与各厂(矿)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对安全责任制做到了层层落实,并把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企业负责人,车间主任和班组长肩上,使每个管理人员感到安全责任的重大,增强了安全意识。二是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组成安全供电,公安、工商等部门的人员,结合兰陵的实际对石膏矿、泠库、低压锅炉等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并建立了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在整治过程中对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限期整改,保证了民营企业的正常生产,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民营骨干企业经济运行良好。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紧张是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瓶颈

列统企业银虎木业和兴林胶合板厂融资难,成为企业投入过少、制约发展状大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银虎木业在当地以企业做贷是做不到的,只有通过亲朋好友的个人名义在本地信用社贷到60万元,而在××、无锡等地是靠合伙企业作为担保贷了120万元,但这时牺牲了资金回笼,导致大量资金滞留在合伙单位,使企业无法正常运作。

二、传统产业比重较高,创名牌意识不强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12

船形山社区,始建于2011年,辖区面积4.06平方公里,目前共有住宅22栋,常住人口2560人。辖区内有北津学院、金奥湘江公馆、和达滨江花园等高校、小区。其中北津学院已经开学,今年下半年在校教职工近6000多人,远期规划教职工17000人。

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落于船形山社区,建筑面积208.77平方米,使用面积180余平方米,于2019年09月20揭牌,《医疗机构卫生许可证》已办理。现已正式营业,目前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2名,二人为正式在编人员,人事关系均挂靠在和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二、设备配备情况

根据党工委、管委会对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整体布局,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按照全国规范化卫生服务站设计建设。区教育文卫局希望以本站的建设带动一批规范化卫生服务站的设立,同时积极促成九华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秉承这一目标,根据《湖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规范化城市卫生服务站的配置要求,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具备:

(一)基本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相应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主要是一般疾病的诊疗和配合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工作。

(二)证件要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已办理。部分执业医生、护士、药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已办理。

(三)科室设置。设有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

(四)人员配备。1名全科医生、1名中医医生、1名注册护士。

(五)床位设置。不设病床。设日间观察床2张。

(六)基本药物。常用抢救药品(20种),基本药物(55种)实行零差价销售。

(七)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身高体重计、出诊箱、急救箱、供氧设备、电冰箱、脉诊枕头、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药品柜、档案柜、电脑及打印设备、等通讯设备、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三、业务情况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我站开展了基本医疗、慢病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健康教育四项基本服务。其中:

(一)基本医疗,以北津学院和吉利职院的学生为主,三个月以来,诊疗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运动外伤)患者90例,并对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了电话跟踪回访,均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慢病管理83例,以社区居民为主。配合北津学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次,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次,协助江麓医院妇科专家为社区妇女开展妇科病普查。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与市医保局沟通联系开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事宜。

四、困难和建议

(一)人员不达标,存在明显法律风险。

目前社区卫生站实有人员2人。根据标准至少缺1名中级职称执业医生(全科医生)、1名执业护士。同时还缺少药学工作人员、收费工作人员、保安人员。

现有2人中,一名执业中医,注册范围针灸推拿专业,一名执业药师兼执业护士。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注册的医师、超过法定允许的地点执业、超越法定执业类别或范围执业,均属违法。即根据法律规定,现有人员都是超范围执业,是违法行为,一旦产生医疗事故,风险不可估量。

建议:通过基层全科医生培训、抽调和外聘方式解决。

(二)北津学院缺少专门医务室室,我站无法代替履行学校医务室职能。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条: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据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报告,自杀占第一位,猝死占第二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发生频率在不断提高,根据“黄金抢救四分钟”原则,患者发生危急情况时,在四分钟内做出专业判断,能为患者争取最大的存活机会。而北津学院占地达500亩,从我站到北津学院最近的入口最少需要12分钟,到宿舍、教室时间更长,从理论上丧失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建议:请领导高位协调,建议北津学院设立医务室并配备一定数量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减缓我站压力,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三、现有消防设施不合格,有灭火设备,无应急灯,安全通道。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篇1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