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门诊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预防接种门诊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预防接种门诊周

篇1

2010 kunshan weeks town planning immunization repercussion situation analyses

[Abstract] Objective Understand the 2010 weeks town planning immune outpatient inoculation side effects occur, the basic situation for the study of how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provide certain scientific basis. Methods By 2010, 1-12 months weeks town planning immune outpatient clinic children inoculated vaccination status summary material, analysis program immunization active monitoring record and vaccination repercussion monthly, statistical analysis year-round side effects occur trend. Results 2010 weeks town planning immune outpatient totaling happen inoculation 47 patients, with an incidence of 7.72 / million, total involving vaccine 12 groups. Side effects, the general reaction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29.79%, local reaction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27.66%, systemic reaction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42.55%. November, there were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as 15 case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31.39%. Conclusion Inoculation side happening situation, inoculation technology norms of complicated application and vaccination program for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scientific arrangement play a crucial role.

[Keywords] Inoculation; Side effects; Standardized operation

随着近年来周市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预防接种宣传力度的加大,计划免疫接种已经越发被百姓重视。2010年,周市镇计划免疫门诊接种量相比历年,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截至12月底,门诊预防接种量突破5.8万人次,针次突破8万次。然而,紧随预防接种人数、种类、针次的增加,接种副反应报告率也随之升高,这不得不引起接种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周市镇逐步加大了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监测力度,及时随访、登记、分析并且上报相关副反应信息资料,为下一步预防接种的疫苗选择和操作技术的进步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12月周市镇所有计划免疫门诊接种儿童门诊接种情况汇总资料,其中常住儿童17189人次,流动儿童41385人次。

1.2 方法

1.2.1 首先明确预防接种副反应定义和指证。预防接种副反应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是指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分为:疫苗反应、实施差错、偶合症、注射反应、不明原因五类,同时按反应发生性质,分为一般反应、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三种类型。 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提出至少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必要的流行病学依据,二是基本的医学或或临床证据,两者必具其一。[1]

1.2.2 每次接种前均明确告知接种儿童家长,接种后应在接种后留观室观察半小时方可离去,以便观察有无接种副反应的发生。

1.2.3 预防接种证上均打印接种门诊的咨询电话,方便家长报告接种副反应。

1.2.4 根据2010年1-12月计划免疫接种主动监测记录登记表以及接种副反应月报,统计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率。统计依据以《预防接种行为规范》和《昆山市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有关标准进行。

2 结果

2.1 预防接种副反应统计结果 2010年1-12月,周市镇计划免疫门诊共接种人数为60893,共计发生接种副反应47例,发生率为7.72/万,共涉及12类疫苗。各类疫苗接种副反应见表1:

表1 2010年周市镇计划免疫门诊预防接种副反应情况

2.2 预防接种副反应类型分布 一般反应是指生物制品本身特性所引起的反应,其反应程度在一定限度内,多较轻微,反应过程多是一过性的,不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通常不需治疗,适当休息后即可恢复。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热痛、硬结等。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38.℃)和嗜睡、皮疹、神经性水肿等。[2]部分病例同时发生局部与全身反应,在47例预防接种副反应中,一般反应有14例,占比29.79%,局部反应有13例,占比27.66%,全身反应有20例,占比42.55%。具体见表2:

表2 2010年周市镇计划免疫门诊预防接种副反应类型

全身反应中主要以发热症状为主,占到全身反应症状的60%,皮疹占35%,神经性水肿较少见。具体见表3:

表3 2010年周市镇计划免疫门诊预防接种副反应症状情况

2.3 接种副反应每月分布情况 根据2010年接种与反应结果的分析,随着门诊接种量的增加以及季节的不断变化,接种副反应发生的数量也呈现一定的变化。其中十一月共发生副反应15例,占比31.39%。四月份没有副反应的发生。具体见表4:

表4 2010年周市镇计划免疫门诊预防接种副反应分布情况

3 讨论

疫苗是进行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武器。自巴斯德研制炭疽疫苗后,各种疫苗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同世。2010年周市镇计划免疫门诊开展的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13种,而家长可以自愿选择接种的自费二类疫苗也已达到20种。通过分析,2010年涉及到发生副反应的疫苗达到12种,占周市拥有疫苗种类的36.36%。

免疫接种副反应是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因素、接种技术和受接种者的个体因素等几方面的原因引起的。[3]7.72/万的副反应发生率提醒我们还有许多有关预防接种的具体工作需要我们去思考。本人认为,接种技术的规范应用是预防副反应发生的一个可控的关键因素,接种前疫苗是否充分摇匀、接种量是否准确、接种部位的正确选择、进针的角度、深度等都与接种疫苗后发生局部的红肿、硬结等副反应关系密切。[4]

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与接种副反应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实施接种前,应常规询问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如健康状况不佳、过敏体质或免疫缺陷的儿童,应掌握好接种禁忌症,实施接种后,要求留下观察30分钟无不适后再离去,尽可能降低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

此外,从疫苗副反应发生的时间分布,我们可以看出11月份31.91%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出其他月份。这与昆山市实行的部分疫苗分段供应不无联系。由于季节性防病疫苗不宜在流行季节进行接种,比如按照市局规定乙脑减毒活疫苗在7、8、9三个月份停止接种,10月底才开始供苗,家长平时又没有按照预约时间前去接种,等到新生入学查验时才进行集中补种,导致11月份计免门诊大范围接种同一种疫苗,接种任务的陡然增多,疫苗管理和接种操作的规范程度会可能有所下降,必然会导致接种副反应相比平时有所增加。

同时,由于目前门诊副反应监测工作还是主要来源于发生反应儿童家长的二次上门咨询的被动监测,难免会影响监测的实际发生率和监测率,因此,建议增加基层接种人员相关培训与考核,增加其发现、报告与处理AEFI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今后为周市镇计划免疫接种AEFI的监测与控制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证据。

参考文献

[1] 罗凤基,季淑萍.预防接种副反应认定的基本原则[J].中国计划免疫,2007,10(13).

[2] 王福友,郭秀翠,付鹤迎.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6)545.

篇2

1 服务载体有效提升

全面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严格实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全面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方便接种情况的统计分析,并能通过短信提醒第一时间追访迟漏种儿童。同时,考虑众多上班族家长常集中于清晨及幼儿园放学后的时间段进行预防接种,我们将预防接种门诊的作息时间调整为上午上班时间比平常提前半小时,下午下班时间延迟半小时,按需、按时段人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需求,有效缓解了预防接种候诊时间长和拥挤现象。

2 服务功能有效提升

预防接种门诊设立候诊、登记、接种及休息等功能区。在门诊设置了明显的标识和指示标志。宽敞明亮的候诊大厅,整个空间布置得充满童趣,添置了足够数量的休息椅,为了防滑防撞,接种门诊区域内全部采用塑胶地板,给儿童提供了更安全的接种环境。门诊启用叫号等待系统,保证了接种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休息室粉红色的墙面布满卡通装饰画,配备了液晶电视,购置了动画碟片、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碟片,并备有儿童喜欢的玩具等儿童娱乐设备,减少儿童接种等待的烦闷感。同时,为了方便家长准备了冷热开水、纸杯、纸巾、电话等以供使用。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预防接种环境,给接种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1。

3 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3.1 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度 我们每周五定期举办“妈妈班”预防接种知识讲座,重点讲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接种禁忌症、接种后副反应的处置、一类苗二类苗的区别等疫苗相关知识。缓解了门诊接种日时因工作人员少、接种儿童多、时间限制等情况下工作人员无法全面详细解释的压力,也消除了家长的困惑和顾虑,又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家长更积极主动地配合疫苗接种,有效提高了疫苗接种率。同时预防接种门诊开通咨询电话,积极、耐心地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特别是针对接种后引起的各种副反应,对家长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对症处理,既有利于消除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误解,也有利于儿童早日康复1。

3.2 注意沟通技巧,针对不同对象做好个性化的护理 接种人员不仅要学会如何将信息清楚地传递给受种者及儿童监护人,使他乐于接受,更要善于改善受种者对各种信息的反馈,只有通过交流沟通,才能增进情感。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根据不同心理采取不同措施,消除儿童接种时的紧张情绪1。新生儿、婴儿期这个时期的小儿比较娇嫩,对外界刺激只能形成比较简单的反射,尚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亲情有极强的依赖性,指导家长用非语言方式如亲抱患儿、微笑或亲切称呼来营造亲情氛围,吸引其注意力,以减轻患儿的疼痛,便于注射操作;3—4个月以上的婴儿容易被周围的环境转移注意力,接种人员就采取微笑和温馨的话语去逗乐并转移其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注射,减少哭闹。学龄前儿童情绪易受感染,谈一些愉快和新奇的话题,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分散注意力,接种人员通过对儿童善意的身体接触如抚摸小朋友的头,握小朋友的手,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促进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取得他们的信任和主动配合,从而在愉快的气氛中敏捷、熟练、轻巧地完成注射。

3.3 注重自身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理论学习,反复学习规范化门诊的评估标准,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力争做到规范接种、安全接种。

4 体 会

篇3

“3A”即行为(action)、态度(attitude)、能力(ability)。“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制订的符合硬件设施及软件资料标准要求的一种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对计划免疫疫苗需求的增长,信息化系统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疫苗接种管理模式,而信息化系统在预防接种门诊的运用需要一个有序、规范的实施计划免疫的平台,以进一步优化计划免疫服务,逐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公共卫生工作质量。

1 “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

1.1 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是“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基础[1],有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提高预防接种的效率。硬件设施包括预防接种门诊的占地面积、预检登记室、计免接种室(一类疫苗接种室和二类疫苗登记室)、儿童保健室、儿童活动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室、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的存储室、完善的冷链设施、信息化系统硬件的配置(宽带存折式打印机、专用电脑、打印机、宽带、移动硬盘等[2])、排队叫号系统硬件设施、接种后的观察室以及科室内外标示牌、价格信息表等。

1.2 软件资料建设

软件资料的建设更能方便预防接种的开展,优化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健全的软件资料能够更好地简化过去繁琐的工作,降低工作的失误率,加强区域内常住人口的管理,提高疫苗的预防接种率,同时也加强了对区域内流动儿童搜索和预防接种的管理。软件资料包括各信息化的建设,各种接种报卡的存底以及预防接种的预约、接种种类次数、漏接种的次数和种类的记录,各区预防接种异常接种的保卡,迟缓性肌肉瘫痪(AFP)保卡以及季度区内人口的统计等。

1.3 预防接种人员的配置

预防接种人员的配置是预防接种开展的必要实施者,合理的人员配置能够使预防接种更加规范化,各行其责,协作发展,更有利于工作的有序开展[3]。预防接种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经过培训后合格的一二类疫苗接种人员(包括乡村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冷链系统管理人员等。

2 成都市某区开展“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具体措施

2.1 政府的大力支持,医疗结构协助完成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医疗结构对已有的预防接种门诊以“3A”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进行改造,以最大程度地优化服务环境[4],提高服务质量,让家长更满意、更放心。

2.2 对基层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成都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组织基层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5],规范预防接种程序,提高预防接种的服务能力以及儿童家长对接种技术水平的满意度。

2.3 初审

申请创建“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医疗单位准备迎检所需资料以及硬件设施投入使用的效果反馈信息,组织成都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初审,明确不足之处,在复审之前进行整改完善[5],进一步达到四川省卫生厅“3A”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标准。

2.4 复审

成都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小组对“3A”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复审,即由市卫生局组织各区疾控中心的免疫规划专家进行分组,对各区申请创建“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医疗机构单位进行检查,专家组对照省卫生厅制订的“3A”接种门诊标准,分组对接种门诊的硬件建设、软件资料采取现场查看、抽问、调查等方式进行认真检查评审。

3 某区“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开展的效果

3.1 提高了人群对接种门诊的满意度

为调查人们对参与成都市某区“3A”信息化门诊评审的4家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本研究随机抽取30名前来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设置的10个问题中,选择“A”者为10分,选择“B”者为0分,对得到的30份问卷所得分数进行统计,以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家医疗卫生机构均以≥95分的高满意度通过,说明硬件设施及环境的改善、服务态度的进一步提升、接种人员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有条不紊的预防接种秩序,使预防接种的环境更加和谐,接种儿童家长更加满意。

3.2 提高了人群对预防接种的知晓率

为了解人群对预防接种的知晓率,本研究随机抽取10名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设置的10个问题中,选择“A”者为10分,选择“B”者为0分,对得到的10份问卷所得分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4家医疗卫生机构分别以≥90分的高知晓率通过,说明通过宣传资料的发放、多媒体电视对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以及对下次接种进行预约等方式,使得接种儿童的家长更能清楚地了解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也更能按时为接种儿童进行接种,从而明显地提高了预防接种的知晓率。

3.3 使预防接种门诊的免疫秩序更加规范化

通过这次“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更能体现出“3A”预防接种门诊免疫秩序的规范化,使得接种儿童预检排队叫号系统的叫号预防接种卡的疫苗种类及针次打印疫苗的接种接种后的留观下次接种的预约等一系列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既减少了接种时间,又减少了由于接种先后顺序争吵而产生的不必要矛盾。

4 “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体会

在实际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可以体会到建立“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有多方面的好处,推行“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趋势值得期待。预防接种是控制相关疾病的有效方式,关乎着下一代儿童的健康[6],更好的条件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使预防接种得以更好的完成。目前预防接种单位普遍存在接种日接种场面混乱、接种儿童家长无秩序地争抢接种先后顺序、有时会出现接种错误等现象,通过建设“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了预防接种的程序,减少了不必要的错误[7],还可因此清楚地了解辖区内常住儿童的接种情况,方便搜索流动儿童,从而进行补种。“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大大提高预防接种的效率[8],减少疫苗接种工作的错登、漏登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方便统计所管区域内的接种率、出生率等相关的信息。积极开展“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能优化接种服务环境、提高接种质量、提升接种服务能力,使预防接种更趋于服务化、人性化、公益化。“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可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模范效应[9],为广泛开展“3A”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同时也为优化卫生行政部门财政资源的投入及设备的更新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雷可.预防接种现状调查及信息化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的研究[J].科技广场,2010,22(4):22-25.

[2] 吴殚,王凤林,肖雷.北京市顺义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探讨[J].卫生管理,2011, 5 (1):42-43.

[3] 王长双,马雅婷,路明霞,等.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0):68-71.

[4] 解丽娟,代秀芳,陈志刚.基层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42.

[5] 李进娥,蒋萍,张文静.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0,24(12):3366-3367.

[6] 解丽娟,周德娟,陶彩霞.我市在产科推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建议[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61.

[7] 和毅莲.基于信息化建设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J].求医问药,2013,11(3):325-326.

篇4

预防接种工作的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作,尤其是参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家长,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需求、掌握等,将直接影响到预防接种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为了解农村地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情况,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探索在预防接种工作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措施,笔者对我地区在1999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来门诊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1999年7月至2013年7月来门诊进行接种的1567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567份,收回1500份,有效率为95.7%。1500名儿童的年龄为1个月-3.5岁,常住儿童1050名,流动儿童为450名。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家长的文化程度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统一印制调查表,并经专业人士进行评估、修改和审核,在正式进行问卷调查前,抽取在门诊进行接种的家长进行预调查测试,检验问卷调查设计的有效性。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儿童家长的个人信息、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和国家对小儿预防接种的政策的了解情况、家长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来源、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度和影响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等。最后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家长的基本情况

收回的问卷调查资料中,本地的儿童家长共1050名,占70%,外来儿童家长共450名,占30%;家长的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的占75.6%(1135/1500),大专及以上的占24.4%(365/1500)。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居住地点对统计结果无影响。

2.2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情况

2.2.1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

所调查的1500例儿童家长中有99.2%的家长知道在孩子出生以后应该及时接种疫苗,79.1%的家长知到孩子出生后应该接种什么疫苗及接种疫苗的相关程序,91%的家长知道在小孩出现身体不适或发热时不该接种疫苗。家长对应接种疫苗的知晓率从高到底为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OPV、百白破等;

2.2.2家长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来源

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途径有很多,家长的获取途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接种门诊医生的告知91.7%,接种门诊宣传栏处的公告80.3%,发放的预防接种通知书61.4%,自己了解49.1%,其他宣传活动39.9%,亲人邻居的告知21.3%,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6.2%。

2.2.3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视的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88.1%的家长会主动遵守接种程序的时间安排为孩子按时接种,90.9%的家长认为按照规定时间为孩子接种基础疫苗是有必要的,11.9%的家长没有按照程序规定的时间为孩子进行预防接种,80.2的家长因孩子身体不适等因素推迟接种或漏种的会及时带小孩补种,75.4%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相应的疾病,73.4%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2.2.4影响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

儿童家长长期居住地的不同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获取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长对基础疫苗的知晓度明显低于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家长。家长的文化程度也在一定方面影响了家长及时获取预防接种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儿童应接种的10种基础疫苗全部或部分的了解,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对应接种的疫苗的知的获取,多来自免疫部门有关人员的通知和亲人邻居的告知。

3 讨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开展接种预防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使家长更易获取预防接种知识,使其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移,笔者所在门诊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问卷调查,然后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儿童家长在第一时间可以了解到预防接种的相关程序规定以及按时预防接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通过改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来改变家长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的行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地区的儿童家长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的主动性较强,多数家长全部或部分了解孩子在6周岁以前应接种的10种基础疫苗的种类及接种时间安排;但家长对应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认同度偏低,这种现象表明儿童家长对基础疫苗的了解度和认知度等方面还有缺陷。此外,通过对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家长较常住家长、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较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在完全不了解10种应接种的基础疫苗调查结果中所占的比例偏高;

据相关文献报道,加强妇幼保健院与疾病预防机构的沟通,在儿童出生时对家长进行相关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不仅可以提高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质量,还可以使家长及时获取预防接种知识,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儿童家长的参与性。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家长,笔者所在门诊采用视频资料与图像结合的宣传方法,生动形象的向儿童家长传达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5

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是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刷卡自动计算儿童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自动记录接种信息,各种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改变手工管理模式,具有操作快捷、信息准确、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点,能提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缩短儿童家长接种时的等待时间等,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 软件介绍

基层金苗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为儿童建卡,对新建和迁入迁出儿童进行管理。儿童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别、体重、居住地、出生情况、过敏史,父母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是否乙肝携带等。(2)对儿童进行接种登记管理,对接种疫苗情况记录。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费用、接种者等。(3)生物制品管理:包括疫苗出库、入库及库存的数量、日期、批号、生产单位、规格等信息。(4)辖区人口及行政区划管理情况。(5)各类报表的生成与统计。(6)各类数据的查询。

2004年7月我们将沈苏公司的基层金苗卡系统,在全省率先首次应用到龙口市防疫站、中医院、龙口二院的预防接种门诊,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快捷地完成儿童接种记录的所有过程。经过一年的运行,我们在省内率先将微机化管理的工作推广使用到全市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全市3周岁以内儿童接种个案电子化,免疫预防档案微机化管理,替代了延用近30年的手工操作,解决了手工时代的各种难题,使我市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具体做法

2.1 实施微机化管理前的准备工作 (1)任何一项新技术、新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支持。所以就这项技术的优越性、可行性、紧迫性与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各镇医院院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各级政府给予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支持,使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2)制订详细、可行的方案。我们在全省内,率先对微机化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市的经济基础和现有的各预防接种门诊的条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决定先小面积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3)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儿童电子接种证的好处,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的优越性,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

2.2 实施阶段

2.2.1 物资配备 首先各预防接种门诊要配备一台512M以上的微机、针式打印机、UPS、U盘,读卡器由防疫站统一配发。

2.2.2 人员安排及培训 为了保证微机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微机操作员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2天。有个别不会的再强化培训,务必达到所有人员回去后都能开展工作。

2.2.3 总结经验试点先行 首先在计划免疫工作较好的防疫站、中医院、二院三个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此项工作。第一步首先进行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录入各单位的各项基本数据,例如单位编码、接种周期、行政村名称、人口资料等。每个预防接种门诊都有一个全国唯一的用户编码。然后利用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强化服苗的有利时机,将前来服苗的2000年以后出生儿童的接种证全部收到接种门诊,利用周末和夜间,采取歇人不歇机的办法,1个月内将所有儿童的有关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以及所有的以往的疫苗接种记录、过敏史。之所以用接种证作为录入电脑的本底资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接种证的信息记录更加真实可靠。录入完毕后,为每名儿童发放了电子接种证,这个电子接种证就保存着该儿童的全部预防接种信息。每名儿童在电脑里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样儿童接种数据实时上传时,就不会造成混乱。

2.2.4 刷卡接种 2005年2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使用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在接种日儿童家长开始用信息卡到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用信息卡记录了所接种疫苗的接种日期、种类、批号等所有的相关信息,并自动进行下次接种时间预约,达到了方便、快捷、高效、准确无误,使儿童家长体会到了现代化管理的优越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儿童家长的好评。

2.2.5 试点成功,全市推行 2006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以一个市为单位,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行了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儿童携带着电子接种证,在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都可以进行接种,而绝不会出现人为的计算错误,或漏登、漏记现象。

3 效果

3.1 提高了工作质量

3.1.1 卡证符合率显著提高 儿童接种微机化管理,减少了手工抄写时登记大卡、小证的笔下误。2006年年终工作检查时,对全市19处接种门诊的120名儿童进行了卡证符合率调查,结果发现,卡证符合率由未使用微机前2003年的72%提高到现在的98%。

3.1.2 儿童接种的免疫程序准确无误 由于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均由电脑控制,避免了人工推算免疫程序所导致的时间误差。

3.1.3 对流动儿童管理更加有效 减少了流动儿童因流动性大,接种记录不全而导致的错种、漏种、重复接种现象的发生。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联网后,对于到外地暂时居住而又忘记带信息卡和接种证的儿童,可以在数据库里查询后,给予补发接种证,既能使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又不用家长回家取接种证,减少了儿童家长因此而产生的误工费用和往返的旅程费用。

3.1.4 接种率报表更快捷、准确 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各种接种统计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报表时间由过去的1天时间,减少为现在的5min,并且绝无差错。

篇6

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是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刷卡自动计算儿童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自动记录接种信息,各种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改变手工管理模式,具有操作快捷、信息准确、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点,能提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缩短儿童家长接种时的等待时间等,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一、软件介绍

基层金苗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儿童建卡,对新建和迁入迁出儿童进行管理。儿童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别、体重、居住地、出生情况、过敏史,父母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是否乙肝携带等。对儿童进行接种登记管理,对接种疫苗情况记录。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费用、接种者等。生物制品管理:包括疫苗出库、入库及库存的数量、日期、批号、生产单位、规格等信息。辖区人口及行政区划管理情况。各类报表的生成与统计。各类数据的查询。

2004年7月我们将沈苏公司的基层金苗卡系统,在全省率先首次应用到龙口市防疫站、中医院、龙口二院的预防接种门诊,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快捷地完成儿童接种记录的所有过程。经过一年的运行,我们在省内率先将微机化管理的工作推广使用到全市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全市3周岁以内儿童接种个案电子化,免疫预防档案微机化管理,替代了延用近30年的手工操作,解决了手工时代的各种难题,使我市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具体做法

1、实施微机化管理前的准备工作

任何一项新技术、新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支持。所以就这项技术的优越性、可行性、紧迫性与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各镇医院院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各级政府给予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支持,使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制订详细、可行的方案。我们在全省内,率先对微机化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市的经济基础和现有的各预防接种门诊的条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决定先小面积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儿童电子接种证的好处,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的优越性,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

2、实施阶段

2、1物资配备首先各预防接种门诊要配备一台512M以上的微机、针式打印机、UPS、U盘,读卡器由防疫站统一配发。

2、2人员安排及培训为了保证微机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微机操作员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2天。有个别不会的再强化培训,务必达到所有人员回去后都能开展工作。

2、3总结经验试点先行首先在计划免疫工作较好的防疫站、中医院、二院三个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此项工作。第一步首先进行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录入各单位的各项基本数据,例如单位编码、接种周期、行政村名称、人口资料等。每个预防接种门诊都有一个全国唯一的用户编码。然后利用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强化服苗的有利时机,将前来服苗的2000年以后出生儿童的接种证全部收到接种门诊,利用周末和夜间,采取歇人不歇机的办法,1个月内将所有儿童的有关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以及所有的以往的疫苗接种记录、过敏史。之所以用接种证作为录入电脑的本底资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接种证的信息记录更加真实可靠。录入完毕后,为每名儿童发放了电子接种证,这个电子接种证就保存着该儿童的全部预防接种信息。每名儿童在电脑里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样儿童接种数据实时上传时,就不会造成混乱。

2、4刷卡接种2005年2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使用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在接种日儿童家长开始用信息卡到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用信息卡记录了所接种疫苗的接种日期、种类、批号等所有的相关信息,并自动进行下次接种时间预约,达到了方便、快捷、高效、准确无误,使儿童家长体会到了现代化管理的优越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儿童家长的好评。

2、5试点成功,全市推行2006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以一个市为单位,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行了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儿童携带着电子接种证,在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都可以进行接种,而绝不会出现人为的计算错误,或漏登、漏记现象。

三、效果

1、提高了工作质量

1、1卡证符合率显著提高儿童接种微机化管理,减少了手工抄写时登记大卡、小证的笔下误。2006年年终工作检查时,对全市19处接种门诊的120名儿童进行了卡证符合率调查,结果发现,卡证符合率由未使用微机前2003年的72%提高到现在的98%。

1、2儿童接种的免疫程序准确无误由于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均由电脑控制,避免了人工推算免疫程序所导致的时间误差。

1、3对流动儿童管理更加有效减少了流动儿童因流动性大,接种记录不全而导致的错种、漏种、重复接种现象的发生。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联网后,对于到外地暂时居住而又忘记带信息卡和接种证的儿童,可以在数据库里查询后,给予补发接种证,既能使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又不用家长回家取接种证,减少了儿童家长因此而产生的误工费用和往返的旅程费用。

1、4接种率报表更快捷、准确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各种接种统计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报表时间由过去的1天时间,减少为现在的5min,并且绝无差错。

2、提高了工作效率

2、1登记、预约一次完成在省内率先实现了由手工登记接种证改为机打接种证。节省了时间,减少家长等待时间,每登记一名接种儿童,由过去的家长平均等待8min,降为现在的2min。接种和预约记录均由电脑一次打印在接种证上。

2、2强化免疫或大面积加强接种时,更显示出信息化管理的强大优势我们在省内率先使用机打预约接种通知单的方法,进行了大范围的人群接种预约。在电脑中“强化接种”模块内,选定应种人群,短时间内即可大批量打印预约接种通知单,比手工时代一份一份的填写,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2、3未接种儿童查询快速、方便对于应来接种而未接种儿童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等信息的查询,在电脑的“接种管理模块内”,一击完成,省去了过去人工翻阅大卡或现场登记一页一页查找的麻烦。

2、4短信、电话通知对于数次预约不到或流动人口、临时接种疫苗通知有困难的人群,在国内率先采取群发短信、电话语音提示预约的方式通知。改变了过去由多名防疫医生或乡村医生骑车上门通知的传统方式,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省了时间,还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2006年12月,我站接种门诊强化免疫服糖丸时,开始的服苗率只有65%,对于没来服苗的儿童,如果采取送上门通知或挨个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由于采取了微机化管理,所以就从微机上调出所有未种儿童的电话号码,与电信运营商联系,通过网络发送了短信和电话语音通知,只用了很小的费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上述任务,使接种率上升到98%,圆满地完成了接种任务。

3、提高了疫苗接种及时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由于实行了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信息微机化管理,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未种儿童的查询更加及时,对各种疫苗接种的管理安排更加科学。因此提高了疫苗的接种及时率,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降低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四、小结

篇7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

继续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认定和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完善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20**年6月底前已认定**家预防接种单位(包括**家只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年以来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今年4月15日,再次对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人进行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试,对考核合格者发给了上岗证。

三、加大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

免疫规划知识和免疫规划国家政策的宣传对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根据省、市卫生厅(局)关于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每年的4月21至25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根据宣传主题在电视台播放了预防接种知识光碟,各预防接种门诊今年悬挂了“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的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在街头开展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宣传单等。通过宣传,广泛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冷链、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一类疫苗的种类和注射器的种类都增加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县疾控中心根据《规范》要求统一印刷了疫苗出入库登记簿、注射器出入库登记簿、冷链温度记录簿、疫苗发放登记簿、冷链设备档案记录表等,免费发放给各接种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房管理、领发手续等冷链运转机制,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和冷链专用。

五、全面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我县自**年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率先达到a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后,**年至**年先后有**家乡级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县卫生局b级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员为适龄儿童提供及时的免疫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目标要求。为适应扩大免疫规划接种服务的需要,县疾控中心新建设了设施和功能更为齐全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提高了接种服务水平。

我县**年通过省卫生厅“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标”考核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常规疫苗的接种工作,巩固了**达标的成果。近三年接种率调查显示均在**左右。**年以来,为了确保新增的一类疫苗接种率达**以上,各乡级接种门诊改变了以往按月接种模式,乡级实行按旬或按周接种制度,确保了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六、进一步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目前,我县有**家预防接种单位,由于地域关系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增多,使得以往的免疫接种服务形式很难适应如今的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为此,我县下发了有关文件,每年开展两次以上免疫规划查漏补种工作,要求各乡结合学校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有效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增一类疫苗和脊灰疫苗等加强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免疫薄弱地区、流动和留守儿童的接种,并积极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七、实行“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

为保证实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我县实行了“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划分了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各片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负责,预防接种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责任区域内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负责。每年督导检查不少于**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各次督导情况进行了全县通报。根据督导和接种率调查结果,我县原一类疫苗接种率达**以上,新增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达**以上。

八、积极争取扩免经费和规范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的发放。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我县一类疫苗接种**实行了免费。但原先的二类疫苗变成了一类疫苗,各预防接种单位在经济收入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为了保证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能及时有效的运转,县局及县疾控中心依据国家政策积极向县政府争取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制定了我县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目前,县财政已部分解决了县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对中央下达的每针剂**元的接种补助已按规定及时足额下拨到了各预防接种单位,以保证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尚未全部到位。我们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免疫规划政策经费足额到位。

篇8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抚顺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AEFI监测资料,疫苗接种剂次数来源于“中国免疫监测信息计划系统”。

12 方法

121 按照辽宁省AEFI监测方案,对所有接种疫苗者均进行AEFI监测,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报告系统进行报告。AEFI一般反应病例,只填写AEFI病例报告卡实行网络报告;其他的类型AEFI病例,填写个案调查表完成个案调查。

122 AEFI病例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

123 按照一、二类疫苗总接种剂次、各种疫苗接种剂次和发生反应病例数计算发生率。

2 结果

21 病例分类 2011年共报告AEFI病例127例,其中一般反应124例,占9764%;异常反应2例,占157%;偶合症1例,占079%。

22 地区分布 2011年全市乡级以上预防接种门诊共有186家,其中上报AEFI病例的接种门诊有56家,占接种门诊的3011%,有130家预防接种门诊未上报病例。

23 季节分布 除1月、2月、3月外,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7月、8月、11月、12月分别占全年病例的1575%、1024%、2362%、1496%。

24 年龄分布 127例病例中,

25 发病时间间隔分布 大部分反应在接种后1 d内发生,接种疫苗至发病时间间隔按0~1、2~3、4~7、8~14、>15 d划分,分别占6234%、1967%、924%、741%、134%。

26 临床诊断分布 124例一般反应中报告最多的是发热74例,占5968%;局部红肿39例,占3071%;局部硬结30例,占2362%。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偶合症各1例,占236%

27 AEFI报告/调查及时率 全市48 h内报告数124例,48 h内报告率100%,48 h内调查率100%,3日内调查表报告率100%,调查报告上传数3例,调查报告7日内上传数3例。

28 疫苗分布 我市使用的23种疫苗中,有17种疫苗报告了AEFI。全年累计接种疫苗总人次数952 625人,AEFI报告发生率为1333/10万,其中一般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为1301/10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21/10万。报告AEFI最多的疫苗是无细胞百白破,报告发生率为9808/10万。报告一般反应最多的疫苗是无细胞百白破51例,占一般反应的4016%。报告异常反应1例麻腮风疫苗,1例双价出血热疫苗。

3 讨论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2]。AEFI是我国扩大免疫规划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及时发现AEFI病例,迅速有效处理,是防止AEFI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为加强AEFI病例监测,指导接种单位规范接种,降低AEFI发生率,必须树立正确的看法,关注疫苗疑似异常反应,重视疑似异常反应的上报工作[3],以应对偶然发生的不良事件。

监测数据显示表明,监测系统较敏感,但仍有大部分接种门诊全年未上报AEFI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2011年前三个月没有报告,原因由于我市在4月份开展专项培训,加强监测督导,进一步规范上报、调查、处理程序,接种人员对监测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大大加强了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大部分接种门诊对报告病例有顾虑,政府部门应明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程序。建议加强卫生行政部门、CDC、药监部门、医学会以及疫苗生产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尽快制定调查诊断和补偿办法,便于基层在应对和处理AEFI时有充足的依据[4],解决AEFI监测报告后顾之忧。

127例AEFI病例以小年龄为主,1周岁以内儿童占很大比例(5039%),这与该年龄段儿童接种针次有关,无论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还是二类疫苗,1岁以下儿童接种密度最高;其次发生率高的是1~3岁年龄段(3701%),这是由于我市开展强化免疫与补种活动原因。

正确认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的概念,统一反应定义、分类、报告、调查、处理和监测评价等方面,定期进行专项剖析,对开展异常反应监测是有所帮助的[5],定期开展专项培训、AEFI监测督导,对AEFI监测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AEFI监测系统,可以提高报告的敏感性,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负面影响,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继续深入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障预防接种安全,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的传染病。

参 考 文 献

[1] 郭飚.全球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2292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卫生部疾控司, 2005:35.

篇9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

继续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认定和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完善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2008年6月底前已认定25家预防接种单位(包括4家只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005年以来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今年4月15日,再次对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74人进行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试,对考核合格者发给了上岗证。

三、加大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

免疫规划知识和免疫规划国家政策的宣传对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根据省、市卫生厅(局)关于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每年的4月21至25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根据宣传主题在电视台播放了预防接种知识光碟,各预防接种门诊今年悬挂了“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的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在街头开展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宣传单等。通过宣传,广泛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冷链、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一类疫苗的种类和注射器的种类都增加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县疾控中心根据《规范》要求统一印刷了疫苗出入库登记簿、注射器出入库登记簿、冷链温度记录簿、疫苗发放登记簿、冷链设备档案记录表等,免费发放给各接种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房管理、领发手续等冷链运转机制,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和冷链专用。

五、全面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我县自2005年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率先达到a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后,2006年至2007年先后有12家乡级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县卫生局b级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员为适龄儿童提供及时的免疫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目标要求。为适应扩大免疫规划接种服务的需要,县疾控中心新建设了设施和功能更为齐全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提高了接种服务水平。

我县2005年通过省卫生厅“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0%达标”考核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常规疫苗的接种工作,巩固了90%达标的成果。近三年接种率调查显示均在95%左右。08年以来,为了确保新增的一类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各乡级接种门诊改变了以往按月接种模式,乡级实行按旬或按周接种制度,确保了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六、进一步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目前,我县有21家预防接种单位,由于地域关系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增多,使得以往的免疫接种服务形式很难适应如今的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为此,我县下发了有关文件,每年开展两次以上免疫规划查漏补种工作,要求各乡结合学校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有效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增一类疫苗和脊灰疫苗等加强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免疫薄弱地区、流动和留守儿童的接种,并积极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七、实行“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

为保证实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我县实行了“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划分了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各片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负责,预防接种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责任区域内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负责。每年督导检查不少于8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各次督导情况进行了全县通报。根据督导和接种率调查结果,我县原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增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达85%以上。

八、积极争取扩免经费和规范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的发放。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我县一类疫苗接种100%实行了免费。但原先的二类疫苗变成了一类疫苗,各预防接种单位在经济收入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为了保证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能及时有效的运转,县局及县疾控中心依据国家政策积极向县政府争取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制定了我县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目前,县财政已部分解决了县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对中央下达的每针剂3元的接种补助已按规定及时足额下拨到了各预防接种单位,以保证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尚未全部到位。我们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免疫规划政策经费足额到位。

篇10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

继续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认定和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完善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20*年6月底前已认定25家预防接种单位(包括4家只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0*年以来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今年4月15日,再次对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74人进行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试,对考核合格者发给了上岗证。

三、加大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

免疫规划知识和免疫规划国家政策的宣传对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根据省、市卫生厅(局)关于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每年的4月21至25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根据宣传主题在电视台播放了预防接种知识光碟,各预防接种门诊今年悬挂了“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的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在街头开展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宣传单等。通过宣传,广泛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冷链、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一类疫苗的种类和注射器的种类都增加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县疾控中心根据《规范》要求统一印刷了疫苗出入库登记簿、注射器出入库登记簿、冷链温度记录簿、疫苗发放登记簿、冷链设备档案记录表等,免费发放给各接种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房管理、领发手续等冷链运转机制,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和冷链专用。

五、全面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我县自20*年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率先达到a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后,20*年至20*年先后有12家乡级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县卫生局b级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员为适龄儿童提供及时的免疫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目标要求。为适应扩大免疫规划接种服务的需要,县疾控中心新建设了设施和功能更为齐全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提高了接种服务水平。

我县20*年通过省卫生厅“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0%达标”考核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常规疫苗的接种工作,巩固了90%达标的成果。近三年接种率调查显示均在95%左右。*年以来,为了确保新增的一类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各乡级接种门诊改变了以往按月接种模式,乡级实行按旬或按周接种制度,确保了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六、进一步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目前,我县有21家预防接种单位,由于地域关系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增多,使得以往的免疫接种服务形式很难适应如今的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为此,我县下发了有关文件,每年开展两次以上免疫规划查漏补种工作,要求各乡结合学校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有效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增一类疫苗和脊灰疫苗等加强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免疫薄弱地区、流动和留守儿童的接种,并积极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七、实行“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

为保证实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我县实行了“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划分了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各片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负责,预防接种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责任区域内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负责。每年督导检查不少于8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各次督导情况进行了全县通报。根据督导和接种率调查结果,我县原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增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达85%以上。

八、积极争取扩免经费和规范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的发放。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我县一类疫苗接种100%实行了免费。但原先的二类疫苗变成了一类疫苗,各预防接种单位在经济收入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为了保证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能及时有效的运转,县局及县疾控中心依据国家政策积极向县政府争取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制定了我县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目前,县财政已部分解决了县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对中央下达的每针剂3元的接种补助已按规定及时足额下拨到了各预防接种单位,以保证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尚未全部到位。我们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免疫规划政策经费足额到位。

篇11

1主要表现

1.1目前城区免疫规划管理模式不适应预防接种需求。阜康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新疆率先探索了城区免疫规划管理模式,由城区的两个街道办事处开设预防接种点,设立两名防疫人员岗位,配备专职预防接种人员对城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这个方法在当时有效的解决了城区接种工作的难题。但是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规范,尤其是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模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区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

1.2现有城区社区中心(站)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水平不足。目前新建成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量大,服务人口数量较多,而承担免疫规划工作的医生相对较少,人口相对流动性也较大[1],相关人员对免疫规划工作管理缺少必要的经验。由于城市行政区划刚刚调整完,因区域划分和部门工作职能等因素使得原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免疫规划工作交接有一定困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辖区的情况尚不熟悉,相关适龄儿童的底数情况和免疫状况一时无法掌握,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

1.3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区域交叉,适龄儿童管理难度大。因城市的扩张,原先的城乡结合部和周围部分村已经在城区范围内,这部分交叉区域儿童免疫规划出现了“两不管”情况,尤其是在开展补充免疫工作时经常能出现因辖区划分不清、推诿扯皮情况,造成免疫规划工作管理上的盲区和空白区。

1.4城市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划建设尚不完善。目前城区免疫规划工作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移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因房屋面积小,人员少,加之接种人员免疫规划专业技术培训少、接种技术尚不熟练等因素,建设尚不规范,还达不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划建设要求。若政府投入不足,较难达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要求,容易造成医防不分、一室多用和交叉感染等现实问题[2],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对策

2.1积极探索城区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发展新模式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形成政府主导、卫生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应逐项研究,拿出解决办法,合理划分区域,制定相应对策,逐步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发展的新模式。

2.2完善交叉区域免疫规划工作的交接,确保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实施。尽快落实完善交叉区域免疫规划工作的交接,根据划分的区域,定期入户走访调查,每月与社区、计生、妇幼、辖区派出所、出生医院等部门核对出生儿童数据,确保儿童适时接种。

2.3进一步完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保障城区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服务模式改革的重要条件[3]。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接种工作“一票否决”制度》中城区100%建设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把城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内容,对未达到规范化要求的门诊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软硬件的投入,提出合理意见建议,加快建设步伐,力争预防接种门诊实现规范化、示范化。

2.4加大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力度,建立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在预防接种人员上岗培训的原有培训基础外,疾控部门每年应对持证上岗预防接种人员和新上岗预防接种人员进行经常性岗位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以此巩固和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

3结果

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惠民工程,城区人口密集,问题复杂,是多年来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2],卫生行政部门协同财政、街道等成员单位以及疾控、各医疗卫生单位多方协调,实地调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城市区域免疫规划网络管理机制,逐步落实相关工作,移交和解决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人员培训和技能操作,目前城区重新布置规划的10家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有效的推动了阜康市城区免疫规划工作健康有序的展开。

参考文献

篇12

按照市、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实施计划免疫范围内疫苗的免费免疫预防接种。具体疫苗为:乙肝疫苗、卡介苗、乙肝、脊灰、百白破、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乙脑减毒活疫苗、流脑疫苗(A+C、A、C)、甲肝疫苗。

在实施具体接种时,应根据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以往已接种情况开展续后接种工作。以往接种史以书面记录为准,接种记录的统计以接种剂数为准,必须按接种程序和时间间隔进行。

二、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程序

流动儿童按照安徽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的疫苗起始免疫年龄、针次间隔和加强免疫的时间进行接种。

每年9月份对新入学的学生各类疫苗接种史不明者按照安徽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的疫苗进行补种。每年对幼托机构新入学的幼儿查验接种证。

联合免疫:一般情况下优先接种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特殊情况优先接种季节流行疾病的疫苗。乙脑疫苗可与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乙肝疫苗、麻疹、脊灰疫苗可同时接种;乙脑疫苗与麻疹或脊灰疫苗接种间隔2周以上。

三、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补接种要求

根据“以往接种史以书面记录为准,接种记录的统计以接种剂数为准”的原则开展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补接种工作:

1.乙肝疫苗:<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种全程免疫3剂(0、1、6月);>1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全者,按免疫程序补全程免疫(第二剂与第一剂最小间隔1-2个月,第三剂与第2剂的最小间隔2个月,且与第1剂最小间隔为4个月)。

凡年8月1日以前出生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一律予以有价乙肝疫苗接种。

2.脊灰疫苗:<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种全程免疫3剂(每剂间隔1个月);>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全程免疫3剂,免疫史不全者补全。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至少间隔6个月:

3.百白破疫苗:<l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种全程免疫3剂(每剂间隔1个月);小于5岁、大于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全程免疫3剂,免疫史不全者补全。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至少间隔6个月。

4、麻疹疫苗:>8月龄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基础免疫接种1剂,>1.5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2剂,间隔至少1个月。

5、乙脑减毒活疫苗:>1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基础免疫1剂,1年后再加免1剂。免疫史不全或不详者补种1剂。

6、流脑疫苗:>3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接种1剂A+C,6周岁加强1剂。

7、以上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免疫预防接种全部免费。

四、掌握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底数,实行“居住属地管理”

外来流动人口儿童暂居地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应采用经常性与突击性(每季)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内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底数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对已掌握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预防接种管理应予“居住属地管理”,防止免疫空白的发生。镇卫生院防保站采取定时与突击检查、督导的方式进行监督。

五、建立并完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资料

对已掌握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应及时建立免疫预防基础资料:

篇13

2.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在预防接种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我国多地的流动儿童已纳入免疫规划管理,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优质的免疫服务。在免费接种疫苗的种类、免疫程序以及二类疫苗的收费标准等方面,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是一样的。

3.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

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4.孩子要接种疫苗了,家长与医务人员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为安全考虑,在接种疫苗之前,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并在接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接种,因为家长最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例如,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