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实用13篇

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篇1

二、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教师利用惊奇实验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在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让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生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学生,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地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

三、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以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地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等。这样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有效领会物理知识,而且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作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误差又小。又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能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做好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的仪器独立完成的一种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课外实验没有成套的正规仪器,教师一般都不在现场,主要靠学生自己去找器材,自己设计,独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当然,这些实验的题材需要教师提前定好或与学生商讨好提出,以利于实验的完成,达到实验目的。在课题的选择上,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考虑到做实验时没有老师,有时甚至连家长都不在场的特点,因此挑选题目时,凡是有危险隐患的实验都舍弃。

2.科学性原则。在实验选题时,教师应保证实验题目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方面的教育因素。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工具。所以,一定要考虑实验题目的科学性。

3.趣味性原则。实验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实验设计要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自始至终保持较高兴趣。只有学生认为新奇、有趣,才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而好奇心能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为好奇是中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挑选题目时应满足趣味性原则。

4.现实性原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他所接触到的与物理有关的知识会有所不同,这些问题是编写初中物理教科书时难以完全照顾到的,这正是教师创造性地进行选题设计的出发点。因此,在选题时,教师要关注题目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

初中物理实验篇2

二、优化分组实验辅助,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1.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辅助,辅助物理学习。在物理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实验辅助活动已经越发精练与典型化,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实验辅助比例已经明显提高。与演示性的实验辅助相比,学生自主实验辅助活动对于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有更大的作用。在操作实验辅助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辅助,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团体力量,让实验辅助更好地辅助初中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杠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杠杆的制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标称为原形,制作一个可以用于实验辅助中的杠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物理课本上的实验辅助方法开展小组实验辅助,加强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交流,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思维的完整。2.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辅助,辅助物理学习。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对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可以针对一个物理现象进行物理规律的开发。课本上的物理内容并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提高的需要,教师需要从学校的教学条件出发,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物理实验辅助器材,让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辅助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大气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皮球、吹风机、试管、吸管等实验辅助材料,让学生对这些实验辅助材料进行自主选择,设计实验辅助。在具有自的物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肯定,他们更容易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三、拓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实验辅助热情

初中物理实验篇3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

物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学科,以理论知识为导向,在此基础上以观察和实验为重要途径,促进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物理原理的本质内涵。初中阶段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培养,另外存在因实验器材和场地不足而导致实验课匮乏的问题。这样的教学现状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亲历物理实验整个过程,只能强行记忆实验结果和物理结论,实际应用中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极大地阻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掌握。

基于此教学现状,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便在于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参与积极性,在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融入实验实践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体会物理学习的真正乐趣,并以此构建更富有互动性的和谐课堂,极大地提升物理课堂效率,促进新课程目标的优化实现。

二、初中物理实验设计探讨

(一)创设惊、险、奇、趣的实验情境,增强学生参与热情。

在初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之中,因此针对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学科而言,初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断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帮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直观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引入教学可采用一些惊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急切了解引起虚惊的秘密,实验时可采用多种方式渲染实验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沪科版初中物理“惯性”为例,引入时把一未开封的可乐瓶放在桌子上,瓶底压一纸条再慢慢拉动纸条,让学生看到瓶中纸条移动到桌子边缘,重做一次上面实验,学生的心顿时被吊起,当教师突然用力抽动纸条,学生随之异口同声“啊”;又如沪科版初中物理“安全用电”一节,摸拟“单线触电”,当教师用故做颤抖的手拿着铁丝向火线插孔移近时,大家都为老师的安全捏把汗,随着铁丝的突然插入,教室里发出了惊叫,当看到老师安然的神态又惊奇地睁大眼睛。课题引入的实验设计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急于了解所学知识内容,创设良好学习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强化课堂的互动性。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设计过程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之中,构建互动氛围极强的积极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沪科版物理课程“摩擦力”为例,教师在引入教学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采取物理原理应用小游戏,如可以组织“拔汽水瓶”比赛,分别高大壮实和较为矮小瘦弱的两位学生,在两人之间进行拔河比赛。教师可在汽水瓶的细口处涂上液体,让高壮学生握住细口处,让瘦弱学生握住没有处理过的粗口处,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竞猜,哪个学生会取得胜利。一般而言认为高壮学生力气更大,会赢得这个小游戏,但实际上却是瘦弱学生取得了胜利,同学们个个大失所望。带着悬念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究原因所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动力,努力了解知识规律,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在小结环节让高大学生告知大家汽水瓶的细口处涂上了液体,液体影响了摩擦力大小,无法抓牢,因此导致拔河失败,学生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之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感受知识的魅力,营造良好互动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

(三)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物理课程中富含大量抽象名词及物理原理,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容易造成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的厌倦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将抽象物理知识具体化,将过于理论化的物理原理与实际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以此帮助学生降低物理知识理解难度。以沪科版物理课程“凸透镜成像”为例,初中学生对凸透镜、焦点及焦距这一类抽象化概念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教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可借助生活化工具,如可以准备一盒小火柴,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线焦点集中在火柴头之上,不久之后火柴头便会燃烧起来。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设计,学生能直观感觉到又小又亮的光斑,同时激发学生对这样一种点燃方式的好奇心。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讲授凸透镜成像及焦点、焦距的概念及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的模拟实验过程之中,通过自身摸索和实验,真正体验并掌握物理知识。如沪科版物理课程“让电灯发光”一节,其中学生对“短路”概念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只有部分学生知道电流发生短路造成的危害,但对于短路是怎么回事,造成短路的原因却无人知晓。教师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并把连接电路的铜导线用包裹口香糖的金属箔纸替代,短路实验不久之后箔纸先冒烟,过后便会燃烧起来,实验中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由于电路发生短路,金属箔纸整个变化过程。

初中学生处于心智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内心深处有着爱玩爱闹的天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青少年的特性,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应用日常化和趣味化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物理原理及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更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效率及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魏东.如何设计初中物理实验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37-138.

初中物理实验篇4

物理学科是初中教学阶段不可忽视的重点学科,在培养初中生合作、交流、探索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成效,而实验又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必须从物理实验教学环节上下手,紧抓实验教学评价,增强实验的相关教学。课程改革发展至今,不得不说初中物理学科很大的漏洞还是表现在实验教学的评价环节,实验教学的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实验活动成绩的认可和学习成果的反馈,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以其出色的引导监督作用促进学生对物理实验信心的增加,促进其实验能力的提升和探索能力的增强,最终推动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发展。本文该输了初中物理实验评价应该涉及到的内容,并提出了一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初中物理实验评价内容

1、对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学生进入物理实验室,就要对基础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是开展物理实验的必备,也是避免错误发生的前提,基本知识包括对一些物理实验器材的识别、使用和摆放,例如电能表、电压表的使用,刻度尺的正确使用,酒精灯如何熄灭,基本电路是否会组装等等。

2、对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包括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对数据的测量是否会正确无误地读取、不同实验相对仪器的正确选择等等,例如,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选用等。

3、对学生实验信息读取和转化能力的评价。在物理实验中,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出相关的数据,并根据直接的数据转化成自己所需要的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4、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评价。初中生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创新实验方法,为实验得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也体现出新课标强调的对学生创新与探索能力培养的目标。

5、对学生实验过程中态度与情感价值的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实验操作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对待实验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也不能忽视,实验只不过是个途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初中物理实验评价的具体措施分析

1、树立正确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观念。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之弊端就在于将评价定位在划分学生层级上,而不是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上。为了改变这一点,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把实验评价看作是为学生谋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素质,例如,在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让他们去自由的实验,尽可能的想出所有可能影响木块滑动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周边的所有因素都进行可考虑,探究范围加大,探究能力提升,最终我来否定那些不对的因素,纠正学生的结论。

2、制定正确合理的评价目标。根据不同的教育领域,对学生物理实验评价也有不同的目标。在认知方面,要求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在技能领域,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物理器材,学会对一些实验进行设计,在情感领域,则要求学生培养热爱科学、投身科学建设的满腔热血。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一课时,创设情境,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出光的折射知识点,使学生们意识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这是在感情方面的评价目标,学习了光的折射原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在实验技能方面的评价目标。

3、保证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方法的选用不能过于单一,要挑选多元化的、符合学生特征和学习状态的方法,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全面反映。可以采用包括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等在内的组织评价法,或者以资料收集和记录为基础的方法再或者是测验、口试以及学生活动等。例如,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我采用了纸笔测试法,将水沸腾的状态与时间相对应做出表格,根据表格让学生总结出水沸腾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给出几道同样原理的生活习题,锻炼学生规律总结和运用的能力。

4、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成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可能是教师单方面完成的。教学效果如何,也不是教师一人能够判定的,需要学生的大量支持和真实的信息反馈。为了不断改善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学校要在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信息提取,建立网上评课体系,给学生评价授课、评价教师的权利,并规定不对课程做出评价便无法继续进行下学期的课程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积极评价实验教学,全面反映出实验教学的优缺点,促进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推动学生对物理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树立起正确的评价观念和目标,致力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及时听取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意见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加以改善,打造高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帮学生开辟物理学习的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篇5

首先,从学科特点来看,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物理学科的本质及研究过程决定了物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不断的实验,才推动了物理学科的发展。物理学中的许多理论都是经过无数实验验证过的。比如在现代物理学中经常用到的核式结构理论就是经过无数次粒子散射实验才得以确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将直观的物理知识展现给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实验、物理思想、数学。物理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师仅是简单的照本宣科,给学生生硬地灌输课本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么不但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物理知识,而且还扼杀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失去了物理学科教学的真正意义。最后,从中学教学方法上看,实验是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实验对于中学物理教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将物理知识及理论简单化、直观化了,并借助仪器使物理理论及知识直观地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二、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看,任何事物被人接收都是从观察开始的。物理学是研究事物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其以事物的自然活动规律及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因此观察是物理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中学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自然基础活动之上的,因此必须要通过实验来完成观察和测绘,进而得出结果。因此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也是中学教学的育才目标之一。

2.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素质。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基础手段,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在动手能力、理论结合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获得能力的提高,进而使学生在联想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获得突破。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在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物理知识的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物理实验中要求学生所进行的所有步骤及内容必须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的,要求学生要从客观事物的事实出发,做到严谨细致,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始终如一。实验的这些要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顽强精神,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与精神。

三、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转变观念

以目前实际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来看,实验教学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根本无法达到基本的物理教学要求,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过于重视课本知识及考试成绩,而忽略了物理学科的本质及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达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必须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急于求成,过度关注升学率等硬性指标,而应该着眼未来,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重视全面地培养人才,从学识和能力等多个层面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确立合理的指导思想和实验教学目标

在确立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理念及地位之后,教师就应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明确教学思路和目标,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导出其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动力。另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及过程,合理巧妙地更改实验要求及目的,不以简单的“通过实验获取知识”为目的,而应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根据实际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将演示性实验改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并讲解的实验等,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外延,使学生学会利用物理实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演示性实验的改革要注重过程的直观性、可见度、参与性、趣味性、易动手等特点;其次,在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改革上,要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避免在实验课前将所有的过程及结果提前告知学生,应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发掘。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再次,要注意在实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变通,将物理教材中的小实验做成课堂实验,多增加课堂外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走进自然,开展课外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制实验工具及材料,完成“小创作、小发明”活动。

3.重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教材的改革

教材改革应建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中学物理教材需体现出学科的特色,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达到中学物理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另外,还要制定专门的实验教材,在实验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社会、教育形式的发展,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知识在不断积累,教育也应该不断创出新的内容、新的知识、新的模式。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各类热门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物理实验教学经验,编制符合学生特点的物理实验教材,并时刻保持更新与跟进,使教材能够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注意紧密贴近实际生活。在教材的改革上,添加与生活、科技紧密联系的实验课题,或能反映物理学科变革的实验课题等。

参考文献:

[1]邢如玲.虚拟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06).

[2]高亚飞.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

初中物理实验篇6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在教学中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 实验教学的意义

1.1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起点,是人们积极主动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的启蒙阶段,怎样抓好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是初中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物理实验以它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通过直观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优化实验教学,促进主动参与

学习应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1.3依靠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多提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去研究、去实践、去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新的物理课改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要不断的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2 实验教学的探析

2.1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实验做得太少、学生实验素养低下的特点,我们有必要采取全方位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首先笔者认为,不能上无准备的课,在实验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应将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教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详备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教案中详备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的收集与统计表的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现“探究”。这是笔者从事多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又经过近几年来对新课程改革的初中物理实验教材的探索得出的经验。然后,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还应及时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紧紧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归纳、整理。”这六个主要环节。

2.2利用身边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我们在课堂上正规地做实验更加富有亲切感。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2.3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做好分组探究实验

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在没有专职实验员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操作要规范。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4制作并使用视频素材,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有些传统的实验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传统的教学挂图所提供的只是静止的画面,对讲解现象的过程很不适用;有些物理实物模型本身又不易拆开,工作时各部分的情况不容易看清楚等等。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改进、开发和创造性地使用实验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制作并创造性地使用视频素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按统一计划,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课后进行“三小”: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比赛,在科技上把好的作品进行展览;可进行物理知识竞赛和进行科普知识讲座;还可进行有学生参加的物理小实验表演等。当然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的与计划,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的开展也要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探索出适合教学新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篇7

1.实验设备的缺乏

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实验仪器设施不太重视,由于经费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必备的物理实验仪器设备诸如电压表、测力计等都没能配齐,更不用说专门的实验员和实验室了.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2.学生实验机会少

虽然物理课程标准里规定了16个学生分组实验,但是实际教学中能够完成半数都很难做到.由于一些实验的仪器缺乏或者实验所费时间较长,往往不能正常开课.而中考中经常考察的简单操作实施便利的实验则开课完成率则很高.

3.实验教学方式陈旧

一直以来,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拦路虎,实验教学还是过多地依赖教参和辅导资料.注重实验结论而不注重实验过程,不能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这样的实验做不做都没什么区别.

此外,尽管不少物理教师会开展实施探究性的实验,比如通过日常现象、常见事例等进行实验探究,但是探究性教学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1.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实验观察意识

应当说,实验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能力.在实验之前,要让学生对实验用品、实验器具等进行认识和了解,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及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对实验后的结论进行思考,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进行探究.在进行实验演示的时候,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现象与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得出的数据能够有效推导和验证定律和结论,当然绝不能让学生养成篡改实验数据这样的不良习惯.如果不能得到应有结果,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重新操作,找到失败的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验观察能力.换句话说,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也是预防实验事故发生的有效方式.在实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所用实验仪器进行认识,对规格和性能有大致的了解,包括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使用和调节方法等.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才能够确保实验的有效完成.

2.注重培养,有效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经常会有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先通过教师的示范实验,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模仿,也可以通过一边演示一边操作的方式进行.作为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验中观察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是否正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顺利的实验操作.

例如,在做“浮力”演示实验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放一个烧杯和木块,在将木块放入烧杯之后,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浸在水中的物体有水向上托的力量”.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就有了更加深厚的印象.当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同时进行的时候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也能够切实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水平.

3.加强示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实验篇8

教师是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是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做好实验演示,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探究目标、实验验证方式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保证学生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因为对实验本身性质认识的不清楚而导致实验教学活动的失败,在学生的物理知识实验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活动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境进行详细的演示实验,并在演示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活动的关键环节。例如,探究《蒸发吸热》时,教师在讲台两侧各置一铁架台,并各固定一支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在下端包一酒精纱布,另一支不包。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每隔半分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请两名学生用扇子扇温度计,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物理知识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初中物理实验篇9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没有思维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随机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随机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2.随机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随机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随机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

3.随机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

开展随机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随机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不用老师讲,物理知识掌握得也很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二、随机实验课的教学作用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随机实验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显得真实自然,既能启发学生养成平时注意观察、善于从常见现象中提取研究课题的习惯,又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要求。所以随机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住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随机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可见,随机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物理实验篇10

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的现象引出实验教学,引起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学生对实验是非常有兴趣的,而且非常好奇。通过这些趣味性的实验,学生能够打开思维,对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得到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以“大气压”为例,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一些学生无法理解,通过实验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首先,我把一个琉璃瓶抽掉空气,然后让学生上来打开瓶盖,一个力气大的学生怎么也打不开瓶盖,于是我便在瓶盖上用针扎了一个小孔,再请学生来打开,学生很轻松地打开了。这样,学生明白了大气压的威力。再例如,我讲到“热胀冷缩”这个现象时,我要求学生带来一个踩瘪了的乒乓球,然后放在热水里浸泡,而后学生可以看到乒乓球恢复原形了。孩子们很兴奋。通过这些物理实验,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现象的奇特,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敢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较为初级,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最好阶段。实验技能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和有目的地培养。首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实验前,要学生准备好需要的实验物品和器械;其次,要将实验原理弄清楚,实验步骤要理清,对实验设备要正确使用;最后,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要准确,并记录好实验结果,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在做测量物体质量这个实验之前,要学生提前将天平调准确,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解读;还有就是要注意不能用手去触摸砝码,只能用镊子,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物理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在实验课上自己动手,自己观察,培养实验技能。比如,可以让学生考虑这些问题:为什么湿的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很快就能干?为什么煤炭放在墙边会把墙染黑?这些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探索科学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相对比较简单,不能够完全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物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并引导学生去思考更深刻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除了要授予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将知识联系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涵和外延,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实验,并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让学生弄清实验的原因和结果。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维。比如,在做实验时,我先将一个冰块放在一个普通杯子里,然后往杯里灌满水,让冰块露出一小部分于水面上,然后提问学生当冰块融化之后,杯中的水是否会满出来?有的学生说会,有的学生说不会。当实验做完之后,学生都惊讶地发现水没溢出来。为什么呢?我提示学生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去考虑。学生马上想到了:水结冰时体积增大,质量变小,就会浮在水面上;而当水融化时,失去的是增加的体积,水不会溢出来。通过实验,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物理知识,还提高了实验的操作技能,开启了思维大门。

初中物理实验篇11

【摘要】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是体现这一维度目标的特色内容。科学方法的教育无论是从现在还是长远来看都是实现中华民族科学技术伟大复兴的关键,根据笔者长期在实验教学中的摸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方法提出一些策略上的探讨,希望以此促进物理教师对科学方法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http://

关键词 实验教学;科学方法;渗透;策略

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验教学是塑造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方法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实验中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科学探究模型、丰富的解决问题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广大物理教师应该注重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1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思想重视不足

在现行的初中升学选拔的机制下,物理教学的评价仍然以纸笔测验来反应,这一方式是以“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目标的考查占大部分。这样一来物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不得不围绕历年纸笔测验的经验来指导课堂教学,而对繁琐又耗时的分组实验多采用演示、视频实验、课件实验来搪塞,有的甚至以讲授来代替实验,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教学,更谈不上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方法的传授和培养。

1.2科学思路不明

物理学史的发展,除了积累了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外,还在科学探索中形成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和未来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实践基础。而目前却有相当部分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未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实验时出现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方案不合理、科学方法不明显等问题。

1.3方法渗透不准

物理实验中可以渗透使用的科学方法很多,比如,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归纳分析、对比法、转换法、放大法、平衡法、积累法等。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的方法比较明确单一,有些实验中却包含着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些注重在设计方案环节突出科学方法,有些是在操作过程或是数据分析中运用了科学方法,而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会过多地突出某一方法的运用,或者一些方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中相互混淆把握不准。

2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实验不仅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还是运用物理学解决其他问题的重要手段。”科学方法不是教出来的,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内化。

2.1渐进性原则

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实验时应以建立兴趣为主,在实验的设计中以渗透单一的科学方法为宜,把重点放在仪器的使用和物理现象的观察上,尝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分析。随着实验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时应逐步提高对实验的过程性管理和要求,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的思维,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从感性渐进到理性、从经验渐进到理论的层级上来。

2.2整体性原则

物理实验绝不是单个科学方法的体现,多数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应用了各种科学方法,“不同的科学方法共同作用、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教师权衡一个知识点突出了哪种方法,有选择地突出一些科学方法的同时兼顾其他。”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都应该从这整体上考虑,把握教材所关注的重点方法进行渗透。

2.3教与学统一的原则

科学方法绝不是“教”出来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他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式。“教”是一种直接而比较系统的方式,但它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地记忆而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生主动实验的过程就是“学”方法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科学方法、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容易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科学方法转化为终身的素养,所以,应该把“教”实验与“学”实验统一起来,取长补短。

3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3.1利用问题设计渗透科学方法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从直观感性思维渐进到抽象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引导式的讲授方法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切忌使用填鸭式的灌输,特别是科学方法的传授。笔者所在地区的教研部门这几年以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设计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达成了利用问题设计来渗透科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很容易发现实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要用科学方法的意识,此时教师再将应用到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这些方法内化为科学方法。

3.2利用演示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演示实验除了具有引出物理现象、证明物理规律或作为课题导入部分的功能外,笔者认为,有些实验有必要由老师先进行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直接引出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理解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这个实验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这个实验的难点之一却是如何应用转换法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为此教师可进行不同电热丝给等质量的两杯煤油加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而在演示过程中通过对温度计作用的分析引出转换法,让学生明白有些实验的现象不容易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或现象把它转换成明显能观察到的现象也是物理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

3.3利用数据分析渗透科学方法

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也要渗透适合的科学方法,比如,算术平均法、比值归纳法、图像分析法等。对实验要分析的数据可以是预期的数据也可以是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巧妙地渗透科学方法。例如,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我们可以事先设计这样一张空表(如下),表中空白部分的“接触面”和“压力”两列是这个实验中预期的数据,在实验前可以填写。当我们把这样的空表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讨论思考后填写前两列可能的数据或内容时,学生会推测:“老师究竟要我在这两列中填写什么呢?”在这样的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思考实验的过程,而表格中的“接触面”一列就已经体现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

综上所述,虽然初中物理教材中针对科学方法的表达相对比较隐蔽,但却又贯穿着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科学方法的定义,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责任将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到每个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探索了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科学思维的习惯和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终身受用的基础。

http://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篇12

二、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增加实验探究成分,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创新

过去物理实验时,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骤后才能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与交流”。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实验已明显增加,而且我认为演示实验、小实验等都可挖掘一些探究的要素。因此,用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二)依托生活经验,巧用身边之物创新物理实验

物理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起来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乒乓球从地上弹起探究“能的转化”,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在物理实验结论的应用与延伸中引导学生创新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如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物态变化的规律后,及时向学生介绍了“神州飞船”发射中应用到的抗高温材料、“热管”技术等,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联想“假如你是一位建筑师,你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使你们的居室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呢?”同学们说出了许多方法,对于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同学“异想天开”的想象,我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提高。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验创新能力,我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活动,其中每学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要活动之一。

(五)在实验中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 、“叠加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作用

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以其灵活、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动画表现形式及强大模拟功能而使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引发兴趣,进而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建立新的实验评价机制,在评价中鼓励创新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侧重过程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讨论和合作交流中的表现都应作为评价的依据,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全过程的重要性。发展性评价还应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物理实验篇13

一、扎实的进行基本操作训练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可以分为基本测量工具的认识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步骤。所以,

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能叫出常见测量工具和器件的名称,掌握它们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例如:这两个表,从外表上基本一样,而且都是测量工具要知道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就是靠观察来区分它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认识他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2.能熟练地进行物理量的测量,知道它们的基本操作和测量原理。

3.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能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会设计实验结果记

录登记表格。例如: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表格时,必须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然后要知道研究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实验次数肯定不是一次,知道这些问题后,实验表格的设计就很容易了。

二、密切联系物理基础知识,解答一些具体的实验问题

物理实验是在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不仅仅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例如:(1)体温表为什么不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2)电压表为什么和被测部分并联?(3)天平在使用时为什么要先调平衡?等等。上述问题都是初中物理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测量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实验能否成功,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的掌握程度。复习阶段,教师应尽可能的准备有关这方面的实验复习,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初中物理中,许多测量工具的使用及生活现象都是通过观察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有关测量工具怎么使用、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都是通过观察才认识的。例如:电压表,电流表,体温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等的认识。同样对于生活现象,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平面镜成像特点等。人们通过观察能够很直观的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实验能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去分析、推理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将它们重新放在生活中,去开拓新的领域。所以能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整准确记录是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前提。因此,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等,既要全面观察,又要分清主次,抓住实验本质,善于观察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甚至计算得出正确实验结果。

四、改变实验形式,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在复习后期,教师可适当改变实验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验。

1. 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将教材中操作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甚至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身边选取实验器材进行操作,并交流操作后的心得及实验现象和结论。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2. 改进并引申实验

例如:初三物理中“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测定值电阻电功率”的实验,三个实验复习时可以先给定一组器材。提问:根据仪器,你可以研究什么课题?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知识结合教材思考,然后教师引导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3. 注意作对比实验

例如:研究电阻的大小影响因素实验时,我们也知道,影响电阻的大小因素不是只有一个,于是我们对比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先控制其中几个因素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电阻的变化,从而研究出电阻和他们各自的关系。同理,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我们也可以对比实验采用的方法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各自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也学到了除控制变量法以外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对比法”。

4.练习设计某些简单的实验,培养验证假设的能力

实验设计,就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将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相关推理计算有机的融为一体,这类型题目,由于能很好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在中考中已是实验的主打题目。所以,做好设计实验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验要求选用比较合理的方案。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根据方法确定仪器和操作步骤。设计的方案应是最佳方案,要力求科学、简单、易操作、结论可信。

5有目的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说是实验中知识由感性向理性的一次飞跃,物理实验是在理性认识之前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手段,准确地观察、记录、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经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使知识产生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然后再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完成了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全过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