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发展论文实用13篇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1

(1)绿色营销的概述

何谓绿色营销?这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话题。尽管绿色营销在营销学领域出现的时间较短,但是近三十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描述进行了较为具体和深刻的探讨,使得我们对绿色营销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我国学者曾指出,绿色营销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企业以履行社会职责、预防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视角为出发点,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中,作出相应的必要措施,实现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企业的可持续生产、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平衡的营销活动。英国教授肯· 毕提曾经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当然,关于绿色营销的概念不止以上两种,学术界还有很多种看法,但上述概念反映了国内国外的主流观点。通过仔细分析以上概念,我们不难发现,绿色营销主要包含了3个要点:一是实现原材料资源的可持续化运用,避免自然资源因为无休止、无计划的开发而造成资源枯竭;二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安全性、高品质性、高环保性的产品,使其符合消费者日益提高的产品评价标准;三是培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使消费者养成绿色消费观。因此,我们可以把绿色营销的概念理解为,绿色营销是企业为了实现原材料资源的可持续性运用、避免自然资源的枯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高安全性、高环保性产品的需求,培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环保意识,进而实现消费者、企业、自然资源三者可持续发展和共赢的经营过程。

(2)绿色营销的发展历程及其必然性分析1.绿色营销的发展历程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演化成学科分支多元化的重要学科。营销学对于指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培养人们正确的消费观、实现资源与需求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营销理念对于经营活动的重要性已经被诸多实例证明,但是随着学科建设的逐渐深入,绿色营销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流的营销模式。

绿色营销这一营销模式,最先是在欧洲国家被提出来的,绿色营销是在一定历史背景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时代的背景,一系列时代机遇是促成绿色营销发展壮大的催化剂。从国际范围来看,绿色营销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是绿色营销的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部分西方学者基于对传统营销学发展前景的认识和社会文化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初始概念。由于许多学者对于绿色营销的认识还停留在启蒙阶段,他们对绿色营销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们对理论探索的不系统性、不全面性。通过分析萌芽阶段的绿色营销理论,我们发现此阶段的绿色营销并没有对传统营销理论产生较强烈的革新作用,其理论体系还处于孕育之中。(二)发展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绿色营销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世界各国工业污染的加剧,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营销作为一个完整的题目被西方国家最先提出,从而拉开了绿色营销理论体系发展、完善、成熟的序幕。世界众多学者针对绿色营销及其理论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该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以此为绿色营销理论体系的提出及完最终确立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学术界与绿色营销的正式接触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绿色营销的探索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学习西方绿色营销理论,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生态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绿色营销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的最大值与统一。

2.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比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压力,各国学者提出了种类繁多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由于其理论的全面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逐渐被广大学者充分认可。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观在营销学领域的实际运用,是营销学范围的进一步延伸及拓展,它涵盖了市场营销学、环境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对市场营销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和提纯。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学相比有许多优秀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1) 绿色营销及其理论培养了消费者的绿色意识,促使消费者养成了绿色消费的习惯,有助于提升整个消费者群体的道德水平;(2)绿色营销重视与消费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绿色营销运用了一些列的整合手段实现了与消费者群体的良性互动,使企业与消费者进行了充分的感情沟通;(3)绿色营销非常重视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管理,尽力减少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污染。由于供应链涉及产品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环节,绿色营销的理念促使企业对以上环节加强环境保护层次的监管,使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履行了企业的环境职责。(4)绿色营销充分肯定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并认为环境保护的价值应高于社会价值、企业价值。绿色营销把环境保护的价值放于一个很突出的位置,也就是强调了环境保护价值的核心作用,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提升环保价值的数量及质量。

3.绿色营销实施的必然性

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导致了绿色营销理论的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消耗巨大的资源量,但是人类在发现资源、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却面临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处置不理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促使消费者产生了大量的绿色需求,这种绿色需求既包含了绿色精神层次的需求,又包含了绿色物质层面的需求。一种良好的营销文化支撑了消费者的绿色精神层次方面的需求,而绿色营销理论的出现就为消费者精神层次的需要提供了来源。环境的恶化,促使人们愈加需求环保的产品,这就导致消费者对绿色物质层面需求的增加。

②绿色消费有助于绿色营销理论的发展

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体现了消费层次、消费质量的提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反映了人的思想、美感、道德的进步。由于消费者的环保行为可以消除或降低废弃物对自然界的危害性,从而有助于削减处理污染物的成本,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消费可以被看作是生产的目标及刺激力量。绿色消费是一种兼具传统消费观和环保意识的理智性消费理念,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相符,是绿色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绿色消费是消费者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培养环境意识的重要环节,从而促进了绿色营销的理论创新、变革及调整。

③绿色营销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技的飞速前进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质量。作为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由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西方各国每年都会从政府预算中投入较多资金用于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实现了资源的多元化,减少了各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有效遏制了资源的枯竭,促进了消费者、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绿色营销发展的展望

(1)绿色营销的理念将更加深入各类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蕴含了浓厚的生态伦理、自然主义的思想。因此,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日益提升,绿色营销的观点将更深入渗透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具体而言,企业就需要充分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大力引进低污染、低耗能的设备装置,从而既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此外,企业在定价策略、利益分配、政策实施等部分也需做出与环境保护相对应的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实现产品价格、产品渠道、产品促销的绿色化。

(2)绿色营销将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生态环保意识日益深入消费者的心中、政府部门日益重视对各地区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企业的发展战略日益受到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及其产品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否符合消费者的绿色观念,是否与政府的政策相符,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立足的一个重要标准。各种外部因素的压力将使企业重视绿色营销并把其核心思想应用于企业的营销规划和营销过程,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得较好的社会认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绿色营销的本土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任何一种营销理念都有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但其具体形式都会随空间的变换而发生相应的转换。绿色营销及其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但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将绿色营销的观点运用与日常生产实践中,绿色营销的本土化就十分明显了。许多企业为赢得本地消费者的认同和本地政府的青睐,不断改进营销策略以适应企业所在区域的市场特征,从而使企业不断挖掘发展潜力并创造出较大的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郭萍.21世纪的经营理念——绿色营销[J].北方经贸,2005,(9).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2

企业倡导绿色营销管理,重视环境保护,才能引导广大消费者顺利开展绿色消费。绿色营销有助于地球生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企业自身环保意识也能得到充分提升,与此同时,企业竞争力也能大大增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

1 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概述

目前,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提升,生态概念逐渐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提倡绿色消费。各种新兴绿色产品,各种绿色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进一步刺激了绿色营销的出现。在绿色营销理念下,广大企业一方面迎合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力求实现自身利润,提高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生态平衡,力求减少环境污染,充分节约自然资源。绿色营销理念有助于完善市场,弥补当前市场经济的不足,由此可见,倡导绿色营销,能使整个市场营销行业发展迈入新台阶。只有大力推广绿色营销,才能充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绿色营销管理需要把环境保护这一理念始终融入到企业,才能更加有效。绿色营销管理实际上包括各个不同层次以及各个不同领域方面的内容,需要从各个方面严格控制,掌握各个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保证卫生安全,更要实现生态维护,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无论经营战略制定环节,还是目标市场方面,都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无论是企业产品还是各项服务等,都能朝着无污染趋势发展。因此,企业应树立绿色营销理念,积极引进绿色营销技术,树立绿色营销文化,这样才能充分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2 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管理的意义

2.1 满足绿色需求及消费

无论绿色需求还是消费,都能进一步提升消费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绿色需求属于新兴消费观念,最终形成的产物或结果,一方面能充分满足基本消费,另一方面使环境得到保护。绿色消费理念,要求产品具有安全优质的特点,同时尽量实现低能耗,充分降低污染。对于绿色消费而言,本身存在两方面较为显著特点:第一,注重理性消费。作为一名消费者,无论购买还是使用商品,一般应该充分考虑是否节能,是否促进环保;第二,绿色消费实际上属于有节制消费。消费应遵循适度原则,需要从消费实用性角度考虑,力求实现更加有效和节约。与此同时,应大力反对铺张浪费,避免过度消费问题的出现。消费过程中,应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

2.2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工业化脚步较为快速,而要想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同样不能忽视环境方面的需求。只有这样,发展及环境之间,才能保持良好关系。随着全球环境恶化,人们开始检讨自己,企业也开始反思,只有力争不断加强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方面,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寻求发展。通过积极倡导绿色营销管理,企业不仅能实现良的经济利润,而且可以实现社会效益,提升生态效益。加强环境保护,注重资源节约,对于消费者来说,充分有利于身心健康。由此可见,作为现代化企业,应力求通过绿色营销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实现良好的生产经营,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这样就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3 增强企业竞争力

对于广大现代化企业而言,开展绿色营销管理,不仅能显著提高其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也能取得巨大成就。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不仅能保持生机盎然,真正焕然一新,还能增强内部竞争力。从一方面来说,借助于绿色营销管理的开展,能使全员理念达到共识,企业凝聚力得到大大提升。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形成绿色质量理念,建立绿色质量体系,提高企业生产率。

3 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管理的措施

3.1 注重宏观管理,积极营造绿色环境

企业不仅需要实现良好的营销管理,而且应力求实现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二者之间应协调发展。作为当地政府部门,应从宏观调控做起,为实现良好的企业发展,充分构建绿色文明环境。注重完善现有的绿色法规和制度,尤其涉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环保行政等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对其予以适时修订。立法体系一旦出现空白,就要立即填补及完善。为实现良好的环境执法,应不断重视监督检查工作。与此同时,行政管理机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绿色奖励政策。绿色企业,应力争充分享有减免税以及相应的优惠贷款,乃至加速折旧权利政策。

3.2 通过营销组合,科学构建企业绿色形象

现阶段,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自然资源逐渐出现短缺现象。作为现代化企业,在整体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绿色文化,还需要充分考虑广大消费者,积极引领绿色消费。现代化企业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注重有效开发环保产品。除此之外,还应慎重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价格,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对企业认同,并能够兴起绿色消费的狂潮。与此同时,还应充分了解消费者心理,加强创新,注重崇尚自然。

3.3 积极建立绿色文化,树立绿色营销理念

企业要想实现良好活动经营,需要注重加强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实际上属于综合系统的工作。要想充分实现绿色营销管理,应认真做好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此外,还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通常来说,绿色营销理念还涉及绿色企业精神、绿色价值标准、如何实现绿色经营等方面。由此可见,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充分引领全体员工,追寻绿色价值观念。

3.4 加强绿色组织管理,不断完善绿色管理制度

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要想顺利开展绿色营销管理,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同时在制度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第一,需要注重加强绿色组织管理,不断完善现有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无论是绿色生产,还是绿色设计,乃至于绿色销售,才能得以落实。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充分开展分级管理,企业各个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力量。第二,绿色采购制度应力求完善,尤其是对于材料供应商,需要予以详细调查与选择。第三,力求形成绿色教育。现代化企业应设立环境奖及相应绿色营销奖,来促进员工绿色营销意识的提升。

4 结 语

只有实现良好的绿色营销管理,环境才能得到充分保护,企业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才能真正实现绿色消费。

主要参考文献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3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感受着地球资源日益减少、社会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存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于是引起了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保运动在全球蓬勃兴起,进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绿色营销和绿色商业的观念与理论。

我国在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受到束缚。在商品极度匮乏的经济条件下,绿色商业无从谈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到环保问题,但终究还是重蹈了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覆辙,出现了生态恶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物种消失、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的灾害以及那些斥诸于媒体频频曝光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性商业营销事件,这些既在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既得利益,又不断地侵蚀着人们长远的根本利益。因而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中央就2006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明确指出:“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之一。要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目标,必然要发展绿色商业。

所谓绿色商业是指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以科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文化性。绿色商业的文化性首先表现为一种商业经营哲学,是指导商业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企业在绿色商业观念指导下,必然会积极开发和自觉组织绿色产品营销,采用绿色包装,提倡绿色消费,进行绿色市场定位,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其次是彻底改变传统商业文化。传统的商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竞争文化,绿色商业要求实施绿色文化,即要求企业更多地注意“人”的导向和价值、“人”的安全、健康和发展,企业应把竞争对手更多地看作伙伴,尤其是环境合作的伙伴,重塑富有绿色商业特征和共处共赢、和谐发展的商业文化。

系统性。绿色商业的系统性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整体管理原则指导下,全面协调企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采取相应的经营行为。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绿色商业贯穿于商业企业决策过程和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不仅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环保、健康”的绿色产品,确保商业经营场所与设施无污染,而且在商流和物流上坚持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绿色流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性。绿色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性是指商业企业的经营在充分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争取适当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从充分满足子孙后代消费需求出发,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企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及长远发展。正如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在其所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所指出的:“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和谐性。安顺为和,协调为谐。绿色商业的和谐性是指商业企业经营过程始终重视规模、速度、效益的协调;内部关系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企业与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企业实施绿色商业,除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外,也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正面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其他企业的导向作用,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和对健康的社会文化、伦理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显然是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的共赢共兴、同存同荣的和谐之举。

发展绿色商业的必要性

(一)优化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产品都要经过流通领域才能成为实际的消费品。发展绿色商业,必然要经营绿色产品,从而促进生产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包括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资源节约的生产技术;选用无公害、养护型新能源、新材料;进行可拆卸、可分解,零部件可翻新、可重复利用,包装物可回收的产品设计;组织清洁生产,防止生产过程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的浪费等等。发展绿色商业是促进绿色生产,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和利用资源,把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运用于改善和提高消费者及人类社会福利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世纪90年代人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引起了消费领域的拓宽、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质量的提升,于是“安全、环保、健康”成为消费主流。现阶段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在满足消费需要的过程中发展,是商业永恒的主题。绿色商业正是适应我国消费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发展绿色商业,实施绿色营销,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营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规模,促进企业发展。

转贴于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而发展绿色商业,正是实现和谐社会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绿色商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观念和营销方式,是建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基础上,本着对消费者生存环境负责,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责进行营销活动,最有效地减少商业行为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了最重要的微观基础作用。如果商业行为不符合环保要求,也会引起其他种种的社会矛盾。因此可以说,绿色商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发展绿色商业的对策

(一)加大绿色商业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

众所周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商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绿色商业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绿色商业的实践。何为绿色商业,它的内涵、特征、功能、价值是什么,如何发展绿色商业,尚无比较清楚统一的认识。虽然也有一些绿色营销的研究,但它多半仍然停留在引进和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况且绿色营销只是绿色商业的一个部分,并不是绿色商业的全部。没有绿色商业的理论指导就没有科学的绿色商业的实践。因此,绿色商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同时,要加大绿色商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绿色商业的认识,并转化为人们内在的行为指导理念。这样,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就成为大势所趋,发展绿色商业便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加大政府推动的力度

发展绿色商业仰赖于良好的宏观环境。能够承担改善和优化发展绿色商业宏观环境责任的是政府。一是政府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现行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环保行政等30多部法律法规进行认真的清理,并根据国际社会绿色商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状,进行必要的填补和修订,形成完善的绿色商业法律法规体系,并督促各级执法部门加强执法监督与检查。对违反绿色商业法规行为严惩不怠。二是制定和完善发展绿色商业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应用优惠的政策引导和调动商业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和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绿色商业管理。商业管理部门要把绿色商业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在商业网点布局、绿色商业设施、绿色产品、绿色渠道、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绿色服务管理等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在经营战略上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面利益有机统一和兼顾起来,在产品开发、加工、运输、宣传、促销分销、售后服务等方面注入环保因素,注重新的绿色策略。四是建立绿色商业评价体系。对绿色商业设施、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正统一的评价标志体系,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评价,推动绿色商业的发展。五是通过绿色教育,传播绿色商业知识,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加大实施绿色营销的力度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和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策略。实施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生态意识于企业经营决策之中,有效地实施绿色产品策略、绿色价格策略、绿色渠道策略和绿色促销策略。第一,绿色产品策略。这是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从生产企业来看,要按照环保和生态原则开发研究无污染、无公害、可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资源、符合环保标志要求的产品。从商业企业来说,经营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符合绿色要求,坚决杜绝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进入流通过程。第二,绿色价格策略。这是营销策略的新概念,是指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要树立“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和“资源节约使用”等观念,把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形成绿色成本,成为绿色价格构成的一部分。一般说来,绿色产品价格总要高于一般产品价格,因此,定价时,既要考虑到环保对价格上扬影响的程度,还要考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格理解和接受的程度。绿色价格策略的全部奥妙,就是在一定的营销组合因素下,如何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得既能为消费者乐于接受,又能使环保投入得到补偿,还能为企业带来适当的收益。第三,绿色渠道策略。对于经济实力雄厚、产品销售规模大、范围广、具有自己分销渠道网络的企业,可以自行建立自己的销售系统,实现绿色产品、绿色分销、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的有机统一,建立企业良好的绿色信誉。对于一般企业,应选择消费者认可、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配合绿色产品销售。也可以开展绿色产品直销活动,注意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减少产品在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的浪费,合理设置供应和配送中心,降低资源耗费和货物损耗量。第四,绿色促销策略。企业促销组合策略是指把人员推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四种促销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形成一种促销策略和技巧。绿色促销就是在四种促销活动中,融入环保意识,将绿色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反馈消费者绿色需求,引导和刺激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的零距离对接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4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无商不活”、“无商不富”已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近年来,商业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免费论文参考网。但是,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享受征服自然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自然资源有限的挑战 [1] 。为此,《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并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商业领域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绿色商业。本文将在简要分析绿色商业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发展绿色商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免费论文参考网。

2绿色商业内涵

绿色商业是21世纪商业发展的主流。它不仅仅是指没有污染的商业,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首先,绿色商业要求在商品及销售配套设施等方面体现“绿色”,这是实现绿色商业的基础。其次,绿色商业体现在商流和物流上要实现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绿色流通,倡导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最后,绿色商业还表现为在各种商业活动中做到绿色营销 [3] 。具体来说,绿色商业包括:树立绿色观念、搜集绿色市场信息、研制绿色产品、开发绿色资源、获取绿色认证、制定绿色价格、开辟绿色通道、鼓励绿色消费、制定绿色营销计划、开展绿色促销以及重视产品从后消费领域(废弃、淘汰、闲置)向生产领域或再消费领域运转的逆向流通过程 [1] ,等。

3发展绿色商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绿色商业的内涵及其倡导的绿色理念,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和谐社会又能给绿色商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具体说来,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绿色商业内涵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

绿色商业的内涵及其理念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通过理念、技术、组织和管理的创新,能够在商业领域引导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物质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符合“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绿色商业是商业发展的主流,与构建和谐社会一样,也是不可阻挡的时展潮流。

3.2 发展绿色商业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动保障、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建设、环境治理等等,都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坚强后盾。而商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商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依赖因素。在我国,商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日渐显现。1978-1996年,商业产出年均增长9.8%,与持续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平均增长同步。商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所有部门中仅次于制造业,居第二位 [4] 。绿色商业能够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好体现,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3.3 发展绿色商业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商业能够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绿色商业倡导绿色理念,要求企业生产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帮助消费者树立绿色观念,鼓励绿色消费。当这样的绿色理念深深植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意识之中时,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便能够形成一种社会时尚,绿色商业便能够成为商业的主流,社会上便能够形成一种绿色氛围。保护环境,节约和合理使用有限的宝贵资源,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3.4 和谐社会能够为绿色商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等,是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和谐社会能够为绿色商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经济法律体系,在经济生活中,“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偶 有发生,绿色商业的发展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知识产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使得企业研发绿色产品的积极性不高等。和谐社会具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为绿色商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社会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工人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和谐社会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以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显着增强,对于绿色商业的需求高涨,成为推动绿色商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5

1引言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绿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宗旨,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导航。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强调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等。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但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自然生态环境污染的状况越发严峻,加之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大众及政府的关注,也影响了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的行为。而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是促进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绿色农产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可以为促进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也有利于引领人们由传统的消费观念向科学、文明、理性、绿色的消费观念转变。

2文献回顾

绿色食品指的是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本文研究的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农产品。由此看出,绿色农产品是绿色食品的主体,并且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我国学者在研究绿色农产品大多都是从绿色食品的角度进行研究讨论。

21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绿色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的说法是不存在的,而c绿色食品类似的产品有“有机食品”“生态食品”等,但其标准水平更高。国外学者关于有机食品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初期阶段,并且研究的内容较为全面,领域也较宽泛。其中最早提出“有机食品”这一概念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则称之为“自然食品”。世界第一个有机农业组织1924年在德国成立。1938年美国人J・Rodeel进一步对有机农业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办了有机农场。1972 年国际有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成立,并制定了有机农业组织必须遵守的基础准则。1980年英国学者TollnElkington和JuhaHailes出版了《绿色消费指南》一书,自此掀起了人们绿色消费的一阵热潮。

自21世纪开始,国外学者对绿色有机食品的研究又步入了一个更深入的层次。M・Yussefi(2003)指出,对于企业发展市场来说有机食品需求的增长是个很好的机遇,企业应该紧紧抓住它,通过应对市场需求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和营销策略,从而促进企业发展。Masahisa Fujita(2006)表示,当人们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有利于发展扩大有机食品市场的空间。Carriquiry、Miguel(2007)认为应该积极开阔市场创新产业政策、组织、管理、技术等,从而有效调节有机食品市场的供需。Bum SM(2008)认为消费意见的导向者正是有机食品的消费者,为此应该重视消费者彼此间的口传效应。DavidBAudretsch(2008)研究发现,要想提高有机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就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相关产业政策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国外学者对有机食品的研究由早期的基础理论研究到后来的多层次多方面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质量安全、政策体系、消费者及市场等,可以看到,国外关于有机食品研究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22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针对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方面的研究起步则比较晚,并且研究的内容和领域没有国外研究的完善和宽泛。我国农业部首次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是在1989年,1990年我国对绿色食品进行研究和开发,1992年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并且建立了绿色食品的经营模式,1993 年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学者的研究从起初的浅层研究向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发展。

(1)从消费者出发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张海英(2010)根据广州市的调查研究发现,购买习惯对于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影响最大,并且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赵昶等(2011)基于杭州地区的研究发现,女性的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比男性的要强。薛永基(2016)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基础上,加入感知价值、预期后悔两个变量对理论模型进行扩展,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意向进行实证研究,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影响绿色食品消费意向的“三因素模型”。

(2)从营销方面进行研究。于浩淼(2013)经过对绿色农业和农产品的限定进行研究,得出“云营销”应用于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策略。余娟(2014)通过研究发现绥化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许多弊端,诸如网络营销渠道不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农民互联网知识匮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田嘉(2015)认为在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支持并大力推进其实施。

(3)从品牌角度进行研究。赵晓华、岩甾(2014)以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为例,通过SWOT分析探讨了该市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同时对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王运浩(2015)提出了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2015年的品牌发展思路,还指出了工作重点以及推进策略。秦宇琪、于振伟(2016)从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进而提高绿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4)从产业发展、结构、竞争力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赵大伟(2009)研究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受制度结构与供给的影响状况。韩杨(2010)认为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会遭受生产基地小、产品科研能力不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王德章(2011)认为绿色食品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源、需求、市场和政策等因素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不同。宋国宇、赵莉(2012)指出通过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实现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演化是绿色食品a业的发展过程。张玲玉(2015)研究提出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链的整合策略。常筱磊、赵辉(2015)通过分析我国绿色食品信息化业务平台建设现状,探究了绿色食品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思路。张志华等(2015)研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精品形象、促进市场机制、提升国际竞争力4个方面的产业战略布局。

总体来看,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绿色食品产业品牌、竞争力、消费者、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关于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的研究比较少,有关的理论专著也较少,虽然已有学者对绿色食品或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进行研究,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研究。

3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研究设计

31科特勒模型在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的应用

311科特勒购买行为模型的基本内容

美国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提出一个强调社会两方面的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型,此模型说明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反应不仅仅会受到营销产生的影响,还会受到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指出了不同特征的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再通过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形成一定的购买决定,最终形成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购买时机、购买数量的选择。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科特勒购买行为模型

312针对绿色农产品进行模型修正

科特勒的购买行为模型是针对消费者的普遍消费购买行为所构建的一种模型,但本文研究的是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因此要基于绿色农产品的相关特点对科特勒的购买行为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正,去掉一些不相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增加一部分相关或影响较大的因素。经过修正的购买行为模型划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刺激因素、决策过程、购买过程和分享。刺激因素主要强调来自企业、社会和消费者自身这三方面因素对消费意识产生的刺激;决策过程主要强调从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再到信息搜集,最后进行评估决策的过程;购买过程主要强调购买时对产品、品牌、地点、时间以及数量的选择;购买后分享主要强调平时生活中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分享、消费绿色产品品牌的分享,以及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享的方式。购买行为模型结构修正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模型

32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模型分析

321刺激因素的分析

消费者在进行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前会形成一定的消费意愿,而消费意愿会受到多方面刺激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企业营销的刺激、社会外部的刺激、消费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在企业营销方面的刺激主要是营销策略,营销策略当时就会刺激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增加,主要包括绿色农产品的宣传、价格的合理性、售卖地点的选址、促销手段和程度等。社会外部的刺激则包括很多,如政府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社会关于绿色农产品的舆论导向、身边他人的积极意见等都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增加,最重要的还是来自消费者个人的影响,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婚姻状况等。

322决策过程的分析

当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产生消费意向后就会进入决策过程,决定是否要购买绿色农产品,这首先取决于消费者自身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如果认知程度较高的话,就会减少信息搜集和评估决策的过程,并会较快做出是否购买绿色农产品的决定,但如果认知程度较低,消费者就会根据自身需求情况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例如什么是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是什么,质量认证的标准如何等信息,经过对这些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后,会评估并决策最终是否购买绿色农产品。

323购买过程的分析

购买过程是在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产生了消费意愿并做出购买决策后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消费者会考虑购买哪些种类的绿色农产品来替代平时生活所必需的普通农产品,选择种类时还会考虑选择哪种品牌的绿色农产品。做好上述选择后,还要继续选择购买的地点,菜市场、大型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的距离、规模以及是否设有绿色农产品专柜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除了品种品牌、地点的选择,还有时间和数量的选择、销售方的促销力度等因素会影响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进而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时间及数量,此外,消费者愿意替换掉平时生活所需普通农产品种类数量也是数量选择的一部分。

324购后分享的分析

消费者在购买绿色农产品后会有自己的使用体会和评价,在社会生活交往的过程中自然会与他人进行分享。分享的内容以绿色农产品的品种和品牌为主,也会分享购买的地点和自身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在分享方式上以前主要是以生活中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分享,或是口口相传进行分享,但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问世,例如微信、微博等,这些网络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分享绿色农产品的渠道,同时也扩大了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影响速度和范围。

4研究结果及建议

41研究结果

文章将科特勒购买行为理论模型应用于研究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对原模型进行了部分的修正,使之与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更适应。又结合现实的社会状况针对改建后形成的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模型进行各环节的分析,并对各环节的影响要素和内容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厘清了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整个过程的思路,从消费者受哪些方面刺激、产生了消费意愿后又进行消费决策,经过认知判断、信息搜集到做出决定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再到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做出的选择过程和内容,最后是购买行为后的分享内容和平台方式,这些前后过程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厘清这一过程为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奠定良好的基础。

42研究建议

(1)基于政府的视角。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障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这要求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做好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也要监管相关企业对标准的执行与落实,对于不严格执行标准的相关企业实施处罚,还应该在目前的基础上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各环节的责任单位加强问责力度。此外,政府还应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加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与了解,引导人们的消费理念向健康绿色发展转变。

(2)基于企业的视角。企业首先要确保的自然也是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关乎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次企业还应加强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任务,建设有特色有保障的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推动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和产业发展。最后企业还应重视营销策略,根据所在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拉动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推动绿色农产品市场的繁荣。

(3)基于消费者的视角。消费者购买的前提是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只有在对绿色农产品了解后才会影响自身的消M理念,向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转变,因此,应该从日常生活别是利用互联网关注食品安全和绿色食品的相关信息。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应该注重分享,发达的互联网使以前的口口相传式分享转变为网络化分享。网络增加了消费者的分享方式和分享平台,提高了消费者的影响速度,扩大了消费者的影响范围。因此,消费者应该利用好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分享自己对使用绿色农产品的心得,以及绿色农产品对我们生活和健康的有利影响。这种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享,会全面提高消费者对所购买的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张海英广州市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2-56

[2]赵昶,靳明,赵敏女性群体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结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5):44-54

[3]薛永基,白雪珊,胡煜晗感知价值与预期后悔影响绿色食品购买意向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6(11):131-135

[4]于浩淼“云营销”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90-11192

[5]余娟电子商务环境下绥化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6-7

[6]田嘉以绿色农产品营销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J].农业经济,2015(6):116-118

[7]赵晓华,岩甾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探析――以普洱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4(11):93-96

[8]王运浩推进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10-13

[9]秦宇琪,于振伟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7):79-80

[10]赵大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与转变增长方式研究[J].学术交流,2009(2).

[11]韩杨中国绿色食品产业演进及其阶段特征与发展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0(2).

[12]王德章,李翠霞,杜会永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

[13]宋国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

[14]张玲玉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链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15]常筱磊,赵辉绿色食品信息化业务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3):23-25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6

“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理论的提出是与系统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该研究在切入点上有所创新。

在立法上讲,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早在1 973年就已经被确定了。但为什么破坏自然环境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呢,表面看来,也许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源发地点及其直接责任者不无干系。然而毫无节制的市场需求、奢侈和贪婪狂热追求当下的功利、实用和有效性,而忽视良知、公平,正义和博大的爱心,应该更加接近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其根源的产生就是人们漠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致使消费者在“消费目的”上、营销者在“营销目的”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短视”和“方向性迷失”,对待自然的赐予只顾索取无度、自我放纵,从而使消费和营销渐渐远离了消费与社会产品交换的初衷,形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性消费和营销行为,并由此加速了环境的恶化。在该研究中,课题组以绿色消费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以及营销活动绿色化对引导消费绿色化的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

选好了切入点,研究就进入到既定的轨道中,经过大量的调研,课题组在研究内容及思路上都产生了重要的突破。

消费和营销活动受经济规律制约,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充满人文色彩。在这一发现下,课题组一方面结合认识与思考、绿色消费与行动、绿色营销架构环保与绿色消费,绿色营销方案,绿色营销评价体系与绿色教育等五篇内容,从人文层面创造性地解析了消费与营销活动,并将其放到人类活动的整体范围来思考,从而找出人们应当怎样做、做什么。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机,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宏(微)宇宙”和“全息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天人之际”,西方传统哲学思想“二分论”、现代西方的“系统论”、马克思“劳动中介说”等角度,重新对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关系进行再认识,明辨它们之间的“脐带”关系,才会领悟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呵护环境就是呵护我们自己:才能激发人们自觉地去规范自身的消费与经营行为,真正实现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通过构建绿色营销架构消费与环保桥梁作用模型,阐述营销活动绿色化对环境保护所起的特殊作用,指出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是解决和保护环境问题的着眼点与突破口,并通过各行各业“化腐朽为神奇”的绿色营销案例,深刻诠释绿色营销概念与内涵,为其在绿色消费与环保之间架构一座桥梁。同时,通过对传统消费(尤其是消费异化)与营销(尤其是营销异化)观念以及政府、企业和公众角色再认识,重新审视各自的职责、责任,以激发人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创新思维,在中国的绿色发展中“各尽其责,各尽其能”――不断创造绿色价值,体现绿色价值,宣传绿色价值和传递绿色价值,实现企业、消费者和环境保护“共生共赢”。

以科研促进教学

身为高校教师,课题组成员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天职,也把“以科研促进教学”放在首位,尽可能创造条件、利用时机将研究成果运用和推广到教学实践中去。自2005年3月开始,率先在高校为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专业课程,同年又开设了可跨专业。跨年级的全校性选修课,并于2006年在山东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修订中将《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课程列入专业教学计划成为限制性选修课。截至2009年7月,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达两千人。研究初衷和行动宗旨就是一为消费与营销播撒绿色。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7

一、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绿色酒店的内涵

国际上把绿色酒店称为“green hotel”,也可称为“eco-efficient hotel”,意为生态效益型酒店。绿色酒店是指那些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既符合充分利用资源又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有益于顾客身体健康的酒店。具体而言,绿色酒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绿色酒店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酒店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酒店对环境危害的风险;第二,注重资源节约。在生产过程中实行节能降耗,通过节能、节电、节水,实现资源的合理消耗;第三,倡导安全理念。在安全方面即重视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消费安全和职业安全,更注重食品安全;第四,关注顾客的健康,提供有利于顾客健康的产品;第五,形成了绿色的文化氛围。酒店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方面的支持,只有将绿色观念纳入到酒店文化和日常管理行为中去,加强对员工的绿色培训,并通过员工的创新行为达到酒店绿色发展的目的。

2、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外部环境的制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也将会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酒店作为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在经营中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仅以国内现有的1万多家星级饭店为例,如果都创建绿色饭店每年可节约相当于近2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可供180个中小城市一年用水;节约相当于目前三峡电站近一个月的发电量,近170个中小城市一年的用电量。因此,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2)酒店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绿色酒店”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饭店行业,并很快成为国际酒店业的潮流。绿色酒店是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绿色酒店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创建绿色饭店可以帮助企业平均节电15%、节水10%。因此,创建绿色酒店无疑能带给酒店经济利益,例如获得较低的资源、能源使用费用;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升酒店的形象等。

(3)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被唤醒,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也不断增长。积极创建绿色酒店,正是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此外,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开始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主导需求从生理的需要上升到安全的需要,比如更多关注食品的安全。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比如三聚氰胺奶、石蜡大米、硫酸铜木耳等。因此,倡导绿色消费,酒店为顾客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与服务,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二、我国绿色酒店发展的现状

1、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不多

绿色酒店是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资料,为了保证绿色酒店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商务部要求,成立了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以及各省市相应工作机构。按照绿色饭店创建的目标要求,计划到2012年在全国创建10000家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企业。预计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会逐步增多。但目前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700余家绿色饭店,而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三星级以上酒店为8407家。所以,目前在我国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并不多。

2、酒店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

创建绿色酒店需要酒店在制度、管理、文化方面的支撑,而这些的建立都需要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但在经营过程中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不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不知消费者是否能认同;第二,初期的投资较大,而短期内难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酒店高管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饭店以为只要实施某些绿色服务与管理的标准,挂上“绿色”或“生态”招牌,就是进行绿色管理了。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或认识上的偏差,是抑制酒店业绿色发展的原因之一。

3、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就中国目前消费市场看,绿色消费并不是主流消费,如果酒店积极开展创绿活动,投入了成本、精力,但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作为酒店而言就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顾客对什么是绿色酒店、绿色产品认识不够深刻,对创建绿色酒店的意义不清楚;第二,顾客习惯计较个人的得失和眼前利益,而对社会责任、人类长远利益不甚关心;第三,部分顾客即使有环境保护意识,有限的经济能力也限制了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在消费者的需求拉动下,将会增加酒店实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4、绿色发展的成本过高,酒店难以承受

对酒店而言,是否创建绿色酒店的最核心的动力是盈利预期,最主要的压力则是成本和风险控制。经济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创建绿色酒店的行为,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盈利目标。由于创建绿色酒店初期投资成本较大,比如为了实行绿色发展,需要购买节能的设施设备,对酒店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员工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投资大、成本高,且短期效益不明显,高额的投资成本阻碍着酒店进行绿色发展。

三、创建绿色酒店的措施

1、政府方面

(1)大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引导绿色消费不仅是酒店的责任,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也是全社会、政府、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传媒和舆论阵地,具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优势。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宣传创建绿色酒店的重要性,发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影响,使社会各界都了解创建绿色酒店的内容和意义,积极营造创建绿色酒店的社会氛围,以此来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

(2)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给予支持。政府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取一些酒店,引导、帮助、支持其建立示范性绿色酒店,组织其他酒店的人员到这些示范性绿色酒店进行参观,以带动、促进其它酒店实现绿色发展。

(3)给绿色酒店政策上的支持。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由于初期投资较大,政府可以在税收和贷款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或采取其他的奖励措施,比如给予政府补贴等。

(4)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这样就能抑制酒店对环境的破坏,例如强制使用无磷洗衣费、使用可降解的餐盒等。

(5)将绿色酒店纳入星评标准等部级行业标准中。2010年修订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星级标准特别强调“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舆论导向已经为酒店提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要求。此外,早在2003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中国饭店行业第一个《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国家行业标准,根据饭店在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程度的不同,分为A级到AAAAA级共五个级别,分别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银杏叶作为标志。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不断有酒店加入评定,同时不断完善考评与复评工作。

2、酒店方面

(1)酒店高管要对绿色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行绿色发展,首先酒店高管要重视,否则很难发展下去。绿色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员工的培训、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酒店的宣传等,这些都需要酒店高管的支持。

(2)提供绿色产品。酒店的绿色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绿色客房、绿色餐饮和绿色服务。目前,尽管一些酒店创建绿色酒店,但大多数酒店的绿色意识总体还较淡薄,提供的绿色产品有限。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前提是酒店要有绿色的氛围,提供丰富的、绿色的产品与服务。

(3)酒店应该积极进行绿色宣传。通过绿色宣传,营造绿色氛围,比如一些酒店在大堂、餐厅、洗手间及客房等处张贴相关绿色告示、宣传卡和其他宣传资料,倡导“绿色消费”。

3、消费者方面

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才算真正的成功。当前消费者受传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绿色消费意识淡漠,在现实中对于绿色消费不重视,加大了创建绿色酒店的难度。此外,要消除一种误区,不要认为绿色产品就是无公害、无污染、安全、新鲜的食品,实际上绿色产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上述的只是绿色产品的一个方面,如果这方面成本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那么在提供绿色产品时可以逐步进行,比如不提供用珍稀动物和野生动物加工的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人工色素等有损健康的原材料;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等,这样提供的绿色产品就不会导致价格过高。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两型社会”背景下的酒店业创新及人才需求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378。)

【参考文献】

[1] 杨怡:我国饭店业的绿色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 宗聪聪:绿色酒店运行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消费者逐步意识到他们有责任去购买有益于环境的产品,并更为慎重的购买绿色产品或生态产品。对此的认真对待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还有助于为子孙后代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绿色产品或生态产品的同时便会产生绿色消费行为,并且与此同时消费者自然而然的会抵触那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产生。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因为环境保护的原因而改变习惯的消费行为,并将慢慢终止购买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以及扩展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下的市场机会,研究焦点便集中在如何有效促进绿色消费行为这一研究主题。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也越来越显著。这不得不促进更多群体去主动认识绿色消费行为及其他们的重要性,不管是当代大学生,城市居民还是农村消费者都有对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责任。

2、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

2.1、绿色消费行为的概念

绿色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兼顾实现购买目的和减少环境损耗的消费行为,是一种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消费方式。在以往文献中,绿色消费行为的称谓并不十分统一。一些学者采用“生态消费”(Ecologicalconsumption),而另一些研究者采用“绿色消费”(Greenconsumption)的说法,经过学者们的分析对比,“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本文采取了“绿色消费行为”(Greenconsumptionbehavior)这一名词,而另一些文献采用了“绿色购买行为”(Greenpurchasingbehavior)的说法,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2.2、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里,研究者对理解绿色消费行为主要从人口统计变量、个人环境知识储备和心理因素三个不同视角做了大量的研究。一些学者通过人口统计学和社会经济学变量进行研究,以检验此类变量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另一些学者考察了个人关于环境问题的信息量和知识,探索个人环境知识储备是否会影响绿色消费行为,还有大量学者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变量展开研究,重点考察了价值观,环境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消费者感知效力等因素对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未有定论,一些研究者认为人口统计变量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不具备显著相关,另一些研究者则发现某些人口统计变量,如性别、收入状况、教育程度等与绿色消费行为有一定关联。环境知识以及价值观、环境态度等心理因素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亦不尽相同,但有基本共识,即,上述因素会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现有研究中较少采取心理过程视角分析绿色消费行为,但促进绿色消费行为需要清楚消费者内在的心理变化,并在不同的心理过程予以不同的刺激因素以诱发绿色消费行为,因而,本文认为开展对绿色消费行为心理过程的分析十分必要。

3、国内外的绿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

3.1、西方的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9

一、绿色消费的概念界定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类需求的不断扩张在激发生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过度包装、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负面影响,这使得实现传统消费模式向绿色消费模式的转变成为必然。绿色消费作为一种超越自我的、渗透着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反映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崭新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1]。基于学者们的阐述,绿色消费的内涵大致可归为以下内容:

首先,绿色消费是必要性消费,而非享受性消费。绿色消费遵循以义务感、敬重意识和自我约束理念为内涵的“放弃之伦理”,即对超出必要消费界限的挥霍性的物质欲望与物质享受做出自愿的限制与放弃[2]。它倡导满足基本物质生活的消费,限制享受型、奢侈型消费。绿色消费倡导的必要性消费一方面讲求满足当代人的必要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又兼顾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廖晓义5R理论中的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以及唐锡阳3R理论中的Reduce(减少非必要的浪费)等都有所体现。

其次,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消费,而非一次性消费。绿色消费将消费主体由单个人延伸至社会成员,这一消费过程重组了消费主体的利益。在《论十二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我们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绿色消费提倡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产品,提倡分类回收及循环再生,提倡在满足当今人类需求的同时兼顾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一次性消费品、有悖于自然和谐的产品等都是违背绿色消费追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的。

最后,绿色消费是积极性消费,而非消极性消费。所谓消极性消费即并非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是取决于外在诱导或强迫的消费行为,因为消费行为本身是非自主性的,因此就不存在责任意识,弗洛姆将其称为以享乐望满足为目的的消费。而绿色消费讲求经济实惠和生态效益,从根本上有别于受虚荣心迫使的消极性消费。作为一种积极的自主性消费,绿色消费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而非通过外在刺激达到被动的满足。因此说绿色消费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渗透着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高层次的积极性消费。

二、绿色消费坚持的伦理原则

作为当前消费发展的主流趋势,绿色消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其中所包含的深刻伦理意蕴,可从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亦可从生态经济伦理学等方面予以考察和剖析。绿色消费遵循以下基本伦理原则:

绿色消费遵循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绿色消费要求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不断优化,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在这三者中,生态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应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理性消费,摒弃了以往单纯个人消费的观念,将人类的消费过程与保护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体现出一种价值理性。

绿色消费遵循代内公正与代际公正相结合的原则。绿色消费的理念不仅看到了同代人在资源利用和物质消费上的平等,追求同代人在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上的平等与公正,而且它还关注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在需求与消费上的客观关联性,追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因此,绿色消费担负起在同代之间及不同代际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和占有财富的伦理义务与责任。

绿色消费遵循可持续性与适度性相结合的原则。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和价值观念,它要求人类在消费活动中必须站在整个自然界的高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在适度性原则的指导下,绿色消费要求在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维护自然的权利,承认和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存需要,从而将自然、人类、社会三者的可持续性与发展性结合起来。绿色消费观念指导下的商品生产追求商品的可回收性、生态性和能源节约性,从而实现在保证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又不增加环境的负担。

三、绿色消费的实践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在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追求消费的环保性、生活的舒适性、发展的持续性。顺应时展潮流的绿色消费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其伦理价值,更具有现实价值,它在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企业生产方式的革新、社会的文明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绿色消费有利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绿色消费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舒适度,而且可以满足心理需求,增进身心健康,还可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进而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绿色消费使人们树立起对自然与环境的深重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同时又促使人们更广泛地接受并实践绿色消费的生活模式。绿色消费模式的深入实践在促进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个人的发展得到充分保障。

绿色消费有利于企业生产方式的革新。绿色消费理念作为一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上层建筑,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从而提供更环保、更绿色、更健康的消费品。在当前较发达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公众越来越多的希望企业生产与消费更能符合生态平衡的原则,他们的目标不局限于追求自身消费满足的极大化,而在于追求最佳的生活质量。公众的这种希望与绿色消费相契合,更加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注重生产方式的改进和革新。

绿色消费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基础上的、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为中心的新文明。工业文明下的消费方式打开了人的感望的闸门,同时作为具有理性本能的人又不断对自身的消费行为进行自我批判和反思,因此绿色消费成为必然。绿色消费所倡导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适应了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要求,为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有利于个人和经济主体的发展,因而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绿色消费是人类在新形势下总结传统消费方式的弊端,为解决生态危机而创立的新型消费模式。它是人类在消费过程中兼顾其他效益的必由之路,将绿色消费伦理观融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改变人类在生态危机面前的被动局面对于促进个人发展、企业进步、社会文明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10

1.绿色经济的理论内涵

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在2012年联合国“里约+20”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绿色经济以“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主题被提上国际层面上进行探讨。新时期下的绿色经济相对于以往的绿色经济概念,增加了“可持续”和“社会包容”两个重要的维度。新时期的绿色经济不是单纯的某个经济领域,如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等,而是贯穿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的统一的经济形态。新时期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是相对于以往的“褐色经济”而言的。在褐色经济的发展中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规模效益,忽视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和贫富差距加大。在绿色经济的发展中追求的是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调的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全面系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绿色经济中的“绿色”即是改变传统资源不节约、环境不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中的“经济”即是通过经济发展先做大蛋糕再通过再分配帮助贫困人口增进社会福利。

新时期发展绿色经济,就要找出过去褐色经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完善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新时期发展绿色经济,是在现有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和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境下,有极大的物质基础作为经济模式转型的保障,更有经济模式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新时期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把自然资源的耗用计入经济发展的“绿色成本”,把对自然资源的创建维护计入经济发展的“绿色收益”,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引导规制市场向着绿色经济的方向运行,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促进资源最高效率的配置,通过公众参与的绿色消费和对政府治理的监管监督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催化加速绿色经济的发展。

2.传统“褐色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

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在我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在产权上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市场机制中也没有明确的定价。经济系统中生产者在生产中对环境的影响选择有两种不同的情景模式:破坏环境和不破坏环境。破坏环境在短期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巨额经济利润,而在长期中带来的自然的惩罚——“公共物品的负效应”将外溢由整个社会来承担;不破坏环境没有短期巨额经济利润,长期也不会带来外溢的“负效应”。在破坏环境发展经济的情景模式下,相对于由整个社会来承担也即企业只承担了少量的长期环境成本而言,企业获得了巨额短期超额利润。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该经济主体的理性选择即为——破坏环境发展经济。在环境问题上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公共物品负效应的外溢、公共物品的搭便车、破坏环境的成本没有合理的定价和交易机制等。

针对在市场机制中出现的市场失灵导致的公共物品负效应,国外有许多针对此问题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如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Arthur Cecil,1877-1959)最先提出了“庇古税”专门,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英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了科斯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包括财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很小),经济的外部性(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但科斯定理由于其假设实现条件太过苛刻而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践可以看出,在市场失灵的背景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要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引导规制市场的运行、引导资源向自然产品方向的配置。

3.运用“看得见的手”——政府规制引导绿色经济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经济活动中引导资源和创新向环境配置的过程中的特点是:见效时间快、作用力度强、作用范围广。其作用的工具主要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绿色GDP为政绩考核标准的行政引导等。

3.1 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规章的建设和惩罚力度

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实践表明,环境保护需要完善的环境法的支撑,通过环境法制治理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环境保护法体系,但在贯彻落实这些法律规章上仍然差强人意,导致近年来一系列环境危机频发而得不到强有力的惩治处理。政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建设。重点加强地方性环境保护法的基础性建设,因为环境问题出现时一般都需要地方立法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现状因地制宜地处理。重点加强环境标准的建设,提升环境保护法律规章治理的深度、广度和法律效力,如提升环境资源税费的法律地位,拓展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的领域范围,加强破坏环境的惩处力度。环境法制建设要融合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理念,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环境治理的法制创新。

3.2 科学合理地施行保护环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绿色经济发展中最有效见效最快的方式就是政府实施的针对环境保护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放缓的背景下国务院总理为了刺激经济而实施的4万亿救市政策,虽然对该政策的后续影响存在众多质疑声,但毋庸置疑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像一剂“强心针”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11年在有关绿色经济的研究报告中,通过Threshold-21模型在过去40年经济人口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40年(2010-2050年)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进行了情景模拟,研究了对10个主要绿色经济部门投资的不同规模(全球GDP的1%和2%)下,未来各时期全球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情景,得出了绿色投资于自然资本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会减少,但中长期(2030年以后)经济增长会优于在褐色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就业水平会至少与褐色经济的发展相当。即绿色投资可以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消耗相脱钩,使得经济发展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风险为0。该项研究对我国针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应该根据本国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现状,构建绿色投资模型,应用线性回归和情景模式分析,确定不同时期对各绿色经济部门进行投资的额度和战略目标,据此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财政投资计划。

用资源环境税代替向人力资本征税稳定税基。目前我国资源环境税普遍较低,造成资源环境的使用成本较低,不利于企业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可通过加大对资源环境的征税额度引导企业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使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消费转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消费,从而在降低对资源环境的使用破坏的同时扩大就业,获得一箭双雕的成效。

3.3 完善“绿色GDP”等类似环境经济指标的评价体系

“没有度量,就没有管理”,发展绿色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和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强调资源环境保护的绿色经济发展中需要采用修正后的绿色GDP。现行GDP核算只包含了经济产出中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对于不可以定价的对环境社会的效应并没有体现在GDP中,而中国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便是对环境社会的效应为负值,因此以GDP指标来衡量的国家发展发展水平必然比实际情况偏高了。此外,现行GDP的核算使得政府和社会过多地关注经济产出中的看得见的物质规模而忽视了看不见的其他福利来源,这引导了政府政策制定实施和社会价值观走向的偏差。

对此,有学者提出用GDW(Gross Domestic Welfare)来建构绿色GDP的指标:GDW=现行GDP+外部经济因素-外部不经济因素。还有学者提出绿色GDP核算要兼顾经济活动对自然和人文的影响,即,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国家发改委综合司提出绿色GDP理论公式为:绿色GDP=传统GDP-资源环境损坏+环保部门创造的新价值。总之,绿色GDP就是是要从国内经济总量中扣除影响社会总福利的其他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扣除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影响。

尽管绿色GDP的施行存在着一定的经济成本和技术难题,但为了从上至下地引导经济社会的绿色走向,改变政府官员“唯GDP论政绩”的激励考核机制,引导社会价值观的正确走向,绿色GDP核算系统的构建势在必行。当前对绿色GDP的理论内涵的科学界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绿色GDP的核算技术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对绿色GDP指标体系的构建,可参考国际社会中的核算经验,如:联合国统计机构出版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手册》(The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和世界银行在《环境进展的监测》文件中提出的对国家“扩展的财富》的核算。要从最简单现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的核算入手,先试点再推广,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完善对真实国民财富的核算和掌控。

4.运用“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发展绿色经济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资源和创新向环境配置的过程中的特点有:资源配置效率高、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如果说“看得见的手”引导的是被动的绿色经济,那么“看不见的手”引导的绿色经济就是主动的、充满活力的机制。构建绿色市场经济,首先需要完善绿色市场经济制度,这是绿色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再从消费、生产、交易上促进绿色经济在全社会的推广。

4.1 构建绿色市场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是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制度具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得有效率的绿色市场经济制度可以促进资源和创新在市场经济中高效地向环境资源配置,同时约束不利于保护资源环境的市场行为。

首先建立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只有产权明晰才能明确对环境资源拥有的权利责任,才能进行市场交易进而确定资源环境的市场价格。其次建立和完善绿色产品的生产、质量监管、标准、认证制度和市场交易规范制度。最后建立绿色激励制度,如税收激励、信贷激励等。

4.2 绿色消费

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最重要的参与主体。马克思认为:“消费,作为必需,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企业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长久地获取利润最大化,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消费者的行为影响市场的最终价值取向,消费者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决定企业的命运,企业通过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个人为消费而劳动,社会为消费而生产,生产的增长,经济的发展,都是为了消费的满足和改善。发展绿色经济就必须加强绿色消费理念在全社会消费者的推广践行,使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在中华民族得到很好的传承。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具有以往的消费理念所没有的优点:(1)绿色消费是使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品;(2)绿色消费是消费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的“无公害”的产品;(3)绿色消费更多强调的是精神上的消费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消费,是人类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量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4)绿色消费强调需求控制,注重地球环境资源对消费的承载极限和“代际公平”。

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就具有很强的绿色消费观念:77%的美国人认为,企业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94%的德国人愿意购买绿色产品,德国82%的消费者和荷兰67%的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因素。我国要加强绿色消费在全社会消费者的推广践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通过大众传媒对绿色消费的优点进行宣传教育、培育一批具有超前绿色消费观念的消费群体,通过这些消费群体影响并带动其他消费者的行为、由于绿色产品推广初期生产成本可能会偏高,可对绿色消费行为实施适当的消费补贴、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实施绿色消费试点,建立集中的绿色产品市场等等。

4.3 绿色生产

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构建强大的竞争优势。随着国际社会对环保理念的重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只有注重绿色竞争优势,以科学有效率的工艺技术,以更少的资源和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出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的绿色产品才能先发制人率先抢占市场份额获取最大化利润。在现代国际贸易中,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就是以严格的绿色标准进行生产,如欧盟对进口商品要求绿色认证的已达到5000多个品种,日本在2000年起对所有进口商品进行绿色认证,美国也宣布今后不再进口不带有绿色认证的产品。

绿色生产要求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到回收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的原则。绿色产品的设计工艺和生产流程要求较高,要尽量使用可替代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简化包装回归自然生态。这就要求企业在战略层面上融入绿色生产经营理念,在技术研发设计上注重绿色研发设计,要有长远的企业发展眼光,淘汰掉不利于资源环境的生产工艺设备,以创新构建企业的绿色竞争优势。

5.总结

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打好政府规制、市场机制这两只手的组合拳,构建有利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制度才能科学有效地发展绿色经济!

参考文献:

[1]UNEP.Towards a Green Economy:Pathway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Reduction[EB/OL].2011.http:///greeneconomy/Home/test/tabid/29808/Default.aspx.

[2]OECD.Towards Green Growth[R].Pairs:OECD,2011.

[3]诸大建.绿色经济新理念及中国开展绿色经济研究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22.

[4]周淑慧.绿色GDP研究观点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5,11.

[5]肖金明.中国环境法治的变革与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09,11.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11

1 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内涵

直观地看,企业绿色竞争力就可理解为企业在“绿色化”这一前提条件下,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一种相对竞争优势,也就是与竞争对手相比实现更大的“绿色化”的经济绩效。绿色竞争力不仅仅要求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还同时要求企业与环境共进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环境和优化利用资源。

本文将企业绿色竞争力界定为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绿色创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向市场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从而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经济绩效方面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

企业绿色竞争力应该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支柱,以绿色管理创新为保证,通过绿色营销创新来实现,并依靠知识创新来维持与提升。换言之,企业绿色竞争力就是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以及知识等各方面的绿色创新能力。

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发展战略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构建和提升方法是绿色创新,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向市场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结果是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经济绩效方面获得竞争优势,本质是绿色创新能力。

企业具备了这种绿色创新能力就能利用“绿色”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进行“绿色”差异化,树立“绿色”形象,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占领“绿色”市场,从而产生经济绩效,创造出长期竞争优势。

企业绿色竞争力理论与传统竞争力理论在企业本质、发展观、资本投入、发展模式、资源利用、企业目标和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本质不同。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的经济属性,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将企业看做理性的“经济人”;企业绿色竞争力理论体现了企业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生态属性,认为企业是“经济人+社会人+生态人”的复合系统。

第二,发展观不同。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只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取,坚持经济利益至上的发展观;企业绿色竞争力理论重视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遵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发展观。

第三,资源投入不同。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只注重物质资源的投入和保值增值,忽视企业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生态资源;企业绿色竞争力理论将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生态资源纳入企业的资源范畴之内,注重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生态资源的共同保值与增值。

第四,发展模式不同。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只注重产品产出,采取“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资源消耗型单向线性发展模式;企业绿色竞争力理论既注重产品产出又注重再生资源产出,采取“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型循环反馈式发展模式。

第五,资源利用不同。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由于不考虑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所以往往不顾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社会责任,采用“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资源利用方式;企业绿色竞争力理论要求企业以全面履行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为己任,采用“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注重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

第六,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同。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采取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绿色竞争力理论采取集约的生产经营模式,采用绿色资源、进行绿色环境化设计、应用绿色技术、从事绿色清洁生产、予以绿色安全包装、通过绿色物流、实施绿色营销、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

第七,企业竞争目标不同。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追求企业经济利益,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注重当前价值创造;企业绿色竞争力理论追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共同发展。以经济盈余、社会盈余、生态盈余的协调性和持续性为目标,注重长期价值的创造。

2 我国企业构建绿色竞争力的意义

(1)构建绿色竞争力有利于满足绿色消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之一。

一份全球性的调查结果显示,77%的美国消费者以环境保护者自居,愿意为无污染的产品以及能再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多付钱;66%的英国人愿意付更多的钱购买绿色环保产品;80%的德国人和 67%的荷兰人在购买时考虑环境保护问题;而且这部分消费者的比例日益扩大。全球广泛兴起的绿色消费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迫使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及早构建绿色竞争力。绿色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之一。

(2)构建绿色竞争力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据资料统计:我国已经陷入了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三高两低”的恶性循环。按照这种发展模式,储藏的能源资源将无法承载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铁矿石、铜和铝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57%、57%、70%和80%。面对能源极度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我国从 1992 年开始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对社会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绿色竞争力把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统一起来,提高资源配置的高效性,促进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竞争力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从而真正把可持续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3 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构建模型

3.1 政府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

政府应加速制定绿色标准、法规和政策,强化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引导企业构建绿色竞争力。同时,政府还需制定国家绿色产业规划,强化宏观层面的指导,有重点地对环保型产业和以绿色竞争力提升为根本目标的企业实施专项补贴。政府还可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手段提高全民的绿色意识,引导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倡导绿色消费。

3.2 行业协会加大服务和引导作用

行业协会应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绿色化”管理,为政府制定绿色标准、法规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另外,行业协会还应建立绿色信息系统,提供国际国内最新政策法规信息和绿色产品的科研动态,使企业能紧跟国际标准和科技前沿,研制和开发绿色产品,有效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3.3 企业积极主动地转变发展模式进而发挥主要作用

(1)加强绿色理论学习。企业需加强绿色理论学习,转变经营观念,将从过去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问题的消极回避转变为积极合作。

(2)建立并优化企业绿色价值链。建立绿色价值链应该包括:加强价值链成员的绿色观念培养、大力研究和开发绿色产品、资源的节约利用和选择绿色销售渠道这几个方面。

(3)创建企业绿色文化。企业建立绿色文化是打造绿色竞争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企业绿色文化是把绿色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灌输到企业的各方面,创造绿色生存环境,履行企业社会环保责任,最终形成绿色竞争优势。

(4)树立企业的新形象――绿色形象。绿色形象的树立,能够引起公众对企业的认同感,是企业绿色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等指出,2008年是企业社会责任年,整个社会对企业绿色形象的敏感度增强。调查显示,72%的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时重视企业的绿色形象,65%的投资者考虑企业的绿色形象,企业绿色形象成为参与市场竞争必然的选择。

(5)搜集“绿色信息”,利用“绿色”优惠政策。企业要在搜集“绿色信息”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本国政府或相关国际组织提供的资金、税收、信贷等“绿色”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消费者培养和强化绿色意识,起直接推动作用

首先,应提高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发发展民间绿色组织。同时还应广泛开展绿色环保知识普及活动,使消费者认识和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产品和有机标志产品,以鼓励企业对绿色产品的生产,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

4 结论

当前中国很有必要转变单纯依靠投入资源的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我国企业应认清形势、适应潮流,制定并实施切合实际的绿色发展战略和计划,通过技术或管理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绿色竞争力,从而获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12

一、绿色公关——酒店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国酒店开展绿色公关

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长远战略。然而,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世界范围的自然资源遭到过度消耗。当今人类社会正不得不面临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损加剧、大片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地球沙漠化扩大、全球气候变暖等等,造成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资源的损耗和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据报道,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经济翻了两番,却付出了能源资源翻一番的高额代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量超过美国4倍,超过欧洲7倍,超过日本11倍。能源消耗强度明显超过了资源的承受能力,极大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成为我国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虽然酒店不像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重工业给生态和生物带来严重的破坏,但也会给环境带来程度不同的隐性或显性的污染及资源浪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从政策上、法律上对我国酒店的经营行为作了规范,要求酒店必须实现营销绿色化;国际环境保护的潮流也对我国酒店产生重大冲击,要求酒店按国际环境标准从事营销。

(二)酒店进行绿色公关,实属绿色消费倾向使然

环境的恶化,已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商品日益博得人们的青睐。一项国际调查表明:40%的欧洲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商品时考虑到环境问题;77%的美国顾客承认:企业的环保形象影响他们的购物行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超市或商场采购时,都认准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绿色食品。酒店的客人在消费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关注环境与健康。客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要求酒店治理环境污染,禁止向他们提供对环境有污染和危及人的身体健康的生活用品和食品。由此可见,在“绿色”备受关注的今天,酒店绿色公关的兴起是一种必然,它将是酒店业发展的一种战略趋势。

(三)绿色公关是酒店市场竞争的需要

酒店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日益成熟,随着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购买绿色产品成为时尚和趋势。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行绿色公关,倡导绿色消费,提供绿色服务,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四)绿色公关是酒店形象提升的需要

酒店要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巴尔森姆旅游大酒店的总裁——司蒂芬.P.鲍尔鲍说过,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必须通过公关努力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公共关系管理在酒店业中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酒店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以促进企业总目标实现。要达到这一目标,酒店不仅要关心自身的效益,更要注重社会的整体效益,把自身的利益与全社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企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就指出“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拥有市场”,他的这一论断正日益得到证实。同样在当今,可以这样说,谁拥有绿色公关,谁就拥有消费者。总之,绿色公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现代酒店的必然选择,酒店必须树立绿色公关观念,开发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使自己成为绿色企业。酒店在决策时必须考虑资源条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盲目发展,搞破坏性建设,也不能超容量、超负荷地利用资源,以免破坏有限的资源,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任何一个酒店如果没有良好的形象,设施和产品再好,酒店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和影响。绿色公关是树立酒店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它顺应公众的绿色消费趋势,它帮助酒店把环保形象更广泛、更直接地传递给社会大众,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好感,给酒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竞争优势。绿色公关能更好地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开展绿色公关,塑造绿色酒店形象

酒店要用绿色公关来打造品牌。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消费已逐步从“产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时代。不少企业都把发展高科技,打造高质量品牌产品,作为争夺市场的营销战略措施来实施。因为,品牌是企业在长期的坚持生产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产品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基础。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如果没有前提性的品牌优势,无论何种竞争战略,无论怎样的竞争策略,绝无成功的可能。酒店业也应该开展绿色公关,来塑造酒店的良好形象,打造酒店的品牌。(一)提高酒店员工的绿色公关意识,推行绿色管理

酒店的绿色管理是指将酒店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酒店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1)(Research):把环保纳入酒店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酒店的环境对策:(2)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3)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4)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5)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酒店形象。

酒店要实施绿色管理,就必须培养全体员工的绿色公关意识。酒店的员工对于绿色酒店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人人都讲绿色公关,人人都有绿色公关观念,酒店的绿色管理理念才能落实到行动中,并对公众产生影响。因此,酒店除了要对绿色环保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之外,还应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公关教育和培训。通过培训,使得员工具备绿色公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当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积极落实酒店的绿色措施。

(二)开展酒店的绿色宣传,倡导绿色消费

酒店的绿色消费,是指客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要求使用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作为绿色产品的消费主体,酒店客人需要了解一些绿色产品及环保方面的知识,增强环保观念,并对酒店员工的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度的监督。客人是酒店的特殊合作伙伴,酒店应把客人视为环保的合作伙伴。为此,酒店应向客人宣传酒店的环保计划。酒店为客人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让客人认识它,了解它;并购买它,而且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绿色消费的精神,摒弃传统消费模式。酒店可以通过酒店的视频来进行绿色宣传;可以设酒店绿色宣传墙,进行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绿色宣传;可以在客人的房间布置非常精美的绿色宣传画;可以在客人就餐前,向客人介绍酒店的绿色食品;还可以为客人举办绿色活动,让客人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宣传酒店的绿色经营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传播绿色语言、绿色生活风格和绿色心情等绿色信息,烘托酒店强烈的绿色文化。酒店的绿色宣传,让客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到绿色消费将是21世纪的消费主流,加入绿色消费者队伍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在消费过程中自觉选择绿色消费。

(三)推出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那些符合“绿色标志”(greenlable)要求的产品。酒店的绿色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绝对绿色产品”,指那些具有改进环境条件的产品,如酒店使用的空气净化设备(除尘器、空气过滤器等),保健服务等;另一类是“相对绿色产品”,指那些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实际或潜在损害的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燃料等。酒店的绿色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出绿色客房。酒店可以设立无烟客房楼层(无烟小楼),推出绿色客房。具体做法是:

(1)房间符合国家的绿色标准。酒店绿色客房内的清洁卫生、环境布局、空间构图、装潢修饰、光线氛围等方面,均融人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绿色因素。客房采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封闭状态下室内无异味、无噪音,各项污染物及有害气体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放置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改变(使用可降解的材料)、简化或取消客房内生活、卫浴用品的包装,供应洁净的饮用水。

(2)使用节能卡。建议在绿色房间住宿的客人使用酒店专门设计的节能卡,节能卡里列出客人不需要服务的节能项目。客人可以用特制的笔,在节能卡上圈出当天不需要服务的节能项目。这样,房间内的牙刷、梳子、小香皂、拖鞋等一次性客用品和毛巾、枕套、床单、浴衣等客用棉织品,可以按顾客意愿更换,减少洗涤次数。实际上,枕套、被单没有脏的话,客人一般不会要求更换,只要酒店做好绿色宣传,大部分客人会愿意使用节能卡。

2.推出绿色食品。酒店餐饮部的生产和供应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令,做到清洁生产,即对资源利用率最高,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最小的生产;积极采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害蔬菜,不出售国家禁止销售的野生保护动物。制订绿色服务规范,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木制筷子,积极减少使用一次性毛巾。酒店应利用自己在食、住、行、游、购、娱中独特的地位,以及买方市场较多的市场机会,促使所有向酒店供应物品的供应商增强环保意识,要求他们同样提供绿色产品。

3.提供绿色服务。绿色服务指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要求的服务。酒店的绿色服务主要伴随其产品一起向消费者提供,并贯穿生产和消费全过程。

绿色服务不仅体现在产品被消费时,而且还包括提品和产品被消费之后。以酒店客人就餐为例:在客人点菜就餐时,餐厅服务员在推荐、介绍菜肴时不能只考虑推销产品,为企业赢利,还应考虑到客人的利益,力求做到经济实惠,营养配置合理,资源不浪费;向客人推荐,提供绿色含量高的菜肴、饮料,在就餐后,必须根据环保要求对快餐容器等进行有效处理,使之不污染环境。若客人有剩菜还必须提供周到的“打包”服务。有些饭店还提供代客保管剩酒的服务,供下次消费饮用。酒店专门设一张精致的橱柜存放客人剩酒。在剩酒的酒瓶上挂上一张标签,上有酒名、客人姓名、地址、电话以及存放日期。

酒店可以和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为酒店客人介绍能提供绿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这些旅行社能给客人提供绿色旅游产品。让客人能欣赏到保护较好的湖光山色,为客人创造优美的绿色人文景观,充分体现生物(包括旅游者和居民)与环境的相融性。如为客人提供文化型园林绿色景点,让客人能看到不同的文化环境生物群落,看到保护较好的风景名胜地、寺庙等的古树名木。旅行社注重旅游设施设备的绿色环保化,注重它们的美观程度、舒适程度和完好率,能为客人提供绿色旅游设施,刺激客人的消费需求。从绿色文化理念、绿色设计思想、绿色大地景观、绿色建筑设施、绿色使用功能等方面全景式、深层次、多元化体现绿色文明与绿色旅游之“精髓”。为客人提供的交通工具,应有控制污染和节能的装置,强调室内的绿色和环保。

(四)加强酒店的绿色文化建设

绿色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子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酒店的绿色文化建设,就是要使酒店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共同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价值观念,并贯彻于酒店的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做到在酒店的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酒店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为酒店实施绿色管理打下了基础。在绿色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下,酒店在战略、组织、研发、服务、营销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于传统酒店管理的“绿色效应”,从而有力地增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酒店业通过实施绿色营销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并在此观念指导下实施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在酒店内部营造清洁、绿色、环保、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保护酒店职工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培育酒店业“绿色文化”。酒店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应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酒店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酒店客人提供绿色服务,树立自身的绿色企业形象。绿色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酒店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奋进精神,使形象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绿色消费发展论文篇13

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西安生态文明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完善生态教育机制,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生态文明正成为人类发展的主导性、前瞻性的文明形式,也是现代及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但是,如果没有普及性的环境保护观念和生态意识,没有全民生活、消费等行为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健康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要坚决制止和杜绝掠夺性开发资源的行为,实施“最小损害”甚至“零排放”、“零损害”方略,努力维系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和谐与协调。

实施生态经济,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一致的经济,不仅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目标,还力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立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对政府的制度设计。政府必须遵循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顺序,大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大环境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绿色消费做为一个切入点,能对生产、流通、消费、处理全过程的生态化起推动作用。绿色消费模式是绿色消费内容、结构和方式的总称,是一定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下绿色消费者(包含生产性消费者和生活消费者)与绿色消费资料的结合方式,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考虑保护自身健康和群体利益,对绿色产品和服务进行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是一种体现绿色文明、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体现了西安“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本质。绿色消费的特征是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绿色消费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西安市工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水平不高。同时工业内部的污染排放量不断上升,资源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全球经济绿色化、生态化的趋势下,西安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就决不能再重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应将绿色消费贯彻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品,探索一条符合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有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系统稳定协调的工业发展新模式,为区域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源,在保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同时,确保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高。

绿色消费是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动力。首先,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生产者放弃高能耗、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努力节约资源,推动清洁生产,采取措施对资源及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其次,新绿色产业的涌现,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成熟,进而推动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及构建西安生态文明的微观基础,应该从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不同层面出发,明确各自的定位,发挥各自的职能,建立起西安城市圈绿色消费体系。

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并加强规划指导。政府应将绿色消费模式列入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绿色消费的发展目标、重点、措施、推进步骤等。鼓励引导各区结合实际,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绿色消费模式。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尽快制定有关废弃物再生、垃圾分类回收、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加大财税、融资政策扶持促进力度,激发企业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建立绿色营销鼓励基金,对评比达标的绿色商业企业给予资金补贴,降低绿色商品销售价格。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绿色消费,探索实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政策。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及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绿色产业。完善绿色奖励政策,通过建立“西安绿色产业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和“西安绿色银行”等方式,支持创建和发展绿色企业。

营造绿色消费氛围以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全面推广节约资源模式和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注重对市民的环保教育,将资源环境课程纳入社区宣传教育体系。注重对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公众,特别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士,建立和发展致力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社团组织、志愿者组织,从事环保知识的普及宣传、环保活动的组织开展等社会工作。只有让全社会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意义和绿色消费带来的好处,才能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在陕西省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绿色消费模式综合评价体系,以这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评价体系引导各级部门的工作。该体系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绿色消费环境状况,包括绿色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指标;区域绿色产业机构指标;绿色经济及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二是绿色产品经营状况和效率质量状况。包括绿色产品结构和数量;绿色资产收益率;绿色生产效率等指标。三是绿色流通渠道状况。包括绿色产品流通的种类、数量、规模,及其绿色销售专店的设立,建立绿色网络流通体系,绿色通道的建立。四是法制环境状况。包括价格法律及各种法规对绿色产品发展的支持政策规章等。五是地方政府支持绿色产品研制开发的情况。包括地方政府参与制定的绿色产品发展战略情况;地方政府改善绿色消费投资的环境,支持绿色商品发展的具体措施等。

构筑绿色消费的产业基础。培育引导绿色消费,建立适应绿色消费要求的现代产业结构是基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制造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开发出一批绿色工业产品,促进西安市绿色消费的提档升级。要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农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绿色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安全食品。要抓住新能源成为世界投资新热点的机遇,成立负责新能源招商引资的工作专班,加大对世界新能源投资动向的关注和研究,策划、引进、实施一批新能源项目,促进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