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实用13篇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1

忻州市气象局本级帮扶村是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只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南部,海拔1980米的云中山顶,与忻府区、原平市、宁武县相交界,距离东马坊乡政府8.5公里,国土面积5.5平方公里。本村海拔高度1980米,本区域内无河流,自然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低,无任何矿产资源。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 户33人,边缘户3户6人;全村总户数49户、总人口140人。有耕地620亩,主要种植莜麦、大豆、土豆、胡麻等农作物,气候严寒,广种薄收。石窑只村养殖以牛、羊为主,现有牛65头,羊230只,但均以分户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农民合作社模式,最多一户养羊180只,牛20头。全村共有党员10人(村里7人,第一书记1人,扶贫工作队2人)。本村于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二、2016年脱贫攻坚战以来扶贫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为准确全面掌握石窑只村基本情况,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多次进行调查研究,与乡、村干部和群众广泛接触,了解村情民意,对全村自然条件、人口、土地、贫困户、劳动力构成、家庭经济收入、思想状况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在2016年制定了《石窑只村五年脱贫计划》和每年度脱贫攻坚帮扶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措施,为扶贫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认真做好扶贫政策宣传落实工作。认真组织帮扶干部学习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帮扶干部明白“两不愁、三保障”、教育扶贫等脱贫政策。通过采取贫困户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如走访慰问、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向贫困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把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强农惠农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贫困户,及时将帮扶对象纳入到各项政策保障范围内,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消除“等靠要”思想。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定期走访贫困户。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局确定18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为帮扶责任人,各帮扶责任人同贫困户签订责任书,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联系各自帮扶对象。18名干部经常采取打电话询问情况,进村入户走访、深入一线等形式,确保贫困户接受帮扶无遗漏。开展爱心捐款、捐助衣物活动。帮扶人对贫困户进行爱心结对和捐款捐物,累计捐得款物4.3万元。做好扶贫慰问。在重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对贫困户进行慰问,购买米、面、油,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坚持定期入户走访。及时收集汇总走访中发现的贫困户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具体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计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四是加强扶贫村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同结对帮扶村党员共上党课、共过组织生活,加强支部党的建设。组织村“两委”和党员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和政策,制作党建活动展板,购买精神读本、新党章等书籍,开展以“精准扶贫、一对一帮扶”为主题的党日活动。五是依托气象优势,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在春耕春播等农业生产关键期,开展农业气象专报服务,发挥趋利避害、减负增收作用。加强宣传,增强村民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组织相关气象专家前往贫困村,走村到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六是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莜麦、大豆、土豆、胡麻及牛、羊等特色种养。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增加农户收入。先后有2户贫困户通过贷款入股,分得红利的形式入股山西大象养殖公司。开展技能培训,开展党务培训40余人次,养羊、牛,种植业和教育培训30余人次。七是落实各项帮扶政策。认真落实兜底扶贫。石窑子村有15户为政策兜底户,享受低保、煤补、高龄补等民政政策。深入开展助学扶智。认真落实扶贫助学政策,深入开展各类助学活动。先后为有2户贫困户争取到教育扶贫政策资金,享受“雨露计划”。实施健康扶贫计划,加大医疗救助。按照要求,实施健康扶贫“双签约”全覆盖,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住院医保目录内费用实行“136”兜底政策。八是坚持每年一个扶贫项目。实施公共澡堂和人畜饮水项目工程。先后为石窑只村修建公共太阳能浴室,解决石窑只村人畜饮水问题,对吃水水窖和水房进行维修建设,对水井内外增加保温层,购买砖和水泥进行水井深挖加固,为每户购买2个环保蓄水桶。改善村委会办公和居住环境。为村委会改造线路,增加照明设施,改善办公和居住环境。配置扶贫工作设施,制作脱贫攻坚作战挂图,购买文件柜,档案盒。单位捐赠计算一台用于住村工作队办公和给村民观看科教片。安装广播大喇叭和制作铜牌匾。安装广播大喇叭,全面覆盖石窑只村所有的村民小组,每天播放养殖、种子以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广播大喇叭在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及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石窑只村制作“中共宁武县东马坊乡(镇)石窑子村支部委员会”和“中共宁武县东马坊乡(镇)石窑子村村民委员会”2块铜牌匾。

三、2020年扶贫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是驻村队员分赴结对帮扶村落实护林防火责任。为做好清明节防灭火工作,落实脱贫攻坚中的护林防火责任,自4月3日起,忻州市气象局及所属县局的驻村工作人员深入结对帮扶村,现场蹲点,全方位检查,多措并举确保野外用火安全。市局驻村工作队奔赴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子村,联合村“两委”对山脚、坟场、林区等高风险地带进行检查,向村民宣传市政府野外用火禁令和文明祭祀倡议,引导村民强化风险意识,自觉禁火防火。二是认真组织脱贫攻坚“十个清零行动” 。4月29日,忻州市气象局局长栗永忠带队,组织帮扶责任人对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子村贫困农户开展走访行动。帮扶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搬迁、养殖、家庭生产生活、成员外出务工等情况,详细了解户内人口结构、经济收入、外出务工、孩子上学、医疗救助等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帮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困难,并鼓励他们树立脱贫信心。三是组织专题学习《决胜脱贫攻坚 巩固脱贫成果》。6月13日,按照一安排,气象局组织召开会议,集体学习省委书记楼阳生署名文章《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市气象局局长栗永忠主持会议,市气象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上,栗永忠对文章内容进行了传达讲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了感悟和体会。四是深入帮扶村开展“夏日送清凉暨入户访民情、听民声”志愿活动 。7月21日,忻州市气象局深入帮扶村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只村开展“夏日送清凉暨入户访民情、听民声”志愿活动,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炜,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杜少佳及党员代表、青年志愿者共1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党员代表及志愿者们为贫困村全体贫困户送去绿豆、白糖等防暑用品,让帮扶对象进一步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在入户过程中,挨家入户叙民情、暖民心,开展帮扶政策指导,释民惑、解民忧,进一步凝聚起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五是落实帮扶责任,开展节前慰问。9月27日,忻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栗永忠带队,携市局全体帮扶责任人前往结对帮扶的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只村,对贫困户进行节前慰问,宣讲党的扶贫关怀政策。走访了15户贫困户,向他们送去月饼、水果等慰问品,同时送上节日的祝福。班子成员与贫困户围坐一起,亲切地拉家常,用朴实的话语宣讲党的脱贫攻坚政策,传递党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六是开展了扶贫宣传树典型活动。利用忻州市气象局官网及忻州气象微博、各单位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做好扶贫日系列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浓郁的舆论宣传氛围,积极宣传全市气象部门扶贫工作成就、先进典型、成功案例。七是开展捐赠冬衣送温暖活动。动员全市气象干部职工及家属开展捐赠棉衣棉被送温暖活动,为贫因村温暖过冬献爱心。八是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开展系列活动。10月16日,在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忻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栗永忠等局领导带头,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响应,驻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只村扶贫工作队具体组织,踊跃选购结对帮扶村农产品,以消费助力扶贫,共购买土豆6000多斤,莜面100斤,胡麻油100多斤,为村里实现近6000元的农产品销售额。天气渐凉,忻州市气象局全体职工为贫困村捐赠爱心棉服160多件,有羽绒大衣、羊毛衫、毛裤、厚外套等,把温暖送给帮扶对象和扶贫村有需要的乡亲,把爱心传递到村里每一户。

八是开展科普宣传送安全活动。我市气象部门扶贫点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围绕“气象助力精准扶贫”主题,组织气象科技专家深入扶贫点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安排专家在活动地点接受咨询。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宣传。

四、开展扶贫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自从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单位职工充分认识到帮助贫困村委会脱贫致富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忻州市气象局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工作有关要求,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单位每月召开一次扶贫领导工作组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事项,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为拓宽帮扶领域,深化帮扶内容,提高帮扶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以党建为抓手,构建全局联动。每年年初,忻州市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迅速启动建立抓党建促脱贫党员联帮户机制。领导班子深入帮扶村开展专题调研和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分类帮扶、因户施策,按照“自愿、就近、近亲”的原则, 指导党员代表、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和村民代表等与贫困户、包保干部对接,开展“三联三帮”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三是以宣传为先导,营造攻坚氛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扶贫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了解扶贫、认识扶贫、参与扶贫,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营造了全社会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宣传氛围。公开公布领导活动、教育扶贫、医疗脱贫、易地搬迁、社会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让村民掌握扶贫动态,形成了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四是确立群众主体地位,树立先锋帮扶榜样。通过深入挖掘扶贫工作中的先锋人物和典型案例,介绍一名好干部、一位带头人、一家好能手,讲述一件小事、一片真情,为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树立先锋模范榜样,做到先富带后富,后富学先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五是持续开展走进帮扶村走访对接贫困户活动。忻州市气象局组织帮扶责任人走进帮扶村走访对接贫困户,从精准扶贫开始就坚持“一对一”帮扶,帮扶责任人深入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进行扶贫政策宣传讲解,同他们拉家常询问了解当前家庭状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整理户容户貌,打扫环境卫生,引导贫困群众注意个人卫生,提振精神面貌,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五、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不足

一是石窑子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目前主要通过合作社入股新大象生猪养殖收益分红和联村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分红为主。二是村搬迁前部分贫困户在村里搞种养殖,全村在整体易地搬迁后,一部分贫困户在县城居住,种养殖收入降低,暂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续接维持生活;一部分选择在投亲靠友,生活还有一定困难。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2

二、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县委、县政府总体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为指导,以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严格落实“六个继续、三个不变”要求,脱贫攻坚工作强谋划、实部署、严督导、重落实,坚决防止和克服思想上的麻痹症、工作上的松懈症、整改上的过关症、作风上的漂浮症,坚决做到摘帽后不撤摊子、不移重心、不换频道。

三、明确帮扶责任

全局上下进一步明确帮扶人员责任,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强化措施。严格按照结对帮扶要求,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使用建档立卡app,继续深入开展“村村到、组组进、户户访”活动,帮扶职工强化对扶贫政策的学习及所包贫困户基本情况的熟悉,做到底数清、户数明,帮扶政策有针对性,切实做到宣传扶贫政策,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解决所包户脱贫后问题。

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手抓

要切实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紧迫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局各包保责任人摸清自己帮扶贫困家庭就业情况,结合地方企业复工复产“助你上岗”活动,全力帮助贫困劳动力积极就业,全力增加群众收入。

五、制定帮扶措施

一是加强产业帮扶。帮助村两委及帮扶贫困户想办法,出点子,打破固有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粮食产业结构到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解决资金难题入手,加大协调帮助力度,争取项目实施,助力精准扶贫。

二是协调帮扶资金。充分征求村两委、帮扶对象的意见,重点在家庭养殖等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协调落实产业补助资金,大力发展贫困户家庭养殖业。

三是做好协调工作。在村容村貌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争取扶贫项目等方面,积极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使相关项目早日落地实施,切实取得帮扶成效。

六、强化工作要求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确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气象部门响应中央号召,以精准化思维为指导,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一、紧扣精准化思维做好精准帮扶

精准化思维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治理理念,是连接科学和社会桥梁的创新探索。精准化思维不仅要求施政过程的“精细化”,更加强调社会治理结果的“精准化”。这也是贯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精准气象就是以精准化思维为指导,以智慧气象为标志,围绕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实现任一时空条件下,任一对象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科研精准到位,增强广大民众对气象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得感。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就是发挥气象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趋利避害、减负增收”的作用,做好精准帮扶。精准气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气象现代化的方向,但这并不足以概括其全貌,并且具体实践往往比概念要困难得多,要达到精准气象仍任重而道远。

二、宁夏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高原。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气候贫困是造成宁夏贫困人口脱贫难、脱贫后又返贫的重要原因。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和异地搬迁扶贫,宁夏扶贫覆盖区域不仅包括原有贫困县及连片特困地区,还包括异地搬迁安置点,涵盖的区域也已扩至宁夏所有县区。据此,宁夏气象部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自身实际,推进气象监测精准到乡镇、预报精准到村、预警精准到户、服务精准到产业、“研服产”精准到点,探索和实践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

(一)气象监测精准到乡镇

气象监测精准是基础。宁夏全区在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中,通过农村“两个体系”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自动气象站948个、高空气象观测站1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3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37个、交通气象观测站10个、固态降水观测站47个。虽然宁夏的气象监测已经实现了乡镇全覆盖,但还存在自动气象站观测要素单一(温雨站达到73%)、梯度气象观测站点稀少、专业气象监测网规模小且不成体系、部分重点区域还存在气象监测空白、部分观测设备老化等问题,气象监测水平离精准脱贫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宁夏气象局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业务服务需求为牵引,推进气象监测网优化调整。计划在未来3年,重点开展地面、高空、雷达、生态等监测网升级建设,优化站点的空间布局和观测要素的精准化配置,逐步建成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的立体化气象监测网,为精准脱贫气象服务奠定可靠基础。

(二)气象预报精准到村

气象预报精准是前提。宁夏气象局已初步建立了客观化精准化预报技术体系,建立了宁夏区、市、县三级集约化预报业务平台、短临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业务平台、宁夏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业务平台、天气预报质量评定系统等业务系统,已具备了行政村精细化要素预报、5km×5km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11―30天长期天气预报等产品的能力。但2 200多个行政村精细化要素预报产品时间分辨率较粗,0―24小时预报为6小时间隔,24―168小时预报为24小时间隔,且预报要素少,与精准脱贫对精准预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宁夏气象局加快推动现代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预报“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位置”。今年,重点推进精细化格点预报业务,已初步完成格点化天气预报客观方法研发,制作全区5km×5km、1km×1km格点化预报产品,其中,0―2小时临近预报时间间隔缩短到10分钟,2―12小时短时预报时间间隔1小时,12―72小时预报时间间隔3小时,4―10天预报时间间隔6小时,并正组织开展检验评估和方法优化。开始乡镇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产品,气象扶贫试点县灾害性天气预警产品到行政村。针对贫困地区冰雹、局地暴雨频发等情况,正在组织分灾种灾害性天气预报模型、定量化预报指标技术研发与完善。

(三)气象预警精准到户

气象预警精准是焦点。气象部门一直以来把解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作为重要问题,把不断扩大气象预警覆盖率作为最重要的气象服务目标。多年的实践显示,气象部门对决策部门基本实现了100%的覆盖,即能做到保证至少有一种手段将气象预警信息在10分钟内发送到县乡政府、行政村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但对社会公众的覆盖率只有90%,还不符合精准脱贫的要求。帮助贫困人口及时便捷地接收和利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关涉贫困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防范“因灾致贫、因灾返贫”至关重要。宁夏贫困地区人口25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0%,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58.12万人。为确保气象预警精准到户的目标实现,宁夏气象局推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落实落地,逐步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大力推进融入式发展,与国土、水利、交通、扶贫等部门深化合作,实现与自治区精准扶贫云的衔接。利用智慧气象建设成果和贫困地区日益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资源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实现气象服务信息可到每一个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气象产品精准到产业

气象服务精准是核心。发展农业产业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气象为农服务存在针对性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实用性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精准脱贫的要求。宁夏气象局从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着眼看问题,从体制机制上着手解决,力争气象为农服务的专业化,主动融入自治区特色产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的发展,建设“两基地、五中心”的任务。即建设宁夏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和特色农业气象试验基地,枸杞、酿酒葡萄、马铃薯、草畜、新能源等5个专业气象服务中心。以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为依托,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气象+各行各业”,“分布式布局、集约化发展、全链条服务”的宁夏特色优势产业气象服务众创模式,逐步解决各层级和同级各单位气象服务产品同质化、一般化的弊端,探索解决核心业务向省级集约之后市县气象局出现的空心化问题。目前,宁夏自治区气象局开发马铃薯、枸杞、酿酒葡萄等农业气象服务,加强与自治区农牧厅、农科院和农业企业等的合作,启动了精准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还围绕特色林业、光伏产业、旅游、电力、交通、物流、仓储等开展专业化精准气象服务。

(五)气象“产研服”精准到点

气象“产研服”精准是方向。在推动气象助力精准脱贫工作中,宁夏气象局提出了“气象+企业+科研”、气象“产研服”(产品、科研、服务)精准到点的工作思路。目前,宁夏气象局针对固原西吉县的马铃薯产业,建立了马铃薯生长全过程的气象服务年度方案,以佳立种薯薯业有限公司和原州区彭堡蔬菜产业基地为精准扶贫“产研服”示范点,以马铃薯产业为突破口,重点研究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播种期获得的产量、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病虫害等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马铃薯气象服务指标,开发智能化气象服务系统,提供全链条服务。同时,针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服务异地搬迁移民生计,与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局、宁夏大学及酒庄合作,梳理和完善酿酒葡萄气象服务指标,初步建立酿酒葡萄智能化服务平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推进气象扶贫工作的纵深开展。

三、宁夏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的启示

宁夏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是欠发达地区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创新探索。通过总结宁夏探索与实践有以下启示。

(一)认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

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社会期待高的任务。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三农”、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兜底性和保障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因灾致贫、因灾积贫、因灾返贫”的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才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新时期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就是在补齐贫困地区气象现代化的短板,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气象保障的短板。做好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气象部门的政治责任和神圣使命,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强调创新与转型发展

宁夏气象局围绕建设宁夏特色气象现代化,推动“气象监测精准到乡镇、气象预报精准到村、气象预警精准到户、气象服务精准到业、气象‘产研服’精准到点”。这些都是气象服务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转型发展。气象服务要成功实现这一转型,离不开全面深化气象业务、科研、服务、管理体制等的改革,更离不开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融合发展。“互联网+气象+各行业”宁夏特色优势产业气象服务众创模式的不断完善,使宁夏贫困村4G网络建设、精准扶贫云、网络基础设施等资源相互结合,使气象与政府各部门和其他行业的融合也将更加契合,最终使得脱贫攻坚中产生影响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推动智慧气象发展

宁夏的探索和实践中已表明,传统气象业务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高要求,必须大力推动实施智慧宁夏气象行动计划,以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理念,设计和建设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管理平台,发展智慧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全面推进宁夏特色的气象现代化。构筑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管理共享平台与气象服务云平台,推动融入式发展,逐步实现气象产品制作自动集约化、服务精细智能化、专家农户互动化。同时,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大力推动气象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气象科技的有效供给,为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注重精准扶贫的获得感

宁夏自治区气象局从贫困人口看得见的实效入手,致力于真正使气象服务惠及贫困人口,增加其获得感。这是气象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的根本目的,更是受惠贫困人口的殷切期待。例如,今年上半年宁夏旱情十分严重,严重影响马铃薯、谷子、糜子等作物的播种出苗,宁夏自治区气象局及时组织大范围飞机增雨作业和火箭增雨作业,干旱带出现了10毫米以上有效降水,使各地0―10厘米土壤重量含水量增加到6.8%―19.5%,比雨前增加了0.4%―3.6%,有效缓解了旱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

参考文献: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4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5

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洪明:过去的2013年,赣州市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平台,以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整合扶贫资源为抓手,扎实推进连片区扶贫攻坚,深入开展整村推进扶贫,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加快实施搬迁移民扶贫,稳步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认真开展社会扶贫,全力做好水库移民工作,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扶贫和移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展望201 4年,要在《意见》和《报告》的指引下,着力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上有新的突破;二是以贫困村整村推进为抓手,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有新的突破;三是以搬迁移民进城进园为重点,在推进农民有序转移上有新的突破;四是以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在创新“雨露计划”培训机制和方式上有新的突破;五是以国家机关对口支援为契机,在构建大扶贫格局形成攻坚合力上有新的突破;六是以创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平台,在创新方式探索路径上有新的突破。

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巴庚明:2013年,吉安市各级财政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贫困人口由201 2年底的52.9万人减少到2013年底的41.9万人,减少1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3.51%下降到2013年底的10.8%。新的一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为做好国家两大扶贫战略工作的对接;二为实施“六大扶贫工程”;三为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真正的“把水浇在根上”的扶贫思路,首先要抓住对象核定这个环节,解决“扶谁”的问题;其次是抓住“因户政策”这个环节,解决“怎么扶”的问题;第三是抓住“责任帮扶”这个环节,解决“谁去扶”的问题;最后是抓住“限期摘帽”这个环节,达到脱贫致富这个目的。今年,我市将坚持“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十六字方针,并重点在资金安排上突出到户扶持,体现精准扶贫;四为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李志发:2014年是实施

“十二五”扶贫和移民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市将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村和水库移民安置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人口和水库移民收入为中心,坚持巩固和完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扶贫开发与“四化”同步发展、高度融合,进一步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切实提高扶贫和移民工作水平,奋力为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出新贡献。一是突出重点,大力实施贫困村村庄整治项目,确保648个贫困村每村实施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二是多措并举,积极发展产业扶贫。三是狠抓创新,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认真按照全省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施“雨露计划”培训新的方式方法,重点做好贫困学员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真正让符合培训条件的贫困劳动力能享受这一扶贫“惠普”政策。四是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扶贫移民搬迁。五是广泛动员,不断扩展社会帮扶领域,积极组建上饶市老区促进会。六是注重管理,切实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抚州市扶贫和移民局局长廖燕:2014年,抚州市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中心,即贫困群众、库区移民增收发展;瞄准两个重点,既扶贫和移民工作对象;做好三篇文章,即扶贫移民工作创新、创特、创优;实现四个提高,即跑项争资、工作成效、干部素质、对外形象。围绕这一思路,着力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全面提高扶贫效果。按“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二是以六大工程为重点,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全力抓好整村推进、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库区移民、雨露计划以及基层扶贫移民干部队伍建设这“六大工程”。三是以社会扶贫为载体,努力形成扶贫合力。大力推进机关部门和单位包村扶贫、大力推进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大力组织驻抚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大力开展企业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扶贫募捐活动。

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孙丽敏:2014年,我市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按照省办的要求,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任务,以扶贫帮扶到户为主抓手,坚持既注重困难群众的普惠民生,又关注个体的特殊困难,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具体工作上,在着力做好村庄整治、移民解困、社会扶贫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扶贫帮扶到户新模式,集中精力在精准扶贫上狠下功夫,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力求成效:(一)不断探索产业扶贫帮扶新形式。重点探索完善三大产业扶贫帮扶新形式,抓好抓牢扶贫开发“牛鼻子”。一是探索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二是打造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组织;三是推进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工程。(二)不断创新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积极推进以“三结合”方式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提升贫困人口基本素质。一是将转移培训与搬迁进城进园相结合;二是将转移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三是将转移培训与贫困户自主培训相结合。(三)不断拓展移民搬迁扶贫新内容。

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陈雪莲:精准扶贫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弄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认为,对象识别是平台,公开公平是关键,因户施策是途径,自我发展是动力,增收脱贫是目的。因此,我县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之前,重点是抓了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我县从宣传入手,印发了贫困对象识别到户宣传单3.2万份,做到政策宣传家喻户晓,评议过程公开透明,张榜公布和谐稳定。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主要从两个方面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全面覆盖式,主要是“雨露计划”劳动力培训政策对全县扶贫家庭做到应扶尽扶,对贫困对象家庭发放贷款贴息,做到应贴尽贴,对贫困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面覆盖。二是产业帮带式,有四种实践模式:

1、江西澳洋式: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贫困对象的苗木、技术、肥料由产业专项基金承担,并对公司给予帮扶,资金总量的20%为促进劳动奖励费,公司按保底价格收购,高于市场农民自由买卖,低于市场公司负责收购。

2、江西罐源式:以10万头养猪场为平台,发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一方面化解了公司与农户矛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养猪场沼气沼液资源,2011年种植大棚蔬菜300亩,公司与农户按7:3投入,按3:7利润分红的合作模式。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6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对精准帮扶工作满意度100%。

2020年,全县实施“因户施策”项目批复扶贫资金855.6万元,发展贝母700余亩,发展蓝莓、蓝靛果、大果榛子438亩,发展食用菌近53万袋,带动贫困户2580户次,4332人次;实施“以奖代补”项目预计需要扶贫资金1780万元,发展平贝母560亩,发展蓝莓、蓝靛果、大果榛子等杂果类1600余亩,发展黑木耳、平菇、灵芝等菌类88万袋(椴),发展蒲公英、天麻、人参等中草药材1600余亩,发展牛羊猪等牲畜2280余头,预计带动贫困户3470余户次,14730余人次。通过今年7月下旬的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及入户抽查了解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产业精准帮扶工作满意度达100%。

(二)精准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1.贫困村产业覆盖达100%。我县原有贫困村55个,于2019年年末因达到了贫困村退出产业发展要求,最后15贫困村也退出了贫困村序列。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我们仍然将产业扶贫政策向原有贫困村倾斜。根据我们的统计,全县原有55个贫困村产业覆盖100%。

2.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均从扶贫产业中受益。据8个乡镇政府统计,各乡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结合自身发展条件,均参与到了“因户施策”“以奖代补”“一谷一城”项目发展中,并且从中受益。

3.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均可在产业中获得分红。据8个乡镇政府统计,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均可在光伏项目带动中获得每人1500元分红。镇政府的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还可在村中的企业中入股分红。

(三)项目收益率达到了预期目标

1.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合作社超过预期目标。据统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情况如下:乡加入合作社数量889户,镇加入合作社数量317户,镇加入合作社数量632户,加入合作社数量212户,镇加入合作社数量568户,镇加入合作社数量987户,镇加入合作社数量238户,镇加入合作社1365户。全县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计5208户,贫困户入社率达到72%,超出入社率50%的目标。

2.扶贫资金投向龙头企业收益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投入到县五禾源生物有机肥项目扶贫资金105万元,按年投入10%分红,全县2019年年末未脱贫人口105人每人可获收益1000元,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

3.扶贫资金投向贫困村集体经济收益率达到了协议预期。全县共有六个乡镇的十二个贫困村用扶贫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其中:

(1)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涉及贫困村为靖安村,3个投资项目

①2019年以扶贫资金70万元投入明泰建筑有限公司,每年收取利息10万元,2020年已收息。

②用扶贫资金49万元购买可繁母牛发展靖安村产业扶贫项目,委托第三方进行养殖,每年收益项目资金2.3万元,分红到72户贫困户。2020年收益款2.3万元已收。

③国药集团为靖安村捐赠中药饮片加工设备作为贫困群众的“股份”,享受盈利分红。靖安村与省百盛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将可分配利润分给贫困户。2020年靖安村利润分红取得5万元。

(2)乡发展村集体经济涉及贫困村为村,1个投资项目

村利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0万元和省社保局帮扶资金8万元共计18万元投入到县乡兴邦牧业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猪饲养及繁殖项目,每年收取利润1.8万元,今年利润已收取。

(3)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涉及贫困村为村,1个承包项目

2020年村将国家扶贫资金100万元建设的村木耳大棚基地及省水务集团帮扶资金20万元购买的木耳菌椴承包出去,承包费为2万元。目前2万元承包费已收取。不再承包时20万元将归还给村。

(4)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涉及2个村

①镇村木耳大棚承包费

村由省省农委包保,2016年至2019年共投入141万元建设木耳大棚,2020年收到木耳大棚出租承包费共计30000元,目前收入已收到。

②镇村木耳大棚承包费

村由省省农委包保,2016年至2019年共投入72.95万元建设木耳大棚,2020年收到木耳大棚出租承包费共计18000元,目前收入已收到。

(5)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涉及贫困村3个

①2020年三0九村利用壮大集体经济资金14.89万元建成高速公路广告牌,将经营广告委托给四方广告发展有限公司,每年收取广告收益2.2万元。2020年已收取广告费2.2万元。

②2020村利用壮大集体经济资金3万元,种植大豆玉米,收益1.3736万元。

③2019年村将壮大集体经济资金15万元和帮扶资金10万元共计25万元投资到顺达建材商店经营建材,2020年收益分红款2万元。2020年继续将该笔资金投资到顺达建材商店经营建材。

(6)镇涉及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4个村

①2020年村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资金10万元投入到县洪武特产批发部,享受年度固定分红0.8万元,目前已收取分红款0.8万元。

②2020年村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资金10万元投入到县蓝缇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享受年度固定分红0.6万元,目前已收益分红款0.6万元。

③2020年护林村利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资金10万元建成的蓝莓地承包给个人五年,每年收取承包费1万元,目前已收取承包款1万元。

④2019年村利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资金10万元建成的蓝莓地承包给个人五年,2020年已收取承包费2.2万元。

综上,全县共有12个贫困村能够利用扶贫资金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2020年均能按协议获取收益。

4.较好完成就业创业各项任务指标。今年,按照相关贫困村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任务指标,我局需培育5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我局已经开展培训2天,共计培育5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每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带领3户贫困户共同致富,创业致富带头人能够发挥其带动作用。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所培育的创业致富带头人的能力水平。今年,我局又举办了一期提升其创业致富能力培训班。

(四)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1.主动参与筛查并提供预警信息。今年3月末,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的2019年扶贫产业相关制度,我们组织农业、畜牧、特产、工信等行业部门对各乡镇申报的扶贫产业畜牧进行可行性评审,为扶贫产业畜牧的精准实施把好第一道关;另外,我们与气象部门加强协作,进行了会商,双方就今年的气候条件及农作物生长物候期限制因子交换意见,最终达成共识。建立了气象应急减灾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早向种植业户气象预警信息,做好风险防范。每天气象服务信息一次,为产业发展指导员服务常态化,农业生产期间的技术指导服务提供了气象条件保障。

2.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疫情灾情。(1)应对疫情灾情落实相关政策。①按照“六稳”、“六保”任务要求,全面扩大蔬菜生产,提高果蔬市场供应能力。今年疫情期间,我局结合实际我县农业生产情况,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广泛宣传政策、扩大蔬菜生产、努力增加市场供应等有利举措,极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性。②应对疫情,全力备春耕。今年,受疫情、台风等各项不利因素影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我局提高政治站位,有序开展备春耕农业生产活动。今年全县共筹集备春耕资金1400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3500万元,农民自筹10000万元。全县共用种子530吨,其中玉米种子160吨、大豆种子360吨;化肥3240吨,农药39吨,农膜100吨。③应对“三台叠加”,奋力保秋收。为积极应对“三台叠加”造成的农业影响,我局先后三次下发应对台风灾后恢复生产指导工作方案,迅速成立由局长担任组长的4个恢复生产指导服务组于第一时间深入受灾地块,深入到各地开展指导服务,竭力挽回农业受灾损失。秋忙时节成立了秋收及安全生产指导组,指导各乡镇积极开展秋收准备工作,分类做好秋收指导服务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做到“粮食一天不到手,指导一天不放松”。④认真抓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深刻汲取松原扶余“10·04”重大交通事故教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免费为农业机械粘贴机身反光标识2000余贴,发放农机安全生产资料500余份,确保秋收安全生产。今年全县粮食增收已成定局,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1万亩,其中玉米16万亩,大豆9.3万亩,目前秋收工作已全部完成;粮食作物单产减产5%,但今年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较去年增加6.3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同比去年增产2.32万吨。(2)鼓励扶贫产业项目复工复产。按照国家应对疫情灾情的相关举措及政策,我局积极鼓励扶贫产业项目复工复产。据统计,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3户,所有有带贫能力的企业均已复工复产;2016年至今实施的所有中长期扶贫产业项目均已复工复产。

3.认真落实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今年,我们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实施了“因户施策”贝母、蓝莓、黑木耳等种植项目60户160人,实施“以奖代补”灰苏子、蒲公英、大榛子等种植业项目和养牛、猪、鸡等养殖业项目36户82人;其他部门组织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到外地打工3人,发疫情期间安置点“临时特岗”8人,安排其他公益岗位就业14人;另外,我局与县人社局一起,对易地搬迁群众开展了产业培训。确保了有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稳定就业。

(五)组织领导。

1.政策落实到位。今年,我局按照《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及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的相关政策,认证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得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高度认可。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扶贫政策有获得感的达90%以上。

2.尽行业部门职责,做好扶贫工作。(1)履职尽责。我局作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行业扶贫职责。县产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我们积极协调畜牧、特产、工信、文旅等14个产业扶贫行业部门和8个乡镇党委政府,按时完成各项产业扶贫工作。组织8个乡镇制定了一部县级《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8个乡镇级及111个行政村级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确保了产业扶贫项目的精准实施;组织畜牧、特产、工信、兴能源相关行业部门制定了《县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并组织落实,对我县扶贫产业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每年组织畜牧、特产、工信等行业部门对各乡镇申报的扶贫产业项目给予可行性论证,为扶贫产业的精准实施把好第一道关口。另外,我局对所包保的行政村---镇村给与了政策、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总之,我局作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行业扶贫职责。(2)行业扶贫资金向扶贫对象倾斜。今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印发的《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振兴•推进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简称“一谷一城”)文件的相关规定,我局在组织实施“一谷一城”项目时,将扶贫资金向扶贫对象倾斜,加大了扶贫力度。今年,“一谷一城”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发展蓝莓、平贝母、返魂草等797亩,给予贫困户补贴84万余元。

(六)农业农村局包保村工作总结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扶贫办和镇脱贫攻坚具体工作要求,结合农业农村局和村实际,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农业农村局精心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包保帮扶镇村。我局今年加大帮扶力度,投入帮扶资金4.5万元,为村贫困户、边缘户实施庭院养殖项目,共有70户参与,每户发放36只鸡雏,预计户增收1000元。开展微心愿活动,爱心超市投入资金5000元,农户和贫困户以积分方式兑换日常用品,便民利民。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贫困户109户,边缘户3户,开展节日送温暖,为他们赠送米、油等慰问品共计3万元。协调镇庭院养殖项目投入资金1万元。我们帮助该村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该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总之,通过以上举措,较圆满地完成了2020年各项产业扶贫工作指标。

二、关于2016-2019年产业扶贫开展情况的自查报告

自2016年以来,我县农业部门依据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等印发的产业扶贫政策,结合县情,在农业产业扶贫方面先后制定了《县2019年扶贫产业保险实施细则》、《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振兴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实施方案》、《县农业产业化县级龙头企业认定、运行监测管理执行办法》、《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等重要政策。通过严格落实制定的相关政策,确保了我县产业扶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我县2016-2019年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2016-2019年度产业扶贫项目落实情况

自2016-2019年度以来,种养殖业累计批复扶贫资金约1.2亿元,其中,2016年批复5465万元、2017年批复3412万元、2018年批复1562万元、2019年批复1479万元,实施了贝母、蓝莓、大果榛子、木耳、养牛等特色种植养殖和小型加工厂项目,累计受益贫困人口约4.9万人次。

1.2016年度产业扶贫项目落实情况

2016年投入扶贫资金总计5465万元,受益贫困户11859,户次,受益人口14290人次。

1.1种植业项目批复1384万元,实施了5个品种,主要有平贝母、蓝莓、食用菌等,受益贫困户2131户,受益贫困人口3957人。

1.2养殖业项目资金批复金额2432万元,实施了2个项目,即养殖大鹅和养牛项目,受益贫困户5057户,受益贫困人口9278人。

1.3加工业项目。批复扶贫资金总计229万元,建设了5个项目,即镇大煎饼项目三个、灰苏子油加工项目一个、镇5万公斤粉条加工项目一个,受益贫困户498户,受益贫困人口1091人。

1.4奖补项目在全县8个乡镇投入奖补扶贫资金总计1418万元,奖补贫困户4264户。

2.2017年度产业扶贫项目落实情况

2017年种养殖业项目批复扶贫资金总计3412万元。受益贫困户7063户次,受益贫困人口13526人次。

2.1.种植业项目批复3267万元,共实施了18个品种,主要有平贝母、黑木耳、蓝莓、天麻、大榛子等,受益贫困户6488户,受益贫困人口12339人。其中,以奖代补项目实施了16个品种,主要有平贝母、大榛子、灰苏子、蒲公英、天麻等,批复扶贫资金85万元,受益贫困户541户,受益贫困人口1206人。因户施策项目批复3182万元,受益贫困户5947户,受益贫困人口11133人。

2.2.养殖扶贫项目资金批复金额104万元,实施了9个项目,主要有鹅、牛、蜂等,受益贫困户417户,项目收益人口904人。其中,以奖代补项目实施了9个项目,主要有鹅、牛、蜂、鸡等,批复扶贫资金55万元,项目受益贫困户272户,项目收益人口629人。

2.3.其他项目批复40万元,实施了3个项目,即大棚维修、自动配肥机购置、食用菌晾晒架安装,受益贫困户160户,受益贫困人口278人。

3.2018年度产业扶贫项目落实情况

2018年种养殖业项目批复扶贫资金总计1562万元。受益贫困户5662户次,受益贫困人口10289人次,其中,因户施策批复资金950万元,受益贫困户2696户,受益贫困人口4377人;以奖代补批复资金611万元,受益贫困户2966户,受益贫困人口5556人。

3.1.种植业项目批复1369万元,共实施了31个品种,主要有平贝母、黑木耳、蓝莓、天麻、灰苏子、大榛子等,受益贫困户5099户,受益贫困人口9164人。其中,以奖代补项目实施了30个品种,主要有平贝母、大榛子、灰苏子、蓝莓、红小豆等,批复扶贫资金497万元,受益贫困户2478户,受益贫困人口4588人。因户施策项目实施7个品种,主要有平贝母、大果榛子、黑木耳、蓝莓等,批复资金873万元,受益贫困户2621户、受益贫困人口4576人。

3.2.养殖扶贫项目资金批复113万元,实施项目9个,全部为以奖代补项目,主要有鹅、牛、蜂、鸡、羊、猪等,受益贫困户480户,收益人口962人。

3.3.其他项目投入扶贫资金79.5万元,实施了1个项目,即镇黄酒馆村蒲公英烘干厂配套项目,受益贫困户75户,受益贫困人口157人。

4.2019年度产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2019年种养殖业项目批复扶贫资金总计1479万元。受益贫困户6216户次,受益贫困人口10839人次,

4.1种植业项目批复1070万元,共实施了34个品种,主要有平贝母、黑木耳、蓝莓、天麻、灰苏子、大榛子等,受益贫困户4053户,受益贫困人口7297人。其中,以奖代补项目实施了34个品种,主要有平贝母、大榛子、灰苏子、蓝莓、红小豆等,批复扶贫资金376万元,受益贫困户2057户,受益贫困人口3702人。因户施策项目共批复扶贫资金693.6万元,实施了5个品种,即实施了平贝母、大果榛子、蓝靛果、蓝莓、黑木耳,受益贫困户1996户、受益贫困人口3595人。

4.2养殖扶贫项目资金批复144万元,实施项目8个,全部为以奖代补项目,主要有牛、马、蜂、鸡、羊、猪等,受益贫困户602户,收益人口1042人。

4.3“一谷一城”项目。依据《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振兴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实施方案》,在全县开展“一谷一城”工作中,向15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500贫困人口投入扶贫资金266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产业扶贫保险落实情况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7

(一)基本镇情

__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9791人(苗族人口9766人,侗族13人,水族4人,布衣族8人),下辖13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全镇有7所小学,教师71人,学生879人,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5个,卫生从业人员17人。__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__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13万元,国民收入1530元,农业总产值1400多万元,财政收入9.8万元,粮食总产量3707.8吨,人均粮食产量387.8斤,人均纯收入1156元。近年,__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__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123.1万元。

(二)贫困现状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__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乌肖、乌吉民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__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__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54.17%。20__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__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11.26%,小学及以下占34.5 %,在郎德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__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郎德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郎德)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309户、1083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__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9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 18.3公里 路需投资91.5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5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隐蔽性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6个重点村16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郎德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郎德村、“铜鼓之乡”乌流村、“芦笙之乡”南猛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

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8

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内外反贫困经验的历史总结。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农村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行社会救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充分发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整体作用,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深入了解乡镇、行政村的贫困现状,全面调查统计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构成以及家庭、个人情况,摸清底数,对他们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其中,对符合低保政策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对贫困线以下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包括低保对象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户),通过项目扶持,实现增收脱贫,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识别机制、瞄准机制和动态监管进退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密切协作的联动机制和有效衔接办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比较复杂,而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必须做好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稳步推开。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村、队贫困状况、贫困成因,以及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别,实行分类指导。三是公开、公平、公正。在衔接中要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进入扶持范围。四是符合条件,农民自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严格筛选认定扶贫对象。

三、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年月日--月日)

1、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3、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

4、对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先期试点(年月日--月日)

先在区确定的镇北堡镇新华村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探索识别贫困农户的方法,确定符合实际的到户扶持对象规模;探索促进产业升级和到户扶持紧密结合的扶持项目、环节和措施;探索全面提升被扶持对象发展能力、增进贫困群众福祉的支持项目和措施;测算全区扶贫到户的资金规模。完成试点工作后,分析试点成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

(一)确定对象规模

试点村在年农村常住户籍人口中,按15%的比例,确定贫困对象。

(二)识别扶贫对象,落实帮扶资金和帮扶责任人(年3月10日前完成)

1、户主申请。由农户本人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村民委员会审核。

2、民主评议。村民个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在全村张榜公示,并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

3、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意见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并将结果在一定媒体或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4、审批。经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报区扶贫办和民政局,扶贫办和民政局在充分沟通,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在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5、登记造册。所有扶贫对象,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如实填写有关个人信息。做到村有册、镇有薄、区有电子档案。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电子档案。

6、信息录入。由扶贫办组织人员于5月底前将先行试点村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农户管理系统。

7、落实项目资金和帮扶责任人。经审批的扶贫对象,镇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各镇、各村实际情况,规划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确定帮扶责任人。

(三)完善政策(年3月底前完成)

根据先期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法,按照“应保尽保和应扶尽扶”的基本要求,根据贫困村不同情况,确定识别比例和扶贫与民政救助的比例,研究落实项目资金扶持的保障机制和民政低保的衔接方式,制定“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方案,召开总结研讨会,部署全面展开工作。对农村低保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要围绕区委、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落实到户资金和政策。一是加大产业扶持。产业项目实施要尽可能的向扶贫开发对象倾斜,在圈舍建设、基础母牛投放、苗木发展等方面优先扶持扶贫户,并提供技术培训。二是加大技术扶持。采用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的技术力量和农村实用人才、扶贫自愿者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对贫困户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自筹资金部分可以用财政资金进行补助;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互助资金组织的推广力度,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覆盖面,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要优先提供到户贴息贷款。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扶贫贷款担保机制,为扶贫开发对象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加大教育培训扶持。“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优先安排,在培训经费和生活补助上提供资助,优先安排就业。对扶贫对象子女就读中职的实施扶助。五是加大移民扶持。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开发对象,采用移民扶贫的形式给予帮扶。六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对贫困户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一池三改”项目、人畜饮水项目和危旧房改造项目,优先补助。七是加大社会扶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扶贫开发对象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帮扶。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计生户、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扶贫办、民政局、两镇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完善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重点对两类对象的交叉对象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管理平台,明确专门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按规定进行退保;对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异议后,停止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和返贫的人口,要及时纳入低保并吸纳为扶贫开发对象。

第三阶段:(年月日--月日)

在总结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工作程序按照先期试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月日之前要完成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工作。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年月日--年月日)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结束后,两镇要对本镇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扶贫办牵头对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区、银川市扶贫办。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专业性强,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政府决定成立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成 员: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马丽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务。

扶贫办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牵头工作,重点研究并提出工作方案、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长效机制和扶贫开发对象的到户帮扶政策,同时对扶贫战略和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

民政局要积极配合扶贫办落实交叉对象的扶贫政策。

统计局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贫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

财政局要提供资金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残联要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残疾人中的低保户和扶贫对象提供重点帮扶。

各帮扶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帮扶项目,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对确定的扶贫户进行帮扶,实现早日脱贫致富。

两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本镇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要确定一名领导干部专抓此项工作;每村至少保证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抓好这项工作;镇人民政府要审核各村确定的扶贫对象;搞好本镇的宣传,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各村要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组织农户自主申请,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核,核实申请内容,确定扶贫对象。在对扶贫对象公示无异议后,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9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三年(xxxx—xxxx年)攻坚战,到xxxx年,按照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标准,确保全县x.xxxx万贫困人口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x个贫困村出列,解决区域性贫困。

时序目标:xxxx年,x.xxxx万贫困人口脱贫、x个贫困村出列;xxxx—xxxx年,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二、重点任务

聚焦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以及贫困村出列“九有”标准,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一)开展安全饮水攻坚行动

x.突出问题:贫困群众饮水安全未保障

x.工作目标:确保贫困人口有安全的饮用水。

x.工作措施:把保障贫困户安全饮水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全县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面核查,核实项目建设需求,列出项目建设清单,督促项目建设验收,确保贫困人口有安全的饮用水。

(二)开展产业扶贫攻坚行动

x.突出问题:贫困人口产业覆盖率、扶贫小额信贷覆盖率、产业奖补覆盖率不高,贫困群众缺少稳定增收渠道。

x.工作目标:引导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以“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为基本要求,确保每个镇建成x个以上适度规模的产业扶贫基地,每个贫困村培育x个以上特色扶贫产业、有x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入社比例达到xx%以上。

x.工作措施:(x)全面推进产业扶贫。按照“平原粮菜、滨湖鱼虾、丘陵油茶苗木和红薯”的布局,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各镇因地选准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形成村村有产业、有合作社、有公司带动,为群众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x)加快推进金融扶贫。坚持因户施策,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推动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合规发放,灵活运用扶贫再贷款等政策,加强信贷风险防范。(x)落实到户扶贫项目资金。调整产业奖补政策,实行奖补对象、奖补范围扩面,增加到户扶贫项目的投入。(x)完善光伏扶贫收益分配。进一步推动光伏电站业务发展,加大分散式光伏项目建设。加强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管护和结算,增加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x)创新推进旅游扶贫。加快推出一批本土旅游商品品牌,实施旅游扶贫政策支持计划。创建特色旅游扶贫示范村,积极引导旅游资源带动创收脱贫。(x)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加强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引导贫困户参与电商扶贫。组织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开展标准化生产,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x)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增设生态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户发展生态产业增收。

(三)开展就业扶贫攻坚行动

x.突出问题:贫困群众就业能力不足,贫困群众缺少稳定增收渠道。

x.工作目标:坚持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贫困户的就业率,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x.工作措施:(x)加强实用技能培训。通过“x之星”、“雨露计划”,提升群众就业技能。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x)大力推进转移就业。举办“春风行动”、“送岗位、送政策、送技术”等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强化县、镇、村三级就业信息共享联动,引导贫困户转移就业。(x)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将能人返乡创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大力推广“扶贫车间”模式,鼓励返乡创业能人在村头、街道、小区和创业孵化园设置产品加工车间,开展一定规模的“种、养、贸、游(旅游)”,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加大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发挥“扶一个、带一片”的辐射带动作用。(x)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围绕完善村庄治理,改善乡村环境,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重点在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山林防护等领域开发一批公益性扶贫岗位,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

(四)实施健康扶贫提升工程

x.突出问题:因病致贫率高、贫困群众看不起病。

x.工作目标:构建健康扶贫医疗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因病致贫、贫困群众看不起病问题。

x.工作措施:(x)夯实健康扶贫基础。构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道防线”,将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xx%左右,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xx%左右,个人年度自负医疗费用控制在xxxx元以内。(x)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计划,增强健康扶贫的精准性,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x)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完善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推进村级标准卫生室建设,配备完善医疗设备、医疗药品以及村医,提升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简化优化县域外报销程序,实现县域外就医贫困户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五)实施教育扶贫提升工程

x.突出问题: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辍学。

x.工作目标: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资助对象认定机制,确保不因贫辍学。

x.工作措施:(x)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分学前教育、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高职生和大学生等五个档次,对贫困家庭子女予以资助。重点推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教育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x)完善资助对象认定机制。加强学籍信息与建档立卡数据比对,健全以县为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数据库,推进分类核实认定工作。(x)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计划。全面加强控辍保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高职教育继续给予扶贫助学补贴,确保不因贫辍学。

(六)实施住房保障提升工程

x.突出问题:政策落实不严,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危房改造难度大。

x.工作目标: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x.工作措施:(x)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实行易地搬迁人口,强化后续扶持,加大技能培训与就业引导力度,实现搬迁贫困人口有项目发展、有岗位就业、有稳定收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x)全面夯实住房保障。开展全面核查,对全县贫困户的C、D级危房户除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外,全部实施危房改造,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

(七)实施兜底保障提升工程

x.突出问题: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x.工作目标: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x.工作措施:(x)坚持应保尽保。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按照“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低保对象,必须用尽产业扶贫等政策措施,帮助其通过自身劳动实现脱贫。对于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宣布脱贫后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x)坚持应扶尽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和因灾因病返贫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凡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村低保家庭,不能脱贫。脱贫攻坚期内脱贫后,医疗、教育、住房等扶持政策不变。(x)实施重点救助。对纳入低保后生活仍然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xx%增发补助金。

(八)聚焦深度贫困村建设

x.突出问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短板制约贫困村发展,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

x.工作目标:集中资源,创造条件,对照贫困村出列标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确保xxxx年底深度贫困村如期出列。

x.工作措施:(x)全力攻坚深度贫困村。对深度贫困村高铁岭镇x村,组建强有力的攻坚队伍,创新举措推动深度贫困村顺利脱贫;加大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百企帮百村”行动向x村倾斜发力;加大力量帮扶深度贫困对象,重点关注家有重度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病患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深度贫困对象,提高政策性保障兜底力度;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优先聘请深度贫困对象,推动深度贫困对象稳定脱贫。(x)聚焦短板发力。一是实施道路建设行动计划。对全县行政村通村公路、通组公路进行实地踏勘,核实项目建设需求,列出项目建设清单,督促项目建设验收。做到贫困村通村公路、通组公路通畅,无“断头路”现象,做到所有村组公路路面硬化,做到行政村全部开通运营客车。二是实施数据乡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宽带进村和xG网络进村,实现全县所有村光纤网络、xG网络有效覆盖和有线电视基本覆盖。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工程,解决农村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的问题。三是实施公共服务完善行动计划。建设好行政村的群众服务中心,完善村图书室、阅览室,确保村村建有卫生计生室、文化服务综合中心及体育设施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配套水平。

(九)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建设

x.突出问题:非贫困村投入不足。

x.工作目标:做到贫困人口在哪里,措施就跟进到哪里,政策就落实到哪里,投入就落地到哪里。

x.工作措施:整合资金、落实项目、凝聚力量,既重点推进贫困村脱贫攻坚,又统筹推进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加大对非贫困村投入力度,推进非贫困村通路、通电和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x.突出问题:人居环境脏、乱、差。

x.工作目标:将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培育振兴新动能,改善人居环境。

x.工作措施:(x)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做到“市民下乡”与资产收益扶贫对接、“能人回乡”与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对接、“企业兴乡”与“百企帮百村”对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培育贫困村振兴新动能。(x)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厕所革命,整治私搭乱建,提升村容村貌,建成“通畅、方便、洁净、绿化、美化、和谐”的美丽村湾。

(十一)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

x.突出问题:社会参与力度不足。

x.工作目标: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x.工作措施:(x)做好“中国社会扶贫网”应用推广工作。建立完善网上网下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平台,积极信息对接,为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与贫困对象构建沟通、结对帮扶平台,推动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社会扶贫大格局。(x)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结对帮扶贫困村,到村投资兴业、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x)积极开展“xx.xx扶贫日”纪念活动,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全力营造精准扶贫人人有责、人人参与氛围,鼓励爱心人士参与贫困对象结对帮扶,帮助贫困对象加快脱贫步伐。

(十二)完善链条紧扣式责任机制

x.突出问题:帮扶力度不足。

x.工作目标:紧扣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压实帮扶工作责任。

x.工作措施:保持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出列不调离。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安排部署,带头驻点联系,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查督办。镇村两级也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县直各驻村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真正沉到基层,与所驻村加强协调与配合,相互通气,相互支持,合力攻坚,不能蜻蜓点水,不能强调帮扶对象的主体地位而把自己的责任高高挂起。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脱贫攻坚责任。

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党委和政府对脱贫攻坚履行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攻坚期内党政正职严格保持稳定,把主要精力用在脱攻坚上。组建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各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精准脱贫行动计划,明确x年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按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将扶持政策延续到xxxx年。统筹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得吊高胃口,避免产生“悬崖效应”。县直各单位要逐一落实贫困村脱贫规划中确定的各类项目,确保资金精准投入到村到户到项目。县财政局要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体系,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xx%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xx%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县精准扶贫指挥部要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机制,结合实际采取政策叠加、差异化扶持办法,分类制定资金补助标准。加大对深度贫困村的倾斜支持力度,同时统筹解决好非贫困村的精准脱贫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切实抓好干部培训。

将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加强镇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提高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的能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基层扶贫干部队伍,特别要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培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能力。抓好公务员培训,开展扶贫开发理论政策、业务知识和实务技能培训,提升抓改革、促脱贫、助发展的能力。

(四)持续加强作风建设。

扎实开展xxxx年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扶贫领域专项巡视成果综合运用,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集中治理,切实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扶贫领域的腐败等问题,下大力气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问题,克服浮躁、厌战情绪。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违反“十不准”规定的,发现一起从严从快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全程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建立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防止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落实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五)健全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会商机制,根据精准脱贫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不定期、分层次、分类别、分部门的专项会商,统筹解决各类问题。完善约谈机制,依据年度党委、政府扶贫工作成效考核评估结果,对各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集中约谈。对在巡视、督查、考核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及时约谈相关负责人。健全问题督查通报机制,攻坚期内实现对全县有扶贫任务的镇暗访全覆盖;对暗访发现的问题,通报给各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抄送纪检监察机关,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六)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坚持因村选人组队,优先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驻村帮扶、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干部召回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将村支书培育成致富能人,将回乡能人培育成村支书,引导贫困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大力引进企业、人才到贫困村创新创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群体增收脱贫。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完善涉贫事件处置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附件:x.县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工作专班及工作运行机制

x.x县精准脱贫重点任务分解表

附件x

县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工作专班

及工作运行机制

一、指挥部工作专班

长:x

副指挥长:x

x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县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专班

(一)产业扶贫工作专班。

负责制定全县产业扶贫规划,指导发展扶贫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协调组织开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工作。(牵头单位:县委农办,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物价局)、县经信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扶贫办、县供电公司)

(二)教育扶贫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控辍保学措施,实施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权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团县委参与)

(三)健康扶贫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县人社局负责落实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政策,督促社保经办机构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及时掌握医疗保险精准扶贫对象变动情况,通过信息系统,实行“一站式”结算。县卫计局负责大病集中救治管理、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建立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应急救助、医疗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妇联、县残联)

(四)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县发改局(物价局)牵头负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做好搬迁后扶工作;县住建局牵头负责实施危房改造年度计划。(牵头单位:县发改局(物价局);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

(五)生态补偿脱贫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贫困户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聘用生态护林员等政策。(牵头单位:县林业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

(六)保障兜底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贫困对象兜底保障政策,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落实特困对象救助供养政策;落实贫困人口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落实“三留守”人员关爱措施。(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残联、县妇联、团县委)

(七)金融扶贫工作专班。

负责督办落实金融扶贫政策,督促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合规发放,加强信贷风险防范;灵活运用扶贫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织开展保险扶贫。(牵头单位:县政府金融办,责任单位:县银监局、县农商行、县邮储银行、县建行)

(八)就业扶贫工作专班。

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各镇开展劳务对接,帮助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组织开展干部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实施人才支持计划。(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县农业局)

(九)驻村帮扶工作专班。

负责全县驻村工作队的选派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选派和管理考核工作;培育脱贫主导产业,确保贫困村如期脱贫。(牵头单位:县委农办,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

(十)贫困村提升工程工作专班。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10

一是《大》热播产生的生态旅游效应,为旅游扶贫行动创造了外部环境。电视纪录片《大》在央视的连续播出,向世人全方位介绍了大的人文、山水、环境、气候、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讲述了大对、对中华文明乃至对人类的贡献,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绿色的新形象,引起了世人对这座影响中国的伟大山脉的神奇和向往,掀起了全国生态游的好奇和热潮。

二是“山水”的生态旅游定位,为旅游扶贫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大旅游发展规划》,作出了围绕“山水”的生态旅游定位,着力打造具有国家中央公园品牌形象的千里山水度假旅游胜地,实施以旅游业突破发展为先导,全力推进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部署,这为旅游扶贫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为旅游扶贫行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保护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开辟旅游线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精心打造了四大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漂流、等一批知名旅游产品,走出了以生态旅游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之路。随着以“最美是”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生态旅游节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全市上下已形成了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率先突破发展的思想共识。

二、思路与原则

实施旅游扶贫行动,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加快贫困区域脱贫致富步伐,以“旅游”为抓手,探索一种旅游扶贫的新模式,以“生态”为抓手,探索一条产业扶贫的新途径,以“生态旅游”为平台,探索一条以扶贫开发促进生态旅游开发、以生态旅游开发带动贫困区域发展的新路子。

实施旅游扶贫行动,要遵循以下原则:

明确实施对象。围绕全市及县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将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从事旅游产业且具备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确定为旅游扶贫行动的实施对象,使贫困区域、贫困人口真正在旅游扶贫行动中得实惠。

科学设定内容。坚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着眼于发挥贫困区域的生态环境优势,找准旅游产业开发与扶贫开发的结合点,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合理设置实施项目,实现“旅游”与“扶贫”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突出增收重点。坚持在旅游与扶贫的联动开发上做文章,着力打造一批村容整洁、绿色生态、乡风文明的生态文明村庄,新建完善一批风格各异、设施完备、服务到位的移民安置点,大力培养一批特色明显、产业明晰、初具规模的生态旅游产业专业户,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借助生态旅游尽快脱贫致富。

强化项目整合。适应“大扶贫”工作格局,树立“跳出扶贫抓扶贫”的理念,加大扶贫项目内部捆绑和涉农项目外部整合力度,优先将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信贷扶贫、互助资金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扶贫项目向主要旅游景区集中摆放,尽可能将涉农项目向景区及周边辐射区域统筹安排,做到科学布局,内外结合,重点突破,优势互补,合力推进。

三、目标与任务

实施旅游扶贫行动的目标是:从到年,在全市建设10个旅游扶贫移民小区,打造100个生态型村庄,发展农家乐经营1000户,扶持旅游产品开发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400户,建成10个旅游扶贫综合示范区,使10000户贫困农户依托生态旅游实现脱贫致富。

(一)移民小区与农家乐集群建设。围绕旅游景区建设,着力将扶贫移民与旅游移民有机结合起来,优先将景区扶贫移民列入“百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年度计划和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移民小区建设要立足于发展农家乐集群,坚持融入景区、服务旅游、体现特色、注重发展的原则,依托景区自然、人文环境,科学规划选址,合理设计户型,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建成融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移民小区,吸引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使农家乐经营服务成为移民小区的特色主导产业和稳定增收来源,确保贫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富得快。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已建景区移民小区的完善和提高,一手抓具备扶贫移民安置条件的景区移民小区的规划和实施。重点要完善提高商南金丝峡景区庙台子村,溶洞景区村、村,县镇村等4个移民小区的旅游服务功能。新建区镇村;县城村,巡检镇路街村,镇新华村、村,沟村、村;县月日村;县镇村;县乡村;镇镇村,镇村,乡村;县镇村等14个旅游扶贫移民小区。

(二)整村推进与生态文明村庄打造。围绕建设“生态式家园,田园式村庄”,着力将整村推进与生态文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政府统筹,项目捆绑,流域治理,板块开发,整村推进”的思路,在全市旅游景点及其沿线周边已建和在建的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面实施以“五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以“四改一推”(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推广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以提高村级班子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六大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及高速路沿线的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逐步将贫困村打造成“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民居美化,生活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乡村生态旅游村庄,为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全市建成10个集中连片、成效明显、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旅游扶贫综合示范区,重点在牧护关--市区景区--丹凤龙驹寨国家水利风景区--商南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商南城周景区--白浪三省石观光区的绿色文化旅游长廊沿线;终南山公路隧道--柞水牛背梁森林公园--石瓮溶洞及附属东西甘沟景区--凤凰古镇--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山阳月亮洞、天竺山自然保护区—漫川古镇及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梯级水电站开发的山镇柞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环线;抚龙湖--玉虚洞--香山溶洞--老君山--佛山景区沿线;包茂高速柞水营盘至镇安青铜段;沪陕高速牧护关至商南富水段;银武高速麻池河至漫川关段选择确定100个贫困村实施生态文明村庄建设,其中镇安县25个村,县、县各17个村,区16个村,县、县、县各15个村。

(三)资金信贷与旅游产品开发。围绕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扶贫效益,着力将扶贫资金投入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两轮驱动”的思路,加大扶贫信贷投入,为开发和经营地方土特产品、民俗文化产品、民间工艺品、景区特色纪念品等生态旅游产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条,促使旅游产品成规模、创品牌;加快组建景区互助资金协会,大力扶持一批从事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村、专业户,提高贫困人口自我积累、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重点围绕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收购、包装、加工,扶持10家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的龙头企业,培育4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350户个体工商户。

(四)雨露计划与从业人员培训。围绕建设集中连片、布局合理、富有特色的农家乐集群,着力将“雨露计划”培训与农家乐经营户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转变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式,在景区大力开展文明礼仪、农家烹饪、经营管理、民俗文化、农业观光等方面技能培训,扶持和引导贫困农户发展农家旅馆、农家餐馆、农家观光园、农家采摘园、农家鱼塘、农家作坊、农家茶馆、农家药膳等生态旅游配套服务项目,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形式,促使农家乐有特色、上档次,实现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就近创业。要以旅游景区内的旅游扶贫移民小区、生态文明村庄为重点,以吃、住、行、游、购、娱为内容,集中培训农家乐经营管理人员2000人,扶持发展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农家乐经营户1000户,使景区贫困户实现由贫穷迈向富裕的跨越式发展。

四、组织与管理

(一)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扶贫行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切实将旅游扶贫行动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不断推动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确保工作富有特色、富有朝气、富有新意、富有实效。

(二)科学编制计划。各县区要准确把握新阶段生态旅游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认真编制旅游扶贫行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逐级明确工作重点和措施,做到总体思路清晰,目标任务合理,工作措施有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市扶贫局、旅游局、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务局、文广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旅游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扶贫局,具体承担计划制定、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等日常性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确保旅游扶贫行动稳步有序推进。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11

一、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二、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

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2020年度脱贫扶贫工作总结2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响应“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全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对我街道办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打赢打好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确保到____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街道办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工作,现结合本街道办工作实际,将我街道办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成立了以街道办党工委书记为第一组长,街道办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包村领导、股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站所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式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专题研究,制定方案

及时召开党工委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准式扶贫工作,结合我街道办实际,制定了董地街道办精准式扶贫工作专项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为扶贫人口精准识别提供了认定依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基础的工作。在建立“扶贫对象瞄准机制”上下功夫,把真正的穷人找出来,把扶贫对象摸精准。

(三)强化宣传,统一思想

以全县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工作为契机,组织街道办全体干部职工、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在各村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宣传动员大会上大力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群众会80余次,印制宣传标语5副,村务公开20次,喷绘宣传3幅,电子标语2处。通过广泛宣传,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做到了家喻户晓,使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干部职工及村组干部思想。

(四)动员部署,强化培训

一是及时召开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对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是积极组织召开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对全街道办干部职工、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确保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

三是按照班子成员分工,组建工作组5个,分组对各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工作实效。

(五)公平公正,识别公开

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分村负责等工作原则,按照农户申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村级核实、乡镇审核、农户确认、二公告一公示流程等,严把审核调查关,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做到了全面摸排、调查真实、合理定性、全程公开。核查低保、五保、贫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以及真贫困农户是否纳入贫困人口范畴,通过民主评议,确定拟纳入扶贫对象的人员,再对拟扶贫对象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

二、识别程序

以____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评判主要指标,将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农村扶贫标准2880元的人员作为拟扶贫对象,坚持以户为单元,实行整户识别,坚持规模控制,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文化程度、住房现状等情况,按照农户申请(或村民小组推荐)、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乡人民政府审核公示的工作流程进行识别。

三、取得的成效

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分批实施”的原则,对全街道办1011户3568名精准扶贫对象(五保户、低保户)逐一制定了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了结对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结合本街道办实际,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劳务输出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核桃、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和抓好劳务输出培训。截止____年底,全街道办已实现脱贫255户1080人,还剩贫困对象756户2488人。实施董地村、明星村整村推进通组路硬化3750米,串户路硬化2300米,新建两条毛路2020米,总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5万元,通组、串户路硬化由村组织农户投工投劳。逐步解决325户1293人出行难问题。“雨露计划.助学工程”12人通过审核,正在进行上报公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也在审核上报期间。贫困村计划出列、贫困户计划脱贫年度标注清楚。贫困乡镇、贫困村基本情况、帮扶计划、急需解决内容按相关要求录入完成。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被动工作,进展缓慢。

二是个别村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导致部分群众误认为被确定为贫困对象后会获得很大的利益。

三是个别贫困群众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在民主评议环节,群众不愿为其投票,导致出现漏识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精准性。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对象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精准式扶贫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将扶贫工作任务分解到村、到每个干部,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分户包村工作机制和一对一对接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科学制定预脱贫人员帮扶规划。逐村逐户摸清____年225户1080人预脱贫人员的致贫原因,根据预脱贫人员需求,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农村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三是认真落实帮扶规划,加快实施全街道办产业结构调工作,落实好核桃种植项目、马铃薯种植项目、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精准发力,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奔小康。

2020年度脱贫扶贫工作总结3____年,我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协领导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__镇__村的1、2、3、7社扎实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受到了所联系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一、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机关结对帮扶的统一安排,我主要负责联系帮扶__镇__村1社的__家、2社的__家、3社的__家和__家、7社的__家和__家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__家共5人,妻子多病,无法干重活;__家共3人,他本人年老有病,无法干重活;__家共5人,他本人年老有病,劳动能力弱;__家共4人,常年不在家,住房条件差;__家共6人,他妻子多病,劳动能力弱;__家共6人,他本人年老多病,无法干重活,女儿有点傻,家里住房条件较差。这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搞养殖业和外出打工。

二、帮扶责任人所做的工作

根据责任分解,__镇__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主要由区政协领导、__镇相关领导和区上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重点联系帮扶,我与区政协机关的__、__等同志协助联系帮扶。就我本人而言,____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建言献策。

根据《__镇__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出点子想办法,配合区政协主要领导、__镇主要领导以及区政协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和区政协相关委室的同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围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作为。

一是加强与__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帮扶干部的沟通协调,及时联系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给予提醒,促其尽快解决;

二是加强与区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共同努力做好白鹤林村的联系帮扶工作。

三是加强与金融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争取低息贷款。

四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筹资金增加脱贫投入。

3、按照统一安排扎实搞好重点帮扶。

根据区政协“三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重点负责结对帮扶1社的__家、2社的__家、3社的__家和__家、7社的__家和__家等6户贫困户。在这6户贫困户中,__家和__家已于__年脱贫,__家和__家已于__年脱贫,__家和__家计划于__年脱贫。所以,我__年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巩固已脱贫的4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重点帮助__家和__家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医疗救助、改造危房、硬化院坝、美化环境等途径实现脱贫。__家共有3人,他自己在家搞点养殖业和带孙,他儿在外打工,家里还算吃穿不愁。__家共有6人,家中有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一个小孩才两岁多,大人又没有技术,主要靠搞种养业和农闲外出打工创收,因而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虽然有四间破旧瓦房居住,面积大约90多个平方米,但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其他摆设。为了帮助__家脱贫,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是向区政协领导汇报,下拨资金5000元,帮助他家改厨改厕和硬化地坝;

二是联系区农牧业局下派帮村的技术员到他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增收。

为了帮助__家如期脱贫,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是报请区政协出资购买了20只子鸡、3头小山羊和1头40多斤重的小猪,免费送给他家喂养,增加他家的经济收入;

二是鼓励他家主要劳动力__农闲就近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

三是联系镇村干部帮助他家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改善他家人居环境;

四是联系__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__最小的那个孙女儿上了户口。

2020年度脱贫扶贫工作总结4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百年未有之大飞跃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于此……

根据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更高举起改革开放大旗

在这里用了更高两个字,能够看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并在后续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表明了坚定态度。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对改革开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

二: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心无旁骛推动高质量发展

纵观中国经济,“定力”二字贯穿始终。保持定力,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有定力,就能沉得住气、稳得住神,不为外界所扰。有定力,就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计一时得失。这样中国的经济肌体在新陈代谢中充满活力,中国经济巨轮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三: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吃饱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从强调物质增长到注重公平正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不断织就人民幸福线。

四: 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使命担当,为伟大事业掌舵领航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89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以一往无前的担当精神,在风雷激荡的时代大潮中续写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壮丽篇章。理想信念不变,以最高规格大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反腐决心不变,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40.6万人;担当作风不变,脱贫攻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各条战线涌现更多共产党员攻坚克难身影……

五: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宏阔格局,开辟大国外交新境界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眺望新的奋斗征程,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坐标。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着100年伟大复兴之路、70年社会主义建设之路、40年改革开放之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一定能够再次写下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2020年度脱贫扶贫工作总结5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全区脱贫攻坚战线收缩至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时,摆在面前的困难也愈加突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既要有爬坡过坎的决心和勇气,更要掌握精细做活的方法和技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的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之一——主攻深度贫困地区,就与下一个阶段自治区脱贫工作重点不谋而合,而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成为摆在当下的关键问题。

主攻深度贫困地区,首先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在基层脱贫攻坚实践中,众多基层干部、驻村干部、党员模范是推动一线脱贫的最直接、最重要力量。从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等诸多要素来看,政府脱贫力量的投入,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数据显示,全区近年来安排下达到南疆四地州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到全区资金总规模的80%以上,安排下达深度贫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到南疆四地州资金总规模的85%以上。在此背景下,2018年,南疆四地州共有48.6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到脱贫总人数的九成。

主攻深度贫困地区,也要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

由于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多人会有疑问,打赢脱贫攻坚战,只靠政府行不行?当然不行,政府拿钱“输血”容易,但想实现由外界“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却很难。这个时候,引入更熟悉市场规则的社会力量,让各类资源通过市场与脱贫工作有机融合,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

在南疆四地州深度脱贫实践中,无论是生产企业扩大招工规模吸纳富余劳动力、农业企业助力滞销农产品加工销售,还是因势利导推动产业扶贫、旅游扶贫,背后都是善于借用市场力量的思路。

主攻深度贫困地区,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12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镇情

XX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X人,下辖X个行政村,X个村民小组。全镇有X所小学,教师X人,学生X人,镇卫生院X所,村级卫生室X个,卫生从业人员X人。XX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xx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X万元,国民收入X元,农业总产值X多万元,财政收入X万元,粮食总产量X吨,人均粮食产量X斤,人均纯收入X元。近年,XX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xx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X万元。

(二)贫困现状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X人,低收入贫困人口X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XX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精准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精准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XX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xx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X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X%。20xx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X元/年?人),XX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X%,小学及以下占X%,在XX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X%。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XX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XX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XX)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精准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X户、X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XX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X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X公里 路需投资X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X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

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隐蔽性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

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精准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精准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精准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精准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八七精准扶贫攻坚,全镇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精准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发展;精准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精准扶贫向开发式精准扶贫发展;精准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精准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精准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精准扶贫开发政策,突出精准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

一是要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X个重点村X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

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X亩以上;

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

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精准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

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XX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铜鼓之乡XX村、芦笙之乡XX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精准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

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

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民政、财政、精准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

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精准扶贫力量。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是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责任区。把精准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精准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精准扶贫。

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精准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

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精准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精准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市第一书记工作安排,由xx县第一书记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X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现有贫困人口X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XX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X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xx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xx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xx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X个贫困村、X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X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X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X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

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X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X个驻村工作队X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几点建议

气象局扶贫工作总结篇13

一、基本情况

樊马家河村共有3个自然村,分别为樊家河、马家河、呼家老沟。全村共有461户,1448人,党员50人,(男47人,女3人),全村常驻人口77户145人;总土地面积18500亩,川坝地1500亩,退耕还林4200亩,荒山1148亩,其中,苹果3200亩;现有贫困户104户317人 ,其中产业户 93户287人 , 兜底户11户 30人;已脱贫户(享受政策 )48户151人,其中产业户47户149人,兜底户1户2人;在册贫困户48户154人,其中产业户 38户126人,兜底户10户28人;已脱贫户(不享受政策)共8户12人,其中产业户2户2人,兜底户6户10人。移民搬迁44户,危房改造5户。本村村民主要靠发展种植产业、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二、工作思路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并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三、 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村上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白宝山牵头,四支队伍积极配合,重点做好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及贫困户的产业建设,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市委、县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

四是残障、慢性病占比大。村共有五保户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 25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 82 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2018年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是以“党建促脱贫”为主线,巩固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做好问题整改,全面清理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全面肃清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打造一支团结一心,风清气正的党员队伍。

二是在注重物质扶贫的基础上,更加大对精神上的鼓励。扶贫先扶志,“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实现的脱贫,不只是物质上的脱贫,更要摆脱意识和思路上的“脱贫”,因此扶贫我们应该首先从扶志和智方面着手,确保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