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监测实用13篇

网络安全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篇1

0引言

有线网络以及其相关的功能属性,主要包括有线电视的传输和矿带互联数据等多项业务多媒体的网络系统,而作为网络的相关运营商,网络的安全,则是可靠并且稳定运行的根本所在。

文章将从这一方面出发,着重的阐述有线网络数据专网、电视网络以及机房环境等安全性的监测,同时,针对相关的安全性管理等进行详细的设计,力求理清思路、加强实践当中的操作和应用,更好的为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1 有线网络的安全性模型

有线网络的安全性模型,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网络的实体性安全,第二层则是网络的相关运行技术安全,第三层,是网络的相关信息安全,详细的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研究,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安全监测来讲意义重大。

1)实体安全。在第一层当中,有线网络的实体安全,主要指的是机房的物理条件设备设施的安全以及物理环境等。其中较为重要的项目有电源、防雷、线路的接地、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以及线路安装配置的设计和施工等等,要保证所有的项目均合乎相关的操作以及设计规范。在实体安全当中,网络本身的器材以及施工质量等引起的问题,尤其是早期的有线电视网络以及设计的施工问题、材料质量问题等,有可能会造成有线电视收看的质量稳定性难以保证,同时,分配网络当中人为的针对网络线路进行破坏,造成线路短路等,也会对实际的运行质量造成影响。在传输网络当中,建立其相应的网络监督管理系统,例如光缆传输网络设备以及传输SDH网络,在接入网络当中,建立相关的有线电视信号接入器,随着现今城市建设要求的提升,传输网络所采用的地理方式也是提升网络实体安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2)运行安全。第二层网络技术安全,主要是运用相关的软件监测方式,保护网络系统不受到非法的侵入,同时,系统的软件以及应用软件被非法的篡改、复制、破坏以及不受到病毒的侵害,在此层次的有线网络当中,相关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有线电视网络可能会受到的非法信号干扰,而在前端的机房,由于停电或者是管理问题引发的停播等,主要采用防止非法电视信号混入到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装置,同时,数据平台也需要加强相应的防火墙设置以及服务器的管理和保护;

3)信息安全。其中主要包括有线网络信息的数据安全,保护相关重要的信息完整性、保密性以及一致性,保证相应的数据是合法的使用,例如运行之时相关突发事件的安全防护处理,防止黑客的侵入等。而在有线网络当中,主要的隐患包含有线电视的非法授权侵入,非授权的接入以及机构团体的侵入等,后果是造成运营商电视收费的流失。一些有组织的犯罪,危害社会稳定,并且对有线电视网络的行为也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开展相关的数据业务,建立其安全认证,是有效的保障有线电视网络安全性的关键点。

2 有线电视网络的安全监测实践

针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安全监测,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是信号的回传应该采用怎样的技术手段,如何根据实际的需求以及电视网络自身的实际特点等,利用已经设计完善的HFC网络技术来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和效果。主要来讲,其技术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回传技术方式以及远端的可监控器的接入等。根据有线电视网络的基本需求,针对HFC改造进行实现,监测主要采用IP的方式,通过对检测器内置的IP模块发送的警报信息来进行监测,借助相关的IP接口,将警报的信息经由HFC网络有效的传送至监控中心,从而达到监控的目的;

2)监测指挥系统和各个监测点之间组成的独立网络。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借助于CMTS网管设置,将每一个物理地址以及对应的IP地址进行捆绑式的设定,同时,将各个监测点之间的前端指挥系统利用VLAN技术手段组成独立的网络,进而有效的保障监测系统之内的逻辑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

3)网络的监测报警以及多点的联动迅速响应。在网络的监测当中,相关的报警方式对于实际的运行来讲极为重要。针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报警方式,主要是在前端的网络监视器当中,显示相应的报警信号,发出报警的声音,同时,在报警信号以及报警声之间采用多点式的设计,在实践当中主要采用二点等级别的联动响应,由值班人员进行监控响应。

通过上面详细得阐述和分析,可以对现今的有线网络安全监测的具体实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播出的电视节目之中加上相应的数字密码,利用设置于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当中的一些远端可调控额度检测器,可以对实时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密码的验证来判定其播出的合法性。

还有,针对实时的监督监测来讲,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当中实际的数据传输情况来监测,并且将其中相关的监测结果利用数字的压缩功能,实时的将电视图像传送至监控中心,当有非法的节目混入其中,就可以立即发送警报,进行及时的处理,进而保证了有线网络的安全性,达到了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效果。

3 数据专网的实时监控

在有线网络当中,相关的网络管理,虽然具有用户管理的功能,但是对于集团用户组成的逻辑以及数据专网的连通性来讲,缺乏实时的监控报警。根据相关的IP网监测软件,可以对数据专网进行实时的监控报警。对于实时监测来讲,其相关软件的功能模块主要由监测控制器、日志文件以及监控表编辑等构成。

1)实时监测。针对有线网络的相关安全性,对监控表当中的每一个对象的实时网络状态进行定期的循环和查询,如果发现有异常行为,则及时的发出报警信号,并且将其记录到相关的日志文件当中;

2)监控表编辑。针对监控对象进行编辑,同时任意的删除、增加对象,且将其以文件的形式保存下来;

3)日志文件查询。针对监控对象的统计以及分析查询等,便于在实践的操作当中分析有线电视网络总体的运行情况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4 机房环境的监测

针对机房环境的监测,也是有线电视网络监测当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主要的来讲,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图像的监视。针对每个机房,设置相关的摄像头,并且保证数量要达到实际的需求;

2)报警输入。其中包括有远程机房的控制系统,并且核心的装置是视频服务器,结合高性能的可编程信号处理装置,将报警控制和视频监视融为一体,达到节约费用并且简化系统的目的和效果;

3)控制输出。针对镜头、机房的辅助装备设施、警铃的控制、电源插座等,进行实时的监控,全面的保障有线网络的安全性,达到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效果。

5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对有线电视网络当中相关的安全监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着重阐述了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的实践、有线电视网络安全性模型以及相关的机房环境安全监测、数据专网的安全监测等,力求保证有线网络安全得到应有的管理,加强和改进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推动此项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监测篇2

1 监测网网络结构特点

网络规模大、系统复杂、专业性强,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局域网系统及数个地理位置分散的远程无人值守遥控站点组成分布式广域网系统。

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监测网系统的通信建立倚赖于当地的通信条件,造成系统具有多种接入方式。

软件开发基于J2EE平台,软件体系多采用C/S架构。

2 风险性分析

目前,广播电视监测网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2.1缺乏完整的安全体系

广播电视监测网建设是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系统往往边运行边扩展规模。这种情况造成监测网系统建设之初,对系统安全很难进行全面规划。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及应用范围的扩展,网络的脆弱性不断增加,同时,系统配置的更改,软件的升级也造成系统的安全需求不断变化,现有的安全手段将很难胜任。

2.2系统分布方式带来安全的复杂性

监测网系统具有节点分布广,地理位置分散等特点,使得对网络安全状况的集中控制变得困难,带来数据安全的复杂性。不同的环节将需要不同手段的安全方案。

2.3网络本身的安全漏洞

监测系统是一个基于IP的网络系统,采用TCP/IP协议软件,本身在应用、传输时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

3 安全技术方案

鉴于对以上几种风险性因素的分析,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结合考虑需求、风险、成本等因素,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了既可满足网络系统及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又不造成浪费的解决方案。

3.1网络资源总体规划

实践证明,合理、统一的网络规划对网络维护及安全运行都有极大的好处,有利于保障监测网系统在不断扩展中的可持续性,因此,在监测网建立之初统一进行网络资源的设计,制定合理的IP规划、网络拓扑规划,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编码是保障网络安全的第一步。

3.2设备安全配置

对于重要安全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需要制定良好的配置管理方案,关闭不必要的设备服务,设置口令、密码,加强设备访问的认证与授权,升级BIOS,限制访问、限制数据包类型等。

3.3操作系统安全方案

操作系统大部分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系统管理不善所导致的。解决方案是正确更新使用密码设置、权限设置,正确进行服务器配置。建立健全操作系统安全升级制度,及时下载并安装补丁。

3.4备份方案

为保证监测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监测网的核心局域网系统硬件可采用双机热备方案,磁盘阵列、交换机、防火墙等硬件采用双机并行,负载均衡的方式运行,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还可互为备份,从而保证不会因某一点出现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使用。

3.5病毒防护

监测网系统覆盖的点多面广,防毒系统应采用集中控制多层防护的方案,在监测系统各个网络都分级部署防病毒软件,中心网络对下一级系统进行实时集中病毒监测,定时升级。制定和采用统一的防病毒策略,使得网络中的所有服务器和客户端都能得到相同的防病毒保护。

3.6防火墙系统

监测网系统由于其分布特性往往由多个安全域组成,应加装防火墙,以实现系统内各级网络之间的隔离和访问控制;实现对服务器的安全保护及对远程用户的安全认证与访问权限控制,并实现对专线资源的流量管理控制和防攻击。

3.7应用安全

可采用多种手段保障应用层安全。如:系统日志审核、服务器账户管理、用户登录权限管理、数据定期备份等。

3.8数据传输安全

监测网作为一个广域网主要利用广电光缆或电信线路进行通信,为保证安全性,数据的传输须采取加密措施。具体方案可针对不同通信方式及数据安全级别制定。

4 结束语

网络是一个多样、复杂、动态的系统,单一的安全产品和技术不能够满足网络安全的所有要求,只有各个安全部件相互关联、各种安全措施相互补充,网络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同时,任何一个网络的安全目标都不是仅依靠技术手段就能实现的,还应采取措施加强操作人员素质管理,提高值班员责任心。做到管理规范,才能确保监测网安全、高效运行。

网络安全监测篇3

IP网络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开放性强,使得网络变得如此丰富多彩。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终端的智能化使得网络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安全问题。IP网络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1 主机的安全问题

主机的安全问题,通常也被人们称之为病毒。它的针对目标和攻击对象就是特定的操作系统,在当前网络上主要是windows系统。

1.2 网络设备安全问题

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主要包含有路由器与交换机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中安全隐患主要是对于网络协议系统的攻击。路由器设备按照其作用的差异能够划分成三种,分别是数据、控制和管理平面。这三种平面都存在有遭受攻击的可能。

路由器数据平面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对进入到路由器的数据流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其可能遭遇的攻击便是来源于流量,这种攻击方式会占用设备CPU的处理时间,导致用户的数据流量不能够得到正常的处理,还可能泄露用户的数据,甚至被修改和恶意删除等等。用户设备的信息可能会遭到破坏。路由器控制平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来进行信息交换的。IP地址的伪造以及信息被窃取是它可能遭遇的安全威胁。而管理平面所面对的重大问题就是管理协议存在的漏洞以及管理力度的薄弱。

2 IP网络安全监测

2.1 安全防御技术体系模型的建立

基于IP网络的监测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其中软件部分是指利用开发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对无线移动用户的数据包进行数据截取,然后将截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结果再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分析提供的数据。在软件部分的总体方案中,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底层的空间,另外一个是存储显示空间。底层的空间主要是指对接口的初始化,接下来是用于数据包的捕获和监测信号。底层和存储显示空间两个层次是通过处理部分进行连接。监测到各种信息之后,IP中总监测处理部分会根据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将结果再次存入数据库中,整个底层空间的过程就完成了。接下来进入到存储显示空间,用户通过调用数据库中的内容可以看到监测的最终结果。在设计软件监测系统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种技术来帮助完成。

安全防御技术体系模型的建立既要体现防御过程,同时也要体现安全管理的各类因素;既要能够承受强大的风险,同时也要对新的攻击和风险进行识别。其中防御部分不单单是要防御外来的事件对其的破坏,同时也要防御内部事件的破坏能力。体系输入信息包括预警信息,网络威胁等各种影响网络安全的信息。最重要的目标即是保护系统的全部资产安全。体系的一个最核心过程即是安全防护过程:防护-监测-响应-恢复。其中防护阶段主要主要的作用是在攻击前基于修补系统漏洞和布置防护屏蔽,采用相应技术对数据进行保密措施和认证等功能。从而综合的防范了自身防御和入侵阻止及延缓过程;监测阶段主要是监测异常网络行为和模式,以及对其进行识别和预警的功能;响应阶段是根据监测阶段的预警信息对攻击进行相应的反应;恢复作为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使被保护的网络资源恢复到发生攻击前的一种状态。这四个部分中,防护部分是最重要的,防护分为网络攻击的防护以及网络隐患的管理两个部分,它的整个过程都贯彻了主动防御这一思想。在体系中同时也包含了另一重要部分,即反馈部分。反馈模块的主要核心内容是综合信息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用于系统的学习和进化,它有力的体现了系统的智能性以及动态性。反馈部分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知识的提取等。

2.2 IP网络环境下的监测系统

IP网络环境下的入侵监测系统主要是截取报文,监测方法是对所截取的报文进行内容匹配和协议分析,进而监测各种攻击。这种监测设备具有实时报警的功能。可以同时将报警的信息写入到数据库或指定文件中。最后,再通过插件体系来实现系统的扩展能力。

监测系统处理的数据主要是从网络中截取的数据,其中包括内部主机之间、内部主机与外部主机之间通信的数据内容和包头。主要包括网络连接特征、连接内容特征、连接统计特征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中网络连接特征主要是指一个TCP建立和持续的时间,建立连接双方的主机IP地址以及端口,连接的结束状态和两个方向的字节传输量等等;连接内容特征主要包括登陆成功及失败次数,对重要文件的访问状态,是否获取根用户权限,各种不同类型的登陆次数等等;连接的统计特征包括目的主机和服务两方面的统计特征,基于目的主机的统计形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与目的主机相同的连接个数以及各种类型的错误连接个数,不同连接主机的连接个数等等。

2.3 对于路由器的安全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篇4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生产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安全生产不仅关系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我国历来是煤炭生产大国,我国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都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对煤矿安全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项治理,加大了监察力度,使煤矿的整体安全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好转。然而,近几年来,由于部分私营煤矿主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经常无视煤矿的安全稳定运营,煤矿安全问题依然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重大挑战。

采用电缆、信号光缆和电力线等有线传输信号方式是目前绝大多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信号传输方式。虽然其技术已经很成熟,但这些传统的有线布设方式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传输线安装维护成本大,布线繁杂。在复杂地形的矿区地下环境中布设线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且监控系统所需要的光缆和电缆价格较高。(2)信号覆盖范围较为有限。由于矿区地形环境复杂多变,且有很多地区难以布线,矿井的各个地区是有线监控系统难以遍布的,因而无法实现对井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测。(3)布线有着较强的依赖性。由于有线网络的自我修复性能差,当其局部线路遭到破坏时,很可能导致整个监控系统的瘫痪[1]。

网络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煤矿建立检测监控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将煤矿生产中的瓦斯、CH4、CO2、CO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检测数据真实高效的发送到服务器端,并由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如若超过警戒标准,将会自动报警,提示煤矿此时应该停止工作,认真核查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排解[2]。除了对矿区环境要进行必要的监控之外,现代化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还需要对矿区设备和工作人员进行监控,通过对井下工作人员和设备的管理和调度,从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建立以无线传感网络为基础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有着现实应用意义。

二、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的组成

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主要由网络中心和安装在矿井现场的终端组成。而网络中心又包括系统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监控机、通告机及WEB服务器组成。

(一)网络中心

1.路由器。路由器(Router)是将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中各分站和系统服务器连接起来的设备,路由器可以根据传输信道的拥堵情况自动进行路径选择,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路由器是煤矿安全检测网络监控系统的枢纽,实现监控中心服务器与各分站的服务器之间的相连,确保煤矿检测各项数据的准确传输。

2.防火墙。防火墙是指确保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工具,是一项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会依照设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防火墙既可以是一台专属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设在硬件上的一套软件。煤矿安全网络检测系统中所有流入流出的网络通信和数据包均要经过防火墙。

3.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是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的核心。系统服务器中应安装煤矿安全网络监控软件。各分站检测到的煤矿矿井中的实时数据如风机开机信息,瓦斯、CH4、CO2、CO等有毒气体浓度等信息。并将信息传输到系统服务器,煤矿安全网络监控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矿井中的安全状况。

4.WEB服务器。WEB服务器主要为监控系统进行远程访问。当煤矿安全监控工作人员若出差在外时,可以通过本监察网络管理人员的授权,通过互连网访问系统,了解煤矿监测情况。

5.交换机。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内部的计算机局域网是通过以太网交换机相互连接而成的。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根据需求划分为监控子网、内部办公子网等几个业务子网,这样可以保证各业务系统互不干扰、安全高效的运行[3]。

6.通告机。通告机又名信息处理机,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中需要高度智能化的专用通告机。通告机将所采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评估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问题。当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SMS方式来发出警告,为了避免事故,将及时告之相关的矿井安全责任人。

(二)终端

终端是并分散安装在矿井之中,并与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借助通信设备相连,终端不但可以直接监察监控系统自身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取得主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终端在得到自身的运行状况和实时监测数据后,可以即时发送到监察网络中心。终端是高度智能化的,具有较强的抗干扰、防病毒能力,能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并具有一定的诊断和自我修复功能,可以跟踪显示自身工作状态[4]。

(三)数据传输介质

网络安全监测篇5

1.1设备运行情况不清晰

交换机以及路由器是电网调度数据网的基础部分,只有保证此类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才可以促使整个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的正常运行。但是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实现对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进而使得工作人员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生网络设备的故障,管理人员难以发现,给后期的设备维护工作造成了困难。此外,工作人员因为不能了解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所以有关于设备的温度、CPU占用率、电源以及内存占用率等基础信息很难准确掌握,从而在日常检测设备时无法及时发现数据异常情况,导致后期网络设备出现故障的风险。

1.2设备故障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工作人员在调度数据网时存在“放小抓大”的设备故障管理现象,即针对于链路通断、网络设备托管等对整个电网运行影响较大的设备故障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查明问题原因并加以解决,而针对于那些CPU内存轻微超标、温度超标、内存超标等小故障未加以重视。电网运行过程中,不仅网络设备的数量庞大,而且使用过程较为复杂,若对此类设备的小故障不加以及时控制,后期往往会发展为大故障。例如,温度偏高常常被工作人员所忽视,但是温度过高现象持续时间过长会使得网络设备出现重启现象,不仅对数据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1]。

1.3网络入侵防御不全面

现阶段的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防御系统不论是其内部核心层还是其外部的接入层,都显得较为被动,缺少完整的网络入侵防御系统,仅凭借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中之中的纵向认证以及横向隔离不能保证电网调度数据网运行过程安全。在电网调度数据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利用二次系统防护难以及时对业务数据中存在的潜在威胁进行有效判断。例如,黑客病毒、木马以及蠕虫等。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网络的不正规下载等操作都是感染各种病毒的途径,传统的防护仅仅是通过防火墙将流入的信息进行及时过滤,只能对数据进行基本的识别,难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1.4内部安全防护不完善

电网调度数据网内部的安全隐患有如下3种。第一,恶意攻击行为。恶意攻击行为往往是人为的,是现如今电网调度数据网面临的最大威胁,即在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电网调度数据网之中的业务系统进行盗窃、截取以及破译,进而非法获得数据的行为。第二,无意失误行为。此种行为常常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不正规操作手段使得数据出现泄露、丢失等现象,影响内部电网调度数据网的正常运行。第三,系统内部漏洞。系统内部存在的漏洞是部分不法黑客侵入系统的首选目标。电网调度数据网的内部安全防护不仅应该做好对外部入侵的防护,而且需保证防护系统内部威胁。但是电网调度数据网络还不能对内部的非法授权访问、WEB页面访问以及用户数据访问中的流量进行及时监测,所以难以对内部的安全威胁做到有效控制,使得网络内部运行状态难以达到稳定状态,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难以及时找出原因并且加以解决[2]

1.5网络运维工作不周密

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的运维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运维工作人员主要应该保证整个调度数据的准确性,但是调度数据涉及到的网络设备较多,往往难以保证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规定标准。此外,现如今的网络运维工作常常只负责各种网络设备的故障以及维护工作,而对网络中出现的安全事件不重视,未及时查明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不仅给后期的运维工作无意间增加了难度,而且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安全在线监测工作建议

2.1构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在电网调度数据网中构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利用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运行的所有网络设备的有效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是利用SNMP技术对每一个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获取,在获取后将信息汇总到系统内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进而将可能存在运行故障的网络设备及时通知给当地的工作人员,以便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此外,当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中出现的设备故障达到一定数量时,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会自动将此类现象升级为安全事件,此时管理人员会在特定地区内部进行重点排查,进而保证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的正常运行。

2.2重视设备的实时监控

为了尽可能减少人为网络故障以及设备自身网络故障现象的发生,管理人员应该保证对网络设备可以做到实时监控。第一,网络设备系统的实时监视。若想做到对网络设备系统的实时监视,工作人员应该做好设备的系统日志,将网络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系统问题以及软硬件问题进行及时记录,然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会利用Telnet的方式主动对网络设备系统日志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据电网调度数据网中的事故警报级别对系统异常信息进行集中显示,及时帮助工作人员寻找到可能的事故风险。第二,做到网络设备配置的实时监视。网络设备的配置主要应有如下两种,运行配置以及启动配置。运行配置指的是电网调度数据网络设备运行时的配置;启动配置指的是设备启动时需要加载的配置。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可以采用Telnet及时将各种设备进行主动连接,对目前的启动配置以及运行配置的细节加以分析,进而实现对网络设备配置的实时监控。对网络设备配置进行实时监控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对目前网络设备的启动配置和运行配置的协调程度进行及时分析,如果发现配置存在差异,说明此配置有被认为更改的现象,由此可以对目前电网调度数据网络设备配置进行实时管理[3]。

2.3设立入侵防御系统

虽然每个市县公司内部为了应对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的内部威胁将防火墙中输入的数据流量进行了实时监控,但是此种方法只能避免一些较为简单的病毒数据,而对于复杂的病毒数据难以做到及时清除。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在电网调度数据网内部设立入侵防御系统。此种防御系统不但可以对流入数据的IP地址进行及时过滤,还可以对应用层面所产生的各种恶意代码以及恶意入侵行为进行检测,进而作出应对措施。入侵防御系统一般使用旁路部署的手段,利用流量镜像技术将各个地区内部的核心路由器相互联系,对其内部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系统得出的结果传递给中心的管理系统进行汇总,以及时检测到各种异常行为。

2.4及时监测流量以及链路

为有效保证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对网络流量以及链路进行监测。第一,网络流量的监测。网络流量涉及到的数据应该及时采集,并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可以显示出最近几个小时内的流量趋势。此外,还可以利用目的IP、源IP以及会话等多方面显示出各个区域内部的网络流量的排名情况,为后期的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运营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第二,链路的监测。链路的监测与网络流量的监测相似,同样需要对网络流量信息进行监测与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链路监测需要对内部的比特率进行定期采样,同时还应该通过Ping计算出相应的链路反应时间,最后再将一段时间内的链路反应延迟趋势进行汇总,进而达到对链路的实时监测。

2.5合理设计安全管理框架

网络安全监测篇6

Keywords: mine gas;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KJ2000N system;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D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众所周知,网络监测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在煤矿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这体现出了网络监测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灾害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比如有顶板事故、突水事故、瓦斯事故、粉尘危害等几大灾害,其中瓦斯灾害就是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因此,要保证煤矿生产安全高效的运行,必须有效防治瓦斯灾害。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煤矿现用KJ2000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这种矿井瓦斯监控系统的管理模式在煤矿生产中正快速的发展中,对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作用。KJ2000N系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于煤矿瓦斯的治理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第一,由于在井上进行数据处理,其环境给操作者提供了简洁易用的界面。第二,还可以对井下的设备参数进行自行处理和编辑,同时实现数据的共享。第三,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可以在井上处理,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对通风系统的管理。第四,能够实现远距离的连续传输和对工作面的实时监测,也可实现超限报警,自动断电。

2、网络监测系统简介

2.1 系统结构图

KJ2000N系统由地面中心站、网络传输接口、井下分站、井下防爆电源、各种矿用传感器、矿用机电控制设备及KJ2000N安全生产监测软件组成。地面中心站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安装在地面计算机房。井下部分包括:KJ2007(F,G等)井下分站,KDW6B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各种安全、生产监测传感器,报警箱和断电控制器等。井下分站和传感器安装在井下具有煤尘、沼气、一氧化碳等危险气体的环境中,对煤矿井下的各种安全、生产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并将安全生产参数及时传输到地面中心站。各种数据由分站和中心站处理,并能按要求直接发出声、光报警和断电控制信号。地面中心站经过网络传输接口采用光缆与井下分站联结通讯。当前情况下,煤矿生产中所使用的监控设备已经在各个生产工作面、掘进面等一些主要的机电硐室均被广泛应用,正是由于KJ2000N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的广泛使用,这样使得煤矿传统的单一的监控模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通过KJ2000N系统可以准确、全面地了井下安全情况和生产情况,实现对灾害事故的早期预测和预报,并能及时地自动处理。这样既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益,又弥补了由于井下瓦斯员的疏忽大意所导致的数据部准确等原因造成的定时定点汇报的不足,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并且可以利用监测数据库进行安全趋势分析研究,对井下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实现安全管理的双保险。

图一KJ2000N系统结构图

2.2 注意事项及相关建议

(1)按照要求及时对传感器进行调试、校正,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及时捧除故障,加强系统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必须按照要求设置传感器的位置。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要及时调整传感器的位置,使其真实反映井下的情况。

(4)备用监控系统的操作与功能。当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导致主监控服务器的监测应用程序停止工作或服务器断电等原因正常监测不能进行的时候,备用监控服务器可在5 s内人为手动打开监测应用程序,保证监测的正常进行,保证了用户应用程序的连续性。

(5)随时和厂家联系,及时解决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

3、系统体系结构

该监测网络系统是在各煤炭企业已形成的监测监控系统基础上,整个系统将建立两级数据监控中心,形成一个“三层四级”网络体系结构。

(1)建立一级数据监控中心。

(2)在国有重点煤业集团建立二级数据监控中心。

(3)在煤炭管理部门设立二级数据监控中心。

4、监测系统的监管及意义

我们必须对一些高瓦斯矿井或者按照高瓦斯矿井管理的煤矿要有网络式的监管方式,这样才能实现对矿井的监测监控系统的有效管理,我们还必须要将这些数据上报到安全监管部门,这样便于上级部门对煤矿瓦斯进行有效的监管。各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应该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对煤矿瓦斯进行监测和监控,病区要将数据处理结果上传到网上,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这种监管模式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和监控作用,同时这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有效的保证煤矿瓦斯网络化实时监控项目的实施,这样才能够使得煤矿安全又了进一步的保证,电子警察的角色也就很好的扮演者,这样对煤矿的多级管理也是一个很好的强化,这样在煤矿生产中就形成了多级监管体系和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网络, 如果在煤矿工作面出现了瓦斯超限等问题,矿监控中心将立即报警,并且将报警的数据直接上报到监控中心,便于煤矿领导部门更方便的查明超限原因和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瓦斯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防止以瓦斯等恶性事故, 提高煤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监控系统-----KJ2000N系统,对煤矿的瓦斯治理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第一,这项工程很好的改造了煤矿瓦斯的监控系统,对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和装备水平都更好更快的提高。第二,以前对瓦斯实行的是填表上报,这样有可能监测瓦斯人员偷懒活者其他原因,不检测数据,而是对数据进行修改,然后上报,这样使得数据极不真实, 多数情况下也无法追溯核实,这样使得瓦斯事故在煤矿生产中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监控网络不会改变煤矿的安全管理模式, 它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实时监控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第四,有助于对煤矿的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宏观分析, 微观指导。

5、结论

综上所述, KJ2000N系统在煤矿瓦斯监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样既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对整个系统的功能也是一个很好的完善和补充,对协调我国矿井设备落后与高生产效率要求之间的矛盾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使得网络在矿井瓦斯监测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样使得瓦斯监控系统的功能能够发挥到极致,这样有助于对煤矿的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宏观分析, 微观指导。督促煤矿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KJ2000N系统,实行通过网络对瓦斯进行监测,这种矿井瓦斯监控系统的管理模式在煤矿生产中正快速的发展中,对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作用。从而为提高煤矿安全和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井下工人的安全提供了进一步的保证,把公司的管理提高到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宁,燕飞,杜广微,等.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网络设计【J】,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3

【2】 程德强,李世银,等.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J】,煤炭技术,2008;

【3】李玉国.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主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网络安全监测篇7

1广播电视监测与网络安全技术在硬件设备方面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硬件设备在安装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广播电视系统的有效监测和利用。与此同时,在与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在实践中对于一些硬件设备而言,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只有在满足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的基础上,才可以保证硬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对整个外力条件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可以避免对整个网络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1.1传感器

广播电视系统监测过程中,该系统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被看作是其中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零部件。本文在针对传感器的整个范围进行研究时,要结合实际要求,对其自身的范围进行有效的拓展。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实际要求,直接将各个监控探头的设备看作是不同部位的传感器。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设施当中,对符合实际要求的传感器进行合理设置。广播电视系统在构建和日常运行过程中,线缆传感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该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想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利用大量的线缆作为支持。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信号的传输,而且还可以保证通配电等各项工作可以有序开展[1]。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类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要求不同,所以对信号本身是否具有非常良好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这种类型的线缆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通常都必须要在相对应的区域位置当中对传感器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利用。与此同时,还将线缆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类型信息逐渐转变成为电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处理,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的有效调整和控制。除此之外,在对配电箱柜当中的环境传感器进行设置的时候,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由于其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比如比较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就是烟雾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所以要对这些传感器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这种类型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可以对密闭空间当中的状态进行监测,可以对这些空间当中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进行客观判断和分析[2]。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从中获取到相对应的信号,这样可以将这些信号全部都传输到相对应的报警系统当中,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可以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1.2控制中枢

在对中枢系统进行控制的时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硬件设备的运行信号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和分析,另外还有一部分作用和目的就是要在现阶段的诸多广播电视台当中,逐渐构建成一个具有统一控制特征的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合理运行,可以保证节目播放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还可以尽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与此同时,在实践中还可以实现对整个播放节目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避免出现播放事故的基础上,可以为播放的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在控制中枢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对前项的中枢进行控制以及对后项的中枢进行控制。首先,在对前项控制中枢进行处理的时候,为了从中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通过电路板、单片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利用,构建成符合实际要求的逻辑电路。特别是单片机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直接对各种不同类型设备运行状态、参数以及与设定值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客观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际值与限定值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那么要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参数调整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其次,在后项控制中枢过程中,一般为了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直接引进和利用应用流信号技术,通过该技术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合理的监督和控制[3]。与此同时,在对信号流进行制定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要求,直接向控制系统当中对播放节目的信息内容进行输入,在输入时,会涉及到的信息内容包括时长、节目的具体播放画面等。特别是在节目刚刚开始播放的阶段,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深度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可以对画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现存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各个节目相互之间具有非常良好的衔接性。

2广播电视监测与网络安全技术在软件设备方面的应用

2.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在很多终端的安全防护过程中都可以使用到。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是为了保证防火墙在应用时可以将自身的防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现阶段网络系统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受到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导致网络系统当中存在非常多的漏洞问题。在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第一时间将所有的补丁进行下载,同时还可以快速有效完成漏洞的修补处理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广播电视台在运行过程中,要对当前市场当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防火墙进行全方位、客观分析和研究。在对防火墙技术进行引进和利用的时候,可以适当与当地的网络技术单位达成合作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防火墙技术在安全防护过程中的质量,而且还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对于一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广播电视台而言,在实践中可以与当前的网络建设、规划方案等这些客观因素进行结合,这样可以实现对防火墙科学合理的设计[4]。与此同时,网络系统的内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防火墙进行升级、维护,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防火墙本身版本的先进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在这一方面出现严重的安全漏洞问题。

2.2虚拟服务器技术

虚拟服务器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会以服务器组合的方式,促使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效率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在服务器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完善,尤其是对于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广告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视频内容更是如此。在实践中,由于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频率比较高,同时在节目短时间内很难发生重大的变化影响,所以这种节目可以直接被储存在物理服务器当中,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节目在播放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对于一些新节目而言,可以直接将这些节目储存在虚拟服务器当中,在保证系统运行速度有效提升的基础上,可以尽可能避免出现错误播放的情况。

3结束语

广播电视系统监测与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从软件和硬件的角度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防火墙技术、虚拟服务器等一些新型技术的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质量,而且还可以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衣小羽,戴建云.探析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技术[J].传媒论坛,2019,2(17):132,134.

[2]张君昌.践行网络安全之责筑牢网络强国之基[J].中国广播,2019(8):10-13.

网络安全监测篇8

1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伴随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和获取网络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方式之一。各种知识和信息以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和宣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具备一定的重要性。在我国提倡言论自由的环境下,更促进了网络对同一事物发生了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因不同的观点同网络的快速传播下,使信息成为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具有传播广泛、相互作用性强,在传播的同时能给相关部门和疾走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社会关注例。从某个角度上能够起到放大事实,提高相关事件的透明度;增加社会民众知情度的意义。从而迫使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快速、有效、公正、公开的进行某一时间的处理和解决。网络舆情也就成为监督和监管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特殊性方法。

人们在日常上网、工作、学习中通过网络知识,对食品加工制作和运输流通的相关机构和厂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随时对不法厂商进行广泛的曝光,或是督促对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良好的处理和关注。

2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体系的创建

我们先探讨一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媒体和网民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围绕食品安全事件所形成的公开或非公开的信念、态度、认知、意见和情绪等综合表现。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是指专业人员结合人工和自动化两种方式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热点、趋势等进行有效搜集、跟踪、整理,向有关部门提出预警,并提供应对建议等。建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理论框架主要是识别食品安全关键词热度和敏感度,根据信息来源的权威度、反馈度、互动评论度等,识别新近热点;根据关键词密度和文本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对观点、态度和倾向性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趋势走向,分级预警,获取事件全貌并预测发展走势[1]。

3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规模、等级和监测范围

在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常规性监管;另一类为重点监管。对食品安全事件较小,网络关注人较少,同时没有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和严重事件的情况,可进行常规性监管,随时掌握和了解事情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处理情况。同时对恶意的诋毁和扰乱民众正确观点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防止错误舆情影响相关部门和组织机构,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对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或是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网络关注人较多,事件恶劣的情况,应进行重点关注,并且组织相关机构和部门进行处理,进行理性分析后,实施具有针对的应对措施,防止舆情进一步扩大,导致民众恐慌。

4 网络舆情的统计和分析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监测流程主要是舆情收集、筛选、跟踪、研判等几个阶段,方法上结合自动化和人工监测。舆情分析自动化技术中最关键的是搜索引擎技术,面对海量网络信息自动进行内容归类、汇总、倾向性判别、话题自动跟踪、生成摘要信息等文本识别技术,“其中基于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在其有效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

5 结语

针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监管情况较为复杂和多样,同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存在较多的不足,体系的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网民的观点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食品安全舆情的分辨和判断能力有限,不能更加客观的对待事件。还存在相关食品制作和运输流通、政府部门等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掩盖真相、假承诺或是不办实事等情况导致网络舆情扩大化,和难于控制其发展和监管。因此在发生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事件后,应督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相关企业及时的同IT行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多个角度和观点进行事件真实性的搜集、统计、分析。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知情和正确关注。降低网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广泛传播失真报道和激怒民众,导致恶性事件发生[3]。

因此对于食品安全的网络舆情,应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和正确对待处理,增加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监测篇9

1 计算机网络信息泄密的原因分析

1.1 网络泄密途径

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为人类社会创造力巨大的知识财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是人类社会一次伟大的进步,意义深远。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有着开放性的特点,计算机网络结构中的数据有着共享性的特点,计算机主机与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能够通过网络来实现联通,这就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泄密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1)用户在进入计算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口令识别,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口令识别已经不足以完成对计算机系统的保护,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盗取用户口令,进入计算机系统,完成机密窃取。

(2)计算机在连接网络之后,微波线路和载波线路组成了计算机的传输线路,这就进一步拓展了计算机系统的泄密渠道,计算机网络范围越广,其所需要的传输线路通道越多,信息的输送范围和输送区域就越大,这就给信息传输的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中众多分支信道中的一条信道或信道中的一个节点就可以截获计算机网络信号,从而窃取整个网络传输的信息,完成窃密。

(3)当前许多计算机网络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都采用非屏蔽网线,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泄露大量的电磁,此时非屏蔽网线就相当于一个电磁发射天线,其所泄露的电磁中会搭载大量的信息,如果缺少必要的防护,不法分子利用接收设备就可以完成对电磁的接收和对机密信息的还原。

1.2 媒介泄密途径

计算机信息主要存储在存储器中,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一些机密信息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则可能通过计算机的电磁辐射和计算机联网导致信息泄露,同时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大量的应用外存储器也可能导致计算机信息被篡改或复制,例如磁盘、磁带等,这些外存储器即使经过消磁仍然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提取信息。当计算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时候,如果不可以及时处理硬盘,或缺乏安全意识不进行维修监督,则很可能给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从而引起秘密信息泄露。

1.3 辐射泄密途径

计算机的电磁波辐射是不可避免的,计算机的显示器、通信线路的连接线、主机设备以及打印机等输出设备都可能产生电磁波辐射。在工作的过程中,计算机依赖于高频脉冲电路,这就必然会引发电磁场的变化,从而引起电磁波的辐射。电磁波在辐射的过程中会搭载计算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磁波接收设备能够接受电磁波,从而破译搭载在电磁波上的信息,盗取相应机密。国外的相关研究显示,电磁波的辐射范围能够达到一千米以上,也就是说不法分子在计算机一千米之外就可以利用电磁波接收设备来接收并还原计算机终端的信息。而在开阔地带,利用监听设备就能够在一百米外接受到电磁波辐射信号,这就给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的极大的威胁。

电磁波辐射一般分为两类:

1.3.1 运算控制和外部设备辐射

这种辐射的频率一般在10兆赫兹到1000兆赫兹之间,利用此频段的接收机就能够对此类电磁波进行接收,但这种电磁波中搭载的信息解读相对复杂。

1.3.2 视频电磁波

视频电磁波主要指的是计算机显示器中断中阴极射线管所发射的电磁波,相较于第一类电磁波而言,视频电磁波的频率相对较小,一般在6.5兆赫兹以下,在有效距离之内,只需要利用相同型号计算机或普通的电视机就能够接收此类电磁波,且搭载在视频电磁波中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解读相对容易,是当前不法分子常用的一种窃密技术。

1.4 人为泄密途径

计算机的操作主体和使用主体用户,对于一些计算机来说,则是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人员的原因也可能导致泄密,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工作人员泄密情况:

1.4.1 无知泄密

指的是工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知道电磁波辐射会导致秘密信息泄露,在使用的过程中并未采取有效的加密措施,从而导致秘密信息泄露,还有一种情况是工作人员不知道已经删除信息的存储器也会造成泄密,因此在存储器流通的过程中造成泄密。

1.4.2 管理不严泄密

指的是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使用,或缺乏有效的管理而导致泄密,例如计算机检修前不做消磁处理等可能导致泄密。

1.4.3 故意泄密

指的是计算机程序员为了利益获取计算机密钥,故意窃取机密信息和保密文件,或利用职务之便为不法分子提供进入计算机或接近计算机的机会而导致泄密。

2 无线电监测技术概述

无线电监测指的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相关设备来对无线电发射频率、带宽以及误差进行有效的测量,以此来实现对信号的监控,对非法的干扰信号进行抵御和查处。无线电监测对计算机的保护有着全面性的特点,不仅能够对没有连接网络的计算机进行防护,还能够实现对网络安全的评估。无线电监测的主要内容如下:

2.1 立体监测

无线电检测技术能够通过空间维度中的电子地图、台站维度上的台站数据、环境维度上的站情数据以及时间维度上的分析统计数据库等来实现对计算机电磁环境的多维度立体化监测,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电磁环境的安全性。

2.2 自动监测

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通过对监测任务、监测条件以及异常信息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设置来实现对计算机安全的自动化监测。

2.3 主动监测

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实现主动监测,当值班监测信号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就会自动报警,从而主动的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的防护。

2.4 协同监测

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建立中心监测网,对监测设备、分析系统以及干扰设备等进行统一的调度,实现协同监测,保证监测的系统化。

3 无线电监测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策略

上文中简要探讨了计算机的泄密途径,之后对无线电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了解了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原理和监测内容,明确了无线电监测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作用,下面来简要探讨无线电监测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策略。

3.1 计算机安全升级

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扫描杀毒,采用先进的杀毒软件,提升计算机的安全系数,同时应当及时对磁盘进行整理,加强对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应用,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此外,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当利用防火墙、加密设备来实现多层次的加密,采取身份认证、信息加密、数据备份、授权管理等一切加密手段,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3.2 移动存储介质隔离

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往往会成为计算机泄密的载体,因此应当对不同用途的存储介质进行隔离,将搭载机密信息的移动介质保护起来,以此来避免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来泄密的可能性。此外,用户或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切忌将计算机与公共网络连接,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维修的时候要选择专业的维修人员,维修之前要对计算机进行消磁处理,同时全程监控维修过程,避免机密信息泄露。

3.3 资料档案室

上文中提到,计算机主要辐射设备有显示器、主机、输出设备以及线路等,在高频脉冲电路下,电磁波的辐射会搭载计算机网络信息,从而给不法分子窃密带来可乘之机,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建立无线电资料档案室,以此来将电磁波隔离出去,有效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避免入侵者在计算机附近通过接收设备来窃取信息。而在数据输入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应当采取一定的点播屏蔽或干扰措施。

3.4 加强管理

对于计算机来说,应当将无线电管理系统和互联网隔离开来,保证内外网的物理隔离,明确计算机权限及使用责任。此外,应当积极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对网络管理员和计算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以此来促进保密工作。

4 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计算机泄密途径,并从无线电监测技术出发,探讨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相关问题,旨在为相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钱肇钧.浅谈无线电监测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J].中国无线电,2010,04:81-82.

[2]张俊钦.无线电监测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综合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03:11-12.

[3]张敏.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问题[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5:34-35.

[4]唐中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04:973-974.

网络安全监测篇10

二、明确分工及职责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多样化,临时性及应急性已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所以应建立稳定的舆情监测工作体系。领导应该组织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舆情响应等方面明确负责机构、人员和职责,分兵把守、严密监测、科学研判、及时响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管理,统一领导负责舆情监测工作、工作部署和协调管理。指定专门机构和业务人员具体负责、对涉及全省范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进行综合检测、分析研判、汇总报送。重大舆情第一时间迅速上报上级部门。

三、合理利用采集信息方法和监测方式

舆情信息可通过人工搜索和专用软件搜索两种方式实现。在人工搜索条件下,为保证舆情监控全面、不遗漏,可输入关键词搜索和重点网站盯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关键词搜索的重点在于关键词的合理设置,应根据舆情监测范围和重点,及时根据舆论热点和网络语言传播规律调整关键词设置。重点网站盯牢的关键在于正确选取监测网源,应以政府机构网站、权威媒体网络版、公众认知度较高的门户网站和论坛、影响力较大的博客和微博等为主要信息来源,通过浏览网站新闻排行、论坛热帖排行、博客和微博热点话题排行等,确保主流网络舆论热点监测到位。网络舆情发生时间不定时,利用专业舆情监测软件能够实现不间断连续采集,但在人工监测条件下,必须摸清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整体情况,对重点网站热点新闻、话题、论坛必须不间断浏览才能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对于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要确保信息内容收集全面、第一信息来源、报道时间、具体内容、网站转载和网民跟帖评论情况都要收集完整,做好记录。

四、做好分析研判和预警

要筛选、收集和利用有价值的舆情信息,才能发挥对舆情信息分析、研判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将舆情性质分为贬、褒两类,舆情内容的可信度及反应问题的严重程度等,分析同类主题舆情传播量、社会关注量、网民浏览量和跟帖评论量数据大小。结合数据,判定传播途径、影响范围、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并汇编舆情分析报告。

五、及时做好舆情分类报送

舆情信息应实行分类报送,建立快报、周报、月报和专题报告,通过分析研判,达到分级要求的舆情信息应报送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部门。如遇到重大舆情事件,可通过快报形式汇总后上报。日常工作以每周一收集汇总方式编写舆情周报,同时,月底将舆情发展趁势进行分析汇总,编辑月报并上报。对特别热点惹人关注的问题,还应编写专题报告研究,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案例,编制专题报告上报。舆情信息报送到有关管理部门后应尽快作出响应,对造成社会影响的舆情,需要调查核实,有关部门应迅速开展调查工作,查清事实真相,主动公布舆情情况,平息舆论发展态势。调查属实的,相关部门应依法处置、公布处理结果,平息社会矛盾。调查不实的,及时澄清事实,追究制造舆论者责任,正面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网络安全监测篇11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定位机制

作为一种利用已知节点来准确的得知其它点的技术,无线传感器在煤矿安全的监测中利用了已知节点和待测节点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的关系来达到对布设区域内节点的精确定位。所以在煤矿的安全监测中,锚节点和待测节点二者共同组成了无线传感器的节点。在网络的节点中,作为所有节点所占比例较少的锚节点在实际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用来对未知节点的定位做一个辅的帮助。图1为煤矿安全检测局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图1中,待测节点使用实心圆来进行表示,锚节点使用空心圆来进行表示。

三、仿真结果与讨论

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来确保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计算的仿真验证中,设定检测的局部区域面积为一5 m×20 m的矩形区域。在仿真的测算中,使用蒙特卡罗仿真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最终的目的是求得相关区域内的仿真点,最后将所有仿真点的平均进行估计之后就是使用蒙特卡罗仿真法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图2为定位算法性能曲线。在该图中可以发现传输模型的不确定性小的时候,基本算法所的出的平均相对定位误差没有太大区别。随着传输模型确定性的增加,定位算法的性能就比基本算法的精确性要高。

四、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监测无线创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可的定位精确性由无线传输模型所直接决定,由此在实际的应用中要选择准确的无线传输模型来实现定位的准确性。滚动平均系数对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也有着较大的作用,在设置待测点的时候,注意分散锚节点之间的位置来确保定位的精准度。随着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技术的发展,煤矿的安全监测技术和手段也必然越来越成熟,这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维,冯锡生,程时昕,等.新一代全矿井无线信息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 2011, 29 (4): 506-509.

[2]HeT,HuangC,BlumBM.Range-free localization schemes in large scale sensornetworks [A]. Proceedings of the 9thAn-nual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C].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ACM Press, 2012.181-195.

[3]彭刚,曹元大,孙利民.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40 (35): 127-129.

网络安全监测篇12

摘 要 土壤墒情网络监测系统的洪涝、干旱及火灾等报警功能关系着生命财产的安全,作为系统核心的监测主机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全面分析监测主机可能面临的病毒、黑客、硬件故障、操作人员因素、自然灾害等安全威胁,以预防和恢复为指导思想,确定具体的安全策略,进而建立起监测主机的全方位层式安全模型。该模型具有预防、恢复、审计追踪三层,综合考虑了各种安全威胁,具有全方位的保护作用。采用《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对该安全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其安全性能较高。

关键词 安全模型;安全评价;土壤墒情;网络监测

1 引言

土壤墒情是重要的土壤信息,可以预报洪水和干旱,是农作物和森林树木生长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土壤墒情网络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土壤墒情数据,具有预测和预报森林土壤墒情和洪水、干旱及火灾等灾害的功能。土壤墒情网络监测主机担负着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服务器的功能,一旦其遭到破坏,整个土壤墒情网络监测系统将瘫痪,失去洪水、干旱及火灾等灾害的报警功能,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土壤墒情网络监测主机的安全保护极其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土壤墒情网络监测主机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种全方位层式安全模型,并采用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标准局的《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价。

网络安全监测篇13

一、广播电视网络对监测技术的需求

广播电视网络起始比较早,均采用简单的监测手段,监督广播电视网络化的运行状态。早期监测运行并不成熟,而且监测的水平不高,主要依赖于人工监测与测评,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网络的运行水平,广播电视网络方面,对监测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逐渐提高网络监测的水平,将人工监测转化成自动监测,参与广播电视网络监测。

目前,大多地区采用人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互结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朝向全自动化的监测状态进行过度[1]。广播电视网络方面,对监测技术的需求很大,应该规划好监测技术,同时规范各项监测技术,以此来满足广播电视网络的需求。

二、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的运用

2.1无线广播电视网络监测

无线广播电视网络中,监测技术方面建立了专业的监测网,设计了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无线广播电视网络中的数据采集,在采集点监测无线广播电视网,配置监测台,运用远程遥控的方式,规划好通信路,设计好监测的时间,把控无线广播网络的监测[2]。网络监测上,还能传输语音压缩文件以及测试指标,回传到监测网内,中间还会途径防火墙,传输到内部路由器内,路由器再次传送到通讯服务器中,自动启动文件服务系统,把数据存储到网络数据库内。无线广播电视网络监测的数据处理中心,规划了数据库分布技术、压缩技术以及远程技术,保障无线广播电视对内、对外的播出质量,还要实现不间断的自动化监测,完善无线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的运用。

2.2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监测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构成与无线相比,相对较为广泛,其构成中包括市级、县级的网络分配,以及光缆干线网等等,均采用了光缆传输模式。市县级的分配网,是与用户直接相连接的,部分地区,采用的是电缆传输的方式。在有限广播电视网络监测中,主要检测电视内容、质量以及安全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监测中,分为音频、视频、射频3个部分,采用自动化的监测设备,检测无线电频的占用情况以及场强、载波频率等。有线电视网络具有自动监测的特征,其可在众多频段内,监测电台的运行情况,明确信号强度,获取频谱的实际情况,以便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

3、卫星电视网络监测技术

卫星电视网络监测技术中,专门构建了专属的监测台,改变了以往人工检查的方式,启动慢速录像机,实现实时录像,监测卫星电视网络节目中的画面[3]。近几年,卫星电视网络监测中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运用相关的监测技术,如:数字监测技术、压缩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改造了卫星电视网络监测技术,提供了智能化、自动化的监测系统,推进了卫星电视的网络化发展。

三、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的发展

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积极发展监测技术,配合广播电视网络的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是确保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和质量,确保技术是网络的共同发展,强调与时俱进的运用,进而完善广播电视网络的运用,全面落实监测技术的应用。我国在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时,应该注重质量和安全建设,推进监测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同时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监测系统,保障广播电视网络的可靠性,避免影响广播电视网络的播出质量,更重要的是促进广播电视网络的有效发展,加快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速度。

四、结束语:

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电视网络化的水平,保障广播电视网络快速、稳定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中,积极落实监测技g,促进广播电视网络的良性发展,以免增加广播电视网络化的运行负担,更重要的是加快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速度,体现出监测技术的实践价值。

参 考 文 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