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学术会议通知实用13篇

学术会议通知
学术会议通知篇1

2)断裂与疲劳损伤的微细观方面

3)金属材料的断裂与疲劳行为

4)非金属材料与新型材料(包括工程塑料、生物材料、建筑材料、陶瓷、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材料等)的断裂与疲劳行为

5)环境对材料与结构的断裂与疲劳的影响

6)载荷谱和随机载荷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与断裂

7)材料和结构的疲劳寿命估算、可靠性、延寿及老龄化分析

8)计算断裂力学、实验断裂力学、概率断裂力学及可靠性

9)线弹性弹塑性断裂、界面断裂、动态断裂

10)断裂与疲劳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

11)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中的实验及测试技术

12)抗断裂与疲劳的设计技术

13)断裂与疲劳的的失效分析

14)断裂与疲劳理论的典型工程应用

15)断裂与疲劳分析软件及材料数据库

2、会议征文

凡未经正式刊物发表,与材料的疲劳和断裂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设想及建议等均可以论文形式应征。应征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图表清楚,一般约为5000字以内(3页),计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并附word文件类型的软盘、email word文件到会议秘书处或在线投稿。论文经专家审阅后给予书面答复。经评审合格的论文将在《机械强度》杂志(增刊)上正式出版。接到论文录用通知和论文收费通知后汇交会议注册费600元(学生400元)和版面费600元/篇到《机械强度》杂志社,每超过一页加收200元。不交会议注册费和版面费的论文,将不编入论文集(期刊)中。已经录用的稿件将付一定稿酬。没被录用的稿件恕不退回,请自留底稿。

欢迎全国各地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同时也欢迎暂无论文但对会议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

3、会议地点

会议地点在厦门市鼓浪屿别墅酒店(厦门市鼓浪屿鼓声路14号,电话:0592-2062418;传真:0592-2060165), 会议不安排接站,请注意到厦门后,一定要到厦门旅游客运码头上船。会议期间食宿自理。

4、重要日期

提交论文摘要截止日期: XX年3月30日

提交论文全文截止日期: XX年5月1日

论文录用通知: XX年6月1日

汇交版面费截止日期: XX年7月15日

会议召开日期: XX年11月10-13日

5、技术展示和产品宣传

欢迎在本次会场内设置与会议内容相关的宣传广告(以材料、图片、样品和软件为主)。

6、特别提示

本次会议将邀请日本和我国知名专家学者就疲劳与断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等方面作若干专题报告。

7、应征论文参考格式

“机械强度”的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工作单位、摘要(250字),关键词(5-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名字的汉语拼音和工作单位的英文译文,以及文章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

由于“机械强度”被美国工程索引和英国的“科学文摘”等收录,为了便于国际著名检索刊物和其它信息机构采用,英文摘要应详细,尽可能反映文稿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所论述的主要信息;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三部分。字数不得少于900个印刷符号。

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编号 作者(姓列名前). 论文题目.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编号 作者(姓列名前). 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起-止页码

文中图表附最具代表性的,并一律安排在正文中.图表题请附中英文对照稿。

稿末写明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包括省、市、县名)、单位、职称、职务、学位、学术简历、研究领域和主要成就;详细通讯处、e-mail、电话及传真号。

学术会议通知篇2

2. 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预警预测研究与控制;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及干预控制;

4. 伤害流行病学及行为、心理障碍与疾病研究,精神卫生研究;健康教育与促进;

5. 分子流行病学与疾病控制;

6. 流行病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二、征文要求

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字数不超过3000字,附800字以内摘要,用Word文档打印;要求论据充分、观点明确、内容真实;首页写明题目、作者单位(加盖公章)、姓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E-mail。稿件请于2008年6月30日前(同时发电子邮件)寄至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办公室(上海市中山西路1380号,邮编:200336)。电话:62758710-1323,联系人:李凡,电子信箱:fli@scdc.省略。

三、论文排版具体要求

1. 论文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 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 作者单位、邮编及通讯地址(第三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4. 关键词:需列出3~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

5. 正文:五号宋字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用五黑居中。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份,起页-止页.

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如有2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7. 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简介内容。作者简介内容50字左右,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专业领域、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8. 论文文字和格式务必符合本通知要求,否则,将会影响文章的收录。

学术会议通知篇3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各会员和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沼气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新技术与新成果的转化,促进沼气事业又好又快的健康持续发展,经农业部批准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定于2011年9月组织召开“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拓展沼气技术发展领域,实现资源化高值利用。

二、组织形式

1.主办单位:中国沼气学会、云南师范大学;

2.承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教育部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协办单位: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能源研究会农村能源专业委员会;

4.媒体支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沼气》杂志社、中国沼气网。

三、会议内容

1 交流近年来沼气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

2.交流沼气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最新进展情况;

3.介绍沼气工程示范与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果;

4.研讨未来沼气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方向;

5.召开中国沼气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四、会议时间

2011年9月27-28日,9月26日全天报到。

五、会议地点

昆明市福保文化城(地址:昆明市官渡区六甲乡福保村,电话:0871-7328000)。请各位参会代表白行前往(具体乘车路线见附件1)。

六、会议费用

1.本次会议收取注册费1000元/人,主要用于论文集及会议资料编印、会议室和设备租用等。其中,中国沼气学会会员代表800元/人,在校学生400元/人;

2.会议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3会议期间还将分三条线路,组织参观考察腾冲、大理和西双版纳的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建设情况(相关费用见附件2):

4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不再另行收取费用。

七、其他事项

1.参会人员请务必于9月16日前将“参会回执”(见附件2)传真至云南师范大学或中国沼气学会秘书处:

2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因故不能参加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的,可派人代为参加。

八、联系方式

1.云南师范大学

联系人:王昌梅、张无敌

电话:15969431782、13508714255

邮箱:

2.中国沼气学会秘书处

联系人:王素平、刘耕

电话:010-59199381、59199382

学术会议通知篇4

药制剂治疗风湿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上市后再评价研究;③中药有效成分治疗风湿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实验设计;④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风湿病的科研设计、临床研究、经验体会;⑤疑难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个案报道、临床经验总结;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标准、中医治未病技术制修订标准及中医疗法的研究成果;⑦常见风湿病中西医药物治疗的专家共识建议、草案;⑧风湿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经验体会、临床总结;⑨其他有关中西医结合在风湿病领域的热点问题。

2、征文要求:①稿件应为未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求论点鲜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②稿件全文限4000字以内,并附400字以内的结构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及关键词;请提交电子版至投稿邮箱,不受理手抄及复印文稿;③稿件一律用Word文档排印,标准A4版面,标题用宋体三号字,作者及单位用楷体小四号字,注明单位科室、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联系电话;摘要与关键词用宋体五号字,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课题者请注明;④录用文稿纸质版须加盖单位公章邮寄;⑤论文经审评录用后,将收入“会议学术论文集”,组委会将给作者发送会议论文录用通知;⑥欢迎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3、截稿日期:2016年3月31日(以邮戳日期或电子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4、联系方式:①联系人及电话:李略15566080836 岳月15604008885 固定电话024-31961263;

学术会议通知篇5

2.1 会议承办的审批、申请与获得

在我国举办任何类型的国际会议都属于外事活动,都要经过政府的批准。根据会议规模的不同和学科的不同,批准的级别也不同,实行国务院和省部级两级批准,省部级以下无权批准国际会议。在没有得到批准前,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能在我国筹备和举办国际会议,也不能承诺国外机构在我国举办国际会议。

会议申请承办书的撰写是一项学术会议工作的开始。会议申办书一般是写给相关国际社团组织的主席或理事长,以信件格式表示对举办下一届学术会议的欢迎,保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具体而言,包括:①申请举办会议的名称,拟举办的时间、地点及其会期等;②申请承办单位的简介,包括在该学科领域的学术实力和举办优势。有时还需要拟定初步的学术计划,即会议特邀报告人数量、口头报告及墙报的安排等;③拟申请承办学术会议的主题和学术议题;④申请承办单位计划联合邀请的学术团体和单位;⑤拟举办会议的财务预算等。当然,有时国际社团组织也常常采取现场申报会议承办权的方式,因此挑选一名具有专业领域知识并外语良好的代表做陈述报告十分重要。大型国际会议的申办权往往提早4~6年获得。如国际海岸工程会议(ICCE)2016年的举办权经过现场陈述评比,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CERE于2010年7月5日宣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

2.2 会议筹备工作组的成立

2.2.1 会议准备工作。

取得国际会议承办权后,建立会议筹备工作组,收集会议前几届会议相关信息和资料是会议组织工作的开始,调研工作需要提前1~2年甚至更长,大型国际会议的调研往往还要派工作组专家团队去别国参会并实地考察会议现场,获得感性认识和办会启发。会议初期方案的制定和工作安排是需要中方召集人及时与国外主办组织沟通并取得认可的。另外,也必须定期召开会议筹备进程阶段的协商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并讨论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展与阶段目标。

2.2.2 会议秘书处设置

这是会议顺利举办的保证和核心。秘书处核心成员,4~5 人均可。除会议秘书长统领会议各项工作以外,秘书组中应有1~2 人具备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会议公司所不能替代的。秘书组人员应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般而言,可以从会议学术秘书、会议财务管理、会务管理及其会议考察等几个方面去安排。

2.2.3 会议地方组委会确认

任何学术会议的召开必定涉及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探讨活动,因此具备权威的学术会议学术组和工作组是整个会议工作的关键。一般来讲,这项工作常常在申办这项会议的前期工作中已经确认,但也应该在下发第一、二号通知前再次予以确认。如地方组委会主席、组委会成员等名单及行使的职能等。

三、会议组织阶段

会议通知、会议网站、科技群体互通是会议信息宣传的重要方式。虽然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但并不是每位参会者都会及时通过网络收集会议信息,因此通过纸质材料用邮寄的方式向可能参会的代表提供会议的各种信息是比较保险的方式。会议网站的建立是必须的,它可以很好、很全面地反映纸质材料不能反映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减少邮寄费用,这也是常在纸质材料中告知会议网站的重要原因。

3.1 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一般为三轮,如果会议筹备期较长,也有发4~6 轮的。会议第一轮通知一般比较简单,主要告知该学科领域的专家有这样一个会议,时间、地点、主要议题等内容,秘书处的联系方式和回执表。二号通知就应有比较全面详细的信息,包括此次会议组织机构、主要议题和征文要求(包括征文格式)、会议初步议程、会议初步学术考察路线、回执表等。其中,会议主要时间的确定、会议论文格式及回执表设计等相关内容是应注意的,会议前至少2 个月发出三号通知,以方便计划与会专家了解会议的最终程序安排,安排行程。会议三号通知是会议发出的最后一轮通知,是会议期间所有会议学术日程和活动的详细安排。

3.2 会议联络宣传与招商工作

会议组织阶段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到会代表的多少和会议期间各项工作的布置,因此这段时间的工作是非常重要和繁琐的。会议联络工作包括会议协办单位的组织联系、学术组成员的联系以及与会代表的联系等,因该项工作是重要的并贯穿始终,所以一般由秘书长和学术秘书担当此项工作。参会专家层次、人数的多少是决定会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同时会议赞助单位的落实以及展商的招募也是会议赢利与否的重要因素,会议的宣传是必要的。通过会议专家组和工作组的邀请,多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而通过张贴海报、发会议通知等手段才能发掘国内潜在的与会代表,才能扩大学术规模,提高会议的影响力。当然,根据办会经验,400 人-600人参会的会议学术交流成果丰硕,招商情况理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3.3 会议论文集收稿阶段

3.3.1 投稿论文归类管理

会议论文会随着收稿截至日期的临近而变得越来越多,因此经常要及时清理公布的会议联系邮箱。同时,论文应及时归档管理,可以通过建立简单的Excel 表格进行管理,下列内容可为:文章序号、国别、姓名、性别、文章题目、护照号、签证号、随从情况、住宿要求等回执表信息整理归类,以便管理。学术秘书的工作除及时规整所收论文外,与代表们保持联系,及时解答相关问题也是工作的重心之一。文章归整完后,就可以通过学术组专家及时审阅稿件,层层删除不符合的文章,并通过邮箱及时退还稿件;对于符合条件的稿件,也应及时发送录稿单,对文章的内容表示肯定,并邀请投稿人与会并告知下一步的安排。

3.3.2 会议注册费时间的安排

按照国际惯例,会议相关费用如注册费,文章版面费等的收取在接到录稿通知或邀请函后就可以支付了。会务组为了做好会议前期安排,一般都会鼓励代表提前安排行程,在优惠期(会前3-4 个月)缴纳费用,通常这期间的注册费一般比会前缴费或注册缴费分别要便宜20-30%%左右,越早缴纳优惠越大。

3.3.3 国际支付的开通

国际会议组织中,国际支付的开通是保证国外代表顺利支付会议注册费的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之间直接汇兑的增多,通过国际银行的转汇也越来越常见。为了方便缴纳会议费用,会议组织方一般会提供邮局汇款-票汇(check)、银行汇款-电汇(wire transfer)、银行卡转帐-信用卡(credit card)三种支付方式,代表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中一种支付方式。前两种方式对于国内代表来讲是比较方便的选择,因此国内代表通常需要会务组提供相关的银行名称、账号及开户行,同时将银行或邮局回单扫描发送给会务组。对于国外代表信用卡转账,会务组应该提供账户开户分行名称、银行地址、邮编、银行分支代码以及银行账号以及联系人姓名与手机号等信息。

3.4 会议指南的设计与制作

会议指南设计是会务组后期需合力完成的工作,具有参会所有信息。其中应包含:组织机构、赞助与支持机构、大会主席欢迎词、总信息(应包含技术报告安排、海报的设立与拆除、参展时间、媒体室、摘要集、论文集以及注册台、信息台等信息总汇)、楼层分布图、会议议程详细信息(应包含总体议程规划、分会场主持人须知、各分会场议程安排表等详细信息)。会议指南中所安排的会议事项应该是经过会务议已经确定的事情。会议议程是会议指南设计的核心,这需要花费大量的工作时间来完成,同时也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同时会议指南还一般还包括技术考察路线及简介、陪同人员须知、晚间节目以及参展单位介绍。指南的最后一般为参会作者及主持人索引,含作者、国家、论文(或海报)信息。会议指南的最后一页或封底往往提供了大会组委会的联系信息。

会议指南在会议中几乎人手一册,使用频率最高,因此,造型设计以美观大方、轻巧灵便为主,版面设计时考虑到方便查找与翻阅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会议召开阶段

4.1 会议注册

会议注册是会议开始最为繁忙的阶段和关键阶段,这段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议整个阶段的运作。担任注册主要工作的应该是秘书处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众多的会议志愿者。会议秘书长负责整体协调工作,学术秘书和财务人员是注册的核心成员。由于前期联系的关系,学术秘书比较熟悉代表情况,并在注册前也已准备好相关注册用的资料,包括所有归类信息和缴费情况,因此学术秘书需要与代表及时核对信息,并进行修正。会议考察是自愿行为,会务组一般只会在注册时张贴相关宣传海报供代表参考选择,并另外登记缴费。提供给国外代表的会议注册费发票可以只有会务组公章的收款凭据;但对于国内代表就必须是国家税务机关认可的事业单位发票了。

4.2 会议召开

会议召开前一定要在显眼的位置安放会场分布图、当天的会场安排和各会场报告顺序,很多代表会在参会前核实报告情况。同时,收集PPT 的媒体室也是需要的,它便于代表们及时在报告前将演示的PPT 送到会务组整理并送到各分会场试演。因此,组织者应该在会前根据会场设置,准备相应数量的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投影仪,有时播放的图片会对此有要求。当然有些代表为了保密资料会不愿意拷贝多媒体到会议电脑上,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对此也要注意不要强求。对于提前告知工作人员防止其PPT 外泄的代表,工作人员也应尊重代表意见,保护合法权益。另外,当遇到原本计划做报告的代表最后因没能出席会议时,应及时修改报告顺序,并告知当天的会议主席,否则,参会代表将会要求等着报告代表的出现。

学术会议通知篇6

1.会议筹备工作组的成立。建立会议筹备工作组、收集会议相关资料和信息是会议组织工作的最首要任务。组织者往往还要派工作组实地考察会议现场进行实际调研,获得感性认识和办会启发。其次,要建立会议学术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和会议秘书处等组织机构,对会议的各项工作进行分工落实和管理;对会议整体进行时间性划分,计划各项工作的阶段进度;对会议的总费用支出进行预算和分配管理。会议秘书处的设置是保障会议顺利举办的关键,其中应有1~2人具有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秘书处人员结构应合理安排、分工明确。一般而言,秘书长负责统筹安排会议的各项工作,可下设会议学术秘书组、财务管理组、会务管理组等分支小组进行分级管理和协同工作。会议筹备工作组必须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并商讨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展与阶段目标。

2.学术会议的主题。选好学术会议主题是会议成功的重要因素,会议中的所有内容都是紧密围绕会议主题开展的。高校主办的学术性会议是根据自身所涉学术领域来细分会议主题的。以医学为例,其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种类,这种分类,导引了医学学术性会议主题与内容的细分。当然,学术会议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创新的,但这种创新不能脱离主办方所涉的学术领域。为确保学术会议的质量,学术委员会可针对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出学术会议的总体构想,讨论当前的热点或焦点问题,并进一步确定会议学术内容和主题。

二、会议组织阶段

会议组织阶段工作是非常重要而烦琐的,在做好筹备工作的基础上,要对会议期间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科学管理。

1.会议通知。会议通知是会议信息宣传的重要方式,要做到及时、准确、简要,防止重发、错发或漏发。会议的邮件通知一般可发3~4轮,可根据会议的筹备时间适当增加发送次数。一般来说,第一轮通知比较简明扼要,旨在告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会举办的大致时间、地点、会议主题、主办方、秘书处联系方式和住宿回执表等内容。会议的第二轮通知就应有更全面详细的信息,包括本次会议的组织机构、会议主题和征文要求(包括征文格式)、报告形式(口头或者墙报)、会议大致议程、会议初步学术考察路线、住宿回执表等。第三轮通知应保证在会议前至少一个月发出,以方便与会者依据议程安排自己的行程。此外,会议网站或各种移动终端公众平台的建立是必须的,它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会议通知邮件不能反映的信息。

2.会议联络宣传。会议联络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与会者的规模、与会专家或报告人的学术水平层次以及会议期间各项工作的布置,也直接决定了会议的成功与否,所以联络工作一般由具有相关学术背景的秘书担当此项工作。为了更广泛地吸引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与会,扩大学术规模,提高会议的影响力,会议的宣传是必须的。借助于各种网络平台包括传统的PC端会议网站以及移动终端交流软件(如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来宣传学术会议是当下最为流行也是最为高效的会议宣传模式。

三、学术会议论文集及相关材料制作阶段

1.投稿论文收集管理。会议第一轮通知发出后会陆续收到会议论文的稿件,收到的论文应及时归档管理,可建立简洁的Excel表格对论文以及回执的信息进行汇总以便于管理,包括姓名、性别、单位、论文题目、报告方式(口头或海报)、护照号、签证号、住宿需求、其他备注等信息。学术秘书还应与参会者保持联系,并及时解答相关问题。论文全部汇总之后,应联系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稿件进行审阅和筛选。对于符合条件的论文,应及时发送至秘书处,联系并邀请投稿人与会,告知下一步的安排;对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应及时联系作者退还稿件。

2.学术会议注册费缴纳事项。与会者缴纳会议注册费在一般安排在收到邀请函后。为更好地安排会议的前期工作,会务组可鼓励代表提前安排行程,在优惠限定期缴纳注册费用,缴纳时间越早,优惠力度越大。为了方便与会者缴纳会议费用,会务组应该在会议通知、会议网站以及其他公众平台提供会务组账户名、开户行的行号和名称、银行账号、邮编以及联系人姓名与手机号等信息。

3.会议指南的编写与制作。会议指南(又称会议手册)是帮助与会者更高效、更有序地参加学术会议的指导性文本,使用频率高,几乎人手一册。会议指南的编写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字撰写、编排和设计工作。需秘书处人员保持思路清晰的状态,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一般会议指南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会议概况:会议宗旨、会议主题、时间、地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等;②会议议程:会议注册以及会议当天的流程安排,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为佳;③嘉宾介绍:提供详细的会议报告嘉宾的信息及发言摘要;④组织机构介绍:会议各相关单位机构的介绍;⑤参会嘉宾名单:列出确定出席会议的嘉宾名单,方便互相了解。⑥会务信息:酒店、会场地址,交通、食宿和会务组成员信息等;⑦考察路线活动安排:明确列出行程安排、路线等具体介绍。同时会议指南还可对晚间节目以及参会赞助商做简单介绍。会议指南的封底可提供大会组委会的联系信息。另外,为提现会议的整体水平,会议指南的造型设计应美观大方,在进行版面设计时要方便使用者查找与翻阅。

4.相关文秘材料准备。根据会议的内容和领导意图,会务组秘书需撰写领导讲话稿、欢迎词、主持词和交流材料等。在文秘材料时,秘书组要把握好文本的撰写、校对、印刷、分装等环节,避免临时出现问题而措手不及。

5.学生志愿者培训。由于高校学术会议通常会邀请学生志愿者为会议服务,而大多数学生都是首次参加会务工作,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从注册工作到会场服务,都要事无巨细地进行指导和说明。在实际操作初期,可能会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和业务不熟现象,但随着会务工作的不断开展,加之一段时间的实战锻炼和相关指导,方能保障会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会议召开阶段

1.会议报到和注册。报到和注册是会议最为烦琐和忙碌的阶段,从参会者的住宿登记到会议物品的发放必须事无巨细,也是最容易忙中出错的阶段,注册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议的运作。会议秘书长负责整体协调工作。前期负责收集整理会议回执的会务组成员熟悉与会代表的情况,所以应当由他们担任注册的核心工作,并注意重点核对信息参会者的注册信息。所有物品的领用(包括胸卡、会议手册、文件袋、餐券、抽奖券等)都应当由专人做好严格登记,确保数量准确无误。为避免出现突发事件,防止注册队伍拥堵,提高注册效率,会务组可在会议筹备时做好临时预案,另设置一个席位专门接待未注册人员或处理其他问题。

学术会议通知篇7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并且为科研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与研究理念、展示学术成果提供了渠道,具有创新性、时效性、连续性等特点。它是争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话语权和首发权的阵地,在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肩负着引导舆论、传承文化、与培养人才等使命[1,2]。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有着密切互动[3],并在人才培养功能上具有鲜明特征[4,5]。时至今日,科技期刊如何与新媒体变革深度融合、更好融入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教育链,已经成为科技期刊面临的新挑战[6,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科研人员之间交流方式的变革,基于互联网视频直播模式的在线学术会议应运而生。目前在线学术会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一的线上学术会议,另一种是线上线下同步共存的会议模式[8]。与传统的学术会议相比而言,在线学术会议具有更加开放、高效、及时、互动等特点。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有助于将学科发展信息整合、归纳、总结、演绎并形成可传播可复用的知识,即可提高期刊的知识工程能力。科技期刊也可根据在线学术会议内容提炼学科知识为学界提供增值服务,即提升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在线学术会议是科技期刊丰富知识交流形式、扩大知识利用价值的有效手段,即增强了科技期刊的知识共享能力。因此,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对提升科技期刊的学科建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对学术交流的推动作用

2.1扩大科研队伍

科研队伍建设重在遵循科研人员成长发展规律,尤其需要重视中青年科研人员。中青年学者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均处于压力大、负担重的职业阶段,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群体,是科技期刊服务学术交流的关键。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契合中青年学者的诉求,提供高效、灵活的学术交流模式,助力建设中青年学者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科研环境。以《微系统与纳米工程(英文)》为例,该刊2020年7月7-10日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举办第七届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国际会议暨青年科学家论坛(MicrosystemsNanoengineeringSummit2020),青年科学家参会踊跃,会议直播观众达到25800人次,超过了前6届线下会议参会人数的总和。在线学术会议的参会人员数目没有上限,任何领域的科研人员均可参会并向演讲者提问,会议形式更开放、包容;也更易拓宽受众的范围,扩大学科和期刊的影响力;不同研究领域的参会人员可以自由交流、碰撞思想,有利于建立跨领域学术合作。再比如,欧洲中风组织举办的ESO-GAINS-WSO青年卒中学者职业发展2020研讨会(线上),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全球临床研究研讨会,参会者通过会议交换研究思想,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通过会议探讨研究生涯中面临的挑战。又例如,《纳米研究(英文版)》网格化学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2月6日通过B站等平台进行全球直播,国内部分院校组织青年教师集体在线观看,会议期间观众通过直播间、微信群等渠道提交专业提问近百条,在纳米相关领域中反响强烈,会议视频公开仅一周时间,观看人数达到15万人次。因此,科技期刊应积极举办在线会议,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助力培育交叉学科、交叉领域的创新团队。

2.2深化学科研究

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可以充分发挥期刊的教育科普作用[10]。早期科研人员经常出现由于不熟悉专业术语而造成参会效果欠佳的情况,在线的学术会议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科研人员在参会的同时可以随时截屏幻灯片,便于记录会议笔记和后期的复盘。参会学者可以通过网络联系主讲专家、跟进后期的科研进展,深入了解会议内容。以《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2020年6月13日举办的“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专家面对面”研讨会为例,活动通过超星“学习通”以及上海交大B站账户等渠道进行网络直播,在线参与逾5万人。广大医学师生和网友与参会的医学教育嘉宾探讨临床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全科医生培养等问题,学习效果显著。又如《国家科学评论》与理文编辑公司合作举办的2021春季讲座,邀请了期刊编辑行业资深学者与参会听众交流探讨开放科学中作者与期刊的互信关系、开放科学的未来以及“什么是‘伟大’的学术论文”等话题,为期刊从业人员了解行业发展、学习最新的热点领域、探讨如何在工作中加强实践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线会议形式也有助于实现科技工作者的个性化培养,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和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3传播优秀成果

作为学术信息的权威媒介,科技期刊通过举办专业的在线学术会议,能将最新、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密集地传递给参会人员;可以着重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导向举办高水平在线学术会议,特别是围绕国家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和领域举办重大科研项目在线专题学术会议,服务国家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例如《分子植物》举办的“作物科学前沿暨中衡山论坛”“小麦遗传与基因组学小型专题讨论会”等一系列在线会议,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话题并对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参考意义,为该领域的同行交流合作、科研成果推广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前所述,科技期刊拥有庞大的作者和读者群体,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可以将重要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助力打造新型智库,提高服务国家的能力。此外,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不受地域限制,便于向国际推广我国一流研究成果,提升我国学科和科技期刊的国际声誉。例如《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2020年8月3日组织的“合成生物学”在线论坛,主要讨论新冠疫情期间合成生物学研究者在新冠检测、治疗、疫苗研制等方面的进展和贡献,为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信息和指导。

2.4助力成果转化

学术会议也是科研人员与产业相关企业互动的重要平台,为产业技术升级变革提供对接信息。在线学术会议通过网络的快速便捷传播,能够更好地满足业界快速分享科研成果的需求。在线学术会议的参会人群更广,可以吸纳感兴趣的企业科技人员参加,有助于拓展创新成果与产业的对接渠道,加速信息对流,提高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效率。例如《光:科学与应用》2020年创办的“0学与在线”品牌直播是以“新媒体+社群”为主要服务模式,“学术+产业”双驱,吸引了华为、三星、微软等国际知名企业研发设计人员参与学习与交流。截至2020年9月,单场最高直播观看人次超过35万。此外,科技期刊通过举办在线学术会议,还可以不断增强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辐射作用。例如,由IOP出版社和英国物理学会主办的“2020量子在线大会”,专门设置了一场由IBM、微软、Xanadu、IDQuantique和ORCAComputing等公司的演讲人组成的行业会议,讨论量子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又如《控制工程(中文版)》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工控自动化企业免费举办在线会议,同时以微课堂、在线会议的形式为企业举办新品会、技术研讨会、内部培训会等,解决企业受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场推广难题。

3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的优劣势分析

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线学术会议与之科技期刊而言,也不例外。具体而言,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存在以下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劣势。

3.1优势分析

3.1.1足够的号召力科技期刊紧密跟踪行业发展趋势,能够较好地把握当前热点领域前沿。同时,科技期刊拥有人数众多的作者、审稿人、读者群体,尤其是其主编、编委团队往往在学术界内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因此科技期刊组织在线学术会议具有人员方面的优势,容易发起会议并且召集足够的参会者。

3.1.2大幅节约会议成本首先,在线学术会议相对于线下会议而言,节约了包括场地、住宿、交通等会议支出,节约了经济成本。其次,在线学术会议节约了主讲专家和参会人员的时间成本,免去了差旅之苦,更易于邀请到高水平的专家,吸引更多的参会人员。最后,在线学术会议的形式非常适合时长短、目的明确的专题学术会议,效率高,有利于学术期刊自身的稿源建设[9]。

3.1.3有利于品牌宣传和成果挖掘在线会议的形式,使得科技期刊易于展示和推广其平台和成果,比如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促进科技期刊各方面信息的宣传推广。在线会议可以全程录制,会后经过剪辑进行传播推广,也可以在会上邀请专家学者做1对1访谈或者群访,采访视频录音剪辑后方便留存、推广和碎片化传播。此外,通过会议交流,可以帮助编辑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加强与广大科研人员的交流,有利于开展审稿、组稿等工作。

3.2劣势分析

3.2.1面面交流缺失导致互动性不足从传播学视角来看,鉴于人的表情、肢体等信息传播能力,面面交流是最能保证传播效果的方式。而线上会议这种形式,无法近距离的让传者和受者之间进行交流,因此,科技期刊举办在线会议时,需要重视加强会议的互动性。一些参加过在线会议的科研工作者认为,报告的演讲者与听众没有构成直接面对面的互动关系,因此演讲者在报告过程中难以捕捉听众的表情、会场的气氛等信息,造成报告冷场、听众走神等现象,最终导致报告效果欠佳,阻碍了科学交流的深入。

3.2.2开放式线上场景导致监管不足科技期刊举办在线会议,目前主要是通过腾讯会议、钉钉会议、ZOOM等平台,这些技术服务商如果在会议监管技术上迭代较慢,会导致出现一些因技术所限出现的违规行为。比如,演讲者在介绍新发现、新动态时,难免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甚至涉密信息,亟需通过技术来实现防止截屏或录屏导致侵犯演讲者的利益。再比如,一些在线会议出现参会者一些不当言论,这些言论通过网络散布到社会上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甚至触犯道德或法律,难以挽回。

4学术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的建议

在线学术会议作为一种新的会议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促进学术前沿领域早期研究成果的数字化交流,到期刊出版和盈利新模式的探索,以及学术伦理管理等方面,在线学术会议均具有重要意义。

4.1加强实时互动

一方面,科技期刊可以将主要演讲者的报告进行预先录制,在会议直播过程中由演讲者实时进行在线讲解和答疑,参会学者在听报告的过程中,随时可以与演讲者进行交流。预先录制可以降低演讲者的演讲压力,解决全球不同时区的问题,后期播放时添加字幕便于观众学习。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会议期间还可以提供同声传译服务,利用实时翻译软件和实时录入软件,支持多种语言在线交流。

4.2加强成果宣传

在计算机科学等与产业高度互动的学科领域,很多原始创新成果发表在会议论文集里,在线会议的视频、PPT、摘要、海报均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科技期刊可采用预印本模式及时这些文献。

4.3加强数据分析

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在线问卷收集参会者包括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在内的个人资料,利用算法将对参会者进行关联匹配,组织小范围交流,以此弥补类似线下会议茶歇、晚宴等社交活动。此外,学术会议直播平台也需要不断完善在线会议评价数据的计算方法,更准确地反映学术会议的实际观看效果。最后,编辑部可将会议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形成有针对性的产品,供学术界交流使用,同时此基础上探索新型的盈利模式。

4.4加强伦理把关

学术会议通知篇8

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学术交流中心

联系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址:

联 系 人:

一、会议宗旨

大会旨在为从事微流控芯片、纳微分离与分析以及相关领域基础、应用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历时4天,将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为与会专家、青年学者、研究生等提供一个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互动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

二、会议主题

(1)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2)微全分析系统 MicroTAS;

(3)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4)毛细管电色谱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5)高效液相色谱或超效液相色谱 HPLC / UPLC;

(6)微纳生物分析 Micro/NanoScale Bioanalysis;

(7)与上述技术联用的检测技术如光谱、质谱和电化学技术等;

(8)上述技术与系统在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

凡与上述主题相关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均为本次大会的征文范围,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全国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在交流之列。

三、会议论文要求

1)中文或英文摘要均可,包括标题、作者、单位、地址、邮编、E-mail地址、电话、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请标明与会作者(__)和通讯作者(*)。每篇摘要限用 A4纸1页上下左右分别留出2.5cm,单倍行距。中文摘要题目用三号黑体,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作者单位用五号宋体,摘要和关键词用小四号楷体,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打印,中文摘要请务必提供论文的英文题目和作者信息;英文摘要全篇Times New Roman字体,标题加粗14号,其他内容12号,单倍行距。中文或英文摘要模板可由会议网站下载( )。

2)论文实行网上投稿,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将退回请作者重新修改。一经评审录用后即定稿,不再修改,并发出通知。请作者在递交论文摘要时仔细检查,论文一经录用,文责自负。

3)论文请务必提供稿件联系人电话、通讯地址和Email。

4、征文截止日期

请于20xx年9月15日前在线投稿。投稿网址为:

四、已确定的邀请报告名单(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邀请报告,排名不分先后)

国际学者:

中国学者:

五、会议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会议名誉主席

六、会议日程安排(初步)

七、会议注册

为便于安排和统计参会人数,请拟参会代表于20xx年9月15日前进行网上注册。 注册费用包括参加国内、国际三个会议注册费,会议茶点、午餐、晚餐与晚宴、会议资料等。请将所有款项通过银行汇款至华中科技大学对公账户:

开户名称:华中科技大学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银行行号: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账户每日交易很多,请务必在汇款留言中注明全国微流控会议及相关注册代表的姓名,汇款后务必将转账汇款信息或回执扫描件上传至投稿系统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组委会邮箱 ,以便及时确认付款。会议期间统一开具发票。鉴于报到当天人数较多,建议参会代表尽量选择提前支付。

八、武汉市、湖北省简介

武汉有着3500余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上建城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世界前列。清朝初期,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清代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伦敦并驾齐驱,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都会,被誉为东方芝加哥。1920xx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 广州,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京广、京九、武九、汉丹 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巨大型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20xx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武汉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成为新中国首个上榜的中国城市。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武汉东湖、黄鹤楼、三峡大坝、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武当山、神农溪、神农架、清江画廊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九、会议其它事宜

有关会议的详细介绍、日程安排和宾馆住宿等相关信息请登陆会议网址( )查询,相关内容将陆续完善。请会议代表尽快在线预订宾馆,网站上酒店报价均为会议协议价格。

本次会议工作语言为中文和英语,墙报请用英文准备;会议从第二天开始进入国际会议,报告请用英文准备。

大会热诚欢迎相关厂商踊跃报名资助及参展,会议将提供良好的展览场地。

国际会议通知范文二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三峡大学和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化学会20xx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xx年4月22~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我们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相聚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共同探讨无机化学化工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领域和新趋势。

目前,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已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化学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

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

三、会议主席:

高松院士北京大学

孙为银教授南京大学

四、学术委员会

主席:

高松院士北京大学

副主席(以汉语拼音字母排序):

委员(以汉语拼音字母排序):

五、组织委员会

主席:

秘书长:

委员(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

六、会议日程

4月22日,全天报到。

4月23日,上午会议开幕,大会报告;下午分会场报告。

4月24日,上午分会场报告;下午分会场报告,仪器公司产品介绍,闭幕式。

4月25日,自由交流及离会。

七、会议事项

1.会议地点:xx国际酒店(xxxxxx)。

2.报到地点:xx国际酒店大堂。

3.报到路线:为表达我们对来自全国各地参会代表的欢迎,会务组决定将从4月22日早上8点(机场为9点)到晚上10点分别在宜昌东站、三峡机场分别设立接送站点,指导大家乘车到报到地点和入住宾馆。四月份是宜昌的旅游高峰期,加上本次会议人数多,且集中,请大家提前自行预定往来机票或车票。最好预定在接站时间段的航班和火车,并把到达时间、班次和人数等信息及时反馈到会务组( ), 如果您的班次晚点,也请及时通知我们。

4. 会议注册费:中国化学会会员代表(凭有效证件)1600 元/人,非会员代表1800元/人,研究生代表(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后)1400 元/人。注册时现场交费,注册代表每人赠送一本论文集(电子版),会议免收论文摘要版面费,未注册代表可以向会务组购买论文集。

5. 住宿:xx国际酒店,标准间(含标准单人房)房价每天320 元左右。会议将按预订或报到先后统一安排房间,请将回执以E-mail 形式发送会务组。

6. 会议报告及墙展:为提高本次会议的报告质量,本次会议设大会报告和分会报告。报告使用多媒体,PPT 文件/放映格式;墙报大小请勿超过90(宽)*120(高)cm。

7.会议论文的出版:录用论文全部收入论文摘要集(以电子版形式出版);会议摘要截止日期为20xx年3月25日。

8. 会议联系:会议相关事宜请联系陈xx( ),无机化学:赵xx( )/吴xx( ),无机化工:胡xx( )/张xx( )。会务组邮箱: 。

八、产品展示

欢迎各单位和个人为会议提供赞助,参加展览。具体形式和规格请查阅网站说明,或者直接联系会务组。

会议组委会在宜昌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

国际会议通知范文三关于xx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营造科学研究氛围,开拓研究生国际学术视野,搭建研究生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提升研究生研究能力、学术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定于20xx年11月18-20日举办xx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本次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由xx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国际教育学院等相关学院协办。成立第三届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工作。组委会成员如下:

组 长:江 驹

副组长:刘丽琳 范祥涛 王亚彤

成 员:沈 星 黄金泉 赖际舟 刘少斌 左敦稳

汪 涛 葛红娟 刘友文 张 卓 李栗燕

屈雅红 刘长江 于 敏 王 箭

秘 书:张廷赟 沈 楠 郑珺子

二、会议时间

20xx年11月18日-20日

三、会议地点

中国xxxx大学

四、投稿及评审时间安排

(一)征稿范围

本次国际学术会议征稿对象为xx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国内其他高校硕、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国外研究生。

(二)投稿时间

国外研究生投稿时间为20xx年6月10日-8月31日

国内研究生(含留学研究生)投稿时间为20xx年6月10日-10月1日。

(三)投稿要求

1、本次学术会议论文投稿领域分航空宇航、机械、信息、材料、人文经管、其他共六大类。论文要求为原创研究成果,论文内容不涉密、不涉及政治与宗教问题。

2、本次学术会议以研究生提交英文论文、大会英文发言交流形式参会。所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均可投稿,长度不限。

3、为确保论文传输的质量和会议论文的处理无误,请投稿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用Microsoft Office Word编辑的论文电子文档,论文格式请参照附件。

4、xx大学校内留学研究生来稿请投至:,其他学生来稿请投至:,电子邮件以论文类别-学校-姓名为标题(如:航空宇航类-xx大学-张三)

(四)评审时间

会议组委会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投稿论文进行匿名评审。国外研究生投稿评审结果将于20xx年9月10日前通知论文作者,国内研究生投稿评审结果将于20xx年10月30日前通知论文作者,评审通过的论文作者将收到组委会寄发的正式会议邀请函。

五、会议相关事项说明

1、会议形式

本次会议官方用语为英语,会议分大会交流和分组交流,组委会将选出不超过10篇论文参加大会英文发言交流,其余所有录用论文将在分会场进行交流发言。会议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2、会议费用

(1)本次学术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及版面费;

(2)被邀请前来参会的国外研究生,大会组委会将安排会议期间食宿,并择优给予报销往返机票(交通费报销上限为人民币10000元);

(3)被邀请前来参会的国内高校研究生(南京市内高校除外)大会组委会将择优给予报销往返交通费(长途大巴费用、火车硬座、高铁二等座)并安排会议期间食宿。

3、其他

(1)稿件确定录用后将收入会议论文集并颁发论文录用通知书。

(2)大会将评选优秀论文,分别颁发奖金及优秀论文证书。

(3)xx大学硕士研究生(含外国留学生)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被本次会议收录,即可认为满足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六、咨询人及联系方式

会议联系人:郑珺子

联系电话: E-mail:

沈xx 电话: E-mail:

xx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

学术会议通知篇9

学术的发展在于交流、碰撞、融合,现如今的学术活动也是繁荣活跃,大多是针对特定的专题,组织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共同,共同交流探讨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等。较为流行的会议形式有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卫星会、成果会等,专家的交流、研讨使得不同思想碰撞、彼此辩证,促进学科交叉,学术得以创新,参会人员彼此收益是学术会议最终的目的与意义,然编辑参会如同研究者们一样获得的思想启迪也是受益终身的。科技期刊所涉及的学术会议或编辑会议的举办频率很高, 而编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选择何种会议类型是编辑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经验, 建议编辑选择专业领域内高级别的学术研讨会、由编辑部主办或协办的审定稿会和有特殊参会目的的这三类会议, 参会效果会事半功倍。

(1)高级别的学术研讨会

这类会议多是国际国内顶级交流会议,与会人员分布范围涵盖国内外, 报告专家不乏各国学者、专业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教授、顶级科研团队代表,通常全英文汇报,他们的报告内容能帮助编辑了解该学科的领先技术、最新科研动向[5]。参加这种高级别会议对编辑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不仅锻炼编辑的外文水平,更能开拓广博的视野,知晓国际最前沿的科研动态。

(2)由编辑部主办或协办的审定稿会

这类会议的特点是参会人员同属于本专业领域,大家彼此熟悉,沟通更方便,可以聊聊彼此近况,征询对方对杂志发展及现状的意见与评价,熟络感情,加深联系,对于约稿组稿、推荐审稿人的要求更是可以不必犹豫的提出,以求帮助。

(3)有特定参会目的的会议

这种会议常有我们需要联系的专家、特定作者、读者群,或者是某专题的学习班,参加这类会议任务明确,一切都有准备而来,或联系专家,或向作者、读者宣传杂志,或认认真真的听讲座做学生。

2 会前准备工作

筛查对比会议规模、与会专家、学术报告的内容,初步定下参会意向,日常也要关注会议的变更信息,在编辑部财力与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能参会对于我们年轻编辑来说是相当宝贵的机会,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参会机会达成诸多编辑在家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参会预期达到的目标,如:确定约稿人选和组稿方向,根据杂志拟定的报道方向与范围,筛查各专家目前研究动态,按其人名、团队名称为关键词上网收索其新近发表的文章或报道的科研成果确定约稿的人选和题目,最好能通读其已发表文章预知其可能供稿的大致内容以便于细致沟通。

(2)整理信息、制定参会工作安排:通过会议日程大致了解会议的参会人群或提前致电组委会详细了解会议规模、参会人员情况,查找需联系专家的详细情况(专家的姓名、单位、职务、年龄、所从事研究方向)并记录在册打印携带,如组委会同意我们的杂志,需提前寄送杂志及宣传册,计划好参会目的并将参会时需完成的工作一项项落到纸面上以免遗漏。

3 会中记录、学习

学术会议上的报告人大多是该领域的杰出者,其宣讲内容新颖、丰富、有前瞻性,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对于科技期刊编辑,其学术水平、专业知识已显陈旧,远远落后于科研发展步伐,会上认真聆听报告、详细记录报告内容,知晓各专家新近研究内容的同时洞察未来研究动态,学习专家报告中的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也是短时间充实自我,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学科热点的大好机会[6,7]。

如果能与熟知专家在同一个会场, 不仅有利于与专家交流感情, 还方便我们在与专家的交谈过程中, 提出自己约稿要求或让其帮忙推荐审稿人、撰稿人,通过他的视角了解这一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及各团队的研究成果,争取通过熟识专家的关系网与更多学者建立联系。如若不熟悉的专家,要认真听会,会后与专家就其报告内容细致交流是建立联系和沟通的最好方式。可邀请这些专家做特约审稿人、或约请撰稿、组织专栏等,但会议上的简单交谈常常只是一个意向,会后各专家科研、日常政事繁多,往往不记得曾经商榷好的事情,这就要求编辑做好记录,会后不厌其烦的与之联系联系督促提醒。使其能尽快定稿交稿,以便我们第一时间最新科研成果,占领学术前沿阵地!

学术会议通知篇10

一、国际学术会议前期筹备工作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是一个系统工程,只因各自的层次高低不同、规模大小不一而迥异。从邻近各国,甚至世界各地,调兵遣将汇集数十人乃至数千人至某地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已属不易。国际学术会议的与会者都有一定的身份,不是专家教授,就是研究学者,如会务安排发生差错或生活接待有所疏忽都会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不仅会使组织者感到尴尬,还会使与会者感到遗憾。因此,事先预作周密的策划对保证会议的正常顺利进行十分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项筹备内容:

1.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宗旨及参会对象的确定

如要举办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就要尽早确定此次会议的宗旨,以便围绕这个宗旨来组织安排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战。根据会议的层次、规模不同,可以预留不同的筹备时间。大型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可能要提前一年做好一系列的筹备工作。根据会议的宗旨,来确定参会的对象、邀请的专家教授、相关领导等。参会对象的确定直接影响着会议的规模,因此,与会人员的确定非常重要。另外,如何吸引该学科领域著名专家的参加,也是能否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该领域著名国外专家的日程会排得很满,而且可能至少半年前已安排好,因此,如要邀请到他们,就必须提前预约,并且要及时确认。如要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和相关领导,由于中国国情的原因,其日程经常会变动,所以除了要提前预约外,一般还要不断跟进确认,以确保其能参加,即便不能参加,也可及时调换相应人选。

2. 确定会议日程

一般根据会议的宗旨、主题、邀请参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出席的相关领导来确定会议的日程。通常先由相关领导代表讲话,以示相关部门领导对此次大会的重视和支持,也能借此从他们那里了解更多相关政策、基金等信息和资源。然后确定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及报告人,再根据需要,适当安排茶歇、拍照合影、参观、交流讨论等活动。在会议日程中,最好清晰地注明会议的日期、每项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组委会相关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需精心选择,要经过仔细斟酌。会议日期应适应多数与会者的方便。国际学术会议最好能避开:会议所在国的重大节日或国事活动,如国庆、国丧、大选、世族纪念日等;会议所在国的旅游季节;会议所在国过冷或过热的季节;与会者的宗教或民族节日;其他同时举行的重要国际会议或活动。国际会议地点的选择,一般地讲,会议策划者倾向于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活动方便的地点为会址。当然,会议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更主要取决于会议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本着以人为本,从而制定出一套合理全面的会议日程。

3. 会议经费来源及预算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也不例外,必然会涉及会议财务问题,一般包括会议经费来源和支出。根据会议的收入(包括会议注册费、会议赞助费、基金项目支持等),来合理制定出会议的预算,包括参会发生的国际、国内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专家授课费、场地费、会务费等,还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便确保收支平衡,从而确保会议的顺利进展和圆满结束。

4. 相关申报工作

因为是国际学术会议,许多会议按规定需通过高校提前报教育部审批,获批后高校方有举办权。如想获得政府、企业等项目资助和企业赞助,也需提前进行申报工作,以便资金能够及时到位,保证会议的支出需求。

5. 落实相关配套工作

国际学术会议除了要提前做好以上的筹备工作外,还需落实好相关的配套工作,如会议的宣传工作、服务支撑、会务工作小组和技术工作小组。会议通知及会议材料收集及制作。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前来参会,会议组织者还要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尽早发出会议通知,在会议通知内明确表述该国际学术会议的面向对象、研究领域、会议宗旨、日程、参与方式等,从而让更多的相关科技工作者知道以便参与。会议请柬和通知的发出是会议前期准备完成的重要标志。很难设想在会议名称、主题、时间、地点、与会范围及经费确定和落实之前,就发出请柬。

主办方为参会者还应提供相应的会议服务,帮助参会人能够顺利参会,如提供会议邀请信以便外国参会人办理签证需要和国内参会者报销需要,提供会议所在地及周边环境的介绍、会议期间的交通安排(包括客人从机场火车站等到会场的交通、会议期间交通)、酒店和餐饮介绍、会议所在地的气候及天气介绍、相关地图、费用报销规定及流程等。

为了保障会议能够顺利进展,大会还应提前成立专门的会务工作小组和会议技术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各项事宜的截止时间和工作进展。

以上大部分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专用的会议网站来完成,如大会的介绍、会议通知和日程的、注册与缴费、参会者信息收集、主办方可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帮助、大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等,这样既简单明了,又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住宿安排上,除考虑到会议有指定酒店外,还应提供一些附近其他酒店的信息,以供参会者选择。在饮食安排上,因为参会人员可能来自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饮食文化也会不同,所以在收集参会者信息时还应包括饮食特殊情况的信息收集,如是否素食主义者、是否忌口等。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可以根据参会人数、收集的信息和实际需要,进行会议制作工作,如胸卡、席卡、会议资料袋(包括会议日程、会议地点及住宿酒店的介绍、所在城市的介绍及气候与天气的信息、地图等)等。

二、国际学术会议举办期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国际学术会议筹备工作都安排妥后,就到了国际学术会议正式举办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前期一切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这个阶段国际学术会议能够顺利进行,这时工作人员的分工很重要。从会议的住宿安排和接待、饮食的安排和接待、交通的安排和保障、会场环境的支持和会议的组织、财务方面、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都需要有专人负责,根据工作量,每项工作可以组成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这样可以责任到人,确保会议服务的周到无误和会议的顺利进展。除了有专门的工作小组外,会议还需有总负责人和总协调人,这个很关键。总负责人要对会议的各项事宜进行宏观把控,并对相关事宜进行决策。总协调人需要熟悉会议相关的各项事宜、协调会议各个环节及工作小组之间的关系、及时了解会议进展情况、实时作出会议的反馈以便出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从而确保大会的顺利进行。

三、国际学术会议会后的总结、存档、报销、感谢等工作

大会圆满结束后,还需做一些善后工作,如会议的新闻报道、文档的分类归档、合影及相关相片的整理和分享、会议组委会对全体工作人员、资助单位、参会的专家和学者等所有相关人员的致谢、会议成果和经验教训总结与分享、财务报销和决算等。这些会后工作做好后,整个国际学术会议才算圆满结束。

【参考文献】

学术会议通知篇11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258-02

一、“IP化”与VOIP

目前,整个网络正在向“IP化”转换过程中。“IP化”,就是把不同类型的、需要通过链路传输的信息流,统一转换归纳为TCP/IP数据流,通过一套TCP/IP网络传输即可,而不必要为不同的业务建设不同的传输介质和管理平台。例如,在TCP/IP网络出现之初,仅能供文件传输使用,还没有oIP的概念,那时候其实就是FoIP(File over IP)。后来可以直接以数据流的形式传输数据的技术了,比如:数据库远程客户端写入、网络打印,而不是提交一个文件,这时候就是Data over IP。再后来,出现了通过IP网络传输语音、视频的技术,就出现了VoIP。

“IP化”是“三网合一”的基础,所谓“三网合一”是指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的一体化,即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将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或者说就是将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种业务建立在一个网络平台上的技术。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进,中国语音IP化成为了行业的热点,三大通信业务运营商全部成为VoIP业务运营商。

VoIP 又称 IP电话或IP网络电话,是Voice over IP的缩写,这种技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数字化、压缩处理成压缩帧,然后转换为IP数据包在IP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达到了在IP网络上进行语音通信的目的。IP电话极大地改进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通信的费用,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宽带多媒体应用的发展。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地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二、VoIP课程的设置

由上文可以看出,VoIP是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今后所必需掌握的一门技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三网合一”的大前提下,学生在从事一些基站和设备的维护工作过程中,也将需要掌握一定的VoIP知识和技能,因此,将VoIP技术引入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定位

《VoIP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NGN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VoIP基本原理;掌握VoIP核心技术;掌握VoIP中采用的协议;了解VoIP网关技术;掌握VoIP技术应用。让学生能够对VoIP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达到VoIP通信工程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要求,具有从事VoIP网络的操作、维护、网络工程设计、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以《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之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如网络设备制造商的相关认证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VoIP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NGN网络基础、软交换技术、VoIP网络电话、VoIP核心技术、VoIP的协议、VoIP网关技术,通过实践掌握VoIP网络的规划、设计、维护及管理;为学生能胜任VoIP网络维护、VoIP网络调测和配置、VoIP组网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无线网络的设计与维护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等等。

1.知识目标

掌握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方式的定义、特点;掌握NGN的概念、技术特征和标准;掌握NGN的分层技术;了解NGN国内外标准研究现状。掌握软交换技术的原理、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掌握软交换的主要设备的硬件结构、功能组成和协议;掌握VoIP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特点;掌握VoIP的协议体系;掌握VoIP网络电话的概念、种类和机构;掌握VoIP信令技术;掌握语音码技术;掌握实时传输技术;掌握H.323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H.248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SIP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VoIP网关技术。

2.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我国NGN的产业化情况;会使用典型VoIP业务;能够描述软交换技术的原理、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能够描述软交换设备的硬件结构、功能组成;会软交换技术的协议应用;能够描述VoIP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及协议;会计算多媒体数据在IP网络中传送时所占带宽;能描述H.323协议、H.248协议、SIP协议的概述、消息和模型;清楚H.323协议、H.248协议、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应用;能调测IAD-I508C、IBX1000设备;能处理IAD-I508C、IBX1000设备组网的故障;会配置视频电话V500;能描述VoIP的校园网和企业网以及EPON网中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程全网观念;树立客户至上、用心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意识;培养学生钻研业务、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热爱并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

4.课程内容

《VoIP技术》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以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计算机网络行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模式为载体”的指导思想,以“强化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根据企业对移动通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课程定位于移动通信行业中VoIP基站建设与维护、VoIP网络规划与优化、VoIP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工作岗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VoIP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达到VoIP通信工程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以后从事VoIP基站建设与维护、VoIP网络规划与优化、VoIP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课程设计

《VoIP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模块化结构、驱动式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岗位的工作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VoIP技术》课程可以划分为以下7个学习情境:首先认识“NGN网络基础”、“软交换技术基础”、“VoIP网络电话”“VoIP技术基础”、“VoIP网关技术”课程教学模块;然后,理实结合、现场教学具体分析“VoIP协议原理及应用”、“VoIP的实训项目”,掌握VoIP技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模块设计以工作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6.课程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操作、课程操作测验、项目考核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3)实施开放题库的开放式巩固练习方式,在完全练习过理论题库和技能鉴定题库后,考试不成为问题,目标明确,不用再去揣摩教师的考试重点,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提高。

(4)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7.教材的选用

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建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VolP通信工程师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现场教学、理实结合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VoIP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项目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自编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采取校企共建教材的模式,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并且将企业的培训教程和培训手册引入到学校课堂上来。

(2)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脉络,以项目驱动来展开教材的编写。并将行业标准、规范及行业认证内容引入其中。

三、《VoIP技术》课程实施的建议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实施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理实结合的工作驱动式教学,以工作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VoIP设备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会VoIP组网的设计。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再现的典型工作,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仿真教学环境来优化教学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频次,要紧密结合VoIP通信工程师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需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于《VoIP技术》课程所需设备成本较高,因此,可能出现校内课程教学过程中设备资源不足的情况,学生在课上无法充分进行实践操作,会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这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增加课下练习时间,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并由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

2.充分利用模拟器资源,部分网络设备模拟器可以对VoIP技术的一些基本操作进行模拟,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使用模拟器进行联系。

3.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实际的接触到岗位工作,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课程的认知和掌握情况。

学术会议通知篇12

目前,整个网络正在向“IP化”转换过程中。“IP化”,就是把不同类型的、需要通过链路传输的信息流,统一转换归纳为TCP/IP数据流,通过一套TCP/IP网络传输即可,而不必要为不同的业务建设不同的传输介质和管理平台。例如,在TCP/IP网络出现之初,仅能供文件传输使用,还没有oIP的概念,那时候其实就是FoIP(File over IP)。后来可以直接以数据流的形式传输数据的技术了,比如:数据库远程客户端写入、网络打印,而不是提交一个文件,这时候就是Data over IP。再后来,出现了通过IP网络传输语音、视频的技术,就出现了VoIP。

“IP化”是“三网合一”的基础,所谓“三网合一”是指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的一体化,即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将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或者说就是将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种业务建立在一个网络平台上的技术。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进,中国语音IP化成为了行业的热点,三大通信业务运营商全部成为VoIP业务运营商。

VoIP 又称 IP电话或IP网络电话,是Voice over IP的缩写,这种技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数字化、压缩处理成压缩帧,然后转换为IP数据包在IP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达到了在IP网络上进行语音通信的目的。IP电话极大地改进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通信的费用,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宽带多媒体应用的发展。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地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二、VoIP课程的设置

由上文可以看出,VoIP是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今后所必需掌握的一门技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三网合一”的大前提下,学生在从事一些基站和设备的维护工作过程中,也将需要掌握一定的VoIP知识和技能,因此,将VoIP技术引入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定位

《VoIP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NGN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VoIP基本原理;掌握VoIP核心技术;掌握VoIP中采用的协议;了解VoIP网关技术;掌握VoIP技术应用。让学生能够对VoIP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达到VoIP通信工程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要求,具有从事VoIP网络的操作、维护、网络工程设计、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以《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之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如网络设备制造商的相关认证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VoIP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NGN网络基础、软交换技术、VoIP网络电话、VoIP核心技术、VoIP的协议、VoIP网关技术,通过实践掌握VoIP网络的规划、设计、维护及管理;为学生能胜任VoIP网络维护、VoIP网络调测和配置、VoIP组网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无线网络的设计与维护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等等。

1.知识目标

掌握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方式的定义、特点;掌握NGN的概念、技术特征和标准;掌握NGN的分层技术;了解NGN国内外标准研究现状。掌握软交换技术的原理、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掌握软交换的主要设备的硬件结构、功能组成和协议;掌握VoIP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特点;掌握VoIP的协议体系;掌握VoIP网络电话的概念、种类和机构;掌握VoIP信令技术;掌握语音码技术;掌握实时传输技术;掌握H.323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H.248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SIP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VoIP网关技术。

2.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我国NGN的产业化情况;会使用典型VoIP业务;能够描述软交换技术的原理、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能够描述软交换设备的硬件结构、功能组成;会软交换技术的协议应用;能够描述VoIP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及协议;会计算多媒体数据在IP网络中传送时所占带宽;能描述H.323协议、H.248协议、SIP协议的概述、消息和模型;清楚H.323协议、H.248协议、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应用;能调测IAD-I508C、IBX1000设备;能处理IAD-I508C、IBX1000设备组网的故障;会配置视频电话V500;能描述VoIP的校园网和企业网以及EPON网中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程全网观念;树立客户至上、用心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意识;培养学生钻研业务、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热爱并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

4.课程内容

《VoIP技术》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以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计算机网络行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模式为载体”的指导思想,以“强化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根据企业对移动通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课程定位于移动通信行业中VoIP基站建设与维护、VoIP网络规划与优化、VoIP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工作岗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VoIP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达到VoIP通信工程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以后从事VoIP基站建设与维护、VoIP网络规划与优化、VoIP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课程设计

《VoIP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模块化结构、驱动式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岗位的工作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VoIP技术》课程可以划分为以下7个学习情境:首先认识“NGN网络基础”、“软交换技术基础”、“VoIP网络电话”“VoIP技术基础”、“VoIP网关技术”课程教学模块;然后,理实结合、现场教学具体分析“VoIP协议原理及应用”、“VoIP的实训项目”,掌握VoIP技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模块设计以工作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6.课程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操作、课程操作测验、项目考核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3)实施开放题库的开放式巩固练习方式,在完全练习过理论题库和技能鉴定题库后,考试不成为问题,目标明确,不用再去揣摩教师的考试重点,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提高。

(4)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7.教材的选用

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建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VolP通信工程师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现场教学、理实结合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VoIP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项目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自编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采取校企共建教材的模式,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并且将企业的培训教程和培训手册引入到学校课堂上来。

(2)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脉络,以项目驱动来展开教材的编写。并将行业标准、规范及行业认证内容引入其中。

三、《VoIP技术》课程实施的建议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实施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理实结合的工作驱动式教学,以工作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VoIP设备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会VoIP组网的设计。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再现的典型工作,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仿真教学环境来优化教学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频次,要紧密结合VoIP通信工程师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需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于《VoIP技术》课程所需设备成本较高,因此,可能出现校内课程教学过程中设备资源不足的情况,学生在课上无法充分进行实践操作,会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这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学术会议通知篇13

著名知识产权专家,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Larry Lessig在他的新书《混合:在混合型经济中繁荣艺术的商业》中描述,当今的网络时代是以读写文化为主的时代,每个信息的接受者可以很容易地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从经济形态上看,一种是原本就存在的商业经济,另一种是以新型的读写文化为基础的分享经济。这个时代需要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维基文化的不断繁荣和扩大就是一个例子。

以唱片业为例,由于节省了传统唱片业宣传成本,通过网络音乐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好音乐因为免费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创作者的知名度上升,从而带动了唱片销售和演出的收入。这是分享经济的盈利模式之一。

但是,数字技术出现后,传统的版权制度――作者要求所有权利保留的模式已不适用于当前作品生产和传播的趋势。有关互联网应用方面的知识产权官司,不论在国外国内,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近期最为典型的便是Google“版权”事件,先不论侵权与否,Google致力打造数字图书馆的愿景将解锁大量绝版的纸质书籍,让很多无人问津的书籍有机会“死而复生”。而著作权赋予作者对其作品的绝对权利将阻碍作品被广泛的传播,从而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

通过腾讯对谷歌事件所作的调查来看,超过60%的网民并不反对谷歌将一些作家作品扫描上网的行为。由此可见,共享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传统出版将不可逆转地被数字化改变。

CC无协议的诞生

在知识产权领域,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灵活自由的规则,使版权运作更便捷、更具人性化,例如当今广泛流行的知识共享(CC)协议。

作为CC中国大陆项目负责人,王春燕博士为本刊记者解读了CC的运作理念。

CC是Creative Commons的首字母缩写,它倡导对知识创造成果的合法分享、使用和演绎,通过其所倡导的“部分权利保留”的灵活的版权行使模式,解决数字时代作品的传播和利用问题。它是学研合作的结果,并正在不断地应用于产业领域。

CC协议包含四个核心要素: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和相同方式共享,根据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六套核心的CC协议。其中,“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是最严格的一套协议。但相对于传统模式来讲,它还是释放了一些自由,如在署名和禁止演绎的条件下不排斥用户进行非商业性利用,例如自由传播。

2001年,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的专家教授与一批网络先锋共同创立了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组织,目标是设计一些法律工具免费提供给公众,意在帮助人们表达其作品对公众开放的程度。2002年,这个组织了1.0版本的CC协议。CC协议从正式至今,已历时七年。截止2009年12月,全球共有52个司法管辖区正式引入了本地化版本的CC协议。在不同的法律环境下,每项条款都会被因地制宜地做出改动。

CC协议包含了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普通文本、法律文本和数字代码。普通文本是供普通人阅读的简明的文字与图示说明,该版本全球通用。法律文本是一份给法律人看的正式授权条款,详细规定了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数字代码是供机器阅读的,该代码将授权条款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呈现出来,方便搜索引擎和其他应用程序辨识出采用CC协议授权的作品。

CC使用者遍布全球,澳大利亚ABC广播公司的网站链接沿用了CC协议。美国大部分图书馆、美术馆采用了CC协议,如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图书馆等。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在知识产权条款上也采用了CC协议的合同格式。视频的上传者可以自己选择授权形式,比如下载后需要署名、是否可以演绎,其有权决定视频是否可以参加商业性活动。通过CC协议为视频上传者提供的不同权利的选择,令其作品得到最广泛的传播。

科学数据共享

在科学研究领域,许多科学家注意到现今的技术已经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各种科学数据,却因为法律限制很难使这些数据联系起来。同时,记载科研成果的各种传统期刊对科研机构来说过于昂贵,其在发行上的狭隘也使许多人不能获得这些研究成果。要在网上科技文献,也要克服传统版权法的一些限制,法律问题没办法解决。鉴于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学者于2005年开始设置科学共享项目。

科学共享项目是CC项目的子项目,其目标是通过推动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共享,促进科学创新。科学家们了一份“数据开放”协议书,通过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合同,使全世界的科研组织可以将在不同法律体系下所创造的数据和成果使用这份协议书进行开发,从而使其能够共享。至今,科学共享项目已经启动了五个项目,学者版权计划、生物材料转让计划、NeuroCommons计划、HealthCommons计划、GreenXchange计划。

我国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也认识到,整合众多数据库,实现共享平台,是我国实现从数据资源大国走向数据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他表示,我国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方面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覆盖基础性、公益性主要领域的网络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实现80%以上的公益性、基础性数据资源全社会共享。

与政府结缘

Larry Downws、Chunka Mui曾提出科技急速成长造成其与缓慢变化的社会经济之间的鸿沟逐渐加大,最后将造成社会体制、经济系统等发生爆发性转变。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政府公共服务也提出了变革性的要求。公共服务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运作效率。缓慢、单向、被动地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后,就对美国总统府官网whitehouse.gov进行了大改版。改版之后的网站采用了CC.BY3.0协议。政府文件不受版权保护,但要求网站访客在网站上留言和发表看法时,将其发言采用CC协议,以此保护他们的言论自由。奥巴马与CC结缘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初,奥巴马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在Flickr上奥巴马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采用CC协议的。

澳大利亚联邦统计局于2008年底也开始采用CC协议信息,其网站的大部分内容包括人口统计数据、经济数据、分析、新闻等都采用“知识共享-署名许可协议”。

新西兰Northland区市政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大量数据已经通过CC协议,供公众访问。由于GIS在GPS卫星定位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获取GIS信息,在新西兰Northland区市政局收到的这类请求越来越多。于是,市政局把GIS数据库中大约90%的数据对公众开放。

政府机构通过CC协议来免费数据,使其受益良多,既节省了数据的时间和管理成本,又可以成为一种投资手段。澳大利亚经济统计研究办公室首席律师Neale Hooper认为,知识共享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运动,采用一套已经相对成熟并得到国际认可的许可系统将推动增幅信息利用的最大化。

知识共享在中国

在中国最早接触CC的是一些对网络文化具有前瞻性的博客。在中国版CC还未之前,他们就已经在使用那些未本地化的协议版本。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CC使用者,如奇迹文库网站,他们很早就在推广知识共享。很多人都希望通过CC协议来分享他们的作品。

2009年,中国内地首部采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出版的医学著作,由北京孔伯华国医学堂创办人孔令谦主编的《孔伯华中医世家医学传习录》在北京出版。全书52.6万字,收录了先祖孔伯华及孔伯华中医世家第二代、第三代部分学术传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法学专家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为许多人联合持有或占有,并平等地享用的资源。这种资源世代相传,并被不断地再创造,而采用CC协议有助于知识的合法顺畅传播、使用与再创造。

CC协议将著作权模式从传统的“所有权利保留”的模式,发展为灵活的“部分权利保留”模式,在艺术领域也收到了不错的反馈。

2008年,CC中国大陆项目在日本札幌做了《观看中国》CC摄影作品展。国内知名摄影家胡武功、王文澜、张新民、朱宪民等展出了采用CC协议授权的摄影作品。与传统的“所有权利保留”的模式相比,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更喜欢这种“保留一些权利”的新的商业模式,可以为他们的创新投资带来新的收益。

2009年12月,一场由CC中国、艺术国际共同主办,映艺术中心、互动百科等机构协办的“混合与分享”CC综合艺术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映艺术中心举行,旨在传播和分享年轻艺术家作品。曹斐、颜峻、吴小军、刘伟等多位知名艺术家的采用CC协议的作品也应邀参加了展览。混合与分享CC综合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出去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了200多位艺术家的数百份采用CC协议的参展作品。

曹斐是目前中国最具国际声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使用CC协议相关作品的重要艺术家。曹斐认为CC给了很多人去分享艺术思考和创作成果的机会,并且给娱乐一个合法合理的版权背景。阅读纸媒体的人是有限的,也会越来越少,只有有效地打开它的版权空间,才能把一个创作结晶最大限度地带入其良性循环与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在其出版物和影像作品上,曹斐都会选择CC的“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协议,而音像出版方面则适用“署名-非商业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在2009年5月的迷笛音乐节上,音乐人颜峻设置了CC的现场摊位向大家展示协议的理念。6月,CC中国与撒把芥末/观音唱片合作制作的音乐节合辑《Noise Is Free》正式,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张采用CC协议正式出版的实验音乐唱片。

协议需要不断进化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