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学术营销论文实用13篇

学术营销论文
学术营销论文篇1

1.2互动功能弱,传播功能缺失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使生产方式和传播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传播渠道向受众传递着海量信息资源,学术成果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学术期刊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目前学术期刊分散经营、单打独斗、无序竞争、产业发展环境混乱等都阻碍着期刊产业的发展,部分学术期刊内容支离破碎,对于学科前沿和概貌呈现方面还非常欠缺,学术传播功能缺失。学术期刊的网站点击率低、资源整合能力差;各种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直接沟通的窗口;缺乏个性化服务信息平台和窗口;缺少与其他媒体对接与互动的能力。

1.3出版盈利模式老套,观念落后

学术期刊大多数通过邮局发行,多至不过千册或者更少,如此少的发行量,广告收入也很少量;部分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一定数量的版面费为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有些刊物有一定的赞助,但也很微薄;与大型数据库合作,收入甚微,甚至是白送。网络技术的变革,网上支付手段逐渐走向成熟,这是网络营销具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无疑提供了新的盈利和发展空间,如点击付费、下载付费、网络广告和网上订购、信息检索等,而且范围广泛,受众面宽。

2学术期刊网络营销与4R整合营销理论的契合

2.1网络营销与4R营销理论

期刊网络营销是把互联网作为基础手段营造网上经营活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传统学术期刊往往注重“内容为王”,而忽视传播渠道,根据“短板理论”,数字变革时代,学术期刊内容的板块和营销渠道的板块应该完美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竞争力,“内容”和“渠道”两者缺一不可,哪一板块短了都不行。网络营销不但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而且覆盖面广、便捷、即时、交互和多样化,期刊网络营销的优势和巨大潜力需要发挥出来。唐•舒尔茨(DonE.Schuhz)在4C整合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4R营销理论,4R理论的营销四要素:关系(Relationship)、反应(Reaction)、关联(Relevancy)、报酬(Reward),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4R营销提出了如何建立关系、以关系营销为核心,注重企业和客户关系的长期互动,重在建立顾客忠诚,长期拥有客户、保证长期利益的具体操作方式,这是关系营销史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根据4R营销理论,学术期刊为了获得和消费者双赢和互动,运用优化和系统的思想去整合网络营销,通过关联、关系、反应等形式与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关系,与消费者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统一的、集中的作业,目的是协助品牌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以成本的最小化,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回报,以快速地树立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达到营销目的。

2.2与4R营销理论的契合

网络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营销的产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读者的需求已趋向多元,营销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层出不穷,如何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并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及与其它媒体互动以更有效地传播,是学术期刊面对的重要课题。如果不能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便很难生存与发展,解决学术期刊面临的这一难题,整合营销理论十分适用。首先,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学术期刊与读者需求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我国学术期刊长期以来依托于高校和一些科研机构,着重于其社会效益,不参与市场竞争,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我国学术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目前,由于计划思维的原因,编辑在充当组织者角色时,市场的色彩淡化了,许多学术期刊仍然封闭式办刊,致使“同质化”严重。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淡薄,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随着学术期刊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读者定位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它们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期刊可以通过顾客市场调研,获得数据统计,并关注期刊与顾客的关联度,与读者及时互动,注重关系营销,运用网络营销战略和手段。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期刊需要开展分众化经营,这就要求期刊通过网络技术,有意识地运用选题策划等手段,随时随地挖掘创新性的选题,发现并选择营销服务信息,生产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和组合,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和保持有效沟通,满足读者需求。其次,期刊的发行模式契合整合营销理论。现代市场中的学术期刊营销不单单是将期刊销售出去、获取利润的过程,还要将读者置于中心地位,考虑是否能通过延长产品价值链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其是否给读者提供了最大便利、提供最好的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为实施网络营销提供了技术支持,期刊存在的意义在于传播科技成果,期刊具有知识特征,这种产品更易于电子化。通过网络,客户可以方便、快捷的阅读,并下载相关材料。网络的手段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传播与转化,总之,这些特点适宜于实施网络营销。

3学术期刊的整合网路营销策略

从整合4R营销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来看,学术期刊首先应把满足顾客放在首位;通过关联、关系、反应、回报等形式建立与客户独特的关系,与顾客保持互动,长期拥有客户。学术期刊编辑应以学术为根本,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开拓营销途径,使编辑从信息整合者向用户整合者转变,使信息资源深度开发。

3.1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关系营销

首先,加强关系营销,明确读者定位。学术期刊的内外部环境由多重要素构成,营销是通过这些要素关系相互作用而产生,其中“消费者市场”是广大的读者;“供应商市场”是广大的作者;“分销商市场”是一些检索机构和收录机构等;“内部市场”是编辑部内部和编委会等;“影响者市场”是上级管理部门和各学术协会和团体;“竞争者市场”是其他期刊。这6个“市场”当中,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之间的关系是学术期刊的主要关系,其中读者关系即消费者市场是核心关系,应加强关系营销,努力满足各方需求。明确读者定位,读者的需求是营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期刊的选题、组稿和策划等一系列工作,生产出适应读者有用“精神食粮”,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品牌,并发展与读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其次,利用网络加强期刊网站数据库建设,细分期刊读者市场,从读者被动适应期刊的单一的生产和营销模式,转向使读者主动参与到生产和营销过程中来。注重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微博、微信、读者邮箱、读者论坛等了解读者对产品的评价及意见,建立读者数据库。完善服务数据库等相关期刊信息数据库,如科研信息、审稿人、作者、读者及他们的反馈意见等信息,这是实施生产和网络营销的第一手资料。

3.2降低读者成本,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首先,完善网络出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提升多媒体信息整合能力。完善纸质期刊网络版的,通过期刊网站免费或者点击付费,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发展电子期刊,对传统期刊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并寻求合作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打破传统的信息加工模式。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海量的信息汹涌而至,读者更需要简约精要的信息产品,以使更加经济节省,更加富有效率去了解信息。因此,根据多种媒体的特征,加强内容的深度开发,不但为有显性需求的读者服务,而且也能够激活更多潜在读者的需求,注重用户体验式需求,根据受众的信息需要和信息接受特点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形式,变“编辑体验”为“用户体验”。如根据用户阅读时间、习惯、方式,以及其对信息内容与媒介形式诉求,有目标地对信息进行筛选与定向投放。对于浅阅读的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简短的信息推送,有深阅读需求的读者群则可以通过微博、邮件、按需出版等方式服务。其次,延长产业价值链以降低成本。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媒体环境中,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系统化地整理零散碎片化的信息,增强学术期刊的网络报道和信息推送功能,确保学术期刊创新信息能及时搭载传播媒介推向社会,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给读者提供最大便利。在网络浅阅读或者深阅读背后提供一系列的解析和导读,从多个角度展示新的理论思维,展现新产品。学术不应该是少数文化精英的专利,应该把学术研究与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之间架设起一座桥,传承、沟通、弘扬、普及,让学术更好地走向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方位开发,充分利用不同终端的优势,实现内容增值,延伸传统出版的价值链。期刊延长产业价值链应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系列化延伸模式。这是指在同一媒介层次上延伸。这种延伸模式以有效利用原有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可以迅速扩张规模,满足细分市场需求。二是跨媒体延伸模式。这是指向其它媒体进行延伸与整合。跨媒体延伸是媒体融合趋势下迅速扩大媒介经营范围和规模、多渠道销售媒介产品的主要路径。三是跨行业延伸模式。这是指媒介企业资源联结已经超出了行业本身,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有助于做大做强的机会与资源。从而找到降低读者成本的途径。如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主张不但要发表最好的学术论文和报道最新科学信息,还要帮助青年科技人员了解今后10年的科学发展动向,通过与其他媒体互补来增加内容附加值。

3.3提供多元的服务,实现双赢

首先,对网站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如开通引文链接、文献检索、各种查询等功能。设置期刊导航,巩固期刊与客户的关系。如“互助”式链接,也应创造条件与关注度较高的商业网站建立“扶贫”式链接。通过网站之间的链接,实现资源互补、相互宣传,共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关注其他媒介的新闻,链接各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网站和行业技术网站等,及时链接、摘抄、转载相关的专业科研信息,定期通过网站或其他传播路径与期刊相关信息。4R理论从着眼于短期利益转向重视长期利益,从管理营销组合转向管理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关系,学术期刊通过导航来展示期刊的内容、传递最新的行业资讯,让客户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个免费平台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以吸引客户关注。再次,提供专业信息资讯。传统的学术期刊,以“专业学术”为核心内容,其内容的新闻性、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很难开发出其价值链,国际上大的出版机构如斯普林格等都是通过不断地提高内容的附加值而取得发展空间。所以编辑要善于凭借自身的信息分析,将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先导性的学术信息进行整理,及时通过网络等媒体为读者导向性的学术信息,提供深层次的专业信息资讯。通过网络平台找准内容定位,加强资讯功能建设,资讯平台建设应力求符合科研工作和实践领域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力推科研信息的微传播,引领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学术营销论文篇2

文化产业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文化艺术产业是其中的一个范畴,它通过文字、雕塑、舞蹈、电影等方式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主要从事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要想获得文化艺术产品的商业价值,就必须尊重艺术规律,增添文化创意元素,必须满足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能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包装、营销。营销、传播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过程中,对于选择怎样的媒体营销平台去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传播渠道确立之后怎样根据消费者的购买特征选择媒体营销工具,确立与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模式,以及在价值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怎样从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开发起就利用有限的营销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等问题依然在不断的探索中。

面对这一现状,新媒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机遇。它为文化艺术产品和顾客的沟通提供了有利渠道,它的交互性特征适应了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特征,它较低的营销成本也满足了文化艺术产业经营主体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然而相关调查发现:当前的新媒体传播渠道注重资讯传播,相对缺乏互动性内容。例如,对某一部电影作品,很多新媒体传达的大多都是电影简介、上映时间等,缺少一定的互动性内容;在当前的新媒体营销中,微博营销已经成为主要趋势,但是很多经营主体对微博营销依然缺乏主动意识,对其的运用水平仍然较低。例如,当某一部新电影上映时,很多新浪微博用户会在个人平台对电影进行评论,而有的电影制作方没有看到这些用户,没有对他们的意见进行相应的反馈,因此失去了很多潜在客户;此外,那些品牌效应较好的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效果很好,但我国当前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品牌经营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促进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的策略

(一)确立营销原则

针对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们要确立好其营销原则,即趣味原则。当前社会大众对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大多追求的是精神娱乐,如果缺乏趣味性内容,社会大众对这些营销信息的转发与评论就相对较少,营销价值就无法实现。所以,新媒体营销必须加强文化艺术产品营销的娱乐性,可以充分利用幽默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有趣的视频等进行营销,以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力。第二,是利益原则。利益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所以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要增强文化艺术产品的物质、精神利益。第三,是互动原则。由于文化艺术产品的特殊性,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必须关注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可以让消费者亲自体验营销过程,加深他们对品牌的印象。在和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把这些潜在客户变为真实消费者。第四,是个性原则。当前文化艺术产业市场逐渐细分化,对文化艺术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逐渐增强。所以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营销必须具有特色,能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

(二)确立营销模式

确立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原则之后,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艺术产品营销模式。文化艺术产业关注人类的精神文化状态,在I销中必须注重心灵的沟通,并创设一个能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场所与营销网。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以沟通为核心,来确立文化艺术产业的营销模式。为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AISAS模型,构建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市场,并在不同阶段以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原则为依据,来确立有效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有步骤地实现营销目标。

首先,在关注阶段。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为此,可以依据新媒体营销发展的个性化原则,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在BBS论坛等平台投放网络广告、策划营销事件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对此,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人员必须在这些推广平台适时地投放具有一定数量的广告,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实现最大价值的新媒体平台,利用这些有效的平台策划一些有噱头的事件。此外,新媒体平台的原则也要考虑产品的定位、目标群体的体征。也就是说,媒体的受众群体应该是文化艺术产品的目标顾客群体,而且新媒体要与文化艺术产品的产品市场定位相适应,产生共鸣。例如,人人网的受众群体是学生,新浪微博上的明星资源十分丰富,而腾讯平台与QQ用户是绑定的,这些新媒体虽然类型相似但是所具有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要想充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必须深度挖掘文化艺术产品的亮点或者创意,然后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其次,在兴趣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依据兴趣原则、利益原则,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娱乐性的互动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营销产品的兴趣。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可以利用媒体和消费者进行最直接的沟通,促进交互式交易,并利用微博、BBS等最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建立一些互动类话题,和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在选择交互平台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具有拟人化特征,与文化艺术产品特征相符合的交互平台,进而利用建立的娱乐性话题提升消费者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兴趣。此外,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情感需要,设计一些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营销方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营销。

再次,在搜索阶段。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人员可以依据互动原则、利益原则,充分利用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建立搜索引擎营销以及意见领袖管理。其中,搜索引擎营销可以为大众提供关于文化艺术产品的全面信息。例如,文化表演的票价、时间、地点、付款方式等。而意见领袖管理可以有效监控关于文化艺术产品的网络评论。有研究表明,文化艺术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如果对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很乐于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信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评论。

最后,在行动与购买阶段。为了确保行动与购买环节顺利进行,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人员可以和大麦网、手机购票等专业网站合作,促进电子商务运作。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视觉营销的影响力,设计一些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广告图片、视频短片等,从而促进消费者消费;利用拍卖、团购等网络上已有的较为成熟的营销方式,增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力度;营销过程中还应该设置完善的配套服务。例如,在网络购买平台设置服务专区,增设“QQ在线咨询”“QQ交流群”等项目,使消费者在购买文化艺术产品的过程中能和营销方进行有效的沟通。除此之外,营销方还可以为顾客提供在线订购、上门订购、大客户团体订购等不同的订购方式。

此外,在分享阶段。可以依据互动原则构建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从而促进营销的良性循环。这种营销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最终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其中,口碑营销需要利用多种方式,促进顾客有效评论和交流文化艺术产品及其相关服务,并引导顾客向其他人群推荐本产品。这种利用消费者对产品推荐、好评的方式,有助于文化艺术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社区病毒营销是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迅速传播文化艺术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刺激市场。用户不断地分享又会进入AISAS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即关注阶段,开始新的循环,这样就促进了AISAS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营销的未来发展

由于文化艺术产品能够多次性地使用,并且其价值愈使用愈高,其增值速度也就愈快。因此,争取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是促进文化艺术产业价值增长的重要路径。此时,需要从消费心理特性出发,重视口碑营销和社区病毒传播作用。第一,口碑营销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发顾客对其产品、服务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的谈论和交流,并激励顾客向其周边人群进行介绍和推荐的市场营销方式和过程。如果能够利用消费者的强力推荐和好评,就能够帮助文化艺术产品更快地树立品牌形象,形成口碑效应,实现极高的传播精准率。第二,基于web2.0时代裂变式的传播模式,让信息能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也就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且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有益于产品营销的信息传向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受众。同样,文化艺术产品亦可利用这种社区病毒营销,利用微博等平台,“让大家告诉大家”,在软性营销中刺激市场。

四、结语

文化艺术形成产业走向市场,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市场发展要求、满足社会消费群体需求的营销模式。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样化的营销渠道,根据新媒体时代消费者的购买特征,寻找文化艺术产品新媒体营销的关键点,才能真正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

参考文献

[1] 潘雷.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品牌营销的发展演变[J].中国商论,2016(21):19-20.

学术营销论文篇3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两位美国的识别管理学专家西蒙森和施密特在对品牌塑造与识别进行新的研究时侯,提出了对于企业如何利用视觉传达设计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的指导性理论。他们提出消费群体的某些知觉是直接的,而其他知觉则会受到认知支配,企业或品牌的感官体验式营销手段能够为商品品牌的识别与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指出了这种效果产生于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即商品造型设计、品牌的传播和展示空间设计。这一理论科学地表述了视觉形象设计对于创造优势品牌所起到的作用。因而,这些研究成果对发展视觉营销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西蒙森和施密特两位学者所研究的品牌形象塑造和视觉识别的新方法,对于研究视觉营销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视觉营销手段是在市场营销理论和消费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将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运用于终端促销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品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和卖场展示空间设计领域,以此对目标消费者形成视觉上的吸引力,在心理层面产生购买欲,进而达到商家销售商品的目的。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其理论上的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则它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艺术设计领域的几个重要专业方向如: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都是视觉营销的实现方式,是视觉营销手段的核心层面的内容。因此,营销学中的视觉营销理论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学术营销论文篇4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高职院校也相继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其中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受到很大重视。

1、网络营销的发展概况

1.1 网络营销的概念

网络营销(Network Marketing),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是指以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主要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媒介而进行的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服务等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

和传统营销相比,网络营销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跨时空性、整合性、时效性、交互性和高效性,能够为企业快速打开市场,减少营销成本,增加销售进而大幅提高企业的利润。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1.2 网络营销的发展

网络营销是随着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从1990年开始,在国际上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由军用转为民用,那时西方的一些大企业看到互联网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便率先采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展他们的业务范围,同时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改组,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学术界也在不断研究、探索新的营销方法,网络营销的运用从此展开。

1996年网络营销在我国开始应用以来,有了较快发展,根据eMarketer预测2014年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到4262.6亿美元,包括通过各种设备在线购买的非旅游商品和服务。该指数较2013年增长35.0%,占全国零售业销售额的10%,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网络销售有了这么大的增长,可见网络营销的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网络营销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2、高职院校的网络营销教学现状

2.1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网络营销的培养目标是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这门课程后,能够对网络营销的基本思路、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熟悉和利用网络营销的基本思想和一般规律,学会各种常用网络营销工具和方法运用到网络营销的实践中去。通过网络营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从事企业网络营销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学习网络营销之前,还要求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的前后台专业技能,同时也掌握一定的市场营销技巧和方法,为网络营销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网络营销的教学现状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学好网络营销关键的一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增加相关的实践内容,同时实践内容所占的比例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为网络营销中的一些方法不是靠简单的背诵理论就可以学会的,要想真正的掌握就必须通过亲身实践,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事与网络营销相关的工作,无论是打工还是自己开店。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开设个人博客,经营自己的C to C 网店,还可以到相关的网络公司实习,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在网络营销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网络营销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动手能力,当然这些实践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一些实践教学的课程,需要学生必须到企业现场才能进行实训。与这些课程相比,网络营销对实训环境的要求稍微低一些,只要有了网络和数据平台,学生就可以在实训室里进行相关的实训,同时也可以在实训室里配备实训软件,通过互联网去完成网络营销的一些实训任务。此外,互联网上还有一些免费的工具与资源可以供学生使用,比如C to C免费网上开店,免费的专业博客平台,各类免费供求信息平台、黄页、社区等,还有各种免费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大赛等,这些都为学生学好网络营销提供了方便的平台。总之,对于网络营销的教学来说,可以利用的资源还是比较多的,关键是如何来利用这些资源。

3、高职院校网络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材滞后

网络营销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需要根据最新的网络技术发展采用新的营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要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目前高校的教材往往是从计算机教材和营销教材结合编撰而成,有一定的时滞性,同时教材的更新比较慢,一般要2-3年才更新一次,远远赶不上技术的更新速度。

高职网络营销教材滞后的另一方面是内容没有实用性,教材的编撰者大部分是闭门造车,找几本相关教材拼凑一下就成一本网络营销的教材。内容比较落后,缺乏可操作性,也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结果造成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市场需要。

3.2 师资水平不高

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尽管过去有计算机专业和营销专业,但没有网络营销的专业教师,从目前的师资来看,无非是计算机专业老师学点营销或营销专业的老师学点网络知识就充当网络营销的老师了,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师资水平就大打折扣。结果是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网络以及营销都不是很精通,只能照搬相关教材。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网络营销老师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或不具有在企业从事网络营销的工作经验,故而他们缺乏实践经验,而实践恰恰是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所必须的,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学习到的内容。

3.3 教学方法落后

网络营销实践性比较强,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具体操作才能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印象,目前的网络营销大都是以理论为主,学生背诵相关理论,即使是实训课程,也是让学生在机房里模拟操作,其网络营销环境和实际的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很难体验到市场。

考试也是发一张试卷,考试通过就算通过了。学生学完相关理论之后,书本一丢不出几天理论就忘光了,等于白学。将来到了企业之后如果需要从事网络营销的工作,还要企业从头培训,和没学过网络营销的员工没有多大区别,因此也不受企业欢迎。

3.4 理论与实践脱节

和普通的研究性大学不同,作为高职院校,要培养有一定技能的操作性的人才,因此重点要放在动手能力上,理论是为了实践服务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实践教学更为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网络营销的一大特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也就是说,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比较高,实践环节比较少,多数的实践教学也仅仅是在实训室里安排为实训课程,尽管在教学安排上也有工学交替课程,时间为8周,但工学交替所安排的企业比较分散,具体从事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和所学的理论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此类实践和理论是脱节的。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4、高职院校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方案

4.1 选用合适教材

网络营销的教材既要反映网络技术、营销专业知识,又要反映企业的操作实际,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者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很难兼顾。可以采取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编写的教材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同时要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营销技术的发展,及时改进教材内容,特别是一些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注重实效性。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跟上时展的要求。

4.2 提高老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针对目前网络营销专业老师的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来提升专业老师的水平。走出去是指专业老师可以去国家重点高校进行进修学习,也可以去大公司或行业协会去锻炼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请进来是指请网络销售公司的经理或行业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介绍行业的最新发展,可以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介绍实践技能。还可以让老师参加一些国家或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网络营销方面知识的培训,组织同学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等,通过指导大赛,指导老师也可以和同行进行交流,提升老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4.3 改进教学方法

网络营销的教学要摆脱过去那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网络辅助教学的方法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网络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开始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两项综合任务,包括掌握企业网站诊断优化方法和企业网站推广方案的制定;在每次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明确具体任务,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实验课明确实验任务和实验要求,并提交具体方案或实验报告。网络辅助教学是指教师在从事网络教学时要开设有网络营销专业教学博客,通过博客平台实现教学资料、课件及习题等与学生的共享,学生通过博客平台更好地实现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开设网络营销或电子商务专业博客,撰写专业文章,发表评论及进行搜索引擎优化、友情链接及博客推广等具体网络营销实践活动,学期末老师根据学生撰写的博客日志数量、博客搜索引擎

关键词 排名效果、访问量及外部链接数量等指标给学生评定相应的博客实训成绩。

4.4 增加实践教学

网络营销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第一,可以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去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调研活动。事先确定好主题,对企业网络营销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交相应的报告,可以算作平时成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对具体企业网站的诊断分析。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某企业的现有网站诊断分析,找出其网站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交报告,也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第三,鼓励学生自己开设网店,学生可以利用淘宝或拍拍等C to C的平台开设自己的网店,能够直面市场,充分发挥淘宝等网络平台的优势,可以在做中学,通过开店,学生不仅增加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还可以增加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5、结论

网络营销的教学不仅要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营销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要有实践教学,通过实践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立即上岗,加上网络营销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加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与时展同步。

参考文献:

学术营销论文篇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80-04

对品牌基础问题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品牌认识研究、品牌选择研究和品牌发展研究三个方面。在品牌理论研究的进程中,陆续形成了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资产和品牌关系等理论精髓。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信息技术与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方面,而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模型研究,仍然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近年来,虽然在畲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畲乡风情的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对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与外延、营销模式及运行实践等方面尚需要深入研究。

一、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畲族同胞主要居住在华东地区的四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量为70.96万,在中国民族大家庭中排名第二十位。畲乡风情品牌是广大畲族集居地认可度最高的品牌,是多年来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研究的“畲乡风情”是包括全国各地的畲族同胞居住地区的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这里的“畲乡”泛指包括全国各地的畲族同胞居住地区,也可以特指一个畲族自治县,或是一个畲族乡(镇)、畲族村。畲乡风情品牌是旅游目的地品牌,是同类旅游地若干旅游产品的集合。它是畲族文化和畲族品牌文化的整合点,是体现畲族文化精髓的一种识别、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格调,是畲乡的无形资产和不竭源泉,是畲乡进入市场的“信用卡”。

(一)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是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是畲乡风情品牌的灵魂,两者互相促进。畲族文化是畲族同胞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畲乡多数人员所认I可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即畲乡精神和畲乡形象。畲族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畲乡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导向、示范、凝聚和激励等重要作用。畲乡风情品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畲族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精华,也是对渗透在品牌经营全过程中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民族风格的体现。

(二)畲乡风情品牌的外延是可以印证其品质的识别系统

我们认为,品牌识别系统可以印证品牌的品质,也有助于界定品牌的外延。品牌识别的理论主要有六棱柱模型和旅游地品牌形象系统分析表。以景宁畲族自治县畲乡风情品牌为例,进行如下形象系统分析。

1.理念识别。(1)使命。“建设畲乡风情品牌的景宁形象”。该使命描述了我们要做的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回答了我们所进行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将会实现的是一种“风情、浪漫”的理想境界。(2)愿景。“打造中国景宁畲乡风情品牌,努力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上成为全国畲乡风情品牌建设的楷模。”该愿景描述了我们期望实现的状态是全国畲乡风情品牌建设的楷模,非常大胆、清楚地说明了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3)核心价值。集中体现在“淳朴、自强、兼容、开放”的畲乡精神,和“风情、浪漫”的品牌精神上。品牌精神是畲乡风情品牌的精髓,是畲乡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力量源泉。她概括了应当如何行动,怎样去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来实现使命。(4)发展目标。按照“风情、浪漫”的要求,建设具有景宁特色的畲乡风情品牌,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景。(5)发展战略。特色立品牌,创新做品牌和营销强品牌。

2.视觉识别。(1)目标市场细分。面向全国的畲族同胞和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旅游者。(2)选择及定位主要品牌――景宁畲乡风情品牌。(3)市场开发广告与促销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服务行为,主要表现在“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活动中。

3.行为识别。(1)品牌徽标。以原有“中国畲乡风情节”的徽标为基础加以完善,形成固定的“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徽标,并以此作为品牌标徽。(2)选择代表产品、系统风格、建筑造型和服务标识。

二、畲乡风情品牌的营销模型

(一)模型构建思路

本模型试图创新一种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的新方法,不是去套用“塑造―推广一管理”的一般品牌营销的研究思路,而是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特点(如综合性、政府主导性等)去构建理论模型。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与企业品牌营销有较大的不同。一个完整的旅游

目的地品牌营销模型,应涉及旅游目的地和目标市场二个层面及对接问题。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理论模型分基础层营销和目标层营销二个层次(见下图)。模型中“基础层”代表的是旅游目的地,“目标层”代表的是目标市场。这就是模型为什么分为“基础”和“目标”二个层面的逻辑关系。本文侧重于对旅游目的地问题研究,而不是目标市场。

(二)模型构建依据

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目前是个热点问题,但研究还不成熟,针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宏观营销模型研究很少见,较多的是针对目标市场的微观模型研究。本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管理理论。“目前被管理学广泛借用的平台有三重含义:一是计划与设计,二是一种原则体系,三是物理或者工程意义概念。例如,知识共享平台、商业平台、创新平台和科技平台等。其本质在于突出和强调实体性平台支撑和资源共享的特性。”平台管理以耗散结构理论、集成管理理论及机制设计理论等为依据,更强调的是软件的完善和发展。本文选用该平台管理理论并得出的构思是:以平台管理的理念建立基础层营销的实质是有形和无形平台的集成,包括集成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等;也是创新方法的集成,包括集成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等。品牌营销平台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创新方法、优化平台,集成基础层营销,为实现目标层营销奠定基础。

2.核心能力理论。本文根据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建立基础层营销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牢固的品牌营销基础平台,而这个基础平台的形成又是由核心能力决定的。基础平台在这里是指品牌在营销过程中,处于不同营销状态下所具备的可以分享和依托的一种条件和能力。这种条件或能力是由特定的先天资源和后天的知识、人才及资金等推进因素整合所形成的。它决定着品牌营销的模式与方向。

3.创新方法论。本文根据创新方法论,认为在建设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程中,创新的途径方法主要有: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

4.市场平台理论。本文根据市场平台理论,认为实现目标层营销的实质就是建立市场平台。一个成熟的市场平台,是

由一定规模的、稳定的目标市场和一系列富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营销策略构成的,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平台、政策和技术平台之上的市场条件和营销能力。它是一个地方产业协调与外部关系的轴心。

5.营销联系理论。在目标层营销的构思中,本文选用了“当今营销中的联系:既包括由电脑、信息、通信和交通等连接技术,又包括通过这些连接技术所建立起来的与顾客的联系、与合作伙伴的联系以及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三)模型构建要素

1.基础层营销的构成要素。品牌营销基础平台主要是由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组成的。其构建过程就是对旅游目的地三大平台(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的整合过程,或是对旅游目的地五大吸引力要素(吸引物要素、文化要素、服务要素、环境要素和综合要素)的整合过程。(1)资源平台。例如,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资源平台是由畲族文化、畲乡生态及区位人口等先天优势构成。畲族人口居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第二十位,各方面资源丰富,畲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工作方兴未艾。以提高畲族知名度,弘扬畲族优秀文化,建设美好畲乡为己任,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构筑起一个坚实的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2)政策平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策起导向作用,在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中政策平台是不可或缺的。(3)技术平台。由知识、人才和资金等推进因素的后天优势培育而成技术平台。依托资源平台和政策平台构筑技术平台是必然选择。利用技术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旅游产品的专业化、系列化深度开发,不断丰富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内涵和外延。

2.目标层营销的构成要素。实现目标层营销的构成要素“就是获得需要或想要的东西,包括营销供给、连接技术和营销联系。”即:一是营销供给要素,例如,景宁畲乡风情品牌的营销供给不仅是一些产品或服务,更应该是一个“提供需要”的解决方案(即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风情、浪漫”的体验经历);二是连接技术要素;三是营销联系要素。

三、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探索

景宁畲族自治县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以及拥有地处城市群中的“后花园”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分析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探索,对全国范围内“畲乡风情品牌营销”具有示范作用。本文对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进行了长期跟踪调研,在利用已形成的系列课题成果材料来充实本文的基础上,围绕模型构建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再调研、再认识。着重从运行途径角度,总结和提升现有的经验,以达到对模型的实证作用。

(一)优化基础层营销平台的创新途径

集成基础层营销的创新途径源于创新精神与行为。创新内容包括资源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创新,优化资源平台、技术平台和政策平台,为目标层营销建立牢固的基础平台。

1.创新资源,优化资源平台。通过创新资源,形成“畲乡新农村建设的景宁模式”。其中十个方面的独特竞争力与优势(中国畲乡、华东畲乡、文化畲乡、生态畲乡、绿色畲乡、水电畲乡、风情畲乡、劳务畲乡、创新畲乡、和谐畲乡)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这十个要素也正是集成景宁畲乡风情品牌基础层营销的基本元件,和支撑畲乡风情品牌的重要基石。

2.创新文化,优化技术平台。以建设民族特色鲜明、文化产品丰富、社会发展和谐的中华畲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畲族文化展示与发展中心)为总体目标。通过创新文化,极大地丰富景宁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实现畲族文化现代的回归与应用。表现在:“一是传统畲族文化的生活化回归,如建筑、服饰、语言、礼仪等在畲村的回归;二是传统畲族文化的艺术化回归,如畲族题材文物、文艺作品的搜集、创作和展示;三是传统畲族文化的经济化回归,如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工艺制作业、节庆会展业中畲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四是传统畲族文化的社会化回归,如畲族文化的宣传、普及和社会性认同、传承。”与此同时,也实现品牌畲族文化的技术化回归。产学研的结合等于创新,是建立畲乡风情品牌的学术基础与前提,起到技术推动作用,品牌营销模型运用和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起到市场拉动作用,以实现创新。目前浙江省每年都有一批针对畲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省地级科研课题或校企合作型课题立项,有效地促进了畲族地区的发展。

3.创新制度,优化政策平台。通过创新制度,优化政策平台,为畲族文化建设和畲乡风情品牌营销提供重要支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中介机构的促进是旅游品牌化实施的保证和桥梁。景宁畲族自治县基于独特竞争力进行县域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战略目标层面明确“使命、愿景、价值观和主要目标”,在战略途径层面明确“文化立县、产业强县和创新兴县”三大发展战略定位,从而为景宁畲乡风情品牌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平台。

(二)实现目标层营销的方法途径

景宁畲族自治县实现目标层营销的方法途径,主要是整合营销供给、提升品牌营销连接技术和完善品牌营销机制。

1.整合品牌营销供给。一是通过整合做大畲乡风情品牌,就全国的畲族集居地分布来看,具有小、散、广的特点,各地主打品牌的主题与形式类似但缺乏整合(如畲族节庆),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建立起丰富的畲族品牌文化资源,才能真正做大畲乡风情品牌。二是通过整合做强畲族品牌文化。三是通过整合做浓品牌培育氛围。总之,通过整合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供给,最终能为旅游者带来一种“风情、浪漫”的体验经历。

2.提升品牌营销连接技术。建立良好的营销联系需要连接技术作为硬件支撑。就交通因素来看,景宁畲族自治县拥有地处城市群中的“后花园”的相对区位优势,但高速公路还没有通达是制约旅游经济最主要的方面。就网络因素来看,网站的特色欠鲜明,内容欠丰富,需要依托就近的大中城市的专业公司与专业技术人才来提升。

3.完善品牌营销机制。一是完善政府主导型品牌营销机制。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要从传统的宣传促销模式转变为科学的营销模式,还需要走较长的路。因为畲乡风情旅游目的地的行业性质的组织在现阶段还相当不成熟,属于起步阶段,离旅游业“大行业、大市场、开放性”的性质要求还相差较远。建立政府主导型品牌营销机制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二是完善品牌营销筹划机制。三是完善品牌营销策略机制。四是完善品牌营销效益评估机制。

受多种条件限制,本文的模型构建及运行途径还较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仅以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展开相关研究。因此,未来对该类模型与途径的研究要更注重关键项目,例如,“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的运营模式。建议深化畲乡风情品牌内涵,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转化传统宣传促销模式,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节庆活动中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沈鹏熠.胡正明.品牌营销理论研究:回顾与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50-53.

[2]肖江南.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9):86-90.

[3]李 艳.牛志文.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5):12-15.

[4]麻益军.“景宁模式”的战略管理学分析[J].民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9,(3):40-43.

[5]戴 湘.李宝山.中关村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管理对策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69-74.

学术营销论文篇6

艺术类有很多专业,比如绘画(国画、油画等)、书法、摄影、艺术设计、舞蹈、音乐等专业,无论哪一个专业都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艺术类专业的特性,艺术类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在艺术的熏陶下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外界审美观念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专业个性.艺术专业的学生受到各国各艺术派别的影响和熏陶,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观点,提倡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并形成了自由和较为开放的学习态度,因此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更为灵活广泛,在生活态度上更为自由随意,在观念上即能包容开阔又具有特立独行.艺术具有内涵和神韵的相通性,有的艺术展现了唯美、有的艺术表达了事物的神韵,艺术有时会表现幽默风趣,有时又会表现出落寞忧伤,无论是什么艺术,无论是哪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都具有极强的展现力,并能很好的将各种艺术融会贯通在一起.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使得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除了考取企事业各单位的岗位编制,大多选择自主择业,并且在自主创业中加入很多艺术元素,形成较为丰富的多元形式的创业方式.

2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中营销细节的体现和运用

自主创业相对于其他的就业形式,有其独特的特性,创业初期大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都会比较艰难,创业很少一步到位一帆风顺,除了资金的支持、相应技术的支持、环境的影响和分析、创业者个人的自我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着自主创业的收效,由于自主创业的难度影响力较多,所以要想在众多的自主创业中立足,取得一定的成绩,创业中的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创业中赢得竞争的优势,营销中的细节就成为了更不能忽视的因素.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因为带有艺术性和独特性,在创业营销中细节的影响力更明显和突出,我们应把握这个信息,发挥营销中细节的影响力作用,为创业创造最大的收效.举例分析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中营销的细节运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充分运用经济学理论和营销理论

自主创业除了资金支持外,首先要用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在自主创业之初,充分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当今社会经济的整体趋势和特点,熟悉自主创业的发展前景,运用经济学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规律的理论,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知识作为前期创业的理论基础和铺垫,帮助自主创业分析市场前景,了解和掌握本行业自主创业的经济发展规律.

2.2在实践中检验并及时调整自主创业的发展方向

自主创业发展的好坏,是否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是否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是否能够在本行业有竞争优势取得收益,这些都需要在创业实践中检验,自主创业必须投入到实践中,用实践的杠杆作为指导,不断的调整自主创业的目标、方法及期望值,自主创业才能在实践中找到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创业道路.

2.3发挥艺术想象力,为自己代言,树立独特标志

自主创业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店,都需要一个独特有标志性的名字,一个好的店名或者品牌名,能让客户第一时间记住,一个形象贴切的名字,可以加深客户对产品的印象并促使销售的实现.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取名并不是难事,发挥艺术的原创力,以及受艺术因子的影响和熏陶,尽情发挥艺术想象的空间,利用唯美、浪漫、风趣幽默等多种方式来展现和表达创业主题就会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取名为“衣枝独秀”的服装店;“我饰唯一、饰全饰美、原来“饰”你”是不是找到了专属自己的饰品店?极致“柚”惑,主题鲜明的表达了一个工艺小店的个性;“请勿痘留、赶快下斑”顾名思义是一家美容店;“一修哥”代表了一个专业手工店的制作心声,看到这个店名,就让人有对其专业信任的心理暗示.以上是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说明添加了艺术成分的这些店名,代表着一个商家的特性和美好憧憬,体现着一个经营者的希望和创意智慧.另一方面说明加上艺术的因素和氛围能够更加体现出销售的不同和特征,加深消费者的印象,激起购买者的消费兴趣,艺术带给人们最大的惊喜就在于无限的创意,这些无止境的创意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影响,一件平凡的事物由于创意的出现不再平淡无奇和索然无味,有了创意的遐想空间让平淡的事物变得五彩斑斓和更具特色,这种艺术的魅力在营销细节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能小觑艺术的这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艺术在小细节上更体现了它不可否认的吸引力.

2.4注重包装作用,营造销售环境

自主创业的店内或者产品的设计非常重要,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络店都要注重色彩和构图的运用和搭配,店内形象的布置应该贴近主题,营造良好舒适的购物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舒适的环境会加大购买欲望的实现.比如儿童摄影工作室,店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店外铺置绿色草坪,草坪会一方面增加儿童户外拍摄场地的舒适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营造了一种干净明朗的拍摄环境,除此之外,工作室可以发挥一切想象,在适当的场地添加符合销售主体的产品和道具,比如在拍摄场外布置长椅、毛绒玩具等道具增加儿童拍摄的兴趣,在桌子上布置小甜点零食缓解儿童拍摄的紧张,这些艺术元素的组合和设计,发挥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单调的元素在艺术色彩的点缀下,变得明艳生动,艺术在各种产品包装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的氛围使得销售主体更加鲜明生动,销售过程更加有乐趣,有了艺术的参与能更好的营造销售环境,促使销售的成功.

2.5利用流行元素,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传统企业的客源优势,也没有综合企业雄厚的竞争力,艺术类大学生要想打开自主创业的销售之路,需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艺术类大学生如果能运用艺术的广告形式进行销售宣传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促销中,可以广泛运用当今网络流行的术语,比如“手慢无”、“剁手也要买”、“开抢,拼手快”、这些广告语是促使你快速下单消费的引导语,这些广告语表达给消费者的含义是下单晚了就没有存货,消费者再想买也买不上了,这种销售模式被称为饥饿营销,这种广告语的特点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言简意赅的表达了销售方的意图,利用消费者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的心理,进行了针对有效的销售“.组团来购物”“、姐妹淘”、“有一起拼的吗?”这些广告语利用了广大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进行营销手段,营造一种买的人越多商品越好的现象,一起拼团消费会吸引消费者跟风消费,销售的越多就又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加入消费的团队,循环效应营造了销售的火热景象.以上这些流行的网络术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广告语传用率非常高,它们简单明了的描述能够直入销售主题,人们熟悉的话语和轻松的表现形式容易让顾客接受,在销售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6注重店内和商品的合理搭配,促成销售力度

以艺术类大学生经营服装综合实体店为例,说明商品搭配的重要性.艺术类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利用其专业的审美和搭配基础,运用到店内的整体搭配和设计风格当中,首先店内设计要和本店商品在整体上有一个协调布置设计,除此之外,店内应多考虑到多元因素和商品的种类和搭配性,给顾客提供多元的视觉性和选择性,商品内的衣服、鞋帽、箱包、配饰在色彩、形状、构图、材质、季节有一个合理搭配,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利用这些搭配物品作为一种搭配衬托能更好的为购物作出合适的选择,另一方面,因为合理舒适的搭配效果,可能在只想购买一件衣服的情况下购买了本店的围巾、眼镜作为配饰,加大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销售力度.

2.7发挥广告的宣传力和营销力度,营销中不容忽视网络的影响力

艺术类大学生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在自主创业中运用专业特长优势,加大广告宣传力度,运用广告模特进行营销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中不乏有不同经营类别的实体工作室和网络工作室,为了在众多销售群体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艺术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应集思广益,找出营销的创新之处,加大广告模特在营销中的影响力.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大多自身外在形象条件较好,又具有艺术特有的文艺气质和艺术鉴赏力,由形象气质姣好的艺术类大学生自己担当广告模特,具有先决的优势,除此之外,摄影专业的创业学生还可以发挥其优势和特长,进行专业的广告拍摄,自己策划,自己取景,自己选用模特,即节省了聘请摄影师和模特的费用,还能根据自己的创业销售找到更适合自己营销的思路.同时,艺术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也要符合当今的市场营销,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的广告宣传和影响力,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步更新销售方案,比如当今非常流行的“试吃网”、“生活百科网”、“乐趣无线网”、“创意网”,利用这些网络的知名度和自身创业主题的相关性结合到一起,进行线上线下的同步销售和宣传.

3小结

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兼具了经济学和艺术学的特征,艺术类大学生在大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营销,将艺术类大学生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标准运用到自主创业中,使得艺术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往往更具独特性、创新性.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应注重创业的营销细节,注重营销细节的设计与开展,艺术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应加大创业营销细节的力度和影响力,通过有针对性、时效性、符合艺术类专业特点的营销作为自主创业的基础,注重营销细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才能在自主创业中起到营销收效,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取得优势,拥有独具特点,有思路、有创新、有吸引力的营销者,才能成为自主创业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王莹,张明洋.沈阳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N].中国青年报,2009-08-30(1).

〔2〕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3〕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学术营销论文篇7

2 高技术及高技术企业特征

基于以上现有对高技术、高技术企业的研究结论,可以明确高技术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首先,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特征;其次,由于高技术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也更具风险性;再次,R&D是高技术企业的核心,具有极强的创新特征;最后,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应用周期迅速缩短,这也使得高技术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的特征。

3 高技术营销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

近几十年来,营销能力理论受到管理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营销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主要包含三种角度:资源视角下的营销能力被定义为包含企业人力资源或资产、市场资产和组织资产的复杂的组合;[3]过程视角下的营销能力则指的是企业运用收集到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来满足市场中相关业务的需求的过程;[4]能力视角下的营销能力则直接被称为企业促进和销售各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要并实现企业赢利目标的才能。[5]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无论是从哪种角度界定的营销能力内涵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本文在高技术企业特征的基础上,综合有关营销能力的资源、过程、能力研究视角,将营销能力定义为企业通过获取营销资源并在经营过程中将之高效运用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众多对营销能力的研究中,由于对营销能力的理解、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没有统一,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企业特征和现有相关研究,剔除不适用的、添加更具代表性的营销能力构成要素,将营销能力分为市场知识能力、战略营销能力、营销运作能力、全员营销能力以及动态营销能力。

3.1 市场知识能力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最先强调的就是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对高技术企业而言,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是有些片面的。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环境变化多端,有很多市场机会是稍纵即逝,甚至是隐性的,是需要企业自己去及时把握、深入挖掘的,市场知识能力强调的就是企业获取、应用市场知识的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市场知识能力界定为企业通过获取、分析包括顾客知识、竞争对手知识在内的市场信息的能力。

3.2 战略营销能力

对市场营销管理而言,细分市场和目标市场的选择是营销活动的“总指挥”,它决定了企业要从何种战略角度策划营销活动,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企业经营的风险性,都提醒高技术企业必须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开始着手营销管理;市场营销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明确市场细分目标等。[6]综上所述,本文将战略营销能力界定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营销战略制定和执行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位置的能力。

3.3 营销运作能力

在营销管理丛林中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众多学者提出的营销能力构成要素中也都包含有营销策略的内容,这些研究指出当企业能够充分和有效应用产品、渠道、价格与促销这些营销工具时,不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所以营销策略通常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的,营销运作能力也被看作为成功实施营销策略的支持和保障。高技术企业具备强大的营销运作能力,既是对企业营销活动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也是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有效支持。

3.4 全员营销能力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的特征,创新特征也极为明显,这是其与传统企业的最大区别,这一特征也需要在营销能力中得以体现,全员营销能力正强调了这一特征。有学者曾指出:营销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专门行为[7],对高技术企业也是如此。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仅需要销售部门,也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参与,以技术部门为例,营销人员只有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才能全面、充分了解产品特性、优势,才有助于产品的销售。所以对高技术企业而言,要以市场营销部门为核心,研究开发、生产作业、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部门统一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营销管理。 3.5 动态营销能力

随着Teece研究的动态能力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动态能力在营销领域的应用,但目前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动态营销能力的内涵。本文在充分分析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后认为动态营销能力应从两个角度考虑:由外而内的动态性、由内而外的动态性。其中由外而内的动态营销能力强调的是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即企业能够有效感知市场变化并迅速做出正确反应、进行组织调整的能力;[8]而由内而外的动态营销能力则强调企业的主动性,是指当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时,需要预见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能够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进而引导企业营销活动。

4 高技术营销能力的提升对策

(1)通过加大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提升企业市场知识能力。高技术企业要提升市场知识能力首先需要明确市场知识需要从竞争对手和顾客两个层面考虑,并且要相互区分;其次需要掌握有效应用市场知识的能力包含的具体内容: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定期收集顾客、竞争对手的信息;对其中的无效信息予以剔除,从而避免后期分析过程中产生误差;能够基于以上信息进行合理、准确的分析以为企业营销活动的进行提供基础;为了企业的持续性成长,要对顾客进行跟踪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保有详细的顾客信息档案,以为顾客提供更为细致、到位的服务。所以,高技术企业的营销部门要对市场信息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特别注意对市场知识的分析和利用,这是高技术企业把握市场机会、抢占先机的首要因素。

(2)通过明确企业营销战略目标提升企业战略营销能力。市场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众多企业都将营销活动提升到战略层次,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营销战略却仅仅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将战略落到实处,大多企业只是对市场进行了划分,随后采用差异化战略以区分顾客群体,却没有明确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而战略管理的定义明确地指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就是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企业营销战略同样如此,只有明确了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才能使企业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营销战略管理活动,才算是企业真正具备了战略营销能力。对于现阶段的高技术企业而言,要提升企业的战略营销能力就必须从根本上明确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

(3)通过确定企业重点运营内容整体提升企业营销运作能力。对于所有企业而言,营销运作能力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最需要清楚企业的营销运作重点。例如对于联想企业而言,其分销能力是众多企业都无法企及的,这就是企业需要重点把握的,而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则可以采取合作、收购等方式进行,可见企业通过划分经营重点,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营销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更合理地应用企业资源。通过明确企业的经营重点,削峰填谷,在整体层面上提高企业的营销运作能力。

(4)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提升企业全员营销能力。高技术企业的知识密集、智力密集和极具创新性的特征使得企业中技术信息有一定的集中性,但对于营销部门而言,同样需要掌握企业的技术信息以更好地进行营销活动;另外,企业的技术部门也只有在营销部门提供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综合考虑以上内容,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无论是对技术研发部门,还是营销部门都至关重要,所以高技术企业只有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使各部门能够充分、有效利用市场和企业信息才能使全员营销能力发挥最大作用。

(5)通过发现顾客潜在需求、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提升企业动态营销能力。本文提出的高技术企业动态营销能力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对于由内而外的动态营销能力而言,如何从现有顾客群的消费习惯、特征等因素中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顾客的消费行为是企业提升动态营销能力的关键。相比于传统企业所处市场环境,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环境更新速度极快,顾客的消费行为也是千变万化,如果企业能够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基于这些需求指导企业研发活动、开发新产品,就可以通过有效吸引消费者,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比竞争对手更大的收益。对于由外而内的动态营销能力而言,如何快速察觉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提升动态营销能力的关键,因为只有准确察觉到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变化,企业才能够在第一时间针对这些变化做出调整,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

学术营销论文篇8

一、现阶段中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理论课程

现阶段中职院校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理论知识方面,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地规定使用什么样的途径,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较多地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具体的实践性,导致课堂教学对于营销类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的人才培养技术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只掌握相关的市场营销理论,缺乏实际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效果不突出。

2.教学模式落后

中职院校进行职业教育是为了保证学生毕业之后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更好地符合这些教学特点,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的开展符合职业计划。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过于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教学与现实联系不强,不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实际环境中,造成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不符,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3.中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教师理论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对学生的实践性引导存在偏差,营销教学中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衔接不足。教师讲授知识时夸夸其谈,缺乏实操性,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市场营销活动主要通过网络展开,但教师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理论知识和时展存在一定偏差,整体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二、中职院校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提升措施分析

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市场营销发生较大变化,不再是原本的传统营销,教师需要调整汽车销售类课程,让其更加符合现阶段的市场营销发展需要。

1.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形象

汽车营销过程主要是和购买人员打交道,需要关注仪态气质的培养,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的选择。部分顾客选择汽车时,关注的是销售人员的基本素质,出于对销售人员的信任选择相应产品。在汽车营销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注意气质和仪态的培养,使顾客愿意和自己交流,增加销售工作的时效性。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训练学生的口才和与客户沟通的技巧,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汽车营销知识

顾客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专业人员的推荐,并且详细了解需要购买的商品,汽车方面的销售更需如此。作为价值较高的商品,有些甚至作为奢侈品,汽车销售过程需要专业的销售人员作为纽带。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汽车的各项新技术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还要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因此,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4S店进行实训,学习最新的汽车知识,充实学生的实践知识。

3.重视销售技巧,培养学生汽车销售能力

汽车销售有一些技巧,学生需要重视对技巧的管理,灵活地掌握这些技巧并运用到实际中,学会灵活地使用这些技巧。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4S店的正常经营情况,让学生了解销售的整个过程,了解销售技巧。实地训练可以增加学生对技巧的掌握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实训,让学生兼职进行实训活动并对工作过程进行录像,及时找出其中的不足,对学生的销售技巧进行完善。综上所述,中职汽车营销课程应该贴近生活,采用的教学手段需要注重汽车销售的技巧,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掌握情况,更好地适应汽车营销的需要,提升中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竞争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作者:陈文宝 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敏.关于中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5

学术营销论文篇9

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学术写作能力所涵盖的范围要比“写”这个技能大得多,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巧(语言能力),同样还包括社会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语言运用和篇章构建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先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语言知识和相关的专业背景,然后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商务知识和文化进行商务交际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巧和策略进行跨文化沟通,构建商务篇章。因而笔者认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既符合了《教学要求》,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语言运用和篇章构建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保障。

3国际市场营销课中的学术写作能力培养

国际市场营销课作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不仅让学生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原理,还通过案例分析和书写营销计划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和基本实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培养既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1国际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目标界定

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明确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教会学生利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解决现实营销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本门课的教学目标看,笔者认为,可界定为以下几点:

(1)理解并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特点和特征;

(2)掌握进入国际市场营销的技巧和策略;

(3)培养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数据的能力;

(4)通过案例研究、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沟通能力。可以说这四大教学目标同《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中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说这门课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应用能力。

3.2国际市场营销课的教学过程解读

在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先让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渗透案例,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更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里所说的案例分析(CaseAnalysis)应采取书面的方式提交,充分模拟公司的环境,让学生做到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因为国际市场营销课最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最终的重要考核是要求学生学会写营销计划(MarketingPlan)。这门课一般会在商务英语专业的三年级开设,此时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课学习,语言能力已经较为成熟,而且所掌握的商务知识相对丰富,因而可以采取小组(GroupProject)的形式做一个营销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课堂,带领学生解读已经成型的营销计划,可借助语料库分析其语步结构和语步特征,在完成解读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最后提交一个产品的营销计划并由每组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多媒体为大家解读本组的营销计划。

学生做营销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有的是体裁意识,学生应该充分地了解营销计划的语步结构和体裁特征,进而进行小组内部的任务分配;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的利用已经掌握的营销知识和理论对产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也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挖掘自身价值和作用,进而培养自己的领导力、沟通力和协作力等;小组代表解读营销计划过程实际上也是模拟了学生在公司实践层面的场景,这对于学生未来就业又增加了砝码,让学生会更加自信的走向工作岗位。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国际市场营销课是一门能够综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课程,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推敲的。

学术营销论文篇10

20世纪70年代,“Arts Marketing”在英美艺术界开始流行,在此之前则普遍使用“Art Business”。“Arts Marketing”作为一门学问开始被人研究是在1976年,英国人克斯・迪格写了一本书,名为《Marketing the Are》,这成为艺术市场学研究的标志性事件。

“Arts Marketing”,译为艺术市场学,也称“艺术品营销”“艺术品市场营销”。艺术市场学就是对艺术市场全面科学的研究,从学科意义上来说,艺术市场学应当成为艺术学整个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艺术市场学不是―门纯理论的思辨学科,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探寻艺术市场的性质和结构,以及艺术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从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艺术市场的规律,指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政策,促进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艺术市场学要把握以下原则:

理论和实践结合。既然是一门应用学科,艺术市场学研究要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研究、阐释,与艺术品交易实践,即实际的艺术商业活动结合起来。艺术市场学必须以实践为基础,通过调查和研究艺术市场现象,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分析综合,形成理论的总结,要立足于实证,解决“怎样做”的命题,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

以发展的眼光进行整体的研究。艺术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研究艺术市场学不能脱离社会的整体环境,要从整体出发,用综合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艺术市场学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基本理论和历史的研究,要着眼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加强预见性的研究。

多学科角度寻找特性。艺术市场学涉及了经济学、营销学、广告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法学等多门学科,它们的知识相互交叉、结合,是跨学科的。因此,研究艺术市场学要站在多学科的角度,分析它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同时把握它的特殊规律性。

艺术市场学包含艺术市场史和艺术市场学史的研究、艺术品营销的管理和策略等问题、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艺术市场学的原理等,其内容大致包括:1.研究各国艺术市场和艺术市场学的发展历程。2.研究艺术市场的管理。阐明市场管理的原理、性质、内容和不同经营模式的管理特点及管理方法,为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3.研究营销策略。阐明不同营销策略的形式、特点、存在条件、适用范围等,为经营者按自身的营销特点优化经营策略提供依据。4.研究艺术商品的属性、质量判断标准和价格形成原理和制定价格的具体方法等,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5.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心理,为艺术品营销商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6.研究市场信息和行情预测,为经营者制定市场营销、管理、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7.研究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博物馆、美术馆的经营模式,为具体的经营者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绩效优化策略提供依据。8.研究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阐明投资原理、类型、性质、方法和手段,阐明艺术品鉴定的方法以及收藏的内涵、目的、途径等,为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提供方法的参考。

艺术市场学是了解艺术商业、艺术市场,掌握其规律性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艺术必然要面向市场,艺术家也必须走进艺术市场,了解艺术市场的基本规律,可以引导艺术家的创作,同时促使他们有效的与市场打交道。

艺术市场学是为艺术市场的提供理论指导,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市场学研究艺术品营销、艺术市场管理和发展,这为艺术市场的运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艺术市场健康规范的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社会的需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艺术经营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好的进行艺术经营和服务,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

艺术市场学是全面认识艺术的必要环节。以往人们的研究,只是把艺术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精神话动,因此一直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来研究,或者从审美的角度进行研究,这是不全面的。而艺术自诞生之日,便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重性”,它既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艺术市场学的建立,促使人们摆脱为艺术而艺术或者视艺术为纯精神产品的偏狭认识,抛弃艺术家耻于言利、鄙视商业行为的不切实际的清高,全面正确的认识艺术的本质及其表现方式。

艺术市场学的研究是促进和繁荣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品进入市场,以艺术市场学作为理论指导,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积极开发和利用艺术资源,有利于开拓和发展艺术市场,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和繁荣文化事业。

参考文献:

[1]《艺术市场学》[M],章利国,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2]《艺术市场学概论》[M],李万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艺术经济学导论》[M],顾兆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学术营销论文篇11

1网络营销

一般来说,网络营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设施来实现商品和服务营销活动的总称,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营销模式。

1.1网络营销的特点

1.1.1基于网络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以信息传递为核心。

网络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知识体系不同。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以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4P)为本质特征,强调产品及服务在现实渠道中的更加顺畅地流通,其衡量营销效果的评价标准为产品销售量增加额。而网络营销不以产品销售额为评价指标,强调企业有效信息对消费者的呈现和传递,其直接表现为网站或网店拜访量的增加,此时如何根据信息传递原理使产品信息到达有效受众尤为重要。

1.1.2网络为平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为核心。

网络是网络营销的倚重的媒介和平台,无论是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许可Email营销、病毒营销等营销方法,其实现前提是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以某种形式在网络上存在,而网络平台本身如果足够强大,将有助于相关信息的传递。根据现代产业经济学原理,当网络(网站)充当商务交易平台中介时,网站自身质量将影响交易结果。当网站用户数超过安装容量(Installment Volume)时,网站本身将呈现非常明显的网络外部性,这一方面有助于企业迅速将想要传递的信息扩散出去,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用户或消费者对企业的相关信息的可信度,为企业最终将消费者由潜在消费者变为真实消费者打下坚实基础。如此,作为媒介和平台的网络如何建设和运营是网络营销信息传递和互动的现实基础。

1.1.3网络互动,汇聚分散的消费意愿。

21世纪的网络营销,以各种新兴技术为主要手段,加强用户与企业的互动,一方面通过社区或论坛等形式形成较为牢靠的客户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企业产品资源,以适当的方式营销,拉动和促进新的产品需求,以此买卖双方都可以创造新的买方和卖方市场,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将空前活跃,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由此基于网络营销的互动和汇聚作用将深刻营销产品供应链的构造和运营。

1.2网络营销人才需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借助网络营销进行变革和创新,对网络营销人才要求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负责企业网站的构建、开发、更新维护管理;制定和实施网站推广计划;细分行业、市场、客户信息;协助企业开拓网络营销渠道;策划及操作网络营销活动;熟悉网络广知识及网络公关危机处理的知识;善于网络营销推广管理与策划、信息编辑;掌握及网上调研工作;掌握常用搜索引擎优化技能;熟悉网站流量统计分析、跟踪广告投放等;文笔较好,能独立撰写新闻、软文;解决网络营销各种问题。由此可见,网络营销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

2网络营销课程

网络营销课程是为适应网络营销需求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交叉课程,是很多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1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网络营销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此课程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要求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基本原理与运用以信息传递和消费者行为临界触发为原则,将众多经管类和计算机技术类的知识相融合。

课程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基于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要求学生通过对网络营销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分析,掌握网络营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从事网络营销实践的理论素养和营销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的教学工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2课程理论体系

目前,网络营销理论体系不一致,主要分为四大流派,其一,是以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的延伸模式,重点在于网络中如何应用已有理论,其理论体系完善,但在缺乏可操作性;其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模式,如企业网站建设、搜索引擎优化技术等,侧重技术,重点在于技术手段的提升,但欠缺网络营销理论、方法、应用。其三是以网络营销策略方法为主的策略创新模式,侧重于网络营销策略体系的构建。其四是以冯英健为代表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体系,从网络营销基础理论入手,介绍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以上四种体系在各高校并存,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2.3课程教学问题

教学中往往围绕课堂讲授和案例展开,上机操作基本为辅助理论教学,根本上偏理论。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空间不够,理论主线欠缺,授课方法与实际需求不符,案例零散、实用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

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分离是主要问题。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具体且真实的实践操作,各大院校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建机房,购置模拟实训软件,这些系统提供虚拟模拟实验,很难让学生感受真实商业竞争,锻炼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从谈起实践教学效果,更无法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提高学生积极性并学以致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3网络营销教学改革实践

3.1加深课程认识

课程不仅是让学生设计网站卖东西,其涉及范围广泛,横跨经济学、管理学、网络信息技术与营销等多个学科,既涉及到经济学,特别是网络经济学理论,又涉及到网络信息技术,如网站设计、搜索引擎优化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内容,所以网络营销是复杂的体系。应该结合企业需求深入开展课程建设。

3.2信息传递与消费者触发

"信息传递与消费者触发"是网络营销的关键问题,是课程连贯的线索,因此笔者以此作为教改的切入点,通过信息传递理论、案例、实践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弱化理论体系不统一、课程学时有限等问题。

3.3案例教学

网络营销理论来自实践经验总结,其概念、规律、方法与技巧都带有浓厚经验色彩。为了克服理论薄弱、所学非所用、与实际营销实践脱节、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从实践中来的真实案例选取和使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笔者教学实践中,基于信息传递与消费者触发整个过程,使用具体网络营销方法、工具,选取合适和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在理论教学上提供以信息传递与消费者触发为课程主线,结合真实实践环境、方法工具使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一体化的教学服务,由此加强学生课堂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

3.4实践教学

从实践中来很关键,但如何到实践中去是另一个关键问题。

与企业紧密合作,理解企业需求并到企业中去实践是理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这需要教学机构校企联合办学等政策鼓励。

实践教学除了学习使用验证模拟软件之外,在教师引导下,首先尽量使用已有的理论、工具、方法,其次要了解和抓住网络经济和营销环境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网络营销工具如RSS、微博、威客、飞信、微信等的原理,迅速应用到实践中。

总之,网络营销正在快速发展,对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将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发林.关于《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月中旬刊.

学术营销论文篇12

一、审美营销的概念和提出的背景

“审美”的定义最早是经鲍姆加通提出来的,他曾经用“aesthetica”来命名他所创立的这一新学科,但之后在英文中,通常使用“aesthetic”来命名他所发现的学科,目前,我们通常将它译为“美学”,而“审美”则是它的另外一种翻译方式。但是,“审美”和“美学”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美学”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个学科或者是一门学问,而“审美”就不同了,它注重的是对美的事物的参观、考察和识别的这一过程,同时更是人们源自于完整的而又圆满的经验才体现出来的一种身心愉悦的、和谐静谧的、自由自在的心理活动以及生存状态。而“审美营销”正是基于上述的“审美”而创建出来的一种适用于现在这一代人的营销模式,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创造出不一样的、突出的美来供人们欣赏。20世纪90年代左右,由两名外国人提出,将组织或者品牌赋予美学的特殊意义,能够激发大多数消费者产生某些审美的体验,还能够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概率。对于“营销美学”这个名词,人们很容易理解成“美学”的一个分支,而实际上,创造者所强调的是美学在组织和品牌中所发挥的巨大的识别价值,也就是身份的象征。在提出“营销美学”的基础之上,他们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首先提出了“体验营销”的说法。国内也有一些学者谈及“营销美学”,但研究的不是很透彻,最近这些年来,国内外对于“审美营销”的探索越来越清晰,以艺术设计为基础的审美营销越来越受重视。

二、审美营销的内涵以及关键所在

从营销的角度来讲,审美营销的内容是由企业、市场以及客户三个重要要素组成的。而从美的源流的角度来讲,审美营销的内容便是由创造美、传播美和审视美这三个连续的环节组成的。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就是企业要不断地创造美丽的产品以及服务,再通过进入市场将所创造的美丽传播出去,向用户展示企业所创造的美丽,以便用户可以被美丽的产品、服务、营销传播以及营销的环境而感染,从而达到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本品牌的忠诚,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不断地重复同样的行为。审美营销的模式可以轻易地被企业应用到生活中,而这一应用的关键就在于一定要基于艺术设计,只有艺术设计符合用户的口味,艺术设计能够让大众满意,才能达到审美营销的效果。

三、艺术设计对审美营销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艺术设计是为满足大众对美的需求、对文化的需要所建立起的一门技术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众多原本纯粹的领域开始与经济挂钩。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设计的经济化,恰恰相反的是,通过将艺术设计引入营销环节中,不仅为产品营销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促进了艺术的大众化推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所谓的艺术设计,是科学和美学、工艺和艺术交叉渗透所形成的新兴的复杂学科,它不仅具有创造设计方面的价值,同时还具有艺术方面的美。这其中包含了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企业设计、形象设计等诸多方面。所有艺术设计的种类都是为了审美营销服务,这和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艺术设计对营销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艺术设计可以利用本身潜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组成营销模式的每一个元素造成直接的影响。比如,艺术设计可以直接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营销产品、手段、环境和知名品牌,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企业的形象等。第二,艺术设计有提升营销力的能力。营销力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最主要手段,它包含了价值、销售和后期发展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企业营销的竞争力上。第三,艺术设计能够创造出富含美学意境的营销文化,进而为企业创造出品牌化的文化标志,其本质是艺术设计为人类创造文化活动,既包含物质文化的创造,又包含精神文化的创造。艺术设计通过上述方法创造了种种“美”,而这些“美”恰恰对审美营销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语传统营销模式注重对产品价格和实用性的宣传,然而在当下社会,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正在上升。我们通过对“营销美学”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审美营销”的概念以及定义,发现了艺术设计对营销模式以及企业的审美营销模式的模型。我们更应该结合体验营销、整合营销等重要方法,更进一步增加美学和营销之间的研究,获取更多的审美营销成果,加快市场营销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林蔓.“休闲”概念中的“美”质因素分析.美与时代•城市,2012.10

2.黄炳贺,汤重熹,姜慧.广东省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07.z1

3.冯梦暄.论审美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金陵望(教育),2011.1

学术营销论文篇13

全球来看,第一家微博网站Twitter在美国于2006年成立,到2012年7月在全球120多个国家注册用户达到5.17亿。在中国,从饭否网2007年引进微博的概念到今天微博功能已经在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诸多门户网站开启,注册用户累计接近10亿。正如互联网带来了网络营销的新时代,博客让博客营销风靡一时,在今天不难猜测微博也会揭开微博营销的新“战幕”。微博早已被认为是营销和公关的一种有效方式。资料显示,在世界100强的大企业中已有73家开通微薄账户。一些企业甚至雇用全职员工利用微博与消费者交流互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对企业的态度,微博俨然成为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新阵地。

微博在生活中的遍地开花也带了学术界对微博的研究。在微博诞生的仅仅一年以后,就有学者敏锐的察觉到了微博的美好前景,通过各种论文、书刊著作对微博的方方面面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观点。本文就是对目前已有的有关微博尤其是微博营销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这些文献主要是比较有学术意义的论文期刊。

二.国内外文献

1.微博营销分析

在最初阶段,国外学者主要是以twitter、脸书等社交网站为基地,研究微博与网络营销的联系和影响,并没有提出系统的学术理论。

通过对脸书、邻客音、Hi5等多种社交网站上相同账号动态变化等跟踪分析,施耐德(2009)认为多数用户喜欢在不同社交网站做相同的事情,由于总的上网时间有限,如果用户在某个网站长时间停留就会挤占其他社交网站的时间。因此微博竞争平台要进行准确定位,有自己的特色,减少自己被其他类似微薄平台挤出。

杰森(2009)整理分析了15万条包含的对品牌的态度、认知以及相关的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的tweet,认为微博是网络口碑营销的重要途径。

卡特(2009)研究发现企业利用微薄营销使客户从品牌认识到形成品牌忠诚度的过程中,多数企业的困难在于如何将资源和资金都用在微博营销的关键位置,从而取得最佳的营销效果,得到最大的投资回报。帕森特(2010)则认为多数企业的困难在于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上。

Goh和Lee(2011)通过追踪社交网站的信息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微博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噪声。因此,企业在进行微博营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微博传播的质量和数量的监控并采取相关措施

Li(2011)通过追踪分析Google、Microsoft、Apple等知名企业在Twitter上的表现及所产生的营销效果,认为企业在微博营销的过程中应做好话题导向、情感导向、信任导向、目标导向四个方面的工作,以可以更好地搜集微博用户对商品和服务的意见,了解客户的需求,做好精准化营销。

在微博营销研究的最初阶段,学者大部分是从实证的角度,为企业微博营销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具有比较大的实践意义。但是从学术角度来看,意义不大。在微博诞生的5年以后,许多学者从理论的角度开始予以分析。

2.微博营销理论有关文献

(1)AISAS模型

Kobayashi在2009对传统的AIDMA模型进行重构,提出了著名的AISAS模型。该模型认为,消费者在接触商品,决定购买商品,购买完成之后主动分享信息的过程中,包含了5个环节:(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激发兴趣、(Search)信息搜索、(Action)产生行动、(Share)信息分享,选取五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就是AISAS。在五个环节中,信息搜索和信息分享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因为这两个环节是消费者的自主行为,不受营销手段的控制,而且经过这两个环节可以使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品牌知名度被人际关系放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该模型如图所示:

由这个模型可以知道,今后企业的营销重点应该从以企业为中心转移到以消费者为中心,如此一来,消费者的信息搜索和信息分享可以是企业的营销效果不断得到更新,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还可以提高企业营销活动的效果。

该模型的提出无论是在商业实践界还是理论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该理论被日本、台湾、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企业普遍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在学术理论界,多名学者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各行各业进行分析,出现大量的学术成果。

(2)传染病模型

事实上,传染病模型的出现早于微博的出现,但是由于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许多学者将这个模型用于分析微博营销。在微博营销的传播扩散过程中,微博账号被视为感染者,潜在传播微博的账号被视为易感者,不会传播微博的账号可以视为免疫者。Moore和Newman(2000)基于这个模型认为,企业不仅要控制好正面信息得传播,更重要的是负面信息的控制传染。Barthemyet(2004)指出,疾病爆发容易从度大的结点群传染到度小的结点群的分层次扩散。相同的原理,在微博上粉丝少影响力小的微博用户更容易被粉丝多影响力的微博用户影响,但逆向信息传播和影响相对较难。Huang(2008)发现社区内传染速度极快但波及范围小,也就说在同一个网络社区内的好友由于具有相同爱好或其他相同的特征很容易被影响到,但是不在一个网络社区的人则相对较难影响。

传染病模型很好的解释了微博传播得特征和特点,也被不少学者直接用于分析微博中宏观和微观的信息接受和扩散现象。

3.国内微博营销研究成果

中国国内由于微博诞生的时间较晚,理论研究成果更少,大部分以经验总结、会议论文为主,内容也大部分是微博营销的特征、效果为主,没有理论体系。下面介绍一下几个有代表性的学者及论文。

王海龙(2011)分析了企业微博营销的种种局限性,提出了通过领袖参与、重视双向互动、多种媒介结合、实时动态监测等方法来提升企业微博营销效果等建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