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实用13篇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1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背什么,如何背?”

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到底还要背什么呢?我们知道,政治其实是规律性和模式化很强的一门学科,它要求同学们在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因此,政治学科的读背,主要是理论分析,绝少对事实的记忆。这样,在第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对所有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的立足点上,我们可以主动将所有的知识点用“是什么(性质、本质等)、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意义或危害)、怎么做(手段和措施)、怎么体现的(在具体材料中)”的逻辑层次来归纳总结,以此作为我们自己的读背蓝本。千万不要担心这一归纳工作耗时费力,一来,经过大半年的复习,这一工作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必然要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必然会促使自己更加重视挖掘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些都要求大家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才能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并加以归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教材通盘读背的过程。

有了自己的读背蓝本后,如何把它记下来,成为最后的“得分本”呢?

1.重视课内记忆

这是很多优秀学生的做法。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课内的记忆应该是在自我施压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有意识地背诵。这需要我们拥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当然也需要与老师“配合”:有些老师可能以做小习题、默写、随堂提问等形式复习知识点,这个时候我们要自觉“搜索”读背本的归纳,积极回答问题,通过老师的检查来帮助自己记忆和完善对读背本的归纳。

2.积极搞好课外记忆

课内记忆的时间毕竟有限,大量的知识读背还是应该放在课外。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这种读背一定不能是“小和尚念经”,而要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准确理解和把握。读背时须注意知识的层次性、注意知识的主次,做到全面、系统地读背,做到从宏观到微观总体把握,形成知识网络,以便能随时从大脑中调动或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同时,注意查遗补缺、重点突破,对于知识盲点、高频考点要多投入时间,直到弄熟背懂为止。

3.找到最适合自己记忆的时间

根据高考政治安排在上午的时间特点,应尽量将自己记忆的最佳时间调整到上午,尤其要重视大课间的时间,不管前一节课学的是什么学科,都要尽量在大课间的时间里读背几个政治知识点。

二、练什么,如何练

读背知识当然不是最终目的,读背知识是为了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我都读懂了,也背会了,可就是不会写到考卷上去。这是因为这些同学只是囫囵吞枣地读背,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知识。好比建船出海,你和别人各建了一艘船,一同扬帆远航,遇到风暴时别人的船安然无事,而你的船却支离破碎,根本原因还在于你的船是胡乱拼接的,船板(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理顺。

如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多练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训练是高级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培养能力、让同学们巩固深化知识的过程;同时,训练也是课堂教与学的及时反馈,及时、适当地以练习形式去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就会很好地收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的效果。

经过一轮复习,相信大家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题,现阶段要做的,恐怕不是继续加大训练量,而是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做好“回头看”训练。所谓“回头看”,即是将一轮复习过程中的易错题、高频考点题与热点专题相结合,推陈出新,既能有效解决自己对考试题的“刻板印象”,又能跳出“题海”,寓练于乐。

当然,“回头看”训练须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作为考生,我们要做的是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走出“这些题我有印象,现在时间紧,没必要再下功夫”的思想误区。在训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审题。要让自己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材料和设问的习惯,要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审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组织相关理论做答。促使自己养成根据材料和设问要求答题的习惯。二是实际联系理论。要让自己养成一看到材料、事例就能联想到理论知识的习惯。三是多看、多思考高考题的答案组织。明确高考的考题思路,分析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是什么、设问是什么、怎么组织的答案。四是训练主观题的作答习惯。只要答题,就须要求自己书写的每段句子都意思完整,有条理、有逻辑性,且要能始终用专业术语表达意思,坚决避免写外行话、写半截话。

三、听什么,如何听

后阶段的听讲至关重要。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老师不信任,自主选择一些“名家”参考资料埋头苦干,这种思想有些舍本逐末。在备考后阶段,听讲时一定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注新旧教材内容有区别的地方

今年是湖北省实施新教材高考的第二年,从去年高考来看,试题对新旧教材内容有区别的地方考查力度较大,主观题考查了“辨证否定”的内容,选择题对“纸币的价值”“政协作用的新表述”“真理的相关知识”等内容都进行了考查,这些内容均是老教材要么没有涉及、要么涉及较少甚至表述与新教材有区别的地方,这一考查特点值得我们广大考生注意。类似的知识点还有《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及价格变化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还有《生活与哲学》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内容;还有《政治生活》中“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公民的政治参与”等新教材的内容,在复习备考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重视对“冷点”知识的“加温补火”

高考并非不考查“冷点”知识。例如,去年的高考就考了诸如“纸币的相关知识”“并购(兼并)的知识”“人民政协的职能”等这些平时教学中老师和同学们经常忽视的“冷点”知识(事实上,相对于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去年考查的“辨证否定”也算得上是“冷点”知识)。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没有重点强调的就是不考的”,但从考试结果来看,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在后面的复习中,同学们切忌对“冷点”知识一带而过、点到为止,这段时间尤其要注意给它们“加加温”,即使老师没讲这些“冷点”知识,我们也要多加留心。

3.强化对主干知识的“整合拓展”

主干知识反复考是文综高考的一大特点,相信今年的试题仍会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像“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收入分配的解决途径”“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体现学科特色核心主干知识的知识点都会有所涉及。

有鉴于此,立足课本、强化主干知识的“整合拓展”应该成为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主线索,现阶段同学们要在听讲的基础上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归类、整理乃至进行必要的“深加工”,并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较为完整、清晰的系统知识体系。

4.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训练

从去年高考所给材料的形式来看,基本上都是文字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认识和探究有关理论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从主观题设问要求来看,“问题探究”“归因论证”和“关系论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通过论证和探讨,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事物的影响和意义,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同学们须做个“有心人”,要积极探索这些不同类型的高考试题的解答特点,找出规律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答题能力。

这一阶段听课时,主要任务是听,而不是记录。同学们要边听,边在头脑中归纳老师提供的指导原则。听课的基本立足点当然是要听懂,但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了解老师的思维方式,弄清楚自己有哪些是没有想到或者掌握得不够的,从而及时查漏补缺。”

四、考什么,如何考

最后谈谈今年高考会考什么。说实话,政治高考猜题绝对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观察近三年高考,笔者发现,有一类题型年年涉及。笔者将这些设问罗列下来,请大家看是哪一类型的设问。(有些设问是节选)

2012年38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39题第二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2011年38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39题第五问“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2

一、 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考阅读中的体现

在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中,或多或少涉及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2003 NMET的阅读理解中就涉及了诸如介绍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小狗伴读的教育科学实验,日语中的外来语以及打印机、复印纸的科普知识等大量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考生,会轻松自如地根据文章所提供的逻辑推理判断。这就要求学习者通过广泛的阅读,逐渐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社会文化意识。

二、 背景知识的积累对高考阅读理解的必要性

纵观历年高考阅读题,选材十分广泛,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社会习俗等方面。因此,学生在平时有必要抽出时间读报、看杂志及各类课外书籍,有意识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有些文章,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没碰到一个生词,也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跨文化词汇的积累也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碰到一些词汇,反映某个国家的文化,但我们却不能在汉语中找到它们的对应词。所以积累跨文化的词汇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 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途径

1. 加强“两读”,注意积累

“两读”指的是阅读和朗读。因为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输入过程”,也就是积累过程。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有丰富的词汇及背景知识。在阅读时,应有目的地选择难易适中的相关读物。这样有选择性的阅读既能提高对英语的分析能力,又能训练自己的思维。同时尽量做到分类阅读,使题材和体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阅读。例如,每天限时(每分钟64字)阅读一两篇(体裁、题材不同)与高考难度相当的文章,尽可能多地了解社科前沿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保持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也可以充分利用报刊杂志使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 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的主阵地,教师除了挖掘教材里的文化内容以外,还要精心备课,严格组织教学,适时给学生补充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注意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时进行讲解,指明其文化意义。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语言。教师还要找寻与学生身边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方面的文章作为教材的补充,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3. 利用多媒体、网络

可以让学生访问提供英语学习的站点,广泛涉猎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直接让学生观看英文版经典影片,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听世界政要、商业巨子的演讲等。这些内容本身就是英语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通过看、听这些材料,学生能够从中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了解和学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3

语法填空题又称开放式语篇填空,侧重考查基础语法点,在具体综合语篇中的应用,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这一部分试题的命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原来比较生硬呆板的语法和词汇由于将其设置在一个生动的语境当中而显得灵活多变。题干涉及时政热点、经济生活、科技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差异、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且题干中的一些专用名词及专业术语是考生无法从课本中了解到的,该部分试题的难度也因此而增大。许多问题单纯依靠语法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考生必须在一定的背景知识的辅助下才能省时高效地解决问题。

二、完形填空题中背景知识的应用

完形填空题是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能力的经典题型之一,原本属于信息残缺的阅读理解,虽然提供备选项,但对于单个句子,从语法角度分析,四个备选项都是正确的,它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然后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要求做到最佳,就必须做到三个满足,即必须做到所选项满足句意、段意及篇意的需要方位最佳。通过对多年来高考试题的研究不难发现完形填空题的题干体裁多以说明文和记叙文为主,很少出现议论文,但文章题材多样,涵盖范围广,涉及话题多,主要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背景,特别是近一两年的高考完形填空题更侧重于讲述西方国家的伦理道德、价值态度、情感生活、个人志趣等。现行教材中对这些话题的介绍比较笼统,考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储备明显不足。加之文化差异及文化冲突的存在,连续几年考生普遍感觉完形填空题难度增加,该题平均得分较前有所下降。因此,要做到补全的信息准确无误,考生就必须把叙述的事情和说明的事物与自己的生活学习阅历或相关学科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依靠文化引领,置身其中,这样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就更加省时、准确,合情合理。

三、阅读理解中背景知识的应用

对于阅读理解,毫无疑问,在这一题型中背景知识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如果我们对大多数考生的解题过程略加调查研究,就不难发现他们当中更多的人把重点放在了从显性的语言文学中获取信息,并解答问题,往往忽视了隐形的背景知识对于提供有用信息并解答问题的辅助作用及重要性。

就该题型提供的阅读材料本身而言,其具有如下显著的特

点:(1)体裁形式多样,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等;

(2)题材丰富多彩,涉及政治、时事、社会热点、经济、军事、体育、卫生、环保、医疗、广告、书信、商函等;(3)学科之间渗透广泛,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时会涉及中学阶段所开设的多个学科。基于上述特点,毫无疑问,阅读的过程与考生日常生活学习及对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密不可分,在复习备考阶段,如果能加强对不同文体文章结构的研究,以及不同题材文章语言表现形式的研究并重视背景知识的积累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另外,重视背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习备考过程中如何上好阅读课这一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我们总是说广泛的、大量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动起来,又不会使老师显得无所事事,不妨尝试从提示、提供、应用背景知识上找一个突破口,这种做法无疑会增加阅读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四、短文改错中背景知识的应用

短文改错题就文章本身的内容及字面信息而言,不会让考生特别难懂。虽然考点多为考查语法知识,但多年以来,题干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些考点并非考纲所说的学生习作或模拟习作之类,实际上考点的设置更加广泛,涉及行文逻辑及背景知识的考点也不断增加,作为平均得分率最低的一个题型,尝试借助于背景知识来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之法。

背景知识的获取既要靠考生本人通过对教材复习加以提取,又要靠考生从日常的语言实践中加以总结,广泛的涉猎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文化意识和专业素养是考生获取背景知识的另一个主要来源。而对涵盖于背景知识之中的相关学科知识及其与英语学科的渗透性是最值得关注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当然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将其与题结合起来,其重要性才能得以体现,有效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纵观一份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背景知识贯穿于始终,做好一份英语试卷更离不开背景知识,因而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重视背景知识的储备,在应试过程中重视背景知识应用将会收到异曲同工之效。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4

青春是拼过来的,不拼搏的青春是不完美的!我们要想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须抱着吃苦的精神,必须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复习,去考试。为此,我提议同学们坚持如下态度:一是勤奋的态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二是刻苦的态度,追求是苦的,学习是苦的,最终的成功才可能是甜的;三是进取的态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下成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有可能;四是务实的态度,求真务实是我们提升复习质量的法宝,为此我们必须: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抓紧每一分钟,练准每一道题。我们不仅要考及格更要考优秀,因为优秀是我们的代名词,努力是我们的座右铭!同学们,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其次是,科学复习,讲究方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加强时间管理,制定复习计划。

要加强时间的管理,我们不仅要做到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也要利用好自习及课下的时间迅速地完成地理、生物布置的作业,并抽时间用于复习自己需要重点加强的知识点。同时,充分利用好早读,晚读的时间,主动进行背诵学习。

如何清晰明确地制定复习计划呢?举个例子,例如:我今天要复习哪一个知识点,背诵哪一章节的内容,你都可以大致地列下来。清晰的复习计划不仅可以帮助你有节奏、有规律的复习,而且落实起来也会有据可依,进而激发你建立起充足的自信心,从容应考!

2、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一般老师在组织我们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意识地帮助我们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之后随着习题的增多和复习内容综合性的加强,一些同学可能会重新模糊起来,这时再次梳理知识就非常必要。要尽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块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这样可以把主干知识串联起来,这是冲刺复习的方法之一。

3、反复研究错题。

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选一些题目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考试中重现。在研读错题的时候,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更要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再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

4、扎实落实解题的规范训练。

在激烈竞争下,能否考好的关键是:细致慎密地审题、快速高质地答题。考试不是得分比赛,而是失分比赛,看谁的失分少。题目不光要答对,还要答准、答规范。因此请同学们考前加强规范、准确书写的训练。

5、加强记忆。

对于生物和地理的学习来说,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大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复习的最后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如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等,这些结论往往就是答题的落脚点。另外,通过记牢课本上相关的图解来理解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同样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在地理方面,图文结合一向是最重要的,如果单单是背诵而不去看图,那么你根本就不知道你背诵的是什么,记忆的位置在哪里。打个比方:众所周知,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但若你在图上认不出北美洲和南美洲,那么仅是单纯地记忆巴拿马运河,这样的背诵又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生物学科,重要的就是有技巧的记忆。生物学科中有相当一部分与人体有关,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来进行记忆。现在,请同学们握起拳头,举起右臂,和我一起进行屈肘这个动作(示范)。那么请问:你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什么样呢?没错,就是收缩和舒张。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就要加强复习了。请问你在屈肘时感受到了什么?没错,就是力量!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近在咫尺,但是只有把掌握成拳,为自己加满油,用尽全力,挥向目标(用力挥拳),这才是青春路上该有的姿态!

我们是一群朝气勃发的青少年,我们是一群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少年,现在我们正在为着地理、生物中考冲刺、拼搏!我们拥有青春是我们的资本,我们需要背水一战!易中天说:“置之死地未必后生,并非背水一战都能胜利。”但不置之于死地,永远不会后生;不背水一战,永远不会胜利!说不定,那极度的痛苦过后是极度的快乐!愿有朝一日我们回首现在,我们战过,我们痛过,我们快乐过,我们的青春无悔过!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5

一、背景知识是对我们教学中课文知识的补充和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教材中的课一些必要的解释,要完成这一步,我们就得借用背景知识。在新课标英语教材必修1的Unit 1之中的Reading部分提到:“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they had to hide or they would be caught by the German Nazis.”为什么他们要躲起来呢?为什么他们要被抓呢?对历史不怎么了解的学生也许就弄不清楚了。因此,在《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Background中的解释是“One of their key policies was to kill all the Jews in Europe.”这点解释让学生弄清楚了为什么当时的犹太人为什么那么怕德国纳粹分子了。加深了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也就不会对课文有陌生感,学习起来也得心应手了。所以,通过对背景知识的阅读和讨论,学生不但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背景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深化和延续

单一的课文内容或课文辅导资料,会导致学生知识的缺乏,形成知识发展的单一性。而背景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丰富学生学习的形式;背景知识的学习,是对课文学习的深化和延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在学习背景知识的过程中,还掌握了许多其他的学习方法和获取信息的途径。

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运用了现有的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更可贵的是,他们学会了使用网络,这个在现在社会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媒介。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把网络看成是“未来学习世界的投资模式”,呼吁我们“不要等待政府的行动,不要等待将来用语音控制电脑信息处理器。从学习在文字处理机上进行触摸式打字开始,尽量将电脑工作与你正在学习的其他一切结合起来,并由此开始积累你的知识”。而学生们恰恰就做到了这一点。

同时,学生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学习的方式有了变化,学习的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学习的媒介物也不同,不总是一成不变的书本,而是丰富多彩的网络和社会中的具体的事例。这样他们就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而是增添了许多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背景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资源策略目标(七级)”的要求是:“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所学知识。”对背景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形成资源学习策略的过程,也是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学生要对某一特定知识进行收集,他要了解哪些资料对他的学习是有用的,这些资料从哪里可以得到;要独立查询图书资料以及一些报刊杂志或网络资源;要对所收集到的资料做好记录、整理、总结、运用。这是一个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完成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献收集的技能,达到了学习资源策略目标的要求,而且也形成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背景知识的收集、整理和运用

背景知识对教学,尤其在新课程形势下的教学非常重要。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会收集教材相关的背景知识,并正确的利用它们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但是,需要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是课堂最浪费时间的地方。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办法与途径把这一部分时间节约出来,提高课堂效率呢?因为,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提高课堂效率,是为了服务教学,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根据背景材料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可分为学生收集展示,老师收集展示和师生共同收集展示三类。

1.学生收集展示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背景资料,在学生的个人能力范围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通过小黑板、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进行展示,因为这些可以在课余时间完成,所以,可以在上课前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到上课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另外,自己的劳动成果还得到了展示,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如在英语学习中,常见到一些人物传记之类的短文,为了让学生对人物背景能够进行更好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短文,需要学生对人物背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但是,为了节约时间,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前一周或者几周前布置任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收集和展示。

2.老师收集展示

老师和学生的能力存在着差别,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单纯从学生的讲解很难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需要老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和讲解,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对所需材料进行收集和展示。如在讲解定语从句时,因为学生初次学习从句,所以需要老师的收集和展示。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6

无论专题形成的途径如何,专题复习的实质是重点复习。这里的重点既包括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的巩固,也包括对时政热点的把握,更体现对能力培养侧重点的强化。专题复习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专题复习时,一定要杜绝走入两个误区,一是只认识时政等背景材料本身,不对其反映的学科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二是侧重于对背景材料所反映的学科理论知识的认识,忽略或淡化对背景材料的解读。这两种现象是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典型表现。

大家知道,时政等背景材料是强化思想品德学科理论复习的依托和载体,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是深化对时政等背景材料认识的有力武器。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专题复习的实质与特点等角度,都要求我们实施专题复习必须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借时政等背景材料之力,夯实学科知识,强化学科能力,使理论的掌握建构在对时政等背景材料解读分析的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指导解读认识背景材料,使时政等背景材料具有学科价值。

二、把握专题复习的侧重点

专题由热点材料、理论观点两个基本要素构成。那么,专题复习就必须体现出对其基本要素的科学合理组合与落实。专题复习是在中考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基础之上的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巩固强化,是对国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再认识。因此,对专题复习,务必重视。第一,要重视以专题为核心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网络体系的形成与把握;第二,要重视以时政热点等为载体,强化运用与该专题相关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第三,要重视运用与该专题相关的知识,解读分析时政热点等国家、社会生活实际。

三、做实专题复习练习

专题复习是中考总复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有其不同于其他复习环节的特殊性,也有复习教学的共性,即以练习检测为手段,验证复习效果。为此,专题复习练习题的编选、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开启与训练是专题复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练习题的编选要体现如下原则:

第一,相适性。练习题的选编必须与所复习的专题相关联,与中考对该专题的具体考查要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范围、程度要求等)、学生的实际相适应。通过练习巩固与该专题相关联的知识;强化对该专题考查的各项能力(解读、筛选、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培养与训练;通过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第二,典型性。典型性主要体现在选材与设问的典型性上。练习题的选编必须落实该专题各项目标要求的代表性,选择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例多用等作用的试题。这类题目个性突出,同时又能够体现出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具体体现在:1.情境材料与理论观点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知识隐含在情境材料之中,情境材料的表象与实质相辅相成;2.题目能够引发联想,拓展思维并使思维在同类问题中产生链接与跳转,并趋向明确的考查方向;3.材料的编选必须符合社会生活实际,不能与生活实际相悖或牵强附会,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和水平;4.情境材料呈现的漫画语言、图表语言、文字语言等均应精当,没有无效信息;5.设问与情境材料要有相关性,体现运用知识分析、判断、解决情境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要求,表述准确、简明;6.题目考查意图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要有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的侧重点。设问、答案要点及评分意见要与命题意图相符合。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7

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站在命题人的角度来分析试题、欣赏试题。换角度后,我们会发现命题人很可爱。地理题一般先引用材料勾勒试题情景,其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命题人特别想让考生注意的,是联系答案的中心。读材料时的感受如聆听亲人的絮叨。这样的心境使学生喜欢高考题,发现高考题的优点,有兴趣地分析考题的考点意图。态度的转变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高效。

二、地理教学中的“背书”

地理学科是能让学习者终身受益的,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地理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教材,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授要从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入手,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将来更有生活质量。高考的导向正是如此。在教学中,如果把基础、能力理解为背知识点,背得多,问题就大了。但不“背”,同样不出成绩。后一“背”指对地理学科中基本体系部分的熟记。如,地理位置、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意义的表述;气候、地貌、河流、自然带、某生产地域、聚落等地理事物成因或区位条件的分析及较地理学科中规律性的知识,如,气候分布、自然带分布、农业地域的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和迁移的规律等。必须用大量的精力完成整理和记忆,这是我们展开思维和组织答题的根本。优秀的学生不仅清晰地整理出这些知识,还熟练地迁移到相类似的考题中,提高了答题效率和得分率,表现出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的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所期待的。

三、教学中的偏重

在教学中的付出与考试成绩的高低是不对等的。对高考得分的贡献来说,必须确立的权重是:自学重于听讲、考试重于授课、审题重于书写、评题重于讲解、联系重于背诵。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8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复习离不开地图,笔者在二轮复习中以区域地图为背景展开,在实践操作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利用地图册中的现有地图,或者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地图中可能的考点。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详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二轮复习过后,很多学生成绩下滑,简单问题失误率居高不下。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抓好二轮复习的实质。很多教师在二轮复习中多采用题海战术,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但能力的提高却十分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在二轮复习中不知道怎么看地图、看什么、分析什么。如何落实二轮复习是关键,在复习中学生一定要回归地图册,以区域图为背景,落实一轮复习中的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以智利的地形图为背景材料(如图1)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经过小组讨论、问题汇总,归纳如下:

图1

二、利用区域地图构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命题以热点问题切入,以关键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判读、分析、获取信息,利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笔者认为二轮复习要抓住区域背景,必须以必修1、2、3为载体,不应该为了复习区域而复习,在此过程中,区域只是背景,必修1、2、3才是区域主干知识的必要储备。在复习中建立区域地图的复习框架,学生不仅学会看地图,而且相当于把课本必修1、2、3又复习一遍。近几年广东高考地理侧重于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和应用,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以北欧区域地图(图2)为例,引导学生建立区域知识网络框架如下:

图2

三、完善区域地图,形成心目中的“复习地图”。

地理复习中地图的解读和分析往往是学生备考地理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地图定位问题,学生更是束手无策,经常成为考试的失分点,这是学生一轮复习的首要问题。

为了打好基础,笔者要求学生在高二开始一轮复习时就详细复习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及高中地理的三本必修。为了拓宽知识面,有选择性地复习选修教材。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强化“三步走”。

初期:教师提供底图,底图要求有经纬网、河流、湖泊、城市铁路线等要素。分专题要求学生进行填图训练(政区图、河流与湖泊图、地形图),经过初期的填图训练,结合部分重难点知识的训练,学生对区域地图有了较好的整体把握,形成了牢固的空间知识网络。这个阶段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填图,教师及时进行批改指正,及时核对标准答案,以防学生记住错误信息,影响后期复习。

第二期:教师不再提供地图素材,各种模拟考试、练习题中有着丰富的地图素材,成为学生主要的信息补充来源。试题中的地图多是局部地图,应用中要求学生回到整体地图中进行区域定位、分析,对区域地图有整体把握和分析。

例如: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地理第41题以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为考查地点(右图所示)。

图3

为了清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图分布情况,学生要回到地图册上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

操作步骤如下:

第三期:第三期的复习主要是二轮复习,高考冲刺阶段,此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当丰富,对知识点的处理也到了归纳概括的关键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三个月内系统梳理知识,以地图为背景资料,对现有知识进行化繁为简、归纳梳理,形成主观问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板。笔者要求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切记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体规律三个原则,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举一反三,这样在高考主观问题应考中就能拔得头筹。

经过“三步走”,学生逐步建立了心目中的电子地图,并且对地理知识点做到不陌生,答题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判读精准等。

地图是地理课程的第二语言,小小的地图承载了丰富的空间信息数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科生只有在高考复习中高效利用各种地图,才能把空间思维的局限性缩小,尽可能发挥文科生语言文字功底强的优势,科学学习地理,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学军,周成虎,龚建华.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向的发展.地理学报,1999,9,VOL54(5).

[2]冯晓丽.如何利用地图复习区域地理.学术研究,2010(10).

[3]沈朝伟.“百图齐放,殊图同归”――例谈高效地理复习中的“多图一用”.地理教学,2014(5):51-54.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9

一、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即前提是时,指的是时间。也就是说背景材料的选取要注意时间的因素。这里的时间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要关注高考的规定时间范围。高考的规定时间范围是师生必须关注的问题。高考是指挥棒,因此,高考所规定的时政时间范围是广大师生都要注意的。在高三复习阶段,注意从考试说明的规定时间范围内来选取材料,是有效靠近高考的重要方法。

第二,所选事件在时间上的前后联系。所选事件在时间上的前后联系要掌握清楚。典型事件在时间上的前后联系是关于时间问题的深入把握。这一理解是基于对事件的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如果该事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那么,从时间上讲,就要关注此事件的全部发展过程。如果此事件在未来时间内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那就要在当年的时政复习上给予充分的重视。比如我国在建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包括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这些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单靠市场的调节,往往不能实现,达不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对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所体现的是财政的作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而财政的作用是政治高考考点中的重要核心考点。

第三,所选背景材料的效用程度。这个层面的意思是说,背景材料的选取能否做到对高中阶段政治知识的合理考查。以高一思想政治课必修一《经济生活》为例,如果背景选取的经济现象过于复杂,比如虚拟经济中关于银行理财、股票投资等更为具体并且深入的内容,那么就不宜选取。要适可而止,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反之,如果背景材料太简单,相当于课本上的例子的简单重复,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二、典型性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能够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政治教学背景材料的选取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坚持典型性,并充分体现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关于坚持背景材料选取上的典型性原则,在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两个问题。

第一,关注新教材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内容的新表述,体会新思想。高一思想政治课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内容在新版教材(2013年第5版)的表述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在新的表述中,包含了编者对社会形势及理论创新方面新的理解。因此在选取背景材料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有新变化的表述,明确新思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二,背景材料的选取要突出重点。高一思想政治课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框的框题是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围绕主题是经济建设中的指针,而抓住主线则是具体的方式、方法。突出体现了哲学中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重点突出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第二框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

在背景材料的选取中,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一体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三,背景材料的设计要科学。高考是指挥棒,政治高考试题以时政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是很好的手段。近年来,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背景材料在时效性的前提下,更显现出了对背景材料的深加工。以非选择题为例,背景材料的内容就是政治答案的知识来源,经过设计的背景材料成了考生组织答案的思路来源。训练有素的考生可以通过时政背景材料的表述来有效地形成合理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背景材料的设计上进一步精益求精,这也是名师必备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背景材料的选取过程中,要关注知识体系的变化,积极突出重点知识、关注热点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要以三维目标明确、教学过程高效、知识、能力落实到位为指导组织教学工作,以达到预期教育教学目的。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10

完形填空题所选的短文不长,一般难度也不大。但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故事、科普知识、社会生活、人物传记等。

2. 考查文体转移

以前完形填空题考查的文体多以记叙文为主,但近年的考题有向说明文、议论文发展的趋势。考生一定要注意文体的变化,因为不了解文章的体裁,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

3. 考查侧重点转移

以往完形填空题的考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句子的运用,而对语篇背景考查不多,但近年来考查的重点已由侧重考查基础知识逐渐向侧重考查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转移。比如,多数试题所设选项从语法角度来判定是正确的,但一旦联系语篇内容,则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知识储备

1. 掌握词的用法

完形填空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常用的词组搭配,学生往往对许多搭配感到很陌生,不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单词的基本用法,多记住一些不常用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做好完形填空题。同时,还要注意同义词、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辨别。

2. 注意语法知识的积累

完形填空题集中考察考生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以及介词的理解。为此,学生要掌握名词的单复数和所有格形式,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变化、语气以及非谓语动词的一般式、被动式和完成式,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介词与其他词的固定搭配等,还要掌握常见连词的用法。

3. 广泛阅读各学科常识

完形填空题所选文章一般内容短小精悍,但涉及面广、灵活性强。因此,要求学生多储备各学科基本常识,否则,即使英语知识掌握得再好,若是对文章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常识缺乏了解,也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

4. 掌握必要的背景知识

完形填空文章中阐述的事往往涉及到一些背景知识,学生应通过联想,根据背景知识来确定所选择的那一项。所以,背景知识在解答完形填空题时往往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有些空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上下文,有些无论从上下文还是从词汇、语法着眼都无法找到解题信息,而利用背景知识也许很快能找到答案。因此,注意背景知识的选用是很必要的。

三、解题技巧

1.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泛读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议题,只有浏览全文,才能获得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抓住文章的主线,展开解题思路。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不要急于看选项,找答案,应通篇浏览全文,掌握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由于完形填空属于障碍性阅读,所以抓住文章的首句(段)和尾句(段)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很有帮助。文章的首句是观察全文的“窗口”,一般不留空白,可以提供完整的信息,能提示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主题思想,有利于考生准确地预测和推断短文的主旨。而尾句则是文章的总结、结论或点晴之笔,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因此,首先应看一下文章的首句和尾句,使自己心中有个大概印象,然后再去通读全文。浏览全文时,要一气呵成,并借助阅读技巧,发挥想象,理解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2. 通盘考虑,初选答案――精读

通盘考虑,就是根据全文大意和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把上下文的意思、句法结构、词类和语法功能、惯用法、逻辑推理常识和背景知识等各种因素加在一起考虑,仔细推敲。也就是说,要抓住结构、语义及逻辑三条线索,推断和预测选项。完形填空是人为地切断短文的脉络,再让学生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恢复短文的题型。因此,做此题时,首先要看整个句子语法结构是否合理;其次,要看语义是否通顺,上下文是否连贯、呼应;第三,如果几个选项填入空白处,结构和语义都没有问题,那么就要在逻辑上看哪个选项最为合理。解答试题时,可利用直接法、排除法和比较法等选择正确选项。考生可运用排除法去掉某些本身有语法错误的干扰选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答题的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正确率。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11

地理是人类最为古老的一门学科,地理这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今中外都存在众多优秀的地理学家,《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我国古代之中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哥伦布等伟大的航海家,以及众多在不断的冒险和探索之中发现新大陆的人们,他们的成就都源自于对地理的探究,以及不断踏上新土地的征程之中。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材设计是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其中包含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庞大的知识内容体系,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困难,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高中地理之中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人类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之中,地理这门学科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人们,都不能缺少地理知识,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对于要参加高考的高中生而言,学好高中地理,迎接高考也是极为关键的事情。笔者在此为同学们介绍几个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有助于还在探索地理学习方法的同学们。

1.背诵必不可少,但是理解才是关键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学习,多少都会有些要背诵的内容,而地理作为文科学科,其中自然少不了很多需要同学们背诵的内容。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都会选择死记硬背,先是不断的重复知识,机械背诵是能够记住一些内容,但是时间一久,同学们便会忘记所有学习过的内容,而且处于高中的同学们学习压力繁重,不仅是地理这门学科需要背诵,每天都要背诵无数的知识,所以如果依靠死记硬背的话,同学们是根本不可能获得优异的地理成绩的。背诵上,同学们应该以理解为主,将知识完全理解透,再进行背诵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同学们记忆知识的能力会是死记硬背的好多倍。理解会使得同学们的学习更加轻松,使得同学们的学习更加容易。而且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与同学们的生活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很多的知识只要同学们结合实际仔细思考,便会牢牢的记住。

地理这门学科知识内容非常庞大,如果同学们仅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的话,是根本不会获得优异成绩的,而且过多的知识内容只会给同学们造成无形的压力,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以理解为主,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理解性的记忆,寻找学习之中的小窍门。

2.学会使用工具,合理利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习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的地图之中详细的涵盖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和内容,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学会看地图,还要能够使用地图。背诵地图,记忆地图是一个学习地理的好窍门。一张小小的地图之中会含有大量的信息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的时候累计和记忆的。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的时候可以背诵地图,背诵地图的时候可以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的特色进行记忆,在背诵的时候探索记忆的方法和窍门,同样也不能死记硬背。在高中地理的考试之中,地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的时候应该注重地图。地理之中的地图种类繁多,各种地图之中存在不同的表示符号以及不同的意义,如果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之中没有牢牢的记住,每一种地图之中各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在考试的时候极容易出错,所以同学们在平常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切莫马虎。很多的地图题涉及到计算,这类的题存在一定的难度,困扰了很多同学们。很多同学们其实只要稍稍思考,变换一下思路就能够答对计算题的,但是很多同学对计算题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所以在答题的时候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也因此不能获得好的成绩,所以希望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不要畏惧,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认真答题,相信只要在答题的时候心态好,同学们的成绩就一定不会差。

同学们要学会看地图,还要学会使用地图。地图对于同学们来说不仅是考试的内容,在以后的生活之中,同学们也少不了看地图的时候,所以学好地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同学们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地理学的优秀的同学,在出行,旅游之中不容易出现危险,一直以来有一句话"地理学的好的人是懂得生活的人",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学好地理,懂得生活。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12

笔者本着学习与研究的态度,结合近三年广东高考“非选择题”的特点,对常见题型特点进行归纳与分析,以其抛砖引玉,助力2013高考备考!

1近三年生物试卷“非选择题”对比分析

近三年广东省生物试卷“非选择题”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分析可见,《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3·稳态与环境》这两大模块在近三年的高考考查当中,分值最为稳定,都为16分,占所有非选择题分值的25%,可谓非选择题中的重头戏,不容小觑。而《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则由2010、2011年的6分,近9%的比重。一跃升至16分,在2012年高考当中占非选择题总分值的25%,回升到了与必修1和必修3模块同等的分值比重。因而在接下来的复习备考当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地认为必修2模块所占比例相对较弱的错误观点,应加强相关专题的备考复习工作,特别是此专题的非选择题训练,其突显性已相当明确。

对于选修模块方面的考查,《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仅在2011年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分值8分占非选择题总分的13%,实属较为罕见和偏重考查的一年,而2010和2012年非选择题对此模块的考查均未出现。可见,今后对选修3模块的考查,仍会以选择题为主。而《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在2010及2011年的非选择题中只有2分分值,在2012年非选择题中却未曾出现,这与其尴尬的地位及题目命制的可行性有很大关系,在非选择题中刻意设置一两道填空。显得有点唐突;若较大幅度的形式命制,又不符合考纲要求,且很可能会出现像2011年非选题中对选修3模块过于偏重的情况。因此,对于这两个选修模块,今后复习备考当中仍然要以选择题的形式练习为主。

实验部分在非选择题中的考查由2010年的38%的比重回归至2011和2012年的25%,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而近三年对实验部分的考查主要都是在于对教材、考纲中规定的最经典,最主干的实验进行命题设计,着重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且命题者在题目的创设上能大胆创新,稳中有变,同一个实验,可以有不同的考查方式,避免了考生死记硬背实验原理、现象和结论的陋习,更突出考查学生在具体题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如同样对有关“酶”实验的考查,2009年主要考查学生绘制曲线的能力,而2012年则考查如何绘制表格,作“双因子”分析。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考查形式千变万化,而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真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场中处变不惊。

2010-2012年广东理综生物卷非选择题(信息类试题)分布及分值见表2。

从近三年的广东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于信息类题目的创新,这已成为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信息类题目对能力的考查通常是在分析、理解和应用的水平上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和对生物学常用图形、表格、文字类所表达的内容和含义的正确理解,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运用图形、表格的表达方式去描述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能力。通过表2的数据分析可知,有关信息类的试题均占了非选择题总分的53%以上,可见,注重考查学生从试题中汲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近三年广东高考的着力点。解答这类试题时,考生务必通读全题,获取、加工和处理题目相关信息与其设问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题目最后小字部分,诸如:“注”、“图”等题目的下标注释,往往有利于考生快速切入题目主干,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快速透析题目的效果。特别是在2011与2012年的广东高考试题中,类似的“注”、“图”等题目的下标均达到3处,这对于非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则显得尤为重要。

2 近三年广东高考“非选择题”常见题型特点分析

近三年广东高考“非选择题”常见题型特点分析见表3。

通过表3发现,其实近三年非选择题中有不少题目的背景材料都与华师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的研究方向以及本校的精品课程内容相吻合。如2011年第26题考查的“蝴蝶兰”这一素材背景,本身就是华师大“生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在本科生中作为一门课程已开设多年,且相应的教师团队在兰花方面的研究,如“兰花鉴赏”、“兰花栽培”等项目的研究上在国内已崭露头角,所以作为考试素材,也就不足为怪了。又如2010年第29题实验“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就属于华师大研究生专业动物学中“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博导与教授在相关内容研究上有较高的造诣,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权威性,毕竟高考涉及到省内“千家百户”的子女前途命运问题,不能随便开玩笑,甚至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与数据。只有自己掌握一手材料,在自己研究方向上拿出确凿可信的实验数据与材料,才能科学合理地命好一道题。此外,从命题者的本身角度而言,由于自己亲身经历这方面的试验与研究,对此方面的命题就会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命题时也相对比较得心应手,不会顾此失彼。

通过表3还能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身在广东,情系广东”。广东高考年年都不忘体现地方特色,采用具有广东特色的素材。如荔枝、水稻、罗非鱼、蝴蝶兰、登革热病毒、广东饮食讲究色香味等等,很好地体现了富有浓郁气息的广东地域特色。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

纵观近三年的广东高考非选择题,其常见题型无外乎分为以下四大类。

2.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类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热点,也是教材的难点之一,特别是近三年广东高考,可谓非选择题第一大题的必考内容。如2012年第26题以“荔枝叶的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变化”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2011年第26题以“蝴蝶兰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标图的分析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010年第26题以“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可见,近三年的广东高考非选择题第26题始终都围绕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查。这一大类题目年年考,题目的选材和提问方式不尽相同,但考查的内容无非都是光合作用的两个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以及相关反应的产物[H]、ATP,影响暗反应进行的相关因素(气孔的开放度,CO2浓度),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以及其上的结构基粒)等。特别有趣的是,2011年26题的最后一问“植物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以及2012年最后一问“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的根本原因”的答案出奇一样,都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所谓看似无序的高考题,在细致分析后实则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把握住了该知识的主干,万变不离其宗。由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最基本的能量代谢,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基础,也容易牵涉到选修模块“植物的组织培养”等相关知识。因此,该专题考点主要分布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相关实验的分析与设计,此外还会涉及到选修方面的相关知识。预计2013年还会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或生产实践为背景进行命题,且以图表、曲线的等形式为考查载体,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2人体及动物生理类

此大类的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的分泌与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递、特异性免疫等知识,注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以实验或与人体健康等热点相关的具体实例为载体来对考生进行考查。如2012年第27题以“罗非鱼的生活”为材料背景,将动物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富集现象整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综合性、新颖性都在此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1年第28题以“水环境中的有机锡污染”为背景,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物富集作用、种群数量变化、图表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2.3遗传类

遗传类的非选择题经常会考查DNA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生物遗传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基因工程的等。其中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最为重要,包括由此引申出来的(遗传概率、基因频率)几乎在每年高考中多少都会有所涉及。如2012年第28题以“豌豆实验”为背景,考查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基因对生物性状的调控途径、基因工程等知识,同时考查实验探究能力;2011年第27题以“登革热病毒”为背景,考查了基因工程、基因表达、基因频率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10年第28题则以“克氏综合征”为背景,考查了色盲遗传、减速分裂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预计以遗传变异的有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将是今后几年命题的主要趋势。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篇13

一些善于学习的同学,则会有意识地把错题搜集起来,并认真仔细地分析每一道错题出错的原因,以从中接受反面教育,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应该怎么收集错题呢?

我的经验是先对错题认真审理,探究出错的原因,属粗心造成的错误,就把错处找出来,以引起今后的注意;属理解有误确实不会做的,就把有关章节再钻研一番,力求吃透搞懂;属因缺乏分析和运算能力而出错的,就在重做的过程中注意培养有关能力。这样处理好了,就将错题照抄在备好的错题本上,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步骤以及标准答案,并用红笔将自己错误的地方标画出来,注明错误的性质和类型、应该吸取的教训等。

这样做看似既花时又费力,有点笨拙,但笨中可以出巧,拙后大有收效。这样做,往往易于抓住难点,吃准薄弱环节。错题本做好后,还得经常翻翻,特别是在复习迎考阶段,更应把错题本综览一遍,将各种错误的类型再好好归纳一下,以免考试时重蹈覆辙。

“背课本”

有些同学很聪明,学习也还自觉,可就是不太愿下苦功,往往该多看几遍的不肯多看,该多看的没有多看,概念就掌握不扎实,遇见稍有点转弯的题目,就会犯糊涂,解不出来。该背该默的不背不默,难题能攻,甚至附加题也能得分,可选择、判断、默写、填空这些相对容易的题目,却做得一塌糊涂。针对这些同学,仅有个“错题本”还不行,还得备个“背课本”。

所谓“背课本”,就是把每一科每一课必背的知识,都一项一项记录在册,并逐项去看,去背,去默。“背课本”可以采用活页纸的形式,便于根据情况灵活地增补内容。此外,“背课本”要分科书写,这样就条分缕析,便于查找。每学一课(章节),即应分行写下该课必背的内容,一行写一项,做到眉清目楚,不易混淆。再次,还要趁热打铁,马上去读,去背,去默。会背会默了,就在该项的“备注”下打个“√”。考试前,还要拿出“背课本”,将必背的内容逐一回顾,记忆牢固的,再打一个“√”。有所遗忘的,再读再背,确保全面过关。

总之,“背课本”为我们夯实基础提供了一份“清单”,可以使我们受用无穷。

“总结本”

所谓“总结本”,就是专门用来总结所学知识的本子。

总结些什么,怎样总结呢?一是按课进行的新知识总结,二是按周或自定的时间段进行的专题总结,三是每次重要的考试后进行的考后总结。

按课时进行的新知识总结,可以按章节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关键要自己总结,而不是把书上的知识摘抄一遍了事,还要用脑去理解,用心去记忆。仅总结概念等还不行,还得涉及一些重要的题型,包括书上的例题和笔记上已做过的习题,并工整地展示解答这一类题应采用的规范格式。最后,还可以再写几道自己曾在辅导书上或通过别的渠道看到的有代表性的经典题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