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时政热点论文实用13篇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1

政治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时政热点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课本补充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把握当下前沿政治思想和发展动态,迅速捕捉当今国际国内的焦点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时政热点和高中政治课本教育有机结合,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和课本资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时事热点与政治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分析

(一)注重信息搜集,灵活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教师对于时事热点的教学,首先应该在教学资源上做好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比如在讲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章节时,可以有效利用当前国际油价的情况来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手段。比如最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通过控制石油价格,意图打压俄罗斯的经济,因为俄罗斯历来是能源出口大国,油价的下跌必然会对俄罗斯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引入这一时政热点,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等一系列相关政治理论知识。时事热点的教学是一项经久不衰的工作,每天国内外都会发生很多重大时政事件,教师在搜集素材的同时要兼顾一些知识点的考查,双管齐下,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自主关注,多思多想多做

新教育理念发展多年,逐渐深入人心。高中政治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政治教师可以每天在晚自习前的30分钟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让学生自主搜集和关注热c事件,然后让每位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新闻信息整理好,并在各条信息旁边标注上涉及到的政治理论。这样坚持下来,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多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利用黑板报形式,公布每周最热门的时政热点

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天由组长把政治教师强调的热点时事整理到黑板报上,供全班学生学习和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黑板新闻评选,让学生就黑板上的时事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分析。教师可以将评选结果计入到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去,并且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的参考内容之一。总之,政治教师要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时事政治,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自觉收集、归档、分享、评选各种时事信息。

三、结语

时政热点与政治教学相结合,对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能够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弥补课本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的不足,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高中政治教师应充分利用时政热点的优势,紧紧抓住主流思想,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多角度、宽领域地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活学活用,为迎接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建明.找准课堂探究设计基点 带领学生轻松走入课堂――《生活与哲学》课堂探究设计基点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04):14-15.

[2]鲁新民.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高中新课程“生活逻辑”探究综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11):24-26.

[3]杨泽章,李道志.研讨式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1):107-109.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2

高中生的情绪波动、行为方式都极易受当前社会热门话题的影响。将社会热门话题引入到高中政治教学中,有利于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强化其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高中生对问题的认识及分析能力,提高政治教学时效性,充分发挥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政治教学引入社会热门话题的必要性 

(一)丰富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 

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很多高中生对政治课都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会降低学习内容带给学生的重复感,将政治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入到对热门话题的思考、分析中,加大对政治时事的关注度,拓展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节中,可以结合我国每年召开的“两会”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丰富政治课程的内容。 

(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高中生具有个性鲜明、思维敏捷的特点,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对于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也十分敏感。但由于高中生年龄不大,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仍不够成熟,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教育意义极强的学科,在此基础上引入当前社会上的热门时事,针对高中生群体的成长规律对高中生进行生理及心理上的引导,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节中,可以结合16年两会中的热门话题“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社会热门话题,有助于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热门话题中存在的疑惑,使学生能够科学的、全面的认识社会。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从思想政治角度分析,学生对社会热点表现出来的态度正反映了其当前的思想意识以及政治觉悟。因此,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社会热门话题能够有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说服力以及教育意义,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开展。 

二、高中政治教学引入社会热门话题的方法 

(一)课堂导入社会热门话题 

尽管很多高中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较低,但对社会上的一些热门时事却有着很高的热情。因此,将社会热门话题引入到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当前时事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在旁进行指导、点评,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导入热门话题。例如,在讲思想政治必修2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时,可以就以色列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展开教学,以社会热门话题带动政治课程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政治教师的导向作用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对自己的教师有一种儒幕之情,因此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在正确掌握当前社会热门话题的基础上,将其与政治课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热点话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加深对政治课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首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准确分析实事热点的能力,例如如果将人教版思政1中的“征税和纳税”与当前的政治热点问题“将服务纳税人放在第一位”准确融合,就应了解该话题的提出时间、提出背景,之后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这些热门话题与政治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社会热点话题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相互促进。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站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为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交流平台,高中生可以就当前社会热门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发表自己对当前热门话题的看法、意见,促进其与高中政治课程的内容进行充分融合。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不仅为高中生针对社会热门话题的讨论提供了充分的交流空间,也能帮助教师准确的掌握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使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就社会热门话题建立相关的教育网站,对高中生政治课程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芬.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项项目“关于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ZK2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21-03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各种信息鱼龙混杂,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具有分析问题能力薄弱、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主动性差等特点,更容易受到无用甚至错误信息的影响。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时事政策毫不关心或受媒体影响对时政消息形成错误的评价与观点,片面偏激情绪严重。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需要适时更新,需要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寻找到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手段,将时事政策教育引入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通过研究成果转化成为丰富课堂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高职院校时事政策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调查问卷法

对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的500名大一、大二学生发放学生版调查问卷,对其关于时事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其任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上所讲授的时事政策教育情况进行调研,调查问卷使用专业软件统计,对高职院校时事政策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上述500名学生的16名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发放教师版调查问卷,对其在课堂上是否和如何讲授时事政策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高职院校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现状资料。其中学生问卷回收率为99.2%,有效率为100%,教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二、结果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自觉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在被访的教师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12人。其中,30~49岁的12人,小于30岁和大于50岁的均为2人。选择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分别有6人,仅有4人认为学生不关注时事政策。在教师眼中大学生时事热点关注度依次递减是体育(81.25%)、文化(68.75%)、娱乐八卦(62.5%)、经济(43.75%)、动漫游戏(37.5%)、政治(37.5%)、社会(6.25%),仅有1人选择“都不关心”选项。所有被访教师都有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授时事政策热点的经历,其中12人选择“经常讲”,选择“每次上课都讲”和“偶尔讲过”的均为2人,没有教师从未在课堂上讲过。从调查结果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关心时事政策热点,但是他们的关注点主要为体育和娱乐八卦等,而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政新闻漠不关心,因此思政课程任课教师自发地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二)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手段纷繁不一

由于每位被访教师都有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授时事政策热点的经历,所以被访者全部回答了关于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手段的相关问题。对于多选题“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的时事热点消息内容”一题,15位教师选择了“时事热点问题综述”,12位教师选择“最新政治经济新闻”,9人选择体育娱乐消息,仅有4位教师选择了“政策理论”。在回答“讲解时事热点内容的时间段”时,10位教师选择“结合教材,穿插于课程中间”,6位教师选择“课程开始预留时间讲解”,没有被访者选择在课程结尾剩余时间讲解。在涉及“讲解时事热点内容的形式”这一多选题时,12位教师选择“教师自己讲解”,8位教师为“同学讲解,随后教师点评”,3位教师选择“请同学提前准备新闻内容”。而对于是否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这一问题时,11位教师的答案为“结合PPT、视频等材料”,仅有2位教师选择“单纯讲述”。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任课教师在实践中尝试了多种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方法,现行比较普遍的形式是利用PPT、视频等材料由教师自己进行时事热点问题综述讲解,但是这种方法是否能够起到预想的作用,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尚不得而知。

(三)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应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但现实困难较多

对于“讲解时事政策热点内容的效果”一题,被访者普遍认为很有帮助,其中9位教师认为“对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很有帮助”,7位教师选择“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了解时事热点新闻”,说明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是被教师所普遍认同的,取得的效果具有积极影响。虽然所有被访者都认为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讲授时事政策热点,但在回答“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开展时事政策教育面临何种困难”这一问题时,选择最多的答案为“课程安排不允许”(13人),其他依次为“教师自身水平有限”(8人)、“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3人)和“政策性问题把握不准确”(2人),还有的被访者给出“受授课内容限制”和“插入内容与课程相关性差”等答案。说明现行的思想政治课程安排并没有为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提供有利条件,课堂教学内容较为紧凑,没有预留时间提供给时事政策教育。另一方面,在主观上,由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加之教师本身对时事政策理解或多或少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也为将时事政策内容引入思政课堂教学带来了严重影响。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从而阻碍了时事政策教育有效融入思政教学过程。

(四)高职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信息内容和来源较为集中

在被访的学生当中,44.4%来自大一,55.6%来自大二,其中35.2%的被访者为男生,64.8%为女生。被访学生中平常最为关注的时事热点消息是娱乐八卦(71%),其他依次是文化(53.6%)、经济(46.2%)、政治(43.8%)、体育(37.8%)、游戏动漫(22.4%),还有1.6%的学生表示“都不关心”。被访学生中将“网络微博”作为获得“时事热点信息的主要来源”的占84.2%,其他来源依次为“电视电台”(65.4%)、“报纸杂志”(41.8%)、“口口相传”(23.2%),仅有20%的被访者的信息来源为课堂教学。对于调研问卷中发放时(2012年10月)最新的时事政策热点新闻被访学生知晓程度最高的是“中日就问题发生争端”(98.6%),将近百分之百,了解“中共十将于11月8日举行”的为57%,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为54.8%,知晓“中国经济2012年第三季度发展趋稳”的仅为5.8%。调查结果说明,高职院校学生日常关心的热点诚如教师所了解的那样,并不是经济政治社会类的内容,他们的关注焦点主要在娱乐八卦等方面,主要业余生活沉迷于网络,精神生活较为空虚。同时,由于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多为网络,加之对中日争端等热点敏感问题尤为关注,更容易被网络煽动言论所误导,形成偏激错误认识。因此,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这一重要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思政课程任课教师乃至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五)高职院校学生较为接受目前的时事政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形式,但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感较差

从被访学生角度看,99%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过教师讲授的时事热点,其中11.4%的学生所在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每次上课都讲”时事政策热点新闻,53.4%的教师“经常讲”,32.2%的教师“偶尔讲过”。除了1%的学生选择由于选择教师从未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过时事热点,而没有参与“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讲授时事政策热点的形式”相关问题的调研,其余学生均回答了关于此项内容的调查问题。其中,关于教师讲授的时事政策热点内容,被访学生中72.32%选择“时事热点问题综述”,与被访教师对同样的问题选择相一致。59.79%的学生选择“政策理论”,49.19%的学生选择“最新政治经济新闻”,并有8.88%的学生选择“体育娱乐消息”,后面三个选择与教师的答案有些出入。在讲授时间的问题上,被访者中81.82%选择“结合教材,穿插于与课程中间”,12.73%选择“课程开始预留时间讲解”,与被访教师的答案基本一致,但有5.45%的学生选择“课程结尾剩余时间讲解”,这与被访教师选择相冲突,教师中没有任何人选择这个选项。对于授课形式,52.32%的被访学生选择“教师自己讲解”,选择“同学讲解,随后教师点评”和“请同学提前准备新闻内容”的分别占28.89%和20.4%。授课手段方面,选择“结合PPT和视频等材料”的学生占74.34%,选择“单纯讲述”的占4.65%。关于授课的形式和手段,学生与教师的选择完全一致。对于授课效果,64.85%的被访学生选择“能够帮助较好地了解时事热点”,29.09%选择“对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很有帮助”,与教师的选择顺序相颠倒,同时还分别有4.65%和1.41%的学生选择“帮助不大”和“毫无作用”。根据被访学生选择的授课内容、时间和效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但仍有少部分学生不了解授课的内容、时间,不认可授课效果。也进一步可以反映出,目前教师所尝试的主要由教师自己讲解时政热点的方法遇到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和授课效果有限等问题。

(六)高职学生普遍希望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事政策新闻

在被访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希望”(68.6%)或“比较希望”(29.4%)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事政策热点,两项合计占被访总数的98%,仅有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选项。在“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事政策热点新闻”方面,与学生日常关心的内容大为不同,位列学生关注的前三位分别是“政治”(83.6%)、“文化”(77.4%)和“经济”(73.2%),学生日常关注第一位的“娱乐八卦”仅排在第四位,所占比例为34.4%,随后依次为“体育”“游戏动漫”和“时尚”等其他类,分别占比24.8%、16.6%和0.8%。这说明,虽然学生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时事政策热点新闻了解程度不高,但是他们非常渴望了解这些内容,需要有人给他们传递正确的信息。在回答“希望教师以何种形式讲解时事政策热点”问题时,85%的被访者选择“结合PPT、视频等材料”,相对地仅有3.8%的被访者选择“单纯讲解”,可以看出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视听多方面接收信息的多媒体授课方式,不喜欢较为枯燥的单纯讲解模式。对于“由谁来讲解时事政策”这一问题,是选择“教师自己讲解”“预留时间让同学提前准备新闻内容”还是“同学讲解,随后教师点评”,被访者的想法分歧较大,三个选项分别有39.6%、42%和35.8%的支持率,基本不相上下,说明各种方法各有千秋,需要实践来检验哪种方式更适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将时事政策教育固定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无论是思想政治课程授课教师已经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还是高职学生表现出对时事政策教育的迫切需要,都要求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只有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成果的不断出现,如十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这些都应该在第一时间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教材修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再经过印刷、发行等过程,导致思想政治课程课本具有滞后性, 因此,这些最新的时事政策本质上就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一部分,需要固定成为教学内容。

(二)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科学融入手段

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来说具有课堂活跃程度低、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较为欠缺和自卑等特点,思政课教师单纯讲解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虽然学生通常表现得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但其实只要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思政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90后”学生表现欲望强烈、接触新鲜事物能力强等特点,尝试在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时,将班上学生分成小组,每堂课开始预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讲解其提前准备的新闻内容,并在学生讲解结束后进行点评和分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知识,展示自我,锻炼其搜集信息、调查研究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选取的热点新闻,了解他们的关注点,通过教师点评,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面认识各种社会现象,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新闻展现形式方面,鼓励以视频、PPT等多媒体手段为主,其中视频的教学效果最为显著。由于学生们日常较少关注时政新闻热点,了解渠道也非常单一,除了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宿舍会装有电视机,并会定期播放《新闻联播》等新闻内容以外,学生们很少能通过正面渠道够接触到时事热点新闻。因此,能让他们直观看到新闻事件报道,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视频可以从优酷等视频播放网站上下载。

(三)打破阻碍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藩篱

虽然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授时事政策热点新闻已经在思政课教师中形成一定习惯和传统,但是并没有引起理论研究人员和教育主管机构的足够重视,思政课程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制定到位,影响了融入的进程和效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思政课程任课教师关于时事政策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同时,组织专家进行课程设计改革论证,为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4

 

 

摘要: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可视化知识图谱(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1994-2015年收录的365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相关论文数据进行转换、分析和制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呈现如下特点:从内容上看,逐渐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思话语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等聚类的研究热点;从时间上看,以2007、2013年为节点将研究划分为萌发期、爆发期和涌现期三个阶段;从类型上看,逐渐形成了以“话语权”和“意识形态”关键词命名的渐增型热点和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关键词命名的稳增型热点。深入分析研究内容可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将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内涵阐释、拓宽研究视域、丰富话语战略实现路径、优化元研究方式。

 

关键词:话语体系;话语权;热点;前沿趋势;知识图谱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1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61-06

 

 

 

 

 

 

 

话语问题的研究始于文学或语言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因此,客观、全面地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科学计量分析和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客观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不仅为研究提供了客观、直观的研究成果,而且也为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前沿问题提供参考。

一、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CiteSpace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陈超美教授开发,它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主要基于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PFNET)等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算,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转折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1]这是“一款具有关键词分析、作者被引分析、文献被引分析等功能的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现实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适用于寻找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紧张和当前的研究热点、前沿及对应的知识基础。”[2]关键词不仅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论文的精华,是作者对文章主旨的凝练和概括,能够敏锐、客观、有效地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3]词频跳变算法为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提供了可能,“该算法主要通过考察词频的时间分布,将那些频次变化率高、词频增长速度快的‘突显词’(burst term)从大量的题录的常用词中监测出来,用词频的变动趋势,而不仅仅是词频的高低,来分析科学的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4]。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为题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绘制出关键词贡献知识图谱,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为该研究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持,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条件:篇名(模糊)=思想政治话语/意识形态话语/核心价值话语/德育话语,时间=不限-2015年”为检索式,并且经过学科类别进行精炼和筛选,得到有效的文献365篇。其中,时间起始设置为不限,但检索后发现研究1994年为起始;有效数据的筛选首先通过二次检索的专业选项进行过滤,再通过查看文献的内容,去除编者按、新闻报道、会议通知、重复文献等而后得出有效文献。检索结果以Refworks格式导出、命名、保存。经由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初步进行数据拆分为逐个文献保存后,得到分析数据365个。在CiteSpace软件中建立新项目,设置阈值如下:时间跨度为1994-2015年,时间分区是2年,术语选择为突显术语,节点类型选择为关键词,选择标准设置为Top30,生成了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得到了317个关键词网络节点、611条关键词间连线(图1)。

由图1可以看出,1994-2015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共形成了53个主要聚类,且形成了以“合法性”(《合法性、现代性与话语权》,2009)、“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改革叹息》,2010)、“鲁迅精神”(《三次鲁迅诞辰纪念活动与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型》,2005)等7个聚类,这7个聚类有形成了以“意识形态”为强热点的聚类集合(图1右侧)。通过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序可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关键词以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话语霸权等为主,不仅出现频次高,且形成了较高的中心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分布

研究热点是某一时期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文献共同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5]“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可以代表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6]CiteSpace软件把研究领域概念化成研究热点和知识基础间的映射函数,在这个映射函数中包括三个核心概念:突变性探测、中间中心性和异质网络,可用于识别研究热点的本质,标注研究领域,及时识别新趋势和突变。基于此,我们从内容、时间、类型三个维度上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分布。

 

1.内容维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

通过CiteSpace软件自动抽取产生的聚类标识可以选择具体化、具有实义的名词性短语,经由对数似然率运行,形成了的图谱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领域的热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以“关键词(Keyword)”为网络节点,运行生成了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每个圆形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的大小是由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叠加而表现的,表明其为研究的热点程度。据表1可知,结合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中介中心性和初始年份,列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领域影响力较高的关键词,结合软件自动生成的报告,我们发现每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前30位的成果共形成了311个节点,53个主要聚类,其中有7个聚类较为突出,并直接指明了该领域内影响力较高的关键词依次是: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识形态话语、话语霸权、主流意识形态。这些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就反应了学者们所关注的重心和研究倾向,亦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问题。

综合考察图谱中的关键词节点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以国家意识形态和话语权问题为主,表明话语权问题是话语研究的核心;而研究趋向仍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功能为主流,却也出现了一些转向——从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的转变,即李宪伦等人尝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的思路,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为关注话语问题。此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成为学科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

2.时间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

根据CiteSpace软件进行突变性探测,进而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突发起始时间和突发强度,进而判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发展脉络。首先将数据的阀值c(最低被引次数)、cc(共被引次数)、ccv(共引系数)分别设置为(1,1,30)、(2,2,30)、(2,2,30)进行运算,得到135个关键词节点,254条关键词连线,网络密度(density)为0.0281。为了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时间分布,对突发性参数进行调整,发现了该研究的前30个关键词中出现了一个最强烈的引文脉冲(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聚类#1“思想政治教育”,该聚类初始文献产生与1994年,引文最强烈期在2007-2013年,引文强度为6.7453。

通过图2,我们可以发现2007年和2013年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年发文量的拐点,据此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分为1994-2006年、2007-2013年、2014年至今三个时间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4-2006年,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成果初始阶段。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着“意识形态话语”、“政治意识形态”、“话语霸权”、“话语权”等标签词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数似然率算法(LLR)标签词检验发现话语策略、话语权、话语霸权、(国家)意识形态(变革)、话语、话语体系等中介中心性较高的节点名称。可见,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主要和意识形态变革、国家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与话语权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但是从突现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仍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研究领域多于文学与意识形态话语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较少、相关性不强、研究范围不广泛,且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程度不高,话语问题仍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准备阶段。而意识形态话语问题的研究仍在文学领域研究较多。

第二阶段是2007-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德育话语、意识形态话语、国家话语权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常规属性的研究。从可视化图中的数据显示,在这7年期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形成了39个聚类,较为突出的聚类有4个,且中心性较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中心线强度分别为0.55和0.35,形成的主要聚类相互关联和交织,形成了较为集中的趋势,同时周边有众多小聚类,为主要聚类的补充和丰富。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了主要方向,已成为初具学科特色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不断拓展。从突发性检测结果(表3)发现,话语研究虽然较为分散,但经过2007-2011年的凝练,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四个突显主题,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进入蛰伏期。而从作者信息聚类分析,这一阶段形成了以李宪伦为主、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构建探研”产出研究成果23篇,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成果,夯实了研究基础。理性反思和分析研究成果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视角从不明确逐渐走向清晰,研究方向从较为分散走向多样,研究主题从多样走向统一。这一阶段的研究初具规模,虽未能形成较为稳定的范式,却对核心概念、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第三个阶段是2014年至今,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热点较为突出,“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中介中心性较高,并且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建设”为主的9个聚类。从中介中心性、聚类数量聚类间的交互程度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通过表4,我们检验这一结论,“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等关键词在出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上较为突出,超过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权)、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权)已成为研究热点。同时,这一平稳发展预示着“涌现期”的到来。

3.研究类型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趋向

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中介中心性、突现率以及时间分布等综合考察,可以列出四类具有代表性的热点,分别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而根据高频次关键词的引文历史(Citation history)分析功能生成的热点的被引历史路线图(图4)的比较来看,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渐增型热点,包括话语权(图4-1)和意识形态(图4-2)。从节点“话语权”的共现文献来看,共出现了68篇文献,内容主要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等内容。“话语权”具有话语权利或话语权力两种意蕴。作为政治权利来说,话语权是指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即个人与社会组织争取话语权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的言语能够被认可和听从,更多地是为了争取自身的地位与权益。作为一种观点和理论的影响力来讲,话语权则是指这种观点和理论所能影响和左右他人思想、被他人所认可并遵行的能力。[8]而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东西方在话语权争夺的核心问题。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策划者们通过显性、隐性的方式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主张、生活方式,形成了强大的话语攻势,运用话语权来影响彼此的意识形态。现代意义的“话语权”不仅仅是说话和发言的资格,而主要是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因此,话语权的研究也就代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主要趋势,更说明了“话语权”和“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趋势。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革本质上,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效能,即有效掌控社会意识形态的话语权。[9]

第二类是稳增型热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图4-3)和“马克思主义”(图4-4)。话语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较为新颖的方向,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7]的提出而日渐发展的,从时空分布来看,仍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作为学科建设方向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关键词核心节点,引文历史路线是按照一定的水平上下波动,且出现了上涨的趋势。其中,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节点的引文文献突破了81次。一方面,作为现代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国际性日渐突显,不得不构建与世界交流的话语体系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实现,依赖于话语信息传递过程中,遵从话语主体的实际需要,与特定语境相契合,谋求话语双方“共识域”的扩大和融合。[10]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余年的发展,需要拓展学科发展的理论槽,需要在国际比较中突显中国话语的影响力,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2008年首次出现,凸显率(Burst)为0.05。虽然突现率较低,却是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在2014-2015年中就出现了40次,而通过引文历史路径看,其研究稳健型增长,而且近两年的被引情况看,同比其他研究方向则表现出了迅猛地发展趋势。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话语研究在话语研究中将是前沿问题,这也印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纵深发展和拓深学术槽的迫切需要。

三、结论与反思

运用科学计量分析方法和可视化图谱的分析表明: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霸权、话语权、话语体系等主题展开,但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和意识形态话语问题两个方向展开。从时间上看,以2007、2013年为时间节点,将话语研究分为“萌生期”、“蛰伏期”和“涌现期”三个阶段,尤其是2011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一个波峰。从类型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热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渐增型热点,如以“话语权”和“意识形态”关键词命名的成果增速较快;另一类是稳增型热点,如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关键词命名的成果增速稳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稳定的研究热点,揭示了话语研究的前沿和方向。

深度审查和理性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图谱、数据和内容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中亟待突破的问题包括:其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视野局限,视角内容单一、不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聚类分布和边缘文献的小聚类较少,话语研究的边缘方向发展较少,说明其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党和国家意志及政策导向特征较为明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题,尚未形成多学科交叉探索话语问题的局面。由于话语研究视野的限制,话语的权威性较强,故而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将是研究的努力方向。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战略的实现路径研究不够开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就是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了教育、心理、传播、哲学、伦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话语本身的内涵也不仅仅是指语言符合,更多地强调解决实践中的传播载体,学科交流、国际交流中的特定表达方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多是基于主观判断进行的,缺乏对话语主体、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路径的探索,更缺乏对话语研究的研究和评价。因此,话语战略实现路径研究应该具有国际视野、时代眼光和中国情怀,更应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碰撞,使话语研究既保持高势位,又要有亲和力。其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系统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要素结构和生成过程的探索,不仅需要探索话语意图的生成与传播的规律,而且应充分了解话语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现实状况和真实需求,还要掌握话语传播的技术和渠道,运用教育对象乐于接受、易于认同的传播方式进行话语传播。此外,加强对话语体系的测评,客观全面地评价话语体系,及时掌握话语研究、传播和环境的的状况,提升理论支撑传播、传播深化理论的内生动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3]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9.

 

[2]丁长康,钟勇为. 我国近十年课程研究热点与反思——基于CiteSpace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5(3):89-93.

 

[4]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4):99-103.

 

[5]肖国芳,彭术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趋势与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5(9):78-82.

 

[6]陈仕吉.科学研究前沿探测方法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9):28-33.

 

[7]李宪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与文本话语体系构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8]白立新.略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内涵与本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107.

 

[9]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45-51.

 

[10]向绪伟,谭琪红.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实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40.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5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各种信息鱼龙混杂,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具有分析问题能力薄弱、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主动性差等特点,更容易受到无用甚至错误信息的影响。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时事政策毫不关心或受媒体影响对时政消息形成错误的评价与观点,片面偏激情绪严重。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需要适时更新,需要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寻找到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手段,将时事政策教育引入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通过研究成果转化成为丰富课堂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高职院校时事政策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调查问卷法

对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的500名大一、大二学生发放学生版调查问卷,对其关于时事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其任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上所讲授的时事政策教育情况进行调研,调查问卷使用专业软件统计,对高职院校时事政策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上述500名学生的16名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发放教师版调查问卷,对其在课堂上是否和如何讲授时事政策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高职院校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现状资料。其中学生问卷回收率为99.2%,有效率为100%,教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二、结果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自觉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在被访的教师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12人。其中,30~49岁的12人,小于30岁和大于50岁的均为2人。选择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分别有6人,仅有4人认为学生不关注时事政策。在教师眼中大学生时事热点关注度依次递减是体育(81.25%)、文化(68.75%)、娱乐八卦(62.5%)、经济(43.75%)、动漫游戏(37.5%)、政治(37.5%)、社会(6.25%),仅有1人选择“都不关心”选项。所有被访教师都有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授时事政策热点的经历,其中12人选择“经常讲”,选择“每次上课都讲”和“偶尔讲过”的均为2人,没有教师从未在课堂上讲过。从调查结果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关心时事政策热点,但是他们的关注点主要为体育和娱乐八卦等,而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政新闻漠不关心,因此思政课程任课教师自发地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二)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手段纷繁不一

由于每位被访教师都有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授时事政策热点的经历,所以被访者全部回答了关于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手段的相关问题。对于多选题“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的时事热点消息内容”一题,15位教师选择了“时事热点问题综述”,12位教师选择“最新政治经济新闻”,9人选择体育娱乐消息,仅有4位教师选择了“政策理论”。在回答“讲解时事热点内容的时间段”时,10位教师选择“结合教材,穿插于课程中间”,6位教师选择“课程开始预留时间讲解”,没有被访者选择在课程结尾剩余时间讲解。在涉及“讲解时事热点内容的形式”这一多选题时,12位教师选择“教师自己讲解”,8位教师为“同学讲解,随后教师点评”,3位教师选择“请同学提前准备新闻内容”。而对于是否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这一问题时,11位教师的答案为“结合PPT、视频等材料”,仅有2位教师选择“单纯讲述”。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任课教师在实践中尝试了多种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方法,现行比较普遍的形式是利用PPT、视频等材料由教师自己进行时事热点问题综述讲解,但是这种方法是否能够起到预想的作用,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尚不得而知。

(三)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应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但现实困难较多

对于“讲解时事政策热点内容的效果”一题,被访者普遍认为很有帮助,其中9位教师认为“对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很有帮助”,7位教师选择“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了解时事热点新闻”,说明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是被教师所普遍认同的,取得的效果具有积极影响。虽然所有被访者都认为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讲授时事政策热点,但在回答“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开展时事政策教育面临何种困难”这一问题时,选择最多的答案为“课程安排不允许”(13人),其他依次为“教师自身水平有限”(8人)、“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3人)和“政策性问题把握不准确”(2人),还有的被访者给出“受授课内容限制”和“插入内容与课程相关性差”等答案。说明现行的思想政治课程安排并没有为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提供有利条件,课堂教学内容较为紧凑,没有预留时间提供给时事政策教育。另一方面,在主观上,由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加之教师本身对时事政策理解或多或少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也为将时事政策内容引入思政课堂教学带来了严重影响。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从而阻碍了时事政策教育有效融入思政教学过程。

(四)高职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信息内容和来源较为集中

在被访的学生当中,44.4%来自大一,55.6%来自大二,其中35.2%的被访者为男生,64.8%为女生。被访学生中平常最为关注的时事热点消息是娱乐八卦(71%),其他依次是文化(53.6%)、经济(46.2%)、政治(43.8%)、体育(37.8%)、游戏动漫(22.4%),还有1.6%的学生表示“都不关心”。被访学生中将“网络微博”作为获得“时事热点信息的主要来源”的占84.2%,其他来源依次为“电视电台”(65.4%)、“报纸杂志”(41.8%)、“口口相传”(23.2%),仅有20%的被访者的信息来源为课堂教学。对于调研问卷中发放时(2012年10月)最新的时事政策热点新闻被访学生知晓程度最高的是“中日就钓鱼岛问题发生争端”(98.6%),将近百分之百,了解“中共十八大将于11月8日举行”的为57%,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为54.8%,知晓“中国经济2012年第三季度发展趋稳”的仅为5.8%。调查结果说明,高职院校学生日常关心的热点诚如教师所了解的那样,并不是经济政治社会类的内容,他们的关注焦点主要在娱乐八卦等方面,主要业余生活沉迷于网络,精神生活较为空虚。同时,由于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多为网络,加之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等热点敏感问题尤为关注,更容易被网络煽动言论所误导,形成偏激错误认识。因此,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这一重要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思政课程任课教师乃至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五)高职院校学生较为接受目前的时事政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形式,但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感较差

从被访学生角度看,99%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过教师讲授的时事热点,其中11.4%的学生所在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每次上课都讲”时事政策热点新闻,53.4%的教师“经常讲”,32.2%的教师“偶尔讲过”。除了1%的学生选择由于选择教师从未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过时事热点,而没有参与“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讲授时事政策热点的形式”相关问题的调研,其余学生均回答了关于此项内容的调查问题。其中,关于教师讲授的时事政策热点内容,被访学生中72.32%选择“时事热点问题综述”,与被访教师对同样的问题选择相一致。59.79%的学生选择“政策理论”,49.19%的学生选择“最新政治经济新闻”,并有8.88%的学生选择“体育娱乐消息”,后面三个选择与教师的答案有些出入。在讲授时间的问题上,被访者中81.82%选择“结合教材,穿插于与课程中间”,12.73%选择“课程开始预留时间讲解”,与被访教师的答案基本一致,但有5.45%的学生选择“课程结尾剩余时间讲解”,这与被访教师选择相冲突,教师中没有任何人选择这个选项。对于授课形式,52.32%的被访学生选择“教师自己讲解”,选择“同学讲解,随后教师点评”和“请同学提前准备新闻内容”的分别占28.89%和20.4%。授课手段方面,选择“结合PPT和视频等材料”的学生占74.34%,选择“单纯讲述”的占4.65%。关于授课的形式和手段,学生与教师的选择完全一致。对于授课效果,64.85%的被访学生选择“能够帮助较好地了解时事热点”,29.09%选择“对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很有帮助”,与教师的选择顺序相颠倒,同时还分别有4.65%和1.41%的学生选择“帮助不大”和“毫无作用”。根据被访学生选择的授课内容、时间和效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但仍有少部分学生不了解授课的内容、时间,不认可授课效果。也进一步可以反映出,目前教师所尝试的主要由教师自己讲解时政热点的方法遇到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和授课效果有限等问题。

(六)高职学生普遍希望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事政策新闻

在被访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希望”(68.6%)或“比较希望”(29.4%)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事政策热点,两项合计占被访总数的98%,仅有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选项。在“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事政策热点新闻”方面,与学生日常关心的内容大为不同,位列学生关注的前三位分别是“政治”(83.6%)、“文化”(77.4%)和“经济”(73.2%),学生日常关注第一位的“娱乐八卦”仅排在第四位,所占比例为34.4%,随后依次为“体育”“游戏动漫”和“时尚”等其他类,分别占比24.8%、16.6%和0.8%。这说明,虽然学生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时事政策热点新闻了解程度不高,但是他们非常渴望了解这些内容,需要有人给他们传递正确的信息。在回答“希望教师以何种形式讲解时事政策热点”问题时,85%的被访者选择“结合PPT、视频等材料”,相对地仅有3.8%的被访者选择“单纯讲解”,可以看出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视听多方面接收信息的多媒体授课方式,不喜欢较为枯燥的单纯讲解模式。对于“由谁来讲解时事政策”这一问题,是选择“教师自己讲解”“预留时间让同学提前准备新闻内容”还是“同学讲解,随后教师点评”,被访者的想法分歧较大,三个选项分别有39.6%、42%和35.8%的支持率,基本不相上下,说明各种方法各有千秋,需要实践来检验哪种方式更适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将时事政策教育固定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无论是思想政治课程授课教师已经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还是高职学生表现出对时事政策教育的迫切需要,都要求将时事政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只有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成果的不断出现,如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这些都应该在第一时间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教材修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再经过印刷、发行等过程,导致思想政治课程课本具有滞后性, 因此,这些最新的时事政策本质上就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一部分,需要固定成为教学内容。

(二)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科学融入手段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6

一、改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

初三正是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期,每一科的学习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政治作为文科性质的学科,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个科目上,只需要考试之前背一下知识点、做做题就行了,更不用说将创新教学和时事热点结合、探索思考学习了,诚然这在过去是很适用的,但是在如今的学习中就行不通。

现在,教育者需要改变思想,做好表率,引导学生改变传统思想。国家开设政治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当然这里的“美”包括很多。初三是一个相紧张的时间段,好好地将教学创新与时事热结合起来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提高政治成绩,二是可以在讨论中放松心情,三是可以给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初三生活。

二、在课堂上讨论时事热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政治的创新教学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营造关心时事热点的氛围。老师可以通过事例,给学生一个讨论的热点,课后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自己对此热点的看法收集、整理、筛选资料,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辩论,自由表达对时事的见解,最后老师再进行点评、引导、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才是硬道理。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真切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慢慢地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还有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另外,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讨论、思考,得到的体会更加深刻。老师进行点拨,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普及政治教育,扩大受教者范围

“学习政治是学生的事情,教授政治是政治老师的工作”,这种认知似乎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所以很多教师只负责研究、教好自己的课程,根本没把政治教育放在心上,更别提主动关心时事热点了。如果是教学,那么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教师还承担了更重要的责任――教育。

教学和教育是不同的,教学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好,负责教学生学习技能,教育还要有人格魅力的感染,而且教师又是公民,作为公民,关心时事政治,人人有责,所以,教师理应和学生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学习,共同关心国家时事。学校也要在这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普及政治教育,扩大受教者的范围。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教学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是在课堂上根据书本教授知识,又因为政治科目是纯文科科目,只需要背诵、做做练习题就行了,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互动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政治考试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与生活越来越贴近了,而且不再是单单背一下知识点就行,还需要能理解、分析案例。考试内容变了,自然教育模式也得创新,实行多样化教学。

创新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方法,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了解政治,可以说是枯燥的,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播放一些时事热点视频,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时事,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了,而且耳闻不如目见,眼睛看了之后记忆知识会更深刻,理解会更到位。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实践、合作教学,比如组织学生拜访英雄纪念馆,开展班级乃至学校政治学习交流活动等。

初三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和学习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是开展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是最好的引路人,在学生的政治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尽一切努力为学生政治思想的发展保驾护航,紧跟社会变化的脚步,将创新教学与时事热点有效结合,搞好政治教学。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7

1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所有学科当中最具有时代性的学科,需要引入社会热点来解决教材内容滞后性的问题,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高中生关注社会热点,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再者,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比较枯燥,需要借助鲜活生动、真实具体的社会热点案例来丰富教学资源,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增加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建议

2.1 利用社会热点的“兴奋点”,激情导入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都是具有令人“兴奋”的地方,而一堂优质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常常需要一个精彩的导入,那么,利用图片、视频或者陈述的方式进行社会热点的导入一般能够起到很好的“吸睛”效果,迅速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让教学更加冲击力和思考意义。例如在关于“政治生活――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教学中,可以选用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出访其他国家的照片以及路线图,引到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如在关于“经济生活――股票、债券和保险”教学中,可以选用前段时间股票暴跌的案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对科学理财展开思考。

2.2 利用社会热点的“思辨点”,探究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有效的思考和辩论,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吃透知识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社会热点问题中所存在的“思辨点”,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例如2015年吵得沸沸扬扬的“天价虾”事件。这个事件涉及到高中政治公司的经营、消费者权益、政府职能与责任等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案例需要灵活运用此事件来引导学生展开辩证分析。通过相关视频资料会发现“天价虾”的经营者在菜单标价时涉嫌欺诈,利用他人误解来获取非法利益,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同时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当地政府部门的职能与职责是否履行到位,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有助于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问题,提高自己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利用社会热点的“动情点”,升华情感

动情点是指最能够激起学生情感波动的地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情感,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并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许多社会行为展开正确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养成健全的人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能够起到很好“煽情”作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引入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能够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例如在“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生活出现的诟病,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师可以引用“游客踩着萧山消防英雄铜像拍照”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骑在烈士头上拍照不仅仅是无知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体现在当代民族文化的缺失以及不良文化对人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同时社会高度的舆论谴责,也反映出民众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担忧。通过分析这个事件,学生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文化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对人们行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们长期处在一个消极的文化环境中,自身的价值观就会扭曲,这类事件再次敲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警钟。通过引用此事件,在“义愤填膺”的讨论中学生再次坚定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信念,促进了自身情感的升华,有效地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 结语

关于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巧妙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围绕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角色扮演,将社会热点问题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都不失为好的办法。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8

一、高校思政教育基本情况

国家十分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定学校必须增设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而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成绩,还十分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很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了不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到无聊,需要对该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但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只有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正,才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二、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

社会热点问题是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十分关注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问题。基于这一点,说明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时代性,可以这么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再者,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往往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力巨大,说明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广泛性。其次,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在不断发展,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也在不断改变,社会热点问题随之变化,说明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动态性。最后,一个社会热点的产生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说明社会热点问题有复杂性这一特点。

三、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时代性、复杂性的特点,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将会产生很大影响。很多时候,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会上升到国家意识层面,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体现了大众对其的关注度,还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将社会热点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荣辱感和责任感,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高校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讨论社会热点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辨别意识,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随之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多,同时带来社会矛盾。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时,首先要有正确判断,这样才能维护社会和平,促进社会和谐。在新型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和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解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增强自身辨别意识和判断能力。所以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只需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味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更谈不上和教师交流和沟通。而高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价值体系,所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从而给予正确引导。

2.政治离不开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实践生活的概括和升华。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加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学习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大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仅为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知识素养,同时为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应该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中,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思想政治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从根本上了解问题解决方法。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社会热点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4.现如今很多高校教学内容过于空洞,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无聊至极,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热情减少。教师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只有将社会热点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5.由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可知,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复杂性。同时社会热点问题会对社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一个社会热点能表现多方面问题,那么将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更容易让大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学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颜亮,马金珠.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93-94.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9

1.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1.3 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传播党和国家重要政策的使命,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总是通过一些重大时事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学习和宣传重大时事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时事辅助教学把思想政治教学与时事教育相互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2 选取时事的基本原则

2.1 选取大背景,突出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眼明、手快、脑灵,及时把握重大时政热点,又能随机融入到教学中去。其意义在于借助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拉近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乘机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化深奥枯燥的政治理论为鲜活的思想认识。如讲《大力发展生产力》一节时。正值我国"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我便向学生讲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 时政热点要贴近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

首先时政热点应该是贴近教材的。教学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变化都是对课本知识和自身能力的考查。选取时事材料应该考虑的是时政热点是否有利于引导出知识点、解读知识点。若选取的时事政治材料不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则再好也要舍弃。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与时事紧密结合,要注重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选取最典型的时事热点。

其次,时事热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展的实际。在时政选择上要注意热点问题的新颖性和时代性。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内外大事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选择最新的热点,便于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备课选材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思辨性,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需要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2.3 时政教育应该取得正面、积极的教育意义。青年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有时面对未来的生活茫然不知所措,思想上往往有片面性和理想化的特点,有时还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比较偏激。

因此,首先坚持正面的时政热点案例的使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大量的正面素材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对于负面事件,都必须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在讲市场调节时, 肮脏、恐怖的地沟油; 令人震惊的麻疹患儿被误输过期药......源源不断的新闻,层出不穷的现象,是典型的消极材料,即"阴暗时事"。 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社会,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看问题容易偏激,而教师基以广阔的视角,多角度的逆向思维、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审视"阴暗时事",引发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在有效调节的同时,具有充分认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局限性,必须规范市场秩序,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的必然性,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长处的必要性。从而想方设法开发其光明意义。

3 时政热点与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形式

3.1 利用最新时事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自主学习",完成意义建构。如我在讲授高一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时,借用用最新时事2012年8月15日,苏宁、国美、京东价格战,思考国美苏宁为什么发生价格战,结果会如何?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设计问题,层层递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2 课堂练习分析时事,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例如在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一课应对反倾销时,在阅读材料后,问为什么外国会对中国提出大量的反倾销调查?思考副耀玻璃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取胜?激发学生思维,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3.3 撰写学生小论文。

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点评时事新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我鼓励中学生尝试撰写小论文。学生通过认真地收集整理时事材料,对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表达富有个性的观点。学生小论文《拷问地沟油》, 《对小区停车情况的调查和思考》等等,我把学生的小论文汇编成册,充分保护了学生的思想火花。

4 时政热点的运用要避免走入误区

首先,不能把时政教育当做讲故事,只讲热点事件,不分析,不与教材联系,否则就失去了把时政热点引入政治课堂的意义。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10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大学生成为网络参政议政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大学生借助现代虚拟开放、便捷低成本的互联网手段,了解更多、更全面的政治信息,利用网络平台抒发自身对政治事件的见解和看法,发挥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力。因此,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参政议政情况,分析其现状及其影响,并对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调查情况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8所高校,其中省属重点本科2所,省属一般本科3所,教育部直属院校1所,高等专科院校2所。本次调查在8所高校范围内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59份,有效问卷639份,有效回收率为91.3%。在回收的问卷中,调查对象为男生的占51.2%,女生占48.8%。男女比例、学历比例分布较合理,数据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问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式获得有效数据和资料。采用SPSSI7.0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频度、交叉表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是大学生以虚拟的网民身份,通过网络这一载体“知晓天下事”。便捷、低成本的网络手段在相当程度上刺激着大学生参政议政的欲望,并且渴望自身能在其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也是一把双刃剑,积极面与消极面并存,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存在一系列问题与矛盾。

1、参与热情高与参与深度低的矛盾

本次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热情度高。通过问卷显示,问及“是否有参与网络参政议政”时,经常参与的占65%,偶尔参与的占30%,不参与的只占5%。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和敏感度都很高,政治参与意识强。通过SPSSI7.0软件进行分析,我们还发现,所在大学、所属专业、政治面貌与政治参与热情度都存在比较显著的关系。其中本科院校的学生比专科院校的学生对网络参政议政更加关注和敏感;与其他专业类型相比较,文科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网络参政议政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政治面貌,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热情度。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

虽然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热情度高,但是,在深度上,大学生重点关注网络上最热门的事件、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如“事件”、“新交通法规”等,而对其他政治信息关注较少,而且仅停留在“关注”而非“参与”的阶段,在网络参政议政上显得较为被动。65%的大学生参与网络参政议政,说明大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作深入的了解及密切的关注,对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的深入度低。大学生对于网络上提供的社会热点信息的关注焦点集中、深入度欠缺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对信息涉猎的表面化问题,缺乏对政治问题、社会信息跟踪了解的动力。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在“注意力经济”的影响下,多数新闻报导呈现泛娱乐化的态势,缺乏深入的、学术化的报道,大学生难以对社会热点事件作更深层的了解。[1]其次,“快餐文化”、繁忙的课业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对多数热点问题的了解都仅停留在表面,深入度低。

2、参与理性不足与教育引导缺失的矛盾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过程中表达的理性状况不容乐观。19.9%的大学生认为“总体良好,较为理性”,44.3%的大学生认为“大体上是理性的,偶尔会有些偏激”,15.8%的大学生认为“经常因个人情绪左右对事件的看法”,2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政治参与过少,理性太差”。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理性不足,轻信网络政治言论,不能加以辨别。

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过程中表达理性不足与大学教育引导的缺失存在很大关系。调查显示,当问及大学生“是否参加过关于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指导讲座或者接受过老师们关于网络参政议政的指导”时,8.6%的大学生选择“定期有”,29.1%的大学生选择“偶尔有”,60.9%的大学生选择“从未有过”,说明大学校园有关网络参政议政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大学生参与理性的不足。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网络参政议政知识、意识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参与观,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政治理论知识内化,升华为自觉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塑造健康的政治参与型人格。[2]

3、参与渠道广与官方参与途径少的矛盾

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渠道多样化,包括官方途径、非官方途径。根据问卷数据,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途径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方式是通过微博(69.6%)、人人网(65.6%)、论坛/BBS(52.6%)来关注、转发、评论时下热点政治新闻。尤其是微博,凭借其自身的开放性、平等性、草根性、传播便捷性等特点,成为手机用户、电脑用户实现网络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而通过政府网站参与网络参政议政的不足30%,不难发现,现今大学生更多的是通过非官方平台,以娱乐化的性质参与到网络参政议政活动中。因为官方提供的参与渠道少,参与限制多。因此,关于官方的、正式的网络参政议政活动,大学生的参与度会较低。

此外,微博、人人网、论坛/BBS、贴吧等载体的信息传播局限于大学生自身生活领域或者和自身密切相关的领域,形成网络上的“熟人社会”,易引感共鸣,发表的言论能够迅速得到反馈[3]。而在官方论坛、政府网站参与网络政治很难得到政府的迅速回应,涉及领域与大学生自身生活关系也不大。所以,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参与渠道广与官方参与平台少、娱乐性质大,两者存在很大的矛盾。

二、对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建议和措施

随着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行为的不断发展,政府、高等院校、大学生自身、新闻媒体等各个方面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政府、高等院校、大学生个人、新闻媒体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在网络参政议政过程中表达的理性程度。

(一)大学生加强自我修炼,加深参与深度。

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是大学生借助网络媒介,用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意愿。它主要通过政治信息的网上、网上选举、网上评论、网上讨论、网上、网上利益表达、网上民意调查等方式,参与并试图影响政治过程,以达到维护和实现某种政治利益的政治行为[4]。作为网络参政议政群体的成员,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炼,加强自身的鉴别能力,深入的了解及密切的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防被非法舆论份子左右,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参与深度。

再者,新闻媒体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学术化的报道,确保大学生能对社会热点事件作更深层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解决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信息涉猎表面化的问题。

(二)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

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过程中理性不足,这与大学生教育引导缺失存在很大联系,因此,必须发挥教育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利用“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能力与素养。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知识精英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舆论引导优势,树立“网络舆论领袖”的形象,把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引向健康、良性的轨道[5]。

同时,重视高等院校政工干部和教师的模范作用。俗话说:言传不及身教。前文对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存在问题的分析,有些矛盾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而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高校政工干部和教师也不能避免。这些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更容易成为其行为的影响者。因此,高校政工干部、教师要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理性程度。

(三)拓宽官方参与渠道。

拓宽官方参与渠道,首先要加强政府的网络立法。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网络发展的要求,亟需制定符合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法律规则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网络参政议政的发展。拓宽官方的参与途径,加大政府的介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社会公益网站的建设,这样大学生的言论才能被官方知悉,发挥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作用。

其次是加强政府的网络监管。政府需加强网络监管,倡导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言论自由。政府加强对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管理,在问题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对虚假信息进行处理,对主流网站进行引导。对于网络的热点政治话题、社会热点信息,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对大学生给予解答。鉴于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渠道的转变,政府应改变传统方式,通过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媒介(微博等)公开官方信息。政府在加强网络监管的同时,要对大学生的政治利益诉求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及时的信息反馈,同时也不应过分干涉言论自由,保证大学生的政治诉求得到充分的表达。

最后,加强网络信息与网络平台分类技术的应用,培育支持公益性的网络参政议政平台,拓宽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渠道,保证大学生的利益诉求能到达政府,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效能。

参考文献

[1]祝阳,伊术通.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以北京5所高校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2(5).

[2]沈卫,吴芳.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苏高校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11

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可以概括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的,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的教育功能与优势,增强大学生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方法,正确观察、分析、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重要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一、坚持构建教育理论体系与探索教育规律相一致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又是大学生形成科学意识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在开展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教育中,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基础和支撑,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定重大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原理教育,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根据大学生群体普遍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及其教育方式,并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内涵。要及时研究伴随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生发的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探寻实施有效教育的规律,引导大学生把握我们党和国家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内外形势,使大学生关注的问题、价值的取向和行为走向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理性思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捍卫者,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二、坚持教育内容体系与完善课程架构相结合

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具体性和动态性特点,要求我们在教育方法上必须强调时效性、理论性和政策性相结合。其内容体系由稳定部分和动态部分两部分构成。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为稳定部分;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态势、格局及策略,即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动态部分。相对稳定的部分是大学生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基础;动态变化部分是大学生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教育的内在规定。把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的教育,科学、合理地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将其稳定部分和动态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系统的规范的课程内容与架构,方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使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其特点。建立起系统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框架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12

时事政治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因此本文就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时政教育的必要性及如何渗透时政资源进行初探。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时事资源的必要性

1、由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决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与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还要紧紧抓住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时事内容,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让时事政治真正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的挑战。近年来不管是福建卷还是全国卷思想政治考题与时政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对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政考查力度越来越强。同时也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世纪问题的能力。假如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或者对时事一知半解,对结合时政出的题目就很难分析解答。

3、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和品德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仍然是学生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时事新闻,学生会接触到大量活生生的包含精髓的感人事迹和先进任务,也会看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公,黑暗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时政新闻地分析探讨会激发和培养他们对时事材料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崇高使命感,看到社会中现实的一面,学会分析真伪。通过长期的时事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时政资源初探

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补充时事知识。俗话说:“你要给别人‘半桶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进取,刻苦专研,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养。作为政治老师,平时要养成每天看新闻,留意社会生活和身边的事,关注社会和国家的热点,不断了解掌握党和国家最新政策法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间,掌握理论前沿;同时要学会关注微博、微信及论坛,看看网友是如何评价相关事件的及所持有的不同观点,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时事教学提供可靠保障。

其次,把时事渗透到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1、做好课前时政播报。所谓课前时政播报就是每次上课前几分钟由学生轮流向大家作时事报告,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运用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的知识进行简要分析,老师可适时地夸奖、补充、点评。由于时政播报引入了真实、生动、鲜活的课外资源,把时政资料作为教学的内容搬入课堂,使课堂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活力,使学生大开眼界,拓宽了视野。如讲授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这一课前,、中东石油问题、韩朝之争、伊朗核问题等成为同学们讨论的重点。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篇13

时政热点通常是指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和新颖性,这很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敏感心理。时事政治本身就是政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各类试题的重要形式,它普遍是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高考试题中。通常,我们大部分师生重视时事政治素材,主要是基于其作为考试的必考内容这一点,而忽视了作为教学资源,甚至是教学方法、手段的功能。如何充分利用时政热点来辅助、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时政热点,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相关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开展以后的教学创造条件。利用时事热点这一良好教学资源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网络来向学生展示时政热点,这样就避免单纯、直接的导入带来的唐突性,给学生一种自然的感觉。而且能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学习。如教学政治生活模块第九课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时,在讲解和平问题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我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这一时政热点,既将书本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让学生比较好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解发展问题时,采用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亚投行建设热点问题进行导入,紧扣教材知识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运用时政热点,提高教学实效

相对来说,高中政治课程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因此,不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复杂难懂。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就事论事,就理论理,而应合理安排,从学生感兴趣、常见的话题入手,巧妙地穿插时资素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进学生的理解、感悟和分析、探讨。如教学经济生活模块第九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近期猪肉价格的上涨这一生活热点,列举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探究问题一: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探究问题二:市场调节有哪些弱点和缺陷?探究问题三:国家可以采取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进行调节?然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讨论。通过这一生活中的时政热点将比较枯燥的理论性较强的"市场与宏观调控"知识生活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时政热点的作用,首先,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精髓,以此来选取最合适、最新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实现彼此的最佳结合;其次,要运用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和抽象的道理简单化、清晰化,尤其是通过生产、生活实际反映出来;另外,就是要做有心人,要多关注网络、报纸、电视,拓宽时政资源选取途径和范围,并从中精选、优选,尤其是要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选取最新的时政热点,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增强说服力。

3.运用时政热点,开展多元化教学

3.1 开展课前五分钟时事播报活动。每天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轮流向大家作时事报告,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国内或国外政治、经济、体育、生活等重大事件或新闻。"课前五分钟时事"成了大家爱上政治课的一大亮点。老师适时的夸奖、补充、点评,又让学生们兴奋不已。

3.2 开展自由论坛活动。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教学内容繁多,课时有限,因而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看法的机会较少。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政治素材展开自由论坛。在这一论坛中,学生是自由的,可以各抒己见,或交流、或演说、或辩论,从而让每位学生均有发言展示的机会。在论题确定与会场组织上,都是学生自主进行,老师只是起着指导作用。如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这一话题,收集相关的时政资源,进行自由论坛活动,以深入了解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