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实验教学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篇1

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观念的另一个途径在于增强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联系,这也是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体会的一种良好模式.教师要尽量找到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并且尽可能地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来让学生领会到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一些基本的化学观念.例如,在讲“化学与材料研制”时,教师可以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信息,展示上海世博会的各国场馆建筑照片和建筑材料.日本馆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发电膜”技术,外墙表面应用了一种高透明的发电膜,在发电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透光.同时,日本馆还是一个会“呼吸”的建筑,在展馆弧形表面上有三个凹进去的“鼻孔”和三个向外凸伸的“触角”,被称为“循环呼吸柱”,能够吸收阳光、存储雨水、吸取自然空气.炎炎夏日,还会以喷雾降温、制造清凉舒适的室内环境,这项技术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尝试.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其中有很多化学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的例子.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素材,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体会,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化学观念的教学范例.

实验教学论文篇2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1]。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只有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让学生在差异中成为他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以及基本实验的操作练习,基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差异,我们将其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阶段,即4个“能级”:“入门”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使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确保“能级相应”。所谓“能级相应”,就是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实验时“做”的“能级”最大程度的匹配,从而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给学生“贴标签”,学生应有的“能级”只是教师心中的“底牌”,而不在任何场合下公示,实验时也不绝对按“能级”的高低进行分组,可根据实验的需要“同质”或“异质”结合,合作完成实验内容。教学工作不仅是“来料加工”,有时还要善于因“料”而异、“选料加工”。“能级”匹配,才能获得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有“坡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例1:“金属的性质”教学中一个环节,将金属Cu丝、Fe丝和Al箔加热后,颜色有何变化?有哪些现象发生?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分组实验】学生1:Cu丝加热后变黑,被氧化,生成CuO。学生2:Fe丝加热后有点发黑,生成Fe3O4。(学生质疑:生成物不一定是Fe3O4,还可能是Fe2O3)学生3:Al箔加热后表面变暗,而且有种奇怪的现象发生,Al箔变软,在火焰中可以晃动而不掉落。【资料卡】酒精灯火焰的温度:700℃-800℃,Al2O3的熔点2050℃,Al的熔点660℃。(师生讨论Al箔加热变软,在火焰中晃动而不掉落的原因)Al箔加热后的实验现象,不同实验“能级”学生的解释可能各异,尤其是需要将物理、化学的知识综合起来思考,对于“能级”较低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问题以及安排“同质”、“异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和问题的层次性。

3.实施绿色评价

运用“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学生化学实验能力,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经过2年多的实践,笔者在课题组主持人的引领下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书考试成绩表中增设了“实验能力”栏目,化学学科的成绩由传统的单纯笔试成绩改为“笔试”+“实验”两部分的综合评判,“实验能力”的评价倾向于既记录效果(掌握了什么),也记录过程(怎样掌握的),突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与他人互评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为主;即时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即时性评价为主;过去与现在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个体需求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以个体差异性需要评价为主。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操作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反思与评估、合作与交流7个方面,通过以下5个维度进行评价,即:技能值(是否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兴趣值(是否促进化学学习愿望的提升);方法值(是否从实验中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启示并实现知识迁移);容量值(是否带动更丰富的化学学习);意义值(是否促进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校园网“实验园地”栏目中还开辟“技能财富”子栏目,每个学生都设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可以随时登录进行“自我评价”,查看老师给予的评分及已“进账”的累计“财富”,以便自觉调整在实验过程中的活动表现和行为。多元化的绿色评价,突出了学生成长进步的变化,满足了不同学生差异性发展需要,促使学生内因的转变,改变教师仅凭学业考试成绩“印象看人”的片面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凸显人文关怀实验过程中将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就是人

文关怀的最好体现,强化爱惜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使得化学实验教学有了人情味,不会出现“看到火焰就害怕,见到酸碱就抖擞,听到响声就惊慌”的场面,使得学生更喜爱化学的学习、喜爱做化学实验。实验的改进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人文性。如做气体爆炸实验时,用塑料瓶代替玻璃瓶或加安全防护罩;做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时,在导管内安放细铜丝用于防爆或在气路中装一简易防爆器等。例2: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的分组实验,设置了如下环节:[实验操作]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现象,从而判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操作要领]均匀用力吹气,边吹气、边停顿、边观察。停顿时嘴要离开吹气管。[组织讨论]为什么要“均匀用力吹气”?为什么要“边吹气、边停顿”?为什么“停顿时嘴要离开吹气管”?[教师讲解]若吹气不均匀或用力过猛,会使容器里面的液体喷在脸上;停顿时嘴若不离开吹气管,稍有吸气就会突然倒吸一口溶液。因为石灰水呈碱性,喷在脸上或吸进胃里,都会伤害身体,造成事故的发生。

实验教学论文篇3

1.2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文学、声像、电子和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校园网和互联网等),开展网络课程教学。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基因查找,及相关论文的搜索,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巨大的知识平台,完成对知识的获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与教学相关内容的前沿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拓宽知识面,历练实验操作技能,以科研带动实验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基金”课题,定期举行科研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2.1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除了与理论课同步的实验课之外,增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技能训练与考核,如定期组织临床检验技能大赛,使学生掌握岗位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除了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外,在学习专业课时,还设置了周末去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机会,以及增加了一门30学时的见习课,使学生具备常用仪器使用的技能和熟练使用临床检验仪器设备,达到能上岗实习的目的。

2.2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技术水平

培养“三高一强(学历高、职称高、综合素质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创新性应用型”教师队伍。积极拓宽进修渠道,为青年教师创造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并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学习性听课不少于40学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设创新性实验,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促进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监督体系

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起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机制。本着“既重视目标管理,又重视过程管理”的思路,结合评估指标体系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修订和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将教学检查与评估列为实践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立切实有效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参与力度。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制定考核标准,按标准做到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严格按照标准做到定期考核与实时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结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实验教学论文篇4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首先要建立开放实验室,将分子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遗传学实验室整合为现代生物学实验室。从而优化了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其次增加教学实验经费,改善教学条件。

3.优化实验内容,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3.1科学设置实验内容。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整课程内容。调整的原则:一合并技术单一、重复性的实验。如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人类X染色体的观察等实验,可将这些单项实验组合为系统综合性实验。3.2建立“三性”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试验,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及查阅资料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制定了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为中心实验的“三性”教学内容。验证性实验是通过验证某些已有结论使学生掌握某些探索自然事物的方法;综合性实验是运用本课程或与本课程相关的多种课程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

4.结语

为使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拥有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实验教学水平的发展,所以进行细胞实验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借助辅助教学手段等,让细胞实验课摆脱传统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强师范类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以利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潜能和动手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作者:马勇 陈秀莉 图雅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实验教学论文篇5

我们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智育即包括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人认为智育就是传授知识,这显然是把“智”当作“知”来理解了,这是不全面的。人无知识不行,但光有知识没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识不会用,知识就是僵死的东西。有了知识又有了智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把实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工作的创造性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须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2、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技人才的基本措施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科学应用技术、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那时,他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应用它们。因此,只有认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化学实验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其独特的优势

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例如,在乙醇制备乙醚的实验中,学生已知副产物有乙烯生成,但副产物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得知:反应首先是乙醇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硫酸二乙酯,反应伴有放热。然后乙醇进一步与硫酸二乙酯在加热条件下作用生成乙醚,但如果反应时温度过高,则硫酸二乙酯分解生成乙烯,同时伴有碳化副反应现象发生。

这是学生在掌握乙醇加热生成乙醚的基础上,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得出新的理性认识,使其智力得到锻炼。

二、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

1、要加强“双基”教学,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奠定基础

智力和知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缺乏一定的知识,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化学实验这门学科而言,就必须通过课堂理论课的教学,把反映客观物质本质性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在实验中加以检验,并对实验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讲练结合。所谓“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地把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讲清楚。“练”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设计各种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条件

实验教学论文篇6

2.1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定位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

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现代各行各业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学属于公共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一年级开设。而大一学生刚刚经历从高中的学习方法到大学的过度,不管从心理上还是思想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过程。在没有很好地掌握大学的学习模式的前提下,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管理学的特点决定了越是具有成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思路才更能胜任该课程的理解。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是单纯的知识点掌握。而且,大多数同学在主观上认为管理和自身现状的差距太大,甚至认为学管理将来就是要从事管理者的工作的,这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如果只是将管理学定位在学了以后就是要做管理者的,那就大错特错了。管理是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遵行的规范和方法。而大一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和感悟到管理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效果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2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缺乏特色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授。虽然现在有了一定的改进,但由于任课教师大多缺乏管理经验和实践,难免存在照本宣科之嫌。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只能偏重理论内容而缺乏实践指导。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的同时无法激发其对管理的兴趣,不仅教师认为讲授的过程枯燥无味,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也难以产生兴趣,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改革就是把板书换成多媒体的应用,显然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现代教育呼吁的是在教学内容、方式、思路的综合改变而不是流于形式。也有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但由于管理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案例的选择、分析、讨论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再加之教师对案例教学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即使课堂增加了案例的内容,但也是含糊不清,重点不明,这样的课堂效果显然没有特色。

2.3教学实践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实践应用能力难以加强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单纯讲授理论是难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什么是管理,如何懂得去应用管理方法的。而现有的管理课程在设置上,仍然是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见多集中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实践场所参观学习,这样流于形式的实践活动效果甚微。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针对现场处理和动手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学生没有锻炼的平台和机会,想要靠课堂掌握必须在实践中才能收获的东西显然是不现实的。

2.4理论学习相对滞后于实践,对管理学教学增加了难度

目前大多管理学教材仍以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为主。学生如果完全自学,课本是可以看明白的。但这个明白仅局限于知道,在学习中大多学生的困惑是不知道这些原理和方法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怎么运用。想要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学习该课程最大的问题。而随着现在知识爆炸,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很多时候不亚于教师。如果教师的讲授跟不上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步伐,就会出现教滞后于学的现象。另外,现代管理的实践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理论教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做到与时俱进,那无疑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都是滞后于实际生活中的管理的应用的。倘若学生学的都是陈旧的理论和过时的方法,又如何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呢。

3.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是以项目活动形式开展,针对管理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收集相应素材,将管理的实践、案例、讨论等内容形成教学指导资料,在课堂模拟管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个模拟的过程中体验各种管理角色,在亲验式的教学中学习体会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的课程有着积极的应用指导作用。不仅能做到教学相长,改变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单纯理论讲授的弊端,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整个教学场景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从传统的知识信息的单向传输到师生角色的转变,信息的多向传递,学生参与教学,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主导,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也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

4.从ERP系统到情景模拟实验教学平台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5.基于ERP系统的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5.1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的设计

ERP仿真实验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实验环境。它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操作,将教室课堂讲授的理论问题,以事实、情景的形式一一展现。整个提问、思考、分析、解决的过程都由学生亲自体验,自己动手完成。将管理学教学中的问题加以设置场景,通过虚拟的手段和计算机操作平台实现对其的应用。这种引入式、引导式的学习显然更能启迪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要实现这种教学,单纯依靠虚拟实验是不够的,实验设计的完成,要求学生同样具备对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对问题的观察思考,调研访谈、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文献的学习参考等等。

5.2教学步骤与实施

步骤一设计实验指导,提出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设计出实验指导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将学生分组。每个组围绕一个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真实场景进行演练。在实施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通过网络实验指导的要求和提示问题。步骤二接受任务,分析问题教师完成了任务的下达之后,学习的重心就落在了学生身上。当学生接受任务后,必然要考虑如何顺利的完成。这里需要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思考。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任务的接受情况,权衡学生完成的困难程度,是否需要安排专题讲座,是否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辅导提示,或者根据学生的个体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和作出的反应,有针对性地网络交流,明确问题的处理需要借助哪个专业知识。完成了这一步,接下来就是熟悉操作平台,通过软件使用和实际操作熟悉每个模块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步骤三执行任务,合作完成小组成员在设计好的虚拟市场环境下,开始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管理者到财会、秘书、生产、营销,每个角色承担相应的分工。小组之间通过实验平台开始模拟对抗演习。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展开实际业务操作。教师同样要角色转换,如专家顾问,客户,市场监督员等等,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发出求助,进行咨询,这时,教学氛围就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实践的公平的业务平台。步骤四总结评价,信息反馈通过一轮的训练,学生大多对管理中的问题都有了亲身的体验,也思考了解决的办法。通过对问题的正确分析,果断决策,有的小组在运作过程中赢得市场,收获颇丰,有的面临较大的挑战,处于困境。教学活动后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总结评价。反思在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以自评和互评的形式,不强调成绩,重在过程的参与配合和知识的演练。通过评价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改进。以任务驱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师本身也要对学生给出合理适当的评价和建议。同时反思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如果说之间的步骤注重的是实操,那这个环节更多的是思维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缜密的思考,善于总结,客观地评价,这在管理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教学论文篇7

我们在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注意到了近百年的教育实际,像杨振宁、钱学森、苏步青等老一代的科学家都有着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们在读书的时候也没有经过这法那法的训练,只不过在相应的年龄段多读了一些书而已。广泛地阅读,接受健康书籍之熏陶,对于学生形成同情心、责任感、健康的心理个性至关重要。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该读的书籍,错过了相应的年龄段没读,会造成终生的缺憾,而这种阅读仅靠课堂与书本是办不到的。因此,我们在实施“语文实验室计划”的时候,有效地借鉴了美国“道尔顿实验室计划”教学体系的精髓,体现了“创设环境,给学生以独立学习的自由”“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思想。它有效革除了传统教学中重课内、轻课外,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局部、轻整体的弊端,突出体现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实验室计划的酝酿过程中,我们辨明了一个道理,统一了一个思想,那就是,语文有语文的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而要在培养学生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上下功夫,真正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科学的自学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基于这种认识和语文科的特点,我们要求每一个老师不仅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要扮演学生保护人、咨询者、裁判、导演、朋友、辩论对手、设计师等,要因事、因人、因时制宜,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只是搞活一个语文课堂,而是创设一个语文世界。

二、语文实验室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实验室;确定教材与教学目标;确立课时设置办法;规定管理方式;确定考核与评估办法。语文实验室形同阅览室,配备中学阶段必读、选读、参考三个层次的课内外书籍,学生可以根据统一编定的学习目标到书橱中自由选择相应书籍进行阅读学习。另配备与教学相关的音像、软件资料及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放像机等教学器材,由专门指导教师就相关知识采用多种渠道将知识信息传达给学生。在实验室教学,没有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那种严格的形式;学生在自由阅读、互相切磋、与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参与的多向多边活动中探索、寻觅、汲取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室课时的设置采用大课时办法,即100分钟为一课时,学生可以连续不断地阅读学习,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而不必因传统时间表的规定中断更换学习内容。实验室的时间编定相对灵活,大体形成时间安排上的“三一”制:教材学习占三分之一;阅读欣赏占三分之一;写作实践占三分之一。

语文实验室的教材设置,照顾到了学生水平的差异性,采取由核心层向紧密层和松散层辐射的教材结构形式。核心层面向全体学生,完成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完成自编语基、文言文、阅读、写作4本教材和24本课外读物;紧密层,面向大多数学生,旨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体现较高要求,主要包括32本课外读物和一个选读书目;松散层,面向少数在语文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体现最高要求,主体内容是16部中外名著和一个阅读范围。教材设置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可以使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

实验教学论文篇8

堂上已讲授了动物分类方面的知识,在实验教学上就不再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既避免了与理论教学的重复,又缩短了教师的讲解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探索时间。在动物学实习过程中,我们先在动物园观察和识别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鉴别性特征,并进行分类,为了进一步把理论知识和野生动物联系起来,然后到野生动物园观察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等。野外实习结束时要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既丰富了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从事社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教学论文篇9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3个阶段实验教学中均采取“小班制、小组式”教学,并积极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学生“学”的方面。依据“分工合作、自由组合”的原则,要求每个小班内每4~5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课前自学、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模式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实验报告或学习手册的填写。此外,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及医学生基层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中。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小班制、小组式”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5],能够较好地营造出注重沟通、协作互助的学习导向,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次,在教师“教”的方面,坚持贯彻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原则[6]。例如,在模拟手术示教中,教师与1个学习小组共同组成手术团队,教师担任主刀或一助,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整台手术。在这过程中,教师同步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各自角色任务,对手术中出现的操作问题或配合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出,其他学习小组现场讨论并纠正,由此形成团队分工合作、台上台下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做中教”的教学形式,融合了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且对临床思维、协作意识的养成及职业素质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完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培训(OSCE)

OSCE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是目前公认的、先进的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方法之一[7]。在总结本校前几年OSCE实施经验的基础上[8],结合《标准》要求,通过加大考核平台投入与建设,增设站点、扩充考核内容,优化评分标准并增加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学人文技能的考核权重,加强考官和“标准化患者”培训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外科学临床技能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独立实验课程成绩,列入学生的学分,并成为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4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006年,通过整合本校和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资源,组建了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建筑面积5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专职教师10人。中心下设外科、内科、儿科等10余个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分为外科基本技能、外科专科技能、外科综合技能3个实验分室。在建设布局上,模仿医院和手术室配置,尽可能与真实的临床环境一致。中心于2012年成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成为部级首批“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是面向武陵山片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多学科融合、多专业共享的集医学生实践教学、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公共教学平台,为外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近几年中心在建设中,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力度。根据“课外开放、学生预约、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中心采取“第二课堂”、外科科技创新项目、网络教学、临床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其中,“第二课堂”除承担第3阶段实验教学外,还定期举办外科学进展和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讲座。外科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自拟外科实验课题,开展动物创伤模型构建[9]、局部解剖学与外科基本技能整合等实验[10],中心为自拟课题配备指导教师,并为实验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在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形式上的全方位开放,进一步拓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实验教学论文篇10

我校的药理实验课在三年级开设,学生的课表上只有“机能实验”的字样,并不标注具体课程。学生来上实验课,根本不知道是何内容,更无法提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不清楚实验目的,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高。如果清楚地在课表上标注本周实验课的内容,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有利于理解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将双盲实验的思想引入药理学实验,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等,设计相关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分辨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进行相关总结,最后由实验师揭示结果。每组的学生知识背景不同,思维不同,所设计的实验也有差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具体的药物,这样就可以减少无意识的暗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更不可能凭空编造实验结果。实验项目“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是验证性实验,主要验证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我们把双盲法引入这个验证性实验。上课一开始,老师会出示3种药物,标注为A,B,C药,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的3种激动剂,请大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动物对这3种药物进行区分。给学生提供的动物是家兔,主要仪器是压力换能器及BL-420实验系统,可进行血压测定。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明确给出ABC各是什么药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ABC具体是何种药物,只有实验室老师清楚。实验课完成后,由实验室的老师揭示谜底,同学也可判断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答案相符合,说明这些同学认真预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深刻理解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结果不符合,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分析究竟是因为理论知识没有掌握,还是实验过程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对结果的判定。在药物镇痛实验中,三种药物分别是0.7%醋酸、强痛定、生理盐水。醋酸腹腔注射可以引起小鼠腹痛,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强痛定有镇痛作用,生理盐水没有镇痛作用。老师引领同学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请同学根据已提供的实验条件,辨别这三种药物具体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通过闻气味很快就找出醋酸。有的同学则是把三个药物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后,观察引起扭体反应的则为醋酸。找到醋酸后,再进一步区分生理盐水和强痛定。给小鼠皮下注射强痛定和生理盐水,强痛定可以减轻疼痛,15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少。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结果符合标准答案的同学,欢呼雀跃,非常兴奋,而实验失败的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失败原因,可以再进行一次验证实验。

3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都有20-30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在2000元左右,其中不少项目与药理学相关。这时,我们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实验场所和实验条件,学生可以自行完成项目,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选题、实验、结题汇报。教师只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科学研究工作,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甚至独立完成某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科研的意义,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师可以节约时间,更快捷方便地进行科研工作,提高效率。

实验教学论文篇11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物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具、学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对学具的准备要认真,运用要准确,收拾要及时,管理要妥善。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认真主动,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省时、高效、低负”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五、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借助实践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满足了“小学生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我们深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数学实验教学,把新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我区的课程改革之花将会遍地盛开,我们将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摘要]:课程改革随着春天的步伐扑面而来,我区于2002年初启动课改实验工作,2003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市、区有关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认真组织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探索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实验,并以课改为契机,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结合新课改教学实践,针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探讨。

(1)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3)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4)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实验教学论文篇12

比如学习《日晷》一课,要求大家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我指导学生完成材料清单、制作步骤后,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制作。同学们都很好奇,都很有兴趣。

第二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带着自己制作的日晷来了,还互相讨论着日晷的作用。我一看,他们制作的日晷精美极了,大小不一。包括制作的材料,刻度线的划分,晷针的形状也各式各样。我夸奖了同学们后,同学们就缠着我问制作这个日晷起什么作用,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就给学生仔细地讲解了日晷的作用以及日晷的演化,还有现存的几个著名日晷。同学们学到知识后,都争先恐后的想用自己制作的日晷去太阳下试试。我又指导学生在太阳下测试日晷与时间的关系,晷针影子与太阳位置、高矮的关系。至此,《日晷》一课基本完成,同学们兴致都很高,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通过自己制作实验器材,不少学生还能自觉地用所学知识在课后作实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问。

迁移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在制作器材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刻理会器材本身所代表的科学含义,更多的迁移到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上。

比如《正电与负电》一课中,我让学生从家中找废旧的丝绸、毛皮以及小巧的橡胶、玻璃制品等。课上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同样兴致高昂,都说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前就没有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没有用心去想事情的原委。有同学说:“我身上总会粘上一些草屑,挥之不去,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在干活时衣服和草屑摩擦而带电,吸住了草屑。”有同学说,平时梳头时头发总是会被梳子带走,原来也是摩擦带电啊!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他们说是从他们制作的器材摩擦中带电想到的。可见,正是因为他们亲手准备的、他们熟悉的材料启发了他们,让他们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的热情,他们能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他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专心研究,就能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能服务生活,从小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制作大量的实验器材,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有的同学不知所措,眼睛看着别的同学,笨手笨脚的亦步亦趋,常常弄翻了水杯,弄坏了器材。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自觉、自主、顺利完成实验。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大量的自制实验器材的制作,让他们手上的技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做什么事都不再毛手毛脚。

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制的实验器材,能够清楚地对器材进行操作,也能清晰地了解器材的特征、作用等。能够更加明白实验的内容与目的。在实验中也会更加注重一些微小的细节,去发现一些器材的不足与改进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论文篇13

一、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首先要认识科学实脸的意义

科学实验是人对自然、对环境的一种能动认识和积极干预。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规律、发现规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人们获取客观知识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自然界是复杂的。实验是从自然界中抽象出一些典型的环境。在典型的环境中提出基本的实验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加工处理。达到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目的。一个实验数据的测量。其小数点后增加一位。就可能增加无数新的现象和理论。从实验中得到的知识比理论更加直接。更加丰富多彩。同志把科学实验作为人类三大革命运动之一。一些科学大师也都高度重视科学实验.丁攀中教授在获得诺贝尔奖时的演讲中说。我是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到诺贝尔奖的。我获此奖能提高中国人对实验的认识。希望从此以后能够摆脱轻视实验、过分强调理论的旧传统。针对一些轻视实验的现象。有学者呼吁:自然科学从根本上来看。是一种实验。是实验科学。实验是最根本的。理论是从实验中产生的。没有实验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实验是现代科学之母。

(二)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实验的意义决定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实验教学较之理论教学有着更加丰富的创新性内容。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强调加强实验、加强实践环节。呼吁教育的钟摆要向实践偏回来。我们今天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同样也是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兴旺的不蝎动力。面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激烈的全球性经济竞争。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同时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者。特别是对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仍有一定的差距。从一些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有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理论知识不少。但实际能力不强。灵活运用知识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够。适应性较差。这当然有学习环境和训练条件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但与学校教育包括实验教学不力不无关系。时代呼唤创新精神。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问题浅析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与社会和时展要求的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一)对实脸教学意义的认识不高

由于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实际能力培养的旧传统教育观念。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认为先有理论教学。后有实验教学。理论教学是主。实验教学是辅。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实验知识体系。实验教学缺乏系统的计划安排。有的实验教学大纲不健全。只有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所体现。有的把实验教学人员统称为教辅人员。用管理行政人员的方法管理。未能看做教师队伍的一部分进行培养要求。有的实验教学人员也自认从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低人一等。工程师、实验师远不如教师职称响亮。也有的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认为实验教学是副课。与考试无关。与毕业时的就业无关。甚至有的学生经常不参加实验课。找人实验报告等。远不如象重视外语和计算机学习那样投人。这些都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不力

老一代实验教学人员中。有一批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高、技艺精湛的骨干。为实验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他们相继退休。目前实验教学队伍主要由“”中的大学生和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的本专科生组成。其中不乏有一些热爱实验教学工作、素质高、能力强的业务骨干。但存在着整体学历层次偏低。断层严重。结构不合理、思想不稳定。少数业务素质不适应等问题。如硕士学历的不愿在实验室。本科毕业生不满足于长期在实验室。有些专科生也不安心在实验室。在实验教学队伍中。有相当一批人未经过严格系统的专门训练。认真研究实验教学、全身心投人实验教学的人不是很多。缺乏实验教学研究的学术氛围。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三)实脸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由于办学经费不足。近几年的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只能在低层次的维持水平上。很多实验设备老化。仍超期服役。有的设备只能看不能用。看起来屋里满满的。但粗而笨的多。高精尖的少。而且数量不足。由于设备数量不足。要把学生分成多组。重复多次才能完成一个实验。有的新置设备仪器由于数量少。不成规模。难以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作用。还是只能看不能用。有的甚至被闲置造成浪费。虽然近年来对实验教学增加一些投人。但由于历史欠帐多。加上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设备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

(四)实脸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

目前的实验教学一般还是延用以理论教学课程定实验的模式,传统经典的内容多,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少。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实验少。一些实验教学的内容已不能适应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学生只能从感性上被动地接受已知的甚至已经过时的知识信息。在实验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以教师指导为主。以灌输形式为主。设备仪器是教师调好的。实验方法是教师示范的。实验程序是指导书中规定的。学生大多是照葫芦画飘。很难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在组织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一个专业、一个班级的学生。不顾他们之间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仍然是同一内容、同一方法和同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转变观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各高校都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长期形成的传统陈旧的教育思想仍然阻碍着改革的深化。有的改革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有的改革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没有综合考虑。整体推进。有些在改革中又遇到新的问题。缺乏应对措施。因此。要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之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艰巨。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必须转变单纯性继承教育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实验教学中就是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把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认识、成果体现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上。把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理论上、主观上重视提高。实际上、客观上忽视削弱。提高认识。关键还是抓落实。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仪器设备、师资队伍、教务和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多部门。所以必须加强领导和协调。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各方面的工作。

(二)深化实脸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室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配套进行。一是实验课程体系改革。要转变实验课从属理论课的传统观念。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门实验课。把原来分散在各门理论课中性质相近、前后联系的实验有机地进行组合。如将四门化学课的实验合并成基础化学实验。这种合并应是摆脱了单科理论教学影响。按照科学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从实验内容到实验方法的重新组织。逐步建立起学生在校四年成一线的实验教学模式。整体安排。分段实施。二是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要体现先进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如增加一些代表本学科前沿领域或从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实验。淘汰一些内容陈旧的验证性实验;通过强化基础性实验使学生增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使用常规仪器设备。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独立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选择调试实验仪器。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完成实验全过程。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学生在校四年成一线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综合能力。三是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因材施教。改革不顾学生的差异。按同一模式进行教学。代之以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象理论教学一样。设置实验教学的选修课程。在课余时间适当开放实验室。要进行启发式教育。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学生自学为主。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