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论文实用13篇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1

2.善于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我们要在将记忆内容遗忘之前,尽可能早地、有规律地进行复习以及运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听、读,也可以写,还可以说出来,这样不断重复以及运用,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单词。例如,学生在学习单词apple时,可以说,Applemobilephone,也可以假想吃苹果时想起apple,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授俗语,“One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这样以来,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想起了现代科技,还学到了如何养生。

3.语境学习法

在运用语境学习法开展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有清楚的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能够熟练地创设多种语境,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借助不同的句式或前后文学习单词提供较好的语言氛围。例如,教师在讲到新单词water时,可以拿来水瓶浇花、也可以喝水等,这些场景都是学生们很熟悉的。教师要及时地向学生展示下列句子(1)Iwanttodrinksomewater(.2)Imustwaterthemeveryday.学生从这两句话中就能够大体上把握住(1)句中的water含义是可以喝的水,(2)句指的是动作“浇水”。在这种语境下,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water一词的用法以及词性。

4.开展实物、图片、游戏教学

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他们更能够接受实物以及图片。那么,运用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更为丰富、生动、形象、直观以及立体的词汇,学生也会牢记这些单词。从初中英语来看,绝大部分名词以及动词都是用来表示非常详细、具体的时间、人物、地点、事物以及动作,如watch,clothes,cup,smile,jump,run等。这些单词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场景、实物或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刺激了学生的诸多感官来感知词汇,从而加深对词汇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搜索、选取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Unit11Whatdoyouthinkofgameshows?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浏览当地影院首页的相关内容,学会talkshow,soapopera,sportsshow,sitcom,gameshow等词语,这样不仅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5.教授构词法知识

初中阶段很多英语词汇的构成和含义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向学生教授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就能够很好地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猜测词义方面的技能,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词汇学习时的自信。比如,可以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单词health来推断出healthy、unhealthy的含义,也可以根据teacher推测出teach、teaching等派生词的含义;利用非常熟悉的meeting与room,class与room,让学生推断出meeting-room以及classroom的含义等,这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迅速而有效的掌握相关词汇。

6.让学生自由交流

从英语学科来看,它属于语言学科,不仅要听读、写译,而且最重要的是说,也就是交际。交际是语言学习最为主要的目的之一。因此,人教版教材仍然坚持了“交际教学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Freetalk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出一些生词。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9Howwasyourweekend?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询问学生:“Didyouplaysportslastweekend?”“Whatdidyoudolastweekend?”“Whatdidshedolastweek-end?”学生往往就会脱口而出一些词组,例如visitaperson,gotothebeach,stayathome,dosomereading,studyforatest,playbasketball,cleanherroom等。通过此过程,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出本节课的一些生词,而且也能够引导学生在自由交流中学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2

美国语言学家Claire Kramsch认为:"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两者不可分。"新课程理念下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两种文化背景下不同人民之间的有效交际和顺利交流。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要通过文化对比,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别和相似之处,尤其是前者尤为重要,从而达到增进对双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英语教师,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师,因为部分学生初涉外语学习,应特别注意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外部世界的热情,从而最终达到掌握课堂所授语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一、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量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

其次,教师在讲授之中穿插入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表面所无法呈现的一些生活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文化知识的摄入增进了学生对国际的了解,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拓展其思维,为他们参与社会活动作好了铺垫。所以,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大文化教学的力度是每个英语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

二、将文化渗透教学的几个要点

1.研发教材,从细节处渗透文化知识着手

教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补充和提供相关知识,即从独特的视角挖掘教材中或隐藏或显见的的文化信息并及时传递给学生。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高课堂效果,又能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

另外教师在教授词汇、语法、口语等环节上都应把握好教材,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与教材、教师在情感的交流中产生共鸣。

2.增加身体语言,营造文化教学氛围

身体语言的应用能给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借助丰富多彩的表情、动作、眼神、体态均可营造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全新模式,它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容易被他们接受,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3.构思多元化教学方式,捕捉文化信息

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给学生提供仿真的文化交流的环境和练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丰富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感性认识,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抓住第二课堂,让文化教学大放光彩

仅凭45分钟的课堂要让学生全方位接受文化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此时教师不妨把文化教学内容寓于第二课堂中,使之得以有意义地扩展和延伸。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不但发挥了教师对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贴近生活,提高文化意识

教师可寻找各种机会让学生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品味生活。随着我国不断扩大着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各种名目繁多的洋节颇受青少年的青睐。教师在利用这些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可在中国传统节日上大做文章。

6.拓展视野,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

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增加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用英语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本领,引导学生树立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识。

三、文化教学的几个原则

1.实用性

诚然,文化教学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教师应拿捏有度,切忌过分铺开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尚小,对于过分复杂的文化项目,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解水平,则应避免采纳,不可作为教学内容; 选材应切合实际生活。教师更应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简化教学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文化教育。

2.跨国性

我们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更多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并纳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编排内容,创设更多机会让孩子接触各国文化,给大家呈现相对完整而真实的英语世界以便逐渐培养他们的世界意识。

3.对等性

各国的文化应该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悟本名族的文化精髓,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介绍某一事物时尽量采用东西文化的对照材料,力求在对比中掌握中西文化的对等性。让他们在比较、认知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正确看法。

总之,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应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大文化教学的比重,把文化教育贯穿到整个英语教学之中,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目标,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习兴趣和个人交际能力,让他们从心底真正爱上英语学习!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3

[2]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田小禾.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6]尹玲玲.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和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7]郭根福.试论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新策略[J].天津教育,2004(11).

[8]李晓明.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崔磊.人教版初中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陈宗彬.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1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3]丁丽丽.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宁夏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许启辉.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作业系统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4.

[2]王璐.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教材作业系统[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4.

[3]赵静.上海-台湾初中语文文言文编选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4.

[4]张翠莹.中国台湾龙腾版《高中国文》练习系统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5.

[5]张慧.语文教材七-九年级课后练习系统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5.

[6]顾黄初,顾振彪等.语文课程与语义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顾明远等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9]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10]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1]朱绍禹,任鹰,严正.语文教育学参考资料[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

[12]皮连生.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3]阎立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4

通常我们一提到实践能力就是指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在说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时候,也很容易想到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就是指培养初中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但是,这其实是对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能力的不正确的理解。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不仅仅是指进行课外活动,而将课本上练习题、课堂语文实践等丢到一旁,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听、说、读、写的练习,早读课上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朗读和背诵。初中语文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思考题,还包括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以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可以从以上多个角度进行。

2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2.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是一个特殊阶段,面临升学压力,面临考重点高中的现实因素,学校的一切重心都是向学生的高分看齐,学校通常认为,学生考的分数高,就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于是,学生的分数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不是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与学校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与其说学校之间竞争的是综合实力,还不如说是竞争每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的录取率。要提高学校的高中升学率,学校一般会想方设法让学生补课提高成绩,学生每天的时间专门为学习文化知识而被安排的满满的,学校才不会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表现。

2.2教师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师最得心应手的科目非语文莫属,除了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因此,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学了能在语文学科上提供帮助外,其他科目只能对学生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当下,老师与老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于是,见到语文课堂上绝不允许学生做与语文无关的作业现象也屡见不鲜了。从某种层面来说,教师根本没有引导学生综合学习的意识,那么,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就更无从谈起了。

3依据教材,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

3.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的实践能力。

3.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小动物过冬》《孔繁森》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

4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4.1完善相关理论体系

完善相关理论体系,这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发的。就需要国家出台颁布相关的“综合实践能力”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否则这只是教育者的口头禅。与此同时,颁布的相关理论体系不能仅仅只从宏观层面出发,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应该从微观角度思量,让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有法可依”,有具体措施参考,具体方法指导,具体思想引导。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完善相关教育理论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综合实力强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因此,理论体系应该完善到支持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综合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是促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4.2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研究者表明,“一专多能”型人才永远不会被淘汰。同样的道理,“一专多能”型的老师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更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名师出高徒”,这话说的很有道理,综合实践能力很强的老师一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会太差。但是,当下我们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不高,除了能胜任本专业以外,其他学科无从教学。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组织有关教师的培训活动,教师所在学校也应该为老师培训提供条件。培训的过程是思想交流的过程,更是教育理念碰撞的过程,这也是老师相互学习提升自己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5总结

总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基于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能力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同时也是基于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的。不管将来的考试如何改变,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着重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雷良启,于英媛.吸收党带语言学的适用理论.构造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言语知识体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胡晓.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反思与建设-中学语文高层论坛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0.(2).

[3]刘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之初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8):167.

[4]吕晓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3):199.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5

前言:

语文学科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语文教学进行着复杂多样的讨论。那么,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语文学科又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应该采取何种模式?创新教学对现代初中语文学科有哪些重要意义?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和手段?下面,笔者将一一介绍。

1.初中语文的学科特殊性

1.1语文学科的概念

语文是新中国人文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

“语文”这个词语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汉语言”这门学科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很大程度都体现在这一学科上,“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彰显着语文学科的绝妙风采。

1.2初中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初中语文学科较其他专业学科如“数学”“英语”等,有着自身不可复制的特殊性。首先,语文学科是基础性的,工具性的,语文课的内容就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日常需求也是必要的生活技能。其次语文学科是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实在是纷杂多样,可以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绝美诗经,也可以有“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壮阔战争。最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地方性,区域性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比如“数学”,它的内容是恒定不变的,一些公式定理无论哪个地方教授都是相同的,但是语文教学则不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信仰,对于语文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就能教授出新的知识。

1.3中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学情

教学的设计离不开对学情的了解,无论是传统教学办法还是创新教学办法都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喜爱的教师授课方式等等因素决定。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学生个性较为鲜明,受外在影响极大,此时的语文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学生性格的塑造,优良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而不是仅仅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学习字词,背诵课文。

2.采用创新教学方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意义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己经基本了解了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教学计划,实施何种教学模式呢!毋庸置疑,以创新教学的办法来教授学生是最佳的。

首先,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方法丝毫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学生的,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学生的接受能力自然相对较差,应该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就不想学习。但,如果老师能够创新教学办法,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那么,就会更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其次,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的教学方式,不再单纯注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而是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阅读,交际,口语,写作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支持与鼓励,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写,喜爱看书,乐于交际的优良习惯。

最后,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在经济政治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越来越重视会创新,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掉书袋子”的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止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可以转变学生看待问题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社会竞争力。

3.应用于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的办法与措施

3.1更新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增强创新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堂课的课堂质量学生有一定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老师的作用更为巨大。要想使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教出新意,那么,首先就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老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应该掌握教学动向,清晰教学步骤,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思考。增强创新意识,这表现在教学方式以及教授内容上,只有让老师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学生才能享受到创新教学带来的好处和福音。

3.2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方式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老师应该作为掌舵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握课堂的大走向,添加精彩有趣的知识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学生应该作为划船者,由“听众”变为“主讲人”配合老师的教授方式,参与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3.3建立教学的“三维目标”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者逐层深入,缺一不可。当然,针对于不同的课程,老师可以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另外,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看法,寻找最为合适的教学手段,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4.总结

总而言之,采用创新的教学办法来教授初中语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对于初中语文创新办法的探究还有很多有瑕疵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关注到这一命题,逐步完善创新教学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浅论语文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年10月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6

【keywords】language teaching;high junior middle school;engagement

初中生升入高一,很多同学常常有一种不适应感。这种情况也体现在了语文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好高中与初中语文的衔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思想上的衔接高一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了 9 年语文,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升到高中后,发现高中语文与初中的差不多,从思想上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

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是优良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时期。告诉学生不要松气,要加强各门功课的学习,特别是语文的学习。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对发展智力、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认识到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表达思想的工具。未来的人才需要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需要良好的写作技能,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语文学习的。再次,开讨论会,纠正对语文学科的错误看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2知识上的衔接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比初中阶段更系统、更复杂,但高初中的教材是统一的,高中的学习必须借助初中的知识。

2.1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初中学过的语文知识,自觉地进行查缺补漏。

2.2可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初中语文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短期突击复习的方法,使学生回顾旧知识,系统掌握已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

2.3教师上课,应吃透教材,找准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点,做好听说读写的衔接,以旧引新,自然过渡。

3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阶段是学生为将来走向社会或进一步深造打基础的时期,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由于初中阶段无论生活上还是心理上,学生的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知识,有些可能不太奏效。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改正语文学习方法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学生掌握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环节的方法。加强指导学习,使学生会听、会读、会说、会写,适时举行语文经验交流会,使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中生自己占有的时间相对多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中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学能力的提高。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摘抄的习惯、背诵名句名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编写提纲的习惯等等。

4写作上的衔接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在作文中议论成份较少。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完成复杂的记叙文和初级的议论文,也就是记叙文中要掺入议论,议论文中则要求表现出一定的思辨能力。由于议论能力差,许多在初中作文时有几篇得意之作的学生,到了高中却似乎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从以下着手指导。

①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短文的杂文、文艺评论等,将议论精彩的文句勾画出来,反复诵读。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7

一、初中语文课外积累的内涵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和家长对语文课外积累都有认识的误区。很多教师认为,课外积累即是对一些课外读物的简单背诵。其实,这是应试教育理念的观点。笔者认为,课外积累的内涵十分的丰富和复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不断丰富语文素材和语言资料,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语文课外积累的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提升,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文化、生活和能力等方面的积累和提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外积累教学现状

当前,由于教师教学理念传统落后,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更甭谈什么课外积累了,语文课外积累教学现状着实令人堪忧。主要问题如下:

1.语文学科不被重视,学生对课外积累没有足够的认识

相比较数学、英语等学科而言,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着实不被广大学生重视。简单的比较,在学习时间上,学生花在数学、英语的学习时间就会比语文学科高几倍,语文学科被学生无情地陪在了所有学科的最尾端。这样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是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进入中学以后,随着英语、数理化等科目的出现,语文学科再也不被重视,传说中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让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语文学科,更甭谈什么课外积累了,因为学生根本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致使语文学科的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

2.学生的课外积累缺乏目的性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课外积累除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提升,还有文化、生活和能力等方面的积累和提升。但是,当前,在初中语文的课外积累中,学生对语文积累的随意性较强,学生将课外积累看成是一些简单的摘抄和背诵,往往是看到一句话或者一个哲理,觉得有趣,就摘抄下来,但是过了就忘记了,这样缺乏目的性的课外积累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3.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积累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诚然,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无论是生活习惯抑或学习习惯,都会对人的终身产生积极的影响。习惯是激发人们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动力。但是,当前,在初中语文的课外积累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课外积累缺乏系统的认识和良好的习惯,部分学生的课外积累,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或者学生的课外积累只是一时兴起,缺乏长期的坚持,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积累意识和积累习惯。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外积累的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外积累的现状,从这些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初中语文课外积累现状令人堪忧,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改革和创新,改变当前初中语文课外积累现状,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制定明确的课外积累目标和计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当前初中学生课外积累缺乏目的性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制定明确而详细的积累计划和积累目的至关重要,只有教师的明确的计划,方能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重视积累,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首先,在课外积累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材的单元主题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态,明确积累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完整而详细的计划,确保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有条不紊;其次,在学生课外积累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指导和监督责任。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制力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积累现状应当进行及时的指导,避免学生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积累现状。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课外积累习惯不好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积累习惯极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积累的意义和内涵,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重视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三分钟”的训练和练习,提升学生的课外积累意识和积累习惯。在课前三分钟,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轮流上台交流一些优秀的日记、美文、哲言哲理,评论时事,背诵名人名言等。这样的课外积累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积累和搜集,确保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的养成。

3.丰富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的课外积累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举办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制作手抄报、课外活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积极参与到语文积累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不断提升初中语文课外积累效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积累极为重要,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积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不断改革和创新,促进初中语文课外积累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8

现如今,伴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自然地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对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老师和同学都对进一步拓展教学方式和创新教学手段表示出极大的期待。由此可见,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教创新,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点课题与难点课题。基于此,本文从重要性、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三个角度,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教创新问题进行了如下的论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科教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在现实中,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初中教学事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初中教学事业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初中语文教学保障作用的发挥。然而,纵览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当前,网络化与信息化成为时展的趋势与潮流。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取得突破与发展,就必须及时地跟上时展的步伐,很好地适应这种趋势与潮流。网络化与信息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形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科教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文对其作了以下几项总结:

(一)科教理念还不能完全深入教育者的内心

在现实中,信息化与网络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大多数人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从思想或行动上接受这一点。长期的实践反复证明,人对一项事物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过程表现在很多方面,既包括思想上的认识,也包括行动上的认识。因为人的思想是不容易被直接察觉或感官的,这给人的思想转变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二)科教创新的机制和体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如今,初中语文教学在科教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体制和机制的制约。其中,评估体制严重限制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科教手段的创新与发展。具体而言,虽然目前也存在着许多使用现代化科教手段的鼓励性条文。但是,这些条文并没有真正地付诸实践。许多教师还是将讲课成绩与评估成绩等同起来,使得教学评估缺乏实效性。从学校的角度讲,他们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过多地直接或间接干预,使得教师不敢或不愿去进行科教创新。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是有的学校甚至对于具体课文的讲授步骤、讲授方法都有规定。这种过度限制类的东西严重束缚着在教学一线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三)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于教师及学校相关人员在科教方面有针对性的培训不足

教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而很多教师在以前可能根本没有接触到先进的科教设备,因而也就无从谈起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科教方面的创新。当前,我们的许多教育部门和学校虽然也在积极倡导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做得还很不够。不能够创造条件对于相关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科教培训,使其真正了解和掌握科教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具体实施方法。而不能掌握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谈创新也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科教方面的顺利开展还有赖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而现在的大部分中学在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还是十分的欠缺。这两方面,也就在总体上制约着初中语文科教方面的创新。此外,大部分初中在科教设施方面还很不完备,投入不够,这也是制约其创新和发展的一大因素。

三、初中语文教学科教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实践证明,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科教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应对策略:

(一)教育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科教创新的一些引导性措施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科教创新能力,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在这方面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引导性措施。具体如,将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活动中的科教运用能力,列为其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来引导教师关注和加强自身科教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积极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科教形式,组织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科教技能比赛活动来实现不同学校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切磋,通过这些活动来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师的科教能力,使之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并由这些教师来带动整个语文教师队伍科教能力的提升;积极扶持学校发展各种形式的语文科教活动,尽量为其提供开展活动所必须的各项帮助。

(二)学校要大力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科教能力

学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科教能力提高的真正舞台,必须创造一切条件使语文教师能够在科教创新方面有所作为。这主要包括:学校要完善自身的科教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电视机等科教活动必须的电教器材,从硬件上满足教师进行科教活动的需要;学校还要努力为语文教师进行相关的科教培训创造条件,使其可以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教能力和水平;学校还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一些精通科教设备使用与维修的技术人员,为语文教师乃至其他各科教师进行顺利有效地开展科教活动提供保障。此外,在学校领导层面还有从思想和观念上真正关心和致力于学校语文教师科教能力的提高,不应付,不拖延,尽力满足教师进行科教活动的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教创新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这项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首先,我们要对初中语文教学科教创新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我们要对初中语文教学科教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分析;最后,我们要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科教创新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教创新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9

殷静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罗悦丹.中英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浦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洪海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J].考试与评价,2015年11期.

周艳群.如何开展理想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J].语文天地,2015年03期.

郭兆志.用实践带动语文综合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33期.

苏洁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32期.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M].大象出版社,2015.

翁靖琳.PTA量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J].教学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01期.

蒋惠琴.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J].人民教育,2015年20期.

于保东.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维度整合与着眼点统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1期.

周启群.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热点题型例析[J].初中生,2015年03期.

陈美兰.从非连续性文本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学[J].语文学刊,2015年03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没有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但还是从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两方面给予了一些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目标和内容①。从这些目标和内容的表述来看,《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两个层面;至于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如何展开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程建设,如何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纳入到既有的书面考试中去等问题都没有给予明确的关注,实际上,这些问题恰恰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推进过程中无法绕开的话题。由于《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概念界定上的含糊性,学界对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命名就产生过一点质疑:既然“语文”与任何学科一样本身就是综合性学科,“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有画蛇添足之嫌,这就牵涉到这个概念之提出的合法性问题。但这种质疑暗含着这样的错误预设: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解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针对这种预设,有学者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从语文学习的方式入手的,它不属于学科形态,而属于教学形态。②”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无疑廓清了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合法性的疑虑,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教学形态”视野下去观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界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拟从问题现状、活动内容、活动评价、书面测试等四方面就2015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初步理解。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状研究

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到各地考试之中,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注也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但是作为语文教学的新“疆界”,处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地带的“综合性学习”实际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身份困惑以及由此带来的认识和操作误区。对此,学界是有所认识和警惕的。以下对此做一简述。

对“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李艳冰指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教学理念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二、对综合性学习各方面关注不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过程及整体性规划,显得零碎而缺乏系统;三、教师专业素养能力偏低,教学停留在语文知识和课文讲解的既有框架之中,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脱节③。郎云莉认为,目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两大问题:其一是教师、学生重视度不够;其二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够丰富④。田冬梅认为除了教师、学生的不重视以外,教育主管部门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培训不到位,相关理论体系滞后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认为目前“综合性学习”活动症结在于:思想认识有偏差。语文教学仍然被束缚在应试层面;教学资源有局限。教学很大程度上仍固守教材、教参;教学方式单一落后。难以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窠臼⑥。尹美玲站在农村教育的立场上,分析了“综合性学习”面临的难题:农村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受应试教育的禁锢更大;硬件设备不完善制约“综合性学习”;缺乏完善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体系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认为,“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包括:一是不能正确处理语文性与综合性的关系:一方面忽视“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味”,一方面又忽视其中的综合性,使“综合性学习”不伦不类;二是忽视课程资源开发⑧。何俊超认为,“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师生综合学习投入不足,受到应试教育限制较多;教材设计偏离学生实际;评价方式使用不当⑨等等。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其“综合”这一特点的客观存在,常常会与其他“学科”形成关联,如何在这种关联中保持“语文”的学科特性,如何经由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有效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向单纯的“综合性学习”蜕变,是一些论者着力考虑的重点。《教师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语文性》一文认为,要落实“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语文性”,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把握好活动的“语文性”评价尺度,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作为终极目标;二、立足文本,将教材内容融汇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避免活动与具体文本的脱节;三、在跨学科综合中着力关注活动内容与语文能力培养上的共同点,善于将其他学科资源转化为语文学习资源⑩。叶月宏提出了跨界教学活动中杜绝“去语文化”的三大策略:一、贯穿口语交际训练:在小组合作中学会表达;在访问调查中学会交往。二、开展主题性探究阅读:展开群文阅读教学;展开自主探究阅读;三、强化写的活动:填写表格;记录观察;记叙心得。以说、读、写为红线贯穿语文“综合性学习”始终{11}。

王丽影认为,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决于学习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教材衍生资源。发挥教材优势,着力实现统编教材的校本化和本土化;找准契合点,整合语文教学的内部资源;个性化课程资源。实现科学人文的融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12}。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张静仁的看法是:一、着力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的理念和设计;二、把加强学习的实践性特点,促进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作为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三、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13}。吕雪颖提倡关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利用地方名胜古迹开展综合性学习;利用地方民俗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14}。这两点在众多地方命题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的体现。

殷静茹学位论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着力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等问题{15}。

罗悦丹在其学位论文中,通过中英“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着力关注中英综合性学习理念、教材编排体例及内容,并以案例研究为载体,探究两国在教学观念、教材设计和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异同。进而,为语文 “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一、完善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二、完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三、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四、明确活动设计的目标;五、增强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16}。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的亮点在于:比较好地厘清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赋予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以学理上的合法性;从教材编排和课堂教学两个层面分析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从教材、教学和评价三方面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改进策略。作者认为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远非理想,甚至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却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17}。

另外还有一批论文,站在一线教学的立场上,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案例资源为依托对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发表了见解。《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从三方面探讨了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做法:一、借助网络资源与生活素材拓展活动内容;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整合综合知识与语文课程内容;三、调整考核内容,凸显综合性特点{18}。林植F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引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从两方面探索了这一思想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一是找好“做”的切入点,架设教与学的桥梁;二是扮好“做”的角色,实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19}。《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途径》一文提供了综合性学习的四条路径:一、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开展综合性学习;二、在听、说、读、写中开展综合性学习;三、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20}。周艳群就如何开展理想的综合性活动发表如下看法:一、建构多元开放的教学内容:用好语文教材,丰富课外知识,共享“资源包”;二、构建和谐有序的活动过程;三、构建扎实有效的评价{21}。有的论者特别强调“实践”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价值,郭兆志认为可用办刊实践、劳动实践、生活实践来带动、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2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强调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须把握的几方面重点:一、把握流程:应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四个环节;二、关注进程:注意价值定位、方法选择和评价方式等的指导;三、方法指导:包括主题选择和分解方法、方案制定方法、社会活动方法和校园活动方法;四、正确评价:坚持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多元性{23}。《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板块: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就如何具体开展综合性学习课堂活动提供了三点策略: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挖掘资源、开展活动;整合内容,写作实践。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作者看来还是不能离开语言表达训练{24}。袁爱国的论文凸显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生命教育价值,“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关注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25}”,这种对生命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重要性的强调目前是不多见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研究

从论文、论著数量上看,目前国内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的研究还很不够,基本属于起步阶段,但从既有文献来看,对评价问题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端倪。

申宣成论著《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就表现性评价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介入得出了三方面的结论:一、表现性评价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匹配;二、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需要诉诸一定的基本程序;三、集合性案例研究结果证明了应用程序的有效性。同时,他还指出了表现性评价在介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一是表现性评价的适切性;二是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条件:教师的评价素养、耐心和勇气;学校的支持鼓励和行政力量的导向和推动。该书七、八两章的案例研究为教师深入研究表现性评价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26}。

《PTA量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利用美国沃尔夫德和安迪生开发的PTA(基本要素分析)量表为教材中“寻访园林之美”单元综合性活动设计了评价量表,确定了说明要素、鉴赏要素、合作要素、“引注格式”要素、加分项目等五个评价要素,并分别赋分,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综合性活动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反响{27}。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业评价研究》围绕“评价”问题谈了三个方面:评价现状分析。评价工作由于认识欠缺、方法失当或升学率的压力等难以有效展开;构建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建设: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应包括准备、开展和总结三个阶段{28}。

《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提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的三项策略:一、表现性评价匹配综合性学习。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行为过程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与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目标互为表里。二、构建多维评价内容。文章建议从人文素养、探究合作、问题解决和个性心理四个维度出发展开评价。三、指向真实情境的评价任务。在设计评价任务时关注两点:任务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契合;任务程序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29}。

于保东关于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维度的思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评价维度的整合。在评价过程中应整合课标、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四个维度;二是评价着眼点的统摄。在评价过程中需统摄学生自主性、学生合作态度和探究精神、学生创新精神、学生情感体验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五个着力点{30}。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书面测试研究

即使从应试角度来看,如果忽视语文“综合性学习”,也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随着国家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不断推进,随着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不断变革,培养学生利用语文素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正在逐步成为各地语文命题的关注焦点。

有论者对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进行了如下分类:撰写标语类;活动策划类;劝说邀请类;材料提炼类;探究结果类;表达看法类{31}。《从非连续性文本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结合《课程标准》和语文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着重探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32}。洪彦芳就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书面测试的命题现状进行了思考,认为目前的测试存在着内容单一,游离教材,缺乏过程和个性等问题{33}。

五、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既然我们承认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教学形态”,那么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必须要扭转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局面,更多地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诉求,让学生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第二,学生和教材的关系。目前的语文教科书大部分篇目以定篇的形式出现,笔者以为,学生和定篇的关系有三种:学习定篇、用定篇学、通过定篇学。第一层是学习定篇中的文化知识或语言知识等;第二层是学习定篇中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等;第三层是经由定篇提供的知识、观念和方法进行自由的探索、思考和创造。这就需要教材为学生展开“综合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装备,目前的语文教科书普遍缺乏对“综合性学习”的系统规划,内容编排失之芜杂、缺乏条理,且在相当程度上脱离现实,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教科书,在传统意义上的定篇教学和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之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逻辑联系。

第三,教师和教材的关系。“综合性学习”是对“用教材教”这一理念的深度落实,教师要学会利用教科书篇目达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而不是被教科书篇目所左右。

第四,学生和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问题,用所学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文化知识去解读或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够根据一定的要求,以符合逻辑的语言来陈述这些问题,乃至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

第五,教师和社会的关系。教师对社会的理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得以成功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第六,教材和社会的关系。提高教科书中“综合性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度,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用好教科书,发挥好语文教科书在指导学生知人论世方面应有的作用。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新疆界,充满了别开生面的挑战和丰富多样的可能性。只有处理好以上六方面关系,它才能在一线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王荣生、申宣成:《语文综合学习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③李艳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知识经济》,2015年第3期。

④郎云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4期。

⑤田冬梅:《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的研究》,《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8期。

⑥韩书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快乐阅读》,2015年第24期。

⑦尹美玲:《农村高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课外语文》,2015年第22期。

⑧吴跃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课外语文》,2015年第24期。

⑨何俊超:《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课外语文》,2015年第22期。

⑩康爱春,张俊娜:《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语文性》,《基础教育论坛》,2015年第10期。

{11}叶月宏:《在跨越课程界限中杜绝“去语文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

{12}王丽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赤子(上中旬)》,2015年第23期。

{13}张静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资源开发策略》,《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6期。

{14}吕雪颖:《有地方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开发》,《好家长》,2015年第4期。

{15}殷静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16}罗悦丹:《中英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比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7}浦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8}洪海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考试与评价》,2015年第11期。

{19}林植F:《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文学教育(上)》,2015年第1期。

{20}杨凤:《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途径》,《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4期。

{21}周艳群:《如何开展理想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天地》,2015年第3期。

{22}郭兆志:《用实践带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第33期。

{23}苏洁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2期。

{24}赵世昌:《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板块: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新课程(中)》,2015年第7期。

{25}袁爱国:《融通: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品质》,《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年第1期。

{26}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大象出版社,2015年版。

{27}翁靖琳:《PTA量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教学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第1期。

{28}冷新武:《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才智》,2015年第36期。

{29}蒋惠琴:《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人民教育》,2015年第20期。

{30}于保东:《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维度整合与着眼点统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1期。

{31}周启群:《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热点题型例析》,《初中生》,2015年第3期。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10

1.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1]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笔者认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的全面发展。其次是书本学习应该与现实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否则脱离生活实践这个无尽源泉,这样的学习从根本上就不可能成为"综合性学习"。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2.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初中是一个特殊阶段,面临升学压力,面临考重点高中的现实因素,学校的一切重心都是向学生的高分看齐,学校通常认为,学生考的分数高,就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于是,学生的分数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不是考虑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与学校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与其说学校之间竞争的是综合实力,还不如说是竞争每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的录取率。要提高学校的高中升学率,学校一般会想方设法让学生补课提高成绩,学生每天的时间专门为学习文化知识而被安排的满满的,学校才不会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表现。

2.2教师忽视综合性学习实践。初中语文教师最得心应手的科目非语文莫属,除了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因此,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学了能在语文学科上提供帮助外,其他科目只能对学生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当下,老师与老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于是,见到语文课堂上绝不允许学生做与语文无关的作业现象也屡见不鲜了。从某种层面来说,教师根本没有引导学生综合学习的意识,那么,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就更无从谈起了。

2.3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足。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切只为学习文化知识,在初中生的观念中,文化学习永远摆在第一位,文化成绩好与差就能决定自己是有幸进入重点高中还是从此与高中生活无缘。在他们的观念中,根本没有"综合性学习"一说,其他方面的学习都必须让位于文化科目的学习!初中生之间较量的永远是中考多少分,当某个同学考了高分时,他们会把那个同学当神灵顶礼膜拜,他们的思想深处不灭的意志就是学习好文化科目,考个高分,其他的他们不会关心,也根本没有精力关心。他们完全不知道"综合性学习"将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这是当前初中生学习普遍存在的现象。

2.4综合性学习让位应试教育。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一切其他方式的学习或教育都必须主动给应试教育让位![2]应试教育的核心永远是升学率!在应试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体制下,只允许文化科目学习的存在,其他类型的学习都被狠狠扼杀在摇篮里。在教育者眼里,学生学习的文化成绩决定应试教育实施的成败。于是,学校的学了文化科目的学习还是文化学科的学习,至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综合性学习"根本不见其踪影。为了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达到应试教育要求下的所有标准,只能使"综合性学习"让位于应试教育。

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3.1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完善相关理论体系,这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发的。如果要求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就需要国家出台颁布相关的"综合性学习"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否则"综合性学习"只是教育者的口头禅。与此同时,颁布的相关理论体系不能仅仅只从宏观层面出发,强调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应该从微观角度思量,让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有法可依",有具体措施参考,具体方法指导,具体思想引导。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完善相关教育理论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综合实力强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因此,理论体系应该完善到支持学生的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综合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是促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3.2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研究者表明,"一专多能"型人才永远不会被淘汰。同样的道理,"一专多能"型的老师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更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名师出高徒",这话说的很有道理,综合能力很强的老师一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会太差。但是,当下我们教师的综合能力并不高,除了能胜任本专业以外,其他学科无从教学。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组织有关教师的培训活动,教师所在学校也应该为老师培训提供条件。培训的过程是思想交流的过程,更是教育理念碰撞的过程,这也是老师相互学习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3.3鼓励学生综合性学习。应试教育对"综合性学习"束缚太严重,应试教育体制下根本没有条件实施综合性学习。但是从人本发展论出发,老师不能看着学生被应试教育束缚得喘不过气而置之不理,应该在日常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告知学生什么类型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引导他们参照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相应地培养自己的能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不是等到学生一毕业就被社会淘汰。所以,老师不应该再以传统教育的眼光实施教学,根深蒂固地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只看重学生的文化学科的能力。笔者认为,鼓励学生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综合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综合性学习后方能开拓视野;发现各自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的特长;全方位发展,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11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教师发展的概念、内涵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教师发展的研究中,反思的作用至关重要。坚持反思性教师观的学者认为,成熟的教师应是反思型的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可见行动与反思紧密相关[1]。

1.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英语课程设置与本科其他院校基本一样,并没有按自己特定的目标去设置相关的课程,显然是不合理的。归纳起来,其不合理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1 内容陈旧,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课程更新速度太慢,远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有些基础课程(如综合英语)的内容与初中英语衔接不上,甚至还落后于初中的知识内容,这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滞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负面影响严重。

1.2 内容的实用性不强。初中所开设的大多课程实用性不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为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差甚远,知识脱离实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运用于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还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国外一些初中的实践教学几乎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鉴于国外的成功经验,国内的一些初中,尤其是应用型或职业型院校也纷纷采取措施,如开展校企联合实行开放办学、半开放式办学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对于师生的付出来说,收获仍是不尽人意[2]。

1.3 人文素质类课程。人文素质教育应为教育之本。初中所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性格完善、敢于担当、团结合作等品质。可是,一些初中设置的课程有"知识结构单薄,综合素质较弱"之倾向,设置了专业知识类课程之后,文学课等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就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再有,文理专业课程处于隔离状态,相互间似乎两个世界。现在许多初中教学计划中规定文理科能互选课程的现象很少,尤其是理科学生,几乎没有学习文科课程的机会。

2.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2.1 知识与技能教学

真实运用任务的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3]。

2.2 在实践教学找线索

初中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拓展学用渠道。教师除了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材料,还可以就我们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发挥其多方面的功能。学生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开口讲英语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通过巧用信息差可以将阅读材料变为很好的口语练习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听和说的机会。当然,阅读材料不能太难,否则学生阅读有障碍,口语交际就有困难。而且,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不能看对方材料的前提下,用英语提问来获取信息。否则,要么没有信息差,失去交际的真实性,要么达不到真正练习口语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要善于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在学习中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或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4]。实施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领略数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主要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途径。

2.3 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与过去死气沉沉的教学形式相比,许多教师很享受现在的教学形式。不用再整天对着黑板念教材,不用再看到满堂课上没有人听课的现象。教师不用再为了应付教学而劳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传授制而是能过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所学内容,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能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中心位置。通过学生的良好反馈,教师更有信心去实施研究型教学。原来只懂理论知识的教师也愿意去企业进行实践操作,也会主动地邀请英语高级教师给学生讲解实践知识。生活与教学是流水而不是镜子,它们是在不断变化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必须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支撑,而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生活化课堂教学包含着诸多的方面、层次与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足以应付新的教学需要的,生活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体现。论文以承德市上板城初中(以下简称为承上初中)为个案,运用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访谈法,对承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讨初中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施原则与方法,为促进初中英语生活化的深入发展提供可操作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论文具体分为六部分: 绪论,介绍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承上初中英语课"生活化教学"建构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我国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和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及其它相关理论。 第二章承上初中英语课"生活化教学"设计思路。生活化教学体现人文关怀,教学过程就是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任务的体验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教学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第三章承上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初中英语课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包含六层意义:①教学目标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2.4 表明,良好的教师发展应基于教学反思,旨在促进和提高教学实践。在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了解初中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保证长期有效的培训措施,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秀翠.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2:68.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12

1988年,英国国务秘书在当时读、写、算基本能力教育的广泛争论的基础上,按合法程序建立了英语工作小组,指定该小组将国家英语课程中对5—16岁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作一介绍,该报告提出的各种要求都是法定的。英国还根据学生的差异,在制定语文教学大纲时,将听说、阅读与写作三部分内容分别分为八个层级与一个“超常表现”。请看听说达标层级的部分内容。

一级:学生谈论直接感兴趣的事情,听别人讲话并做出恰当的反应。他们向别人表达简单的意思,讲话别人能听得到,并开始在表现观点或讲内容的时候增加一些细节。

二级:学生在听说时表现出自信,尤其在感兴趣的话题上,有时他们意识到听话人需要他人们增加相关的细节,在解释自己的想法时,讲话清晰,用词越来越多。他们通常认真听别人讲话,并做出越来越好的回答,他们开始意识到在一些场合正规的词语和语调的作用。

(三级到七级从略)

八级: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有目地地保持并发展他们的谈话,他们组织语言,表达清晰,使用恰当的词汇、正确的语调和强调,在讨论中他们发言多,表现出他们在认真地听,并十分清楚讨论的进展,他们能够在各种场合自信地使用标准英语,根据需要调整语言的使用。

超常表现:学生在各种情境下正确地选择使用语言的结构和风格,根据不同的目的自信地改变词汇和短语。他们主动展开讨论,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发言使讨论持续下去,在讨论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专心听别人说,并能理解不同的和复杂的讲话内容。他们在各种场合和不同目的下都能够自信和流利地使用标准英语。

三、阶段明晰的法国大纲

法国教育部在1996年修订了《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制定了初中四年(六、五、四、三年级)语言教学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用以指导教学。大纲主要由适应阶段、核心阶段、分流阶段组成。适应阶段:巩固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向中学教育过渡;该阶段为六年级(初一年级)。核心阶段:深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组织不同的培育模式;该阶段为五年级、四年级(初二、初三年级)。分流阶段:充实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普通教育、中等技校或职业高中;该阶段为三年级(初四年级)。法国在1998年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二年级与二年级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一年级(高二年级)确定了“中学会考指导”与10门“毕业系列”的学科及其具体要求。

四、要求全面的日本大纲

日本的语文教学大纲是由其文部省统一制定的,是全国编写语言教材和进行语言教学的依据。初中有“中学国文”科教学大纲,高中有必修课“国语1”、准必修课“国语2”、选修课“国语表达”、“现代文”、“现代语”、“古典1”、“古典2”、“咸肉讲读”8科教学大纲。这些大纲所表现的要求比较全面;既重视现代语文的学习,也重视古典语文的学习;既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也重视读写听说语文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强调锤炼学生的语感,还强调丰富学生对现代人类、社会、自然的认识;既要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生活及人生意义,又要培养学生刚毅的生存意志。

初中语文学科论文篇13

1 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现代教育的目标也已经从单纯的培养只是分子转变为培养具有多种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能力”、“竞争”之类的概念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时期作为培养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是最核心的教育目标。语文教学的改革尤为明显和广泛,在这些改革中,探究性阅读是受到最广泛关注和争议的话题。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这种学习方式对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朱绍禹曾经这样说道:“语文科是语言学科,也是思维学科,同对语文科是工具性学科和人文性学科这样的认识一样,也是对语文科本质的认识”。很显然,这说明朱绍禹先生把思维在语文科中的地位放到了与语言同样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基础。初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必须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语文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学生缺少逻辑思维,思维呆板,那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不成功的。只有语言和思维有效地结合,语文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初中生正处在一个思想转型期,良好的思维方法能帮助其适应知识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2)科学的思维是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灵魂,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方式和行文逻辑,能帮助学生更高层次的理解,进而丰富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

(3)探究性阅读能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本质,领悟作品中蕴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性阅读,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在探究性阅读唯思维方式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中,学生能很好的提高学习能力。

2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探究即探索和研究两者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探索事物的现象,进而研究现象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简单、最基本的犯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只是的积累。它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以一种自主、易接受的方式去探索和追求真知,深化教育教学的基本目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全面的综合的发展。突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盲目的跟从教材中的内容,禁锢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3 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之探索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充分调动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使学生在积累和丰富知识的同时,获得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我们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进而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研究适合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思维方法,并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发展自身能力。

(1)研究性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要想成为时代的领跑者,就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只是和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来更新只是。

(2)研究性阅读教学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指导。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发展程度是不相同的,青少年时期是迅速形成自主型思维理论的时期。学生养成探究性阅读的良好习惯,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因材施教,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充分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从而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标,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4 结语

探究是人类本能的学习方式,并且一直广受教育界的重视。初中相对于初中来说,在认知体系和学习能力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初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阅读教育,能有效地发展本位的教学思想,体现我国教学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此外,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有机结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初中教育要在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精神提升和人格的培养,使科学的思维方式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促进学生的全面乃至终生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探究性教育还是发展的不成熟,还是有待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