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论文实用13篇

工业通风论文
工业通风论文篇1

作为改善建筑环境的重要因素--建筑环境空气品质(BuildingEnvironmentAirQuality)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洁净空气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工业炉窑、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气体(烟气)排放物的污染、交通工具排放物及对道路扬尘作用的污染、建筑施工环境污染、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对自然环境污染等,都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供给空气质量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微细颗料物PM(ParticleMatter)污染是空气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的首要问题。

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卫生标准(GB11667)、各类公共场所卫生标准(BG9663~9673)、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17095)都明确提出了PM10(能穿过咽喉进入胸部呼吸道的可吸入颗粒物,上限粒径30μm,质量中位径D50为10±1μm,几何标准偏差σ=1.5±0.1的颗粒物)的控制指标(范围0.15~0.25mg/m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修订也将提出要求室内PM10的允许浓度≤0.15mg/m3。近年来国外加大了对呼吸性颗粒物RP(RespireParticles)微粒PM2.5(上限粒径7μm,D50为2.5μm的颗粒物)的研究力度,反映出微粒或尤其是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最大[1]。

工业通风除尘是工厂暖通空调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采用以颗粒物排放总量制定的排放标准评价尘源控制水平。尽管工业通风除尘系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但是排放的颗粒物几乎都是微细颗粒,它们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尤其是在静风条件下产生浓度积聚导致区域环境浓度超标。因此研究工业通风除尘系统排放源扩散规律,对建筑规划、建筑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十分重要。

由于颗粒物与有害气体污染介质不同,从排气立筒中排放出来在大气中扩散规律具有特殊性,本文重点研究稳定连续排源颗粒物上升高度的计算。

2排气抬升高度计算的简要回顾

工业污染源排放立管气体抬升高度H与排气立管的几何高度HS之和即为污染源的有效源高Hy,即Hy=HS+H。气体抬升高度H是计算地面最大污染物浓度非常重要的参数。

产生气体抬升高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排气立管出口处的烟气所具有的初始动力;二是由于排气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而产生的浮力。影响这两种作用的因素归结起来可分为排放因素和气象因素两类。排放因素有排气立管出口的排气速度VS和排气温度TS,以及排气立管出口的内径d。气象因素有平均风速,环境空气温度Ta,风速垂直梯度d/dz及大气稳定度等。目前还没有一种排气抬升公式考虑了所有这些因素,即使有这样的理论公式,全部参数也不容易测得到,使其无法应用。大多数烟气抬升公式是半经验的,是在各自有限的观测资料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所以往往局限性很大。对同一种情况,用不同的烟气抬升公式计算,可能得到相差几倍的结果[2]。

提交的计算公式是将气相和固相作为混合体烟气进行计算,未考虑颗粒体运行的迟滞性。这对于颗粒体计算存在误差。所查文献中关于对排气中的颗粒物上升高度的计算方法比较少,而颗粒物的上升高度对分析颗粒物扩散落地浓度分布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因此,有必要研究颗粒物从排气立管排出后继续上升高的计算方法。

3颗粒物上升高度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气体淹没射流的方法计算排气立管出口气相流场,在此基础上建立颗粒体运动场分布,并确定颗粒体的最大上升高度。

本文采用圆断面孔口气体紊流射流流速的计算公式[3],计算气相射流起始段和主体段。排气立管排放出的气体的温度与周围环境大气的温度不同,采用温差射流计算射流的温度场的公式。

不考虑水平方向风速的影响和不同直径颗粒物间相互影响,列出不同颗粒物在气流中运动方程为

(1)

式中,阻力系数CD为

其中雷诺数

代入式(1)有:

(2)

500>Rep>1

(3)

对式(2)进行离散得:

(4)

由于左边项有二次项出现,给求解带来了困难,本文将对此项采取线性处理。即反此项中的up用上一点的速度up(i,j-1)代替。代入并整理得到

(5)

对式(3)求解,采用类似式(2)的方法可以得到

(6)

对(5)、(6)采用迭代法计算。求解以上两式所用边界条件为:j=1,up=(i,j)=u(i,j)=u0。

4计算例

4.1计算说明及结果

颗粒物真密度2000kg/m3,排气立管的出口内径2m,气体的出口速度15m/s,在等温射流(排气温度T0与环境温度TW相等,取20℃)动力粘性系数为μ为18.3×10-6Pa·s,在温差射流(T0≠TW)中气体的μ采用公式计算。计算结果汇总见图1~3,表示颗粒物抬升高度与粒径在不同条件下的关系。图1为射流气体的温度不变(T0=150℃)时,环境温度的逐渐升高,颗粒物在射流中心的上升高度情况。图2为环境温度不变(T0=20℃)时,射流气体的温度的逐渐升高,颗粒物在射流中心的上升高度情况。图3为周围环境温度和射流气体的温度均在变化,但其温度差保持不变,颗粒物在射流中心的上升高度情况。

图1射流轴线上颗粒物上升高度与环境温度

图2射流轴线颗粒物上升高度与射流气体出口温度

4.2计算结果分析

(1)粒径的影响

由图可知,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随着气体上升到一定高度以后会停止上升,停止上升时的高度对不同粒度的颗粒物有很大的差别。细颗粒(10μm以下)上升的高度基本与气体的上升高度近乎一致;粗颗粒(10μm以上)的上升高度则与其粒紧密相关,随着粒径的增大在高度上呈逐层减小的分布状态。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径向分布轮廓与射流断面上气流的速度分布相似,呈抛物球面。

(2)温度的影响

由图1可知,射流气体的温度不变(T0=150℃)时,环境温度的逐渐升高,对细颗粒(10μm以下)在射流中心的上升高度影响不大,而粗颗粒(10μm以上)在射流中心的抬升高度略有增加。由图2可知,射流气体周围环境的温度保持不变,而射流气体的出口温度不断升高时,各粒度的颗粒物在射流轴线上的抬升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由图3可见,除细颗粒物(10μm以下)外,其他各粒度的颗粒物在射流中心处的抬升高度均随着环境温度及射流气体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图3颗粒物在射流中心处上升高度与粒径

5小结

从以上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颗粒物的上升高度分布随粒径变化而不同,在环境空间中以排气立管几何轴线为中心线呈抛物面形分层。小颗粒物(10μm以下)抬升的高度基本与气体的抬升高度一致;大颗粒物(10μm以上)的抬升高度则与其粒径紧密相关,随着粒径的增大在高度上呈逐层减小的分布状态,其分布轮廓近似于抛物球面,与射流断面上气流的速度分布相似。

(2)环境温度和射流气体的温度对颗粒物抬升高度影响程度不同,环境温度对颗粒物上升高度影响稍显著。射流气体的温度不变时,环境温度的逐渐升高,颗粒物也不断地抬高,粒径越大越明显;环境温度不变时,射流气体的出口温度升高,颗粒物抬升高度基本上保持不变;环境温度和射流气体的温度均在变化,但温差保持不变,抬升高度随着温差增大而增大。

参考文献

工业通风论文篇2

通过党的作风建设,抓好党员的作风,带动企业的全体员工践行文明风尚,争当道德模范。党员在入党前都经过长期的考查工作,因此绝大多数党员是合格的党员,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威望。其言行对普通员工具有表率作用。因此,通过党的作风建设,抓好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带动其身边的员工践行文明风尚是必要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电力企业非常重视抓好党员的作风建设工作,通过党员的行为来带动群众队伍。比如,党员帮扶困难职工等志愿服务。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锻炼、教育了党员自身,更带动了青年团员以及周围的群众参与。几年来,通过志愿者队伍的发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更为普通员工树立了榜样,成为了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领跑者。不仅如此,优秀的党员通过牺牲小我维护大我的自我约束、完善甚至是改造的过程,在潜移默化间对身边的人施加了无形的巨大影响力,给身边人以巨大的正能量传播,从而在其周围形成了巨大的正能量场。

3以各类活动为载体,通过实践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理论如果不为实践服务,不利用于对实践的指导,那么无论其多么正确都是枉然。电力企业非常重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比如,通过组织部分或全体党员参加“党员义务劳动日”活动,培养党员无私奉献精神,并通过党员的行动对群众施加影响,一些优秀党员便会以自已的号召力召集身边的群众参与到“盛夏现场送清凉”、“春季义务植树”、“节日送温暖”等义务劳动中。再比如,通过开展“党员服务日”活动,使党员更多地了解社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也同样会影响身边的员工,在党员的实际行动带领下,青年团员也不甘落后,纷纷组织了“青年团员义务宣传日”活动,宣传法制、宣传防病治病的方法等。除此之外,“党员样板工程”、“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送技术”、“创先争优”、“争创效益我最先”、“节能降耗我最能”等更是企业多年来长期坚持不变、不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不能不说,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实践活动对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工业通风论文篇3

一、井下瓦斯抽采课程特点

“矿井通风与安全”通过系统介绍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管理手段,使学生得到全面学习和系统训练,初步具备运用基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完成培养安全工程专业高级管理人才所需矿井通风开发、利用等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了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行业区域工作过程特点和职业教育认识规律的针对性。一是针对通风技术员、矿井通风工、矿井测风工等技术岗位,按照“一通三防”系统组成教学课程模块;二是充分考虑我省区域内的煤矿生产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大小不一、瓦斯涌出量大、通风风量大、通风系统区域复杂的特点,具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三是遵循认识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思路,以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为教学单元,实行项目导向,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2.教学内容体现实践性

教学安排分为校内和校外教学两部分。校内教学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通风技术单项测定、通风安全技术措施编制、通风设计优化等学习型工作任务,校外教学主要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通风安全综合实训和通风设施的施工等技能性训练任务。以学生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通风测定报告、通风安全技术设计、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及通风设施等成果为载体,使学习过程具体化,任务明确化,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二、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要求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较为抽象,但矿井通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又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具体实用,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以下特色培育。

1.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自然学科特点,本课程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所有理论描述、技术操作、技术措施均强调实践运用,借助视频、动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保证学生专业感性认识的建立,明晰所学知识与现场应用的对应。

2.强化实践环节

为实现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学校结合课程内容安排通风实习一周,安排通风课程设计一周,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达到1:1。

3.夯实基础知识

为了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学校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保证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为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继续深造夯实基础。

三、提高井下瓦斯抽采教学效果的措施

第一,课程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为煤炭企业通风安全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坚持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做合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二,课程在煤矿通风安全专家指导下以“一通三防”岗位技能要求将矿井通风与安全划分为七大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知识、能力、素质组成,按照相应岗位的应知、应会归纳细化很多学习型工作任务,构成了面向工作岗位的内容结构体系。

第三,充分利用专业教学优质资源,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课程实习和专业社会实践学期等机会,以煤矿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先后完成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矿井通风机性能测定、通风系统改造及优化等80多个技术服务项目,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四、结论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应立足专业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为基础,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对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的兴趣,不但要使学生产生兴趣,而且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井下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管理手段和基础知识,学会矿井瓦斯、煤尘、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其进行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并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工业通风论文篇4

一、选题的实际价值与理论意义

工程总承包(EPC、EP+C、DB等)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在电力行业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电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我国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若干工程调查,包括目前在国内电力工程总承包合同额最大的西北电力设计院、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电力设计院,在这些企业的电力总承包工程中,都存在对工程风险预计不足的问题,给工程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本文通过对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风险的研究,使承包商在认识到风险的同时,能够为我国总承包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对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促进工程建设和总承包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电力事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2〕世界项目管理大会把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作为大会的四大主题之一,以及各种期刊上有关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的不断增加,都表明人们已极为重视对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

第一,认识风险、规避风险是当前项目管理中薄弱环节。

大多数总承包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对工程风险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在项目管理中忽视了项目风险的管理,致使许多承包商在接到总承包工程后,达不到投标时的经济效益预期。

第二,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确的风险分析、风险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反,不进行风险管理使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这个角度上讲,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的水平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有利于电力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有些承包商对项目建设不进行风险评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不可避免遇到困难,既给工程的进展带来了阻碍,也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损失。

二、解决的问题和方法

(一)风险识别方法

在项目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借助于一些技术和工具,这样在整个风险分析过程中就能够提高效率,减少差错,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风险分析工具和技术(见表1)。

表1

(二)风险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方法

风险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风险事件影响及危害性的综合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源于可靠性工程中广泛运用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analysis,FMECA)。其分析原理如下:

表2

严重性指潜在风险事件对产品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为了准确定义风险事件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对每种风险事件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并赋予分值。如下表

表3

可能性指具体的风险起因发生的概率,可能性的分级数着重在其含义而不是数值。

表4

风险指数指对风险事件严重性和可能性的综合描述。该数值越大,则表明这一潜在问题越严重,越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减少该值。

表5

应急措施指风险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对措施,预防措施指为了防止该风险事件的出现所采取的防患措施。

表6

(三)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就是对项目风险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在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定性定量估计和评价之后,得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的严重程度。再根据项目的要求,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达到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降低损失程度。

为应对风险,可从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后果等级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三、主要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分析,能够为我国总承包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对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将电力行业以外的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为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值得借鉴的风险管理理论,促进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2.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能够正确的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本文运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analysis,FMECA),结合工程实例列出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显示每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可控制程度,以及风险级别的大小,从而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同时,找出减少风险发生的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并制定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宽山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

徐孝忠。合同风险的成因及形态。《施工企业管理》

〔2〕成花玲、常春育著,论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建立,山西建筑,2002.1

工业通风论文篇5

改革的必要性

《矿井通风》是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煤矿企业培养具备矿井通风测定、施工、维护、设计、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矿井通风课程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不易理解。另外,由于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孤立,没有协调统一起来,很多教学方法得不到应用。

随着我国对煤矿安全的重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实施面向企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做”结合,教师要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改革学科体系的知识传授逻辑设计思路,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从而整合矿井通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矿井安全。

教学方法与实践

我国矿井大部分为井工开采,通风系统复杂,井下粉尘较多,生产环境恶劣,即便学生去矿上学习,但下井的机会也较少,因此学生对实践生产了解较少,理论联系实践较困难,而矿井通风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根据以上情况,提出如下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法主要应用于课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分为若干个项目,主要包括: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矿井总风量的计算和分配、矿井通风风阻力计算、选择通风设备和概算矿井通风费用计算,通过一次完整的课程设计,学生毕业到工作岗位后,对通风工、瓦斯检查工等工种都能胜任。

案例教学 由水、火、瓦斯等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不断,特别是近几年,多次发生了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这些事故很多就是由于通风不良造成的,比如:气体窒息事故、瓦斯爆炸、煤尘自燃等。因此,在讲授本课程的时候,应尽可能地把这些典型案例都分析给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分析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防范措施等,能从这些实际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加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有助于加强安全意识,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实训现场教学 在矿井通风实训室开展教学, 教师面对模拟矿井通风系统等各类设备,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演示;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种教学方法适合高职学情,也符合职教发展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采矿模型演示、操作演练、黑板推理等教学手段灵活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另外,在实训现场,教师也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进行操作、得出运行结果,再反过来学习理论性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现场参观学习 根据校企合作的情况,依据教学计划,在课程进行至某阶段时,教师组织学生去煤矿企业参观学习,参观风机房,通风附属设施等。通过深入煤矿企业的现场参观学习,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学生对矿井通风知识有了很好地掌握,同时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参观过程中,与主管或技术人员交流学习,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顶岗实习 学校选择通风工、瓦斯检查工、测风员等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实习岗位,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实现了校内教学与企业培养一体化、系统化,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提高了毕业生守岗的胜任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优秀者可以留在企业工作,从而使得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大大提高,实现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效果,也可以作为毕业实习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程文锋,金文兵,刘哲纬.高职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03).

工业通风论文篇6

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领导班子和全体法官及其工作人员在理念上会对法院文化产生广泛的认同。以此为契机,结合法院工作实践,找准文化建设的基本载体、主要内容、步骤方式:首先、增强"文化兴院"的意识。要充分意识到法院文化建设对改进法院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的促进作用,意识到法院文化建设对提升法院管理水平,树立法院良好形象的促进作用。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增强法院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规划"文化兴院"的蓝图。通过调研制定法院文化建设的框架,将作风建设、审判业务、队伍管理等全体部纳入法院文化建设之中,制定好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再次、落实"文化兴院"的各项举措。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狠抓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建设各项举措的落实,让法官及其工作人员体验到法院作风的大改进,形象的大提升,从而激发出大家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在的能力,使“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取得有机统一。

二、树职业人----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法官成长创造平台

法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要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弘扬法院文化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功效,以提升人为第一要务,加强法院行为文化的培育。主要是:

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法官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学习文化。可以这样说,素质大提升,能力大发展,眼界大开放,学习教育是关键。要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全院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引导大家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

要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法院志存高远,修身养廉的廉政文化。要按照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指导思想,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在活动中为法官上好党课和廉政课;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执行《法官行为规范》,加大违法违纪的查处力度,强化反面警示教育作用。

要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有意培植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的专业文化。坚持业务培训和理论研讨双管齐下,请进来与走出去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发挥法官论坛、理论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文化平台的作用。树典型、学榜样,引领干警提升思想境界、司法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做管理功----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法院管理夯实体制基础。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指出:"管理出公正,管理出效率,管理出廉洁,只有增强司法管理能力,我们才能带出一支精良的队伍,才能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使机关的工作有条不紊,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

要使“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成效持续发挥作用,制度是保障。为此,要“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过程中,注重培育人本管理,以德治院的制度文化,实现理性管理、柔性管理、长效管理,减少和避免感性管理、刚性管理、突击管理。

第一、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培植科学民主的决策文化。法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和群众观,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和驾驭能力,做到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

第二、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培植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的管理文化。要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反思、检讨法院的管理机制,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按照量化管理、动态管理的要求,分解权限、细化措施、加强监督,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使法院管理更加制度化、标准化、人性化。

第三、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培养强有力的执行文化。要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监督,让遵守制度成为习惯,使服从管理成为品质,在全法院营造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风气。

工业通风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54-01

一、研究生课程“线性系统理论”教学现状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它以工程项目的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技术。近年来,针对高校工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企业的共同反映是: 毕业生普遍缺乏对现代企业工作流程和文化地了解,上岗适应慢,缺乏团队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薄弱,所有这些都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05年10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我国2005年毕业的约60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性公司工作的不到10%。分析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教育系统偏于理论,相比欧洲和北美学生以团队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方式,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受到项目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工程教育的目的是为产业界培养合格的工程人才,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都应以能否满足产业界的需要作为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首要标准。因此,在本科教学进行CDIO改革的同时,也应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包含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两个重要阶段,对研究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能仅着眼于论文研究阶段,而必须在课程学习阶段也予以同等地重视。

“线性系统理论”是本校电气信息类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学位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从课程角度看,该课程作为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课程内容在整个控制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承接理论与应用的纽带,在培养研究生的系统概念、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学生处于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学习的开始阶段,无论对教学内容,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完全适应,多数学生还是沿用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结合课程布置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缺乏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基于课程要求培养研究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位论文研究及工程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不够。鉴于此,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有目的和针对性地把系统控制理论中的研究方法贯穿于教学中,对研究生进行了学习、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和熏陶;引入CDIO理念,编写“线性系统理论”工程应用案例,通过计算机仿真手段,开展基于项目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控制问题。

二、CDIO理念在工科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基于项目或问题组织实践教学内容,这些项目或问题都需要应用线性系统理论的方法才能达到项目目标或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计算机仿真手段,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验证解决问题的效果;通过撰写项目研究报告、答辩等环节提高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总结和讨论,让学生将具体项目中学到的知识,提升为一般化的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师编写实践教学案例以辅助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在理论课程进行的同时,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践环节;每个学生必须选择一个基本项目和一个综合项目,基本项目需要独立完成,综合项目需要找一位同学合作完成;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一次答辩、演示并进行总结讨论,同时让学生提交项目研究报告。成绩按照项目研究深度、答辩情况和书面报告综合给出,作为平时成绩按较大比例计入课程最后成绩。

实践教学辅助讲义按照项目或案例进行组织。讲义中给出每个项目的基本原理、主要参数和项目目标。项目来源于工程应用原型,是一个实际的物理系统而不是数学模型。要求学生熟悉物理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线性化,进而应用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并分析系统在工程实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程实现方案。辅助讲义主要的案例有倒立摆的建模与控制、通信卫星光晕轨道控制、磁盘读写系统的建模与控制、风力发电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连续全返混式反应釜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发电厂锅炉和气机的建模与控制等。例如在风力发电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案例中,教师首先介绍该类系统的控制目标,对工作原理和主要物理关系进行简要介绍,再提出具体控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需要翻阅参考资料,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运行机理分析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确定状态变量、控制变量和输出变量;选择系统的工作点,并对工作点进行线性化;搭建仿真模型,采用线性系统中学习过的多种控制算法进行系统控制,并对控制算法中的参数进行设计;通过仿真对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并进行答辩和成果演示。

如2010年秋季学期,某同学对风力发电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首先通过工作原理分析,建立了机理模型。在最大风能跟踪控制区域,选择了合适的工作点,通过泰勒公式建立了线性三阶状态空间方程。通过查阅厂家的数据手册,计算了模型参数设计了扰动风速模型。通过控制器设计,考察了风力机转速对扰动风速的不同响应,图1为采用基本控制器时,风力机转速对单位阶跃扰动风速的响应,图2为采用改进控制器时风力机转速对单位阶跃扰动风速的响应,图3为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后,风力机转速对单位阶跃扰动风速的响应。可以看出,随着控制器地不断改进,风力机转速的动态响应性能逐渐得到提高。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小组答辩等环节,该同学对课程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程考试成绩不但优秀,而且利用所学的知识,已参与完成了老师的三个科研项目。硕士学位论文也非常优秀。

三、结论

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对于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拓宽、批判思维的形成、科研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硕士研究生“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性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课程中蕴涵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全面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工业通风论文篇8

笔者认为,要积极探索困难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大局,积极强化服从、服务功能,着重在宣传发动、教育引导上做文章;在氛围营造,典型塑造上下功夫,真正使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和企业文化聚力等方面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积极作用,成为困难形势下凝心聚力的精神法宝。

1思想引领是前提

企业困难形势下,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项工作要做在前,谋划在前,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性。面对严峻形势的冲击,煤炭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抓住“思想引领”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干部培训会、政工系统干部会、形势教育大会,大讲企业发展的内环境,讲公司发展建设历程,通过回顾、展望、阐述的方式,用企业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激励、鼓舞干部职工;另一方面,通过生产班前会、生a信息,讲形势、传压力、明任务,将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战胜困难危机的主要思路和重点措施,传达到干部职工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大讲困难形势下,职工素质提升、加强思想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的重要意义,增强主动学习,主动工作的意识。

在企业中,经济工作离开思想政治工作不行,思想政治工作脱离经济工作也不行,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确保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结合生产实际,以人文关怀为立足点,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该公司牢固树立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指导思想,通过职工思想帮扶、困难帮扶、工作帮扶、技术帮扶活动,向无知无畏和不懂不会“亮剑”,杜绝盲目、蛮干的思想行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性。落实技能比武和技术鉴定工作;扎实推进助学、助困、助弱活动,使职工充分感受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2宣传舆论是根本

宣传舆论是加强和改善煤企业思想工作的根本,其工作着力点要放在造氛围、抓落实上。

要健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明确各支部书记是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健全完善宣传思想考核方案、各岗位工作职责等制度,健全完善专、兼职通讯网络,以制度落实规范工作落实。以造氛围,造声势,鼓信心和干劲。发动各总支、支部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通过生产班前会、周五例会学习,大讲安全生产形势,讲困难和希望,大力宣传、动员职工,全力以赴保安全生产。

要狠抓安全、警示教育重点。可以通过生产前会“每日一题”学习,组织学习形势任务、领导讲话、安全生产、企业发展、技术管理等知识理论,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广播、电视、微平台”主阵地,强化安全生产舆论宣传,要适应企业发展、增强形势任务教育,适时开办科队长访谈栏目,安全生产月访谈、咨询、文化、文娱等教育性活动,选树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安全生产奠定思想基础。要利用“安全生产咨询月”活动多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发放宣传单、安全警言警句,现场安全宣誓、咨询,组织大签名,强化安全意识,坚定广大干群履职尽责、敬畏生命、警钟常鸣的思想意识。要利用反腐倡廉教育宣传月,播放专题教育片,开展廉政教育签名活动,通过微平台、手机短信为党员干部发送廉政警句、警言,教育和警示党员干部。

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应急机制和舆情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监督的作用,收集职工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加强网络宣传,通过正面宣传教育引导职工。

3文化建设是深化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提出的这48个字,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笔者认为,煤矿企业也要“成风化人”,在加强舆论引导和文化建设方面大胆出招。经济困难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善于积极拓展“抓深化、抓升华”教育,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职工行为习惯,以行为习惯培育矿区文化。通过加强企业困难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和文化建设,“成风化人”,以文化力激活战斗力、生产力。

成什么风?成风化人就是要“成”良好的家风民风;成良好的矿风企风;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加强治理整顿,加强引导规范,加强道德修养,要大力培育和弘扬良好矿风矿气,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矿区文化。困难形势下要加强劳动组织、劳动纪律、劳动作风大整顿。对科、队级干部采取“工作、责任”问责,落实工作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通过问责管理,督促工作落实。同时,通过严格井口入井打卡,机关人脸考勤,对不规范考勤者通报、处罚,并连带对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罚,通过整顿整治,把规矩纪律贯彻融入,形成正风气和正能量。

化什么人?宣传报道的触角要伸向生产一线,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放在基层队组。成风化人必须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找准对象。要感化职工、宣传职工,凝聚职工,团结职工,化解思想疑虑,化解工作难题,化解实际困难。矿区新闻舆论要“化职工群众”,让所有的职工群众都受到感染熏陶,形成良风正气。

工业通风论文篇9

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急速变化和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因素的日益增加,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择,关于内部控制的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也成为国内外管理实务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与内部控制的管理实践日益普及和日趋完善相比,理论研究无疑是滞后于实践发展的(李连华,2007),这将影响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发挥,甚至将成为内部控制管理实践进一步发展和突破的障碍。要推进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其他相关理论中寻找恰当的理论元素,为其指明发展方向和提供理论支持。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学理论的支持,管理理论的发展对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主导着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认识,从更具体的内部控制要素角度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理论基础追根溯源,聚焦战略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管理沟通理论、管理过程理论等相关管理理论对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和理论要素等提供的理论支撑,并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加深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理解,为内部控制理论基础的研究提供些许贡献。

二、内部控制理论基础及框架

( 一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者以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工程学、哲学、法学等学科的委托理论、契约理论、权力配置理论、系统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人性假设理论等为基础,让内部控制的研究拥有更多的理论支持(朱华建等,2011)。(1)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研究:Power(1998)、Eilifsen et al(1999)、杨雄胜(2005)、贺欣(2006)、徐虹(2009)、刘金文(2009)、周继军(2010)等国内外学者主要运用契约论和委托理论揭示内部控制的本质,认为内部控制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和企业雇员之间的不完备契约和委托关系,契约的不完备性使企业的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系统产生需求,需要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系统来保证企业员工按照其管理要求履行合约,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刘明辉等(2002)、林钟高等(2007)、缪艳娟(2010)等学者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提出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存在的合理性,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内部控制的内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以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研究:张杰明(1991)、何燎原等(2005)、王玉蓉(2006)、董卉娜(2008)等学者从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不同阶段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状况,寻找管理理论发展与内部控制理论演进的契合点和历史对称性,认为管理理论诱导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Merchant(1998)、杨雄胜(2006)、谢晖(2007)等学者从管理控制论中为内部控制寻找理论依据,如:杨雄胜(2006)具体分析了自我控制论、控制过程论、控制系统论等管理控制理论,解析内部控制的管理渊源;杨海平等(2009)提出基于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内部控制理论的概念,对内部控制模式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周琳(2012)基于人本管理视角从内部控制理念、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企业文化三方面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3)以其他理论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研究:林钟高等(2007)以法学为理论基点看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拓展性分析;杨周南等(2007)提出用工程学的方法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钟玮等(2010)借助系统理论和动力学的相关方法,对当前的内部控制系统功能障碍进行分析,进而对内部控制系统要素和功能进行挖掘;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2012)通过研究内部控制的哲学基础,试图揭示内部控制制度赖以存在的人性假定。总的来看,管理学相关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理论一样,也是内部控制理论的主要支持理论,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基础的研究也已经着眼从管理理论中寻找恰当的理论元素和理论支撑。

( 二 )内部控制理论框架 着眼于企业内部分析和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管理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而且已形成了包括资源论、钻石模型和企业社会关系理论等在内的多种范式并存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徐二明等,1999)。战略管理是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强调适应环境、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整体最优和反馈修正等原则。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背景下,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进行了改进和扩展,提出“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是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要素、企业组织层级构成了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三个维度,而且上述三个维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是为风险管理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组织层级都要坚持风险管理目标;各个组织层级都必须从八个风险管理要素入手进行风险管理。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置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宽泛的领域;同时,《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层次高于经营目标、报告目标以及合规目标的“战略目标”,指出在确立了发展计划后应先制定出战略目标,随之保证运营、报告、遵循目标与其一致,企业在实现前三个目标的同时也要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明确提出终极目标为增加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内部控制目标层次由管理的业务层,上升到自战略层向下层层分解的整个管理过程。总之,战略管理视角下的COSO风险管理框架使内部控制摆脱了传统内部控制封闭运行、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过于僵化等弊端,促使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终极目标链接起来,顺应了21世纪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

三、基于管理理论的内部控制要素

(一)内部环境 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着重研究人和组织活动过程,如群体和个体行为,人和组织的关系、沟通、参与、激励、领导艺术等,梅奥的霍桑实验、巴纳德的均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格雷戈的X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都是其代表性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以人为本,即以尊重人的人格、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为基本原则的企业文化理论迅速发展,为企业管理注入了全新的思想和活力,企业文化理论强调成功企业之所以取得成功,不在于资金、技术、设备、建筑物、销售网络等硬件,而在于有致力于人的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企业员工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的《第五项修炼》中首次提出学习型组织管理观念,指出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面临变动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与人的发展、企业文化、组织环境、经营理念等相关的管理理论对内部控制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内部环境要素不仅仅关注一切可控的或与控制相关的事务,而且考虑了一些看似不可控,却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如风险文化、操守和价值观、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职责和权限的分配等。引入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在内的企业文化,倡导完善组织结构,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防范舞弊风险,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重要支持;将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等内容融入到传统控制体系之中,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目标管理(MBO)概念,指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管理人员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权变理论的核心在于,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张砚等,2007),企业只有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才能得到长足发展。1963年Mehr的《企业风险管理》和1964年C.A. Williams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真正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一种管理过程,而且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进入21世纪以后,风险管理理论突破了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从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来分析和管理面临的风险,为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王稳等,2010)。此外,战略管理中常用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分析法和“决策树法”是风险管理中常用的分析和评估方法。目标管理理论、权变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评估方法等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推进和突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将风险定义为“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认为只有先制定目标,管理层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事件,从而进一步识别给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而且管理层参与目标制定时应保证其所选择的目标不仅和企业使命方向一致,而且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符。受权变理论影响,COSO风险框架提出,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识别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外事件,分清风险和机会,而且管理层在制定战略或目标时要考虑到机会。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为风险识别和评估等提供了支持,框架中提出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既要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风险评估,而且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以便确定管理的依据。

(三)控制活动 作为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过程学派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其核心是,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杨雄胜,2006)。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把控制活动定义为帮助确保管理层的指示得到实施的政策和程序。由于控制活动是被作为适当的管理风险的工具,所以控制活动和风险评估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管理过程学派理论为控制活动提供了有益指导,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基础;而且把管理的任务和非管理的任务加以明显地区分,能使员工和经理层各司其职,更好地保证风险评估过程以及其他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得以实施。

(四)信息与沟通 20世纪90年代,以现代信息和互联网为特征的网络技术革命性的突破,给现代沟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强大支持和动力,推动现代沟通理论正在进行革命性飞跃(崔佳颖,2005)。以国际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沟通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无论是西蒙决策理论的沟通、彼得斯的感情沟通、德鲁克的知识型沟通、圣吉的学习型组织沟通还是萨维奇的知识网络沟通,都体现了“人际沟通”、“网络化沟通”和“全方位的知识共享沟通”的趋势。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为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要素提供了重要支持。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指出,企业必须收集信息并向适当人士传达。管理者制定恰当的决策时既需要内部信息也需要外部信息;为了运作内部控制,管理者也需要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信息是沟通的基础,沟通必须满足不同团体和个人的期望,使他们能够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沟通越有效,管理层就能更好的行使其监督职能,企业就越容易达到既定的目标。基于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的当代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将更好地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可理解的信息,无疑对管理者成功地运转和控制业务、达成既定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监督 德鲁克指出,在目标管理体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结果和目标来评估自己的绩效,以便做进一步改善――这就是“自我控制”的原则。绩效还可以由老板和下属定期共同评估,有利于采取必要的行动,上下级间的沟通因此会得到改善,双方的困难和期待也会更清晰,从这个角度来看,目标管理可以培育团队精神和改进团队合作。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组成部分的“平衡计分卡”(BSC)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绩效管理方法,提出组织应从四个维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从而获得组织发展的动力(Jack et al.,2003)。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把监督看成评估企业各个时期的风险管理质量过程的一个部分,这个过程包括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或者两者的结合,而持续监督和个别评估的频率则取决于评估过程中所包含的风险水平。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要素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有适当的“自我控制”和相关人员评估控制的设计及运作情况,并通过绩效考核等管理方法跟进,促使企业风险管理处于有效监控之下。

四、结论与展望

21世纪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也必将会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开拓更宽广的视角。(1)战略目标将着眼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基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日益成为管理理论发展的重点之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企业本质的全新视角,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体系,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独特、稀缺和具有潜在价值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发展的重心是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需要TQM(全面质量管理)、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助力(吴士刚,2001)。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部控制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实现应着眼于形成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分析和识别自身核心竞争力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来塑造竞争优势。(2)内部环境将强调“软实力”的打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保证,管理学者更多地关注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运用等问题,知识管理理论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演进,越来越多地重视知识的分享和交流,不仅仅依赖信息技术,更强调人际间的交流与互动。系统管理理论也从系统工程的硬控制理论逐渐向软系统控制理论转变,通过重视社会系统的人的行为动机的研究,实现人的行为与系统目标的有机融合(付彦,2004),人力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理论和软系统控制理论反映了知识经济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柔性化趋势,知识、文化、人力资本的作用愈发重要。这些重要因素也将成为内部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传统的硬性管理将不能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必须将增强知识要素的作用、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纳入内部环境的建设之中,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作用。(3)控制活动将探寻与组织变革结合的路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顾客、竞争和变革为特征的三股力量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垂直型科层制组织架构下,流程分工过细、权力层级冗长、部门壁垒森严,很容易忽视顾客利益,最终会使得企业越来越难适应市场变化。迈克尔.哈默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BPR)提出构建面向流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组织内部纵向的权力等级划分和横向的部门壁垒,层级的精简提高了信息传递质量和反应效率,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协作小组促进了沟通和协调,最终可以促进组织整体效率的提升(季晓云,2012)。面对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发展趋势,内部控制活动也应积极探寻与组织变革有机结合的合理路径。在对企业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控制活动应着力于对企业价值链中的核心流程和关键点进行控制;扁平化组织结构下,动态工作单元、小组团队等组织形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活动应更多地重视团队内部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政策执行效率与效果、绩效评价与反馈等。

参考文献:

[1]COSO(方红星译):《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杨雄胜:《内部控制的管理渊源解析:管理学的视角》,《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第4期。

[3]朱华建、张盛勇、高宏伟:《21世纪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主题及述评》,《会计研究》2011年第57-64期。

[4]徐二明、王智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5]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6]崔佳颖:《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7]吴士刚:《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8]付彦:《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6期。

工业通风论文篇10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culture of risk management,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57-05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衡量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依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严格风险准则,我国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了“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全额的风险计量”的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已现雏形。然而,我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从而使全面风险管理“徒现其形而未具其神”,全面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可持续性发展和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的支持效能无法充分发挥。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入流动性不足和经济衰退的窘境,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更多、更为复杂的风险,风险管理形势严峻,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要求更加迫切。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一)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

风险管理文化是指以银行企业文化为背景,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价值观念和风险管理行为规范。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理念,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风险管理活动的凝炼和升华,是得到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风险管理文化既强调精确的技术处理,又强调深刻的人文观念,它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风险管理文化的作用

1. 风险管理文化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随着体制改革和业务拓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将是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为一体的综合性风险,而经济金融全球化以及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对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商业银行必须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先进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为先导,通过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意识扩散到每个业务部门和每个业务环节,并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发挥作用,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从而持续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2. 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家银行倡导的文化,决定了这家银行在市场上能够走多远。银行采取什么样的业务发展战略,风险偏好,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是否顺畅,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银行工作人员是否能够在重大的风险问题上达成基本的共识,规章制度是否充分合理并得到贯彻执行,出现了例外情况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能体现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因此,搞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银行治行之本、动力之源、持续发展之基,只有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使风险管理由高深抽象的理论变为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才能使银行的经营目标和风险机制得以有效实现,在效益增长的同时把风险约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3. 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和经营价值最大化的坚实基础。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经营管理理念不是有形的规定,而是准确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要求,强化资本约束的理念,把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依托于对风险全面而有效的管理来实现银行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文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佳结合点之一,使商业银行走以内涵式为主的发展道路,以规范求发展,统筹速度、质量、效益和结构,真正实现四者的长期、有机统一。

4. 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武器。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银行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银行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在银行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银行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二、构建先进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一)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企业文化和管理学的理论,作为银行企业文化重要子系统的风险管理文化应由理念、行为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理念文化是核心,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理念文化的保证和表现形式,三者有机结合,共同组成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全部内涵。通过三个层次的建设,形成理念科学、制度完善、“三位一体”的健康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

1. 风险管理理念文化。风险管理理念文化又叫风险管理精神文化,相对于风险管理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它处于整个风险管理文化的最深层,并成为风险管理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从内涵上讲,风险管理理念文化是指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体成员统一于风险管理方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风险理论成果的总和。它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一种总结与升华,是商业银行风险文化中最有活力、最有生命力、最有创造力的核心部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思想上层建筑,即银行风险意识形态的总和。

从外延上讲,风险管理的理念文化包括:商业银行风险精神、商业银行风险价值观、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观以及理论化、体系化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学。

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实践看,风险管理有三个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一:平衡风险与收益的理念。风险与收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风险本身就是事物的客观存在,既是损失的可能,也是盈利的来源。一般来说,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银行业务的性质决定了在获取利润时必须承担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要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敢于承担与预期收益相平衡的风险,通过有效识别、度量、监测和控制风险,追求盈利机会,形成对银行业务过度扩张的有效制约,促使商业银行良性、可持续发展。

基本理念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银行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联合造成,对风险的管理也应该全范围、全过程、全员化的管理。全范围的管理:要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不同业务的风险,公司、零售、金融机构等不同客户的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全过程的管理:风险管理应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哪一个环节缺少风险管理,都有可能出现损失,甚至导致整个业务活动的失败,风险管理必须实现过程控制,前移风险管理关口。全员的管理:风险管理是每一个银行员工的责任,无论是董事会还是管理层,无论是风险管理部门还是业务拓展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

基本理念三:边界管理的理念。风险管理就是要把握风险的度,守住那些危险地带,插上“标签”, 业务运作不能越过这些边界,确保银行的平稳安全运行。银行计算经济资本占用带来的成本,并依据经济资本计算行业、区域和客户的风险限额,对限额实施指令性或指导性管理,风险限额实际上也就是银行的风险边界。

此外,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先进风险管理理念还包括: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战略应该纳入商业银行整体战略之中,并服务于业务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应该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不了解或无把握控制风险的业务,应该采取审慎态度,等等。

国内商业银行应对本行多年积累的风险管理理念进行提炼,借鉴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理念,构建前中后台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理念文化,用正确的风险理念引导全行员工,形成风险管理促进业务发展、业务发展赢得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

2. 风险管理行为文化。如果把风险管理理念文化比喻成风险管理文化的灵魂,那么风险管理行为文化就是灵魂的载体。在一个文化系统中,理念文化必须也必然要发挥灵魂、核心作用,从而渗透到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之中。而理念文化的渗透、指导、调整作用,必须有一个逻辑秩序和相应的行为活动,这就是首先通过行为文化的层面或环节发生。

风险管理行为文化,一般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度规范和人的行为表现等。

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银行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是一个上下贯通、横向密切相连的网络,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以及财务控制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法律合规部门等其他部门构成,在全系统内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的垂直体系,独立运作,实现与业务经营的并行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是指银行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在风险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项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执行效力高低顺序;其次要针对各个环节和阶段,建立全过程管理,形成固有的流程和权限;在此基础上,完善信息收集和传导反馈机制,并且进行周期性评审、梳理、清理和修订制度,保证制度持续有效。

行为表现一般是指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具体行为、具体操作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行为风格、行为风尚,它独立于风险管理理念文化和组织架构、制度规范,但又不可分割,因为人的行为总是在某种观念和环境支配、影响下形成、实施的。风险管理的行为风尚:遵纪守法、诚信敬业,两者内在一致,共同构成了对行为表现的基本要求。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要求商业银行牢牢抓住行为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层面,构建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机制,让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来发扬和发展风险管理理念。

3. 风险管理物质文化。风险管理物质文化,广义上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知识层面,即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它包括银行对各种风险的评估能力、辨识能力、在风险收益上的权衡艺术以及对风险管理模型的开发运用技巧;二是实物层面,即通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形成的安全的经营与管理产品、设施、设备和空间环境以及配套的各种物质保障手段等。狭义上,仅指风险管理的知识层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物质文化在知识层面和实物层面均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前者主要表现为注重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定量分析技术缺乏,技术方法落后,技术和工具缺乏等。缺乏精确的度量,就很难对风险做出准确的甄别并对项目做出正确评估,这直接影响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降低了风险管理的透明度。后者主要表现为银行经营的产品缺乏定期风险评估、风险缓释功能不足,服务手段没有完全贴近市场需求,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和监控设施不完善且技术支持力度不够,经营环境缺乏鲜明和统一的文化特征等,商业银行经营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成果,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是展现风险管理文化的主要窗口,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监控设施等硬件设备是风险管理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实物层面的文化缺乏,不但使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而且会对银行经营形象和声誉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建设风险管理物质文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贷款风险监测和控制手段,吸收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符合风险管理要求的信息科技平台,建立透明高效的风险信息报告体系;研究系统、科学的资产风险量化和评级技术,从主要依赖主观判断向积极引入现代风险管理方法、模型和技术转变;建立产品定期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设计和推广全球统一的银行经营环境形象,形成品牌效应;根据市场需求,建立标准化和差异化的服务手段,等等。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执行

1. 通过管理者的倡导来推进风险管理文化。领导重视是推进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从文化经营角度看,银行高级管理层的使命就是创建并推行企业文化。各级管理人员首先要在其经营思想中贯通正确的风险管理文化理念和风险管理价值观,通过对风险价值观念的提炼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方案的策划,为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指明方向。

各级领导的思路不仅要转为政策和语言,更要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方面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行为、态度、语言及非语言信号来践行风险管理文化,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塑造风险管理的“模范人物”,宣传报道“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两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来推进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2. 通过管理者与执行者的互动来传导风险管理文化。营造风险管理文化,不但需要管理决策层的积极倡导与策划,更要求每个机构的每位员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从管理者到执行者,要通过有效的推行与传播,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促进员工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认知感、认同感和认责感,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文化三个层面的有机衔接,把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习惯渗透于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工作环节,并内化为每位员工的职业态度和自觉行为,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整个银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形成一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道德评价和职业环境。

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保证商业银行高管层对整个风险文化的设计、构思传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自上而下的沟通,确保风险指令传达的及时性,避免和解决沟通中的干扰和失真问题;二是自下而上的沟通,确保员工意见及时反馈到高管层,使风险管理文化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三是员工之间的沟通,通过各种群体性的宣传、培训、比赛、检测等活动,在群体互动中塑造每位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习惯、行为品质、行为风尚。

3. 通过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塑造风险管理文化。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专家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建立起透明、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专家序列要更突出专业专注的特点,每一类别下的等级一定要合理,标准一定要清晰具体,尤其是专业素质的要求,一定要紧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点,进行必要的细化和量化。同时,要在使用中不断地培训,提升专家的层次,使其不断适应更高、更重要的新的职位,从而不断增进其成就感和归属感。

要在对银行各类风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科学的风险控制与奖惩制度,一方面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能满足其对企业回报预期的资源或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投入程度。通过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有利于知识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风险管理文化,加强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人力资本与银行其他资源的配置,增进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有效沟通,让人力资本的效用最大化。

4. 通过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来构筑风险管理文化。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又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培育风险管理文化要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以人为本,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构筑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相互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知人善用,用人惟贤;挖掘员工的最大潜能,鼓励员工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聪明才智。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专业人员任职机制,应积极推进风险经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经理的任职资格、工作职责、业绩评价和考核管理机制,逐步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第三,要加强对员工队伍的教育培训,传授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着力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使员工在风险管理技能方面不断得到强化,在风险管理意识方面不断超越自我,紧跟国际银行发展步伐。

5. 通过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来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文化。我国银行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遍“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盲目追求效益,对风险的认识不足、控制乏力,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也出现了很多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目前,这种落后的传统价值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风险管理还没有渗透到商业银行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个人的头脑当中,还未成为银行经营管理当中的一种“习惯”。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能搞突击式的“面子工程”,必须建立一种长效发展机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长效发展机制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继承传统文化中健康向上、有利于银行发展的精华,在理念、行为、物质三个层面上建立具有内在自我完善功能、在银行持续经营中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先进风险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叶永刚,顾京圃.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黄宪,赵征,代军勋.银行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赵志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新版)[M].北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06.

[6]黄宪,金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在我国的构建[M].北京:中国软科学,2004.

[7]赵志宏.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建立并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重点[J]. 银行家,2004.

[8]刘莹,胡军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

工业通风论文篇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的增强,园林相关行业、领域对既懂园林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尽管许多高校园林院、系开设了园林专业英语课程,以期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我国复合型园林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依然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方法不合适,不能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复合型园林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探析,以便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复合型园林人才。由武涛、杨滨章主编,徐锋主审,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风景园林专业英语》(副主编是王霞、朱晓霞、陈宇、王洁,2012年9月版)一书,运用英语的表达方式介绍了风景园林的概念、园林演变史、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建造技术与工程以及近十几年来风景园林研究进程,旨在帮助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帮助学生能够无障碍阅读相关国际文献,用英语撰写论文、综述、报告等,其中关于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的讲解,对探讨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读全书,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结构科学,内容丰富且客观

该书围绕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等内容展开阐述,理论框架清晰,对读者阅读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全书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风景园林概述”借鉴《风景园林导论》和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描述了风景园林的定义;第二部分“园林史论”通过西方园林史的一些论著回顾了世界风景园林发展的历程;第三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运用近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的一些论述展现了风景规划、公园、庭院在近现代取得的发展;第四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任务、思潮及作品”介绍了玛萨舒瓦茨等人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阐释了场地、景观、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第六部分“工程与技术”从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指出了风景园林设计及建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七部分“研究与动态”展现了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思潮及发展方向。从中不难看出该书内容丰富,不仅追溯古今讲解了风景园林的前期发展与现在发展趋向,还详细具体地讲述风景园林涉及的多个方面知识,如设计、影响人物、建造技术。此外,该书内容具有一定客观性,从微观方面来讲,该书所用的词汇、语句都有根有据,且运用准确;从宏观层面来讲,该书所用的文章基本原理出自西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材、专业团体文献、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著名设计师著述,相比其他更具权威性与客观性。

二、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加强,从事风景园林相关工作的人员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都对英语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其不仅需要学会运用英语去了解国际风景园林的最新发展,获取最新信息,还需要运用英语与国际相关专业的友人进行知识交流,增长见识。《风景园林专业英语》一书是以帮助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和相关从业人员掌握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词汇、英语语法用法以及提高其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此目的基础上,该书在讲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时,会尽量选择难易适中、覆盖面广的论文作为讲解模板,以期学习者能够通过此书尽可能多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该书在翻译国外风景园林相关文章时,尽可能达到“信、雅趣、达”的要求,旨在告诉学习者不管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需要做到用词准确、语法无误,都需要做到文字流畅通顺、辞藻优美且忠于原文,只有这样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该书为帮助学者提高风景园林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撰写英文摘要的方式方法,较为客观地讲述了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查阅风景园林相关的英文资料的技巧。由此不难看出,该书不仅目的明确,可让学习者能够正视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同时围绕“目的”而展开的讲解对相关学习者来说也极具实用性。总而言之,该书不仅结构科学、内容丰富,还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对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专业的师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该书关于风景园林英语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内容的讲解,对探析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工业通风论文篇12

二、工作求真务实

在区局党组的正确带领下,我与分管股室的同志一起,以政风建设月活动为切入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为抓手,紧紧围绕税收全面质量管理,大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了系统监督制约机制,推进了我局作风建设、政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

(一)、积极组织开展作风教育月暨政风建设月活动。

一是按照省、市局有关作风教育月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作风教育月各项活动。组织广大税干集中学习有关文件和规定读本。组织税干观看正反教育片。组织系统税干进行作风教育演讲比赛。征集廉政格言、警句。组织召开特邀监察员和政风监测员会议。

二是在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先后开展了“效能建设大家谈”征文、“提升效能与深化政风建设”调研和“效能建设,地税先行我带头”演讲比赛等活动。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一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筑牢广大地税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部门责任,详细分解了党风建设和政风建设的各项任务。三是认真抓好警示教育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警钟长鸣,不断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四是组织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切实堵塞漏洞,杜绝不正当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全面推进地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

按照市局和区纪委对廉政文化工作的要求,组织制定了《全区地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主要任务分解表。要求形式多样,立足创新。第二,拓展了廉政文化建设阵地,通过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系统网站设廉政文化专栏,通过短信平台编发廉政短信上千条等。第三,制作廉政文化宣传专栏,举办廉政文化书画展,组织系统人员每人征集一条廉政格言警句等。第四,拓宽廉政文化创建领域。以廉政文化为引领,以各分局的办税服务厅为阵地,建立以廉政画廊、廉政台历、廉政屏保、廉政档案、定期述廉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第五,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制度。结合系统的警示教育活动和作风教育月活动,建立健全规范、系统的规章制度。

(四)、组织协调了其他工作。按照工作职责和党组的安排,负责了dy分局办公楼工程筹建工作,根据工程基建规定和程序,严格按照程序,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组织招、开标活动。现在已经开工建设;负责信访工作,组织开展了信访集中整治活动,安排了重要会议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有效化解了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协调了所联系分局与所在乡镇办事处的工作和其他的工作。

三、廉政身体力行

工业通风论文篇13

加拿大著名学者Peter(2016)在《Housing Markets and Risk Adjustments in Monetary Union》一文中通过对美国建筑企业产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周期研究,探讨了不动产投资对策。伯特兰(2017)分析了形成风险的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认为国际资本流动、各国资本市场自由化、金融管制的放松、扭曲的财政政策和服务业鼓励政策是全球建筑企业风险波动的主要因素。由于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不能直接带来利润,同时容易被同行效仿,国外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就不断探寻新的方式,比如使用中期控制方法和理论进入资本市场拓宽资金渠道。在战略管理高度发达的欧美等地方,建筑企业战略管理也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美国现在有80%左右的建筑企业战略管理进行资产证券化。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