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家系统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专家系统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

篇1

3.5系统面向多层次设计。专家系统服务的对象并不都在同一个层次上,文化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对象要求获取信息的复杂程度不同,所操作的专家系统和输出的内容复杂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开发不同层次的专家系统(如面向灌溉管理专业人员、农村技术人员、农户的灌溉专家系统)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14]。

3.6系统开发市场化。我国已经成功加入WTO,因此农业专家系统的建造不应忽视国际市场的需求,开发既能满足我国需求也能适宜国际需求的农业专家系统是必要的[12,13]。

3.7创造良好的农业专家系统应用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农村计算机的普及(包括上网)虽然初显端倪,但由于资金、条件和培训对象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推广和普及计算机依然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远远滞后于其他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显不足,从而也影响了农业专家系统的更进一步推广应用。为此,必须从计算机技术培训人手,传播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并进一步在现有的有线通信技术体系中,减少农村缺乏网络服务商的服务及农民文化素质低等重大障碍,改善农民的上网条件。另外,农业企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之一,只有农业企业积极使用农业专家系统,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才能提供全球服务、提升企业形象、开拓潜在市场、增加企业利润,才能使企业信息化走向实务。由于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特点,我国大部分企业分散经营,环境闭塞,信息不灵,传递不便,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而在市场经济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企业信息化能使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内外部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并最终使农业专家系统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5]。 4结束语

农业专家系统在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说,在农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用到专家系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各地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设想的提出,建设农业专家系统将成为加快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成为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积极动力。鉴于农业专家系统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可以预料,一个以农业专家系统为重要手段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将在我国迅速发展,并将成为我国2l世纪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美)JosephC.Giarratano,GaryD.Riley印鉴,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熊范纶.农业专家系统及开发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27

[3]熊范纶.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农业现代化研究所,1992.13(2):123-126

[4]吴玺,谭宏,夏建国,邓建良。试论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计算机与农业,2000,(8),1-4

[5]李军,邹志荣,程瑞锋,白福萍.农业专家系统及其在园艺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陕西农业科学,2002(11),22-24.

[6]柴萍,张保军,汪志农.农业专家系统在小麦栽培管理中的应用,水土保持研究,2002.(2)

[7]高明亮,王雪珍,吴顺章.农业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2):88-90

[8]刘莉,宣洋,李绍稳,房文娟.农业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害预防中的应用.计算机与农业,2003.(5):11-14

[9]张文龙,周静,戴保威.农业专家系统研究进展.种子,2004.23(10):

[10]马文杰,贺立源.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4):343-346

[11]杨国强,王双喜,杜伟.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进展.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93):303-306

[12]周贤君,邹冬生.农业专家系统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农业网络信息,2004.11,12-15

篇2

在我们跨入21世纪之际,由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网络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由此,也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框架,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改变了会计的时空观。

一、网络经济与会计

现代社会经历的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随着20世纪40年代末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产生,经典理论中关于宇宙\"实体\"和能量要素的观念被物质、能、信息三要素理论所取代。从信息角度对事物客体加以新的描述,已成为现代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1]目前,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生物工程、人工智能、CI设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倔起,形成了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商业)之后的第四产业,从而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推进到\"信息文明\"。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全球的网络经济已具雏形,网络己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开创出一些全新的经济组织(如虚拟企业)和经营方式(如电子商务)。因特网给世界经济上足了发条:以往建立一个公司直到其上市,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可是今天的网络公司,从几个人的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为几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只需十个月;电子计算机从50年代开始发展,40多年间,从286到386……到奔腾,芯片的发展速度呈现出每18个月翻一番,同时保持成本基本不变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因特网驱赶着IT业一路狂奔,加紧工作,不断创新,因为18个月后\"不成功便成仁\"。可以说,因特网己渗透到整个世界的每一角落,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2]

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社会经济计量的支柱,从内容到形式总是体现着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风貌,它的不断发展标志着社会文明和经济管理的进步。就信息文明对会计学科的影响而言,它便会计发展史经历了由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两次重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的过程,它的出现是会计技术手段上的一次\"革命\"。会计电算化的到来,把广大会计工作人员从那种日夜埋头于抄写、计算、整理、汇总、核对等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得以腾出精力,逐渐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整个管理规则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手工会计系统的纸张、笔墨、算盘己被电子计算机所替代,但会计规则(如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并没有因使用计算机而改变。因此,有人将此时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称之为\"手工会计系统的仿真\"。[3]

近期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预示着会计技术手段由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均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在于:它不再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对此,一些有识之士,适时提出\"网络财务\"[4]或《网络会计\"的全新概念。

二、从网络经济角度重新审视会计的时空观

康德哲学认为,宇宙本体之下,最基本的范畴是时间和空间。经济学意义上的时空观意味着满足人类需求的衡量:农业文明,产品生产者就是自身产品的需求者,没有商品交换,没有产品的社会性,不需要也不可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满足他人需要;工业文明,产品变成商品,扩大了人们的经济交往范围。商品生产者投人资本进行商品生产,资本是一种时间的等待,就是牺牲当前的消费,投资于长远的利益。此外,为实现商品价值,需要通过动力型的生产力,也就是蒸汽机来跨越商品生产者与商品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信息文明,由于因特网,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此刻,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又变小了。只要在线,发个E@M队IL,瞬间即可沟通信息,与地球另一边的企业距离变得很近。如不上网,与隔壁企业的距离却很远,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时空概念。因特网的本质就在于使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零,或近似于零,也就是便距离带来的磨擦系数降低,减少科斯所说的交易成本,加速度地实现商品流通。[5]目前,随着信息文明的到来,会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与工业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现行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仍局限于工业文明的层次,这种过时的思维模式如同机器上的固定齿轮,僵化呆板而又缺乏大局观。如果从网络经济的角度重新审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片会计时空的新视野。

(一)网络会计的空间观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和广延性,一定的空间范围对物质运动的发展有制约和影响作用。传统会计的主体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范围,在这一假设基础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基本要素才有空间的归属。[6]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其外延不断变化,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1.模糊性。例如,已构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集团出现后,会计为之服务的主体已具有双重性;再如,基于网络的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VIRTUALFIRMS虚拟公司)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它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的需要,可以迅速地进行分合、重组,即其\"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散;[7]以及近期出现并快速发展的基金项目。如此,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况。对于会计主体的这种模糊性,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

2.整合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木流动的加剧,企业间不断进行分化、重组、兼并,跨地区、跨行业、强弱联合、强强联合,成立企业集团,乃至跨国集团公司,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以往由于受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集团型企业(总公司)对异地机构(子公司、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在技术难度和管理成本上都是高昂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的流动和企业的整合。基于互联网的会计系统突破了这一空间局限,无需远行,通过远程报表、远程监控,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其管理能力能够轻易地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个结点。从而,也使得\"大企业变小\"、\"复杂机构变得简单明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又缩小了会计为之服务的空间范围。

(二)网络会计的时间观对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时间,是指事物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时间是无限的,但具体事物运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确立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畴,前者设定会计主体是一个\"健康肌体\",后者的设定是为了便于对会计主体\"健康状况\"的定期诊断。网络会计对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的突破表现在:

1.即时性。持续经营假设设定了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期间内不会发生解体清算的前提条件,这是进行资产计价和收入配比、费用分配的基础。但现代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随时都可能导致企业解体,比如,按照\"摩尔定律\"IT业企业的生命周朔只有18个月;而短期的基金项目、网络会计的虚拟公司是一种临时性组织,从事的多是一次易,完成后即告解散,生命周期极短,显示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因此而引发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否定,缩短了会计的时间界限。

2.实时性。会计分期假设为定期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同时,它也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依据。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手工处理信息高成本的障碍被扫除。如果说PC时代的会计系统主要解决工作量问题,那么网络会计将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速度问题。时间上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只要需要,无需顾及和等待会计期末,击点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由此,可以满足期货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需求,满足广大投资者(股民)的投资需求,去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就了\"因特网上的会计报告\"的文件。网络会计的实时性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

三、穿越网络时空隧道的会计反思

会计的时空观是构架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哲学。网络环境下,它的重大改变必将引起会计系统的一系列变化:

l.集成化。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其数据源于业务部门(如,人、财、物、供、产、销)。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经销商等)相联结,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

2.简捷化。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系统由计算机来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技术环节,如平行登记、错帐更正、过帐、结帐、对帐、试算平衡等。[8]再者,计算机又承担起存货计价、成本计算和计提折旧等繁杂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对于手工会计而言,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及其复杂程度也大幅度降低,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多元化。即:(1)收集与提供信息多元化。在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接收货币形态的信息,同时亦可接收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采用,电算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2)处理信息方法多元化。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系统在主体认定的计算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法)的同时,如果需要亦可选用其他备选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进行计算,比较差异。为加强管理与考核,甚至可以启用手工方式下所不得不放弃的核算方法,例如,零售企业的\"售价数量金额核算法\"、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法\"等全新的核算方法;此外,由于系统可以接收(或调用)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3)提供信息空间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根据需要,有货币形态的信息,亦有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如职工的招聘与下岗、社会公益事项),既有历史信息(历史成本),也有现在信息(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和未来信息(预定成本、目标利润),最终的会计信息将摆脱现有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要,用户可以通过\"菜单\"或\"会计频道\",[9]选择搭配会计信息的\"套餐\"或\"节目\"。

4.电子化。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便会计手段由算盘到键盘,从账本到磁盘。而网络会计将便会计介质继续变化,迅速走向电子化,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均以电子化的形式出现,会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失去意义。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货币的\"质地\"也将变化,不再是原来的纸币或硬币。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巴不存在货款的直接交易,而代之以电子货币进行网上结算。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集中性、自动性,使传统职权分割的控制作用近于消失,信息载体的改变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手工系统以记账规则为核心的控制体系失效。[10]对此,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的内部控制赋予了新的内涵:如口令控制、数据加密、职能权限管理、访问时间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管理等。

5.开放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系统,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是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企业的生产部广]、人事部门等)直接采集。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各个机构、部门(如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通过Intemet进入企业内部,直接调阅会计信息。瞬间沟通便会计信息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数据的微观处理逐步登上宏观数据运作的殿堂。对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注意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回叫设备(C/L「一BM旺DEVIC磅)以及防火墙(FI旺WML)等技术,防止网上泄密和恶意攻击。[11]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强,有效地避免会计处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6.智能化。电算化会计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或\"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面对已经来临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浪潮,会计工作加快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重心转移。由此,要求会计系统必须放大功能,而网络会计所表现出来的集成性、简捷性、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等技术特征,为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且,在这种战略性转移的过程中又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建立以会计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IP)\"[lz]、\"智能型会计专家系统\"等,从而,又推动会计职能向更深的层次延伸。

综上所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型的信息处理工具置换了传统的纸张、笔墨和算盘。而这种置换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改变,也不再是手工会计的简单模拟,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对传统会计理念、理论与方法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冲击与反思,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能,将会引发又一场会计发展史上的大革命。

主要参考文献:

1(美)A沃尔勃特·信息经济学·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石子强·改变游戏规则·北京晚报,北京:北京晚报社,2000年2月15日

3薛云奎·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仿真手工·财会世界,北京:中国财经报社,2000年2月24日

4王文京、胡迸平·网络财务时代扑面而来·会计研究,1999;10:37一41

5奇平;无需远行,无需久等·南方周末,广东:南方周末报社,1999年11月5日

6王世定·论会计假设·见:中国会计学会,1994年会计学论文选,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157一169

7雷光勇、黄斌·试论网络公司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会计研究,1999;1:24一27

8刘志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影响的研究·见: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重点科研课题文集,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33一48

9薛云奎·管理集成与会计频道·会计研究,1999;11:30一36

篇3

一、网络经济与会计

现代社会经历的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随着20世纪40年代末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产生,经典理论中关于宇宙\"实体\"和能量要素的观念被物质、能、信息三要素理论所取代。从信息角度对事物客体加以新的描述,已成为现代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1]目前,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生物工程、人工智能、CI设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倔起,形成了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商业)之后的第四产业,从而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推进到\"信息文明\"。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全球的网络经济已具雏形,网络己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开创出一些全新的经济组织(如虚拟企业)和经营方式(如电子商务)。因特网给世界经济上足了发条:以往建立一个公司直到其上市,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可是今天的网络公司,从几个人的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为几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只需十个月;电子计算机从50年代开始发展,40多年间,从286到386……到奔腾,芯片的发展速度呈现出每18个月翻一番,同时保持成本基本不变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因特网驱赶着IT业一路狂奔,加紧工作,不断创新,因为18个月后\"不成功便成仁\"。可以说,因特网己渗透到整个世界的每一角落,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2]

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社会经济计量的支柱,从内容到形式总是体现着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风貌,它的不断发展标志着社会文明和经济管理的进步。就信息文明对会计学科的影响而言,它便会计发展史经历了由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两次重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的过程,它的出现是会计技术手段上的一次\"革命\"。会计电算化的到来,把广大会计工作人员从那种日夜埋头于抄写、计算、整理、汇总、核对等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得以腾出精力,逐渐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整个管理规则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手工会计系统的纸张、笔墨、算盘己被电子计算机所替代,但会计规则(如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并没有因使用计算机而改变。因此,有人将此时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称之为\"手工会计系统的仿真\"。[3]

近期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预示着会计技术手段由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均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在于:它不再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对此,一些有识之士,适时提出\"网络财务\"[4]或《网络会计\"的全新概念。

二、从网络经济角度重新审视会计的时空观

康德哲学认为,宇宙本体之下,最基本的范畴是时间和空间。经济学意义上的时空观意味着满足人类需求的衡量:农业文明,产品生产者就是自身产品的需求者,没有商品交换,没有产品的社会性,不需要也不可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满足他人需要;工业文明,产品变成商品,扩大了人们的经济交往范围。商品生产者投人资本进行商品生产,资本是一种时间的等待,就是牺牲当前的消费,投资于长远的利益。此外,为实现商品价值,需要通过动力型的生产力,也就是蒸汽机来跨越商品生产者与商品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信息文明,由于因特网,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此刻,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又变小了。只要在线,发个E@M队IL,瞬间即可沟通信息,与地球另一边的企业距离变得很近。如不上网,与隔壁企业的距离却很远,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时空概念。因特网的本质就在于使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零,或近似于零,也就是便距离带来的磨擦系数降低,减少科斯所说的交易成本,加速度地实现商品流通。[5]

目前,随着信息文明的到来,会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与工业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现行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仍局限于工业文明的层次,这种过时的思维模式如同机器上的固定齿轮,僵化呆板而又缺乏大局观。如果从网络经济的角度重新审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片会计时空的新视野。

(一)网络会计的空间观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和广延性,一定的空间范围对物质运动的发展有制约和影响作用。传统会计的主体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范围,在这一假设基础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基本要素才有空间的归属。[6]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其外延不断变化,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1.模糊性。例如,已构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集团出现后,会计为之服务的主体已具有双重性;再如,基于网络的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VIRTUALFIRMS虚拟公司)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它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的需要,可以迅速地进行分合、重组,即其\"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散;[7]以及近期出现并快速发展的基金项目。如此,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况。对于会计主体的这种模糊性,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

2.整合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木流动的加剧,企业间不断进行分化、重组、兼并,跨地区、跨行业、强弱联合、强强联合,成立企业集团,乃至跨国集团公司,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以往由于受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集团型企业(总公司)对异地机构(子公司、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在技术难度和管理成本上都是高昂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的流动和企业的整合。基于互联网的会计系统突破了这一空间局限,无需远行,通过远程报表、远程监控,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其管理能力能够轻易地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个结点。从而,也使得\"大企业变小\"、\"复杂机构变得简单明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又缩小了会计为之服务的空间范围。

(二)网络会计的时间观对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时间,是指事物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时间是无限的,但具体事物运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确立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畴,前者设定会计主体是一个\"健康肌体\",后者的设定是为了便于对会计主体\"健康状况\"的定期诊断。网络会计对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的突破表现在:

1.即时性。持续经营假设设定了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期间内不会发生解体清算的前提条件,这是进行资产计价和收入配比、费用分配的基础。但现代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随时都可能导致企业解体,比如,按照\"摩尔定律\"IT业企业的生命周朔只有18个月;而短期的基金项目、网络会计的虚拟公司是一种临时性组织,从事的多是一次易,完成后即告解散,生命周期极短,显示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因此而引发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否定,缩短了会计的时间界限。

2.实时性。会计分期假设为定期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同时,它也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依据。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手工处理信息高成本的障碍被扫除。如果说PC时代的会计系统主要解决工作量问题,那么网络会计将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速度问题。时间上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只要需要,无需顾及和等待会计期末,击点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由此,可以满足期货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需求,满足广大投资者(股民)的投资需求,去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就了\"因特网上的会计报告\"的文件。网络会计的实时性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

三、穿越网络时空隧道的会计反思

会计的时空观是构架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哲学。网络环境下,它的重大改变必将引起会计系统的一系列变化:

l.集成化。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其数据源于业务部门(如,人、财、物、供、产、销)。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经销商等)相联结,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

2.简捷化。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系统由计算机来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技术环节,如平行登记、错帐更正、过帐、结帐、对帐、试算平衡等。[8]再者,计算机又承担起存货计价、成本计算和计提折旧等繁杂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对于手工会计而言,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及其复杂程度也大幅度降低,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多元化。即:(1)收集与提供信息多元化。在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接收货币形态的信息,同时亦可接收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采用,电算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2)处理信息方法多元化。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系统在主体认定的计算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法)的同时,如果需要亦可选用其他备选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进行计算,比较差异。为加强管理与考核,甚至可以启用手工方式下所不得不放弃的核算方法,例如,零售企业的\"售价数量金额核算法\"、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法\"等全新的核算方法;此外,由于系统可以接收(或调用)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3)提供信息空间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根据需要,有货币形态的信息,亦有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如职工的招聘与下岗、社会公益事项),既有历史信息(历史成本),也有现在信息(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和未来信息(预定成本、目标利润),最终的会计信息将摆脱现有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要,用户可以通过\"菜单\"或\"会计频道\",[9]选择搭配会计信息的\"套餐\"或\"节目\"。

4.电子化。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便会计手段由算盘到键盘,从账本到磁盘。而网络会计将便会计介质继续变化,迅速走向电子化,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均以电子化的形式出现,会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失去意义。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货币的\"质地\"也将变化,不再是原来的纸币或硬币。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巴不存在货款的直接交易,而代之以电子货币进行网上结算。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集中性、自动性,使传统职权分割的控制作用近于消失,信息载体的改变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手工系统以记账规则为核心的控制体系失效。[10]对此,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的内部控制赋予了新的内涵:如口令控制、数据加密、职能权限管理、访问时间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管理等。

5.开放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系统,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是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企业的生产部广]、人事部门等)直接采集。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各个机构、部门(如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通过Intemet进入企业内部,直接调阅会计信息。瞬间沟通便会计信息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数据的微观处理逐步登上宏观数据运作的殿堂。对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注意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回叫设备(C/L「一BM旺DEVIC磅)以及防火墙(FI旺WML)等技术,防止网上泄密和恶意攻击。[11]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强,有效地避免会计处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6.智能化。电算化会计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或\"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面对已经来临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浪潮,会计工作加快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重心转移。由此,要求会计系统必须放大功能,而网络会计所表现出来的集成性、简捷性、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等技术特征,为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且,在这种战略性转移的过程中又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建立以会计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IP)\"[lz]、\"智能型会计专家系统\"等,从而,又推动会计职能向更深的层次延伸。

综上所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型的信息处理工具置换了传统的纸张、笔墨和算盘。而这种置换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改变,也不再是手工会计的简单模拟,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对传统会计理念、理论与方法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冲击与反思,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能,将会引发又一场会计发展史上的大革命。

主要参考文献:

1(美)A沃尔勃特·信息经济学·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石子强·改变游戏规则·北京晚报,北京:北京晚报社,2000年2月15日

3薛云奎·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仿真手工·财会世界,北京:中国财经报社,2000年2月24日

4王文京、胡迸平·网络财务时代扑面而来·会计研究,1999;10:37一41

5奇平;无需远行,无需久等·南方周末,广东:南方周末报社,1999年11月5日

6王世定·论会计假设·见:中国会计学会,1994年会计学论文选,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157一169

7雷光勇、黄斌·试论网络公司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会计研究,1999;1:24一27

8刘志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影响的研究·见: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重点科研课题文集,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33一48

9薛云奎·管理集成与会计频道·会计研究,1999;11:30一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