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档案与档案管理实用13篇

档案与档案管理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3-005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存储、检索、远程利用也越来越普及,“数字档案馆”渐渐浮出水面。相对于传统的档案馆而言,数字档案馆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但是作为一种虚拟的资源却是真实的,而且是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

目前有些地方对数字档案馆的定义:“是一种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我们要正确认识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并不简单只是一个存放数字化档案的档案馆。

由于数字档案与传统档案是全然不同的,所以笔者认为目前数字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利用、销毁等也与传统档案有很大区别,原有的手工检索的档案业务环节势必要进行调整,要将不适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加强档案信息化相关环节建设。

一、数字档案的收集

数字档案的收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源头工作,所收集的数字档案的数量及质量是数字档案馆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和无纸化办公的推进,各部门产生的电子文件呈数量级的增加,因此,数字档案的收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对收集的范围要做到丰富实用、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等。数字档案的收集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实体档案,它可以通过网络存储转发等方式实现对电子文件的实时接收、存储,收集范围也可以适当扩大,不仅仅局限于以前实体档案的归档范围,对于归档范围以外有重要价值的档案信息也应该进行收集,即使不作为档案归档,也可以作为资料保存,为日后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服务社会、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移交归档的重要性

数字档案的归档分为物理归档和逻辑归档。传统档案部门之间的档案移交,多采用物理归档的方法, 即将档案的原件直接归入档案馆保管, 而数字档案馆的归档则对档案部门的归档工作程序和内容有了新的要求。数字档案馆归档分为物理归档和逻辑归档, 而逻辑归档则是数字档案馆归档的重点。所谓逻辑归档, 即依靠网络通信技术将应归档保存的档案(电子版本)发送至档案馆的归档过程。逻辑归档更加注重归档部门与档案馆之间的信息传送渠道的畅通和安全。在保证逻辑归档的档案能够及时准确的归档的同时, 要保证档案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以防被窃取和遗失。

三、数字档案的鉴定

目前,只有关于实体档案的鉴定管理办法,对数字档案的鉴定工作尚未深入展开,许多接收电子文件的档案机构基本上都是文件形成单位交什么就收什么。所以首先,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数字档案的鉴定管理办法,鉴定内容包括与纸质文件对应的电子文件的鉴定、纸质文件归档范围以外的但有重要价值的电子文件的鉴定以及纸质档案数字化后的电子文件的鉴定等。鉴定工作内容也不仅仅是判断某份电子文件归档或不归档,保管期限是多久,还要涉及到数字化鉴定、知识产权鉴定、数字签名鉴定等。

四、数字档案整理

对于传统档案而言,档案整理工作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工作量大,涉及到组卷、装订、编目等一系列工作,而对于数字档案而言,笔者认为这部分工作可以尽量简化。因为利用数字档案时与它们的存放位置是毫无关联的,它们不像实体档案那样禁锢在某一具体库房内,而是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实体档案信息从载体上抽取出来并在网络上传播,供用户在任意终端进行查询利用,所以,数字档案的整理可以借鉴教务管理系统,考试系统等类似的形式,比如试题库都是日积月累建立的,需要一份试卷时,根据考核目标、考核内容、难易程度等条件综合检索,自动生成一份试题;学生的成绩也是各任课教师在不同终端录入,查询成绩单时也是根据检索条件自动生成,试题库里的每条试题信息、成绩库里各门课的成绩信息彼此之间是独立的,本身没有先后次序、没有相互联系的。同样,数字档案整理是否也可以类似它们做到一次著录标引、多次输出呢?在著录时不硬性按实体档案目前的分类法进行人为组卷,不需要档号、类目号等,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虚拟“组卷”,实质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在各份有联系的文件的目录或内容间建立关系,随时自动整序,互相参见指引,计算机可以对数字档案目录和内容从任何角度进行分类组合,尽情展现它们之间在来源、内容、时间等方面的联系。

五、数字档案的保管利用

如果数字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等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到位,那么检索利用工作就变得相当容易,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档案馆“重藏轻用”的局面,变被动利用为主动利用,为领导或各部门工作主动提出决策,让数字档案信息的现实实用价值和历史参考价值得以充分实现。而数字档案的保管就不如实体档案那样简便,实体档案要注意防火防盗等,而数字档案的保护在此之外还要注意防磁防病毒等,另外数字档案存储的载体不同,寿命也不同,那些载体比如光盘、磁盘等寿命比较短,要记住定期转录、介质转换,同时,为了保证信息不丢失,至少要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双重备份。

六、如何做到数字档案管理安全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2

1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

纸质档案具有较高的留念价值,将其保存后,当一些有意义的事物产生后,会对其有效利用,纸质档案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保存方式。一般情况下,纸质档案主要将纸张作为信息记录的一种形式。在事业单位中,使用的纸质档案都为公文图纸等,包括账目、工作记录等。但是,纸质档案不容易保存,容易被破坏,也无法实现良好的保密工作。所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纸质档案的重要性,以认真的态度对其处理。对于电子档案来说,本身具备一定的保存价值,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进行保存的,与人们生活存在密切关系[1]。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特征。纸质档案需要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容易识别,在储存期间,存在一定的直观特点,是电子档案中不具备。但是,与纸质档案不同的,电子档案能够改变纸质档案中存在的缺陷,不仅能实现自由转换,还能对各个信息介质进行识别,对信息储存具备较高的容纳性,载体也更多样,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发展。

2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发挥的优势

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中,对档案进行处理期间,要促进原始数据完整性。促进原始内容的完整性,保证其价值的充分发挥。当档案数据产生后,其存在的信息是不能更改的。所以,基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对比分析,电子档案比较容易更改,但纸质档案更方便阅读。而且,纸质档案中的数据信息也更稳定。当单位、企业内领导签字、审核后,对其无法更改,其存在的真实性也比较强,具备一定的法律特征[2]。

3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策略

3.1档案管理模式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档案管理技术还比较低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的特点和优势都处于独立发展地位。电子档案在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与开发过程中,实现了较大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应用过程中,是各个媒体的集成化发展,具备全面性与直观性特点,与纸质档案相比,促进较大优势。如果电子档案无法得到安全保障,就要将纸质进行开发与备份保存。电子方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该阶段,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需要。在目前建设与发展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使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主要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双套制与双轨制。双套制主要是实现文化归档的统一使用,该方式不仅能将电子档案制作成纸质进行备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发展,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共同储存与使用。对于双轨制,主要是信息在生成、运转期间实现的相互依存,它们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而改变。该方式的使用在一定程序下能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工作人员对重复文件进行办理,促进了管理形式的全面化发展[3]。

3.2档案管理流程

在新时期不断进步与发展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得以有效开展,各个企业与事业单位在内部也建立了相关办公网络系统,促进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结合使用,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随着国家档案局对相关方法的推出,使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融合。在并存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也产生较大变化。对档案进行管理是,是档案整体周期中存在的管理活动过程,其中含有鉴定工作、整理工作、归档工作以及储存工作等。在传统方式下,基层档案都是从外部、自身内部引来的,其中,纸质档案比较多。所以,在对其管理期间,电子档案中也含有纸质档案。在现代档案管理中,需要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管理,在执行工作中,不仅在归档工作中更统一,在鉴定工作、整理工作以及储存工作中都为更一致[4]。

3.3工作人员的能力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在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期间,需要基于纸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思考,保证能够实现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和使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不同,其中,最为主要是就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因为电子档案自身一定的技术特点和系统特点,所以,其中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性与自身素质都需要提升,他们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计算机的应用,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5]。

3.4管理制度与标准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为了应用新型档案载体,实现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管理,在对档案处理工作中,要求实现信息的规范性与标准化。档案信息系统的使用质量与数据信息质量存在紧密联系,所以,要为数据信息格式设定相关标准。在新型载体档案得以广泛应用后期,促进业务管理各个方面更标准十分重要。如:建立统计标准、规则标准等。还需要为计算机数据库建立相关标准,促进新型档案信息载体格式的转化标准,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多媒体设备都能充分利用。还需要为新型载体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实施制度以及法律制定等,其中,在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整理工作以及储存工作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但是,由于电子档案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导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存在较大限制,所以,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出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

结束语

电子档案成为当今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含有的丰富内容能够为工作提供信息基础。对电子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实现长期的保存工作,需要在技术、使用方法以及标准等方面进行改变,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纪晓群,江媛媛,柳萍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和谐共存与集成管理[J].兰台世界,2013(29):15-16.

[2]吴雨珊.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分析[J].商情,2016(28):144.

[3]赵晖.城建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异同分析[J].城建档案,2012(7):38-39.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3

一、信息化与档案的关系

1.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原生信息源,越来越社会重视和利用。事实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就是为档案开发利用作准备,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

2.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信息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人类联贯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化的信息共同体。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的档案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当然是贯穿全局的发展主线。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服务于客观发展需求。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上来讲,信息系统总是由满足业务处理、运行需要开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着数据—信息一知识的过程。机构层面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是从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开始,在整合的数据仓库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挖掘和满足不同需要的数据应用。这实际上类似于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流程,应当把它纳入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内容范畴。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

4.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需求量激增,信息效益不均。社会信息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活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也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二、准确把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1.从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要围绕部门的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来组织信息,提供信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档案系统如何认识“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对此,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推广要慎重。选择的软件需具备规范化、通用化,并有很强的包容性。

2.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3.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

4.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现代化还应该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1)前瞻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4

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是文档工作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关系,使之有机结合,对于做好文档工作及其重要。

(一)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与任务不同

文书处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文件材料的制作、传递、使用、督办、保存等。而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整理、分类、编目、鉴定、保管、统计、利用和销毁等。

(二)文书与档案管理相辅相成

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虽属于文档工作中不同的工作和阶段,但两者却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档案工作是在文书工作的基础上,对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文件载体进行归档、保管、利用,是文书处理工作的延伸。而通过归档工作可以发现平时文书处理中忽视的一些问题,如:文件材料是否完整、齐全、规范,系统,是否属于归档范围之内的,是否为同一年度的等,这些对各部门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做好文书工作,是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前提

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一般由部门文秘人员承担。要做好档案工作就必须首先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文书工作做好了,就能为档案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做好文书工作,是提高?n案工作质量的前提。

二、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不完整齐全

归档材料不完整齐全。一是有些归档文件材料只有定稿,没有修改稿。造成定稿缺乏相应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就是领导修改的痕迹,是最有保存价值的东西。这样以来发文原始稿件的保存就出现了漏存的现象。有些归档文件只有文头,没有附件,而这些附件往往是文件的核心所在,造成归档文件不完整,没有查考的价值。二是由于文书人员工作的疏忽,造成文件重号、漏号等现象,给文件归档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困扰。三是由于部分人员缺乏档案意识,为了完成任务而归档,仅仅只把手头一些普发性的文件整理上交,而把一些有价值的档案遗漏,如:部门领导的重要讲话、参加会议带回来的一些重要的文件资料,导致有的材料经久遗失,使文件材料无法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二)文秘与档案工作人员缺乏沟通,使档案收集渠道还不够畅通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由于文秘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忙于本部门事务性工作,与档案馆(室)工作人员交集较少,很难做到相互沟通、步调一致,造成档案收集渠道不够畅通,以致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脱节现象,使档案材料得不到很好的收集。

(三)文秘人员归档意识淡薄

文书工作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和很强的灵活性,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往往面临工作头绪繁杂、任务重、压力大,且多数文秘人员常常是身兼数职。一方面是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完成本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上,没有把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中。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的指导和培训,没有独立完成立卷归档的能力,甚至认为把文件放在自己手边使用起来更便捷,往往造成档案延误、遗漏或“玉”“石”不分,统统上交的现象。

三、加强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把好文书工作的审核关,保证归档文件的质量

把好文书工作的审核关,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文件质量的重要一环。2012年4月,中办和国办联合颁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许多部门都认真执行,并按文件要求坚持公文的审核制度,即:职能部门拟写的文件,先由部门负责人核稿签字后交办公室审核,再送主管领导审核会签后交主管校领导签发,然后由办公室登记文号,打印。审核人员负责把好文件的政策关、格式关、文字关,杜绝不规范、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文件流入档案,保证了归档文件的质量。

(二)强化文档人员的档案意识,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

文秘人员主要负责部门的文书处理工作,如文件的核发、会议记录的整理、各种信息的处理等文件材料的形成工作,文秘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文件编号不准确,会议记录不标议题,出席人员只记姓等,所有这些不规范,不仅影响今后的文书归档工作、归档文件质量,还大大影响归档工作效率。因此,作为文秘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不只是档案馆(室)的事,而是文书工作的一部分,主动把文件归档工作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范畴之内,积极支持并做好档案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包括档案库房的温湿度、灯光、除尘等各种管理、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与维护、档案数据的各种备份等,不仅仅要有较强的档案意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熟练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技能,才可能对兼职档案员的归档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只有这样,文件材料的收集才会齐全、完整、系统。所以,档案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文秘人员和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5

1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优缺点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纸质档案已经无法满足档案管理的全部需要,电子档案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事物都具有都具有两面性,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客观分析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善加利用,才能更好地应用到档案管理之中。

1.1 电子档案的优缺点

电子档案形成文件便捷快速。电子档案录入一次,可以多次输出,方便档案的查找和利用,而且电子档案的输出和输入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能够找到相应的档案,千里之外都能共享电子档案资料。电子档案在输出过程中不受形式的限制,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式表现多样化。

电子档案是一种高密度的储存方法。以前有磁带、磁盘,现在有U盘、硬盘,都是小体积可随身携带的物品,但是其中储存的信息量惊人,最大程度发挥了共享资料的优势。

电子档案传递信息迅速。电子档案由计算机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传送速度非常快,和以只能通过邮寄的方式来传输的纸质档案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电子档案稳定性差。

1.由于电子档案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仅可以在电脑上多次输出,还可以用U盘等设备多次复制,这种不受载体限制的相互复制,很难确定哪一个是原件,更无法确定有没有人为的更改。

2.一旦电子档案遭到病毒的侵害,可能会无法挽救,变成废品。

3.电子档案依赖相应的技术设备。当存储电子档案的设备由于挤压、磨损等原因损坏时,电子档案也将失效;即使正常保存,这些设备的存放寿命也远不及纸质档案,例如光盘的使用寿命已经是载体中比较长的,也只有30年左右。电子档案载体如此短的寿命,影响了它的整体使用时长。计算机更新换代非常快,电子档案又依赖于特定设备和软件,如果使用这些及其设备形成的电子档案需要保存很长时间,而在此期间一旦厂家不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就容易造成数据丢失。

1.2 纸质档案优缺点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阅读上具有便利性,易于安全保存,不易丢失。纸质档案可以做到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比如带有当事人印章、手印和签字的档案,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效率,但是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尚不明确。纸质档案具有耐久性,现代文件用纸的寿命能够达到200年以上,可以较长时间保存重要档案。

纸质档案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占据空间较大,能够储存信息的密度太小,查阅档案不方便,整理起来也比较麻烦,而且纸张容易损坏,因此需要妥善保存和管理。纸质档案的信息共享性较差,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能供一位用户使用。同时,传递速率也较差,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传递,既是目前快递业发达,远距邮递也是需要以天为单位计算的,和以互联网传递的电子档案无法相比。

2 两者应并存发展

通过上述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优缺点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各有优势,但是也各有缺陷,不可互相替代,但是应该相互配合使用,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

在电子档案归档保存时将相同内容的纸质档案也一并保存,纸质档案具备的长久保存和真实可靠的优势,电子档案有检索速度快、存储密度小的优越性能。这就决定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必须共存,并且同步发展和管理。

2.1 档案管理人需具备完整的档案管理知识

由于互联网发展迅猛,很多老一辈档案工作人员对新鲜事物接受速度比较慢,对电子档案的操作流程并不理解,这就要求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其具备完整的档案管理知识。

而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接受电子档案,学习相关知识。在增强自身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的同时,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并运用到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之中。

2.2 电子档案全过程管理

由于电子档案非常依赖其设备和软件,因此要对电子档案做到全过程管理,也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在电子档案的制作形成、归纳整理和保管应用等全过程发挥作用,肀Vさ缱拥蛋傅恼媸岛陀行А

档案管理部门中应设有专门人员负责电子档案的存储和登记,实现办公和档案管理相结合,以便于日后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2.3 同步归档

由于电子档案所具备的法律效力尚不明确,而且自身有一些缺陷,为了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同一内容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应当同步接收归档。比如,大学毕业生的档案移交问题,因为档案对于大学生之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毕业时,人才市场等负责档案移交的部门会做到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接收和归档,不仅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和准确,还能使档案更为长久地保存。

同步归档可以让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更能扬长避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2.4 建立联系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保管和利用档案内容,为了能够把两者配合使用,应当在两者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

如果目前库存中有大量的纸质档案,而电子档案内容很少,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纸质档案中重要的内容进行扫描转换,制作成为电子档案,并把两者同时归档;如果只有电子档案,可以选择电子档案中永久保存的重要部分打印出来,转换成为纸质档案,这样如果电子档案的设备不小心损坏,电子档案失去价值,还存有的纸质档案就可以发挥作用,挽回一些损失。

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之间可以利用数据库和软件建立通道,使得二者结合,实现方便快速的检索和有效的管理应用。

2.5 利用档案的管理措施

由于电子档案容易被改动,而且改动之后难以分辨原始数据和改动数据,使得在利用工作中管理人员经常难以控制,并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就能更改自己的档案信息,更是为档案管理增加了困难。

为了保证档案的真实完整,有关部门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比如更改信息前必须验证口令和身份,并及时登记,对于非常重要的档案,必须经过有关部门领导的审批才可进行更改。对于更改过的电子档案应当及时记录并与更改前的电子档案保持关联,保证档案内容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比如毕业生在档案管理网站上查找并审核自己的档案内容之前,必须登录自己的账号,保证查看的是自己的档案内容,在提出修改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审核要求,如果需要学校老师和领导的批准和证明,必须出示相关资料才能进行修改,否则不予修改。

3 总结

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档案已经在档案管理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通过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优缺点的分析,可以发现两者配合使用更加有利于档案的管理和应用。本文第二部分还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配合提出5点建议,希望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6

二、全宗原则及其理论发展对档案数据库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在现阶段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其中,这样不仅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化档案建设工作的质量。不过,由于在不同的档案管理工作其中,其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应用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这就容易导致档案管理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档案管理理论发展当中,就必须将全宗原则引入到其中,进而为档案数据可建设管理工作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全宗原则作为档案分类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数据可的建设,还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和普通的逻辑分类方法相比,全宗原则的应用还进一步的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满足了现代化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相关要求。

第二,我们在现代化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全宗原则的应用除了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以外,还可以对相关的档案信息数据进行记录维护,从而使得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目前我们在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数据库的建设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在对数据库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将全宗原则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控制管理,满足现代化档案数据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三,从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现代化数据管理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而全宗理论的应用,不仅使得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障,还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要求,让档案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全宗原则在档案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目前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全宗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并且将其应用在各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但是,这种原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这就使得人们在档案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要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第一,全宗内部档案的差异化管理需求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档案数据库。虽然全宗原则强调一个来源单位的档案应当集中保管,但也没有忽视对同一来源档案之间的差异化管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同一全宗内档案的种类、载体类型及其管理要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专门化,这使得对全宗的集中统一保管难以实施。在档案实体管理范畴,同一全宗内就有可能出现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缩微胶片等多种载体,其中相当一部分特殊载体的档案在保管利用上都有特殊要求,因此往往需要将其组织为一个单独的管理体系,设置专门机构,提供专门的库房和设备,虽然可以在编号系统中设置它们与全宗的关系,但在实体管理层面上已经不具有严格的不可分散性。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7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本质上都属于档案,都具备档案所具有的特点,但由于二者载体不同,这也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当前新形势下,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综合起来,取长补短。电子档案以网络技术作为载体,储存时间较长,能够有效的保障档案的完整性,但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安全系数不高。纸质档案以纸质文件作为载体,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档案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而且档案在使用过程中更为清晰,但纸质档案不易保存,使用过程中检索困难。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各有利弊,将二者进行整合管理,能够有效的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其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在当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发展的局面下,档案管理者需要及时转变思路,加快创新,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不仅要积极应对档案电子化的转化,从多个层面来有效的提高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同时还要做好纸质档案的保管工作,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都能够发挥各自长处,有效的保存好具有较强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纸质档案,同时更好的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对二者进行整合管理,有效的维护好档案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档案的使用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的具体要求

当前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应用,构建了档案管理网络信息办公平台。现代化档案管理主要针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而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纸质档案的管理。但在当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的形势下,现代化档案管理也需要对纸质档案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的整合,有效的提高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水平。

(一)同步归档。对于收集的纸质文件需要认真进行检验和审核,做好纸质档案的归档处理工作。收集的电子信息在审核完成后也需要及时进行归档。在归档过程中,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要与归档的要求相符,但相较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归档时要存入到计算机硬盘中,同时还要标记上已归档的标记。

(二)同步整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需要同步进行整理,这主要是由于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都拥有一致的档案号,信息也基本相同,因此在整理时需要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使二者同步整理完成。

(三)同步鉴定 。对于电子档案的鉴定最理想的情况是南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依照预定的保管期限表判断保管期限;纸质档案可随时鉴定,即时归档。

(四)同步利用 。在查阅档案时,我们可以通过同一著录的信息检索纸质和电子两种不同类型的同一档案。提供利用时,以电子档案为主。在需要用纸质档案时,可按同一档号提供纸质档案,这样既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又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从实质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理念,实际上主张的是传统档案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分阶段管理的电子化实现。

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而且所具有功用性也不同,当前二者并存于档案各个领域中。电子档案无论是在信息传输、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好高效性和快捷性,而且更具有直观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这是电子档案独有的优势。相较于电子档案的这些优势而言,其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需要对纸质文件或其副本进行备份保存。当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是档案无纸化实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二者共存发展有利于互补,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在目前的管理阶段,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管理采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双套制”和“双轨制”两种管理模式。所谓双套制,是指文件归档后二者的共存,亦称为“双套归档”。双套制的实现,可以是对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拷贝;也可以是对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双套归档可使同一份文件的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共同处于存储和可利用状态。所谓双轨制,是指在文件生成、运转过程中二者的共存,即两种版本文件同步随业务流程运转。实行双轨制的机构在文件(包括收文、发文和内部文件)进入运转程序时就形成电子和纸质两种版本,业务人员要对同样内容的两种文件进行重复或部分重复办理。当然,在办理结束后,双轨制大多导致双套归档。因此可以说,双轨制是比双套制更全面、深入、进步的管理形式,双轨制通常包含了双套制。对于具备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档案管理的软硬件环境,有可能实现“双轨制”的文件管理模式;相反在未实行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管理环境的单位则可以对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在归档期实施“双套制”管理模式。无论是双套制还是双轨制,都是以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相互对应为前提的。但是,我们应认识到纸质文件作为档案的原件,具有电子文件不能取代的法律凭证作用,不能因为立卷方式的改变而使档案文件散失,纸质文件不仅要归档,而且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更好地保管和利用。

四、结束语

在当前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无纸化是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发展是无纸化实现过程中必然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当前二者共存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需要了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并并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整合,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在归档、整理及开发利用等多方面保持同步性,从而有效的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充分的发挥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优势,以便于更好的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8

1 明确档案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之下,各个部门与机构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的信息资源以及数据等进行搜集、整理等,保证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增强其发展效果。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利用档案实体保管方式,将其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项目,然后利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向档案管理实体提供信息化服务,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局限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第二,要保证可以利用档案信息可以有效接收与传递,提升档案信息数据储存效率与质量,达到管理一体化目的。第三,要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要保证档案管理模式的更新,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1]。

2 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难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档案信息化数据异构性问题。就是在档案移交成为电子档案中,各个单位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库不同,并且各个部门的数据来源于数据特征等不同,在实际情况下,会出现内部结构处理方式复杂等问题,导致出现档案信息化数据异构性问题[2]。

第二,高度分散问题。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各个档案会散落在管理部门或是经济单位,例如:在建设局与税务局财务报表实际移交的时候,会出现各类重复或是分散的信息数据,相关管理人员要利用大量时间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这就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率降低。

第三,管理方式滞后。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理方式滞后的现象,难以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主要因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还不能根据信息化建设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难以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四,管理观念滞后。当前,部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部门还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难以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质量,甚至还在应用传统的纸质管理措施,无法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效果[3]。

3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措施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专门的网络档案系统

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需要建设专门的网络档案系统,在网络档案系统中,技术人员可以综合利用数字化平台,例如:建设公众、内部等信息服务网,发挥网站的作用,同时,还要统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积极建设档案信息化硬件与软件基础设置,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进步。

3.2 重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必须要重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重视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建设,提升文件传输效率,在文件传输之前,要将档案信息转换成为电子档案格式,提升数据的可靠性与通用性,同时,还要保证电子档案的价值。在传输电子文件期间, 必须要保证网络安全性,提升电子文件传输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要保证电子文件数据下载的真实性,将其储存在光盘中[4]。

3.3 制定完善的技术处理制度

在档案信息化技术处理过程中,相关档案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档案技术处理工作问题,提升档案技术处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在电子文件技术处理中,必须要重视电子文件保存问题的解决,在长时间电子文件保存中,必须要重视保存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定期对其进行复制处理,并且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避免出现电子文件保存不当的现象。

3.4 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措施

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必须要积极应用各类现代化管理措施,提升资源共享管理效率与质量。在此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必须要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转变成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积极应用网络化技术与数据化技术,提升数据化档案管理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档案管理问题[5]。

3.5 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利用先进服务观念开展工作,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效率。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实际服务期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求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根据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的需求,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效果,进而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3.6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系,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率。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件与硬件质量,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效果,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信息资源整合体系,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发挥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作用。最后,必须要提升农村管理工作效率,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效果,避免出现病毒感染的现象与问题,同时,还要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服务质量。

4 结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系,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群.解析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4(23):150-151.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9

    二、改进档案管理方式,推进工程档案管理进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为前提,如何切实改进档案管理方式,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体制,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从单纯的传统管理方式向综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是我们各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着力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

    1.拓宽档案信息管理思路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要拓展档案信息管理思路,坚持档案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转变过来,改变过去那种重保管轻利用,片面强调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的管理原则和以档为本的价值取向;扭转那种将本应该提供开放的档案束之高阁的局面和档案发挥作用的范围相对狭窄的局面;揭开档案神秘的外衣,将广大的社会公众迎进档案室的大门。

    近些年来,档案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手工操作逐步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在拓展档案管理思路的同时,切实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档案实体管理人员向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转变。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单纯停留在“档案保管员”的层面上。各级档案部门,更应该顺应时代所需,从现实出发,从长远考虑,实现档案从“重藏轻用”到“以藏促用”的转变;从主要向领导或领导机关提供档案转变到为社会大众提供档案服务上来。

    2.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随着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档案的加快推进,计算机管理软件为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网络建设和计算机管理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得档案管理的重心不断向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层面转变,也给档案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

    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档案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档案管理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可为社会经济效益服务,产生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大量电子文件的生成,如何安全可靠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档案管理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档案管理软件,智能、高效、便捷、全面,通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形成对档案电子文件功能的有益积累和对档案电子文件功用的有益发挥。从而达到科学、高效、规范管理档案电子文件的效果。

    选取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固然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然而,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是疏通档案信息化管理脉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成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加强工程档案信息管理

    工程建设的过程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决定着工程档案的建立和形成。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从客观上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和管理的难度,而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转变。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工程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工程档案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10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子档案无可替代地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形式,但电子档案受电脑的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时就需要纸质档案来补充,将两者有机结合,使之优势互补,对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档案管理相对于纸质档案管理的优势

1.管理效率的提升。电子档案使档案信息资源迅速聚集,让档案信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的社会活动,档案完整程度越高,连续性越强,其质量和价值就越大。反之则其价值就会降低。传统纸质档案信息的保存、交流和传递实际是通过其载体的保存、交流和传递实现的。这样不管从体制、方式,还是手段,都给档案信息的积聚和统一管理带来很大障碍,档案连续性、完整性和积聚性的效应就无法实现,使得纸质档案易分散,不便集中统一管理。[1]电子档案信息的承载介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能集成多元化信息,做到图文并茂,三维立体显示,使当时的活动真实地再现出来。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磁带、磁盘、光盘得以保存,甚至脱离载体贮存在计算机系统内,而且信息可以迁移,使生产和管理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电子档案的这种优势大大改善了纸质档案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的弊端,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过去的高考中,全国各地的考生资料和填报志愿信息,都必须将纸质档案收集好,并在全国各地的范围内进行运输和传递,费时费力,进行查阅时也必须逐项翻阅,效率低下,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档案的投递极大地提高了高考招生的工作效率,江西考生的资料上传后,北京院校立即可以在网上查阅到,完全省去了档案运输、分发的繁琐环节,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2.存储空间的压缩。纸质档案虽然稳定、永久、直观和方便阅读,但其占用空间大,信息存储量少,而且档案载体在频繁的利用中会受到很大损坏。电子档案高密性的存贮特点让信息收集对象更广、收集范围更宽、收集空间更大,使档案信息能系统、科学、及时地服务于社会。电子档案载体(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信息存贮量是以往各种信息介质无法比拟的。例如,目前一张普通的光盘容量可达600MB-4 000MB,仅用60片光盘可以贮存30万卷的档案信息,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省级档案馆的贮存量,60片光盘仅用一个书包就可装完,而30万卷的档案信息换成纸质档案则将把600立方米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

3.资源共享的实现。传统纸质档案使档案信息资源受到极大的限制,很多时候,众多的用户无法同时享用某一档案资源。电子档案以数字化形态存在,方便信息资源共享,突破了地域、行业、国界的限制,使全世界不同种族、肤色、信仰、语言的民族畅通便捷地交流,缩小不同地区、国家间的距离障碍,使资源共享范围得到极大地扩展,满足更多人对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例如,过去人们为了查阅某项资料,只有去图书馆进行借阅,高峰期还要排队等候他人归还,极不方便,而电子档案的出现,实现了众多用户可借助互联网同时查阅同一份资料,而且理论上用户人数可以实现到无限多。

二、电子档案管理相对于纸质档案管理的劣势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来指导现实工作的信息传输工具。但相对于比较成熟完善的纸质档案管理,电子档案也有着自身的劣势。

1.载体寿命有待验证。纸张是纸质档案的主要载体,人类对保护纸张寿命的技术已很成熟。纸质档案的寿命可以达到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电子档案载体材料通常是磁性物质和光盘。磁性物质材料易出现退磁、消磁等现象,一般只有3-5年的寿命。光盘主要由金属、石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利用激光存取信息,其寿命或许有70年左右,但还需等进一步验证才得以知晓是否有70年寿命。

2.环境的要求严格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载体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只是影响程度不相同而已。纸质档案在受到温湿度、灰尘、光线、有害气体等因素的影响时,会出现霉菌、色斑或纸张老化,但科学的防范措施能减轻水解和氧化反应的危害程度。[2]相对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受到温湿度、灰尘、光线、有害气体等因素的影响时,会使电子档案载体发生氧化反应而变形,或划伤磁盘、磁带、光盘表面,或使载体老化、变质、磁粉脱落导致电子档案载体上纪录的信息无法被计算机系统读出,从而使电子档案信息失去保存价值。

3.安全保护困难。纸质档案的安全保护实际上就是对纸张的保护。只要做好了防霉、防蛀、修裱加固破损纸张、恢复扩散字迹、进行一些必要的缩微复制等工作,纸质档案就得意长期保存。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就比较困难,它的安全与载体的寿命、环境因素、系统本身脆弱、电脑病毒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电子档案信息在联机状态时,上网的载体没有处于严密的保护状态下,很容易受到网上黑客的攻击。

4.原始性保存不易。纸质档案看得见,摸得着,它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现了信息的原始性。而电子档案的信息与载体可分“家”,信息与载体不一定结合在一起,使得信息的大小、贮存空间、位置都不确定,致使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不易被认可。此外,电子档案载体的不同也会使其内容有所变化。比如,文本档案经过不同的格式复制转换后,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就很难被人们所接受。

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综合管理

从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优劣比较中,不难得出结论: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必然会长期并存协同发展。面对这种形势作为档案工作者就要把电子档案管理和纸质档案管理相结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对于管理人员,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管理和控制要有专业人员;管理流程上,电子文件、纸质文件必须在统一的管理流程当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电子文件和传统文件信息资源必需综合开发利用。

由于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要设计一套能同时管理这两种类型档案的管理系统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11

二、改进档案管理方式,推进工程档案管理进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为前提,如何切实改进档案管理方式,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体制,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从单纯的传统管理方式向综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是我们各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着力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

1.拓宽档案信息管理思路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要拓展档案信息管理思路,坚持档案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转变过来,改变过去那种重保管轻利用,片面强调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的管理原则和以档为本的价值取向;扭转那种将本应该提供开放的档案束之高阁的局面和档案发挥作用的范围相对狭窄的局面;揭开档案神秘的外衣,将广大的社会公众迎进档案室的大门。

近些年来,档案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手工操作逐步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在拓展档案管理思路的同时,切实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档案实体管理人员向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转变。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单纯停留在“档案保管员”的层面上。各级档案部门,更应该顺应时代所需,从现实出发,从长远考虑,实现档案从“重藏轻用”到“以藏促用”的转变;从主要向领导或领导机关提供档案转变到为社会大众提供档案服务上来。

2.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随着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档案的加快推进,计算机管理软件为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网络建设和计算机管理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得档案管理的重心不断向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层面转变,也给档案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

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档案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档案管理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可为社会经济效益服务,产生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大量电子文件的生成,如何安全可靠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档案管理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档案管理软件,智能、高效、便捷、全面,通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形成对档案电子文件功能的有益积累和对档案电子文件功用的有益发挥。从而达到科学、高效、规范管理档案电子文件的效果。

选取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固然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然而,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是疏通档案信息化管理脉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成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加强工程档案信息管理

工程建设的过程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决定着工程档案的建立和形成。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从客观上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和管理的难度,而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转变。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工程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工程档案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工程档案工作人员应全面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选用适合工程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工程单位和部门利用工程档案的条件。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12

二、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零散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分类、组合、排列、编目,使档案系统化的工作。档案整理解决的是档案由零乱到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问题。档案整理的基本要求: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文件材料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便于保管和利用。档案整理是发挥档案作用的重要条件。档案数量庞大,成分复杂,如不经过系统整理,处于零乱状态的档案,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只有经过系统整理,才能使保存的档案条理化、系统化,为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创造良好条件。档案整理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整理,可以全面了解和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促进其改善和提高,并为全面确定档案的价值和建立检索体系奠定基础;同时又为档案的保管、统计和查找提供了单位和完整体系,有利于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整理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档案利用、开发、发挥档案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档案室和档案馆重要的基础工作和业务建设,它为档案的鉴定、保管、统计、编目提供基本保管单位和完整的体系。档案整理科学化、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优化具有直接、广泛的影响。

三、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工作,是为了解决档案的不断毁损和需要长远利用的矛盾。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原因,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或者可能遭到突变性的破坏。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了解和掌握档案损坏的规律,通过经常性的工作,采取专门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档案的损毁,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物质安全。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档案库房管理,包括库房内档案科学管理的日常工作;(2)档案传递、流动过程的保护,即档案在各个管理环节和利用过程的安全防护;(3)保护档案的具体措施,即为延长档案的寿命而采取诸如复制、数字化和修补等各种专门的技术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有的要与收集、整理和利用等工作的有关业务项目同时结合进行,有的则须单独组织进行。因此,档案的保管,既是整个档案管理业务的一个方面,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环节。

四、档案利用

档案与档案管理篇13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具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文字处理等功能。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通过局域网、政府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提高效率,提升档案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总之,档案数字化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逐步依托信息技术,使档案工作更为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化档案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创新,能够实现对档案和档案材料收集、鉴定、整理、保管、转递、统计、查阅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并可通过组织系统专网实现档案的网上浏览和远程查阅查借阅功能。数字化档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档案依赖于数字化设备而存在。数字化档案依赖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和数据库与网络系统。离开了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数字化档案就无法生存、传递、识别。

2.数字化档案的不稳定性。数字化文件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数字化档案的不稳定性。

3.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多媒体信息均可以单独或相互搭配构成数字化文件的内容,使得数字化档案的组成和结构要比纸质文件复杂得多。

二、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及要求

(一)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档案数字化的实质是信息记录方式和载体形式的变换,为其共享网上资源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经济效益。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快捷,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造成的纸张和人力的浪费。

2.提高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大事。

总之,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档案数字化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具有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这种特性使档案具有了开放性、检索性,可以使档案更好地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服务。

(二)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要求

档案数字化所要实现的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其主要目标:一是解决传统档案的存储问题;二是档案馆创建自身网络平台,使有效意义的动态链接成为可能;三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以使档案在更大范围内提供最大的利用价值。其主要要求是:

1.科学性。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应具有科学性。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档案的分析、筛选,确定数字化范围。对档案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优先对具有专业特色、地方特色的档案,用户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2.系统性。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时,只有系统地、连续地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用。无论对档案的来源,还是对档案内容的内在逻辑,都应保持档案外在的连贯、完整与内在的有机联系。

三、推进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对策

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具体设施过程中,必须依托高新技术的支持。数字化档案不是在传统档案系统内部产生的,它的显著特点是完全依赖现代化通讯网络基础而进行的管理和工作。笔者认为,在推进数字档案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予以科学规划

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长远的科学规划,为此要抽调档案、信息等部门的人员组成规划小组,研究制定档案数字化的近远期目标,要明确哪些档案需要数字化,哪些档案需要优先数字化,哪些档案又需要长时间实行数字化,然后按照轻重缓急分步骤实施。

(二)进行成本核算

目前,将传统的载体进行数字化费用较高,并且传统档案数字化后,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如对大量的数字文件进行管理和维护,数字化后电子文件的保存需要持续的管理,都需一定的经济投入,所以必须思考投入产出绩效。如果不加强核算,则有可能导致数字化成果在若干年以后完全无法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建立双套制管理机制

由于目前传统载体的档案管理基础相对薄弱,数字化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待解决,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档案保存还要坚持双套制管理机制。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也保存相对应的传统载体档案,以确保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完整和真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支撑作用。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