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档案信息化建议实用13篇

档案信息化建议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1

档案信息化建设指的是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使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能够逐渐的提高对档案管理的新理论、新原则以及新情况进行再次的分析和思考,在网络环境中制定明确的档案与服务的基本规范与基本框架,从而达到档案信息社会化的作用。

传统的纸质档案不容易进行长期的保存,为了使纸质档案避免虫蚀、火灾以及受潮等危害,进一步改善保存环境,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保管费用,而且纸质档案没有备份,经常出现档案资料丢失的现象,而且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反复的查阅时会大大的增加资料的受损度,甚至造成资料丢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难度。而档案的电子化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与缺陷,电子化档案的查阅、应用以及管理还需要进行完整性的解决。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容量比较大的服务器、购置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以及局域网,具备完善的硬件条件,同时也要对专门用于档案管理的软件进行开发,对网络进行维护与管理,这些工作都要花费大量的费用。现阶段,我国的档案管理机构没有大量的资金进行硬件建设,其收入主要由国家提供,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以实现相关硬件建设。

(二)建设标准跟不上时展

档案信息的标准化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我国虽然在档案工作方面颁布了许多标准,但是很少提及数字化档案,大部分涉及的是音像以及纸质档案,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的是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因此,需要针对数字化档案制定新的标准,促进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观念还比较落后

我国有些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的观念意识还不够强,认为档案工作无关紧要,没有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以至于投资费用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对档案管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同时,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弱,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落后的管理观念导致不规范的行为,会推迟工作的进程,产生工作上的障碍,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管理人员素质比较差

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都比较低,数量也比较少,很大部分都不是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几乎都是对档案进行手工操作,对电子档案和文件的收集、利用以及保存等多方面的工作还不能够熟练的掌握,不会使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工作,没有对数据进行维护、对程序进行设计,大大的降低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程度,对有效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达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五)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没有秩序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档案的管理已经开始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发展,但是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的状态,如对档案信息实行双轨制,因存储空间不够大,清除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对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统一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性。

三、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首先,档案管理机构要加强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争取领导的支持,使资金上的困境得到解决,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对资金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其次,档案部门要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与攀比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方案以及工作体系,在遵守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资金在工作中的有效性,减少资源的浪费的现象,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

(二)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建设过硬的人才队伍

首先,人才方面的建设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使其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对人才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加强对上岗人员的考核力度,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之后才能够进行正常工作,对人才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建设过硬的人才队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

(三)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法制建设

首先,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使技术方面的因素与业务方面的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化控制的力度,用先进的技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引导,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综合目标的实现。其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性,建立健全相关的档案制度以及规范,对档案信息进行有序的处理,加强网络化的建设,在标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下,形成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的标准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总结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在社会进程不断的推进下,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要想有效的解决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从资金、人员、技术以及法制等方面进行相关改进工作,才能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2

档案管理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于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运用加大医院档案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以经济加强培训等措施,最终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医院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且还是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价值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类整合医院的档案信息;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医院的档案信息。

(1)档案形式的改变。利用信息技术对医院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实现信息数据的变换与处理,更新与完善,最终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得以永久备份与储存。

(2)档案分类检索的改善。在工作中,档案部门要及时的对各类文件进行标注与记录。利用计算机软件,根据文档的类型和所属关系进行数字化分类、归档和检索。在变更信息时可输入指令自动完成系统调整。

(3)档案信息的共享。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运用信息查询系统,使档案信息得以共享,搜索与利用十分便捷。

(4)档案信息化管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符合现代化的需求,改变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在医院档案接受和保管上,应用专业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由医院档案工作者对文书档案、病案等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管制,以实现无纸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档案资源管理。

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基础设施不到位

目前,在我国的医院中还存在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高、局域网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例如进行的档案信息工作没有安装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运用计算机主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整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不够高,进而不能充分的将档案部门具备的功能发挥出来。

(2)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管理范围不够明确

由于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建设体质不完善、分工职责不明确、构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进而不能很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导致相关的档案信息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不具有管理性、技术性以及业务性的特点,导致其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及制度不够完善。

(3)缺乏信息化建设人员

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层次老化,并且还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知识不够系统、全面,进而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3.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新时期,需要对档案管理观念进行更新。在这个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而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就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重视。作为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在更新自己的知识时,树立起良好的服务观念以及开发档案的新观念。如今,很多行业所竞争的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在竞争服务。医院的档案管理如今也必须要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思想上。为此,医院档案室必须要对医护人员对知识以及信息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加大相关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力度,积极的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必须让档案管理人员逐步的从传统的工作模式过渡到档案信息中心的工作模式上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促进医院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2)重视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进行无纸化办公其最基本的就是需要各种硬件设施作为支撑。档案信息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无纸化办公。那么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医院就必须建设各种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信息化库房管理设备,这些都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目前,这些先进的设备只有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的医院档案是有配置。但是档案信息化管理还要涉及到将各种档案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这就使得仅仅在几个城市、地区拥有这样的硬件设施还无法满足要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就需要全国的医院档案室都能够实现硬件设施上的同步与完善,最后实现网络档案资源进行共享。

(3)加大投资款项,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加快,促使医院档案软件需要时刻更新。鉴于医院档案需要以信息化的手段对医院各项档案的物、事、人进行全程记录。为此可基于档案生命周期进行相对加大投资款项,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生命周期保持在最佳势头,如引入信息化软件、使用各种软件管理工具、周期查看当前硬软件情况,建立信息化档案运营机制等,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随时为医院服务。

(4)提高各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方法的应用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量的产生速度已经不是以前的时代可以比拟的了。而信息量的大量增加也为医院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特点与新的要求。如今医院的档案数量急剧增加,档案的种类也越来越繁多,档案的利用也发证着巨大的改变,不仅利用的数量、范围、深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变化都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以及技术所无法适应的。因此,要积极的提高各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方法的应用水平。

(5)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档案人才是知识管理型人才。档案信息所具备的知识性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知识性的劳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的影响到档案信息化建设。

医院档案是医院进行社会服务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已势在必行。本文从医院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探讨分析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我们必须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才能适应医院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为利用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3

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价值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类整合医院的档案信息;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医院的档案信息。

(1)档案形式的改变。利用信息技术对医院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实现信息数据的变换与处理,更新与完善,最终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得以永久备份与储存。

(2)档案分类检索的改善。在工作中,档案部门要及时的对各类文件进行标注与记录。利用计算机软件,根据文档的类型和所属关系进行数字化分类、归档和检索。在变更信息时可输入指令自动完成系统调整。

(3)档案信息的共享。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运用信息查询系统,使档案信息得以共享,搜索与利用十分便捷。

(4)档案信息化管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符合现代化的需求,改变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在医院档案接受和保管上,应用专业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由医院档案工作者对文书档案、病案等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管制,以实现无纸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档案资源管理。

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基础设施不到位

目前,在我国的医院中还存在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高、局域网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例如进行的档案信息工作没有安装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运用计算机主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整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不够高,进而不能充分的将档案部门具备的功能发挥出来。

(2)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管理范围不够明确

由于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建设体质不完善、分工职责不明确、构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进而不能很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导致相关的档案信息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不具有管理性、技术性以及业务性的特点,导致其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及制度不够完善。

(3)缺乏信息化建设人员

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层次老化,并且还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知识不够系统、全面,进而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3.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新时期,需要对档案管理观念进行更新。在这个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而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就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重视。作为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在更新自己的知识时,树立起良好的服务观念以及开发档案的新观念。如今,很多行业所竞争的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在竞争服务。医院的档案管理如今也必须要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思想上。为此,医院档案室必须要对医护人员对知识以及信息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加大相关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力度,积极的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必须让档案管理人员逐步的从传统的工作模式过渡到档案信息中心的工作模式上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促进医院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2)重视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进行无纸化办公其最基本的就是需要各种硬件设施作为支撑。档案信息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无纸化办公。那么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医院就必须建设各种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信息化库房管理设备,这些都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目前,这些先进的设备只有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的医院档案是有配置。但是档案信息化管理还要涉及到将各种档案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这就使得仅仅在几个城市、地区拥有这样的硬件设施还无法满足要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就需要全国的医院档案室都能够实现硬件设施上的同步与完善,最后实现网络档案资源进行共享。

(3)加大投资款项,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加快,促使医院档案软件需要时刻更新。鉴于医院档案需要以信息化的手段对医院各项档案的物、事、人进行全程记录。为此可基于档案生命周期进行相对加大投资款项,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生命周期保持在最佳势头,如引入信息化软件、使用各种软件管理工具、周期查看当前硬软件情况,建立信息化档案运营机制等,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随时为医院服务。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4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数字档案馆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特点。

2.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在高校管理工作各领域中应用广泛,电子信息传输、电子文件、各类管理系统、应用程序以及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等,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没,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是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高校档案馆馆藏数量不断增加,现行存储空间有限,需要通过数字档案馆来缓解。以网络技术为主的档案数字化已经或正在逐步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形成、鉴定、整理、利用都受到深刻影响。电子档案管理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是电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体现。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开发利用,实现服务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档案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国家的一种原生的、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公共信息资源。在各层次档案工作中广泛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与高校信息化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出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力,进行最大化的档案信息数据聚集,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将是传统档案工作的重大变革。

3.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观念问题

高校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高校建设数字化的档案馆还没有足够的意识。很多高校虽然具有专门的档案机构,也制定了各种档案规章制度,但贯彻不力。一些领导对本部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本部门档案疏于管理。而一些文件形成者对档案移交归档认识不足。同时档案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也很淡薄,对档案立卷归档的业务指导不够,监察、督办不力。通过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文件形成者、领导者的档案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融入管理系统之中,使之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3.2技术层面的问题

⑴高校数字档案馆中存储的是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但是传统的面向文字信息的结构化关系数据库不能满足这一现实要求,需要建立面向对象的非结构化的多媒体数据库;

⑵通信网络是传递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基础,远程登录使数字档案馆的利用不受地域限制。目前,我国互联网的传输速度较慢,网络安全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都阻碍了数字档案馆的发展;

⑶标准的制定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应的电子文件标准、多媒体信息标准和数字档案的著录标准、全文数据库的标准等还没有形成规范;

⑷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数字档案信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进行传输,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4.相关策略建议

4.1加快档案标准化制定和贯标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要先行。高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贯标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已有的档案数字化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通过这些档案标准化和制度的贯彻,规范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

4.2重视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高校要重视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在软件开发方式上,应依照国家标准并结合高校实际,统一规划,创新机制,采取与软件公司、相邻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研发工作,最终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档案工作发展趋势的管理软件。

4.3安全性方面的建议

数字化的档案馆在安全性方面也要得到加强,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公开、上网安全、网站(页)建设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建立音像档案库和电子档案异地备份库,开辟数字档案馆数据安全储存和备份的空间,对电子档案和音像档案实行专库管理。

4.4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高科技项目,要根据建设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确保档案馆建设正常运行。首先,在提高高校专兼职档案人员政治素质的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他们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方面的培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其次要根据档案馆(室)人员具体情况,吸收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对急需的信息化人才可采用引进或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柔性流动的方式予以使用,取其所长,开发档案信息化的项目和产品等。

5.结语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高校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工程。数字档案馆将影响到高校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为现代社会教育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才刚刚起步,仍需依靠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推进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5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档案管理过程的网络化,对高校人事工作中产生的各类信息,特别是对教职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产生的丰富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加工、检索、传输,为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提供即时高效的服务,以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它包括: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人事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人事档案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1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

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得到高校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切实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目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高校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财力及人力投入不足等各方面问题,会限制人事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使之与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无法适应,使人事档案在高校管理与改革中无法发挥其积极作用。

1.2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业务规范指导体系

人事档案记载的信息非常丰富,时间跨度也大,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人事档案中的信息常常会或多或少有点差错,数据前后不一,甚至有时一种信息有几种不同的记录,如何能让这些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顺利的解决,使原始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做到很好的衔接,并且在数据库建设的同时解决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业务规范指导体系,使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与方式方法的指导,从而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科学、缜密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数据库。

1.3缺乏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多年龄偏大,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较差,不适应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建议

2.1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稳妥地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大财力及人力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人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进行建设。

2.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指导体系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所以无法照搬传统手工管理阶段的制度,必须结合各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特别是人事档案,其内容直接涉及个人的基本情况和隐私,所以更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1]。

2.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能力,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熟练应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的能力。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档案管理理论素养及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要在意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适应新的服务需求。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习惯和劲头,以便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规范、标准、高效、高质地工作[2]。

3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提高其质量和效率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只有不断创新,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人事档案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要因校制宜,用信息建设思想总揽全局,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历史性跨越,从而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高校信息化同步发展,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6

20*年,全市档案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档案局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国、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市人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依法治档、科技兴档、强化服务、发挥效益”的工作思路;开拓进取,勤奋工作,突出档案工作服务于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这一主题,结合“四创两争”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加快实施档案工作“八项工程”步伐,在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促进了档案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档案工作

1、依法制定标准,规范执法工作。市、县(市)区档案部门始终把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作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重要手段来抓,依法加强对全市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完成了*市档案立法调研计划、报告和形成了《*市档案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写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服务承诺。结合*市社会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完成了政府信息公开中法律依据类、行政执法类的内容上报和行政许可、受理违法案件、表彰奖励、业务指导工作流程。完成了行政执法依据、权限、职责的梳理和行政处罚、复议、赔偿程序的制定工作及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拟定了《*市档案局20*年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市暨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和《*市档案局开展“阳光政务”推进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有关规定》及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处罚项目、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标准及相关制度。与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联合组织开展了20*年*市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执法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市人大和市政府,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结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20*年、20*年市级重点项目单位主管档案管理工作的部门领导及专兼职档案人员80余人进行了业务培训,为提高重点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上报了*市档案局“五五”普法中期检查情况报告,推动了全市依法治档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2、加强宏观管理,认真履行职能。市、县(市)区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认真履行职能,围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和做好农业农村、林权改革、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社区等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工作,深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供业务学习材料,严格按照标准和方法,督促指导各立档单位做好各类文件材料和年度立卷归档和整理工作,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市、县(市)区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林权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检查力度,全市林权改革档案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加强了对改制企业档案管理进行了业务指导和咨询。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工程项目和国有破产企业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结合修改后的《云南省档案条例》的颁发,及时拟写了《*市档案局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云南省档案条例>实施意见》,举办《云南省档案条例》及档案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班。完成了对市农业局等34家单位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定批复工作。

4、加强协作组工作,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档案协作组工作,召开了市级机关档案协作组组长会议,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安排布置了今年工作计划,确保协作组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全面提升市级机关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力争档案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按照《*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拟定了《*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认真落实《*市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促进*市电子公文归档管理规范化。加快对馆藏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市、县(市)区档案馆共完成机读目录数据96万余条,全文扫描档案121万页。*市档案局完成了本局馆英特网网站和政务网网站的更新改版工作,配置了英特网网站服务器,更新了网站页面,增加了“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档案信息”、“服务承诺”、“馆藏精粹”、“档案知识”等栏目,进一步完善了档案查询、现行公开文件查询系统和网站后台管理系统,新增网上“政府公开信息查询”和网上“预约查档”功能。县(市)区档案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和建立局域网及现代化管理工作。针对无纸化办公情况下的公文归档管理进行了调研,与南天公司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平台”的课题研究,初步完成了电子公文归档转换软件的开发。

(三)扎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

市、县(市)区档案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在建立党委、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场所的同时,积极主动做好政务信息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四)全面推进档案工作“八项工程”建设,提升全市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市、县(市)区档案部门狠抓“八项工程”建设,推动档案事业规范、有序的正常开展。本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开展“星级”标准验收工作。全市共有324家单位,实现了“转星”和“申星”,家庭建档7000余户。

(五)加强基础管理,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市、县(市)区档案馆结合*市社会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档案服务机制创新步伐,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不断丰富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内容和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市、县(市)区档案局馆向社会作出了服务承诺,实行档案查阅利用“零”收费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领导、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利用档案的需要,为领导决策、落实政策、解决土地纠份、劳动人事、工资福利、编史修志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认真履行局馆公开服务承诺,共接待查阅利用者59864人次,调阅档案57586卷,复印档案材料12293页。市城建档案馆成立一站式服务窗口,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认真履行档案局服务承诺,建立电话预约、网上查询档案服务,市、县(市)区综合档案局馆分别接听电话预约300余人次、网上预约20余人次,并及时进行了回复。市档案馆接待利用岗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共接收不同门类档案共计47590卷,接收20*年度市级机关电子公文和档案文件级条目数据7000多条,原文数据10000多页,数字化照片档案3100多张。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分别填报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基本情况调查表,完成了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其中:市档案馆完成了400卷的抢救任务。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共接待了省、内外考察团共30余批、14000余人次,并互赠了编研成果。

(六)加强档案理论研讨和编研工作,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作用

组织召开了学会年会,总结20*年工作部署20*年工作。组织完成了20*年*市社科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国民时期商标注册法规制度与老商标研究》已被定为20*年市社科规划课题。完成了《*档案》1至4期的编辑出版、交流工作,完成了续修《*市志》和《*年鉴》档案部份的工作,《2000-20*年*市档案志》、《*市档案馆馆藏名人手迹选编》两书已印刷出书。组织15篇档案优秀成果上报市社科联,参加20*年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会。参加了20*年省档案学会秘书长会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受到好评,组织16篇论文参加了20*年全省档案学术研讨会,获组织奖。组织会员外出考察学习。各县(市)区档案局馆、档案学会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和积极组织开展学会活动。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兴起,法院档案信息化以此为基础开始起步。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刚刚引入,我国档案界便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工作。到了90年代末,在信息化整体战略的助推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幅增加,档案部门配置的信息化设备增多,档案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迅速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后,国家档案局相继颁发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及《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要求“建立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体制与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服务各项建设事业、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 ,这标志着我国的档案信息化事业进入了系统发展阶段。

二、吴中法院档案信息化的具体实践

2012年4月28日,江苏省档案局印发了《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各市档案局、省级机关各单位,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贯彻执行。如今,江苏省法院系统已全面迈入档案数字化进程中,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亦紧跟步伐,持续走在全省前列。2008年,吴中法院获得了江苏省第一批档案五星级称号,并于2010年顺利通过复查。

为更好发挥档案资源服务审判、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吴中法院于2012年全面启动档案数字化工作。一方面对库藏的历史档案集中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数据库以备连网。截至2014年底,该院共扫描各类档案186492卷、314546册,对库藏所有经济、执行、行政卷宗和自2001年始所有民事、刑事卷宗进行了数字化扫描,顺利完成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在办案件实现“即收即扫”同步数字化,以备办案过程中的查询利用和共享。扫描公司特派专员进驻档案科,书记员整理材料完成后直接交付扫描专员进行信息化处理,以保证信息档案的即时性,借查阅卷宗均实现电子化。

该院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党组重视。吴中法院党组高度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方案,部署工作。在人案矛盾突出、办公经费偏紧的情况下,抽调人员充实档案科力量,拨出专款,优先保障数字化扫描工作。二是有序推进。精心挑选实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具有相应保密资质的公司负责具体扫描工作,并督促该公司严格按文件要求备案;及时安排工作场地,安装现场监控系统,制定详细工作方案,签订协议,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工作过程中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确保扫描档案完整清晰,挂接及时有效,实体及电子档案安全。三是齐心协力。档案科在坚持做好日常查档、归档工作的同时,强化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扫描公司开展工作,每天从库房调档、归档数百卷,并加派专员每日值班。法院网络部门积极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扩大数据库容量,以保障档案数据的挂接。正是在如此条件下,吴中法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才得以迅速发展。 三、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档案保存和管理,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三大优势。

第一,提高查询便捷度。档案数字化,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数字化资源存储于硬盘、光盘等数字储存介质上,其优势在于不易遗失损毁,复制、转移及查询方便快捷,大大保障了档案的安全度和使用便捷度。

第二,提高档案利用率。法院档案的管理归根结底是诉讼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一体化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把档案管理纳入局域网建设总体格局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占用,既便于管理,又能够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从而扩大档案利用率,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第三,降低空间占用率。现在各级法院档案室均或多或少面临着库

藏档案“爆满”的问题,随着微缩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运用,档案信息的储存量大幅提高,存储密度大大高于纸质档案,利用很小的空间就可以保存大量的信息,而且开发利用的速度快,易操作。但在法院档案信息化实际操作中,也难免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法院干警“重纸质轻数据”的思想仍然存在。一些法院干警对数字化的档案存在抵触情绪,特别是一些工作年限长、年龄较大的干警,对于翻阅传统纸质档案的工作模式已然习惯,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接受度较低,有些甚至不熟悉计算机操作,仍旧要求借阅纸质档案,造成电子档案的“有而无用”。

其次,档案管理软件本身开发尚不完善。应用于档案管理的软件还不成熟,其稳定性、实用性还有待加强,软件自身的程序问题造成档案的丢失、重号状况时有发生。

再次,数据在不同系统中转录易出现差错。法院的数字化档案是在多个平台上产生,以江苏省法院采用的办公系统为例,档案数据由信息管理系统转入档案管理系统,或由办公管理系统转入档案管理系统,需要二次加工,再次录入难免出现一定比例的人为误差,不能完全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最后,专业数字化公司对法院工作缺乏了解。由于“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法院诉讼档案的扫描工作,大多由相关专业公司派驻员工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些员工精通数字化扫描工作,但对法院本身的工作全无了解,对纸质诉讼档案的形式及内容亦无基本概念,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诉讼档案数字化的错误率。

四、完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加强档案工作与使用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根据信息化档案管理使用的新技术、新软件的特点,对法院档案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对外聘的数字化专业公司人员进行法院档案基本内容、构成方面的培训。此外,要抓好档案的安全教育和维护教育工作,使档案调用人员在接受便捷的信息化档案服务的同时,树立档案安全负责的意识,已有扫描电子档的诉讼档案,均不再以实体借阅形式对外借卷,尽量降低档案安全管理的风险。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8

1.档案信息化概述

档案信息化概念是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和过程。随着档案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中办发[2004]34号文件《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档案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是要提高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建设和完善局域网,按要求做好政务网和互联网的接入工作。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信息资源开发程度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从传统档案向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基本完成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工作,就是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纸质档案数字化能让档案信息资源能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满足人们的档案利用需求,这也是档案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当前档案信息化工作主要包括几个重要部分,如档案目录的数据建设,这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档案利用效率、质量;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可以保护档案信息、提高利用效率、提高档案质量,并且能够实现全文检索;加强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要努力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把信息化作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要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服务、安全三项基本原则。

2.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档案信息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广泛的社会性等特点。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按照信息共享、网络共建、远程利用、服务为主的指导思想,要发挥档案部门的优势,大力开发档案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社会、公众以及市场,着力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增加投入,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档案查阅利用效率,逐步实现全县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2.2 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县档案局(馆)要积极创造条件,配齐配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各单位要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者,且能熟练掌握和操作计算机。县档案局要加强对全县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全县档案工作者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2.3 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标准规范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前期数十年的建设中,由于经验不足使得重复建设比较常见,而且各地建设都是按照自身需要发展,所以造成一种无标准可遵循的状态,而没有标准规范建设则会使得后期档案信息化工作越加艰巨。另外,档案信息化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从制度上、财务体系上、人员安排上予以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档案信息化顺利推进,不断满足新时代对档案管理的需求。

2.4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信息化设备的日益增多,为了确保档案信息在网络中的安全流转,避免被黑客窃取和病毒破坏,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中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不够全面,使得档案信息系统变得非常脆弱,易受来自各方面的攻击。从事黑客的人或组织可能会不断地寻找档案网络系统上的的漏洞,以潜入档案信息系统。一旦网络被人攻破,机密的数据、资料可能会被盗取,网络可能会被损坏,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难以预测的损失。另外,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计算机病毒产生,同样会威胁档案网络的安全。

2.5 在系统硬件设备方面要求做到:

(1)只要制定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档案数据的日常备份,并且加强网络设备和机房报警装置的管理。(2)内外网物理隔离。根据国务院及有关安全保密部门的网络安全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互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因此,对档案部门的内部网络和国际互联网,要严格地进行物理隔离,防止不宜公开的内部档案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露到外部公众网。(3)多子网网关技术,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一种防攻击的网络安全技术。即将内部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安全级别不同的子网,实现内部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的物理隔离。这样,就能防止某一个网段的安全问题在整个网络传播。针对某些网络,在某些情况下,它的一些局域网的某个网段比另一个网段更受信任,或者某个网段比另一个更敏感,通过信任网段与不信任网段划分在不同的网段内,就可以限制局部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安全造成的影响。(4)为了便于管理利用交换机或防火墙将所有的MAC地址与客户段IP地址绑定。当网络用户被分配或自行设定一个IP地址以后,防火墙系统就能接收到相应的地址广播,在防火墙系统上列出相应的IP地址与MAC地址,并可以选择是否把这个IP地址与相应的MAC地址绑定,这样可限定IP地址只能在一台指定的工作站上使用,既可以防止IP地址冒用,又大大方便了日常网络的IP地址管理。(5)每个厂家的物理设备有它独特的优点也有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因此在选用档案网络设备时,尽量选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做到优势互补,封堵网络漏洞,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

2.6 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要求做到

需要一种有效的防黑客扫描工具,定期对网络机器设备进行扫描。如果发现有黑客入侵或网络结构和系统结构的变化,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并报警,而且能够有效纠正错误,调整档案网络安全策略。同时能够对档案网络的信息进行安全审计,自动形成日志,记录档案网络运行情况。另外,具备对局域网服务器、客户段以及其它网络设备的病毒监控、消息监听功能,具有对局域网内所有设备进行自动查杀毒的能力。

档案系统数据的安全是档案网络安全的核心,为了有效防止攻击和恶意篡改,要采用数字证书、动态口令、加密等手段,同时在存储方式上采用热备份、冷备份、远程存储等措施保存好档案数据,确保档案系统遭到攻击或瘫痪后,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

采取措施对档案信息、数据的来源设置跟踪机制。一旦发现有攻击行为,档案系统应该能够及时报警,自动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关闭有关服务、切断物理线路的连接等保证档案数据、信息良好的可靠性。

单一的产品不能同时完成多项功能。比如,防黑客的产品不能用来防病毒,不同强度控制不同风险,我们不能仅指望靠单一的网络安全产品来做到一劳永逸。我们必须进行统一的、均衡的安全策略的管理及实施,全面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3.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高瞻远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遵循标准,同时考虑以后的需求以及系统升级的可能性;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又不可好高骛远,应该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步骤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9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才流动的频率远高于以往任何时代,流动人员在劳动者群体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过有的单位招工,但却只能靠交谈和看自荐材料等简单方法来了解应聘人员的情况。以此同时,计算机、扫描仪、互联网等先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趋势逐渐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面临考验,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建议信息时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显得极为迫切。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避免了档案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建构编制和用人制度的改革,一些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对于工作把握不到位,在接收、利用或者转出档案等环节中容易忽视国家规定的手续,如让当事人自己携带档案、在转接档案时不盖密封章等时有发生,导致私拆、私改、私删等负面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立,能够实现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共享,相关组织和部门只要拥有相应审阅权限就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审核流动人员的个人信息,及时掌握流动人员和德才表现,既节省成本,又方便快捷,避免了档案传递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拓展了人事管理和人才服务的空间,实现了人才的合理配置。人员的频繁变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员所占比重逐渐加大,管理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科学合理地管理流动人才的基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以网络为基石,将人事管理和人才服务拓展到全社会,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化的人才服务,为人才流动搭建一个合理有序的平台,既为国家建立人才资源库,又促进了人才的合理配置,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趋于规范化,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有助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管理工作,要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必须不断更新档案内容。受人事部委托,人才服务机构是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主要机构,但是现有的人才服务机构中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无法保证档案的及时更新,致使大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处于刚进来时的状态,当事人的升迁、技术培训、工作业绩、工作鉴定等方面的情况未能及时入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实效性和完整性,削弱了档案的价值。

三、流动人员人事方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库的建立。所谓信息库,就是指在各个省(市)流动人员信息资源系统基础上建立的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人员信息资源体系。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库,就是覆盖全国流动人员的信息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人事档案跟踪系统、人事档案共享系统、人事档案网上办公系统、个人电子信用档案系统等子系统。改信息库的建立旨在最大限度地收集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人员资源,实现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统一管理,是一项长远工程,不是孤立努力的结果,而是需要在相关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逐步展开。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作为国家人力资源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全国最大范围内的信息库资源共享,必须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系统管理体现。具体来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规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相关法规,是确保信息化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标准。二是基础管理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的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对象数据格式规范等。三是实际操作规范,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施规范、存储压缩格式以及安全保障等规范。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社会建设的掌舵手,缺少人才,任何领域任何行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已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以现代化办公设备为依托的知识密集型工作模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批既懂信息化和系统分析知识,又懂档案管理、信息组织与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完成。如档案信息采集、处理与数据库加工、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档案信息分析、研究与咨询、档案数字化研究与管理、档案信息安全维护等方面的人才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才。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档案专业知识和数字化建设的培训和再教育,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视野,同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引进各层次和各类型人才,合理调整档案工作队伍中人员的背景专业、业务水平、年龄结构等,确保各层次人才的比例均衡、知识互补、能力协调。当然,人才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须根据档案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随时调整和补充,以保证机构内的构成关系经常处于最佳组合状态。\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11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则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基础部分,没有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

目前大部分企业档案馆(室)藏档案载体主要是纸质档案、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而尤以纸质档案为主。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计算机人工录入;第二种是通过扫描仪扫描由字符识别软件(OCR)识别,制成文本文件;第三种是将档案文件的每一页看成是一张图片,不管上面具体是什么内容,由数码照相机或扫描仪按页拍照或扫入计算机制成图形文件。前两种方式占据空间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文数字化,但纸质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手写体、繁体字,有的字迹褪化及非文字形式等,此时采用前两种方式就会暴露出如下致命弱点:采用人工录入,不但需要大量的录入人员,而且一时还不能马上胜任此项工作,差错率大且核对困难,投入大,收效慢;用OCR字符识别的准确率低,尤其对于手写体字迹或印刷质量稍差的字迹;而第三种方式实现容易,一般档案工作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即可操作机器,且工作可以定量化,差错率相对较低,即便有一些错扫、漏扫等,也能很快被发现。至于图形文件占空间大的问题,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相信适合的软件很快就会被开发出来,如果能采用先进的高速扫描机,那么对档案信息数字化无疑是如虎添翼。另外,还因为图像扫描保持了档案原件本来面目,可以使利用者在看到文字内容的同时,也能看到纸质档案的其它一些特征,如原件的纸色、墨迹、印章、圈点、批注等各种原貌,使利用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线索,开展一些更深入的研究。对于实物档案则可以通过用数码相机对实物进行拍照,并压缩成JPG或GIF格式,以数字图像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存储设备中。对于声像档案的数字化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将普通摄像机拍摄的模拟视频信号可以通过专门的视频采集设备将之数字化,并加工成数字视频档案;二是指通过数码摄像机拍摄下来的录像,本身就是数字视频,输入到计算机直接就可以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加工成数字化视频档案。

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所有的馆藏信息都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做到图、文、声并茂,档案信息的记录功能与显示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而且更有前景的是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能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给长期以来沉闷、形式单一的档案信息贴上吸引人的“标签”。

馆(室)藏信息的数字化是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其数字化建设的工程量巨大,企业档案部门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对于大型综合性档案馆,它们的馆藏基础一般都较好,馆藏信息的利用也较频繁,在建设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技术优先的原则,划出专项经费,成立馆藏信息数字化部门,专门负责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这种模式见效快,但投入高,需要很强的经济支持和技术支持;对于中小型企业档案馆(室),在建设经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资源优先的原则,购置少量的设备,对重要的档案资源先期进行数字化处理,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数字化规模。这种模式见效慢,投入较少,对技术要求也不高。馆藏档案信息经数字化后转化为数字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

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管理

上面谈到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问题,这只是档案信息化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要将那些数字化了的档案有效地管理起来,这需要借助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

我国各级各类企业档案部门开展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始于2 0 世纪9 0 年代,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技术和水平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提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的发展方向。第一、档案文件目录信息检索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档案文件目录信息检索系统的应用,应该说是计算机技术与档案工作的最早结合点。由于档案馆(室)的库藏档案数量巨大,档案的利用频繁,为了方便利用者,提高查询效率,档案部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目录或专题文件级目录著录,以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检索工具的数字化带来的优势尽显无遗。第二、“文档一体化”管理。1 9 9 2 年国家档案局提出“文档一体化”管理思路,许多档案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文件与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从文件形成之时到文件办结归档乃至档案管理成为一条流水线的操作过程。“文档一体化”操作管理软件与传统手工操作相比,避免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人为遗漏,提高了文件归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文件立卷的效率,提高了档案的质量。但它也只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传统手工操作流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档管理数字化。第三、档案工作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我国档案工作数字化管理起步时间较晚,目前还是以针对上述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和文档一体化数据库系统的管理为主,停留在档案工作数字化管理的初级阶段,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和潜能并未充分发掘出来。档案工作数字化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涵盖档案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等诸方面的大型的系统工程,如档案自动编目和自动检索、档案自动全文存储与检索、档案业务工作辅助管理、计算机辅助立卷、档案自动标引、文档一体化管理、档案馆办公自动化、档案库房保护技术现代化、档案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等。而这些不仅是档案管理基本的业务环节,也是档案管理智能化、自动化的具体体现,更是档案管理数字化全面实现的基础。本人认为,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应该以此为切入点,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发展。

三.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

档案信息只有在传递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以往信息存在于一次文献即档案原件或经过处理的二次文献范畴内,人们需要档案信息,往往需要亲临档案馆,通过阅览摘录、静电复制或拍摄等形式来获取需要的信息。但档案信息在完成数字化后以数字形式存在时,数字网络系统就将成为其主要的传输平台,为档案信息的快速流动提供可能。数字化了的档案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多向传递,形成传递网络,而且通过因特网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传递,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者不必亲临档案馆,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方便地利用档案信息。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12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1.思想意识方面

随着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高校档案工作已步入规范化轨道,领导和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得到加强,档案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高校领导在新形式下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认识,对档案管理自动化的必要性、紧迫性感受不深,热情不高,没有建立档案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构,也没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特别在高校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没有给予档案部门必要的资金、物质和人才的支持,网络化程度不高;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没有到位,没有形成相应的信息化队伍,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了纸上谈兵;其次很多高校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再有高校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接收档案管理专业的专门培训较少,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措施乏力,直接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严重降低其在社会需求中的作用。

2.技术方面

档案信息的多样化极其巨大的数量,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目前,大多高校档案部门都建有自己的局域网,有的还上了因特网,信息化体系初见规模。但我们在浏览这些网页时能看到的信息却有限;关于档案的收集、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的手段等大多数档案工作还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与单机归档阶段,联网归档检索查阅等还不太成熟,造成在查阅过程中出现文件丢失等现象,加之文件流转过程不规范、办公效率低、文件和文字信息不能做到交流和共享、文件与档案管理相对孤立,没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档案管理不能很好的达到高效、服务的目的,离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和远程联网查询、利用相距甚远。这均说明我们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低水平状况。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档案发展规划和标准,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水平参差不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

3.档案信息资源方面

目前高校档案馆建成的数据库类型单一,规模小、功能少、标准化程度低,数据不完整,数据无规模化控制,大多数档案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提供服务水平差。高校档案馆目录信息资源多,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全文档案信息所占的比例很低,只能单一检索查寻,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即便提供全文检索的电子档案,大部分也只是提供的现行文件查询,远远不能达到所有开放档案的全文获取。现有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大多数是目录级信息,这些目录中的数据也还只是停留在案卷级的检索层次,对于能够更深刻揭示、评价馆藏的编研材料,如档案汇编、大事记、组织沿革、统计数字汇编等很少见到。想要得到所需档案的某些相关信息,如果只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可能无法得到全部满足。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大量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形成

传统型的档案是建立在手工管理的基础上,其档案信息服务也是以手工服务为主要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及检索利用水平,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于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现实需求,为此,高校档案工作必须走信息化建设道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随着我国教育和科研网的建立,使得高校过去形成档案的文件、通知、规章制定等主要材料,都是用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网上,以光盘、磁盘等作为信息存储载体的机读档案日益增多,并向数字格式转变。

2.技术手段、服务方式的变化

信息的发展,高校网络建设信息化的实现,为高校教学、科研、尤其是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崭新的网络环境,使高校档案的中心工作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技术手段、服务方式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手工整档、录入和规范,各单位、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都可以直接录入存盘,有选择性地在网上信息。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通过校园网络为各单位提供校内所有归档文件,为校内各部门提供档案文件及其他有关信息的查找、阅览服务。

3.档案信息的规范管理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档案管理面对数量越来越多的新型形态和载体的数字文件材料也越来越多,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规范管理,更好地为高校的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通过为各部门信息提供统一的平台,统一各立卷部门的分类方法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有效衔接,有利于部门立卷制度的落实,提高了组卷编目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了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强化档案信息化意识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观念、技术、设备、方法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整合和定位。推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者应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把现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放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充分发掘其潜在的内容与意义,绝不容忽视。各级档案工作者也要转变传统思维,认真看待档案现代化的进程,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意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加快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制度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管量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一项重要环节。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相关的法律法规正逐步健全和完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些已经出台的国家相关标准,来积极制定适合本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

3.建设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主要任务是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原有馆藏传统载体档案通过扫描、加工和处理,进行数字化转换,形成规范化、系列化的文字、声像等档案数据存入数据库;在数字化转换过程中,还要同时做好自身馆藏档案机读目录建设,对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及时归档,将每年产生的归档文件目录以机读目录的方式存档,并做到齐全完整、真实有效。

建设档案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也是实施电子档案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加强文件目录数据库建设,采集文件级目录数据,建设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然后形成全宗目录数据库,进而建立各种专门档案目录的数据库;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要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全文信息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对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挖掘整合,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档案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群,同时应根据各高校的特色与实际情况,着重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特色数据库,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质量日益提升。

4.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网络化

档案作为信息库中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其收集、分类、存贮和管理的主要目的,除了真实地记录高校发展的历史轨迹之外,还有就是为档案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就后者而言,由于档案信息的历史价值及其在高校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手段落后之间所产生的巨大反差,因此,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从利用与服务层面上看,建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都有其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作为高校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做好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统计和利用服务工作,建立全校性标准化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实现档案管理、利用网络化。使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者通过网络可以共享收集到的档案资料,从而形成档案信息化服务的良性循环。

5.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高校档案管理者要认识到档案信息是对高校多年来建设过程的一个历史记载,要确保档案的完好无损,对涂改、伪造档案、盗窃档案、丢失或擅自销毁档案等不法行为采取坚决制止或打击;档案管理者要严格规范个人行为,以免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隐患;档案管理者要加强设备维护知识的学习,及时对日常使用的杀毒软件、防火墙进行更新和维护,最大限度地避免恶意病毒的攻击。

加强网络档案信息的安全,一方面对网上公布的信息要严格审查,避免不当的信息和保密内容上网;另一方面要保护上网信息的安全,从进口、传输、使用三方面采取安全保密措施。采用防火墙、安全、权限控制等技术保护手段防止泄密和失密、数据丢失,按照公开信息、内部信息、保密信息的不同,为不同用户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库服务器要采用主用和备用双主机,相互镜像备份,并使用光盘作为档案数据的备份,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6.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否具备极强的业务素质和相关能力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为了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档案部门的人才储备,积极引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我们面临的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工作的重点必然向更深层次的信息领域进展,因此,一方面要引进相关领域人才,一方面要对现有档案工作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多媒体等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档案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恪守档案工作纪律,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严守党和国家、高校的机密,适应新形势,树立超前的管理意识,发挥其自身的协调能力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全国高校档案建设共同的工作,对全国高校档案今后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高校的各项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应把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纳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相关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国家和地区档案信息化同步。高校档案信息化将会成为各高校师生查阅信息最全、最新、最方便的场所。伴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部门将会逐步趋向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未来的数字档案信息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空间,档案信息在网络上被传输、检索和利用。

参考文献:

[1]赵晖.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办公自动化,2008,123(1):56-58.

[2]蒋静.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7,(12).

[3]方刚.高校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25).

档案信息化建议篇13

引 言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档案部门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图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尤其现在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于各类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公速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三)档案的标准和规范建设

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逐步形成关于中国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

(四)档案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关系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五)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掀起了以数字革命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浪潮,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以及思维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现代化。目前,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也纷纷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唯一途径。 转贴于   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网络档案系统

在系统内建设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内部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发挥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促进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的标准建设,根据系统建设需求,采购必要的硬件设备,为系统提供硬件基础。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为保证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制定相应的策略、保障档案资源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

(二)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是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1.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上网前,又按着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了文件格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对那些未输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应由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编目整理,也利用网络技术向档案部门传输,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在各业务管理机构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建立依附在信息管理网上的归档专用子系统。

2.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 三个部门的职能应用于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归档中集成一体,共同形成质量较好的电子文档。

3.做好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4.解决好档案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总之,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在改善交通运输状况,发展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