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全球化实用13篇

世界贸易全球化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1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30日

一、世界贸易的特点

(一)世界贸易中低速增长。2008年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体系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在2010年和2011年出现短暂反弹之后便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据WTO统计,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量增长速度一直低于3%,2014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2.8%,2012~2014年三年平均增速仅为2.4%,为世界贸易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1975年和2009年除外)。2015年下半年世界贸易增长2.8%,第四季度显著下滑,2016年世界贸易的增速仅为1.7%。2015年后期的意外疲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减弱。石油价格下跌、金融市场的近期动荡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冲突等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程度地影响世界贸易增长。人口老龄化和投资不振将使得需求疲软的态势很难扭转。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快于发达经济体,但受结构性矛盾、金融风险上升、国际资本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大经济周期均处在低谷或初期上升阶段,世界贸易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缺乏强有力的增长点。中低速发展将是未来五年全球贸易发展的新常态。

(二)区域化与集团化趋势增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史表明,在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或收缩阶段,各国政府会采取贸易保护。此时,各国政府会为了保护就业而保护本国市场以免受他国产品冲击。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区域主义等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加之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在WTO框架下难以维持,区域化与集团化便应运而生。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通过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诸(多)边服务业协议(TISA)等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力图推行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区域经贸与投资安排也是更加均衡地照顾发展中国家利益与诉求的区域贸易投资安排的代表。

在贸易全球化发展进入低谷时,区域化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区域化本身的优势。国际经济学相关理论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相邻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与贸易区域化最容易形成。区域集团是特定国家之间形成的组织,可以有效地降低伙伴成员之间的贸易投资壁垒、促进伙伴成员之间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的对接,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由化。不仅如此,合作伙伴成员的贸易区域化也具有选择性,可以更方便地为国家实施自己的经济政策和战略提供机遇。因此,各国政府更容易接受与采用贸易区域化。而全球化则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的绝大多数国家一致接受,难度可想而知。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和全球贸易中低速增长背景下,全球性的贸易自由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很难取得明显进展,贸易投资一体化、自由化等制度安排和规则将主要通过区域合作的形式实现,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将常态化,并将以区域内贸易投资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机制。

(三)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其比重和重要性也日益上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范围不断扩大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中对国际服务贸易即第三产业的增长需求日益增大,国际间的贸易由技术型、信息型贸易向服务型贸易转型,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全球服务业和服务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服务贸易开始加速增长,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80年至201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3,650亿美元上升至50,480亿美元,2015年占全球出口份额已经达到20%左右。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中增长更快、更有扩展性的部分,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重视和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可以使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扩展空间。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平衡发展是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研究统计司对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统计结果有所变化,总体反映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经济活动跨境情况。

二、世界贸易趋势下我国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顺差扩大,形成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上,古典型波动和增长型波动的区别在于,古典型波动中增长率、总量两个指标都出现下降;增长型波动中只有增长率下降,总量还在增加。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我国出口连续13个月负增长,严重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我国外贸发展历程中,1995年11月起出口曾连续8个月负增长,1998年8月起连续9个月负增长。2011年12个月中有8个月份超过3,000亿美元规模,这表明进出口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05~2008年,是我国外贸顺差飙升的3年,一度高达2,955亿美元,超过德国列世界第一位。金融危机以后,贸易顺差规模大幅减小,外贸已变得更加均衡,但顺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欧美等传统市场双边贸易不平衡程度加深,顺差来源集中度明显增加。2014年我国CPI上升178.97%,贸易差额从1994年到2014年以年均45.68%的增速在扩大,贸易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呈现同步扩增趋势。

(二)贸易结构整体优化,出口进口大类商品地位进一步巩固。首先,我国的出口商品大多依靠传统的发达市场。2008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261类产品中有103种30%以上的份额为美国、日本和德国,其中22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出口市场是这三个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三国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对我国出口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弹性小,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轻纺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其他产品;再次,金融危机以后,机械设备的比例、杂项制品出口比重略有增加。机械设备最大出口类别地位继续巩固,比杂项商品类比重高出21个百分点。进口方面,2008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增加6%,其中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一跃成为第二大、第三大类进口产品;最后,目前我国贸易结构呈现两个60%的明显特征。一个是机电产品占六成。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为57.2%,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为28.9%;另一个是中间产品占六成。目前,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贸易额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约为20%、60%和20%。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新兴经济体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金融危机后,我国积极稳定和扩大对外需求,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综合来看,我国在伙伴国中的贸易地位日渐上升,传统市场份额上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份额也在上升。我国在澳大利亚、韩国出口市场中,已占到1/4以上。而在伙伴国进口市场中,绝大多数都超过10%。2008~2011年,出口方面,美德日三国占我国外贸总额比重减少1个百分点,G20中17个发展中经济体已占到25.6%,提高1.1%;进口方面,美德日占23.6%,下降1.8%,发展中国家占35.1%,上升2%,与中东欧国家服务外包合作呈良好态势。近年来,韩国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其对我国外贸的意义甚至已经超出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韩国成为与中国外贸额超过2,000亿美元规模的少数贸易国家或地区之一,仅次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是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国,而我国是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市场。

三、世界贸易发展趋势下我国的应对措施

从长远来看,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依靠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拉动,但“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仍然是我国开放经济体系的重要驱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稳定的发展和升级,无论是对扩大就业、增加国家税收,还是缓解资源能源约束和带动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抓住全球贸易新常态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所创造的战略机遇,采取适当的贸易发展新策略,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一)顺应贸易区域化趋势,构建人民币贸易圈。首先,立足周边,加快推进中国-斯里兰卡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RCEP等谈判进程,加快推动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国-印度自贸区研究进程,推动建立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自由贸易区,以步步为营的方式,保证周边贸易伙伴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其次,辐射“一带一路”,加快推进中国-海合会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加快推动中蒙俄、中国-中南半岛、中国-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中东欧国家合作等合作机制建设,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再次,面向全球,推动更大范围、顾及所有参加国贸易利益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抵消美、日等发达国家推动的所谓高标准贸易自由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大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扩大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为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人民币区域贸易圈锦上添花。

(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领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一方面加强与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合作,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机构与机制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推动RCEP、FTAAP谈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南南合作”,以及通过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加快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经济循环,获得具有区域或全球影响的规则制定权,实施体现中国价值与原则的规则,并与美国主张的规则形成某种竞争局面,营造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加大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博弈,在国际经济既有机构与机制改革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推进中美、中欧、中日等双边、区域和多边贸易谈判与战略合作,推进WTO、世界银行、IMF等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三驾马车”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中国等新兴大国相对应的投票权利与国家利益,促使国际贸易环境朝更加公平、自由的方向发展。

(三)利用全球价值链促进外贸升级,提升贸易附加值。一方面通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兴贸”、“以质取胜”等战略,向全球价值链的研发上游升级,加快培育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竞争新优势。一是使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进而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二是发挥中间品和零部件进口的价格效应、供给效应以及生产率效应,通过进口低成本、高质量和多元化的中间品,提升企业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竞争力;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以进口、境外并购、国际招标、招才引智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并促进其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大出口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借鉴美国“国家出口战略”战略性贸易政策经验,加强外贸品牌建设和售后服务,向全球价值链的营销下游升级,加快培育产品出口的品牌和服务竞争。新美国“国家出口战略”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经验包括:第一,推行“商业外交”和提供“一站式”服眨扶持企业推销产品;第二,提高贸易融资,扶持企业发展新业务;第三,削减贸易壁垒,协助企业打开市场;第四,加强贸易规则执法,确保“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市场;第五,致力于世界经济平衡增长,为扩大出口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优势。一是通过鼓励中国企业创立品牌和收购品牌、支持中国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加大中国品牌海外推介力度等方式,加快培育外贸品牌;二是通过在海外使领馆建立“一站式”出口服务中心等更为完善的贸易促进体系和对外贸易服务机制,鼓励企业有计划地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产品建设服务保障支撑体系,加快建立出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

四、结语

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环境下,世界贸易发展缓慢,既有全球价值链固化和贸易自由化停滞的结构性因素,也有贸易便利化无法顺利推进的周期性因素。2017年2月《贸易便利化协定》的通过,对提升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改善贸易便利化环境有积极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重新考虑贸易在经济增长前景和战略中的作用,不断调整贸易政策,进行结构性改革。一些新兴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应继续专注于贸易一体化,改进与贸易有关的基础设施、减少贸易壁垒、改善海关通关环境、创造有利的商业环境,加强经济制度和政策框架建设,确保政策措施具有可预见性和可信性。中高收入国家和发达经济体应注重投资,提高法规的一致性,使非贸易的服务业进入贸易领域并降低贸易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潘悦.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走势[J].求是,2014.2.11.

[2]李玉举.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J].国际贸易,2013.4.2.

[3]樊勇明,沈陈.TPP与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制定[J].国际关系研究,2013.5.5.

[4]戴翔,张二震.发展差距、非对称要素流动与全球贸易失衡[J].世界经济,2013.8.2.

[5]于津平.国际贸易新格局与全球贸易治理[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6]钟楹.全球贸易治理模式之分析――以区域贸易协定为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5.8.8.

[7]马相东,王跃生.全球贸易新常态与中国外贸发展新策略[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9.6.

[8]张茉楠.未来全球经济十大趋势预测与展望[J].宏^经济管理,2015.3.3.

[9]陈文玲,颜少君.2015~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6.1.1.

[10]东艳.全球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J].国际经济评论,2014.6.1.

[11]牛犁,胡祖铨.CFP・十三五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J].中国投资,2016.11.6.

[12]徐清军.2014年世界贸易主要特点及2015年发展走向[J].国际贸易,2015.5.5.

[13]程小雪.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J].智富时代,2015.10.6.

[14]余道先,王云.我国贸易失衡问题再分析――基于经济结构的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6.1.

[15]贝淑华.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16.11.3.

[16]刘志雄,周倩.我国贸易顺差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J].价格月刊,2016.5.6.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2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因此,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广泛和密切,相互支撑,相互制衡,同时,各个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上更加多的关注于国际条约与国际公约,为国际间的贸易提供方便,此外,各个国家联合形成的经济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开始依赖于经济组织的调节。

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经济全球化更多的依赖信息技术,以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为显著标志,信息技术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推动了经济信息的传播,也让各个企业间的联系方便迅捷,因此经济全球化,也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挑战。积极的影响有:第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全球性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有利于资源全球性的优化配置,它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当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后,全球经济逐渐趋于市场化。我国从党的十四大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已经逐步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市场体系。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突出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世界各国都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点。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贸易数量上很少,贸易结构和质量也偏低。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与世界接轨,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并且持续稳定增长。这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贸易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全球贸易中突出了我国的外贸优势。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现在,我国每年的出口产品中有50%以上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而且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0%也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可以说,贸易全球化促进了我国成为贸易大国。

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战后,一些世界经济组织在调节世界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世界经济组织的三大支柱。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国际多边贸易的基础和法律载体。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贸易的协调作用促进了市场规则的全球化。2001年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从此融入了一个全球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之中。我国可以享受100多个成员国的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发达国家的普惠制待遇。在国际贸易上,改善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更快地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经济全球化也为我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第一,区域和集团经济保护下,竞争激烈。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市场竞争方面的冲击。入世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交织在一起,必然会给中国经济,特别是给企业来带巨大冲击。

第三,义务约束带来的冲击。中国入世后,收到的义务约束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关税的约束,二是约束非关税措施,既要逐步降低关税水平,又要逐步撤销非关税壁垒。有了这种约束,中国入世后出口的路子拓宽的同时,进口的大门也会大大敞开。

三、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3

今年4月份,世界贸易组织(WTO)了一份报告,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为2.8%。同样是在该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预测2016年的世界经济增速为3.2%。这意味着世界贸易增速将低于经济增速。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世界贸易增速就没再跑赢过经济增速。

对于整个世界而言,贸易增速连续几年均低于经济增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甚至可以用“罕见”来形容。仅有的例外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美国成为贸易保护的“带头大哥”,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世界贸易增速陷入较长一段时期的低迷。二战以后,已确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意识到贸易自由化对自身的好处,主导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并不断降低成员国的关税。此后世界贸易进入持续繁荣的周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兴起,使用传统统计方法得到的贸易增速大幅高于经济增速。全球贸易增长进入“黄金时代”。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贸易增长未经历“青铜时代”便进入“黑铁时代”。2012以来世界经济增速已经悄然恢复到199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而全球贸易增速始终没有得到恢复。

全球贸易形势不好具有诸多不利,世界需要尽快摆脱低速增长的“陷阱”。

第一,从整个世界层面来看,贸易可以看作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贸易持续低迷背景下,各国在看待目前恢复不错的经济增长时,难免会“心虚”。只有在贸易也恢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才更具有可持续性。

第二,对于单个经济体而言,对外贸易无疑是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动力不足将为本国经济增长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第三,对于参与外贸活动的企业或居民而言,贸易形势不好,将直接影响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收入水平。 中国担任G20主席国,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和全球贸易治理做了大量工作。

全球贸易治理难题

全球贸易治理主要涉及各经济体为处理贸易问题而进行的贸易合作或作出的其他安排,除能保障国家间贸易的正常运行外,还可为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保驾护航。

全球贸易治理的最优安排应当是:

第一,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最直接的途径是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创造巨大的贸易量。当今世界贸易增长的潜力,无疑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发达经济体本身的关税已经很低,降关税的空间有限,对世界贸易增长的推动作用也有限。发展中国家通过降低货物贸易成本尤其是中间品进口成本可以促进自身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这不仅为自己带来出口增长,还能拉动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

第二,构建包容和协调的全球价值链。由于生产要多次跨越国境,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放大外部需求对贸易的拉动效果。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区域性价值链是北美价值链、东亚价值链和欧洲价值链。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区域性价值链。整合这些区域性价值链无疑需要多边层面的合作和沟通。

第三,呼唤多边层面的国际投资治理框架。修复金融危机破坏的全球价值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通过投资设立外企帮助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帮助发展中国家自己的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而且,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促进这类投资也能加深全球价值链分工。这需要建立全球层面的多边投资规则和组织,保护和促进对外投资,从而起到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

可现实情况并非。目前全球贸易体系渐呈碎片化趋向:

第一,区域贸易协定(FTA)占据主导地位,多边贸易协定谈判难以推进。在需要推进多边贸易自由化之时,WTO多哈发展回合谈判却久拖未决,而且谈判前景不容乐观。FTA大量涌现,而且新世纪以来出现规模较大的巨型FTA。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类FTA,目的是在追求绝对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树立各类高标准规则,这类FTA是否能起到促进多边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尚不确定。

第二,全球价值链的排他性较为明显。普通的FTA可以通过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带动区外经济体的发展,但是目前具有排他性的区域价值链与为促进贸易增长所需的包容协调的价值链并不一致。

第三,各国签署了大量的双边投资协定(BIT),尚没有多边投资规则。BIT当然也能促进对外投资,但是由于投资规则的不一致,会增加企业对外投资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迫切需要整合已有的BIT。

简言之,多边贸易治理框架既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也应该是全球贸易治理的方向。但现实情形是FTA和BIT占据主导地位,贸易治理体系日益分散化。也即全球贸易治理中出现了需求(多边)和供给(碎片化)不匹配的局面,姑且称之为全球贸易治理困境。

杭州芝麻开门

从经济学上看,多边框架能最大程度地做大蛋糕。但是,目前,并非经济学最优的区域框架暂时超越了多边框架。这再次验证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即集团成员越多,越不容易达成集体行动。此时,只有超越单一政府层面的全球性治理平台发挥作用,才能解决这一难题。纵观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也只有G20有可能承担起这一重任。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4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界流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作用显赫,从而导致各国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整体化和一体化空前突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性。

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可以更为有利地利用自己具有比较利益的要素,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此外,经济全球化利益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及受到威胁,加剧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剧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加深经济被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过程中,其民族工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1)世界各国经济内部结构发展水平事实上存在不平衡。各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存在级差。从目前的状况看,发达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固有的技术级差。由于这种技术级差的存在,发达国家在转移技术时,一般都是在这项技术到成熟期时才开始转移。这种级差技术转移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世界市场引导国际产业的转移,由于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产业级差,必然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2)市场利益引导有害产业的转移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仍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润,把有损社会利益的污染产业、色情业及业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转移,致使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3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3.1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1)贸易保护倾向并没有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还要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其目的是打着人权与环境的幌子,借机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则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外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对非集团成员实行贸易歧视。其贸易保护手段主要不是关税,而是诸如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等形形的非关税壁垒,这给集团外国家向集团内成员出口设置了障碍。

(2)通过产业政策对一国贸易实施间接保护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又一特点。这是由于在制定贸易政策上,各成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国际准则制约。国际准则由国际性贸易准则和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组成,它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国借助贸易政策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或贸易集团便把贸易保护措施转向不受国际贸易规范制约或者制约较少的国内或集团内经济政策,其中产业政策日益成为一国或贸易集团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3)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3.2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决定了贸易保护上的针对性和歧视性。在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主要表现为市场开放程度的相对平等性。具体表现为在世贸组织内发达国家之间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或者快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程度;区域性贸易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非成员等。所谓平等只是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平等,但对集团外非成员而言却无权享此待遇。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虽然整个世界贸自由化程度提高了,但这种贸易自由只是一种相对自由,绝不是绝对自由。

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必然决定贸易保护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歧视性。这种针对性和歧视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贸易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公平竞争的政策,对外实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二是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仍在不断地针对发展中国家大宗产品出口设置贸易障碍。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的领域通常是其具有绝对优势至少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相反,发达国家对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别通过放慢市场开放程度,开展反倾销调查,甚至上调关税税率等手段加强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公平的贸易保护行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障碍,不仅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也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3)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和超国家经济组织,是影响一国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关系的外部制约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扩大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由过去的对抗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对抗性竞争把竞争看作是双方一场一决雌雄的较量,把对手赶出去,自己垄断市场是这种竞争的目的。因此,在对抗性竞争的情况下,竞争中的双方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选择竞争行动时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受到约束。而合作性竞争则完全不同于对抗性竞争,合作性竞争的目的是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强调和重视竞争中的合作,并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永,江耀生.论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J].经济师,2003(1)

2杨正位.联结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的尝试[J].国际贸易论坛,2003(5)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5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在于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个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向纵深推进,在组织安排和管理体制上超越国界局限;二是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之间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立全球生产体系,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近年来受交通运输、通讯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各类生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出国界,实现跨国经营成为生产全球化的主角。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起了主导作用。它们依靠竞争优势,实施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组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不仅使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使跨国公司成为各国经济联系的主要渠道,加深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与影响,也带来了贸易的自由化。

2 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的特点

贸易自由化体现了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的市场目的,因此它与生产全球化相伴而生。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国际贸易已经出现了几大特点。

2.1 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二战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商品贸易发展速度,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至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相当于当年商品出口贸易额的25%,这一比例数还在逐年提高,使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新的增长点,工业制品中技术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产品中具有特别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资源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迅速,绿色环保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

2.2 产业内部贸易比重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进而推动了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在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纵深发展,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

2.3 区域内贸易扩大,全球贸易向自由化方向发展

由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在各地区的相继建立,使自由贸易区内部关税将最终消除,生产要素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因此,在一体化区域内部贸易量将迅速增加,同时将减少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使贸易更多地在区域内部进行。在多边贸易体制另一侧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以降低贸易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区域贸易自由化正成为全球现象。

2.4 世界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大国摩擦此起彼伏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放在世界市场上,为了发展经济,都要扩大出口,市场竞争大大加剧。各贸易大国竞相扩大海外市场,必定会加剧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随着国际贸易体制的改变,发达国家往往打着合法的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政策。

2.5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已逐步改变了只生产和出口原材料的情况,发展了自己的多种制造业,且制成品出口日渐增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工业有较大进展的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正在大力发展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导致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的改变。

2.6 各国外贸额相当于GDP比重大幅升高

1950年国际贸易占全球生产的比重为7%,现已接近20%。到1997年,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GDP的比例都是1995年的两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995年的三倍。这些特点将会导致全球贸易额和贸易量的增长。国际贸易额增加使各国外贸依存度加大,国际贸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据预测,到2020年,贸易将占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3 贸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既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跟他们带来诸多问题。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发达国家由于对国际贸易的垄断,长期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交换,使得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断加大工业制成品的全球份额的同时,又不断提高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知识含量高的产品在其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以推动世界贸易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大多实力弱小,竞争力不高,容易受到跨国企业的冲击,一些民族名牌产品消失而代之以跨国公司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国际名牌。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着更为不利的影响和更大的损失。

二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脆弱,其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使得发展中国家仍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有所发展,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地位仍然是从属的、次要的。例如,1996年全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60%,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5%左右,显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比重。如果从国别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份额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本国GNP的比重却很高,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加之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存在着严重的依赖,这使得国际市场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更多地取决于国际市场,但又无力支配国际市场。

三是在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各国逐步降低关税,大大推动了贸易自由化进程,但各国都希望实现本国顺差,纷纷采取不同形式的保护措施。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工业稚嫩,工业化时间短,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弱,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比发达国家更多地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扩大对外开放,逐步下调关税,减少贸易障碍。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嫌其步伐太慢,要求实行“贸易自由化”和“新自由主义”,大力推行“全球贸易自由化”。由于贸易自由化是发达国家率先发起并积极倡导的,他们的动机就是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在经济领域的优势。因此建立在以这些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决定性影响建立起来的世贸规则为基础上的全球化贸易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比如发达多家对夕阳工业的保护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合法化,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一些双边合地区贸易协议更是通过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强加了苛刻的条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高额贸易壁垒,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向有利可图的市场出口;为维护既得的利益和获得更多的利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却采取了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非关税壁等。这说明贸易自由化实际上只是为了维护发达国家自身的利益,而脱离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因而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

四是世界贸易在20世纪下半叶增长了19倍,发展中国家在近十年中,以每年平均5.6%的经济增长率向前发展。这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积极的向各种世界性的贸易组织或者区域性的贸易组织靠拢,积极参与世界贸易发展是分不开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多边贸易体制中,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二战以后,阻碍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是这些国家贸易体制的不稳定和不透明。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迫使他们建立起稳定透明的贸易体制,这也就自然而然的为他们的出口创造了巨大的潜在好处。并且,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使得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新的市场准入机会以及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中受到多边规则的保护。

4 新贸易环境下我国的对策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6

keyword:Economicglobalization;Tradeprotection;Tradefreedom;Internationalcurrency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界流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作用显赫,从而导致各国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整体化和一体化空前突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性。

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可以更为有利地利用自己具有比较利益的要素,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此外,经济全球化利益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及受到威胁,加剧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剧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加深经济被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过程中,其民族工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1)市场利益引导有害产业的转移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仍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润,把有损社会利益的污染产业、色情业及业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转移,致使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2)世界各国经济内部结构发展水平事实上存在不平衡。各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存在级差。从目前的状况看,发达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固有的技术级差。由于这种技术级差的存在,发达国家在转移技术时,一般都是在这项技术到成熟期时才开始转移。这种级差技术转移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世界市场引导国际产业的转移,由于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产业级差,必然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3.1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1)贸易保护倾向并没有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还要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其目的是打着人权与环境的幌子,借机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则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外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对非集团成员实行贸易歧视。其贸易保护手段主要不是关税,而是诸如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等形形的非关税壁垒,这给集团外国家向集团内成员出口设置了障碍。

(2)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3)通过产业政策对一国贸易实施间接保护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又一特点。这是由于在制定贸易政策上,各成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国际准则制约。国际准则由国际性贸易准则和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组成,它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国借助贸易政策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或贸易集团便把贸易保护措施转向不受国际贸易规范制约或者制约较少的国内或集团内经济政策,其中产业政策日益成为一国或贸易集团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3.2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和超国家经济组织,是影响一国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关系的外部制约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扩大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由过去的对抗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对抗性竞争把竞争看作是双方一场一决雌雄的较量,把对手赶出去,自己垄断市场是这种竞争的目的。因此,在对抗性竞争的情况下,竞争中的双方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选择竞争行动时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受到约束。而合作性竞争则完全不同于对抗性竞争,合作性竞争的目的是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强调和重视竞争中的合作,并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7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1996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召开了一场关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讨论会。在会议上,参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之间通过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不断增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包括了货物和服务等方面的贸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资本和技术的流动。

在当今天时代,全球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市场、生产和金融活动的跨国界联系非常紧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和经济的提升必须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进行,这就为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原本的最传统的一国贸易转变成了本国贸易与世界多边贸易互相联系的体系框架,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将有助于各类关税和相关进出口费用的降低。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各种贸易壁垒和贸易障碍会逐步减少,同时,还会直接对贸易数量和贸易总额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从历史的研究数据来看,在1990-2005年间,世界GDP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平均增长率为2.4%,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换算则达到了3.5%。而国际货物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已经达到了5.7%,服务出口贸易也获得了同步发展,其平均增速达到了6.8%,国际贸易在世界总产出中的比重呈逐步上升的状态,从历史数据来看,已经从1990年的20%上升到2005年的33%以上。国际贸易发展最快的是一些发展中的大国,比如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这些国家的贸易额增速均超过20%。另外,还有一些产油国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在国际贸易中变得非常活跃,比如从事产石油和非石油的初级产品贸易的国家。

三、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间接影响

1.促进某些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对于国际贸易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国家通过这种方式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中。为了突出本国的优势,让本国的定位在世界市场上更加明确,从而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并充分让本国的资本、商品和服务等要素获得流动,这些国家的贸易增长会出现变化,贸易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2.加速了各国生产要素的流动

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各国自身在经济封闭的情况之下,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各国要素与产品的价格差异的产生,也就是所谓的比较优势。如果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那么这种差异就会在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之下促进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一旦各国密集进行生产产品的相互转移及流动,那么国际贸易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的扩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国公司也得到了发展和扩张,现在跨国公司的力量已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公司已经控制了国际贸易的绝大部分,比如说国际跨国大公司已经控制了世界原料和燃料全球生产的40%左右,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科研与开发的80%-90%,国际投资额的90%等等。

四、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国际贸易分工不断进行细化,另外一些产品的生产还达到了再度深化,而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也起到了促进自身发展的作用。比如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公司自身的管理模式和全球战略的调整,以及金融资本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不断增长,国际贸易的结构及方式,还有金融对于国际贸易所产生的作用都呈现出了与往常不同的新特点。

国际贸易的发展结构已经开始向高级化的方向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已经开始有所增强,国际贸易的结构不断进行调整。总的来讲,一方面,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不断的上升。伴随着这些产业内国际贸易新形式的出现,公司内贸易和跨国公司供应链网络内部交易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于国际贸易的分析角度不同,所以强调的重点也不同。无论哪一种贸易形式,经济全球化都对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8

(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1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它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如以1990年为100,世界货物出口值指数从1985年的56,上升到1995年的144,同期世界生产指数从86上升到107;世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同期从85上升到106。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3809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亿美元,在国际大贸易(货物与服务)中的比重同期从163%上升到188%。3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世界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1980-1981年的11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21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80年代中期,制成品所占比重开始超过一半;在出口中占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1980-1981年的6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19种。4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也是该类商品的主要进口国。5国际贸易趋同化。

它表现为:电子化贸易手段普遍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已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其他如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账(ETF)等已在许多国家开始使用;ISO9000系列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的共同标准;贸易合同标准化。6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1995年1月1日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世界贸易体制开始形成。作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组织和法律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其法人地位对所有成员方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因此,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三)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1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大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开始了大规模合并、收购活动,以提高效益。如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买下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在比利时和荷兰的附属机构。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希敏寺银行也吞并了一些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银行,以扩大在欧洲的网络。为了提高本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很多国家对于大银行的合并表示了支持的态度,1993年以来,世界排名在200名之内的大银行之间至少发生过25次合并。2地区性经贸集团的金融业出 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则可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加紧渗透欧洲市场,欧洲的金融市场将演变为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3金融市场迅猛扩大。到1995年,外汇交易额已上升为世界贸易额的60倍,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国际信息的网络化,外汇市场的资金交易正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四)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规范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投资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新支点。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额与年均国际贸易额的比例在缩小,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年均增长率。1990-1996年年均世界出口贸易额为41,14571亿美元;同期,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56535亿美元,二者之比为160∶1,差距进一步缩小。1991-1996年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18%;而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后者大大低于前者。 第二,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据统计,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从1985-1990年年均1,55578亿美元增长到1996年的3,46824亿美元。

同期,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45005亿美元增长到2,94732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932%下降到849%;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0554亿美元增长到51469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67%提高到148%。同期,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从1,41930亿美元增长到3,49227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从1,16744亿美元增长到2,08226亿美元,在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中的比重从822%下降到596%;发展中国家从24736亿美元增长到1,28741亿美元,所占比重从174%上升到369%。第叁,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并行,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发达国家中主要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同时也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

1995年,德国、法国、瑞典、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占当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56%;同年,除日本以外的上述国家占当年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3%。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1985-1995年,有2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吸收者。第四,国际借贷资金流动量增长很快,证券股权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增加为9534亿美元,1995年增加为12,584亿美元。与外国直接投资一样,证券股权投资依然偏向于少数新兴市场国家,1995年亚洲就占了流向新兴市场的外国证券股权投资净流量的53%。此外,外国证券股权投资的来源存在一定程度的集中性。1992-1994年,流向新兴市场的这种投资35%以上来自美国,15%来自日本,11%来自英国。近几年来,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投资者也向新兴国家进行这种投资。

第五,投资自由化成为各国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的目标,国际直接投资规范安排提上日程。90年代以来,保护和促进投资的双边投资条约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1997年1月1日,全世界已签署这种条约1330个,涉及162个国家,在5年里条约数增加了2倍。1991-1996年,各国政府共对外国直接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约600次调整,其中95%是放松对外资管制的措施。1995年,在64个国家的112项立法变化中,106项属于趋于自由化或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立法。国际社会为达成国际性的投资协议开始行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第一次将投资问题纳入多边贸易的体系,并达成《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出现通过协商建立一个综合性多边国际直接投资框架的行动,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第九次会议 对未来多边投资框架进行了探讨,并已达成协议。

(五)跨国公司作用进一步加强。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第一,跨国公司的数目剧增。据统计,1996年跨国公司已达到44,508家,在全球的附属企业已达到276,659家。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增加到36,380家,所占比重下降到81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增加到7932家,所占比重上升到178%。第二,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基地的最大跨国公司日益全球化。按外国资产排列的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它们的外国附属企业中拥有17万亿美元的资产(控制了约1/5的全球外国资产)。第叁,跨国公司开始结成新型的"战略联盟"。面对竞争压力、自由化浪潮和新投资领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采取各种办法参与全球化经济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结成联盟。通过兼并与收购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生产设施,以保护、巩固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1988年到1995年间,全球跨国兼并与收购总额增加了一倍,达到2290亿美元。1996年,有45起跨国兼并与收购的规模超过10亿美元。与此同时,一些跨国公司以协定(股份和非股份)方式加强联合。1995年缔结了近4600项这样的协定,而1990年只有1769项。1990年以来,跨国公司之间在核心技术(信息和生物)方面也加强了战略性研究与开发伙伴关系。第四,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规模和重要性日益增加。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其国家贸易中的比重提高,出现了无国界经济。

(六)经贸文化、人才出现世界性。以全球化、高速化、个体化为特征的多媒体网络正在覆盖全球;出现了经济生活和贸易文化的全球性趋同现象;"国际人"开始走俏,全球性的共同发展目标形成。为了在经济竞争中取胜,"国际人"正在成为各个国家、各大公司的首选目标,培养"国际人"、寻找"国际人"已成为世界性的人才战略潮流。日本公司率先提出"国际人"战略。他们认为,国际人应具备以下10个基本条件:积极肯干,但是不蛮干;人际关系融洽,不以自我为中心;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外语出色,乐意结交外国人;行动迅速,快食、快眠、快便;迅速适应并爱上异国他乡;意志刚强,富有忍耐性;深谋远虑,但不优柔寡断;安排、处理好家庭生活关系;身体健康,精神焕发。此外,绿色主义、环保哲学,共同反黑、扫黄、打白(毒)和反腐败,共同致力于发展与和平,共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均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传统的衡量国家之间经济贸易权益的概念与统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与互动加强。 1.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之间货物、服务、资金、技术和市场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上述关系也在加强。 2.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传递障碍在减少,互动性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下,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在各国之间的经济传递中的作用在加强。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外贸易与投资逐渐变成双向传递渠道,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与衰退通过对外贸易与投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波动也将影响到发达国家。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震动了全世界;1997年7月由泰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未使发达国家幸免。

(二)经济全球化迫使人们的概念在创新。1大国际贸易概念出现。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对外经济交往合作中,不能只考虑货物贸易,还要把货物贸易与直接投资、金融、服务、技术综合考虑。因为,货物贸易与投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支点。2将大国际贸易概念与本国经济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密切地结合 起来;"贸易立国"、"贸易为本"的传统信条已让位于"经济接轨"和"市场融合"。3变被动接受经济全球化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作用的结果,是大势所趋,纷纷主动改革本国经济体制,发展开放性经济,推行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为跨国公司创造投资条件,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活动。4变单边制裁为求得"双赢"。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对另一国单方面采取"贸易保护"、"贸易摩擦"、"贸易制裁"等以邻为壑的措施,已开始由自我保护的工具变成了双刃剑,在制裁别国的同时也会使自己受到伤害。其上策是通过谈判,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促进双方的经贸发展,取得"双赢"。

(三)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主权让与,但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成为主流。

(四)经济全球化要求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体化。20年来,面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产业内部贸易的增长,新贸易理论将产品差异、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等工业组织理论引进传统的比较优势框架,为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做出了贡献。但它仍然假定企业只在某一个区位生产商品和服务,将对外直接投资排除在分析之外。同时,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不同类型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的各类贸易流动,但仍是以单个企业为依据的投资分析,未推广到国家层次。8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要求把贸易与投资理论结合在一起分析贸易与投资利益与效益,出现了新的理论分析,其理论模式主要集中于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在这些理论分析中,产品增值链活动的不同假定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上进行,在不同的国家可以进行完全相同的生产加工。

在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中,企业行为被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总部行为。总部行为包括工程、管理和金融服务,以及信誉、商标等甚至可以无偿转让给远方生产区位的服务,这类行为有时被简化概括为研究与开发。 第二,实际生产行为。实际生产行为又可再分为上游生产(中间产品)和下游生产(终极产品)。所有这些行为都被假定为具有规模收益递增效应。由于总部服务的运输成本极低,企业可以将生产行为从总部分离出去,但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将某些生产行为集中在某一区位。在贸易分析中典型采用的两国均衡框架,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企业在两个国家进行活动时,可以将总部行为安排在母国进行,但其实际生产或转移到东道国进行(纵向一体化),或者既安排在国内,又安排在国外进行(横向一体化)。因此,现在的企业不仅通过价格和质量进行竞争,而且还通过生产的组织进行竞争。这些理论模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单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决定了国内、国际经营企业的总格局。这一问题属于理论分析中的国际化生产部分。

一旦国际化生产活动分布格局形成,国际贸易的格局便随之确定。贸易与投资理论的一体化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能以单纯的贸易行为来衡量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 (五)经济全球化对表明国家之间经贸权益的传统概念和统计方法提出了挑战。1传统的对外贸易差额概念未能反映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之间实际的贸易利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贸利益出现了几种变化。第一,在产业内部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大量增加下,按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划分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掩盖了国 家之间在产品价值上的实得;第二,母国公司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母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商品直接出口,变相地进入了东道国的国内市场,因此,母国公司在东道国国内的投资和商品、服务的销售收益应计入母国的经贸收益;第叁,在一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情况下,把该国进出口贸易额作为该国的贸易利得,更加失实。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下,在计算各贸易国的贸易收益时,上述几个现象不能忽略。

2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统计滞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应予修正。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统计制度来源于美国,并逐渐成为世界贸易各国的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之都有相应的条款和协定。在国际贸易局限于产业间和投资不普遍的情况下,按原产地进行统计基本上可以反映贸易国的贸易利益。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按原产地统计则会出现两种误差。第一,未能如实反映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大规模的直接投资活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化经营,它们生产的零部件、产品的进出口,按价值链、资本所有,理应属于母国,但却计入东道国的贸易统计。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9

( 二 ) 世 界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形 成 。 1 国 际 贸 易 对 世 界 经 济 拉 动 作 用 增 强 。 它 表 现 为 国 际 贸 易 增 长 率 大 大 高 于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率 。 如 以 1990 年 为 100 , 世 界 货 物 出 口 值 指 数 从 1985 年 的 56 , 上 升 到 1995 年 的 144 , 同 期 世 界 生 产 指 数 从 86 上 升 到 107 ; 世 界 实 际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指 数 同 期 从 85 上 升 到 106 。 1990-1995 年 间 , 世 界 贸 易 出 口 量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6 % ; 同 期 世 界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1 % 。 2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迅 速 。 世 界 服 务 贸 易 额 从 1985 年 的 3809 亿 美 元 增 加 到 1995 年 的 11 , 678 亿 美 元 , 在 国 际 大 贸 易 ( 货 物 与 服 务 ) 中 的 比 重 同 期 从 16 3 % 上 升 到 18 8 % 。 3 国 际 货 物 贸 易 交 换 品 种 多 样 化 。 在 世 界 贸 易 中 , 占 世 界 出 口 1 % 以 上 的 货 物 从 1980-1981 年 的 11 种 增 加 到 1993-1994 年 的 21 种 。 在 发 展 中 国 家 出 口 货 物 中 , 80 年 代 中 期 , 制 成 品 所 占 比 重 开 始 超 过 一 半 ; 在 出 口 中 占 1 % 以 上 的 货 物 种 类 从 1980-1981 年 的 6 种 增 加 到 1993-1994 年 的 19 种 。 4 发 达 国 家 同 类 货 物 相 互 交 换 增 加 , 主 要 的 经 济 贸 易 大 国 一 般 既 是 某 类 商 品 的 主 要 出 口 国 , 也 是 该 类 商 品 的 主 要 进 口 国 。 5 国 际 贸 易 趋 同 化 。 它 表 现 为 : 电 子 化 贸 易 手 段 普 遍 使 用 , EDI( 电 子 数 据 交 换 ) 已 在 国 际 贸 易 中 广 泛 使 用 , 其 他 如 电 子 商 务 (EC) , 电 子 贸 易 撮 合 (ETM) , 电 子 资 金 转 账 (ETF) 等 已 在 许 多 国 家 开 始 使 用 ; ISO9000 系 列 成 为 国 际 贸 易 商 品 的 共 同 标 准 ; 贸 易 合 同 标 准 化 。 6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建 立 ,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正 式 确 立 。 1995 年 1 月 1 日 诞 生 的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标 志 着 世 界 贸 易 进 一 步 规 范 化 , 世 界 贸 易 体 制 开 始 形 成 。 作 为 世 界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组 织 和 法 律 基 础 的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以 其 法 人 地 位 对 所 有 成 员 方 都 有 严 格 的 法 律 约 束 力 。 因 此 ,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的 建 立 标 志 着 一 个 以 贸 易 自 由 化 为 中 心 , 囊 括 当 今 世 界 贸 易 诸 多 领 域 的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大 框 架 已 经 构 筑 起 来 。

(三) 各 国 金 融 日 益 融 合 在 一 起 。 1 金 融 国 际 化 进 程 加 快 。 90 年 代 以 来 , 西 方 国 家 的 大 银 行 根 据 《 巴 塞 尔 协 议 》 的 要 求 , 开 始 了 大 规 模 合 并 、 收 购 活 动 , 以 提 高 效 益 。 如 法 国 里 昂 信 贷 银 行 买 下 了 大 通 曼 哈 顿 银 行 在 比 利 时 和 荷 兰 的 附 属 机 构 。 德 意 志 银 行 、 巴 克 莱 银 行 和 国 民 希 敏 寺 银 行 也 吞 并 了 一 些 欧 洲 其 他 国 家 的 小 银 行 , 以 扩 大 在 欧 洲 的 网 络 。 为 了 提 高 本 国 银 行 的 竞 争 能 力 , 很 多 国 家 对 于 大 银 行 的 合 并 表 示 了 支 持 的 态 度 , 1993 年 以 来 , 世 界 排 名 在 200 名 之 内 的 大 银 行 之 间 至 少 发 生 过 25 次 合 并 。 2 地 区 性 经 贸 集 团 的 金 融 业 出 现 一 体 化 。 欧 盟 统 一 大 市 场 建 立 后 , 银 行 、 证 券 公 司 和 投 资 基 金 等 金 融 机 构 可 在 欧 盟 内 经 营 不 受 国 界 限 制 的 保 险 和 投 资 业 务 ; 美 国 和 日 本 的 银 行 则 可 通 过 收 购 、 兼 并 等 形 式 加 紧 渗 透 欧 洲 市 场 , 欧 洲 的 金 融 市 场 将 演 变 为 真 正 的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 3 金 融 市 场 迅 猛 扩 大 。 到 1995 年 , 外 汇 交 易 额 已 上 升 为 世 界 贸 易 额 的 60 倍 , 全 球 外 汇 日 交 易 额 已 超 过 1 2 万 亿 美 元 。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 特 别 是 国 际 信 息 的 网 络 化 , 外 汇 市 场 的 资 金 交 易 正 以 " 光 的 速 度 " 从 一 个 市 场 转 移 到 另 一 个 市 场 。

( 四 ) 投 资 活 动 遍 及 全 球 , 全 球 性 投 资 规 范 框 架 开 始 形 成 。 其 主 要 特 点 如 下 :

第 一 , 投 资 成 为 经 济 发 展 和 增 长 新 支 点 。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额 年 均 额 与 年 均 国 际 贸 易 额 的 比 例 在 缩 小 ,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额 年 均 增 长 率 高 于 国 际 贸 易 年 均 增 长 率 。 1990-1996 年 年 均 世 界 出 口 贸 易 额 为 41 , 145 71 亿 美 元 ; 同 期 , 世 界 各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额 为 2 , 565 35 亿 美 元 , 二 者 之 比 为 16 0 ∶ 1 , 差 距 进 一 步 缩 小 。 1991-1996 年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11 8 % ; 而 同 期 世 界 出 口 贸 易 额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7 % , 后 者 大 大 低 于 前 者 。

第 二 , 国 际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主 体 多 元 化 。 据 统 计 , 全 球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总 额 已 从 1985-1990 年 年 均 1 , 555 78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1996 年 的 3 , 468 24 亿 美 元 。 同 期 , 发 达 国 家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额 从 1 , 450 05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2 , 947 32 亿 美 元 , 在 全 球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中 的 比 重 从 93 2 % 下 降 到 84 9 % ; 发 展 中 国 家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额 从 105 54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514 69 亿 美 元 , 在 全 球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中 的 比 重 从 6 7 % 提 高 到 14 8 % 。 同 期 , 全 球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额 从 1 , 419 30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3 , 492 27 亿 美 元 , 其 中 , 发 达 国 家 从 1 , 167 44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2 , 082 26 亿 美 元 , 在 全 球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额 中 的 比 重 从 82 2 % 下 降 到 59 6 % ; 发 展 中 国 家 从 247 36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1 , 287 41 亿 美 元 , 所 占 比 重 从 17 4 % 上 升 到 36 9 % 。 第 叁 ,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并 行 ,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与 地 区 成 为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对 象 。 发 达 国 家 中 主 要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国 家 同 时 也 是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国 家 。 1995 年 , 德 国 、 法 国 、 瑞 典 、 英 国 、 加 拿 大 、 美 国 、 澳 大 利 亚 、 荷 兰 和 日 本 等 发 达 国 家 占 当 年 世 界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总 额 的 75 6 % ; 同 年 , 除 日 本 以 外 的 上 述 国 家 占 当 年 世 界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总 额 的 53 % 。 与 此 同 时 ,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地 区 成 为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对 象 。 1985-1995 年 , 有 20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成 为 世 界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吸 收 者 。 第 四 , 国 际 借 贷 资 金 流 动 量 增 长 很 快 ,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迅 速 发 展 。 1993 年 流 动 金 额 为 8185 亿 美 元 , 1994 年 增 加 为 9534 亿 美 元 , 1995 年 增 加 为 12 , 584 亿 美 元 。 与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一 样 ,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依 然 偏 向 于 少 数 新 兴 市 场 国 家 , 1995 年 亚 洲 就 占 了 流 向 新 兴 市 场 的 外 国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净 流 量 的 53 % 。 此 外 , 外 国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的 来 源 存 在 一 定 程 度 的 集 中 性 。 1992-1994 年 , 流 向 新 兴 市 场 的 这 种 投 资 35 % 以 上 来 自 美 国 , 15 % 来 自 日 本 , 11 % 来 自 英 国 。 近 几 年 来 , 香 港 特 区 和 新 加 坡 的 投 资 者 也 向 新 兴 国 家 进 行 这 种 投 资 。 第 五 , 投 资 自 由 化 成 为 各 国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政 策 的 目 标 ,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规 范 安 排 提 上 日 程 。 90 年 代 以 来 , 保 护 和 促 进 投 资 的 双 边 投 资 条 约 数 量 大 幅 度 增 加 , 截 至 1997 年 1 月 1 日 , 全 世 界 已 签 署 这 种 条 约 1330 个 , 涉 及 162 个 国 家 , 在 5 年 里 条 约 数 增 加 了 2 倍 。 1991-1996 年 , 各 国 政 府 共 对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管 理 体 制 进 行 了 约 600 次 调 整 , 其 中 95 % 是 放 松 对 外 资 管 制 的 措 施 。 1995 年 , 在 64 个 国 家 的 112 项 立 法 变 化 中 , 106 项 属 于 趋 于 自 由 化 或 促 进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立 法 。 国 际 社 会 为 达 成 国 际 性 的 投 资 协 议 开 始 行 动 。 关 贸 总 协 定 乌 拉 圭 回 合 多 边 贸 易 谈 判 第 一 次 将 投 资 问 题 纳 入 多 边 贸 易 的 体 系 , 并 达 成 《 与 贸 易 有 关 的 投 资 措 施 协 议 》 。 出 现 通 过 协 商 建 立 一 个 综 合 性 多 边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框 架 的 行 动 , 1996 年 联 合 国 贸 易 与 发 展 会 议 第 九 次 会 议 对 未 来 多 边 投 资 框 架 进 行 了 探 讨 , 并 已 达 成 协 议 。

( 五 ) 跨 国 公 司 作 用 进 一 步 加 强 。 90 年 代 以 来 , 跨 国 公 司 蓬 勃 发 展 。 第 一 , 跨 国 公 司 的 数 目 剧 增 。 据 统 计 , 1996 年 跨 国 公 司 已 达 到 44 , 508 家 , 在 全 球 的 附 属 企 业 已 达 到 276 , 659 家 。 发 达 国 家 的 跨 国 公 司 增 加 到 36 , 380 家 , 所 占 比 重 下 降 到 81 7 % ;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跨 国 公 司 增 加 到 7932 家 , 所 占 比 重 上 升 到 17 8 % 。 第 二 , 以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为 基 地 的 最 大 跨 国 公 司 日 益 全 球 化 。 按 外 国 资 产 排 列 的 100 家 最 大 的 跨 国 公 司 在 它 们 的 外 国 附 属 企 业 中 拥 有 1 7 万 亿 美 元 的 资 产 ( 控 制 了 约 1/5 的 全 球 外 国 资 产 ) 。 第 叁 , 跨 国 公 司 开 始 结 成 新 型 的 " 战 略 联 盟 " 。 面 对 竞 争 压 力 、 自 由 化 浪 潮 和 新 投 资 领 域 的 开 放 , 越 来 越 多 的 企 业 , 包 括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企 业 采 取 各 种 办 法 参 与 全 球 化 经 济 的 活 动 ,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结 成 联 盟 。 通 过 兼 并 与 收 购 在 国 外 建 立 自 己 的 生 产 设 施 , 以 保 护 、 巩 固 和 增 强 自 己 的 竞 争 能 力 。 1988 年 到 1995 年 间 , 全 球 跨 国 兼 并 与 收 购 总 额 增 加 了 一 倍 , 达 到 2290 亿 美 元 。 1996 年 , 有 45 起 跨 国 兼 并 与 收 购 的 规 模 超 过 10 亿 美 元 。 与 此 同 时 , 一 些 跨 国 公 司 以 协 定 ( 股 份 和 非 股 份 ) 方 式 加 强 联 合 。 1995 年 缔 结 了 近 4600 项 这 样 的 协 定 , 而 1990 年 只 有 1769 项 。 1990 年 以 来 , 跨 国 公 司 之 间 在 核 心 技 术 ( 信 息 和 生 物 ) 方 面 也 加 强 了 战 略 性 研 究 与 开 发 伙 伴 关 系 。 第 四 , 跨 国 公 司 国 际 生 产 的 规 模 和 重 要 性 日 益 增 加 。 跨 国 公 司 内 部 贸 易 在 其 国 家 贸 易 中 的 比 重 提 高 , 出 现 了 无 国 界 经 济 。

( 六 ) 经 贸 文 化 、 人 才 出 现 世 界 性 。 以 全 球 化 、 高 速 化 、 个 体 化 为 特 征 的 多 媒 体 网 络 正 在 覆 盖 全 球 ; 出 现 了 经 济 生 活 和 贸 易 文 化 的 全 球 性 趋 同 现 象 ; " 国 际 人 " 开 始 走 俏 , 全 球 性 的 共 同 发 展 目 标 形 成 。 为 了 在 经 济 竞 争 中 取 胜 , " 国 际 人 " 正 在 成 为 各 个 国 家 、 各 大 公 司 的 首 选 目 标 , 培 养 " 国 际 人 " 、 寻 找 " 国 际 人 " 已 成 为 世 界 性 的 人 才 战 略 潮 流 。 日 本 公 司 率 先 提 出 " 国 际 人 " 战 略 。 他 们 认 为 , 国 际 人 应 具 备 以 下 10 个 基 本 条 件 : 积 极 肯 干 , 但 是 不 蛮 干 ; 人 际 关 系 融 洽 , 不 以 自 我 为 中 心 ; 兴 趣 广 泛 , 知 识 丰 富 ; 外 语 出 色 , 乐 意 结 交 外 国 人 ; 行 动 迅 速 , 快 食 、 快 眠 、 快 便 ; 迅 速 适 应 并 爱 上 异 国 他 乡 ; 意 志 刚 强 , 富 有 忍 耐 性 ; 深 谋 远 虑 , 但 不 优 柔 寡 断 ; 安 排 、 处 理 好 家 庭 生 活 关 系 ; 身 体 健 康 , 精 神 焕 发 。 此 外 , 绿 色 主 义 、 环 保 哲 学 , 共 同 反 黑 、 扫 黄 、 打 白 ( 毒 ) 和 反 腐 败 , 共 同 致 力 于 发 展 与 和 平 , 共 同 把 可 持 续 发 展 作 为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目 标 , 均 成 为 国 际 社 会 的 共 识 。

二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世 界 经 济 贸 易 的 影 响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世 界 各 国 的 经 济 贸 易 发 展 产 生 了 重 大 的 影 响 , 对 传 统 的 衡 量 国 家 之 间 经 济 贸 易 权 益 的 概 念 与 统 计 构 成 了 严 重 的 挑 战 。

( 一 )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各 国 经 济 相 互 依 存 与 互 动 加 强 。

1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世 界 各 国 经 济 形 成 " 你 中 有 我 、 我 中 有 你 " 的 局 面 , 相 互 依 存 进 一 步 加 强 。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深 入 发 展 , 发 达 国 家 之 间 货 物 、 服 务 、 资 金 、 技 术 和 市 场 高 度 融 合 , 而 且 发 达 国 家 与 发 展 中 国 家 之 间 的 上 述 关 系 也 在 加 强 。

2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各 国 经 济 相 互 传 递 障 碍 在 减 少 , 互 动 性 加 强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加 强 下 , 对 外 贸 易 与 国 际 资 本 流 动 在 各 国 之 间 的 经 济 传 递 中 的 作 用 在 加 强 。 80 年 代 以 来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下 , 对 外 贸 易 与 投 资 逐 渐 变 成 双 向 传 递 渠 道 , 发 达 国 家 把 经 济 发 展 与 衰 退 通 过 对 外 贸 易 与 投 资 传 递 到 发 展 中 国 家 ;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经 济 和 金 融 波 动 也 将 影 响 到 发 达 国 家 。 1994 年 底 , 墨 西 哥 金 融 危 机 震 动 了 全 世 界 ; 1997 年 7 月 由 泰 国 引 发 的 金 融 危 机 并 未 使 发 达 国 家 幸 免 。

( 二 ) 经 济 全 球 化 迫 使 人 们 的 概 念 在 创 新 。 1 大 国 际 贸 易 概 念 出 现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一 国 对 外 经 济 交 往 合 作 中 , 不 能 只 考 虑 货 物 贸 易 , 还 要 把 货 物 贸 易 与 直 接 投 资 、 金 融 、 服 务 、 技 术 综 合 考 虑 。 因 为 , 货 物 贸 易 与 投 资 相 辅 相 成 , 互 相 促 进 , 已 成 为 各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两 个 支 点 。 2 将 大 国 际 贸 易 概 念 与 本 国 经 济 的 调 整 优 化 、 改 革 开 放 密 切 地 结 合 起 来 ; " 贸 易 立 国 " 、 " 贸 易 为 本 " 的 传 统 信 条 已 让 位 于 " 经 济 接 轨 " 和 " 市 场 融 合 " 。 3 变 被 动 接 受 经 济 全 球 化 为 主 动 参 与 经 济 全 球 化 。 越 来 越 多 的 国 家 认 识 到 经 济 全 球 化 是 科 技 革 命 作 用 的 结 果 , 是 大 势 所 趋 , 纷 纷 主 动 改 革 本 国 经 济 体 制 , 发 展 开 放 性 经 济 , 推 行 贸 易 、 投 资 和 金 融 自 由 化 , 为 跨 国 公 司 创 造 投 资 条 件 , 并 积 极 参 与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和 活 动 。 4 变 单 边 制 裁 为 求 得 " 双 赢 "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一 国 对 另 一 国 单 方 面 采 取 " 贸 易 保 护 " 、 " 贸 易 摩 擦 " 、 " 贸 易 制 裁 " 等 以 邻 为 壑 的 措 施 , 已 开 始 由 自 我 保 护 的 工 具 变 成 了 双 刃 剑 , 在 制 裁 别 国 的 同 时 也 会 使 自 己 受 到 伤 害 。 其 上 策 是 通 过 谈 判 , 达 成 互 惠 互 利 的 协 议 , 促 进 双 方 的 经 贸 发 展 , 取 得 " 双 赢 " 。

( 三)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国 家 主 权 受 到 冲 击 , 相 互 协 调 成 为 时 代 主 旋 律 。 面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新 形 势 , 传 统 的 国 家 主 权 内 容 发 生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改 变 。 原 本 是 一 国 独 有 的 权 利 , 日 益 成 为 国 际 社 会 共 同 拥 有 的 权 力 。 各 国 的 经 济 活 动 越 来 越 多 地 遵 循 国 际 条 约 、 协 定 、 规 范 和 惯 例 来 运 作 ; 跨 国 公 司 在 各 国 经 济 生 活 中 地 位 的 提 高 , 使 国 家 对 产 业 政 策 的 干 预 作 用 在 减 弱 。 在 国 家 存 在 的 情 况 下 , 出 现 了 主 权 让 与 , 但 它 是 以 对 等 为 原 则 的 。 当 今 世 界 各 国 都 是 拥 有 主 权 的 独 立 国 家 。 共 享 是 让 与 的 前 提 , 没 有 共 享 也 就 不 会 有 让 与 。 经 济 全 球 化 迫 使 各 国 把 二 者 结 合 起 来 , 出 现 了 相 互 协 调 , 使 它 逐 步 成 为 各 国 处 理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关 系 的 基 石 。 随 着 乌 拉 圭 回 合 谈 判 的 结 束 和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的 建 立 和 运 行 , 协 调 管 理 贸 易 政 策 在 国 际 上 和 各 国 贸 易 政 策 中 开 始 成 为 主 流 。

( 四 ) 经 济 全 球 化 要 求 贸 易 理 论 与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理 论 一 体 化 。 20 年 来 , 面 对 国 际 贸 易 格 局 的 变 化 , 特 别 是 产 业 内 部 贸 易 的 增 长 , 新 贸 易 理 论 将 产 品 差 异 、 规 模 收 益 递 增 和 不 完 全 竞 争 等 工 业 组 织 理 论 引 进 传 统 的 比 较 优 势 框 架 , 为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分 析 做 出 了 贡 献 。 但 它 仍 然 假 定 企 业 只 在 某 一 个 区 位 生 产 商 品 和 服 务 , 将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排 除 在 分 析 之 外 。 同 时 ,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 跨 国 公 司 ) 理 论 成 功 地 解 释 了 不 同 类 型 跨 国 公 司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创 造 的 各 类 贸 易 流 动 , 但 仍 是 以 单 个 企 业 为 依 据 的 投 资 分 析 , 未 推 广 到 国 家 层 次 。 80 年 代 初 以 来 , 经 济 全 球 化 要 求 把 贸 易 与 投 资 理 论 结 合 在 一 起 分 析 贸 易 与 投 资 利 益 与 效 益 , 出 现 了 新 的 理 论 分 析 , 其 理 论 模 式 主 要 集 中 于 纵 向 或 横 向 一 体 化 。 在 这 些 理 论 分 析 中 , 产 品 增 值 链 活 动 的 不 同 假 定 可 以 在 不 同 地 理 位 置 上 进 行 , 在 不 同 的 国 家 可 以 进 行 完 全 相 同 的 生 产 加 工 。 在 贸 易 与 投 资 一 体 化 理 论 中 , 企 业 行 为 被 分 为 两 大 类 型 :

第 一 , 总 部 行 为 。 总 部 行 为 包 括 工 程 、 管 理 和 金 融 服 务 , 以 及 信 誉 、 商 标 等 甚 至 可 以 无 偿 转 让 给 远 方 生 产 区 位 的 服 务 , 这 类 行 为 有 时 被 简 化 概 括 为 研 究 与 开 发 。

第 二 , 实 际 生 产 行 为 。 实 际 生 产 行 为 又 可 再 分 为 上 游 生 产 ( 中 间 产 品 ) 和 下 游 生 产 ( 终 极 产 品 ) 。 所 有 这 些 行 为 都 被 假 定 为 具 有 规 模 收 益 递 增 效 应 。 由 于 总 部 服 务 的 运 输 成 本 极 低 , 企 业 可 以 将 生 产 行 为 从 总 部 分 离 出 去 , 但 为 了 获 得 规 模 经 济 效 益 , 企 业 将 某 些 生 产 行 为 集 中 在 某 一 区 位 。 在 贸 易 分 析 中 典 型 采 用 的 两 国 均 衡 框 架 , 国 外 市 场 和 国 内 市 场 之 间 不 存 在 任 何 差 异 。 企 业 在 两 个 国 家 进 行 活 动 时 , 可 以 将 总 部 行 为 安 排 在 母 国 进 行 , 但 其 实 际 生 产 或 转 移 到 东 道 国 进 行 ( 纵 向 一 体 化 ) , 或 者 既 安 排 在 国 内 , 又 安 排 在 国 外 进 行 ( 横 向 一 体 化 ) 。 因 此 , 现 在 的 企 业 不 仅 通 过 价 格 和 质 量 进 行 竞 争 , 而 且 还 通 过 生 产 的 组 织 进 行 竞 争 。 这 些 理 论 模 型 要 解 决 的 核 心 问 题 是 单 个 企 业 的 经 营 活 动 决 定 了 国 内 、 国 际 经 营 企 业 的 总 格 局 。 这 一 问 题 属 于 理 论 分 析 中 的 国 际 化 生 产 部 分 。 一 旦 国 际 化 生 产 活 动 分 布 格 局 形 成 , 国 际 贸 易 的 格 局 便 随 之 确 定 。 贸 易 与 投 资 理 论 的 一 体 化 表 明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不 能 以 单 纯 的 贸 易 行 为 来 衡 量 国 家 之 间 的 经 济 利 益 。

( 五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表 明 国 家 之 间 经 贸 权 益 的 传 统 概 念 和 统 计 方 法 提 出 了 挑 战 。 1 传 统 的 对 外 贸 易 差 额 概 念 未 能 反 映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国 家 之 间 实 际 的 贸 易 利 益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国 家 之 间 的 经 贸 利 益 出 现 了 几 种 变 化 。 第 一 , 在 产 业 内 部 和 跨 国 公 司 内 部 贸 易 大 量 增 加 下 , 按 总 贸 易 和 专 门 贸 易 划 分 的 国 家 之 间 的 进 出 口 掩 盖 了 国 家 之 间 在 产 品 价 值 上 的 实 得 ; 第 二 , 母 国 公 司 对 东 道 国 的 直 接 投 资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替 代 了 母 国 公 司 对 东 道 国 的 商 品 直 接 出 口 , 变 相 地 进 入 了 东 道 国 的 国 内 市 场 , 因 此 , 母 国 公 司 在 东 道 国 国 内 的 投 资 和 商 品 、 服 务 的 销 售 收 益 应 计 入 母 国 的 经 贸 收 益 ; 第 叁 , 在 一 国 以 加 工 贸 易 为 主 的 情 况 下 , 把 该 国 进 出 口 贸 易 额 作 为 该 国 的 贸 易 利 得 , 更 加 失 实 。 因 此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在 计 算 各 贸 易 国 的 贸 易 收 益 时 , 上 述 几 个 现 象 不 能 忽 略 。 2 以 原 产 地 规 则 为 核 心 的 国 际 贸 易 统 计 滞 后 于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现 实 , 应 予 修 正 。 以 原 产 地 规 则 为 核 心 的 国 际 贸 易 统 计 制 度 来 源 于 美 国 , 并 逐 渐 成 为 世 界 贸 易 各 国 的 贸 易 规 则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原 关 贸 总 协 定 和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对 之 都 有 相 应 的 条 款 和 协 定 。 在 国 际 贸 易 局 限 于 产 业 间 和 投 资 不 普 遍 的 情 况 下 , 按 原 产 地 进 行 统 计 基 本 上 可 以 反 映 贸 易 国 的 贸 易 利 益 。 但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下 , 按 原 产 地 统 计 则 会 出 现 两 种 误 差 。 第 一 , 未 能 如 实 反 映 跨 国 公 司 在 全 球 的 大 规 模 的 直 接 投 资 活 动 。 跨 国 公 司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进 行 全 球 化 经 营 , 它 们 生 产 的 零 部 件 、 产 品 的 进 出 口 , 按 价 值 链 、 资 本 所 有 , 理 应 属 于 母 国 , 但 却 计 入 东 道 国 的 贸 易 统 计 。 第 二 , 原 产 地 规 则 以 货 物 贸 易 为 主 , 未 包 括 服 务 贸 易 等 , 因 此 , 原 产 地 统 计 在 不 能 真 实 反 映 货 物 贸 易 的 同 时 , 也 不 能 全 面 如 实 地 反 映 国 与 国 之 间 的 大 贸 易 关 系 。

( 六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来 说 机 遇 与 挑 战 并 存 。 经 济 全 球 化 给 发 展 中 国 家 提 供 了 发 展 的 机 遇 。

第 一 , 有 利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利 用 外 资 和 资 本 外 投 。 1996 年 联 合 国 贸 易 与 发 展 会 议 发 布 的 《 1997 年 世 界 投 资 报 告 》 指 出 , 发 展 中 国 家 1996 年 接 受 了 1290 亿 美 元 的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 对 外 投 资 了 510 亿 美 元 , 二 者 都 创 造 了 历 史 最 高 纪 录 。 它 们 在 获 得 世 界 投 资 总 额 中 的 比 重 从 1995 年 的 30 % 上 升 到 1996 年 的 37 % 。 其 中 , 48 个 最 不 发 达 国 家 在 1996 年 的 资 本 流 入 量 也 增 加 了 56 % 。

第 二 , 促 使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出 口 商 品 结 构 优 化 。 由 于 资 本 的 流 入 、 跨 国 公 司 的 直 接 投 资 活 动 和 本 国 产 业 结 构 的 改 造 , 发 展 中 国 家 出 口 商 品 结 构 有 所 改 善 , 制 成 品 在 出 口 中 的 比 重 从 1980 年 的 56 0 % 上 升 到 1990 年 的 73 3 % 和 1994 年 的 77 7 % 。

第 三 , 迫 使 发 达 国 家 把 发 展 中 国 家 面 临 的 问 题 予 以 考 虑 和 解 决 。 发 达 国 家 日 益 认 识 到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它 们 的 经 济 稳 定 和 发 展 有 赖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 在 债 务 解 决 、 地 区 经 济 一 体 化 和 联 合 国 的 改 革 等 问 题 上 不 得 不 考 虑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权 益 。

第 四 , 经 济 全 球 化 有 利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整 体 改 革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构 成 了 严 峻 的 挑 战 。 1 经 济 全 球 化 有 利 于 发 达 国 家 构 筑 以 其 为 中 心 的 国 际 经 贸 基 础 。 在 此 情 况 下 ,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主 权 将 会 受 到 更 大 的 削 弱 。 2 发 展 不 平 衡 在 加 剧 。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10

(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1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它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如以1990年为100,世界货物出口值指数从1985年的56,上升到1995年的144,同期世界生产指数从86上升到107;世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同期从85上升到106。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3809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亿美元,在国际大贸易(货物与服务)中的比重同期从163%上升到188%。3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世界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1980-1981年的11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21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80年代中期,制成品所占比重开始超过一半;在出口中占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1980-1981年的6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19种。4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也是该类商品的主要进口国。5国际贸易趋同化。它表现为:电子化贸易手段普遍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已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其他如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账(ETF)等已在许多国家开始使用;ISO9000系列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的共同标准;贸易合同标准化。6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1995年1月1日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世界贸易体制开始形成。作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组织和法律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其法人地位对所有成员方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因此,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三)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1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大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开始了大规模合并、收购活动,以提高效益。如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买下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在比利时和荷兰的附属机构。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希敏寺银行也吞并了一些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银行,以扩大在欧洲的网络。为了提高本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很多国家对于大银行的合并表示了支持的态度,1993年以来,世界排名在200名之内的大银行之间至少发生过25次合并。2地区性经贸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则可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加紧渗透欧洲市场,欧洲的金融市场将演变为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3金融市场迅猛扩大。到1995年,外汇交易额已上升为世界贸易额的60倍,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国际信息的网络化,外汇市场的资金交易正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四)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规范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投资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新支点。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额与年均国际贸易额的比例在缩小,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年均增长率。1990-1996年年均世界出口贸易额为41,14571亿美元;同期,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56535亿美元,二者之比为160∶1,差距进一步缩小。1991-1996年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18%;而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后者大大低于前者。第二,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据统计,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从1985-1990年年均1,55578亿美元增长到1996年的3,46824亿美元。同期,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45005亿美元增长到2,94732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932%下降到849%;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0554亿美元增长到51469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从67%提高到148%。同期,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从1,41930亿美元增长到3,49227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从1,16744亿美元增长到2,08226亿美元,在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中的比重从822%下降到596%;发展中国家从24736亿美元增长到1,28741亿美元,所占比重从174%上升到369%。第叁,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并行,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发达国家中主要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同时也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1995年,德国、法国、瑞典、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占当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56%;同年,除日本以外的上述国家占当年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3%。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1985-1995年,有2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吸收者。第四,国际借贷资金流动量增长很快,证券股权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增加为9534亿美元,1995年增加为12,584亿美元。与外国直接投资一样,证券股权投资依然偏向于少数新兴市场国家,1995年亚洲就占了流向新兴市场的外国证券股权投资净流量的53%。此外,外国证券股权投资的来源存在一定程度的集中性。1992-1994年,流向新兴市场的这种投资35%以上来自美国,15%来自日本,11%来自英国。近几年来,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投资者也向新兴国家进行这种投资。第五,投资自由化成为各国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的目标,国际直接投资规范安排提上日程。90年代以来,保护和促进投资的双边投资条约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1997年1月1日,全世界已签署这种条约1330个,涉及162个国家,在5年里条约数增加了2倍。1991-1996年,各国政府共对外国直接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约600次调整,其中95%是放松对外资管制的措施。1995年,在64个国家的112项立法变化中,106项属于趋于自由化或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立法。国际社会为达成国际性的投资协议开始行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第一次将投资问题纳入多边贸易的体系,并达成《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出现通过协商建立一个综合性多边国际直接投资框架的行动,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第九次会议对未来多边投资框架进行了探讨,并已达成协议。(五)跨国公司作用进一步加强。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第一,跨国公司的数目剧增。据统计,1996年跨国公司已达到44,508家,在全球的附属企业已达到276,659家。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增加到36,380家,所占比重下降到81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增加到7932家,所占比重上升到178%。第二,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基地的最大跨国公司日益全球化。按外国资产排列的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它们的外国附属企业中拥有17万亿美元的资产(控制了约1/5的全球外国资产)。第叁,跨国公司开始结成新型的"战略联盟"。面对竞争压力、自由化浪潮和新投资领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采取各种办法参与全球化经济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结成联盟。通过兼并与收购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生产设施,以保护、巩固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1988年到1995年间,全球跨国兼并与收购总额增加了一倍,达到2290亿美元。1996年,有45起跨国兼并与收购的规模超过10亿美元。与此同时,一些跨国公司以协定(股份和非股份)方式加强联合。1995年缔结了近4600项这样的协定,而1990年只有1769项。1990年以来,跨国公司之间在核心技术(信息和生物)方面也加强了战略性研究与开发伙伴关系。第四,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规模和重要性日益增加。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其国家贸易中的比重提高,出现了无国界经济。(六)经贸文化、人才出现世界性。以全球化、高速化、个体化为特征的多媒体网络正在覆盖全球;出现了经济生活和贸易文化的全球性趋同现象;"国际人"开始走俏,全球性的共同发展目标形成。为了在经济竞争中取胜,"国际人"正在成为各个国家、各大公司的首选目标,培养"国际人"、寻找"国际人"已成为世界性的人才战略潮流。日本公司率先提出"国际人"战略。他们认为,国际人应具备以下10个基本条件:积极肯干,但是不蛮干;人际关系融洽,不以自我为中心;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外语出色,乐意结交外国人;行动迅速,快食、快眠、快便;迅速适应并爱上异国他乡;意志刚强,富有忍耐性;深谋远虑,但不优柔寡断;安排、处理好家庭生活关系;身体健康,精神焕发。此外,绿色主义、环保哲学,共同反黑、扫黄、打白(毒)和反腐败,共同致力于发展与和平,共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均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传统的衡量国家之间经济贸易权益的概念与统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与互动加强。

1.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之间货物、服务、资金、技术和市场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上述关系也在加强。2.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传递障碍在减少,互动性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下,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在各国之间的经济传递中的作用在加强。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外贸易与投资逐渐变成双向传递渠道,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与衰退通过对外贸易与投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波动也将影响到发达国家。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震动了全世界;1997年7月由泰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未使发达国家幸免。

(二)经济全球化迫使人们的概念在创新。1大国际贸易概念出现。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对外经济交往合作中,不能只考虑货物贸易,还要把货物贸易与直接投资、金融、服务、技术综合考虑。因为,货物贸易与投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支点。2将大国际贸易概念与本国经济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密切地结合起来;"贸易立国"、"贸易为本"的传统信条已让位于"经济接轨"和"市场融合"。3变被动接受经济全球化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作用的结果,是大势所趋,纷纷主动改革本国经济体制,发展开放性经济,推行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为跨国公司创造投资条件,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活动。4变单边制裁为求得"双赢"。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对另一国单方面采取"贸易保护"、"贸易摩擦"、"贸易制裁"等以邻为壑的措施,已开始由自我保护的工具变成了双刃剑,在制裁别国的同时也会使自己受到伤害。其上策是通过谈判,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促进双方的经贸发展,取得"双赢"。(三)经济全球化使国家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让与,但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成为主流。

(四)经济全球化要求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体化。20年来,面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产业内部贸易的增长,新贸易理论将产品差异、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等工业组织理论引进传统的比较优势框架,为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做出了贡献。但它仍然假定企业只在某一个区位生产商品和服务,将对外直接投资排除在分析之外。同时,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不同类型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的各类贸易流动,但仍是以单个企业为依据的投资分析,未推广到国家层次。8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要求把贸易与投资理论结合在一起分析贸易与投资利益与效益,出现了新的理论分析,其理论模式主要集中于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在这些理论分析中,产品增值链活动的不同假定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上进行,在不同的国家可以进行完全相同的生产加工。在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中,企业行为被分为两大类型:第一,总部行为。总部行为包括工程、管理和金融服务,以及信誉、商标等甚至可以无偿转让给远方生产区位的服务,这类行为有时被简化概括为研究与开发。

第二,实际生产行为。实际生产行为又可再分为上游生产(中间产品)和下游生产(终极产品)。所有这些行为都被假定为具有规模收益递增效应。由于总部服务的运输成本极低,企业可以将生产行为从总部分离出去,但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将某些生产行为集中在某一区位。在贸易分析中典型采用的两国均衡框架,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企业在两个国家进行活动时,可以将总部行为安排在母国进行,但其实际生产或转移到东道国进行(纵向一体化),或者既安排在国内,又安排在国外进行(横向一体化)。因此,现在的企业不仅通过价格和质量进行竞争,而且还通过生产的组织进行竞争。这些理论模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单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决定了国内、国际经营企业的总格局。这一问题属于理论分析中的国际化生产部分。一旦国际化生产活动分布格局形成,国际贸易的格局便随之确定。贸易与投资理论的一体化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能以单纯的贸易行为来衡量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

(五)经济全球化对表明国家之间经贸权益的传统概念和统计方法提出了挑战。1传统的对外贸易差额概念未能反映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之间实际的贸易利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贸利益出现了几种变化。第一,在产业内部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大量增加下,按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划分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掩盖了国家之间在产品价值上的实得;第二,母国公司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母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商品直接出口,变相地进入了东道国的国内市场,因此,母国公司在东道国国内的投资和商品、服务的销售收益应计入母国的经贸收益;第叁,在一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情况下,把该国进出口贸易额作为该国的贸易利得,更加失实。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下,在计算各贸易国的贸易收益时,上述几个现象不能忽略。2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统计滞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应予修正。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统计制度来源于美国,并逐渐成为世界贸易各国的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之都有相应的条款和协定。在国际贸易局限于产业间和投资不普遍的情况下,按原产地进行统计基本上可以反映贸易国的贸易利益。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按原产地统计则会出现两种误差。第一,未能如实反映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大规模的直接投资活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化经营,它们生产的零部件、产品的进出口,按价值链、资本所有,理应属于母国,但却计入东道国的贸易统计。第二,原产地规则以货物贸易为主,未包括服务贸易等,因此,原产地统计在不能真实反映货物贸易的同时,也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国与国之间的大贸易关系。(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第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资本外投。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它们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

第二,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改造,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5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

第三,迫使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下,它们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改革等问题上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第四,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改革。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11

( 二 ) 世 界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形 成 。 1 国 际 贸 易 对 世 界 经 济 拉 动 作 用 增 强 。 它 表 现 为 国 际 贸 易 增 长 率 大 大 高 于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率 。 如 以 1990 年 为 100 , 世 界 货 物 出 口 值 指 数 从 1985 年 的 56 , 上 升 到 1995 年 的 144 , 同 期 世 界 生 产 指 数 从 86 上 升 到 107 ; 世 界 实 际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指 数 同 期 从 85 上 升 到 106 。 1990-1995 年 间 , 世 界 贸 易 出 口 量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6 % ; 同 期 世 界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1 % 。 2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迅 速 。 世 界 服 务 贸 易 额 从 1985 年 的 3809 亿 美 元 增 加 到 1995 年 的 11 , 678 亿 美 元 , 在 国 际 大 贸 易 ( 货 物 与 服 务 ) 中 的 比 重 同 期 从 16 3 % 上 升 到 18 8 % 。 3 国 际 货 物 贸 易 交 换 品 种 多 样 化 。 在 世 界 贸 易 中 , 占 世 界 出 口 1 % 以 上 的 货 物 从 1980-1981 年 的 11 种 增 加 到 1993-1994 年 的 21 种 。 在 发 展 中 国 家 出 口 货 物 中 , 80 年 代 中 期 , 制 成 品 所 占 比 重 开 始 超 过 一 半 ; 在 出 口 中 占 1 % 以 上 的 货 物 种 类 从 1980-1981 年 的 6 种 增 加 到 1993-1994 年 的 19 种 。 4 发 达 国 家 同 类 货 物 相 互 交 换 增 加 , 主 要 的 经 济 贸 易 大 国 一 般 既 是 某 类 商 品 的 主 要 出 口 国 , 也 是 该 类 商 品 的 主 要 进 口 国 。 5 国 际 贸 易 趋 同 化 。 它 表 现 为 : 电 子 化 贸 易 手 段 普 遍 使 用 , edi( 电 子 数 据 交 换 ) 已 在 国 际 贸 易 中 广 泛 使 用 , 其 他 如 电 子 商 务 (ec) , 电 子 贸 易 撮 合 (etm) , 电 子 资 金 转 账 (etf) 等 已 在 许 多 国 家 开 始 使 用 ; iso9000 系 列 成 为 国 际 贸 易 商 品 的 共 同 标 准 ; 贸 易 合 同 标 准 化 。 6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建 立 ,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正 式 确 立 。 1995 年 1 月 1 日 诞 生 的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标 志 着 世 界 贸 易 进 一 步 规 范 化 , 世 界 贸 易 体 制 开 始 形 成 。 作 为 世 界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组 织 和 法 律 基 础 的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以 其 法 人 地 位 对 所 有 成 员 方 都 有 严 格 的 法 律 约 束 力 。 因 此 ,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的 建 立 标 志 着 一 个 以 贸 易 自 由 化 为 中 心 , 囊 括 当 今 世 界 贸 易 诸 多 领 域 的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大 框 架 已 经 构 筑 起 来 。

(三) 各 国 金 融 日 益 融 合 在 一 起 。 1 金 融 国 际 化 进 程 加 快 。 90 年 代 以 来 , 西 方 国 家 的 大 银 行 根 据 《 巴 塞 尔 协 议 》 的 要 求 , 开 始 了 大 规 模 合 并 、 收 购 活 动 , 以 提 高 效 益 。 如 法 国 里 昂 信 贷 银 行 买 下 了 大 通 曼 哈 顿 银 行 在 比 利 时 和 荷 兰 的 附 属 机 构 。 德 意 志 银 行 、 巴 克 莱 银 行 和 国 民 希 敏 寺 银 行 也 吞 并 了 一 些 欧 洲 其 他 国 家 的 小 银 行 , 以 扩 大 在 欧 洲 的 网 络 。 为 了 提 高 本 国 银 行 的 竞 争 能 力 , 很 多 国 家 对 于 大 银 行 的 合 并 表 示 了 支 持 的 态 度 , 1993 年 以 来 , 世 界 排 名 在 200 名 之 内 的 大 银 行 之 间 至 少 发 生 过 25 次 合 并 。 2 地 区 性 经 贸 集 团 的 金 融 业 出 现 一 体 化 。 欧 盟 统 一 大 市 场 建 立 后 , 银 行 、 证 券 公 司 和 投 资 基 金 等 金 融 机 构 可 在 欧 盟 内 经 营 不 受 国 界 限 制 的 保 险 和 投 资 业 务 ; 美 国 和 日 本 的 银 行 则 可 通 过 收 购 、 兼 并 等 形 式 加 紧 渗 透 欧 洲 市 场 , 欧 洲 的 金 融 市 场 将 演 变 为 真 正 的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 3 金 融 市 场 迅 猛 扩 大 。 到 1995 年 , 外 汇 交 易 额 已 上 升 为 世 界 贸 易 额 的 60 倍 , 全 球 外 汇 日 交 易 额 已 超 过 1 2 万 亿 美 元 。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 特 别 是 国 际 信 息 的 网 络 化 , 外 汇 市 场 的 资 金 交 易 正 以 " 光 的 速 度 " 从 一 个 市 场 转 移 到 另 一 个 市 场 。

( 四 ) 投 资 活 动 遍 及 全 球 , 全 球 性 投 资 规 范 框 架 开 始 形 成 。 其 主 要 特 点 如 下 :

第 一 , 投 资 成 为 经 济 发 展 和 增 长 新 支 点 。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额 年 均 额 与 年 均 国 际 贸 易 额 的 比 例 在 缩 小 ,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额 年 均 增 长 率 高 于 国 际 贸 易 年 均 增 长 率 。 1990-1996 年 年 均 世 界 出 口 贸 易 额 为 41 , 145 71 亿 美 元 ; 同 期 , 世 界 各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额 为 2 , 565 35 亿 美 元 , 二 者 之 比 为 16 0 ∶ 1 , 差 距 进 一 步 缩 小 。 1991-1996 年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11 8 % ; 而 同 期 世 界 出 口 贸 易 额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7 % , 后 者 大 大 低 于 前 者 。

第 二 , 国 际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主 体 多 元 化 。 据 统 计 , 全 球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总 额 已 从 1985-1990 年 年 均 1 , 555 78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1996 年 的 3 , 468 24 亿 美 元 。 同 期 , 发 达 国 家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额 从 1 , 450 05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2 , 947 32 亿 美 元 , 在 全 球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中 的 比 重 从 93 2 % 下 降 到 84 9 % ; 发 展 中 国 家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额 从 105 54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51

4 69 亿 美 元 , 在 全 球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中 的 比 重 从 6 7 % 提 高 到 14 8 % 。 同 期 , 全 球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额 从 1 , 419 30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3 , 492 27 亿 美 元 , 其 中 , 发 达 国 家 从 1 , 167 44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2 , 082 26 亿 美 元 , 在 全 球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额 中 的 比 重 从 82 2 % 下 降 到 59 6 % ; 发 展 中 国 家 从 247 36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1 , 287 41 亿 美 元 , 所 占 比 重 从 17 4 % 上 升 到 36 9 % 。 第 叁 ,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并 行 ,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与 地 区 成 为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对 象 。 发 达 国 家 中 主 要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国 家 同 时 也 是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国 家 。 1995 年 , 德 国 、 法 国 、 瑞 典 、 英 国 、 加 拿 大 、 美 国 、 澳 大 利 亚 、 荷 兰 和 日 本 等 发 达 国 家 占 当 年 世 界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总 额 的 75 6 % ; 同 年 , 除 日 本 以 外 的 上 述 国 家 占 当 年 世 界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总 额 的 53 % 。 与 此 同 时 ,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地 区 成 为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对 象 。 1985-1995 年 , 有 20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成 为 世 界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吸 收 者 。 第 四 , 国 际 借 贷 资 金 流 动 量 增 长 很 快 ,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迅 速 发 展 。 1993 年 流 动 金 额 为 8185 亿 美 元 , 1994 年 增 加 为 9534 亿 美 元 , 1995 年 增 加 为 12 , 584 亿 美 元 。 与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一 样 ,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依 然 偏 向 于 少 数 新 兴 市 场 国 家 , 1995 年 亚 洲 就 占 了 流 向 新 兴 市 场 的 外 国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净 流 量 的 53 % 。 此 外 , 外 国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的 来 源 存 在 一 定 程 度 的 集 中 性 。 1992-1994 年 , 流 向 新 兴 市 场 的 这 种 投 资 35 % 以 上 来 自 美 国 , 15 % 来 自 日 本 , 11 % 来 自 英 国 。 近 几 年 来 , 香 港 特 区 和 新 加 坡 的 投 资 者 也 向 新 兴 国 家 进 行 这 种 投 资 。 第 五 , 投 资 自 由 化 成 为 各 国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政 策 的 目 标 ,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规 范 安 排 提 上 日 程 。 90 年 代 以 来 , 保 护 和 促 进 投 资 的 双 边 投 资 条 约 数 量 大 幅 度 增 加 , 截 至 1997 年 1 月 1 日 , 全 世 界 已 签 署 这 种 条 约 1330 个 , 涉 及 162 个 国 家 , 在 5 年 里 条 约 数 增 加 了 2 倍 。 1991-1996 年 , 各 国 政 府 共 对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管 理 体 制 进 行 了 约 600 次 调 整 , 其 中 95 % 是 放 松 对 外 资 管 制 的 措 施 。 1995 年 , 在 64 个 国 家 的 112 项 立 法 变 化 中 , 106 项 属 于 趋 于 自 由 化 或 促 进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立 法 。 国 际 社 会 为 达 成 国 际 性 的 投 资 协 议 开 始 行 动 。 关 贸 总 协 定 乌 拉 圭 回 合 多 边 贸 易 谈 判 第 一 次 将 投 资 问 题 纳 入 多 边 贸 易 的 体 系 , 并 达 成 《 与 贸 易 有 关 的 投 资 措 施 协 议 》 。 出 现 通 过 协 商 建 立 一 个 综 合 性 多 边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框 架 的 行 动 , 1996 年 联 合 国 贸 易 与 发 展 会 议 第 九 次 会 议 对 未 来 多 边 投 资 框 架 进 行 了 探 讨 , 并 已 达 成 协 议 。

( 五 ) 跨 国 公 司 作 用 进 一 步 加 强 。 90 年 代 以 来 , 跨 国 公 司 蓬 勃 发 展 。 第 一 , 跨 国 公 司 的 数 目 剧 增 。 据 统 计 , 1996 年 跨 国 公 司 已 达 到 44 , 508 家 , 在 全 球 的 附 属 企 业 已 达 到 276 , 659 家 。 发 达 国 家 的 跨 国 公 司 增 加 到 36 , 380 家 , 所 占 比 重 下 降 到 81 7 % ;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跨 国 公 司 增 加 到 7932 家 , 所 占 比 重 上 升 到 17 8 % 。 第 二 , 以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为 基 地 的 最 大 跨 国 公 司 日 益 全 球 化 。 按 外 国 资 产 排 列 的 100 家 最 大 的 跨 国 公 司 在 它 们 的 外 国 附 属 企 业 中 拥 有 1 7 万 亿 美 元 的 资 产 ( 控 制 了 约 1/5 的 全 球 外 国 资 产 ) 。 第 叁 , 跨 国 公 司 开 始 结 成 新 型 的 " 战 略 联 盟 " 。 面 对 竞 争 压 力 、 自 由 化 浪 潮 和 新 投 资 领 域 的 开 放 , 越 来 越 多 的 企 业 , 包 括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企 业 采 取 各 种 办 法 参 与 全 球 化 经 济 的 活 动 ,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结 成 联 盟 。 通 过 兼 并 与 收 购 在 国 外 建 立 自 己 的 生 产 设 施 , 以 保 护 、 巩 固 和 增 强 自 己 的 竞 争 能 力 。 1988 年 到 1995 年 间 , 全 球 跨 国 兼 并 与 收 购 总 额 增 加 了 一 倍 , 达 到 2290 亿 美 元 。 1996 年 , 有 45 起 跨 国 兼 并 与 收 购 的 规 模 超 过 10 亿 美 元 。 与 此 同 时 , 一 些 跨 国 公 司 以 协 定 ( 股 份 和 非 股 份 ) 方 式 加 强 联 合 。 1995 年 缔 结 了 近 4600 项 这 样 的 协 定 , 而 1990 年 只 有 1769 项 。 1990 年 以 来 , 跨 国 公 司 之 间 在 核 心 技 术 ( 信 息 和 生 物 ) 方 面 也 加 强 了 战 略 性 研 究 与 开 发 伙 伴 关 系 。 第 四 , 跨 国 公 司 国 际 生 产 的 规 模 和 重 要 性 日 益 增 加 。 跨 国 公 司 内 部 贸 易 在 其 国 家 贸 易 中 的 比 重 提 高 , 出 现 了 无 国 界 经 济 。

( 六 ) 经 贸 文 化 、 人 才 出 现 世 界 性 。 以 全 球 化 、 高 速 化 、 个 体 化 为 特 征 的 多 媒 体 网 络 正 在 覆 盖 全 球 ; 出 现 了 经 济 生 活 和 贸 易 文 化 的 全 球 性 趋 同 现 象 ; " 国 际 人 " 开 始 走 俏 , 全 球 性 的 共 同 发 展 目 标 形 成 。 为 了 在 经 济 竞 争 中 取 胜 , " 国 际 人 " 正 在 成 为 各 个 国 家 、 各 大 公 司 的 首 选 目 标 , 培 养 " 国 际 人 " 、 寻 找 " 国 际 人 " 已 成 为 世 界 性 的 人 才 战 略 潮 流 。 日 本 公 司 率 先 提 出 " 国 际 人 " 战 略 。 他 们 认 为 , 国 际 人 应 具 备 以 下 10 个 基 本 条 件 : 积 极 肯 干 , 但 是 不 蛮 干 ; 人 际 关 系 融 洽 , 不 以 自 我 为 中 心 ; 兴 趣 广 泛 , 知 识 丰 富 ; 外 语 出 色 , 乐 意 结 交 外 国 人 ; 行 动 迅 速 , 快 食 、 快 眠 、 快 便 ; 迅 速 适 应 并 爱 上 异 国 他 乡 ; 意 志 刚 强 , 富 有 忍 耐 性 ; 深 谋 远 虑 , 但 不 优 柔 寡 断 ; 安 排 、 处 理 好 家 庭 生 活 关 系 ; 身 体 健 康 , 精 神 焕 发 。 此 外 , 绿 色 主 义 、 环 保 哲 学 , 共 同 反 黑 、 扫 黄 、 打 白 ( 毒 ) 和 反 腐 败 , 共 同 致 力 于 发 展 与 和 平 , 共 同 把 可 持 续 发 展 作 为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目 标 , 均 成 为 国 际 社 会 的 共 识 。

二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世 界 经 济 贸 易 的 影 响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世 界 各 国 的 经 济 贸 易 发 展 产 生 了 重 大 的 影 响 , 对 传 统 的 衡 量 国 家 之 间 经 济 贸 易 权 益 的 概 念 与 统 计 构 成 了 严 重 的 挑 战 。

( 一 )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各 国 经 济 相 互 依 存 与 互 动 加 强 。

1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世 界 各 国 经 济 形 成 " 你 中 有 我 、 我 中 有 你 " 的 局 面 , 相 互

依 存 进 一 步 加 强 。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深 入 发 展 , 发 达 国 家 之 间 货 物 、 服 务 、 资 金 、 技 术 和 市 场 高 度 融 合 , 而 且 发 达 国 家 与 发 展 中 国 家 之 间 的 上 述 关 系 也 在 加 强 。

2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各 国 经 济 相 互 传 递 障 碍 在 减 少 , 互 动 性 加 强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加 强 下 , 对 外 贸 易 与 国 际 资 本 流 动 在 各 国 之 间 的 经 济 传 递 中 的 作 用 在 加 强 。 80 年 代 以 来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下 , 对 外 贸 易 与 投 资 逐 渐 变 成 双 向 传 递 渠 道 , 发 达 国 家 把 经 济 发 展 与 衰 退 通 过 对 外 贸 易 与 投 资 传 递 到 发 展 中 国 家 ;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经 济 和 金 融 波 动 也 将 影 响 到 发 达 国 家 。 1994 年 底 , 墨 西 哥 金 融 危 机 震 动 了 全 世 界 ; 1997 年 7 月 由 泰 国 引 发 的 金 融 危 机 并 未 使 发 达 国 家 幸 免 。

( 二 ) 经 济 全 球 化 迫 使 人 们 的 概 念 在 创 新 。 1 大 国 际 贸 易 概 念 出 现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一 国 对 外 经 济 交 往 合 作 中 , 不 能 只 考 虑 货 物 贸 易 , 还 要 把 货 物 贸 易 与 直 接 投 资 、 金 融 、 服 务 、 技 术 综 合 考 虑 。 因 为 , 货 物 贸 易 与 投 资 相 辅 相 成 , 互 相 促 进 , 已 成 为 各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两 个 支 点 。 2 将 大 国 际 贸 易 概 念 与 本 国 经 济 的 调 整 优 化 、 改 革 开 放 密 切 地 结 合 起 来 ; " 贸 易 立 国 " 、 " 贸 易 为 本 " 的 传 统 信 条 已 让 位 于 " 经 济 接 轨 " 和 " 市 场 融 合 " 。 3 变 被 动 接 受 经 济 全 球 化 为 主 动 参 与 经 济 全 球 化 。 越 来 越 多 的 国 家 认 识 到 经 济 全 球 化 是 科 技 革 命 作 用 的 结 果 , 是 大 势 所 趋 , 纷 纷 主 动 改 革 本 国 经 济 体 制 , 发 展 开 放 性 经 济 , 推 行 贸 易 、 投 资 和 金 融 自 由 化 , 为 跨 国 公 司 创 造 投 资 条 件 , 并 积 极 参 与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和 活 动 。 4 变 单 边 制 裁 为 求 得 " 双 赢 "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一 国 对 另 一 国 单 方 面 采 取 " 贸 易 保 护 " 、 " 贸 易 摩 擦 " 、 " 贸 易 制 裁 " 等 以 邻 为 壑 的 措 施 , 已 开 始 由 自 我 保 护 的 工 具 变 成 了 双 刃 剑 , 在 制 裁 别 国 的 同 时 也 会 使 自 己 受 到 伤 害 。 其 上 策 是 通 过 谈 判 , 达 成 互 惠 互 利 的 协 议 , 促 进 双 方 的 经 贸 发 展 , 取 得 " 双 赢 " 。

( 三)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国 家 主 权 受 到 冲 击 , 相 互 协 调 成 为 时 代 主 旋 律 。 面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新 形 势 , 传 统 的 国 家 主 权 内 容 发 生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改 变 。 原 本 是 一 国 独 有 的 权 利 , 日 益 成 为 国 际 社 会 共 同 拥 有 的 权 力 。 各 国 的 经 济 活 动 越 来 越 多 地 遵 循 国 际 条 约 、 协 定 、 规 范 和 惯 例 来 运 作 ; 跨 国 公 司 在 各 国 经 济 生 活 中 地 位 的 提 高 , 使 国 家 对 产 业 政 策 的 干 预 作 用 在 减 弱 。 在 国 家 存 在 的 情 况 下 , 出 现 了 主 权 让 与 , 但 它 是 以 对 等 为 原 则 的 。 当 今 世 界 各 国 都 是 拥 有 主 权 的 独 立 国 家 。 共 享 是 让 与 的 前 提 , 没 有 共 享 也 就 不 会 有 让 与 。 经 济 全 球 化 迫 使 各 国 把 二 者 结 合 起 来 , 出 现 了 相 互 协 调 , 使 它 逐 步 成 为 各 国 处 理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关 系 的 基 石 。 随 着 乌 拉 圭 回 合 谈 判 的 结 束 和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的 建 立 和 运 行 , 协 调 管 理 贸 易 政 策 在 国 际 上 和 各 国 贸 易 政 策 中 开 始 成 为 主 流 。

( 四 ) 经 济 全 球 化 要 求 贸 易 理 论 与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理 论 一 体 化 。 20 年 来 , 面 对 国 际 贸 易 格 局 的 变 化 , 特 别 是 产 业 内 部 贸 易 的 增 长 , 新 贸 易 理 论 将 产 品 差 异 、 规 模 收 益 递 增 和 不 完 全 竞 争 等 工 业 组 织 理 论 引 进 传 统 的 比 较 优 势 框 架 , 为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分 析 做 出 了 贡 献 。 但 它 仍 然 假 定 企 业 只 在 某 一 个 区 位 生 产 商 品 和 服 务 , 将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排 除 在 分 析 之 外 。 同 时 ,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 跨 国 公 司 ) 理 论 成 功 地 解 释 了 不 同 类 型 跨 国 公 司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创 造 的 各 类 贸 易 流 动 , 但 仍 是 以 单 个 企 业 为 依 据 的 投 资 分 析 , 未 推 广 到 国 家 层 次 。 80 年 代 初 以 来 , 经 济 全 球 化 要 求 把 贸 易 与 投 资 理 论 结 合 在 一 起 分 析 贸 易 与 投 资 利 益 与 效 益 , 出 现 了 新 的 理 论 分 析 , 其 理 论 模 式 主 要 集 中 于 纵 向 或 横 向 一 体 化 。 在 这 些 理 论 分 析 中 , 产 品 增 值 链 活 动 的 不 同 假 定 可 以 在 不 同 地 理 位 置 上 进 行 , 在 不 同 的 国 家 可 以 进 行 完 全 相 同 的 生 产 加 工 。 在 贸 易 与 投 资 一 体 化 理 论 中 , 企 业 行 为 被 分 为 两 大 类 型 :

第 一 , 总 部 行 为 。 总 部 行 为 包 括 工 程 、 管 理 和 金 融 服 务 , 以 及 信 誉 、 商 标 等 甚 至 可 以 无 偿 转 让 给 远 方 生 产 区 位 的 服 务 , 这 类 行 为 有 时 被 简 化 概 括 为 研 究 与 开 发 。

第 二 , 实 际 生 产 行 为 。 实 际 生 产 行 为 又 可 再 分 为 上 游 生 产 ( 中 间 产 品 ) 和 下 游 生 产 ( 终 极 产 品 ) 。 所 有 这 些 行 为 都 被 假 定 为 具 有 规 模 收 益 递 增 效 应 。 由 于 总 部 服 务 的 运 输 成 本 极 低 , 企 业 可 以 将 生 产 行 为 从 总 部 分 离 出 去 , 但 为 了 获 得 规 模 经 济 效 益 , 企 业 将 某 些 生 产 行 为 集 中 在 某 一 区 位 。 在 贸 易 分 析 中 典 型 采 用 的 两 国 均 衡 框 架 , 国 外 市 场 和 国 内 市 场 之 间 不 存 在 任 何 差 异 。 企 业 在 两 个 国 家 进 行 活 动 时 , 可 以 将 总 部 行 为 安 排 在 母 国 进 行 , 但 其 实 际 生 产 或 转 移 到 东 道 国 进 行 ( 纵 向 一 体 化 ) , 或 者 既 安 排 在 国 内 , 又 安 排 在 国 外 进 行 ( 横 向 一 体 化 ) 。 因 此 , 现 在 的 企 业 不 仅 通 过 价 格 和 质 量 进 行 竞 争 , 而 且 还 通 过 生 产 的 组 织 进 行 竞 争 。 这 些 理 论 模 型 要 解 决 的 核 心 问 题 是 单 个 企 业 的 经 营 活 动 决 定 了 国 内 、 国 际 经 营 企 业 的 总 格 局 。 这 一 问 题 属 于 理 论 分 析 中 的 国 际 化 生 产 部 分 。 一 旦 国 际 化 生 产 活 动 分 布 格 局 形 成 , 国 际 贸 易 的 格 局 便 随 之 确 定 。 贸 易 与 投 资 理 论 的 一 体 化 表 明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不 能 以 单 纯 的 贸 易 行 为 来 衡 量 国 家 之 间 的 经 济 利 益 。

( 五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表 明 国 家 之 间 经 贸 权 益 的 传 统 概 念 和 统 计 方 法 提 出 了 挑 战 。 1 传 统 的 对 外 贸 易 差 额 概 念 未 能 反 映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国 家 之 间 实 际 的 贸 易 利 益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国 家 之 间 的 经 贸 利 益 出 现 了 几 种 变 化 。 第 一 , 在 产 业 内 部 和 跨 国 公 司 内 部 贸 易 大 量 增 加 下 , 按 总 贸 易 和 专 门 贸 易

划 分 的 国 家 之 间 的 进 出 口 掩 盖 了 国 家 之 间 在 产 品 价 值 上 的 实 得 ; 第 二 , 母 国 公 司 对 东 道 国 的 直 接 投 资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替 代 了 母 国 公 司 对 东 道 国 的 商 品 直 接 出 口 , 变 相 地 进 入 了 东 道 国 的 国 内 市 场 , 因 此 , 母 国 公 司 在 东 道 国 国 内 的 投 资 和 商 品 、 服 务 的 销 售 收 益 应 计 入 母 国 的 经 贸 收 益 ; 第 叁 , 在 一 国 以 加 工 贸 易 为 主 的 情 况 下 , 把 该 国 进 出 口 贸 易 额 作 为 该 国 的 贸 易 利 得 , 更 加 失 实 。 因 此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在 计 算 各 贸 易 国 的 贸 易 收 益 时 , 上 述 几 个 现 象 不 能 忽 略 。 2 以 原 产 地 规 则 为 核 心 的 国 际 贸 易 统 计 滞 后 于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现 实 , 应 予 修 正 。 以 原 产 地 规 则 为 核 心 的 国 际 贸 易 统 计 制 度 来 源 于 美 国 , 并 逐 渐 成 为 世 界 贸 易 各 国 的 贸 易 规 则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原 关 贸 总 协 定 和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对 之 都 有 相 应 的 条 款 和 协 定 。 在 国 际 贸 易 局 限 于 产 业 间 和 投 资 不 普 遍 的 情 况 下 , 按 原 产 地 进 行 统 计 基 本 上 可 以 反 映 贸 易 国 的 贸 易 利 益 。 但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下 , 按 原 产 地 统 计 则 会 出 现 两 种 误 差 。 第 一 , 未 能 如 实 反 映 跨 国 公 司 在 全 球 的 大 规 模 的 直 接 投 资 活 动 。 跨 国 公 司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进 行 全 球 化 经 营 , 它 们 生 产 的 零 部 件 、 产 品 的 进 出 口 , 按 价 值 链 、 资 本 所 有 , 理 应 属 于 母 国 , 但 却 计 入 东 道 国 的 贸 易 统 计 。 第 二 , 原 产 地 规 则 以 货 物 贸 易 为 主 , 未 包 括 服 务 贸 易 等 , 因 此 , 原 产 地 统 计 在 不 能 真 实 反 映 货 物 贸 易 的 同 时 , 也 不 能 全 面 如 实 地 反 映 国 与 国 之 间 的 大 贸 易 关 系 。

( 六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来 说 机 遇 与 挑 战 并 存 。 经 济 全 球 化 给 发 展 中 国 家 提 供 了 发 展 的 机 遇 。

第 一 , 有 利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利 用 外 资 和 资 本 外 投 。 1996 年 联 合 国 贸 易 与 发 展 会 议 发 布 的 《 1997 年 世 界 投 资 报 告 》 指 出 , 发 展 中 国 家 1996 年 接 受 了 1290 亿 美 元 的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 对 外 投 资 了 510 亿 美 元 , 二 者 都 创 造 了 历 史 最 高 纪 录 。 它 们 在 获 得 世 界 投 资 总 额 中 的 比 重 从 1995 年 的 30 % 上 升 到 1996 年 的 37 % 。 其 中 , 48 个 最 不 发 达 国 家 在 1996 年 的 资 本 流 入 量 也 增 加 了 56 % 。

第 二 , 促 使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出 口 商 品 结 构 优 化 。 由 于 资 本 的 流 入 、 跨 国 公 司 的 直 接 投 资 活 动 和 本 国 产 业 结 构 的 改 造 , 发 展 中 国 家 出 口 商 品 结 构 有 所 改 善 , 制 成 品 在 出 口 中 的 比 重 从 1980 年 的 56 0 % 上 升 到 1990 年 的 73 3 % 和 1994 年 的 77 7 % 。

第 三 , 迫 使 发 达 国 家 把 发 展 中 国 家 面 临 的 问 题 予 以 考 虑 和 解 决 。 发 达 国 家 日 益 认 识 到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它 们 的 经 济 稳 定 和 发 展 有 赖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 在 债 务 解 决 、 地 区 经 济 一 体 化 和 联 合 国 的 改 革 等 问 题 上 不 得 不 考 虑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权 益 。

第 四 , 经 济 全 球 化 有 利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整 体 改 革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构 成 了 严 峻 的 挑 战 。 1 经 济 全 球 化 有 利 于 发 达 国 家 构 筑 以 其 为 中 心 的 国 际 经 贸 基 础 。 在 此 情 况 下 ,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主 权 将 会 受 到 更 大 的 削 弱 。 2 发 展 不 平 衡 在 加 剧 。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12

一、趋势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精细化分工的结果,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生产要素、商品、服务等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交换的过程。由于各国的政治环境、法律法规、货币制度、物流技术、语言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国际贸易非常复杂。但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各国为了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具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开拓国际市场的意愿非常强。国际贸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不同国家和利益集团的角斗,形成新的特点和趋势。

第一,跨国企业占据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地位,国际贸易交易集中度呈现上升态势,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显著。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跨国企业生产投资持续扩大,盈利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无论是在数量还是体量上都在快速增长,这也使得全球生产、投资和商品的大流通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跨国公司在参与全球精细化分工中,在寻找新的定位,并在这个过程形成新的战略同盟,国际交易市场统一性增强,助推了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和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创新技术和贸易技术的绝大部分比例,这也使得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由于信息互联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跨国企业的经营更为便利和高效,跨国企业现阶段都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面对国际市场,尽力提高市场份额;对于内部管理,则利用新技术大幅提升运营能力。未来一段时间,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会更加凸显,话语权将会更加强大。现阶段,跨国企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力量,在贸易交易市场的占比不断稳步提高,交易活动也更加频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会对国际贸易的结构形成以及贸易集中区域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跨国企业的全球性投资加大会是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

第二,经济体之间利益冲突愈演愈烈,各经济体间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自由化面临诸多挑战。虽然世界各国经济比较低迷,但是全球国际贸易仍然保持增长态势(见表1)。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际贸易增长率为2.8%。2015年,全球经济依旧脆弱,国际贸易环境还是不够景气,但是,经济体间的贸易活动仍然频繁。自由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不可阻挡的趋势。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变,全球分工更加细化,分工形式出现新变化。世界经济和分工的变化使得国际贸易的模式和交易方式也发生转变,从而使得国际贸易表现出新趋势、新特点。外贸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全面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趋势,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趋势策略世界各国、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并不相同,各经济体和贸易集团间的壁垒在增多,各国对贸易利益的争夺非常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断抬头。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长期通过各种不公平的手段来加速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同时利用先发优势在WTO框架下制造贸易壁垒,人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中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和冲突。贸易与劳动标准、贸易与环境保护以及汇率等问题都已列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议程,对于国际贸易利益的争夺越来越明显。根据WTO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G20集团推出的贸易限制措施,有80%左右仍然在实施,对全世界约4%的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形成影响。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根据商务部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贸易利益的分配争夺正在呈现两极化的趋势。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对于贸易市场的竞争也显得非常激烈,各种经济体间的贸易利益之争相当残酷。各国贸易保护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多边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多边贸易机制表现更加灵活多样,为各国贸易构建了基本架构。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基本都不违反多边贸易的约定,反而表现出对多边贸易规则的支持。这些主要体现在:各国都是在利用多边贸易机制的游戏规则来实施贸易保护;通过多边贸易协定来保护成员国的利益,排斥非成员国。多边贸易协议是各成员国所协商签订的多边贸易规则,所以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力比较局限,更多是依靠成员国间的信用来维持正常运作。世界经济处在稳定增长时期,各成员国都能通过贸易自由化来实现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所以积极维护多边贸易协议自然不是问题。但是,当全球经济发展处在低迷时期,各成员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对于贸易保护必然会抬头,从而形成对多边贸易规则的挑战和冲击。现阶段,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仍然存在不确定,但是各国贸易措施还不会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毁灭性冲击,另外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将会长期挑战多边贸易体制,从而影响到国际整体贸易体系。各国、各经济体对于贸易市场的争夺已经非常白热化,而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

第三,绿色贸易异军突起,国际贸易被赋予绿色概念,绿色贸易潮流势不可逆。伴随环境日益的恶化,全世界对于保护环境的共识愈加认同,“绿色”成为环境保护的主题。各国对于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重视,而各国消费者对于保护环境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绿色消费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消费趋势,绿色贸易则由此产生。经过近年的发展,绿色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环保的理念认识更加深入,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更加愿意选择资源绿色的产品,绿色消费成为绿色贸易的基础。绿色生产、绿色市场的兴起,优化了国际贸易的交易结构。从联合国数据显示,绿色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对于资源消耗严重的商品贸易则出现了下降趋势,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为环保产品的应用提供了有利保障。环保产品由于其性能和技术,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从资源密集逐步向技术、知识密集为主,而绿色商品的国际贸易日趋成为重要内容。

第四,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日趋多元化,网络贸易发展迅猛,国际贸易效益显著提高。伴随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逐步多元化,依靠网络完成的贸易正在高速崛起。网络贸易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不同地区和经济体所进行的贸易和商务活动。国际贸易所需要的所有环节,包括交易的前期沟通、合同签订、商品或者资金的交割、物流环节以及售后服务等都依靠网络平台来完成。而目前网络贸易商品还主要集中在无形产品,比如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实物贸易则主要是前期沟通咨询、合同签订以及资金的流通等环节在互联网上完成,实际的货物物流等还是需要传统渠道。网络贸易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各经济体的重视,都出台了或多或少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网络贸易的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网络贸易发展的增长比率非常快速,网络贸易能够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益。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比如交易成本较低,摆脱了时间、空间的约束,网络贸易的应用普及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场革命,对于贸易方式的转变具有深远影响。在国际贸易总体保持低速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贸易却强势增长。传统贸易交易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电子商务为方式的网络贸易能否成为争夺贸易市场的利器,受到了各国和各经济体的高度重视。由于网络贸易的高效性,网络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趋势,成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交易方式之一。第五,国际贸易尚未从危机中恢复,对个别贸易大国的依赖性加强,西方发达国家整体贸易相对低迷。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造成重创,国际贸易量急速萎缩。经过各国一系列的稳定政策,全球主要几个国家经济得到了稳定复苏,全球贸易得到恢复。《2014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贸易保持低速增长,然而受到欧洲经济低迷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会受到较大拖累。世界贸易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世界资源的配置机制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2015年,美国经济恢复比较明显,失业金申领数量创下近年来的低位。而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经济增长都较为稳定,这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国际贸易将会持续向好发展,尤其是主要几个贸易大国之间的互动将会更加明显。由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国际贸易将会持续恢复。其中,贸易大国之间的互动将会推动全球贸易迈向全新的增长时期。第六,国际贸易整体结构优化,贸易向高端化发展。国际贸易并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此次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欧洲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则仍然保持较强的活力和较为稳定的发展。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恢复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贸易市场快速壮大的新力量,世界贸易格局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国际贸易参与者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第三产业全球化,而第三产业全球化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模式,并在影响各国在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地位。第三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蓬勃时期,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保持较高速度的上升趋势。在第三产业贸易中,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商品和服务日益受到全球贸易的关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端化调整。

二、我国应对国际贸易趋势的策略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一段波动期,近年来经济持续保持增长,但是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我国经济结构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原料在国外,而且市场也在国外,我国是典型的贸易大国,所以我国面对国际贸易新趋势,同样也将遇到国际贸易发展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近年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和全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对于我国而言,在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外贸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制定我国外贸战略,把握国际贸易的机遇,主动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贸水平和优化外贸结构,积极抓住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有利环境,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一)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水平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会随着某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的意志而停滞不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这个大环境、大形势和大格局,主动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下的要求,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得先导优势。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局势,我国外贸水平的提高必然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国更应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水平,准确判断现阶段国际经济的发展走势,制定对外贸易战略,以更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国际贸易的竞争和合作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应该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进行国内资源的整合,以形成更强大的国家实力。同时,我国应该加速推动外贸机制的改革,积极按照WTO原则和规定进行落实,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此外,我国还要注意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更深层次地推动区域贸易的发展,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二)抵制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我国经常遭遇贸易摩擦是由于自身和外部双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自身因素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低端,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优势为主,容易导致贸易摩擦;另外,我国出口贸易的比例非常高,对于贸易伙伴国市场的冲击和影响非常明显。在外部因素方面,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是时下各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支柱,各国都会想尽办法为贸易保驾护航。我国是国际贸易大国,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有着巨大的危害,部分别有目的的国家通过建立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贸易作为我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我国应该健全反贸易保护的协调体系,提升贸易摩擦的应对水平,通过多种手段抵制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应该全面剖析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制,熟练掌握贸易救济措施,尽力减少贸易摩擦给我国外贸造成的损失,提高我国贸易水平,保持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所衍生的效应,所以针对贸易摩擦,一方面需要积极抵制和打击,而另一方面需要实质性地提高我国产业结构,只有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认可之后,我们所面对的贸易摩擦才会进入新的平衡阶段。换而言之,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将会是我国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新常态。

(三)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和提高商品质量

我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和产业升级阶段,这也是我国贸易结构调整的机遇,我国目前以“进口原材料,初加工出口”为主的贸易模式,这是相对低端的国际贸易交易,我国需要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在出口方面,我国外贸应该由劳动密集型商品向知识、技术和服务密集型商品转变。同时,进口方面,我国应该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技术。我国外贸结构调整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整体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只有将贸易结构进行逐步优化,我国贸易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加强产品竞争力,形成强大的贸易风险抵抗力,确实推进外贸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推动网络贸易发展并加速电子商务普及

根据国际贸易对网络的需要,电子商务作为网络贸易的重要方式,我国需要加速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对消费品行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国家应该扶持其他行业的企业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拓宽企业的推广渠道。另外,我国应该投入更多资源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我国网络贸易技术的前沿性和可靠性。由于网络贸易是国际贸易的新趋势,网络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网络贸易法律法规,以维持我国网络贸易的合法运作。

(五)引导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并实现跨国经营

国际贸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跨国公司作为载体来完成,因此跨国公司的经营发展对我国外贸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与国外企业竞争,然而我国跨国企业整体不论是体量或者竞争力都与国外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我国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获取更丰厚的利润,企业的跨国经营对于提高我国的贸易质量意义非同。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际贸易有效地承载了各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需要。对我国而言,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国经济实质上作为一个挑战者,正在挑战全球原有的经济利益体系,所以这个过程必然会面临诸多的阻挠和问题。伴随近几年世界经济不明确性加剧,我国与其他国家和经济体间的贸易矛盾会更加突出。我国清晰明确的贸易战略关乎自身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也会影响我国与贸易伙伴国在贸易全球化调整中的利益分配,同时会关系到国际贸易体制的调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化的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制定国际贸易战略,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才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黄日星,张涛.国际贸易绿色发展新趋势[J].中国商界,2010(2)

2.林玉洁.论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

3.巩胜利.全球贸易格局演变的新趋向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新金融,2013(11)

4.买梦阳.我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13

可以把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归纳为六个方面:

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