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整理规范实用13篇

档案整理规范
档案整理规范篇1

以《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和《省档案管理条例》等为法律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档案达标升级工作与学校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全校档案意识和专兼职人员的档案业务能力和素质,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理顺体制机制,夯实基础,对照规范,狠抓单薄环节,积极争取省市档案局指导和支持,虚心请教,多方取经,力争在底前实现aa级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达标;然后再用2-3年的时间实现aaa级达标,从而实现我校档案工作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目标。

二、aa级达标工作的实施方法和主要任务

实事求是地分析我校档案工作的现状与实际,严格对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和达标升级规范。针对存在单薄环节,校aa级达标工作原则上依照以下具体方法组织实施:

(一)加大档案资料的收集力度。大幅度提高馆藏数量。

除12个二级学院和理工学院外,1原拟设档案分室的教务处、继教学院等单位和部门。现一律视作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下的立卷归档单位部门,对过去所保管档案中的凡属学校立卷归档范围的资料要全部重新整理并移交进馆。

按项目结题原则进行立卷归档,2科研处所保管的科研档案资料。凡已结题的科研项目档案资料要全部整理并移交进馆。

尤其是历届毕业生学籍卡片、效果总表、学位照及毕业集体照等要抓紧催交,3对各二级学院成立前后所形成的属于应归档范围的五类档案材料。要在本年度二级学院档案检查验收中完成整理并移交进馆。

以弥补已上架的这几年档案类目和材料的不全。4组织机关各职能部门对-五年间形成的应归档文件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移交。

5完成已收集进馆的零散文件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张本琴负责督促指导,责任人:资料收集整理组。馆内其他同志和全校专兼职档案员配合执行。完成时间:本学期寒假之前。

(二)加大档案整理力度。使已上架的近5年档案案卷达到整理规范要求。

对新补进馆的文书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立卷归档,1依照试行“三合一制度”区分类目、保管价值和保存期限。与原已上架的相关案卷重新整合,重新排架,编制检索工具。

鉴定与督导组参与。完成时间:12月-5月。责任人:资料收集整理组、相关部门兼职档案员、学工助理配合。

完成对已进馆的基建档案、会计档案、科研档案和声像档案的规范整理立卷,2依照各类专业档案整理规范要求。编制检索工具。

鉴定与督导组参与。完成时间:5月之前。责任人:资料收集整理组。

3组织力量补充编写至今的每年馆藏档案全宗说明(全宗介绍)会同校办补充整理襄樊学院合并组建以来每年大事记。

鉴定与督导组参与。完成时间:6月。责任人:档案编研组。

汇编成册,4完成档案工作文件制度修订制订。印发全校。

完成时间:上半年。责任人:档案编研组。

5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副处副高以上干部教师档案整理备检工作。

完成时间:10月之前。责任人:

(三)启动电子扫描和计算机着录工作。把近5年产生的适宜永久保管的文书档案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录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并对局部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置,有选择地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

各单位各部门档案员和学工助理等配合,责任人:电子着录组。完成时间:10月之前。

三、aa级达标的相关准备工作

(一)将档案aa达标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提高档案工作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分值权重。

(二)成立学校档案达标升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各单位各部门分管领导,成员:档案馆、网络中心负责人。达标工作督导员。

负责组织实施达标升级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工作专班。

办公室主任:

收集整理组:

电子着录组:

档案编研组:

鉴定与督导组:

(三)调整和确定档案工作网络。出台相关政策,让条件允许的二级学院设置档案员专岗,兼职从事资料员工作,可参与档案系列职称评聘,享受相关待遇。学校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可视岗位工作实际情况设置档案员专岗,以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适时召开全校档案规范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动员会。

(五)以引进和调配方式为档案馆增加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和档案编研方面的本硕以上学历专业人才各1名。

(六)以招投标方式引进市场专业公司。相应购买网络版高校档案管理软件,配置专用服务器和公共查询终端。

(七)为馆舍区域走廊装置防盗门。

(八)适时邀请省市档案局领导和专家来校指导。

(九)完成上述软硬件备检工作基础上进行校内自查自评。向省市档案局检查验收申请。

四、几点要求

全面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建设全国知名的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型大学的需要,实现档案达标升级是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切实有效举措。也是切实提高我校档案业务工作水平,实现档案工作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顺利实现档案达标升级也可以给全校教职工带来切实的经济实惠。

从现在明年底只有一年的时间,档案达标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困难很多。全校上下必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拿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精神和劲头,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达标。全校各单位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档案升级达标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协调。

档案整理规范篇2

(一)区分不同价值

档案提供利用是以馆(室)藏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直接提供档案为利用者服务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实现档案价值的逻辑起点是指档案在满足人们需要,体现其使用价值的具体实践的逻辑行程中所经历的首要环节。因此,我们要依照《机关档案归档与不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区分归档范围不同文件价值,划定不同保管期限。通过将不同价值的文件区别整理,可以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不同价值的文件经过整理后相对集中,为日后档案进行保管利用,以及到期移交进馆也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档案客体一经形成,就与未来的档案用户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价值关系。而档案的价值只有当档案客体获得档案用户的实际利用时,其与档案用户主体所构成的潜在价值关系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关系,档案价值才得以真正实现

(二)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整理原则中,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是手段,“便于保管和利用”则是最终目的。因此,保存档案并非是档案工作的目的,而只是档案工作的开始,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提供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切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所以,进行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必须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要便于保管利用

这是归档文件整理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检验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实用性的唯一标准。执行文件级整理,正是新形势下对这一原则的合理发挥。从根本上说,保管和利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忽视甚至无视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有的地方有的部门采取取消分类,排列时不强调事由,不区分保管期限。完全按归档文件形成时间或文号对归档文件进行排列,依靠计算机进行检索。这种做法从目前能够满足利用需要,但由于档案间缺乏逻辑联系,以及同一事由或问题的档案被分散到多个档案盒中,从长远看,特别是对档案移交进馆之后,将会给系统利用档案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处理类似问题时,要坚持以便于保管利用为出发点,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才能更好地实现文件整理目的。

二、不断规范文书档案管理途径

(一)做好分类,严格登记

对归档文件进行合理的分类,不但能有能效地揭示出归档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系统地提供利用,而且对将来馆室的系统化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一年度下进行归档文件分类。这是以“件”为单位进行分类。归档文件的分类是整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分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归档文件整理的质量。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按照科学、适用的原则,选择分类方法,制定分类方案。其次,按“年度―保管期限”方案分类。按这种方案分类的单位,就是将一年度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按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分开。但在这一阶段因还未对文件进行划分保管期限,所以,按这种方案整理的单位,在此只按确定“件”的原则,将一“件”的文件材料分在一起。等到归档文件划分保管期限时,再按保管期限分开。另外,要严格登记。对本单位的收发文件进行登记,保证本单位主要文件的系统齐全。本单位发文,应编号发出,单位收文应先登记后使用。通过登记,对来往行文、机关内部文件、会议文件等逐件建帐,做到家底清楚,有据可查。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

档案人员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专职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档案服务成为一项面向大众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能正确认识和利用档案。

(三)要提前布置、完善机制

首先,要提前布置。档案是反映专员办业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将档案建设作为深化本单位工作、推进业务机制建设和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做好整理归档。其次,要完善机制。重点是要按照《档案法》规定做好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结合实际完善本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规定,确保文书档案管理规范有序。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各档案员进行辅导,并按照新要求做好文书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归档及时完整、保管规范有序、调阅快捷方便。第三,注重规范整理方面。落实专人负责档案工作,严格按档案归档整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和整理,并结合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确保档案规范化、信息化;在注重档案“收、管、用”方面。按档案保管要求,进行专柜保管,并明确档案管理、保管、利用、借阅等各项制度,确保档案保密性和借阅的规范性。

三、结束语

总之,文书档案管理是本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和改进文书档案管理的方法对于一个单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仅仅是保证了单位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对有些重要资料的存储和整理起到了很好的保存作用,同时也能为本单位文书档案管理提供了很d好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档案整理规范篇3

1.“三会一课”会议记录本,可附签到表;2.党课相关课件、学习心得等材料;3.会议相关影像资料。

二、党费收缴资料档案盒

1.区直机关工委开具的收据;2.银行开具的现金缴款单;3.党员党费收缴台账(明确工资基数、缴费数额、缴费时间)。

三、“主题党日”资料档案盒

1.本单位制定的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清单;2.活动相关通知;3.“主题党日”学习会议记录,可附签到表;4.相关影像资料。

四、党组织换届资料档案盒

按照选举流程规范,依序整理相关档案资料。

五、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资料档案盒

1.会议方案、通知;2.民主生活会会前谈心谈话材料、征求意见等材料;3.会议记录,班子、个人对照检查材料;4.相关影像资料。

六、党员发展相关资料档案盒

1.每年度递交的入党申请书、积极分子统计表;2.发展党员相关会议记录;3.发展党员的档案资料;4.党员积分相关表格材料。

七、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资料档案盒

档案整理规范篇4

目前现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规范是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于1991年4月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制定的,2012年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做好文件改版涉及干部人事档案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改版通知》)对《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纸张、装具及整理要求等进行了修改。但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规范依然要求“为便于装订、保管和利用,延长档案材料的寿命,对一些纸张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这些技术加工工作包括剪切、折叠、复制、修补,加边、包边,再次剪切、打孔装订保证两边整齐,最后还要编码、贴类角号、打印目录,种种工序下来才算完成一份档案的整理工作,这种整理规范已经推行了二十余年,在每次的干部档案审核工作中仍在不断强调要求,可是在当今网络信息十分发达,特别是机关办公自动化引发的档案材料及使用纸张多样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这种“过度整理而轻利用”的管理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形势发展,如再一味的强调按照既往标准整理档案材料非但不会延长档案材料的寿命相反还将导致干部档案材料的破坏及人力、财力的很大浪费。

一、目前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纸张尺寸及格式问题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规范》要求档案整理的标准尺寸为297*210mm即国际标准A4纸型,材料左边需留25mm装订边。所有要求左边及下边两边对齐,这就意味着所有不是该尺寸的档案材料一律通过复制、修复、裁剪、包边加边,粘贴等方式进行技术加工以达到整体美观、规范统一的效果。过去的办公用纸的尺寸大多是16开纸,但是现在的办公用纸都是A4型公文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单位直接在网上信息安排工作,相关表格也是在网上下载填写,这虽能保证纸张的统一但是格式调整随意性强,无法保证能够留出打孔装订边的位置,如进档仍需裁剪、加工才能达到整齐的要求,在裁剪过程中很可能就把相关字迹裁剪掉从而造成档案材料的破坏。

(二)打孔装订的问题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规范》要求“所有档案材料纸张左边应留25mm装订边”为了达到此标准,档案工作者需对大量的表格、字迹在装订边内的档案材料进行包边、再次裁剪,最后再打孔装订,通过这些加工工作的确会使整本档案材料整齐美观,但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装具问题

为了达到干部档案的整体统一,中共中央组织部建议使用统一的PP料、不锈钢档案夹的统一装具。装具尺寸调整为310*225*25mm,310*225*35mm,310*225*45mm三种,卷盒设有3个装订立柱。经过笔者考察了几所高校干部人事档案装具发现,这种档案装具因为厂家、质量的不同,经年累月,频繁使用过程中,不锈钢档案夹也会生锈,从而直接导致档案材料破碎、脱落,且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装具不一样,要更换装具无疑是对档案材料的再次损坏。

二、对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规范的改进与探索

(一)对干部人事档案本质属性及整理原则分析

1.从干部档案工作的本质属性上看,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择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本质是从属和服务于组织、人事工作,是为组织人事部门育人、用人、发现人才提供依据,为各方面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查证和研究问题提供信息。

2.从档案整理原则角度来看,档案整理工作是要在尊重和维护档案本质特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简便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并使所整理好的档案利用起来比较方便。当然档案还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原始性和唯一性,而档案保护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延长档案的寿命,说到底还是为了更久的利用,故档案整理原则首先应遵循档案保护的原则。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既然干部档案工作的本质就是在保护档案的前提下利用服务,现在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规范,名为达到档案材料整体统一、美观,实为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损坏档案材料,是得不偿失之举,笔者在考察了多所高校的干部档案整理工作后,如武汉大学档案馆、三峡大学档案馆,其干部档案工作种种创新之处给笔者很大启示,故提出了以下建议,以供探讨。

(二)参照文书档案整理规范,以件为单位对干部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正式颁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这种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方法不仅减少整理环节,减轻了归档文件整理工作量,更重要的方便查询利用,实践操作中较之以往也更加灵活、简化。干部人事档案整理亦可参照此种以件为单位整理方法。

干部档案的10大类可以分为10件,每一件即一类,每件内的材料再按人事档案排序规则排序。每件的装具也可使用薄型斜口无酸纸封套,这样即可在纸封套上标注类别,不用在档案材料上贴类角号。或者制作专用档案纸袋,在纸带上打印相关材料目录,每一类有哪些材料直接在目录上勾出,查询利用时,需要看哪一类材料直接取出该件材料,可减少翻阅其他材料的使用频率。每件内的档案材料序列号可用铅笔在右上角上标注即可。为了保证每类档案材料整体统一性,每件档案材料可用不锈钢小夹子夹住固定,从而省去打孔环节也减少对档案材料的损坏。对每一件档案材料的纸张问题不用追求两边整齐,只需总体统一,省去裁剪、粘贴、裱糊等种种工序,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档案的损坏。将这10件档案材料按序排好放入特制的档案盒内,按干部档案整理要求在盒脊上打印编号、姓名、籍贯。因现在都是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目录输入电脑软件保存即可,日常档案材料的添加也只需在电脑目录上添加,仅仅在档案转出时再把目录打印出来,以此节省大量资源。

三、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干部档案管理者应更新观念,树立“轻整理,重利用”管理理念,对外公开广泛宣传,对内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在利用过程中注重档案数字信息化的开发建设工作,一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滞后的局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转变干部档案管理者的档案意识,消除干部人事档案的神秘感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一直受计划管理、保密保险、利用危险等思想的束缚,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机制及管理方法上并没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导致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滞后。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即可说明其发展滞后问题。故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揭开干部档案的神秘面纱,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让更多的人了解干部人事档案内容及管理规范,对外营造一个众人知晓并积极配合此项工作的大氛围,以此更好促进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在干部档案材料整理过程中,多尝试改革、创新,以方便保管利用为最终目的,尽量保持档案材料的原貌,不去人为的破坏档案材料,制定科学、灵活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规范。

(二)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利用干部档案

干部人事档案的内部性及保密性要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者必须对内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在收集、鉴定、利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此制度。

一是把好档案材料“入口”关,在收集材料环节严格遵守规定,所收集的档案材料一律要求用纸规范、项目填写完整准确、有关手续齐全完备、字迹材料符合要求,复印件归档必须注明复制时间,并加盖材料制作单位公章或干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公章。如若不符合以上要求,一律拒收,待补办完整后方能办理移交手续。

二是在审核鉴定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干部档案材料审核鉴定制度。鉴定内容包括:是否属于干部本人的材料、是否属于归档范围内的材料、材料内容是否齐全完整,手续是否完备,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一律退回补办。

三是为防止档案在提供利用过程中发生涂改、撕毁、拆换、复制等问题发生,在利用环节严格查、借阅制度,规范查、借阅手续。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加强提供利用后的检查。在提供利用过程中,要守护在档案查阅现场加强监督。查借阅结束后,要对摘抄、复印的内容以及用过的档案进行认真检查。要求利用者认真填写查借阅登记表,存档备查。

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擅自涂改、伪造档案者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应追究该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对考察材料失真或没反映真实情况的应追究考察人的责任,确保干部工作中形成材料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在归档材料移交过程中,应仔细盘点,认真登记办好转递手续,出现差错追究经办人的责任。

(三)注重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

为了方便查询利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将侧重点放在干部档案数字信息化的开发建设、声像电子档案管理及编研上而非档案整理工作上。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考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及业绩、能力也可尝试把一定数量的声像电子档案归入干部人事档案中。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专门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性、服务性、政治性于一体的工作,这就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且从业者断不能囿于琐碎事务之中,不仅要低头做事,更要抬头望远;不仅要学习档案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还要学习借鉴文书档案管理的理念、改革思路和具体方法,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开阔思路,积极营造大家共同学习、探讨、改进的大氛围,以促进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规范不断趋于合理和完善,尽可能地延长其保存寿命,提高利用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档案整理规范篇5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级实施。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县档案部门联合监督指导,各乡镇是精准扶贫档案实施主体,除负责乡镇本级档案资料外,还需组织指导各村及时做好村级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负责实施县级扶贫专项的牵头部门,要严格对照每年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及时规范和完善专项扶贫档案。

(二)坚持系统收集、分类管理。要按照省档案局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川档发〔2017〕1号)和省档案局印发的《省扶贫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细则》(川档发〔2016〕15号)文件要求,对照县、乡、村、户扶贫资料清单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归档,要重点做好精准扶贫文书档案、科技项目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以及实物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坚持集中保管,及时移交。县脱贫攻坚办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县扶贫开发局集中管理,县级扶贫专项档案资料由各专项牵头部门集中管理;乡级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各乡镇集中统一管理;村级精准扶贫档案由各村集中保管,个别村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政府代为保管。具备移交条件的档案,要及时依法向县档案部门移交。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机制。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协调指导,并牵头组织扶贫、档案部门联合对专项牵头部门、乡镇和村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配备适应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和满足档案安全管理的设施设备。县级扶贫专项部门、各乡镇要为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必需办公设备和条件。精准扶贫档案库房要符合防光、防尘、防潮、防虫、防高温、防盗、防鼠、防火等要求,确保档案安全保管。

(三)建立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的精准扶贫档案。

精准扶贫档案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完整,规范整理。特别是特殊载体类档案要广泛收集反映脱贫攻坚历史伟业和先进感人事迹的图片、音像、实物等珍贵资料,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四、工作要求

(一)时间节点

县、乡、村三级2014—2020年度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自本方案下发日起,村级档案在2021年4月10日前完成;乡级档案在2021年4月20日前完成;县级档案在2021年4月30日前完成。

(二)分类管理

精准扶贫档案相关文件材料应收集齐全完整,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章手续完备。归档文件材料的印制书写材料、纸张和装订材料等要符合要求。

精准扶贫档案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整理,文书档案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进行整理。扶贫项目档案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进行整理。扶贫资金档案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照片档案按照《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2014)进行整理。电子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2016)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进行整理。

特殊载体类档案,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整理,并与关联纸质档案建立档号对应关系。

户别管理类按照“一户一档”进行整理归档。

以卷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以件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件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村三级必须明确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人员。县脱贫攻坚办联合档案部门抓好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各乡镇、扶贫专项牵头部门要具体抓好组织实施。

(二)加强监督考核

档案整理规范篇6

1.1 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现行法律规范中,由于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方法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凡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1]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上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也有人将其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劳动法、自然资源法和环境法、军事法、科教文卫法十个法律部门。但不论怎样划分,行政法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部门。

1.2 行政法。“所谓‘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2]首先,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从形式上讲:“行政法是国家重要部门法之一,它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从内容上讲:“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责权限、活动原则、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用以调整各种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之间行政法律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4]我们可以理解为,行政法是调整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谓调整行政关系,从本质上说,就是规定行政关系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次,行政法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通俗地讲,就重在管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而不是管老百姓。行政法一般应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实施行政救济的行政救济法三大部分组成。通过控制行政权的权源,规范行政权行使方式,制约行政权滥用三种途径对行政权进行控制、制约和规范。

最后,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行政法是由不同法源中的行政法律规范构成一个法律规范系统的法”。或者说,行政法是有关调整行政法律关系一类法律规范的集合,而非一部法律。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类。《档案法》作为一部规范我国档案事业、档案工作及档案保管利用活动的专门法律,应当归属于行政法中的特别行政法范畴。

1.3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或者说,由于“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关系被行政法调整时即为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等要素构成。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承担人。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构成。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行政职权,以实现行政任务,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9]行政相对人可以是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是在我国境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及无国籍人。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智力成果)。

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职权)和义务(职责)。

2 行政法视角下的《档案法》

《档案法》作为一部规范我国档案事业、档案工作及档案保管利用活动的特别行政法,自然具有行政法的共性要素,即调整行政关系,控制和规范行政权,行政权受不同法源中的行政法律规范所控制、制约和规范。

2.1 《档案法》应是调整档案行政关系的法。行政法的内容是由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档案法》调整的对象是档案行政关系,包括:档案行政管理关系、档案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档案行政救济关系和内部行政关系。

2.1.1 档案行政管理关系。即档案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档案行政主体在行使档案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档案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档案行政主体是指: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档案局)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各级各类档案馆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内设档案管理机构)。档案行政相对人是指:受档案法律法规约束的其他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

档案行政主体与档案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档案行政管理关系,是档案行政关系中最主要的部分。档案行政主体实施的档案行政行为,如行政指导、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奖励等,大部分都是以档案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档案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档案行政关系。现有《档案法》的主要条款多是为调整与规范档案行政管理关系而设定。

2.1.2 档案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即档案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档案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现有《档案法》中对此没有设定相应的条款。

2.1.3 档案行政救济关系。即档案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档案行政主体做出的档案行政行为的侵犯,向档案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档案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现有《档案法》中对此也没有设定相应的条款。

2.1.4 内部档案行政关系。即档案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档案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档案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档案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之间的关系,档案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档案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档案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档案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等。现有《档案法》中对此设定了某些相应条款。

在上述四种档案行政关系中,档案行政管理关系是最基本的档案行政关系,档案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档案行政救济关系是由档案行政管理关系派生的关系,而内部档案行政关系则是从属于档案行政管理关系的一种关系,是档案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档案行政主体单方面内部的关系。

需要强调的有三点:一是档案行政法律关系不同于档案行政关系。档案行政关系是档案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而档案行政法律关系是档案行政法调整的结果。档案行政法并不对所有档案行政关系作出规定或调整,只调整其主要部分。因此,档案行政法律关系范围比档案行政关系小,但内容层次较高。

二是档案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于档案行政关系的主体。档案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档案行政主体与档案行政相对人;而档案行政主体则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档案局)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各级各类档案馆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内设档案管理机构)。

三是档案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同于档案行政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档案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与档案相关的物、行为和精神财富(智力成果),而档案行政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是受档案法律法规约束的其他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

2.2 《档案法》应是控制和规范档案行政权的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这是就行政法的内容而言。行政法就实质而言,则可以界定为控制和规范行政行为的法。”[10]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行政法下位法的《档案法》同样应当是控制和规范档案行政行为的法,即控制和规范档案行政权的法。

档案行政权涉及的面非常之宽,包括制定档案行政法规、规章的行政立法权与(制发)制度、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权力;命令、制订计划、规划的档案行政命令权;进行行政许可、行政征收的档案行政处理权;进行行政检查、调查、审查、统计的档案监督权;进行罚款、没收的档案行政处罚权;提出建议、劝告、警示、信息的档案行政指导权,进行表彰、奖励的档案行政奖励权,等等。

如此多的档案行政权力,如果不加以控制与规范就有可能造成滥用,从而对档案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损害。就档案行政权而言,由于档案行政相对人更多的是法人而非公民个人,似乎对公民个人的权益影响不大。但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公民个人在与各个行政权力单位的各种联系中产生的记录,大都会以这些行政权力单位档案的形式保留下来,进而进入档案行政关系的视野。这种间接性成为档案行政权对公民个人权益影响的一大特点。所以,要对档案行政权进行控制与规范,除了档案行政权力可能被滥用,档案行政权力直接或间接涉及几乎所有法人与公民个人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档案行政机关自己制定规范,自己执行这些规范,自己裁决因为执行这些规范而发生的与行政相对人的争议、纠纷。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如果不加控制与约束,必然会导致档案行政权的滥用。

行政法对行政权的控制与约束主要“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通过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制约行政权滥用”。《档案法》作为一部规范我国档案事业、档案工作及档案保管利用活动的特别行政法,同样,应当具备上述行政法控制与约束行政权的功能。但从上文对档案行政关系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现行《档案法》在上述三个方面并不完善,特别是对档案行政权行使的方式与档案行政权滥用的限制方面缺少必要的规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使得许多同志,特别是基层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同志,误以为《档案法》是一部规范档案行政行为的法,甚至认为《档案法》只是一部为管理档案行政相对人而制定的法。不知道《档案法》还是一部限制档案行政权的法。

尽管《档案法》中缺少对档案行政权行使的方式和档案行政权滥用限制方面的条款,但是,《档案法》还是对档案行政权进行了一些限制。如,限制档案行政管理的范围、行政强制权等。

应当承认,从行政法的视角看,《档案法》并不是一部十分完备的行政法律。但这并不意味着《档案法》必须是一部十分完备的行政法律,更不表示因《档案法》中缺少对档案行政权行使的方式和档案行政权滥用限制方面的条款,档案行政主体就可以忽视和放弃对档案行政权的控制与规范。因为档案行政权除受《档案法》的控制与规范外,更多地受不同法源中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控制、制约和规范。

2.3 档案行政权受不同法源中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控制、制约和规范。行政法不同于刑法、民法,由于其调整的行政关系广泛复杂、多种多样,不稳定、易变动;难以形成一部统一的法典,而且,今后,也难于制定一部集所有行政法律规范于一体的统一法典,“其法律规范通常散见于各种不同种类、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文件之中”。 [12]《档案法》作为一部规范我国档案事业、档案工作及档案保管利用活动的特别行政法,面对同样广泛复杂、多种多样,不稳定、易变动的档案行政关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部囊括所有档案行政法律规范的档案法典。

首先,宪法原则及行政法原则是行使行政权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同样是档案行政权行使时必须遵循的。这些原则不论在《档案法》中是否有表述,档案行政主体在行使档案行政权时都必须十分清楚,并使其得到落实。其次,已有的一般性行政法律法规对行政主体的控制与规范适用于档案行政主体。一般性行政法律规范中对行政行为与行政权的控制与规范同样适用于档案行政行为与档案行政权。例如,通过《行政许可法》对档案行政许可权进行控制,通过《政府采购法》对档案行政采购行为进行约束;通过《行政监察法》、《信访条例》对档案行政权进行监督。再次,除《档案法》之外的特别行政法律法规对行政主体的控制与规范,涉及档案行政主体的适用于档案行政主体,同样,对档案行政行为与档案行政权实施控制与规范。此外,还见于国家档案行政管理主管部门(国家档案局)、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与颁布的行政法律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

档案整理规范篇7

二、工作内容及标准

(一)工作内容

脱贫攻坚以来,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镇、村在对精准扶贫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同步进行数字化处理,实行“双套制”管理(双套装是指移交进馆档案纸质档案和数字化处理的电子档案同时移交)。

(二)基本原则

规范管理、分级负责、删繁去重。

(三)工作标准

1.整理标准

(1)文书档案统一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A22-2015)进行整理。整理步骤包括组件、修整、分类、排列、编号、编页、编目、装盒和排架。

(2)项目档案按《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GB/T11822)、《省扶贫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细则》进行整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应符合《建设项目档案规范》(DA/T28-2018)的要求,交通、水利等建设项目按照相关行业规定进行整理。项目规模较小的,可以简化整理,根据具体情况只能一卷或数卷。

(3)资金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

(4)照片档案按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2014)进行整理。

(5)音像档案按照《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规范》(DA/T78-2019)进行整理。

(6)电子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进行整理。

2.数字化标准

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标准严格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31-2017)执行,实现目录数据和与其对应的纸质档案数字图像进行关联,并完全匹配,方便查阅利用。

3.档案装具

按需到区档案馆统一领取符合规范的档案装具。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2021年1月31日前,制定《拦江镇精准扶贫档案建设工作方案》并送区脱贫办备案。

(二)规范整理。2021年2月28日前,镇、村完成2014—2020年精准扶贫档案收集和规范整理工作,并同步完成精准扶贫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

(三)分级验收。一是乡镇初验,在2021年3月10日前完成27个行政村精准扶贫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验收工作,并向区脱贫办报告完成情况;二是区级抽验,由区脱贫办牵头,组织区档案局、区档案馆、区扶贫开发局在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验收工作;三是根据抽验情况开展整改提升。

(四)归档装订。精准扶贫档案归档装订待数字化处理后启动,于3月底前完成归档装订。

(五)及时移交。在2021年4月底前,按国家有关规定,将精准扶贫档案移交至区档案馆。

四、工作要求

档案整理规范篇8

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收集归档

民生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问题,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开展民生档案收集整理管护工作,是档案工作者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把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去抓。

1 强化思想转变观念。

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以人为本”战略,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敏锐性,突破传统观念,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公益性的优势,把民生档案作为档案资源体系建立的突破口。

2 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民生档案的新内涵

民生档案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及内容;

2.1民主政治方面,包括公民在参与民主选举、保障权益、申诉个人利益问题等六个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2.2国有企业转制方面,包括企业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2.3社会保障领域,包括公民在劳动就业、失业、工资福利、收入分配、低保、社会救助、养老保险、生产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2.4教育卫生领域,包括学校教育收费、学生招录、学籍管理及群众看病、就诊、医保、医患处理、病案等方面形成的档案;

2.5安居乐业方面,包括土地承包,山林延包、拆迁征用、房屋权属、人口、计生、婚姻、公证、户籍、农民工、转业复退、知青安置、环境居住、食品安全等方面形成档案;

2.6公共服务方面,包括公民在发行、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3 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档案局要从源头抓好民生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规范民生档案的管理.

3.1指导涉民部门制定相关的业务标准和规范,完善民生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

3.2建立民生档案登记制度,对涉民部门形成的各类民生档案进行排查和登记,全面掌握民生档案形成规律管理现状和利用需求等情况,实施有效监管和指导;

3.3建立民生档案工作年度检查制度,将民生档案纳入档案年检范围,对民生档案整理、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民生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

3.4加强基层组织民生档案的监督指导。要将与人民利益相关的土地、住房、婚姻、医疗保健、劳动就业、失业、低保等档案信息,收集齐全,有效管理好,不流失不损毁,保证各个行业档案的齐全完整。

4 进一步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民生档案资源的完整与丰富是开展档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民生档案资源的前端控制管理,对行业单位加强规范化指导,开展重点检查与监管,确保民生档案的收集齐全整理规范,要拓展民生档案的收集范围,加强民生档案资源的集中保管。单位形成民生档案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部分档案可根据实际情况推行“实体分散保存,由资源集中共享”等管理模式。将民生档案形成部门和单位,纳入档案资源收集重点管理范围。

5 加强民生档案收集力度,规范民生档案管理

5.1积极指导林改工作,巩固林改成果。在林改期间,派专人对林改档案进行业务指导,深入各乡镇跟踪服务,加大林改档案工作的培训力度。提高林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开展了林改档案整理试点工作,通过制定归档办法,试点引路,抽派业务骨干指导整理,确保了林改档案资料收集完整、整理规范,全县林改档案已全部整理归档,建立起林改档案目录数据库,63个村的林改档案,共接收档案 3828卷, 林改档案成为查询历史资料、解决林权争议、保证林权顺畅流转的重要依据,成为巩固改革成果,维护林地林木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农村林地林木承包经营关系,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5.2加大改制、破产企业档案业务指导力度和接收进馆工作,派档案骨干对改制破产企业档案进行监督指导收集整理,并接收42个撤停企业文书档案1969卷、会计档案12575卷进馆,确保改制、破产企业档案资料收集归档,使改制破产企业档案不流失、不损毁。

5.3开展婚姻档案规范化整理并接收进馆。主动与民政部门涵接,加大婚姻档案指导整理力度,协助县民政局整理了2012年前婚姻档案,建立了婚姻档案目录数剧库,并完成了1972年至2012年的婚姻档案12090卷接收进馆工作。

5.4加强教育档案规范化整理并接收进馆。积极与教育部门涵接,加快教育档案整理力度,帮助教育局整理了2012年前教育档案,建立了教育档案目录数据库,完成了1970年至2012年的教育档案29875卷的接收进馆工作。

5.5积极指导并接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档案。为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整理规范、安全保管。一是统一规范整理方法,统一业务标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三是实行分片区派专人跟踪服务;四是严把土地档案进馆质量关。目前接收55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档案进馆,共接收档案4350卷,并建立起档案目录数据库,另8个村因档案不符合进馆要求退回重新整理。

5.6严格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制定的《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制定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归档的范围和内容,认真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统计、保管、利用、保密、鉴定和销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经过不懈努力,医保档案基本达到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部分档案已完成文件级目录录入,2569卷档案整理规范接收进馆。

5.7指导各医疗单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几年来在档案局监督指导和管理下,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项制度,将建档工作纳入职责考核范围,确保建立72508件居民健康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管理科学、便于利用,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奠定良好基础,现已完成文件级目录录入,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抓紧接收进馆。

档案整理规范篇9

一、提升干部档案规范化宣传水平

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在企业的整体人事工作当中意义重大,而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首先需要从宣传人手,各个单位应当认识到干部档案规范化宣传的重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将干部的档案规范化管理作为日常重点行政工作推行,为干部的档案相关工作提供合理的制度支撑、人力保障和资金支撑。与此同时,也应当重视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提升其服务意识,进而进行干部档案规范化的相关宣传。提升干部档案规范化的宣传,应当将干部档案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形结合,两者共同推动企业的人事工作顺畅发展。近年来,由于人事改革的深入推动,干部档案的管理意识所有下降,因此应当通过提升干部档案规范化的渠道,深入进行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二、建立健全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人事制度、行政制度以及员工管理原则等等,主要包括干部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保存和查阅等工作。想要提升干部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就应当建立健全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管理制度的基础应当是我国的《档案法》,进而进行工作相关条例的细化和适用性研究,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通过建立责任制度、人员安排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推动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保障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三、严格保障干部档案的真实性

干部档案的真实性是保障干部档案规范化的管理的重要环节,这首先需要从材料准入人手,认真鉴别干部材料的真伪,在进行干部档案收集后,应当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保障汇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旦发现错误信息立即进行登记汇报,保障干部档案的真实性。

除此以外,还应当认识到材料审查的价值,工作人员进行初步材料真实性审查后,还应当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于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对于过度重复或者已经过期的资料进行清理,保障档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保障材料的完整性,在进行干部的档案筛选的过程中,往往比较容易出现材料缺失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仔细核对,及时查漏补缺,发现材料中的问题,及时通知干部本人或者相关单位将真实的材料补充完整。

四、科学进行干部档案排序分类工作

干部档案的真实性得到保障以后,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对干部档案进行科学分类排序工作,保障干部当你管理的条理性和整体性。一方面,需要重视干部档案的排序工作,需要将干部档案进行精确分类,根据入职年份、部门、党派等项目进行分类保管,进行规范化保存保障在借阅时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相关材料;另一方面,对于干部档案进行合理的排序,合理排序对于工作效率有着很好的提升,通常而言,干部档案的排序可以通过时间顺序、重要程度顺序、更新材料时间顺序等等方式进行排序,无论排序的方式如何,都需要对于项目进行明晰目录的编写,尤其对于材料内容比较繁杂的档案,更需要进行目录的撰写以提升材料查询借阅的效率,进而提升人事工作的效率。

五、谨慎进行干部档案规范化核对后入库

在进行档案的归档排序后,进行企业相关人员的档案进一步整理,需要反复核对材料的数量、准确程度和相关联系方式,确认信息准确无误后将其根据相关的目录的进行装订,装订完成后,在档案的封面上进行信息的编辑,负责人姓名、档案号码以及联系方式,进而完成整个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推动我国干部档案规范化借阅模式管理,需要建立起借阅实名登记制度,严格进行借阅制度的落实,审核借阅人的身份和借阅目的,执行合理的借阅手续,保障档案档案和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和机密性。

档案整理规范篇10

1 党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必要性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提出,干部教育培训要逐渐形成“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为主渠道,以高等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为有效补充,以现代网络培训为技术支撑的开放、互补办学体制”。对于党校来说,应当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档案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应树立标准化意识,加强规范化管理。

1.1 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完善党校系统整体优势的迫切需要。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高于部分,两者不可分割又相互影响。党校要提升自身整体实力,协同与各级党校间的横向联系和业务交流,就要从打造党校系统整体优势上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工作的有序发展。加强党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能够有效整合党校系统各类档案资源,对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声像档案等进行科学、全面的分类归档后,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其“育人、资政、存史”价值。因此,深化党校档案管理规范化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党校档案资源效益、促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1.2 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创建党校“一流学府”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教育方面作出重要指示,从借鉴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上,提出“一流学府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教育,是扎根中国、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教育,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党校作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建设“一流学府”实践中,更应该围绕党校事业发展规划,从“建设一流教学与科研”“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建设一流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流风气和人文环境”等五个层面,全面贯彻和落实党校教育培训改革方针。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纳入到“一流学府”创建体系中,纳入到“一流学府”整体规划中,是实现党校档案管理与整个档案行业发展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创建党校“一流学府”的内在要求。

1.3 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发挥党校档案整体价值的必然选择。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一个系统的功能能否有效发挥,需要从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性、系统化衔接中来满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要求。党校档案规范化管理就是要从党校档案系统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用,从档案工作之间的科学、合理关系对接中,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党校档案的整体价值。

2 制约党校档案管理规范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档案工作规范化发展,必然要求打破传统档案部门间的限制,充分发挥跨系统、跨部门、跨领域的共建共享优势,以此来推进档案工作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然而,在党校档案规范化建设进程中,依然面临突出的制约难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度建设滞后,档案管理标准不统一。自2008年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来,对于高等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细化和规范。但是,党校系统至今未有全国性的档案工作管理办法。同时,由于党校教育体制的特殊性,各级党校在组织隶属上归当地党委负责。在党校档案工作的管理要求上缺乏统一性,各级党校档案管理实践中做法相异、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突出,难以发挥党校系统内各级党校之间档案资源的整体效益。

2.2 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共享壁垒突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党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时展的趋势。目前,各党校在硬件投入上,配置了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在软件建设上,也逐步形成了以电子档案为主的档案信息归集、存储、开发和利用系统。但是,从规范化建设实践来看,尽管大多数党校都建立了校园宽带网络,但除了中央h校及部分省级党校外,很多党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特别是基层党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环境,都处于欠开发、欠维护、欠更新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地方党委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另一方面,在资金投入、在科学规划上缺乏统一性管理,导致各级党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协调,难以实现各级党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3 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缺乏规范性。从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来看,档案员多为兼职,由于缺乏档案专业知识,也未接受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岗位培训,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存在片面性,这都不利于提升档案管理业务水平。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不断应用,地方各级党校档案管理部门,拥有档案学知识、计算机知识、软件技术等现代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十分缺乏,从而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在档案人才使用观念上,多数党校管理层认为档案工作是闲职,不需要专业化人才。另外,由于各级党校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应有的体制建设,在人才岗位、量化考评、激励保障机制上不够完善,档案管理人员评聘职称困难,以档案岗位为跳板来更换工作现象突出,这些都是影响党校档案人才队伍规范化建设的直接因素。

2.4 经费不足制约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从《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来看,对于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应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中。但综观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实际,由于财政压力大,使得党校经费缺口较大,特别是一些地方县级党校经费划拨不到位。另外,党校函授学历教育的停办,也减少了党校的行政事业性收入,使得党校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陷入被动。

3 党校系统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党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特殊的机构,其档案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推进党校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应基于整体意识下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从打造整体优势中发挥规范性综合效用。

3.1 建立健全党校系统档案管理制度体系。针对党校档案管理制度缺失问题,应依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档案法》等法律法规性文件,立足党校档案管理业务实际,细化和制定相应制度性规范。如制定《党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党校系统档案管理办法》等,从档案管理职责、要求、标准等方面,纳入规范化管理,明确档案管理机构、配置相应岗位,细化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制定档案管理培训体系,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考评、奖惩机制,推进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统一化管理,消除分散管理的弊端。

档案整理规范篇11

二、收集齐全、整理规范

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文件材料的存毁。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文件材料的收集力度,从文件材料形成的源头作为档案工作的起始点,明确各部门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并将其纳入各部门及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严禁应归档文件材料滞存在部门或个人手中,确保本单位在履行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得到集中统一管理。在做好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重文件材料保管期限的判定工作,将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人员情况、涉及重大活动和维护公民权益的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并确定较长的保管期限,保证归档的文件材料所确定的保管期限划分准确。

档案整理规范篇12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的重要工作,人事档案材料涉及每个事业单位员工的基本信息,通过人事档案的调取,事业单位能够判断是否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升迁、加薪。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也能够有效反映单位的人力资源状况,其管理是否规范、高效也决定着档案资料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尤为重要。

1.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1.1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企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用人也采取合同制的方式吸纳优秀人才,在事业单位的长期运行过程中,会有大量人员的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成为事业单位了解人才状况、实施人才调动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规范化、高效化的人才档案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人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人事材料的使用率,第一时间掌握所需要的人事材料;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能够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一旦工作中需要查阅就能够按照流程快速地找出相关资料,减少查阅时间,提高查阅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确保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实施。

1.2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发展状况

人事档案记录了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个流动过程,能够见证事业单位每个时期的人员情况,反映事业单位当时的发展状况。事业单位的发展是由小到大,由薄弱到雄厚的,而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其人员流动以及规模也会不断扩张,从侧面也就反映了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这是事业单位的潜在资本,对于事业单位进行人才培训,筛选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1.3规范人事档案有利于优化人才选择机制,吸纳人才

首先,人事档案记录了每个人员的入职、发展、升迁、离职等基本情况,对于事业单位筛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事档案记录,事业单位能够判断自己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这样在招聘新人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就会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招聘,有利于人才的吸纳;其次,通过人事档案,事业单位能够发现现有人才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这样就能够根据这些问题开展集中化的培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事业单位还能够根据人事档案记录对人员进行岗位调动,对表现良好,能力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升迁,对表现不好,能力一般的进行再次培训,对不思进取,影响恶劣的人员进行开除,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规范化管理意识薄弱,缺乏高效的档案管理意识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尽管事业单位的规模以及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人事档案的管理方面却没有提高,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没有重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疏忽漏洞现象,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不能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没有顺应科技发展的要求更新档案管理设备,这些都是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所引起的。

2.2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管理存在不规范性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持续性的工作,因此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会形成惯性,一旦养成固定的管理习惯再想改变就比较困难。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影响较深,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档案管理基本依靠人工完成,办事效率低,难以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另外,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档案的安全保密、档案借阅、原始档案的备份等环节都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规章制度,因此档案管理也十分不规范。

2.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规范化有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从单位内部选择的,没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经验和基础,根据事业单位需求而进行的档案管理,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规范性不高,尤其是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人员流动的加大,对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更高,但是很多事业单位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补充,这也加剧了管理的混乱。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比较简单,没有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依据,档案人员编制较为随意,这些都是影响档案管理规范化不能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3.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3.1重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宣传教育,强化管理人员管理意识

实现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做好档案规范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提高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档案的宣传教育讲解,提高内部人员的重视度,让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档案工作的收集和利用工作。首先,可以丰富档案信息的收集渠道,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收集体系,以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为主,做好每个部门人事档案的信息整理和完善,建立高效的人事档案收集渠道;其次,建立档案材料的联动机制,将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信息纳入到档案信息的收集中,如工资、工作时间、家庭情况、学历、职称、奖罚状况等,只有如此才能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最后,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2优化档案管理机制,为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优化,通过岗位责任划分、工作内容要求、部门协作、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公布,确保档案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确定档案管理的主要人员,并由负责人对档案管理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召开档案管理规范化会议,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人员的升级等确定一个较为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机制,保障档案实施的规范化运行;再次,做好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要求各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做好协调,确保档案材料收集的准确性、档案资料使用的便捷性、档案借阅的安全性等;最后,责任落实到位,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高效性。

3.3提高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的规范化操作水平

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只有确保这个过程规范化才能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工作是长期的,贯穿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整个时期,因此提高资料收集、整理的规范性尤为重要,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对信息收集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拓展信息收集渠道,根据人事特点及时有效地收集一手资料,对于资料不全或者信息不足的档案做好备注,后期进行完善和补充;其次,对材料的收集过程以及材料的整理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再次,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便于档案的查找和使用;最后,根据事业单位要求以及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对档案管理标准和信息收集范围进行确定,不断完善和补充档案信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做好档案统计分析,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3.4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档案整理规范篇13

我校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定期开展档案管理系统中的纸质、电子公文数据迁移和数据备份工作,纸质文件每学年整理一次,电子文件每学期整理、备份一次。档案管理相关人员不断加强日常学习和经验积累,不断熟悉所管档案及相关业务。

为规范档案的管理工作,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这些工作制度在档案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另外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会对档案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档案管理人员经常检查案卷,做到从立卷归档到保管,从利用到销毁都有据可依,使档案安全存放、科学利用、严守机密有了制度保障。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机关档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制度上、措施上有效地保证了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分类集中整理,合理安排规范使用

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档案保管、利用、保护等工作的落实。

在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方面,我们从严要求,切实加强文件的收、发工作,严格登记、科学分类、组卷合理、编目规范,努力做好文件装订、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填写规范清晰,卷内文件整齐,无金属装订物。编目规范,排架合理,案卷封面填写规范、清晰,案卷标题简明、准确,案卷排列有序。

我校建立覆盖全校师生的档案资源和方便广大师生的档案利用体系。一是要主动收集,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征集档案。二是加强各种门类、载体档案资源的收集和集中统一管理,以教学档案为重点,进一步抓好教育科研档案、资质文件、合同、人事档案、工程档案、财务档案等重要文的收集,同时要做好各类电子文件、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的收集、归档。三是对学校活动中产生的文书、基本建设和设备、声像、荣誉实物等档案资料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

对于各类档案,我们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对档案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鉴定、销毁、归档工作。档案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文件的收、发工作,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在交接时有完备交接手续。保证档案质量真实、完整、不遗漏。

随着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开展,在管理上建立了电子归档制度和文件管理的记录系统,严格执行保管制度,从管理措施方面有效地保证了档案信息的管理。

在档案材料保密工作方面,我校定期做好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宣传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增强对归档文件材料的保密力度,严格做好保密工作。

在档案基础设施方面,我校配备了档案柜、灾火器等办公设施,基本上满足了“防潮、防霉、防鼠、防虫、防火、防尘、防光、防高温”的八防要求,确保了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三、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得益于教育局、教辅室的重视和指导,我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档案保管设备有待升级。对照上级文件要求我们在硬件设施上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部分基础设施达不到对档案精细管理的要求,使档案保管利用受到影响。

2、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问题,档案管理员的专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兼职档案员的学习培训方面还有欠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