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实用13篇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1

随着中西方合作与交流逐渐频繁,中国员工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也正受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在员工行为上就表现为:一方面,员工与他人进行薪酬比较的动机增强,进而提高了个人对薪酬比较结果的敏感性感知;另一方面,即当员工感知到自己处于薪酬比较不利地位时,员工不会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导向下容忍分配结果的劣势地位,所以会出现发泄不满情绪和破坏组织和谐的行为[1]。本研究通过对中国8所科研机构的241名员工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了国有科研机构员工文化价值取向与薪酬满意度的相关性。

一、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文化价值取向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国有科研机构员工的文化价值取向存在多元化特点。在文化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上,整体的趋势是水平个人主义>垂直集体主义>水平集体主义>垂直个人主义。其中,水平个人主义的均值最高,为5.84。其次是垂直集体主义得分均值为5.56,垂直个人主义均分最低,为4.61。这说明中国处于两种文化的融合阶段。

从薪酬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国有科研机构员工对薪酬四个维度的评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avg>3)。总体趋势为福利加薪>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管理。其中均值最高的为福利加薪满意度,这可能由于科研机构的国有化性质可以使员工享受较完善的薪酬保障。但是,薪酬管理的满意度得分最低,这可能因为现有的科研院所对员工实行编制双轨制管理。

(二)国有科研机构员工薪酬满意度单因素分析

研究数据显示,不同性别的国有科研机构员工在薪酬水平(P=0.031

不同教育程度的科研机构员工在薪酬水平(P=0.036

0.05)、福利加薪(P=0.021

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用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不同教育程度的员工在福利加薪(t=3.799)方面的差异性最显著。其中,博士学历的员工对于福利加薪的满意感明显高于本科和硕士学历的员工,这说明了科研机构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和重视程度很高。

(三)文化价值取向与薪酬满意度相关性统计分析

通过文化价值取向与薪酬满意度相关性统计可以看出,水平集体主义与薪酬满意度的各个维度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其p值均大于0.05。这说明水平集体主义者由于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对薪酬敏感度比较低。

垂直集体主义与薪酬水平(r=-0.544,p=0.000

0.047,p=0.772>0.05)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垂直集体主义取向越强烈,薪酬满意度水平越低。这可能因为垂直集体主义者更偏好于内外比较所致。

水平个人主义与薪酬水平(r=0.548,p=0.000

0.05)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水平个人主义倾向的员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是否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并不追求自己高于他人,所以对薪酬水平和福利加薪具有正效应。

垂直个人主义与薪酬水平(r=-0.587,p=0.000

0.01)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垂直个人主义取向越强,薪酬满意度水平越低,这也是垂直主义者对薪酬比较有着强烈偏好的结果。

(四)文化价值取向与薪酬满意度回归分析

本研究把文化价值取向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分别把薪酬水平满意度、福利加薪满意度和薪酬结构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拟合回归方程。

1.文化价值取向对薪酬水平满意度的影响。从文化价值取向与薪酬水平满意度的回归分析效果来看,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值为46.251,三个解释变量显著性Sig.值垂直个人主义为0.000,垂直集体主义为0.002,水平个人主义0.031,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它们都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薪酬水平满意度的变化,最后进入回归方程为:

薪酬水平满意度=0.536-0.398*垂直个人主义-0.342*垂直集体主义+0.176*水平个人主义

在这个标准化回归方程中的系数代表各个预测变量一个标准单位的变化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垂直个人主义维度增加一个单位,薪酬水平满意度减少0.398个单位,垂直集体主义增加一个单位,薪酬水平满意度减少0.342个单位,水平个人主义增加一个单位,薪酬水平满意度增加0.176个单位。而这三个预测变量对薪酬水平满意度的总解释为37.8%。

2.文化价值取向对福利加薪满意度的影响。从文化价值取向与福利加薪满意度的回归分析效果来看,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值为62.038,两个解释变量显著性Sig.值垂直个人主义为和垂直集体主义都是为0.000,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1,说明它们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福利加薪满意度的变化,最后进入回归方程为:

福利加薪满意度=0.734-0.372*垂直个人主义-0.325*垂直集体主义

在这个标准化回归方程中的系数代表各个预测变量一个标准单位的变化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垂直个人主义维度增加一个单位,福利加薪满意度减少0.372个单位,垂直集体主义增加一个单位,福利加薪满意度减少0.325个单位。而垂直个人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这两个预测变量对福利加薪满意度的总解释为43.2%。

3.文化价值取向对薪酬结构满意度的影响。从文化价值取向与薪酬结构满意度的回归分析效果来看,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值为58.326,两个解释变量显著性Sig.值垂直个人主义为和垂直集体主义都是为0.000,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1,说明它们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薪酬结构满意度的变化,最后进入回归方程为:

薪酬结构满意度=0.794-0.412*垂直个人主义-0.285*垂直集体主义

在这个标准化回归方程中的系数代表各个预测变量一个标准单位的变化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垂直个人主义维度增加一个单位,薪酬结构满意度减少0.412个单位,垂直集体主义增加一个单位,薪酬结构满意度减少0.285个单位。而垂直个人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这两个预测变量对薪酬结构满意度的总解释为35.2%。

二、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本研究通过对国有科研机构员工的文化价值取向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员工的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整体的趋势是水平个人主义>垂直集体主义>水平集体主义>垂直个人主义。由于科研机构员工接受中国传统教育时间久,所以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正在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处于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阶段。

2.国有科研机构员工的薪酬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avg>3.0)。薪酬满意度的四个维度均分排序为福利加薪>薪酬结构>薪酬水平>薪酬管理。这说明员工对于科研单位的福利加薪相对更为满意,这可能因为科研单位员工与外部员工相比在薪酬水平上没有太多竞争优势,所以员工对薪酬水平的满意感较低。

3.文化价值取向与薪酬满意度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垂直集体主义和垂直个人主义与薪酬水平、福利加薪、薪酬结构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水平个人主义与薪酬水平、福利加薪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水平集体主义对薪酬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4.人口特征要素中性别和教育程度对国有科研机构员工的薪酬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男性员工的薪酬水平满意度高于女性员工,而福利加薪满意度则低于女性员工。这说明男性员工对福利水平和加薪空间最为关注,而女性员工容易受垂直个人主义的影响,所以薪酬水平满意度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1] 贺伟,龙立荣.实际收入水平、收入内部比较与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关系——传统性和部门规模的调节作用[J].管理世界,2011,(4):98-109.

[2] Lawler,E.E.Pay and Organizationl Denelopment[J].Reading,1981,(3):47-60.

[3] 黄海艳,陈松.私营企业与国有科研组织研发人员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比较[J].科技与经济,2010,(2):59-62.

[4] 于海波,郑晓明.薪酬满意度与社会比较的关系[J].未来与发展,2009,(1):69-71.

[5] 吕晓俊.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动机的考察——基于文化价值取向的视角[N].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8-63.

[6]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19-20.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2

1.水资源资产属性

为什么说水资源具有资产属性?这个问题可以从资产和资源资产的涵义角度来讨论。

首先,什么是资产?1989、1999年《辞海》分别对资产做了概括:资产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将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权利”1。资产也是“负债的对称,资金运用的同义语,会计要素之一。是指某一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

以上观点说明:资产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具有核算的意义,其构成条件包括:①拥有或所有,②经济利益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③能够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具不具备这些条件呢?第一,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具有所有权主体,不像气候资源那样,没有所有权主体;第二,水资源已经为开发利用者、所有者产生了巨大经济利益,并正在产生着更大的经济利益;第三,水资源是指自然水中可被利用的水体,在被利用的过程中,通过一定手段能够“控制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像阳光、气温、风、微生物、某些动植物等一些自然资源那样,目前还没有能够控制其未来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手段。可见,水资源具备构成资产的条件,具有资产属性。而且通常认为,水资源作为资产较其他资产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其次,什么是资源资产?《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对资源资产的概括是:资源资产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具有市场价值或潜在交换价值的,以自然形式存在的有形资产。”此外,资源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相比,具有4个基本特点:①具有战略意义,是战略性资产;②不因时间推移而被贬值或折旧,可以恒定保值和不断增值;③是其他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④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成分和性质3。

水资源是否符合上述定义,是否具备相应特点呢?第一,水资源为国家所有并以自然形式存在;第二,水资源是一切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必须条件和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自然物资基础,最具战略性,是最典型的战略性资产;第三,水资源具有市场价值和潜在交换价值,不存在折旧和贬值,且伴随其数量的短缺和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恒定保值,还将不断增值;第四,它既以存贮方式而存在,又以流动方式而转移,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双重性质和成分。所以,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也具有资产属性。

总之,无论从资产角度看,还是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都具备资产属性。都不应该把水资源仅仅作为资源来开发利用,还应将其作为资产来管理。

2.水资源资产特点

水资源作为资源资产,除具有上述资源资产普通基本特点之外,还有如下特点:

(1)有规律的向下游自然流动

水资源在受控制前,尚未汇入塘、库、洼、泊、湖、海时,总是自然流动的,且限于所在河系并以一定的速度和态势向下游流动。

(2)水资源资产量受天然、人为双重因素影响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可被利用的部分,其资产量不仅与降水、蒸发、流域植被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流域治理,经济建设,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手段等人为因素有关。因此,它在一个区域内不是定值,而是一个与人为因素有关的某水文概率的相应值。

(3)水资源的资产属性与自然属性有可能交叉、转化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的一部分,在其受控制前,仅具备可被利用的自然属性,不具有资产属性。但在被控制起来具有资产属性之后,还有可能因某些原因而丧失资产属性,重新转化为自然水。例如:存入水库中的水,当然具有资产属性,但在因防洪安全而需腾库弃水或溢洪下泄时,这部分下泄的水,便失去资产属性,转化为自然水。但当再被控制后,却又具备了资产属性。

(4)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性,并有可能叠加计算

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的使用价值。但其使用价值在不同地区、不同用水部门、不同时期、不同用水季节、不同大气降水条件下,很不相同,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但又可能因水资源重复使用而使价值叠加。因为有些用户虽然使用水资源,但并不消耗水资源。例如,养殖、旅游、发电、航运等。水库水资源的使用,常是养殖—旅游—发电—航运—供水—回归再利用。农田灌溉回归水的再利用,有的可达30%。城市污水资源化、河渠渗漏、农田回灌补充地下水等也都存在回归水再利用。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叠加。

(5)地表水、地下水两类水资源资产互相交叉、转化

水资源资产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两者常互相交叉、转化。在评判水资源资产量及其价值量时,需注意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6)水资源资产具有流域性、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

我国水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上下游、左右岸的开发,都要服从流域规划。因此,水资源资产与其他资源资产相比,具有特殊而突出的河系性、流域性,但也有在特定条件下的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状况,需要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对水资源资产的评估、评价、处置等有关工作中。

二、水资源资产在现代水利中的地位与作用

1.有利于水利观念更新

在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水利面临着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面临着水利观念更新。水权水市场理论、水资产产权意 识、水资源使用权的依法有偿转让等新观念,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水利的发展。而水资源资产问题的提出和水资源资产观念的建立,不仅可进一步扩大水资源开发效益,还可开拓与建立水资源作为国有资产的思想认识基础和产权权益理论基础。因此,这就对整个水利观念更新和现代水利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2.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在当前水权水市场建设中,水资源使用权取得所需缴纳的费用和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的交易费用,很难科学确定。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水资源资产地位和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作依据,谈不上水资源资产权益分配。因此,研究水资源资产,确立其资产地位,定量其资产价值,可直接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3.为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提供依据并促其规范化

我国自1988年开始计征水资源费,但计征标准缺乏论证和依据。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不仅可为制定水资源费总体征收标准提供依据,还可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用水水资源费的确定提供计算方法,促进水资源费的计算、征收逐步细化、规范化。

4.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出台,为水管单位及水利行业增创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等三部分,但目前一般计收工程水价。而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确定后,就可以有依据的计算、确定资源水价,也可为确定环境水价提供参考。因此,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完整水价出台,增创水利工程供水财务收益,促进水利工程良性循环。

5.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现代水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追求水资源开发整体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但在目前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条件下,工作难度很大。而若尽快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准确掌握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就能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方便,较易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三、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研究与评估

1.理论研究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领域,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导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必然决定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建国以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经济工作由国家统揽。这种体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新中国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并逐步走出了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力的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精神生产并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的工作中去,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了物质基础。

(二)经济发展有助于我国公民意识的塑造

公民的概念属于法律范畴,一般说来,具有一国国籍之人即为该国公民。所谓公民意识,就是指作为公民的个人,作为处在国家这个社会共同体之中的一员,对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抱有的一种基本看法。这可以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解释,价值体现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因此,价值评价是以主体需要为尺度,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的多元性,这里的主体多样性不仅指作为主体的个体的差异性,还包括当个体的人隶属于不同共同体时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因此,当个体进行价值评价时,其必然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权衡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比重,最终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个人利益既包含于公共利益之中,又不同于公共利益,二者都具有逻辑局限性,极端追逐一方而摒弃另一方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其在承认和尊重个人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这对于我国公民意识的塑造具有关键作用。而公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身在社会共同体中的身份的自我认知和基本看法,其直接决定了个人价值观的方向,因此,公民意识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三)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断规范着我国公民的职业道德,从更深层次来讲,这对于社会公德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职业道德中的敬业、诚信等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被强化,而这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道德进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道德意识中的优秀成分,也要批判地吸收西方国家道德意识中的优秀成分,以达到自我完善。

二、经济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贫富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都有大幅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表现为多个方面,如地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方面,通过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2014年的基尼系数为0.469,尽管低于2013年的0.473,但是仍处于0.4这条社会不安定警戒线之上,今年1月份,人民日报发文称,“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因此,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紧迫。同时,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不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贫富差距的扩大则是诱发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贫富差距扩大也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会引发社会不信任感增强。

(二)经济发展导致一些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经济发展不仅给我国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我国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改变给中国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巨大活力,但是也给维护社会和谐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转型导致了价值导向的一些变化,价值导向逐渐有了市场化倾向,一些人受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影响,逐渐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一些人诚信缺失,道德堕落,恶意经营,破坏市场秩序;有些人理性不足,行为粗鲁,动辄大打出手,破坏社会秩序……这些现象的产生,尽管都是改革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也影响到了社会和谐,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多元社会思潮兴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大,大量西方思想进入到中国社会。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逐渐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大量信息不断更新着国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由此,一些社会思潮逐渐兴起,在这些社会思潮中,有一部分是健康的、向上的、值得肯定的,但也应该注意到的是,有一部分对于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社会来说是不健康的、值得警惕的。社会思潮的兴起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增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社会思潮对于国家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那些不健康的思潮不仅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多元社会思潮的兴起,也是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趋势的诱因之一,这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新形势下我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一)加强“顶层设计”

所谓“设计”,就是为达成一种目标而寻找有效的路径;所谓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是应该统筹考虑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它需要理性、统筹、战略眼光与全局观念。同样的,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也需要完善“顶层设计”,要统筹考虑工作中的各层次和要素,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更要统筹协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发展的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同时,要更新观念,树立更加宏观的眼光和大局意识,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责任范围,利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机关和各类组织团体的积极作用,使其共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服务。

(二)完善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假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保障既是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就是要保证一切活动都在法律的框架和维护下进行,落实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领域更是如此。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将造谣、侮辱他人等蓄意破坏社会和谐和团结的行为纳入到法律体系中来,依靠法律进行规范和制止,通过法律引导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保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成效。

(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一个有序的、健康的、良性竞争的市场就变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有序的市场经济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系,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依靠法律手段,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其次,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那些破坏市场秩序、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予以严惩。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贯穿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中去。

(四)重视学校教育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4

如果需要阐述价值工程在水利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应用这一理论,应该先明白价值工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和内涵,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理论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价值工程(VE)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和有效利用资源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一种管理技术。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作为某种产品(或作业)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的比值,是对象的比较价值,其表达式为:V=F/C。

其中,V为价值;F为功能,即对象所需要的功能;C为获得功能的成本(全部费用),即对象在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二)、计算功能价值V

功能价值V的计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功能成本法与功能指数法,本文仅介绍功能指数法。功能指数法是通过评定各对象功能的重要程度,用功能指数来表示其功能程度的大小,然后将评价对象的功能指数与相对应的成本指数进行比较,得出该评价对象的价值指数。

1、价值指数

价值指数VI是指研究对象的功能指数与成本指数的比值。其中功能指数FI是指研究对象的功能在整体功能中所占的比率;成本指数CI是指研究对象的目前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所占的比率。价值指数的表达式为:VI=FI/CI

2、成本指数和功能指数

(1)、成本指数的确定。成本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Ii/∑Ci

其中,CIi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成本指数;Ci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目前成本;∑Ci为全部成本。

(2)、功能指数的推算

功能指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本文采用多比例评分法。其基本方法是:先将所有对象的功能进行两两对比,按照6种比例(o,10)、(1,9)、(2,8)、(3,7)、(4,6)、(5,5)对各对象功能的重要性记分,然后求得各对象功能得分的和数,最后以各对象功能的得分与总得分的比值作为功能指数。

二、价值工程方法在水利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应用

假设某水利建没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有m种方案提供比较,各方案的估算造价分别为C1、C2...、Cm。该项目有n种效益和影响,分别用F1、F2、...、Fn表示,,但由于并不是所有的效益和影响都能用货币进行度量,所以采用常用的经济评价方法难以进行方案的优选,此时可应用价值工程中功能指数法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进行方案的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一)、确定研究对象。将参与比较的方案看做各个研究对象,各方案的估算造价即为各研究对象的目前成本,项目的各项效益即为该对象的各项功能。

(二)、确定各项功能的权重。由专家根据各项功能的相对重要性分别对各项功能打分,采用多比例评分法确定各项功能的权重Wj,j=1、2、...、n。

(三)、计算研究对象的综合效益。由专家对各对象的各项功能采用10分制打分,用fij表示,并计算各对象的各项功能的加权平均值fi,i=1、2、...、m。j=1、2、...n。作为对象的综合效益。

fi=fi1w1+fi2w2+...+finwn

(四)、分别计算各个对象的价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VIi=FII/CIi

其中,VII为第i个对象的价值指数,FII、CIi分别为第i个对象的功能指数和成本指数,计算公式为:

FII=fi/∑fi

CII=Ci/∑Ci

其中,∑fi为各对象的综合效益总和;∑Ci为各对象的成本总和。

(五)、根据价值指数进行方案选择。一般情况下,价值指数不应小于1,方案可行;价值指数越大,该方案约好。

三、价值工程在水利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某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F1)、发电(F2)、灌溉(F3)、养殖(F4)、改善生态环境(F5)等效益,在可行性研究中,提出了A、B、C 3种不同方案,其估算造价分别为900万元、1280万元、3800万元。

采用前述的价值T程方法进行方案优选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专家对各项效益打分。采用多比例评分法确定各项效益的权重Wj,j=1、2、...、5,表一所列:

(二)、计算综合效益值。根据专家对各方案效益的打分及表1中计算的效益权重WJ,按式计算各方案的综合

由表3的计算结果可知,按照价值指数进行比较,考虑到方案B价值指数最高,且较方案A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一般应选择B方案。

在实际的操作应用中,在水利建设项目决策中,应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无需对影响方案的各种因素都用货币进行准确度量,即可对各个比较方案从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于选择最佳方案,为建设项目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提供决策基础和科学依据。以求更好地利用科学有效的价值工程这一方法途径,做出有利于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方案,取得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应该充分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决策,才能得出最近的决策方案,最好的服务于现实生产生活的需要,进行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纵观全局,科学探究,实际考察,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综合权衡利弊的过程,是要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做出应变举措的过程,是科学有效利用所学理论,结合现实实际的客观情况处理应对各种问题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保证顺利完成水利建设工程的任务,顺利地取得最好的决策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把工程费用降到最低,把经济效益提到最高的水平,获得最理想的结果,用最少的钱,建最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节约社会财富,造福子孙后代。正确认识价值工程在水利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和作用,对水利建设项目的决策进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建设水利项目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时思.工程经济学[M].北京出版社.2004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5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黄河文化精神内涵的一致性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涵盖着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精神领域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

1.1 适应发展需要的精神产物

从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的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就迫切需要一种主流观念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应势产生的思想领域领航者,它正是适应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而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团结”是凝聚力、战斗力,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务实”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开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拼搏”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体现了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黄河文化精神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发展的需要。二者有着相同的时代精神,对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意识形态的正确指导,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正能量的引导作用。

1.2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求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发展和弘扬优秀的黄河文化,是全面深化治黄改革的思想保障,全面深化治黄改革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黄河文化的深层底蕴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强大支撑,是统筹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部分。

1.3 提升民族和人民精神的支柱

无论是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是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领域的引领。

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弘扬黄河文化的必要性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赋予了黄河丰富的文化内涵,黄河文化精神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和成就。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黄河文化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黄河文化的精神基础

在宏观上,将黄河文化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黄河精神所提倡的勤劳勇敢、勇于风险、奋勇向前、开拓创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准确的精神实质。在微观上,黄河人都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黄河精神,思想上时刻指导自己,行为上时刻规范自己,才能真正做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黄河文化精神。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弘扬黄河文化的社会意义

从物质形态的黄河文化看,根据治黄发展的要求,依照“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目标,开展了一系列黄河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工程在为社会提供水资源、水电以及防洪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风光各异的黄河风景区,黄河文化在水利建设中赋予了新的内容。从精神形态的黄河文化看,丰富的水利实践推进了治河思路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治河思路和民生水利的理念不断丰富完善,推动了传统水利行现代水利转变的进程。自古至今,有关“母亲河”的传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世画作《清明上河图》等,以及大禹的“疏导”治水方法、贾让的治河“三策”、潘季训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三条黄河”、“维持黄河健康新理念”等治河理念。这些都是黄河文化的人文思想构思与大自然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的形成发生着重要的作用。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弘扬黄河文化体现出的作用

一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凝聚和引导作用,黄河文化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强烈的感召力、持久的向心力,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黄河事业的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将事业心和责任心相联系,形成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营造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相融合、思想理念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工作氛围,激励和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地为实现终极目标而奋斗。二是,体现了黄河文化的规范和支撑作用,黄河文化也是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对黄河职工行为无形当中有着一种约束力,引导和约束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通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提高自觉遵章守纪的群体意识、自律意识,增强职工自己的自我规范意识,规范自我行为,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思想和工作作风,不断为治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三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协调作用。黄河文化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起到了良好的协调作用。“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认为人是自然繁育恩养的万物之一,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见证了民族悠久的历史,虽然饱受风霜,历经磨难,但仍绵延不绝。这就是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作用所在。作为黄河人,我们要不辱使命,发挥好黄河文化的协调作用,坚持人和自然和谐,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妥善化解各种矛盾,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强职工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和信任,团结一致,集思广益,不断探索,使治黄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3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全国各行各业、全体公民的核心价值体系,黄河职工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的全过程,把大力弘扬“团结、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为黄河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和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推动黄河文化健康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3.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

在确立治黄发展目标、谋划发展规划、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治黄实践中,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行政许可等治黄工作中,要符合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3.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弘扬黄河文化精神中

把弘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各个岗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诠释黄河文化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中,在”治河为民、人水和谐“的治黄实践探索中,不断审视人生目标、明晰发展愿景和锻造意志品格,做弘扬黄河精神的带头人、践行者。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生产使用价值;价值增值过程,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雇用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包括:剩余价值产生条件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工资理论、剩余价值资本化理论即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1、剩余的性质与企业治理

企业利润有平均利润、垄断利润、非法暴利等,不同性质的利润来源是不同的。平均利润是市场平均竞争的结果,没有平均利润,企业就不能发展。垄断利润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获得的,因此应该上交国家财政,由国家统一分配,企业内部不能私自瓜分,否则就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法暴利是企业采取非法手段获得的暴利,例如,非法集资非法经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瓜分国有资产等等。企业治理过程中,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而对员工的监督比较困难。计件工资表明,实行了计件工资,员工的个人利益会使他尽可能紧张地发挥自己的劳动力,或者延长工作日。实际上就是把员工的工资与企业的利润挂钩,这样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国有企业治理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实行员工参股、年终分红、员工参与治理等激励措施,以解决员工难以监督的问题。

2、利润动机与劳动生产率

企业有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不同的企业经营目的有所区别。私营企业的经营方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方针应该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即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集体企业则应该追求集体福利最大化,就是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它们企业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剩余价值规律作用下,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作为外在强制力,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持续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

3、资本张力与企业成长

资本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运动性,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资本离开了运动,就丧失了生命。资本的运动是在流通领域里运动。只有在流通领域中,投资者才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再把商品卖出去,重新取得货币,以买开始,以卖结束,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商品作为整个流通的媒介。资本必须处在不停的流通和运动中,才能不断地获得货币的增殖,实现投资者占有剩余价值的目的。也就是说,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循环中的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必须在时间上继起。而企业要正常的成长,要获得剩余价值,就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资金分割为三个部分,同时有货币资金、商品资金、生产资金才能同时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里运行,不断地有买、有生产、有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资本循环就可能中断,从而也无法获得剩余价值。

4、维护劳动者权益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剩余价值的范畴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能说企业的生产完全没有剥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剩余价值的生产,如果企业把其所有剩余价值都分配给雇佣工人的话,那它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这种一定程度上的适当的剥削的确为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毕竟是一种剥削,是从工人的口袋里拿走一部分本该属于他们的钱,显然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所以我国应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这样才能减少不安定的因素。而对于与生产剩余价值的工人密切相关的企业来说,更应做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其福利水平及生活质量。毕竟,他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主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提高劳动者的福利不仅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将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通过企业福利的形式返还给了职工。

三、结论

剩余价值论的研究对象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但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对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该抽去资本主义特性的东西,从中得出市场经济共性的东西,即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从而为我所用。在学习、理解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运用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进行指导。这必将为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的方法论基础。随着对剩余价值的合理分配及再投资,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解决诸如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第171~649页,2004 (1).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7

参考普遍认同的MA报告,同时结合第1节的分析以及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的需要,可以把生态系统服务分为调节、文化和支持三大类型。支持服务是森林生态系统得以存在的根本,是森林提供调节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对支持服务的探讨更多的是在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学范畴内展开,所以讨论支持服务中的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有意义。支持服务中的初级生产则兼有生态和经济价值,由该过程产出的木材和非木质林产品具有消耗性使用价值。调节服务中的子类型,例如固定二氧化碳、水文调节和农田防护等,间接为人类提供福利,属于间接使用价值。文化服务中的森林游憩和精神宗教价值属于非消耗性使用价值,科教价值大体上属于非消耗性使用价值,因为科教活动以非消耗性使用为主。根据是否具有市场价格、是否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是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此时,可以把森林生态系统产品价值划归“市场价值”,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划归“非市场价值”。在这种分类方法中,产品的“市场价值”与服务的“非市场价值”之和相当于分类系统中的总价值。

3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与要素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效益)补偿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具有代表性的一般都是从环境或生态经济学角度给出,例如Wunder提出的PES定义,李文华等对生态补偿概念和内涵的解析。综合国内外研究,本研究认为可以把生态补偿理解为:为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应,而向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支付现金或提供物质、技术和优惠政策等作为奖励,或者向破坏者收费用以补偿和修复生态系统的一种基于利益关系调节的经济刺激手段或制度安排。这是从较宽泛角度的理解,包括激励和惩罚2个方面。因此,可以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看作是一种市场化的交易行为,它包括供应者、购买者、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等要素,这些要素缺一不可。1)供应者一般是林权所有人或者实际占有者,在土地私有制国家一般指私有林地所有人。在中国,北方主要是国有林区;南方为集体林区,经过林权改革,个人林权所有者比例已经增大。2)交易对象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某一种或者几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其载体是特定林地和地上森林植被构成的生态系统。交易对象的“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它们的边界有时不甚清晰,但其载体具有清晰的边界和权属关系,这是实现交易的前提。3)购买者通常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政府,当然也可以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等,或者多种组织的联合体。4)交易价格即补偿标准。为便于实践操作,一般按森林面积逐年支付,元/(hm2•年)。

4“理性”决策下的机会成本

本节中“理性”是指经济学“理性人”概念中的“理性”。现实中经常存在2个决策单位,一是政府(整体长远利益的代表),二是经营者(私人、局部利益的代表)。“理性政府”决策目标是整体长远利最益大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认识的提高,优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成为世界潮流,例如现有植被是天然林的,要求维持自然状态;是人工林的,要求尽量经营混交林、延长轮伐期和实行择伐。“理性人”(经营者)决策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从生产成本、产品产量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出发,通常选择经营人工纯林,缩短轮伐期,实行皆伐。对同一林分而言,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最大化不可能同时实现,必然有所取舍。为示区别,称政府选择的经营模式为“经营模式Ⅰ”,经营者选择的为“经营模式Ⅱ”。2种经营模式获得的服务价值存在差异。假定现有植被为天然林,长方形的高度示意单位面积天然林和人工林ES流量价值的相对大小。一般情况下,人工林每年单位面积的ES价值低于天然林,因为: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于天然林;群落结构相对单一使人工林保持水土、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价值低于天然林。此外,为保持人工林的稳定性和林木的较快生长,通常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农药、化肥,这些物质进入环境后容易污染水体、破坏大自然食物链。当选择经营模式Ⅰ时,意味着保留天然林,公众可以获得高于人工林的ES价值,高出部分用图2中的Δ表示,显然它是一个差值。Δ也可以解释为选择经营模式Ⅱ时(表现为皆伐天然林后持续营造和经营人工纯林),公众因选择的改变而引起的ES价值的损失。使了流量的概念,并且关注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差异,原因是:1)正如消费者入住酒店时,付费购买的是所需的服务(按时间计费,视为“流量”),不是酒店的资产(“存量”),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交易的是生态系统供应的服务“流”,很少涉及到生态系统本身的交易(或者说森林资产“存量”的买卖)。2)当某一块土地林地使用价值属性不变(现实中,受法律法规的约束,林地不能随意转变为其他用途的土地),而地上植被面临不同选择时,损失的是一个差值,不是生态系统服务全部。天然林和人工林经营决策“博弈”的例子,天然林和人工林都可以提供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固定二氧化碳等服务,所不同的是数量和质量。因此,实践中应当分析、界定和评估“流量”价值,用流量价值作为制定补偿标准的参考依据。当面临林地用途不变、地上森林类型可能发生变化的情景时,应正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可能发生的得失,并根据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定义,选择最大的差值作为该情景下补偿标准的参考。例如,假定在我国亚热带林区拟通过生态补偿防止某片天然阔叶林(流量价值为ES0)转变为人工林,当地最流行的人工林是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同等立地条件下流量价值分别为ES1和ES2,则Δ=max(ES0-ES1,ES0-ES2)。进一步,可以得出:1)对于公益林,评估其ES总流量价值;2)对于商品林中的天然林(即天然商品林),评估天然与潜在转变的人工林类型的ES总流量价值之差。而一般情况下商品林中的人工林生态价值不高,一般不予生态补偿。

5评估原则与指标

5.1评估原则

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及其载体的基本特征,参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绿色GDP核算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4项评估原则:

1)评估对象应是可以给人类带来福利的,虽然属于非市场价值,但是具有直接或者间接使用价值的ES。这些ES是生态系统自身过程和功能的结果,但不等同于过程和功能本身。

2)评估对象的载体(指具体的森林实体)应具有明确的时空范围和权属关系;

3)评估对象的流量可以计量;

4)根据生态补偿的定义,评估对象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5.2指标筛选

根据5.1的4个原则,参考MA中ES的分类,以及1、2和3节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补偿概念和价值类型等的界定,对常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分析和筛选情况见表1。总体上,由于调节服务的物理量可测,价值评估的方法多样,因此这部分指标均可采用。文化服务指标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的主观影响较大,因此这部分指标不适合。支持服务属于为人类提供各种福利的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不是结果,例如物质循环过程可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输出水分的水质,就生态补偿而言,需要评估的是具有一定质量和一定输出水量的价值,而不是该生态系统过程,因此支持服务包括的指标也不适用于面向生态补偿的价值评估,但较为特殊、需要讨论的是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

5.2.1同时满足前述4项原则的有:

1)传粉。

指某一森林中传粉昆虫发挥的作用。传粉使特定经济植物正常完成开花结果,出产经济物品,使人们从中获益。可以用避免损失成本法评估其价值。2)调节气候。森林植被的存在改变了地球下垫面性质、影响光辐射,森林还可以调节水、气循环,森林这些都会影响气候,作用于人居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一定面积的城市森林可以减轻热岛效应,可以用生产近似法、替代成本法评估。

3)农田防护。

主要是人工林,例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田林网,在夏季可以减轻干热风的危害,保障作物稳产、高产。可以用避免损失成本法评估。

4)净化大气。

森林植物可以吸附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一般使用替代成本法评估该种价值。

5)控制土壤侵蚀和保留营养元素。

控制土壤侵蚀是森林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2种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森林植被的存在可以减轻降水对土壤直接冲击;森林植物通过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使森林土壤保持较强蓄水能力,森林枯落物也具有较强蓄水能力,这些都可以减弱地表径流,从而减少被水流带走的表土量。可以用避免损失成本法、替代成本法评估。

6)调节水量和改善水质。

在旱季森林缓慢释放土壤中的水分进入水系,在雨季森林对地表径流的形成有一定的消减作用,森林植被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土壤水分,这些作用共同形成调节水文循环、调节流域水量的作用。降水在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后,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可以因一些生化反应而降解,或者被植物吸收、被森林土壤过滤,从而得到净化。同样可以用替代的思路评估森林调节水量和改善水质的经济价值。

7)固定CO2和释放O2。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在生物量之中,同时释放O2。可以用替代成本法评估。固定CO2价值也可以用碳税法来评估。

5.2.2不能同时满足4项评估原则的指标有:

1)森林游憩。

该项价值属于非消耗性直接使用价值,属于“市场价值”类型,不属于“公共物品”。而且,受交通、地形等因素限制,不是所有森林都具有游憩价值。

2)精神与宗教。

精神与宗教属于历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其载体通常是一个具有一定区域分布的、完整的生态系统(例如神山和圣地),不宜割裂,因此不适合用单位面积价值描述其价值,也不适合评估流量价值。

3)科教价值。

科教价值取决于人类认知水平、重视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按流量评估。

4)土壤形成。

土壤的形成需要自然和生物作用的漫长过程,不宜按年为单位计量流量。

5)养分循环。

养分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内部反应过程,相应于人类利用而言属于中间过程。

6)初级生产。

初级生产是生态系统自身得以维持的根本,是一个生物化学过程,该过程的产出物流通于市场后成为具有“市场价值”的生态系统产品(木材和果实等),因此不应入选。

5.2.3需要讨论的是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

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3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3个层次的多样性都具有使用价值,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属于“市场价值”类型,体现在高价值的基因、物种和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景观)的开发利用和产品、产权的交易等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用市场定价法、条件价值法、旅行费用法等传统的价值评价方法进行估计;另一方面,3个层次的多样性又都具有从人类精神、情感上定义的存在价值的特征,属于“非市场价值”,一般采用支付意愿调查或者基于特定人群(例如专家评审团)打分的方法等进行评估。根据前述原则,须在生态效益补偿研究中评估“非市场价值”涉及的内容。

6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森林生态补偿具有市场交易行为特征,但是其内涵和目标决定交易对象通常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不是木材、食品、草药等森林生态系统产品“流”,也几乎不涉及森林资产(存量)的买卖。用“元/(hm2•年)”表征服务“流”的价值(即流量价值)较为直观,符合补偿金按面积逐年发放的实际。在常见价值评价指标中,适用于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制定的有8种:传粉、调节气候、农田防护、净化大气、控制土壤侵蚀与保留营养元素、调节水量和改善水质、固定CO2与释放O2,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特指“非市场价值”涵盖的内容)。需注意,在具体评估实践中选择某一项、某几项或者全部上述指标进行评估,取决于对象的自然特征和功能。因此要求研究者对森林特征和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森林的消失与加快气候变化、增加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生物灭绝等关系密切,保护森林,尤其是天然林,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切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林地不容易转变为其他用途(比如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等),但是经常面临森林类型的改变,这与林地和林木的权属关系相关。集体林权改革完成以后,天然商品林的林权所有者有权选择皆伐天然林、经营人工林,如果准备用生态补偿政策鼓励林权所有人持续经营天然林,避免皆伐天然林,可以用需要保护的森林和潜在转变的森林类型供应的ES流量价值的差作为补偿标准的参考值。

6.2讨论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8

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和价值观建设的内涵

“价值观”,也即“价值观念”,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意识,价值观,就是特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伸、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价值观念是在长期价值活动中形成的对某类事物的价值信念、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一般价值规范的稳定的思维模式。主体利益和需要是价值观念的基础,价值观念的内容包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信念、价值标准和价值规范。价值观建设不是指一定主体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自发地萌生或产生的价值观,而是指一定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建立、构建起来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中国化,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唯物史观与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为理论基础的价值观。党的价值主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核心主体是中国工人阶级;党的根本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党在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级阶段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内容,“三个有利于”是价值评价标准,“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是价值追求。党的价值观包括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是灵魂,以人为本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永恒价值始终是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利益观、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政治观、公平正义的社会观、科学发展的发展观、德法共治的执政观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些永恒价值,构成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的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实践和时代要求的其他价值观念(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时代精神以及实践中新涌现出来的各种精神中所涵盖的基本内容)也成为党的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建设指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列主义政党的价值观及其中国化的成果,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党的建设工程中自觉地建立、建构科学的价值观,以便为党的整体建设和党的领导活动奠定思想基础和价值基础。13’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直把价值观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探寻党的价值观建设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经验探寻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全面建设,谋取人民幸福,满足人民期待的90年。在这90年中,党的先进价值观引领着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树立坚定信心,取得了革命建设和发展的一个个胜利。党的价值观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建设保证革命建设事业有坚强的组织力量。党的价值观经验探索意义重大。

首先,是提高党执政的科学化水平的现实要求。党的执政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从党的历史和实践中看,党的思想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党的思想建设其实质就是加强党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科学构建党的价值观,并把党的科学价值观作为进行领导活动和科学决策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基础。党的价值观经验总结有助于完善党的科学价值观,增强党的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更符合国际和国内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党的现实建设的迫切要求。同时把不合时宜的、错误的、过时的价值观改变过来,增添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发掘和提炼出党的根本价值观。以更加科学完善根本的价值观指导新的实践,能够保证党的活动更具预见性、前瞻性、全局性,提高党执政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的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教育。探寻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经验也就是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法、载体等都可以借鉴党的价值观建设经验。党的价值观建设的有效有序有力进行实质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外,党的价值观建设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信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因此党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价值观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凝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党的价值观建设中吸取营养、丰富内容、提炼核心观点。

三、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

1 价值观建设以唯物史观作指导,夯实科学性

说,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始终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的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党的90年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围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的价值观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都体现出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不断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中国共

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制度障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通过多种举措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党的价值观建设不能离开对人民群众利益需要的关怀,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价值实践。只有人民,才是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党的价值观中一直把人民的价值诉求作为核心内容。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及倡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准。的“三个代表”思想,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党的各项工作和政策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出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利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指出:“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我们着力抓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还是我党我国现阶段各项具体工作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做好增加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坚决纠正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中央已三令五申,老百姓也有强烈愿望。各部门、各地区都要以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抓紧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 价值观建设与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结构相适应,把握合理性

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价值观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价值观的构成包含要素结构、层次结构、载体结构。要素结构指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价值取向、价值规范、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原则等。层次结构指党的根本价值观、党的具体价值观念、党员的价值心理。载体结构指党组织和党员的价值观。价值观建设必须遵循价值的内在逻辑结构,依照价值观的本来结构进行价值观的建设。

首先,党的价值观内容中必须包含价值观的要素结构。一个完整合理的价值观必须具备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目标等各方面。党的价值观建设中一直明确人民群众是价值的主体和评价主体,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党的价值观评价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党的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价值观的基本规范包括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包括公民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

其次,党的价值观建设遵循从党员的价值心理到党员的价值观念再到党的根本价值观的层次提升过程。价值观的层次结构包括党的根本价值观、党的具体价值观念、党员的价值心理三个层面,虽然都属于意识范畴,但有高低层次之别。因此,遵循这个原理,价值观建设首先是来自价值主体的实践体验和心理感知,进而从这些丰富的感知现象背后抽象出它们共同的价值观点,共同的价值观点源于价值心理但高于价值心理,经过了主体的思维加工过程。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点之后,价值观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这些价值观点是具体的,不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还需要从中找出内在的、根本性的价值观,即从纷繁复杂的具体价值观提炼出根本的价值观。从价值观要素层次的构成可以看出,价值观建设遵循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和由个别到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原理。

再次,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加强党的价值观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成员,只有每个个体的价值观与党组织的价值观一致,党才能凝聚力量。党组织和党员是价值观建设的两个重要载体。因此,加强党的价值观建设需要同时加强党组织价值观和党员的价值观建设。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党组织的价值观建设,构建价值观的科学体系和内容,通过集中性的教育研讨活动、个别谈话、序列化宣传等活动形式进行价值观教育,把党组织的价值观内化为每个党员的价值观。党员通过自我实践教育、理论学习、教育与自我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纠正不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党组织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员在价值观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价值观建设集中党员力量、聚集党员智慧,建言献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3 价值观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相一致,体现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党的价值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党的价值观建设要与时俱进。这一方面是因为,理论是政党的一面旗帜,旗帜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党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问题。曾精辟地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举什么旗,以什么价值观为指导,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党的价值观建设来说,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条带根本性的经验。党的价值观建设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每前进一步,党的价值观建设就前进一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成为党的价值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在党的一大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之后,党

在七大、十五大、十六大相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七大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鲜明地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修改通过的新吸收了上述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党的十七大及其修改通过的新为标志,党的价值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党的价值观建设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相一致的。实践对价值的新要求,要求党及时在价值观上作出调整,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价值观的建设和教育也需要借鉴古今中外价值观建设的文明成果,坚持扬弃和“为我所用,以我为主”的原则,批判性继承、科学性发展,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

4 价值观建设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并进,实现综合性

价值观建设是构建科学的价值观的过程。党的价值观建设是为了服务中国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价值观具有群体性、社会性。科学的价值观如果束之高阁就失去了价值观建设的意义。价值观要变成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群众的价值观不是生而具有的,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价值观教育是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价值观建设与价值观教育应同时并进,相互促进。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经常化的价值观教育可以推动价值观的完善和修正。在党的90年的历程中,党历来重视把党的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注意用不同时期建构起来的价值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党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创立――成熟――发展――曲折前进――新发展几个重要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得好,就能促进党和国家的事业阔步前进,一旦偏离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便会阻碍甚至破坏党的建设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围绕着怎样旧政权,建立新政权,解放生产力的主题;和平发展年代,党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围绕发展生产力,改革具体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这个中心,90年来党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价值观教育与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世界观决定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党的价值观教育重视与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相结合,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民,教育群众,把党的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标准与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道路、人生的意义等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把党的价值内化为个人的人生追求。这样,党的价值观建设就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切实的实践动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才能方向统一、力度一致,才能获得整体合力,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德顺,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吴桂韩,论党的价值观的基本层面与主要内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1

[3]李斌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

[4],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7-1

[7],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9月16日)[M]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9

城乡建设事业在不断发展,工程的建设、管理、改造、扩建等在不停地变化,城建档案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进行必要的动态跟踪,根据实际变化,对原档案进行及时的补充、更新,使城建档案能够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地上、地下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管线、隐蔽工程等实际状况,为日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研究等提供查考价值,这就使得城建档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有些地区城建档案收集不齐全、管理不集中,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改造、扩建等时在城建档案馆(室)查阅不到相应的档案,而这些档案又应该保存在城建档案馆(室),并且这些档案又是事实存在的,这就会使建设者做一些重复的、不必要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工程的进度,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在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城建档案的收集。城建档案是人们在建设城市和改造城市的大环境中形成的,并不是只局限于城建部门。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社会其它部门进行配合和支持。城建档案是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经过不断积累和存贮,其数量浩瀚,内容丰富,地面、地上、地下无所不包,从而帮助人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中更好地了解过去、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正确认识到城建档案的重要价值,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城建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价值的建议

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建档案的利用价值。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价值,让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来提高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价值。

(一)创新城建档案工作,加大城建档案宣传

在城建档案工作中要加强创新,城建档案的创新也就是社会档案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创新。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是实现城建档案的必要条件。只有增强了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才能使城建档案的收集更加容易,更加顺利。现在人们对“档案”一词已经并不陌生了,但是对“城建档案”还是比较陌生的,有些人听到了“城建档案”一词首先要问“城建档案”是什么。所以城建档案部门应面向社会、以各种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尽可能多地向社会提供城建档案信息,用城建信息来刺激起社会对城建档案更多的需求。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面向社会,进一步了解社会对城建档案的需求,主动向社会提供城建档案服务,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价值。加强城建档案的服务意识,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发挥城建档案价值。现在大多数城建档案馆(室)的档案收集和利用主要是靠移交者和查阅者上门,再进行其他的工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建档案实现现代化是迫切需要的。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城建档案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相结合,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城建档案网络系统,这样就可以在网上城建档案信息,同时由于信息的,城建档案的需求量就会增多,其价值也能得到体现。人们也可以在网上咨询问题,城建档案馆(室)工作人员会给予及时的回复。城建档案的利用和开发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城建档案工作的价值和城建档案信息的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挥。

(二)加强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

城建档案的鉴定是“去粗取精”的过程,提高了城建档案的价值。现在大部分的城建档案馆(室)可能都没有做过这项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城建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多,如果不进行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全部保存下来,就会致使库存的城建档案显得庞杂而不精练,同时也势必影响对有价值的城建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还有助于集中人力、物力,使有价值的城建档案能得到更为妥善的保管,有利于城建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首先要确定城建档案的内容。因为城建档案的内容是决定城建档案价值最重要、最本质的因素。城建档案的内容能够为利用者解决疑难,满足利用者的信息需要,能够体现出城建档案内容的潜在价值。城建档案的内容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而这些活动本身的重要程度直接影响城建档案的价值。同时,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也要加以鉴定,以准确把握城建档案的价值。此外,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鉴定是决定城建档案存亡的一项非常严肃性的工作,它决定了城建档案馆藏的质量。如果错误地销毁了有价值的城建档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反之,保存大量无价值的城建文件材料而使“档案膨胀”,也有碍于城建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利用。

(三)引进专业人才

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拼的就是人才。城建档案工作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关联性、专业性、研究性的工作。因此,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结构配置和数量、质量应当合理、优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城建档案工作需要。为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具有一定战斗力的专业人员队伍,为城建档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10

1、关于水利的档案特点描述

水利档案像其他的档案一样具有完整内容以及可以提供服务的科学记录,它同时还具有本身独有的特点。

1.1 综合性强

因为国家基础产业以及相关设施会受到水利的影响,原因是水利一定程度保证了供水安全、国家重要能源发展、生态环境等等一些与社会相关的运转,,涉及面广,包括了工农业、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市政工程等等,另外它还与水文、施工建筑、机械运转、气象地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专业学科特别多,内容复杂以及工作涉及面广等特点。

1.2 原始数据价值永不衰减

在人们长期的治水过程中有很多的原始历史数据被积累了下来,比如具有很强随机性的气象地质以及水文资料等,经常会发生变化,在实施和设计一项工程时需要有这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参考,以便通过历史记录了解工程基础并进一步延续,所以原始记录年限隔得越远越具有参考价值,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1.3 地域性强

水利档案的地域性很强,因为自然界存在水的地方相当的广泛,并且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水循环规律,即使是江河的上游到下游也会有不同的情况。

2、水利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对水利档案的开发是在整个工作环节中属于很关键很有活力的,它直接导致了在社会实践中水利能否带来相应的服务,具有发展社会的重要意义。

2.1 为了更好地理解对水利档案建立工作的意义,在此举一例子,大量的水利工程自建国至今在孝义市被兴建了,涉及防洪排涝到灌溉供水整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对水旱灾害、社会经济安全、工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孝义市还大规模的开展对水利工程的相关安全标准进行建设,通过一次全面的加固除险现有的水利工程使得城市的整个水利工程换了新颜。想要做好管理水利工程的工作,要求水利单位认真做好自身的管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整理水利资料。第一,利用水利档案要准确把握并自觉遵循其特有的规律才可以使其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第二个,水利档案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工程完整性有影响,同时还影响到领导决策、质量的评定、人员借鉴和有关廉政的监督工作。

2.2 水利档案所带来的价值

来自水利部门的第一手水利资料其原始性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其他部门没办法完全掌控了解的。水利部门日常管理的建设工程中产生的这些对日后有参考取证作用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资料必须要做好整理保存并成为该单位最宝贵的齐备的水利资料的工作。我们要谨记方案工作重心,在收集整理好资料的后对资料的鉴定加工也要重视,通过调整收藏结构为提高档案质量,开发创造有力条件。另外水利档案有它多方面的作用。首先是中为水利单位日常生活提供查考作用。拟定计划、行政执法、工作总结、设计水利工程等都可以作为查找考证的依据。其次是当出现汛期时,档案可以为领导指挥防汛抢险提供历史的水情雨情和水利工程相关情况作为借鉴。接着对水利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可借助水利档案根据前人的资料得出高效的研究结果。跟着水利档案中的有效可靠的资料可以为经济创造更多价值。最后是通过水利档案可以知道历史的水利工作建设面貌,全面的对工程质量鉴定,查明追究事故原因和责任,并且在后人的使用维护或者扩建过程中提供历史依据。

3、提高水利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当前,有几个重要问题存在管理水利档案的工作中:首先是主要管理水利工程人员不具备高度的档案意识,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水利档案要求的工作素质和工作人员不匹配;最后是管理档案工作不尽人意,没有收集到很多的宝贵资料。对这几个问题要加强一下相关工作。

3.1 提高档案意识

主管水利档案人员要在自身的档案意识加强的前提下对属下人员也进行培训加强,使他们有水利档案乃国家宝贵财富,是治水以及治水过程的精髓,为水利的建设,树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提供的决策依据,组成了管理水利工作主要内容,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各个水利领导都要加强管理档案,将水利档案工作作为发展本单位的计划之一,并对工作人员的配备、库房、设备、经费的问题进行解决,培训教育工作人员,为水利档案工作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

3.2 坚持同步发展水利建设与档案建设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11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模式便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滴灌”本是一种现代农业灌溉技术,主要是由动力枢纽、管路系统和滴头三部分组成的高效节能灌溉系统。“滴灌”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通过管道将水分和养分直接送到农作物的根部,既可以避免杂草争肥,又可以让水分和养分及时吸收,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滴灌’引申为一种教育方法,强调的是点对点、面对面的教育引导和沟通协调,注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触角的延伸和切入。‘滴灌’教育方法能够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危机,对症下药,施以耐心、持续和恰当的思想工作,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滴灌”的优势在于贴近根系、点滴渗透,在追踪反馈的基础上,将营养和水分及时送达、高效利用。把“滴灌”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的原则

以“滴灌”教育原则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2]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也提出了“以人为本”、“三个贴近”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原则。“滴灌”教育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滴灌”教育原则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1.“滴灌”教育契合“以人为本”原则。“滴灌”是一种以农作物的丰产丰收为目标,以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为根本,以高效利用水分和养分为技术手段的现代农业灌溉方法。“滴灌”转化为一种教育方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服务于大学生的长足发展,致力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是“为了人”且“通过人”实现的。“为了人”就是着眼于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着力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和引领大学生向着“四有”目标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由片面到全面、由模糊到清晰、由困惑到信守。“通过人”就是既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

2. “滴灌”教育契合“三个贴近”原则。“滴灌”农业的优势在于将输水管道直入农作物根部,贴近根系、点滴渗透,将营养和水分即时送达、高效利用。“滴灌”转化为一种教育原则,符合“三个贴近”,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3]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而言,“三个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化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贴近生活”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滴灌”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生活现实,助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和提升力。“贴近学生”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滴灌”教育要根植于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做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3. “滴灌”教育契合“因材施教”原则。“滴灌”农业是在科学测定农作物所需水分、营养的基础上,通过管道将营养和水分直接送达农作物根部的灌溉方法,它契合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使营养和水分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滴灌”转化为一种教育原则,就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滴灌”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材施教核心是要坚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为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要紧贴学生心事,把握学生心路,直入学生心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多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的特色

渠灌、喷灌和滴灌是人工灌溉农作物的三种基本方式。“渠灌”就是开渠放水,先修渠后放水,水到渠成,水分充足,水流急速,如同“急风暴雨”,不利于持久渗透。“喷灌”类似人工造雨,大面积覆盖,持续性喷洒,便于清洗枝叶,但不利于根部吸收,容易蒸费。“滴灌”是以科学测定农作物所需养分和水分为基础,把输水管道直接对准农作物的根部,将水分和养分点滴滋润,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高效灌溉、增产增收的效果。持续滋润、久久为功是“滴灌”教育的本色;潜移默化、深度渗透是“滴灌”教育的风范;不尚声势、唯重效用是“滴灌”教育的追求。“滴灌”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滴灌”教育的优势能够不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1. “滴灌”的本色是持续滋润、久久为功。“滴灌”凭借其小若檐角之水、绵若涓涓细流,却能催生片片春意,吹绿大漠孤烟,根本原因在于“滴灌”具有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积小为大,积少成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持续滋润、久久为功的品质。“滴灌”注重以铁杵磨成针之恒心,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持续发力,日久功成。因此,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滴灌”教育,贵在以水滴石穿的耐心化解学生心中的困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培育学生心中的善端,以“滴灌”的持续滋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博大精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信念和行为准则,要耐下心来深钻细研,踏踏实实跟上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和引领风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要把“滴灌”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通过持续发力,霏霏细雨般滋润,不断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认同。

2. “滴灌”的风范是潜移默化、深度渗透。“滴灌”如暖暖温泉般滋养,汩汩小溪般渗透,以点滴之情润禾苗之壮,凭持久之功见长久之效。“滴灌”教育通过汇集一点一滴的凡人善举持续滋养大学校园的道德生态,让大学生如置身幽兰之境,感受浸染之香,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滴灌”的风范在于潜移默化、深度渗透,把“滴灌”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效果往往如春风细雨,把绵绵柔情和关爱持久地渗入学生的心田。“滴灌”教育无声而有力,虽滴滴量小却款款情深,能够真正达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的教育佳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滴灌”渗透应该以立体化、网络化和全程化的方式来实现。潜移默化、深度渗透的基本方式包括党团组织渗透、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渗透、网络传播渗透、生活园区渗透、社团活动渗透等。

3. “滴灌”的追求是不尚声势、唯重效用。“滴灌”既无甘霖天降、彩练当空之美,又无碧波荡漾、激流奔涌之势,却点点入脑,滴滴入心,平凡不见其形、滋润不闻其声,以细流润物替代“水漫金山”,以“精确瞄准”替代“地毯轰炸”,具有不尚声势、唯重效用的品性。[4]“滴灌”把管道埋藏地下,把滴嘴扎入根系,默默无闻的“滴灌”,无声无息的滋润,于无声处见真情,于点滴处见精神。“滴灌”教育重整体更重细节,重形式更重效用。大学生深层的难点问题,往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以饱满的热情一点一滴去溶化;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通常事关自身利益,情绪激昂,需要以冷静的思考一层一层去解决。以“滴灌”方式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够使教育内容让学生充分地接受和吸收,能够使教育资源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和利用,避免师资、场地、器材、时间等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亲和力、凝聚力、可信度等信用资源的流失,极大地提高教育成效。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的方法

“滴灌”是从现代高效农业灌溉中引申而来的如同“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滴灌”方法能够“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架设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真正把工作做到教育对象的心坎上,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效果”。[5]“滴灌”方法强调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系统,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立体化、网络化的育人环境,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滴灌”方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互动、互补、互融,把系统的理论灌输与生动的文化渗透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教育过程的持续性和学生主体的参与性,有利于切实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认同。

1. “滴灌”教育的系统渗透法。“滴灌”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灌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程序控制、管道、阀门、滴嘴协调运行。系统协调、管道畅通是实现高效“滴灌”的基础。以“滴灌”教育方法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系统,通过不断提高教育系统的渗透能力和渗透程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全方位、多维度地系统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包括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整体渗透力是增强系统渗透效果的前提。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融入和贯穿到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各个领域、方面和过程是增强系统渗透效果的关键。其中,课堂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和校园媒体是系统渗透的主要路径。

2. “滴灌”教育的环境熏陶法。校园环境不仅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客体,而且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载体及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和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6]环境熏陶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产生潜移默化教育影响,实施“滴灌”教育要致力于优化育人环境。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7]高校的政治环境、道德环境、学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滴灌”源头。政治环境表现为爱国进步、团结向上、民主活泼、安定有序,它能够激励、引导学生和党心连心,和人民共命运;道德环境要坚持以师德为先导,以公德为基础,教师应当以德化人,为人师表,在大学校园形成处处讲文明、人人懂礼貌的道德氛围;学术环境在高校具有特殊的地位,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活跃且浓厚的学术氛围,宽松且自由的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应该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地,引进外来文明的窗口,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健康文化、高雅文化最有市场最有人气的地方。

3. “滴灌”教育的个性指导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是一种注重个性指导的方法,它关注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主动介入、点滴指导,在解难释疑中助推发展。“滴灌”的优点是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教育一个人,“主要是针对单个的学生,即平常所说的个别教育”。[8]个性指导法坚持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以面对面、点对点的沟通交流为依托,为大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对症下药、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点菜式”教育服务,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滴灌”系统的末端即“滴嘴”是落实个性指导法的关键。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第一线,是直接产生教育影响的“滴嘴”。个性指导的方法要求针对每个学生在理论指导、理想信念、价值选择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立专题,一点一滴解课题,一层一层答难题。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教室、宿舍,融入学生活动之中,开展面对面、膝碰膝的交流与互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李维意,张春荣.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式[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文汇报,2003-12-08.

[4]高潮.理论教育,让“滴灌”唱主角[N].辽宁日报,2008-02-02.

[5]陈昕.“滴灌方法”的启示[J].湖南教育,2004,(13).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12

水利工程由于专业强,特别是部分项目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受自然资源及环境限制,或是属于防汛应急度汛项目等特殊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的有关规定,符合要求的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可根据工程本身的特点或要求依法进行邀请招标方式,自行办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事宜。邀请招标有利于项目法人选择一些比较了解的施工能力强、社会信誉高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活动,使招标人对招标结果以及今后工程建设管理更有把握一些。那么,如何怎样才能做好邀请招标工作呢?

一、严格审查潜的在投标人,确定邀请对象

根据拟招标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潜在投标人中选择有足够实力的投标人,为将来合同的实施提供基础保证,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着重审查潜在投标人的施工能力、机械设备状况、人员素质以及近几年财务状况、已建工程业主的反馈意见等综合情况、初步选择较大范围的候选邀请投标人。

第二步,根据拟招标项目的特点,结合候选邀请投标人在施工管理方面的特长,有针对地在候选邀请投标人中选定邀请投标人。要根据拟招标工程项目分标标段的大小、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施工条件的优劣确定每个标段邀请投标人的多少,一般每个标段邀请3-5家投标人为宜。

分标标段大、施工技术较复杂以及施工条件较差的可取大值,反之应取小值。

二、认真编制好招标文件及相应合同文件

合同文件是以招标文件为基础形成的。投标文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评标、定标的结果,并且直接决定将来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索赔、争议的频率和程度。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首先熟悉设计资料,了解设计意图、设计深度,掌握设计中未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在今后实施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的项目。

其次是对拟招标项目进行实施踏勘,了解掌握工程实施现场的施工条件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设计变更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在合同条款中载明工程设计变更和施工条件变化等事件的责任范围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法。

还可以在商务条款工程量清单中增设名义工程量,明确列出由于施工条件变化而可能引起合同单价变化的项目的调价方法,并把名义工程量的报价水平作为商务评审的一项内容参于商务部分综合评分。这样即可减少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纠纷,又可以避免采取“低报价,高索赔”投标策略的投标人中标,以降低工程造价失控的风险。

三、认真编制标底

标底是招标人对工程投资的期望值和控制投资的依据,也是评标的重要尺度。标底编制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中标价及工程投资控制的水平,这就要求标底编制人员应汇同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了解、分析、掌握拟招标工程基础上的设计、施工条件等基础资料以及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等综合因素编制出合理的标底,并应分析出工程成本、适宜的利润和按现行规定取费后的总费用,以供评标委员会评标时参考。

四、认真编制评标标准及办法

评标标准及办法是评标、决标的依据,水利部第14号令《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评标标准和方法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在评标时不得另行制定或个性补充任何评标标准和方法”,“施工招标设有标底的,评标标底可采用:一是招标人组织编制的标底A;二是以全部或部分投标人的平均值作为标底B;三是是标底A和标底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标底;四是以标底A值作为确定有效标的标准,以进入有效标内投标人的报价平均值作为标底”。在发售招标文件时制定的评标标准及办法直接影响到评标、决标的结果。因此,在编制评标标准及办法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分析、掌握拟招标工程项目的技术及施工条件等特点,根据工程基础上的特定的要求制定评审内容,如有名义工程量也要将其作为评审内容。

2、全面分析标底编制水平以及了解被邀请的投标人以往的投标报价水平,并逐个分析投标人目前承接工程情况(因为承接工程任务的饱满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的报价水平)。

3、根据分析掌握的基本情况制定合理的评标办法。

拟招标工程项目技术不复杂、没有特殊工艺的,并且招标人对拟招标工程项目施工方法以及对编制的标底有把握的,一般采用招标人编制的单一标底A作为评标标底。

拟招标的工程项目有一定的技术、工艺要求,招标人对拟招标工程项目施工方法不是很确定并且对标底的编制把握不是太大时,一般A+B的复合标底作为评标标底,复合比例及办法视招标人对拟招标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编制标底的把握程度与对投标人的了解程度而定。招标人的标底A一般应控制在50%左右,为避免投标人不正当竞争,避免投标人哄抬标价或采取低标价高索赔策略的投标人中标,一般应根据邀请投标人的多少采用取掉二个(或一个)最高报价和二个(或一个)最低报价扣的平均值作为评标标底B。

拟招标工程项目技术复杂、有特殊工艺要求,招标人对拟招标工程项目施工方法难以确定并且对标底的编制把握不是太大时,可以采用全部投标人报价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标标底B,也可以根据邀请投标人的多少采用取掉二个(或一个)最高报价和二个(或一个)最低报价后的平均值作为评标标底B。

五、施工合同的签订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投资数额大、工作内容复杂、履行时间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而合同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双方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准则,合同签订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基础上实施的成败和经济效益,因此合同的签订就非常重要。一般签订合同要经过合同分析、合同谈判、合同审查和合同签订四个阶段。

1、合同分析

对合同的合法规范性、完整严密性和公平一致性进行分析。

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引起索赔的条款也要进行分析,如果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承诺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需投标人进一步澄清、承诺。

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理的事件进行预测分析,提出处理方法。

2、合同谈判

就合同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处理方法,与中标候选人谈判,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澄清、承诺,达成一致后形成合同草稿。

3、合同审查

建立合同会审制度。合同签订前组织监理工程师以及与合同有关的经济、技术管理部门对形成的合同草稿逐条审查,一致通过后形成合同协议书。

4、合同签订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13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以及控烟活动的不断高涨,烟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不断突显出一些经营瓶颈。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提升烟草公司的品牌形象,维护客户的忠诚度是摆在烟草企业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相关理论回顾

1.服务的含义

关于服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750年,重农主义者认为服务是“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所有活动”,后来,亚当·斯密对这个定义进行了修正即“不产生有形产品的所有活动”。

菲利普·科特勒(1982)对服务的定义为:任何组织或个体以一定行为方式满足其他组织或个体的某种无形需求的活动,其过程不必依赖于有形的工具[1]。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991)对服务的定义是:有形产品的附属物(子集),即由生产过程而产生的结果[2]。马震(2010)认为:服务是一种具有无形性特征的过程和活动,这种过程和活动是在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服务不仅是一种无形的特殊活动,更是一种观念,它的实质是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挖掘消费者现有的或潜在的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利润,取得竞争实力[3]。

服务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对其从多个角度进行定义。目前,关于服务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十分统一的界定,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服务业的分类标准也不相同。

2.服务的特征

服务区别于有形的产品,有以下的特征:

(1)无形性。无形性是指服务不存在所有权交换问题,不能够注册专利,没有存量。

(2)不可分离性,指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对于绝大多数的服务来说,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服务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的消费过程。

(3)不可储存性。服务是一种过程和活动,服务产品被生产出来的同时就被消费掉了,对于购买者而言,不像有形产品可以购买后储存起来分次消费,服务是当次购买当次消费。

(4)难测度性,指服务产品很难实现统一的服务产出,难以制定服务质量的精确测量标准。

(5)不一致性。在服务领域,没有两种完全一致的服务,服务的构成内容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难以统一认定。

(6)人是产品的一部分,服务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服务传递者与服务接受者即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服务就是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完成的。

3.服务创新的涵义及类型

服务创新是指服务企业将新的思想、新的技术等应用于服务过程中,从而变革已有服务流程、改善已有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顾客创造新的、更多的价值[4]。服务创新的途径有服务概念、服务的传递方式、服务流程、客户界面、服务运营系统等方面的改善。服务创新一般没有常规的研发活动,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及稳定的研发投入,更多的是以技术为支撑的管理、组织、结构、流程等的软技术创新(或者说是非技术创新)。客户是服务创新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甚至是开发设计者,因此客户本身的素质,如性别、年龄、籍贯、教育水平等对服务创新的影响较大。服务创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服务创新是指一切与服务相关的活动,包括服务业服务创新、制造业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创新。狭义的服务创新是指服务业的服务创新,本文中烟草公司的服务创新就是狭义的服务创新。主要有以下四个类型:

(1)产品创新

服务产品创新就是开发、引入全新的服务产品,包括形成新的服务概念、进行需求分析后设计的服务产品的形式、界面、流程等。服务概念可以通过一些技术进行相关设计。需求分析以现有的资料为参考,通过访谈、客户反馈等方法掌握客户的特征。

(2)过程创新

由于服务的生产、销售及使用是同时进行的,过程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产品创新。从客户界面的角度,服务过程创新可以分为前台创新和后台创新,其中前台创新是服务的供给、传递的创新,后台创新是服务产品的开发、生产创新。

(3)组织创新

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管理方法改变、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等因素,组织的结构、功能会发生相应的改进。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外部,如技术创新、外部创新想法、市场拉动等。

(4)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即是市场中的新行为,可以是为原有产品开拓新市场,也可以是在原来市场中引入新产品。根据创新能力和创新条件可以确定市场创新的程度,可以分为首创、改创、仿创这三种类型。

4.服务价值链理论

服务价值链是由詹姆斯·赫斯克特等五位哈佛商学院教授于1994年提出的,是表明员工、顾客、企业、利润四者之间关系并由若干链环组成的链[5]。服务价值链体现了企业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表明了内部服务质量、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生产力、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对企业创造价值的直接影响以及与企业盈利和成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的服务环境、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对企业创造价值的支持关系,它是一条循环闭合的链,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实施质量都将直接影响其后的环节,最终目标是使企业盈利。

如下图所示,服务价值链的逻辑关系由企业服务品质、内部服务品质、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生产力、服务价值、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企业盈利和成长能力,环环相扣,组成链条。从图中可以看出:

(1)顾客忠诚度推动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忠诚顾客是企业的无价资产,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忠诚顾客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推动有:降低成本、增加购买量、获得溢价利益、口碑传播等。

(2)顾客满意度推动顾客忠诚度

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顾客满意是实现顾客忠诚的有效途径,满意的顾客会长久地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支持企业,表现出更低的价格敏感度,同时向其他人推荐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顾客忠诚是顾客满意的支点,如果顾客满意不能导致顾客忠诚,那么顾客满意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顾客满意不一定会使顾客重复购买,即使顾客重复购买也不意味着顾客忠诚,因此,企业必须提供超过顾客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让顾客感到非常的满意,这样能强化顾客的忠诚度,使顾客重复购买。

(3)服务价值推动顾客满意度

顾客价值是指顾客对从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能获得的总价值与在购买或拥有时所付出的总成本两方面的权衡。顾客满意度是由其所获得的价值的大小决定的,多数情况下,顾客是有很强烈的价值导向的,因此,增加顾客价值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

(4)员工生产力推动服务价值创造

员工生产力不等于实际工作时间,也不等于员工花费在顾客身上的时间,而是真正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出。员工生产力是企业价值与竞争力的来源,也是创造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由员工满意产生服务热诚,为顾客带来高质量的服务,让顾客满意,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5)员工忠诚推动员工生产力

企业的技术、产品都可以被竞争对手复制,但是却无法复制企业那些充满工作热情、不断前进的员工。只有忠诚、敬业的员工才能为顾客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6)员工满意度推动员工忠诚度

企业如何对待员工,员工就如何对待顾客。就像顾客忠诚度取决于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提高的同时也会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反之,对企业不满意的员工将会导致对企业的不忠,将会导致顾客流失。

(7)内部服务品质推动员工满意度

企业内部服务品质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由员工对本身工作、周围同事、扮演角色、服务环境的看法及对企业的感觉而决定的。

(8)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又推动内部服务品质

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不断增长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这些利润又可以用来不断的改善内部服务质量,沿着服务价值链的路线,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基于服务价值链的烟草公司的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1.提升内部服务质量,提高员工满意度

内部服务质量是对应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的。在传统的烟草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定义为劳务关系,然而,在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中,这种关系已经越来不适合企业和员工的发展了。德州市烟草公司德城区营销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1)重视员工的需求

企业以员工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切实为员工服务。把员工的需求细分为收入增长需求、业绩提升需求、职位提升需求、能力提升需求、成就感提升需求。针对每类需求,在薪酬激励和绩效激励、培训激励等制度层面进行优化,设计针对性的措施。

(2)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服务零售户一线的岗位,主要有客户经理、市场管理员、配送员等岗位,工作强度与难度较大,并具有枯燥、重复性强的特征。通过针对各岗位设计精细化的过程管控体系,建立月计划、周安排、日拜访三级计划管理体系,并通过适时监督与辅导,客观评价出每个岗位的真实业绩,实施收入与业绩水平紧密挂钩的激励性措施,拉开收入差距,鼓励员工追求高目标,实现高激励回报。定期举行技能比武大赛,激发员工提高专业技能的热情,同时培训制度化,每周都要举行业务技能培训、行为态度培训、情景监督和控制能力的培训。

此外,对客户经理、市场管理员、配送员建立职业发展通道、竞争上岗、轮岗等用人机制,激活各岗位的工作热情。

(3)建立沟通机制

公司内部通过晨会、周会、月例会、民主生活会、技能比武会等各种沟通途径,管理者建立与基层员工积极沟通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员工对决策的反映,还可以使员工明确知道企业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上下级之间的行为配合和谐沟通高效,企业服务方针与政策才能执行到位,服务水平才有保障。

(4)以客户为中心

公司采取“人区客”的思路,划区域和线路,把所有烟草零售户纳入每个对应的客户经理、市场管理员、配送员的服务范围。每个岗位都有一定的服务区域和线路,都有明确的零售户。换句话说,每个烟草零售户都有固定的客户经理、市场管理员、配送员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烟草公司本着把零售户服务好、经营好的职责都落实在具体的服务岗位上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一线岗位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此外,公司正在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针对各岗位服务质量评测体系,适时监督和提升对广大零售户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创造客户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2.提升外部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强化服务过程质量,德州烟草公司的服务针对满足零售户烟草需求、货源政策提供、订货、送货验货、商品上架、商品销售、售后服务这7个节点,主要采取以下服务创新措施:

(1)零售户卷烟需求节点上

①合理布局烟草零售户网点。对新增网点,针对不同商圈的特点合理布局,使每个零售户既有一定的销量,避免恶性竞争,又满足广大消费者买烟的便利性;②为零售户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并且提供到期换证服务;③将零售户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线路,针对不同线路,制定每周一次的订货周期。

(2)货源政策节点上

①为零售户提供货源供应政策,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②客户经理在零售户订货前一天将货源政策电话传达或面访传递给客户,指导零售户精准订货;③客户经理给零售户推荐新品种卷烟。

(3)零售户订货节点上

①开放每周一次的网上订货、访销中心电话订货、终端手机订货三种订货渠道,以网上订货渠道为主导,并且为以后的发展趋势。②电话中心访销员在零售户订货后进行电话回访,若有非常规订单再进行电话核实;③客户经理帮助行动不便的零售户去银行代存订货款;④对贫困客户会有货源政策支持。

(4)送货验货节点上

①送货人员在订货之日起隔日按时送货到位;②送货人员和零售户核对商品数量、品种后签字并将准运证粘贴在客户服务手册上;③送货人员为客户送报纸。

(5)卷烟上架节点上

①对客户进行了商品陈列支持,如免费为部分零售户提供货柜、货架;②客户经理在走访零售户时帮助零售户正确陈列卷烟商品及价格标签。

(6)卷烟销售节点上

①客户经理每月一次面访的时候,为零售户进行销售技能、烟草知识培训;②客户经理帮助零售户分析销售情况并提出改进策略;③市场管理员进行销售价格、非法渠道卷烟监督;打击“假私非”卷烟,净化市场;

(7)售后服务节点上

①对零售户有服务承诺:送货及时、磨损挤压商品调换、保证送给客户的卷烟为真、告知客户投诉方式;②烟草公司针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零售户满意度调查,听取零售户对服务的反馈意见;③烟草公司定期为零售户组织培训;⑤进行客户关系维护,与客户不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要建立朋友关系。

此外,德州德城烟草营销部还提供了一些列人性化的服务创新,主要是针对贫困零售户、残疾人零售户、军烈属零售户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比如提供卖场装修、卷烟陈列设施、赠送网订电脑、给考上大学的贫困零售户提供一定助学金等,这些服务创新帮助零售户致富,增加了社会和谐,提高了零售户的满意度。

四、小结

提升服务创新水平是烟草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烟草企业服务价值链为切入层面,逐层采取服务价值链的内部、外部服务的优化措施,充分发挥价值链逐层增值和循环作用的长期优势,可系统持续地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提高烟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收益。

参考文献:

[1]Kotler, P.Priciples of Marketing Prestice-Hall[J]. Englewood Cliffs,1982,624.

[2]M.T.Alonso-rasgado, G.Thompson, O.J.Dannemark. State of the Art in Service Design and Modeling[D]. VIVACE Public,2004.

[3]马震.游客感知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06.

[4]杨名.服务创新及其对服务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06.

[5]James LHeskett, James L., W.Earl Sasser Jr., Leonard A.Schlesinger. The Service-Profit Chain[J]. The Free Press,New York,1997.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