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技术创新实用13篇

电力技术创新
电力技术创新篇1

1 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

1.1 技术创新管理分散

当前,我国的电力类型主要包括水电、火电、核电,不同类型电力资源的管理及控制等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中,造成整体的电力行业缺乏一个核心部门来专门对电力科技创新进行总体的管理、协调和规划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实现先进电力技术攻关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较大的难度,导致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国外先进技术引进、电力技术行业的国产化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实现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在电力行业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企业,而其中的发电企业、制造企业等与电网经营企业在本质上是相互独立的。当前,我国的电网经营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实力,但是由于经营企业与发电、制造等企业之间存在的相互独立的特性,导致电网经营企业不愿意支持发电、制造等企业的新技术研发以及设备制造工作,以致不惜花钱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最终造成国内引用国外设备来执行国产技术操作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

1.2 国家对电力技术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当前在电力行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是非常低的,甚至还没有达到企业年销售额的1%。虽然部分创新科技开发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创新中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由于缺少甚至没有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投资已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部分的投资费用还被分配在设计、科研、制造、等其他专业和部门,这无疑给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电力行业造成雪上加霜的困境。

1.3 电力行业企业体系制约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企业缺乏有力的竞争机制,电力行业企业所采用的电价制定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内电力技术开发以及电力行业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的顺利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鼓励地方办电的积极性,我国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采用的都是“还本付息”的电价政策,将当地的经济情况作为依据,可以实行“每厂一价”的制度。通过这种做法为各地新建的电厂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不用为了投资成本而投入较多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鼓励新建电厂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之后再将高电价以高成本的方式转嫁到电力用户的身上。

2 解决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的相应措施

2.1 充分认识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全球的科学技术都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实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动力。在电力企业中,企业领导肩负着组织、决策与指导科技创新的重任,对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电力企业的长远利益着眼,从根本上实现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实现创新意识的树立与创新战略的规划,积极落实各级别科技进步责任制,真正意义上推动电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2.2 明确目标,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高新技术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能够让传统的电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增强同行的竞争能力。电气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重点的发展方向为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在对其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平稳性、环保性的基本原则,坚持走科技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消化吸收相结合的路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引进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要领进行全面的把握,在引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引进技术与设备的再次更新与二次开发,实现对引进技术与设备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要对多种引进技术进行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技术,真正做到自主创新,从而获得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2.3 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促进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的方式将电力企业设置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同时,国家还要通过相应的措施鼓励电力企业与大学进行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当前,传统的大学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将科技创新素质作为培养、考核人才的最主要衡量的标准。电力企业也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有关培训,让员工能够实时地掌握最新的电力科技创新技术,使其努力适应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局势。

3 结语

科学发展观要求合理使用能源资源,而科技创新正是能够实现这一要求的唯一有力工具。必须要尽力克服困境,寻找出路,让科技创新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平稳发展而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电力技术创新篇2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情况,本文根据建立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五项基本原则,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方面初步预选了一批评价指标组成了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最后形成了如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本文在2010年6月到2010年8月间,通过对50名重庆电力公司中、高级工作人员的调查,并采用AHP法分析得到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

表1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表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针对重庆市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本文根据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分解出测度评价指标所需数据。本文收集2009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相关数据,如表2。

为了评价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表1中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每项数据,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数据进行比较,得到重庆市电力公司在该项的评分,具体评分规则如下:

表3 评分规则

根据表3计算规则,可得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的得分(如表1所示),从而计算得到重庆电力公司创新能力最后得分:3.498,根据评价标准得到的等级为一般。

四、评价结果分析

(1)创新产出指标评分较高。在创新产出指标中,大部分指标与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产安全密切相关,属于公司生产和发展中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所以公司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得很好。

(2)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指标评分较低。与北京、上海相比,重庆电力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都明确不足。特别是研发人员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非研发投入强度、激励机制等四项的评分都很低,这直接导致了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专有技术数目都比较低。

(3)某些评价项目得分虚高。相对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而言,重庆在研发人员总数、总研发项目数量等方面的基数较低,从而造成科学家及工程师比率、研发成功率等项目的评分虚高。

五、对策措施

重庆电力公司仍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受政府的宏观政策约束较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从企业特征出发,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创新机制,发挥政策优势,加强风险防范,塑造创新文化。如何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一,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的力度。企业管理层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要给予恰当的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第二,知识产权激励。这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产权保护保证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利益,满足了研发人员个人对拥有成果的成就感。但是要确定一个适宜的产权保护期,以兼顾企业和社会两方面的利益。第三,政府政策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技术创新一般面临着高额的成本支出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第四,市场环境激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消除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还可以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可以说,市场形成了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市场过程就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本身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激励。

(2)以企业为中心,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开发工作。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构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这样,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规划与决策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情报体系与人才培训体系。这里核心问题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捕捉潜在性市场需求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能力。此外,还要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方法,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目前重庆电力公司的科研队伍还比较弱小,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进行技术研发活动,因此,建立“产学研”的合作研发联盟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3)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健全项目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电力投资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改革投融资结构,建立面向市场的投融资体制,争取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

(4)树立创新观念,塑造创新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建设企业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技术创新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创新试验的条件,创新资料,信息沟通和管理方式与手段,工作场所及生活环境等。软环境即企业内的创新氛围,主要指一种对创新的无形推动与激发力量,大多数人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国良,陈宏民. 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化评价比较分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5),385-392

电力技术创新篇3

2.教学模式死板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普遍沿袭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模式生硬死板,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注重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的质量,致使学生不能理解掌握知识点,对枯燥的课堂环境产生厌恶,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另外,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因此,实验教学是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学好电力电子技术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当前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实验指导书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只需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以及教师的讲解来对照着进行实验,然后再简单地记录实验过程就算完成整个实验流程。

二、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

电力技术创新篇4

作者简介:仓奇,河南省开封电气副值,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发电厂电气技术

我国社会如今所应用的发电技术最普遍的即是火力发电技术。而火力发电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的便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简称ECS系统,此项技术近年来被众多发电领域所关注并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实现了对火力发电系统进行全面监控的功能,其利用网络化的服务,更加提高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准确性,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稳定,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现状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产生,必然较高效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目前对电能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想象,而这就需要火力发电产业不断革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将火力发电产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以实现控制和通信为目的,通过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与整理,使得各个设备可以相互通信,从而实现数据互访和数据共享的目标。当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得火力发电产业真正实现了管理和控制一体化[1]。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

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设备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各类型设备提供保障。设备是系统运行的根基。在火力发电系统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即对设备的保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入,使得设备在出现异常时,计算机能够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对开关进行控制,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在设备保护中,较为重要的是防雷保护,一旦发电设备被雷电击中极容易造成重大事故。电气自动化技术有效的运用了防雷器的功能,大大减少了雷电对电机设备所产生的干扰信号,有效杜绝了雷电事故的发生。其次,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将各个层面的设备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了其在常规控制领域的应用。例如,火力发电系统中的集中控制、故障控制等均隶属于常规控制的范畴。通过自动化的技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使得设备运行过程中失误明显减少,节约了企业成本。而企业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检测监控设备,便可以达到对故障设备的早发现、早解决的目的。最后,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总线的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方式。由于庞大的火力发电系统线路极其复杂,因而,对总线的控制相对较难。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将硬接线电缆与集控室的通道相连接,使得整个电气设备的相互连接,通过此种方式以高速度的监控方式对整个电气设备进行监控。远程监控总线方式即通过现场设备的总线与采集柜的控制总线向连接,使得总线数量大大减少,节约成本的同时,更加智能的远程监控到总线对数据处理和传输以及检测的情况[2]。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

3.1控制手段的创新

对于一个完善的火力发电系统,有效的控制保护手段必不可少。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难以保证系统不会发生故障,而对故障的监控和故障的报警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控制保护手段只能够在超出特定的范围或形式已经达到难以收场的地步才会发出警报或提醒,往往无法起到保护或预防的目的,极容易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或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电气自动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总体控制能力,在火力发电系统中,此项优势被较好的发挥与应用。火力发电系统庞大而复杂,若想实现对各种设备的异常进行报警是较难突破的问题之一。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运用方式,使得这一手段得以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由于是各个设备相连接,通过计算机实现对整体设备进行监控和问题分析,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均被监视下来,在发现异常或失误时,系统会发出提示或警告,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通过此种方式达到对故障检测的目的,最大程度的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实现了火力发电系统更加高效、稳定的运行。

3.2机组统一化的创新

由于火力发电系统的复杂性,如何对各个设备以及机组的有效控制,使得机组以较低的成本换取较大的收益成为了研究人员研究的目标。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后,通过对传统的运行模式加以改善,能使单元炉机组以较低的成本发挥最大的效能。电气自动化技术摒弃了传统的机电一体化的操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对炉、机、电进行统一的管理。将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汇总。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对各个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机组内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可以对设备的数据和参数进行采集和处理,通过其内部控制系统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真正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此领域的创新应用[3]。

3.3智能化创新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智能化的特点,在火力发电系统中亦凸显了此特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创新主要体现在其间隔层的独立性方面,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实现对错误信息的记录和体系以及防护措施等。通过对设备上数据的采集进行记录,从而形成历史信息,其科研对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各个设备的近期状态,使得工作人员有根据性的对设备进行更新或维护,真正体现了智能化的特点。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将原本分散的控制模式向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站控层设备的功能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为各个设备的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以及对间隔层监控和设备故障信息的管理。而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使得两部分的功能得到综合,使得管理和控制方式更加智能化,实现故障处理的同时还具备了各种设备的在线诊断的功能。

4总结

火力发电作为我国轻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引领着社会的进步,更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进程,是我国工业科技发展成果体现的良好载体。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良好应用,无疑对我国科技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使得火力发电产业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节省企业成本的同时,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总而言之,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的研究是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祁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25):55-57.

电力技术创新篇5

5月底,由四川省科协主办、四川省电力电子学会承办的第18届《天府创新论坛》在四川科技馆举办。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协委员、四川省电力电子学会理事长、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郭世明教授就我国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况,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电力电子,电力电子是新一代信息产业、绿色能源技术、节能照明和家电产业的技术保证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论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参会的24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度的交流。四川省英杰电气有限公司省企业技术中心陈玉林副主任、东方日立(成都)电控有限公司彭良平副总工程师,总结了他们在新材料,新能源及为提高新兴制造业水平等领域所进行的研发成果及推广应用中的成效以及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院长王军教授、川大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系书记赵莉华副教授、电子科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罗小蓉副教授提出的推进产、学、研的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加强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等建议,给参加论坛的专家很大的启示。

与会专家还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四川省电力电子行业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培育四川省电力电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学好、用好税收等政策争创好的环境,对科技评价、考核体系等有关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家一致表示,要通过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专院校、院所的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实力,为加速成都地区电力电子产业发展而奋斗。并希望在省科协的关心、支持,学会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下,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企业和学校联合试验室的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的建立、四川省电力电子产业联盟的创建等工作的开展,加速电力电子产业的发展,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充分了解电力电子技术是发展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基础,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为有关科研院所、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成都地区电力电子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四川省科协供稿

电力技术创新篇6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准则,必须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不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以便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内容。在新大纲中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分成“电力电子器件”、“整流电路”、“直流-直流变换电路”、“逆变电路”、“交流-交流变换”、“触发电路与驱动电路”、“PWM控制技术”、“软开关技术”等几大模块,每个模块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且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删减了一些在工业生产实际中淘汰的半控器件及其控制电路的内容,增加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广泛的全控器件及其控制电路的内容,逆变电路部分全部改用全控器件;在新的大纲别增加了学科发展动向,比如智能功率模块IPM,软开关技术等;加入了一些本课程在工程应用中的介绍,比如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不间断电源,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等,使教与学更贴近工程实际。

1.2根据教学大纲,完善教材体系建设

精心选择或编写紧扣教学大纲内容、要求和课时分配规定的理论教学教材和实验教学教材,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物质基础。现在的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教材很多,但没有完全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教材。有些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理论性太强,数学计算过于复杂,难度太大,不适合高职学生学习,有些教材虽然加入了很多工程应用,但有关半控器件的内容太多,有些过时,也不适合使用。因此,编写一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是必要的。2010年下半年,我们已经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组织我校的有关老师编写了《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材,预计将于2011年出版。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所谓“教学”本来就应该是教与学相互交流的双向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应该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传统的“满堂灌”、“当堂弄懂、课上解决”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研究式、反问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双向互动。

2.1强调第一课———绪论的重要性

绪论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向导,在某种程度上说,第一次课的内容决定了本课程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应花费大量精力,认真准备第一次课。在第一节课,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技能要求和本门课程的关系,以及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然后向学生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电力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举出大量的工程实例说明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强烈的兴趣,明白本课程有什么用,有哪些内容,该怎么学习,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目前,我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是单调的黑板+粉笔的“黑白”世界。由于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画电路图、波形图和公式的推导上,结果是信息传递方式单一、信息量小、课时的利用率不高、学生收获不大、教师苦不堪言。而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身,代表着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应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从板书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与学生的互动上。比如在整流电路的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动画演示,其中可以选择不同参数:负载类型和触发角,然后只需点击一下鼠标,电路的工作状态和输出波形就可以显示出来,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画图时间,学生也很感兴趣,看起来也更形象直观,更容易接受。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手段,要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而忽略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和教学内容的讲授,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强化实践环节训练,注重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实践才是工科专业的根本”已成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共识[3]。理论是从实践中来,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实践。特别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课,实践教学是极为重要的[4]。教师应主动结合自身科研的优势,积极给学生搭建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平台。

3.1加强基础实验实践环节的训练

基础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例如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性能研究,交流调压电路的性能研究等。虽然是验证性实验,但数据测量、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每一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3.2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在开设实验课程时,除了基础的验证实验,指导老师还应将电力电子技术与其他课程比如单片机、电机拖动等相结合,开发出一些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综合设计和创新,使学生接受一定的挑战;进而,老师也可以给出设计要求和目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主设计实验,然后利用实验设备现场接线、测试,验证自己设计的效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对比,来判断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不仅培养了不怕挑战的精神,而且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引入仿真技术,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

电力技术创新篇7

从观念上保证对网电战的认知度

网电全球化已经对美国海军在全球的行动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电战不是一个新词汇,但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各方面来保证网电战有很强的认知度,这是实施网电战的重要基础。美海军应能有效组织实施网电进攻、网电防御等作战行动,确保部队具备随时能够执行关键任务的能力。同时,要保证美海军相关系统的指挥与控制系统通畅。

避免遭受网电空间的战略突袭

世界各国的军事网电战能力都在增强,尤其是俄罗斯、中国、伊朗和朝鲜等国家。因此,美海军需通过网电情报收集和分析等手段对敌人的行动进行有效评估,并将相关信息和威胁警报在第一时间发送给总部,这样才能尽量避免遭受网电突袭而导致相关系统瘫痪。

提升网电影响力

美国海军应在军事行动的各个领域提升自己的网电影响力,通过网电影响力来进一步增强作战能力并鼓舞军队士气从而为军事行动提供支援。这些对于维持美国的海上优势至关重要。在现今高度网络化的世界中,有效实施网电战是维系海上力量各种能力的关键要素。高效的网电战能力是海军维持前沿存在、战略/战术威慑、海上控制、力量投送、海上安全和人道主义援助/灾难反应等能力所不可或缺的。

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美国海军在网电战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网电战技术方面,一是对网电系统的整合能力有限,军用、民用网电还没有十分清楚的划界;第二是网电战演习数量偏少,网电战能力有限;第三是能够得到的授权有限;四是条令与技战术程序还不是非常完善。

在网电工作团队方面,一是现役网电战海军军官达不到数量要求,文职人员当中能够钻研高精尖技术的网电人才较少;二是能够使用的信息资源有限,与陆军、空军的共享能力及保障条令有所不足;三是针对威胁采取的相关训练不够及时有效;四是工作人员缺乏对网电技术的透彻理解。

在计划、规划、预算、执行和采购方面,一是网电资源与不断增加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且不易解决;二是在采购清单中存在着诸多不必要的消费;三是目前采取网电系统现代化升级无法充分满足作战需求;四是划拨的资金非常有限,无法为升级提供有力支援。

在网电技术方面,一是网电技术应用纷繁复杂,还需要更为细致地研究和梳理;二是通信设施和网电设备日趋老化;三是态势感知能力有限;四是对关键网电技术的掌握能力有限;五是目前的网电技术主要用于服务而非为作战提供动力。

当前,美海军部队在网电方面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各军种在网电领域存在传统界限;与海军相关的商业和工业在网电领域内面临的威胁;国家和非国家敌人对海军本身进行的挑战等。

针对以上挑战和威胁,海军认为:工业将成为网电空间变革的驱动力;提高信息技术效率将继续驱动各军种网电的整合与标准化;海外用户将大量采购商用信息技术;网电系统结构管理的复杂性不断增加。

海军和联合部队指挥官依赖网电空间获取可靠、安全的通信,这对于有效实施指挥与控制非常重要。例如“战术战斧”导弹系统利用网络从作战指挥中心接收飞行中的目标定位数据。即使是例行性的训练、教育、医疗和后勤职能也通过网电空间进行。总的来说,对网电空间的依赖都在不断增加。海军必须在网电空间获取优势以维持美国的海上优势。

工作建议

(1)全面整合海军网电战能力。未来美海军应建设具备深度防护和动态网电作战能力的网电系统。具体包括:界定网电需求、不断完善网电作战条令和作战计划、增加例行性网电战演习的次数和规模。

电力技术创新篇8

引言

而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家都知道,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电子信息技术创新重要地位与深远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信息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在电子信息产业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增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能使国家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实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保持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直接决定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从国内外发展实践来看,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向主动构建的过程,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系统的主动构建过程,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沿袭计划经济时代以政府为主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分立、政府投资等主要特征已经不能适应电子信息产业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尽管在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国际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味沿袭、不懂应变地传统政策应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经济环境不完整,缺乏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

中国长期处于计划经体制下,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分立,科研机构作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主要从事研究开发,以达到国际先进科技水平而不是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大学缺乏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培养人才的意识。电子信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创新总体上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资金融通是进行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准备。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资金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风险投资发展缓慢、创新创业型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缺乏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相对滞后。而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需要不断的探索,进步,法制体系的不完善使大多数的人对信息技术缺乏兴趣,导致电子信息技术停滞不前。

(二)信息技术受制于人,产品与学术环节过于脱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基础还不够雄厚,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领域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共性技术没有得到充满划分重视,以及技术产业环节薄弱。这些环节制约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自主化程度较低,产品中具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较低。

(三)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通劳动力过剩,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技术带头人严重短缺。组织领导重大工程、攻关项目、复合型、具有团队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从事电路设计、软件与系统集成工程、计算机、信息产品设计开发和营销的人才更为短缺,从而一些创新意念更不会产生。

三、培育和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企业主体、政府扶持两种创新体制

在关键领域内,建设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型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政府在创新技术体系中管理调控的主导作用,制定政策法规,深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中国创新产业的核心技术。所以,要尊重市场规律,建设企业自主、政府扶持型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创新支持环境。国家应该根据信息产业层次结构、技术结构的演进采取一些相应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向电子信息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投入力量,使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以自主创新、开放合作为主线

积极实施自主创新的标准化战略,及时跟踪国际信息产业技术标准的发展动态和方向,支持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组建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自主指定的技术标准,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形成并迅速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学习、借鉴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经验,提高技术能力,加快科研快速发展。结合本国国情,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消化、创新,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教育与创新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以为教育与创新有着不可分割的潜在的联系。教育是有目的引导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目的性是其主要特征。教育的多种行为都需要服从服务于特定目标,要将多个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整合为统一的要求。为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教育是追求“一”的,是将多元、多样的自然人的状态统整到一元、一致的状态。而创新意味着超越,意味着首创,意味着出新,它是以多样、个性、差异为前提的,有了多样,才有可能出现新的观点、认识、创造;有了个性,创新才会生成;有了差异,才有可能呈现新的生长点。也就是说,创新是与一统、刻板、无缘的,是与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息息相关的。教育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与教育联姻,这一点无论从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创建,还是从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来看,都是必要的,是毋庸置疑的。教育与创新特性、指向等方面的差异,恰恰凸现出创新在教育中的难度。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依旧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发现才能够跻身于打过行列。教育与创新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创新。结合本国国情,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消化、创新,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电力技术创新篇9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8)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无线通信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电网信息交流以及企业的自动化运营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发挥着巨大的联通和服务作用。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特性和应用领域等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力;无线通信;技术;创新

    无线通信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通信技术和电力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对电力无线通信有新的认识,如何构建出经济、可靠、安全、精确的无线通信网络是值得电力通信行业关心的问题。我国电力无线通信事业的发展从简单到当今先进技术的运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由单一化发展到多种通信手段共用覆盖,随着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今后也会不断地扩展和完善。

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优点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领域越来越广阔,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社会各个行业对无线通信技术都有很大需求。通常无线通信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服务器等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与以往有线通信相比,处理问题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可以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高效工作,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效益。   

二、电力企业构建无线通信网络的选择

    通常电力企业构建通信网络时会采用专用的无线通信网络或者以现有的公共通信网络为基础构建无线通信网络,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可以获得针对该通信网络的更多控制权限,但是它的缺点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用以前期安装和后期维护;后者通常构建共同蜂窝网络,可以实现远程监视和控制,但是此种方式只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应用,对于大的数据量,会出现信息延迟现象,不能满足实时监控的要求,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以传输距离为标准可以将无线通信技术分为四种:第一,WPAN,它是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第二,WL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第三,WM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第四,WWAN,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GSM、GPRS、3G主要用于长距离无线接入,而WLAN、UWB则用于短距离无线接入。根据带宽为划分标准,无线通信又可分为宽带无线接入(如3G、LMDS、WiMAX)和窄带无线接入(如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目前技术发展形势来看,以OFDM+MIMO为核心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以下简单介绍WiMAX技术和WLAN技术。

1、WiMAX技术

Wi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目前的电力通信中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其无线信号传输距离长达50千米,且具有信号强度稳定的特点,它可以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传输速率在10到70兆左右。WiMAX系统的网络结构有WiMAX终端、WiMAX无线接入网和WiMAX网三部分,无线通信系统采用WiMAX电力专网具有配电终端数量大、距离远等特点,并能够直接无线接入到控制中心,调度中心能够及时掌握到用电量和线路故障等信息,充分发挥了点对多、远距离传输等优势,其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2、WLAN技术

WMN是移动AdHoc网络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新兴的一种无线连接形式,具有宽带无线汇聚连接的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其容量大、速率高等。在实际应用中,它可以与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多跳无线链路无线网状网络。此种网能够有效避免故障干扰,降低发射器功率,网络容量和无线覆盖范围得到扩增,并有效提高通信的可靠性。WLAN的组网方案是由接入控制点、接入点、无线网卡和网络管理共同构成,WLAN的传输媒介是无线多址信道,能够提供有线局域网,实现宽带网络的随意接入。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两者结合的产物,其传输速率较高,能够符合宽带联网的需求。

四、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

1、探索电网发展的新途径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确保电力发展满足社会的正常需求,并适应我国能源分布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电力事业得到平衡、稳步发展。加强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探索电力发展新途径,将更多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电网建中去,不断研究创新,使其适应当前电网运行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2、开创电网发展新局面

    将电网建设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不断改革完善安全工作体系,致力于解决电网安全问题。在加速电网建设的同时,加强创新安全管理理念,不断规范管理制度,严格监督管理,推进应急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安全供电。在一些事故频发区域,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保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确保电网安全稳定。

3、创新管理技术

    遵循电网运行的一般规律,不断创新管理技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发展为主线,全面提高整体调度能力,完善管理,从而使电网建设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此外,还要加强核心调度能力,保持技术规范与技术支持系统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电网建设的一体化。

4、积极推进技术的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开发安全可靠的电力无线通信网络。全景分布式的一体化调度支持系统是未来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采用多防线、多层次的安全防御系统,实现电网的最优化,全面促进我国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

5、积极推进调度建设

首先,准确把握调度中心功能定位,正确认识国家电力通信事业,加强部署,统一决策,全面提高思想认识。第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将国家电网安全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改善服务质量,结合实际调度情况,加强整顿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模范作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网对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通信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电力系统构建综合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通信中取得广泛的应用。因此,今后要对无线网络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加强无线通信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加强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萍. 浅谈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J].城市建设.2011(12)

电力技术创新篇10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Li Ning, Sun Zhixin, Yang Jing

Abstrac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the subject of an action in a strong and practical skills of professionals,not only does it require that students with skille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operating skills, in the fa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ro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electronic technology; design contest; electronic skills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市场上的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这就对电子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大学的电子技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针对社会的需求和学校教学的现状,电子技术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 做好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

1)创新是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是实现国家发展和振兴的有力杠杆。电子技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做好前提工作。首先,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改变课堂上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和学生作朋友式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促进者,善于从电子技术课程的各个角落发现创新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在思想认识上,要突破教材的限制,不断学习,多多吸取先进的电子技术知识和理念。课本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电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教师对电子技术的认识应该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这样才能紧追时代的步伐,为教学注入新鲜的电子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每一段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后,应选择与生活和实际紧密相连的器件进行举例和说明,并结合具体的课本知识内容讲解给学生,以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如基本RS触发器讲解完后,让学生用RS触发器来制作做2人抢答器。该抢答器电路简单,又有实用性,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尝试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再设问:如果是多人抢答器,又该怎样制作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3)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多多联系实际,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实验,采用启发的、诱导的、鼓励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备和资源,诸如多媒体、EDA电子仿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方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另外,电子设计和信息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体系,涉及软件、硬件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带领学生去学习。

2 电子技术专业实施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性

实践课程对于理论课程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课程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日后奠定基础。另外,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对培养创新性人才至关重要。电子技术专业实施实践教学,以其较好的直观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等优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继而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学校实现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战略的主要方法。电子技术专业的操作性强,电子专业的数字电子、模拟电子、EDA设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印刷电路板制作等硬件类课程都需要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各种实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机械元件、电子设备、电子仪器面前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最有效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开放学校实验室,建立具有一流设备、具备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新型实验室,鼓励学生到实验室中进行相关电子知识的实验,在试验中教给学生把握电子仪器的运作规律和操作规范。

3 引入电子设计竞赛是实现学生创新的有效方法

3.1 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是科技的竞争,这就要求科技人员要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而电子设计竞赛的设置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各级教育机构以及一些著名企业、协会等为便于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应用人才的培养,纷纷组织不同规模的电子设计竞赛。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这类具有竞赛性质的课外电子科技活动,帮助学生参加省市范围、国家范围、国际范围等更高层次的电子技术设计比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施展之处,并在具有一定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良,精益求精,争取把电子设计做得更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多样化和高质量上,所以,电子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掌握好牢靠的基础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习惯,培养好自身的创新意识,树立好社会的责任感及优秀的社会服务意识。而电子设计竞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社会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电子竞赛能够促进实践教学向深入化、高端化发展

电子竞赛为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发挥学生特长、提高电子技术技能的优秀平台。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一般都是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来安排的,分为电工基础实验、模电数电技术实验、电子综合实验3个层次。传统的实验过程内容较为陈旧、形式较为单一且方法简单,每节课的实验内容则过度地按着课本生搬硬套,特别是一些较为枯燥的电子电路实验课,单纯从验证课本理论出发,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严重束缚了学生个人创造力的发展。

而学生在电子竞赛中,为了取得更高层次的电子技术设计,就会主动摆脱传统实验模式的限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继续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查找相关资料,吸取不断更新的先进技术,应用各种新器件、新方法,自行设计电路,努力提高实验设计的智能化水平,将实践教学向技术高端化的方向推进。

3.3 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电子技能,增强创新的能力

与传统教学相比,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由承接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转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创新能力得以有效培养。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学生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科技应用文写作能力,演讲和答辩能力及技巧,团队组织和协调能力,新技术、新方法、新器件的学习及应用能力。通过一系列的电子竞赛和课外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素质,增强了自行设计、自行开发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电力技术创新篇11

一、电子技术教学概述

自从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理念以来,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依据。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在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现有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要的基础依据,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从而造就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接班人。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的存在已成为整个教育工作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环节,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最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工作重点所在。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综合的分析和探索,从而使得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预计工作标准。电子科学技术作为目前教学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以电子类、技工类、电子信息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课程,也是现代化教学工作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一部分。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一项理论严密、实践性、操作性要求强的工作模式,其在工作中能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优势,也是整个教学工作中最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工作环节和工作模式。

二、创新教育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创新教育体系和工作模式的应用中,创新观念的建立与完善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一切改革都必须要遵从的指导依据和关键性基础模式。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普及,创新教学已成为整个教学工作中最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话题,也是整个教育领域中最值得我们重视的话题之一,其在教学工作中广泛的应用中已成为了一套系统化、综合化的工作模式和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更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在新世纪的教育体系工作中,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也成为我国高等教学体系中最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一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将各种讲授中需要关注与重视的知识深入系统的进行总结和探索,并根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完善,进而朝着,内涵和外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念认识电路中的物理现象,从而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电子技术所揭示的规律是自然界普遍起作用的规律。电子技术教学中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所以它对于确定人们的世界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电子技术课程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任务的作用,建立现代的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重视理论、概念和独立性,忽视了实践性、应用性和相关性,造成了理论越来越深,内容越来越多,加重了工科学生的负担,造就了学生动手能力差,自学应变能力差等恶果。许多学生只知应负考试不知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少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强烈愿望。到了高年级,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只会将原理照搬照套,无实用性,无创新性。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改革教学内容。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电力技术创新篇12

2实践教学的创新和探索

个性教育,协作探究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学生不再是接受者,而是自主探索、小组协作,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内化[3]。个性教育,首先个性化实践项目。对于实验教学,分化每个实验,分层次考核。如电子技术实验,分成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其中,后者的比重不低于50%。任务驱动,注重引导实践环节,将实践内容设置成一个个综合任务,每个任务包含相关知识点交给学生。教师与学生要进行有效组合和合理分工。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辅助者,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任务。虚实结合,物尽其用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受到技术更新快和实验室资源的限制,使学生的想法很难一一满足。由此,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解决。首先,实验中增加面包板,学生在实验箱上完成实验内容后,可进行相关的扩展实验;其次,增加仿真环节,若学生有多个想法,要设计多款电路,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相关的软件来完成。头脑风暴法的应用头脑风暴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是一种生动灵活的交流探讨方式。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尝试把头脑风暴法引入电子技术的实践课程中。头脑风暴教学法应用于电子技术实践课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大接触的信息量、活跃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7]。

3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更新快是电子技术的特点之一,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也必须适应这个特点。这就对教师提出更好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素质。除了自学、参加培训,更要积极申请科研和教研项目,提高自身的能力,把新知识带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电力技术创新篇13

地方技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定位与教学实践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存在形式则是很高水准的,模拟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准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师资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摆脱坐而论道的旧框。

2.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存在问题

2.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大多是照本宣科,他们不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学的前沿知识,更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学到应用型的知识,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只讲理论,没有与理论学习相配套的完整的实践,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应用性不强,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我们第三学期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理论和实务的学习,让我们能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然而教学中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公关实习环节,因而做不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师资力量薄弱

技校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我们学校情况看来,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动手能力结构分布不合理。职业教育的实践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大多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没有受过正式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二是实践教师缺少培训机会。在平时实践教学中不了解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技能,知识难以更新、技能难以提高。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措施。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的人员。同时,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只有3、4个,且专业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学理论的学习,也没有任何模拟电子技术职业的从业经历。

3.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对策

3.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