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实用13篇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1

>> 《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解读 2009年第21期《新闻速览》之产业 2013年中国红木产业十大新闻 2008年第47期《新闻速览》之产业趋势 《计算机世界》第27期新闻素描 2013:假新闻“丰收”年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登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评述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解读 2012年“中国红木产业十大新闻” 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登 《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解读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一)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二)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四) 2013年IPTV产业盘点 怎么看与怎么办《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解读 产业新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产业新闻 2013年27期 产业新闻 2013年27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记者观察

李毅/文

中国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这令市场对石油仓储业务的关注度陡然提高。

若中国成功推出原油期货,则可通过自己的期货市场采购一定量的原油。届时,无论是国家战略储备油库,还是企业的商业油库,皆可获得成本较低的原油。这相比目前从现货市场购油,及只能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而言,在价格和运输成本上,均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近期在石油仓储行业最引人注目的商业纠纷——对泰山石化(1192.HK)旗下中国仓储公司的争夺,无疑是对这一趋势的最好诠释。

随着近年中国民营石油仓储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仓储设施已接近6000万立方米,储油规模已近2亿吨。其中,以石油储运为主业的泰山石化旗下也已发展出南沙、福建、洋山、烟台四个石油仓储沿海基地,拥有超过600万立方米的仓储能力。

中国仓储公司,成为泰山石化旗下的核心资产,其由泰山石化与美国最大的能源类私募基金华平投资公司投资的合资公司Storage Co.持有。2012年5月,泰山石化未能赎回已到期的优先票据,持有部分优先股的华平投资由此获得仓储公司控制权,从而经法定程序对仓储资产进行清盘。

2012年8月,一方是央企珠海振戎控股的广东振戎,一方是华平投资和中石化麾下公司改制而来的南方石化组成合资公司Neptune,两者竞标泰山石化的仓储资产。2012年10月,Neptune获得泰山石化仓储资产,并以3.25亿美元的价格与广东振戎签署买卖协议。但Neptune后违约,拒不与广东振戎完成资产交割,双方矛盾公开化,官司绵延至今。

央企背景的两大石油巨头大力争夺,正说明了泰山石化储油基地的价值:该仓储公司四大基地几乎兼顾了整个中国东南沿海,一旦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建成,无论自用还是改造成原油期货交割库,均有极佳的获利前景。

从国际经验看,石油期货市场能极大助推商业石油储备业的发展。纽约商品交易所、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周边均集中了全球最主要的石油仓储基地。成为原油期货交割库或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品油库,无疑意味着巨大的获利空间。

业内认为,金融危机后,尽管中国外汇缩水以及人民币升值放缓,但中国外汇储备将加大对实物储备,尤其是原油储备的力度。

由于中东局势等影响,国际油价近期或维持走高态势。除此,原油期货的推出还需克服国内的体制。因此,中国石油仓储业务虽然前景看好,但短期难以迎来高峰。 他说

杨东文:尚不担心乐视模式

“互联网企业对传统彩电企业的冲击并非表现在销量上,而是体现在公司组织架构、互联网文化和人才等方面。”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称,目前尚不担心乐视等互联网企业破釜沉舟抢端口的情况发生,互联网企业此举最大的障碍,是现金流难以支撑硬件成本的周转。互联网企业目前最看重的是硬件产品落地,若乐视等真能做到像电信运营商存话费送手机一样,那其盈利模式或许行得通,但如此一来的最大障碍是现金流。 快报

新电改方案初定

据国内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新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其两大要点是:推广直购电,逐步形成市场化的电价形成机制;电网企业的收入将由国家核定,不再承担买卖电力的角色。 腾讯市值超千亿美元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2

(一)数据存储行业环境分析―基于PEST模型

(1)政治环境。2001年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遭受恐怖主义分子袭击后,双子楼的倒塌并没有给公司的关键数据带来重大损失。摩根士丹利的远程防灾系统,能够实时将数据信息备份到另一个数据中心。

国内的存储市场也已经逐渐启动,国家相关政策鼓励数据存储技术的研究,同时鼓励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大数据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

(2)经济环境。从经济环境来讲,两个未来更加成熟的应用趋势驱动着存储市场的高速增长,一是数据库应用,包括供应链、电子采购、销售与市场的广泛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数据诞生;二是在线媒体,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内容,包括声音、影像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存储设施。

从平行市场来看,国内市场上存储采购量最大的是金融、电信等行业,但其他行业对存储的需求也日渐膨胀,特别是电子口岸、数字城市、统计信息化工程的启动都给相应行业的存储建设提出了要求。科技部启动的百亿元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重点发展和扶植的应用项目,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对存储系统的需求。

(3)文化环境。我国人口多,产生数据量大,这意味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如今人们更喜欢在网上进行操作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可以说人们与电子产品接触时便产生了数据,而这些都涉及到数据的存储。近几年,中国存储市场持续走高,增长率维持在25%左右。

(4)技术环境。技术环境因素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因素及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技术环境影响到企业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数据存储几大行业趋势:平板电脑、云计算、物联网等趋势会促使存储行业的发展。

平板电脑由于轻薄的要求,对存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智能手机由于有操纵系统,对存储的要求容量及运行速度也越来越高。另外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存储容量、运行速度等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云计算系统主要是将信息永久地存储在云中的服务器上,在使用信息时只是在客户端进行缓存,客户端可以是桌面电脑、手机、手持设备等。而这个趋势就会导致,个人电脑对数据存储容量要求降低,而大型电脑服务公司则对数据存储容量、安全性、速度要求提高。这就会导致传统硬盘销售量下降,而云计算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而物联网是指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实现对物品的电子标示,然后利用无线互联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网络,并实现网络中物品与物品或者物品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个趋势则会导致市场对存储设备需求的大幅增加。

(二)数据存储产业发展现状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数据存储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问题。有关数据表明,大约有80%左右的企业不愿意将企业内的业务数据放在云存储产品中,究其原因是出于对数据安全性的考虑。国内带宽也限制了用户对云存储的热情。如今,大家还是更习惯于花钱买硬件产品而非虚拟服务。可以看出国内云存储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惨烈的竞争尚未到来,市场的发展并不成熟,但结合国际来看,云存储还是很有发展潜力。

二、同有科技(300302)价值评估

(一)公司简介

同有科技全称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国内上市,成为中国存储行业唯一上市企业。作为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同有科技提供贴近大数据典型应用的创新技术、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拥有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

(二)企业竞争力分析

(1)行业内的竞争者。目前我国存储产业的竞争者主要来自于跨国公司。存储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壁垒,对于中小企业进入障碍较高。现有存储企业必须提升研发能力。而同有科技是中国唯一上市存储企业,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率先完成从传统的专业存储厂商向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的转型。专注存储行业二十余年,准确把握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2012年的成功上市,为研发生产提供了更加雄厚的资本支持。

(2)替代产品的威胁。存储行业企业提供的是存储设备产品和专业化服务,例如同有科技的服务对象政府、金融行业等具有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单位或企业,由于技术的局限很难选择自营的形式为自身提品和服务。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只能选择专业从事存储的企业提品和服务。可见,存储行业企业的替代性较低。

(3)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存储行业的供应商包括存储基础零部件设备供应商和数据管理服务供应商,大部分是IT制造行业企业,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于其规模、技术实力和专业性。如果业务量大、技术能力强、专业服务水准高,讨价还价能力就相对较强。而同有科技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成为国内覆盖行业最多的专业存储厂商,得到了政府、军工、科研院所、金融、医疗、教育、能源等多个行业用户的广泛认可,公司规模排同行业前列。同有科技具有一定的供应商谈判能力。

(4)买方的谈判能力。中国存储产业集中度较高,能提供海量数据存储设备和服务的国内企业并不多。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讲,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价格优势,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不高,根据成本节约的目标选择国内企业产品。

(三)财务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看出,销售毛利率较高,而ROIC、ROE、ROA三个指标却逐年递减,从其财务表报中看,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从2011年开始逐年递减。而成长能力中出现负增长,也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的递减。同时可以看出营运能力水平正常。

目前存储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迅速。2012年的上市对同有科技来说是个转折点。若公司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正确判断并适时调整自身研发策略,不能正确把握新技术的研发方向,将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公司紧密跟踪国内外的技术走向,深入调研客户实际需求,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提升公司专业技术水平。虽然公司具备了较强的销售能力和研发能力,但与国际大型存储厂商相比,公司在总体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方面依然相对较小。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公司的研发费用逐年提升。而近几年同有科技业也推出了数据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积累经验。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数据存储行业的环境和发展现状,并选出大数据板块的股票――同有科技。对同有科技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竞争力分析。同有科技作为中国存储行业唯一上市公司,正处于发展期,希望它在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为中国的大数据时代贡献一份力,并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Yang Michael, NAND market maintain growth streak in 2011 as tablet sales soar, Isuppli Memory & storage, January, 2011.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3

【DOI】10.16619/ki.rmltxsqy.2016.22.006

2014年,国务院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控制消费总量和优化能源结构的目标,要求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控制煤炭消费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此后,2015年6月,国务院又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由此可见,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大势已经确立,具体时间点也已明确,而天然气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天然气供需关系,并基于优化模型模拟了未来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天然气产业链存在着阻碍消费市场快速扩大的问题,因此,本文随后介绍了我国天然气市场改革情况,并基于博弈模型重点分析了价格机制改革和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放开的政策。目前,我国有30%的天然气依靠进口,而随着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这一比例将持续上升,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接下来分析了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作为先行和引领的油气行业如何在软实力方面更顺利地进行国际合作,确保天然气供应安全。最后,本文总结了上述供需展望、市场改革和国际合作三个方面,并做了综合分析。

天然气供需分析

供给分析与预测。我国天然气市场尚处在早期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2013年以前,由于宏观经济的带动以及环保政策引导等因素,天然气消费量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总体放缓,加之原油和煤炭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但天然气销售量总体仍呈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到1350亿立方米,进口量614亿立方米,消费量1932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到达了5.9%,但距世界平均24%、美国的30%、日本的25%、英国的33%、意大利的36%、俄罗斯的53%,还有巨大差距。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成为我国治理雾霾问题的重要资源,也是未来能源结构朝绿色低碳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国国内天然气生产供应80%来自塔里木、川渝、鄂尔多斯和海洋四大产区。管道进口气主要以土库曼斯坦为主,少量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国家进口。管道通道包括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以及新疆广汇进口管道。海上LNG来自卡塔尔的占比34%,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三国的占比约50%,另外不足20%来自也门、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和阿尔几内亚等地。2014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双方约定自2018年开始,俄罗斯每年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380亿立方米。自此,我国天然气四大进口通道战略格局初步形成,包括西北中亚管道气进口通道、东北中俄管道气进口通道、西南中缅管道气进口通道和海上LNG进口通道。

近年来,非常规气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其中,页岩气主要来自中石化涪陵地区和中石油威远地区。2014年底,全国页岩气产量共13亿立方米,2015年,全国产量高达44.71亿方,同比增长200%以上。国家能源局2016年9月印发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场开拓顺利的情况下,2020年力争实现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203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800亿~1000亿立方米。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推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大,@为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宝贵战略机遇,但同时也要注意,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来自资源、技术、资金和环境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较多。

全球天然气正在进入黄金时代,我国正逐渐形成国产常规气、非常规气、煤制气、进口LNG、进口管道气等多元化气源供给,以及“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供给格局。文献1中,笔者研究团队基于TIMES模型对2030年前我国油气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计算。在低碳减排情景下,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实现总规模3600亿~4000亿立方米。常规天然气供应平稳增长,2020年全国常规天然气产量将达1700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中,页岩气和煤层气预计实现规模400亿~600亿立方米。

需求分析与预测。在天然气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天然气消费结构也从以工业燃料和化工为主向多元化发展。2000年以前,中国天然气消费以化工用气和工业燃料用气为主,城市燃气和发电用气仅占较少部分。随着长距离输气管道的建成投产,天然气消费区域从油气田周边地区向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扩展。根据文献2,在2014年,我国城市燃气天然气消费量为710亿立方米,占比38.8%;发电用气270亿立方米,占比14.8%;工业用气560亿立方米,占比30.6%;化工用气290亿立方米,占比15.8%。而世界平均天然气40%用于发电,发电用气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占比都在50~60%。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天然气在发电方面一直都不是重点发展领域。而随着供给宽松、气候协定的签订、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趋势的确立、全球经济电气化程度提高和环保要求不断提升等因素,工业和发电的天然气消费将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发电的燃料结构中,天然气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发电将成为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在我国,天然气发电能不能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发电用气量主要取决于国家能源价格体系能否理顺,天然气发电的清洁属性价值能否得到体现,而这取决于天然气和电力双市场改革的进展。

供需情景模拟与分析。我国的天然气供给形式与格局已基本确立,天然气消费的重点行业也已经被圈定,而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考虑各种不确定性的供需匹配以及动态发展与调整。在文献3中,笔者的研究团队构建了天然气供需分析优化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将各个大型气田、LNG终端和管道气接入点都定义为供给节点,每个省都定义成一个消费节点,整体形成了一个天然气供需的复杂网络。基于该网络,构建线性供需动态优化模型,求解多期的、总成本最小的、满足需求的供给方案。输入参数主要是各个气田的生产成本、LNG及管道进口价格、节点之间的传输容量和成本、各个需求节点的需求量等,而输出结果不仅包括总供给成本,还包括了全国整体的供给方案、天然气整体流向和数量、基础设施开发规划和地理布局。基于模型本身,根据国内页岩气开发成本、国外进口管道气和LNG价格、中缅管道等重要能源通道发生问题等多个不确定因素设定不同情景并展开分析,最终得到了不同情景下的总成本、基础设施布局和能源流向等结果。具体而言,国内页岩气生产成本能否降低、国外进口天然气价格是否走高以及进口通道(例如中缅管道)是否会发生动乱是最为关键的核心因素。即使国外进口气价格低,国内页岩气也应投入一定资金维持产量来应对可能的变故。由于我国主要消费地在东部地区,如果进口气价格走高,从西北和西南管道进口的天然气受到的影响更大,因为加上国内的传输成本,西部进口气价格和东部海上进口的LNG相比没有经济竞争力。

中国天然气产业改革

定价机制改革。受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机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天然气消费在2014年的增长率从上一年的两位数降至8.6%,2015年大幅降至3.3%。以这种增速,很难完成2020年天然气一次能源占比达10%的规划目标。而如上文所述,在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及一些主要国家都相差很远。我国天然气消费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气相对于煤炭成本过高,因此以气代煤受到经济性的严重制约。高价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价格机制和监管的问题,地方的输配气成本是能否降价的关键。另外,对居民用气的交叉补贴行为,增加了工业、发电等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用气行业的成本,不利于天然气市场的大规模推广。近年来,相对富裕的东部沿海地区正在大力推进电力结构清洁化,沿海多个省份禁止新上燃煤电厂,努力发展天然气发电。然而,随着近两年国内天然气价格的接连上涨,天然气电厂的上网电价却调整不到位。天然气燃料成本占天然气电厂主营业务成本的80.0%以上,燃料成本已超过现行燃机上网电价,客观来说,目前天然气发电存在亏损,有气价较贵的原因,也有国内电力价格体制尚未市场化的原因。天然气清洁低碳,对雾霾治理有很大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环境正外部性,同时天然气发电启动速度快、适合调峰。而目前各种发电燃料并没有体现出包括资源稀缺、环境正外部性在内的真实成本,天然气发电的环境效应以及调峰效应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定。因此,基于市场机制推进天然气电力的发展,应理顺天然气、天然气发电、电网以及环境的关系,体现其调峰作用和环保价值。

在文献4中,笔者团队完成了天然气发电经济竞争力理论研究。在我国天然气、电力双市场改革的情况下,天然气大用户直供降低了价格,电力实行实时定价的方式突出了天然气电力调峰的优越性,同时考虑通过环境税、碳税等经济方法补贴天然气电力的环境正外部性,那么天然气发电就会变得更有竞争力。在研究中,基于我国天然气产业状况与博弈理论构建了中国天然气电力市场的博弈模型,然后基于模型设计了五个不同情景以定量测算碳排放税、环境补贴、能源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对天然气发电竞争力的影响,并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在各个政策情景下中国天然气发电的经济竞争力水平,分析了各个关键政策在提高天然气发电竞争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在只考虑煤电和气电的市场中,市场化改革可以使天然气发电比例增加至5.49%;政府对发电厂征收100元/吨・CO2的碳排放税时,可使这一比例增加至7.66%;当政府给予发电厂的燃气发电134元/MWh的环境补贴时,天然气发电比例将增加至15%;最后,在总结了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在基于市场定价机制和相应的财税、环境政策条件下,天然气发电在我国能源市场改革背景下将具有足够经济竞争力。

基础设施的第三方准入。除了价格机制改革,我国天然气产业改革的重点还包括对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的放开。2016年10月底,中石化《中国石化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公告》,将旗下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以及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等全部管网资产信息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为国家能源局三年前提出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开了头炮。此次中石化彻彻底底“坦白”了相关“家底”,并列出了详尽的接入技g标准、使用价格以及申请条件。

我国市场与天然气产业成熟的欧美国家相比,基础设施容量非常有限,因此,应在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放第三方准入。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考虑如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而后要考虑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确立。而对于是否能基于市场机制扩建容量,主要取决于相关政策。2016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明确储气设施相关价格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储气服务价格、储气设施天然气购销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举措。明确储气设施价格市场化政策,有利于调动各方投资建设储气设施的积极性,提高冬季市场保障能力;有利于引导下游企业降低冬季不合理用气需求,确保供气安全。同时,也为倒逼体制改革进一步铺路,鼓励城镇燃气企业投资建设储气设施。城镇区域内燃气企业自建自用的储气设施,其投资和运行成本纳入城镇燃气配气成本统筹考虑,并给予合理收益。

在文献5中,笔者的研究团队在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具体情况,应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了天然气储气库的最优开发策略与运营模式。研究提出的博弈分析定量模型克服了原有的天然气储气库开发、运营、定价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模型支持的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当储气库非独立运营时,第三方准入会促使垂直一体化经营的生产商修建更多的储气设施,储气库最优容量将扩大为原来的1.2倍,同时消费者剩余增加了25%,社会总福利增加9%。当储气库独立运营时,储气库最优容量增加至一体化经营时的1.6倍,社会总福利增加44%。由此可见,储气库独立运营能有效刺激天然气下游市场需求,缓解冬季用气紧张。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储气库独立经营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转变过程,应分步进行、逐级递进。此外,储气库建设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部分投资者无法承担如此大的风险。储气库独立运营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融资、储气费的确定等。因此,国家在施以政策法规加以引导的同时,应鼓励储气库投资主体多元化,正确引导中小型企业投资储气库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规避体系。

天然气国际合作

目前,我国天然气供给30%来自海外进口,天然气国际合作是整个“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先行和引领,是国家首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而油气合作除了上游探勘开发、中游的储运和通道以及下游的销售等业务合作外,还要研究业务以外的因素: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济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从而增加我国与沿线国家打交道的软实力,进而保障上述的各种业务合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和进行。

因此,基于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和国情分析的天然气合作战略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的研究团队对天然气国际合作的软实力研究关注了以下内容:第一,“一带一路”天然气合作的整体国际背景,包括政治发展趋势、政治地缘板块和“一带一路”与历来对外经济合作项目的对比,梳理“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的国家大背景以及发展趋势;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关键国家具体的地缘和国情,包括中东、南亚和中亚俄罗斯。中东包括沙特、伊朗和伊拉克;南亚主要是巴基斯坦、缅甸和马六甲相关国家;中亚主要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同时对上述国家分类总结和对比;第三,针对各种油气合作相关制度和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包括安全保证机制、经济金融机制和法律法规机制。可通过最终形成综合、完善、规范的《亚洲能源》来全面确保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油气合作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从而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保障业务合作的顺利开展;第四,国际油气合作的配套文化、教育和交流的软实力,包括如何在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中,增加中国文化价值和经济理性的宣传,如何培养来自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以及如何使中国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同时,服务“一带一路”的需求也倒逼文化宣传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转型。基于上述四个方面,需要总结我国与沿线国家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天然气合作的各种风险和机遇。

结语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低碳化的趋势日益强烈,环保压力不断增加,天然气将进入黄金发展阶段,成为使全球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重要桥梁。然而,天然气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上游的勘探开发、进口到中游的储运以及下游的分配和消费都充满了挑战和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天然气发展战略展开了全面研究和分析,为制定天然气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本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首先介绍了我国天然气供需基本情况,强调了近十几年来天然气市场的快速成长以及未来的预期增加。目前,我国正在逐渐形成国产常规气、非常规气、煤制气、进口LNG、进口管道气等多元化气源供给,以及“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供给格局。同时,天然气市场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例如国有非常规气开发技术、进口天然气价格以及天然气通道安全方面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优化模型的情景模拟,全面分析了天然气供需情况、能源流向和能源安全影响。第二,近两年,随着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市场机制的阻碍作用,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大幅回落。为了落实2020年天然气发展目标,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推进,市场在天然气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按照国家“监管中间、放开两头”的价格管理思路,包括各省门站价在内的各种气源价格管制将逐步取消,产业链两端的价格将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在此背景下,我国天然气、电力双市场改革不断推进,天然气的大用户直供降低了价格,电力实行实时定价的方式突出了天然气电力调峰的优越性,同时考虑通过环境税、碳税等经济方法补贴天然气电力的环境正外部性。在上述条件下,笔者应用博弈理论模型分析天然气发电的经济竞争力。而与此同时,如何进行天然气产业改革,如何在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发展的同时,开放第三方准入以促进产业发展成为重要问题。本文以储气库为例,基于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第三方准入和储气库完全独立对天然气产业的促进作用。第三,目前我国天然气供给30%来自海外进口,而天然气国际合作是整个“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先行和引领,是国家首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而天然气的国际合作除了上游探勘开发、中游的储运和通道以及下游的销售等业务合作外,还需要研究业务以外的因素: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从而增加我国与沿线国家打交道的软实力,进而保障上述的各种业务合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和进行。因此,本文介绍了基于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和国情分析的“一带一路”天然气合作战略研究。

(本文系笔者主持的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项目“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实施方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项目“2030年前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工程院重点项目子课题“基于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和国情分析的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分别为201608、中油研20150114、2014-XZ-32-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歌、李彦和陈思源对此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Xi Yang, Hong Wan, Qi Zhang, Jing-Cheng Zhou, Si-Yuan Chen, 2016, "A scenario analysis of oil and gas consumption in China to 2030 considering the peak CO2 emission constraint", Petroleum Science, Vol.13, pp.370-38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2015,《中国气体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15》,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Qi Zhang, Zhan Li and Ge Wang, 2016,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Natural Gas Supply Cost on Gas Flow and Infrastructure Deployment in China", Applied Energy, Vol.162, pp.1385-1398.

Ruijie Tian, Qi Zhang, Ge Wang, Hailong Li, etc, 2015,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natural gas-fired electricity with energy market reform in China using a dynamic game-theoretic model". Applied Energy, http:///10.1016/j.apenergy.2015.11.079.

思源、张奇、王歌、李彦,2016,《基于博弈分析的我国天然气储气库开发策略及运营模式研究》,《石油科学通报》,第1期,第175~182页。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4

一、邮储银行电子银行产品体系及功能介绍

(一)邮储银行电子银行体系构成

邮储银行成立后,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上线电话银行、个人网银、电视银行和手机银行产品,加上遍布城乡的ATM、CRS等自助设备,以及2013年底上线的微信银行、易信银行、微博银行,形成了方便、快捷、种类齐全的电子银行服务网络,成为电子银行产品最完备的商业银行,并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业务推广,目前电子渠道已经成为客户办理业务的主要渠道。

(二)邮储银行电子银行体系应用功能

目前,邮储个人网银、手机银行可以为客户办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网上缴费业务、信用卡业务、网上支付业务、投资理财业务、外币业务、个人贷款等多项基本业务服务,可以满足客户80%的业务需求;手机银行除了基本的账户查询、管理、转账功能以外,还具备商旅、生活、短信查询等特色业务,面向的客户群广泛,扩展性强,基本构架较为清晰;电视银行可以实现个人客户人民币账户信息查询、转账、电视支付、信用卡、缴费、银行产品信息查询等功能;电话银行可以提供自助语音服务和人工座席服务;ATM、CRS等自助设备不仅实现了客户自助现金存取款、转账、缴费等功能,还具品牌展示和广告宣传等作用;微信、易信和微博银行提供余额查询、明细查询、信用卡查询、还款、账户挂失和缴费等多项便捷功能,也是邮储主要优惠活动宣传的重要渠道。

目前,邮储银行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载体之一,功能的日益强大使之逐渐成为邮储银行维系客户、服务客户、提升客户的主要渠道。

二、邮储银行个人网银、手机银行优劣势分析

(一)产品优势

个人网银:一是交易成功率高,根据人民银行的通报显示,邮储银行的个人网银交易成功率高,在各家银行当中排名前列;二是安全性高。全国首家使用包含客户姓名、金额等信息的短信密码,通过双渠道、双因素的事中控制,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由于使用了双渠道双因素的认证模式,邮储的个人网银安全性较其它银行相对较高。在其它商业银行网银受到钓鱼网银、木马程序、黑客攻击时,邮储个人网银抵御性更强。

手机银行:是目前最热门的一项电子银行业务,由于手机体积小,手机银行功能齐全,等于是客户掌上的银行柜台,非常方便。相较于其它银行,邮储的手机银行有以下2个优势:一是邮储的手机银行客户端版本同时支持5种手机操作系统,是目前支持手机操作系统最全的银行。二是根据开发技术的不同,邮储的手机银行分为三个版本,分别是客户端版、WAP版和万能卡版。邮储万能卡版本同时支持智能机和非智能机,包括山寨机,是目前支持手机种类最广的银行。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推广和山寨手机的泛滥,以上两个特点成为邮储手机银行业务最大的竞争优势。

(二)产品劣势

较其它商业银行,邮储个人网银、手机银行一是业务功能不够丰富,在缴费、酒店、火车票余额票务等生活服务的功能上与商业银行存在差距。其它商业银行代缴费品种齐全。如招商银行开发的手机银行“商旅预订”功能,不但可以购买机票而且可以实现国内酒店预订,实现了出行客户的一条龙服务。邮储手机银行的“商旅服务”只能购买飞机票。二是手机银行的特色功能较比其它银行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建行的手机银行支持预约取款功能,客户凭特约取款ID及取款密码即可在建行自助设备无卡取款;建行手机摇一摇功能,可实现客户查询账户余额、查询外汇牌价、查询网点信息以及转账;光大银行的“摇摇缴费”等,受到众多“摇摇族”的热捧。

三、分析结论

个人网银、手机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改变了银行原有的服务模式和竞争规则,带来了传统银行业务的重大变革,开辟了新的交易处理方式和客户服务方式,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型银行都向客户提供了个人网银、手机银行服务,未来,个人网银、手机银行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转型的服务支撑、业务分流、改善结构、品牌宣传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增长引擎,也是各银行间竞争的焦点。

邮储银行要以个人网银、手机银行为引领,将大力推进个人网银、手机银行业务快速、稳健发展作为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要坚定地优先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快速扩大电子银行客户规模。充分发挥线下网点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电子银行业务的拓展。

四、邮储银行面临的发展机遇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加明确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无疑,2015年将是互联网金融全面渗透金融业的一年,从移动支付技术升级,到场景建设,到金融产品创新,它的成长正改变着未来金融的形态,作为经济运行支付结算和电子支付主要参与主体之一的银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一)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

国家明确“互联网+”行动方向,为各行业参与“互联网+”行动确定了指导细则与支持措施,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鼓励创业创新、产业融合,工业、农业、服务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业、旅游业等行业互联网化大势所趋。更宽松的监管环境、更好的技术支持、更多的创新原动力为电子银行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二)移动金融重构电子银行市场格局

随着移动金融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已经习惯利用手机银行完成在线购物、理财、转账、缴费等各种金融消费行为。目前,各家银行都将移动银行业务视作巨大商机,因为这一渠道不仅能够通过移动支付提供潜在的新的收入来源以及新的市场营销和服务机会,还能够更好地留住现有客户,发展更多外源客户。

(三)电子支付业务是银行发展转型的重要推手

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互联网支付领域垄断地位逐渐形成,以及其对电子支付业务的创新发展和对金融服务的广泛涉足,使商业银行面临着被脱媒、被边缘化的危机。电子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俨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模式的重要推力。无论是被动应对,还是积极主动抢抓电子支付大发展契机,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机遇。

(四)网点智能化推动银行服务方式不断转变

伴随着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超级柜台、VTM、智能叫号机、自助填单台等先进机具日益普及,对于银行来说,“智能化”网点在拓展银行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提高现有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为银行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使得银行得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和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

五、邮储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策略

(一)强化服务意识、定位客户群体、加快电子银行客户的集群拓展

围绕做大客户规模,紧抓“五大类”目标客户群体,加快电子银行客户拓展。一是移动金融客户营销。以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激活使用为重点,形成“注册激活”、“关注签约”同步完成的模式。手机银行以免费转账、激活扫码、二维码购物为主要活动形式,微信银行以关注签约、体验信用卡账单推送和分期功能为侧重点开展营销。二是校园客户营销。在两届大学生网商大赛基础上,立足综合营销,继续开拓校园市场,加深学生群体的开发,推进校园业务拓展。联动个金、信用卡、公司、信贷业务,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在校园市场进一步树立邮储电子银行品牌形象。三是网上商户营销。一方面深化与现有商户的合作,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烟草公司、政务中心、基金公司等综合收益较高的商户,同时,着力挖掘商旅服务、音乐视频、小说网游等新型商户,引导商户网购客群向电子银行客群转化。四是城市理财客户营销。一方面要做好产品宣传,吸引理财客户开通并体验电子银行;另一方面要利用电子银行理财在线签约功能,引导电子银行客户开通理财功能,扩大电子银行理财客户规模。五是网点客户营销。要树立综合营销观念,做好网点VIP客户、信用卡、消费信贷、小企业信贷、工资、代缴费等重点客群的交叉营销,实现网点存量客户向电子银行的有效转化。

(二)强化精细意识、依托数据分析、深度挖掘潜在“长尾”客户群

加强与科技部门沟通协作,做到业务、科技相互支撑无缝对接,依托交易数据,通过交易行为以及交易习惯分析,深度挖掘潜在客户,开发针对性产品,指导开展基于客户需求的精准营销服务,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开展核心业务客户数据分析和交叉营销。一是加强对缴费类客户的交易行为分析,定期对使用柜面缴费的客户按年龄分段进行抽样调查,按季度分别对40岁以下、50岁以下、60岁以下客户群进行数据分析,由小到大,分步推进一对一营销,做好电子银行交易转换工作。二是加强对信用卡和信贷类还款客户的交易行为分析,定期对在柜面进行还款的客户按业务种类进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制定对应的联动机制,做好现有客户深度挖掘工作。三是加强对转账汇款类客户的交易行为分析,定期对在柜面进行转账汇款的客户按交易类型进行抽样调查,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方案及优惠政策,做好转账类客户向电子渠道迁移工作。

(三)强化平台意识,努力将电子银行打造成为宣传、营销和交易的综合平台和重要窗口

加快平台建设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线上产品业务种类和功能,促进渠道整合,强化营销服务,努力将电子银行打造成全面、便捷、高效、统一的宣传、营销和交易的综合平台和重要窗口,努力推行全行所有产品线上线下联动服务营销,将线下产品搬至线上,让产品都通过O2O在电子渠道上得到体现,充分展现产品优势,将电子平台打造成宣传营销的主渠道,交易的主阵地,展示邮储产品特点和银行服务的重要窗口。

(四)强化规划意识、优化布局、加快网点服务电子化转型进程

一是加强电子银行体验中心建设,在具备条件的网点全面完成所有银行网点电子银行体验区建设。二是加快自助银行建设步伐。做好自助设备布局规划,填补空白服务区,方便利民,提升全行自助银行社会形象。

(五)强化考核意识、打造团队、推进柜面服务的电子化迁徙速度 电子银行业务是市场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核心,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打造一支精通电子银行业务并善于运用电子渠道指导、维护和营销客户的电子银行专员精品团队。二是强化考核机制,将业务发展指标与各级人员挂钩,奖惩分明,提升一线人员业务分流主动性,培育良好的分流引导习惯。三是做好客户引导体验工作。充分利用网点电子银行体验设备,让客户体验邮储电子银行产品的方便快捷,培养客户良好的交易习惯。

(六)强化精准意识、细分市场、打造新型城乡差异化营销模式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5

大数据时代,呈爆炸性增长的数据规模,可以直接决定企业发展的未来。一方面,数据爆炸性增长可能给企业带来问题和隐患。比如,如何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和可靠?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信息转变为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越来越高,这也使得企业难以容忍数据的损坏或丢失。数据信息的毁坏和丢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Patterson,D.A.,2002)。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对于诸如广电行业企业这种有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客户来说,体现得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大数据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正面收益,比如从价值密度低的海量数据中,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迅速提取更有价值的数据,用于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存储行业企业纷纷展开兼并收购,提升综合能力。如存储行业领导厂商VMware公司(NYSE:VMW)先后收购了开源Java开发商SpringSource、关系型和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厂商GemStone、开源软件开发商WaveMaker、企业社交协作解决方案提供商Socialcast、PPT在线制作服务提供商 SlideRocket,并对其进行整合,成为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IBM也在大数据领域展开了连环收购,先后收购销售数据分析公司Varicent和企业搜索和导航软件提供商Vivisimo,将大数据的搜索和分析扩展到Hadoop之外的传统遗留应用和数据仓库。

存储行业产业环境现状

产业环境分析体现了产业内的竞争激烈程度和企业的最终获利潜力。波特认为五种力量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行业环境:新进入者的威胁、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就存储行业而言,本文用五力模型对其行业环境进行分析(见图1):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目前我国存储产业的潜在竞争者主要来自于IBM、EMC和VMware等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基于核心传统的存储设备技术能力,通过内部研发和兼并收购等已经具备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存储解决方案的能力。另外,华为、蓝汛科技、永新视博、同洲、索贝、新奥特、数码视讯等公司也纷纷涉足大数据领域,推出了针对广电行业应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以上行业新进入者对现有存储企业带来了较高威胁,虽然存储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壁垒,对于中小企业进入障碍较高,但对于这些技术研发具有优势的企业,这些壁垒不足以形成障碍。所以,新进入者威胁是需要充分考虑的要素。为获得可持续发展,现有存储企业必须提升研发能力,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结合云计算为用户提供更多创新的业务体验,还可通过构建业务研发云平台,降低新业务开发成本,加快新业务推出速度,为赢得市场先机奠定基础。

(二)替代产品的威胁

存储行业企业提供的是存储设备产品和专业化服务,诸如广电和证券行业等具有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企业,由于技术的局限很难选择自营的形式为自身提品和服务。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只能选择专业从事存储的企业提品或服务。可见,存储行业企业的替代性较低。

(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存储行业的供应商包括存储基础零部件设备供应商和数据管理服务供应商,大部分是IT制造行业企业,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于其规模、技术实力和专业性。如果业务量大、技术能力强、专业服务水准高,讨价还价能力就相对较强。

(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中国存储产业集中度较高,能提供海量数据存储设备和服务的国内企业并不多。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讲,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价格优势,国外企业提供专业化产品和服务水准较高,客户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不高,一般根据成本节约的目标选择国内或国外企业的产品。

(五)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存储行业竞争虽然激烈,但是主要依靠品牌、本地化支持、技术和性价比等因素的良性竞争。一方面,在高端市场,国外厂商依靠品牌和技术优势占据了一部分对价格不敏感的大客户,但是由于其本地化支持程度较低,后期发生的服务成本较高,很多企业选择国内存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一部分国内存储行业企业依靠强大的本地化支持,依靠性能和价格两方面竞争;另一部分企业通过拓展增值型服务和提升服务水准,拓展新服务帮助客户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创造价值来获取竞争地位。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存储行业是个具有吸引力的朝阳产业,服务市场的需求和利润空间较大。

大数据时代存储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将会给广电、银行、证券等有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行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和影响,这些存储产业链下游的客户企业必定会更加依赖于大数据的发展,这为存储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潜在需求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存储行业企业更应该明确客户需求和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保从容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时展带来的能量,提升和深耕自身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张帅,2000)。以新闻广电这一典型存储行业客户为例,存在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性能和低延时。信息流、工作流的整合对性能要求日益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高,如节目播出流畅、不丢帧,要求数据必须在限定时间以限定的形式和流量提供;第二,大容量和高可靠性。行业的数据存储若以音频视频流为主,往往一个文件即高达数十GB,清晰度提高,使得数据量大幅增长,另外数据(音视频资料)这种核心资源,具有珍贵的历史意义和保留价值,若发生丢失会给电视台、网络公司带来巨大损失;第三,节约成本。由于设备和服务的分散采购,给客户方带来了额外的交易成本支出,如何为客户节约交易流程复杂带来的成本,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是存储行业企业面临的又一挑战。

大数据时代存储行业发展战略

(一)推进增值服务管理,从存储设备提供商向数据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转型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客户需求和科技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一些客户自身具备丰富的业务类型和应用场景,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为大数据的方案实施提供宝贵的信息基础;而大数据领域的科技发展则可以为客户企业提供高效、安全、合理的技术平台,最大程度满足企业需求。例如,广电行业对大数据应用存在着诸多显见或潜在需求,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广电行业的大数据应用也必将随之兴起。在广电行业内部,大部分电台、电视台都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并开始实施包括生产、办公、网络集成一体的全台网络建设。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存储海量数据的高端存储设备,更需要满足终端综合需求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这要求存储企业能够提品+服务的“交钥匙”工程,从存储设备提供商向数据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转型。这种转型要求存储企业具备较高的综合需求管理能力,在面对不同客户的多级多域综合需求时,能迅速响应分解到企业内部和二级、三级供应商,再进一步整合成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交递客户。可见培育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是成为数据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的基础(陈向东、王晓方,2011)。

(二)采用科技前置的营销策略,提升数据整合能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技术创新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实现增值营销。为使存储企业高端客户和产品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必须采取科研前置的技术营销策略,这也是大客户营销的基础所在。大客户代表着前向产业的拉动者,公司需坚持技术领先,紧紧跟随前项产业的技术进步,如云计算、云平台和活性存储等,采取合作开发、单独研制等方式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并针对不同使用条件和环境,为顾客进行合理数据存储方案设计,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一方面,更敏锐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客户的最新需求;另一方面,保持向高端客户和新的产品服务模式拓进,把知识营销运用于存储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对传统设备制造型存储企业的改造升级,构建强势存储企业品牌的长期竞争优势,其主旨是企业不仅要能够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协助数据管理,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用户应用环境研发,提供有针对性的优化解决方案。

(三)推进产业联盟和培育存储产业链,构建全球化网络

一方面,在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积极与全球各地的研究机构开展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积极开展供应商参与的、科研院所联合研发,跨企业、跨产业的技术研发联盟;另一方面,建立多方合作平台,建立以综合服务集成商为主导的产业价值网,以建立稳定持续的业务关系为目标,由专人或专项小组直接与目标客户沟通,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基于品牌、技术、制造和服务积累力量,作为国际化的 “四轮驱动”,推动中国存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品牌、技术、服务和制造都是全球存储市场的角力点。存储行业企业应尽快完成从产品输出到以技术、服务输出和品牌输出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产品的供应能力和服务能力。基于以上展开国际市场布局,面对复杂陌生的海外市场,还需要建立本土化的供应网络,与当地供应商合作,在构建渠道网络的同时,了解和熟悉当地市场。随着国际市场业务增长以及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的完善,提供与之匹配的本地化服务支持,与国际存储企业竞争。

参考文献:

1.Patterson,D.A.2002.Avail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performance: New focus for a new century. Key note speech at FAST'02

2.2011年存储行业十大发展趋势预测[J].微电脑世界,2011(2)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85

4.张帅.存储行业的先锋—美国EMC公司[J].中国科技信息,2000(24)

5.存储行业从品质竞争转向品位竞争[J].计算机与网络,2006(13)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6

1.1 电力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1.1.1 市场环境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企业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必然会对电力系统进行技术改造,这就会导致原有的设备失去用途,电力企业不得不重新储备物资。另一方面,电力生产对电力物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电力设备生产厂家出现了过饱和现象,小范围的卖方市场逐步形成,电力企业为保证供电的持续性,会出现超储多储现象。

1.1.2 电力企业自身管理现状。电力企业库存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管理物品种类多,几乎涵盖生产物资供应市场的所有产品;物品价格昂贵,尤其是由特殊材料制备、加工精度较高、程序复杂的设备;科技含量高,电力设备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多数设备具有自动化仪表配置,精密度高、性能全;库存量大,企业为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会重复进行储备,导致库存量大;库存管理水平较低,仓库设备陈旧,缺乏及时的维护和投入;管理方式仍采用传统模式,导致无效库存量大,资金积压严重,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压力。

1.2 电力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风险

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现有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风险,以下将从经济、技术、安全和市场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2.1 经济风险。库存物资要占用场地、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因此会形成较大的库存成本。若企业的库存过多,一方面会造成物资积压,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另一方面还可能由于储备物资过多,需要占用大规模的仓库面积和管理人员,这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无疑是不利的。当然,物资储备过少也会产生经济风险,生产中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要在短时间内组织供应,就不得不面对高额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

1.2.2 技术风险。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该行业技术更新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电力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日益缩短。物资储备过多,可能会导致长期放置的物质变为技术过时、失去利用价值的物资,这势必要面临技术淘汰的风险。

1.2.3 安全风险。电力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其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以安全为首要原则。库存管理时,也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库存物资管理不当,很容易影响物资设备的性能,给后期系统安全运行埋下安全隐患;若库存结构不合理,也会出现因无合适的备品影响生产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会由于缺乏事故备品而延误抢修,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

1.2.4 市场风险。我国电力企业长期处于计划体制管理模式下,缺乏足够的市场观念;库存管理同样也存在对市场供应和价格考虑较少的情况,并认为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是需要以增加库存为基础的,降低库存就会影响服务质量。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引下,电力企业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关注度不够,难以把握使用单位的实际需求,计划与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问题。电力企业为保障安全生产,防止缺货,只能不断增大库存量,加大了企业的市场风险。

2 电力企业库存管理风险对策研究

2.1 加强物资需求管理

物资需求预测是做好库存管理的首要前提,库存管理人员应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准确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和变化情况,通过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探索电力物资使用、积压、缺料的规律性;必要时还可通过数理模型对需求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提高需求分析的准确性,为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提供参考。

做好总采购量的规划工作。电力企业可通过生产单位每年的建设情况对材料消耗进行估量,在做好评估分析的基础上,下达生产、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物资的采购、发放、消耗和储备贯穿到项目规划当中。以计划为指导,用计划约束采购、控制消耗,减少超储备和多储备问题的发生。

2.2 构建有效的供应网络

降低库存的有效手段是构建有效的供应网络,提高物资流通效率。电力企业应重新评价自身的供应网络,将库存管理思想融入到供应网络建构当中,使物资价格、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搬运成本融为一体,进行一体化管理。在构建供应网络时,要加强供应商管理,做好供应商的信誉评估,选择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生产厂家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2.3 物资分类管理

电力设备物资种类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且采购成本和采购难易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管理时应按照上述要素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制定不同的物资管理方法。如对于战略型物资可采取定期订购、定期盘点的管理模式,降低单次进货量。对物资市场动态和需求动态进行实时关注,避免过早进货,也要防止缺货;对相对次要的物资管理可采取最低定额、集中招标、定时供应的管理方式;对于大众通用物资,则可适当增加安全库存,通过大规模集中订购,节约采购成本。

2.4 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

零库存技术是按照实施供应的思想组织物资供应,使库存达到最小化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电力企业中,通用物资多为卖方市场,可采取零库存的管理模式;若电力企业与生产供应商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可采用先使用后结算的模式,此时可按照零库存进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

3 结语

库存管理不仅是管理问题,也是成本控制问题,更是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否正常生产的重要问题。我国电力企业库存管理技术落后,因此普遍存在库存物资积压多、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给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带来诸多风险。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库存管理,能减少企业库存成本,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这对于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7

根据IDC的预测,由于磁盘存储应用急速扩张,引发了存储设备和存储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快速增长。其中,来自中国通信行业的需求将使国内电信运营商成为存储设备和存储管理系统的大买家,而造成通信行业对存储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显然是电信新业务爆炸式的发展以及数据量海量的攀升。

在这个过程中,存储厂商在电信行业高端存储的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市场前景的明朗使得电信存储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各种技术的推陈出新,并购、结盟频频发生,绵延不断的市场动作让存储领域充满变数。不难发现,面对中国这个庞大而充满潜力的市场,每一个厂商都在设法延展产业链并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记者从中国移动安徽、山东、浙江、海南等省分公司的集采中了解到,目前,电信行业高端存储市场上不仅有EMC、IBM、惠普、日立数据系统这样的老牌巨头捉对厮杀、保卫各自阵地,也有富士通、H3C这样的黑马,这使得电信存储市场的格局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而在这个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的采购策略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对自身的IT需求有了理性的思考,专门针对行业市场的价格和竞争格局制定了新的策略。某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分析称,中国移动在去年和今年出台的IT集采新政,就是专门针对IT基础设施(尤其是存储设备招标)中厂商恶意抬价和杀价的策略性尝试。

价格博弈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移动一直在加强IT设备集采方面的控制力。记者了解到,经过几年来的尝试,中国移动逐渐形成了使用价格限制的招标思路。随着今年8月份中国移动主机、存储、系统软件集采的回标,电信IT支撑领域市场格局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中国移动某位从事集采相关工作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国移动集团集采对价格的限制政策,就是为了控制厂商在各省公司大量替换旧设备进行系统扩容的项目时高价中标,再贴补自己感兴趣的新购项目来实现低价中标的做法。中国移动正是要通过采用价格限制的策略,来削弱某个单一厂商在某省公司IT基础设施方面过深的黏着度和过大的话语权。

对此,业内有评论指出,中国移动采取价格控制策略初衷很好,但具体在每个公司实施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各省分公司对于各存储厂商的产品难免有着先天的选择性和倾向性,尤其是在旧系统扩容项目上,这主要归因于运营商对旧有设备投资的保护及其引发的对兼容性的考虑;其次,对于操纵价格的违规存储厂商的废标操作存在困难,因为惩罚如何进行,是否废标,废掉高价标还是低价标,废掉扩容项目标还是新购项目标,都是不容易把握的操作。而几个主要大厂商也在利用这些因素,与中国移动展开博弈。

市场竞争白热化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8

兴起趋势加速

“国内云存储市场规模将于2019年达到9.27亿美元。” IDC在此前的《云存储服务――数据存储新挑战的应对之道》白皮书中,对云存储服务市场的预测用“爆发性的增长机遇”来表示。

在白皮书中,IDC其针对云存储服务的跟踪研究和预测数据:2014 年起中国云存储服务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到2019年,云存储市场规模将达到9.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6%。这一增速远远高于云服务IaaS市场中的其他领域。

随着全球范围内,云存储正在被越来越多企业所接受。在另一项由知名调研机构451 Research在今年年初进行的研究中,来自全球700多位IT专业人士和企业技术高管中,超过70%的调查对象表示在2017年前会考虑并尝试将企业数据迁移到云存储。随着众多企业计划将它们的存储开支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公有云,451 Research判断,至2017年,公有云存储平均开支将是企业存储总开支的17%。特别是在一些垂直行业如零售业,公有云将占总存储开支的25%,内部部署存储开支将下降至58%。这意味着公有云存储开支将在两年内翻1倍,而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将成为主要的受益厂商。

超大规模厂商主导市场

在这样热度不减的云存储市场中,亚马逊AWS、微软、谷歌传统三大巨头的动作时时受到关注,例如Google与WMware等等强强联手的合作消息。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公司涌入公有云存储市场,不求能够与巨头们相抗衡,依然选择细分领域分一杯羹。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团结力量,竞争总是其乐无穷。

前不久,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了2016年全球公共云存储服务魔力象限,亚马逊AWS因其不断扩展的最全面的存储产品组合在云存储市场中继续领跑,微软、谷歌、阿里云仍然榜上有名,去年全面发力的IBM在今年上升明显。Gartner分析师Raj Bala表示:“大厂商凭借其产品创新、规模和收入优势,将持续主导公共云存储市场。”

相比去年,Gartner今年给出的公共云存储魔力象限中,亚马逊AWS的优势地位更加明显,微软、IBM与去年相比均有上升,去年的前三名中,Google今年退出领导者象限,阿里云、RackSpace、Oracle和AT&T紧随其后,各大厂商在对象存储、块存储、文件存储等产品领域短兵相接。

虽然略有调整,但是几大厂商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今年以来,在亚马逊、阿里巴巴、微软、Google等厂商季度财报、半年财报中,云计算业务均是其中亮点。

在亚马逊最新的第二季度财报中,来自AWS业务的净营收为28.8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24亿美元;来自AWS的运营利润为7.1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05亿美元。

AWS如今依然拥有公有云存储服务中最完善的产品线,其广泛的公有云存储服务能够与各种工作负载需求相匹配,同时在全球拥有无与伦比的数据存储能力与计算能力,又能够与AWS的其他服务很好集成,为用户从计算、存储、网络到安全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而在8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即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全季度营收321.54亿元,同比增长59%。在核心电商业务营收增长略显放缓的形势下,阿里云业务不负众望,连续第四个季度保持增长,营收12.43亿元,同比增长156%,占据阿里总营收的3.90%。Raj Bala表示,相比于其他厂商,阿里巴巴对云计算业务的持续投入,让其云服务的技术、产品和规模都有长足的进步。同时,受益于公司内部大规模的电商业务需求,阿里云的存储规模巨大,因此具备了较高的性价比。

对于Google下滑退出领导者象限的原因,Gartner认为,Google的存储服务仅覆盖四个地域,在美国之外的数据中心并未覆盖云存储的主要市场,可能无法很好地满足非美国用户的存储需求。但是由于谷歌很注重其在构建分布式系统方面的技术领导地位、全球网络、坚定地致力于开源和低成本,这些仍然是被其客户看重的几大差异化优势。

“大浪淘沙”1/4玩家将出局

一直以来,尽管巨头占据的市场变得更庞大,但云存储这个市场依然具有广阔空间,将不断吸引来更多玩家。然而到了2016年这个市场变局最关键的一年,由数据和应用驱动的需求转变将加速市场的大浪淘沙。Gartner认为,到2019年,预计将有1/4的玩家退出这一市场。

云存储服务的迅猛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归结于IT产业变革导致数据存储需求转变的刚需,数据对于云存储服务影响将越来越大。

Veritas资深首席架构师黄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数据时代,数据正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膨胀。对企业而言,数据已是核心资产,数据存储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级市场的数据规模如果按照互联网行业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来衡量,那么例如大型金融企业或者电信企业,他们每年的服务器以及存储的采购量可能是BAT的好几倍。随着其中更多的企业选择云存储来快速获得存储能力,将对云存储服务提供商提出更高挑战。”

在过去几年里,围绕数据相关的技术与应用已经改变了云存储市场的产品组合,如大数据分析、高速数据传输、对象存储等技术与产品在近两年迅猛发展。

“数据本身的发展演变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发展将为数据存储带来新的特征和挑战,并将深刻影响云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IDC分析师表示,“传统和新创公司在云存储细分市场将发生进一步整合和市场颠覆。”

向多元化服务转变

为了应对数据存储云业务需求的变化,云存储的服务模式需更加匹配企业数据,结合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不同需求,并通过引入更多新技术,带来全新价值。

IDC认为,云存储为应对数字化时代下的存储挑战而带来的全新价值,应该在技术、规模和服务这三个衡量的维度中体现四大特征:促进数据存储服务化,用户体验取代技术指标;运维智能化与自动化,实现更紧密的用户响应;网络化存储带来便捷的数据管理与传输;融合大数据分析,助力数据生态建立。

这些特征都需要服务商提供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服务模式。

对于公有云服务,建立完善易用的服务体系,并使用户能够通过自由选择获得个性化云服务,将成为绝大多数服务商努力的方向。因此多元化和复杂化必然成为云存储服务的发展趋势。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9

Powerwall不是发电装置,更像是一块大电池。由于可以挂在墙壁上,在中国,它被称为“能源墙”。

如果Powerwall这块“电池”能接入到电网,好处是计算阶梯电价时,Powerwall可以在电费较低时段,预先存储一部分电能,而在电费较高时段使用,从而节省电费支出。如果你家屋顶上有太阳能,那就完全免费了,Powerwall负责从发电到用电中间的存储,甚至可以使普通家庭用户离开公共电网独立运行。

按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的计划,新一代Powerwall储能电池将在七八月问世。这距离第一代Powerwall“降生”不到一年,他急于让Powerwall进入全球大部分家庭,成为家庭的“大电池”。

仅仅有不到30年产业化历史的锂电池技术,能否支撑起Powerwall未来的使命?特斯拉的解决方案,可否用于储能装置与大型新能源发电站的结合?这种由小电池组装成的储能系统,如何与公共电网跳好“二人转”?

一切都还是未知,《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在能源界也有不同的声音。

老技术换新装

目前的电池技术,单个电池做到存储量达到兆瓦级别,仍是不可实现的,特斯拉将大量小电池集成形成一块大电池的解决方案,在大数量级电量存储方面给出了一个新思路。

Powerwall的创新在于利用一套电池管理系统,把近7000块18650锂电池反复分组,每一层都有管理,靠软件技术保证电池充放电的一致性,避免危险发生。

18650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鼻祖,是日本索尼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而制定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型号。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学杰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Powerwall使用的锂电池技术本身很成熟,它做的是把小电池组装成储存单元,“特斯拉主要是提出商业模式”。

以前就曾有类似Powerwall的家用储能产品,不过,大多数出现在日本市场。比如,2011年4月,索尼的采用橄榄石磷酸铁锂充电电池的1.2kWh储能模块;2011年7月,东芝推出的由锰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组成的1.6kWh产品;2012年3月,NEC的由锰酸锂聚合物电池组成的6kWh储能产品等。

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陈永看来,从电池技术的本质来看,Powerwall并没有根本性突破。不过,它的电池管理、温度控制,以及电池跟外部电网的互动,值得借鉴。比如,为了防止电池温度过高和差异过大,Powerwall配备了一套冷却系统,用冷却液平衡电池之间不同的温度,防止温差造成危险。

陈永也提醒,Powerwall将成千上万个小电池堆积,未必是未来储能的正确思路。

以小体积实现大电量的储备,是目前整个储能行业、电池技术共同的瓶颈。 未来储能,电池需要放大,但应以什么思路放大?

“直接放大是不行的,拿现有做小电池的思路来做大电池,我认为是不通的。”陈永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直言,小电池本来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从概率上来看,简单地大数量堆积会增加隐患和成本。

什么在阻碍电池无限量扩容

电池的续航能力一直是技术难点,特斯拉让全球消费者看到了增加电池存储量的可能,但现有的电池技术还有多大的增量空间?

目前,电子用品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是锂离子电池,特斯拉产品也用这种电池。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以重复使用。

1991年,索尼公司推出第一块商品化锂离子电池,并带来电池工业的一次革命。锂离子电池首先进入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没用几年时间就一统天下,将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逐出市场。

其实,二次电池领域也是一个大家族,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全球电池市场中,铅酸电池的市场份额,在所有二次电池中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过锂电池增势迅猛。

2018年,锂电池全球市场规模将比2013年增加31.7%,占整体电池市场的比重,达到三成左右。

能量密度、价格、安全、寿命、体积等是衡量电池的常用指标。黄学杰分析,电池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侧重的指标不一样,“不同的设备中,对电池指标的注重可以协调,尤其是相互制约与矛盾的指标”。

手机电池需要在最小的尺寸里装尽量多的能量,安全系数会低一些,消费者可以忍受高一些的价格,寿命也可以短一些,一般3年就够;汽车用电池需要10年以上的寿命,安全系数要求更高,同时价格不能太高;在大的储能领域,需要电池寿命达到20年以上,体积指标可以放松一些。

在上述指标中,显示设备续航能力的电池能量密度,常常与安全性是相互矛盾的,即能量密度越高,危险性也就越大。 从电池技术的本质来看,Powerwll并没有根本性突破。不过,它的电池管理、温度控制,以及电池跟外部电网的互动,值得借鉴。

锂电池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上,材料的性能和制备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性能。

电池技术的突破依赖基础材料性能的提升,遗憾的是,材料鲜有重大突破。石墨烯材料被广为看好,不过,至今没有真正的产品可用。

在隔膜方面,美国与日本拥有先进隔膜生产的技术专利,但这些研发成果都针对小电池,尤其是在数码产品、智能手机领域,对于未来的大型电动车电池、电网储能电池,目前隔膜的研究思路是否适合,陈永认为仍是一个大问号。

除电池的材料之外,电池的结构常常被忽视。

陈永将电池结构的设计比作是炒菜,不同的厨师用同样的原材料炒出来的菜,味道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材料,采用不一样的电池结构技术,性能就会有相当大区别。”陈永对《财经》记者说。

安全性考虑、材料技术、电池结构技术,并不是阻碍电池无限量扩容、设备无限增大续航的全部因素,终端产品的设计也在掣肘电池扩容。要知道,智能手机中的很多功能没有那么紧要,但在后台运行时却很耗电。

即便是特斯拉,也无法回避当前电池技术面临的上述局限。此外当然也受成本拖累。

Powerwall目前有容量为10千瓦时与7千瓦时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500美元和3000美元,相当于2.17万元和1.86万元左右人民币。高昂的价格,会成为阻拦其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门槛。

7千瓦时,基本能满足一个中国家庭一天的常规用电量,但Powerwall想在中国遍地开发,还需要研究中国的国情。陈永表示,美国和中国的国情是不一样的,美国别墅数量众多,都是独家独户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应用广泛,Powerwall会受到青睐,中国则情况不同。

特斯拉进军家庭储能设备,并在中国官网上线Powerwall,对此,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叶超分析认为,“更多是看准了未来中国市场需求的潜力,意欲提前布局”。

就像光伏发电一样,随着技术与市场的成熟,从开始兴起时每瓦几十元,现在降到几元,未来还会降到几角,行业内预计,家庭储电设备也会走一样的路。

黄学杰分析,在储能技术中当电池的成本达到1元每瓦时,就具有商业价值,而现在的成本是理想成本的两倍以上。

消费者与政府决策者,还应该换一个思路看待电池的成本问题。

二次电池本身可以循环使用,比如电动车报废以后,其电池仍有60%以上的储电能力,还可以继续用于家庭储电。此外,电池与新能源结合后,带来的经济成本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有更大的经济价值。“不能总是给外界传达这个期望:电池成本、储能成本可以不停地降下来,也要考虑传统能源的环境成本。”陈永说。

更宏大的能源管理目标

以小体积储备大电量,不仅是电池行业本身难以实现的突破,也是储能行业的瓶颈。

就在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上升为国家战略时,解决太阳能发电、风电的间歇性――高峰和低谷之间的变化,成为迫切的需求。

这需要储能来“削峰填谷”,使能源输出不间断。黄学杰分析,“电池储能是未来趋势,不仅是在大型风电站与太阳能光伏发电中,还能用于对整个电网的调频。”

为用户节省成本,也不是Powerwall最主要的目的,埃隆・马斯克为Powerwall所设定的,是更宏大的能源管理目标。

比如,由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有着固定的节奏,也会形成用电的峰谷。而电力公司必须以高峰用电量来规划发电系统的规划,造成在非高峰时间往往产生了多余的电能无人使用,这些电能就被浪费掉了。

“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立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初衷就是想把风、光、储这几种方式联合起来,以电池储能作为载体,实现风、光、储多时间尺度的出力互补,使这些新能源发电达到或者接近常规电源,并探索出最为优化的联合配比比例。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来小康在评价这一示范项目时曾表示,“磷酸铁锂电池的运行效果非常好,效率能达到80%以上,此前大家担心它的安全性,但事实证明,自储能电站运行以来,磷酸铁锂电池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

不过,受制于电池使用成本,对电网调频有很大经济价值的储能技术,还不能全面推广,仍依靠政府补贴进行项目示范。

况且,国内多数示范项目还停留在对储能技术做验证的阶段,虽然目前安全性得以实现,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并不是示范的唯一目标,最终还是要市场化应用。陈永表示,储能示范项目也是为了让一些不太成熟的技术,通过示范达到商业化、市场化的过渡,起到桥梁作用。

“十三五”规划提出针对长期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储能瓶颈,将“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10

   限电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

   在“限电潮”、“涨价潮”、能耗双控等多重压力下,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境。如何应对限电限产和能耗双控?如何以低成本实现用能效益优化?这些问题已成为企业需要长期面对的严峻挑战。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方案》提出,积极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持续释放节能市场潜力和活力。

   综合能源服务是以降低用户能耗水平以及用能成本为目标,结合市场、政策以及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综合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等为用户提供能源优化服务的新型能源服务模式。随着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内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清洁替代,综合能源服务以其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特征,能够满足新形势下能源生产、交易和利用等过程的服务升级需求,在能源服务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针对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远光软件基于对能源电力行业的深刻洞察,自主研发了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助力提升能源生产及利用效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是以物联网为载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提供综合能源供应、销售、消费服务的综合服务云平台。平台以能源用户为中心,提供信息采集、能效分析、节能服务、需求响应、能源托管、能源交易等服务,为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客户服务、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提供支持,可支撑企业综合能源、园区综合能源、智慧城市综合能源运营。

   应用案例:如何打造节能降耗智慧园区?

   走进远光软件园,打开手机即可获取光伏发电量、储能状态等数据,实现智能用电。在园区的智慧能源大屏里,园区能耗、实时负荷、储能收益、配电运行状态等信息都能实时汇集,并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便是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在智慧园区的应用场景。

   在远光软件园,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被应用于园区储能、光伏发电、汽车充电桩管理等多个方面,并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能耗、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电能质量数据、建筑内部环境数据的全面监视和数据可视化展示,实现园区用能的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有效降低园区用能成本,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碳。

   1.光伏电站——节能减排,低碳创收

   远光软件园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可利用面积1238平方米,总装机容量为107.665kWp,选用 305Wp 单晶硅组件共353块,采用组串式逆变器2台。系统年均发电量为105845kWh,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53吨。

   平台将光伏电站所发电力优先供给机房服务器使用,减少用电成本,节约峰值电费。此外,平台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绿电交易”模式将剩余电力自动送入公共电网系统,既增加了企业收益,又促进了能源绿色环保可再生使用,可谓是减碳创收利器。在停电时,光伏与储能可以构建离网运行的“光储微网”,通过智能调度满足用户重点负荷的用电需求。

   2.储能电站——不惧限电,保驾护航

   远光软件园安装的电力集装箱储能装置采用40尺的集装箱作为载体,内置1套总容量为774KWH的再生锂电池储能系统、1台250KW双向变流器、1套能量管理系统和相关辅助系统。

   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对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能量、环境等进行监控和优化,一方面可适应国家削峰填谷的工业用电措施,在夜晚较低电价时段储能,在白天高电价时段使用,可以为公司节省大量用电成本;另一方面可作为紧急备用电源使用,在停电时能够和园区光伏组成“光伏微网”,通过离网运行支撑园区重要负荷运转。免除由于拉闸限电、台风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突发断电带来的不便。

   3.充电桩——合理引导,有序用电

   平台利用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与充电业务的智-云-边-端深度融合,实现车、桩、网的有序调度。平台支持运营方启动有序充电优惠活动和有序充电调度实施,支持园区参与V2G等需求响应活动。

   平台结合历史负荷数据以及变化趋势曲线,进行充电运行策略引导,对园区实行充电管控。例如,平台及时价格优化策略,引导外部车辆和员工避开充电高峰。

   4.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管控优化,开源节流

   平台基于建筑能耗分析模型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能耗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用能指标分析和能效对标等功能,在能效指标以及对标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建筑用能问题和节能方向,支撑建筑能效优化。

   园区在能源监视和能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平台的能效优化算法以及能源调度策略,实现建筑内空调、照明以及电源等机电设备优化运行与控制,提高建筑整体能效水平,降低建筑用能成本。同时,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移动端的应用,包括能耗监视、统计分析、能耗预警和能耗报警功能,支持用户随时了解建筑能源信息和能源异常,及时对建筑能源运行进行管理和优化。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11

稻莘治鲇蚴侨业务、全类型、全时间维度电网数据的汇集中心,是为电网公司各类分析决策类应用提供完备的数据资源、高效的分析计算能力及统一的运行环境,改变过去分析型应用数据反复提取、冗余存储的局面,实现“搬数据”向“搬计算”的转变,支撑企业级数据分析应用的全面开展。

1 电网全业务数据分析域平台的作用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电网全业务数据分析域主要完成ERP、生产、营销、调度等核心业务系统数据的提取清洗、实时采集类、分析决策类相关应用迁移迁移改造;完成统一数据模型及主数据标准验证;完成统一分析服务建设等工作,建成全业务统一数据分析域。

2 电网全业务数据分析域平台接入的业务数据

2.1内部业务系统数据接入

基于电网公司总部数据字典统一梳理成果,以业务系统实际情况,结合统一数据分析服务、采集监测与分析决策等问题,遵循统一数据集成接口规范,统一数据模型(SG-CIM3.0、数据仓库模型),梳理ERP、财务管控、营销业务、营销稽查监控系统、营销档案管理、营销移动作业、一体化缴费接入管理、PMS2.0、OMS、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资产全寿命、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供电电压自动采集、科技与信息化项目管理、项目过程管理、电力市场交易、IMS、TMS、电动汽车智能、干部管理、信息客户服务管理、应急预案管理、车辆调度管理、经济法律、输变电GPMS、双流双控等业务系统,全量接入数据分析域,对于不符合SG-CIM3.0及主数据标准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完成数据流转至数据仓库的接口开发,为各类分析应用的实现提供完备的数据资源。

2.2外部数据统一采集

基于大数据平台,根据大数据分析应用业务,完成经济、气象、征信等外部数据采集。

3 电网全业务数据分析域平台分析服务功能设计

3.1统一分析服务

基于统一分析服务功能,开展低电压实时监测、负荷预测及防窃电分析、配网故障量监测分析、临时用电超期未办理合规性监测场景四个应用建设。

3.1.1配电网低电压实时监测

配网低电压监测主要针对目前电网设备发生低电压的程度,从低电压台区和低电压用户两个方面监测低电压的场景研发。运用数据分析域上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等数据存储技术,实时计算技术,统计分析出低电压的区域分布情况、涉及台区情况、低电压出现频率等,及时将发现的问题通知到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对低电压台区或用户进行现场核实,查找出详细原因,提出改造措施,消除低电压情况。

3.1.2用户侧负荷预测及窃电行为分析场景

用户侧负荷预测及窃电行为分析功能可以提取客户信息、用电量信息、用电负荷、事件异常等数据,从用电概况、负荷预测分析、负荷特性分析、防窃电预警分析等方面,选取相关性最高的影响因素,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构建负荷预测模型、负荷特性分析模型、防窃电预警模型。

3.1.3配网设备状态监测分析场景

通过提取设备台账、用电负荷、用户档案等数据,从配变设备基本概况、配变故障量预测分析及配变重过载的深化研究等方面,选取相关性最高的影响因素,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构建故障量预测模型、农网配变重过载预测模型、迎峰度冬重过载预测模型实现配网设备状态监测分析场景。

3.1.4临时用电超期未办理合规性监测

通过提取临时用电数据,从“退费条件后是否按时退费给用户”和“转收入条件后是否按时进行转收入”两个维度,按单位、按月、按异动项目类型,总体展示临时接电用户目前总体情况及明细数据,并通过提醒、告警等方式监测各单位未及时退费项目、未及时转收入项目的情况,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的合同纠纷或企业损失,有效提升公司临时用电业务合法性、合规性。

3.2采集监测与分析决策类应用迁移改造

3.2.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迁移改造

采用分布式消息队列+分布式流计算方式,完成用电信息采集数据访问接口的设计开发,实时同步用电信息采集数据,并基于大数据平台,实现实时采集数据的统一对外共享,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前端应用及营销业务、生产管理等系统,提供统一、高效的采集数据访问服提升用电信息采集数据的共享服务能力。

3.2.2输变电在线监测系统迁移改造

通过输变电状态监测数据在线计算、离线计算等程序设计研发,同时完成数据访问接口的设计研发,实现输变电状态监测信息的采集和在线处理,为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提供灵活可扩展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实现通过大数据平台,统一对外提供高效的输变电设备状态采集数据服务。

3.2.3同期线损系统迁移改造

基于数据分析域,通过分析线损系统现有大数据计算框架与大数据平台技术路线的差异,开展同期线损系统中电量与线损大数据计算区功能融入大数据平台的研究及开发,将线损系统Cassandra存储改为HBase存储,对已实现的电量与线损分布式计算服务和提供的电量与线损结果查询服务接口进行改造,完成同期线损迁移改造方案、存储模型设计,实现线损相关存储、计算组件的迁移改造及数据迁移。

3.2.4配电网运营分析应用迁移改造

利用大数据平台,结合用电信息采集数据迁移,完成配电网运营分析应用优化改造,优化并提升数据提取、传输以及单体设备计算能力。结合配电网运营分析应用的数据模型成果,基于大数据平成数据缓冲表、接口表/中间表、计算结果表的模型设计。根据PMS、营销、调度等数据接入需求,基于大数据平台,完成PMS2.0、营销业务系统档案数据定期同步接口开发,完成调度数据采集及解析程序开发。

3.3统一数据模型与主数据标准验证

基于统一数据模型设计成果,在数据分析域上验证数据仓库模型。结合数据提取清洗及统一分析服务建设需求,开展人员组织、财务、物资、项目、电网、资产、客户等主题域的数据模型的差异性比对,对数据仓库模型进行完善及优化。将数据仓库模型部署至数据分析域中,并按不同业务域模型规范将ODS的数据存放至数据仓库中,支撑分析应用场景建设。

4 电网全业务数据分析域平台技术架构

根据统一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分析域是全业务、全类型、全时间维度数据的汇集中心,是为各类分析决策类应用提供完备的数据资源、高效的分析计算能力及统一的运行环境,改变过去分析型应用数据反复提取、冗余存储的局面,实现“搬数据”向“搬计算”的转变,支撑企业级数据分析应用的全面开展。

根据统一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域总体架构要求,结合电力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的实际建设情况,设计电力数据分析域系统架构,包括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计算、统一分析服务、系统管理等5个层次。

平台通过分布式消息队列、ETL、Sqoop、API等各种技术手段,提取结构化非实时数据、实时数据、外部数据,对各类数据按照统一数据规范进行标准化及关联,并按不同时效性的计算及应用需求,分类进行数据存储、流转及管理。

5 电网全业务数据分析域平台采用的开发技术

数据分析域的数据抽方面取采用大数据平台数据加载工具(基于Sqoop优化封装)+文件导入方式。业务系统存量数据接入ODS区,涉及业务系统数据提取至缓冲区、缓冲区数据提取至统一视图区。

大数据平台数据加载组件,基于Sqoop工具优化封装,支持关系型数据库与大数据平台中的分布式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提取。对于ODS数据加载至数据仓库/数据集市,采用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加载组件(基于Sqoop优化封装)。对于ODS缓冲区、ODS视图区、数据仓库、数据集市之间的数据清洗转换,采用大数据平台数据提取组件(基于Kettle优化封装)实现。提取工具(基于Kettle优化封装)基础功能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清洗转换、数据加载、任务管理等,支持内部所有异构系统、多数据类型、不同数据提取方式的数据采集,对多种数据库、套装软件、封闭式主机、EAI软件、文本等数据批量提取,实现对数据高效提取、传输和分发,满足对数据提取和数据清洗功能。

电信息等实时类数据采集,采用大数据平台消息队列组件(基于Kafka优化封装)+流计算组件(基于Storm优化封装),实现生产实时数据的高效采集、计算和存储。消息队列组件(基于Kafka优化封装)用于接收来自前端不同实时源的数据,后端则采用流计算组件(基于Storm优化封装)技术对实时数据进行保存及分析。

外部数据采集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线下手工采集,然后文件导入大数据平台;二是通过外部接口采集;三是通过数据爬取程序采集。

数据仓库存采用基于Hadoop HIVE+Impala组件优化封装的分布式数据仓库,存放按业务主题进行划分、归类的历史数据。数据集市的数据由数据仓库的数据经过转换后形成,直接支撑前端的应用需求。数据集市,采用基于开源PostgreSQL优化封装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在数据集市应用中,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结果数据查询,将通过访问PostgreSQL实现;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即时查询应用,则直接通过Impala访问HIVE的明细数据。

面向海量规模的实时采集类数据,采用基于Hadoop Hbase优化封装,Hbase是基于Hadoop的NoSQL大数据平台分布式列式数据库作为存储媒介。为大数据提供实时的读/写操作,能够利用HDFS的分布式处理模式,并通过MapReduce获取强大的离线处理或批量处理能力,同时能够融合key/value存储模式,以实现实时查询能力。热点数据存储在基于Redis优化封装的大数据平台内存数据库中,以供快速读取、应用。

分析服务,采用大数据平台自助式分析工具。大数据平台自助式分析工具提供易用、快速、灵活的可视化设计器和丰富多样化的可视化控件,结合数据建模的数据主题和数据挖掘的业务挖掘模型,业务人员可自定义配置分析界面。

数据分析域的系统管理,采用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根据各类扩展需求,对数据管理服务平台进行增强开发,以适应统一数据中心分析域的系统管理要求。

6 结束语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部署电网统一数据中心全业务数据分析域平台,能够有效支撑电网配、变、过载、预警、分析等场景应用,为数据分析人员提供数据挖掘模型构建能力,满足电网各类业务应用的大数据分析、挖掘需求。

参考文献:

[1] 波,陈乾,眭建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网运营分析决策系统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8):128-131.

[2] 王忻.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公司运营系统研究[J].商,2016(4):214-214.

[3] 赵云山,刘焕焕.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J].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2013(30):57-62.

[4] 段军红,张乃丹,赵博,闫晓斌.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架构与应用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2):92-95.

[5] 刁柏青,步万峰.构建集中统一的电网集团数据中心[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04,2(10):57-59.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12

一、燃料管理的目标

1、安全方面

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设备必须要与发电厂所用的煤种以及设计策略,辅助设备相匹配,否则就会影响锅炉的运行,还很可能造成事故,例如如果实际运行的的煤种量与设计值不符就会严重影响锅炉的运行效率甚至造成停产等问题。根据锅炉燃料质量标准可以发现,保证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煤种的管理,再则要充分利用煤种的可加性,以煤质的主要指标如灰分,发热量等为基础进行混烧,以提高安全系数和发电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电力生产是一项连续的不可间断的生产活动,因此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即要有充足的燃料,也就是说火电厂要有充足的燃料储备,同时还要依据供应煤种和设计煤种的实际匹配情况来储备燃料。

2、经济方面

燃料管理的经济方面的目标包括燃烧经济性要求,燃料经济性要求以及储存经济性要求等几个方面。燃料经济性要求:不同燃料由于其煤种的不同而导致其发热量的不同,为了便于比较应该统一折算为标准煤单价,标准煤单价是进行经济性分析时所必需考虑的一个问题,同时除了要考虑燃料的采购成本之外还有考虑其经济效能成本,即燃料的实际利用成本,包括燃料的利用率,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以及能否满足锅炉运行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3、储存方面

燃料储备是火电厂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在能够满足火电厂发电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燃料存储量能够降低存储成本,促进资金流动,但是不可否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增加存储量有利于加大利润,因此管理人员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燃料存储量,为发电厂的利润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创造条件。

二、进一步深化燃料管理工作、降低成本的措施

1、深入研究电煤产业政策和煤炭市场行情

在保证电煤供应的基础上,超前研究市场,把燃料采购提到生命线的高度,本着“优化结构,保量提质控价”的采购思路,不断扩大采购煤炭的渠道、严把煤炭价格关。一是不断加强与煤矿间的直接联系,对重点供煤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二是从保护设备,减少磨损,降低维护成本的角度出发,不断寻求和开发新的供应商,选择最佳适炉煤种,灵活机动安排自购煤的调运结构;三是利用电煤淡季,抓住燃料市场的商机,反季节储煤,适时调整煤源结构,采购优质低价煤,降低燃料成本。

2、加强燃料计划、合同管理

电煤采购合同大体上可分为两种:“长协单位合同”和市场采购合同。在目前燃料卖方市场情况下,首先要保证量的充足,争取多组煤质信誉较好的大矿煤,来努力改善煤源结构,提高进厂煤的综合煤热值。根据质量价格比,积极主动与矿方洽谈、协商,择优选定矿点,力保重点合同兑现率。其次,合同内容要体现公平、公正、以质论价、条款清晰、具体明确、不留疑义,避免在执行中发生争执和偏差。

3、制定措施,降低煤炭损耗问题:《燃煤管理制度》规定场损率小于月平均存煤量的0.5%,多数火力发电厂场损率都会超出0.5%月均存煤量,为防止我厂煤炭损耗超标,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降低路损措施:(1)制定积煤清扫制度:设立专人每天负责厂门口至煤场沿途、煤场内散煤及角落积煤的清扫、回收,并列入月度考核。(2)拉运车司机卸车后必须在指定地点清理车厢内残煤,装载机要将残煤定期收敛至煤沟。(3)煤场停用时将煤场清空至零米,合理使用煤场,降低场损。

(二)降低煤炭风损措施:(1)在煤场设置防风网墙,并配备了遮雨挡风彩条布,雨天加盖彩条布避免雨后燃煤水分过大影响输送及燃烧,大风天避免粉尘飞扬,降低风损。(2)遇到五级以上大风暂缓卸车;同时停止斗轮机取煤。(3)在煤场装设喷淋装置,避免粉尘飞扬,降低风损。

(三)防止煤炭自燃损耗:(1)根据发电任务、市场情况制定储煤计划,要按计划进行储煤,避免存煤时间过长。(2)储煤必须分层压实,切断自燃源。(3)工作中坚决执行“烧旧存新”的原则,降低热损。(4)制定煤场储煤堆定期测温制度,列入考核。要求煤场工作人员定期做好煤堆测温工作,控制煤堆内部温度小于60℃,防止自燃。

4、规范采制化工艺流程

煤质分析包括煤样的采、制、化三个过程,分别由采样、制样、化验三个岗位的人员完成,采制化人员都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采制化人员严格按照采制化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好采制化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采制化过程和煤样管理严格执行国标标准。采样过程采取人工与机采对比方式进行,对地方块煤进行人工采样,对其含块率目测、合理估算后再进行实测,要求燃料管理人员三人共同完成并签字;采制化过程全程监控,运用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煤样进行三级编码,保证了煤质分析数据的真实准确。

三、结语

现阶段,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火电厂所面临煤炭市场的严峻形势,更对燃料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愈加显现出了燃料管理对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突出重要作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燃料管理的应用研究也必将成为一个值得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静静.浅谈燃料管理企业对发电厂燃煤结算的集中管理[J].河北企业,2011(10).

电力储能市场分析篇13

1.1 电力市场分析

2013年2月底,甘肃总装机达到3012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550万千瓦,水电装机735万千瓦,风电,太阳能新能源合计725万千瓦。随着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调度逐步形成,河西风电走廊出现跨越式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能力受季节、气候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传统的水电调峰因不得弃水、兼顾灌溉、防凌防汛等各种政策制约,水电机组调峰能力日益降低。新能源装机已占电网装机1/4;火电机组经常出现不可预测的调峰,且调峰幅度极大,对于火电厂自身来说,随时根据调度命令接带负荷不仅是并网协议的要求,更是企业经营的需要,“低负荷要保证机组稳燃,高负荷时能发出每一度电”成为火电企业最为棘手的问题。

1.2 煤炭市场分析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临近黄河与煤矿,是一座理想的坑口电站。现有规模为四台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320兆瓦。四台机组设计煤均为靖远煤业公司产煤,该产品为高热、低灰、低硫、低水优质烟煤,因其高热低硫的特性,在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下,成为区域内西固电厂、二热电厂、景泰电厂、国电靖远电厂、兰铝电厂、永登水泥等多家企业争相抢夺的优势资源。而2012年靖远煤业动力煤产量仅为700万吨,还有部分动力煤被川渝购买,在这种绝对的卖方市场下,公司年采购靖远煤基本为入炉煤总量的50%,存在严重的需求缺口,且煤质下降明显,更为严峻的是持续涨价导致电厂亏损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如此供应量受各种因素影响也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作为设计煤的替代煤种,宁煤、疆煤供应量受政策、火车、汽车运力影响也极不稳定,煤质与设计煤质偏离较大。为补充烧煤缺额,降低成本,市场自购煤成为被迫选择,市场自购煤存在低热、高灰、高水、高硫等特性,弄虚作假现象时刻存在,而各种褐煤、贫煤、肥煤、长烟煤、煤泥等劣质煤因为其独有的价格优势,也成为市场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煤的大量存储、掺烧存在对机组的安全、经济、环保影响巨大。

1.3 生产现场分析

公司四台机组分两期建设并投入运营,两期机组间存在很大的差异。#5、6机组制粉系统具有石子煤排放功能;设计出力相对较大,有一定的过负荷能力,除灰系统采用水力除灰,除灰能力相对较好;脱硫安装有GGH,#6炉脱硝系统的投入运行,由于GGH、SCR及易堵灰的特性,不适宜高灰分煤种。#7、8机组磨煤机采用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没有石子煤排放功能,制粉系统出力相对较低,且干燥出力低、易发生磨煤机爆炸,分离器频繁被软杂物堵塞,分离器清理工作量进一步增加;除灰系统采用干式除灰,除灰能力相对较弱。如何保证机组低负荷时锅炉稳燃、高负荷时能按照调度曲线接带负荷,以及必须保证的脱硫、脱销达标排放等刚性需求,成为制约企业经营、生产的最大难题。

2 原煤堆放

2.1 按煤质分类堆放

目前公司来煤种类繁多,有肥煤、贫煤、褐煤、低硫煤、高硫煤、煤泥、高灰煤、低灰煤、高水煤、第水煤等等,由于各煤质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果要实现按煤质进行精细掺烧,就必须要按照煤质进行分类储存。煤质主要以热值在19MJ/Kg、硫份低于0.5%、挥发份在20%的优质烟煤作为稳燃煤单独储存;煤泥经过混合晾晒后按照煤质特点进行储存,防止粘结;褐煤、肥煤等高挥发份的煤质单独储存,并尽快消耗,避免存储损失;水洗煤等外水较大的煤要煤要防止冻结、堵煤。通过严格的分类堆放,再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煤、配煤。

2.2 堆放要满足安全需求

燃煤堆放要满足防洪、消防要求,留出相应的消防通道、排水通道。

自燃现象是煤炭的主要特性,防自燃、灭火工作是煤场管理的日常工作,必须坚持进行并提供良好的场地环境。

为供煤车辆提供良好的运煤道路是煤场管理的又一要务,以防止煤场车辆肇事。

2.3 具有互补性的煤炭,进行混合堆放

部分煤炭煤质具有互补性,进行混合对方后,可以实现煤质的取长补短作用。如褐煤、肥煤、长烟煤与贫煤堆放,可改变挥发份所占比例,即能实现锅炉着火稳定,又可有效防止煤炭自燃。如煤泥与低水煤掺混;高灰煤与低灰煤掺混存储,都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建立适合我公司实际的原煤掺烧模式

3.1 确保锅炉运行安全

(1)按煤质分仓配煤。最底层为稳燃煤,挥发份不少于20%,热值控制在19MJ/Kg以上,最上层为易燃尽的高挥发份煤,中部按照负荷、设备检修情况进行配煤,最好选用低挥发分的贫煤等煤种,以降低飞灰可燃物,提高燃尽性。

(2)事故情况下,有足够的弥补手段降低影响。比如最下面两层喷燃器都配置稳燃煤,在第一层稳燃煤层因故退出运行,相邻煤层依然可以满足稳燃需要,迫不得已时用油层进行备用。

(3)控制锅炉热值在可控范围内。入炉煤热值是决定机组带负荷能力的决定性指标,通过计算,根据负荷曲线、机组检修计划进行配煤,使入炉煤热值满足机组安全、经济生产需要。

(4)大负荷运行时,增加优质煤比例,防止各系统过负荷。

3.2 满足带负荷要求,确保脱硫达标排放

(1)高负荷整体入炉煤质为高热、低硫煤,市场煤选择贫煤作为动力煤,以带负荷为主,并且满足脱硫达标排放要求,制粉系统、除灰系统、输煤系统都不过负荷。

(2)低负荷选择高热高硫煤,市场选择高挥发份的肥煤、褐煤,以稳燃为主,挖掘脱硫系统低负荷脱硫处理能力,大量消耗高硫煤。

(3)中间负荷选择低热高硫煤为主,因为这个区间既不担心稳燃问题,也不会导致脱硫、除灰、制粉等各系统过负荷问题,以大量消耗市场煤为主。

3.3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混煤

(1)煤场混煤。例如煤泥水分很大,挥发份很高;贫煤外水非常小,挥发份却很低,在煤场相互混合后入炉,既解决了粘仓问题,又可以防止各种安全隐患,煤泥的混煤只能在煤场进行。

(2)皮带混煤。例如褐煤与贫煤的混合就是在皮带上完成;有时也需要少量的提高或降低热值,就在皮带上少量的掺一点高热值或低热值煤,可以通过控制各皮带的煤量来控制掺煤比例。

(3)通过磨煤机备用方式,来改变磨煤机入炉煤整体质量。例如:五个原煤仓,有2个高热低硫煤,3个低热高硫煤,四台磨煤机运行,值长根据负荷、硫分、灰分等参数合理搭建磨煤机运行方式,来改变入炉煤参数。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