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具体流程实用13篇

辩论的具体流程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1

二、 活动时间:20XX年4月15日至20XX年4月25日

三、 活动地点:

主场: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昆院楼某教室(待定)

分场:青海大学昆仑学院致明楼某教室(待定)

四、 具体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共青团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学生会

比赛形式:以年级为单位

五、 参赛对象:青海大学昆仑学院08、09、10级学生

六、 辩论主题:见附表

七、 赛前准备:

1、 在4月 号召开班长会议,由各班班长推荐参加年级辩论赛的选手,之后由学生会以及相关老师共同决定参加比赛的选手。

具体评选方式:

a) 各班均推选出一名选手。

b) 各选手在3分钟之内进行简单自我介绍及演讲。

c) 根据各选手表现,各年级最终选出4名参赛选手。

2、 比赛开始前,学生会宣传部将以海报的形式公布比赛具体时间及比赛地点。

3、 邀请朱丹冰等老师作为本次辩论赛的评委,并由学生会文艺部选出一名主持人。

八、 比赛流程:

由于此次比赛采取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比赛,共有三支参赛队伍,所以大赛采取抽签形式进行循环比赛,共进行三轮比赛。比赛 队伍经过抽签分为A、B、C组。

(一)、具体比赛日程如下:

4月15日 A组 VS B组

4月17日 B组 VS C组

4月19日 A组 VS C组:

(二)、具体比赛流程如下:

1、主席致开场词,介绍该场参赛队员及其所持立场、评判团成员,介绍评委。

2、开篇立论开始,正反两方一辩依次进行,时间各3分钟。

3、攻辩时间共12分钟: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钟(回答2分钟以内);

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钟(回答2分钟以内);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钟(回答2分钟以内);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钟(回答2分钟以内)。

4、自由辩论20分钟,每队累计各10分钟。

自由辩论规则:

①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辩手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

②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③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④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剩30秒钟时,将有一声笛声提示,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会有两声笛声提示,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

5、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6、观众提问

7、评分团进行评判,工作人员计分作统分工作。

8、请评委老师点评辩论赛。

9、主席宣布本场比赛各队的得分情况、辩手及最后结果。

10、本场比赛结束,退场。

九、 评判标准:

1、审题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15分)

2、展开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15分)

3、辩驳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15分)

4、配合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15分)

5、语言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现国语的优美。(10分)

6、辩风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10分)

7、形象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10分)

十、胜负判定:

1、最后得分为所有队员分数相加取平均值,。

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根据各队员分数的高低决定辩手人选

5、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

十一、奖项设置 :

(一)团体奖:

辩论赛冠军奖(一个)

辩论赛亚军奖(一个)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2

预赛:待定

决赛:待定

比赛要求

参赛队伍:全院8个系

辩手要求:每支队伍由4人组成。要求辩手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赛前做好充分准备

主席要求:外型仪表端正,口齿清晰,开朗大方

赛程安排

抽取辩题和对阵双方后开赛。赛后现场评出优胜者,再抽取辩题和对阵队伍,终至决赛。

具体对战双方和比赛地点由各系学习部部长抽签决定。

预赛时间:待定地点:实验楼1—104多功能厅

决赛时间:待定地点:待定

评判

一评判规则

预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5位评委组成,决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7位评委组成。评委对在场的各个代表队做出评判,具体以分数为准。

二评判标准

1、团体部分:

1审题

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

2展开

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3辩驳

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

4配合

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

5语言

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体现国语的优美。

6辩风

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7形象

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

2、个人部分:

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

1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

2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

3台风与辩风。

三胜负判定

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

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的人选。

四点评

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点评嘉宾由评委中产生。

奖项设定一、团体奖

1、辩论赛季军奖两个

2、辩论赛亚军奖一个

3、辩论赛冠军奖一个二、个人奖

1、优秀辩手奖:两个

2、大赛最佳辩手奖:一个

备注:本次辩论赛将给冠军队、亚军队和季军队颁发相应的奖状,将会给本次大赛的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颁发相应的证书。

辩论赛竞赛规程一、比赛进程由主席执行

1、开场白

2、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3、介绍参赛队员

4、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5、比赛开始

6、评判团递交评分表,离席评定结果

7、嘉宾点评

8、公布结果9、颁奖典礼

10、比赛结束二、辩论赛比赛程序及时间规定

程序时间备注

开场陈词阶段正方一辩发言时间2分30秒

反方一辩发言时间2分30秒

正方二辩发言时间2分30秒

反方二辩发言时间2分30秒反方三辩向正方一辩、正方二辩分别提问三个问题共1分30秒

正方三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反方三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阶段自由辩论阶段反方先开始双方各4分钟共8分钟

总结陈词阶段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4分钟

正方四辩做总结陈词4分钟

四、比赛要求

㈠开场陈词要求:

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㈡攻辩要求:

此环节为双方一辩、二辩、三辩之间的对话,提问、回答和攻辩小结都必须是这三者。各方三辩至多可提六个问题,对方一辩、二辩必须回答,其他辩手不得代替或补充。提问应贴近辩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应针对问题,切忌答非所问。

㈢自由辩论要求:

1.提交材料

在比赛前,各队应向评委提交必要的文字材料,材料内容包括本队对辩题立场的分析理解,逻辑框架设计,主要论点、论据,对对方立论的分析等有关辩论的战略、战术。

2.自由辩论规则

⑴辩论发言必须两队之间交替进行,各用时4分钟;

⑵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

就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⑶在此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顺序,次数和时间都不受限制;

⑷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的发言时间;

⑸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别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一名或多名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

⑹比赛中,辩手不发言时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言。

⑺倡导良好的辩风,注重普及知识、启迪智慧和展示风度,不提倡纯粹以节省时间为目的的辩论,切忌人身攻击。

㈣总结陈词要求:

应针对现场辩论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并注意升华辩题内涵。

本规程最终解释权归院学生会学习部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3

宗旨:本次辩论赛主要是为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促进班级之间的友好关系,开拓同学思路,体现中专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以“关注热点,追求真理,锻炼口才、发展自我”为宗旨,开展活动传播科学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展现学子风范。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主办班级:

承办班级:

协办班级:

五、活动流程:(具体事项如有改动将另行通知)

(一)辩论资格赛

在资格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复赛辩题

(二)复赛:

在复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半决赛赛辩题

(三)半决赛

在半决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决赛辩题

(四)决赛:

注: 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点评嘉宾由评委中产生。

六、比赛规则

(一)时间

全场总计用时30分钟:

1、陈词共12分钟

(1)正、反方一辩发言各3分钟

(2)正、反方二辩发言各3分钟

2、盘问阶段共4分钟

(1)提问用时10秒,回答用时20秒

(2)各队累计用时2分钟

3、自由辩论阶段共用时10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

4、总结陈词阶段共用时4分钟,每方用时2分钟

(二)辩论规则

1、盘问规则

(1)每个队员的发言应包括回答与提问两部分。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驳。

2、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计算,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限。

(4)如果一队的时间已经用完,另一队可以放弃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放弃发言不影响打分。

3、辩论中各方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稿件或展示事先准备的图表,但可以出示所引用的书籍或报刊的摘要。

4、比赛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言。

七:评判标准

1、团体部分:

(1)审题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

(2)展开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3)辩驳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

(4)配合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

(5)语言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体现国语的优美。

(6)辩风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7)形象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

2、个人部分: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

(1)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

(2)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

(3)台风与辩风。

(三)胜负判定

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

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 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的人选

(四)点评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

八、奖项设定

一、团体奖

1、辩论赛亚军奖(一个) 奖品:待定

2、辩论赛冠军奖(一个) 奖品:待定

3、辩论赛季军奖(一个) 奖品:待定

二、个人奖 1、大赛最佳辩手奖:(一个)决赛,参加比赛的辩手中,累积分最高者获得该奖。

备注:本次辩论赛将给冠军队、亚军队及季军队颁发相应的奖状,将会给本次大赛的最佳辩手颁发相应的证书及物质奖励。

三、比赛进程(由主持人执行)

1、开场白

2、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介绍参赛队员

4、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5、比赛开始

6、评判团递交评分表,等待评定结果

7、嘉宾点评

8、公布结果

9、比赛结束四、辩论赛比赛程序及时间规定(整场共40分钟)

1、开场陈词阶段(共用时10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反方一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 正方二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 反方二辩发言时间2分30秒

2、攻辩阶段(共用时4分钟) : 反方三辩提问 正方三辩回答、提问时间1分20秒反方二辩回答、提问 正方二辩回答、提问时间1分20秒反方一辩回答、提问 正方一辩回答、提问时间1分20秒反方三辩回答 3、自由辩论阶段(共20分钟):自由辩论阶段(正方先开始)

4、总结陈词阶段(共用时6分钟):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3分钟正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3分钟

五、比赛要求

(1)开场陈词要求: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2)攻辩要求:此环节为双方一辩、二辩、三辩之间的对话,提问、回答和攻辩小结都必须是这三者。各方三辩至多可提六个问题,对方一辩、二辩必须回答,其他辩手不得代替或补充。提问应贴近辩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应针对问题,切忌答非所问。

(3)自由辩论要求:见规则自由辩论规则

⑴辩论发言必须两队之间交替进行;

⑵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就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⑶在此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顺序,次数和时间都不受限制;

⑷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的发言时间;

⑸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别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一名或多名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

⑹比赛中,辩手不发言时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言。

⑺倡导良好的辩风,注重普及知识、启迪智慧和展示风度,不提倡纯粹以节省时间为目的的辩论,切忌人身攻击。

六、总结陈词要求:应针对现场辩论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并注意升华辩题内涵。

七、预算:

奖品 约180~200元总计: 约200元

注明:评委自带矿泉水、打分笔

附录

一、活动简介

活动口号:激情飞扬,辩出自我

举办时间:

举办地点:

二、活动目的:

1,为中专生能充分张扬个性,展示个人才能提供一个平台

2,通过本次活动 提高广大中专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

三、活动背景:

1,‘辩响校园’第一届中专生辩论赛取的圆满成功

2,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专生需要培养‘说我所想,辩我所感’的精神

3,提高中专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辩论水平

四、活动主要内容:

[一]征辩论题:

1,本次辩题的征集活动,要深入到广中专生中,了解当代中专生所关注的共同话题

2,面向广中专生征集‘积极向上,不落俗套’的辩论题,以便引起参赛选手的共鸣

[二]宣传:

[三]部署具体的活动内容

1,本次活动要吸取办以前活动的经验教训,或类似此类活动的经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要制订严格的辩论程序,维持好辩论会场的秩序,实事求是

3,由于本次活动分为初赛,复赛,决赛,过程有点复杂,时间上也长,所以,要做好合理的时间,场地的安排,争取为参赛者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激情飞扬的竞论气氛

4,主办、承办、协办要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力争把本次活动做好,做精彩,让参赛选手在活动的最后都能有所感,有所获

5,评委有语文组、政治组、各班班主任和专业科老师担当,在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让选手知道他们的优势与不足

具体事宜:

第一, 抽签事宜

第一条. 初赛:在 月日确认辩题时由各领队抽签分组,确定分组情况及在组序号(具体比赛顺序详见赛程表)

第二条. 抽签分组确定后由各领队抽签决定每场比赛的正反方。

第三条. 每场比赛的辩题由该场比赛的正方领队抽取。

第四条. 各参赛队务必按时到场抽签,迟到或未到者按弃抽签权处理,其赛程由筹办方随机制定。

第八,比赛评委和主持人

暂定.

第九,比赛服务

为评委和辩手提供必要细致的比赛应有的服务,比如相应的评委、比赛记时员、必要的设备、相应的教室、,以便保证比赛的完美顺利进行。

第十,比赛程序(由主持人完成)

1、 宣布辩题

2、 宣布比赛规则

3、 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4、 介绍参赛队员

5、 介绍规则,评委及点评嘉宾

6、 比赛开始

7、 观众自由提问(暂定)

8、 评委团评分后退席评议(辩手观众休息时间,播放广告)

9、 评委团入席,由点评嘉宾评析赛事

10、 宣布比赛结果

11、 辩论赛结束

六:比赛程序及用时规定

评分标准

(一)团体分,共100分

1.按辩论阶段评分,计80分 陈词:10分;攻辩:15分;攻辩小结:5分;自由辩论:30分;总结陈词:20分;

2.综合印象分,计20分 语言风度:5分;团体配合、临场反应:15分

3.扣分标准,幅度为0—10分。凡在辩论赛过程中出现违反比赛规则的情况,按下列幅度适当扣分。陈词:0—5分;攻辩0—10分

(二)辩手个人得分,每场总计100分。

每场比赛的优秀辩手由得分最高者获得。

语言表达:20分 整体意识:20分 逻辑推理:20分

辩驳能力:20分 综合印象:20分

胜负判断

1、团体得分为判断胜负的标准,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4

一、刑事简易程序的开展模式

在新刑诉法实施前,中国司法实践中有三种审判程序,即适用轻微刑事案件的简易程序,适用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以及适用于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 从新刑诉法第208条、209条就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规定来看,理论上讲,目前实践中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大部分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

基于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后果的认知水平以及庭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有效率考量,新刑诉法实施后,应当对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适用不同模式的简易程序。因控辩关系是诉讼制度和程序设计的核心,所以上述两类案件简易程序模式是否相同主要取决于控辩交流和对抗的内容与形式。

二、控辩交流模式的选择

(一)控辩交流维度和深度的把握

现行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控辩交流仅限于对犯罪嫌疑人权利告知和犯罪嫌疑人对指控事实是否有异议的确认,即使有辩护律师的案件,鉴于案件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明晰,辩护律师庭审前除了会见和阅卷外,并无与控方交流其他内容的意愿性。新刑诉法实施后,现行轻微刑事案件的控辩交流范围和力度都要有所加大。首先,控方依法不仅应当确认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而且要确认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原因在于,根据新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是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的前提性条件,那么控方对其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就必须向犯罪嫌疑人确认。而在新刑诉法实施前,根据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向犯罪嫌疑人确认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并不是检察机关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性和前提性要求。实践中,只要是犯罪嫌疑人认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无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检察机关就可以建议适用简易程序。当然,有些检察机关为了确保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成功率,在检察机关提讯中会向犯罪嫌疑人确认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但这并非其义务。其次,新刑诉法实施后,控方告知的内容有所拓宽,控方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适用简易程序的有关法律规定。原因在于,既然要确认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是否有异议,就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适用简易程序的法律规定,否则就不能确定该确认结果是否是犯罪嫌疑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这将决定新刑诉法对犯罪嫌疑人程序选择权的立法设置是否能够得到司法实践的保障。

现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尽管犯罪嫌疑人也对犯罪事实无异议,但鉴于其可能被判处的刑期在三年以上,为了获取相对从轻或减轻的量刑,犯罪嫌疑人本人或者其辩护律师会对犯罪事实的细节、犯罪情节及法律适用比较重视,因而会在庭审前积极提交有关证据线索、辩护意见等。新刑诉法实施后,该类案件即便归类为简易程序案件,其控辩交流维度和深度亦应当有别于轻微刑事案件,原因在于:一是该类案件可能被判处的刑期相对长,犯罪嫌疑人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的谨慎度有所提高;二是该类案件即使适用简易程序,其在法院的审结期限也有别于轻微刑事案件,部分犯罪嫌疑人想利用简易程序审判以尽量减少刑期内在看守所羁押时间的期待并不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三是该类案件证据数量、类型或者事实情节可能较多,简易程序所省略的庭审流程,可能影响犯罪嫌疑人对事实疑点的交锋机会,如果在庭审前不对其适用简易程序与否进行详尽的权利、义务告知,可能影响控方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成功率,庭审中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中途否定适用简易程序,从而影响司法成本。

因此,为了提高控方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成功率,减少庭审中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的概率,节约司法资源,控方必须根据适用简易程序的模式选择不同,制定不同的控辩交流内容。对现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其告知范围和内容除了上述轻微刑事案件的告知内容外,还应当将适用简易程序的庭审流程规定、适用普通程序的庭审流程规定以及两种程序对其庭审权利的影响进行告知。如果犯罪嫌疑人无辩护人,控方甚至应当将案件的证据形式和证明内容进行提前告知。同时,对“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控方应当尝试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意见的环节将案件定性等问题进行交换意见,以确认犯罪嫌疑人对部分定罪证据是否有质证的意愿,以决定控方是否建议适用简易程序。

(二)控辩交流形式的设置

控辩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不同,将直接决定轻微刑事案件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控辩交流的形式。

轻微刑事案件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在控辩交流形式上可能存在根本性差异的点在于庭前会议程序。新刑诉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了庭前会议程序,但并未对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效力、参加主体等问题进行细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新刑诉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予以详细规定。

目前,基于轻微刑事案件证据相对少而简单以及庭前会议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性考量,理论界的倾向性观点是庭前会议不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但庭前会议是否适用于“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现存在一定争议。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庭前会议是为了法庭审理能够集中精力对争议证据进行重点调查、质证以提高庭审效率,“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中的争议证据少,即使不举行庭前会议庭审效率也不会受影响,适用庭前会议是“画蛇添足”,提高了司法成本,有违立法本意;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根据法条规定,庭前会议是审判人员就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鉴于“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可能被判处的刑期在三年以上,且是合议庭审判制,为了法庭审理准确、有效、快速进行,审判人员可以决定是否适用庭前会议。从简易程序兼顾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角度考虑,“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是否适用庭前会议,要根据个案情况由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在综合评定商议后决定。由此,在庭前会议是否适用于“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尚无定论的前提下,两种简易程序实践模式的控辩交流形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退一步讲,即使“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不是必须适用庭前会议或者不适用庭前会议,其控辩交流形式依然要有别于轻微刑事案件。从上述已论证的“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要告知的范围和内容来看,超出轻微刑事案件告知范围的庭审流程告知、证据内容告知以及定性意见交流,必须以特定平等交流形式进行。此形式既要根据犯罪嫌疑人有无辩护人来确定,又要根据交流内容的不同而调整。如果“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无辩护人,控方对证据形式、内容和定性意见的交流可能是以讯问笔录的形式进行,而在有辩护人的情况下,基于辩护人对刑事法律知识谙熟的事实,控方可以省略对证据形式和证明内容的告知,可能只需以约谈辩护人签署制式文件的方式确认,以减少交流的时间成本。

三、控辩对抗模式的构造

新刑诉法关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有关规定,使得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控辩对抗相较于以前更加合理、完备,而部分“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后其控辩对抗形式相对简化。

(一)轻微刑事案件控辩对抗形式的完善

新刑诉法实施前,对轻微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普遍不出庭公诉,简易程序的庭审并不具备控辩对抗的构造。对于被告人是否构成指控犯罪,法庭并不进行调查和辩论,而是尊重控辩双方已有的合意,直接作出有罪判断;对被告人的量刑,法庭无法听取公诉方完整的指控意见,通常也难以获得辩护人意见,而被告人鉴于法律知识所限也无法提出有意义的辩护意见,法庭只有单独依据案卷材料做出量刑裁决,因此,整个庭审的控方角色是由中立方担任裁断任务的审判员完成,其控辩对抗构建并未形成。

新刑诉法实施后,虽然轻微刑事案件依然是简易程序审理,但检察机关必须派员出庭,而且经审判人员许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公诉人互相辩论,从而使得控辩对抗形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首先,检察机关派员出庭使得控辩对抗形式成立;其次,赋予辩方与控方的辩论权,使得控辩对抗有了程序上的保障;再次,控方角色从担任裁断任务的审判员身上剥离后,才可能激发审判员为查清案件有关情节引导控辩双方进行对抗,同时辩方也无因担心得罪审判员而不敢辩护的顾虑,从根本上消除了控辩对抗的心理障碍。

为迎接新刑诉法的实施,部分检察机关已经开始实践简易程序派员出庭,其主要的庭审模式是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举行形式上的法庭调查不做法庭辩论,侧重量刑方面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但量刑方面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过于简单,缺乏统一规范性。主要问题在于:一是重定罪轻量刑的控方一般只强调法定量刑情节和退赃情节的举证,未全面、深入考虑是否初犯、偶犯等其他酌定量刑情节,或者是忽略了对被告人有利情节的重视,而律师辩护率低的被告方更无法提出全面的量刑证据和辩护观点;二是量刑辩论缺乏针对性,控方在量刑辩论中一般只发表量刑时应予以适用的法律条款,或者是提出原则性意见,不提具体的刑种和幅度,基于此辩论基点,辩方便不可能提出更为具体的辩护意见,那么对于三年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其量刑辩论的作用和意义则大大降低。因此,新刑诉法实施后,对轻微刑事案件的量刑调查和辩论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以确保简易程序公诉方出庭价值的实现,否则其控辩对抗模式的构建仅是提高了司法成本,并无益于被告人权益的保障和公平、公正的实现。对此,公诉方在量刑时,要说明相对具体的事实和理由,而不是直接给出情节和结论;应当在法定量刑情节之外,全面、细致的出示有关酌定量刑情节;量刑建议的范围也应相对具体,例如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简易案件,量刑建议范围一年过于宽泛,建议可以缩短至半年以内。审判员在庭审中也应当引导辩方积极进行量刑辩论,在判决书中应当明确对控辩双方量刑意见的采纳与否。

(二)部分“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后其控辩对抗形式的简化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5

基于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后果的认知水平以及庭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有效率考量,新刑诉法实施后,应当对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适用不同模式的简易程序。因控辩关系是诉讼制度和程序设计的核心,所以上述两类案件简易程序模式是否相同主要取决于控辩交流和对抗的内容与形式。

二、控辩交流模式的选择

(一)控辩交流维度和深度的把握

现行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控辩交流仅限于对犯罪嫌疑人权利告知和犯罪嫌疑人对指控事实是否有异议的确认,即使有辩护律师的案件,鉴于案件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明晰,辩护律师庭审前除了会见和阅卷外,并无与控方交流其他内容的意愿性。新刑诉法实施后,现行轻微刑事案件的控辩交流范围和力度都要有所加大。首先,控方依法不仅应当确认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而且要确认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原因在于,根据新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是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的前提性条件,那么控方对其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就必须向犯罪嫌疑人确认。而在新刑诉法实施前,根据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向犯罪嫌疑人确认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并不是检察机关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性和前提性要求。实践中,只要是犯罪嫌疑人认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无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检察机关就可以建议适用简易程序。当然,有些检察机关为了确保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成功率,在检察机关提讯中会向犯罪嫌疑人确认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但这并非其义务。其次,新刑诉法实施后,控方告知的内容有所拓宽,控方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适用简易程序的有关法律规定。原因在于,既然要确认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是否有异议,就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适用简易程序的法律规定,否则就不能确定该确认结果是否是犯罪嫌疑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这将决定新刑诉法对犯罪嫌疑人程序选择权的立法设置是否能够得到司法实践的保障。

现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尽管犯罪嫌疑人也对犯罪事实无异议,但鉴于其可能被判处的刑期在三年以上,为了获取相对从轻或减轻的量刑,犯罪嫌疑人本人或者其辩护律师会对犯罪事实的细节、犯罪情节及法律适用比较重视,因而会在庭审前积极提交有关证据线索、辩护意见等。新刑诉法实施后,该类案件即便归类为简易程序案件,其控辩交流维度和深度亦应当有别于轻微刑事案件,原因在于:一是该类案件可能被判处的刑期相对长,犯罪嫌疑人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的谨慎度有所提高;二是该类案件即使适用简易程序,其在法院的审结期限也有别于轻微刑事案件,部分犯罪嫌疑人想利用简易程序审判以尽量减少刑期内在看守所羁押时间的期待并不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三是该类案件证据数量、类型或者事实情节可能较多,简易程序所省略的庭审流程,可能影响犯罪嫌疑人对事实疑点的交锋机会,如果在庭审前不对其适用简易程序与否进行详尽的权利、义务告知,可能影响控方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成功率,庭审中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中途否定适用简易程序,从而影响司法成本。

因此,为了提高控方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成功率,减少庭审中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的概率,节约司法资源,控方必须根据适用简易程序的模式选择不同,制定不同的控辩交流内容。对现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其告知范围和内容除了上述轻微刑事案件的告知内容外,还应当将适用简易程序的庭审流程规定、适用普通程序的庭审流程规定以及两种程序对其庭审权利的影响进行告知。如果犯罪嫌疑人无辩护人,控方甚至应当将案件的证据形式和证明内容进行提前告知。同时,对“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控方应当尝试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意见的环节将案件定性等问题进行交换意见,以确认犯罪嫌疑人对部分定罪证据是否有质证的意愿,以决定控方是否建议适用简易程序。

(二)控辩交流形式的设置

控辩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不同,将直接决定轻微刑事案件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控辩交流的形式。

轻微刑事案件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在控辩交流形式上可能存在根本性差异的点在于庭前会议程序。新刑诉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了庭前会议程序,但并未对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效力、参加主体等问题进行细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新刑诉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予以详细规定。

目前,基于轻微刑事案件证据相对少而简单以及庭前会议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性考量,理论界的倾向性观点是庭前会议不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但庭前会议是否适用于“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现存在一定争议。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庭前会议是为了法庭审理能够集中精力对争议证据进行重点调查、质证以提高庭审效率,“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中的争议证据少,即使不举行庭前会议庭审效率也不会受影响,适用庭前会议是“画蛇添足”,提高了司法成本,有违立法本意;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根据法条规定,庭前会议是审判人员就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鉴于“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可能被判处的刑期在三年以上,且是合议庭审判制,为了法庭审理准确、有效、快速进行,审判人员可以决定是否适用庭前会议。从简易程序兼顾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角度考虑,“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是否适用庭前会议,要根据个案情况由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在综合评定商议后决定。由此,在庭前会议是否适用于“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尚无定论的前提下,两种简易程序实践模式的控辩交流形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退一步讲,即使“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不是必须适用庭前会议或者不适用庭前会议,其控辩交流形式依然要有别于轻微刑事案件。从上述已论证的 “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要告知的范围和内容来看,超出轻微刑事案件告知范围的庭审流程告知、证据内容告知以及定性意见交流,必须以特定平等交流形式进行。此形式既要根据犯罪嫌疑人有无辩护人来确定,又要根据交流内容的不同而调整。如果“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无辩护人,控方对证据形式、内容和定性意见的交流可能是以讯问笔录的形式进行,而在有辩护人的情况下,基于辩护人对刑事法律知识谙熟的事实,控方可以省略对证据形式和证明内容的告知,可能只需以约谈辩护人签署制式文件的方式确认,以减少交流的时间成本。

三、控辩对抗模式的构造

新刑诉法关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有关规定,使得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控辩对抗相较于以前更加合理、完备,而部分“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后其控辩对抗形式相对简化。

(一)轻微刑事案件控辩对抗形式的完善

新刑诉法实施前,对轻微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普遍不出庭公诉,简易程序的庭审并不具备控辩对抗的构造。对于被告人是否构成指控犯罪,法庭并不进行调查和辩论,而是尊重控辩双方已有的合意,直接作出有罪判断;对被告人的量刑,法庭无法听取公诉方完整的指控意见,通常也难以获得辩护人意见,而被告人鉴于法律知识所限也无法提出有意义的辩护意见,法庭只有单独依据案卷材料做出量刑裁决,因此,整个庭审的控方角色是由中立方担任裁断任务的审判员完成,其控辩对抗构建并未形成。

新刑诉法实施后,虽然轻微刑事案件依然是简易程序审理,但检察机关必须派员出庭,而且经审判人员许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公诉人互相辩论,从而使得控辩对抗形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首先,检察机关派员出庭使得控辩对抗形式成立;其次,赋予辩方与控方的辩论权,使得控辩对抗有了程序上的保障;再次,控方角色从担任裁断任务的审判员身上剥离后,才可能激发审判员为查清案件有关情节引导控辩双方进行对抗,同时辩方也无因担心得罪审判员而不敢辩护的顾虑,从根本上消除了控辩对抗的心理障碍。

为迎接新刑诉法的实施,部分检察机关已经开始实践简易程序派员出庭,其主要的庭审模式是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举行形式上的法庭调查不做法庭辩论,侧重量刑方面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但量刑方面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过于简单,缺乏统一规范性。主要问题在于:一是重定罪轻量刑的控方一般只强调法定量刑情节和退赃情节的举证,未全面、深入考虑是否初犯、偶犯等其他酌定量刑情节,或者是忽略了对被告人有利情节的重视,而律师辩护率低的被告方更无法提出全面的量刑证据和辩护观点;二是量刑辩论缺乏针对性,控方在量刑辩论中一般只发表量刑时应予以适用的法律条款,或者是提出原则性意见,不提具体的刑种和幅度,基于此辩论基点,辩方便不可能提出更为具体的辩护意见,那么对于三年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其量刑辩论的作用和意义则大大降低。因此,新刑诉法实施后,对轻微刑事案件的量刑调查和辩论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以确保简易程序公诉方出庭价值的实现,否则其控辩对抗模式的构建仅是提高了司法成本,并无益于被告人权益的保障和公平、公正的实现。对此,公诉方在量刑时,要说明相对具体的事实和理由,而不是直接给出情节和结论;应当在法定量刑情节之外,全面、细致的出示有关酌定量刑情节;量刑建议的范围也应相对具体,例如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简易案件,量刑建议范围一年过于宽泛,建议可以缩短至半年以内。审判员在庭审中也应当引导辩方积极进行量刑辩论,在判决书中应当明确对控辩双方量刑意见的采纳与否。

(二)部分“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后其控辩对抗形式的简化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6

(一)生活性

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广阔舞台,辩题的选择要符合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搜集素材,丰富辩题。

(二)时代性

辩题的选择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这样辩题才具有鲜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现实,对待社会,打造完善人格。

(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辩论的过程只有具备趣味性,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兴趣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形体、动作、形态等各种因素,调动气氛,增加趣味,推动辩论的进展。

(四)指导性

就辩题的选择而言,辩论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辩题的选择要对学生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就辩论的过程而言,教师要积极有效地指导,防止辩论脱离辩题。

二、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

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准备阶段、课堂辩论阶段、辩论评价阶段。

(一)准备阶段

辩论赛的组织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辩题的选择、课前准备和小组分工、资料搜集。

辩论前,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切合时代脉搏,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合适的辩题,要有一定的思辩度,既能引起学生共鸣,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正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继承传统文化

反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学习外来文化

选择合适的辩题之后,教师要把学生适当分组,辩论一般分为正反两方,课堂辩论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确定人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确定正反方主辩人数各为4人,同时每方可以有智囊团,智囊团每方人数为16人,记分员2人,监督团8人,这样就基本可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辩论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可是文字、图片,又可是视频,还可是学生实际调查结果。

(二)课堂辩论阶段

课堂辩论阶段主要有课堂辩论和教师指导两大部分组成。

课堂辩论赛的形式可以借鉴大学生辩论赛的流程,结合学生实际加以补充。首先是一辩阐述本方观点,其次是二辩对本方观点的论证。接着是自由辩论时间,自由辩论时间以每方的三辩为主,其他人员皆可参与,智囊团也可参与其中,丰富辩论,活跃气氛。最后是每方四辩阐述总结时间。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才能,又能促进每方团队之间的合作。双方积极互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培养健全的思维方式,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乐趣。

课堂辩论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对整个辩论过程的引导、调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健康、自由的言论环境,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尊重学生言论自由,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辩论主题和过程,当学生辩论脱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拉回主题;当学生辩论出现过多负面影响时,教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保证辩论赛的正确方向;当辩论赛气氛过于活跃时,教师要严肃认真、恰到好处地控制;而当出现冷场时,教师又要善于调动气氛,适时引导。教师的点拨要精练,言简意赅,“四两拨千斤”,不可喧宾夺主。

(三)辩论评价阶段

辩论评价可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好的点评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点评从学生角度,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特点和想法。教师点评可从学生论前准备和论中表现两方面入手。论前准备包括学生材料准备是否充分、逻辑思维是否严密以及学生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论中表现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程度、队员表现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创新,肯定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指出学生在辩论赛中的不足,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对辩题进行剖析,并与课本理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宏扬正能量,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7

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8

二、举办地点

预赛:教学楼614 教室

决赛:学术报告厅

三、举办单位

主办:院学生会

承办: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学习部

四、参赛对象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09 级、10 级班级

五、活动时间

**年11 月15 日 至**年11 月28 日

六、活动具体安排

【报名方式】 在各班学习委员处报名,留下姓名、班级、联系方式,由各班学习委员在11 月15 日(周一)晚自习时将名单交到系学生会。

【活动方式】 比赛分为选拔赛、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比赛要求】

参赛队伍:09 级和10 级各班级代表队

辩手要求:

每支队伍由4 人组成。要求辩手表达流畅、说理透彻,有一定的辩驳能力;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赛前做好充分准备。

主席要求:外型仪表端正,口齿清晰,开朗大方

【赛程安排及比赛时间】

初赛2 场 6月3 日 19:00--21:30 地点: 教学楼614 教室

初赛2 场 6月5 日 19:00--21:30 地点: 教学楼614 教室

初赛1 场 6月7 日 19:00--21:30 地点: 教学楼614 教室

复赛2 场 6月11 日 19:00--21:30 地点: 教学楼614 教室

半决赛1 场 6月13 日 19:00--21:30 地点: 学术报告厅

决赛1 场 6月13 日 19:00--21:30 地点: 学术报告厅

【活动流程】 (具体事项如有改动将另行通知)

(一)辩论资格赛

在资格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复赛辩题

(二)复赛:

在复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半决赛赛辩题

(三)半决赛

在半决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决赛辩题

(四)决赛:

【比赛具体规则】

(一)、比赛程序、用时及相关要求(全场总计用时40 分钟)

1、主持人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参赛队伍是正和反两队,辩题是“*********** ” 正方,观点是“***** ” ;反方,观点是“************* ” 。

2、由正方开始,各个参赛队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

3、主持人介绍评委 ;

4、主持人介绍比赛程序;

5、总结陈词共6 分钟,正、反方一辩发言各3 分钟;

6、攻辩阶段:

(1 ) 正方二辩提问,选择反方二辩或者三辩进行回答,时间3 分钟,正反双方各1 分30 秒;

(2 ) 反方二辩提问,选择正方二辩或者三辩进行回答,时间3 分钟,正反双方各1 分30 秒;

(3 ) 正方三辩提问,选择反方二辩或者三辩进行回答,时间3 分钟,正反双方各1 分30 秒;

(4 ) 反方三辩提问,选择正方二辩或者三辩进行回答,时间3 分钟,正反双方各1 分30 秒;

7、正方一辩做攻辩小结,用时2 分钟;

8、反方一辩做攻辩小结,用时2 分钟;

9、自由论辩环节,时间12 分钟,正反双方各6 分钟;

10、观众提问环节,观众分别向正反两方提一个问题;

11、总结陈词,时间6 分钟,正反双方各3 分钟;

12、比赛结束,请评委代表点评本场辩论赛,并评出双方得分;

13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14、主持人宣布辩论赛结束 。

注意:

1、每次提问不超过15 秒,每次回答不超过20 秒。回答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对方提问。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扣分。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要被扣分。

2、自由辩论阶段,双方轮流发言,正方先开始。一方发言完毕落座后另一方方可起立发言,不得中途打扰对方发言。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3、在观众提问阶段,观众要遵守比赛规则所提问题要与辩题相关,不得故意刁难辩手。

4、总结陈词阶段,双方四辩总结陈词,反方先开始。(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适当扣分)。

【评判标准】

团体部分,以全国大专辩论赛的通行办法为准,共300 分

(1 )按辩论阶段评分,计200 分

陈词:30 分

攻辩:40 分

攻辩小结:20 分

自由辩论:60 分

回答观众提问:20 分

总结陈词:30 分

(2 )综合印象分,计100 分

语言风度:50 分

团体配合,临场反应:50 分 每场评出最佳辩手一名,优胜队伍一支。

【评判】

(一)评判规则

预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5 位评委组成,决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7 位评委组成。评委对在场的各个代表队做出评判,具体以分数为准。

(二)评判标准 (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一)

1、团体部分:

(1 )审题

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

(2 )展开

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3 )辩驳

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

(4 )配合

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

(5 )语言

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体现国语的优美。

(6 )辩风

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7 )形象

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

2、个人部分:

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

(1 )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

(2 )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

(3 )台风与辩风。

(三)胜负判定

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 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

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 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 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 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四)点评

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点评嘉宾由评委中产生。

【奖项设定】

一、团体奖

1、辩论赛冠军奖(一个) 奖品:冠军锦旗一面,证书四本,奖品若干;

2、辩论赛亚军奖(一个) 奖品:亚军锦旗一面,证书四本,奖品若干;

3、辩论赛季军奖(一个) 奖品:季军锦旗一面,证书四本,奖品若干;

二、个人奖

1、大赛最佳辩手奖:(一个)决赛,参加比赛的辩手中,累积分最高者获得该奖。

备注:本次辩论赛将给冠军队、亚军队及季军队颁发相应的奖状,将会给本次大赛的最佳辩手颁发相应的证书及物质奖励。

【比赛须知】

一、请各参赛队员及组织人员务必于每场比赛开始前30 分钟到达比赛现场。同时,各赛场的黑板装饰由对战双方协调商定,在比赛开始前三十分钟装饰好,以利于赛事的统筹安排及各场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请各参赛队遵守赛事各项时间安排,如遇特别问题,请及时与组织者联系,以便协调安排,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

三、遵守赛会的纪律及规则规定,请在每场比赛之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辩手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四、比赛期间,各参赛队请不要与评委接触,如想表达对赛事的意见,请与组织者联系。【组队须知】

⑴ 比赛队伍由每个班级派出代表队,可弃权。

⑵ 每队人数为4 人,4 名辩论选手。

⑶ 参赛同学必须先到各班学习委员处报名,由各班学习委员将名单交往辩论赛负责人处,全体参赛成员应留意最新通知,收到组织方通知后务必尽快回复,认真参与辩手培训,保证出席每次活动会议,无故缺席队伍主办单位有权取消该队参赛资格。

⑷ 参赛队伍应遵守比赛规则,严守选手道德,严禁做出不当言行,初次违反者作口头警告,再违反者扣除团体总分5% ,第三次违反者主办单位将立即取消该队参赛资格。

⑸ 严禁冒名顶替,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该队参赛资格。

⑹ 比赛前参赛队伍需提前10 分钟在比赛地点签到,准备开赛事宜,如在开赛时间10 分钟后仍未签到的队伍将视为自动弃权。

⑺ 比赛期间,各领队负责与主办单位的工作联系及本队的一切事务性工作。如在比赛前参赛选手出现突发情况的需由领队提前两天知会主办单位。参赛选手如有疑问可以直接找到当场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应准确、清楚、耐心地为同学解答,如回答有误的将追究当场负责人责任。

⑼ 如因天气、器材等不可遇见因素导致比赛无法正常运作时,当场负责人将在比赛开始后20 分钟内决定是否继续或中止,并在1 天内予以公告(教学楼、饭堂)。

(10 )各参赛队领队、队员仔细阅读本次辩论赛方案,熟悉有关赛程安排。

【抽签事宜】

第一条 初赛:在确认辩题时由各领队抽签分组,确定分组情况及在组序号(具体比赛顺序详见赛程表)

第二条 抽签分组确定后由各领队抽签决定每场比赛的正反方。

第三条 每场比赛的辩题由该场比赛的正方领队抽取。

第四条 各参赛队务必按时到场抽签,迟到或未到者按弃抽签权处理,其赛程由筹办方随机制定。

【 比赛参考辩题 】

法治能消除 法制不能消除

大学生应该做兼职 大学生不应该做兼职

纪律会促进个性发展 纪律会限制个性发展

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大学里提高能力更重要 大学里提高专业知识更重要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9

说明:本课题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分别为GZYB2011035、438)的成果。

近年来,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其中,既有生源质量下滑、科研风气不正等影响,但流程管理的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在流程方面规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5年进行了宝贵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基本流程

1.1 组队

每个人单独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

但下列情况可以组队,但人数不能超过4人。

(1)不同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共同组队参赛完成了文本成果的。

(2)同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同一公司实习、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在校期间共同组队参赛完成了文本成果的。

组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字数标准与单人完成的一样。

1.2 选题

指导思想:坚持“六业二位”的“八结合”—— 结合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创业、岗位、职位。

选题机制:学生自选,但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不再给出选题范围,而是由学生自己确定后,与指导老师协商,由指导老师决定题目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应该如何修改,直到最终确定选题。

选题原则。

选题必须符合下列原则。

(1)与专业相关,与毕业顶岗实习相关。

(2)内容具体化,最好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或者结合深圳实际分析,或者是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3)体现工学结合。

选题类型:以专题报告型、社会观察型、案例评述和创新实验型为主,杜绝纯理论型、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具体形式可以为:产业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企业(部门)调查报告、工作分析报告、岗位分析报告、技术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产品分析报告、管理分析报告、业务分析报告、产品(服务)营销策划等;或是结合专业、课程、项目,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项目营销策划报告、项目融资方案等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有些实际价值、真正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文章。

选题难度:尽量选择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开发、社会进步以及自己从事工作的性质等紧密结合的小课题、小问题,既便于掌控,也有利于写得深入。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的第1~2周与老师协商确定题目。题目一经教师确认,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

1.3 定大纲

除最后一学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在学生拟订的提纲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完善提纲。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的第3周,完成提纲的草拟和修订。大纲一经教师确认,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

提纲确定后,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1.4 指导

在1~5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由教师全程进行跟踪指导。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教师对其指导的时间是1~15周。

指导途径:面对面集体指导、面对面个别指导、网络指导(组建QQ群集体指导、QQ或MSN交流指导、电子邮件交流指导)、电话指导。

指导内容:题目修改与确定;大纲修改与确定;文献检索与应用;论文调研;论文初稿的修改;定稿与排版;答辩PPT的制作;毕业实习与就业。

1.5 中期检查

就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1.6 评审

第16周周一,学生应向指导老师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整版。指导老师将学生论文汇总后提交专业主任。专业主任在指导教师回避的前提下,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标准,做出能否通过的结论,写出评阅意见并打分。

每个专业在专家评审小组推荐1~2篇优秀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收集优秀毕业论文参评学校展示性优秀毕业论文评比。

1.7 评审意见反馈与修改

专业主任将汇总的评审意见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1.8 答辩

答辩程序为如下。

(1)答辩人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时间5~8分钟。对于集体项目,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式进行答辩。

①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参加答辩,时间适当延长予以保证,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得到同样的答辩得分。

②现场指定或抽取项目组的其中一个成员参加答辩,该答辩成绩为项目组每个成员的答辩得分。

(2)答辩委员提问,答辩人答辩,时间5~8分钟。

(3)答辩委员给答辩人打分(百分制)。

(4)答辩小组根据答辩委员的打分给出平均答辩成绩(百分制)。

答辩前应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或行业专家、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加。

1.9 答辩见反馈与修改

答辩小组秘书将专家答辩意见汇总,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1.10 展示

优秀毕业论文通过展示性答辩、论文进专门橱窗展览、学院网站和相关课程网站进行展示。

展示性答辩要制度性地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

2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流程简化

基本流程虽然规范,但较为烦琐。现实执行中,也可以有两种简化流程。

2.1 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展示三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六步

(1)省略掉中期检查环节。

中期检查既不切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又会增加大量组织、管理的工作量。

(2)省略掉答辩环节。

之所以省略掉答辩环节,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①根据我国学位相关规定,答辩是针对研究生层次的,专科生不应该答辩。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得者没有提出毕业论文要求,只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提出了毕业论文要求。而且硕士学位获得者只需要论文答辩,不一定需要论文评审。

②从多年执行答辩的情况看,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差强人意。

高职的毕业论文答辩逐渐沦落为形式。在答辩现场,老师一般只能问最简单的诸如“在什么单位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等问题,一问到概念哪怕基本概念、论文思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一头雾水。这使教师陷入两难: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严,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毕业资格,而且还得安排时间辅导、答辩;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于宽松,学生当儿戏,论文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也等同于虚设。但遗憾的是,现实让教师们选择了后者。如近3年,深职院经管学院5000多毕业生中毕业论文一次答辩未通过的仅5人,比例不到千分之一,二次答辩未通过的为0,其把控论文质量的作用已经基本丧失。

(3)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

因为学生毕业论文已经通过,学生已经没有修改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答辩完毕就已经离校上班,再修改也存在时间上的困难,所以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也完全可以。

(4)省略掉展示环节。

因为在现在的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结合后,一旦优秀的上公示出来,来年会出现大批抄袭者,而且学生反驳抄袭的理由还振振有词:“我们在同一个岗位上,干的工作当然是大同小异啦!”

2.2 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展示五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四步

(1)省略掉专家评审环节。

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对于硕士学位获得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1~2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硕士学位论文答辫委员会由3~5人组成。成员中一般应当有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硕士学位论文答辫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学士学位,也不以毕业论文成绩为前提,毕业设计、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都可以替代毕业论文的成绩;如果有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毕业论文也可以不做,只要能够证明“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就行;即使学士学位要毕业论文,也仅仅是要个成绩,评审、答辩都可以省略。硕士学位的获得者,才既需要专家评阅,又需要答辩。

(2)省略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

专家评审的环节已经去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3)加强对教师指导的管理。

在最简化的流程中,只剩下“教师指导”这一质量监控环节。如何保证教师指导的质量?可以建立如下的质量监控机制。

①加强主题的把关。

一是选题来源的控制,从来源上要体现“工学结合”—— 来源于企业,来源于项目,来源于现实问题。

二是选题名称要体现出“工学结合”,如XX案例分析、深圳XX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或副标题体现“以深圳XX公司为例”。

②加强内容的把关

一是内容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现状、问题、对策三板块,体现出对区域的聚焦研究而非全国的泛泛研究,要有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而非纯粹的文字描述,要至少创新地揭示三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且问题、对策要得到企业指导老师的认同;

二是应用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问题、对策或建议能够得到企业指导教师的认可,能够提供给企业或行业参考或借鉴,或能够商业化运营或商业化出售,或直接使社区、社会受益。

③指导过程的把关。

指导教师可以集中指导或分散指导,可以见面指导或通过网络、短信、电话指导,可以召集学生到办公室指导或上门指导,可以建立QQ群遥控指导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进行全程跟踪、持续指导、进行关键点控制。

④质量保证的改革与创新。

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三种督促教师保证学生论文质量的方法。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10

【比赛要求】参赛队伍:计算机系每个班一支代表队队伍及辩手要求:每支队伍由4人组成。要求辩手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赛前做好充分准备

【赛程安排】抽取辩题和对阵双方后开赛。赛后现场评出优胜者,再抽取辩题和对阵队伍,终至决赛。具体对战双方和比赛地点由各队代表抽签后,在由组委会决定。

【评判】

(一)评判规则预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45位评委组成,决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 57位评委组成。评委对在场的各个代表队做出评判,具体以分数为准第一轮邀请其它各系学生会干部作为评委,后面以本系学生会干部为主。

(二)评判标准

1、团体部分:

(1)审题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

(2)展开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3)辩驳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

(4)配合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

(5)语言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体现国语的优美。

(6)辩风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7)形象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

2、个人部分: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

(1)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

(2)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

(3)台风与辩风。

(三)胜负判定

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

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 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的人选

(四)点评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

【奖项设定】

一、团体奖

1、辩论赛亚军奖(一个) 奖品:待定

2、辩论赛冠军奖(一个) 奖品:待定

3、辩论赛季军奖(一个) 奖品:待定二、个人奖 1、大赛最佳辩手奖:(一个)1/4决赛起,参加比赛的辩手中,累积分最高者获得该奖。备注:本次辩论赛将给冠军队、亚军队及季军队颁发相应的奖状,将会给本次大赛的最佳辩手颁发相应的证书及物质奖励。

二、比赛进程(由主持人执行)

1、开场白

2、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介绍参赛队员

4、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5、比赛开始

6、评判团递交评分表,等待评定结果

7、嘉宾点评

8、公布结果

9、比赛结束四、辩论赛比赛程序及时间规定(整场共40分钟)

1、开场陈词阶段(共用时10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 反方一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 正方二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反方二辩发言 时间2分30秒

2、攻辩阶段(共用时4分钟) : 反方三辩提问 正方三辩回答、提问 时间1分20秒反方二辩回答、提问 正方二辩回答、提问时间1分20秒反方一辩回答、提问 正方一辩回答、提问 时间1分20秒反方三辩回答 3、自由辩论阶段(共20分钟):自由辩论阶段(正方先开始)

4、总结陈词阶段(共用时6分钟):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3分钟 正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3分钟

三、比赛要求

(1)开场陈词要求: 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2)攻辩要求:此环节为双方一辩、二辩、三辩之间的对话,提问、回答和攻辩小结都必须是这三者。各方三辩至多可提六个问题,对方一辩、二辩必须回答,其他辩手不得代替或补充。提问应贴近辩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应针对问题,切忌答非所问。

(3)自由辩论要求:见规则自由辩论规则

⑴辩论发言必须两队之间交替进行;

⑵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就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⑶在此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顺序,次数和时间都不受限制;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11

1 概述

作为大学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具备了其它课程所没有的典型特征:①由于毕业论文的宗旨是考查学生对本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其完成过程中将会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研究对象进行结合。②参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象多,不仅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还包括负责毕业论文的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分院领导和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工作人员,管理层次多,职能划分详细。③耗时长。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论文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的答辩,总共耗时将近半年的时间,期间学生可以采取在校完成或者外出完成的形式进行毕业论文。以上特点决定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复杂性,不同的高校对该教学任务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主要围绕用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三个角度来开展。

2.1 用例分析

用例分析主要分析系统中各类角色对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权限。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的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务部门工作人员、教师、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学生共六种角色。系统用例分析就是分析这六种角色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应用场景。

2.1.1 系统管理员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只负责本系统运行相关的支撑数据,即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两个模块中的功能。通常,系统管理模块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日志管理;基础数据包括专业设置、班级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室管理。其中,部门管理是管理高校现有的教学单位和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角色管理是管理系统用户的分类信息,以便为系统的权限分配提供基础;菜单管理是管理系统可以操作的模块以及模块的层次结构;权限管理是将菜单的操作权限分配给每类角色,从而确保系统操作和数据浏览的安全性;数据管理是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日志管理是管理系统操作的日志,以便系统出现问题时,可根据系统寻找发生故障的原因;专业设置是按照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和隶属关系完成专业信息的管理;班级设置是负责按照专业设置学生所在的班级;教师管理是管理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管理是管理在校毕业班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室管理是管理目前学校可供使用的教室,为答辩安排提供基础数据。

2.1.2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用例分析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基础数据中关于时间的设置、答辩安排审核和答辩结果审核。其中,基础数据中的时间设置包括学期的设置、选题时间设置和过程时间设置。选题时间设置主要设置学生选题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过程时间设置包括指导记录时间的设置、中期检查时间的设置和答辩时间的设置。

2.1.3 教师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具有操作权限的教师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教师以及答辩教师。教师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出题、审批开题报告、指导记录、答辩申请审批、交叉评阅和答辩结果登记。其中,出题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指导教师的教师才具有该权限,交叉评阅也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交叉评阅的教师才具有操作权限;答辩结果登记通常由答辩小组组长来完成。

2.1.4 专业负责人用例分析

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主要负责安排工作,包括教师安排和答辩安排。其中,教师安排主要安排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人选;答辩安排则负责安排答辩教师的分组、参加答辩的学生分组以及教室和具体的答辩时间。

2.1.5 分院领导用例分析

分院领导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两类信息的审核,分别是出题的审核和答辩安排的审核。

2.1.6 学生用例分析

学生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体,在该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指导记录、中期检查、答辩申请、答辩安排和答辩结果。

2.2 业务流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包含的核心流程包括撰写开题报告和答辩安排两个核心流程。

2.2.1 开题报告流程分析

参与开题报告工作的主体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分院领导,其流程如下:首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并提交给系统验证,验证通过后保存信息,并转交给指导教师审批,审批通过后转交给专业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最后的审核,并将最后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

2.2.2 答辩安排流程分析

参与答辩安排的主体包括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其流程大致如下:首先,专业负责人在答辩安排页面完成答辩安排的信息,然后提交给系统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再将安排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转交给教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将最终的审核结果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并最终显示给学生和教师查看。

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与功能性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更注重的是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是衡量系统整体质量的依据。根据本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安全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3 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总结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中的系统管理通常负责管理一般系统运行所需的支撑数据。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由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和日志管理共七个模块组成。

4 结束语

代码开发仅仅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在此之前需经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两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整理后,完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计,为下一步系统开发搭建系统应用程序架构提供了直接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包慧敏.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 郑鸿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 刘珊.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 陈斌.基于JQuery框架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 孙晓妍.基于UML的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开发[J].价值工程,2013(10):189-190.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12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反方作最后的陈词。刚才,双方辩友都围绕各自的主题展开了精彩激烈的辩论,但是在正方辩友的辩论中我方有两点感受:

1、正方观点过于理想主义。

正方辩友列举了一系列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未及时施行救助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但他们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现状,没有考虑基层政府的财力状况和强行救助所带来的后果和风险。

2、错误地理解了我方本意。

我们双方的辩题中都有实行救助四个字,所不同的是实行救助的定语“应强行”和“不应强行”,正方错误地将我方不应强行施以救助的概念偷换成了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不施以救助,由于概念性的错误,使得对方的辩论显得南辕北辙。

反观我方,观念已经极为清楚,即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在自愿的前提下应该施以救助,但不能强行施以救助。这不是否认人性的关怀,而是立足于现实的考虑。在这一点上,我方已经在法律层面和实际层面都占有了先机。

在此我想简要总结一下我方观点:

一、强行救助缺乏法律依据。孙志刚事件发生以后,2019年,国务院推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标志着彻底废除了原来的强制救助收容遣送回原籍的救助制度,开始实施对流浪乞讨人员自愿救助制度,这是一个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重大历史进步。试想,如果再确定一个强制救助的制度,谁能知道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每一次强制是否都真的是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已经成年的孙志刚尚且死于强制救助的制度,谁能保证未成年的孙志刚能在强制救助中能幸免于难?我方认为强制性救助制度是非常可怕的制度设计。

二、强行救助缺乏财力支撑。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救助是需要强大的财力保障的,无论是解决这些孩子的衣、食、住、行,还是管理、教育、医疗、遣送都需要钱,而现在基层政府的财力状况我们乡镇长班的学员最清楚,就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吃饭财政,乡镇政府仅用21%的财力却供养了占71%的财政供养人口,即使自愿的救助都显得力不从心,更不敢奢谈强行施以救助。虽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总得先有玫瑰呀。

三、强行救助放大了政府的责任风险。追述过往,政府曾经做过很多强行的事情,比如强行结扎,强行人流,强行拆迁等等,为此政府付出过惨重的代价,其中包括金钱和威信,如果对流浪儿童再强行救助,流浪儿童的监护责任也就自然地转移到了政府身上,如果在监护期间再出现一个未成年的孙志刚事件,试问现在政府还有多少金钱和威信可以随意挥霍?中国人口多,发展的积怨大,任何一起未成年的孙志刚事件都完全有可能酿成类似于“瓮安事件”的群体性事件!

四、强行救助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强行是强制的同义词,我认为所有的强制都应该是针对一种非法行为,比如控制流浪儿童的犯罪团伙,那才是我们的强制对象。强制必然带来一些必要的手段,这种手段可能会给孩子还来一种身心的伤害,这种伤害是隐形的,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是我们难以估计的。采取强制的办法,也许从我们的眼睛里消失一个流浪儿童,但是他可能从内心滋生一种对社会的仇恨,这种强行救助比不救助更可怕。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在自愿的前提下应该施以救助,但不能强行施以救助。

谢谢大家!

辩论赛的总结2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晚上好!

首先我想感谢台上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你们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最终也将使我方的胜利显得实至名归,抑或使我方的失利,虽败犹荣。无论怎样,这样的逆境,正是我们成长途中的试金石;这样的逆境,正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里程碑;这样的逆境,远比顺境来的更加精彩!

关于对方辩友的观点,我有三个字评价:不太好-不客观,太绝对,好天真

一,对方辩友始终纠缠于“困苦或战乱这样的环境,是否有利于人的成长”将逆境局限于如此极端环境未免太过狭隘,不够客观。而事实上,即使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所促成的人才也比比皆是:越王勾践,杜甫,高尔基,张海迪哪一个不是在这样甚至更恶劣的逆境中成长成才的呢?

二,对方辩友大包大揽的告诉我们顺境就是好的营养、医疗、教育、关爱等等所有一切有利于人发展的方面,而逆境则是与之相对。那么我们今天的辩题岂不是变成了,所有有利于人发展的方面更有利于人的发展,还是所有不利人发展的方面更有利于人的发展了么,这样定义是不是太绝对了呢?

三,对方辩友反反复复的告诉我们要有朋友两肋插刀;要有优越的家庭;要有优秀的导师。可我又不禁想问了,朋友的帮忙,父母的资助,老师的提携,帮你解决了困难,可是你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了吗?如果说“好风凭借力”的飞翔会比依靠自己强壮翅膀的翱翔来的更稳固,更自由,更成功的话,我就不得不说对方辩友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

总结我方观点:

一,我们明道理,知道没有与病毒的斗争,就没有抗体的产生;没有卧薪尝胆的努力,就没有越国的春秋霸业;没有经历战乱,颠沛流离的生活,就不会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慨;因为逆境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更能丰富我们的阅历,更能激发我们的潜能。

二,我们重证据。看出生官宦之家的苏轼,不愿随波逐流,一生仕途坎坷,才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出生富裕家庭的巴尔扎克,拒绝父母为他安排好的法律职业,饱尝冷暖,才成为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大酋长家庭的曼德拉,没有选择安逸地继承大酋长的位置,历经27年牢狱斗争,才获得南非民族解放事业的成功。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一不是证明了逆境使人的成长更有意义。

三,我们很清醒。我们清醒地知道,没有逆境对自己的磨练,即使如阿斗一般继承王位,又有孔明辅佐,最终仍会是一个乐不思蜀的阶下囚。我们清楚地明白,父母、老师,社会给予了我们关爱,教育和良好的条件,却并不希望我们以此满足,永远依赖他们,他们更希望我们去寻找自己人生的逆境,这样才能我们自己更成长!

今天不是演唱会,因为《真心英雄》已经演唱过“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今天不是故事会,因为《西游记》已经讲述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今天也不是赛诗会,因为《孟子》也已经吟诵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今天是辩论赛,需要我们来辩清道理。然而无论多么巧舌如簧的辩才,在大量的例证面前都是显得那么孱弱,我方今天也正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证明着一个简单且明晰的道理:逆境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辩论赛的总结3辩论赛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用也不言而喻。古时墨子曾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世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其意为,辩论的作用在于划清人们有关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弊得失,解决人们思想上存在的疑惑。辩论可以让人辩是明非,坚持真理,锻炼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促进相互沟通。通过辩论,人们可以更好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求同存异,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心理沟通。

我系以丰富校园生活,加强我系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最终目标,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辩论赛。

一,筹备工作,宣传工作

在比赛的筹划阶段,学习部周密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秘书团为此积极的申请场地,桌椅,音响设备,邀请评委嘉宾。在比赛前夕,宣传海报张贴于三栋教学楼大厅,食堂前及广播响彻校园。

二,辩论赛过程

“金华杯”辩论赛总决赛于12月07日一栋大厅落下帷幕,激烈的角逐,精彩的对峙将战火点到最极至。台上的辩手唇枪舌战,台下的观众亦热血沸腾,给本届“金华杯”辩论赛划上圆满的句号。

酒管七班勇夺桂冠,旅管二班位居第二,旅管三班取得第三名,杨丽、蒋绍广、赵璐、李娜同学被评为最佳辩手;酒管的陈宇、旅管的陈影、景区的余波、餐管的张良等11位同学被评为优秀辩手。最后05级酒管餐管辅导员陈郡霞老师对于本次辩论赛做了精彩而详细的点评。此次辩论赛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也都积极地参与了近来,使得辩论赛增色不少。最后我们祝贺管理系“金华杯”辩论赛取得圆满成功,也期待更多类似优秀学生活动的举办。

三,辩论赛取得的成效

1.参赛选手能力的提高:辩论赛是对辩论者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考察。

在辩论的过程中,辩论者要想在唇枪舌战,激烈对抗的辩论中征服战胜对手,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是多方面的,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在台上充分展示自己,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首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就不会有惊人妙语。如果没有如泉思绪,就不可能口若悬河。思维的深刻性、论证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提高。最开始的语无伦次、前后矛盾少了,哑口无言没了;妙语连珠,以巧制胜多了,滔滔不绝者比比皆是。在赛前准备时看问题更深刻了,不再停留在很肤浅的表面,也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其次,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经过几场锻炼,每个选手在语速与语调的协调上把握都很好,甚至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在决赛上蒋绍广同学的饱含激情,抑扬顿挫的话语和赵璐同学字字珠玑,咄咄逼人的话语激起场下阵阵热烈的掌声。同时对汉语言的使用能力增强,辩论中经常出现典故成语、诗词警句、谚语、箴言,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学们还注意了修辞语句的使用,给观众留下许多可以学习和回味的东西,第三,知识结构更完备。俗语说“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精彩的几分钟,他们在课余下足了工夫:自己认真搜集资料,参阅同学提供的资料,根据辩题整理和组织材料,撰写辩词等。第四,应变能力加强。蒋绍广同学在复赛中运用道具说明自己的观点,将自方的劣势化为优势从而反败为胜,成了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学生整体辨别能力的增强和校园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俗话讲“真理越辩越明”,辩论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展开。

从初赛“网络拉近人们的距离还是疏远人们的距离”、复赛“名校是因为老师还是名生”到决赛“大学,是以积累知识为主还是以塑造人格为主”,辩论赛的主题都相当贴近同学们的生活,现实性强,使同学们有话可说。辩论双方使出浑身解数,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给全体同学展现事物的两方面,而听众则在思想的冲突中展开激烈的思考,最终明白问题的实质,学会了分析问题,提高了辨别能力,为后面的有效行动奠定了基础。浓郁的辩论氛围也使学校的文化水平整体提升,同学们能够讨论更高雅的话题,学会以理服人,不会毛躁地与人对骂,更不会大大出手,文明了许多。

3.班级凝聚力的增强:辩论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一个优秀的团体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四人小团体的默契,更离不开大集体----班级同学的支持。

赛前班长、学习委员积极有序地组织全班同学分工找资料,赛中为选手们打气,为他们鼓掌和喝彩,赛后分享胜利的欢乐和失利的酸痛。比赛让他们走得更近,更像一家人。

4.增加老师对同学们的认识。

此次活动主要邀请本届的辅导员和任课老师,老师们在辩论赛的过程中从思想上对同学们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四.值得思考的地方

辩论赛总体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整个组织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辩论赛没有做好赛前指导,导致辩手对比赛没有整体感知辩论赛导致第一次循环赛。如果能在辩论点评中给予正确的指导,会给同学以更积极的影响。初赛因地点的限制局限在较小的教室进行,给热情的观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希望这几点不足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得以弥补。

通过举办此次辩论赛,学习部和学生会其他各部门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是本次辩论赛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此次辩论赛给各系之间的交流加速,达到了以辩会友,以辩明理的活动宗旨。

辩论赛的总结4辩论赛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用也不言而喻。辩论可以让人辩是明非,坚持真理,锻炼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促进相互沟通,通过辩论的人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求同有异,达到高层次上的心里沟通。

我社团以丰富校园生活,加强我部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各部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最终目标,开展了这次辩论赛。

一 筹备工作

在比赛的策划阶段,策划部周密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秘书处为此积极的申请场地.桌椅.

摄影设备,邀请评委。

二 辩论赛过程

以“网络里能否找到真实的感情”为主题的辩论赛于四月十六日四号小楼落下帷幕,激烈角逐,精彩的对峙将战火点到最极致,参赛者脣抢舌战,其他成员亦热血沸腾,给本次辩论赛活动火上圆满句号。

三 辩论赛取得的成效

1.语言表达更具有艺术性

经过几个轮回,每个选手在语速与语调的协调上把握很好,形成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在自由辩论环节中,刘洋同学的策划部部长范军,饱含激情,抑扬顿挫的话语,赢得各成员的赞许目光。

2.知识结构完备

要想在激烈对抗中征服对手。所具备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台上精彩几分钟,参赛者在课余下足功夫,认真凑集资料,撰写辩词。

3.社团不仅是个才华的

展示,一个优秀的团体能够脱颖而出,而离不开团队的默契,更离不开大集体。

四.反思

辩论赛总体收到良好的成效,但整个组织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由于赛前准备部足,导致辩手没有整体感,比赛因地点限制在较小的教室进行,给成员们带来不便。希望这几点不足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得以弥补。

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辩论赛的总结5辩论赛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用也不言而喻。古时墨子曾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世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其意为,辩论的作用在于划清人们有关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弊得失,解决人们思想上存在的疑惑。辩论可以让人辩是明非,坚持真理,锻炼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促进相互沟通。通过辩论,人们可以更好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求同存异,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心理沟通。

我系以丰富校园生活,加强我系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最终目标,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辩论赛。

一,筹备工作,宣传工作

在比赛的筹划阶段,学习部周密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秘书团为此积极的申请场地,桌椅,音响设备,邀请评委嘉宾。在比赛前夕,宣传海报张贴于三栋教学楼大厅,食堂前及广播响彻校园。

二,辩论赛过程

“金华杯”辩论赛总决赛于12月07日一栋大厅落下帷幕,激烈的角逐,精彩的对峙将战火点到最极至。台上的辩手唇枪舌战,台下的观众亦热血沸腾,给本届“金华杯”辩论赛划上圆满的句号。

酒管七班勇夺桂冠,旅管二班位居第二,旅管三班取得第三名,杨丽、蒋绍广、赵璐、李娜同学被评为最佳辩手;酒管的陈宇、旅管的陈影、景区的余波、餐管的张良等11位同学被评为优秀辩手。最后05级酒管餐管辅导员陈郡霞老师对于本次辩论赛做了精彩而详细的点评。此次辩论赛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也都积极地参与了近来,使得辩论赛增色不少。最后我们祝贺管理系“金华杯”辩论赛取得圆满成功,也期待更多类似优秀学生活动的举办。

三,辩论赛取得的成效

1.参赛选手能力的提高:辩论赛是对辩论者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考察。

在辩论的过程中,辩论者要想在唇枪舌战,激烈对抗的辩论中征服战胜对手,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是多方面的,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在台上充分展示自己,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首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就不会有惊人妙语。如果没有如泉思绪,就不可能口若悬河。思维的深刻性、论证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提高。最开始的语无伦次、前后矛盾少了,哑口无言没了;妙语连珠,以巧制胜多了,滔滔不绝者比比皆是。在赛前准备时看问题更深刻了,不再停留在很肤浅的表面,也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其次,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经过几场锻炼,每个选手在语速与语调的协调上把握都很好,甚至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在决赛上蒋绍广同学的饱含激情,抑扬顿挫的话语和赵璐同学字字珠玑,咄咄逼人的话语激起场下阵阵热烈的掌声。同时对汉语言的使用能力增强,辩论中经常出现典故成语、诗词警句、谚语、箴言,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学们还注意了修辞语句的使用,给观众留下许多可以学习和回味的东西,第三,知识结构更完备。俗语说“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精彩的几分钟,他们在课余下足了工夫:自己认真搜集资料,参阅同学提供的资料,根据辩题整理和组织材料,撰写辩词等。第四,应变能力加强。蒋绍广同学在复赛中运用道具说明自己的观点,将自方的劣势化为优势从而反败为胜,成了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学生整体辨别能力的增强和校园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俗话讲“真理越辩越明”,辩论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展开。

从初赛“网络拉近人们的距离还是疏远人们的距离”、复赛“名校是因为名师还是名生”到决赛“大学,是以积累知识为主还是以塑造人格为主”,辩论赛的主题都相当贴近同学们的生活,现实性强,使同学们有话可说。辩论双方使出浑身解数,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给全体同学展现事物的两方面,而听众则在思想的冲突中展开激烈的思考,最终明白问题的实质,学会了分析问题,提高了辨别能力,为后面的有效行动奠定了基础。浓郁的辩论氛围也使学校的文化水平整体提升,同学们能够讨论更高雅的话题,学会以理服人,不会毛躁地与人对骂,更不会大大出手,文明了许多。

3.班级凝聚力的增强:辩论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一个优秀的团体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四人小团体的默契,更离不开大集体----班级同学的支持。

赛前班长、学习委员积极有序地组织全班同学分工找资料,赛中为选手们打气,为他们鼓掌和喝彩,赛后分享胜利的欢乐和失利的酸痛。比赛让他们走得更近,更像一家人。

4.增加老师对同学们的认识。

此次活动主要邀请本届的辅导员和任课老师,老师们在辩论赛的过程中从思想上对同学们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四.值得思考的地方

辩论的具体流程篇13

(1)毕业论文界定

(2)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与专业思想的培育和拓展

1.2毕业论文的性质(17)

1.3毕业论文的撰写目的(14)

1.4毕业论文的写作原则

1.5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

1.6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与环节(13)

1.7前车之鉴—当前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8、13、18)

2.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与要求

2.1厦门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制度解读

2.2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解读

2.3厦门理工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基本流程

(1)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流程

(2)专科毕业论文工作流程

2.4具体文件的解读与填写

课外作业:阅读和理解学院毕业论文制度和规范。

3. 毕业论文选题与构思(1、2、4、6、11、12、13、15、16、17、19、20)

3.1选题与选题原则(12)

3.2选题方法与步骤(15)

3.3选题要领与技巧(22)

3.3拟订提纲,整体构思(15、19)

课外作业:布置选题与准备写作提纲。

4.毕业论文的资料收集与加工(3、6、7、19、23)

4.1材料类型及注意的问题

(1)类型

(2)注意的问题

4.2收集与加工方法(7)

4.3引用与参考文献

4.4 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2)公产品理论

(3)寻租理论

(4)信息经济学理论

课外作业:布置收集文献资料。

5.毕业论文的正文撰写(5、6、15、17)

5.1标题、摘要与关键词(23)

5.2写作与研究方法(18)

5.3修改与定稿(15、19、22)

5.4 写作技巧(注意几点引用他人观点的方法)(6、21)

课外作业:布置撰写论文初稿。

6.毕业论文答辩准备与应对(4、23)

6.1答辩一般程序

6.2答辩准备工作

6.3答辩注意事项

7.毕业论文范例与点评

7.1讲解论文范例

7.2学生上台评点

7.3老师评点

8.毕业论文演练1—个性化选题与内容纲要指导

8.1分小组讨论各自的选题和提纲

8.2具体下到小组指导

8.3各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自己选题和提纲(经验交流)

8.4老师现场评点

9.毕业论文演练2—参考文献与文献综述指导

9.1分小组讨论各自的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

9.2具体下到小组指导

9.3各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自己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经验交流)

9.4老师现场评点

10.毕业论文演练3—正文及其修改指导

10.1分小组讨论各自的论文初稿与修改

10.2具体下到小组指导

10.3各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论文初稿(经验交流) 10.4老师现场评点

11.答辩模拟演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