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实用13篇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1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和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企业进行贸易往来和交流,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企业管理相对落后混乱,在自主创新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因此,如何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不断地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还是过分注重市场而忽视管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一)缺乏经营战略,创新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足够重视经营战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并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从而导致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另外,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通过引进技术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这也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最终,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高耗能和高污染的项目,得到微薄的利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得不受制于人。

(二)管理缺乏科学性,政府支持乏力

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制约,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企业资产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另外,由于政府的部分政策和行政部门的干预,大部分中小企业当前都面临着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关系国家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我国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不够完善,力度也不够,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发展方面不能得到国家的足够支持。

(三)营销观念淡薄,缺乏完善的创新体系

受自身观念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相对僵化,营销观念比较陈旧,没有足够重视市场这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企业不在市场营销方面下功夫,不可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一般而言,完善的创新体系不仅包括市场信息的获取,创新内容的确定,创新资源的准备,还包括创新成果的实现和成果的成功转化。现在,虽然部分中小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和条件,但在信息获取方面还比较落后的,也缺乏接受市场转化的经验和实力,这种并不完善的创新体系不能真正的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

三、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的能力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缺乏经营战略可科学性,营销观念也比较单薄,在创新发展能力方面创新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完善的创新体系,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培养创新意识

现在,社会经济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在中国发展迅速,竞争力也非常强,所以制定发展战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例如,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另外,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意识,倡导自主创新精神,鼓励员工发散思维。同时,为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促使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科学管理,转变政府支持内涵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投资项目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也就说,科学管理,正确决策,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和实现盈利是企业的目标。同时,如果中小企业具备资金,技术创新和实际操作的条件,可以借鉴部分成功大企业的做法,例如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项目的各个步骤做到精心设计和管理。在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政府也要转变策略,即政府不能只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小企业制定进行指导,也应该通过实施对中小企业发展有利的措施来支持企业进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这样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就有条件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实施特色营销战略,构筑完整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市场是检验一个企业发展成败的试金石,因此中小企业要实施具有特色的营销战略占领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特色和目标市场特色和消费者的需求,慢慢形成自己企业的特色。例如世界上很多人对中国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感兴趣,企业可以发展一系列与中国特色文化想联系的项目。另外,在中小企业进行自主技术和文化创新的时候,往往因为企业自身的实力而不能构筑完整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对自己的创新体系进行评估,找出自己在什么地方不够完善。加强与外部技术发展的联系,让自己的技术人员及时的学习新技术新文化,还可以和研究院,高校等进行合作,有效管理企业创新体系的各个环节。只有完善管理,构建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我国中小企业在能提高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当今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不科学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特色营销战略,培养创新意识,政府转变职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中小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并最终促进中国企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建乐.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探讨争鸣,2009(4).

[2] 李智彬. 提升中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2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这标志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大国,但是在发展的强大体系下,我国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不如它们丰富,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利用率较低,这就需要我国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相关策略。 中国论文联盟

我国的人力资源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是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需考虑的问题。现今我国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导致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人才的集中地,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开发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投入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和提高为企业的贡献率,不仅能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意识,也能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使其发挥所长,推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终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他们的自身素质问题很重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在企业中,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企业要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展员工个性,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培养员工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实用性人才,让员工具有参与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如何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员工,企业其他人员和新进员工三部分。首先关于员工方面,在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在保证员工工作顺利完成后保障员工的权利,是员工关心的问题,也是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应该履行与员工签订合同中所规定的条例,按照合同的签订内容给予员工应得的权利,我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方法无论在企业的员工人才选择上还是员工履行其义务上,都具有可实行性。对于企业其他人员方面,要提高其他职工的服务水平,培养职工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于新进员工方面,要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基础,培养新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新进员工对企业改革创新方法的参与热情,以便企业更好地对新进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三、如何加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1、培养竞争意识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把注意力转移到创造科技和财富的人身上,在大家广泛关注下,作为代表的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管理过程中,要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要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经济师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通过竞争来激励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根据企业的管理体制要求自己,树立发展新目标,企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投入企业的建设中,培养竞争意识能够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软件力量。

2、提高人才能力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能力是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管理者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比较稀缺的,一个企业的规模再强大,发展理念再先进,员工能力再强,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企业也是无法顺利发展的。提高人才的能力,培养人才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了解企业各部门的组成和职能,有先进的发展理念,能够规划出企业的发展前景,能适应企业和商业发展的需要,才能管理好企业内部成员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好整个企业。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好的人才如何让其最大限度地展现和服务,需要企业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合理地佣金制度,根据其贡献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回报;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明确企业发展目的和未来发展前景,能够让企业员工有一个对企业发展总体的认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在体系的规范下,有目的有规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发展的计划,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强大体系的支撑下以人才为填充,才能巩固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制定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战略计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步晚,人才利用率不高,所以更加要加快人才发展战略的部署,在企业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都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发展方向,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在人才利用上的准确。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总规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杜琢玉 赵信 经济师经济学应当加紧对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 经济师2001年第10期.

[2] 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3-270 .

[3] 王志峰.试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支撑[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58-60.

[4] 孙庆生.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思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7,(04).

[5] 彭静《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浅探 》商场现代化 2005年5月下旬刊(总第612期).

[6] 黄智琴.企业如何加强员工培训质量的过程控制[j].人才资源开发, 2010,(06).

[7] 林翠芬,余心言. 员工培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探索[j].广西烟草,2008,(11).

作者简介: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3

何烨:2013年,产业发展环境的确十分困难,要素成本上升,环境约束加剧,市场竞争激烈等等。然而,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却仍旧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250家规上缝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10.32%,增幅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百分点。

行业所呈现出的稳中有增状态,是建立在行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的基础之上。这一年,行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加强,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恶劣的发展环境下,产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显现,优胜劣汰特征明显。行业的总体平稳发展,其实是行业中20多家优秀企业所带来的50%~100%的业绩增长,填补了60~70家企业亏损实现的。

TAweekly: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全球地位?

何烨:中国缝机业在全球业界的地位从今年的CISMA展上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我们正越来越强。

首先,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很年轻,这便赋予了行业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其次,企业创新能力在大幅提高。若说以往我们的企业更多地处于跟随状态,那么,今年CISMA展便是一个转折,很多企业已经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并研发出了很多比肩甚至领先国际水平的产品技术;第三,我们强大的制造能力。综合这些因素,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缝机行业的快速成长和全球产业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技术创新是产业生命力的体现,中国缝机业的快速发展也同样得益于此,决战全球市场也好,替代进口也罢,都必然要依靠技术作为支撑。

创新有力 不足犹存

TAweekly:2013年,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具有怎样的意义?

何烨: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工业缝纫机3.5万台,同比下降10.97%;进口刺绣机383台,同比下降14.51%;进口零部件,同比下降9.47%。这些数据,无疑验证了国产缝机产品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在CISMA2013中,我们十分集中地看到了产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和成绩。即理念的进步所带来的模块化产品;集成创新实现的缝机单元化和和智能化;伺服控制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扩大形成的产品效能、性能提升;3D技术以及“云”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产业变革,这些技术无不显示出中国缝机行业的勃勃生机。

TAweekly:中国缝机企业综合竞争力如何?有哪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何烨:中国缝机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竞争力一直在不断提高,且成绩显著。但是,综合竞争能力相较于一些老牌企业仍有不小差距。

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品牌影响力不足。在缝机领域,德国企业很多都是百年老企,日本企业也有100年左右的积累,而中国企业大都是改革开放以后起步的,平均年龄不足30岁。品牌需要积淀,这是我们尚需追赶的方面。

其次,是我们的制造理念有待提高。当我们看到德国企业如做艺术品一样做设备时,我们便明白了做精品的精髓何在。入微的制造理念,是我们这些粗放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必须认真学习的。

再者,便是我们的全球竞争能力不足。目前,我们的企业虽然能够很好地布局内、外销两个市场,但却严重缺乏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还不能以一个全球化企业的视野去考虑问题。

行业洗牌仍将继续,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如何塑造自己的优势是摆在行业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竞争时代 理性发展

TAweekly:面向2014,您觉得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何烨:从当前形势看,未来一年行业的发展环境仍将是比较平稳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的利好消息,以及一些惠及实体企业的政策,都将有益于制造业的发展。

不过,未来的产业发展都不会是“整齐划一”的好。竞争会加剧,产业集中度会再度提升,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在不作为的状态下求得生存,优胜劣汰是产业升级的必然。

目前,有些企业已经提早进入了备战状态,在市场策略、产品策略方面定位清晰,这些企业目标中的增量,就必然会挤占更多市场份额。如何应战?企业必须深思熟虑。

TAweekly: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缝机协会在2014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4

1995 年Archie B.Carroll 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模型(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CRS model) ,分别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四个方面。经济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功能就是减少成本,创造利润,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法律责任则规定了企业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交易行为都应遵循规章制度,任何产品和服务都应符合法律标准,并做到依法纳税。道德责任是一种企业的自发行为,是一种道德标准,它传递的是一种被大众所期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员工的教育与发展等方面,并尊重企业所在地居民的意愿,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社区建设。慈善责任是企业自主决定的一种行为,通常指参与慈善活动、救助弱势群体等。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都不仅仅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还应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文化形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 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象

1984 年,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益相关者密不可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阶段,利益相关者投入生产资源,承担经营风险,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监管企业发展动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更应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诉求。本文主要根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方式来划分,将其划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

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是指直接与企业发生市场交易行为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 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消费者、供销伙伴等。对投资者而言,股东价值最大化,较高的资产回报率就是企业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而债权人则要求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到期有能力支付本息。企业员工则希望企业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报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应的权益。供应商与销售商作为企业经营的商业伙伴,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期望获得公平合理的商业交易行为。消费者作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当然希望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并履行相关的义务。

间接的利润相关者是与企业发生非市场交易行为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社会团体、媒体、生态环境等。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规划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引导企业遵循相关的制度,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社会团体和媒体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者,同样地,也需要大肆宣传企业应尽的社会的责任。近年来,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事件不在少数,如何更好的让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废气废水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生活的不便,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费用。

无论作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还是间接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轨迹。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都是作为优秀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三)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履行上述社会责任必然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那岂不是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少,答案是否定的。履行社会责任,在一定时期内,势必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但从企业长远的角度远看,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了良好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却是独一无二的。

单纯的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在一定区间内会导致利润的增长,一旦超过相应的增长区间,数量的增长反而会导致利润的减少,而此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采取科学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售价,而企业品牌、公司形象、企业文化等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溢价高。而提高品牌溢价能力,与长期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能够确保利益相关者持续的向企业投入资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突破贸易壁垒,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有助于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投入生产资源,扩大生产线,实现规模经济,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工作效率,也会提高顾客对企业的认知度,形成重复购买行为。所有的这一切,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5

1.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仔细观察我国的企业,就会发现目前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偏低,在调查的有效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地位一般或比较低的比例非常大,比重非常高。二是企业的领导者对其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个企业重视程度的两项关键指标中,一般或不重视的比重都达到一半以上,可以想象其情况会如何。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有效整合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高效的运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参谋与服务部门,要做到以上这些,需要企业老总和其他高层领导对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其它部门的全力配合与协作,否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将很难开展。

2.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或贡献不大。这里所说的作用或贡献,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以及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影响力度或作用大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一般或不明显的比重占到一半。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特别是那些辅助服务的部门,如果其对企业的作用或贡献不大,一方面很难得到企业其他部门及其员工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很难得到企业老总的重视,这样很容易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

3.企业领导者对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企业老总对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领导者主要重视的是企业的招聘工作,而对留住人才的重视程度却很低,使企业的优秀人才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二是企业的领导者最感头痛的问题恰好主要是如何留住人才,其他方面比重相对比较低。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一个企业只是重视招聘员工而不重视如何留住员工,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边在不断的招聘:另一边在不断的流失,人力资源部门主要的精力是在忙于招聘了。

4.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不到位,遇到很.大的阻力。目前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不是很到位,遇到的阻力很大。一是绩效管理急需进行改革,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绩效管理推行困难,任何一项改革的推行都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绩效管理更是如此。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评是给员工发放奖金、培训和晋升的依据,同时绩效管理也是改善员工绩效、帮助员工提升和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活动。如果企业绩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绩效考评上,绩效管理不到位,那么最终的结果员工不满意,部门主管也不满意,所有的人员都不满意,甚至还会导致严重的矛盾和冲突出现。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上面的问题表现出来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问题很可能隐藏得更深,没有显露出来,或者是因目前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推行,使得其它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或还没有被认识到。但这些问题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要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不可能解决。因此,中小企业管理高层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很好地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而要解决上述问题,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源是重要的资源,因而企业特别看重如何对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而把人看作只是完成其最终产品的一个载体。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上升为第一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因此,企业老总和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对人的重视从口头上转向思想和行动上,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提升人们的价值追求和需求层次,企业通过在满足员工高层次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及创造力。

2.加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作用。作为辅助服务职能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或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企业老总和管理高层要提高对其重视的程度,给予其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权利,同时给予其足够的资源。其实企业的任何部门都一样,如果没有得到老总和高层的重视,资源有限、权利有限,其部门是很难发挥它的作用的,其贡献肯定是比较小的。二是要其他部门,特别那些是直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作,也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配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做的一切工作,无论是人员的招聘还是绩效考评和开发培训,都不是只针对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本身,而是针对企业所有部门和所有员工的,如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做的工作得不到其他部门主管和全体员工的支持和配合,其工作将无法开展下去,其效果当然也会很差,自然对企业的作用或贡献也会很小。

3.进一步建立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许多企业老总抱怨企业员工素质低,不关心企业,员工忠诚度低:有的企业领导者总是感慨人才招不进来,即使招来了也留不住,过不了一、二年又会离开。因而,不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精力就是忙于招聘,这样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给企业带来很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状况,不少企业领导者把其归结于企业小而满足不了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工作条件差等诸多客观原因,其实并非如此,从根本上看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企业只会用人,不知道如何去激励人,以至于留不住人才,今天的员工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经济的人,而是社会人。松下公司对于如何激励员工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松下公司首先提出“松下首先是培养人的公司,兼作电器产品”的经营理念,然后通过培育独特的“精神价值”、“依据目标的教育”、“让员工拥有梦想”和养成“独特的松下作风”来引导、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员工。企业在用人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注重员工自身的发展,员工自身在企业得到了发展,就会对企业有感情,就会更加努力去回报企业,这样企业才能发展,从而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

4.变革绩效管理模式。绩效管理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因为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评结果往往作为员工晋升、奖金发放甚至下岗的依据,如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如存在不公平合理的地方,将会引发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很大的矛盾,最

终的结果可能是都不满意,甚至有可能使企业走向倒闭,因而很多企业一到绩效考评时间,各级部门领导和员工都心惊胆战。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绩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绩效考评模式,第一,考评标准不合理,没有针对不同的部门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要素与考评标准:第二,考评方法与方式不合理,如不适合强制分布法或末尾淘汰制的部门或单位却在大力推行这些考评方法:第三,考评层次或角度过于单一,很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自我考评和上级主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使考评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真实或不公平:第四,企业整个绩效管理内容只局限于绩效考评这一项内容,只注重考评结果,不注重帮助员工发现问题和改进提升。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进行绩效管理变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法和标准,深化绩效管理内容,通过绩效管理最终达到激励员工,帮助员工发展提升的目的。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年是公司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为全面落实公司给棉业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实施并圆满完成,我将紧跟总公司的发展步伐,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全体人员实现棉业公司效益快速增长。自11月份至今共收购籽棉**吨,用款****元,生产皮棉**吨,库存籽棉****吨,出售棉籽***吨,回收资金***万余元,库存棉籽**余吨。根据总公司要求,个人针对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我借阅了许多书籍和相关资料,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浅谈微词,观点如下:一、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纺织行业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竞争,生存的能力严重受到了威胁。如何摆脱困境,实现效益的几何倍增长,达到提高企业整体价值的经营目标,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始终要表现在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上。因此,我们企业规模小,技术低,执行力不到位等固有的劣势成为生产条件下参与竞争的一个致命软肋。同时,公司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更好的保持公司竞争力的持久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1、策略制胜。从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策略越是得当,其竞争优势的追求与发展越显著。①专注于集团提出的“高、精、尖、特”产品。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身有限的资源优化组合起来,不断开发新产品,向功能化、差别化产品研发,走科技含量高的,经营效益好的路子,使高端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领域做的最好、做的最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吸引客户,获得成功。②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独一无二”的产品是一种差异,独到的营销是一种差异,独特的管理是一种差异,独有的服务是一种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对下游客户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差异化经营和管理非常必要,如果都是“大路货”,没有差异,没有特色,就将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在此,公司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精,快交期,服务优的经营理念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力中应有的。2、能力制胜。一个企业的成长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获得知识十分重要,但获得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更为重要。从长远看,企业具备保持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能力,“能力制胜”是关键。①培养团队能力,虽然公司制定了学习制度,但学习的效果如何?运用能力如何?但没有人过问,只有应付过程,没注重效果,致使员工对学习存在抵触、烦躁。但大家都知道在学,都在过那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否都知道企业组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调查一下吗?如调查,估计回答这问题的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真正懂得学习和会学习的人就知道,公司组织团队学习,主要是构建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团队,使全体人员学习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②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保持公司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③把握真实自我的能力。真正了解自己,使发现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如不能够了解公司自己企业的竞争力,用非理性的思维高估自己,低估市场,盲目投资,必然失败。如巨人,亚细亚,秦池,三株,想当年是何等辉煌,但昙花一现,已为灰烬。判断失误,不了解是公司自己酿成的恶果,只有明白自己真正的实力,寻找潜在能力,发挥这种与众不同的差异性,逐步建立培养才能取得长足发展。④寻找潜在市场能力。从竞争对方中寻找机会,分析对手,发现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对下游客户有求的变化,找到自己为客户提供利益的方式方法,长期合作,实现公赢,这也是在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羊再大、再多也斗不过狼,只有在与狼的浴血奋战中胜出,自己也就变成了狼,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该怎么做1、时刻与公司保持一致,坚定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策略和管理之道。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3、加强管理,强化宣传,加大籽棉收购量。4、克服困难,想尽办法,不折不扣认真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5、为企业谏良言,献良策,共智共谋图发展。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7

答: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工作将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问:“十一五”期间,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十一五”时期,围绕《科技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通过全面实施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一批科技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取得丰硕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在火炬旗帜的引领下,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了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培育了一大批以技术创新实现市场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在若干领域实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问:“十一五”期间,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一五”以来,我国在信息与空间、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先进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无线宽带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若干高新技术重大成套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实现了自主设计制造;以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

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答:到2010年底,我国从各类孵化器毕业的企业达5万多家,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源头之一。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5万家,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国家高新区中年营业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近9000家,上市企业超过900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推动经济更快发展的主要力量。

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情况如何?

答:到2010年底,启动了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8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72家,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48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59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35家,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58家,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国家高新区和产业化基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为“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问: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情况如何?

答: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到2010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203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00家,部级大学科技园86家,部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34家,技术市场管理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200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400多家,已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功能较为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问:我国高新技术人才培育情况如何?

答:培育了一大批包括科技人员、创业者、企业家、管理者等在内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到2010年,共引进国家“”类人才1100余名,仅国家高新区的从业人员就超过800万人。

问: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环境如何?

答: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开始实施,《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陆续出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面实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权激励、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的财税支持、技术转让税收激励、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等政策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创业板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支持的重点。

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亟待加强,对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核心装备等掌握不足,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衔接有待加强,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亟需进一步完善。

问:“十二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立足攻坚阶段的战略任务,继续高举自主创新旗帜,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导向、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原则,统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跨领域、跨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点专项,以火炬计划为引领,结合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资源,以国家高新区为核心载体,以产业集群为抓手,以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拉动全社会资源,力争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新的战略性跨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问:“十二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在体制机制创新和环境建设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问:“十二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1.产业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和布局显著优化,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显著提高,万元GDP能耗和排放显著下降。掌握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推动一批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大力提升国家高新区和产业集群在国际产业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2.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使我国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心之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等发展迅速,实现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新增孵化毕业企业3万家,服务企业总数超过50万家,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达到8000亿元,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国家高新区等产业化载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高新区、产业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在全国的布局更加完善,形成10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设1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新区GDP占全国GDP的1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5%以上,出口贸易额占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0%以上。

4.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取得新进展,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继续深化,创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力度持续加大,政产学研用合作体系全面优化。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在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科技重大专项列支间接费用、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知识产权、吸引高端人才、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为新一轮自主创新探索具有示范性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形成一系列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创新机制及支持政策。

问:如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答:在若干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领域部署一批前沿技术研发,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结合,优化配置资源,完善创新体系,依托国家高新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问:如何打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答:1.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结合国家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带、国家高新区、产业化基地等产业化载体建设,在一些有优势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升级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加强科技主管部门对产业化载体空间布局的指导,同时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整、布局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2.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要素集聚和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三类园区”建设,以高新区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将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跨越式发展相结合,重点在国家高新区落实一批科技重点专项项目,调动地方政府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区集聚发展。

问:如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

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体系建设,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中心,促进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机制,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问:如何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答:实施产业升级路线图计划,加快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绿色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问:如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答:重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支持流程制造企业探索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的有效路径,支持加工制造企业不断提升高端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能力。

问:如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答:利用数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制造业高端环节竞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

问:如何促进绿色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

答:1.面向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和增效,继续部署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和新技术推广,为我国主要流程制造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支撑;针对离散制造企业,围绕绿色设计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绿色产品开发、回收再制造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开展典型行业与区域应用示范;重点推广企业节能、建筑节能技术;建立一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应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2.积极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推进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问:如何促进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答:改造提升生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着力推进和壮大科技服务业,引导和支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问:如何改造提升生产业?

答:1.加强一体化电子商务技术攻关。突破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研究、智慧电子商务云服务、新一代服务技术架构及解决方案、市场可信交易服务技术与系统研究开发等。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加强重点领域全程服务解决方案研发,推进服务示范应用,培育龙头企业。

2.加强物流集成技术支撑。加强物流市场供需结构战略研究,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发展景气监测与预警技术、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智能运输组织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强化物流射频识别、可视化及智能决策等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建设海铁公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强面向产业价值链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协同技术研发,建设第三方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问:如何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

答: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创新数字医疗与健康服务,发展基于融合网络的数字生活服务,创新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

问:推进和壮大科技服务业有哪几方面工作?

答:1.促进研发和设计服务业集群发展。

2.促进技术转移服务业整体提升。

3.促进创业及产业化服务模式创新。

4.促进科技金融服务业突破发展。

5.促进科技咨询服务业规模化发展。

问:如何着力发展创新集群,推进产业有序发展?

答:以国家高新区、产业化基地为载体,集中统筹资源,促进产业化基地的集群化,提升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推进创新集群发展。

问:如何提升国家高新区辐射带动能力?

答: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国家高新区突破发展,发挥产业化载体的辐射带动作用。

问:如何培育具有区域化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答: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化示范载体,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特色集群,推动软件服务业支撑工业化发展,加快建设扶持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

问:如何统筹资源、形成发展创新集群的合力?

答:1.统筹资源、协同支持创新集群。依托国家高新区、产业化基地等载体,加强全链条部署,集中统筹资源,利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各项计划,重点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创新集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扶植力度,提升创新集群竞争力。

2.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特色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各类创新资源的整合机制,推动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创新要素的转移和扩散,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集群内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活动的效率,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问:如何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答:完善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的企业创业成长服务网络,着力探索运营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问:如何加强创业孵化体系建设?

答:完善企业培育体系、加快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科技创业。

问:如何增强对成长企业的服务能力?

答:加快建立高成长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平台,继续完善高成长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企业组织或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问:如何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

答:推动技术市场发展、推进技术市场信息化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

问:如何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答:集聚和利用国际优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加快推动国际产业合作,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服务,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问:如何加快推动国际产业技术合作?

答:推动企业等创新主体参与国际产业技术合作,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产品的对外输出,吸引国际科技资源参与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8

引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行各业进入和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又使得我国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一方面,广阔的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优越的空间;另一方面,飞速崛起的企业和行业兼并使得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食品加工企业如何在复杂的经济情况下生产和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食品加工企业面临的新形势

1.1 复杂的食品原料来源

食品原料是食品加工企业进行生产的首要资源,而目前复杂的市场形势使得食品原料来源越来越复杂,食品加工企业仅从材料来源企业的宣传册和网站获得食品原料的信息,十分容易受到欺骗。原材料质量不能保证,食品加工企业产品的质量也就难以提高。

1.2 冗长的企业资金流通链

目前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都有增长的趋势,传统的食品加工企业多自产原料,进行加工之后直接投入零售,企业产业链短,资金回笼快,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为目前的食品加工企业多数还要为产品进行宣传、引进技术仪器、更新生产线设备等、提供售后服务等,企业投入多而产出慢,直接导致企业资金流通链变长。

1.3 日益严重的行业竞争

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广阔的市场以及对行业垄断的抑制,使食品加工行业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多,即使市场购买力再强大,如此快速的企业增长也使得食品加工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食品加工企业想做大做强,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需要拥有足够强大的软实力,才能够在竞争中生存好发展。

二、食品加工单位人力资源工作的难点

2.1 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食品加工单位生存的王牌,无论企业内部结构如何坚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多高,企业对产品宣传进行的多有力,产品质量上不去,企业想要盈利就十分困难,而不能盈利,企业就难以生存。作为企业核心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企业质量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控制。但是,企业产品加工属于生产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属于行政部门,行政如何介入生产,这是食品加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

2.2 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企业灵活运转

冗长的资金链使食品加工单位的流动资金运转速度慢,企业效益增长受到阻碍,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又需要固定资产的定期投入,因此,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效益达成之间的协调成为食品加工单位面临的最大困难。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员工进行的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在员工薪酬这部分的资本投入,因此,从员工薪酬管理角度进行企业运营方面的管理以实现企业灵活运转,成为食品加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

2.3 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食品加工单位要在强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企业资本流通之外,还需要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加以重视。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企业的基本结构与企业发展目标的协调性、企业领导对企业发展的基本构想等。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内部人、事的协调,是企业综合管理的根本方式,因此,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是可行的,而企业人综合实力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也是食品加工单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

三、食品加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应对新形势

3.1 采用科学管理办法

科学管理是源自于欧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是在全面、综合的视角上分析和处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方式。科学的管理办法将企业的生产与行政放在同一水平线上,鼓励不同的部门互相协作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想通过管理实现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就必须以科学管理为主要的企业管理办法。

3.2 以绩效工资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效力

绩效工资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能够实现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和企业效益产出平衡的方式。绩效工资的劳动报酬分配重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充分尊重员工对企业工作的自主性的基础上,保证了企业在人力资本投入上的“不浪费”,使企业在资本投入方面更加高效。

3.3 突出企业文化建立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所形成的的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食品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如能在工作中重视到企业文化建立的重要性,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加强对企业老员工的企业文化宣传,使企业员工上下一心,就会使企业凝聚力增强、使员工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这是企业发展得“人和”的表现,有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状态下,食品加工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和极具挑战性的新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灵活运转并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而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以绩效工资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效力、突出企业文化建立是食品加工单位人力资源应对新形势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许彩虹.中国食品加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2-7.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9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年是公司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为全面落实公司给棉业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实施并圆满完成,我将紧跟总公司的发展步伐,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全体人员实现棉业公司效益快速增长。自11月份至今共收购籽棉**吨,用款****元,生产皮棉**吨,库存籽棉****吨,出售棉籽***吨,回收资金***万余元,库存棉籽**余吨。根据总公司要求,个人针对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我借阅了许多书籍和相关资料,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浅谈微词,观点如下:一、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纺织行业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竞争,生存的能力严重受到了威胁。如何摆脱困境,实现效益的几何倍增长,达到提高企业整体价值的经营目标,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始终要表现在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上。因此,我们企业规模小,技术低,执行力不到位等固有的劣势成为生产条件下参与竞争的一个致命软肋。同时,公司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更好的保持公司竞争力的持久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1、策略制胜。从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策略越是得当,其竞争优势的追求与发展越显着。①专注于集团提出的“高、精、尖、特”产品。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身有限的资源优化组合起来,不断开发新产品,向功能化、差别化产品研发,走科技含量高的,经营效益好的路子,使高端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领域做的最好、做的最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吸引客户,获得成功。②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独一无二”的产品是一种差异,独到的营销是一种差异,独特的管理是一种差异,独有的服务是一种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对下游客户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差异化经营和管理非常必要,如果都是“大路货”,没有差异,没有特色,就将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在此,公司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精,快交期,服务优的经营理念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力中应有的。2、能力制胜。一个企业的成长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获得知识十分重要,但获得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更为重要。从长远看,企业具备保持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能力,“能力制胜”是关键。①培养团队能力,虽然公司制定了学习制度,但学习的效果如何?运用能力如何?但没有人过问,只有应付过程,没注重效果,致使员工对学习存在抵触、烦躁。但大家都知道在学,都在过那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否都知道企业组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调查一下吗?如调查,估计回答这问题的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真正懂得学习和会学习的人就知道,公司组织团队学习,主要是构建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团队,使全体人员学习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②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保持公司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③把握真实自我的能力。真正了解自己,使发现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如不能够了解公司自己企业的竞争力,用非理性的思维高估自己,低估市场,盲目投资,必然失败。如巨人,亚细亚,秦池,三株,想当年是何等辉煌,但昙花一现,已为灰烬。判断失误,不了解是公司自己酿成的恶果,只有明白自己真正的实力,寻找潜在能力,发挥这种与众不同的差异性,逐步建立培养才能取得长足发展。④寻找潜在市场能力。从竞争对方中寻找机会,分析对手,发现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对下游客户有求的变化,找到自己为客户提供利益的方式方法,长期合作,实现公赢,这也是在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羊再大、再多也斗不过狼,只有在与狼的浴血奋战中胜出,自己也就变成了狼,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该怎么做1、时刻与公司保持一致,坚定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策略和管理之道。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3、加强管理,强化宣传,加大籽棉收购量。4、克服困难,想尽办法,不折不扣认真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5、为企业谏良言,献良策,共智共谋图发展。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10

一个企业必须能够清晰地描述战略,全面地评价战略并有效地管理战略,避免走上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道路。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战略执行系统。譬如,我们企业面对远景与战略时,在内部流程管理中,我们的经营效率、经营利润如何?在企业发展中,我们的员工愿望如何?在面对市场和客户,我们以何种形象展现?在财务角度上,我们以多少成果展现给股东及投资方?

年初,我们的所有企业都会制定宏大的目标和策略,并决定推动组织变革。但是到了各部门员工那里,变革的热度立刻降温,各部门员工每天的工作依然如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策略不见动静,绩效也不见上升。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策略目标未能转化成各部门员工日常工作的内容及努力方向,没有把策略目标落实到位。只有把策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与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企业才能有效地整合分散资源,并改善绩效。那么,如何把策略和员工的有效执行联系起来?

策略目标是大愿景,如何有效执行,依赖于各阶层员工是否了解大愿景。员工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投身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他们需要知道这个大愿景和他们的日常工作有何关联。美国著名将军艾森豪威尔曾经在他的回忆录中指出,他在年下达进攻的命令后,发现自己已经无事可做。除了不时去检视战情外,他主要的工作是思考:万一进攻失败,接下来该怎么办?若非常成功,下一步又该怎么做?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经验为企业提供了两个重要启示:第一,高层管理者应该并且必须把大部分时间和心力花在策略思考上;第二,为了使高层管理者做到第一点,必须有一个从上到下,层层有效地把策略转化为实际行动,以确保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应该说,军队的指挥与行动架构是简单的,士兵只需要知道具体的任务,至于什么战略,他们不清楚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必须确保成功完成任务,若他的环节出问题,整个战略可能会失败。但对照企业,情形恰恰相反,企业必须加强部门的沟通,让全体员工了解高层所制定的策略,他们必须知道企业这个大的愿景。这就需要绩效来改善策略与执行力的问题。

因此,企业确定策略目标后,必须要进一步转化成以下3个层面的目标:

一、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1、对于企业高层来说,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和员工发展平台,让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2、对于中层人员来说,既要掌握企业经营特性,了解企业阶段发展目标,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勇于履行职责、承担责任。

3、对于基层员工而言,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快节奏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强化自身业务技能学习,加深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目标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树立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以增强执行的自觉性。

4、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绩效考核监督体系。只有企业流程顺畅了,才能确保企业各环节工作有效衔接和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执行效率。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加强执行力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企业如何提高获利水平

在做强主业的同时,挖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普遍微利的经营态势下,积极开源节流,减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以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11

“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样的。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中,作为企业的掌门人,把握好企业的发展方向是重中之中。记得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曾经说过:“一个企业如一艘船在大海中行驶,老总就是把握方向的人,只有方向对了,船才有可能驶向彼岸”。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树立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性。

2、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在确定了方向之后,在不同的阶段也要树立不同的奋斗目标,只有如此企业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记得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在企业大会上的发言是这样的:“为了企业的再次腾飞,我们要用三年的时间走完别人十年的路”。我们先不说这样的成功有多大,但他能树立这样的目标给公司的职员和企业的合作伙伴们,足可以预见该企业领导人的魄力。事实上,企业的发展在具备了目标后,还要以企业自身的条件不断发展来完善和提高企业的内在附加值。只有不断完善才会有三年的时间走完别人十年路的可能。否则,难免有空喊口号的嫌疑。   二、节省企业内部成本,加大市场投入力度

全球经济危机下企业人才的稳定是给客户信心的最好保障。如果企业的发展靠减员来降低企业的成本的话,大大会降低企业人员的忠诚度和引出人人自危的状况,从而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抗风陷能力。

而处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关口,不但要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稳定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要节省企业成本,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笔者经过八年的市场经历,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如何节省企业成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企业要想有长期效益,就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实施成本控制。换句话来说,不是要削减成本,而是要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而单纯地削减成本 或者考虑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从而达到削减成本的目的。这样是十分危险的,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企业劳力资源的流失、甚至失去已经拥有的市场。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

1、了解竞争对手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而后与自己的企业相比较,扬长避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

2、减少目标不明确的项目投入

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每个项目的投入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达成而服务的,而每一个项目立项分析后,可以把目标不明确的给划掉。

3、明确公司各部门的成本分析

实行公司“全员管理办法”。通过分析和预算,清楚公司整体费用最高点费用预算值。通过成本分析下发到各部门,各部门再通过分析和预算下发到各组及个人。实行责、权、利分明。每个人既有义务也有权利,既有权利也有责任。在整个公司形成若干个目标管理体系。通过目标管理精确费用到人。

4、成本核算,数字化管理

世界上再高明的成本管理控制,没有数字进行标准量化,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成本。成本控制包括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两个方面。每周、每月、每季由财务汇总并将异常数据和超支费用作出标记,交到各部门管理者的手中,并由相关责任人对异常数据和超支费用作出合理的解释。

总之,当今的市场竞争,是企业之间实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同时也是成本的竞争。那么成本的降低直接即可转化为市场的投入运作。

三、树立品牌价值、提高客户利益

通过以上成本的严格控制,加大市场的投入力度。树立企业的品牌价值观。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一把火把可口可乐的公司化为了灰烬,可口可乐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一样能重新站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价值。

客户的销售渠道是建立在厂家的宣传和支持上的,如果企业的产品能在市场上树立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通过这个品牌给经销商带来销售成本的降低,带来销售效率的提高从而既做到了销售掌控渠道,又提高了客户利益。

四、诚信经营、客户至上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12

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公司党委工作意见,围绕企业深化改革改制和生产经营中心,深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的创新,突出抓好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多出好经验、好成果,促进公司改革发展和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课题内容:

1、课题研讨要围绕企业改革、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围绕企业难点、热点问题(研究课题附后),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政工人员积极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既可以从所附研究课题中选择,也可结合企业和自身实际自定课题。每个企业党委(总支)至少要推荐2篇文章参与交流。

2、推荐文章要求课题新颖,中心内容突出,文字流畅。可成立课题组集体撰写,也可个人撰写。每篇文章不少于4000字。

3、为鼓励和表彰政工人员参与课题调研活动,公司党委将对来稿进行评审,并对获奖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党委将在年内召开专题研讨会。对一些优秀的调研文章将编辑成册或在有关报纸杂志中刊发。

4、请各单位5月30日前将确定的研讨课题报公司党政工作部。论文于7月28日前交公司党政工作部。(注明课题参与者和撰稿人)。

希望各单位党委、总支按照公司党委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通过深入扎实有效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全面推动公司改革创新和全年目标的顺利实现。

附研讨课题

二四年五月十日

研讨课题版权所有

1、党组织如何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怎样正确处理多元投资主体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

3、如何理解党管人才的原则?

4、针对不同形式的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加强,如何改进,如何创新?

5、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进?

6、探索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有效载体和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有效形式。

7、如何在非公有经济领域积极推进党、工、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8、改制企业如何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9、如何把握信息化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拓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发展空间?

10、如何发挥工会、共青团、女工委等群众组织的职能优势,在企业中建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机制?

11、如何提高干部考察识别人的准确性?

12、关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考。

13、如何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版权所有

14、如何不断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政工干部队伍?

15、建立企业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来惩治腐败体系的研究。

16、关于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研究。

17、如何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18、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阔眼界,更新思维,确立更高的定位,树立世界眼光和标准,以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9、如何适应“现代人”的发展要求,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潮流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20、如何充分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网上政工”与“网下政工”相互配合,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21改制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新的思想和动态,如何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改革改制的顺利发展?

22、工段(班组)长如何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基层工段(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

23、如何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具有时代性和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

24、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25、员工考核评价研究。

26、如何建立和完善员工淘汰机制?

27、如何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如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篇13

“文化自觉”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体现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文化自觉是观念性和抽象性的论述,正如人类学家林慧祥所说:“根本观念是抽象的东西,只在特殊境状中方有实际的表现,这些境状便是地理区域。”,也就是说,在一定地理区域和环境条件下,个体的思想观念会形成群体性的观念意识,类似民族观念、企业文化、家庭观念、个人价值观等。文化自觉回答了文化并存和冲突趋势下,文化的自我认识、相互认识及实现文化共生的问题。

人的发展是时展的经典主题,“文化自觉”是在追问人存在的合理性和对人存在进行理性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它不仅内涵丰富且类型多样。本质内容看,它包括文化认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文化创新等;从特征看,它有历史性、实践性、价值取向性等。文化自觉的内容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变化,文化自觉的程度会随着认识的发展逐步提升。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自觉程度决定了企业凝聚力的强弱程度和企业创造力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文化自觉的社会意义

文化自觉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异文化”,促进跨文化对话与交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共建“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人类学中经典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意思是:文化不是简单的几个口号,不是单纯的语言定义。作为企业文化的管理者和文化建设参与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良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然后才有资格去谈论如何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文化既然是表演的文件,那它就像谐摹的眨眼示意或模拟抢劫羊群一样,具有公共性质,虽说文化是观念性的,但它并不仅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虽然它是非物质性的,但也并非是超自然存在的”。对于企业来说,自身文化建设就像机械油,它的存在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它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而吸收和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文化,对自身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管理者通过企业间文化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自身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将来逐步改进完善。无论是对国家而言,还是对企业来说,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文化自觉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辩证性特征影响着企业个体和企业的发展,它是文化建设的思想前提,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张力,是文化国力的理性支撑。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明显的助推作用,而文化自觉的程度则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深度,也反映了企业文化水平的高低程度。

企业可以看作是区域内的群体,企业会让职工产生共识性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经过企业文化主管部门的融合和提炼,最终形成企业文化。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担当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要推进国企创新与和谐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职工真正认可企业和企业文化,并确信在企业里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企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个认可的过程正是文化自觉的实现过程。一个企业想要走得远,前提是职工必须充分信任企业有能力发展得更好,有能力为个人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贡献给企业,并明确自己在企业中该充当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符合“文化自觉”的要求,让每位职工都参与到企业文化的觉醒和反省中,真正体现出文化自觉的自觉性特征。

宏观层面看,文化力量的穿透力已被人们深刻认识和赞同,各国间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已成大趋势。而如何在文化碰撞中保持个体文化特色,且实现文化间的共生共荣,已成为文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课题。

文化自觉是“人的自觉”,也是人的自我觉悟和觉醒;文化自觉是价值自觉,是人对价值的选择和追求;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研究,它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文化的构建要思考如何让全体职工自觉践行文化自觉,通过参与文化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从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时代到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不同的文化实践活动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自觉样式,不同的文化认知水映了人对社会科学的领悟程度。文化自觉的产生既源于实践,又源于人的自我超越,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自觉要求企业不能满足于现状,要通过自我反思和批判,实现企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和理想状态。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从职工的感性实践出发,在矛盾与张力、超越与束缚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把握企业文化的力量,在职工、企业、文化和社会的互动中把握好文化自觉的作用。企业能否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将影响到企业的步伐和高度;企业要思考如何让全体职工参与到文化自觉中,因为文化自觉的实现程度将左右企业发展的质量,文化自觉在企业发展中的内在力量不容忽视。想要构建和谐企业,能否形成全体职工的文化自觉至关重要,也就是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后,才能谈及“美美与共”。

二、“文化自觉”在企业文化中的解读――以昆钢为例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让职工了解企业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了解企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周易》把“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明确为人们接受人文精神的洗礼后,凝结出来的一种价值观、理性思想和灵魂力量,再把这些东西化入人心,化入生活。企业可以通过“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来提升员工的素质,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要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协调发展,必须先把文化力量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

昆钢的企业文化由四个层次组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它集中反映了昆钢的价值、使命、发展目标、经营战略、管理思想、企业形象和员工的行为规范等内容,是昆钢公司建设优强企业的重要标志,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钢公司提倡“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为魂”;提倡建“两型”企业,谋员工福祉,尽社会责任;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凝聚人、成就人,关心员工需求,为员工提供理想的薪酬福利,为员工创造培训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些理念背后重要的是如何使企业发展与员工的个人价值完美结合,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让职工在企业中实现“各美其美”,只有个体得到了良好发展,才能谈企业的整体发展。

昆钢的核心价值观是“务实、创新、合作、担当”,对于职工来说,务实工作不只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还要表现在对企业的忠诚度上,但忠诚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对企业的认可度。《礼记・大学》中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有先后顺序的,没有“修身”“齐家”做基础,就谈不上“治国”“平天下”。企业只有满足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引导职工参与文化批判和文化反思,才能让职工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促进文化创新。

昆钢提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战略,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人才培养必须有的放矢,每个企业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职工为企业主动效力,而不是被动工作。昆钢是年代久远的国企,必然存在一些固步自封的思想,管理者应该主动思考如何让人才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也就是要反思如何管理好人资资源,挖掘企业文化中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因素,让职工自觉融入到企业文化的氛围中。

职工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过程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应该是企业重点抓的工作。如何利用企业文化的力量让职工自愿留下来为企业卖命,如何让职工在企业中找到稳定的精神寄托,是一门学问,也是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文化自觉”的观点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直面现实,回答真实问题;直面社会,不试图在文字层面上进入某个据说是正确的文化。企业应该直面存在的问题,不能整天喊口号,却没有实际行动。管理者一定要盘活年轻职工这股生力军;对企业的人进行分析,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分析,对自我利益和相关利益进行分析;在企业的现实发展和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企业文化。

三、文化自觉在企业发展中任重道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要求企业职工必须对企业文化有自知之明,而这种自知之明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只有先“各美其美”,才能到“美人之美”,从而实现“美美与共”,最终以一种“自觉”的态度,认识和审视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实现企业文化的自觉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费孝通的最高理想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最低理想:人类和平安定,每个人都能比较富裕像样地生活,与其他人共存共荣。他认为,一个民族和国家只有长期富裕和强盛,才能真正强有力地表达其文化的内在。文化发展最终要适应人的生存,即文化发展要以“人”为主,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企业文化会随人员变动、结构调整、领导偏好等因素而变化,但每个企业都必须有固定不变且影响深远的文化精髓,我们应该花心思去挖掘它,并将其发扬光大,让文化发展为企业发展带来强力支撑。一个企业要建立企业文化并不难,但要实现“文化自觉”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借用屈原在《离骚》里的话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每位管理者来说,都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