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实用13篇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1

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维方法、思想品质的培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教学策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它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表情淡漠或神色恍惚地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新的知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这种情绪状态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励人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

二、要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法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经常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

四、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等。课堂上即要教师的讲解引导,又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新旧数学知识的衔接也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而且新旧知识的衔接大多是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若处理好,整堂课由开头熠熠生辉。

五、由数学美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是有了数学美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才使得数学有着重要作用,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而新课改后的教材更体现数学美。因此,在数学课中,积极挖掘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现实世界中的量及其关系的规律。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强烈的数学兴趣,还可以陶冶情操,形成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观点,而且可增长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结合课本设计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数学。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物直接相关,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2

二、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根据前面的分析,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应当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比如,可思考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策略、教学组织实施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教学技术应用策略等等。限于篇幅,拙文自然不可能全面展开论述,仅结合本人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考察以及上述策略构建的相关要素,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1.增强效率意识。

由于缺少必要的效率意识,常常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比如,不少教师迷信于讲,迷信于练,迷信于死记硬背:不少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不少数学教师过分迎合学生的浅层兴趣,过分追求外在的操作活动,脱离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现象严重。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亟需从数学教学的内容设计、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数学教学的进度安排、数学课程的资源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维度强化效率意识。不过,这种效率意识的增强不应仅是数学教师和学生的事,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数学教师(学生)而言,要能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经常反思自己数学教(学)的活动,以寻找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要注意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真正做到既教(学)会又要会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而言,要引导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运用数学教育理论的意识和水平,引导数学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数学教育观念、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是否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一致性,要考察数学教师是否真正运用数学课程教学理念指导自己设计教学并有效实施,引导数学教师在遵守正常课时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安排,真正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上狠下工夫。

2.关注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必然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具备能进行有效数学思维的禀赋,但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这种禀赋,不少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通常与他们数学思维习惯不好以及数学思维品质不高有关。因此.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呢?这自然有多方面的要求。从教师教的要素来分析,笔者认为应当特别重视以下3点:第一,教学中应尽可能拉长学生有效数学思维的长度,并通过教师自身数学教学思维的张与弛不断激发并引导学会归纳与演绎,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过程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第二,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数学学习过程,注意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效分析,注意在学生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注意合理运用“激趣”手段进行“启思”,注意教给学生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包括复述策略、精制策略、组织策略的训练),并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反思。第三,教学中应关注数学学困生群体。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效率,缩小个体差异是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平衡点,而缩小个体差异除了要分析学困生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因素(许多学困生知识表征不合理,存在知识缺陷,情感态度体验消极)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困生思维品质结构与大多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困生的数学思考及影响数学思考的各种因素,要有效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学困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切实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第98~100页。

教学片断: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足球比赛前抛硬币的情境图。师:大家认为用抛硬币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否公平吗?

2、老师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引出课题。师:我们在抛硬币时有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思考】课始开门见山。引入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提出游戏公平性问题。顺理成章引入了数学知识的可能性。它的有效性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把疑问提出来,交给学生,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没有这样的疑问提出来,直接去说可能性,那该有多么勉强,学生学习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不但要创设情境,更重要是创设有效性的情境。

二、关注课堂细节生成策略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细节的教学策略。一个闪光的细节,往往能体现一堂课的精彩之处。可见,一节课往往有许多的细节策略,我们只有在课堂上注重细节生成的策略思考,才能面对一个个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创造出课堂教学的精彩纷呈的闪光点。下面就教学案例谈思考,希望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案例】注重学生细节生成的策略

蔡老师在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悟替换的策略,教师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的教学环节。

课件出例1:小红把840毫升的牛奶倒入8个大杯和4个小杯,正好都装满。其中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在合作、交流、分析了“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的意思后,张老师先引导学生大杯和小杯有倍数的关系,你想怎样替换?这个替换的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画一画“能把你喜欢替换过程画出来吗?”接着鼓励学生想一想“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最后才请学生列出算式解答。

【思考】在这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经历了提出替换的假设到图感悟替换的策略,再到理清换后的数量关系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什么是替换、怎么替换。这一教学细节的预设,极大地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因此注重课堂细节生成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练习反馈策略的有效性

大家都知道,课堂练习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充分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选择练习内容。因此,必要的练习和及时的反馈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保障。因为在练习和反馈中,既能发现教学中存在不足,及时进行补救,又能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促进对知识的立体构建。【案例】在学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后,杨老师怕学生对面积与周长两个概念混淆,及时出了一组辨析题,反馈学习效果,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下面进行一下辨析。

第一组:1、小红沿篮球场一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篮球场的____。

2、一张山水图,四周用铝合金包边,求包边的铝合金的长度就是求山水图的____;再配上一块玻璃,这块玻璃的大小,相当于山水图的____。

第二组:

1、 如下图,A、B两部分相比:①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②面积不相等,

周长相等。③周长和面积都相等。④周长和面积都不相等。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4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把握时机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课堂提问应该把握精确的时机,因此导致课堂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反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阻,阻碍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具体地说,教师利用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并在学生思考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与探究。以《长度单位》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在学生思考的中途,教师突然提出要学生思考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教师的目的非常简单,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思考与探究。但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地把握时间,导致学生没有在上一个提问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就造成上一个课堂提问的效力失去,容易让部分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再思考,而是等待教师的指导,从此让学生产生惰性。

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问后观察学生的神色,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索。换言之,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在陷入思维瓶颈时提出下一个问题,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有深度地进行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价值

教师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也就是要让课堂提问变得有价值,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真实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图形与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以此开展生活化教学。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就能够在思考中获得提升,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各项综合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5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机械模仿掌握所学知识,不注重培养思维拓展能力,缺乏实践操作与探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他才会主动克服困难,自觉学习,并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习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学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教学的成功之处不是勉强学生学习,而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因为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同时注意生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范围内进行教学,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置。一个好的问题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指明方向,拓展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巧妙地提问,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三、利用游戏,优化教学

数学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其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其自制力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游戏能够让学生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倦怠感。有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尽情玩耍,上课前几分钟仍处于兴奋状态,此时教师直接授课效果并不理想。若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就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并自然过渡到课堂教学。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中,一上课时,我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听老师口令,你们做动作,举手,放下,举手,放下,举手,放下,举手,放下,猜一猜,下一次老师会说什么?用你们的动作告诉我。”学生认真配合老师。我说:“做得很好,猜得真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纷纷说出看法。我又说:“老师发现小朋友的座位排列也有这样的规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生活 ,像这种规律排列的东西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6

一、开展问题解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要求。教师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并将问题巧妙融入课堂互动环节中,鼓励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甚至可以通过大胆猜想来创新解题方法,使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大大提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设计,过难过易都不适合,如果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但如果问题太过于简单,学生很快便能够解答出来,也不易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做到循序渐进。例如,以讲解“图形周长计算公式”为例,大家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边长×4(C=4a);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长+宽)×2,当学生初次接触这两个公式的时候,可能无法理解此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此,为了让学生对正方形以及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把握,就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之后,教师要予以学生适当的协助和指导。而在已经掌握了这些公式原理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通过举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具体应用于解题过程,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二、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知识时,可以利用生活案例进行举例,并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不再陌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测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测量及其单位这方面的内容,可能缺乏较清晰的认识,导致学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尺子以及一些可测量的生活物品,并带入课堂,然后给学生讲解基本的测量知识,包括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测量,并要求将不同被测量物品的长度记录下来,要求学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存在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奥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构思起来有点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抽象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几何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媒体给学生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对其进行真实再现,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扇形、圆等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总之,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结合生活实际,调整教学方式,开展创新型教学,以便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7

一、教学策略及其相关概念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既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基于各方专家的认识,可把教学策略定义为: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地理解教学策略的内涵,不但是对现有教学策略认识的进一步概括和提炼,更是对其特征和结构的正确把握,从而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现状及分析

现今高中,学生和教师都承受着高考的压力,而课程进行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承受能力,只是为了要求数量而影响了质量,这一现象表明接受性学习仍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试教育的广泛存在,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新课标强调,高中数学教育应淡化形式注重本质,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三、探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准备策略

1.教学目标制订的策略

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教学目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教学过程提出要求。这就意味着这三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时进行、同时实现且同等重要的,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方案编写的策略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而完整的教学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同时注意方法渗透,编写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四、探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在原有的个体知识构建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个体知识构建。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合作学习的课堂应留足学生交流讨论、自我反思、归纳总结的时间,不要过分受教学进度和课堂容量的束缚,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合作学习的课堂应严格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安排合理,分工明确,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探索并实践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其实也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身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而教学实践证明,高中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逻辑性、结论确定性和应用广泛性于一体的学科,这就更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小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0.

[2]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应用[J].教育研究,2000(12):54-58.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8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适应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意义和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与广大同行一起进行交流切磋。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意义

生活化教学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并加以实践,强调实际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倡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大脑发育不成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适应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能够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分苹果的例子:阿姨带来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需要怎么分?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认识到所分的数不是整数,从而认识到分数的存在以及实际意义,从而对分数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生活化教学策略也适应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小学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解决的也是现实生活中触目可及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策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分析、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逐渐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提炼出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起生活化教学的观念,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的代数和几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注意观察生活,根据教学的需要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素材搬到课堂中去,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低年级中教学“平均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妈妈带回一张很大的披萨饼给小明和小红,在吃的时候小明和小红都不愿意对方比自己多,怎样分才能让他们满意?有学生提出了要平均分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几组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迅速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知识,能够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直观形象、趣味盎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要发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将课本知识与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将鞋盒用彩纸进行包装,从所需的纸张和裁纸的方法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深刻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同样,在环形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光盘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环形的构成原理,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学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中,设计生活化的巩固练习,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培养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干精神。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寻找生活中事物和现象背后蕴含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意识。例如,学完小数之后,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观察生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物体。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探究现实问题。人们生活中隐藏着大量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探究分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神奇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兴趣。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之后,研究为什么井盖要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学习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思考为什么房顶要设计成三角形?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计算班级中男生、女生的比例;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测量出草坪的面积,并计算修剪草坪所需要的时间。这样的的练习设计往往能让学生摆脱对单调枯燥的数学习题的反感,引导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寻找现象的本质,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好小学数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数学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9

一、在情境创设中: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意愿,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

设计既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联系,又要包括新因素的问题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观察世界的联系。而有不少老师考虑到:较花费时间、难以选择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的学习材料、等因素删去了这个环节,新知的创设情境形同虚设,不可避免的走入了填鸭式的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没有新意,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古板、枯燥,对数学缺乏自信,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领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寻找知识的链接点,吃透教材的深浅度,创造出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又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

例如:我在教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时,采用手工制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的方法,引入新知;在教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时采用探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引入;在教认识三角形内角和时,引导学生动手撕下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并进行拼凑;在教认识正多边形镶嵌时,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利用相同的正三角形、相同的正四边形、相同的正五边形进行实验操作,发现正五边形的一组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镶嵌的任务;在学习概率的意义时,让全班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掷硬币实验,频率统计分别从100次、200次、500次寻求正面朝上的频率变化,再结合课本上的历史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在学习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当然,在不少的教学参考书中也给出了许多好的情境设计、好范例,教师要敢于运用、敢于变化、敢于创新。

二、在建构新知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探索,逐步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

在新知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的配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设计新颖别致、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顺应学生的思维变化,抓住对问题的剖析与引导过程,不要越俎代庖,即使遇到了学生不易了解的难点,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如何循循善诱。

例如我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时,只引导出去分母的方法和依据及注意事项,剩下的解方程过程学生已经学习过,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然后进行小组内互帮互学,让学生完善自我的知识联系:在学习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起数轴模型,利用形象法加强对知识的归纳。而在学习球赛积分表问题时,课本设计的坡度很巧妙,安排了22场比赛一场未胜得22分的“沈阳雄师”队,学生很快明白负一场积一分,追随着问题的深入,很快计算出胜一场积2分,轻而易举的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可是当老师把表中的“沈阳雄师”去掉时,同样的问题,却让学生举步维艰,此时要让学生学会反思,问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已知条件中的负一场积一分胜一场积2分,不再能够一眼看明白,怎么办?能不能在剩下的条件中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呢?学生逐步从任两队胜负场次不同,积分也不同中,找到解决办法,构建方程,将问题化于无形之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只要转变教学理念,把知识探究过程的乐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新知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才能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拨正自己的前进航向。

三、在促进知识的迁移中:加强变式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新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分的运用,极力培养学生的技能

学生是数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分析,设计富有挑战性、探索性及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变式练习就是教师能力的一种展示,从新知结构出发,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适量的有联系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初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要点。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10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导入新课。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

五、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11

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阻碍了新课改的进程。要想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新课改进程,正确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是我们当前必须要做的。

1.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学生素质发展

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是这样的。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是为了完成教材任务,认为教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就行,并没有意识到教学生怎样去学的重要性,甚至是学生成长过程的素质发展问题。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应该教学生如何待人处事,他们是学生的表率,他们的行为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素质的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小学生由于处于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特殊阶段,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于知识传授的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的素质情感目标,这无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不得当,忽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虽然教学改革一直在提倡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这样的,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只注重于教的做法,使学生学习内化过程变为外化,学生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成效。此外,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大多是提问式,表面上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得到了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际上,“满堂问”的教学方式,由于只侧重于说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得到实际的练习,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思维得不到发散,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数学的现象。

二、有效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面对以上存在的几点问题,我们应积极地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条对策:

1.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教师的整体教育行为。由于知识是浩瀚无垠的,所以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我们所能够做的,只是学会去适应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发展。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任务,即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要打破教师只需传授科学知识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侧重知识教育,还要重视素质教育,做到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教学才会呈现新的生机。

2.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楷模,高素质的教师能够给学生树立积极的表率作用,所以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解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变多讲少练为给学生留较多时间自己实践练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真正意义。

总结:要解决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者要明确学校教学评估的重点,不能只关注教学成绩,而应该注重学生素质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还应注重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来的才是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德与智全方位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立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何裙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3]魏运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4]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

[5]黄莲花.《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8):150-153.

[6]杨旺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204-205.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12

2.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固化。很多教师在自身的受教过程中都是经历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背景。在教学过程中,会习惯性地导用主导教学地位的理念和传统固定的教学思维模式。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以教学的知识内容为主,并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发能力开发。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优质的教学和学习思维锻炼的课堂。严重影阻滞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3.学生缺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受教课程的内容进行感官上的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处在思维和行动非常活跃的状态中。受到年龄的影响,学生们在心理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大部分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在这一时期的孩子的求知倾向普遍是在游戏和视听感官的教学中。加之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非常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对学生以及课堂的优化策略都进行了相关的改善和应用,在具体的应用策略过程中能够体现新教学方法的应用效应和对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升,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数学教学在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1.优化小学教学中的人性化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科学的人性化管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改良和规范。例如,在曙光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分成练习组和应用组,对两组的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记录。最后再评定两组的学习成绩。此番举措一是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二是能够探研学习方法的正确效用。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篇13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其教学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鉴于此,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等。所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一、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为小学生处于爱动、心绪不定的阶段,而学习数学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是以兴趣为依靠,因为学生一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指标指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关键。只有使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能够驾驭实习知识,成为数学的主人。所以,教师就必须不断改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图画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阅览图画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生活。此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时,需要认真研读题目,对课文的内容思想和形式表现进行全面把握,进而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书本思想和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教学本身就包括教与学这两种角色,所以教师和学生避免不了接触,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参与者,应该放下身段,真心地参与到学生的大集体中,尊重他们,友爱他们,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环境。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应该局限于现有的教学策略,必须加强教学策略的学习,不断拓展知识内容,及时更新知识的理解角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进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贴近生活学习数学

由于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受兴趣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受兴趣的事例作为知识的背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在身边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父亲节快到了小阳想给爸爸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数有40个1角硬币,小明找奶奶想办法。爷爷说好办,收了小明40个1角硬币,给了小明4张1元钱,小明觉得有点吃亏,教师问学生想想小阳拿40个1角硬币换了4张1元钱亏不亏。先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分硬币中找规律,看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从讨论和实践中得出“1元与10角相等。.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运用的东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会用数、字母、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的简单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

三、巧用多媒体,以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形象生动、智能快捷等诸多的优势,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青睐,教师在上课时,很多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一味地赶时髦,追求形式,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显然又使我们的多媒体教学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其实,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各有优势,各有特点。在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的方法和手段。所以,要想使多媒体充分发挥教学辅助作用,就必须树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的思想,找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使各种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科学地恰在到好处地用好多媒体,使之更好地成为辅助教学的好帮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上完一堂课后,教师与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课后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每一堂课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适当的总结与交流,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就能够使之学习成绩提高了。

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而且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