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问题实用13篇

水利工程问题
水利工程问题篇1

1.1保证工程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属于重点性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流程复杂、要素众多的特点,在施工建设时涉及的技术性内容非常多。科学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工程的最终质量,使得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和流程之间保持相互的协调,解决诸多的质量难题[1]。

1.2提高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同样可以大大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由全过程的工程管理,有效避免了施工不当所引起的工程返工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也就节约了很大的施工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此外,水利水电项目有着严格的进度要求,科学的工程管理可以帮助各个工程部门和岗位人员依据该进度计划来完成各项施工作业,避免了进度延误所引起的成本增加。

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2.1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素质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的民生工程,其建设施工的专业性突出,在参与此类项目的过程中,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正是因为如此,工程企业在开展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规模、施工要求等基本情况,配备足够数量且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2]。但当下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部分工程企业并未重视工程管理工作,所配备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没有意识到自身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导致工程管理的成果难以保障,比如,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存在消极懈怠的工作态度,在长时间的管理工作下,身心俱疲。

2.2施工过程和方法不合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规模庞大,无论是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都应该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标准和要求,如果在工程管理中存在施工过程和方法方面的问题,将可能会诱发一定的质量问题。当下的水利水电项目中,工程管理人员在多年的工程管理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意识到了施工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但因为工程现场的诸多局限性,使得施工过程和方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3]。因此,施工过程和方法不合理的问题同样是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工程企业应关注这一方面的管理问题。正式的施工作业开始之前,不同的工程部门都应该就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开展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确定最佳的施工过程和方法,且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保障工程施工的规范性。但一些工程企业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所确定的施工过程和方法虽然较为合理且符合工程要求,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却未严格执行,再加上对施工人员的约束和监督不够,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

2.3施工安全隐患频繁出现

因为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施工周期长、流程繁多,在各项施工作业的开展中,都可能会伴随着安全风险的存在,工程管理中施工安全隐患的频繁出现影响了工程管理的最终效果,如果这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导致现场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引发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都是非常巨大的。水利水电项目与普通的工程项目有所不同,一般都处于湖泊或者河流附近,这些施工区域的环境条件极为恶劣,再加上较大的施工规模,使得参与项目的主体较多,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因素非常多,这些都是工程管理方面面临的难点,在工程管理中安全隐患可能存在于很多方面,比如,机械设备操作和使用、爆破施工作业等,只有加强了安全管理,才能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4缺乏质量控制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点方面,只有做好了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才能够保障各个环节的质量目标实现。任何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都会依据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质量目标的详细划分,如图1所示,经由质量目标的详细划分和执行,才能够消除和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质量问题.但当下的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缺乏质量控制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企业在施工作业进行时,更多地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的实现上,对质量控制的关注不够,盲目的工程进度追赶导致工程的质量目标难以达成,后续的返工或者维护工作任务较大。(2)虽然工程企业非常重视质量控制工作,但却未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监管力度不够。(3)没有积极进行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诸多的技术难题难以克服。

2.5管理投入不足

为完成水利水电项目的工程管理任务,各个工程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都应该增大在工程管理方面的投入,给予实际的管理工作以足够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但当下的很多水利水电工程中,在工程管理方面的投入不够,比如,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多建设在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时的费用投入相对较高,虽然国家每年都划拨了专门的款项用于工程建设,但这些资金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面的资金量却非常有限,正是因为资金的限制,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等难以满足标准。工程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是未来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需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3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3.1增强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来看,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否达标,将会关系到最终的工程管理水平,因此,任何的水利水电项目中,都应该选派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完成工程管理任务,且各个岗位上的工程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全方位、多角度和全过程的管理意识,对工程项目的各个要素和过程加以质量、进度、成本与安全管理。此外,参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人员,应不断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积累管理经验,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岗位责任意识,在管理工作中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遵守相应的管理规范和要求。水利水电项目管理单位或者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重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为水利水电项目提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3.2加强施工过程及方法的管理

针对当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面施工过程和方法方面的问题,各个工程管理人员都应该加强工程施工过程和方法的监督,在正式的施工作业开始之前,做好水利水电项目的全面分析,制定完善可行的施工计划,且在该施工计划中应包含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应用要求。施工作业进行的过程中,工程企业应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整个的施工过程加以审核与检查,一旦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相应问题,立即与有关部门协商,制定最佳的解决对策,使得施工过程与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合。水利水电工程中所涉及的施工方法非常多,每个施工环节所对应的施工方法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保障各种施工方法的合理有效应用,工程企业应深入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要求和现场情况,给每个施工环节都选择最为恰当的施工方法。

3.3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管理也尤为重要,各个工程企业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都应该始终将安全管理置于首要的位置,具备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解决工程施工作业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安全隐患可能来自诸多方面,因此,在开展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工程企业都应该积极引入最为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加以全面掌握和分析,通过全过程的安全监督来保障安全隐患识别和处理的及时性。

3.4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

质量控制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各个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应将质量管控理念贯穿于工程全过程,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要求,确定质量目标并进行质量管控任务的细分,对各个工程要素加以全面的质量管理,消除质量风险。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应逐步建立起完善可行的质量控制体系,在该体系内应该包含质量责任细分和落实标准、质量管控目标和实施策略、奖惩制度等,以通过质量控制体系来为实际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约束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质量控制行为。

3.5加大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往往需有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因此,为改善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现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投入,从以下方面来开展:(1)国家政府应定期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诉求加以调研和掌握,结合各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2)完善专业资金审批流程,使得在水利水电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项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保障在工程管理方面留足资金。

4结束语

现阶段的水利水电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各种水利水电项目的实施中,工程管理应遵循现代化的管理思路,不断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应用于其中,以保障工程各项目标的实现。但因为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都应该加大工程管理投入,改善工程管理的现状,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各种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环球市场,2017(11):169.

水利工程问题篇2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若干关键问题

1.1意识不强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力度,水利工程建设任务艰巨而繁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者对出现大规模工程建设,思想上没有准备,认识跟不上。加之国家近年来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要求越来越严,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程建设实行终身制,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要追究责任,不少的干部受到处分。这样使水利系统的领导对水利工程建设顾虑重重,能不上的尽量不上,国家给的任务没办法要尽力完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说的好做的少,应付局面,避免出现问题保官为好。

1.2人员缺乏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规划、工程、施工、预算、财务、监理、安全、后勤、宣传等一系列专业人才,建管局在短时间内很难配齐这么多专业人员,缺少专业人才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1.3经验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要求很规范,涉及诸多学科。新组建的建管局多数人员不熟悉水利工程建设业务,他们需要学习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和具体业务。学习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水利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迫切需要管理人员尽快熟悉业务适应工作需要。

1.4指导不利

现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领导非常重视,怕搞不好要追究责任。但有不少业务部门还是各自为政,搬框框、弄条条,审批期限长,缺少服务意识。所以,一项工程涉及诸多部门,办一项审批项目,非常之难。有些审批项目批准时间过长,给工程建设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工程建设中,上级部门和一些业务主管部门检查不断,建管局应接不暇,挑毛病的多,指导的少。特别是有些业务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但互相推诿,解决实际问题很难。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措施

2.1树立正确的水利工程管理意识

水利工程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巨大,为此,要想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水利工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水利工程管理意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此外,顺从经济发展的需求,转变管理观念,水利工程相关部门应全面考虑有利于水利工程发展的因素,应站在长远的角度去制定水利工程管理目标,使水利工程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应树立正确的水利工程管理意识,努力做好工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2.2重视质量与进度的控制

重视进度的控制,要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应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进度,及时对进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质量控制方面,应积极创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保证水利工程正常建设的情况下,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严格地对质量进行验收,在此过程中应重视每一步验收环节,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2.3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监督工作是重要的环节,同时也起到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作用。为此,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完善管理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此外,水利工程有关领导应对施工材料、施工流程、施工技术进行监督,并且应加大监督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4保证施工材料供应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材料供应的连续性,应加大对施工材料各个方面的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地掌握施工材料的规格、性能、型号等。其中所需要材料种类各式各样,较为复杂。同时,会经常出现很多新材料的应用问题。因此,应重视施工材料上的使用与管理,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这样才能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

2.5针对成本的管理措施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便利。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务必要严格控制成本投入,进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①做好成本预算,深化监督工作。按照企业规模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降低在施工过程中的额外性成本投入。深化监督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员工通过某些操作而获取一己私利,还能够避免由于员工工作失误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投入。②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从施工材料以及相关设施入手,对其质量予以控制,并辅之以奖励机制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工程的质量。

2.6针对员工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

在任何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施工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安全施工培训,深化员工安全意识教育。相关部门应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拓宽施工人员的知识面,增加专业知识储备,使其认识到在进行施工建设的工程中,安全施工的重要意义。②水利工程施工部门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科学性的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完成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③完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案的设计工作,合理应用先进技术。④施工管理部门应完善针对施工现场的管控,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管理工作的水平,保证相关操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一件惠民大事,不仅要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应有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白振武,牛修全,曾宪冰.试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6(29).

水利工程问题篇3

一、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水利工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解决农业发展问题;(2)改善基础建设能源问题;(3)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水利工程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涉及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与道德等诸多领域。正确处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要求科学、全面、实事求是地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用发展观妥善处理,以保证水利工程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局部与整体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局部与整体发展相适应包括三个方面:1.河流与流域: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并发展的必要资源之一,河流与人类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并制约的。流域则是以自然河流水系为基础,同时涵盖人、财、物等各种资源配置的区域性系统。水利工程坐落于河流,影响于流域,因此必须充分论证河流与流域的关系,切实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2.流域与区域:水利工程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的协调发展。我国水灾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但同时区域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区域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都要求强化水利水电的保障作用。然而水利水电的发展具有系统性,如果只是被动地要求满足区域发展,就必然会影响水资源的系统性。3.区域与全国:西部地区较东南沿海仍然并长期处于欠发达地区,而水土资源极端不平衡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西部水资源占全国的45.9%,其中的83%在西南;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仅占全国的8%,资源型缺水问题严重。水利工程是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统筹区域发展全局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西部区域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三、高新技术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问题

水利工程的高新技术应当包括四个方面:1.理论更新:从最开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至现在的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其发展经历了靠经验、归纳总结、持续改进的一个过程。水利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差异性明显,每一个单项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又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相关理论有助于水利工程健康、稳定的发展。2.技术革新:随着大型专用施工机械的研制与改进,现代水利工程施工由传统的人力向机械化施工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新设备、新的施工方法、新工艺等将应用于水利工程。3.材料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型建筑材料必然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对于水利工程而言,高效防水材料势必会有长足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发展势必与新型建筑材料相结合。4.信息化建设: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和效益。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实际,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注重实效。

四、景观绿化与发展的问题

水利工程作为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发挥除害兴利作用的同时,也是一笔巨大的人文景观资源,如何利用水利工程的人文景观属性,摆脱其一贯的“傻、大、粗”形象,以使之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了水利工程发展的另外一条思路。水利景观建设,应该从生态角度出发,使人为能动性和水利工程相结合,将地理、人文、旅游开发、经济等综合因素融进水体的自然环境属性,实现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通过景观绿化打造,结合人文景观资源,水利工程在发挥自身的工程效益外,必将全面展现其生态和绿化环境、游憩和景观、陶冶情操和科教、经济和增进社会效益等特点。都江堰在这一方面不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做得相当成功。

五、防洪减灾日益严重的问题

洪涝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及沿海平原地区,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但这里占有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和70%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比如截止到今年9月4日,已造成:广东多人遇难,长江水位上涨多处险情发生,全国多地暴雨数百万人受灾,新疆叶城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已致35人遇难,武汉城区被淹没,河南新乡被洪水暴雨淹没,湖北宜昌、恩施等多地洪水,河北多处发生洪水已有百余人遇难、近千万人受灾。再向前述1998年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灾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防洪本就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项属性而存在,有感于近年我国洪涝灾害的严重,本次将其单独提出来。除了流域防洪形势日渐严重外,城市洪涝灾害也有逐年扩大之势。因此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摆在人民和国家面前。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保障水利工程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地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就完美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田明武.水利工程建筑物[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赵岩.论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建筑工程,2012(6):192-192.

[3]胡碧玉.流域经济论[D].成都:四川大学,2004.[4]邢华,等.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协调性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0):7-12.

[5]陈少林.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6]郭宏.浅谈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J].工业工程与技术,2013(6).

[7]夏仁魁.浅谈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4(2).

[8]许航.关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7).

水利工程问题篇4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淹没性影响

首先水利工程是大型的工程,其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作为基础,这就使得他们对水利区位的考量更加慎重,尽量不去影响区位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从而造成生态影响,但即使选择适合的水利区位也会造成对耕地、森林、矿产以及风景甚至会影响人类以及一些珍惜物种的生存。

抗污力下降

库区及下游河道水质变化,水库可能产生富营养化问题,下游纳污能力可能会降低。抗污力的下降会对下游的生态造成污染,对农作物以及牲畜不利。

对航运不利

因迳流调节而使下游某个时段水量减少,对河流生态不利,对航运取水不利。尤其是在紧要时刻需要航运的时候如果下游水量减少,那即对航运不利也对下游的生态不利。

阻塞鱼类回游通道

这是直接对自然生物的影响,河道内的鱼类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所以鱼类回游通道的堵塞对鱼类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也对河道的通常不利。

引起地质灾害

地质生态是大自然留下的产物,如果我们不合理的利用地质资源,则很容易发生如库区坍岸、滑坡及诱发地震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造成水土流失

这也是我们最常听到也最常见的一个影响,我国的水土人均资源本就不丰富,却依然在工程以及实践中不停的浪费。以上问题,应针对具体工程具体分析,找出主要问题,认真予以解决。在工程规划设计时,还要特别注意法规障碍:一是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定;二是水功能区划关于水源保护的规定;三是重点文物风景名胜保护的规定。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刺激

防洪治涝

洪水超过河道安全泄量或排泄不畅就会成灾,洪涝灾害都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不论是专门的防洪水库或非防洪水库都有削洪减灾作用,这是对生态的直接保护。

灌溉供水

灌溉改善灌区的生态条件,供水直接为人的生存服务,显然是对生态的改善。

改善河道

水利工程可以为不同的区位条件提供该区位所需要的水源,这也促使我们在构建水道的时候应考虑更合理的规划,从而改善河道的条件及位置。

保护替代效应

举例说明:如小水电以电代柴和水电替代火电、油电、核电等,即发挥了工程的优势,又节省了资源,又不好造成生态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可以保护该区位内的动植物可以和谐的发展,也避免了水土的流失,甚至可以预防灾害。

调节气候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使水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成各种形态,夏天水的蒸腾可以使水变为气体,使得区域雨水增多,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改善生态和景观

水是万物之源,水是可以养人的,当然也是可以养物的,好的水利工程可以使自然的生态更加平衡的发展。

三、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工程价值的评价

工程的价值评价 对于许多属于无价之宝的自然、风光、文物、物种等的影响评价,应明确其价值取向,使之可以定量及定性评价,对本该受到十分重视的问题,给以应有的地位。另外,要对工程价值的时效性进行评价,如现有的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的功能和价值,几十年后其功能则可能为其上游、支流众多工程所代替,其在流域、区域或全国中的价值地位会相应降低。总之,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客体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工程引起的资源和环境变化,应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成本因素,经济因素加以评价。大型水利工程引起广泛的生态与环境变化,对其有利影响,如何发挥其更大的经济效益,对其不利影响,如何进行投资治理,投资治理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环境状况,恢复到什么样的水平,产生什么样的治理效益,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确定投资目标、投资方向、投资项目和投资区域,力图达到优化的投资效果。

风险分析评价

实际上,每一个大型水利工程都存在着某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不冒一定风险的工程是不存在的。工程风险存在的几率虽然很低,但一旦发生,则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与环境后果,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水利工程环境评价的风险分析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跟踪评价

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许多问题特别像河口生态、库区生态、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的变化,不是短期能明了和掌握的,只有长期的监测、观察、研究,才能逐步找出规律,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不能以工程通过可行性论证为终点。

四、结语

总之,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势必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这一“打破”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水利的兴修有其的发展性但也有其弊端,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是人类要生存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动态式的生态平衡,但是我们可以使所谓的打破平衡从“恶”变“良”,这就需要我们在前期的准备上选择更加适合不同区位的发展原则的方式,并积极研发新的工程开发策略与职能以及科技创新型。同样,也正是因为人类要发展,还需要“打破”那些“良性”的生态平衡,让其向着更有益于“良性”的方向发展,而其中的代价,则正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所应充分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在开发的同时去保护,二者同时进行,切勿在工程污染的后期来治理环境,这种工程是分离而不科学的。因此,观念上的更新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前提。

水利工程问题篇5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作的责任单位(一般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工程实施过程中,很多责任单位对这项工作缺乏重视,既不提前宣传,也不组织专题研究。由于不宣传,施工单位进场后很长时间内,当地群众还不知道征地范围和赔偿标准群众继续在已征土地上种植庄稼,导致迟迟不能交地,开工时间一拖再拖;由于责任单位的不重视,项目法人虽然倾力为之,但是,征地拆迁工作不得不到当地政府支持,项目法人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征地难、开工难”便成了很多施工单位难解之题。

水利工程建设中,拆老堤筑新堤的项目时常有之一,一般都计划在特定年汛后(如10月)开工,但是常常因征地赔偿工作不力,有时会拖到次年的汛前(如2—4月)才开工,造成工期压力增大,因为抢工,规范细致的质检工作也很难施行,无疑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如果雨季、汛期提前到来,汛前完不成施工任务,那么将给沿岸人民带来恶劣后果。

因此,负责征地,赔偿工作的地方政府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及时公布赔偿标准和征迁、赔付数量,让群众了解全情;要坚持“专款专用、赔付及时、违者必究”的原则,杜绝任何侵吞、挪用、挤占、克扣、缓付款项等行为出现,切实把因征地、赔偿工作不到位面引发的、可能导致施工停滞的潜在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另外,项目主管单位(或建设单位)也要充分发挥协调与监督职能,与地方政府一道形成合力,把征地赔偿工作实施好。同时要建立健全实时监控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把在征迁工作上发挥不出色、业绩平平的领导干部从征迁岗位上调离开来,让征迁工作始终处于既有建设单位监督协调,又有地方政府作保障的可控状态。

二、解决前期遗留问题,为后期工程营造和谐环境

水利征迁及移民经历了不赔偿、部分赔偿和到现在的“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发展过程。随着当前改建、扩建、加固工程的不断兴起,前期不赔偿,少赔偿及后期扶持不到位的项目已逐渐引起部分群众的不满,也因此造成一些水利工程施工矛盾重重,止步不前。

本着共建和谐社会和大兴民生水利的理念,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一期工程结束后,凡是经有关单位或部门研究后作出过承诺的赔付事项,应由原承诺单位把承诺意见提交当地政府或有关单位,以期讨论逐步解决,不能无限期地搁置问题,更不能把问题带进下期工程;二是在后期工程规划时,应充分了解前期遗留问题的情况,按《条例》要求,“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的意见,必要时,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以此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在后期项目中把前期遗留问题解决掉;三是可以采取给失部分或全部田地、住房的家庭办低保、找工作、盖新房等后期扶持的办法解决。只有把这些民生问题彻底解决,群众才会相信政府,政府实施的民心工程才能真正得到群众拥护。

三、根治非法分包势在必行

当前水利工程非法分包,转包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企业自找队伍的、外面借资质挂靠的、建设和监理单位指定分包的,地方黑恶势力抢活的、极少数地方政府或协调部门要求切块的等等。非法分包会造成施工单位的管理出现偏差,引发一定社会问题。

四、用合法有效的手段排除阻力,变被动为主动

1、处理好工程施工与文物发掘、保护的关系

水利工程施工中遇到文物司空见惯,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在很多看似因文物发掘而耽误了工期的实例里,有不少却是因为极少数文物发掘人员利用了工程管理人员对文物法了解不深而钻了空子。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认为只要施工中发现文物,就意味着会有人主动送钱上门;二是认为只要发现了文物就有权要求停工;三是认为只要发现文物,建设单位就必须立即出资,否则复工将遥遥无期。上述三种情况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在并无文物或文物级别不够保护的情况下,一些文物行政部门依然强行要求长时间停工,逼迫建设单位交钱放行。其实文物法已经说明,文物行政部门在接到发现文物报告后提出处理意见的最长时间只有15天,同时第三十条提到,“确因建设工期紧迫”,“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急需进行抢救发掘的”,由“有关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发掘,并同时补办审批手续”,这就是说,如遇防汛任务紧的重大建设项目,文物抢救性发掘方案要排在第一位,随后立即同时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手续补办工作,而不是先办手续后发掘,更不是被动等待。只要施工企业能与文物行政部门保持友好沟通和密切配合,并坚决按规定开展施工,那么就一定能实现工程预定目标。

2、打破极少数供电部门的行业垄断行为

水利工程常常远离村镇,无论是“三通一平”还是“七通一平”,通电都必须先行,其方案和费用一般在工程设计中都已载明。可是,很多项目每到实施时总有一些供电部门找借口予以拖延,目的就是寻求高额价格。

水利工程问题篇6

1.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①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及时。一些基础性的水文、气象资料未按时记录、整理,甚至有缺失,影响规划、设计质量。②只注重工程现场的管理,轻视工程建设资料的及时归档。有的水利工程项目平时不注意工程资料的整理,在工程快完工时才开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很多隐蔽工程、关键部位的处理情况全靠记忆填写,造成资料失真,对后续水利工程管理缺少参考性和借鉴性。③资料的借阅审批、登记制度不健全,未建立专门台账,资料丢失严重。

1.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缺少投入

①领导不重视,随意更换档案管理人员,工程资料归档不及时,资料不全面。②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很多档案室还是60年代木质柜,通风、采光差,受潮严重,且不方便查阅。③保密意识不强,对重要的水利工程档案未加密,未经审批随意借阅。

1.3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在基层水利部门尚无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老一辈档案管理员知识结构大都老化,资料索引分类不科学、不详细,不方便查阅;对电脑和网络技术不熟悉,对影像资料不了解,重要资料缺少备份;对档案资料的维护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对水利专业方面的知识认识、了解不足,也影响档案管理。

1.4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任何一项工程有效的监督都是使得工程可以正常运作的保障,若是没有监督,便容易致使工作人员工作散漫、工作效率不能得到保证。像水利工程这种边缘性的工作,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我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监督制度的不够健全是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1.5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缺乏系统的探究

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应该如何使之更加健全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国内仍没有正式的档案管理场地。

1.6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国信息化、现代化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方面需要改进,从而满足现代工程的要求。而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用网络传输让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解决了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滞后和低效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日常的企业单位管理有所不同,一般开发的项目软件并不能适应所有水利工程,并且建设项目管理软件有一定技术要求,由于工期的限制,有部分单位仍旧使用纸质文件,有信息化意识的单位也不过是将纸质文件转换成电子文件的形式。

2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对策与建议

水利部门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2.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水利部门的档案管理,首先就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资料的收集整理;其次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严格审批手续,设立专门的查阅台账;其三是严格把关档案入库的质量,在归档时需对每份文件清单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不能疏漏或散失,并做好分类;其四就是要做好电脑、网络和影像资料的管理和维护;其五就是加大档案室硬件设施的更新和改造。责任化管理当中,必须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明确,确保每一部档案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出现档案管理疏漏问题或者其他问题的,都要第一时间做到有责可查、有人可追、有据可循的目的,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与惩罚,以此来不断提高每一位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树立认真负责任的态度,更好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2.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相关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水利专业基础,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档案升级管理和维护,除此以外,在人才的培养中还要建立选拔机制,一方面不断为此来提供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也为此减少部分“懒政”行为的出现,提高每一位管理人员在职压力,确保其能够紧追最新的技术手段以提高管理能力,还要在人才培养与筛选中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耐心与责任心,如果这两种品质都没有,则一律不予录用。

2.3实现档案的全程管理充分利用档案信息

对于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讲,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的价值,重视档案的管理,开发利用好档案信息,是盘活档案资产的重要手段。对一些普通的档案资料要实现资源共享,而对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则可以在严格手续的情况下实行有条件查阅,尤其是在一些检查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状况下,也可能在项目建成后的评审与验收工作当中,对于水利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的内容更尤为重要,严格确保其质量性,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在全程管理工作之中要做到恪尽职守。

2.4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必然的趋势。因此,需要加强对设备的投入,实现日常管理和维护的现代化、智能化。

2.5资料分类科学,档案管理标准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方便查阅档案资料,应加强档案资料的科学分类,实行标准化档案管理。水利部门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对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完善的标准化的规章管理制度,坚决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更要加大力度发展各种多媒体形式的档案,比如磁介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产生的各种产生的电子文件,对水利工程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管理。

2.6建立健全的工程档案管理技术体系

水利工程问题篇7

1.1 水利工程出现大面积渗水的原因

在水利工程里,一般出现大面积渗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下方接近底板的位置开始渗水,加上旁边所有的基坑并没有相对应较强的降水能力,导致基坑的排水功能受到严重阻碍,最终渗进来快、排出去慢,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机械发生故障、甚至遇到停电,基坑的水位会急速升高,这个时候如果施工队伍一味地追求进度和效率,而不考虑混凝土的承受极限等因素进行强行施工。那么所灌注的混凝土很有可能因为其没有进行充分的搅拌或者本身铺得不够严密和结实,也会出现比较大的裂缝,混凝土强度一降低,整个工程的底部就自然而然地发生大面积渗水了。

1.2 施工时出现裂缝的原因

整个防水阶段最为薄弱的一环就是施工缝了。这是由于在大面积的地区进行长时间的施工时考虑到工人的体力等因素,不得不将施工分解成了几个部分,那么这样在每个部分之间就会存在一个时间差或者是空间差,施工缝也就随之出现了。除此之外,由于跑浆,混凝土容易发生蜂窝化现象,这一点的原因则是支架不够坚固或者存在缝隙。

1.3 工程出现变形裂缝的原因

变形缝则是由于在工程表面上用于止水的护带没有固定好,或者由于其中心位置发生了位移造成的。另外还有可能是混凝土在铺垫时没有严密和踏实,导致了水从变形缝渗出来。

1.4 穿墙管导致变形裂缝

穿墙管是指在水利工程里充当各主要部分连接功能的一种导管。比如止水环如果在焊接的时候出了偏差,没有保证密封性,那么在后期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就会更加困难,难以将其铺得致密,这样就回到了变形缝的问题。

2 对于水利工程的防水措施

一项工程无论多么精密,都有可能发生渗水等问题。因此,我们考虑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想化模型上,更要针对实际进行紧急情况发生后的相应解决办法,进行防水的措施。

2.1 严格挑选防水材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或者制作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那在应用于防水方面的材料则更是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可以说,每样材料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伴随着各自相应的缺陷,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材料,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材料所包含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综合考虑。另外,要成功解决各种各样的渗水问题,光凭借材料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从材料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发挥,对不同形式和严重程度的渗水问题进行处理。

例如:我们在处理一般堵水问题时,主要会考虑对刚性材料的使用。此外,硅酸钠速凝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2.2 堵水和防水相结合

对于渗水问题,施工时所采取的理念是“堵”。即将可能渗水的部分和渠道进行封闭,之后对这一可能导致渗水问题的部分进行相关的防水措施。对于此类问题,我们不能单一地、潦草地进行一般处理,而是要发挥各方面的技术来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成功地来强化水利工程在结构上对于抗渗透的抗性。

2.3 处理渗水时要用发展的眼光

在水利工程里,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可能会产生的因素,比如温度以及湿度的不稳定变化、基础下沉等影响,处于水下的工程结构部分会容易产生区域性裂纹,一般以水平或垂直的裂纹居多。因此,我们在处理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已经产生裂纹的部分,更要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根据相关现象的分析来预测出可能会出现裂纹的几个区域,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防。

3 水利工程施工时堵漏防水方式

3.1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对策

渗水问题通常根据其渗水方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情况并且采取不同的对策:

(1)点渗水:结构基面出现点渗状况时采取堵漏方式,优先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使用RG涂料进行保底,涂上刚性材料。面对原本就有的刚性材料防水层或者不利于刚性材料的发挥时,建议选择柔性防水涂料,增强渗水区域的厚度,从而强化其抗渗性。

(2)渗水量较大时:在景电二期的水下工程里划分成为了不同的板块,并且采取处理完一个板块之后处理下一个。考虑到板块内部的实际渗水量,优先处理渗水严重的板块,并且采取埋管注浆的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跑浆现象的发生。另外,渗水情况相对不严重时,主要采取堵来解决该板块内的渗水。之后进行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的选择进行相关处理、

3.2 冬季施工的相应技术

(1)在工程开始之前,要有对于该项目的专项方案以及措施;考虑到打桩可能会被冻土硬壳层干扰,要适当增加从桩基础所牵出来的轴线长度;作为预制桩部分的混凝土应至少达到原本额定强度的七成,才能进行起吊工作,而只有完全符合设计强度的标准才能投入实际打桩;另外,要严格按照打桩机器的路线来安排桩的位置以及次序,并保证桩严禁堆放四层以上。

(2)为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首先在搅拌前必须测定混凝土骨料的纯度,即不得含有冰冻部分或其他杂质;在骨料使用添加了钾离子和钠离子的外加剂之后,就不能再选用活性骨料;外加剂的使用必须考虑其性状。比如:以粉剂进行外加时,一般可以跟水泥直接进行搅拌;但如果是液态外加剂,那么应根据浓度来对其重新配比,并且使用带标签的容器来装,并且属于一次性。

(3)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其质量以及性状,除了选取最短路线以外,还要对运输容器进行材料、尺寸等方面的选用,保证其保温效果。

3.3 提高质量意识,减少渗水隐患

国人讲究“未雨绸缪”,因此,在可控范围内,施工队伍应该大力狠抓工程项目的质量。只有质量上去了,防水力度才会提高,渗水的隐患也就相对而言少些了。为了保障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施工队伍在动工的时候就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严格把好质量关。

4 总结

水利工程施工的渗水问题一直是个难题。而如何成功治理渗水问题则涵盖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此外,为了使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更加有保障,我们要重点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上渗水和防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结合了实际情况后,水利工程作为一项较为复杂和系统性比较强的工程,在渗水问题的处理上,要注重刚柔齐用,以预防为主,以堵为辅。要相信,工程永远没有最安全的,因此任何工程都不能懈怠和放松,另外,要在工程动工或者在竣工以后对水利工程进行定时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可能会出现的渗水重大隐患。一旦出现渗水的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处理,这就是工程的核心所在。

水利工程问题篇8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自立门户的模式;单一―――就事论事的模式,稳定―――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 工艺流程的要求

给水处理厂即一般常称的自来水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m,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高潮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 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它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其中应包括:工艺布局的合理、道路走向的清晰、广场的适宜、地域的平衡、人流的互不交叉和公建用房(即生活区,其中包括办公、科研、试验、管理、会议室、食堂、厨房等内容)的最佳布置,然后按照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统一规划(特别是厂前区),然后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绿化等环境中。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

水利工程问题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水利发展的新模式——资源水利。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后代人造福利,通过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提升水资源的利用质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然性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了水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二十世纪以后,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从而引起水利工程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因此人们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高峰期的到来,使得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急剧增加,超出了地区供水的能力范围;第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也在不断增加,有些水资源是因为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废物被污染,从而使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上述原因的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就算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也不能解决缺水问题,水库再好也没有水,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必须要向资源水利侧重,重视研究和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用水需求,这也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并不是说水利工作不再重视修建水利工程而专门去管理水资源,我们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我们要想做好水利工程向水资源侧重工作,就必须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2.1 大力扭转人们以前对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  

传统的水利工程观念就是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所需的水资源,同时也为了解决和预防洪涝灾害问题,在处理洪涝灾害问题时我们没有考虑到把水位定的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我们现在向资源水利侧重,就是为了弥补在解决洪涝灾害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失误,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的目标。  

2.2 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使得水利工程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更加的详细、具体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只是资源水利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在资源水利的工作中,对它们的要求层次更多,更加注重各个工程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是资源水利完善了传统水利工程中的不足,对社会各部门的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  

水利工程问题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水利发展的新模式——资源水利。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后代人造福利,通过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提升水资源的利用质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然性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了水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二十世纪以后,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从而引起水利工程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因此人们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高峰期的到来,使得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急剧增加,超出了地区供水的能力范围;第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也在不断增加,有些水资源是因为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废物被污染,从而使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上述原因的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就算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也不能解决缺水问题,水库再好也没有水,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必须要向资源水利侧重,重视研究和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用水需求,这也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并不是说水利工作不再重视修建水利工程而专门去管理水资源,我们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我们要想做好水利工程向水资源侧重工作,就必须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2.1 大力扭转人们以前对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  

传统的水利工程观念就是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所需的水资源,同时也为了解决和预防洪涝灾害问题,在处理洪涝灾害问题时我们没有考虑到把水位定的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我们现在向资源水利侧重,就是为了弥补在解决洪涝灾害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失误,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的目标。  

2.2 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使得水利工程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更加的详细、具体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只是资源水利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在资源水利的工作中,对它们的要求层次更多,更加注重各个工程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是资源水利完善了传统水利工程中的不足,对社会各部门的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关的水利部门应该对于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进行合理计划,以解决城市用水的供不应求和无限制使用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适当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方面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实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不

[1] [2] 

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水利工程问题篇11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建设时间长、质量要求高以及施工技术含量高等,所以,在施工技术方面,对水利工程的各种要求要高于其他工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防水技术是一项核心技术,它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功和失败

1渗漏的原因分析

结构渗水包括点渗水和大面积渗水。一般来说是因为结构局部孔洞而造成的渗水叫做点渗水,点渗水危害较小,其处理方式也比较简单。比如混凝土的振捣不够密实等因素往往会使得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或者孔洞,就容易导致渗水现象;在结构的底板上通常会发生大面积的渗水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垫层以会设置下基面四周的降水基坑,这样就很难满足降水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及时的排水,但是为了保障施工的进度,必须进行带水施工。二是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因为混凝土的拌合不够均匀又或者振捣不当等其他原因往往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预先的设计值,所以才会产生大面积的渗水。

施工缝隙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施工缝与变形缝。施工缝造成渗水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施工面积较大时,人为地把混凝土分成若干个连续单元进行施工,进而造成施工缝的出现,施工缝是常见的渗水部位;变形缝造成渗水的原因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工序不到位、止水带偏离中心等,很容易造成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的出现。

在建成的或者已经竣工的水下工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渗水现象,水下工程由于长期的处于水下的包围之中,受到水下的浸蚀和一步步的渗透。水下工程的防水比其他的工程技术更加复杂、难度也大、要求更高,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其认识越来越多。从以往做过的水利工程中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总结,才使得防水堵漏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2 防水堵漏技术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防漏堵漏的工艺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室内的实验装置,它是一种进行研究以及评价的科学有效手段。到目前为止,就国内而言常见的堵漏模拟试验大多都是属于狭缝、滚珠或弹子床、砂床模拟的动静态相结合的堵漏试验,此外,部分仪器还可以进行夹持岩芯所进行的堵漏试验以及堵漏过程的相关模拟试验。试验装置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压力、温度的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的程度。目前为止,虽然在堵漏试验设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就差异性而言,使用砂床、钢和缝隙板模拟试验,在孔隙度大小、岩石物性以及漏失通道的大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实验的误差较大、重复性差,并且某些仪器的操作相对而言太复杂。因为实验装置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它并没有相对应的标准,各类仪器针对堵漏材料在不同的条件下所作出的堵漏模拟试验就很难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也就没有办法做出合适的评价。所以,研发出用来评价各种堵漏材料的仪器是很有必要的,进而再确立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及方法就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3、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水利工程中的防水施工是一个具有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会对水利工程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以材料为基础,以施工为保障。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我们已经证明,施工质量和渗水质量问题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性的关系。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好质量关,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除此之外,还应强化现场管理人员在质量方面的一些意识,唯有此举方可有利于水利工程质量圆满达标。

(1)在通常情况下,防水措施是多种防水手段相互结合,并合使用,运用“堵防结合、综合治理”的防渗手段,施工过程中进行多道防设防,以减少结构的渗透现象。

(2)伴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全球化,水利工程中所采用的防水材料种类各异,但是,其防水特性具有较大的差异,只依赖材料性能对多种类型的渗水问题进行处理不尽合理,所以说,针对不同类型的渗水问题,应选择不同特性的防水材料。

(3)水利工程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工程,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质量之间存在莫大的关系。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些水利工程,均和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施工中,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质量,除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外,还应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4、防水堵漏技术分析

4.1防渗墙施工工艺

概括来讲,防渗墙施工工艺包括射水法成墙工艺、锯槽成墙工艺等,现简单的对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

(1)射水法成墙工艺:该种施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钻孔机、混凝土搅拌机以及浇筑机,比较适合于粘土以及砂土等。射水法成墙施工工序为:设置在钻孔机内部的成型器从喷嘴中射出高速水流,该部分高速水流通过周期性的运动对孔壁进行切割和修整,这样便形成了泥浆护壁,接着通过反循环方式把一些多余土排出。当槽孔形成结束后,浇筑混凝土,这样薄壁防渗墙就形成了。

(2)锯槽施工工艺:在该种施工工艺中所采用的设备主要有锯槽机,锯槽机的主要由行走底盘、支架、传动系统以及动力系统等组成。

4.2高压喷射灌浆工艺

高压喷射灌浆法具有工作效率高、造价成本低以及设备简单、防渗效果明显等诸多方面的特点,但是,该种工艺在地质以及机具方面的一些要求较高。

(1)施工准备阶段:该阶段的核心工作就是确保水泥浆的水灰比以及比重等。在高压喷射灌浆之前,应做好各种施工器械的准备工作,同时还应当备好各种原材料。

(2)施工阶段:在施工之前,应平整场地,开挖排水沟等。为了满足施工质量方面的要求,应当确保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间的最大偏差为5公分。当试喷工作完毕后应进行下管,灌注到设计高程。将喷射轴线调整成折线形式。

在高压喷射灌浆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通过技术参数控制灌浆质量。在通常情况下,高压喷射灌浆需进行二次静压灌浆,当二次静压灌浆时,应当以浆面不再出现下沉现象为标准。

(3)高压喷射灌浆过程中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包括:第一,注浆施工前,按照选定的配合比对一些代表性部位的地质条件进行科学的试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孔深、喷射压力以及孔距和流量等各种施工参数进行确定;第二,当出现耗浆量大、孔口浆浓度较低现象时,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加大注浆浓度,当返浆现象处于稳定状态后进行喷具的旋转和提升工作;②将适量的速凝剂掺和到浆液中,进而对凝结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第三,对钻孔时出现漏水渗水的部位,应当选取一定的级配沙砾对其进行回填,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小缝

隙,接着进行灌浆工作,当浆液凝结后再进行喷射工序;第四,在喷射过程中,如果出现喷射中断现象且中断时间大于30分钟时,须对中断点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再次喷射时把喷杆延伸到中断点以下30到50公分,倘若喷杆的下伸长度小于中断位置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中断点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注浆工作;倘若在注浆中出现喷嘴被堵塞的现象时,应及时对喷具进行疏通和处理。

结语

总之,水漏处理中要注意:必须找准水源,这是重要问题,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一定要坚持“堵与引结合”,也就是说给水源找出路的时侯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堵水,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建筑物所存在的漏水问题。而盲目的堵水和无目的无计划的堵水,还可能造成水工建筑物的自身内部的水压超标,给建筑物造成了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问题篇12

1 开发水利对生态的破坏

1.1 人为改变河流河道自然分布打破水源分布

在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的水需求,然而在这些已建设的水利工程中大多是以囤积河水、改变河道走向、人工开凿蓄水池等一系列不和谐工程进行的,只单一的满足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淡水资源需求,却并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生态问题,导致环境恶化、物种灭绝。人类水利工程建设本身是为了调用水资源,使水资源分布平均,然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建设就是水资源枯竭的罪魁祸首。人为的改变自然河道是对生态的破坏,是对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不负责任。

1.2 单一化的生态不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上修建于天然河道上的水利工程自然会直接影响到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表现为河流局部形态的非连续化和静态化,最终造成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被瓦解和消除。水利工程建设要影响水质。自然水系的流速会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而减慢,从而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降低,继而弱化了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降低了水质的自我净化能力,使得水质重金属污染现象频发且愈演愈烈。

蓄水堤坝的内部水是随着阳光的辐射而大量蒸发的,河流的流速变缓直接导致该地区雨水量直线上升,温度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局部温度会过低,直接导致了这一地区生物的生存,植物会因为大量降水而死去,生物会因大量降水而导致环境变化生病,缺乏食物动物就会灭亡,而水中的鱼类也会因此发生不能繁殖的问题,或者繁殖发育不良的问题。

2 水利工程开发与生态平衡的有机结合

结合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特点不难看出,我们的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不加以弥补,自然灾难会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的就是自然生态的崩溃。因此,我国环境保护专家与水利建设专家共同研发得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改造计划:和谐生态水利开发工程。生态和谐与水利工程相结合,把水利工程结合改造部分的环境特点,少些人工开凿结合自然特点,少量施工达到相应目的,在不影响环境生态的同时改造水利。

2.1 水利工程不干涉自然生态物种多样性

我们在建设适合人类使用的水利工程,其实就是在改造河流周围的环境,不论是植被分布问题还是河道高度角度问题,我们对这些因素加以改动就破坏了原本适应这里生态环境生物的生存,直接影响到了物种多样性,破坏了生态食物链,就会导致当地物种单一、生态种类灭绝的恶性问题。因此,我国环境专家认为水利建设不应该去影响自然生态物种多样性,就是在不大量改造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在不干涉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建设,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去使用。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民生问题,但是如果破坏了自然生态就成了舍本逐末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利于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的计划上就要结合自然环境进行考虑,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结合自然进行水利建设。

2.2 降低工程占地面积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常说自然演化是有理可依的,因此自然河道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一系列研究发觉这类自然河道是最适合目前河流情况以及周围生态结构的自然性水利工程,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破坏原本就存在的河道,而是在原有的自然河道基础上加以少量施工和改造,以达到水利工程的目的。不大兴土木建设水利工程就能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从而保护了河道附近的生态环境,并且施工投入更小,效果更好。因此,现在我们的水利工程提倡小而巧,结合自然保护生态。

2.3 结合自然科学建设水利工程

在河流整治工程中,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栖息、觅食、产卵之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

2.4 融入生态运用环境科学达到水利防护效果

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常常忽视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方面应加强,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权衡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建议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在平时的设计当中除说明需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加强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是生物群落(动物、植物)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对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水利工程问题篇13

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地增多,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建设水利工程,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但是建设水利工程虽然能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但它也造成当地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多的弊端,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日渐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水利工程与周边环境和谐,进而有效地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首先考虑的。要想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而农业灌溉问题的解决就要求我们大力兴修水利,进行相关水利工程的建设。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河流水域的影响

由于兴建水利工程对于河流形成一定的拦截作用,降低了河水的自由流动,进而降低了河流水体与大气以及土壤之间的交换能力。如果河流中被排入污染物,那么污染物将会很难进行扩散,不利于污染物的分解,同时建设水利工程提高了水体的储蓄量,大大增加了水库周边地区的蒸发量,使得该地区降雨量增多,气候发生改变。

2.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水利工程一般都有水温收集设备,在强烈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库中的水体会快速吸收太阳能,迅速升温。进而导致水库中的水体温度高于河道内的水体温度,这一温度差将严重影响河流中的生态稳定性。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使得离洪泛区与滩地相互分离,减少了堤防内部的各类植物的生长,使得以草为食的动物大量减少,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排放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被排放到河道中,引起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3.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不但大量占用有限的土体资源,这就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库区内的耕地、房屋建筑以及历史古迹造成严重的破坏。前郭县作为一个历史名城,松花江和嫩江分别从这里穿过,同时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查干湖就位于这里,因此当地很多人都聚居在河流周边。因此兴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前郭县的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大规模的移民,再加上前郭县民族众多,移民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民族矛盾。

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策略

1.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是按照流域梯级的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片面追求水利工程兴建的高效率,忽视了对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因为兴修水利而带来的耕地补偿费以及移民安置费成本大大上升,对于兴修水利过程必须要十分重视生态因素与经济成本因素。由于松花江和嫩江在前郭县境内流经93公里,年过境水量超过亿立方米,由此形成的湿地面积达到多平方公里,因此相关水利部门在前郭县兴修水利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兴修后的水利工程满足生态学的要求,并且遵循水文地理学以及力学性能的要求。统筹和协调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生态、水利以及移民安置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修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前郭县整体地形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走向,松花江和嫩江分别从前郭县的东部和北部经过,形成了堆积平原地形。前郭县具有60万亩的查干湖湿地,灌区湿地为75万亩,再加上众多的河流,构成了前郭县复杂多样的水文环境。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是不可避免会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在破坏之后要想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仅仅依靠河流的自身恢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兴建生态水利工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给河流带来的破坏,或者是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生态水利工程,尽可能使当地河流系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生态体系。同时对于已经产生生态破坏的河流系统要及时进行修复,必要是需要借助相关的配套设施来完成,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避免出现各类生态问题。

3.制定相关的生态补偿政策

前郭县境内植被笼罩面积约33公顷,植物众多,其中草原面积占据整个植被面积的。主要是草甸草原和半潮湿草原,优良的草质再加上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要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使得水利工程真正为人民服务。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迁移补偿政策,避免因为兴建生态水利系统而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统筹兼顾。

4.融入生态运用环境科学达到水利防护效果

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视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方面应加强,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权衡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建议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在平时的设计当中除说明需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加强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是生物群落(动物、植物)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对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5.复原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一条河流的广义水文系统包括从发源地直到河1:3的上中下游地带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流域中由河流串联起来的湖泊、湿地、水塘、沼泽和洪泛区。水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对于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果仅仅考虑河道本身的生态修复问题,显然是把复杂系统简单割裂开了。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充分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问的相互作用,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而应考虑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

结束语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牢牢树立可续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兴建水利工程的同时,要做到很好的环境保护。兴建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以及建设过程要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去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郭县。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