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方法实用13篇

工业节能方法
工业节能方法篇1

1锅炉监测测试应在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

标准明确规定测试应在“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这一规定是和进行节能监测的宗旨相一致的。节能监测是要把锅炉使用中明显不合理、明显浪费能源的现象管住,监测是针对实际用能过程进行的。在整个能源消费管理体系中对用能过程实际状况的管理和监督,它和能源使用以前(进入终端浪费前)的管理,例如对加工转换环节的管理和优化,对生产、分配、输送环节的管理等,具有不同特色,它和能源浪费以后的统计分析、效果检查考核不同。它和能源使用环节和使用设备在使用能源以前的预计分析、设计计算也不同。监测工作的特点要求监测工作能反应使用过程实际。而监测又是在一个短时间内(一天内)进行的,那如何反映长期使用实际情况呢?这就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即监测应在“正常生产的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

这就意味着锅炉在监测时的负荷率应和保证生产系统用汽设备用汽的经常运行负荷一致。这里所说经常只能是指多数情况,对监测单位来说这是可以通过对运行日记的检查了解到的。

另外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了正常生产,这是指产品生产、用汽设备和装置正常工作。生产安排组织长期不合理的影响不能作为排除监测不合格的理由,但某些生产上的偶然因素要排除在监测结果评价影响因素之外,也即生产出现偶然异常情况时不进行监测,这是监测单位应注意到的。

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锅炉设备不正常如负荷较低、参数配合不当等,在监测时应维持锅炉使用的本来面貌,不应人为的调整到某种“最佳状态”。

2监测时间

从热工况达到稳定状态开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除需化验分析以外的测试项目每隔15分钟读数记录一次,取算术平均值。

关于监测时间的规定首先是考虑到获得必要可靠的具有权威性测试结果的需要。对小型锅炉,工况达到稳定状态的准备时间约需1小时,在稳定后的一小时内各种热力工况继续保持稳定一般说是可做到的,这就要求生产用汽在二小时内参数不变负荷不变。对于特殊企业难以维持稳定一小时以上者,将有可能要求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如放汽放水维持稳定保证测试条件,对较大型的工业锅炉4—10t/h以上,根据一般经验实现的可能性是有的。

从测试的准确性来讲,每小时监测四组数据从测量理论的角度说这是数理统计的基本要求,10个样品的样本属于大样本事件,4个样品的样本属B级和C级之间的样本,对母体的代表性较好,但又不是很高。

每隔15分钟测一组数这一规定是由锅炉热工参数变化的灵敏性和出现某一干扰使整个负荷达到基本稳定的时间要求决定的。对工业锅炉来说蓄热放热过程,工质变化过程都至少15分钟。另外从锅炉监测测试的工作量来看,如果我们认真的去做这些测定的话,完成一组数扰的测试周期也大约要15分钟,时间间隔太短将使测试工作过于匆忙并影响质量,特别是对烟气取样和较大型锅炉的锅炉壁面温度等非自动记录式的测定更应细致的去作。

3监测所用的仪表应能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

仪表必须完好,并应在检定周期内,其精度不度低于20级。

所谓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是指适应监测特点,即:要方便能在线进行测量,测头的安装拆卸不用大动土木,对原设备不带来破坏,适应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高级人员可使用复杂仪表。

仪表必须完好,并在检定周期内,是保证监测结果权威性的要求,保证监测结果在执法争议中权威地位的要求。

监测用仪表精度的要求,规定不低于2.0级,这是最低要求,可能困难较大的是烟气分析,但不能再进一步放宽,否则将无法作为监测执法依据。

检定周期内,不论是进口还是国产仪表,只要所使用的仪表经过了法定的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并在检定周期内,就满足了标准的规定。

4排烟温度的测试

排烟温度的测试应在工业锅断面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后1米以内的烟道上进行,测温热电偶应插入烟道中心并保持电偶插入处的密封。

标准规定了排烟温度的测试,首先是规定了测试地点,即“排烟温度的测试应在工业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后一米以内的烟道上进行”。锅炉烟气离开尾部受热面后,在烟道上由于散热,其温度不断有所降低,大约每米2℃,随尾部烟道保温不同略有不同。为正确反映排烟热损失的大小,所以要求其测点不能离尾部受热面太远。但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烟气离开尾部受热面之后有一定混合均匀化的作用。有时在尾部受热面积灰结垢的情况下,烟气刚离于尾部受热面时具有较大的沿截面的不均匀性,测试结果代表性较差,排烟温度测点也不宜离受热面太近。

对于小型锅炉尾部烟道截面不大于1.2m2时我们忽略烟气成分和温度沿截面分布的不均匀性,以烟道中心点烟气温度代表烟气平均温度。

在排烟温度测试时,测温热电偶穿墙测试孔往往由于不严密而有冷空气漏入,尾部烟道烟气负压要比炉膛大得多,冷空气量增大影响烟气的成分和温度,这常常被测试者所忽视,所以标准特别指出应保持热电偶插入处的密封。

对于大于10t/h的锅炉,排烟温度应进行多点测量,测量点按烟道截面等面积布置,截面可分为二、四、六个,视容量大小而定。

5空气系数

烟气取样应在工业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后1米以内的烟道中心位置处,烟气取样与测温应同步进行。

空气系数按公式(1)计算:

α=O2、RO2、CO、CH4、H2(1)

式中:O2、RO2、CO、CH4、H2……干燃烧产物的百分含量,为相应成分在干燃烧产物中的百分含量,%。由燃烧产物取样化验分析测得。对于固体和液体燃料不分析H2和CH4。

为了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烟气我们要求:(1)取样和测量温度应同步进行,即取样同时测温;(2)每15分钟取样一次,每次不得少于2升;(3)注意取样管的密封不得有冷空气漏入。

一般烟道烟气的温度都低于600℃,可采用ф(8—12)mm的钢管作为取样管,取样管顶端封闭,测面按间距5—10cm均匀开孔ф(3~5)mm,在烟道深度方向均匀抽取烟气样。

取样时应首先将空气排出,抽出烟气后,用球胆接通出气孔,以烟气冲洗三次,再用球胆取样,密封送化验分析。

烟气成分分析可用奥氏气体分析器或其他分析仪器,注意按使用说明要求正确配制试剂和进行操作。

6炉渣含碳量

装有机械除灰设备的锅炉,可在出灰口处定期取样(一般每15—20分钟取一次),取样应注意均匀性和代表性。

原始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2%,当煤的灰分大于等于40%时,原始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1%,但总灰渣数在不少于20kg。当总灰渣量少于20kg。当总灰渣量少于20kg时应予全部取样,缩分后的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2kg,1kg送化验,1kg封存备查。

根据工业锅炉的热平衡分析,机械不完全损失是锅炉的主要热损失之一,机械不完全热损失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炉渣含碳的多少。

炉渣的取样是测定炉渣含碳量的关键,因此锅炉监测中炉渣取样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为了减少测试误差,锅炉监测期间应尽量避免湿法除渣以保证取样的方便性和取样的代表性。标准规定对于装有机械除灰设备的锅炉,可在出渣口定期取样,取样可在每组测试数据抄读完后进行,间隔为15分钟到20分钟。如果使用小车人工除灰,则每次放灰时在小车取样,灰渣样从小车四角和中心位置等量检取,检取在适当考虑渣块的大小和残碳分布。不能专捡烧不透的或烧得好的。

灰渣原始样的数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2%,当煤的灰分含量大于或等于40%时,原始灰渣样数量不少于灰渣总量的1%,每次监测原始灰渣样数量不少于20kg。在实际操作中如在一小时内取样四次按每次5kg取样。

灰渣分析样的制取:原始灰渣块粒一般较大,应首先破碎至10mm以下,然后在清洁地面(铁板上)采用四分法缩分,即先混合搅拌均匀,用人工自然堆积成圆锥体,再以顶点为中心进行十字分割,取相对两部分作为分析样品。标准规定缩分后的分析用灰渣样应不少于2kg,取1kg送化验室进行含碳量化验,1kg封存备查。从原始灰渣样到分析灰渣样一般要经过3次的缩分。

7炉体外表温度

炉体外表面温度测点应具有代表性,一般0.5~1平方米一个测点,取其算术平均值,在炉门、烧咀孔、探孔等附近边距300毫米范围内不应布置测点。

在进行锅炉节能监测的情况下,一般要求简单快捷、直观又能反映能源浪费(损失)的本质,从传热的机理来分析锅炉的散热损失根本上说是由于外壁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而引起的,所以由于保温不好及维修较差使炉壁外表面温度过高才引起散热,外壁温度升高还引起热污染恶化锅炉房工作条件。因此监测时只要把外壁温度控制住就能控制其散热损失。外壁温度的测定并不困难,所以标准将其规定为监测项目,而不计算锅炉外壁散热损失的绝对值。

外墙壁面温度的测量可用多点表面温度计、表面热电偶或其他温度表进行。

工业节能方法篇2

该模式暂不考虑新设备及新技术的采用,仅从燃烧理论上进行节能分析,寻求节能方法。根据常规的热平衡理论,我们知道:热效率η=Q 吸/Q 燃。可见提高热效率关键在于提高锅炉有效吸收的热量。

Q 吸=Q 燃- Q1- Q2- Q3- Q4- Q5

Q 吸:锅炉有效吸收的热量;

Q 燃:燃料燃烧所放出的总热量;

Q1:燃料固体未燃尽而损失的热量;

Q2:燃料气体未燃尽而损失的热量;

Q3:排烟带走的热量;

Q4:锅炉外部冷却损失的热量;

Q5:灰渣物理热损失。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若想提高Q 吸,就应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燃烧热。同时,尽量减少Q1~Q5 的热损失。

2、具体节能减排指导方法

(1)提高燃料燃烧所放出的总热量Q 燃

充分燃烧:只有充分燃烧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燃烧热。充分燃烧就需要足够的氧量,而足够的氧量靠锅炉的给风来实现。所以给风应保证炉膛内具有一定的空气余量系数。但此系数又不可过大,过大的给风量虽保证了充分燃烧,但也势必造成炉内气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引风机功率的加大,使耗电量增加。同时,引风加大也会造成燃料气体未燃尽损失(Q2)的增加,得不偿失。此系数对于工业锅炉来说可分为如下几种:链条及往复炉排燃用无烟煤,其最佳系数为1.5~1.6;燃用烟煤、褐煤为1.3。若采用抛煤机,则为1.3~1.4 为宜。对于手烧炉排,此系数分别为1.5 和1.4。炉排合理运转:炉排的运转速度关系着燃料的燃烧时间。过慢易烧损炉排,造成财产损失;过快燃料无法得到充分燃烧,造成燃料损失。此速度应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所烧煤种的燃烧状态及炉渣状况来具体调整。保证炉排编排质量:炉排的编排质量,决定炉排的间隙的大小。过小则影响给风,过大则造成固体燃料的漏泄,导致损失。

(2)减少燃料固体未燃尽而损失的热量Q1

减少Q1 实际上也就是增加Q 燃,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在给风合理、炉排运转合理的情况下,基本可以达到减少Q1的目的。但对于灰分较大、易于结焦的煤种还应尽量选择往复炉排。对于采用链条炉排的锅炉,还应增强司炉人员的责任心,做到勤观察、勤拨动。

(3)减少燃料气体未燃尽而损失的热量Q2

欲减少Q2,应保证未燃气体在炉膛内的存留时间。可以适当地压低中拱拱头,提前可燃气体的预燃期。同时压低拱头可以使可燃气体改变流动方向,相应增加可燃气体在炉内的存留时间,促进了可燃气体的充分燃烧,实现了减少燃料气体未燃尽而损失的热量Q2 的目的。

(4)减少排烟带走的热量Q3

排烟带走的热损失Q3,主要从两个方面控制:一是要保证给风和引风的合理配比。引风过大,则烟气流速加大,导致Q2 的增加、排烟温度提高,导致Q3 的增加。引风过小,则锅炉正压,导致工作环境脏,污染环境,影响司炉人员身体健康。此配比,宏观上以保证燃煤充分燃烧的基础上,使锅炉炉膛火焰观察口处保持轻微的向内吸力即可。它可以通过给风及引风闸板的调节来实现。二是从锅炉设计方面控制,布置合理足够的受热面。在保证合理的给引风配比的情况下,增加烟气回程,使烟气与受热面充分换热,降低排烟温度,减少Q3。但要注意,排烟温度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不能过低,防止造成低温腐蚀。

(5)减少锅炉外部冷却损失的热量Q4

要想减少锅炉外部低温环境对锅炉的影响,就应加强对砌炉质量的控制。从安装、修理、维护等环节上加强质量监控,保证炉墙保温材料自身质量和添充质量,保证耐火砖和外墙砖的砌筑质量。使炉体外墙表面温度尽可能地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温度,实现减少Q4 的目的。

(6)减少灰渣物理热损失Q5

灰渣物理热损失Q5,这是一个必然的热损失。只能在不影响其它因素的情况下适当放缓炉排运转速度,使其充分放热。或寻求其它方法来利用这部分余热

3、小结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明显, 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 且供应将更加紧张。工业锅炉节能降耗已列为国家节能重点,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可有效地提高锅炉效率, 降低工业锅炉能源消耗。锅炉进行合理的节能改造后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而上述节能方法指导适用于众多在用的链条锅炉,但我国工业锅炉生产厂家多、炉型多、即使是相同生产厂家,相同型式的锅炉,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所以改造锅炉要因炉制宜,因煤制宜,区别对待,切忌“一刀切”。锅炉改造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治理,同时力求改造量小、施工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和高水平。

当然为了促进工业锅炉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从管理上寻找创新的突破口, 使管理成为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软实力, 积极建议国家建立健全我国在工业锅炉燃料政策、能效标识、节能产品等各个层面上的法规和标准, 使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建立在全社会督促的良好环境之下, 形成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史培甫.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刘金山,于在海.工业锅炉司炉工节能知识培训教材[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3]冯俊凯,锅炉原理及计算[M].科学出版社, 1992

工业节能方法篇3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之一,因此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大力提倡节能降耗是一个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节能降耗也是缓解中国资源约束的根本出路。由于锅炉司炉人员的工作环境条件较差、劳动强度较大,文化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因此我市辖区工业锅炉大部分司炉人员的专业文化水平较低,以初中文化的人员偏多,造成锅炉给水化学水处理工作严重滞后,导致锅炉结生水垢十分严重,使锅炉的燃料损耗大幅增加,而我市造成锅炉燃料损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水垢的影响。在现今我国能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解决这种不合时宜的严重耗能的做法已迫在眉睫。

1 工业锅炉的水质要求

为确保低压工业锅炉(工作≤2.5Mpa的锅炉)的安全运行,工业锅炉的水质应当符合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及GB1576-2001《低压锅炉水质》的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则的要求,蒸汽工业锅炉的给水应采用锅外水处理方法,而现在普遍采用的是锅外钠离子交换水处理方法,它的原理为:当含有易形成水垢(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等)的Ca2+、\Mg2+离子的原水经过钠离子交换剂层时,水中的Ca2+、\Mg2+离子与交换剂中的Na+离子进行交换,使被处理给水中的硬度降低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钠离子交换又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反应过程,随着锅炉给水在离子交换器中软化过程的不断进行,交换剂中的钠离子逐渐被给水中的Ca2+、\Mg2+离子置换出来,出水硬度也逐渐升高,当交换剂中绝大部分钠离子被置换出来,出水硬度超过某一值后,已不符合水质标准要求,这时称之交换剂“失效”,此时需用含有大量钠离子的食盐水对交换剂进行还原(即再生),即用盐水中钠离子将交换剂吸附的Ca2+、\Mg2+离子置换出来,使交换剂重新获得可游离的钠离子,从而恢复其软化能力。在这个软化-失效-再生的过程中,掌握再生时机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因为若交换剂还没有失效而提前进行再生,则会大大增加食盐的使用量,导致运行成本增加;若交换剂已经失效而没能及时进行再生,则大量的硬水进入锅炉,会很快导致锅炉水垢的产生。

2 我市辖区工业锅炉及耗能现状分析

我市工业不是很发达,区域范围内主要以蒸发量10吨/小时以下的低压工业锅炉为主,虽然锅炉用户都能按照工业锅炉的水质要求,装设锅外软水处理设施,但从我们多年的检验结果来看,在每个定期检验周期内,绝大部分的低压工业锅炉结生水垢都相当严重,水垢普遍在2~5mm的范围,严重水垢的存在不单给锅炉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如:经常发生锅炉爆管、锅筒材质过热鼓包等严重事故;同时也浪费了不可估量的能源。从下表1的对比情况可以明显看出,水垢的导热系数要比钢铁的导热系数小数十倍到数百倍;因此锅炉结有水垢时,使受热面的传热性能严重变差,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不能迅速地传递到锅水中,大量的热量被烟气带走,造成排烟温度升高,排烟热损失增加,锅炉的热效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锅炉的额定参数以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就必须更多投加燃料,提高炉膛和烟气温度,从而造成燃料的严重浪费。

据相关实验及资料介绍,锅炉受热面上如果结有1mm厚的水垢,则多浪费的燃料约5%左右,对于不同种类的水垢或不同参数锅炉,所浪费燃料的数量也不相同,有些情况可能比这个浪费比例还高。因此,我市辖区使用的工业锅炉,定期检验时水垢普遍在2~5mm范围,而且以碳酸盐水垢偏多,所造成的燃料浪费大约在10~25%左右,浪费燃料的数目相当惊人。对大部分效益好的个体企业,业主在追求经济效益,对这部分的浪费从来没有经过精打细算,只要司炉人员能确保锅炉正常投运、企业有产品产出就行,导致锅炉燃料的严重浪费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种现象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高度重视。

3 装设锅外软水处理设施还产生大量水垢的原因分析

因为锅炉给水全部经过软水处理设施而产生符合使用要求的软水,所以只要交换剂不失效,它就具有交换能力,交换出来的锅炉用水就能符合水质标准要求,因此,我市这么多工业锅炉产生那么严重的水垢,主要原因是交换剂随着交换水量达到一定量而失效时,没能及时发现、及时再生,而且前面已提到,我市大部分锅炉司炉人员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化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多,造成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锅炉软水(交换剂没有失效正常交换时软水处理设施出来的水)与硬水(交换剂失效失去交换能力时软水处理设施出来的水)交替进入锅内,而硬水进入锅内是导致产生水垢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给水是地下高硬度水时则更快、更容易产生水垢。在检验中我们发现,很多锅炉司炉人员都反映他们也是经常对交换剂进行再生处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水垢产生?其实,他们没有找准再生的最佳时机,经常是交换剂失效时没能及时发现,导致延误时机,使硬水也在“不知不觉”中经常交替进入锅炉,从而使锅炉结生水垢。

4一种工业锅炉简单易行的节能降耗方法应运而生

虽然锅炉用户都能按照工业锅炉的水质要求,装设锅外软水处理设施,但这些设施有时形同虚设,不然的话只要所有锅炉给水都经过正常的软化处理,这样锅炉的水垢应该能控制在正常的合格范围内,确保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针对我市工业锅炉司炉人员的实际情况,笔者经过多年的现场检验工作探索出一种“傻瓜型”的简单、实用、可行的防垢节能降耗新方法:在软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口侧加装一个日常使用的水表(价格在100元人民币以内),当交换剂刚更换或再生工作刚完成时,这时的交换剂具有正常的处理能力,记下此时水表的读数Q1((吨);然后交换剂开始工作,第一天至第三天每天要连续多次提取出水水样进行送检分析,对用水量较小的锅炉用户,可增长出水水样分析时间,当出水分析结果显示水质硬度不符合锅炉用水标准时,记下此时的水表读数Q2((吨),在这个给水软化周期内,刚更换或刚再生完成的交换剂实际软化处理的水量约为(Q2-Q1)((吨),这个数字很重要,只要此台锅炉的工况不发生很大的变化、锅炉的给水水源固定不变,则司炉人员只要记住,在每次软化剂再生工作完成后,当交换水量达到(Q2-Q1)((吨)时的略前的时间就应该进行下一次的交换剂再生工作了,这样就能确保交换剂都能在正常的处理能力下工作。况且很多小型企业都没有配备专门的水质分析人员,这种方法也为用户减少长期性的分析支出,降低成本。因此,专业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司炉人员,只要会读普通的水表,就能简单、易行地确定软化剂的再生时机,使锅炉用水能长期符合标准要求,从而防止或大大减少水垢的产生,节约能源,减少锅炉事故的发生。

另外,由于交换剂交换到一定时间时,少部分会由于各种原因破碎或被异物堵塞造成处理能力的部分下降,因此当交换剂每使用到半年左右的时间时,又要重新复检每次再生后的实际处理水量(即Q2-Q1值),从而对交换剂进行必要的处理水量修正,确保交换剂每时都处在正常的处理能力内。同时每天在锅内加入少量的纯碱水溶液,这样可以去除有时由于司炉人员工作疏忽而忘记及时再生导致少量硬水进入锅炉产生的少量水垢,这样双管齐下,就能确保锅炉水垢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地节约了燃料。

5 应用实例

我市有一台型号为:SZW2-1.25-AI的工业锅炉,原来由于司炉人员没能掌握好每次的再生时间,锅外软水处理设施经常形同虚设,连续几年都由于严重结生水垢发生受热面管子爆破而被迫停炉维修及进行化学酸洗除垢,不单是浪费大量的燃料、增加维修成本,同时也给锅炉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2004年经此用户要求,对本台锅炉采用以上防垢节能降耗新方法,并连续三年对此台锅炉使用这种方法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跟踪检查、检验,每次检查时发现水垢都能控制在0.5mm以下,并且三年来没有发生由于水垢原因而进行过任何的化学酸洗除垢及受热面损坏维修,同时据司炉人员反映,采用这种方法后每天使用的燃料要比原来节省1/4左右,因此既保证锅炉安全运行,又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燃料及维修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因此,笔者以上提供的低压工业锅炉“傻瓜型”简单、实用、可行的防垢节能降耗新方法,对于素质普遍不高的司炉人员操作的工业锅炉,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在如今国家大力倡导节能降耗的大氛围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司炉读本.――中国劳动出版社.

工业节能方法篇4

工业锅炉节能的方向应当是尽可能地减少锅炉的热损失,提高用能装置的效率,并从热损失中挖掘能源潜力。根据上述方向,对工业锅炉节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进行归纳。

1正确选择锅炉的型式和容量

(1)要选用适合本地燃料的高效设备。

(2)尽可能按实际用气量来选用设备,保持锅炉稳定运行。

2采取措施,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2.1燃料供应要合理、精心调整燃烧过程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锅炉用煤与设计煤种差别较大现象,所以选用煤种会直接影响锅炉的热效率。一般来说,锅炉在操作时应注意炉膛温度、灰渣含碳量、过剩空气量、排烟温度等指标,使之符合有关标准。

2.2燃煤锅炉采用分层给煤

分层式锅炉给煤装置是利用重力筛选,将原煤中块、末煤自上而下松散地分布在炉排上。

分层式给煤装置使用效果:

(1)使用分层给煤装置与普通煤斗相比,至少可使炉渣含碳量降低5%,热效率提高2%。

(2)大幅度减缓老鹰铁及侧密封的烧毁程度;并因炉排漏细煤量的骤减,而使炉排掉片和起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由于通风条件改善,鼓、引风机的电耗相应降低;还因取消了煤闸板,不必担心烧坏煤闸板,其综合效益显著。

(3)由于燃料充分,使排入大气中烟尘的浓度及林格曼黑度大幅度降低。

2.3锅炉受热面经常清理

锅炉受热面积灰垢多,影响传热。灰垢的导热系数约为水垢导热系数的1/15,是钢板导热系数的1/450~1/750,可见灰垢的热阻是很大的。

2.4加强维修,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性能

锅炉设备的性能如果没有保持在良好状态下,就会影响过路的热效率。

2.5加强保温、防止漏风、漏水

锅炉炉墙和热力管网的温度总是比环境温度要高,所以部分热量就要通过辐射和对流的方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造成锅炉的散热损失,同时也使炉膛温度降低,影响燃烧,使不完全燃烧热损增大。

中小型锅炉,炉膛和尾部漏风现象很普遍。漏风即使烟气量增加,排烟热损失加大,又使引风机的负荷加重,耗电增加。炉膛漏风使炉膛温度降低,对燃烧不利。因此,一旦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必须尽快修复,以维持经济运行。

2.6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

锅炉排污分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两种。连续排污又称表面排污,要求连续不断地从炉水盐、碱浓度最高部位排出部分炉水,以减少炉水中盐、碱及处于悬浮状态的渣子物的含量。定期排污主要排除锅炉炉内水渣及污泥等沉积物,所以其排污口多设置在锅筒的下部及联箱底部。

2.7提高入炉空气温度

设置空气预热器可以提高入炉空气温度,有利于缩短煤的干燥时间,促进挥发分尽快会发燃烧,强化燃烧,并可提高炉膛温度,加强辐射传热。这对于劣质煤的燃烧尤为有利。一般入炉空气温度增加100℃,可是理论燃烧温度增高30~40℃,可节约燃料3%~4%。

2.8锅炉的自动控制

精心调整燃烧过程,一靠司炉工的责任心,二靠司炉工的技术水平,但是无论司炉工如何尽职尽责,由于司炉工无法及时了解炉内过剩空气量,入炉煤量和煤的发热量,因而送风量的调节只能凭经验操作,总不能达到最佳状况。利用锅炉自动控制,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锅炉燃煤的全自动控制,它包括水的三冲量水位控制和燃烧系统的进风自控、炉膛负压引凤自控、燃料量自控、氧量校正、蒸汽压力校正等。3提高泵与风机运行的经济性

(1)选用高效节能风机与水泵。

目前国内配套的锅炉鼓风机、引风机效率约为85%,随锅炉配套的GC型锅炉给水泵的效率为38%~62%,选用高效节能鼓风机和水泵,节能潜力较大。

新设计的锅炉房应尽量选用高效节能风机和水泵,已经使用的风机和水泵,等到改造时也应该更换成新型风机和水泵。

(2)降低管道阻力。

(3)尽量配用合适的电机,避免大马拉小车的不合理现象。

(4)提高泵与风机的检修质量,加强维护管理,是提高泵与风机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5)采取变频调速。

变频调速是一种常用的调速方式。变频调速试指改变电动机供电电源的频率,以改变旋转磁场的旋转角度,从而使电动机的转速得到改变。

4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

在锅炉能效测试数据表明,排烟损失是工业锅炉主要热损失之一。

排烟热损失的另一个方面是降低排烟温度。

4.1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回收

中小型燃煤蒸汽锅炉,一般出厂都装有铸铁省煤器,由于额定蒸发量4t/h(包括4t/h)以下的锅炉一般都是间断进水,还由于铸铁省煤器外部易结灰,内部易结垢,影响水的传热效果,所以,用了铸铁省煤器,锅炉排烟温度还偏高,一般都在200℃以上,经实践证明,拆除铸铁省煤器改造成余热水箱,可以明显降低排烟温度,效果好的排烟温度在130℃以下,余热水箱水温在70℃左右,节煤效果明显。

4.2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回收

工业节能方法篇5

1 工业厂房节能设计意义

我国的电力属于一个阶梯式电价,用电量越大,收费越高。所以对于厂区自身来说,减少用电量就能节约工作的成本,提高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理论上分析,厂区对主要用电设备是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的经济价值是远远大于节电的意义,厂区的节电等的设计中一般都是在一些附属设备上,主要在照明、通风、空调以及其他设备上。这些设备有时候加起来还没有一台设备的用电量高,但是因为很多厂区的用电设备是24小时运转的,所以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同时在设备上,有些用电设备的改进空间很大,如国能降低能源消耗的20%,那么厂区的经济效益可以提升10%左右,其意义非常重要。

2 厂区节能的主要设计内容

2.1 照明系统的设计

在厂区节能改造中,照明节能改造是速度最快的改造之一,同时效果也最好。现在的照明技术发展迅速,节能灯、LED灯等技术能够实现电能转换光能的高转换率,一盏LED灯的光源很好,而用电量是仅为普通灯泡的20%左右,同时光源为白光,照明效果好。

2.2 配电结构的设计

配电结构是用于电力配置工作的,配电共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厂房用电的电量,在配电设计中,首先应该保证的就是设备的稳定,第二点是为施工人员的服务和保护的一些装置,比如除尘装置,通风装置,照明装置。第三则是设备的一些附属设备,不如降温设备、电子控制设备,厂房的监控等。配电是要由主次的顺序的,人员的安全保障装置是应该受到最重要的保护,尤其的厂区的除尘通风装置需要保障正常运行的,同时对于照明设备也是配电的重点之一。

2.3 电气设备节能设计

在厂房节能设备中,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是需要长时间的运转的,比如空调系统,排水系统等都是需要可以暂停工作一段时间的,所以在设计这些系统的时候可以做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实现自动化的的设备管理,让其自动的开启功能和关闭能够能够实现电力使用的合理化要求。

2.4 能源利用设计

有的时候与节约能源更好的方式不如创造能源,在厂房的中,设备中有很多其他形式的能量是可以被利用的,而厂区外的一些自然环境的能量也是可以被使用的,比如使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同时也可以把一些能源回收再利用,比如可以在排风的口出增加涡轮机然后实现能量的部分回收,虽然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能源的回收是可以做到的。在设计中要发散思维,让能源得到重复的利用,提高能源的使用率。

3 基于节能角度下的工业厂房电气设计要点

3.1 配电节能的设计

配电的系统一个的设计之间影响了厂区的用电设备的用电水平,从总体来看设备用电几乎占到了总体用电的一半以上,而照明用电则在15%至20%之间,所以在配电工作中,各项用电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如果配电过度就会造成设备过载运行,浪费大量的电能,溶蚀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但是设备的电量不足就会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所以配电工作要从综合方向考虑。优选高效节能型变压器,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工业厂房配电系统中,配电变压器是重要的电能转换和分配设备,但其自身又是一个能源消耗设备,不仅为配电系统提供电能,而且变压器自身也存在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在配电变压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吸收一部分能耗。因此,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型号是提高配电变压器电能转换率、降低运行能耗的重要措施。对于高效节能型变压器而言,其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也相对较小,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是指变压器负载最大时,变压器的有功损耗降到最低,此时负载率成为经济负载率,变压器工作最为经济节能,效率最高。

3.2 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进行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对自然光的合理利用。在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加大建筑外窗和单层厂房屋面安装采光板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一些高大的工业厂房可以采用一般照明加局部照明的设计方案,既满足了建筑对一般照明的基本要求,又能照顾到局部加工作业队照明的需求。在工业厂房电气节能设计时,应优选高效节能的照明光源,如T5显色性能好的新式节能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并配装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近些年,LED照明技术发展迅速,其没有频闪、显色性高,同样亮度下LED耗能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荧光灯管的1/2。从已投产的工程案例来看,这种新型的照明设施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常规电感镇流器其耗电量大约在灯具功率的20%以上,且其功率因数仅为0.4~0.5。新型节能型电子镇流器不仅其自身运行能耗较低,而且其功率因数高达0.9以上,大大降低了照明灯具线损,同时灯具在运行过程中无功损耗较小,配电系统供电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另外,照明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也是工业厂房电气节能设计的研究重点,采取智能节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厂房实际用电需求,灵活控制照明灯具组合方案,按照时控、光控、自控、手控等多种组合方案,达到灯具的合理调节控制,达到降压限压幅度,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3.3 电气设备节能设计

电机耗电大约占整个工业厂房耗电的90%以上,而且大多数电机其电能利用效率较低,存在很大的节能降耗潜力。对于200kW以下从经济角度应优选低压电机,对于355kW以上只有高压电机;而对于200kW~355kW范围的电机应从技术、经济、运行能耗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以选取合适的电机功率。另外,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价格不断降低以及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日趋完善,应结合工业厂房电机拖动系统的实际情况采用变频调速、软启动等先进控制措施对电机拖动系统进行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改造,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 总结

在工厂的节能问题上说,是一项双赢的工作,既能实现企业的利益效益,另一方面能帮助国家减少缺电现象,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上,想要达到节约用电的效果就要在配电、设备、自动化上不断的发展,通过合理的配电和设备的合理使用,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发展新的技术,用自动化技术改善电气设备用电浪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福彦.试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J].建筑知识,2016(2).

工业节能方法篇6

节能量是节能项目技术改造所引起的能源消耗减少量。进行节能项目技术改造,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能系统的能源消耗,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项目技术改造,国家对部分节能项目实行了财政奖励资金支持,很好地推动了我国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各相关机构对项目节能量进行审计,重点核实节能项目节能量的真实性、合规性及实际节能量数据。

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采用奖励资金与实际节能量挂钩的方式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奖励,节能量由第三方进行审核。同时了《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节能项目的审核依据、审核程序、审核内容、主要步骤,提出了多角度取证、科学审核节能项目的思想,指出了对任何可能影响审核结论的证据应当采取数据追溯或计算检验等方法,明确了项目基准能耗状况、项目实施后能耗状况、能源管理和计量体系、能耗泄漏等四个方面的审核思路,对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建议。

2011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在节能方面,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可见,随着我国节能工作的日益深入,节能项目的考核方案已经逐步得到完善,节能项目的管理力度也日益加强,节能项目的节能量审计方法越来越受到相关利益主体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讲,由于部分规定、指南不够明确,各相关机构在开展节能量审计时,存在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不一致等问题,并就财务审计方法、能源审计方法、节能监测方法各自独立在企业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中的运用,产生了一些争议,比如在节能量审计中,过分强调财务审计方法而忽略其他技术性方法的使用。

本文结合具体实务,分析认为,在节能量审计中,财务审计方法和其他节能监测方法均十分重要,不能厚此薄彼,割裂开来。在实践工作中,一方面要认识到财务审计方法在节能量审计应用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财务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和自身存在的缺陷,应依据能源项目的异质性,把各种审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各自在节能审计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财务审计方法在节能量审计中的必要性

财务审计,亦称会计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以及已发生的财务收支是否真实正确、合法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而言,财务审计方法是进行节能量审计时必要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特别是对设备购置、企业能源购入总量等方面的审计,其作用和权威性尤为明显。在判定企业节能项目的真实性方面,财务审计有时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在进行节能量审计时,财务审计方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投资额与设备购置的真实性审计

主要包括针对企业基本建设资金账户、资金支付凭证、项目施工单位及设备供应商出具的发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资金往来账等财务资料的审计。

(二)企业能源购入总量的审计

主要包括针对企业原燃材料账、制造费用账、资金往来账、能源供应单位出具的发票及资金支付凭证等财务资料的审计。

(三)企业产品产量的审计

主要包括针对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账、产品销售成本账、产品销售费用账、自制半成品账、产成品账等财务资料的审计。

但是,由于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完整、准确地反映设备能效、工艺参数、质量特性、过程控制等节能项目节能量审计所必须的相关信息,决定了单纯的财务审计方法不可能较好地独立完成对企业节能项目的节能量审计。比如,其无法体现项目的技术性判定、无法验证实际能源消费量与产品产量的关系、无法核实项目边界、能耗泄露与最终节能量等。因此,财务审计方法在节能量审计中只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

三、财务审计方法在节能量审计中的局限性分析

节能量审计其实是财务审计、设备效率测试、能量平衡验证、物料平衡测算等多种监测方法和能源审计实务的综合运用。能源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审计类别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对用能单位能源使用的效率、消耗水平和能源利用经济效果的客观科学考察,是对项目改造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测试、诊断评价的综合过程。过分强调财务审计方法是不科学的。以下结合“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部分项目的节能量审计对财务审计方法应用的局限性作出剖析。

(一)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主要是指更新改造低效工业锅炉,对现有工业窑炉进行综合节能改造等工程。财务审计方法可以直接核查出企业是否购置了新型工业锅炉(窑炉)及燃煤使用总量变化。

但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项目的节能量审计,需主要验证项目实施前后工业锅炉(窑炉)效率的变化,仅采用财务审计方法根本无法实现。

例1,某企业原有两台链条锅炉,型号分别为(SZL10- 1.25-AII和SZL20-1.25-AII),改造更换为SHX30-1.25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效率应当会有很大的提升,从总账科目追查至燃煤原始凭证都应当体现为单位蒸汽量燃煤使用量的减少,事实上,这里存在一个误区,SZL10、SZL20链条锅炉适应二类烟煤,发热量一般大于4 700大卡;而SHX30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适应料径≤15mm的各种原煤,包括3 000大卡左右的劣质煤,而3 000大卡左右的劣质煤每100大卡的性价比远远优于4 700大卡的烟煤,因此企业完成项目改造后,一般选择使用劣质煤,其结果便是在锅炉效率明显提高的同时,单位蒸汽原煤使用量却显著增加。

这一矛盾是单纯采用财务审计方法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于锅炉热效率的测试与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最终节能量的综合审核需要调阅的资料包括改造前后燃煤购入量的财务信息、燃煤发热量变化、给水温度变化、蒸汽焓值变化、炉渣含碳量记录、排烟温度现场测试、原煤工业分析记录等诸多内容,燃煤工业锅炉(窑炉)热效率对比测试及燃煤、炉渣、飞灰的化验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佐证手段。

(二)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主要指钢铁、有色、煤炭、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余热余压以及其他余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进行的改造,如:高炉炉顶压差发电技术,煤炭行业推广的瓦斯抽采技术和瓦斯利用技术。这些过程大部分是从一个中间体转换为另一个中间体,仅从财务上最终产品成本的变化、财务产品能源消耗总量变化等方面加以审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例2,某煤炭企业采用了瓦斯抽采和瓦斯发电技术,但由于煤炭洗选、提升、排水、通风工艺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可能使财务指标方面所反映的原煤开采电耗显著上升,而这些工艺状况的变化因素在财务指标方面并没有得到体现。实际上,判定瓦斯抽采技术和瓦斯利用技术的节能效果主要涉及瓦斯抽采量、瓦斯利用量、瓦斯成分分析、发电量、供电量、系统自用电量、有效供热量等非财务的微观指标,而这些数值只能利用能源审计与现场测试方法进行获取。

(三)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主要是指更新改造低效电动机,对大中型变工况电机系统进行调速改造,对电机系统被拖动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目前财务审计运用于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改造审核,除判定企业是否购置了相应装备以外,其他方面的作用相当有限,特别是无法对被审计对象项目边界进行界定,从而无法核算项目节能量。

例3,某水泥企业采用稀土永磁高效节能电机,可比普通电机节约电能15%以上;同时在另一台电机设备上加装变频装置,节约电能达20%以上,应当讲单台设备的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但最终依据财务信息计算的单位产品电耗却可能不降反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企业产品质量明显改进、水泥富裕强度明显提高等,使得单位产品电耗上升,而这些问题是财务审计方法不可能发现的。只有借助于电机系统效率的测试与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综合审核熟料抗压强度、水泥出厂强度、设备台时产量、设备运行效率的变化、混合材掺加量等诸多因素,方可得出公正的审计结论。

(四)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主要指对炼油、乙烯、合成氨、钢铁企业进行系统节能改造。以合成氨企业为例,回收造气炉余热、煤渣显热的回收利用、凝结水回收利用等能量系统优化工程的系统改造,均只是中间过程的变化,并不一定反应到最终产品能耗的变化上,对合成氨企业而言,由于原料路线的变化,即使实施了诸多节能项目改造,但最终反映出的单位合成氨产品综合能耗却可能不降反升,仅利用财务审计方法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4,某合成氨企业对炉渣显热进行回收利用,加装了冷渣器热回收装置,其结果使锅炉给水温度由原来20℃左右提高到70℃左右,年节约标煤4 000吨左右,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节能项目,但实际节约的4 000吨左右标煤可能不到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0.5%。由于比重太低,其他诸如管理、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就有可能导致依据单位产品成本变化、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变化等财务指标进行节能量审核的财务审计方法得出错误的结论。实务中,其节能效果的判定指标主要包括:煤质工业分析、锅炉渣理论排放与实际排放量、锅炉渣比热与排放温度、锅炉给水量、锅炉补水量、冷渣器通入水量及温度变化等现场或实际运行中记录到的微观数据,节能效果的判定基本不涉及合成氨产品产量与原料煤消耗量等财务指标。

综上所述,节能量审计应当是财务审计、设备效率测试、能量平衡验证、物料平衡测算等多种监测方法和能源审计实务的综合运用,它是对企业财务信息、工艺信息、计量装备信息、能源介质使用信息、生产条件信息、节能量权重与项目边界信息等的综合分析,任何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的审核方法都是不科学、不严谨的。仅利用财务审计的方法或者抛弃财务审计的方法,其节能项目的审计结论都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通过本文对“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部分项目节能量审计实务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节能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异质性,财务审计方法在节能量审计中应作为必要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在实际的节能量审计中,必须从权变视角出发,灵活使用各种审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孟昭利.企业能源审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马勇.河南省节能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1(2).

[3] 唐宝坤.关于节能项目节能量确定方法的探讨[J].中国能源,2010(9).

工业节能方法篇7

近年来,中央财政实施了一系列财税政策,积极推进节能工作开展。“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

节能工作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在节能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将企业的节能工作置于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有效监管之下,以重点行业和示范项目为突破口,逐步实现节能资金多元化、运作市场化、发展产业化。做好节能工作要将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一、理顺能源产品价格,抑制能源低成本消费

推进节能首先要理顺能源类产品价格,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具体来讲:一是要将目前矿业权无偿取得和有偿取得的双轨制,统一改为有偿取得,实行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还原资源成本。二是要强制矿山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加大安全投入,还原安全成本。三是要建立矿业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责任机制,强制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矿山环境的恢复、生态补偿,还原环境成本。四是要建立健全员工权益保障机制,所有能源生产销售企业必须保证员工的基本收入、基本福利等权益,还原人工成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包括煤电、原油与成品油等在内的各类能源产品的比价关系,使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企业从中受益并快速发展。

二、调整完善现有税收政策,择机出台更有利于节能的优惠措施

一是密切跟踪国际油价变化,研究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燃油税尽快出台。二是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研究制定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过程中,考虑将节能设备作为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对象之一,鼓励节能设备推广使用。三是研究全国范围内资源品目的资源税税额调整方案,并逐步完善资源税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研究调整车辆购置税现行税率结构,并与鼓励环保和节能相结合,引导消费者购买低能耗、低排放汽车。五是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对促进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政策进行系统研究。六是配合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及“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统筹研究相关领域促进节能的税收激励和约束政策。

同时,中央财政将根据节能工作需要,着重从节能产品生产、节能设备应用、节能技术研发推广,以及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等方面入手,适时研究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约束、限制能源浪费方面,考虑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鼓励节能、惩治高能耗,进一步调整完善资源税,研究提高燃油使用效率、促进燃油节约的税收制度,尽快形成有利于节能的长效机制。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一是中央财政将在整合现有资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支持节能共性技术的产业化和节能通用设备的国产化,同时,建设一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增加节能投入,促进节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可考虑以绿色照明器具和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为突破口,探索政府推动节能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式。

二是研究促进常规化石能源替代的支持方式和相应措施,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有关要求,在管好、用好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同时,继续对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煤制油等石油替代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测算,争取尽快出台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扶持政策。

四、积极开展政府采购,支持采购节能产品

以政府采购为手段,加大对具有典型意义的节能产品的采购力度,鼓励节能产品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推广应用,发挥党政机关在节能方面的表率以及对全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进一步支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标识制度

通过该项工作,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将潜在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排除在行业之外,强制企业节能降耗,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建设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做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一是有效控制新建建筑面积,从源头上遏制建筑能耗增长过快的势头。二是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强化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在工程建设中形成一个各环节互动、各主体互动、行之有效的闭合管理。三是将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化,在建设领域形成强有力的节能风暴,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推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及北方严寒寒冷地区率先实施更高节能目标的设计标准。逐步完善评价标准,通过试点示范,推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绿色建筑,并逐步提高其比重,促进新建建筑节能目标和节能模式双跨越。

二、突出抓好公共建筑节能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机制,达不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二是建立并逐步完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制定运行节能管理制度和标准,对既有高耗能的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逐步实施节能改造。政府办公建筑率先进行节能改造,从2007年开始逐步对政府办公建筑中不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进行节能改造,争取到“十一五”期末,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平均电耗降低20%。三是积极探索公共建筑节能新机制,建立针对高耗能的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制度、能效审计和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对新建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强制的节能检测并对其能耗指标进行标识。会同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市评选十大不节能建筑,并向社会披露。其它有条件的城市也可比照进行。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

尽快实行将采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加快推进供热商品化、货币化;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建筑供热采暖按热量收费政策,鼓励供用热双方的节能行为;新建建筑必须实行按用热量收费,既有建筑要实行按热计量收费或进行节能改造后实行按热计量收费;按照节能和环保的要求整合供热资源,提高热能生产和供热效率;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采暖,加强供热市场监管和应急保障。

四、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

抓紧推进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我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一方面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制定太阳能光热、光电、地热能应用的实施方案,并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进行示范,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带动市场需求,推动相关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的形成及产业的发展。

五、组织实施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建筑节能工程

按照节能工程实施方案,要着力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十一五”期间,在北京等四个直辖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地方标准,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标准,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北方寒冷地区和有条件的城市推广;二是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及部署更低能耗建筑示范;三是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城市级示范;四是建立和完善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应用的成套技术和配套政策法规,并同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

六、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技术进步

一是加快对建筑节能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促进传统建筑业和建材业的改造和提升。二是推进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三是进一步促进建筑节能技术体系、新型墙材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七、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节能省地型建筑经济激励政策

通过立法明确建筑节能的法律地位和相关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目前,《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已提请国务院审议,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今年内该条例能颁布实施。同时,积极参与《节约能源法》的修订工作。制定节能省地型建筑及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是国务院明确的重点工作。我们将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沟通,确定节能省地型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的思路、重点领域、基本框架和体系,明确工作任务,抓紧落实。

八、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建筑节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紧密围绕建筑节能、资源节约、绿色建筑等优先领域,以合作、交流、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理念、经验、技术,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建筑节能与资源节约等优先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体系。召开“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大会”,打造国际化的新技术及新产品交流平台,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工作,以实现建筑节能的跨越式的发展。

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

抓住关键,重在落实,确保完成“十一五”和今年节能降耗任务

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将上海节能降耗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抓住“三大节能重点”,管好存量

一是抓住重点用能单位。全市年耗能量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单位有800多家,用能量约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0%。我们将把这些单位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加强监控。二是抓住重点耗能设备。对于炉窑、风机、水泵、电机、中央空调等耗能多的设备制定专门管理办法,加快改造换代。三是抓住重点产品单耗。对于钢铁、乙烯、玻璃等主要耗能产品,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制定产品单耗限额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限期进行整改。

二、严格实施“两项节能制度”,管住增量

一是对汽车、空调、冰箱等节能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产品,严格实施能效标识制度。二是进一步强化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新建项目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源头上把住高能耗、低附加值项目的准入。

三、采取“三种淘汰方式”,做好减量

一是结合区域功能转换调整企业。主要是结合世博会会址、苏州河等区域的功能转换,通过搬迁、淘汰等方式调整现有企业。二是结合行业调整淘汰劣势企业。主要是对污染严重、技术落后、布局不合理的行业,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推进高能耗、低附加值行业的退出。三是结合零星工业点整合淘汰劣势企业。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把零星工业点企业淘汰或集中到工业区内。

四、开拓“三个节能新领域”,扩展空间

一是加强建筑节能。目前上海建筑用能占全市用能总量的近20%。我们将把建筑物作为耗能产品,在设计、建设和使用的全过程中进行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二是加强交通节能。目前上海成品油消费中交通用油近60%。我们把交通节能作为节能的新的重点领域。三是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重点是太阳能和风能,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和重点工程。

五、创新“三种节能机制”,力求突破

一是发挥能源价格机制作用,加快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状况和体现能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按照产业政策实施差别化能源价格政策,促进节能。二是进一步发挥大型能源企业作用,电力、燃气等国有能源企业不仅要做好内部节能,而且要发挥综合优势,承担为用户节能降耗服务的社会责任。三是扶持节能服务公司(ESCO)发展,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管理等专业服务,推进“能效电厂”建设。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节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

理清思路 狠抓落实促进节能工作上新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节能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山东省节能工作再上新水平。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节能降耗落到实处。

一、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考核问责制

省委、省政府在已经建立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监督考核“三个体系”基础上,今年又把节能降耗指标纳入监督考核体系,将“十一五”和今年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市、各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省政府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市万元GDP能耗、电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情况,每季度公布一次1000户重点企业能耗情况,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企业法人代表是本地区、本系统和本企业节能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依据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二、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新上项目一律进行能耗预审核,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新上高耗能项目设备工艺和能耗水平必须达到国际或国内一流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业和生态农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高耗能行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实施好“123”示范工程,即重点抓好10个循环经济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行业和园区,300个循环经济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快改变我省一次能源单一的状况。

三、加快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

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集中力量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和工艺流程,推广应用一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近期集中在工业、农业、建筑业领域推广100项重大节能技术、100项重大节能装备,实施100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

四、加快构建政策保障机制

工业节能方法篇8

对于工会而言,既要帮助企业的行政做好经济建设,又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来对企业的行政做好群众的监督工作。这是因为,工会是代表员工具体利益的组织者,是维护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在企业中,工会与行政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行政侵犯了员工的利益时,需要工会代表员工同行政做出具体的交涉和沟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内部的工会与行政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没有做出转变,这样不仅对工会作用的发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健康地发展。

工会拥有维权、建设、参与和教育这四项重大的社会职能,能够有效的维护和代表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具体职能的表现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本形式是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不断地深化厂务公开,推进企业民主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以企业的目标为中心,持续地开展劳动比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解决企业员工所面对的具体困难,构建具有凝聚力的工程,继而推动和谐企业的建设;

第四,积极地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提高企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二、企业工会运用细节管理的相关准备

细节管理方法在企业工会管理中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牵涉到各个方面,因此可以参考一定的程序。若是把其真正地在实践中施行,则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管理层方面的准备。只有领导层能够重视企业工会管理中新思路、新理念以及新方法的推行,才能够做好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才可能将其在实践中执行,并且最终获得成功。对于这一点,在对企业工会的管理过程中有着更加突出的表现和反映。针对上述条件,则需要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细节管理,严格的执行细节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总结方面客观和务实。

二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准备。同全面质量管理相同,企业工会的细节管理主要是强调以员工为主题的全员性的管理活动。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则要努力地落实好管理职责,将其明确化、具体化和细节化。当工作人员发现问题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在最早的阶段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树立优良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树立敢于创新的意识;要不断地加强自我有效管理,自觉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三、企业工会细节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第一,企业工会细节管理的实施步骤。

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对进行细节管理的组织或者部门的管理现状进行有效的评估;其次是策划设计,即通过评估之后,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策划和设计;第三是有效地实施。要按照之前的策划和设计进行有效的实施,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第四则是进行再次评估。对细节管理方案进行执行之后,需要进行再次评估,从而分析成效和得失,寻找问题、调整策略、总结经验。

第二,细节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

常见的细节管理方法有甘特图、戴明循环以及任务分解法等多种方法,其中对质量管理的新工具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对企业工会实施细节管理。可以结合具体实际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细节管理。

工业节能方法篇9

二、组织机构: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能源计量监管、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使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受检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鼓励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制定节能减排地方标准;督促省级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发挥质监部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职能作用,更有效地为节能减排工作服务。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服务企业节能降耗。

1、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定期监督检查。对列入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使用是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以及计量数据的管理与应用、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与培训、能源计量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继续建立和完善企业能源计量档案。动态掌握企业年度用能状况和能源计量的基本情况,分析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推广。

3、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专家服务制度。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对口服务,为企业提供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检定和校准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服务。

4、指导和帮助用能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提高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重点用能企业申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5、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工作。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在线监测平台,实现能耗的实时检测。

(二)加强标准化工作,引领节能降耗。

1、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积极鼓励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企业节能标准备案审查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鼓励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制定节能减排的地方标准、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2、加强高耗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监督企业严格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三)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1、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监管,做到安全、节能两手抓。加强使用管理,强化监督监察。

2、加强对高耗能特种设备监督检查。

3、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节能意识和节能知识水平。

(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已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

1、强化证后监管。对已获证的企业,要利用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等方式,督促企业严格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不符合有关要求的,责令其立即整改;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

2、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对获证企业及节能相关产品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大对节能、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

(五)加强本单位节能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要从自身做起,要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要求,加强单位内部节能、车辆节能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增强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要积极推进“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积极做好本单位自身节能降耗工作。

五、工作要求

1、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意义,扎实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工业节能方法篇10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工业消耗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70%以上。近年来,市、县(市、区)两级工业节能监察机构认真开展节能执法监察,强化能源审计,实施节能量核查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全市工业节能降耗。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转型跨越的重要阶段,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市配套调峰电源项目和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项目的陆续实施,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但目前市、县(市、区)两级工业节能监察机构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不强、监测设备欠缺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工业节能监察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节能监察执法能力和水平,有效缓解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进程中能耗增长压力,促进工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二、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市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为重点,以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加快节能信息系统建设、完善节能监察体系、推进能源管理师制度建设、建立节能监察长效机制、加大节能执法监察力度为着力点,按照节能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和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三体系”的建设规范,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工业节能监察执法队伍,建成遵从于“事前审查、事中监察、事后处理”,立足于“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覆盖市县两级进行监督的工业节能监察体系。

奋斗目标: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市节能监察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节能监察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监察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能源管理师队伍基本建立,工业企业违法用能、不合理用能行为明显减少,全市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三、重点任务

1、健全工业节能监察组织体系。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并加强辖区内节能监察机构建设,未建立工业节能监察机构的,要尽快建立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同时,配备必要的能源监测设备、执法取证设备、执法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保障节能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监察人员并全部持证上岗,能够对工业各领域用能设备、设施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并作出准确评价,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核评价,对煤、电、油、气等进行物理、化学指标分析。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对全市节能监察人员的规范管理,建成一支严格、公正、文明、清廉的节能监察队伍。

3、深化“两化”融合促进节能。探索以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覆盖全市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实现对各县(市、区)和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分析处理、预测预警等监督管理的节能信息系统,提高节能监察机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信息和技术服务。

4、建立健全节能监察长效机制。市节能监察机构侧重于加强宏观管理、业务指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培训考核、节能信息系统建设、实施专项节能执法监察等。各县(市、区)节能监察机构侧重于实施日常节能监察、指导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形成市县联动、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市节能监察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全市节能执法监察和行政处罚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节能执法监察与行政处罚机制。各级节能监察机构要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建立健全受理投诉举报节能违法案件的运行机制。

5、强化专业技术业务培训。针对工业节能监察执法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采取长期与短期结合、系统与专项结合、省内与省外结合等方式,强化对工业节能监察机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节能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节能监察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并通过实行能源管理、审计评估师备案管理制度,在全市初步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稳定的能源管理队伍。

四、保障措施

工业节能方法篇11

一、目前我国企业能源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监管力度的加强和企业能源成本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能源审计工作正经历着20世纪90年代能量平衡后的又一次新的发展高潮。但由于我国能源审计工作全面开展的时间过短,能源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能源审计工作的定位尚不清楚

企业能源审计的现状是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并行。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要求重点耗能企业提交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却没有明确是政府委托还是企业自身行为。如果是政府职能,就不应该收费,但能源审计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很大,需要聘请一些相关行业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所需经费没有来源,整个能源审计工作将无法展开,政府部门能源审计的监督职能就无法发挥。WwW.133229.cOM从企业角度看,如果仅靠市场行为,企业出于自身节能管理的需要,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审计机构实行监督。从审计服务机构看,审计服务机构既然因能源审计业务向企业收取费用,肯定要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理顺数据关系,片面迎合政府要求,从而使能源审计变成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与作用。此外,审计服务机构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相应的处罚,也无法保证国家节能政策的顺利推行。

(二)能源审计的评价标准尚不明确

目前,我国节能管理部门对企业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计算到底是按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还是产品能耗尚不明确;能耗标准针对性不强,有些标准或者指标没有考虑到行业内部的不同情况,如产业链的长短、原材料质量好坏等,均可能使产品能耗指标的可比性受到削弱;许多行业缺乏耗能指标的评价体系,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的比较存在的不可比因素太多,实际已经失去了比较的意义;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与统计部门对等价与当量折标的要求不尽一致,导致计算结果差异较大。

(三)能源审计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立

我国尚未出台企业能源审计机构资质限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些地方甚至是三人或两人就组成一个能源审计小组,任意打一个牌子就跟企业签订能源审计协议。相关审计人员也没有相应的审计资格要求,部分机构参加审计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指标的计算不准确,甚至理解错误,对二次能源与耗能工质投入、转出机理不理解,单位产品能耗计算不准确、审计报告质量不能保证,造成了能源审计市场的混乱,影响了能源审计应有作用的发挥。

(四)能源审计的基础性资料尚不完善

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缺少专职的能源管理机构,相关的能源使用及管理信息不全面,在各个生产与管理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能源的信息共享链,内部的能源信息共享性差,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高于资源节约,甚至高于环境保护,致使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因此,节约能源意识较差,计量器具配置不全,完好率、配置率达不到标准,致使部分能源的消耗无法计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审计报告的数据准确度。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中,只核算作为原材料、动力的主要能源,如原煤、电力等,而对用量较小的能源,如柴油、汽油、水等,在成本中则未作核算;部分企业对余热余能回收后转换的能源又用于生产时,不计入成本,因此成本分析中能源成本的升降金额并不反映实际的升降,使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及能源审计服务机构三方合作,做好各自工作,制定相应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的健康、顺利及可持续开展。

二、解决我国企业能源审计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从政府角度看

在能源的科学管理和节能管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企业能源利用过程、节能管理工作的各种权力和义务关系,对企业的管理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的《能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给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使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能源审计工作有法可循;特别是随着《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国发〔2007〕36号)、《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能源审计工作带有法可依,保证了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能源审计工作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依法进行。

政府部门应继续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加大节能资金的投入和节能降耗的财税支持力度,通过制订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加大对能源审计的支持力度;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能源审计市场准入制度,规范能源审计工作;尽快制订出更多的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国家能源标准检测方法及评价细则,准确衡量企业的能耗状况;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涉及能源核算的项目,引导企业在财务成本核算中的成本、费用科目设置增加一些能源方面的明细项目,便于对能源消耗数据的统计。

(二)从企业角度看

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需要支付给审计服务机构一定的费用,此外,在审计过程中,企业各部门的会议协调、资料复印等还需要一定的成本付出,这些基本上构成了企业能源审计的成本。而企业所能获得的能源审计收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申请新上项目时,完整、科学的能源审计报告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好的判断企业原有的能源消耗及管理水平,综合考虑新上项目带来的能源消耗变化情况,减少相应的行政成本,为企业带来间接效益;其次,通过能源审计,企业可以充分认识到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能源审计中提出的相关节能管理及技改措施,找相关的部门或机构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再次,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凭借着其强大的专业知识,可以在能源审计过程中适时的向企业宣传国家相关的节能或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服务让企业得到实惠。

基于此,企业应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做好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能源使用的计量管理,保证能源使用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行为和发展应该是在利国、利民,促进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利益最大化。

(三)从能源审计服务机构看

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应转变观念,在满足节能主管部门对能源审计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对企业用能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的同时,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把审计工作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紧紧抓住降低企业成本的“牛鼻子”,注重于企业能源利用与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的审查和评价,更好地为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具体措施有:

1.扩大能源审计的内涵

能源审计是手段,为企业服务是目的。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在为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时,应抓住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将能源审计的内涵扩大,即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部分,灵活运用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效果。能源审计的内涵扩大,一方面为准确计算企业产品产量、科学评价单位产品能耗、产值能耗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审计,对引导企业搞好事前预防、厉行节约等间接节能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能源审计工作人员在企业进行工作时,具有综合企业各生产管理部门的优势和对企业整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优势,具备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条件。

2.注重企业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能源利用方面,企业大多缺乏统一指挥和计划,形成部分能源盲目超储积压,风吹雨淋、自然损失严重,各生产工序之间统筹计划调度能力差,设备无效运转时间长,导致能源损失大。

针对此类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人员需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如何当好企业领导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能源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改进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也是企业投资最低、收效最直接的建议。

3.坚持能源审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与审计重点的灵活性原则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企业能源审计应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应选择性的进行设备的现场测试,不陷入能量平衡的繁杂劳动中,能源监测也注重“抓大放小”,即抓住重点的用能工艺和主要的用能设备,不面面俱到,在合理评价企业能源、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量力而行,科学地配置审计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不搞“企业能源利用率或者企业能量利用率”等庞大的数字计算工程。能源审计工作本身也涉及“节约”的问题,能源审计人员如何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各项资源,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做到能源审计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笔者相信,通过政府、企业、能源审计服务机构三方的切实改进和踏实工作,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我国的能源审计工作一定能够更加健康、持续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孟昭利.企业能源审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工业节能方法篇12

一、目前我国企业能源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监管力度的加强和企业能源成本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能源审计工作正经历着20世纪90年代能量平衡后的又一次新的发展高潮。但由于我国能源审计工作全面开展的时间过短,能源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能源审计工作的定位尚不清楚

企业能源审计的现状是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并行。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要求重点耗能企业提交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却没有明确是政府委托还是企业自身行为。如果是政府职能,就不应该收费,但能源审计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很大,需要聘请一些相关行业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所需经费没有来源,整个能源审计工作将无法展开,政府部门能源审计的监督职能就无法发挥。从企业角度看,如果仅靠市场行为,企业出于自身节能管理的需要,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审计机构实行监督。从审计服务机构看,审计服务机构既然因能源审计业务向企业收取费用,肯定要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理顺数据关系,片面迎合政府要求,从而使能源审计变成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与作用。此外,审计服务机构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相应的处罚,也无法保证国家节能政策的顺利推行。

(二)能源审计的评价标准尚不明确

目前,我国节能管理部门对企业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计算到底是按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还是产品能耗尚不明确;能耗标准针对性不强,有些标准或者指标没有考虑到行业内部的不同情况,如产业链的长短、原材料质量好坏等,均可能使产品能耗指标的可比性受到削弱;许多行业缺乏耗能指标的评价体系,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的比较存在的不可比因素太多,实际已经失去了比较的意义;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与统计部门对等价与当量折标的要求不尽一致,导致计算结果差异较大。

(三)能源审计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立

我国尚未出台企业能源审计机构资质限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些地方甚至是三人或两人就组成一个能源审计小组,任意打一个牌子就跟企业签订能源审计协议。相关审计人员也没有相应的审计资格要求,部分机构参加审计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指标的计算不准确,甚至理解错误,对二次能源与耗能工质投入、转出机理不理解,单位产品能耗计算不准确、审计报告质量不能保证,造成了能源审计市场的混乱,影响了能源审计应有作用的发挥。

(四)能源审计的基础性资料尚不完善

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缺少专职的能源管理机构,相关的能源使用及管理信息不全面,在各个生产与管理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能源的信息共享链,内部的能源信息共享性差,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高于资源节约,甚至高于环境保护,致使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因此,节约能源意识较差,计量器具配置不全,完好率、配置率达不到标准,致使部分能源的消耗无法计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审计报告的数据准确度。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中,只核算作为原材料、动力的主要能源,如原煤、电力等,而对用量较小的能源,如柴油、汽油、水等,在成本中则未作核算;部分企业对余热余能回收后转换的能源又用于生产时,不计入成本,因此成本分析中能源成本的升降金额并不反映实际的升降,使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及能源审计服务机构三方合作,做好各自工作,制定相应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的健康、顺利及可持续开展。

二、解决我国企业能源审计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从政府角度看

在能源的科学管理和节能管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企业能源利用过程、节能管理工作的各种权力和义务关系,对企业的管理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的《能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给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使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能源审计工作有法可循;特别是随着《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国发〔2007〕36号)、《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能源审计工作带有法可依,保证了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能源审计工作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依法进行。

政府部门应继续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加大节能资金的投入和节能降耗的财税支持力度,通过制订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加大对能源审计的支持力度;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能源审计市场准入制度,规范能源审计工作;尽快制订出更多的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国家能源标准检测方法及评价细则,准确衡量企业的能耗状况;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涉及能源核算的项目,引导企业在财务成本核算中的成本、费用科目设置增加一些能源方面的明细项目,便于对能源消耗数据的统计。

(二)从企业角度看

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需要支付给审计服务机构一定的费用,此外,在审计过程中,企业各部门的会议协调、资料复印等还需要一定的成本付出,这些基本上构成了企业能源审计的成本。而企业所能获得的能源审计收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申请新上项目时,完整、科学的能源审计报告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好的判断企业原有的能源消耗及管理水平,综合考虑新上项目带来的能源消耗变化情况,减少相应的行政成本,为企业带来间接效益;其次,通过能源审计,企业可以充分认识到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能源审计中提出的相关节能管理及技改措施,找相关的部门或机构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再次,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凭借着其强大的专业知识,可以在能源审计过程中适时的向企业宣传国家相关的节能或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服务让企业得到实惠。

基于此,企业应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做好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能源使用的计量管理,保证能源使用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行为和发展应该是在利国、利民,促进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利益最大化。

(三)从能源审计服务机构看

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应转变观念,在满足节能主管部门对能源审计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对企业用能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的同时,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把审计工作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紧紧抓住降低企业成本的“牛鼻子”,注重于企业能源利用与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的审查和评价,更好地为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具体措施有:

1.扩大能源审计的内涵

能源审计是手段,为企业服务是目的。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在为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时,应抓住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将能源审计的内涵扩大,即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部分,灵活运用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效果。能源审计的内涵扩大,一方面为准确计算企业产品产量、科学评价单位产品能耗、产值能耗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审计,对引导企业搞好事前预防、厉行节约等间接节能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能源审计工作人员在企业进行工作时,具有综合企业各生产管理部门的优势和对企业整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优势,具备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条件。

2.注重企业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能源利用方面,企业大多缺乏统一指挥和计划,形成部分能源盲目超储积压,风吹雨淋、自然损失严重,各生产工序之间统筹计划调度能力差,设备无效运转时间长,导致能源损失大。

针对此类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人员需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如何当好企业领导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能源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改进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也是企业投资最低、收效最直接的建议。

3.坚持能源审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与审计重点的灵活性原则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企业能源审计应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应选择性的进行设备的现场测试,不陷入能量平衡的繁杂劳动中,能源监测也注重“抓大放小”,即抓住重点的用能工艺和主要的用能设备,不面面俱到,在合理评价企业能源、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量力而行,科学地配置审计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不搞“企业能源利用率或者企业能量利用率”等庞大的数字计算工程。能源审计工作本身也涉及“节约”的问题,能源审计人员如何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各项资源,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做到能源审计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笔者相信,通过政府、企业、能源审计服务机构三方的切实改进和踏实工作,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我国的能源审计工作一定能够更加健康、持续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孟昭利.企业能源审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工业节能方法篇13

一、做好节能减排综合协调

报领导小组审议并《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督促、协调有关部门以及委内有关司局,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任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查活动,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针对节能减排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中。督促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完成对千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经审核汇总后向社会公告。

三、加大节能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抓紧完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准则》等配套办法,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奖励资金,做好项目储备、评审和下达工作,加大对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落实《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尽快完成第一批推广使用节能灯5000万只。

四、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

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切实推进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公告2007年千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开展能源管理师试点。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管理,建立节能义务监督员制度。推动中央企业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和管理目标,全面提高中央企业管理水平。

五、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在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技术,支持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节能和环保服务市场。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抓好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指导试点单位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并督促落实。利用国债资金和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继续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的统计制度。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落实配套政策,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化。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召开电力、农业、轻工等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发电、造纸、纺织行业节水经验交流会和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座谈会,推广典型经验,搞好试点工作的分类指导、评估和总结。制定循环经济试点验收和示范单位评审办法。组织编制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木材节约和代用发展技术政策》。积极推动新型墙材农宅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加大“禁实”工作力度,确保第二批256个城市实现“禁实”目标。

七、强化工业污染防治

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利用国债资金,继续安排松花江流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重点流域和铬渣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项目;抓好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组织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工作,制订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型烟气脱硫技术示范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甲醛、乙烯、聚氨酯、玻璃、洗涤用品、肉类加工业等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抓紧出台《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编制《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四批1》,研究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出台《加快推进环保装备产业化及污染治理市场化指导意见》,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组织编制环保产业发展报告;开展《铬渣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综合整治方案》研究编制工作。

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推动建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配合《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落实好环保、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领域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九、健全法律法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