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实用13篇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1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9年3月进行了ISO:9001质量认证,并根据围手术期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特点、护士工作职责、手术病人需要、手术过程的轻重缓急、现存护理问题等,将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设计、排序、制表,以实现工作程序化,强化环节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病人安全。现报告如下:手术室护理工作分为三个步骤,各个步骤有工作内容,工作目标,责任人。(见下表)

2 护理流程表具体实施过程

流程表制定于2009年3月ISO质量认证体系,实施前反复修订,确认围手术期工作内容、目标、责任人后编制成表。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统一标准、做法并考核,要求人人掌握,实施初期人手一张,并在护士办公室存放一份,便于随时查看提示。实施过程中记录手术室护士术前准备时间,给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病人及家属发放问卷调查。与未实施护理流程表的数据相对比。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应用流程表前、后术前准备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流程表前、后的术前病人准备完善情况,手术物品准备完好情况,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病人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的方法,P

4 结果

应用流程表,经过3720台手术后,与未应用流程表前3000台手术相比:术前病人准备完善从81%提高到96%,术前物品准备完善从83%提高到95%,手术医生满意率从80%提高到95%,麻醉医生满意率从82%提高到98%,病人满意率从87%提高到99%,护理缺陷从6%下降到1.3%。

5 讨论

5.1护理流程表的作用

流程也称过程与程序,是完成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的一系列逻辑有序的活动。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流程的核心流程,护理流程属医疗服务流程的范畴,它是把每项护理工作按合理的程序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

再造流程是在对一个组织原有作业流程深刻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顾客为导向,对原有流程进行系统性重组设计,增加有价值的内容,以达到改善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的工作过程。运用护理流程,分析手术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不合理操作如何改进,应增加什么样的新服务项目,应该消除哪些繁琐多余环节等问题来设计和运用护理流程,把护理流程与改进护理质量结合起来,沿着护理服务流程,使护士与病人、护士与医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过程,由此产生具有明显人文特色的温馨护理服务。

5.2应用护理流程表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流程护理模式进一步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有效地帮助低年资护士熟练掌握工作内容,条理清晰、内容明了地进行护理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流程设计合理,标识清楚,环环相扣。各专科手术配合流程、大手术抢救流程使护理工作做到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手术打包流程、器械摆放流程、手术体位安置流程,使医生减少了术前不必要的等待,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前访视流程、术后随访流⒔】到逃鞒淌够颊叩玫搅俗盥獾姆瘛6匀粘;だ砉ぷ鞯穆涫登榭?护士长只需检查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督促和控制,从而推动质量管理流程化和程序文件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5.3避免工作遗漏,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在未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前,由于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工作程序,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人,工作盲目被动,工作中难免有遗漏之处,易使医生不满意,也影响了手术护理质量,而护士长检查工作成了补漏,工作很被动。实施护理流程后,按护理流程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护理工作从简单的完成任务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多方面、全方位、全程的护理。护理流程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手术中的工作细节,避免了工作中的遗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在新形势下,医疗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病人满意度亦是评价医院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病人需求,改善服务质量的客观依据。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及法制的日趋完善,病人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标准要求亦愈来愈高,护理质量内涵已涉及诸如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文化建设、环境美化、对病人需求的及时反应、对病人价值观的尊重等多方因素。通过对病人护理工作的重新设计和流程重组,坚持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操作前用亲切的语言征得患者同意,树立了严谨、自律的良好形象,得到了患者、家属的高度评价,病人满意率显著上升。

5.4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

护理流程再造中注重了集体精神和医院文化塑造,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潜能,人人都参与、共同制定护理理念,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激励护士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另一方面护理工作流程图展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可时刻警醒护理人员强化责任心和自觉学习,广猎人文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交流沟通技巧和自身修养,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督促护士加强医学“三基”知识等的学习,精练专科技能、技术,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增进医生对医护配合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医疗缺陷,确保医疗安全。通过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对再造护理流程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和需求,强化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全员、全程、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理念, 激发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工作热情, 不断塑造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形象,临床实践证明,对手术病人应用导向型护理流程图进行护理服务和质量管理,病员满意率显著提高。流程护理进一步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力度,促进了护理整体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了患者、家属、医护和社会四满意。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2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行择期手术患者1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85例;对照组男47例,女38例,年龄15~66岁,平均(37.44±7.28)岁,其中骨科手术24例,神经外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45例,妇科5例;观察组男50例,女35例,年龄17~65岁,平均(37.50±7.32)岁,其中骨科手术24例,神经外科手术12例,普外科手术40例,妇科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法是安全管理的常规流程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安全管理流程优化干预,即分析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潜在危险因素,以流程图和表格形式确定具体流程,制定专门护理人员负责制[2];手术室护理人员接收手术通知单后于术前1d对该患者进行详细访视,了解手术准备情况[3];术前1h进入手术室,调节房间温湿度;详细核对患者手术信息,确认无误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后,送入手术室;麻醉前与麻醉医师核对患者麻醉信息,手术开始前,手术医师再次核对患者的手术信息,详细填术信息核对表,并由参与核对人员签字;器械和巡回护理人员手术前后仔细核对手术器械、药物及其他医疗用品数量,防止异物残留体内;术后由专门护理人员监督医护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并予以记录上交作为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器械护理人员与标本运送员进行标本核对移交工作;由巡回护理人员与麻醉医师将患者送返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完成移交工作,并由参与移交人员签字。观察指标:①护理满意度评价:出院前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这份量表是本院自拟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患沟通及健康宣教3部分,总分100分,≥95分判定为临床护理满意;②记录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包括手术部位错误、输血错误、术中用药错误、标本错误及异物存留体内等,计算发生率。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和分析使用的软件是Epidata3.05和SPSS17.0;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是P<0.05。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72.94%)(P<0.05),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P<0.05),见表2。

讨论

手术室安全管理流程优化促使手术室常规的简单、琐碎及片面护理工作转为全程、多层次及全面的护理工作,提高各个环节护理工作的安全质量。接受流程优化安全管理手术室患者在围手术期按照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有效干预,工作流程清晰,责任分工明确;以线条和表格表示安全管理流程图,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迅速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的责任,尽快做好本职工作,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同时,手术室安全管理流程优化可量化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交接的顺畅性,便于日常检查工作顺利进行,为针对性培训护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而规范日常安全管理流程亦对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发现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针将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流程优化应用在加强护理服务水平,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方面有明显优势;而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证实安全管理流程优化用于手术室患者有助于避免护理差错的出现,对于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流程优化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娟 赵宁 赵瑞霞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3

1.2方法

1.2.1护理流程

研究者参考文献资料并咨询护理部、产科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医生及产科护士长意见后编制急危重剖宫产的护理流程规范,明确该流程各部分重点并优化流程的衔接。该护理流程规范具体流程如下:①手术室护士接到产科行急危重剖宫产的手术通知后详细询问产妇病情,并将手术通知及时报告科室护士长;②护士长拟定护理团队,即时安排巡回护士2名、器械护士1名,并通知麻醉科医师,确定麻醉师人选;安排1名手术室助理护士于手术专用电梯前待命以接待产妇及产科医生;③尽快完成手术前准备,清点、核对抢救药品及器材,做好抢救产妇及新生儿的准备;④产科及时派助理护士完成产妇的转运工作,将产妇转移到指定手术室;⑤通知新生儿科医生并向其介绍产妇及胎儿情况,以便齐备特殊药品或器材,及时到手术室参加高危新生儿的抢救;⑥手术期间准备好产妇风险事件抢救护理配合流程及新生儿抢救复苏配合流程;⑦术后完成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转运,与产科及新生儿科做好交接班流程。

1.2.2护理流程管理

手术室护士长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负责人,全程负责该流程的制定、实施及完善工作。护士长实施该护理流程需建立稳定、专门的护理团队,团队人员应由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细心的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明确该团队中各人的职责。护士长在护理流程实施期间全程监督,保证其在正常轨道上运行。

1.3观察指标

手术室完成响应时间(接到手术通知至产妇到达手术室时间)、手术开始时间(产妇到达手术室至产科医生开始划皮时间)。手术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发生情况、产后转移至重症监护室情况以及新生儿生后窒息情况。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中器械不配套、手术室温度不达标、吸引器障碍、新生儿抢救台故障、抗生素输注时间错误、抢救药品未配齐以及纱布、器械清点错误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4

1.2方法:针对非流程组,进行传统手术室管理。针对流程组,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具体过程如下:进行流程管理时,需要成立得力的工作小组。我院选取感染办公室、护理部人员以及手术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手术室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中时,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流程执行中加以密切关注,着重进行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良与完善.流程管理的内容是:首先分析手术室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其中,核心流程是指手术人员各个班次的职责划分,主要是指值班护士、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的职责流程。核心流程目的在于制定从术前到术后之间,医务人员进行的会诊、宣教、审核、就位、纠正、清点、消毒、合作、记录、清理、打包、术后随访等一系列工作的标准流程;辅助流程主要针对患者护理工作,一般分为术前会诊、患者纠正、一次性器械使用、特殊感染手术处理、快速蒸汽灭菌处理、高频电刀操作、送检标本处理等一系列流程;质控流程指的是,院感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定期对于术室管理作进行监督与控制。流程管理的方法是:参考流程学原理,分析手术室的自身特点,将流程管理的原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去。具体过程为:了解并制定手术室T作流程,修改流程,最终确定出流程体系,进行人员培训,人员进行流程试运行,进行流程监督检查与优化,最后得m最佳体系,并在实践中以不问断的改进与提升。对流程组与非流程组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满意度与手术人员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5

    1.2方法:针对非流程组,进行传统手术室管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针对流程组,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具体过程如下:进行流程管理时,需要成立得力的工作小组。我院选取感染办公室、护理部人员以及手术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手术室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中时,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流程执行中加以密切关注,着重进行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良与完善.流程管理的内容是:首先分析手术室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其中,核心流程是指手术人员各个班次的职责划分,主要是指值班护士、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的职责流程。核心流程目的在于制定从术前到术后之间,医务人员进行的会诊、宣教、审核、就位、体位纠正、清点、消毒、合作、记录、清理、打包、术后随访等一系列工作的标准流程;辅助流程主要针对患者护理工作,一般分为术前会诊、患者体位纠正、一次性器械使用、特殊感染手术处理、快速蒸汽灭菌处理、高频电刀操作、送检标本处理等一系列流程;质控流程指的是,院感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定期对于术室管理作进行监督与控制。流程管理的方法是:参考流程学原理,分析手术室的自身特点,将流程管理的原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去。具体过程为:了解并制定手术室T作流程,修改流程,最终确定出流程体系,进行人员培训,人员进行流程试运行,进行流程监督检查与优化,最后得m最佳体系,并在实践中以不问断的改进与提升。对流程组与非流程组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满意度与手术人员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6

1.2方法:针对非流程组,进行传统手术室管理。针对流程组,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具体过程如下:进行流程管理时,需要成立得力的工作小组。我院选取感染办公室、护理部人员以及手术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手术室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中时,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流程执行中加以密切关注,着重进行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良与完善.流程管理的内容是:首先分析手术室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其中,核心流程是指手术人员各个班次的职责划分,主要是指值班护士、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的职责流程。核心流程目的在于制定从术前到术后之间,医务人员进行的会诊、宣教、审核、就位、纠正、清点、消毒、合作、记录、清理、打包、术后随访等一系列工作的标准流程;辅助流程主要针对患者护理工作,一般分为术前会诊、患者纠正、一次性器械使用、特殊感染手术处理、快速蒸汽灭菌处理、高频电刀操作、送检标本处理等一系列流程;质控流程指的是,院感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定期对于术室管理作进行监督与控制。流程管理的方法是:参考流程学原理,分析手术室的自身特点,将流程管理的原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去。具体过程为:了解并制定手术室T作流程,修改流程,最终确定出流程体系,进行人员培训,人员进行流程试运行,进行流程监督检查与优化,最后得m最佳体系,并在实践中以不问断的改进与提升。对流程组与非流程组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满意度与手术人员满意度。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7

1 腔镜器械手术室、人员的设立及职责

1.1 腔镜器械手术室的设立:我院腔镜器械手术室采用的是层流空气净化装置,洁净区包括内环洁净区和外环洁净区两部分。洁净手术间、无菌器械储存室及灭菌室、设立在内环洁净区,预清洗室设立在外环清洁区。各洁净区的配置包括:预清洗室有内镜清洗机一套,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等设备;灭菌室设有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一台、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一台。无菌器械储藏室配备有专用器械柜,开放式不锈钢器械存放架和存放筐。

1.2 人员的设立及职责: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岗位培训,强化腔镜器械科学化管理的意识,加强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各手术间的配合,成立腔镜手术配合专科小组,设组长1名,由工作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胜任,负责;预清洗室配备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主要工作为腔镜器械消耗品的申请和补充,术后腔镜器械清点、清洁、回收、质量监控、保养、干燥等工作;灭菌室、无菌室配备主管护师1名,主要负责腔镜器械的发放、灭菌、储存及灭菌设备的质量监控工作。

2 腔镜器械的管理流程

2.1 腔镜器械的准备及手术前核实工作:术前1 天,护士长与腔镜组专科组长根据手术通知单,对次日腔镜器械及仪器的使用做好统筹安排,主要包括各外科腔镜手术台次、手术时间及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安排,如遇手术较多,腔镜器械安排不开的情况下,应当及时与手术科室医生做好沟通及协调工作,并对手术的时间顺序做出合理安排与调整。组织专门人员对器械进行核对清点,并在《手术室腔镜器械使用登记簿》上详细记录。

2.2 腔镜器械的发放流程:各手术室的器械护士,在腔镜器械灭菌工作完毕后,铺好无菌车,由专门的1名器械护士负责向各无菌车发放无菌器械及管路,发放完毕后,再由器械护士将无菌器械推回手术室,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无菌器械的发放过程中双方均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发放无菌器械的日期、时间、名称、数量、型号及发放者和领用者的签名。

2.3 腔镜器械的回收、清洗及灭菌流程:手术结束以后,由器械护士按器械卡清点器械,将出库单联同包内器械卡放入整理箱中,由预清洗室护士经污染通道到手术间外回收,预清洗室护士与器械护士按照出库单再次清点核对并记录。将腔镜器械回收到预清洗室后,根据器械的材质和结构进行分类清洗,单纯手洗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各种软式和硬式内镜、光缆、摄像头、电凝导线等,而电凝钩、剪刀、分离钳等污染严重且比较锋利的器械,应当在手工清洗前先用清洗酶充分浸泡,对带有细小的管腔、齿槽、关节缝隙的器械要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然后将器械进行拆卸后放在专用的内镜器械清洗架上,进行机器清洗。

2.4 腔镜器械的检查及灭菌工作:腔镜器械清洗完毕后,有专业护士对腔镜器械的性能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操作钳、双极电凝、操作剪、子宫粉碎器、电钩、冲洗器头等器械性能是否良好,钳夹是否灵活、有无缺失,避免手术中器械出现故障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器械检查后打包行真空高压消毒,充气管和镜头采用低温等离子消毒。采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器械时,使用前一定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器械,防止消毒液残留于器械上。如发现器械性能受损,应当及时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根据腔镜器械材质和结构特点来决定器械的灭菌方法,对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械灭菌选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对于其他湿热敏感器械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

2.5 腔镜器械的储存流程:腔镜器械的储存原则是整合成套、编号放置。应购置专用腔镜器械保存盒,盒内设有相对稳固安全的设施及器械卡,标明器械的名称、数目,便于器械护士使用时核对。将器械的名称和序号标在盒外,在使用时可以一目了然。腔镜器械保存盒内器械的放置是固定的,不可随便放置。

2.6 腔镜器械登记制度: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各个岗位均应设立登记薄,并严格执行登记管理制度。对各个岗位设立的登记薄,护士长、腔镜专科组长应每天督促、检查,当发现异常情况及问题时能够责任到人并及时解决问题。

3 强化流程管理落实责任人

3.1 术前1 天,由专科组长统筹及合理安排腔镜器械的管理,各岗位人员各负其责:无菌室护士负责术前腔镜器械发放、灭菌、储存流程;预清洗室护士负责与手术间器械护士的交接工作并负责术后腔镜器械的清点,回收、清洗流程。使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向管理流程,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有专人管理负责,使腔镜器械清洗、保养、灭菌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从而提高了手术配合的质量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3.2 有效落实层流手术室洁污分开原则:层流手术室具有明显的洁污分区,无菌室护士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手术前无菌腔镜器械的管理工作,其工作区域主要在内环的洁净区;预清洗室护士主要负责术后污染腔镜器械的处理及保养维护工作,主要在外环的清洁区。这样就可以将工作的内容利用建筑布局和区域划分来制定岗位职责,有效杜绝了层流手术室洁污混合管理现象。

4 小结

通过加强培训及腔镜器械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腔镜器械的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腔镜器械的管理流程,在日常工作中得到手术科室医生及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认可,提高了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8

1.1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源于20世纪80年代,企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2次管理革命。以业务流程为改造中心、以关心病人的需求和安全为目标,找出原有流程不完善环节,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信息技术,以扁平化过程组织结构替换传统的金字塔职能型结构,达到产生更有价值效果的一种方法,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机构的竞争力[4]。有研究通过流程改进,完善了医院手术室术前安全核查、手术部位标识核查和术前暂停,达到了保障病人安全的目的[5]。严菁等[6]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手术室高值耗材申请模块,实施了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再造。刁晓兰等[7]通过对心脏介入手术室工作流程的分析,去掉了流程中浪费活动环节,绘制了流程图,使流程再造后每日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提前,接台手术等待时间缩短,每日完成手术量增加。张莉[8]应用流程再造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对手术室医院感染进行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感染率。可见,在手术室进行流程再造可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围术期各工作流程间的无缝衔接,有效避免在关键环节出现差错。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医院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护理管理者更应该拓展思路多考虑跨学科合作,利用医院信息化的优势,将流程再造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同时应注意尽管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在效力,但传统的管理模式会限制其潜力,必须建立起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数据深入分析手术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以保障围术期的手术安全。

1.2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又名“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没有及时修复被破坏掉的玻璃产生的公众麻木感会形成错误的导向,指的是环境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9]。Boquet等[10]研究了美国佛罗里达州34所二级创伤中心的手术室,观察手术病人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护理中断的情况,发现共发生576次护理中断,该研究认为在护理管理中不仅要发现错误和不良事件,更应该着眼于预防,应用破窗理论可以分析护理中断所带来的潜在威胁,以保障护理过程的完整性。王红亚[11]将破窗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护理中,改善了手术室环境,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病人投诉率。王秀娟[12]应用破窗理论,加强了手术室薄弱环节的管理,实施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葛方英等[13]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破窗理论”知识,建立手术配合流程档案,鼓励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破窗理论防微杜渐,避免不良暗示或细节对手术结局的影响。管理者更要意识到个别工作人员轻微的失范行为能够引起群体更普遍、更严重的失范行为,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和考核中,应从制度和人员观念上预防“破窗”的出现,杜绝“破窗”进一步发展,建立奖惩分明、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和慎独精神,预防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牢固树立“病人安全第一”的观念,不做“破窗”第一人,结合良好的监管体系,护士长、质控护士、手术室安全管理小组的三级质控模式不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及时“补窗”。

1.3SHEL模型

SHEL模型于20世纪末由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包含4方面:L(liveware)即当事人、其他医务人员和病人,人是决定系统能否有效安全运转的关键因素;E(environment)即临床工作环境;H(hardware)指医疗设备、工作场所或设施;S(software)指程序、对不良事件的认知、训练[14]。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医院病房、手术室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SHEL模型重点关注模型中心的人为因素,意味着要达到良好系统的最优运转,其他组件必须与人相适应并和谐互动,当各组件不相匹配时,有可能会发生不良事件[15]。包安竹等[16]应用SHEL模式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当事人个体原因,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者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SHEL模型常与Reason法则互补,从而判断一个差错或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当事人的行为或技术问题还是由系统造成的,这种模式能让个人事件从系统事件中分离出来,并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护理人员更加勇于报告不良事件。同时在运用SHEL模型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除了分析发生原因,还应重视后续的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1.4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Healthcare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H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及前瞻性的风险分析系统,评估预测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为干预风险提供建议和制定措施,干预之后还需再次进行评估,确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是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17]。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2002年将HFMEA正式应用于医疗机构,以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18]。黄海香等[19]运用HFMEA降低了俯卧位手术Ⅰ度、Ⅱ度压疮及外周神经损伤发生率。张丽等[20]成立了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使用风险控制小组,成员进行HFMEA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电外科设备使用风险发生的严重度、发生概率及检测的难易度进行评价打分,控制潜在的风险,保障了病人安全。侯晓敏等[21]运用HFMEA分析出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如字迹不清、信息不全、标本遗漏等,通过改进降低了送检病理标本的不合格率。护理管理者可以运用HFMEA理论对高复杂性的作业、未标准化的作业、高度依赖人员的判断和决定的作业进行分析。HFMEA的成功运用得力于小组成员的综合实力,HFMEA中的风险优先指数是通过该团队成员达成共识进行赋值所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真实,针对一些高风险流程的改进,管理者最好成立一个多学科合作的综合团队,避免单纯由护理人员组成,同时获得领导的支持及参与,充分发挥团队运作的实际功能。

1.5精益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Womark教授提出了精益管理理论,“精”是指资源浪费少,降低成本、时间与空间利用合理达到高效、高质量;“益”是指社会经济效益,更加富有竞争力[22]。其核心思维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多的价值产出。精益管理通过现场行走示意图、全方位价值转移图、5S法等核心管理工具和循环不断地改善来实现精益求精[23]。华靖等[24-25]采用精益管理理论应用于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的管理,减少了腔镜设备器械的故障率,避免了术中等待,有利于实现安全、默契、全方位的手术配合,在保障病人利益的同时也节约了医疗成本。精益管理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通过合理配置医院的人力、资金、设备、时间与空间,实现浪费程度最小化,为病人提供满意、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未来手术室的精益管理应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使手术室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大化,以达到提高手术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2科学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随着手术室护理模式向围术期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模式的方向发展,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的能力无法进行高效安全的质量管理。安莉[26]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作用,护理管理资源得到了丰富利用,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分有所提高。吴娟娟[27]运用三级质控体系,成立了由护士长、质控员、专科护士长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实施该模式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让护士长有更多时间加入高层管理的讨论中。护理管理者可运用该模式,将手术室质量管理内容划分为护理文件书写、临床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急救技能、仪器设备管理等质量控制小组,需要注意的是要制定出小组质量控制标准和工作职责,由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定期汇总检查结果至护士长,护士长要及时反馈并发挥监督机制。

2.2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是由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而来,通过全员参与,人人树立质量意识,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强调持续的、全程的质量管理[28]。常用的管理工具有品管圈(QCC)、PDCA循环、追踪检查法、根因分析(RCA)等[29]。张艳莉[30]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手术室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减少。2015年美国病人安全基金会(NationalPatientSafetyFoundation,NPSF)对RCA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根本原因分析及行动法(RootCauseAnalysisandActions,RCA2),RCA2是在RCA后增加一个行动的步骤,并明确指出这是质量改进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行动”这一步中,应有简单具体、操作性强、可量化的指标对改进措施落实的每一步进行评价和测量,以判断整改活动是否成功,同时强调领导层应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尤其是团队组成和具体行动落实必须有领导层的支持,以避免不良事件或侥幸事件的再次发生[31]。管理者可考虑将RCA2运用到手术室的持续质量改进中,确保改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3分层管理模式

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更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已陆续设置护士等级制,按等级分配护理职责[3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护士应参加专科护理岗位培训,管理者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职责、能力、技术要求与护士分层次管理相结合,做到能级对称,各尽其能,促进人才梯次的培养和发展[33]。王曾妍等[34]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了“一站式”的分层培训与考核,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及医师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均有提高,保障了手术室的安全运作。护士分层管理是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5]。护理管理者依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业务能力等条件分为不同级别和层次的标准化管理,同时应做好分层培训和层级晋升考核。

2.4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与现代医学密不可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速,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渗透不断深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科学安排工作流程[36],统计手术台次、手术时间、周转时间,对手术间优先使用率和人力、物力资源调配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手术示教观摩系统、手术设备集中控制系统、手术区域出入管理系统、手术服监管系统等可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信息化医学资料的保存可满足医学研究和医疗举证[37]。同济医院设计了手术器械全程追溯管理流程、术中压疮防护管理流程、病理标本处理及监管流程、手术节点控制流程,并在关键环节增设风险预警提示,同时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将手术仪器设备贴上射频标签(RFID),追踪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做到真正的智能化器械管理,通过手术室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手术室全程监管,保障了病人的医疗安全[38]。

3我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跨学科合作和改进效果的追踪和评价

手术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专业性强,手术室的安全不仅体现在护理安全上,还依托于医疗、护理、麻醉和后勤的团队协作,然而目前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小组大部分由护理人员组成,缺乏手术室相关其他专科的配合,难以保障病人在围术期的全程护理安全。同时已有较多的安全管理方法运用于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但在监管过程中普遍存在未能及时调整管理方案、保证改进措施有效落实的现象,也未能及时监测新的管理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依然存在手术室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安全隐患。

3.2手术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9

Role of optimization for operation room work process in fast operation channel

HU Jun XU Jiali GU Chaoqiong PENG Kuizhen HE Yingmei MENG Huihua LIANG Ning

Operating Room,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ptimization for operation room work process in fast operation channel. Methods The data of 2368 operation cases from December 2009 to August 2012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were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 (n = 1184) and group B (n = 1184) according to with or without the optimization for operation room work process. The on schedule rate of beginning of the first operation, the time of consecutive operation, the rate of nursing error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t test and χ2 test. Results The time of the first operation 9∶00 (±10 min), the on schedule rate before 9∶30 and after 9∶30 in the group A were al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B,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χ2=58.58, 4.91, 87.28, all P < 0.05). The time of consecutive operation, the rate of nursing error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group A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B,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 = 38.00, χ2=3.44, 3.44,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optimization for operation room work process can improve the using efficiency of operation room, and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in fast track surgery.

[Key words] Optimization for operation room work process; Operation room nursing; Fast track surgery

快通道外科是最近出现在国外文献中的一个新的名词,其涉及到外科治疗的各个不同领域,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围术期效率,加速患者的康复,缩短手术后住院时间[1]。即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手术室在此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二区积累了多种手术配合及麻醉配合的相关经验,现报道如下,以期为此类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8月进行的手术病例23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年龄10~66岁,平均(36.8±10.4)岁,体重指数(BMI)20~24 kg/m2,ASA Ⅰ级1368例,ASA Ⅱ级1000例,依据是否实施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临床分组,A组(优化流程组)1184例,手术类型:头颈耳鼻咽喉手术(160例)、妇科开腹手术(402例)、妇科腔镜手术(438例)、泌尿、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腔镜手术(204例)。B组(传统组)1184例,头颈耳鼻喉(176例)、泌尿、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腔镜手术(212例)、妇科腔镜手术(390例)、妇科开腹手术(406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研究结果的比较具有可比性。患者的排除条件:有外科手术病史;血红蛋白(Hb)< 90 g/L、血浆白蛋白(ALB) < 25g/L;肺部感染未控制;术前体温>37.5℃;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史。患者的退出标准:手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导致可能在PACU停留时间延长的病例,本组研究对象均无退出。

1.2 方法

1.2.1 优化流程组

1.2.1.1 手术室工作流程优化管理 ①术前访视患者,询问患者的一些合理性需求。②合理的手术安排流程,手术间利用率。③规范首台手术开始时间,加强和手术室医生的沟通,尽可能帮助医生做好一切准备,保证开台时间准时性。④做好接台手术流程,将接台手术提前接到术前准备间完成静脉输液、配合麻醉医师进行动静脉穿刺置管及椎管内穿刺置管,提起准备好品等工作。⑤建立调度中心,合理安排接台手术,接台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交错轮流,腔镜器械充足时间消毒,避免等待器械,术后患者专人护送。⑥设立运送绿色通道,专人转运患者。⑦手术安排绿色通道。⑧合理的应急预案,优化组合,营造和谐团队的工作氛围。

1.2.1.2 完善围术期手术室管理 ①强调完善术前准备。②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管理(术前、术中、术后)。③配合术前准备间及复苏室工作。④术后访视。

1.2.2 传统组

采取常规的手术室工作流程:①等候手术医师来手术。②接台手术的术前准备在手术间内完成。③接台手术等待器械消毒。④术后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护送患者。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的正点率:以北京时间9:00以前为准,分别观察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9∶00(±10 min)、9∶30之前、9∶30以后的正点率情况。②观察两组接台手术时间情况;③观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的正点率情况

A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9∶00(±10 min)、9∶30之前、9∶30以后的正点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58,4.91,87.28,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的正点率情况[n(%)]

2.2 两组接台手术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A组接台手术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38.00,χ2=3.44,3.44,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的正点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

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3 讨论

快通道外科最早由丹麦的Kehlet医生提出,其通过现代的治疗理念和实行多种治疗模式的转换,在不改变现代外科治疗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前提下,以做到整个围术期的无痛苦与零风险[3]。优化管理手术流程:①规范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排,携带宣教资料图片及视频短片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全面的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进程,协调各个快通道外科科室做好术前准备,并按病情加以分类[4]。提前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及心理疏导,疑难危重病例重点制定最佳护理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5]。②接台手术通过三方核对后(即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提前接到麻醉准备间,开通静脉通道、椎管内穿刺置管、动脉和深静脉穿刺置管、胃管留置、导尿管放置等操作,麻醉等手术用品的准备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保温方式,输液方案个性化,根据医嘱及手术需要采用无痛技术进行留置尿管操作[6]。根据不同手术类型给予相应的术中管理: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科患者多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静吸复合麻醉,合理采用综合形式的保暖措施。采用无痛技术进行留置尿管操作,减少患者苏醒期的躁动[7]。小儿手术,采取头部加强保暖,注意患儿术野的温度调整。胃肠道手术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应根据患者需要给予电热毯加热,根据医嘱合理安排输液计划[8]。妇科腹腔镜手术,合理安排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尽快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加快周转。合理统筹安排手术顺序,随时灵活调整;采用绿色通道接送患者和绿色通道安排手术[9]。③术前准备间由一名手术室护士和两名麻醉护士共同协助麻醉医生工作。患者的血管穿刺、麻醉和摆放等行动,这个过程将近1 h,相当于在手术间浪费1 h的时间,对于资源密集的手术室来说,这1 h的折旧也是一种成本上的损失。手术间的护士不出手术间,有专门的辅助班护士及复苏室护士转运患者,节省了接台所需的时间。手术完毕的患者分别送到ICU、病房,如果是全麻的患者要送到恢复室进行苏醒等待,全麻术后患者在恢复室评估、监护、运送,认真观察转运指征,及时汇报麻醉医生,全麻患者必须在肌力恢复正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才能送回病房。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对于手术室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手术时间的利用程度,同时还保证了患者麻醉恢复的安全性。另外手术室护士可以通过充分的安排手术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危重情况、患者年龄特点有效的合理的安排手术顺序。尤其是对于上午手术患者,此时护理人员的精力最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患者安全;此外,灵活机动地调整手术间的利用。合理安排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次序,使手术器械能在最大限度的使用,确保器械少需要重消毒而影响手术。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护理人员之间协调互助,优化组合,合理分工。手术准备完善及时通知术者手术,充分做好无缝衔接工作[10]。

笔者通过分析2368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临床随机分组,优化流程组1184例和传统组1184例,结果表明,优化流程组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9∶00(±10 min)、9∶30之前、9∶30以后的正点率明显优于传统组,提示快通道外科中优化手术室流程工作完善了围术期手术室管理,缩短了接台手术时间。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优化流程组接台手术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传统组,提示快通道外科中优化手术室流程工作缩短了接台手术间隔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过程中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快通道意味着一种新的围术期医疗模式的实现,其主要从三个方面降低手术对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首先术前患者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其次是减少治疗措施的应激性,然后是阻断传入神经对于应急信号的传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手术过程,在整个快通道外科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部门,手术流程涉及到各个科室的协调合作,也是各种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部门,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关键部门。对手术间流程上的优化,缩短手术开台前的不必要的手术准备时间以及连台手术的间隔时间,提高各手术室的使用效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White PF,Kehlet H,Neal JM,et al. The role ofthe anesthesiolo-gist in fast-track surgery:from multimodal analgesia to perioperative medical care [J]. Anesth Analg,2007,104(6):1380-1396.

[2] 张英,王欣然,韩斌如.应用快通道外科技术患者术前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14(25):2720-2722.

[3] 季文英,张青丽,项崇悟.流程优化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1,28(1):62-63.

[4] 林娜.40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32-133.

[5] 杨华,在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0,29(2):3-4.

[6] 杨红玲,师恩洲.手术预约申请排班流程优化改造对医院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24(1):519-520.

[7] 张莉萍.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94-95.

[8] 王丽波,林平,李玲.手术流程时间延迟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24-26.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10

1 手术室工作人员是一个团队

手术室工作人员通常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室工人等组成,每位成员都经过挑选、严格的专业学习、培训,都有严格的无菌观、强烈的责任心,熟知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并能自觉遵守。

手术室每位成员都有共同的工作目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使每位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感觉舒适、安全,尽量使病人安心、舒心,使家属放心。

手术室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手术室护士经过培训上岗后相对固定,各负其责,如:巡回护士职责、洗手护士职责等。每位手术室成员均应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如无菌制度、查对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等,且每位手术室成员均受到制度的约束[1]。

手术室成员在手术室工作中服从科主任、科护士长的领导,并对其负责。手术中心的工作在全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医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手术室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2.1 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精神是指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2]。

2.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团队精神

2.2.1 手术室护士经过挑选、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每位护士进入手术室工作,需经过带教老师的带教,熟悉手术室制度、职责及工作内容,如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整理等,通常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在此过程中观察其各方面能力是否适合手术室工作。

2.2.2 手术室每位护士根据个性特长发展为各专科护士,如骨科护士、胸外科护士、普外科护士等,并根据其特点负责手术室各项管理工作,如器械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等,各负其责又相互关连,使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成长,发挥团队的作用。

2.2.3 手术室护士在和谐的团队中沟通能力不断进步。手术室护士不但要与本科人员进行交流,还要与手术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更要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等多作交流。如接到手术通知单后,手术室护士首先询问手术医生手术方式、、用物有无特殊,麻醉医生麻醉方式,然后访视病人,掌握基本情况,放松病人的紧张情绪,使病人对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有所了解。做好病人宣教后进行术前用物准备,交代工人接送病人的注意事项。在整个过程中护士需要作条理分明、简洁明了的讲解,使护士的分析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3]。

2.2.4 手术室护士的平等友善、积极乐观是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手术室工作中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根据分工的不同,每位护士都是平等的。一个和谐的手术室每位成员都互相尊重、相互帮助,包括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团结互助,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配合、体谅。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保持乐观情绪,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手术室是病人及家属,乃至全社会信任、尊重的基础。

2.2.5 手术室护士勇于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在工作中无论是谁,只要是做错了,均应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更正。只有不断改进,才会不断进步。

2.2.6 手术室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及时配合医生,保持沉稳有序,不能互相抱怨、责备,及时请求帮助。

2.2.7 手术室工作成果是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团结协作的手术室集体,才能出色完成工作,使病人及家属满意,使医生放心。

2.2.8 手术室各成员由于互相协作,所以更加注重细节。不在病人面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不讲工作人员的隐私,不谈论医护人员技术水平问题。手术过程中陪伴在病人身旁,病人疼痛时可教病人全身放松的方法,分散注意力。在允许的情况下满足病人的需求,如病人因术前用药,在手术过程中会感觉渴,在病情允许下可用纱布沾水湿润病人的嘴唇,使病人感觉舒适。

手术室成员是一个团队,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一个团队没有协作精神将会是一盘散沙,手术室工作没有团队协作精神也将无所作为。

[参考文献]

[1]赵淑妹. 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5.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11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术要求的提高,腔镜手术的开展越来越多,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比较广范,使用率也不断提高。因此,为了保证临床腔镜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腔镜器械的规范管理和安全有效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腔镜器械价格比较昂贵,故此类器械医院的购买数量有限[1]。为了更好地规范化管理腔镜资源,保证腔镜手术器械临床的便捷使用,本院对各外科腔镜资源进行整合,统一保管,并按照层流手术室洁污分开的原则,设立专人清洗保养手术器械,从而节省了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腔镜器械手术室的设立、人员的设立及其职责

1.1 腔镜器械手术室的设立

本院腔镜器械手术室采用层流空气净化装置,洁净区包括内环、外环洁净区两部分。洁净手术间、灭菌室、无菌器械储存室设立在内环洁净区,预清洗室主要设立在外环清洁区。各洁净区的配置主要包括:预清洗室主要有内镜清洗机1 套,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等设施;灭菌室主要有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1台、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1 台,无菌器械储藏室配备专用器械柜,开放式不锈钢器械存放架、存放筐[2]。

1.2 人员的设立及其职责

根据需要建立腔镜手术配合专科小组,设立腔镜专科组长1名,其他各岗位的人员配备主要包括:预清洗室配备1 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日常主要工作为各科腔镜器械及消耗品的申请及补充,术后腔镜器械清点、回收、质量监控、保养、干燥等工作;灭菌室、无菌室配备1 名资深主管护师,主要负责腔镜器械发放、灭菌、储存及灭菌设备的质量监控等工作。以上工作的安排和人员的配制均由腔镜专科组长进行统筹安排[3]。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增强腔镜器械在个手术间的配合以及器械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从而有效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 腔镜器械的管理流程

2.1 腔镜器械的准备及术前核实

术前1 d 腔镜组专科组长根据手术通知单对次日腔镜器械和仪器的使用做统筹安排。主要包括各外科腔镜手术台次,如有手术较多而腔镜器械安排不开的情况,应当及时和手术医生做好协调工作,并对手术的时间顺序做出合理调整。如果需要特殊器械应当尽早通知护士及时做好灭菌工作,当手术较早时,手术器械护士应提前做好器械灭菌[4]。腔镜专科组长应当组织专门人员在下班前对使用的器械总数进行核对清点,并在《手术室腔镜器械发放登记簿》上详细登记,从而保证器械的正常灭菌并可防止丢失。

2.2 腔镜器械的发放

各手术室器械护士,在腔镜器械灭菌完毕后,铺好无菌车,由专门的1名器械护士负责向各无菌车发放灭菌器械及管路,完毕后,由器械护士将无菌器械推回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无论是发放腔镜的器械护士还是术前准备的护士,均应当做好记录,包括发放的名称、数量、型号等。

2.3 腔镜器械的回收、清洗及灭菌

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应当将出库单联同包内器械卡放入整理箱中,由预清洗室护工经污染通道到手术间外回收。并与器械护士按照出库单清点核对,对腔镜器械的性能进行检查,如果器械性能受损,应当及时更换,并在出库单相应栏目备注损坏器械名称及原因并签字。将腔镜器械回收到预清洗室,按照器械根据材质和结构进行分类清洗[5]。单纯手洗的方法主要针对各种软式和硬式内镜、光缆、摄像头、电凝导线等;而电凝钩、剪刀、分离钳等污染较重且比较锋利的器械应当在手工清洗前先用清洗酶充分浸泡,对带有细小的管腔、齿槽、关节缝隙的器械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将器械进行拆卸并放在专用内镜器械清洗架上,进行机器清洗。根据腔镜器械材质和结构特点来决定器械的灭菌。选用高压蒸汽灭菌对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械进行灭菌,其他湿热敏感器械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的方法。

2.4 腔镜器械的储存

腔镜器械的储存的原则是整合成套、编号放置。购置专用腔镜器械保存盒,盒内设有相对稳固安全的设施及器械卡片,标明器械的名称、数目,便于器械护士使用时核对。将器械的名称和序号标在盒外,用时可以一目了然。腔镜器械保存盒内器械的放置应当是固定的,不可随便放置。

2.5 腔镜器械登记制度

在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各个岗位设立登记薄,并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对各个岗位设立的登记薄,腔镜专科组长应每天检查,当器械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责任到人。

3 讨论

3.1 强化流程管理各负其责

术前1 d,由专科组长统筹安排腔镜器械的管理,岗位人员各负其责,无菌室护士负责术前腔镜器械发放、灭菌、储存流程;预清洗室护士负责术后腔镜器械清点、回收、清洗流程。使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向管理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使腔镜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得到了保证,从而提高了手术配合的质量以及手术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6]。

3.2 有效落实层流手术室洁污分开原则

层流手术室具有明显的洁净分区,无菌室护士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负责术前无菌腔镜器械管理工作,其工作区域主要在内环洁净区;预清洗室护士负责术后污染腔镜器械处理工作,主要在外环清洁区。这样就可以将工作的内容利用建筑布局和区域划分来制定岗位职责,有效杜绝了层流手术室洁污混合管理现象。

[参考文献]

[1] 路琴,阮蒙蒙,宋妍春,等. 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体会[J]. 护理杂志,2009,26(5B):61-62.

[2] 贾占辉,冉战玲. 手术室腔镜器械及设备的管理[J]. 河北医药,2010, 32(24):3582-3583.

[3] 杨维.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病人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21-1122.

[4] 李媛媛,杨慧芬,李世阳,等. 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流程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11,26(18):6-7.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12

1.1 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年手术量6500例。新建的手术室,内、外走廊,10个手术间和辅助用房及PACU 全部采用层流系统进行空气净化。其中,百级局部净化手术间4间,万级局部净化手术间6间 .内走廊、各辅助间和PACU为10万级净化,外走廊和清洗间为30万级净化 。手术室三区划分明显,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处理原则。手术室清洁工有12人 ,大部分是下岗工人,年龄在35-50岁,文化程度较低,对医院感染知识知之甚少,层流净化对她们而言更是新生事物。为了更好的适应现在手术室的清洁工作,保障净化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我们将流程再造的管理方法引入到手术室清洁工的工作中 ,并在实施前后进行比较,实施前后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1)按清洁工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进行分组,分区。为了保障净化手术室的环境质量,将清洁工按中年、青年和小学、高中、初中文化程度进行分组和分区。把小学和高中毕业的中年清洁工分管非洁净区的环境清洁;把初中和高中毕业的中青年清洁工分管洁净区和半洁净区的环境清洁。这样组合,既优化了她们年龄的差距,提高了她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又便于她们开展工作。(2)制定出清洁工新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新的工作流程。

优化流程后,首先,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有关层流净化手术室三区的划分,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清洁卫生,清洁的衣帽鞋与污染衣帽鞋的管理,脱鞋清洗消毒流程,清洗工自我防护流程,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流程以及手卫生规范,手术室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配制后的浓度检测等。学习结束,全员考核。了解对上述知识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提供信息。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室三区卫生清扫和物表擦拭流程,,特异性感染的处置流程,脱鞋清洗消毒流程,清洗工自我防护流程,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流程,消毒液的配制流程,医疗垃圾的处置流程及六步洗手法等,以图示的形式张贴在清洁工工作区。手术室给清洁工提供手套、口罩、帽子、隔离服、防雨靴、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并教会她们如何正确穿戴。每季度组织清洁工学习一次院感知识。她们在工作的同时,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

1.3 数据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实施流程再造前后手术室空气、物表、地面、细菌菌落数(合格率)比较见表1.

2.2 实施流程再造前后手术室空气、物表、地面细菌菌落数比较,两者有明显地差异。后者优于前者。表1中所列的细菌均不是致病菌。

3 讨论

3.1 手术室对清洁工的管理经流程优化后消除了院感隐患。手术室清洁工承担着清洁工作,与患者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接触较多,很容易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媒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大隐患[3],手术室对清洁工的管理经流程优化后,消除了上述院感隐患。所有清洁工进入(或离开)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衣(或外出衣)、鞋、帽、口罩,清洗或消毒双手。手术室三区环境必须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每天至少擦拭三次以上,如有污染随时擦拭。非洁净区物表每天至少擦拭两次,洁净区手术前房间物表(包括送风口、回风口、器械车、无影灯等)由器械护士用清水擦拭,手术结束后(包括物表、地面等)由清洁工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然后再用清水擦拭清洁。感染手术另行处理。术前提前半小时开启净化机组开关,所有清洁工作均在机组运行中进行。百级净化手术间手术结束清洁完毕后自净20min以上,万级净化手术间手术结束清洁完毕后自净30min以上,才可停止机组运行。

3.2 流程优化后清洁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手术室清洁工人白班、夜班2个班次,分工明确,工作独立性很强,通常是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由个人完成。要有慎独精神,主动自觉完成各项工作,要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手术前后卫生处置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赢得社会的理解与尊重[4]。

3.3 保证了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净化手术室启用后,没有了空气消毒,卫生打扫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容易出现空气培养不合格,甚至造成感染[2]。通过加强对清洁工的培训,保证了手术室环境清洁干净,提高了净化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明确了清洁工工作职责,熟练了工作流程,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拓展了清洁工的知识面。

3.4 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清洁工明确了手术室的有菌区和无菌区,有菌物品和无菌物品。,强化了她们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参与意识,使她们在预防交叉感染中发挥积极作用,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4]。,医院感染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他不仅需要医生、护士同时需要清洁工的参与,加强清洁工管理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小文,摇沈玲,珊摇,彭永喜.手术室清洁工人管理浅析.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9(12),726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篇13

2.1进行护理安全培训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安全文化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要想完善安全文化建设,首要做好便是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工作。首先对于培训的内容主要还有:①理论学习,让护理人员了解安全形势,能够对国内外医疗安全大环境以及对护理安全的需求等进行了解,同时了解自己工作中的安全隐患[2]。②能够有效利用报刊媒体报道的安全问题实例来进行警示教育工作。③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隐患防范方式,可以对各项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④对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其次是要对培训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每周要设置专门的交流时间,让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以此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及探讨,从而来找到解决的有效措施。并且能够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另外要经常对手术室的物品进行监察,仪器以及器具等是否放置规范等,能否正常使用。

2.2进行安全文化氛围的构建

为了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以及服务意识,那么必须要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以此来将其有效运用到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去。若是发生一些不良事件,那么护士长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工作,以此来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要充分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理念,以此来形成完善的安全意识,以便于构建出安全文化氛围[3]。

2.3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

要有效识别护理风险,能够充分完善护理安全预防机制,站在管理的角度来充分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充分对目前护理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手术室物品的准备必须要齐全,操作必须要规范等,以此来有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充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若是手术室引进了新的仪器以及设备,必须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及考核,保证其考核合格后进行操作,在手术室要设置安全隐患记录本,将各种隐患及处理方式进行记录,以此来避免发生类似的现象[4]。

2.4优化工作流程

组织护士必须对各班次以及各项操作流程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及设计,保证其更加科学,以此来避免错误的出现。在手术室中流动的人员较多,并且各种器械的种类较为复杂,尤其是针对一些灭菌物品以及非灭菌物品,必须要按照要求固定摆放,同时也要利用不同颜色来进行标识,药品名称要细致标明。对于一些特殊气体要利用醒目的标识来进行标记。另外,要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标准,提出避免风险的有效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遵循各项制度,能够认真执行,物品以及设备要派遣专人进行管理,要保证手术室的空气清洁,能够及时进行清扫等。最后要设置征求意见以及术后回访制度,护士长要定位征求手术科室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手术患者的相关建议,以此来将各项建议反馈给护理人员,以此来针对建议记性合理的组织交流,从而来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此来满足手术中的各种要求,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

2.5完善术前访视以及术后回访工作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必须要进行术前的访视工作,能够为患者讲解各项注意事项,不断去鼓励患者,促进患者信心的提升,以便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术后要有效对患者进行回访,以此来充分了解患者自身的状况,能够针对患者出现的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充分保证患者的恢复,避免出现并发症。

2.6提升护理人员安全以及服务意识

对于手术室护理来看,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必须要应用到护理管理过程中,由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实施,能够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营造一个安全氛围,逐渐转变护理人员对缺陷以及错误认识及处理的态度,能够勇敢承认错误,并且可以对错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思考,从而来了解发生错误的原因,最终进行总结,以此来充分提升对错误的认识。另外哟啊建立口头报告以及书面报告两种形式,能够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以此来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促进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7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

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同时也要充分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几率。要定期设置一些交流座谈会,以此来为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护士长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质量检查,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主动从细节处进行检查,以便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此来完善防范工作。在对各项问题进行分析中,要站在自身以及整体的角度上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管理者要从制度上以及工作流程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以此来不断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免发生一些护理事故,影响患者的手术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来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8提升团队团结合作能力

对于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多个部门的团结以及合作,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这需要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繁忙的工作中要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以及配合完成任务,若是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手术组成员间必须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够提升协作精神,在工作中相互提醒以及监督,充分弥补工作中的缺陷。为手术室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防范意识,保证各项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实,提升护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诉,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以此来在手术室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氛围,不断给予患者亲切感,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手术工作,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悦 祝辉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章萍.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34):181-18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