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实用13篇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1

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管理;监控;临床价值

对于临床治疗工作而言,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生命的重要场所,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质量将关系到治疗效果,因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1]。本文出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控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从护理质量监控制度的完善、护理人员管理、围术期质量管理等多角度进行了综述,详见下文。

1护理质量监控制度的完善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主要靠监控制度,因此,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水平而言,护理质量监控具有重要意义[2]。护理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为:在各个科室建立质控小组,不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与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质效津贴挂钩,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意识。同时,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应保证人人参与,严格把关,自检自控,逐渐实现规划化、标准化。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质量、操作规程等建立健全[3]。譬如说,手术室管理标准、急诊物品管理标准等,标准内设检查项,定期由行政组长进行检查监督[4]。

2护理人员管理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革,当代护理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对护理人员展开人性化管理十分重要。确切落实人性化管理,从而保证其发挥更大的实际效果。强化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5]。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教育与培训,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养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对自己情绪的调节[6]。依靠手术科室的工作人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监控。每月由手术室医生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素质、配合能力、仪器操作能力、业务水平、态度、无菌操作、带教能力等几个方面。评价结果经护士会进行及时反馈,并进行质量分析、谈心等,力求改正。

3围手术期质量管理

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此为护理质量监控的重点。在手术开支前,手术室护士应做好辅助器械的准备工作,保证术中手术用品、器械适用、齐全并且合格规范。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流产等进行了解,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手术流产、要点为依据,与医生默契配合,保证工作细致,准备充足,技术熟练。术中输血、输液、用药以及过敏试验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核查,保证无菌操作,杜绝手术室污染的发生[9]。在手术结束时,应对手术间地面展开及时的清扫,对手术台铺单展开更换,手术当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应进行预处理,而后再进行销毁。针对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手术,应保证相关用物接受了特殊的处理,对手术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杜绝传染,避免交叉感染。

4强化无菌质量管理

在手术室工作中,无菌质量管理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避免手术室感染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对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物品应放在通风良好的无菌敷料室,室内空气保持正压,照明充足。霉菌处理物品包装要保证完整,存放柜应不定期进行消毒。研究发现[7],空气污染为切口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细菌多在墙壁、天花板、地面扬起的灰尘中,在工作人员的衣服中也存在。因此应建立卫生清扫、空气消毒管理制度,控制探视。护理质量为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护理质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办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对质量管理基于充分的重视,对临床护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保证管理模式由经验型管理逐渐向科学型管理转变,最终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盖建华.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27.

[2]刘爱群,邓伟征,林志英.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心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2094.

[3]李春梅,陈锦坚,黎国基,等.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囊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1):2221.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手术治疗有与其它治疗方法所不及的重要性,手术室护理质量按理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通过、有效控制手术室职业风险,预防不良因素发生的关键。因此,加强手术室的科学及规范化管理,完善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责任。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

1.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不但需要具备其它科室护士应有的共同素质,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特殊品质和能力,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患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工作态度严肃认真,注重与协作者的人际关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1.2 精湛的业务素质。①科室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分级进行培训,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分别由科室业务骨干讲课,每次讲课有记录、有讲稿,学员有业务笔记。②科室每周进行“三基三严”理论考试,并要求有记录有成绩。③结合实际工作,每周抽查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并按标准考核。配合好每台手术,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对每个手术患者,从患者的术前访视到手术用物的准备及术中的积极配合着手,不断提高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新开展的手术和新业务进行重点学习。近年来,我院更加注重护理人员的培训,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分别被选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质量管理原则和体系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标准的措施和质量的持续改行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

2.1 质量控制组织结构。为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行,科室共成立了三个小组,即:质量控制小组,安全控制小组和院内感染监控小组。分别由工作能力强,业务熟练,工作细心,技术操作规范的护士担任组长,全面进行护理质量的监控,改行和落实工作。

2.2 明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制定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医院管理标准,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标准。①护士长管理质量标准。②护士工作质量标准(责任护士质量标准,巡回护士质量标准,洗手护士质量标准)。③消毒隔离质量标准。④仪器质量管理标准。⑤标本及污物处理质量标准。

2.3 督促检查质量,保证医疗安全。①质量控制小组每周重点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包括查对制度,巡回、洗手护士职责执行情况,防止接错病人,弄错手术部位。凡进入体腔、深部组织的器械,敷料、缝针等用物都应有巡回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清点、完成三次清点过程,即:术前、术中、术后,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确认。②安全控制小组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科室聘请院内相关部门进行防火、防盗等知识讲座培训。每日由责任护士检查科室水、电、空调、氧气及门窗的关闭,检查 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联系有关科室进行解决,保证每台手术均能顺利进行。③院内感染监控小组,每月组织学习院内感染知识一次,随时抽查科室保洁执行情况,随时抽查垃圾分类,污染手术后器械、用物及空气物体表面的处理消毒并有记录,每月做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无茵物品灭菌效果监测一次。各项监测必须达标,并有记录。

2.4 护士长和质控员每日有重点检查,根据各级人员职责进行不间断的跟踪检查,不断了解服务态度、技能落实情况,在护理部组织协调下,每月对手术病人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服务的环节质量,寻找现存的和潜在的质量问题分析总结,并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制定整改措施,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行和提高。

3 注重与协作者的人际关系

手术工作是群体劳动,工作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协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手术相关科室,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我们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手术科室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解决,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4 效果与体会

我们通过从2006年对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与持续改行的实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建立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量化考核内容,理顺报务环节,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使手术患者满意率达98%,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3%,护理差错事故为零。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护理工作提供全面、整体、高质量的服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护理工作现代化和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1]。质量控制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护理管理则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工作程序[2]。一直以来手术室的质量管理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升级达标的重点考核内容。手术室的各个环节、各项操作与患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本研究从本院手术室实际出发,于2007年成立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组,通过不断探索和持续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层流手术间8个,年均手术量7500台次。现有护士19名,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5名,护士8名。

1.2 成立质量控制组

根据本本院手术室特点,经过实践,设计出了以护士长为护理质量控制组组长,各管理小组组长为成员,下设业务教学管理小组、急救物资药品管理小组、设备器材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共5个管理小组,每组3~4名,形成在护理部领导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组-护理管理小组-成员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

1.3 明确各管理小组工作内容

1.3.1 业务教学管理小组 按照护理部要求和手术室的专业特点拟定业务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年资的护士确定培训内容。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3次,负责进修、实习护士和新护士的业务培训,指导、检查和落实三基考核实施情况,负责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学习。

1.3.2 急救物资药品管理小组 熟悉各种抢救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随时检查各种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等装备,急救器材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抢救车内的所有药品、物品必须按要求准备,定数量、定位置、定品名,随时清点,固定放置,用后及时补充,以便随时取用。建立专职麻醉护士,加强对品、器材和麻醉用品的严格管理,品的管理必须“五专管理”,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固定基数[3],严格执行品管理制度。

1.3.3 设施设备器材管理小组 其负责设备仪器的管理和档案建立,妥善保管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和电路图等,便于查询维修。登记设备名称、生产厂家、领入时间、保修时间,售后维修电话等内容;给每一台设备、仪器制作各自的操作程序卡,挂在仪器旁,便于操作者查询阅读;建立使用登记制度,每次使用大型设备和仪器后,登记使用时间、运转情况、使用人员及维修情况;有明确的消毒灭菌制度,根据仪器的消毒灭菌要求采用适合的消毒灭菌方法。各种设备器材定位放置,使用后应立即归位,同时必须有防尘、防潮设施。

1.3.4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在院内感染科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跟踪环境质量,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物品的灭菌及卫生清洁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4]。对手术室重要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管理,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无菌包的包装、灭菌和放置,消毒溶液的更换,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手术人员手的清洗和消毒,手术中和麻醉中的感染预防,手术后的处置以及手术间地面和墙体的清洁等,各项要求符合规定。

1.3.5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手术室紧急预案,加强安全管理责任心和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各项防范措施到位,包括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手术患者的安全,不发生接错患者、做错手术、坠床、烫伤、烧伤、冻伤、压伤等事故,按要求认真完成对手术器械、缝针和敷料等物品的清点,做到万无一失;保证手术器械、敷料、用物准备齐全,性能良好;确保标本送检及时,存放符合要求;加强对仪器、设备、医疗气体、各种废气排放、以及手术间环境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措施的全面落实。

1.4 实施保障

1.4.1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制度和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培养责任意识、慎独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岗位责任的自觉性,重视环节质量[5],养成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的习惯。

1.4.2 组织保障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完善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护士长要抓好关健环节的质量控制,年初拟定工作计划,定期开展质控活动,各管理小组半年进行轮换,做到新老搭配,传、帮、带和交接工作。形成在护理部领导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组-护理管理小组-成员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

1.4.3 团队作用 护士长要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参加科室的管理工作,改变长期以来由护士长单一管理的观念,强化团队精神的作用。要让护士深刻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和目的,激发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自觉参与质量管理控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寻求更完美的工作方式,达到全员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6]。重视护士基本功的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医德医风、操作技能和专科技术,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为每一位护士创造学习机会,通过多种途径,使护士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方法,掌握护理学发展动态,提高护理工作能力和护士自身素质。

1.4.4 持续改进 各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以自查或交叉检查的形式发现科室质量存在的问题,对于问题突出的在早会上及时通报。每月底由护士长组织质量分析讨论会,首先由各管理小组汇报本月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护士长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意见,作好记录,让全体人员知晓本月科内需要吸取的教训和改进的方法,同时提出下次检查的重点。在下一次检查时,对上一次查出的问题进行追踪、反馈,如反复出现同一问题,应追究责任人,必要时给予处罚。每次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每季度接受护理部组织质量督查和指导,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 结果

通过建立手术室质量控制组的分组管理后,制度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各个环节有人监督和管理,合理利用了科室的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自身修养得到明显提高,主人翁意识增强。在进行手术配合时积极主动,工作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手术医生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由开展前的91.5%逐年增加到97.2%,患者满意度由开展前的84.3%逐年增加到95.6%,手术包灭菌合格率达100%,空气培养、手术人员手的细菌培养符合规定要求,患者切口感染率低于0.05%,患者投诉率由开展前年均12例,下降到年均3例,无护理纠纷和事故发生,护理质量明显得到提升。

3 讨论

3.1 改变了长期以来护士长单一管理的传统模式

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人,长期以来,手术室的管理工作由护士长一人承担,由于手术室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护士长一人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通过以质量控制组为核心,护士长为主管,各管理小组为责任,组员参与的三级管理模式后,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责任,层层负责,形成全方位、全定额、全过程无缝隙的有效控制[7]。

3.2 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护理人员养成了主动学习、主动请教、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意识。

3.3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大家平时沟通交流机会少,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后,把质控的工作纳入到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中,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相互支持,互相配合[8],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在科内形成了重安全、重质量、重管理的氛围,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科室的凝聚力,打造了具有手术室专科特色的服务团队。

3.4 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通过质量控制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管理,能及时发现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护理工作始终处于监控状态。充分发挥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以制度管人,工作中有章可循,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的良好风气。护士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有效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使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9.

[2] 许军萍.手术患者全程护理质量环节控制与管理[J].吉林医学,2009, 30(16):1868-1869.

[3] 国务院.品管理办法[Z].1987.

[4] 余景霞.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46-147.

[5] 冼日凤.新形势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83-1484.

[6] 孙丽波.护理质量的提高需加强全面质量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38-2140.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4

手术室质量控制是保证手术质量,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主管护师既有较强的护理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管护师参加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能够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对手术室质量控制提供指导。

1 促进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

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主管护师经验丰富,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及缺陷了如指掌,让主管护师参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既可以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依据,又可以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加强质量控制,消灭隐患于萌芽状态。同时,主管护师还要带头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主动进入到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奠定基础1。

2 促进院感监测工作

院感监测工作是手术室无菌操作的重要保证。主管护师能够促进院感监测员的工作,严格管理手术室的各重要环节、流程以及危险因素。定时、及时使用动态杀菌机对手术室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对手术室的空气、物表以及护理人员实施生物监测,保证消毒杀菌的质量。每周更换1次戊二醇消毒液,对各类储槽、容器每天至少灭菌一次,每日监测含氯消毒液一次。每天检查灭菌包,保证灭菌包的使用期限在有效期内,且及时发现有效期内存在质量问题的灭菌包。

3 促进手术器械以及相关仪器的保养与管理工作

手术器械以及相关仪器的质量是保证手术质量与患者安全的重要条件。在手术器械和仪器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主管护师要认真严格对手术器械和相关仪器进行登记,为相关仪器制作专门的操作程序卡,将其挂在仪器旁边,以避免错误操作。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相关措施,确保手术器械以及相关仪器有专人管理,专人保养,使用有登记,维修保养有记录2。

4 促进敷料制作以及相关物品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正常进行过程中,敷料以及其他必不可收的手术物品不但要供应充足,而且要有质量保证,切忌敷衍了事,制作简单,不达标的敷料以及相关物品进入手术操作流程。在敷料制作以及相关物品的准备工作中,主管护师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准备,确保敷料以及相关物品质量达标,供应充足。平时,主管护师还要及时对敷料以及相关物品进行清点与整理,发现不足,及时添置,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敷料以及相关物品,要坚决杜绝进入手术操作流程之中,确保手术质量。

5 促进术前、术后访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为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使其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更好地配合,主管护师要要坚持和其他护理人员一道在手术进行前一天对将要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中必须注意的相关事项以及疾病的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在让患者对手术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解除患者恐慌不安的心理。在手术成功完成后的第二天,主管护师还要组织相关护理人员一道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询问患者术中、术后感受,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怀,并督促检查手术护理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手术护理记录的完整与规范3。

6 开展手术室护理知识培训

主管护师定时开展手术室护理知识培训,讲授手术室专科护理知识,特别是针对重点和难点,更要做到认真细致。在讲授过程中,主管护师要认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逐步提高护理人员解决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管护师还要认真组织考核,通过考核发现知识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主管护师还要积极组织并参与急救工作,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不断提高一线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两年来,我院充分发挥主管护师主管护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大幅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由两年前的78.89%提高到98.64%,手术医生满意度由两年前的90.32%提高到99.21%,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由两年前的97.6%提高到100%,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由两年前的1.02%下降为0.01%,患者的投诉率下降为0%。

总之,主管护师参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有效解决问题,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利于协调手术室人员展开急救工作,提高医护间、护患间的沟通能力,增强患者与其家属的安全感。充分发挥主管护师的责任感,挖掘其工作潜力,带头参加工作,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人力资源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主管护师在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一线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手术中的配合质量。通过主管护师参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还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为打造一支具有集体精神,作风技术均过硬的手术室护理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5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手术室在职护理人员14名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年龄20~34岁,平均(27.36±5.21)岁。其中护师5名,护士9名。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在职护理人员12名,设为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7.21±5.09)岁。2组一般资料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根据护理部门实际工作内容,成立护理文书质检组、五常法组、压疮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检组和教学组。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中,建立组长—质控员模式,每个小组由2名成员组成,小组组长由具有丰富经验、专业水平较高的护师担任。护士长全权负责整个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定期抽查相应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质控人员对本组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然后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对护理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观察以及发现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本组成员共同探讨、分析护理工作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各个质量控制小组均以本组检查工作为重心,掌握本组检查方法、内容以及标准,每周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会议,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制定下周期工作目标。每月开展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总结会议,对护理工作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汇总,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法。1.2.2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护士长分配质控工作任务,组长和质控人员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质控小组根据手术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标准,科学制定质量控制工作评价标准,如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标准,其主要内容有:表格外观:总分10分,通过查看病历的方法进行检查,质量要求:①外观整洁,无破损,字迹清楚,无涂改。评分标准:出现不整洁情况扣1分;出现破损情况扣1分;出现不整洁、有破损、字迹不清以及有涂改情况:1~2处则扣0.5分,3~4处扣1分,如果有4处以上则不得分。②按要求用笔。评分标准:用笔不正确不得分。③患者资料填写齐全。评分标准:患者资料1~2处不符合扣1分,3~5项漏填或不符合扣4分,5项以上漏填或不符不得分。术中护理记录单:总分70分,通过查看病历的方法进行检查,质量要求:①书中注明内容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一致。评分:有1~2项不符合相应扣2分;有3~5项不符合相应扣4分;有5项以上内容不符合则不得分。②术中记录内容填写齐全、无漏项。评分标准:1~2项不符合扣2分;3~5项不符合扣4分;5项以上不符合不得分。③手术过程中所记录的内容与手术以及麻醉的实际情况记录相一致。相应的评分标准为:有1~2项内容不符合则扣2分;3~5项不符合扣4分;5项以上不符合不得分。④应用医学术语,无错别字、漏字,描述恰当。评分标准:1~2项不符合扣2分;3~5项不符合扣4分;5项以上不符合不得分。⑤手术器械标签粘贴规范。评分标准:粘贴不规范扣2分。⑥签名、签时间规范。评分标准:1项不符合或漏签1次扣1分;2项不符合或未签扣2分;3项及以上不符合不得分。医嘱单:总分20分,通过查看电脑执行医嘱的情况进行检查。质量要求:及时执行医嘱、规范签名、签时间。评价标准:漏签名1~2组扣4分;漏签名3~4组扣8分;漏签名4组以上不得分。1.2.3质控组的工作内容:各个质控小组根据本组工作职责和质控标准,对相应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①护理文书组对手术室中的各类文书进行抽查,护理记录是否完整、详细、规范、真实,对护理人员依从医嘱的情况进行查看。②采用五常法组来查看手术室中相应清洁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手术室的空间布局情况、手术物品摆放情况,如药物的存放、医疗器械的摆放等,药品、仪器、器械等各类物品标签是否清晰、是否符合规范,手术记录是否全面、规范,手术室各类物品的供给情况,如应急药品、品、消毒用品等,手术室废弃物、报废物的处理情况等。③教学组针对手术室工作内容,制定手术室实习生、新护士、研究人员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护理理论知识教学以及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措施,制定教学实践,对教学的具体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记录。④消毒隔离组对消毒用具、用品供给情况进行检查,查看消毒措施是否合理,检查消毒人员消毒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消毒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如无菌条件的操作、手术室的环境卫生、手术室的灭菌器的管理以及无菌的操作技术等;⑤管理质控组检查本院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手术室中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相应执行情况,检查各个护理岗位工作流程是否合理,职责履行是否到位等。⑥压疮组检查压疮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否合理,按照规范评价压疮的等级,记录压疮的发生情况,并对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摆放进行记录。质控员对本组质控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规范、全面地记录各个质控结果,汇总成工作报告,定期将该工作报告汇报给护士长,并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各个质控小组每月开展质控汇总工作会议,共同探讨护理工作改进方法,所有质控组成员均发表各自的看法,并总结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1.2.4相关培训:手术室中所有护理人员都应当参加相关培训,主要向护理人员讲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基础知识,让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各个小组组长对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进行讲解,并解释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并共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所有护理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分析、总结,并对相关质量控制管理的工作进行合理修改。各个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将质量管理标准以及评价标准装订成册,对相关标准和评价措施进行学习,做好熟练掌握质量控制管理的相关内容,科室护士长和小组组长监督。

2结果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之前,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有:手术中所用器械的数量不一致情况11例,手术中物品的准备不完善情况15例,损害手术室中贵重的设备及仪器情况6例,急救箱中的药物放置不全情况11例,药物器械相应摆放较混乱情况12例,手术室中药物出现外漏情况5例,23例漏签医嘱,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有:11例手术器械的数量不符,15例手术物品的准备不全,6例损害贵重的设备仪器,11例急救箱内的药物不全,12例药物器械的摆放较乱,5例药物出现外漏,23例漏签医嘱,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6

目前医疗技术不断的前进,对于护理工作来说也具备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工作的整体性进行质量提升。通过强化质量控制来建立起现代护理管理体系,让其满足现代医疗事业的需要[1]。质量控制是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让护理质量获得提升,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流程[2]。手术室质量管理是作为医院综合实力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升级的标准之一,需要对其进行考核。手术室的每一个环节和操作都是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需要特别的重视。我院自2007年以来就开始着手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组,希望能够对医院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控制管理,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层流手术间8个,年均手术量7500台次。现有护士19名,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5名,护士8名。

1.2 明确各管理小组工作内容

1.2.1 业务教学管理小组 按照护理部要求和手术室的专业特点拟定业务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年资的护士确定培训内容。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3次,负责进修、实习护士和新护士的业务培训,指导、检查和落实三基考核实施情况,负责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学习。

1.2.2 急救物资药品管理小组 熟悉各种抢救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随时检查各种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等装备,急救器材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抢救车内的所有药品、物品必须按要求准备,定数量、定位置、定品名,随时清点,固定放置,用后及时补充,以便随时取用。建立专职麻醉护士,加强对品、器材和麻醉用品的严格管理,品的管理必须“五专管理”,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固定基数[3],严格执行品管理制度。

1.2.3 设施设备器材管理小组 主要工作就是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对设备建立档案,将其说明书、操作手册以及维护手册等等资料进行保管,便于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每一台设备的入院记录都详细记载,每一次大修检修都详细记载,每一次设备的使用人员以及使用的手术名称,患者资料等等都记录好,确保精确管理设备。设备存放在保管室内要对其进行消毒,每次使用前后均要进行恰当消毒方式。保管妥善,为其进行防尘、防潮保护。

1.2.4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联合医院感染科共同开展工作。对医院的环境质量以及消毒制度进行完善,在消毒和灭菌等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完善管理措施[4]。对手术室重要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管理,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无菌包的包装、灭菌和放置,消毒溶液的更换,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手术人员手的清洗和消毒,手术中和麻醉中的感染预防,手术后的处置以及手术间地面和墙体的清洁等,各项要求符合规定。

1.2.5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制定手术室紧急预案设立安全管理小组[5],将责任和谨慎的态度贯彻于工作当中,医护人员能够对规章制度以及操作流程都规范化,操作前要仔细再三的核对,避免手术事故出现,将防范工作做到位。

2 结果

手术医生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由开展前的91.5%逐年增加到97.2%,患者满意度由开展前的84.3%逐年增加到95.6%,手术包灭菌合格率达100%,无护理纠纷和事故发生,护理质量明显得到提升。

3 讨论

3.1 改变了长期以来护士长单一管理的传统模式

人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6],以往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都是由护士长担任,因为手术室的工作量繁重,单凭一人之力很难面面俱到,工作难免会有疏漏。建立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主管,分配各小组责任范围,组员共同参与,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让手术室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层层递进,层层监督,将责任落到实处,保证质量管理的无死角,全程化[7]。

3.2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手术室不比普通的科室,其工作是紧张繁重的,手术人员没有机会进行其他的沟通,因此建立质量控制小组,能够将质控工作分配到各级人员当中,人人都是质控的成员,人人都有职责,这样工作就会更加谨慎仔细,相互之间也能够更好的进行配合[8]。

参考文献

[1] 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9.

[2] 许军萍.手术患者全程护理质量环节控制与管理[J].吉林医学,2009, 30(16):1868-1869.

[3] 国务院.品管理办法[Z].1987.

[4] 余景霞.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46-147.

[5] 冼日凤.新形势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83-1484.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7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整个医院服务质量的体现,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预防控制,才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针对不同阶层护士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①新入科护士实施入科培训计划,按照手术室工作内容制定1周的重点培训和为期6个月的综合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无菌操作、感染预防、手术安全等方面,综合培训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专业内容,使新护士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手术室工作中来。②其他护理人员则重视在职继续教育,按照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等级别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在职继续教育,除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外,也要加强专业护理内容的培训,着重培养前瞻性护理的意识,从而防范于未然。

3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

3.1完善护理制度

许多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士未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所引起的,因此必须完善护理制度,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制度能够落在实处,对护士能够起到一个监督、指导、管理的作用。要结合实际,对交接班、查对制度、药品管理、手术间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医疗废品管理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2优化工作流程

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在以往工作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包括手术器械准备、手术配合程序、医疗器械清洗、贵重器械管理等,全面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3.3规范器械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设备和新器械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了让这些物品能够更好、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手术室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监管。对于外来器械、材料要加强管理,严格消毒灭菌,完成检测,用于患者的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要验证合格,必要时根据性能进行高压灭菌或戊二醛浸泡灭菌,严格杜绝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用于患者。

3.4建立麻醉医嘱制度

麻醉医嘱指的是在围手术期为了实现麻醉措施而共同执行的而具有指令性的医疗文书,其主要内容包括麻醉处理、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术后镇痛等情况,并记录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及过程。建立麻醉医嘱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临床麻醉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监测机制,进一步的规范手术室医疗护理行为,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4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监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对于合并有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患者,在器械使用后要双重消毒,敷料按要求焚烧,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管。此外,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避免形成交叉感染。

5规范手术护理记录

5.1完善手术护理记录单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相关规定,制定手术室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单中要求记录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前访视、手术过程、术后情况、器械敷料使用及灭菌包监测等内容,由当天负责的医生、护士分别前面归档,一旦发生问题有据可依。以此来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警惕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5.2清点物品记录

在术前术后要将手术物品进行清点,详细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若出现术前、术后器械物品不符的情况,则应当如实在物品记录单上写明原因,并由护士长或管理人员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各项记录要及时、客观、真实、准确,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必要法律依据。

6确保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6.1成立质控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资深护师担任成员,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负责对各岗位护士职责和护理安全的检查和监督。质控小组要完善各级人员的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值班护士等工作职责的确立,要求每个护士都能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工作。同时要做好专科操作的指导,对于普外、脑外、心外、泌外等不同科室不同术式的目录、物品准备、手术步骤等进行统一规范,实施流程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护理安全。

6.2加强围术期质控

(1)术前质控:要求手术间空气消毒达标,温湿度适宜,在术前30min内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检查手术物品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定期清洁手术推车,检查车身、车轮以及各轮轴处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巡回护士在术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再次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备,确保手术安全、有序进行。在患者送入手术间后要和手术医师进行再次核对患者信息。(2)术中质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手术台上做到“四查”,分别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进行器械清点,由巡回护士将器械和敷料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将添加器械及时记录,器械护士要管理好所有手术物品,防止术后遗漏,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手术结束后认真完成与病区护士的交接,重点交代术中监测和观察的内容。

7成效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在科室内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增强了护士的预防控制意识。而通过全面的培训措施,提高了护士对风险隐患的识别能力,护士们熟练掌握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并能够创新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并落实。减少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2014年全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12%,与实施前的2013年的2.6%相比,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面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质量。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住院部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6∶28,年龄22~63岁,平均(41.36±7.14)岁,骨科16例,妇产科15例,普外科11例,其他12例;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1∶23,年龄22~65岁,平均(42.16±7.25)岁,骨科13例,妇产科12例,普外科10例,其他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加强手术室操作要求,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遵照手术室流程操作,遵守院内制度做好签字、登记等工作,定期行无量化考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术室护理管理:①护理人员管理:定期培训管理医护人员,为其普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诱因及防控重点,做好防治工作;医护人员按责任、分级制管理。②医疗操作护理管理:制定防控感染方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细化科室感染预防工作,尤其是婴儿室、产房、手术室等,规范操作。③患者护理管理:医护人员按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护理,为其说明医院感染常发因素,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若亲属探视,需按流程操作,嘱患者勿随意串房。④日常消毒护理:供应室消毒严格操作规程,科学分类各科室、各种类医用器械,区分污染区、清洁区,定期消毒器械;消毒管理人员做好防护工作,穿防护服,洗手遵照洗手法标准;定期消毒院内,保持空气流通。⑤加强监管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监管制度,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空气、地面、器械消毒等情况,及时纠正问题,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医院感染情况;参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评定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分值0~100分,分值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呈正比[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医院总感染率14.81%比对照组54.55%低(P

2.2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手术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若手术操作时,患者显露时间过长,且手术器械未严格效果,均可引起患者术后感染;加之医护人员防护工作不当,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也可引起感染,易增加医院感染风险,故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院总感染率14.81%比对照组54.55%低,提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患者各类感染发生。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医疗操作、患者、日常消毒等方面的护理管理,再细化各方面的感染预防管理。加强围术期内的感染预防护理,如从手术开始至手术完成,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室准备、环境及器械消毒、检查空气菌群等细节工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洗手方法,穿戴职业防护,以避免感染[4]。另外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室护理管理不仅可减少院内感染,亦可提高护理安全性,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院内定期培训医护人员,为其普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诱因及防控重点,增强其控制医院感染意识,并按责任、分级制管理医护人员,以明确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可加强护士安全护理理念[5]。同时完善医院感染监管制度,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各指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做到安全护理。

综上所述,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后,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且提高护理安全性及其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贤,李晋.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32(7):143,145.

[2]杨云美.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6):174.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9

医院感染事业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改革发展,各医院均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医院感染问题逐渐被人所重视,手术室的管理也必须按照预防医学的规律正常运行,使环境保证手术的病人不受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侵袭和影响,提高手术成功率,控制和降低手术室医院内感染。

1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1.1 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真正认识到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和愈合,也可造成社会和个人在内的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因为手术室护理与医院感染是不可分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使用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来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以,护理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重大作用。通过办学习班和送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教育,提高对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内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以控制护理原因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1.2 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紧迫性的认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放疗、化疗及抗生素应用,加之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致使感染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医院感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这将对医院感染控制在内的医院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立即加大力度,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

1.3 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长期性的认识:医院感染控制是日常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诊疗活动中,因此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组织、经常地对护理人员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教育,使他们自觉地按照正规操作规程独立完成工作,熟悉和了解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理论和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监测方法及各种消毒、灭菌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使手术室的人员都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此外,还要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作为手术室最基本的常规建设之一,做到常抓不懈,才能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内感染,保证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1.4 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系统性的认识: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既包含有技术因素,又包含有管理因素。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必须加强监测,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要有效在控制医院感染,不仅管理程序要完善,管理措施要落实,而且监控手段要到位,学术水平也要提高,这样医院感染控制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2 健全体制,严格消毒

2.1 健全组织,落实职责:医院感染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在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为主导,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监控。同时健全和落实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手术室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了由专职护士为主的医院手术室感染监控组和层次分明的三级管理体制。一级管理为手术室兼职护士长和护士;二级管理: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三级管理:医院感控科,各级管理组织均有自己相应的职责和任务。

2.2 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在深化医院改革中,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制,我院也在逐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大大地提高了专业队伍素质,形成各施其职,责任落实,保证质量的良性工作机制。我院感染控制管理科还进一步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的规章及制度,强化管理,严格监督,促使医院各科室把医院感染控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我院手术室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和感染质控指标体系,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上都制订了有关规章制度,对于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奖惩措施。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日益制度化,减少了人为的失误。

健全制度,制订措施,严格执行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最近几次医院的定期检查中,手术室的院控指标均达标,其余的各项管理水平都有普遍提高。控制医院感染不仅要靠制度,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中,只要人人努力,院控工作定能收到成效。

2.3 严格消毒管理措施:手术室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搞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要保证,我院的手术室布局合理,设施也较完善。我们制订了整套有关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的具体措施,使全科人员有章可循,自觉执行。

手术室的无菌手术区和非无菌手术区进行严格划分,并有醒目标志。通过“三基”严格的训练,提高了全科人员消毒隔离概念,加强了消毒隔离管理,改进了不符合消毒隔离等方法,使手术室的消毒管理做到了制度化、规格化。并能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手术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贯穿于本职工作中。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列为医院最基本的常规建设之一,不仅要经常性的强化监控意识,做好基础预防工作,更要适应手术室医院感染特点的变化,不断提高手术室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监测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才能使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轨道,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质量,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孟国静.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06):864-865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10

手术室是医院的心脏科室。它不仅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基地,而且是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1]。手术室的护理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危和医院的护理质量。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使护理活动更加规范,管理更加科学,流程更加优化,减少医疗纠纷与缺陷的发生,达到护理工作的零缺陷。

1护理质量管理的现状

1.1无菌技术管理

1.1.1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控制管理手术室的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对空气中的非生物粒子和生物,粒子均要加以控制,以达到生物洁净标准。但手术室每日进出人员多流动性大,其鞋 、衣物、敷料 、被单等的清洁程度与手术室工作环境尤其是手术问的空气净化程度密切相关。

1.1.2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管理手术物品包括手术器械、手术敷料以及手术相关仪器设备等。由于手术物品每日用量大,使用人员多,使其清洗、打包、消毒等环节质量监控较难。

1.1.3无菌操作技术管理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科刷手术、穿手术衣、戴手套、铺无菌巾、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术中无菌要求等。由于带教差异以及个人接受能力和个人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无菌操作技术的执行管理难度较大。1.2器械保管及维修手术器械保管及维护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由于各专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各种先进仪器、设备以及先进手术器械也日益增加。手术室工作任务重、人员配备不足、人员流动性大,加之护士对新技术、新业务、新仪器设备掌握不充分等因素均影响了仪器、设备及器械的保管和维修。

1.3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较注重术前器械物品的准备, 对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患者的身体、心理准备关注不够全面。手术中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多依赖于麻醉医生, 其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1.4差错事故隐患手术室工作中差错事故隐患较多,如接送患者、术前器械物品准备、术中用药与输血输液、标本送检、体腔遗留物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给手术患者甚至非手术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1.5与手术相关科室协调的管理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涉及到多个手术相关科室,与众多手术医生、手术患者之间的沟通以及手术时间的安排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上是与手术相关科室协调的重点。

1.6手术室护士素质目前手术室护士对常规手术的配合较熟练,但对于变化快的新术式、新技术缺乏钻研精神。即传统思维模式影响了护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

2.1强化安全和护士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 "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要求对待就诊患者做到: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患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克服只强调急诊忙,压力大,护理工作难做的不正确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积极满足患者需求[2]。采取各种形式分层次组织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患者与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 认清工作中存在违法、 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 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及差错讨论会的感受,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科室内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操作技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思想素质教育。在抓基础护理的同时,按期组织专业性的业务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随着医疗学科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我们营造了一种相互竞争、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氛围,将课题责任到人, 实行定期责任管理,使大家在你追我赶的气氛中业务素质迈上一个新台阶。

2.2严格制度

2.2.1严格无菌技术管理手术间地面、墙壁、门窗以及手术问内设施每日要除尘。手术前、中、后要开层流净化空气,每月要做空气培养以检测空气净化效果。统一无菌操作规程,对要进入手术室的相关人员集中培训严格考核 ,规范无菌操作技术。对于手术器械 、敷料实行" 谁用谁包" 的制度并且要签名,以确保手术器械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2.2.2严格特殊仪器设备管理各专科特殊仪器和精密仪器如腹腔镜、管腔镜、关节镜、C-臂x线机、超声乳化仪等要建立档案,档案内包括使用维修说明书、线路图\有关技术资料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做到定人使用、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建立使用登记本随机器保管,及时记录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仪器运转情况及维修情况,定期检查保养。

2.2.3严格安全制度管理安全是护理质量最直接的保证,为了达到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的目的,手术室要建立一般规则、参观规则、接送患者规定、查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防护制度、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卫生清洁制度、手术问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有章可循。

2.3沟通与协调

2.3.1定期召开各手术专科组会议,对手术配合、各项制度落实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工作体会等进行交流,对集中突出的问题制订有效可行的对策,减少工作中重复错误的现象,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2定期向各手术相关科室发放手术室工作质量问卷调查表,及时收集各科室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客观及主观原因并制订相应改进措施,以融洽各科室问关系,共同维护和提高护理质量。

2.4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术后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十分重要,是护理质量能够持续提高的关键和保证。建立由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的质控小组,不定期地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与质效津贴挂钩,以增强大家的自律性,使质量观念从降低" 缺陷百分率"向" 零缺陷"转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5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要注意礼节礼貌,要尊重患者的信仰和要求,适时表达"同感心",以达到护理服务的最高境界。在术后的访视中,做好健康教育同样重要,要知道健康教育的好坏是影响护患关系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2.6加强环节质控,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责任大,风险高,工作人员如不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也会给医院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此,科室成立以护士长、骨干护士为主的质控小组。定期检查环节质量1~2次/月,结合平时的抽查,规范工作流程,每月底召开差错缺陷分析会 ,对本月存在的质控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对当事人提出批评,将存在的问题上报护理部参与医院的考核[3]。护士长加强手术间的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更科学地计划、组织、决策、指挥、协调及控制手术室各项工作,减少安全隐患,杜绝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手术室的管理特点和趋势应该是在加强质量管理、感染管理及安全管理的同时,以质控为中心,加速人才培养,应该向洁净手术室的建设方向转化,向整体护理方向转变, 向专科配合方向发展,向多学科理论及技术方向发展,向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实践发展, 向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迈进。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管理对策,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4]。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护理的风险的意识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显著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抢救满意率明显提高。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 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清泉,主编.医德概论[M].湖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3-104.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11

1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 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其观点主要是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认 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认为质量总能得到改进[2]。只有掌握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才能更好改进自己的工作。

2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

按四大步骤循环进行: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第二步是分析问题;第三步是解决问题,包括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并落实;第四步是检查实施情况,评价实施效果。

2.1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是护理质量改进的关键,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工作,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就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较多问题。例如: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找问题;根据检查反馈信息找问题;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找问题;根据送出去请进来的人员带来的先进理念找不足 ;还有全科人员工作中、护士长每日五查中发现的问题。小问题立即解决,复杂问题提交科室质控会讨论解决。

2.2分析问题:采用群策群力法。护士长召集科室人员围绕如何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改革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预防护理缺陷或事故的发生、规范人员操作等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讨论,找出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医生及患者满意度,阻碍手术护理质量提升的问题,确定为优先的护理质量改进问题。内容涉及手术室分区布局、操作流程、医疗安全、手术配合、护理书写、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手术标本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3解决问题: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就要立即着手制定改进计划和确立改进目标。

2.3.1手术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首先护士长要对质控小组成员讲解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及必要性及如何实施质量改进等,必须要得到小组成员的重视和支持,单凭护士长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2.3.2确定预期目标: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存在问题,先要制定一个改进目标,有了目标工作才更有动力。例如年内实现手供一体化的目标;全面改善基础器械的目标;实现专科化护理目标;改进标本送检流程的目标;加强专科培训目标;手术室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缩短连台手术等待时间的目标等。

2.3.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原因分析及预期目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落实质量改进计划,CQI计划包括具体改进项目内容、具体工作流程、要求、实施者及完成时间等。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职责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一系列操作流程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各种流程进行学习;同时制定并实施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培训计划;规范手术间物品放置,制定物品、仪器放置标准,实行责任制定人管理;制定各类常见手术配合程序及相关物品准备;质控小组定期调查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2.3.4实施:全员参与,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意识。各质控人员严格落实督导本质控项目,建立质控手册,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落实情况如实记录,定期总结。要着重对消毒隔离落实情况、人员仪表及操作、手卫生、文件书写情况、抢救车药品及抢救仪器的良好率、仪器设备完好率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呈报科室质控小组,科室的质控小组每月活动一次,针对存在问题、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导,协助纠正不足,直至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2.4检查:实施情况、评价改进效果 护士长不定期对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标本管理、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器械清洗、设备管理、护理文书等通过定期发放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日常巡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随时关注各项措施落实情况,了解分析每个环节,做好过程控制及问题分析,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修正目标、措施或计划进度。

3结果

融洽了人际关系,特别是融洽了医护关系,提高了管理效率。解决CQI问题,必须全员参加,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参加学习,更新知识。对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但又无法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不仅需全科室人员参与解决,有时也需要其他相关科室的配合协助。通过实施CQI,进一步强化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效率。

4讨论

4.1质量持续改进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关注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它强调了在原有的护理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是一个循环的、永不停止、没有终点的过程。[3]只有坚持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使手术护理管理具有生命力。

4.2信息反馈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承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决策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通过对各相关科室、各个手术护理过程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是未来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4.3实施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控制必须强调全员参与。 医学在发展,手术方式在进步,病人要求在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发展要求。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目标,手术护理质量要得到持续改进,就必须强调手术室护理团体的参与意识,护士长为负责人,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要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保证手术安全。

4.4关注、预防差错的发生胜于监督问题的出现。手术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手术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手术护理安全的保证。任何一项工作成功与否,最后都是要追查过程。正所谓基础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医疗事故,过程质量控制重于结果。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把握好环节质量控制,则结果自然就好。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坚决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手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才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总之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事后的检查和补救,手术一旦发生差错事故,任何补救措施都是无力的,甚至是徒劳的。我们只有做好事前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永久性的、根本性的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各位资深护士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了科室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医生、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12

1 资料与评价标准

调取我院病案室2011年1月~2014年1月所有出院病历中的手术清点记录单2081份,以《四川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审标准(2012)》、《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标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11号)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分析。

2 结果

手术清点记录单在书写规范以及表格的设计上还存在缺陷。2081份手术清点记录单中有书写缺陷的204份,占调取病历总数的9.8%,总共发现书写缺陷265处,主要存在以下书写缺陷。

2.1楣栏部分填写错误42处,占缺陷总数的15.85%:住院号填写错误21处;姓名书写潦草、不易辨认11处,姓名填写错误5处;科别书写不规范5处。

2.2手术名称与实际不相符13处,占缺陷总数的4.90%。

2.3术中所用器械、敷料数量清点书写不规范121处,占缺陷总数的45.66%:其中数字书写格式不规范51处;数字书写潦草、不易辨认有35处,涂、刮、改痕迹29处;专科手术器械书写错误6处。

2.4手术包消毒灭菌标示及体内植入物条形码粘贴不规范49处,占缺陷总数的18.49%:手术中所用灭菌物品消毒灭菌标示未粘贴齐全43处;体内植入物条形码粘贴不齐全6处。

2.5医、护人员签名不规范 40处,占缺陷总数的15.09%:巡回护士代洗手护士/手术医生签名19处,手术医生、护士签名潦草不易辨认18处,带教老师签名漏项3处。

3 原因分析

3.1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些医护人员对医疗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远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来引起重视,以致出现纠纷才亡羊补牢[2]。在工作中忽略了不规范书写、代人签名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没有充分认识到手术清点记录单在医疗纠纷举证中的重要性,从而给医院和自身造成很大的法律风险。

3.2部分护士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 工作中图省事,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规范书写,书写潦草无法辨认,在书写出现错误时没有按照正规方法进行修改,不能体现医疗文件的真实性。

3.3 护士缺编问题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整体素质[3] 由于现阶段护士流动性大,手术室专科护士紧缺,造成手术室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结构欠合理。

3.4手术清点记录单设计上有缺陷 设计者没有考虑到在手术过程当中,根据具体情况,预定的手术计划有可能部分或者完全修改,就造成了实际的手术名称与拟施手术名称有可能不一致,这就给准确书术名称造成了困难。

3.5护理质控体系的监管力度不够 护士长和质控护士没有严把质量关,没有严格按照质控原则很好地履行自身工作职责,以至于出现多种书写缺陷。

3.6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培训不够全面、规范。科室往往只重视护士的专科护理操作培训,对于其他的专科护理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较少,而且没有根据护士的层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培训。一些刚进入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对部分专科手术过程不熟悉,对于不经常使用的专科手术器械名称不能正确书写。

4 应对措施

4.1重视法律、法规、规范的培训。医务科、护理部有针对性地组织医生、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邀请专业律师做具体的案例分析,加强证据意识教育,真正理解手术清点记录单在医疗、护理纠纷举证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学习后进行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让医生、护士在学习中自觉规范执业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法律风险。

4.2重视护理三级质控体系,抓好基础、环节及终末3个环节的质量管理[4]。手术清点记录单书写落实到个人,实行"谁签名谁负责"原则,书写质量与护士日常工作考核和绩效挂钩;每天由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对当日的手术清点记录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外大科护理质控组每月对出院病历的手术清点记录单进行终末质量检查,对手术清点记录单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要集中分析、讨论,将检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集中评讲,并督促整改;护理部质控办平时分别抽查在院、出院病历的手术清点记录单,对发现的缺陷、问题要及时反馈到科室,并监督整改。

4.3修改手术清点记录单的缺陷 在手术名称一栏中增加"拟行手术名称"一项,规范手术名称的书写。

4.4规范手术清点记录单的书写 组织护士学习各项书写规范和标准,要求护士在书写时必须要做到字迹清楚、书写工整,书写中不得随意涂改。对未涉及项术前清点、术中添加用"/"占据,不得留空,这样记录更具规范与严谨[5]。同时护理部协同科室制定书写模板供科室人员学习,规范书写。

4.5加强护士的专科知识培训 培训和规范记录是正确执行术中清点记录的重要基础环节[5], 科室除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外,还对每台手术的护士安排采取"新、老搭配"的方式,便于进行"一对一"的带教。

4.6手术室加强对手术医生规范书写的监控 手术室巡回护士要监督手术医生的签名,要求书写工整、易于辨认,而且必须本人亲自签名。对于书写不合格者要求重新书写,多次书写不合格的医生,手术室上报医务科备案,要求其限期整改。

总之,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手术清点记录单是直接而有效的法律依据,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相关的法律记录[6]。医护人员只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专科知识学习,重视环节质量控制,规范医疗文件书写,才能自觉规范医疗从业行为,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EB/OL]. [2010-02-04].hett://.

[2]朱云,杨秀珍.306份危重病患者护理文书缺陷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256.

[3]丁自清,闵杰.三级医院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28(4):53.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重点篇13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成为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手术室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运行单元[2],手术室因工作量大、工作程序繁琐、涉及专业较多,相比之下是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高风险科室。新技术、新方法正快速和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3]。

1 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医疗器械灭菌不规范,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和(或)输液针口感染发生;医疗器械准备准备不充足或配备欠齐全,或器械未能定期保养,造成性能不良,而延误手术时间;清点物品不认真、不及时做好登记,特殊物品未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如实记录,造成物品清点不正确,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特别是术中大出血填塞大量纱布未能及时提醒记录,易造成异物遗留在于体内;接台手术时间较多的情况下,易出现接错手术患者或开错手术部位现象;用错药物或输入异型血;使用电刀时电极板放置位置不正确引起灼伤或烫伤患者;遗失病理标本或手术取下标本没能及时固定造成标本腐烂损坏;放置不当而致神经麻痹或手术时间过长而致患者皮肤组织受压引起压疮;物、器械管理或使用不当引发爆炸;接送患者时,常因无人看护,发生患者坠床、碰伤及血压突然增高引发严重不良后果;术中护理记录单记录不规范、不详实、不客观,易留护理纠纷隐患;手术室空气消毒不规范,特殊患者未予以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易造成院内感染发生。

2 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

2.1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及责任心不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医疗工作的行为准则,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或采取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会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一旦工作疏忽大意,则会出现接错患者、开错部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灼伤切口、切口遗留异物、标本遗失等。

2.2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或不严格操作规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新手术技术的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如果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并且不能注重业务技能操作的训练,易发生器械清点错误,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操作失误或错误,与术中医师配合不到位,导致在手术配合的不顺利,对一些急危重症、中等以上复杂手术表现出手忙脚乱,不能适应手术的需要,不仅延误手术时间,同时也会给意识清醒的患者造成心理焦虑、恐惧、抑郁,使其丧失安全感和信任感,为其术后不良心理增加负面影响。

2.3 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失效: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还不能达到护理人员的职业规范要求,这就会导致医患沟通不充分、不到位或不良,护理行为不当,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信任、不安全感或是造成医疗不安全的后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其语言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

2.4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工作负荷过重:长期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能达到卫生部编制要求,特别是手术室业务精、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新增护理人员较多,护士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连续接台时常发生,同时洗手护士和巡回护理要全身心的围绕手术进展开展工作,并且要“心到”、“眼到”、“手到”,长期超负荷工作,易造成身心疲劳。有研究报道护理人员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痊愈。

3 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防范措施

3.1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与法制教育: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法律观念意识的强化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经常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学习,牢固树立依法执业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防范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护理记录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记录,应与麻醉记录单保持一致,以免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举证倒置”。

3.2 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将患者送至预定的手术间内,并由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生认真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信息,确认准确无误后进行麻醉、开台手术。手术前及关腹前后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或手术医师认真清点器械、纱布、棉球、纱布垫、缝针等物品的数目,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详细将物品记录在记录本上。

3.3 畅通手术室的护患沟通:如何让患者认可手术室的护理服务,只有充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和理解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只有处理好这一点才有可能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进而缓解护患矛盾,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沟通,且是惟一的方法。

3.4 完善手术室护理质控机制: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室、班组、个人三级护理质控管理网络,加强手术室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强调各级人员应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督导、定期分析、定期反馈,坚持预防为主,强调事前控制,重视痕迹管理,抓实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