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实用13篇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1

首先,要解决好认知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问题。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把认知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是否实现往往被忽略。其根本缺陷在于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善与美中抽取出来。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把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生命体仅当作认知体来对待,致使课堂教学丧失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教学实践的正反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必须真正实现过程与结论,认知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的整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和环境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创新劳动,完成和实现这一教学改革理念的转变。

其次,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人的生命过程是在不断探求有价值意义的生活方式中展开的,在对未来生活的不断追求中实践着现实生活,体验着生命的价值。由此看来,课程在全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的诊释中,它已不是孤立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现实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课程和教学,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根据这一理念,课程和教学应该成为融合学生与生活的中介和桥梁。

再次,思想政治课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能力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的价值不是满足学生眼前的考试需要,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建构未来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自觉地创建未来的生活。然而,传统的教学过多地关注与分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了知识中心主义的“思维倾斜”,这显然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和“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的全球教育理念存在价值取向上的严重歧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国家来说,需要其成员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也只有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能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创造能力,去解决未来各种挑战性的新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搞好我们的教学。

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是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主要途径。搞好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充分发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好德育目标,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目标明确,能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计划性和针对性,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思想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使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素质教育所应具有的创新性特征,进行创新性教学。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突现出来。

其次,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寓思想性、教育性于知识传授之中。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知识教学,最终是为思想教育服务,目的是为了育人。过去那种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教学,是学科本位的表现。教学改革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有人讲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可见,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还是在于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只有把课堂教学变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相统一的过程,课堂教学在本质上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再次,要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使学生的心理、思维、价值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思维活跃,探求力强,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不满足于只接受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互相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面对这些变化教师要正视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权威型”的面孔,让学生感受到在人格地位上与教师的平等。只有建立起“平等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不断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充分展现。同时,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发展和完善个性,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构建教学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能动性。所谓教学互动机制就是通过教师群体的合力,指导学生在协作学习组之间开展互教互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发挥交往的作用,使得师生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有三种互动类型: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三个方面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师师互动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双向互动,这是教学互动机制的前提。做到师师互动,应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通常可以采取集体备课,总体交流的方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也可分工协作,力求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这样既能获取好的教学方案;还可以促使教学研究的深人开展,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生生互动主要是学生间的分组协作,共同探究。科学研究表明,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生生互动的协作学习使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信念、性格、道德等方面都可获得良性发展。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教师的“教”便是使主客体联系起来的媒介。这种媒介所起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真正确立起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最后,要把教学过程变成有意识的思维锻炼过程,即改革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教师应该把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同视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能否引导学生会思、深思、多思,是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逐渐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力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转变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完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全面落实教学教育目标,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密切结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丰富、准确的事实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要紧密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改革实际。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现实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教育内容和素材。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空前激烈,人类的生存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思想政治课可以联系的素材。

第二,坚持从学生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使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同年龄和不同学段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不同,对学习、生活、前途等问题的认识能力也不相同,人生观、世界观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联系实际不能无视教学对象,不能指望随意联系几个事例就可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要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德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倒挂、脱节、不必要的重复和不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现象。要依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五大要素”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原则,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由浅人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2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的优势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其德育功能的特点,抓住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思想政治课的导向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中学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落实和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措施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应具备的功能,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必须承认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广泛性,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

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份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我们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作为教育的课题,讲述必需的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

我们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系统性。思想政治课要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地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其他的社会科学常识来实现的”。可见,其“教育性”离不开“知识性”,而“知识性”虽有基本身的目的要求,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教育性”。所以必须坚持教育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教育性。

2.要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统一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摆事实、讲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3.对思想道德教育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结为量化管理,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纳入量化。但全部转化为量,也是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定性”与“定量”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4.言教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3

二、 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德育教育的关系。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理论性教育(思想政治课),日常思想教育(政教处、班主任、教学行政人员),学生自主活动(团队、学生会)。在学校思想政治课中,我们既在发挥德育各渠道的整体作用,又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作用。思想政治课是道德教育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环节,但思想政治课毕竟只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个局部,主要是通过理论性教学为学校德育功能的完成提供知识基础和理论支撑,给学生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对于学校整个德育而言,这一作用又有局部性质。思想政治课与时事政治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其他各门学科,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才能共同完成。

三、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性特点。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其他有关的社会科学知识,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在传授这些基本观点和有关常识的同时,也就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教育,充分体现了德育功能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养成性。

2.教育性特点。基于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与其他各科相比更具有教育性。国家教育部将中学政治课定为思想政治课,有助于我们对思想教育课的教育性有更清醒的认识。

3.时代性特点。时代性,主要是与国内、国际基本形势和任务相适应,基本形势和任务对思想政治课具有制约作用,同时又给思想政治课以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思想政治课之所以常青,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战斗性,这就是思想政治课不同于一般知识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思想政治课这一特征越鲜明,它的教学实效性越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求新、求活、求近、求实,要“小课堂”联系“大社会”,精心设计,精心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

4.直接性特点。思想政治课相对于数理化等学科德育功能的潜在性而言,学生可以从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通过基本事实(材料、数据、资料、图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方法及其适用的学习,从与教师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中直接地具体、生动、形象地感知什么是真、善、美,应该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把理论知识通过认识转化为信念。

5.中职思想政治课每周2课时,其中1课时用于时事教育。有时间保证,有教师保障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在各学科中居主科地位和在德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要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使德育功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取得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我们政治课教师应做到:

第一,强化德育意识,弄清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根据已定的德育目标,坚持正面疏导,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开辟第二课堂。例如建立“法学兴趣小组”、“时事兴趣小组”等,力求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4

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课,它的任务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体现对学生比较系统的德育知识的教育,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是内在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的。这就决定其教学任务有三:一是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常识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二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导学生把知识、觉悟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也就是说,要做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动四者的有机统一。

二 建立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德育功能

1.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应达到的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课知识;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并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2.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方向性、科学性原则。在建立新模式中要注意把握时代走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条件,系统科学地传授政治课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新模式建立必须联系以下几方面的实际;一是联系校情,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来构建模式,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二是联系学生实际,要弄清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特点和认知情况。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联系国内和国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新变化,进行教学。

第三,研究性原则。新模式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本学科、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新动态,拓展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进一步搞好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

第四,主体性原则。新模式的建立必须以生为本,要注意鼓励学生勇于提问题,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第五,创新性原则。在建立新模式过程中,每位政治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敢于否定自己,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模式。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5

一节好的思想政治课就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黄金时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合理的电教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融为一体。这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最终形成他们自觉的行动和良好思想品德,比教师生硬地说教、训导、灌输,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要采用启发式,增加课堂讨论、课外辅导,有目的地选择诸如案例法、实践体验法。还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到社会上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我们曾多次组织学生去看一看太原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大好形势,访一访建设功臣们的事迹,画一画、照一照高新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们感受很深,回校后,写小论文,感到有话要讲,有文可写,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所写的论文质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达到了。请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有贡献的人讲贡献。让活生生的榜样贴近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增强教育的可信度、有效性。

三、开展多样化的时事政治教育

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时事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时事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其从职校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如演讲、小论文比赛、办时政小报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水平。

四、寓德育教育于情感之中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做过多的抽象地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

1.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

2.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3.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五、通过经典教育来影响学生

脍炙人口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永远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如《弟子规》、《论语》,以及中华小故事,这些我国古代的警句,对培养学生“以学为苦”、“刻苦惜时”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很有好处。尤其是《弟子规》中提倡的礼仪,教育学生注意礼节,对学生道德行为养成很有帮助。这样针对性较强,避免了成人化的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深受学生喜爱。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6

二、调整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为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已和当今的课改理念格格不入。在考试时让学生把一个问题回答出来简单,但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却很不容易。所以,掌握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例如,问题导学法、交流展示法、合作探究法、精讲点拨法、迁移运用法、情境导入法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1 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问题导入要学习的内容,不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能由传统教学中的“授”转变为“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由传统教学中的“接受”转变为“自学”,从而发挥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问题必须符合课标要求;第二,问题难度系数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共同进行探讨、合作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用合作探究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整节课的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教师应视教学需要,适当安排。在采用合作探究法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是社会、日常生活中有讨论、钻研价值的热点问题。②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关键问题得到圆满解决。③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讨论小结,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学生错误的、片面的认识。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7

二、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

政治教师要意识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宗旨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学生头脑简单,不会自发地产生真知,教师应先向他们旗帜鲜明地灌输科学理论知识,论点要明确,论据要确凿,论证要有力,在讲解、分析中应注重诱导,启迪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坚持某一观点,怎样了能坚持它,努力使之转化为他们的信念。如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问题的认识,应先从中国近代历史中分析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结论;再从党领导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出,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的结论。教育学生树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英明的、正确的观念,进而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努力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将来致力于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三、对教材要透彻理解。

首先,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点中去,这样,才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其次,教师要不断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内部联系,将将它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编写教字提纲,进行思想教育。再次,教师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融汇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并且学会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内涵,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对不足或不合理之处加以补充、修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尽可能把知识点串连起来。如初三思政课第三课中的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皇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人会制度,从本质上说,都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这样,教师在层层分析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牢固地把握已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辅以适当练习,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并消化吸收。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8

  在思想政治课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念,也就是使学生树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乐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人信念。要学生坚定信念,教师必须自己要坚定信念,唯有这样才能具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发自内心地、理直气壮地进行讲解,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常识,为深信人类的美好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基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贞不渝地实行正面教育,尤其是针对性地鞭挞时弊,而不能大肆渲染泛泛而论,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混乱。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原则,把学生引导到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乐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

政治教师要意识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宗旨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学生头脑简单,不会自发地产生真知,教师应先向他们旗帜鲜明地灌输科学理论知识,论点要明确,论据要确凿,论证要有力,在讲解、分析中应注重诱导,启迪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坚持某一观点,怎样了能坚持它,努力使之转化为他们的信念。如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问题的认识,应先从中国近代历史中分析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结论;再从党领导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出,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的结论。教育学生树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英明的、正确的观念,进而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努力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将来致力于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首先,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点中去,这样,才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其次,教师要不断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内部联系,将将它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编写教字提纲,进行思想教育。再次,教师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融汇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并且学会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内涵,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对不足或不合理之处加以补充、修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尽可能把知识点串连起来。如初三思政课第三课中的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皇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人会制度,从本质上说,都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这样,教师在层层分析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牢固地把握已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辅以适当练习,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并消化吸收。

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生活实际。要同学生进行广泛的接触,了解们们的思想状况,既能解决其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又能在学习和生活上结予关心帮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更好地发挥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社会实际,并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要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政治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但还需要学校领导、班主任、共青团、学生会及各科教师的密切配合,如果光有政治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要有效地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将是一句空话。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9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当代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已不再满足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深入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适于社会实践的因素,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我们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通过少年法庭、听取讲座、采取警校共建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材料,探究经济问题、政治现象,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达成共识;还可以同政教处、团委等部门联系开展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手拉手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或者与班主任联系开展阅读书刊、办板报、组织兴趣小组及各种竞赛等活动。在动态的活动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德育的直观形象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促进学生的切身体验,往往能做到声情并茂,增强德育的效果。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广泛采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开发、设计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色彩鲜艳、动感丰富、并配备美妙音乐的具有个性化的课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有关的录像片段,或下载的相应歌曲,或用时事新闻和其他社会生活资料佐证、充实教学内容,使干巴巴的照本宣科变成多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深刻、久远的印象,成为引发道德行为的动力。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10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课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又有着其独特而显著的功效。那么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呢?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德育

政治课作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政治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学校仍把学生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看做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标准,教师也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往往忽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其实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因此,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自身必须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而不是把理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作为教学内容的附属品,教师只有转变重分数、轻品德的错误观念,在教学中真正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否则所谓的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2 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少年对金钱利义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将逐步形成。此时,在青少年学生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金钱是万能”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也开始蔓延,这是极其有害的。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时,用打开窗户来比喻:打开窗户,新鲜空气就进来了,同时苍蝇也进来了,所以要安装纱窗。以此来讲明我们要学习外来文化,但学的是精华,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就能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德育动因

学生是政治课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认识基础等都是影响政治课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在的青年学生由于受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情感丰富,但在挫折面前缺少毅力,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作为政治课教师首先应当了解所任教班级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动因有多大、兴趣有多少、对思想政治课所传授的理论观点认同程度如何,然后联系教材,结合实际,选择科学的德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德育动因,从而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实效。

4 联系重大时事,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把时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有利于让学生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的教育。例如:结合事件,对历史上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的宣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结合党的十报告内容的新亮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前途的美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民族自豪感。再比如汶川地震时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民族凝聚力的伟大等。因此政治课老师不仅要乐于联系实际,而且要善于联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既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又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社会热点、难点。

5 通过各种丰富的课堂课外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德育功能中最具方向性的功能,它所弘扬的主旋律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和大公无私精神等等。另外,导向功能本身是情理交融,充分说理,合情合理,有说服力的,并不是强加于人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学应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并切合学生的实际展开。在教学中要时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最简单的活动就是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虽然活动简单,但效果却非常突出。如在讲授我国宪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框题时,由于内容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明白,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提起兴趣,可以设计一场即兴的知识竞赛活动。全班按自然组参加竞赛,题目有选择题和风险题两种类型,设有我国的国旗是什么?谁能把国旗画出来?国旗代表什么含义?国旗可不可以随便乱挂?为什么?我国现任的国家主席是谁?我国宪法由哪几部分组成?等题目,同学们踊跃参与,气氛相当活跃。在这样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的知识,又强化了德育的导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德育课中强化导向功能,要忌口号教学,重实在教学。实在教学的意思是指通过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引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学生能够看得见听得见的事例,为学生指明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前进方向,而不是建立在高、空和远的基础上的。这样更便于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理想主义教育。

6 坚持家校联系,巩固德育效果

由于社会现实原因,政治课教师的德育效果,往往会被家长的“别听他的,他那是胡说八道”一句话无情的摧毁。这就需要政治课老师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对政治课教学的理解和支持,配合政治课教学,使政治课的德育要求得以落实,使政治课的德育功效在课外得到巩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创新人才、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更应该发挥其德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11

政治课作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政治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学校仍把学生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看做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标准,教师也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往往忽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其实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因此,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自身必须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而不是把理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作为教学内容的附属品,教师只有转变重分数、轻品德的错误观念,在教学中真正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否则所谓的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2 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少年对金钱利义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将逐步形成。此时,在青少年学生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金钱是万能”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也开始蔓延,这是极其有害的。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时,用打开窗户来比喻:打开窗户,新鲜空气就进来了,同时苍蝇也进来了,所以要安装纱窗。以此来讲明我们要学习外来文化,但学的是精华,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就能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德育动因

学生是政治课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认识基础等都是影响政治课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在的青年学生由于受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情感丰富,但在挫折面前缺少毅力,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作为政治课教师首先应当了解所任教班级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动因有多大、兴趣有多少、对思想政治课所传授的理论观点认同程度如何,然后联系教材,结合实际,选择科学的德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德育动因,从而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实效。

4 联系重大时事,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把时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有利于让学生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的教育。例如:结合钓鱼岛事件,对历史上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的宣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的新亮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前途的美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民族自豪感。再比如汶川地震时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民族凝聚力的伟大等。因此政治课老师不仅要乐于联系实际,而且要善于联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既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又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社会热点、难点。

5 通过各种丰富的课堂课外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德育功能中最具方向性的功能,它所弘扬的主旋律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和大公无私精神等等。另外,导向功能本身是情理交融,充分说理,合情合理,有说服力的,并不是强加于人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学应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并切合学生的实际展开。在教学中要时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最简单的活动就是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虽然活动简单,但效果却非常突出。如在讲授我国宪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框题时,由于内容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明白,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提起兴趣,可以设计一场即兴的知识竞赛活动。全班按自然组参加竞赛,题目有选择题和风险题两种类型,设有我国的国旗是什么?谁能把国旗画出来?国旗代表什么含义?国旗可不可以随便乱挂?为什么?我国现任的国家主席是谁?我国宪法由哪几部分组成?等题目,同学们踊跃参与,气氛相当活跃。在这样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的知识,又强化了德育的导向性功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德育课中强化导向功能,要忌口号教学,重实在教学。实在教学的意思是指通过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引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学生能够看得见听得见的事例,为学生指明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前进方向,而不是建立在高、空和远的基础上的。这样更便于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理想主义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12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

政治课是文化类科目中的重要学科,它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占到了1/3的分量,但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那么简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些教师只顾讲授内容,忽视了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我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我们不仅要为他们补充知识方面的营养,更要精心修剪他们身上可能结出恶果的枝丫。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脱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来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应充分发挥政治课堂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政治教师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为学生树立楷模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政治课教师要想发挥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其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和思想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排除社会不良影响给学生造成的困扰,自尊、自信、自强,教书育人。

在我校有位老教师,从教二十几年,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多次无偿为勤奋贫困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费。他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迹慢慢传开,所带班级无论课堂学习氛围还是教学成绩都远超过其他班。他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同学们,做到了以德育德、以情育情,给学生树立了榜样。

三、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德育工作

处于不同年龄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他们的认知方式不仅有共性,也有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的个别原因。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水平,政治教师要加强德育,就必须要针对不同的个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些学生甚至对老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以为然,很难听进去他们的意见。但事实上,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高,看问题的角度有失偏颇,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善于运用生活中能激发正能量的真人真事,引入教学,走进学生内心,促使他们主动转变。

四、在教学中做好教材知识与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衔接

在政治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具备了德育的功能。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讲汇率时,把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作为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同时把它与当前美国等国家制造舆论迫使人民不断升值的做法进行介绍,增强同学们维护国家利益、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时,促使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讲《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讲到假冒伪劣、合同欺诈、出口骗税、虚假介绍、盗版侵权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扰乱了市场秩序,从反面教育同学们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通过对《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视困难与挫折,促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高中政治的这些德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我们必须吃透教材,恰当地选择德育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德育的对象是学生,应该让学生成为政治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感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例如,在我的教学中,我把课前5分钟留给学生,安排学生轮流主持新闻播报,小组成员负责收集资料,制作ppt,并由学生自主点评。同时,每月举办两次“时事专题论坛”,也交给学生准备,并留有时间讨论、发言。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真善美、假恶丑,其效果远远超过了老师的“一言堂”。

六、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政治教学如果重理论、轻实践就会失去其原有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在实践中印证自己所学的知识。例如,我校地处繁华路段周围的商铺众多,每逢商家开业之际,鞭炮声不断,临街教室的学生根本无法上课。在学习了《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后,有学生主动通过政府网页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环保部门对此做出了回应。事后学生告知了我此事,认为政治课上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切实可用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篇13

高中学生思想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思想上仍存有诸多问题,例如:在诚信及待人接物等日常生活中,少数同学缺乏一种真诚,部分学生凡事不从自身找问题,怨天尤人的思想情绪较为严重,做事缺乏认真,投机取巧,办事无原则,随心所欲,对何为学业有成以及学后的归属问题认识上有偏差;对社会热点及钱、权的关系认识不足;为人处事缺乏礼让,心胸狭隘,不能宽以待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同时大众传媒良莠混杂,面对着迅速的社会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影响,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

其次,家庭教育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子女是家长理想实现的寄托等思想一直是困扰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而如何科学地、民主地、适宜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孩子,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在知识、方法等方面都是极为欠缺的。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溺爱、棍棒教育、攀比追风、重养不重教等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而根本不去过问其所作所为是否真正为子女理解或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其结果使得不少学生性格孤僻、自私、注重享乐、内心压抑、无法与家长沟通,得不到理解,影响了其身心正常的发展。

第三,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形式的学校教育中,由于高考仍然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主要集中于知识的学习,只要学科知识成绩好便可以一俊遮百丑。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却被忽略了。

第四,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影响。随着智力的发展,高中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随着智力的发展,高中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开始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质疑和争论,但由于受知识能力及社会阅历的限制,看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容易夸大对社会负面影响的理解,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材的德育观点往往持逆反态度。

第五,思想政治课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的影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方法不恰当,导致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不必要的讲解、纯粹的灌输、喋喋不休的讨论、翻来覆去的提问,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浪费了,以至将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割裂开来,结果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进一步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 当前,德育环境和形势呈现出个性化、生活化、实践化、主体化的趋势。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加强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道德、情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过程,它是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的和谐统一。所以,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不断地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只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制度和观念是制约政治课德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摈弃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使老师和学生从考试、从分数的框框中解脱出来。

第二,教师要身体力行,教师榜样为先导。

俗话说,“才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教师先要“学高”“身正”,方可“为师”“为范”。也就是说教师要先身体力行,要把高尚的道德品质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舆论和道德导向的指引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就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和浸染。如教师上课态度严谨、板书工整、语言文明得体、注意生活小节,就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第三,教师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无法真正体现。新课改中的学生本位教学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它强调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适度的心理安全,让学生不再为发表己见、追问教师、质疑教材而付出代价。对教学而言,坚持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师生对话,意味着相互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坚持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坚持学生为主体意味着上课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流露的真情实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学生之间积极情感的互相感染,又会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师生情感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这一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心灵的碰撞和激荡,产生出强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念与情感。

第四,教师要联系实际,使德育细化并落实。

新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生动、感人的特点和现实说服力,这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德育思想的渗透,让学生体验到“学而想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不是一两句话的问题,而是要将它的内容细化并融进日常教学之中,使德育和平常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适时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行,落实巩固德育成果。如处理学生乱扔垃圾的行为时,教师应该及时制止予以教育,尽可能的亲自拾起丢入垃圾箱。我在学生中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被老师制止时就已经意识自己错了,心中就已有了想改的动机。如果老师语气生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使改了,也是思想意识深处认识不深刻。如老师亲自动手把垃圾捡起的话,自己就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那种德育功效就大不相同了。又如,在课堂上,我采取多角度认识和评价我的学生,不单纯依靠成绩,如果一个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某节课上能够安静的听讲,我就要在班里表扬他,而且肯定他这是一次对自己进而对班级负责任的表现。结果该学生在后来的课堂上就积极表现起来,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最明显的是《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的讲授,几乎每一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可以讨论一下未来的人生,说说人生理想,社会责任,记得有一次,讲到人的价值的时候,我和学生们探讨了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进一步说到每个平凡的人的贡献,我问学生:爱岗敬业的普通人有没有贡献?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还有学生很着急得说出了解释:爱岗敬业就是贡献,体现社会责任,是负责任的人!我趁热打铁的又问,那我们呢?学生们的贡献呢?思考一下有学生回答:好好学习!以往,当说到“好好学习”班里就会有一阵嘲笑,可是今天没有,学生们都在思考。这时候,我说:对,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家人担心,不给社会添麻烦,我们每个人都是负责任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做,社会将自然变得更加和谐。那一节课,适时地结束了,在学生们的思考中,在我的幸福感中。这样,把道德之准则转化为学生切实可行的生活中的小事情,在点点滴滴的做法中慢慢蓄养胸中“浩然之正气”,德育成果在不断细化落实中得到落实巩固。

总之,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