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用13篇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1

1、输变电规划和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

我县的输变电网络设施建设,十一五年来虽然通过城网农网改造,加快了规划、建设和调整步伐,但整个网络建设仍与经济快速发展所不相匹配,主要问题一是变电所数量少、主变容量小、10千伏供电线路长,送变电中负荷过载和卡脖子的问题经常出现;二是部分地区仅依靠10千伏单路电源送电,供电的可靠性差,且电压等级低、线损率高;三是高压等级的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及10千伏供电线路在设计和建设中均采取同杆单回路的架设方式,侵占空中通道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送变电中存在的问题,既制约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到了人民生活正常用电需要。

2、电网建设困难多,安全稳定运行压力大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电力建设的投入较少,只以能维持通电为前提进行规划建设,造成了我县电网布局不尽合理,大部分线路、设备长时间满载运行,因过载容量小,而用电负荷却在不断地增长,使得部分变电站主变长期超负荷运行,设备老化问题比较严重,装备技术水平不高,抵御事故能力低,容易引发电网事故。加快电网建设是确保供用电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途径,而近年的农网改造只改造了农村10千伏线路及低压主干线路,对全县35千伏以上线路因资金等问题仍未作大规模改造,有的线路运行时间已达二三十年,加之布局和运行水平落后,迫切需要对我县主干电网进行新的规划建设。但电力部门在实施电网建设过程中,在筹资、勘测、设计、施工方面存在重重困难,不同程度上地影响了电力建设的正常进行。

3、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影响我县经济发展

“十一五”以来,我县经济发展较快,对电力的需求日益旺盛。我县的电源供给主要依托XX电网,地方热电厂自发和上网一部分予以补充。最近几年,虽然加快了对地方热电厂的改扩建步伐,但改扩建的机组建设周期长、容量小、出力低,新增的少部分电源与全县用电增幅差距大,无法从根本上弥补电源和热源缺口,缺电矛盾是下一步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键性问题。

4、破坏电力设施现象严重,确保安全供电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设施的急剧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盗窃破坏电力设备,窃取电能,这不仅给我县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还直接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扰乱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县电力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要发生XX起输配电线路等设施被盗和破坏案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XX多万元。除破坏电力设施现象外,一些开山放炮、交通事故、线下燃烧物品等造成电力设施受损坏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存在严重影响了电力部门的正常的生产秩序,对供电保障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我县大规模公路建设中涉及电杆、线路的迁移,有关部门往往不出任何费用,只要求供电部门在何时要迁移,相关费用由供电部门承担。然而,供电部门需在公路旁种电杆时,却要求供电部门交什么费用,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也影响了供电部门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供电。

5、电力管理体制存在障碍,影响电力发展

我县电力管理体制经过多次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障碍,反映了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虽然实行了厂网分开,但与市场化的目标仍相距甚远,电厂、电网公司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单一的产权结构,制约着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转换和结构改革,阻碍了资本的合理流动,电力投资者对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行为趋于谨慎,妨碍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县经济必将出现新的发展高潮,要针对我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认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强协调,落实责任,优化服务,高度重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大力营造有利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良环境,以促进我县经济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中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提高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任务重、周期长、涉及矛盾多、资金需求大。因此,县、镇乡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全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义,要增强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促进电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是电力管理部门应结合我县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中电力需求和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抓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调整修订和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协调和解决建设中的问题;二是供电企业应积极向上争取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立项,争取建设资金的落实到位,并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三是县、镇乡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各应通力合作,配合做好项目在实施中有关协调工作。只有坚持抓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输变电能力,抓地方热电厂新建和技改扩建,增强自发电能力,才能真正缓解我县的供用电矛盾,电力建设才能实现新的跨越,满足我县适应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用电需要。

2、加强电网的规划、建设与改造,提高供电能力

要加强我县电网规划工作,重点做好电力需求预测、节能分析、网络规划以及电价预测分析等工作,重视调峰电源的规划和建设。要重点加强我县城网的变电站建设,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要确保变电站的合理性、高可靠性、安全性、前瞻性和智能化,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优质的用电环境。要加快城网改造步伐,因地因网制宜,制定或规范我县城网改造技术标准,制定并修编城网改造规划,明确中、远期城网改造目标及过渡方案。要确保工程安全、质量与进度,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实现达标投产,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管理水平。要加强电网节能规划,节能降耗,提高效能。要加强节能监控工作,淘汰国家明令淘汰能耗高、安全可靠性低、维护量大的设备,限期改造不符合节能要求的设备;要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力度,完善电网节能机制,加强各企业的用电管理,提高用电效能。通过以上措施,全县各镇乡基本实现以220千伏主网架输电为主、110千伏为主供电源的双电源、多主变环网供电;全县城区中心区主要街道基本实现地下电缆供电,同时,减少中心区其它街道的架空线路,减少高压线路占用空间通道,力求主要供电线路实现同杆双回路或多回路建设目标,尽可能多腾出空间用于其它经济发展;调整优化农网配电网发展,提高网架供电能力,更新改造老旧设备,降低损耗,促使技术含量和设备装备的逐步提升及配电网络的不断完善,实现农网的可靠供电。

3、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建设资金,要解决筹资难、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资本运营步伐。资本市场是电力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大量的投资主体已看准蕴涵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我国电力市场,并已跻身其中。我县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传统的生产经营转变为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提高融资效率,加快电力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借助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营,筹集到足够资金,加快我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县电力工业的发展。

4、部门协调,支持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各个部门的支持,要成立我县电力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县政府对地方电力建设的领导协调,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电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支持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报批提供方便。城建、国土等有关部门要支持配合县供电部门做好电力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减少施工矛盾和阻力,杜绝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在县城居民区电网规划建设问题上,相关部门要与供电部门配合认真调查论证,做到与城建规划协调统一,同步进行,同步规划,科学合理,预留电网设施线路,确保高压线路、变压器等设施与人居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保证供电设施的合理布局。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2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基础建设管理措施的应用是必要的,这些措施的提出能够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基础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相应措施的有效提出。

1 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我国的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较为集中的体现在了质量意识有待提升、进度管理存在误差、监督体系有待完善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1 质量意识有待提升

质量意识的提升是促进电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现今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中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很强的质量意识。例如许多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细致的确认电力工程承包商是否有国家认证的质量保证体系或者电力工程是否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又例如,许多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并没有对基础建设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材料进行详细的确认,从而导致了电力工程的基础建设往往存在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

1.2 进度管理存在误差

建设进度对于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电力工程基础建设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基础建设的进度控制,是指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持续时间等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确保电力工程施工阶段能够按照施工设计和施工计划进行,并且在施工进行出现偏差后能够进行及时修正的工作。但是在我国现今的许多电力工程中进度管理自身存在着较大误差,因此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很难对进度的延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正、调整,从而导致了电力工程整体水平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1.3 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监督体系的完善是是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关键。通常来说监督体系的完善需要电力企业成立相关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并且确保这一机构能够做到明确分工、责任清晰,从而能够更好地根据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的施工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进行具体的落实。但是在我国许多电力工程中其监督体系仍然较为落后并且体系自身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了电力工程质量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出现。

2 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措施

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因此相应措施的提出可以在整体上提升其管理水平,这主要体现在投资管理的有效进行、提升项目决策可靠性、工程造价的有效进行、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监督体制的不断完善等环节。下文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2.1 投资管理的有效进行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进行离不开相应资金的支持,因此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投资管理的有效进行。例如在面对关电力工程造价上涨较快的问题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投资管理的有效进行从电力工计财建设的决策、设计、实施等各个阶段入手,将工程造价上涨较快问题进行切实的解决。

2.2 提升项目决策可靠性

项目决策可靠性对于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在电力工程的项目决策阶段,电力企业的决策部门需要对影响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在电力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当工作人员确定建设规模时需要考虑到电力工程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等诸多因素,因此对其可靠性的提升能够促进电力工程基础建设整体质量有效提升。

2.3 工程造价的有效进行

工程造价是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来说电力工程建设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程造价水平。除此之外,工程造价工作的有效进行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础建设的整体规模和相应的建设标准。因此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时应当注重确保这项工程的合理性、可靠性、科学性。通常来说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会对工程管理产生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过程中需要在考虑到电力工程长期效益的同时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技术性和安全性的方案。除此之外,基础建设工程造价的进行还需要电力工程工作人员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施工需要,在遵从我国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电力工程建设地点进行细致的考察,从而更好地确保工程造价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4 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

可行性评估是加强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重要措施。通常来说可行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对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的总体方针。在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时电力工程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到电力工程的总投资额和整体工期进度,从而在此基础上对电力工程基础建设进行全面性的优化。除此之外,在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过程中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应当确保评估的精确度,即可行性评估应当在电力工程相关规范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可以评估是技术上可行并且经济上合理。另外,在可行性评估的合理开展过程中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应当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即在确保投资的前提下避免高估冒算现象的出现,从而真正地起到在项目建设中控制工程总投资的作用,并且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2.5 监督体制的不断完善

监督体制的完善是电力工程管理基础建设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管理监督体制的完善需要工作人员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两个方面入手,例如在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的设计阶段工作人员应当对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相应的监督,从而在减少设计失误的前提下促进设计质量能够满足电力工程基础建设的施工要求。除此之外,监督体制在电力工程基础建设施工中的完善还体现在对先进技术、合理设计、项目评估等工作的有效支持和监督,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缩短电力工程的施工工期并且有效节省电力工程的施工成本,最终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3 结 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电力工程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电力工程中基础建设管理措施的采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在检查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的进行促进我国电力工程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3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冬天平均最低温度达到-20℃,最高温度也只有-7℃,属于高寒地区,目前在青海电力设施建设中,经常遇到因地基处理不当而发生的冻胀事故。埋深太浅,地下水位上升,人为因素减少基础埋深等因素,造成设施基础不均匀沉降。为了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要认识和掌握土的冻胀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正常的维护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电力设施的冻害问题。

1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析

影响地基土冻胀性的因素有土的颗粒粗细、温度的高低和土的含水量。

(1)地基土的颗粒越细,冻胀性就越大;地基土中粗颗粒含量越多,冻胀性就越小。

(2)温度越低,受冻时间越长,冻胀性就越大;温度越高,受冻时间越短,冻胀性就越小。

(3)地基土中的含水量越大,冻胀性就越大,土中含水量越小,冻胀性就越小;地下水位越高,冻胀性就越大,地下水位越低,冻胀性就越小。

2 设计阶段的冻害防治措施

2.1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

在冻胀性土上建设电力设施,为了防止冻害要选择适宜的基础形式,如砂垫层基础、墩式基础外、楔形基础、桩基等。地基土受冻后,对基础产生三个冻胀力,一个是地基土的冻胀力,还有两个是法向冻切力和切向冻切力。采用砂垫层可使冻胀力减小;采用上小下大的楔形基础可使冻切力减弱;在基础外侧面回填非冻胀性材料,可消除法向冻切力和切向冻切力。

2.2 悬挑构件的冻害防治措施

电力设施基础中的悬挑构件,为了防止地基冻害,下面要填上30cm以上厚度的沙砾、炉渣等非冻胀性材料,并留出10~15cm的空隙,悬挑构件端部要避免与室外地坪中的冻胀性土直接接触,填以足够深度和宽度的沙砾、炉渣等非冻胀性材料。

2.3 新旧基础联结的冻害防治措施

电力设施扩建、改造中,因土地限制或功能要求,需要新建建筑物紧靠原有建筑物建设,新旧基础联结处需要设置变形缝来防止地基冻害,如果新建基础需要搭在旧基础上时,新建基础要悬挑,不得直接搭接在旧基础上,新旧基础在垂直、水平方向都要留变形缝来防止冻胀。

2.4 采用强夯法改善地基土的冻胀性

采用强夯法处理冻胀性地基土。强夯有很大的击能,使土体产生很大的冲击波及冲击应力,使土的孔隙受到压缩,夯实周围土产生裂缝,土中孔隙水能顺利通过裂隙排出而固结,从而改变了地基土结构,不但能大大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还可改善地基土的冻胀性。

2.5 室内温度不均匀房屋的冻害防治措施

电力设施建设中,为了节约资金和满足功能要求,在建筑物内有人活动和有温度要求的房间设置暖气,在设备间、电缆层和没有温度要求的房间不设置暖气,这样冬季室内温度不均匀,在基础设计时埋深不能太浅,避免有暖气房间基础下无冻胀力作用,而无暖气房间基础下残留冻土层的冻胀力对建筑物产生作用,造成整栋建筑物出现不均匀冻胀力作用而破坏。这类建筑物基础埋深要在当地冻深线以下。

2.6 适当的结构措施改善地基冻害

电力设施建设中常用的砖石条形基础,如果设计有足够刚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圈梁,可以调节土冻胀引起的不均匀冻胀力,也是一项防止电力设施遭受地基冻害的措施。

3 施工阶段的冻害防治措施

3.1 基础施工中的冻害防治措施

为了避免冻切力对基础侧面的作用,在条形及独立毛石基础施工时,要求基础侧面平整,禁止采用满槽灌的施工方法,防止基础出现上宽下窄、上大下小;回填时在基础外侧建议回填20cm厚度的沙砾、炉渣等非冻胀性材料。

3.2 跨年施工工程中的冻害防治措施

跨年施工的工程,当基础梁下有冻胀性土时,防了防止因土体冻胀将基础梁破坏,要在梁下回填含水量较低的沙砾、炉渣等松散材料,并预留5~15cm的空隙。

3.3 冬期施工中的冻害防治措施

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在青海地区的电力设施投资较大,建设任务重,为了保证工期,无法避免在冬季进行基础施工,基槽开挖后,有时基础工程施工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地基冻结,深度暂时不挖到设计标高,留一层土并覆盖保温材料,确保地基不遭受冻结。

冬季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如仍有较厚冻结土层,禁止在冻土上进行基础施工,必须将冻土全部挖除,用非冻结的土回填至设计标高,才能进行基础施工。

3.4 回填土的冻害防治措施

电力设施设备基础、建筑物、电缆沟、暖气沟等施工完毕后,不得用冻土回填,避免冻土融化后回填土下沉,造成室内外地面塌陷。

4 使用阶段的冻害防治措施

4.1 电力设施周边禁止擅自挖土减少基础埋深

某110kV变电所主控楼位于城市道路旁边,当地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8℃,地基系冻胀性土,室内电暖气供暖,采用水泥砂浆毛石基础,埋深1.5米;因当地市政道路改造,原道路标高降低,该主控楼东侧墙外地坪被挖除0.9米,造成东侧墙毛石基础,冬季地基土受冻严重,经历3个冬季,东侧墙体出现裂缝,外墙抹灰层脱落。

鉴于上述受冻害建筑物实例,不应在电力设施基础外侧擅自挖土兴建使原基础埋深减少的建、构筑物。如果因电力设施扩建、增容等,需要从现有建筑物内增加电缆、管道等需要通过基础时,施工完毕要及时恢复开挖部分基础和地面,避免地基土受到不均匀冻胀,导致建筑物破坏。

4.2 使用阶段定期维护可有效防治冻害

通常电力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管理单位交付运行单位使用,因使用单位没有正常维护,发生雨水、管道漏水进入地基,改变地基土的冻胀性,发生冻害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在使用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 结束语

在高寒地区冻胀性地基上的电力设施设计、施工、使用当中,上述各项措施的选用,只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目的明确,有所侧重,互相补充,设计阶段采取可靠措施,施工阶段加强管理,做好监督检查,使用阶段注意维护,防止人为及自然破坏,就能防止冻害事故的发生。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4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县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实际,将充电基础设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效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和供给,积极培育电动汽车消费市场,促进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9年底,全县争取建成各类充电桩XXX个(其中公用、专用充电桩XXX个,自用桩XXX个),建成3个以上示范项目(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新建直流快充桩5根以上、新建交流慢充桩15根以上;新建直流快充桩10根以上;新建交流慢充桩20根以上),满足超过420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到2020年底,累计完成规划布局公共充电站1座,各类充电桩

1575个(其中公交车80个、环卫车10个、公务车21个、公用桩68个、城际充电桩16个、自用桩1380个),初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在科技和商业创新上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充电服务企业。

三、充电桩建设模式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设施,分为自用、专用和公用三类。

(一)自用充电设施,指居民用户在自有产权或拥有使用权的固定停车位安装,专为其私人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设施。

(二)专用充电设施,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交环卫、园区等内部场所建设,为特定车辆提供专属充电服务的充电设施。

(三)公用充电设施,指在规划的独立地块、社会停车场、文体场馆停车场、商业超市停车场、住宅小区公共停车场、加油加气站、高速服务区、国省道服务区等区域规划建设,面向社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设施。

四、配置要求

根据《XX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的布局,我县各类用途的充电设施配置要求如下:

(一)新建建筑充电设施

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包括预埋电力管线和预留电力容量,下同)。

新建大于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商场、宾馆、医院、办公楼、体育场馆等)配建停车场及社会公共停车场,按不少于规划停车位数10%的比例建设或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

(二)已建(在建)建筑充电设施

已建、在建的住宅小区、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及社会公共停车场,应通过改造、加装等方式建设充电设施。

个人在自有停车位(库),各居住区、单位在既有停车位安装充电设施的,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时,无需为同步建设充电桩群等充电基础设施单独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新建独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应符合城市规划,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为推进我县各类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规划期内的充电桩建设任务,满足未来我县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各乡(镇)及行业部门均需成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推进方案,明确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细化工作任务,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所辖区域或行业充电基础设施的宣传发动工作,切实贯彻落实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政策措施。各乡(镇)要注重做好辖区内居民用户的宣传推广工作。

(二)项目申报阶段

项目单位要按照我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的布点要求,公用桩和专用桩均须编制项目备案申请报告报县发改委备案。未经备案的项目不得施工,已竣工项目不得申请建设和运营补贴。

(三)建设阶段

1. 确定运营主体。集中整合公交、出租场站以及社会公共停车场等各类公共资源,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和特许经营等政策措施择优确定一家电动汽车充电桩特许经营企业,对我县行政区域内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及运营维护,特许经营授权期限不超过30年。在特许经营期限内,由特许经营者分批投资建设、运营XX县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充分满足全县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需求。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后,原则上可授予特许经营者在一定期限内继续运营或者移交政府;特许经营者通过运营回收成本和赚取合理利润。

特许经营企业须满足如下条件:

(1)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且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含有生产(组装)或建设、运营充电桩的内容;

(2)依法照章纳税,社会保障资金记录良好,未被列入“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渠道信用记录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投标人(由投标人提供网页查询记录,加盖单位公章);

(3)设置了企业级运营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能对其充电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并对充电和运营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保存期限不低于2年),企业级数据管理系统应具备数据输出功能及数据输出接口;

(4)经济实力雄厚,能按《XX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以及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技术标准,完成充电桩建设任务。

2. 建设安装。特许经营企业应根据规划布点,先行到县供电公司申报电力报装流程,做好项目现场勘测,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同时,县供电公司应提前介入,做好电网接入服务工作,确保充电桩建成后及时接入公用电网并投入运营。

3. 评估验收。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后,项目建设单位须邀请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并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将作为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申报的重要依据。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XX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城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文广新旅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县供电公司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研究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由县发改委牵头负责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推进工作。

各乡(镇)及行业部门要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层层传导工作压力,落实工作责任,使项目按期建成并持续运营。

(二)明确职责分工

各乡(镇)和各行业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和措施,为项目选址提供支持和帮助,确保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1. 县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项目建设运营主体的确认,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备案,参与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牵头做好竣工项目的补贴申报工作。

2.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对充电站的用地审核。

3. 县财政局:参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竣工验收,做好公用和专用充电桩的省级和市级补贴拨付。

4. 县住建局:负责公共停车场及城区主要道路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推进。

5.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公交车、出租车领域及火车站、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推进。

6. 县城管局: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城区布点、选点工作,免收充电桩施工开挖费用,负责环卫车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推进。

7. 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公务车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推进。

8. 县文广新旅局:负责旅游景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推进。

9. 县卫健委:负责医院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推进。

10. 县教体局:负责学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推进。

11. 县供电公司:受理充电设施报装业务(包括报装资料提交、供电方案协议签署、受电工程设计和审核、供用电合同签署和竣工报验等);根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做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满足充电桩(站)运营的用电需求;做好充电桩(站)产权外的线路维修;负责充电桩(站)计量电表的免费供应及电量计量;参予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12. 县应急管理局:负责做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生产、消防措施的监管。

13. 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乡(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负总责,主要负责乡(镇)政府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推进和自用桩的建设与管理。

(三)强化规划引领

县发改委要认真抓好《XX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各责任单位要结合规划和我县电动汽车的发展要求,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各类充电桩站的建设。

(四)强化配电支撑

1. 县供电公司要根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加强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满足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需求,切实解决充电设施建设电网容量不足的问题;要尽量缩短并网距离,为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节省并网投资,原则上并网距离不得超过1公里,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建到哪里,电网配套支撑到哪里。

2. 居民个人自用充电设施无需向县供电公司申请用电报装手续,需新装用电或扩容时,可直接申请用电报装手续;非居民个人充电设施,由产权单位或委托建设单位向电网企业申请用电报装手续。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者或物业服务企业书面同意后,可以作为独立主体申请用电报装。

3. 县供电公司要制定充电设施报装业务办理指南,明确各类充电设施的电力报装流程(包括报装资料提交、供电方案协议签署、受电工程设计和审核、供用电合同签署和竣工报验等)。

(五)加强考核监督

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县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内容和我县年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把项目选址、电网接入、用地报批等前期基础性工作做扎实,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如期实现投运。

附件:XX县2019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分配表

附件

XX县2019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分配表

全  县

任务数(累计数)

总数(根)

其中:专用和公用桩(根)

合  计

XXX(市下达任务XXX根)

XXX(市下达任务XXX根)

县住建局

XX

XX

县机关事务局

XX

XX

县教体局

XX

XX

县文广新旅局

XX

XX

县交通运输局

XX

XX

县城管局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乡

XX

XX

XX乡

XX

XX

XX乡

XX

XX

XX乡

XX

XX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5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逐步扩大,对各项工程的密切配合和资源的合理调配、利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土建工程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二者相互配合施工能够合理规划建设资源,有效降低资源的消耗,保障我国基础设施科学化的建设,提高未来的设施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本文主要对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为强化土建和电力工程配合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1.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必要性

土建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而电力工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们生产生活提高动力支撑,二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且相互影响和制约,其配合施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土建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力工程安装的各方面因素,为电力工程安装预留足够的空间,保障电力工程安装科学合理性的同时合理设计规划土建工程施工。另一方面电力工程的安装要积极配合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及时掌握土建工程施工的规划和进度,根据土建工程的施工实况和电力工程安装合理、具体的规划,保障电力工程的安装质量。另外,国家虽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要具体到各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是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若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没有合理的配合施工,就会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高效利用率。所以,有效结合与衔接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可以促进建设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施工成本,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

2.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分析

2.1电气安装和土建施工在设计中的配合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前,由专业的电力设计人员进行电力工程的项目设计,设计方案中要包含对土建设计的技术要求,例如电气设备与路线的固定件预埋,开关柜的基础型刚预埋等。土建施工前,组织电力安装与土建施工方面的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双方的设计图,及时调整和完善原工程方案存在的不足,提高设计方案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此期间,要求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掌握一定的土建施工基础知识,了解土建施工图纸的具体内容、施工方法、工程计划进度等,尤其是部分重点工程结构要与电气安装的设计进行详细的核对,以保障其施工和后期使用的安全性。

2.2主体结构及砌体工程施工阶段的配合

2.2.1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中最重要的工序是预埋预留,因此要严格按照土建施工进度要求和流水作业程序,做好预埋预留配合工作。电力工程安装预埋预留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模板搭设,主要是在排水管道预留洞位置与尺寸及开关面板插座、配电箱、照明设备等位置进行放线和各类大型设备预埋构件的放线等,其主要工作就是完成放线任务;第二阶段是沉梁及底筋铺设,在模板搭设的基础上,进行管道铺设及预埋穿梁排水管道、照明、开关、弱电线管等,并对各类大型设备预埋构件进行固定以及焊接防雷接地网,主要是进行铺设管道及各类构件的预埋放置固定工作;第三阶段是面筋完成与封模前,主要是检查前期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及时补漏和加固其中存在的问题。

2.2.2主体砌体工程施工阶段

砌体工程施工是在检验混凝土硬度、强度符合标准后进行的,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人员在此阶段主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3方面,第一是拆模后土建清扫,详细检查预留孔洞、尺寸以及配套实施的位置,维护好半成品,避免预留管道的堵塞;第二是砌体,电气安装人员配合土建施工人员,对各类洞孔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留;第三是砌体批灰前施工,电气安装人员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在墙身进行铺设管道线路、电箱、开关面板盒的配置等施工,砌体批灰前施工是关键的环节,因为其关系着日后电力工程是否能按照设计方案的尺寸进行正确的安装,出现任何失误都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另外,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参差不齐,也会导致人为因素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所以应协调好各工序施工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合工作。

2.3电力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阶段

第一,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配合做好户外电气设备线路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二者共同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完成接地网施工,为了保障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必须对施工工艺和材料进行严格地检测。第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接地网周边的接地桩上做好标记,以便于电气测试人员检测接地电阻的合格情况。另外还需工程监理监管施工现场,保障地接网掩埋符合要求。第三,土建施工人员配合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全面掌握户外杆坑的合理定位与相关技术数据。电力工程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各水泥杆的长短差异安排杆位,同时提出相关的整改建议,双方通过有效的沟通与配合,保障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第四,合理预埋电缆护管、铁件等,以便于后期使用吊装设备的顺利工作。同时安装设备时,需检查电缆护管与预埋铁件位置是否正确,防止重新进行基础施工。电气安装准备工作也需要土建施工人员与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相互配合,如平整道路、清扫杂物,保障大型机械设备的顺利进场,减少安装设备、材料的运输次数,降低施工投入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相互配合施工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集约化要求,具体的应从二者的规划设计到安装施工等各个阶段,做好相互沟通和协作,从而合理规划好工程建设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质、高效的完成土建工程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进一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夯实基础以及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6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只有抓住农村基础设施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才能为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电力、牧区草场围拦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季节性、区域性缺少问题突出;农业用水浪费、效率低的状况较为普遍,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7,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比,中国灌溉用水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

2.近期农村公路建设的突出矛盾。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农村公路已初具规模,解决了大多数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但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仍然以土路交通为主,遇到天气不好,道路泥泞;已建成的乡村公路密度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已修建的沥青公路堡坎基脚不扎实、路面薄、使用时间短;路政管理力度不够,养护资金缺乏保障;在农村公路新建、重扩建过程中,少数农民缺乏大局意识,依赖性强;农村公路建设占地、拆迁和青苗补偿等工作难度加大,所有这些问题,给农村运输带来诸多不便,阻碍了商品的流通,给农民带来不少损失,影响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3.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饮用水重金属矿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工业发展影响,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造成饮用水水量短缺;受经济发展影响,偏远地区吃水困难,而自建水窖等储存的饮用水中微生物、细菌超标,使用时虽经过煮沸,但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亟须加快解决。

4.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5.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财政投资少。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道路、供水、供电、学校、医院等都由财政投资建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却大都由农民自己投资。虽然以前对农村也有投资,比如农业集体化时期,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更多集中在大江大河治理方面,而农村改革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参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也要安配相应的配套资金。

2.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小康、秀美的新农村。

3.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中国人均耕地少,而有基本灌溉设施的耕地更少,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并且其中有1/3灌溉耕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年久失修,无法发挥正常功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只有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水利建设,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投资大、效益高的喷灌、滴灌、雾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软带微喷等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二是大力建设农村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也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础保障。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尽快解决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水量不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饮用水安全,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四是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电力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要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继续进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农村居民用电价格高的问题,实现同网同价。启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逐步解决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问题。五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就是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继续实施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推进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扩大农村生活保障覆盖面,努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没有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快报废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各项公共事务各项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R],2009.

[2]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EB/OL].新华网,finance.sina.com.cn,2005-12-30.

[3]郑风田,董筱丹,温铁军.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J].贵州社会科学,2010,(7).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7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在持续稳步增长,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人民生活中的用电需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网、农网的大幅度建设阶段,各地区电网分工更加精细明确。那么,增加高压电力线路建设的城乡化进程刻不容缓。为了支撑该线路的架空状态,铁搭基础工程的建设开始启动。据估计,铁塔基础工程的建设占整个电力线路工程工作量的一半以上,该工程的质量对整体电力系统的运行影响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握其技术要点,保证其质量。而浅水区的铁塔基础工程的建设难度尤其高,由于浅水区的土壤多松软、而且上层会有大量的泥水覆盖,只有到很深的土壤层,土壤的质地硬度才比较大,符合打基所需承受的强度要求。因此,在浅水区的铁塔基础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挑战,并且亟待解决。

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工程概述

目前,我国的电力线路电压普遍在110kV以上。这种高压电力线路必须建设在高空传输才能减少其危害。这就有了所谓的线路支撑设备―铁塔基础工程的建设。在浅水区建设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对我国是一个新的挑战。浅水区的地质中富含松砂石、泥水等松软土壤,使施工的难度增大,铁塔基础的桩基深度必须加大才可以满足其稳定性。铁塔基础的施工难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施工方法上不能采用常规的挖掘方法;如果使用常规方法挖掘,会因地下水冒出致使挖掘工程坍塌。其二,排水的设备不能放在基坑底部;如果将排水设备放在基坑底部,会由于地下水的上涌,使基坑周围更大的区域内编程泥水区,造成基坑形成更大的泥浆坑,使施工难度变的更大。据我们所知,一般线路更换的过程,只是对线路电线的更换,并不会重建铁塔基础。因此铁塔基础的建设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过程,那么铁搭基础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否则就会加大线路整修的工作量。而铁塔基础工程的工作量占整个电力系统建设工作量的一半以上,所以铁搭基础的施工措施的解决刻不容缓。

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施工困难分析

铁塔基础作为整个电力工程中施工量最大、施工难度较高的一块,必然对其施工技术提出了高要求。它的施工质量决定着电力线路工程的质量。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力需求水平逐步提高,这就对电力线路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铁塔基础的建设是电力线路建设工程的心脏部分,那么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已经是刻不容缓。但是,由于在浅水区建设铁塔基础存在一些至今仍不能完全克服的施工困难问题。

首先,铁塔基础施工的体积较大、施工环境艰苦、具有较强的一劳永逸性等三个特点。

所谓的施工体积大,是指需要动土的量较多;施工环境艰苦主要是因为在户外进行,而较强的一劳永逸性,是指要保证铁塔基础建成后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其次,铁塔基础施工的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跨越的地域较广泛,必然会存在环境条件不同等问题。而且,铁塔基础的建设一般在户外进行,人烟稀少,电力不普及,很多用电设备无法使用。

铁塔基础作为电力线路建设的心脏部分,对电路的顺畅运行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但铁塔基础施工中存在的施工难题,阻挡了电力线路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当代科技新技术来攻克这些难题,使浅水区铁塔基础的建设难度缩减。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克服每一环节的技术难度,实现铁塔基础建设的完成。

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工程施工所要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

面对铁塔基础建设中的施工困难,我们可以从选材、工艺、检查等方面来控制施工质量,弥补施工困难。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我们分别看一下施工前和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措施。

(1)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选材及其准备

主要是施工材料的准备,要对其质量、类型、数量等进行验证,并将其运送到施工地点。

地基的护理及测量

对施工地基进行保护,并且完成一系列定位测量,按照施工的需要,控制坑深。

调查施工地点的各方面因素

通过该调查,掌握一些施工所需考虑的信息,并对施工安排进行调度,保证施工质量。

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方面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成分材料的选用

其成分包括水泥、水和骨料等,要使它们满足施工所需的强度等要求。

做好混凝土浇注施工中各因素的质量控制

比如模板的选用、浇筑的控制等都要在施工过程中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工程及其浇筑的养护

全程对混凝土的凝固过程进行保养,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钢筋的处理

根据施工图对钢筋进行入库、堆放和分类处理。

钢筋的弯钩加工和绑扎

对钢筋进行弯钩加工,使其符合施工图纸上的标准要求;对钢筋绑扎使其表面保持洁净无损。

钢筋的焊接

控制焊接位置,焊接工艺以及焊接后的应力强度。

地脚螺栓安装施工方面的质量控制

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在安装地脚螺栓前检查器组装尺寸、直径、长度等符合施工建设的要求

外露高度的调整

以螺栓的相应露长为标准检验外露高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其进行调整。

跟开的复核以及垂直度的校准

放入地脚螺栓之后,保证跟开间距离无误,地脚螺栓的垂直度在合理的偏差范围内。

浅水区铁塔基础的施工措施

排水法的选择

浅水区的基坑不深,采用铺坑排水法即可。铺坑的降水效果很明显,且易于操作实施。其示意图1如下:

(2)铁搭基础形式的选择

直线塔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质上,因此浅水区铁打基础的形式可以采用直线塔,这样不仅可以免除在水中对钢筋的编排工艺,而且也利于排水过程中混凝土的灌注。从这些方面可

以看出直线塔对减少浅水区铁塔基础的施工难度大有益处。直线塔的结构如下图2:

图2. 直线塔

具体施工措施

合适的距离

辅助桩、水平桩与基础中心之间的距离要满足操作所需的空间距离,同时也要防止因基坑损坏带来移位的安全距离要求。

挖坑安置潜水泵,进行排水

按照图1所示的铺坑排水示意图挖掘深坑,用于排水。清除浅水区的淤泥后,在其内安装潜水泵,将辅坑内的潜水泵的排水管与浅水区相连,开始排水。

挖掘铁塔基础

先用挖掘机挖掘,然后人工挖掘。并在挖掘的过程中放入挡板和钢管。

④清理坑底并对其进行平整,垫衬彩条布。

⑤浇注混凝土。

⑥验收、拆除挡板和钢筋架

⑦将回填土回填,夯实

参考文献: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8

影响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非常多,影响最为严重的有以下三点:①施工地点地基的稳定性。地基的稳定性不足,抗滑性就会下降,基础施工的稳定系数也会下降,基础施工的稳定系数下降会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致使建筑寿命大幅减少;②地基渗透。地基渗透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一旦渗透过大,地基上会产生过大的空隙,这种情况将直接引发水利水电工程的重大安全事故;③基础沉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施工时发生基础沉降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是施工场所周围的地质条件决定的,但基础沉降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整个工程的结构会变形,产生的作用是破坏性的,直接影响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基本要求

3.1确定合理的施工时间。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上看,最先要确定的是施工时间。水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是最大的,水利情况随时间变化,不同地区的水利情况又各不相同,施工时间一定要定在枯水期,最大可能减少水利情况给工程施工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是枯水期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工程施工建设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效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工程建设流程顺利进行。3.2图纸设计与实际情况要相结合。图纸设计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图纸设计之前就要对整个施工环境展开详细的实地勘测,成图后还要将图纸与现场环境一一比对,出现误差及时做出修改,保证图纸环境数据统一。3.3不能忽视隐蔽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隐蔽工程常常得不到施工团队的足够的重视。隐蔽工程一旦存在问题,会给工程整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而难点是这些问题很难被发现,且问题大多不会在施工建设中或者刚刚完成时就显现出来,大都在投入使用多年后才会影响才会出现。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给予隐蔽工程更多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谨防上述情况的发生。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4.1灌浆技术。按照配比混合施工材料,搅拌制成浆液状态,把浆液压送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裂隙、断层破碎带,促使其固化后加固地层、堵漏防渗,改善地基条件,进而加强基础部分的稳定性和强度,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该方法被称之为灌浆法。灌浆技术的操作核心在于浆液的制备和灌注。浆液调配需要按照最佳的浆液比例和数量,确保在灌注后完全发挥作用,达到理想的加固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实际灌浆操作时一般选用自上而下的封闭灌浆法,灌浆孔的深度和孔的倾斜度都要经过精密的测量,明确规定偏差范围,而且随着钻孔深度的加深,需要越来越精确地控制偏差。遇到较大量的岩层渗透时,我们大多采用屏浆来加强灌浆的质量,这样的处理效果更好。另外,灌浆的起始压力也需要严格控制。4.2锚固方法。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地点一般选在地形情况较为复杂的山区,复杂的地形条件给基础处理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锚固法的使用减轻了复杂地形带来的影响。锚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之一,其核心是应运锚杆支护开挖的地下工程周壁。它是利用土体或岩体的锚固力维持地下结构的稳定,防止地下工程施工中如坍塌、滑移、等灾害性出现,保证施工安全。锚固法还有一大优点是能够减少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量,缩短了工期,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4.3软土地基处理。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天然孔隙比较大、压缩性能高等特点,多呈软塑或流塑状态。因为软土具有这样的天然属性,那么在高压下容易产生压缩变形、滑移等现象,为保证上层建筑物的稳定,一定要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排水固结法。人为提高土层的承载力,通过加压和排水两道工序,使土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土层强度;②置换法。如果基础施工中遇到的软土层比较薄,可以适当挖除这部分土层,用水泥土、煤渣、粗砂等低压缩性和防腐蚀性的散粒材料填换,或用沉井基础等方法处理地基;③桩基法。如果软土层较厚,很难做大面积挖除处理,可以使用打桩法夯实土层;④灌浆法。此方法就是运用上文介绍的灌浆技术对淤泥等软土层进行加固。4.4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技术是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最常使用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之一,利用管桩本身的特性可以大大提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基础部分的强度和稳定性。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施工方式,具体应用中,两种施工方式差异较大,起到的作用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选择哪种方式,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谨慎决定。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基础施工处理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经过严谨、繁复的设计规划过程,施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出现问题,及时从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改善,才能切实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为整个工程的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4):26-27.

[2]田献文,孟磊,施观宇.浅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的新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7):176-177+199.

[3]何建国.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285.

[4]刘维肖.基础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66-67.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9

目前,在电力系统领域已有配送式变电站、装配式围墙、预制式电缆沟、预制散水在电力建设中应用案例,但针对户外变电站设备基础和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采用预制装配技术的信息很少,本文认真分析了现场浇筑固定式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不足,提出了混凝土预制装配设备基础的设计概念,结合电力设备基础的设计要求,通过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出受力合理、造价低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电力设备基础,为电力抢修和电网建设使用提供重要保证。从发展的角度看,混凝土施工技术有逐步从传统的现浇筑方式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方式发展的趋势。

1.现浇混凝土结构基础弊端分析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体系施工为现场浇筑的湿作业方式,现浇式基础形式在作业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人力、物力的消耗较大,从搭架、支模、扎筋、到混凝土浇筑,多数工作由手工劳动完成。模板周转消耗大,施工人员多,手工劳动多,劳动强度大,且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施工工期较长,地基开挖、基础制作、混凝土养护、基础拆除,均需花费较长时间,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施工费用高,从基坑开挖、租用机械、模具、基础浇注、混凝土养护需花费较多费用,基础移位后,需要对废弃基础进行拆除,又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浪费;现场浇注基础工艺水平不高,混凝土外观及内在质量控制难,由于工人熟练程度和模具使用偏差,都会影响基础的平整美观,有时很难达到电力创优工程的工艺标准;现场的建筑材料浪费较大,电力设备基础施工地点分散,每个地点都需要现场湿作业,难免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设备基础又相对固定,通用性差,不能重复利用,钢筋混凝土浪费量极大;不符合文明施工要求,现浇式基础不可避免会影响周围环境,施工现场存在着噪声扰民,粉尘污染,施工环境不理想,产生建筑垃圾,影响文明施工要求。

2. 电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基础研究技术分析

混凝土技术随着国家建设的节奏加快,在工艺、材料、型式上不断发展创新,施工方式也从传统的施工技术逐步向科学快捷方向发展,预制混凝土技术成为提高建设速度的有效手段,从发展的角度看,混凝土施工技术有逐步从传统的现浇筑方式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方式发展的趋势。

我国还是以传统的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为主,由于技术工艺原因,在混凝土预制件应用方面还比较窄,只在个别领域小范围地应用了预制混凝土技术。在欧美一些国家,在民用建筑领域和一些特殊的建筑领域应用预制装配式基础相对多一些。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主要在房屋、桥梁等个别方面局部应用,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主要展示在预制装配式模块化房屋、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制节段装配式桥梁、装配式塔机基础等方面有相关的实用信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案例更少。目前,在电力系统领域已有装配式变电站、二次预制舱、装配式围墙在电力建设中应用案例,但针对变电站设备基础和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采用预制装配技术的应用的信息很少,电力设备应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基础,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我们从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固定式基础的不足出发,提出电力设备基础应用预制装配设形式的设计理念,结合电力设备基础的设计要求,通过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开发研究出受力合理、造价低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电力设备基础,为电力抢修和正常使用提供重要保证。由于装配式基础是模块式组装式,便于安装、更换,在电力设备升级改造工程中有较大优势,可提高施工安全可靠性。

3. 电力设备装配式混凝土基础研究技术路线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基础的研究,以缩短工期、降低现场施工成本,改善施工环境,提高工程标准为目标,达到快速抢修、停电过渡、冬季施工的要求,进而提高施工工效。具体研究技术路线是:①多方收集资料,编制设计方案。对以往变电站构支架基础、线路自立塔基础情况调查分析,考虑电力设施基础特点和运行要求,以及基础所在地形、地质等技术条件,进行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估,确定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型式。②进行技术论证,将装配式基础的预制方案进行分析论证,选择设备基础型式进行受力测算分析,确定基础模块结构,要充分考虑两个阶段的耐受力,一是基础承受构支架安装时作用力;第二是基础承受设备自身重以及操作时产生的下压、剪切、倾覆等作用力。③基础链接装配方式进行关键分析设计,重点设计基础预制模块的链接铰件,考虑强度和安装方便要求,选择螺丝链接或者配合金属板链接的方式,在预制模块中预埋金属槽件,现场安装时用金属条板链接,并做好防腐处理。④进行装配基础图纸设计,确定装配基础施工方法和标准工艺,进行设计图论证,达到构件加工要求。同时进行装配模具设计和加工,组织装配模块预制加工,进行现场承载受力综合试验,最终形成可现场应用的成品。⑤在电力系统相关工程中进行试用,收集运行数据,录制视频资料。编制混凝土装配式基础技术报告、使用报告等技术资料,组织专家考评,进行完善改进,进而进行产品化推广应用。

4. 电力设备装配式混凝土基础技术特点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10

在以上内容中也提到我国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会受到多方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应的施工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性的分析,需要考虑的内容众多,其中包括对于工程建设原材料的选用、凝土制备的工艺、各项工程建设材料的运输、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的养护等,严格的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的各项施工技术,都必须要依据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这样才能使得电力线路铁塔基础建设质量得到切实的保证。

2.1电力电路的铁塔基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人员首先的工作就是保证工程建设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混凝土制备的原材料。技术人员需要严格的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保障工作,对于工程建设应用的钢筋材料需要按照实际的型号、钢筋具有的规格和尺寸进行分类,并且在建筑施工区域建立相应的材料存储库。技术人员需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施工图纸,依据图纸对施工区域内存有的建设材料进行对比,查看材料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避免材料对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还需要保证就是材料的配置工作,还有各项工程建设材料的运输工作,使得工程建设施工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材料供给,工程建设应用的材料能够及时的运送到施工现场,并且还能够实现材料的优化配置。其中还需要格外注重的就是对于砂石原材料,对此材料需要加大施工现场的存储量,对于各项建设材料都需要落实一定的保护措施,避免因为天气或者是环境等原因导致材料的性能有所变化,对工程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还有工程建设区域所处的环境状况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使得工程建设应用的各项资源能够达到最佳优良配置情况。对于施工建设完成后的质量检验工作要进行规划,其中任何的细小环节都需要考虑到,不能够存在任何疏忽。技术人员还需要依据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对于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进行标记,在工程实际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保证工程建设一次性完成的良好情况。各项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安全防护措施都要准备齐全,使得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得到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不会受到威胁。

2.2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中质量控制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中质量控制最关键的阶段,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混凝土施工中材料还有设备的选择。对于水泥而言,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选择综合性能良好强度较高的水泥,水泥强度的选择至少要高度混凝土制备要求的一点五倍到两倍之间,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水泥本身具有的水热化性能,要选用水热化性能较差的水泥,施工进行时需要应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检测。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水资源的选用,需要选用适用于工程建设的水资源,因为在混凝土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制备,还有后期混凝土的养护都不可避免的应用到水资源,避免水中含有过多的杂质。技术人员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初凝的混凝土,以及处于复杂环境中的混凝土都要进行严格的养护工作。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技术人员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12h之后落实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若外界的环境温度很高,施工技术人员必需要保证混凝土在初步浇筑完成后3h内得到切实的保护,适时、适量的对混凝土的表面喷洒水分,使其保持一定的湿润度。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当强度达到2.5kPa时就可以将施工应用的模板进行拆除,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电力线路铁塔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11

1.2国家财政投资少。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道路、供水、供电、学校、医院等都由财政投资建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却大都由农民自己投资。虽然以前对农村也有投资,比如农业集体化时期,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更多集中在大江大河治理方面,而农村改革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2.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

2.2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参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也要安配相应的配套资金。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没有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快报废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各项公共事务各项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4.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4.1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尽快解决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水量不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饮用水安全,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

4.2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电力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要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继续进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农村居民用电价格高的问题,实现同网同价。启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逐步解决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问题。

4.3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就是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继续实施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推进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扩大农村生活保障覆盖面,努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12

1、土建工程主建筑结构的抗震技术

对于土建工程而言,由于主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是尤为重要的。因此,这涉及到主建筑结构抗震问题。要确保土建工程中主建筑结构的良好抗震性能,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选址的科学性: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与场地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场地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基土质和地形,对建筑物震害有着明显的影响,变电站建筑物如建在地震断裂带及其附近,地震时最易倒塌,因此,选址时应避开地震带。

(2)结构选型:应根据建筑物的基本条件来决定,合理的结构选型,可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同时,增强结构构造连接,是减轻地震灾害,提高抗震能力的前提条件。结构选型应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传力途径,结构内力分析应符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结构体系应有多道防线,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和良好的变形能力,避免因部分构件失效而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

(3)施工组织技术:在正确选择站址和地基基础按抗震设计的基础上,施工质量成为结构抗震的重要环节。目前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的施工单位抗震意识缺乏,对工程质量要求不严,设计意图不能落实,不按规程施工,偷工减料,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因此需要加强施工监督机制,完善施工质量体系,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和质量意识。

2、土建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

对于变电站土建工程而言,地基处理技术尤为重要,因为基础打得牢固与否,处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其他变电站工程建设。而土建工程的地基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建筑基础的处理:在设计前一般会对整个站址进行地质勘察,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其适合的基础形式。变电站的建筑物基础形式有两种:即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基坑(槽)挖至设计标高明地的问题,就要对基底土质采取触探实验的处理措施,如果实验结果显示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则可进入下一道工序。若实验结果显示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就要采取相关处理措施:①片石垫层:若出现的情况是该处基础填土区域填土不深时,可用M10水泥砂浆和片石砌筑至设计标高,且开挖至符合设计要求的持力层;②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处理方法,此处理方法是针对当地基承载力与设计要求相关不大时的情况;③挤密桩处理技术,该法是针对于基础部处于软弱土层且无法判断该土层厚度时的情况。

(2)围墙基础的处理技术:围墙分布在变电站的四周,挖土区的围墙基础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填土区填土厚度不大时,设计时围墙可砌在挡土墙上,这样可节约用地。情况相反时,即填土厚度较大时,这对挡土墙设计和工艺要求,却相对要高,无疑这会增大工程造价。建议设计时采用自然放坡的处理形式,在坡底砌筑不高的挡土墙,一般不宜砌在挡土墙上,这是为了整个围墙的美学效果考虑,处理方法可砌在填土区域,可用桩基础或地基梁。

(3)变压器等基础的处理技术:变压器、构支架基础都属于独立基础,不同的是其上部的设备和管线都是相连的,据此,设计处理时有必要将其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其沉降控制范围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调控。如果出现基础不良地基,建议采取片石垫层或其它有效的处理技术;而如果出现大部分构支架基础处理较深的填土无时,建议用桩基础处理技术。

3、土建设计中的防火防噪技术

建筑防火防噪问题,也是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需考虑的重点内容。为此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与方法:

(1)土建设计中的防火:就变电站建筑物而言,国家电力防火规范规定最低耐火等级为二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主控制室和继电器室为戊类,配电室为丙或丁类;建筑物的屋面应采用非燃烧体。主控制室、继电器室、微波载波机房的墙面可采用较高等级的难然烧材料及自熄型饰面材料,隔墙、顶棚宜采用非燃烧材料。同时,建筑物安全疏散出口数量设置、防火门等级要求及其开启方向等方面的设计均应满足规范要求,且在建筑物内还需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变电站的火灾事故绝大部分是由电气设备特别是带油设备所引起的,这类火灾用水扑救的作用不大。电缆是容易燃烧引起火灾的物体,在站内其分布较广,采用固定灭火设施来应对由电缆起火引起的火灾不太经济,也不现实。所以,电缆消防应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分隔及阻燃。变压器是变电站内最重要的设备,防火要求更高,应在设计中加以重视。国家规范规定,主变压器对主要生产建(构)筑物及屋外配电装置最小防火安全距离要求不得小于10m。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检查主变压器之间、主变压器与其他充油设备以及主变压器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当防火净距小于规范要求时,就应在设置防火隔墙,同时防火墙的耐火极限需达到《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具体时限。

(2)土建设计中的防噪: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在变电站土建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合理地规划布局,优化通风设计,减少噪声污染。因此,变电站选址时,在满足供电规划的前提下,可首先考虑把变电站建在背景噪声比较大、或对噪声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的区域;其次是优化变电站的通风设计,在进风口设置消音设备,降低噪声污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是电气安装工程的前提与基础,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与维护。因此,对土建工程的建设过程对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关键技术加以严格的控制,进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从而实现保证电网建设的高效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海.浅析110kV户外变电站土建设计[J].科技资讯.2009(19).

[2] 巫尚吉.变电站土建设计中有关防火的问题[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0).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篇13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2.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3.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4.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1.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2.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