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实用13篇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1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39-02

据《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截止到2015年末,全省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为879.0万人,占总人口的20.6%,与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6.1%相比,高出4.5个百分点,虽然锦州市老龄化人口为17.1%,但是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高老龄化比例的背后是巨大的民营养老企业的拔地而起,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锦州市民营养老机构的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高需求的养老服务没有为民营养老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利润,反而是民营养老企业出现了亏损等问题,分析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民营养老企业的入住率低造成的,另一部分则是由于民营养老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经营方式不合理,影响企业的经济利润。

一、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就是在民营养老企业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并且依托现有的信息资源,通过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科学化、规范化。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传统的人工会计核算模式被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所淘汰,因此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放劳动力,民营养老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会计信息化是民营养老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实施会计信息化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化控制的要点。民营养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数据输入等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安全;二是会计信息化控制的主要策略。根据民营养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基于经济利润的考虑,养老企业要运用各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会计信息化内部工作。

二、某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本文选取的某民营养老企业位于浑南新区前榆村,占地5000余平方米,具有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并且配备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能够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并且还专门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了专用的洗澡机,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该养老企业在管理方面实现了信息化操作,实现了全方位的信息管理体系,例如该养老企业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运用体系,采取用友软件进行财务管理,达到了财务工作效率提升的效果。可以在在国家不断加强对民营养老机构扶持力度的环境及“互联网+”行动战略下,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大大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该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运营发展,民营养老院管理者充分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专门成立了财务工作岗位,实现了企业会计工作由财务部门统一领导,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财务管理模式。例如养老机构加强了对物质采购的网络化管理,物质采购费用支出要占到整个民营养老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传统的物质采购主要是物资采购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采购,关于采购物质的各种信息财务部门不能及时的掌握,进而容易出现会计舞弊行为,而实施会计网络化管理之后,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物资采购价格的实时动态管理。另外近些年民营养老企业在相关设备投入上也提高了资金投入力度。例如今年该民营养老企业花费50万人民币用于构建会计信息化体系。

(二)该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该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平衡。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主要是采取手工记账的模式,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知识要求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后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而且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技能。目前基于民营企业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导致该民营养老企业的财务人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一是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专业知识。根据调查发现该民营养老企业由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为了节约成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由企业的管理者兼任,这样一来导致企业财务工作一直处于不规范的状态下。为此今年企业招聘了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但是其缺乏财务工作经验;二是民营养老企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专业财务人员,而且还需要提高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民营企业缺乏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见下图)。

2.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依据,目前民营养老企业在制定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缺乏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该民营养老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授权不严格的问题,例如民营养老企业构建的会计信息体系没有建立相应的授权等级机制,导致任何人员都可以登入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了解民营养老企业财务数据,并且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二是缺乏应急管理机制。虽然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后,提高了民营养老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基于网络系统安全性因素的考虑,很有可能出F会计信息丢失的现象,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保护财务数据,但是目前该养老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三是会计业务流程制度不规范,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对财务数据的自动核算,而且还包括对会计信息的搜集、筛选以及总结等等,目前民营养老企业使用的会计信息体系主要是采取独立运行的模式,结果导致会计信息体系的效果发挥不大。

3.民营养老企业的信息共享及安全性没有得到解决。实施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为民营养老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然而基于技术、资金以及人员的限制导致民营养老企业在数据共享以及安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在民营养老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的不确定财务事项,因此很难直接通过财务部门的核算对财务信息进行统计,许多不同部门的共同参与,但是实践中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少。另外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也增加了财务信息共享的难度;二是在该民I养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问题。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内部控制造成的威胁。例如在民营养老企业使用会计信息软件时,因为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导致病毒入侵系统,进而造成财务数据发送篡改或者丢失。另一方面则是财务人员的因素导致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最常见的是财务人员没有对会计系统的登录密码进行保护,导致一些非授权用户登入到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篡改或者窃取相关的财务信息。

三、提高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所以民营养老企业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开展以下措施:一是构建独立的会计工作岗位。民营养老企业不能因为属于民营性质就不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而是要以独立的财务工作岗位规范企业的财务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因此民营养老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因为成本节约的考虑而不设置会计岗位,也不能将会计工作交给没有会计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二是民营养老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从自我意识形态中重视信息化建设,并且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环境;三是民营养老企业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全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对其他部门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企业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理论知识,例如企业在实施ERP阶段时需要对员工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制度

制度建设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与基础,实施会计信息化必须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一是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授权管理制度非常重要,民营养老企业要根据财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每个工作的权限,并且建立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对于违背相关规定的要制定严格的岗位追查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例如企业的财务管理者享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修改权,而会计人员则只有输入会计信息的权限,而审核人员则负责对会计信息系统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对比;二是建立物资财产控制制度。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民营养老企业的资金流动比较频繁,再加上民营养老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限,使民营养老企业的流动资金一直很紧张,因此必须要通过会计信息化实现对物资财产的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就是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因此需要民营养老企业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避免因为安全隐患的存在导致相关财务数据的不安全。

(三)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出发,立足于企业整体定位其发展方向。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和决策职能;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化解金融风险,增强企业组织的综合实力;降低数据处理成本和信息机会成本,提高企业组织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通过企业内部网,把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模块连接起来,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并且通过互联网,在网上实时处理企业与银行、税务、保险等有关部门之间的财务和会计业务,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从而合理配置企业组织资源,提高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财会信息安全与保密性

会计信息化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资料主要由电子计算机根据相关程序生成,所以对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一些,必须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授权。同时,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要做好各项安全保护等工作;严格会计档案的借阅权限和借阅手续,各种会计资料没有企业领导允许,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加强软件管理,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管理体系,强化软件限制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备份机制,尤其要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财会信息资料要进行多级备份和管理。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做好现代会计工作的基础,民营养老企业的会计和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从会计工作的实际出发,将信息化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到具体的会计工作之中。应该看到会计信息化的路径上充满着各类矛盾和问题,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安全措施尚不完善,会计信息共享程度不足,会计信息化软件还存在不少漏洞,社会上还存在着对会计信息化的错误看法,这些都给建设会计信息化带来了制约。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在意识、理论、方法上取得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在做好信息共享、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将会计信息化的细节和要点落实,确保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任力.民营养老院运营成本调查及其盈亏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3)

[2]刘从兵.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教育财会研究,2015(2)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2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运作

笔者针对地级市电子政务与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选取浙江省某一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民营企业较为普遍的地级市,范围覆盖该地级城市所辖的城区和县六个区域,本次调查由于范围面广、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信息种类繁多,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以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它们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医药等。各行业选取的样本分布状况如表1,这些行业占该地级市制造业总产值的很大比例,代表了目前该地级市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调查对象分布状况见表2,从调查对象看,本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参加,基本反映了民营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主要通过减少差旅费(许多事情通过电子政务就能解决)、减少行政及销售人员、减少广告费用等途径来实现。民营企业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计划,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但是,民营企业实际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较小。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接入互联网的企业占84.4%,建立网站的企业占74.9%,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占35.4%,利用网络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管理的企业(含利用自己企业接入互联网或专网的计算机进行报关、报税的企业)占26.3%,从事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含有采购)占9.2%,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占7.4%。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将近10%的企业能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机关掌握的社会信息资源,各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证明文件和办事流程,增加了办事服务的渠道,改变了民营企业过去办事“跑腿”成本高、不方便、效率低的局面,减少了企业办事环节,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互联网应用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业务流程重组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优化。

但是,调查中发现,不少民营企业对于电子政务的真正内涵还缺乏认识,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政府部门是为了赶时髦,是向上一级领导汇报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企业为了迎合政府部门领导,买几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或建立本企业网站就完事了,而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对当今本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第二种是对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产品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简单,用过去传统“跑腿”办事,企业照样能生产和经营,眼前企业运营状况也不错,用不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第三种是企业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思想。另外,不少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事务处理与商务活动的少;缺乏高层次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知识管理中心,不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网上提供的服务。当然,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中遇到了诸如法律制度环境欠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保障体制、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存在矛盾等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因素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行,同样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民营企业外界环境力量相互加速或支持,或者削弱或延迟其他力量对于现有组织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组织总是处于这些力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一种不连续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只有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对市场发展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根据新的形势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策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发展起来的电子化给自身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才能起到管理好企业的作用,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电子政务时代民营企业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政府部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首先领导是关键,领导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其次,建好局域网与企业网站,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并将其完善,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第三,积极探索适合政府、民营企业情况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企业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

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调整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吸引新的客户,而且也会使客户更满意。另外,企业常常收集和存储有关客户和产品的信息,放入只有拥有一定权限的员工才能读取的数据库。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应用中,普遍存在对信息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和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给信息安全留下许多隐患。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如防火、防盗、防病毒、加密、安全控制与监控、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再造

信息化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如工作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的变化,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在新的企业环境中更加有效,必然要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由于实施风险巨大,因而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逐步推进,可以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同时还可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员工的恐惧心理,以促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时,人力资源的管理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金字塔结构中,人员是按职能安排到位的,在扁平式结构中,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既懂IT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信息化的保障。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既懂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政务等知识和应用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稳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民企发展对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影响

目前,电子政务的优势日益明显,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科学化水平,使政府的经济决策、战略目标的实施与社会各部门的系统管理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的情况下很多职能重新定义、分配和组合,电子政务为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远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开拓创新的意识,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民营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应用平台上要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部门提出了的要求和建议,主要可概括为:

网络通信线路速度、带宽、费用方面进一步改善,解决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技术问题。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更新及时的信息数据库,丰富网络资源,促进信息交换,加强信息沟通。

组建企业信息化联盟,为各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咨询,规范各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提高兼容性,组建行业标准。

精心策划业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现行的政务流程,对行政审批方式、行政执法和行政征收方式、行政组织形式以及行政决策机制等进行必要的改革,为进一步实施电子政务奠定较扎实的基础和搞好环境建设。尤其要克服“条块分割”、“系统封闭”等各自为政的陋习。

加强信息监管和安全防范,规范企业信息市场。

广泛推广本地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管理模式,立足行业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的、适用的应用软件,推出行业有效的管理软件,以加快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供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供观摩、学习、借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提供对企业内信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指导。

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队伍,扎扎实实地帮助民营企业逐步建立或升级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余醒.电子政务如何转型[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03,9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3

1、安徽省中小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存在的障碍

1.1家族式企业的困境。目前,安徽省各规模的民营企业中家族式企业居多,这类企业从创立初期就隐藏这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严谨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祸患。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建立在企业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基础上的,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长远来看会计信息化也不能得到健康正常地运转。这类家族式企业过去长会计制度不健全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太薄弱,想建立会计信息化也会提高难度并建设初期大大提高会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导致会计信息化工作很难持续下去。

1.2会计信息化认知不清。某些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企业会计对于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其是根源于对会计信息化认识模糊,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质的区别,只浅显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已经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结果也大致如此,所以没有必要再投入人力和财力去建设会计信息化,甚至有些领导和企业会计员错误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就等同于会计信息化,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缺乏正确的理解会计对于会计信息化的优势没有充分的体会,当然对于企业建立会计信息化工作不可能加以重视。安徽省的中小民营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了“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做账”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孤岛模式”实质上还是会计人员在孤军作“账”,而会计信息化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将财务工作与企业各部门的业务进行结合,从而突破了传统会计工作的“孤岛”。

1.3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民营企业推进开展会计信息化关键要拥有一批既精通会计实务又掌握信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人才。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据笔者对安徽省中小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调研的现实情况却反映出他们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实事:大部分会计人员来自于安徽省各个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他们有些对应用财务软件方法和技巧掌握得很机械和片面,有些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即便有个别兼具会计实务技能和计算机技术人才也只能满足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需求而已,现有的会计人员的能力和层次都不能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需求,这已经成为企业开展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障碍。而作为安徽省会计人才培养的各大省内高校来说,笔者充分调研了各大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适应会计信息化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和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尚在探索阶段。

1.4会计信息化软件短缺。当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从会计软件开发的系统功能来看,其设计依然不尽如人意。软件对内存数据的保护和加密设计也不健全,大部分软件在使用中数据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面前,极易被修改删除。小部分软件尚欠缺用户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用户操作时间具体操作内容没有完全的追踪记录,一旦软件或数据出现问题无法追究是谁的责任。还有些不法开发商为了提高销售额,缺乏职业道德,在软件中嵌入了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的功能。上述现象都为我省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再加上软件市场不规范和不公平竞争、价格参差不齐等原因,我省民营企业很难找到一个适合本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软件,这也成为了制约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硬件。

2、安徽民营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用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化使本来需要好几个部门参与的耗时耗力的经济业务在一台电脑上瞬间完成全部的数据处理工作,过去由财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处理的有关业务,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实现会计信息化所要求的企业内部控制,不管是制度的范围和还是控制的程序都比从前手工账务处理或电算化账务处理都更加广泛、更加复杂,控制制度的核心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和计算机的共同控制。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首先研究建全和完善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在运行时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是真实高效的。

2.2提高民营企业负责人的重视。近年来,安徽省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会计行业协会都在持续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化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传,关键是对这些民营企业的领导和负责人进行宣讲,要他们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长远利益所带来的好处。同时要提高企业各部门高管和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通过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方式推动整个企业的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的提升。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该对本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环节、关键问题做到统一领导、分级明确实施重点,从而带动整个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同时民营企业的各级领导应该大胆借鉴外省或本省内部成功企业的经验,前期可模仿并逐步建立起适合与本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3加大民营企业会计软件的采购和开发投入。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大都是购买金碟、用友等通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但是从成本角度更加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使用简单的单机软件或多用户软件,这种会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确实能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但仅是用电脑机械的代替手工账务的简单转换,缺乏会计信息化强调的人工只能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当然,购买或自行开发会计信息化可能会遇到成本太高并且掌握和操作较难等问题,所以本省的会计软件开发商在开发通用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时候需要考虑行业细分和规模细分,尤其对于民营企业开发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价廉物美、易学易懂并售后服务便捷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中小企业势必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加大软件的采购或开发的成本投入,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09(20)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4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需要领导提高安全意识。在一些企业中,受思想观念的制约,一些管理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人员未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面对较大问题。为了制约该现象的产生,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积极宣传与引导工作。如:利用电视、讲座、广播等方式实现教育宣传工作,为企业员工传授相关的法制知识。通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宣传工作,能够让企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坚固的思想防线。在宣传工作中,还要将利益发展和安全作为主体,保证能够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好发展。在工作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执行期间的实际情况,实现统筹性规划,分项目实施。在企业积极引导下,明确人员的责任和意识,保证专业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发展。

二、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在该执行期间,需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基于信息化时展需要,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档案信息的主要特征,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该体系执行时,不仅能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范化,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发展,还能保证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完整、真实使用。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析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在实施工作中,还要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备份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登记、异地使用制度等。不仅如此,还要促进数字化档案开放工作的执行期间,保证能够开放一些信息。还需要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建立维护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发展,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职责都能充分落实,实现任务分布明确,职责合理等,在不同岗位上,遵循不同的工作事项和流程,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维持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

三、利用先进手段

在民营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引进先进执行手段。先进手段的引入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借鉴一些成功经历,引入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软件,促进信息安全设备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不仅如此,在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企业建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分析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选择,提高其使用性能。在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进行选择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以全方位的角度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进行思考、严格审核,在该工作中,不仅能避免产生数据丢失现象,还能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并且,还需要为其设置信息访问认证工作,开发防病毒软件,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执行加密工作,这样不仅能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侵入,还能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为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保障信息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人,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十分重要。在当前网络发展环境下,为了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与其存在较大关系,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的利用方式,学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使用。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具备警惕意识,这样才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基于该情况的分析,在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时期,提高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不仅能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维护执行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进而使其获得更高效益。

五、总结

对民营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的发展趋势,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一定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意识,增强自身的安全理念和文化水平,在高速发展趋势下合理利用数字化管理方式,保证能够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靳树梅.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8):194-194.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5

key words: e-government; privat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ment

前言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包含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通过信息网络的在线信息交流与服务。电子政务所借助的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分别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而这五个领域又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即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居民、企业对政府、居民对政府。政府机构各部门实行电脑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政府从被动服务于经济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公民可以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的管理。地级市电子政务为民营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提供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民营企业与政府可在网上互动,完成一个事务处理的全过程。地级市政府要给企业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如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要求和发展水平,政府的服务也会成为一个障碍,如果满足了这些要求,政府的效率就会提高,城市的发展就会加快,城市信息化的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相反,如果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缓慢,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就会增加民营企业办事成本,并严重影响着地级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实施。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运作 

笔者针对地级市电子政务与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选取浙江省某一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民营企业较为普遍的地级市,范围覆盖该地级城市所辖的城区和县六个区域,本次调查由于范围面广、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信息种类繁多,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以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它们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医药等。各行业选取的样本分布状况如表1,这些行业占该地级市制造业总产值的很大比例,代表了目前该地级市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调查对象分布状况见表2,从调查对象看,本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参加,基本反映了民营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主要通过减少差旅费(许多事情通过电子政务就能解决)、减少行政及销售人员、减少广告费用等途径来实现。民营企业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计划,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但是,民营企业实际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较小。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接入互联网的企业占84.4%,建立网站的企业占74.9%,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占35.4%,利用网络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管理的企业(含利用自己企业接入互联网或专网的计算机进行报关、报税的企业)占26.3%,从事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含有采购)占9.2%,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占7.4%。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将近10%的企业能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机关掌握的社会信息资源,各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证明文件和办事流程,增加了办事服务的渠道,改变了民营企业过去办事“跑腿”成本高、不方便、效率低的局面,减少了企业办事环节,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互联网应用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业务流程重组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优化。

但是,调查中发现,不少民营企业对于电子政务的真正内涵还缺乏认识,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政府部门是为了赶时髦,是向上一级领导汇报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企业为了迎合政府部门领导,买几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或建立本企业网站就完事了,而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对当今本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第二种是对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产品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简单,用过去传统“跑腿”办事,企业照样能生产和经营,眼前企业运营状况也不错,用不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第三种是企业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思想。另外,不少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事务处理与商务活动的少;缺乏高层次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知识管理中心,不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网上提供的服务。当然,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中遇到了诸如法律制度环境欠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保障体制、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存在矛盾等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因素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行,同样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民营企业外界环境力量相互加速或支持,或者削弱或延迟其他力量对于现有组织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组织总是处于这些力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一种不连续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只有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对市场发展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根据新的形势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策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发展起

来的电子化给自身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才能起到管理好企业的作用,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电子政务时代民营企业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政府部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首先领导是关键,领导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其次,建好局域网与企业网站,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并将其完善,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第三,积极探索适合政府、民营企业情况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企业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 

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调整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吸引新的客户,而且也会使客户更满意。另外,企业常常收集和存储有关客户和产品的信息,放入只有拥有一定权限的员工才能读取的数据库。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应用中,普遍存在对信息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和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给信息安全留下许多隐患。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如防火、防盗、防病毒、加密、安全控制与监控、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再造 

信息化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如工作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的变化,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在新的企业环境中更加有效,必然要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由于实施风险巨大,因而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逐步推进,可以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同时还可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员工的恐惧心理,以促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时,人力资源的管理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金字塔结构中,人员是按职能安排到位的,在扁平式结构中,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既懂it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信息化的保障。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既懂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政务等知识和应用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稳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民企发展对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影响 

目前,电子政务的优势日益明显,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科学化水平,使政府的经济决策、战略目标的实施与社会各部门的系统管理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的情况下很多职能重新定义、分配和组合,电子政务为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远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开拓创新的意识,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民营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应用平台上要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部门提出了的要求和建议,主要可概括为: 

网络通信线路速度、带宽、费用方面进一步改善,解决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技术问题。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更新及时的信息数据库,丰富网络资源,促进信息交换,加强信息沟通。 

组建企业信息化联盟,为各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咨询,规范各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提高兼容性,组建行业标准。 

精心策划业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现行的政务流程,对行政审批方式、行政执法和行政征收方式、行政组织形式以及行政决策机制等进行必要的改革,为进一步实施电子政务奠定较扎实的基础和搞好环境建设。尤其要克服“条块分割”、“系统封闭”等各自为政的陋习。 

加强信息监管和安全防范,规范企业信息市场。 

广泛推广本地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管理模式,立足行业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的、适用的应用软件,推出行业有效的管理软件,以加快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供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供观摩、学习、借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提供对企业内信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指导。 

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队伍,扎扎实实地帮助民营企业逐步建立或升级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余醒.电子政务如何转型[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03,9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6

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不能够适应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之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如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利益驱动,内部监督不严等,使得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严重。其主要表现在:其一,原始凭证不实。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加之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企业在原始凭证上作假。如打白条、虚开发票、将报废发票入账等。其二,账务处理混乱,母子公司关联交易核算不严。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对经济业务加以记录,但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会计记录并不能真实、及时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状况。例如:有些民营企业虽然已经完成了产品的销售,但会计人员并没有进行记录,本应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及“应收账款”中的金额完全没有反映在会计记录中。又如一些民营企业私自进行了频繁的现金交易,但会计记录却较为随意,账目记录十分混乱。还有些民营企业因为与个人进行交易,无法开具发票,或采取“借户开票”的方式获取发票,使得其会计记录既不全又不真实。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设立了许多子公司,为了逃避纳税,获得利润,母子公司存在频繁的关联交易,这样千方百计的将企业的经营利润转移。其三,假发票"冲账"现象较为严重。我国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仍是以票据为主要的管理依据,财务的报销用发票,税款的抵消用发票,企业财务人员做报表、企业报销结算等都需要发票来冲账。这样便有许多民营企业为了少缴税款,增加企业的收益,找无真实交易的企业开虚假发票,支付对方一些“税点”作为好处,以此做出来的会计记录必定无真实度可言。2.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落后。一些民营企业虽建立了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但由于内部控制不严,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比如操作人员失误,在录入凭证时发生错误,导致科目汇总表、会计报表等发生错误,从而影响了整个账务系统的真实性。许多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不能较为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不能及时解决财务软件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3.会计信息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会计工作的监督主体主要有: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它们可以对违法的会计行为实施处罚,这是一种外部监督。但是现行的监管模式中,多个监管部门职能分割,他们各行其是,多头监管,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综合管理体系,各种经济监督的标准不统一,这样有些民营企业抓住监管中的漏洞,做虚假报告。审计部门的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就是审计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然而,许多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弄虚作假,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4.会计制度、会计法规本身的缺陷。近几年,虽然我国已经修订了《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修订往往是根据过去的经济环境而做出的,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使得会计人员在遇到新的经济业务时,无章可循,处理起来有较强的随意性。另外这些法律法规的某些内容空泛,无相关实施细节,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较差,也容易使会计核算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5.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通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并没有建立这些制度,导致责任不明,分工不明,会计核算混乱,如出纳人员监管稽核、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的登记等工作。由于出纳人员负责单位的资金收付,而每一笔资金的收付必然会引起收入、费用或债权债务的发生。如果把这些业务交给出纳一人负责,那样出纳既管钱又管账,失去监控,便会滋生一些贪污舞弊的行为,进而为会计信息质量埋下隐患。

三、提升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完善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1)制定严格的控制制度及操作制度。一个成功的会计信息系统需要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而手工账的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用,需根据自身的会计信息系统来建立新的合适的管理制度,还需加强内部控制以保证系统安全地运行。建立内控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兼容权限分离原则;第二,安全、保密原则;第三,相互制约原则;第四,内部防范原则。(2)制定数据备份制度,做好资料保管工作。在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备份便可发挥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备份制度能够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应对会计数据双备份或多备份,并注明资料形成时间和操作员姓名,放入专柜中,由专人保管。同时,这些资料应远离磁场,注意防尘、防潮,定期检查、复制来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3)建立安全、有效的网络运行环境。首先,可以建立防火墙。在防火墙上设置一系列的安全策略,这样可以过滤掉一些非法访问的请求数据包来阻止黑客攻击内部网络。其次,应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用防病毒软件,及时升级防毒软件,实时监测和杀毒。将账务软件与第三方反病毒软件捆绑来增强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2.加大执法力度,加大会计信息造假成本。目前,政府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处罚仅停留在经济上,并没有针对造假的人或企业。企业往往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骗过债权人或国家监管部门的检查,并以此来偷税漏税或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会计人员可以借此来获得上司的赏识和稳定的灰色收入。从一桩桩造假案件中不难看出,企业的造假成本远远低于造假所得的经济利益。因此,应加大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处罚力度,重点追究会计信息造假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执法要严,决不姑息,不仅要让会计信息造假者从经济上承受巨大损失,也要从政治上给予严惩,使其感到会计信息造假得不偿失,从源头上杜绝会计信息造假。3.健全政府相关部门的会计信息监督网络。政府各部门应进行及时的沟通及交流,建立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监督的共享机制,可由财政部门或其派遣的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并记录企业的会计信息,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分类,并对其公开披露。这样企业才能主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来维护自身形象;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多一条渠道来了解企业,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删除过时或不适用的条文,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建立企业诚信度评价机制,在会计信息真实性、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综合评价企业的诚信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竞争环境。5.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并监督公司的会计行为,加强对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从而有效解决会计工作中的问题。其次,要明确会计岗位职责,这样才能使会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7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参考,即当企业经营者在做相关决策时,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来准确做出相应管理决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努力朝着构建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前进。

二、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辽宁民营企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企业规模较小,但是机制灵活性较强;第二,由于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行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即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第三,目前,辽宁民营企业还存在着管理混乱的问题。从特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要想真正落实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突破较大的阻碍。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因而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转变,辽宁民营企业也开始逐渐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且将其设定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在目前民营企业经营中,多数民营企业为了降低会计信息化建设资本的投入,其在购买相关软件的过程中,更为注重软件的成本价格,因而通常会忽视财务软件的质量问题。最终导致民营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法较好的凸显出企业个性化需求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灵活性。

在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中显示,部分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会计职责委托给记账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该方式的实现为民营企业节省了一部分开支,但是其也导致在民营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频繁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因而,民营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对其内部管理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有效推动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三、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特征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着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开始采取相应措施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环节,最终有效提高了民营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效率;第二,民营企业会计人员信息化意识得到有效提高,在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计信息数据都是通过人为统计而形成。但是,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会计人员逐渐提高了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且将其化为会计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民营企业会计信息最显著的特征即为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其缺乏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从而导致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工作态度较为消极的现象,此现象的发生导致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始终落实不到实处,即最终致使其发展的进程较为缓慢。

从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特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从而导致该项工作的开展始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此,民营企业经营者应提高对其的关注。

四、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不完善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宏观环境不完善就是其存在的问题之一,首先辽宁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且其基础设施配套也较为匮乏,从而导致辽宁民营企业在此环境下发展的较为缓慢。另一方面,辽宁部分民营企业的网络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其在发展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无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推进其发展。其次,辽宁地方政府未根据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而导致民营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再次,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不完善,导致辽宁民营企业无法获知自身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最终导致企业无法完成进一步的扩展。

2.会计信息化产品缺乏

目前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还缺乏一定的产品辅助。信息化产品市场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产品,但是服务提供商在生产产品过程中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大多数产品的设计都是在满足产品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完成的,因而忽视了产品的使用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推动。从而导致市场所提供的产品无法满足企业业务流程的需求。其次由于产品服务提供商未开展相应的后续维护工作,因而当民营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中产品的使用出现问题时,其无法及时获取到信息,最终导致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在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应完善自身商品生产环节,为民营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的产品,促使企业在会计信息化不断的发展中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并由此稳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3.缺乏会计信息化人才

辽宁民营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还缺乏一定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民营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较大。即要求民营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既要全面掌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人员未全面掌握到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从而导致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会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财务信息丢失的现象发生。且由于会计人员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较弱,最终致使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第二,当前会计人员还存在着对财务软件使用认知不全的现象,此现象导致财务软件出现故障时,会计人员无法对其问题的产生进行及时解决,最终导致财务信息数据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4.会计信息化使民营企业有泄漏财务信息的担忧

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担忧财务信息泄露的问题,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会计信息整合中。此类技术的应用,促使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实现了共享性、开放性。其为民营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且便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但是,与此同时,企业财务信息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还处于发展初期,因而其技术也较为有限,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的信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阻碍了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五、民营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强化民营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此,要求民营企业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且在内容的构建中应明确规定出民营企业会计部门内部的管理,并实现对其内部结构的有效规范,促使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能够落实到个人,最终形成高效率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其次,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管理中,其工作内容只能由会计工作人员本人来完成,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促使其他业务人员通过终端机即可完成会计工作内容中的相关操作。随着会计工作规模的改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应根据其特点对制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促使其他业务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能规范自身的操作。再次,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促使企业相关的经济业务事项由一人办理即可,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就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因而要求民营企业相关部门必须对其转变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增强中小民营企业领导者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

为了强化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民营企业领导者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辽宁政府相关部门应利用新媒体网络等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从而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注。且要求政府部门在宣传的过程中应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利益进行讲解,最终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第二,为了增强企业领导者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民营企业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发展现状构建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构建来规范会计人员操作行为。另外,在规章制度内容构建中应明确表明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的重点目标,最终强化企业领导者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并由此将其付诸于实践;第三,要求民营企业应通过对成功经验的分析与总结,构建出符合本民营企业的强制性措施,并要求企业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其执行,最终深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会计信息管理。

3.开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系统

开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系统是民营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效对策。目前,辽宁民营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更为注重其对企业内部管理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忽视了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价的关注。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系统的构建,可促使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可通过对评价系统中数据的统计,对民营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实施进行不断的完善,最终达到最佳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效果。因此,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系统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对于此,首先应对辽宁省内企业会计信息化绩效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最终确定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绩效评价目标。其次,应根据企业的业务战略对会计信息化评价系统进行有效调整,并将其贯穿于民营企业整个生命期;再次,应构建科学化的参考评价体系,辅助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系统的实施。

4.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化信息技术水平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为了加强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民营企业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培养更多会计信息化人才。为了推广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意识,辽宁省民营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定期安排企业会计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会计人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最终促使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财务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时,可凭借自身的信息化技能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且由此降低问题的产生对企业财务信息安全造成影响。其次,辽宁省高校在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对其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优化,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最终促使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对职业化人才的需求。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8

1 新型风险源分析

1.1 物流发展阶段转型造成的风险

1.1.1 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风险

我国物流市场进入门槛低,民营物流企业多不胜数,但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远未形成。随着外资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和国有企业转型成功,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众多民营物流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将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在整个转型阶段,外部社会环境变化复杂,油价居高不下,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民营物流企业赖于生存的价格优势恐将难以保持。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服务网络覆盖和支持能力、对市场变革深刻理解和应对的能力显然不是大多数民营物流企业所具有的,有些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淘汰。

1.1.2 法律法规政策性风险

标准化、规范化是现代物流服务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渐加大物流标准、法律法规制定和宣传推广力度,已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文件基本精神,针对民营物流企业将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并纳入国家物流产业政策法规体系,这必然会加强对民营物流发展动态的检测和分析,对民营物流企业服务监管将日益严格。但现阶段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大,给物流企业运作带来较多潜在政策性风险。

1.2 物流服务一体化造成的风险

1.2.1 供应链管理风险

民营物流企业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也要求民营物流企业提供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一体化服务。这种服务使民营物流企业逐渐向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迈进,在此过程中由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供应链管理风险问题应运而生。

(1)时间风险。存在不能满足物流及时性带来的延时配送责任风险。在JIT原则的要求下,物流企业延时配送往往导致客户索赔。从实践中看,客户索赔的依据大多是物流服务协议。也就是说,此时民营物流企业承担的是违约赔偿责任。

(2)安全风险。货物安全风险尤为普遍,一些贵重物品如手机在航空、铁路等垄断性公共物流平台丢货现象较多。但铁路和航空部门最高仅按每公斤几元到20几元的价格赔偿,也不在保险公司投保范围内,物流企业不堪重负。货损货丢经常发生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和配送环节,发生原因比较多样化,既有主观原因(如操作设备不当、野蛮装卸),又有客观原因(如运输路况差货物相互挤压损坏)。

(3)合作风险。一是业务外包风险。民营物流企业由于资源所限,很难完成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有些环节需要委托合作伙伴来具体实施。如果选择的合作伙伴实力不够、信誉不好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发生破坏的风险。另外,作为物流链的组织者,其业务外包仅通过合同来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但在很多情况下,物流企业与外包商只是临时合作,很难签订完整的合同。这种情况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只有一纸运单,出现事故后很容易产生纠纷。二是信息传递风险。供应链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节点企业间信息有效传递,但在实际中经常出现信息传递的不准确性和不及时性,这将使节点企业间不能很好的沟通,常常导致错发货运、订单延误等风险。另外,现行的物流作业过程单证复杂多样。货运单据的不统一,也造成了企业信息管理困难和行业内部信息的流动障碍,这必然也会带来信息传递风险。

1.2.2 特种货物监管缺失风险

(1)货物属性不明风险。民营物流企业为了保护客户隐私,只要客户提供的货物具有完整包装,将不在检查检验检测货物属性,在托运过程中也根本不标明货物属性,这给物流过程带来较大潜在风险。例如,不法分子抓住这一漏洞,利用民营快递寄送,公安机关一旦查获,物流企业必然承担连带责任。

(2)货物运输事故风险。民营物流企业基于自身条件所限,对货物跟踪监控可能不是很及时,特种物流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造成传统物流服务可控性差。加强特种货物物流环节管理安全在我国已具有紧迫性,此类事故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元的损失。如经常见诸新闻媒体的危险品跨区域运输作业发生泄露事故给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又如在食品物流链上每个运营者、每个环节都面临“食品安全风险”并负有责任,春节中日“毒饺事件”再次给特种物流运输安全提醒。

1.2.3 环境污染风险

我国和谐社会和循环经济的构建对物流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要求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环保得到更加重视。如何在现代物流中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绿色物流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民营物流企业聚集在城市边缘的物流基地(园区)、货运市场,物流活动集中。物流活动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机动车排放尾气、噪音污染等。根据环境保护法,污染者需要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 规模扩张“瓶颈”造成的风险

民营物流企业在逐步完成原始积累之后,相继在规模化成长过程中在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决策机制等面临各种“瓶颈”,由此带来的战略风险、网点建设风险、金融风险等。

1.3.1 战略风险

民营物流企业受历史阶段影响,个体私营性质和家族制管理现象比较普遍。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原有的经营模式、治理机制和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由于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失误,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1.3.2 网络建设风险

民营物流企业经过10多年超常规发展,资本积累已经达到一点规模,开始转向更大范围区域或全国性区域设立分支机构铺设服务网络。由于民营物流企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差,其服务一般不具有可复制性,必然造成建设的网络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功。另外,有的地方规定,物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要在当地找“挂靠单位”,强行要求进入指定经营地点,硬性规定车辆台数,不分企业状况缴纳押金等。这些地方出于地方利益保护,其限制性措施严重制约了民营物流企业的集团化与规模化进程。这种网络建设风险越是在二线及以下城市表现越明显。

1.3.3 金融风险

(1)民营物流企业体制灵活,发展较快,自有资金实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又缺乏相应的抵押物,企业经营所必须的融资问题十分突出,不分民营物流企业陷入民间借贷等非正规渠道,造成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及国家金融秩序的混乱。

(2)较多民营物流企业正在尝试开展物流金融增值服务,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结算和融资服务,但民营物流企业普遍缺乏金融服务意识,难以保证资金运作的安全与效率。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企业必须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否则潜在风险较大。

(2)物流企业与货主之间的应收账款拖期问题也比较严重,造成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大了经营成本和风险。

2 新型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型物流风险,民营物流企业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消除风险的不确定性,制定正确的战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规避各种风险暴露。在市场有利于情况下,甚至于将风险转化为机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1 提高物流信息分析能力,预防风险

(1)时刻关注国家物流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投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对各项政策的研究,既有助于民营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又有利于其根据政策变动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有效预防新型物流风险。

(2)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是当前民营企业竞争的焦点。但总来来说,我国民营物流企业还比较落后,对物流信息分析能力较弱,企业经营决策更多依赖于企业家主观判断和个人能力。从长远来看,有必要提高民营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一般来说,信息手段越健全,信息反馈越充分,对确定因素的预防性就越强,信息处理能力也越强,物流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小。

2.2 创新物流风险管理机制,控制风险

(1)通过风险因素分析,建立物流风险评价系统、决策分析系统、异常报警系统,从制度上引领企业走向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

(2)引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施有效的物流服务跟踪监控,建立动态物流安全管控检测与分析,减少服务离散性、偶然性、随机性,实现现代物流服务可视化。

2.3 与保险公司构建战略联盟,转嫁风险

现代物流诞生伊始,保险即得到了民营物流企业的青睐。民营物流企业可以与保险机构组成战略联盟,通过双方的协作,形成双赢局面。目前我国物流业广泛应用的保险险种主要是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这两种保险都是针对物流过程中的单个环节进行的。保险机构有必要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物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针对现代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保险解决方案。

2.4 制定物流风险控制预案,降低风险

由于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和现代物流的复杂性,民营物流企业在规模经营、网络发展中要对新型物流风险发生有充分的准备,增强物流安全与弹性,制订应变措施和应对风险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风险应变机制,以便在风险难以避免和转嫁的情况下,企业有能力承担最坏的后果,将损失有效地控制在企业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内。

3 结论

总之,现代物流服务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经济活动。在现阶段,民营物流企业不要因为过分关注传统意义上的风险,而忽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带来的新型物流风险。本文仅对新型物流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进行了分析,有必要对现阶段产生的新型物流风险及其变化规律深入研究,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构建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促进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9

一、引言

目前浙江省工商局统计在册企业数达110.8 万家,其中民营企业96.3 万家,占比86.9%,其中约85% 为中小微企业。资料显示浙江民营经济占GDP 比重达63.8%,中小型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显著特色及重要推动力。Amazon 的云服务(AWS)为全球190 多个国家地区的40 多万家商业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Google Apps 全球企业用户超400 万家,当今国际大企业运营网络化,借助互联网实现跨时空实时业务协同。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要与之同台竞技,必须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云计算环境下在线会计服务平台,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动态管理模式。

本文采用网站调查问卷、发送电邮、邮寄、企业座谈、专家访谈等方式发放问卷对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构建在线会计服务模式。

二、企业在线会计服务调查分析

(一)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基础信息分析

通过前期专家访谈、企业座谈、资料查阅等信息收集处理,本次调研对象基础信息主要区分不同调研对象是否使用在线会计服务及对此服务的了解情况。所有调研对象使用在线会计服务率为31.64%,其中大型、中小微民营企业占比分别为6.64%、22.66% ;使用者对云端记账、SaaS、PaaS、IaaS 等云计算模式均表示清楚了解,未使用者中仅有18.86% 对此清楚了解,65.14% 对此仅听说或一般了解,16% 对此不了解。由此可见,云计算环境在线会计服务的影响面还较小,55.47% 的受访者对此知之甚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采用在线会计服务的比例远高于大型企业,原因是大型企业自身财力物力人力充分,支持本地运行财务系统居多。

(二)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功能需求分析

调研显示,67% 的受访者认为基于云计算环境在线会计服务是有必要的,认同云平台按需使用、低成本、流程简洁,认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需要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记账、应收应付、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80% 的受访者认同财务业务动态一体模式,绑定租用在线会计+ 进销存。民营中小企业还注重财务分析、咨询、预警等增值服务应用功能。

(三)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应用分析

调研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已使用在线记账服务居多,部分实施在线记账+ 购销存(25%),认同在线会计云服务一次性投入低、多人异地协同,数据实时更新掌握等优势。但已使用在线会计云服务受访者(超70%)认为:数据安全防范、稳定性可靠性、稳私保护、服务质量、网络安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提及缺少政策监管(40%),个性化服务欠缺(38%)。未使用在线会计云服务的潜在用户主要对在线数据安全性,风险担忧(80%),及认为缺乏成功实施方案供参考(75%)。

三、企业在线会计云服务模式存在问题

(一)安全问题

针对目前市场上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功能调研,发现服务供应商提供用户登陆安全提示,但用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密码设置简单也没有强制修改措施,登陆安全存在隐患;目前在线会计支付服务数据自动存储云端,服务供应商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传输数据加密,用户只要能联上互联网,随时随地按需调用数据信息,但现实中互联网络的稳定性、持续性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用户数据存储在异地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服务供应商掌握用户最核心的商业数据,如何使商业数据不被恶意第三方窃取,供应商严禁除用户授权外的第三方实施对数据操作也是存在问题。

(二)数据管理问题

初次使用在线会计服务时,服务供应商提供标准模板导入财务数据,这对初次使用者存在难度。由于不同服务供应商为垄断资源,对用户数据转移接口的设置自成风格,没有统一标准,用户在日后选择其他服务供应商时转移数据埋下隐患。

(三)个性化服务问题

目前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模块功能相对简单,仅限于常见财务核算功能,但税务管理、薪酬管理、财务分析等功能尚未健全。对用户如自定义打印单据风格等部分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偿增值服务,但仍有一定局限性,限制中小型企业财务业务决策有效性。

(四)动态财务预警问题

企业需实时掌握实际存货库存量,要求结合采购、销售订单能自动核算待采购各类存货数量,及时发出采购预警,实现存货可用量分析;企业要求服务供应商根据会计准则提供多种存货计价方法,自动核算各类存货发出成本,企业能即时计算毛利。但目前仍未做到。

(五)内部流程控制

在线会计服务使用户日常只要对发生业务填制凭证,无须审核,系统自动将凭证过账,账簿报表自动生成,流程简单的同时,也使传统会计内部稽查、多级牵制作用丧失,企业缩减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数量质量降低使企业的内部流程控制机制不健全。

(六)缺乏统一规范政策

起步阶段的在线会计服务,要得到社会认可必须要先获得使用者的信任。在线会计要得到社会公众信任,政府监管部门规范监管是必须的。而目前国内没有明确详细的关于在线会计服务、云计算应用规范作依据,监管部门有必要针对在线会计产品的监管政策、服务标准及权利义务界定等方面制定法规、政策。

四、企业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构建

(一)构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模式

通过企业调研,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功能实例分析,构建适应浙江中小微民营企业财务业务发展需求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见下图。

(二)搭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

云计算利用虚拟共享基础架构技术,集成各类工具,将会计系统布置到网络,动态多用户实时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数据计算存储由云端大型数据中心承担。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配备云端大型服务器;具有灵活的自扩展性、防拥堵能力的数据库;提供由两个不同运营商支持的网络传输线路,一条主线,一条备用,提高网络对服务支持;设置在线会计信息处理优先级别,确保在线会计用户对云端资源正常使用。

对典型在线会计服务平台跟踪发现,财务业务交叉点集成模块解决数据对接问题,节省单独运行成本,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以友商为例,在线会计服务包括凭证管理、固定资产等辅助核算管理、期末处理、会计账簿管理、报表管理等,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成本核算分析、财务分析,同时配套在线进销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服务。浙江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处于成长期,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决策有效性。

(三)建立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核心机制

(1)安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登陆安全设置。在线会计服务使企业关键数据存储在异地云端数据中心,因此用户登陆云端权限设置至关重要。目前在线会计服务平台登陆除简单的用户名、密码之外,对数据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客户,只有身份信息与证书符合一致才能访问资源,且按证书上规定权限执行操作,这与银行安全信息认证系统是一样的。

数据安全。目前服务供应商主要采用SSL 加密技术防止用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采用数据库隔离、网络存储异地备份、URL 随机码、对云端SQL 数据库加密、客户端Cookies 加密技术确保会计信息存储安全。在现有数据安全防范机制下,提出开辟高速下载专用通道提高客户在线会计信息数据下载安全;数据库主机配置为双机系统,主机与存储连接采用双通道卡;编制严密备份时间表及偶发事故计划,遇突发事件能及时恢复备份文件,确保数据安全。

商业秘密安全。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掌握最核心会计数据信息。提出需综合考察服务供应商的规模、财力、技术水平、诚信等,确保企业商业秘密安全。另外浙江民营企业也可以选择保留部分关键数据控制权,如将关联客户信息存储本地主机。

(2)数据管理。根据会计法要求,会计档案存档一般3 ~ 25 年,有些甚至永久性保存,而当企业采用在线会计服务或变更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时,由于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接口不具有兼容性,企业就会面临会计档案数据有效转移问题。这就要求服务供应商遵循行业标准采用通用应用程序接口(API),使客户端具有一定开放性,便于用户将各类文档数据信息在不同服务端间迁移,使用不同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不同服务模块。另外,云端数据存储量随在线会计服务使用量增加而增加,服务供应商要根据企业用户意愿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存储管理,要利用数据冗余处理技术优化数据存储方式,及时清理无效、散乱数据,确保数据间的勾稽关系。

(3)个性化服务机制。浙江民营企业96.3 万家,企业规模、行业、地域差别决定各自不同的会计处理流程、商业运作模式,而目前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标准化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选择在线会计服务。为满足不同企业用户个性化需求,友商网提供主要税金明细、固定资产、安全防护工具、套打设计、账套异入、产品培训、专属顾问服务、初始化服务、自定义报表增值服务,每项服务标示50 ~ 800 元价格。但这些增值服务还是具有局限性,故此提出安装对口控件方法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需要服务供应商在服务研发阶段预留安装对口控件端口,再根据用户需求执行对口控件上的虚拟程序,启动在线会计服务相应功能模块,而这个行为仅对该用户端有效,不影响服务网站及其他用户。另外这个对口控件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运行。

(4)动态财务预警机制。浙江民营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举步维艰,若在线会计服务商向用户实时发出财务预警信号,使企业避免财务危机,定能使在线会计服务更受企业欢迎。“ 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模型研究”(2011)作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选取上市公司财务、经营质量指标,提出利用Kalman 滤波器模型和BP 神经网络模型编制动态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服务供应商可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建立完善的动态财务预警机制。

(5)流程控制机制。用户登陆在线会计平台,实时操作各功能模块,数据计算传输存储到云端服务器,最后退出平台的全过程都由服务供应商全程掌控。服务供应商流程控制主要目的是保证并监测其提供的各项服务正常运作,进行合规性检查、风险管理,持续更新升级服务。调研发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得到企业认可,因此在线服务流程需满足大部分企业需要,但浙江民营企业规模、地域、经营范围又各不相同,建设服务供应商可以按不同行业类别、规模等预设服务流程,再根据不同企业要求做整体微调。

(四)制定在线会计服务标准

(1)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在线会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是对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核心机制作出评价标准,研究用户对在线会计服务的满意度、服务供应商对在线会计服务整体执行度、控制度、成效性评价,对企业贡献度评价。由此提出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由监管部门作为独立第三方建立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性、成本效益性评价维度的在线会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见下表。

(2)在线会计服务权利义务界定。在线会计服务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应对云计算发展作出规范说明,制定云环境下在线会计服务接口标准及调试方法,规范供应商服务内容,检查其功能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检测服务稳定性,监督服务安全性,规范服务价格标准,提供参考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建立公众对在线会计服务信任。

(五)建立在线信息披露机制

供应商与用户通过协议建立双向合作关系,监管部门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企业付费给服务供应商获取对应服务,用户信息存储在云端数据库,服务供应商享有监管部门规定的对外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权责。提议服务供应商只有对会计信息查询权,在未得到用户授权前提下不得对企业财务数据处理。供应商按国家标准统一对外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有效解决企业自愿信息披露不足问题。

基于云环境在线会计服务对浙江民营企业是一种全新模式,企业只需关注应用服务,底层技术层面软硬件设施购置维护全由服务供应商支持。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实时大数据商业分析,整合产业链资源,使民营企业业务信息及时传递到财务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实时全面准确反映业务情况,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支撑浙江民营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10

一、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进展

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明确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同年,原信息产业部下发的《民营企业申请纳入军工电子行业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政策。2007年2月原国防科工委下发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军工企业改制、两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并提出了对其参与国防建设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新政策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为国防建设服务,为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据统计,从2005年起,第二炮兵在全国确定的近400家可承担装备或配件研制生产的单位中,有近五分之一是民营企业。国防部网站的信息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全国已有400多家高科技民营企业获得我军装备承制单位资格或通过初审,加盟我军装备研发,成为推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支生力军。随着众多民营企业的加盟,目前全军装备竞争性采购项目已占全部采购项目的25%,民营企业参与竞争的范围,也逐渐从元器件、零部件向整机、主机拓展,由生产阶段向科研、维修保障阶段延伸。

二、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民营企业虽然已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军品市场,但所占比例还很低。进入军品市场的民营单位,在任务来源上,主要途径还是通过熟人关系等非正常渠道;在管理、质量控制、经费渠道上,还主要依托现有军工单位;在条件建设上,还主要通过自筹建设或租赁军工单位已有条件;在武器装备复杂程度上,承担任务大多是配套产品、部件、元器件等一些军选民用产品。总的来看,民营企业为装备建设服务还存在不少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还没有形成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良好环境,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存在障碍

部分装备采购部门和装备总承单位抱着“军工老大”的思想,认为民营企业一般是“小作坊”,对民营企业承担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心存疑虑。主要表现为:担心民营企业质量意识薄弱,把不合格产品交付军队;在装备市场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装备市场秩序;没有行业主管部门,出了问题不能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和协调;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淘汰等变化快,难以保证对军方的稳定供货和服务保障;民营企业保密意识淡薄等。另外,民营企业缺乏国防意识和研制武器装备的经验,对于装备生产中的一些内在规律和特殊要求认识不足,如果没有丰厚的回报或必要的补偿机制,很难有积极性去承担军品任务。

2、进入、退出门槛高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必须通过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的军品科研生产许可审查、总装备部的合格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新时代公司的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保密局的保密体系认证等环节,管理多头、程序复杂,门槛较高。另外,武器装备生产遵循军用规范和标准,长期按照商业规范和标准运作的民营企业要进入军品市场,必须对生产设备、人员、管理等进行相应的改进或改造。国防研发投资规模大、研发周期长,研发成功可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若研发失败或技术成果不能立即实现产业化,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巨大的投入和不确定的回报将许多民营企业挡在了军品市场的大门之外。同时,目前我国对于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后的退出制度还没有明确的规范,只强调民营企业在项目中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将被追究责任。这是强制民营企业退出国防工业的规定,但民营企业可否自行退出以及退出应该执行哪些程序,还依然不见答案。由于民营企业在参与武器装备研发和生产中,可能接触到大量军方的技术资料、保密数据和军事秘密,如何进行妥善处理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3、市场信息不对称

当前,大多数民营企业未纳入参加装备科研生产招投标企业的范围,不仅对允许进入的行业和允许生产的装备及其生产程序、质量标准缺乏了解,而且无法掌握军品供求情况。民营企业参与装备科研生产,主要靠原军工背景及其他熟人的社会关系,这种信息渠道极不规范,也难以持久。我国现行的国防知识产权专利制度,出于保密安全性等原因,暂时无法对民营企业提供查阅,民营企业要预研的项目可能已经存在,如陕西天和实业集团自筹资金研制出便携式地空导弹射击指挥系统,但总装已安排类似研制项目并已定型。同时,由于军地信息交流机制的欠缺,军品的采购方和科研方也不能去全面了解哪些民营企业拥有其需要的产品和技术,军方对民营企业的优势资源也不了解。可以说,军地双向信息不畅,成为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最大障碍。

4、市场竞争不平等

一是享受不到国家的国防投资,即国防技术改造费和科研生产条件保障费。二是享受不了国家税收优惠。国防产业税收政策中,通常以“隶属关系”或“出身”来确定是否免税。尽管一些民企事实上已经承担了部分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但土地税、流转税和增值税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减免。三是装备定价采用“低利免税”政策,装备价格通过审价确定,成本加上5%的利润构成,对民营企业是不利的。四是军品科研生产招投标操作程序不规范,民营企业常常被各种因素排除在投标单位之外。“军口”系统内多年积累形成的人际关系使得在招标时存在“法”大不过“情”的情况。如2006年为某型装备配套的飞机用钢丝绳招标,中标单位为从未做过该项目的军工企业,而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某民企公司却竞标失利。四是评价标准不完善。对于装备研制生产单位的选择主要是通过设备、厂房、人员等有形资产来衡量,忽视了民营企业在研制高新技术、开发高性能产品方面的机制优势,缺乏对高新技术装备起决定性作用的无形资产的评价。

三、推进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措施建议

当前,民营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参与装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只有进一步扫清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各种壁垒和障碍,才能形成民营企业为装备建设服务的良性互动机制,在更广范围、更高程度上实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军民融合,实现装备建设的更快发展。

1、提高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并不必然对国防建设和国防安全构成影响。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参加装备研制生产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有很高比例,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达到90%以上。而目前我国民用工业企业只占10%~20%,民营企业的比例更加微乎其微。其次,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并非要降低和排斥现有国防科技工业的作用和地位。就技术水平而言,在主战装备的研制生产、总体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现有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占绝对优势,民营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在一些属于配套、原材料的高技术领域,如信息安全、电子、红外光电技术、新材料、工艺、能源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民营企业完全可以起到补充、完善、促进和提高作用。最后,民营企业进入装备市场,有利于促进装备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民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可以为装备市场注入更多的竞争力量,促进传统国防生产部门观念的更新、管理方法的改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大大压缩专业军工的规模,减轻政府对军工生产进行扶持的负担;提高国民经济的军事生产含量,增强军工生产的动员基础。因此,必须把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放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2、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作为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关键环节,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的制度设计非常重要,要根据武器装备重要程度的不同有区别地选择资格审查的内容。对于承担武器装备的总体、关键分系统等程度较高,技术要求复杂,对武器装备战技指标起关键作用,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专业或产品研制生产任务,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把关。而对于承担元器件、零备件等一般性任务,应放松对进入军品市场的管制,鼓励民营企业和其他主体参与融合式发展项目建设和军品研制生产过程。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装备研制生产任务,至少应选择两家民营企业承制单位,对其承担的装备研制生产任务进行备份,并加强对民营企业承担装备任务过程的控制。承担重要任务的民营企业要派驻军代表严格管理,不允许其自由退出军品市场。在调整进入门槛的同时,也要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对于进入军品市场的民营企业按照合格厂商名目动态管理的要求,建立淘汰机制。民营企业退出管理要着重考虑剥离涉及军工核心技术的部分,可由同行业的军工企业收购后进行管理,保证军工技术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可以通过合并、重组等有效手段促进装备研制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3、建立装备采购和优势民品信息互通机制

建立军民双向信息沟通渠道,是民营企业为装备建设服务的关键。首先要构建军民信息交流平台和军品需求信息机制。政府和军方应加强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加速建立和不断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库,为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提供及时和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应及时国内国际军事发展动态、国防科技和装备发展趋势,以及装备科研生产的发展战略和相关法律政策、装备进出口和军工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为民营企业进行装备科研生产提供信息帮助。民营企业可以以商会或协会的形式,将民营企业的优势技术和先进产品及时出来,立足军方需要定期专业配套目录、行业标准等公共信息,同时向潜在用户提供有关企业能力方面的信息,为装备采购单位和装备研制总承单位招投标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另外,要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科学管理。军方具有军民通用性的信息和民营企业的一般产品和技术介绍的信息,可以对外公开;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信息,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而核心机密和属于商业机密的信息,只能在少数核心部门内。

4、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实施“军标体系瘦身计划”,实现技术标准上的军民融合。凡是民用标准能满足军事要求的应尽量直接采用,对那些低于民用标准或能用民品标准代替军用标准的,应采用民用标准,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其次,改革完善税收政策。国家应对凡是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企业都按照产品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风险补偿和扶持机制,解决民参军产品长期售后服务难题。再次,设立国防科研配套资金,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效益的军民融合项目,可采取转移支付、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确保相关主体参与装备建设的积极性。最后,加强对军品市场的监管,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运行环境。要打破以前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管理军品市场的做法,树立通过法律手段管理的观念。在军品采办领域,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质量第一的原则,实行规范化的军品招投标制度。在民营企业参与招投标和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将质量要求、研制生产进度、各种成本、酬金、奖励、补偿、市场行情变化等涉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要求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款的形式规范下来,并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交付、售后服务中严格落实,保障民营资源进入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利益,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厉从斌:第二炮兵武器装备采购向市场敞开大门[N].报(第1版),2010-02-22.

[2] 李家义等: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建设的思考[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5).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11

1.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1融入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融为一体,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

1.2效益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农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术和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率,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

1.3引导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基本要求,《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提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业服务信息化五个方面。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而服务。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应围绕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和农业服务信息化四个方面内容。

2.1服务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种植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园艺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养殖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扩大。

①服务于种植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种植业信息化的宗旨为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实现设施园艺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将现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在大田种植生产的应用,建设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作物长势监控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系统等大田种植信息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建设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设施园艺信息系统。

②服务于养殖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养殖业信息化的宗旨为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实现集约养殖场健康养殖的智能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养殖业生产的应用,建设设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联合选育网络辅助决策系统、饲料配方辅助决策系统、动物健康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和动物疫病诊断与预警辅助决策系统等;建设推进船舶自动识别(AIS)、捕捞作业系统、船舶自动导航系统和渔船管理系统。

2.2服务于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①服务于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企业信息化的宗旨为提高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推进农业企业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重组BPR等管理信息系统,引导国有农场使用地理信息系统。

②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的宗旨为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管理、财务管理、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及成员培训管理,为合作社提供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农资市场价格和质量信息,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应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管理平台。

③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的宗旨为减少交易中间环节,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建设粮、棉、油、禽、肉、蛋、水产、蔬菜、花卉、茶叶等重点农产品在物流配送、市场、管理、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④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的宗旨为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完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生产、流通、交易、竞价、网上超市等服务。

2.3服务于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农业资源管理、农业应急指挥、农业行业管理、农业综合执法等基本信息系统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①服务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加强对耕地土壤质量、肥料肥效、农田土壤墒情等内容的监测;实现对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资源、植被长势、生产力、工程效益、草原利用、草原火灾、鼠虫灾害、生态环境状况等全方位的监测;养殖水面面积、养殖结构、水面质量进行监测。服务于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②服务于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及时掌握农业重大自然灾害、草原火灾、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渔业船舶水上安全、农业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农业突发事件信息,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农业公共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建设农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③服务于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对农业各行业进行动态监测、趋势预测,提高农业主管部门在生产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指挥调度、上下协同、信息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农情(包括农、牧、渔、垦、机)管理信息化、农村集体资源管理信息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和预警服务平台。

④服务于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完善农药、种子、饲料、兽药等经营许可证审批流程,实现行政许可审批信息化,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案件督察督办、档案管理等功能。建设和完善行政许可审批信息管理系统,重点重点建设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兽药等行业的执法信息管理系统。

⑤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实现监测数据即时采集、加密上传、智能分析、质量安全状况分类查询、直观表达、风险分析和监测预警。建设覆盖部省两级行政管理部门、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和固定风险监测点三方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

2.4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用户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服务。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部、省、地市、县四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设。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类企业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融为一体,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根据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依托,从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入手,围绕农业信息规范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精准化服务,开展了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力求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目前服务的重点为:创建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建立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研发主动性推送信息服务系统、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预测分析系统等软件,探索建立多级网络型、普适终端自助型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基层信息个性化、协同式精准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尚鹏.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12

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创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管理环境,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实现民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行业重点突出,环境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提高,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去年的*%提高到今年的75%;民营企业户数由*户增加到*户,注册资本金由*亿元增加到*亿元;从业人员由*万人增加到*万人。

三、鼓励创业,实现民营经济总量的增长

我们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积极鼓励全民创业。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鼓励民营经济的创业政策,放开民营企业经济领域,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有自谋职业的愿望、劳动致富的冲动、创业当老板追求的经营者,特别是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事民营经济。要提高办事效率,畅通创业渠道,做到畅通急事、疏通难事、融通特事,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可以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出发,千方百计用活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为创业者铺平道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动全区各方面力量,建立招商引资“绿色通道”,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广泛吸引知名企业和高科技人才来*投资兴业,对在区内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民营企业给予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对来*发展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各类人才在户籍管理、档案管理、职称评定、住房和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给予同等优惠和照顾。

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民营企业上规模

我区民营经济既求量的扩张,又要求质的提高,全区要整合各部门资源,按照市政府关于鼓励型小企业认定的有关政策,推进科技型、都市工业型、社区服务型三类企业的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鼓励型企业将优先享受市有关部门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搞好民营高新企业认定工作,全面落实扶持高新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对申报获得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名牌、中华老字号、津门老字号的企业,区政府要给予奖励。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对重点扶持的企业,在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投融资、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等方面给予争取市级立项、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向集团化发展。

五、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社会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要把区行政许可服务大厅办成为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的服务平台,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行使好政府行政许可审批职能,实现“一条龙”快捷方便的办事程序。同时要筛选具有一定资格和实力的中介服务机构进驻,按照企业从创业—运营—管理—发展—退出的全过程设计,形成较完整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

六、建立民营经济信息平台,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为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服务,要通过各种形式搭建公共信息平台,一是建立区域民营经济信息网络平台,借助*市中小企业网络开办区中小企业网,政府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将规划信息、项目信息、政策信息、法规信息、科技信息、人才信息,向社会公开,设立企业信箱,收集企业情况反映和需求。二是继续办好*区民营经济信息专刊,及时将国家、市、区等带有政策指导性的有关信息传达到民营企业,形成政府各部门与企业的信息互动,以落实国家、市、区政府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三是编制政府部门办公告知便民手册,使广大民营企业了解政府各行政、执法、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办事程序,畅通民营企业办事渠道。

七、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积极发挥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虹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虹融投资担保公司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引导、支持作用,扶持他们以资本为纽带,吸纳民间资本,做大做强,为民营企业融资搭建担保平台。鼓励、引导企业成立“企业信用促进会”互相担保,拓展融资渠道。认真研究部分银行试行无担保贷款的相关政策,积极引进新型金融产品进入,建立银行与企业沟通联系平台。

八、加强对扶持民营经济政策资金的引导服务

市委、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同时也将出台若干配套政策,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各项政策,组织研究政策,搞好企业和市相关执行部门的对接,将这些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

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帮助企业重点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区政府每年将对300名企业经理人进行免费培训。

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由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创业辅导、重点技改项目、创品牌,政策法规业务培训及对民营企业、经营者表彰等,并争取市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等渠道的扶持资金支持。通过政策、资金引导要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企业责任。

九、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外部环境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打好“服务牌”,建设服务型政府。各部门要把营造好外环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切实树立为市场主体服务的理念,以法制规范行为,以管理规范服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禁止乱收费,对依据法律法规设立的收费项目不得提高收费标准,取消所有的工本费收费项目;严禁乱罚款,各部门不得对下属单位下达罚款指标,实行罚缴分离制度,所有罚款一律统一上交财政,不得实行提留、分成或奖励,对违反者从重处罚;严禁乱检查,除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环境保护的事项外,同一部门对同一企业的例行检查原则上一年不能超过一次;严禁乱摊派,对民营企业不得组织强制性检测和培训等活动,不得摊派赞助广告和报刊杂志等费用,不得要求购买指定产品和接受有偿服务。实行行政过错追究制,各部门主要领导对本部门依法行政负主要责任,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纪律的执法人员,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推行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三步走”执法方式,即先教育规范、再限期整改、最后依法处罚。依法保护企业的财产权、知识产权和自主经营权等各项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出资人的名誉、人身和财产等各项合法权益;依法保护职工的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等各项合法权益。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改善管理和服务环境,形成人人为民营经济服务,人人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十、建立各级领导与民营企业的联系制度

建立由五大机关领导和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处级以上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各级领导及部门要定期联系对口企业,了解企业运行动态、需求及建议,倾听企业呼声,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

十一、发挥工商联和工、青、妇等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区工商联在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府管理民营经济方面的助手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创业引导和依法维权等作用。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民营企业联系作用,加强对成员企业的自律和服务。

规范发展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按照“自发组建、自愿入会、自主办会”的市场化原则,发展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强化服务功能和自律协调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创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十二、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

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对全区民营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完善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完善以区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决策指导、指挥协调、工作联动、督查落实“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大成员单位之间在政策引导、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于市场主体上的联动。

加强民营经济管理部门力量。目前,市政府正在就民营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调研,对机构、人员设置将有安排。从我区当前实际出发,充实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在不增加编制的条件下,通过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力量,抽调相关部门的干部充实民营经济办公室工作,授权民营经济办公室作为协调民营经济、企业发展的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十三、建立民营经济工作考核机制

将发展民营经济纳入各有关考核体系。按照全区发展民营经济的目标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各部门制订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层层分解并切实完成任务。按照全区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建立工作通报制度。民营经济办公室负责及时将区领导批示意见反馈有关单位,并根据领导批示做好督促落实工作。按照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建立统计分析制度。科学分析民营经济发展总量、速度、结构和区域性发展等情况,为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提供依据。搞好对民营经济发展成果的评价考核和动态监测,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篇13

一、中小民营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短缺,投资盲目、融资有限中小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趋于微小化,资金短缺是常见问题,而无论是启动资金还是流动资金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旦资金短缺,就会对企业的资金和财务埋下安全隐患。如果此时企业再盲目扩大规模,很容易产生流动资金链中断,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获得了一定的原始资金积累后,有的会急于扩张,盲目寻求项目,分散投资;或为了分散和降低风险,选择多元化经营,没有充分分析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盲目扩张、多元化经营促使了中小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存在,甚至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中小民营企业常用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其他借款、股权投资等,但源于自身的局限性其融资能力比较有限,这会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潜在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多以独资、合伙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存在,部分还是家族式企业,经营者就是所有者,采用集权式的管理。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机构设置欠健全。这就造成了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内部控制程序和审核流程等都不规范,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还有部分民营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缺乏财务工作的分析研究,在实际管理中未能及时处理应收账款、呆坏账等问题。

(三)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欠佳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财会体系不完善,财会人才的引进、培训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企业财会人员工作中存在不足,不能有效适应多元化的商业需求,缺乏分析、判断财务风险的能力。不同业务素质的财会人员对财会事项评估、判断不同,可能使财会信息与财会业务的实际不相符。财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导致财会基础工作薄弱,或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等等,其所提供的信息失去可预测性、可防范财务风险性,从而影响企业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企业资金科学管理力度,提高企业信誉度,合理投资融资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应科学合理的安排生产和进程,全方位的加强自身实力,充实自身发展资金和流动资金。对资金管理严格审批、收支清晰、快速周转、提升效率,在此基础上科学谨慎的投资扩大再生产或多元投资。中小民营企业在结合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分析,重视投资风险,实施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投资分析,设置必要的投资退出机制,从而达到降低和防范企业投资风险,提高投资项目收益。中小民营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采取多种企业内部、外部融资创新。在中小民营企业增加内部实力的同时,外部信誉度、征信度便会自然提高,从而获得跟高的融资贷款条件,并认真履行自身的偿还责任,继续赢得更加的信誉度。

(二)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总量虽然很多,但是规模企业不多,除了资源、技术等问题外,企业管理成熟度,尤其是财务管理成熟度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硬伤。有研究表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财务管理占到企业管理的50%。建立标准财务管理体系,增加数字化管理意识,减少以人治为主,跟着感觉走的管理。财务人员做好标准账本,对内准确:财务核算数据准确、会计计量科学、核算细化;对外安全:以会计准则处理账务,熟悉会计制度、财税审计标准,确保信息安全。从而形成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三)提升财务管理意识,加强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环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民营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并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综合性,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规避财务风险能力。一方面,认真严格的编写财务预算计划书,落实科学的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从而在全民收集市场信息的同时,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发展决策、或改变业务发展方向。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