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实用13篇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1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提供的《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分析》,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数的99%[1]。在我国,一般来说只有民营企业才有中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是法律监管的重点领域,法治培训也是法治社会建设中需要加强的环节。目前高校针对企业人才培训的课程纷繁多样,培训种类主要集中在经济政策形势分析、企业管理等主要方面。企业法治相关培训一般与风险防范部分结合,或是在某一具体业务中提到,少数独立为较小模块。

二、必要性分析:推动中小企业法治培训的必要性

(一)法治培训之法理需求

目前国内经济对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提出更多更新得要求,将所学变现为经济效益是学习首选,然而不能因此忽视法治培训的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法的指引作用,是法律首要的规范作用之一,指提供预定的行为模式来规制行为和调整社会生活,确保社会成员对法律的遵守。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与潜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让中国经济释放更多新的制度红利。仅2019年《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法律进行了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行政法规陆续出台。即便有一些与企业直接不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企业相关事项,如2019年新修订的《行政许可法》中涉及转让技术、披露商业秘密等禁止内容,这些制度的出台给企业带来了司法保障,也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然而,企业对这些法律知识未必做到及时学习,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建设中难免出现“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的局面,因而采取有力措施,使法治化建设为各级政府、企业真正理解并付诸行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纵观目前主要的企业培训课程,普遍存在法治培训缺失,未利用好方法的指引、预测作用的现象,这可能会使法的评价、教育,甚至强制作用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体现。

(二)法治培训之政府政策需求

近年来中央推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我国的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20年11月,根据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国应当积极开展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和公民的法律风险防范、合规管理意识和能力。2019年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20年,工信部联合17家部委《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从外部看,根据世界银行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名列第31名,这也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以来中国的最好名次。中国在开办企业(第27位)、执行合同(第5位)等指标上,均有不俗表现。该报告为我国营商环境提供了国际一流水平对标,促进我国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三)法治培训之实务需求

笔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相关企业判例,搜索“企业”“职务侵占”,相关判决文书18590篇;搜索“企业”“股权”,相关判决文书415608篇。其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判决、纠纷数量庞大,显示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法治意识方面的欠缺。传统的企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合同合规、劳动人事方面,这些内容切实企业、员工具体利益,但在企业战略布局与发展、转型过程中,仅做这些培训显然不够。

三、实施路径:通过培训搭建中小企业与政府法律法规政策之间的桥梁

(一)中小企业重点培训课程

1.《民法典》相关内容。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在中小企业运行方面较原先法律有一定程度修改,及时了解、运用新规则对企业合规运行至关重要。2.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国际贸易的标配[3]。2017年、2020年总书记都强调过,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2020年8月的《苏州政法系统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精品案例》(下称“十大精品案例”)中就有两起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纠纷。除了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新兴事物的发展、国际营商环境的变化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更新都提出要求。在《2019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与网络相关的案例就有3例。然而,中国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意识薄弱、能力不足、信息不畅,在贸易实践中往往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亟须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能力[4]。知识产权除了权利本身的重要性,还会涉及“变现”等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时进行的知识产权质押。因此,国家需打造更切实有效地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用更规范的模式接轨国际之时,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格局中,通过学习培训掌握法治技能,提升安全感和幸福感。3.合法财产权保护制度。2020年7月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下称“条例”),能体现国家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财产的决心。在司法实践中,中小企业会面临合同相对人以单方格式合同把握付款条件,在履行过程中打着货物未检验或验收不具备付款条件的理由拒绝支付货款。针对这一现象“条例”规定只要上述约定的期限届满而对方未进行验收的,将在法律层面上直接认定付款期限自上述期限届满之日起算。这让中小企业交易前更放心,主张应收货款更有底气。国家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合法财产提供的多项保障,需要专业的培训力量将这些“护身符”传授给中小企业,让其能够轻装上阵、安心交易。4.公平竞争规范。《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中将公平竞争制度列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营造中小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2020年6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突出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在“十大精品案例”中就有一个同时涉及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的案例。互联网市场中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日益增多,并呈现出各种形态,如“通知”中提到的“电子商务、直播平台”。2018年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较1993年版有较大修订和完善,中小企业只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从案例中吸取教训,才能保护好自身利益,更合理地利用技术手段正常运营。5.刑事法律风险。根据2019年的《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2014—2018)》[5],民营企业家刑事犯罪案件数、人数比例占九成(见表2)。“十大精品案例”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案例各占一例。中小企业规模不大,融资能力较国企、大型企业弱,短期回款压力更大,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也更大,触犯刑事犯罪的概率也更高,而刑事风控能力却不强,一旦企业或相关负责人被判以刑事处罚,可能会给企业和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刑事风控可以为企业提供更有利于其长期发展的环境。

(二)中小企业法治培训的组织形式

1.形成政校企共建的合力。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第九点健全立法工作机制中提出:“充分听取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政府需要倾听企业,企业需要沟通政府。高校可以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促进和加强政府与校企之间联系,校企借助各自职能,形成人才循环、资源共享的“政校企—产训研”平台,具体相互促进关系如图1所示,对培训带来的直接作用如下。组建多元化讲师团。遵循专兼结合、术业专攻原则。高校法学院教师理论水平扎实,然而企业对培训师资无太高学历要求,真正需要的是能够迅速将政策法规传授于企业并使之运用于实践。司法部门、证监会、银保监会等行业组织中有大量善于处理相关问题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他们能向企业讲授的是最新的一手案例中的思考,更有案件的审理思路、证据甄别等方面的多角度启示,对企业规避风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讲师团还可选择执法人员、公证人员、律师、企业法务等,覆盖行政法、民法、刑法等主要领域的司法实践工作者。深入商会、行业组织。高校可增加与省、市、区的商会和各地的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在商会、行业协会活动时普及法律知识,更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特征、某一领域运营特殊性,进行“法治体检”,做更加细化对口的培训。2.构建陪伴式成长。培训开展前组织者可与企业高层充分沟通,了解其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法治培训,有条件的可制定长期、“陪伴型”的法治培训套餐。在具体培训中遵循系统性。法律之间有明确划分的门类,但日常经济生活中一项事务可能涵盖多部法律,甚至发生竞合,一个案例中涉及多部法律法规的也不鲜见。因而在向中小企业培训时不仅是对具体部门进行培训,更是要针对企业类型,把相关法治知识打通,形成针对中小企业的体系。3.创建多样化方式。(1)直击庭审现场。在高校面向中小企业的培训中,已在尽可能寻求丰富的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现场教学,与政府相关部门更紧密的合作无疑可以进一步扩展培训方式。最直观的就是让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司法实践,在公开审理的涉及营商类案件中作为旁听人员参与庭审过程,也可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观看;(2)座谈式培训。苏州市商务局、工商联2019年与苏州市检察院就共同建立涉外资和民营企业刑事案件办理沟通机制会签文件。高校在组织中小企业培训时可以借助工商联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与法院、检察院共建“普法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可通过座谈的方式传达给企业。在座谈式培训前夕向企业征集想了解的具体方针政策,经营中的法律痛点和难题,相关政府组织、部门也通过收集信息、交流座谈,围绕民营企业的关切点,用更广阔的视野、更务实有效地举措为企业发展“撑腰”;(3)录制小视频。人民网通过《民法典诞生需几步》等系列动画短视频解读《民法典》,这些作品寓教于乐,使专业的法律条文通俗易懂,网民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民法典》。在线教育优势,正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逐渐凸显。

四、结语

中小企业法治培训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滴灌性得培训。就具体培训目标来看,笔者认为企业法治培训目的是防范风险,让企业领导具有依法经营、合规管理、依法提高治企的能力,让员工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再者,为企业培养懂业务懂法治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有平台设施、智库资源和实践案例,通过培训能够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也可以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丰富师生的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报告大厅.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分析[EB/OL].(2017-08-01)[2020-12-23].

[2]谢红星.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证成、评价与进路———从理论逻辑到制度展开[J].学习与实践,2019(11):36-46.

[3]赵永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人民日报[N].2019(4):12.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2

(一)领导干部培训

1、培训方法和形式:

(1)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培训制度,各党委(党组)中心组每年要制定详细的学法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培训与专家辅导等方法,每年至少安排4次法律知识内容的学习培训。坚持推行领导干部学法培训日制度。

(2)发挥党校在领导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对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三天以下的培训班,专修法律知识的课时不少于4课时;三天以上的培训班,学习法律知识的课时不少于1天。

(3)副处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专门的学法时间要确保至少累计达到40个学时;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学法要达到30个学时;各镇、部门中层干部每年学法不少于20个学时。

(4)坚持举办法制讲座制度。要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政府法律顾问、法学专家的作用,举办适合各级领导干部需要的法制讲座,有针对地对领导干部学法进行辅导,这样的法制讲座每年至少要举办2次。

2、考试考核:

(1)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普法办共同组织对领导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考试考核。

考试可采取闭卷、开卷等形式进行,同时也可采取布置作业、提交论文、撰写心得等形式进行,考试考核要有台帐记录,考试考核成绩应与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

(2)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把领导干部学法培训、考试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任前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是否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否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应作为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要逐步推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

(二)公务员(执法人员)培训

1、学习培训的形式:

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可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形式,各部门也可采取脱产办班、专题辅导、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学习。公务员每年自学课时要达到32个课时,集中培训不少于8个学时。并利用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宣传工作,推动公务员学法和依法行政培训。

2、考试考核;

组织开展学法和依法行政培训,必须进行考试考核。按上级机关的部署,通用法律知识的统一考试由县人事局统一组织;涉及各部门专业法培训考试的,则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考试考核,每年建档保存,作为年底普法考核依据;“五五”普法期间参加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已学习通用法律知识并通过考核的,可免于参加市统一组织的通用法律知识考试。

根据公务员有关法规,组织、人事局部门要适时更新公务员公共必修课程。考试(考核)成绩登记在全国统一的《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上,并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盖章。公务员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的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三)青少年培训

1、学习培训的形式

县司法局、教育局、检察院、法院、公安局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训。教育局要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法制教育,确保小学每年法制教育课不少于10个学时,中学每年法制教育课不少于30个学时,大学每年法制教育课不少于20个学时;教育局、政法委、团县委、妇联要注重中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每两年对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行一次轮训;教育局、团县委、妇联、关工委要积极开辟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可开展法制征文、法制辩论赛、法制猜谜等活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培训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相关部门每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不少于1次。县教育局、县普法办每年要开展好职业类学生法律课程培训工作。

2、考试考核

县司法局、教育局、检察院、法院、公安局要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培训的考试考核工作,每年组织归档。县教育局、县普法办每年要组织职业类学生法律课程培训教育的考试,并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五五”普法合格证书。

(四)企业经营管理者

1、学习培训的形式:

(1)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培训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企业的骨干经营管理人员,每2年轮训一次。对其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业主则采取专题辅导、举办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学习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每年学法时间应不少于30小时。

(2)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学习法律知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镇企业以镇为主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每年不少于2个学时;各主管局企业以条为主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每年不少于2个学时;工商联通过协会形式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每年不少于2个学时。

(3)国税、地税、环保、工商、质监等与企业比较密切的行政执法部门,则针对企业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互动式等形式到企业中去进行小班化的专业法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4)县经贸局根据企业改革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按照县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年度学法工作意见,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培训的指导。

2、考试考核:

按照“谁组织实施,谁负责考试考核”的职能分工,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和依法经营管理,依法保护企业的经营安全和合法权益进行考核验收。考试考核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自上而下,避免重复。行业系统的考试考核主要以专业法为主。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考试考核要在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每年进行一次。

县委宣传部、经贸局、司法局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学习法律知识工作的督导,并制定考试考核制度,结合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对其学法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县工商局、工商联、经济开发区要负责抓好个体私营业主、外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学习教育与考核考试工作。外经局、农经局、建设局、交通局、民政局、商业局等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系统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培训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并抓好落实。

(五)新*人

1、学习培训的形式:

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对新*人的学法培训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1)县司法局负责全县新*人学法培训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协助县普法办抓好检查督促工作,“新*人”管理委员会作好学法培训的登记和教材的发行供应工作。

(2)县公安局、交通局、劳保局、计生局、民政局等专业执法主管部门和法院、检察院应对新*人的法制学法培训列入年初工作计划,特别要把与新*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落实专职的教员,解决基层教育培训师资缺乏的问题,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各镇要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的新*人的学习培训工作。县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加强专题研究,落实人员具体负责,要建立新*人法制培训学校,要做到人员落实,教育培训场所落实,制度落实,教材和课时落实,对新*人的学法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全年应不少于16课时,受教育面要达到注册登记人员的50%。对新*人用工超过100人的企业单位,应设立教育培训点。

(4)对居住在城郊结合部的和从事个体私营的新*人,由居住的镇、村(居)民委统一组织。对私营经营者工商管理部门应帮助协调指导,法制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课时达8小时。教育面达30%以上。

(六)农民和农民工

1、学习培训的形式:

加强农民法制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各镇党委要开展农村“两委”干部法制教育轮训活动,每年轮训1次;组织部要通过远程教育培训,5年内培养一批农村基层兼职法制干部。

各镇还要进一步做好培训基地的建设,全县各村都要建立农民法制学校,对村民的法制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要逐步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培训教师队伍。各镇各部门要有计划地选聘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专家、学者担任受课教师,并完善管理制度。争取到20*年,逐步调整好全县普法讲师团队伍,实现专门储备,定向培养,动态管理,资源共享。

(二)加强培训教材建设

建立健全教材编审、评估和奖励制度,逐步形成具有普法工作特色、内容规范实用的法制培训教材体系。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专业知识培训教材由县普法办统一规划,组织编写,也可以在省市的普法教材选定相关教材。教材建设要满足各类不同对象学习方式的需要,加强电子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教材、网上电子课件等多种类型教材的开发,树立精品意识,确保质量。

(三)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

根据县《20*年-2*0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要求,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并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有所递增。对重点对象培训,要给予重点保证。各级培训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还应积极拓宽培训途径,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三、领导与管理

(一)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县普法办要成立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要抓好教育培训工作。“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一级带一级。要制定本级本单位普法对象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实行培训目标管理,把规划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评选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3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围绕可持续发展邮政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依法治企,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邮政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邮政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高邮政员工法律素质和忧患意识,营造自觉遵守邮政法规、合法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邮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政策、方针和重大理论,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二)深入学习宣传邮政法规。要进一步加强对《邮政法》、《消费者权益保户护法》、《劳动法》等规的学习、宣传,提高干部职工邮政法律素质,增强全社会的用邮意识,促进用邮观念的转变,推进可持续发展邮政的顺利发展。

(三)深入学习宣传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增强各单位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

(四)深入学习宣传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加强《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和依法办事的意识。

(五)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邮政法制宣传教育和认真学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七不准”相结合。大力倡导和树立“八荣八耻”,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和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积极促进政(企)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民主理财等民主制度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民主执政体系。

(六)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活动。结合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专利法宣传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竺=等活动,“兴邮人”开设专栏大力宣传各项科技的法律、法规,积极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掀起宣传学习邮政法规的热潮。

(七)充分发挥网络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要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宣传覆盖面。各单位要积极向中国邮政报、江西邮政报、赣邮网等传媒传送信息资料,支持、运用这些宣传平台,不断提高法制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三、对象及其要求

(一)对象

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各乡镇分支机构负责人是“五五”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二)要求

1.继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普法相结合,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全局法制宣传周期间,充分利用标语口号和宣传画等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短剧、快板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邮政法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效果,增强全局员工的法制意识。规划实施期间,全局将出动宣传车辆不少于20辆次,设立邮政法宣传咨询站25个,悬挂宣传横幅100幅,发表专题文章5篇,张贴各类标语500条,发放传单、宣传材料5万份,出墙报和展板5块,力争受教育人数400人次以上。

2.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建立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组织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每两个月组织1次,每年不少于6次,参加学习人员应达100%。可采取单位领导轮流主讲、各成员作典型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认真学习《宪法》、《邮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加深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邀请社会法学专家,每年组织领导干部举办法制讲座不少于1次。

3.强化邮政职我的法律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企能力我局领导参加县每年组织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不少于2期,每两年轮训一遍。重点学习《邮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同时,采取模拟办案、模拟听证、典型案例交流、“以会代训”等多种接近工作实际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加深对法规条文的理解。增强邮政法规的运用和操作能力,促进依法办企水平不断提提高。按照县委普法办的相关要求,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考试力度,促进持证上岗和依法治企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和保障有力的邮政行政执法体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4.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培训,提高依法经营能力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关民商法律、法规的学习,企业单位每年举办企业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班不少于3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培训应在15天以上,年度培训率要达40%,五年轮训两遍。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法律事务专职机构或外聘专业法律人员担任法律顾问,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和重大合同法律咨询制度。要认真学习贯彻《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充分保障企业职代会对企业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作用。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国家新法规的学习培训,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变化。采取对典型经济合同的案例分析研讨,或对招投标、签订经济合同实务等重要经济环节的专题培训,或外聘法学或经济学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增强企业的诚信守法和依法经营的意识。

5.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干部职工每年法律知识培训和学习要在12天以上,参加学习人员每年不少于30%。每年采取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答卷等多种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邮政法》、《行政许可法》、《劳动法》、《审计法》、《安全生产条例》、《邮政法实施细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我局干部职工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部门根据职责,对所执行的部门法组织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和宣传。必要时将组织干部职工统一举行法律知识考试。

6.开展普法联络员法制教育培训,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搞好“五五”普法,普法骨干培训是关键。我局挑选1至2人作为本单位的普法联络员,加强法律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业务知识,推进本单位各项普法工作的开展。参加市邮政局的培训与学习,在年至年期间,每年组织1期的普法骨干培训班;参加上级在2007年至年每年举办1期的普法骨干培训班。

四、组织领导

我局“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指导和实施全局“五五”普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领导全局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贯彻落实省市局、县委县政府普法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2.负责组织制定全局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

3.组织召开全局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会议;

4.负责对局属各部门、局直各机构执行本规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验收及表彰。

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组长由副局长、局长助理担任,成员由机关各部门部门负责人组成。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齐抓共管,协同配合,认真贯彻落实。

本规划确定的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分别由下述部门负责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由局办公室负责;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和员工普法培训由局办公室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由企业单位自身负责;邮政检查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由经管部负责。

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局综合办,办公室主任由刘小斌担任,普法办成员由曾伟、王学雄、彭庆、邓炜、廖丁生、黄喜元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全局法制宣传教育的日常工作;

(2)拟订全局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年度计划、阶段性总结报告和有关文件;

(3)组织落实有关规划、年度计划等各项任务;

(4)组织征订或编制相关普法学习宣传资料;

(5)对局属各部门“五五”普法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五五”普法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工作步骤和安排

本规划从年开始实施,到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年月前,制定五年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局制定的五年规划,报赣州市邮政局普法办备案;同时,要建立普法工作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

组织实施阶段:年月至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突出年度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规划全面贯彻落实。

检查验收阶段:年,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五五”普法工作进行总结。根据赣州市邮政局和县普法办制定的“五五”普法工作验收标准,进行“五五”普法自查并提交自查总结报告,迎接各级的考核验收,对在“五五”普法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建立和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建立普法联络员制度,将“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做到有部署、有检查,保障规划的落实,推动全局“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4

根据全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为了保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顺利实施,在启动准备阶段,园区广泛地进行宣传发动,力求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动员部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首先,我们在认真总结“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市第五个五年规划,结合园区情况和工作特点,周密制定了《市工业园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五年规划》,明确规定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等,成为指导园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其次,我们根据每年的工作重点,制定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解落实,年终对全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总结,既明确了工作中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也为下一步普法工作奠定了基础。真正做到了普法工作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促进了园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档案,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园区的工作目标,由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园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把手负总责,有关单位各负其责,纳入目标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并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法律法规的学习安排、依法治理工作的规划和工作标准进行了监督检查,做到了学法、尊法、守法、懂法、护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二、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法制讲座和法制考试,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效果

“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真按照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要求,在学法的过程中,坚持条块结合,抓好重点对象,确定重点学习内容,利用集中授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学习法律、法规,实现了整体推进。首先,为了使各年度学法计划得到落实,园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加强自身的法治观念,认真落实规划、计划确定的内容,在园区内形成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聘请党校资深教师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法制讲座,并为园区公务员人手购置一册《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等法律读本。利用每周四下午的学习时间,及时宣传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知识,组织观看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片。为了进一步提高园区机关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按照计划要求,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等。并结合妇女工作实际,在每年“三.八”妇女节,开展了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法》等活动。

其次,园区每年坚持订阅《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等普法、学法、用法教材,做到了学习有教材,培训有资料。

第三,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为主线,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不断深化。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了对农民工权益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道路交通安全、妇女权益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妇女维权宣传周、税法宣传月、全国助残日等活动之际,组织开展了以“深化普法教育,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据统计,全园区共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8场(次),参加单位15个,出动宣传车12辆(次),参加人员120多人,发放宣传资料1100多份,解答群众咨询80多人(次)。通过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和对《宪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发挥了法制宣传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作用,扩大了法制宣传教育教育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了园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园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园区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制定了《市工业园区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工程的意见》,对“法律六进”工作进行分解量化,形成了工作责任考核机制,确保了工作任务的落实。各企业、各部门按照《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本企业、本部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工程的具体方案,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和奖惩制度,做到了人员、教材、方案、措施的“四落实”。同时,各企业、各部门把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工程与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创建法治示范单位、民主法治村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借助有效载体,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声势较大、辐射面广、喜闻乐见的“法律六进”活动,在全园区掀起了学法用法热潮,形成了集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为一体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抓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突出抓好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农村“五五”普法工作的突破口,大力开展了“法律进乡村”和“法律服务进农家”活动,重点宣传《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针对性强的法律法规。同时,发挥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定期开展针对农民工的义务法律咨询活动,从而使广大农民及农民工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意识明显提高。

由于园区以工业经济为主,企业人员占有较大比例,我们将“法律进企业”作为“法律六进”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不同的企业情况和企业中不同阶层人员的工作性质,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分类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将宣传教育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一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园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开展《公司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法》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通过狠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普遍提高,“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观念得到牢固树立,诚信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逐步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协调劳资关系等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在培训企业普法宣讲员队伍方面,制定下发了《市工业园区‘五五’普法骨干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对“五五”普法骨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间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企业、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广泛发动和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师资资源,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巡回讲法、研讨交流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分级培训方法,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了一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骨干。目前,园区共组织举办“五五”普法骨干培训班3期,培训普法骨干40名,其中培训企业普法宣讲员20人。三是引导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园区与区法律顾问商定了法律顾问为公司企业服务的方式和内容:1、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方案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依据,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可行性论证,从而避免企业经营上的法律风险;2、草拟、修改、审查公司企业的各种合同、协议及其他有关法律事务文书;3、针对某些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事件发表律师声明,或针对性地发出律师函;4、企业参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和仲裁、行政复议,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5、参与企业的非诉讼法律事务,参加企业经济项目谈判,审查或准备谈判所需要的各类法律文件;6、在企业内部进行力所能及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培训。目前,除个别长期停产的企业外,园区内的绝大部分企业均聘请了法律顾问。四是帮助、引导、鼓励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企业提供案例,培训普法宣讲员,采取法制讲座、黑板报、宣传橱窗、张贴标语、班前班后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五是通过以案说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高企业业主的法律素质和防范能力。个别企业由于长时间停产,对综治、普法工作认识不高,没有积极性,在内保工作上也疏于防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在企业召开现场会,对园区发生的失窃案件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业主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措施,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通过以上努力,提高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5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务实开展创业培训。

一是由区就业训练中心专门聘请创业培训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代表授课,组织参观考察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增强学员创业的信心,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果。二是与区工商部门协同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参与培训,确保了培训生源的质量和创业成功率。三是对培训后的城乡劳动者简化办证程序,提供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导其自主创业并吸纳部分人员就业。四是搞好跟踪服务和帮扶工作,全程了解创业者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并根据创业者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经营能力和改善经营状况。全年共组织开展创业培训五期554人,成功创业437人(创业成功率达56%),带动2200余人就业。

(二)切实强化农民工品牌培训。

首先是抓好技能,提高农民工以技能挣钱意识,增加收入水平。在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着力突出特色,积极打造的培训品牌,如“观音绣娘”、“灵广竹编”等,同时开设“川缝纫、川厨师”等川籍劳务品牌培训专业,切实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扩大就业选项。同时,还在原有的培训基础上又新增了培训项目,落实了培训基地,为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充分就业再就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区劳务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完成农民工品牌培训458人,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工的技能素质。

(三)坚持抓好农民工用工企业在岗培训。

为了切实提高企业内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我办就业训练中心针对企业用工的特殊性开展了农民工用工企业在岗培训。聘请高级技师深入企业指导传授专业技能,并组织农民工认真学习劳动维权、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了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以全面适应企业用工的需求;同时,还对企业及企业用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并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全年组织企业农民工在岗培训8期,培训2552人,为我区的部分企业提供了较多合格的劳动者。

(四)定向输出,努力壮大全区劳务经济。

由于我区农民工外出打工多数是靠亲朋传、帮、带介绍,自发输出的占多数,成建制的组织化输出程度不高。为此,区劳务办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抓住重点,搞好输出。一是加强引导,促进农民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积极引导他们抛弃旧思想、旧观念,以切实提高他们对政府组织输出的信任度;二是通过免费培训的形式使每人掌握1—2门就业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三是搞好岗位开发,实现就业援助。充分发挥我区在外务工联络员的优势,继续巩固与沿海一带用工企业的劳务输出关系,同时努力挖掘本地用工企业岗位,通过“12333”就业援助热线,实现求职者外出有岗位、本地区能就业的良好格局,为壮大全区劳务经济提供可靠保障。今年,我区共组织劳务输出31.2万人(其中直接组织输送农民工2632人),占目标任务26.6万人的117.3%;实现劳务收入26.31亿元,占目标任务22亿元的119.6%。全区人均劳务收入达3462元,比11年人均劳务收入同期增长了254元,增长比例为7.9%。

(五)强化民生意识,努力提高农民工维权服务水平。

一是在年初组织实施了“进城务工、帮您解难”的春风行动活动。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免费制作了“春风卡”,同时还免费发放了《外出务工须知》、《打工365问》、就业促进法宣讲手册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为他们提供购赠车船票服务。二是在输出的同时,做好维权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作用,引导和帮助农民工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配合法律部门向农民工编印发放《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汇编》和《农民工权益保障知识问答》7000余份。2013年,我办与区劳动监察大队一起接待农民来信来访78件,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53件,涉及农民工1351人,挽回经济损失871万元。

(六)强化服务意识,回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一是加强创业指导。区就业训练中心不定期开展免费创业培训班,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市场调查、项目选择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创业指导服务专家队伍为创业者及新办小企业提供包括审批、融资、法律咨询等免费服务;二是搭建创业平台。通过设立创业办证绿色通道、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完善各项创建场所等有效措施,为广大创业者提供经营场地和技能实训服务,让想创业的有项目,能创业的有平台,已创业的扩规模。三是搞好创业帮扶。为回乡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经营人员提供8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对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的,可扩大贷款规模至50万元以内。2013年,共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549万元,为33户入驻创业孵化园进行自主创业的人员补贴门面租金5.5万元。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6

创业培训班聘请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高级讲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创业大学优秀教员,红土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精纵横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资深咨询顾问、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主讲,分别就销售人员专业技能训练、创业之初法律常识和创业及企业管理知识进行了精彩讲演。

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我局精心组织,制定了规章制度,实行培训考勤,并组建了班委。特别是培训课程采取了引导、互动、影视、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学员主动参与性强,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培训班这个平台,学员相互交流,在学习的同时又结交新友,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时,进行了优秀学员评选,评选出的30位优秀学员获得了一本创业励志类书籍的奖励。在学员主动要求和参与者下,创建了“创业”QQ群,以方便学员及其他创业人员平时沟通和信息交流。

参加培训的学员有部分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业主、大学毕业生和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务工人员以及开班后慕名前来要求参与听课的其他创业人员近200人。

三、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工程。多年来,创业基地建设得到了本地民营企业主的强烈关注,但由于资金小、行业散,特别是用地紧张,小企业没有办法入园发展。为解决小微企业进园难的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要求,我市已出台《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实施方案》。方案出台后,我们首先争取在工业园内选择规划用地,后根据领导要求,我们多次与红都兴实业公司沟通,准备结合二期标准厂房建设,开展相应工作。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7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政策、方针和重大理论,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二)深入学习宣传水法规。要进一步加强对《水法》、《防洪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河南省黄河工程条例》、《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等水利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干部职工水法律素质,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用水观念的转变,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顺利发展。

(三)深入学习宣传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增强各单位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

(四)深入学习宣传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加强《安全生产法》、《劳动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和依法办事的意识。

(五)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水利法制宣传教育和认真学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相结合。大力倡导和树立“八荣八耻”,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和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积极促进政(企)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民主理财等民主制度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民主执政体系。

(六)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取水许可、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掀起宣传学习水法规的热潮。

(七)充分发挥网络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要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宣传覆盖面。各单位要积极向中国水利报“人•水•法”专版、水利部“水政在线”、黄河网(报)“黄河水政”、河南黄河网等网络媒体传送信息资料,支持、运用这些宣传平台,不断提高法制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三、对象及其要求

(一)对象

长垣黄河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辖区沿黄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河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公务员、水行政执法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五五”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二)要求

1.继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沿黄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水患意识

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普法相结合,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充分利用标语口号和宣传画等河南河务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短剧、快板等形式,或采用在日常生活小用品上印制宣传标语等方式以及无线通讯彩

铃,大张旗鼓地宣传水法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水法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效果,增强沿黄群众的水忧患意识,促进用水观念的转变。2.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管理能力

建立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组织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每两个月组织1次,每年不少于6次,参加学习人员应达100%。

可采取单位领导轮流主讲、各成员作典型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认真学习《宪法》、《水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加深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邀请社会法学专家,每年组织领导干部举办法制讲座不少于1次。

3.强化水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依法办案能力

水政人员参加河南河务局每年组织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不少于2期,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应在16天以上,年度培训率不少于50%,每两年轮训一遍。重点学习《水法》、《防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

同时,采取模拟办案、模拟听证、典型案例交流、“以会代训”等多种接近工作实际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加深对法规条文的理解。增强水行政执法人员水法规的运用和操作能力,促进执法办案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黄委水政人员培训大纲要求,加强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促进持证上岗和亮证执法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和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4.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培训,提高依法经营能力

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关民商法律、法规的学习,企业单位每年举办企业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班不少于3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培训应在15天以上,年度培训率要达40%,五年轮训两遍。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法律事务专职机构或外聘专业法律人员担任法律顾问,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和重大合同法***律咨询制度。要认真学习贯彻《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充分保障企业职代会对企业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作用。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国家新法规的学习培训,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变化。采取对典型经济合同的案例分析研讨,或对招投标、签订经济合同实务等重要经济环节的专题培训,或外聘法学或经济学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增强企业的诚信守法和依法经营的意识。

5.强化机关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机关公务员每年法律知识培训和学习要在12天以上,参加学习人员每年不少于30%。每年采取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答卷等多种方式,组织机关公务员学习《公务员法》、《水法》、《防洪法》、《行政许可法》、《审计法》、《安全生产条例》、《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公务员业务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机关各部门根据职责,对所执行的部门法组织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和宣传。必要时将组织机关公务员统一举行法律知识考试。

6.开展普法联络员法制教育培训,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四、组织领导

长垣河务局“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指导和实施全局“五五”普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领导全局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贯彻落实水利部、黄委会、省政府、河南河务局、新乡河务局依法治理领导小组部署的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2.负责组织制定全局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

3.组织召开全局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会议;

4.负责对局属各部门、局直各机构执行本规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验收及表彰。

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成员由

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齐抓共管,协同配合,认真贯彻落实。

本规划确定的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分别由下述部门负责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由局办公室负责;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和公务员普法培训由人劳科负责;水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由企业单位自身负责;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由水政科负责。

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水政科,普法办成员由水政科、局办公室等责任部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全局法制宣传教育的日常工作;

(2)拟订全局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年度计划、阶段性总结报告和有关文件;

(3)组织落实有关规划、年度计划等各项任务;

(4)组织征订或编制相关普法学习宣传资料;

(5)对局属各部门“五五”普法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五五”普法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工作步骤和安排

本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2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10月前,制定五年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局制定的五年规划,报新乡河务局普法办备案;同时,要建立普法工作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

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五五”普法工作进行总结。根据新乡河务局制定的“五五”普法工作验收标准,进行“五五”普法自查并提交自查总结报告,迎接各级的考核验收,对在“五五”普法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建立和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建立普法联络员制度,将“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做到有部署、有检查,保障规划的落实,推动全局“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8

本文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为例,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让大学生对其创业活动所面临的法制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引导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维护企业和自身利益。

一、创业中法律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创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最强音符,创业也已转化为大众的迫切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是,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诸多优势,也是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能力是一种生存能力,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认识到创业是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体来说,就是培养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处事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品质。这些正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创业者,从寻思创业伊始,必须充分认识分析创业环境,因为创业成败与创业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创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往往更重要。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口环境、习俗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等,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创业者要全面考虑,能利用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不能违反的要严格遵守,创业者对社会环境利用得越好,创业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条件下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无一不是在法律的引导、规范和保护之下才能正常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企业创业活动同样是在一定的法制环境下进行的,创业者必须考虑法律的这种影响和作用,对其创业活动所面临的法制环境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并在创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达到成功创业的预期目标。因此,加强创业中的法律教育与培训非常必要。

二、创业初始阶段的法律教育与培训

经过一番踌躇满志的构想,开始准备创业,这就进入了创业初始阶段了,创业者首先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处理不当的话不仅会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纠纷,严重的话还会危及企业生存安全。创业者不必了解有关法律的所有内容,只要知道哪些法律和哪些关键内容与新办企业有关就够了,最重要的是作为企业主,要知道法律不仅对企业有约束的一面,也同样给予你的企业以法律保护。

(一)关于设立经营实体,进行行政审批的相关法律问题

设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如果从事特定行业的经营活动,还须先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比如开网吧,需要得到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根据《民法通则》《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其中以有限责任公司最为常见。设立特定行业的企业,还有必要了解有关开发区、高科技园区、软件区等方面的法规、规章、有关地方规定,这样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创业地点,以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大学生创业需要依据《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消防、卫生等行政审批程序的一些具体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这部分相关法律的教育与培训应重点放在各种不同经济组织的具体特点,包括责任形式、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区别、设立条件要求、公司章程、投资协议、经营管理等内容,让大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组织形式并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规定准备资料,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二)关于资金、设备场地等相关法律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筹集创业资金时可能涉及银行贷款、财产抵押等问题。如果不是以货币资金出资,而是以实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或其他权益等出资,以及在企业经营也会涉及租店面及办公场所,这些都会涉及诸多的法律问题,需要了解有关票据、合同、担保、出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等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教育与培训,本着“必需、够用”原则,精简优化法律教育培训内容,让创业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和掌握应用关键的法律知识,至于较为完整的法律条文学习、熟悉及应用,有待引导大学生遇到具体的经营问题能够做到寻找相对应的法律文件,边学边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提升法律水平与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创业经营阶段的法律教育与培训

创业初期阶段以设立某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为主,完成行政审批企业登记手续,这仅仅是创业的开始,打好基础后,接下来要进入创业经营阶段。同理,创业者不得不面对许多不可避免的法律问题,而且是稍有不慎或忽视,极有可能使新设立的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令企业经营管理举步维艰。认识把握好下面几个法律问题无疑有助于创业成功。

(一)履行好企业的法律责任

创办的企业进入经营阶段后,创业者也就是经营者要遵纪守法,履行好企业的法律责任;现有的法律体系已日趋完备,不少法律法规都或多或少从各个不同方面规范了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现举二例说明履行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就展示了对创业经营阶段中法律教育培训的意义所在。

其一,创业者必须依法纳税。任何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缴纳各种税款,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及时、足额纳税是创业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创业企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创业者要了解熟悉《税收征收管理条例》,明了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基本义务和权利,这些责任概括起来为: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依法开设银行账户、依法报送财会制度、依法设置财簿、依法报送财会核算资料、依法办理纳税申报、依法缴纳或解缴税款、依法实施发票管理、依法使用税控装置、依法结算税款或提供担保、依法接受税务检查等。

其二,创业企业务必尊重员工的权益。市场竞争、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员工的素质和积极性,在劳动力流动加快和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优秀的劳动者越来越成为劳动力市场上争夺的重要资源,所以新开办企业一开始就要特别重视尊重员工的权益,践行以人为本的经营之道,自始至终培育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宿感,避免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困难和损失。

至于法律层面而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有相当多的条文明确规定了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应尽的法律责任义务,比如必须依法与员工订立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依法为员工提供劳动保护和安全、依法支付劳动报酬、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依法处理劳动争议与纠纷等等。

(二)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

进入创业经营阶段,利用企业资源,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与服务,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几乎都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范,创业者要尽可能地了解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才有可能做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和保障企业利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成为法盲,不懂法不守法,会使企业陷入歧途,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需要创业者了解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很多,这里着重强调几部法律法规,非常有必要作为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广告法》《合同法》等,下面择其中一二说明。

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言,其法律教育培训中要让创业者重点了解熟悉消费者的权益和经营者的义务,以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教育培训中侧重在于熟悉掌握法律禁止的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避免竞争中触犯了法律底线;至于《产品质量法》的教育培训中则应强调创业者了解熟悉国家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与制度,要创业者熟悉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不得违反《产品质量法》的禁止性规定,履行作为性义务和不作为性义务。限于篇幅,其他相关法律不再累述。

总的原则就是要精选核心的、与创业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概念与条文,有的放矢,让大学生易学易记,让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转化为创业企业保驾护航的能力。

(三)依照法律解决纠纷

创业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内开展管理活动,对外发生经济联系,都会产生各种法律关系,难免会有各种摩擦矛盾、争议纠纷。因此创业者要了解熟悉《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依法处理争议纠纷,熟悉掌握法律中规定的具体诉讼程序,更要有积极收集相关证据的法律意识,还要有各种相关预防措施及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保障企业利益。以《民事诉讼法》为例,在具体的法律教育培训中,要让大学生理解并掌握诉讼制度、原则、管辖概念、诉讼程序,实训模仿撰写诉讼文书,能够独立进行诉讼,最终具备用诉讼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9

点、打造六个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启动一个工程,促进企业成长

制定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讨论通过,近期将出台。金海粮油、龙鼎电气、康泰医学、宏都实业、顶大食品、香格里拉葡萄酒6家成长型企业进入全省第二批对接扶持行列,领先科技、华博晶体、四季雪面粉、祖山酒业等8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列为市相关部门重点扶持对象。

(二)完善两个体系,解决制约难题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制定出台政策。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力促政策落实。在全系统开展了“政策落实年”活动,对国务院36条和省政府26条辑印成册广泛宣传,对全市各部门在政策落实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督导检查,市县(区)两级都开通了举报热线电话。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创业辅导体系。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现场会,挂牌命名了秦皇岛市中小企业(昌黎)创业辅导基地,并确定为全省首批3家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又命名了3家市级创业辅导基地,县级3家,并实施挂牌管理。建立了我市首批创业辅导队伍,聘请了7名教授、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师、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创业辅导师,10名专业人士担任创业辅导员。争取了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家创业辅导基地获得扶持资金40万元。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40万元,对创业辅导基地给予专项重点支持。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创业辅导基地4家,完成省任务的100%,有望超额完成。目前,全市已建创业辅导基地5家(省级2家,市级3家),在建3家,入驻企业和机构近480家,从业人员约11000人。

(3)人才培训体系。市委党校中小企业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省级培训示范机构,建材学院、昌黎职业技术学院2家被命名为市级培训示范机构,确定了6家首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企业。组织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中小企业品牌与管理研讨班等20次高规格培训活动。全年企业、县区、市三级培训网络共举办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216期次,完成各类各级培训8.9万人次,完成省任务的113%。

(三)抓好三项重点,提高规模素质 2、抓好信用评价推进。开展了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评选活动,90家中小企业参评。目前,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151家,市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84家。 (四)打造六个平台,夯实服务基础业网上招聘活动”,开通了8个县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网和全市优秀企业家协会网,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企业四级联网。

2、打造资金扶持平台。组织参加了全市金融政策通报暨银企项目对接会和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座谈会,35家企业与银行签约,签约金额50.3亿元。申报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推荐项目54项,投资额31亿元,申请贷款16亿元。开展了项目贷款贴息工作,项目申报和考核正在进行中。

3、打造联系领导平台。继续推行了市级领导联系百家民营企业制度,实行了局领导重点联系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县区和重点联系市直部门三项制度。

4、打造维权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了“金色阳光行动”,9个法律顾问室和7家法律服务单位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80多件,诉讼案件、协调解决经济纠纷近20起。

5、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等7次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其中,新加坡中小企业大会已成为有我局单独组团以市政府名义参加的每年固定的招商引资活动。

6、打造舆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燕赵都市报和省局民营经济周刊刊登稿件50篇,编发市民营经济简报15期,被省局、市委、市政府采用信息650多条。

此外,结合项目建设、调查研究、创新服务等方面,还做了以下工作: 在调查研究方面:开展了民营经济调查研究月活动,深入重点乡镇(街道)、部分民营企业,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等多篇调研报告,发挥了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答复政协提案8件,委员对答复件满意率为100%。

在创新服务方面: 3月份首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推出服务项目,辑印成《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局服务手册》,开展面对面服务。把4月份定为全市民营企业招聘月,与市劳动局一起举办大型洽谈会28场,为960家民营企业招聘各类人员728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745人。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资金、土地瓶颈突出。一是融资渠道不畅。银行惜贷,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担保体系不健全,虽有16家担保机构,但70%有名无实,只有5家开展了融资担保业务。据调查,80%以上的民营企业急需融资又没有融资渠道。二是企业用地困难。受国家“地根”紧缩和我市城市功能区规划影响,土地已成为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特别是中小项目的用地更为困难。

3、群体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主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比较少,缺乏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据统计,民营企业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5%左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致使懂现代管理、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外流,据调查,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9%。

4、服务网络尚不健全。除开发区外,其它县区均在工业促进局或改革发展局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但受编制限制,大多仅设立一个科(股),且配备人员少,一般3-4个人,不少工作顾及不到,致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工作网络。

三、2012年工作要点

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引导民营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一项计划

即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向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资源节约化、人才集聚化迈进,为在5年内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质量、结构、效益全方位腾飞夯实基础。

(二)突出两个工程

1、突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针对首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明确帮扶重点和工作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使企业在提高整体素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部分企业跻身省百强。

2、突出项目建设工程。从强化项目意识着手,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项目库,加强与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发达地区联系,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行对接,高位嫁接,借船出海。重点组织好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内外招商平台,开展网上招商活动,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后劲。

(三)拓展三大体系 2、拓展创业辅导体系。出台《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规范运营实施意见》,组织创业辅导师、创业辅导员集中开展创业辅导服务活动。争取每个县区建立1个以上创业辅导基地,形成覆盖全市的创业辅导基地网络,其中,符合市级标准的达到8个以上,县区级的达到6个以上,在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开展服务方面

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3、拓展人才培训体系。启动银河培训工程,利用地缘优势,并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影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寻求与京津知名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先进培训项目和培训专家,举办高层论坛和专题培训。利用好省、市级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开展中小企业公益性培训活动;利用规模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树立一批建立自主培训体系的示范企业,完善市、县、企三级培训网络。

(四)完善三项机制

1、完善环境优化机制。深入开展 “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发展环境、展示文明形象、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优化投资环境活动,制定和实施《关于创优投资环境,服务民营经济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公开职权目录和事项流程。

2、完善领导、考核机制。主要是调整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深化和完善县(区)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发展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

3、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年度民营经济十大新闻、民营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十大创业民营企业、十大纳税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十强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利用好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优秀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形成多元化的奖励、激励机制。

(五)抓实八项工作

1、培育产业集群。全面落实《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性意见》,发挥省市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示范带动作用,对重点产业集群从新建园区规划、用地、税费等提供全方位支持,逐步培育其做强做大。

2、开展信用评价。积极申报省级信用优良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网,逐步建立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体系。

3、完善技术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帮助企业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年内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个,新增iso9000认证企业30个,新增质量信得过产品4个,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名牌产品5个(省局认定),新增河北名牌产品3个,积极争创部级名牌产品。

4、推进信息化建设。出台《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完善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网,突出信息、服务功能。举办中小企业产品网上博览会,建立民营企业项目库,并在国家及各省、市中小企业网站进行宣传。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网工程,20强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率先全部上网,开展信息化试点,对2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并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5、开展法律服务。完善网上政策法规查询系统,为社会公众上网查阅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咨询、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供网络平台。辑印民营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真正了解和掌握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法律顾问室服务功能,开展“送法进企”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减负治乱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开展银保企对接。组织2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活动,全年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调贷款8亿元以上。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积极蓬勃发展下,企业目前面对法治异常薄弱,法治意识淡薄,客观上严重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加强企业生产管理,能够走上科学管理道路,就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制度,采取全方位措施来进行依法治企。

一、依法治企的重要性及内涵

1.依法治企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依法治企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形态,依法治企主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说质量监测,安全监督,还有涉及到的环保问题等。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法治管理是企业进步的成果,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企业的整体经营中,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作为基本依据,对于企业来说,法治文化是企业发展经营的核心和关键。企业经营的各阶段工作,每一时期的生产任务,以及每一阶段发展目标都离不开法治规范。依法治企主要是服务企业发展的各项改革,做好法制宣传。并且在企业管理内部,无论是从专业的技术工种,还是企业的管理人才,亦或到职位级别很低的普通职工来说,都要受到法制管理的熏陶和监管。从对企业观念影响的角度来看,在企业中进行依法治企意义巨大,也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把依法治企放在企业发展的关键位置,企业领导也要高度重视起来,在企业内部把依法治企落到实处。

2.依法治企的内涵

企业建设的精神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企,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法制需要。所谓依法治企就是企业在具体经营生产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可以任意妄为,作出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在整体的依法治企过程中,简单可行的规章制度是企业依法治企的前提也是基础。企业能够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决策及管理是依法治企重要的制度和组织保障。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用法律来维护企业发展过程的各项权益,是现代化企业走入市场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必然方向。

二、依法治企存在问题和后果

1.企业法治经营的薄弱表现

伴随经济转型,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在逐步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一些对法律意识认识早的企业就省去很多麻烦,也不必再投入过多经历。把依法治企重视起来,不断用法律行为规范来进行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不但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同时也会取得很好成效。然而在总体市场前提下,依法治企还存在很多弊端,法律意识薄弱,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没有做到法治经营,一些企业完全违背了经营过程中的诚实守信原则,最后导致市场一片混乱。

2.在一些重要投资决策和投资项目上,没有进行严格法律把关,完全忽视在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行盲目经营,最后使得企业面临很大安全风险。

3.在预防违规机制问题上,没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机制,有些员工投机取巧,利用自己职位进行买卖,在财产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漏洞,恶意进行生产经营。

4.还有一些企业在生产签订合同方面的意识薄弱,无论在签订过程中,还是后来履行合同等问题上都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5.在一些企业受到不法侵害或者严重的经济纠纷过程中,也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合法权益,最后让这种纠纷久久没有结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最后导致企业倒闭甚至停产的状态。

三、企业法制建设的具体表现

在我国的“六五”普法执行期间,在法律事务所正确的行政领导下,依照中央对于法制建设的一些具体要求和部署,实行具体的法律制度为前提,保证国有资产的生产质量安全。要不断完善各种法律防范风险,主要是用法治教育来作为宣传基础,事前的防范事宜为辅,利用诉讼维权基本手段,积极全面开展有关法律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了解规范各种法律风险。不断强化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基本的法律意识。让法治事务应用到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不断为科研经营生产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服务。

1.依法治企强化企业的法律事宜工作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制度要求,不断加快法律顾问建设进程。法律事务机构一定要有兼职法律人员配备,企业重大事项合同都要有法律顾问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谈判事项,一定要保证企业的整体利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2.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在每年企业组织的一些岗位人员培训中,组织企业员工进行一些警示教育片培训,不断进行相关培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整体员工的法律意识。不断开展一些积极向上为主题的答题等活动,培养员工无私,为民,工作清廉的作风。把一些从政道德相关知识在全体员工中进行普遍宣传。对于一些爱散布谣言,的工作人员加强对企业的忠诚教育工作。在每年的定期消防器材培训中,做到全体岗位员工演练和培训。还有一些到期的消防器材要不断进行更新,普及对保密法的安全教育工作。加大以上活动的开展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别领导的法律意识,加强我国依法治企的合规经营。

3.加强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培训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管理层是企业的重要执行者和决策者,也是工作部署的组织者。所以要不断对企业高级领导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依法治企不但是手段,也是企业最终能够正规合法发展的目标。所以对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一定要充分理解依法治企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依法治企的基本内涵,并且要充分运用到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些重大事项都要有法律作为支撑,才能决策执行。把以前的一些蛮干意识,彻底杜绝,不允许再出现一些片面的,随意的主观能动性。

总结:

企业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要把这种法律意识广泛在现代企业中宣传引导,让高层领导重视起来。还要加强一些法律顾问的部分试点工作,所谓依法治企,就是要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再结合相关的法律制度,整合干部队伍,提高员工日常的培训教育工作。加强依法治企在企业的地位,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简介:谭F,女,汉族,1991年4月生,河南南阳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

参考文献

[1] 葛瑞倩,孙希珍.关于电力集体企业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03)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11

二、目标任务

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到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提升农资经营户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提高农资经营人员的政治业务法律素质,增强学法守法意识、公平竞争和行业自律意识,端正与更新经营理念,更好地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资资料,保障我县农业生产安全秩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训对象

因培训项目的要求,本次培训原则上只对如下农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实行全部免费。

1、在我县行政区域内,从事种子、农药、肥料生产经营的人员,其包括县种子协会会员、全县农业、林业和供销系统、农资生产企业、农资连锁企业及其代销网点人员。

2、年龄在18到60周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或者已取得市级以上培训机构颁发的农业职业技能证书。

四、培训方式及时间

1、由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聘请农科院、科技学院的教授、市委党校的高级法学讲师、县农技推广中心、县植保站的农业专家等对农资经营人员集中培训教育,地点在镇培训中心。

2、培训时间。

五、培训内容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围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经营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知识进行解读。

二是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三是学习农资市场管理制度、农资“经营台账”制度、种子留样备查制度、农资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规范、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登记的具体内容。

四是种子、农药、肥料法律法规及其基础知识。

五是国家最近有关农资管理方面的新政策和新规定;

六是种子行业自律管理规定等知识;

七是农资生产经营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及典型农资案例讲解;

八是主要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并且进行农资经营户分类指导、座谈研讨。

六、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此次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镇上成立了由镇长同志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同志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将此次集中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对农村干部的年度考核,把是否积极组织、是否带头参加教育培训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支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高度重视这次培训,强化组织领导。支部书记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精心组织好培训工作。统一部署、合理安排,确保参训人员和培训时间,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12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执行力的培养,会受到国家若干政策和举措的影响。从1998年起,政府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投资融资政策、外贸政策以及相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1999年4月,《中小企业促进法》调研起草工作开始进行。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中小民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多的专业培训机构加大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层领导执行力培养的关注度,这为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科学有效的培训机会和培训方法。但是,提供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训机构参差不齐,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在选择与外部培训机构的合作将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中小民营企业如何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利用培训机构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提升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呢?这就需要企业在和培训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要谨慎选择培训机构。

2.从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管理看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国际着名企业管理大师石滋宜曾说:“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不是市场,不是金钱,也不是人才,而是企业经营者的观念。”的确,在中国,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是由老板个人白手起家,其个人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思想对整个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的。据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局限,缺乏长期的战略观念,而更多的是一种短期的经营思想。领导者的思想对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下,笔者将从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来分析,主要存在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首先,缺乏科学、规范、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是由创业者个人或家庭白手起家的。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有80%以上是家族企业,其管理的方式主要还是人治,缺少成文的制度规范。

其次,缺乏长期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小民营企业不仅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而且更需要建立一个有章可循的的考核监督机制。法律执行需要监督,制度执行同样需要监督,任何一方面的监督缺失,都会导致不执行。

二、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执行力的对策

根据对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执行力现状的分析,笔者从两个层面综合提出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执行力的对策。首先,借助政策支持与现有培训机构,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其次,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从制度保障角度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1.借助政策支持与现有培训机构,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本身规模小、部门机构设置不齐全、分工不明确,以致缺乏专门的部门执行培训职能,致使企业没有专业、系统的人才培训。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对中层领导执行力培训的高需求使得企业将与外部专业的培训机构合作,进行培训的外包。

据调查,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选择与培训机构合作,目的是通过培训,达到使其各个业务模块的中层领导,能够知道如何将执行力渗透到日常工作中;通过细节帮助中层领导知道自身执行的弱项在哪里?如何调整?最终提升整体的执行能力。由于培训机构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中小民营企业在选择外部培训机构的时候,需要根据中层领导执行力培训的需求,寻求到合适的培训机构合作。鉴于提出的上述执行力的培训需求,中小民营企业选择合作的培训机构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训需求的满足程度。培训机构“所授”与中小民营企业“所需”是否是相结合的,是否是满足了中小民营企业中层执行力培训的需求的,这是中小民营企业选择培训机构的底线。(2)对课程设计的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与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训目的、培训需求相匹配,具有针对性与实操性。(3)对培训师的要求。对于中层领导执行力的培训,需要培训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4)培训机构后期的服务。培训机构后期的服务也应该是中小民营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培训是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培训的效果往往是需要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才能看得出。那么,在培训之后,培训机构对企业的跟踪、回访等服务便是十分重要的了。

2.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和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缺乏长期的战略观念。短期的经营思想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出现了缺乏科学、规范、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缺乏长期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两个方面的缺陷。以下,笔者将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内部管理机制缺陷出发,提出解决的方法,以保障和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1)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体系

由于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是由老板个人白手起家,其个人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思想对整个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的。所以,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必须依赖于最高领导在战略上的支持,即建立执行目标与责任明确的现代管理制度体系。科学、规范、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体系,贯穿于整个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是将管理层所拥有的责、权、利与战略执行的速度、质量、细节和纪律进行有机协调。明确流程、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并将其有系统的,有层次的逐级分解,以便促使运行中每一项战略的实施都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有相应预算、有时间进度、有责任部门、有考核结果。同管理层的责、权、利明确了,其执行力才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不再是盲人骑瞎马,走到哪算哪;也只有明确了企业管理层的责、权、利,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才能舍身处地的从各自的责、权、利出发切实维护在战略运营过程中的执行力,从而避免在工作中各自为政、推委扯皮的现象产生,更好地发挥组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以及战略与执行、目标与现实、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促使企业执行力全面落实。

(2)建立长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长期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中小民营企业需要按照考核服从于发展战略;细则明确,为人理解,便于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提高和发挥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原则,把考核范围、内容、标准、办法、考核结果与部门、岗位、职称、任职、奖惩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实时节点考核的方法。在机制灵活的中小民营企业中,可以建立质询会的制度。质询会制度是,在特定的时间,对规定时间段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目标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团队的合作意识,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常管理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目标计划,期初将目标计划进行分解,结合目标计划、制定详细的明确奖惩的每周工作计划,每日工作目标。合理的目标与及时的考核,是提升执行力的可靠保障。

考核、监督,是为了做好事前的控制,它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考核监督机制是对关键的工作流程进行简洁、实效、操作性强的控制,而不是对所有的程序进行控制;其次,考核监督机制应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控制标准和办法;再次检查机制应该采用不定期、有记录、可依据的方式。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能避免执行人员为应付定期检查而采取的投机行为,能确保执行的稳定性。最后,考核监督机制,应该倡导“不作为就是不合格”的理念。

三、结束语

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的执行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建立中小民营企业执行文化环境、完善执行机制,提升执行动力等方面着手,既要充分调动中层领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要严格管理制度和高效的执行流程作为保障。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的执行力还是一场持续改进的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高层的理念、中层的技巧、基层的习惯都在不同程度地左右着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提升执行力的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叶国标:中小企业乘风破浪正有时.今日上海,1999.8

[2](日)小川英次:中小企业现代经营术.改革出版社,1992

[3]周永亮:组织执行力.国发展出版社

[4]张效诚:股权激励要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5]刘斌:如何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增强企业管理水平.中国设计师网

[6]余四维:赢在执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7]姜汝祥:请给我结果.中信出版社

[8]张世奇:如何提升中层领导执行力.中国经济出版社

[9]江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0]石金涛主编:培训与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11]董克用:人力资源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民营企业法律培训篇13

(一)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根据《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施意见》(善司[20*]32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制讲座制度,深化领导干部(正科级、乡镇和部门副科级)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学分考核制度、建立乡镇、部门领导干部学法登记和学法档案制度。要创新学法方法,完善考核办法,并将学法用法情况纳入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党校、行政学校及领导干部培训班,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培训规划和教学计划,加强法制课程建设。

(二)公务员(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制定《公务员学法用法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继续坚持公务员法制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5年内对公务员轮训一次,实行公务员依法行政培训和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证制度。加强廉政法律法规教育,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及其工作的落实。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养成遵纪守法习惯;加强大中专学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理论教育,增强道德和法制观念;借鉴外地经验,试行职业类学生经过法律课程培训和考试,颁发“五五”普法合格证书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严厉打击网吧、娱乐场所违反规定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有计划地在各学校(特别是“新*人”子弟学校中)进行宣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提高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利用暑期,以社区为单位,在青少年中集中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图版展出、案例分析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学生暑期生活。

(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对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5年内轮训一次,重点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国际经贸法律知识、企业管理法律知识等,注重培养本地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优势,在行业协会、企业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广大经营者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依法纳税、合法用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观念。

(五)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着重抓好农村党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对农村“两委”干部法制教育轮训活动,培养农村法制宣传兼职干部。开展“百姓课堂”法律法规讲座,引导农民树立遵纪守法、权利义务对等的观念;要培养和增强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使农民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

(六)“新*人”法制宣传教育。“新*人”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形式多样,不断创新,讲究实效。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定点办学和流动办学相结合,集中讲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日常教育与系统教育相结合;在宣传的重点上加强交通安全、劳动用工、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公共卫生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培养“新*人”依法维权的意识;要建立健全“新*人”学法用法制度,逐步做到计划、教材、师资、课程、场地“五落实”。

二、加强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一)深入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深入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权威;进一步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公民民主法制观念;深入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一学三讲”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二)全面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运用法律机制和手段,依法保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宣传;积极开展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宣传运用各种法律途径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加强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有利于保障妇女、儿童、残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宣传。

(三)有针对性地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生产安全、道路交通等保护公民生命、财产权利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公民依法开展生产,保障正常生活;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促进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针对城市拆迁、农民土地承包流转,以及事关利益调整而出台的改革措施等问题,开展相关法律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

(四)进一步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针对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冒食品、药品、农资等伪劣商品行为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以打击规避招标、假招标和转包为重点的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法制宣传教育;以打击偷税、骗税、制贩假发票为重点的税收征管法制宣传教育;以整顿音像市场、娱乐市场,打击非法“网吧”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大力宣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民守法观念的培养,形成自觉守法的社会风气;大力开展基层民主自治观念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依法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加强依法维权、依法的法制教育,引导公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诉求;开展刑事和治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加强法律权威和司法公正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六)及时宣传新颁布实施、修订的法律法规。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涉及本部门、行业的新颁布实施、修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各新闻媒体要配合做好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大宣教氛围。

三、建立五大法制培训基地

按照“五五”普法确定的重点对象,并结合全县实际,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农民和新*人的法制培训基地建设工作。

(一)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制培训基地。以县委党校和各镇党校为依托建立领导干部法制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干部进修班,任职培训班等形式,结合开展法制培训工作。各镇党校开展对乡镇机关干部、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小组长等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农村政策的学习培训。

(二)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培训基地。以各中、小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依托,建立青少年法制培训基地。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办法制课、主题教育活动等,进一步增强在校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和思想道德观念;广泛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由公、检、法、司政法干警积极参与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拓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深化“少年军校”、“少年法庭”、“小小交警”等体验式教育活动。

(三)建立企业法制教育基地。要积极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培育和选择一批在依法经营、科学管理、诚信兴业、文化兴企等方面有先进经验的企业作为企业法制教育的基地,运用现场教育等方法开展对企业经营人员的教育培训。

(四)建立农村法制教育基地。以“民主法治村”创建为依托,积极开展“普法”星级达标工作,要达到“十有”即有法制教育标牌、有法制学校组织机构和教师、有法制教育培训教室、有法制教育培训计划和制度、有法制教育培训设备、有法制教育培训教材和资料、有法制图书柜或图书角、有法制宣传演出场地、有法制宣传橱窗和法制宣传壁画或标语、有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记录和档案。做到“五个一”,每村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法制讲座;收看一次普法教育专题片;开展一次举案说法咨询活动;组织一场法制文艺演出;举办一次法制教育活动。

(五)“新*人”法制教育宣传阵地。针对“新*人”法制教育组织管理难,时间安排难等实际情况,开设企业“十五分钟”餐厅法制教育点、企业简报、员工手册的“法制教育专栏”,“新*人”聚集地的黑板报法制教育专栏。

四、建立五大法制宣传阵地

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满足群众的需要,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和宣传阵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其学法、用法、知法、护法的兴趣和自觉性。

(一)法制文化阵地。一是编辑各类普法读本。县普法办和各普法责任单位要结合实际,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结合案例汇编成册,使群众手中既有常用的法律法规条文,又有对法律条文和典型事例的解释,提高干部群众学法、用法、依法维权的兴趣、能力和水平。二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黑板报资料》宣传,县普法办根据每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以新颁布实施、修订或重点宣传的法律法规为内容,制作法制宣传教育黑板报资料,发至各部门、各镇。三是组织开展法制文艺创作和宣传演出。充分发挥法制文艺寓教于乐的宣传作用,由宣传部牵头结合各类文化活动,进行法制文艺节目的创作和演出。四是利用宣传橱窗和固定标语宣传。制作法制宣传栏或充分利用社区、村的民主公开栏开辟法制宣传橱窗,定期更换法制宣传图片和社区法制宣传报。

(二)网络阵地。建立“*法治网”平台,对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以生动的案例宣传法律,开展法律学习的入门教育。各部门和各镇的门户网站也要相应开设法治专栏,为公众通过网络参与“法治*”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新闻媒体阵地。一是利用电视覆盖面广的优势,继续开展好《人民权益》、《*110》、《党群天地》、《说法》等法制类栏目。二是发挥报刊深度解读的优势,开展好《法治时代》专栏,重点宣传各镇、各部门、法律服务机构等涉法工作的动态报道,对新颁布、实施、修订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进行解读。三是在广播电台开办《法制园地》专题节目。

(四)法律服务阵地。充分利用县法制宣讲团,深入到基层举办法制讲座,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利用148法律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中心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通过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接待和调处民事纠纷,广泛宣传法律知识,起到“接待一次、调处一起纠纷、宣传一次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的效果。

(五)街头普法阵地。一是各执法部门开设街头普法宣传阵地,每逢与法有关的纪念日,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9.9重阳节”等,举办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活动。二是利用重大节日和农闲季节,通过流动黑板报、法制文化宣传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加强法制宣传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五个百名”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加强队伍培训管理,合理配置人员,逐步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加强队伍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五个百名”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百名法制宣传教育讲师团(责任单位:宣传部、普法办)

人员构成: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县级政法部门分管领导,县政府组成部门分管领导,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分管领导组成。

职能定位:通过媒体、会议、讲座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宣讲关于依法治国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二)百名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责任单位:政法委、教育局、司法局)

人员构成:由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职能定位:根据分工,深入全县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在校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三)百名法律服务志愿者(责任单位:政法委、司法局)

人员构成:由政法干部、公务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学习者以及热爱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各界人士组成。

职能定位:开展法律授课、法律咨询,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进行法制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绎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热情。

(四)百名法制宣传教育联络员(责任单位:司法局、民政局)

人员构成:由各司法所工作人员和老党员、老干部、老调解等组成。

职能定位: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和联络员队伍,在村、社区、企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维护稳定工作的上下沟通,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出击,把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前移。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