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实用13篇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1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高二学生已经全部完成了前面对生物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生物六大基本特征为主线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熟练,而且已经学习过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要从丰富的内容中概括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等,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需要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阐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及总结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课件演示,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3.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热爱生活的理念,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要求。

2.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

(二)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观察分析、对比)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有关录像资料和图片并通过交流、讨论识别五灵脂、蝉蜕等动物药物标本,当归、凤尾草等植物药物标本。

2.讨论交流学习法(讨论、讲述)

通过对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的对比,在此基础上多播放、些动植物种类,了解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在此过程中,同学、老师之间加强交流。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黄土高原破坏之前和现在的对比。引出:保护生物资源,生物圈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思考。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设计问题,使其产生急需探求的心理,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二)生物多样性基本内容

教师活动: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我们应从几个层次对它进行保护?引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生活动: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师活动:野生生物资源具有很大使用价值,只有全面认识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所在,才能增强并树立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出:1.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2.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1.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2.直接使用价值指人们能够直接利用的,包括药用价值、科学研究价值、重要的工业原料、美学价值及文学创作素材。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教师活动:以上是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我国地域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应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引出:1.谁能说说我国生物多样性有怎样特点?2.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学生活动:1.第一,物种丰富;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第三,经济物种丰富;第四,生态系统多样。2.据统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师活动:我国生物多样性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多数野生生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引出: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保护野生生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设计意图:强化法律法规。

(六)小结

教师活动:1.结合板书,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知识框架。2.挑选典型习题,学生相互解答,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整理知识体系,做习题。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拓展思维,便于记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教学流程设计符合认知规律

采用先导入再引导的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2

高中生物;课程设计;区域性知识

高中生物对于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学好生物?如何科学地学习生物?如何有效地学习生物都是学生面临的难题!所以,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高中生物课程,让该课程更加有活力、有动力,更有效率。

一、科学地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需求分析

在进行课程设计以前,教师要确定自己设计该课程的目标是什么?是想寻找一种可以在全县市、全省或是全国范围内可以推行的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生物在整个领域的重要性,还是单纯地区分出教与学的利与弊,就分析生物的课程设计来论证教学的重要性及与学生认真学习的关联性……不管是哪种目的,都要为课程本身的设计服务。

二、教师在设计生物课程前,要对生物课程的各个要素进行排序

首先,我们要明确生物本身的思考方式重要,还是知识本身重要。很多人可能说知识很重要,但我想说,知识随时可能忘记,就像我现在,读了几年的大学,你现在问我高中的知识,我很多都已经忘记了,但是方法不会,很多时候你可能认为自己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但是当你真的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不自然地用你曾经学到的知识思考问题。现在每次遇到不会的问题,我就很苦恼、很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多学一点关于分析问题的方法,知识人人都可以学会,但是方法不一定。生物课程的设计也是一样,你只要掌握了生物课程设计的实质,对于生物本身的学习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三、设计生物课程时还要考虑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

生物课程的设计包括生物课程结构性知识的课程设计、体系性知识的课程设计、创新性知识的课程设计、生理性知识的课程设计、思想方面知识的课程设计、理论类知识的课程设计、实践性知识的课程设计、区域性知识的课程设计、民族性知识的课程设计等方面,都是我们在生物课程设计方面应该考虑的方面。其中就区域性知识的课程设计来说,每个地区的教学条件不一样,东部发达地区的教学水平相对较高,教学质量较好,教学环境氛围浓厚,师资队伍的实力雄厚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东部地区的课程设计更科学合理,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强,对于孩子们就生物方面的提升来说更有效、更实用,更加容易理解和更加容易被认识。但是,对于西部边区来说,有一个安静的、安全的、整洁的教学环境都有一定的困难,知识就更不用说师资力量了,还有教学课程的设计都是根据老师的个人经验来教学,根本不可能科学合理。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初中时学习生物。那个时候的孩子都是童真且充满着好奇,可是那个时候的老师都不是专门教生物的,都是随便什么教语文的老师来讲讲生物知识。对于生物知识中关于生理方面的知识,大多数老师都是采取回避政策,有时候老师甚至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讲解知识,对于课程的内容多是敷衍了事,更不用说对于课程的科学合理设计了,这样学生就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这门学科。

四、课程实施情况的分析不可或缺

就课程本身知识体系的设计来说,一个课程的实施要求老师必须熟悉课程本身的结构,有哪些知识点,怎样讲解学生才能理解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老师提前做好笔记,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在讲解某一学科的时候,都有教案,这个教案就是老师对于课程的内容设计,老师在教授一门学科时,都有自己课程完成情况的考核。

五、高中课程的设计要从多方面考虑

对于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弊端教师要及时解决。比如说在课程设计中会碰到需不需要课程设计的问题,每一个设计者都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还有,很多学校对于生物课程的设计很合理,但是对于课程实施后的评估工作做得很差,经常只有前面的过程,而没有对于课程进行反馈,这是现在很多课程设计后实施情况的弊端,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科学的需求分析下,设计出有效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实施后,要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估,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与完善,对于合理的地方继续坚持。同时可以建立监测反馈的小组机构,专门负责课程设计的实施,对于课程设计的弊端进行及时的修改。

作者:董蓓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三中学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3

一、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设计需保持趣味性

趣味性作为确保小学英语教育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游戏充满着欢乐和趣味,小学生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到教育游戏中,并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充满渴望和期待,且注意力较为集中。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游戏中设计人物角色时需保持趣味性,将学生喜闻乐见或感兴趣的人物角色融入到教育游戏中;或者是增添一些适当的喜剧元素,不能过于枯燥和死板,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育游戏的乐趣,并扮演好人物角色。

以《Happy New Year》教学为例,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Happy New Year》,为教育游戏渲染氛围,让英语课堂变得喜悦、欢快。小学生对于过新年来说,对压岁钱充满着的期待,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趣味性教育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长辈和小辈模仿拜年发压岁钱的角色。在游戏中练习句型:A:Happy New Year!B:The same to you/You too。同时,教师为提升教育游戏的趣味性,可让小学生自主设计新年贺卡,自己绘画和写出祝福语,向同学赠送礼物,扮演好“新年使者”的角色,体会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乐趣。

二、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设计需保持针对性

在教育游戏中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教师在设计人物角色时需保持针对性,有意识的引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锻炼英语技能。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时,应通过游戏中具体角色的扮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在教育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更具针对性,这样能够真正实现有的放矢,明确小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他们在扮演人物角色时更具目的性。

举个例子,在讲授《How much》时,本单元通过复习数字单词1至19,让学生能够使用数字来表达价钱,教师可设计一个购物类教育游戏,在游戏情境中呈现顾客和营业员中买卖物品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购物教育游戏中设计人物角色时,不仅应让学生掌握购物相关的词汇、语法和句型,还应凸显人物角色的针对性,即为顾客和营业员,以实际购物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诸如:A(顾客):How much is it?B(守护员):Three yuan。A:Here you are。B:Thank you.。在游戏中学生的人物角色定位准确,学习目标自然也准确。

三、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设计需保持多样性

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虽然教育游戏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具优势与吸引力,不过为让学生对教育游戏始终充满着热爱和激情,教师在设计人物角色时应保持多样性,通过多样性的人物角色让他们始终积极踊跃参与到游戏中。小学英语教师也应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设计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不能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角色开展教育游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触和收获。

例如,针对同一个教育游戏角色可灵活改变游戏教学方式,在《The king’s new clothes》教学实践中,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Story time是安徒生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的英文简化版本。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使用角色表演的教育游戏,在这里可进行适当加工改进,将课文内容改变为舞台剧,游戏方式由普通的分角色对话转变为舞台剧表演。这不仅是对教育游戏难度的提升,也能够让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形象更加丰满,让学生以King和Man1、Man2等的口气,用一般过去时态进行对话和表演,并掌握动词的过去式和发音,提升学习效果。

四、总结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充分发挥教育游戏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设计人物角色时更应格外重视,要保持人物角色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并控制好课堂秩序,让教育游戏有序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反思多年来的课程改革,既取得了成绩,令人兴奋,同时又有困惑,感到不安。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开始了冷静的思考和反思。“不断探究,稳妥推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施课改的核心。几年来我校生物学科依据学校推行的以“探讨有效教学”为主旨的“四段教学法”,积极开展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开展有效教学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

生物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性”更强调生物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诸多方面。下面结合课题研究,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设计”谈几点思考,敬请专家斧正。

1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学生主体”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是系统教学设计。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曾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为学习设计课堂!”这体现了一种“学生主体”精神。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过程的有效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因此,教学强调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设计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更要把学习与学生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引领学。

1.1 确定准确、真实的教学起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对象,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学生掌握、掌握程度如何,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引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确定准确、真实的教学起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比如,高中生物必修3“身边的生物科学――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课题教学中,要解决的重点包括:①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物种频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② 引导学生探究“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的难点;③ 引导学生研究“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教师要依据课题重难点分层次设计教学起始点引入,如引用2001年8月全球许多科学家参加的在夏威夷举办的每年一次的“生物组织保护大会”上该组织的主席讲话内容:“物种灭绝的速度在过去100年中比人类尚未出现时增加了大约1 000倍,而各种迹象表明,21世纪物种灭绝的速度还会增加10倍……”这种情况表明了什么?何为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何意义?为什么要保护频危动物?如何保护?……这样不但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1.2 利用身边的生物学设计教学情境

教学设计是为学生更有效地自主学习而设计,就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实际,这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引发思考、引导探究、提示方法、训练思维、调控反馈等过程时,必须考虑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与学生的实际贴近,否则会出现学生不需要努力学习就能理解的现象。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选择教法和学法,尽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的稳态――体温调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并记录温度数值,通过分析此数据,了解人的体温在一天当中的变化规律以及男女体温的差别。这样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在强烈的求知欲中通过互动探究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机制,在轻松愉悦中有效地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1.3 有效教学设计应激发感染学生

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是课堂设计和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怎样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在设计中处理好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活跃气氛和思维训练、动与静、有声与无声、常规要求与发展性要求的关系。“活”的形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要做到朴实自然,着力追求新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活动,增加体验来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寻求学习材料的趣味性,设计多样性的学习和探究情景,不断变化学习的节奏,尽可能地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的稳态――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情景激疑:“在稳态的调节过程中,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那么,免疫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呢?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未得病,即使偶尔得感冒,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痊愈。这依赖于人体的强大的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时可分为哪几种情况?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免疫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生物学名词。学生在这种非常熟悉却又无法回答清楚的问题情景中,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顿时被激发起来。然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互动探讨疑难问题,适时利用PPT课件,巧妙点拨引导,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迅速进入有效互动探究状态。

2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突出“问题”中心

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和研究的姿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就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就会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中,可以如此设计: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熟视无睹,殊不知正是从向光性开始,引导着人们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你知道植物生长素是怎样被发现的吗?我们能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中得到那些启发?你能巧妙地设计一组实验来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吗?

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自己动手实验来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交流结果。在学生初步得出结论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植物顶端优势现象探究生长素的两重性,使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实质和特性有深入的理解。再以“生长素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植物生长”为例,引出矛盾冲突,使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升华,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精心预设并促发“动态”生成

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要精彩,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教师的经验和智慧。课堂上的每一件非常事件,都实实在在地考验着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教学艺术。课堂以动态存在,并不断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心态在变,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变……即使教师准备再充分,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所以教师时刻面临着挑战。但教师的弹性设计(即一个教学方案中的每个教学环节上有多个答案)可以为一些“可能”和“不确定性”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让教师充分应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沉着、冷静地解决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有条不紊地创造出精彩的教学情景。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的稳态――血糖调节”教学中,可以如此进行情景激疑: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然稳定;饭后大量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会短暂地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那么人体内血糖来源和去向是怎样维持在3.9~6.1 mmol/L的浓度范围之内的呢?这是一种怎样的调节机制呢?

教师应从血糖的来源去路、血糖的调节机制、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生理作用、糖尿病的病因等知识层面设计教学,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

4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突出“学习方式”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还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能力以及是否构建起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

生物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比其他学科更具优势。如,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为自主探究式、分组实验式、演示实验引领式、PPT课件模拟式等各式各样的教学设计形式,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更多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教师要以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汪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

[2] 吴举宏.像科学家那样探索――一节研究课点评[J].中学生物教学,2010(3):12-15.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5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6

在物理教学设计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创新,从而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师所没计的教学方案一定要新颖独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对物理教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就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也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对物理知识有深刻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知道向学生不断的传授物理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物理教学的实践性,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物理教学逐渐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采用讲授法,也能够带领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实验,要学生在实践中得真知,这样教师就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3解决学生对物理教学的错误认知

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都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学生就会对物理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认为物理教学是一门非常难学的学科,从而不愿学习物理课程,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物理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讲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教师也要能够采用趣味性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对物理教学的错误认知。

2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的设计的要点提出的策略

2.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设计物理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要能够教育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而,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案,在设计教学内容,要能够设计出带有悬念的教学问题,从而能够使学生动脑思考,这样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物理学习时能够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对学生提出相关教学内容的问题“为什么是自由落体,而不是其他落体?”,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学内容,让学生找出答案,然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在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教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努力学习物理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教师也就有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方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能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而,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能够有层次性、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教师根据这几点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带动所有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良好教育。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层次性,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从简单的知识学习自然就不会认为物理教学非常难学,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7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8

学生之成长相近于树之长成,浇树浇根,才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教师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能理解到什么层次,就像给树浇水施肥一样,既要考虑时间,又要明确数量;教师让学生思、让学生问、让学生说、让学生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所疑为老师所想、学生所需为老师所思、学生所做为老师所设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吸取知识、建构能力才是教学设计的根基.

2教师的主导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气之魂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相当于植物赖以生存的空气,无处不在,又是无形之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讲、多议、多思、多作,教师少说精讲,及时启发引导,像魂一样附着于课堂,像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又不显山露水,才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作法;教师设法让学生出现灵感与火花,才是教学设计之气之魂,也是高效课堂之魂.

3知识为主线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茎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植物的主干,是连接根、叶、花、果的通道,通过茎中的毛细管网络,下连深根,上通叶气.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相当于植物之茎,连接学生、连接教师、连接方法、连接过程、连接思维、连接能力.不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就像枯死之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教学要以教学大纲的三维目标要求为基点,以所学概念、规律知识为脉络,用问题、实验、方法、策略溶解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高效吸收,融会贯通,这是“六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知识为主线不仅是教学设计之茎,也是教学反馈之茎,也就是说,教学反馈主要以知识主线的理解,掌握为起点和落点,就像植物之茎,根吸水分营养输送至茎叶,叶吸收能量传送茎根,在教学设计中反馈信息和方法策略都应通过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反应作出判断.

[JP3]4方法策略的选取、制定和应用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叶[JP]

叶也是植物的营养器,植物通过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释放氧气,枝繁叶茂使植物就茁壮成长.在教学设计中,方法和策略是我们要达到掌握主干知识,提高能力目标所想的办法.方法与策略隐于教学过程,但明于教学设计,方法与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教学设计的特色要素体现.

方法策略包括教学方法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教学设计中方法和策略的应用核心要素之一是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具体的知识、不同的课型(概念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等),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生的程度、状态.体现的是教学设计者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和研究的水平.

5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花

花之美外在于其艳,而内在于其实,植物的成长目标就是获得果实与种子,完成生物学意义上的一个轮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为达到终极能力目标提高的最重要环节,相似于花与果实之关系,没有花,就不会结果,没有思维过程,就不可能有能力形成,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教学设计追求的绚丽之花.

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就是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

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点在于让学生思考,思考的源泉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把提出的问题设法解决和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很好地培养思维方式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过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点串线,举地反三,多题归类,是思维多样性、灵活性、发散性、敏捷性培养的重要途经.思维过程是隐性的、但又是开放的,教师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达到发现、应用与创造的要求,使学习过程升华为能力形成过程,烂漫的思维之花才能盛开于学生的脑海.

6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实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9

生物课赛课时,为了便于更准确评价选手们的教学水平,常常是所有选手完成同一课题的授课任务,即所谓的同课异构,尽管选择同一个课题,但有的课堂教学环节无法有效组织和串联,让听者恍恍惚惚不知所云;而有的课堂则如行云流水高潮迭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教学效果的巨大差异引发了笔者对生物课堂教学逻辑体系构建的思考。

1 中学生物教学逻辑体系概述

教学逻辑是包括思维在内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性和有关主张,是一种应用性逻辑,反映着主体对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及形式化的结果,是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依据。课堂上多种逻辑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了教学逻辑体系。合理的教学逻辑体系是建立在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目标深入理解和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发掘的基础之上,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而形成的。合理的逻辑体系能使课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使教学内容于“形散”之中显示出“神聚”;能有效地突现文本内涵的最佳信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基本逻辑设计教学逻辑主线,利用辅助逻辑设计逻辑副线和子逻辑,从而形成以逻辑主线为主轴,逻辑副线为补充,子逻辑为重点的课堂教学逻辑体系。

2 设计教学逻辑主线

教学逻辑主线是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程序,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依照教学目标要求,为达到教与学的双向目标而设置的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程序。一般说来,教学的逻辑主线往往穿插于学科的知识体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过程之中。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逻辑主线。

2.1 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逻辑主线

在实际教学中,学科知识往往镶嵌于教材中,学科知识体系本身具有非常紧密的逻辑联系,多数教材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脉络,如果这种线索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可以直接采用教材原有的知识呈现顺序为逻辑主线。

例如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中,就可以沿着“什么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存在哪里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什么遗传信息错误传递的后果如何”的知识线索来展开。这种线索符合人们的日常思维习惯,也不难寻找,关键要把握好学科内容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心理逻辑统一起来,以便让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过程,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

2.2 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中寻找逻辑主线

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式教学,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即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往往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非常注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也非常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中,教科书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步骤,例如人教版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一节中,其就明确提出探究活动由以下几步构成: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这就非常方便教师寻找在各种探究式教学中的逻辑主线,甚至改变教材中原有内容的呈现顺序,改以探究活动的程序为逻辑主线。例如伊万诺夫斯基发现“滤过性病毒“的过程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来重温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过程,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3 在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寻找逻辑主线

新课程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学的逻辑”而展开。教师只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置逻辑主线,实施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人类的认知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过程。

如对“细菌”一节就可以按这样的线索来设计: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生活。先发现了细菌的存在,观察到了细菌外形的三种形态,然后了解细菌的内部结构,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由表及里的习惯思维;在介绍细菌内部结构时,又通过与已经学习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对比学习,找到二者的差异,这又体现了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后进一步深入了解细菌的繁殖、形成芽孢的生活状况,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又如对像生物学发展史这类的教学,其内容往往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中,不太符合人们循序渐进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往往需要按照科学发现的时间顺序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然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作为教学的逻辑主线来进行教学。这样的主线设计需要教师熟悉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对教学的知识前后融会贯通,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3 穿插教学逻辑副线

在设计好逻辑主线后,教学过程虽然层次清晰却难于完成新课程赋予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逻辑主线难以全面地包含德、智、体、美、知、情、行以及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学识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弥补其缺陷,还要补充设计好教学的逻辑副线。

一般说来,显性的知识是过程、方法以及情感、行为活动的载体,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安排、调整的灵活性与可变动性远不及方法、情感和行为等内容,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知识线索常被作为逻辑主线。同时,由于过程、方法以及情感、行为活动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因此,过程、方法以及情感、行为活动也常常被设计为教学的逻辑副线,并且多次出现以强化学生的体验。

例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逻辑副线: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如何?生物多样性面临怎样的威胁?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白头叶猴?其中“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巨大价值,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世界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如何”的环节则让学生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感。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必先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怎样威胁”,该环节就顺应学生的情感发展,促进学生思考“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如何保护白头叶猴”的环节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情感教育线索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与逻辑主线配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态度、渗透价值观教育,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4 确定教学子逻辑

在设计好逻辑主线和副线后,一堂课大致完整,也基本能达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但要使一堂课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教师还需要对子逻辑进行设计。教学中的“子逻辑”设计常常是针对较为重要的内容,或是教学重难点、或是实验探究活动、或是思维探究环节。

上文所提“细菌”一节的逻辑主线中有“细菌的结构”的环节,便是思维探究的环节。对“细菌的结构”这部分内容进行细化设计,首先引导学生从已了解的植物细胞结构出发,对比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差异人手,找出二者在有无叶绿体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推导出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为异养的营养方式等内容,这样就形成了相应的子逻辑。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子逻辑的设计也一样要服从逻辑主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目的。

5 形成教学逻辑体系

在初步设计好教学的逻辑主线、穿插好逻辑副线和确定好了逻辑后,教师还要反思这三者所构建的教学逻辑体系是否完整,推敲各个逻辑步骤具体化、方式方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环节的转换等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修改,才能形成思路简洁、主次分明、内容丰富、生动充实的生物课堂,才能形成既符合教材编订的整体逻辑又能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逻辑体系。

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10

教学模块化建立设计素描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必须从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和如何设计教学入手。设计素描教学是为学生以后从事设计工作进行的造型基础训练。培养和提高每位学生运用设计的思想去进行绘画的能力。造型基础不仅仅只是很写实地描画对象,而是要创造性地重造物体和表现物体。设计素描能力主要是根据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的要求创造物体单色形象的能力。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离不开分阶段教学,它们一同组成了设计素描系统化的教学,其中合理的设计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的特色化方面。

教学手段特色化设计素描教学中我们要分阶段教学,分阶段教学是实施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也是合理的设计教学的具体方法。实施这种教学的前提就是要遵循设计素描教学的客观规律,要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外到内的学习并掌握设计素描造型规律。因此,设计素描中分阶段教学可以这样安排:(1)结构设计造型训练。(2)明暗光影造型训练。(3)创意联想形状训练。这样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设计素描的客观规律,更加符合设计素描教学的客观规律,启迪和引领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专业与设计的关系、绘画基础与设计基础的关系,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会用艺术地眼光和科学地意识去思考,掌握具象和抽象的造型语言的表现规律,注重学生对物体造型特征的理解和对形态立体空间运动规律的掌握,最后达到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艺术个性化的学生设计素描作品最能够体现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因为人用眼睛观看世界和用摄像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具有思想,有创新能力,而摄像机不具备思想与创新能力。因此,造型艺术只能够按照艺术思想的规律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每位学生的艺术个性,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1)上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怎样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艺术个性与创新能力。(2)要因势利导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而不是简单地教会他们一两种绘画技法。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11

一、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设计指导思想

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训练,是让学生在实验时接触探索、发明发现的一个过程和方法。因此,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它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服务于学生的物理学习。

所谓的探索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生出厌学的情绪。物理是一门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学科,但是它同时是一门容易让学生反感的学科,复杂的定理和公式,让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提不起兴趣。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设计物理探索性实验时应当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的设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令他们自主的投入物理探索性实验中,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二、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原则

1.探索性设计原则

所谓的探索性实验,设计原则必定离不开探索性。运用探索性原则设计实验,是指在物理实验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和规律,不是学生简单地做一下实验就能寻找出来的,它需要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反复挖掘、探索,才有可能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探究性设计原则,在物理探索性实验中的展现手法有多种方式,它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仔细观察,在设计实验时设置一定的障碍。学生只有扫除这些障碍才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而这些障碍在物理实验中,其实就是一个个细小的知识点。

2.趣味性设计原则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较,难度更大,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时较少考虑到趣味性,更多考虑的是通过哪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应对高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这种想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虽然能够使学生学到较多的物理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令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

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一定要注重趣味性,通过有趣的实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接触熟悉的事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距离感,学得更轻松,学习兴趣更浓厚。

3.简易性设计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学生原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十分浓厚,但是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准备的物理器材较为繁杂,学生即使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实验,也苦于没有实验器材,有心无力。

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应当注重实验的可操作性,尽量设计一些采用较少的仪器,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同时,尽可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物理知识并不是“天书”,它的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认识得以转变,就更乐于参加实验。

简易性原则实验的设计,主要在于器材少,但是能够达到实验效果。比如学习热能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索热水瓶的保温性能”实验,这个实验的器材十分常见,温度计和热水瓶是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两种物品,学生较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这种实验简单易于操作,学生的探索欲望能通过实验有效激发出来。

总之,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设计,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设计实验时既要兼顾知识性,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人发展,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可以真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魅力,积极主动地探索物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体现物理探索性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12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身份,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鼓励学生多提问,以此提高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苏科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身边的生物有哪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在脑中形成一个答案,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简述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使学生主动提问.

2.以学生的水平为前提

以往,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都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性.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多,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中的内容,其次需要结合实际例子为学生讲述本章节内容,最后需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提出尚未理解的问题.

二、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与启发性

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需要注重科学性与启发性,既要将两者相结合进行提问,也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设计.科学性要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既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生物知识,也要加入一些新的知识,而启发性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并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要将科学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教师需要避免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提出有层次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中联想到下一个问题.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十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教师在讲授此章节内容时,首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生物技术?”,当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再提出问题“生物技术中的发酵技术主要用于哪些生产地方?”.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够在紧扣章节内容的同时,引出下一章节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生物知识,也能达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2.问题的难度和针对性

作为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第二个原则,问题设计的难度和针对性,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的学习能力及水平,不仅要有区别的设计问题,更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要使用高层次、发散性、加工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健康地生活》,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提出适合学生、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如何健康地生活?健康地生活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你周围有谁不健康地生活吗?”,这些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容易思考,而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说,这些问题能够引发他们对其他问题的思考,如“不健康生活会怎么样?”“威胁我们健康的疾病有哪些?”,既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也能时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更加有效.

3.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苏科版生物教材在编写前,通常会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以及日常生活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也应将教材内的生物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进行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动物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如“同学们,你们在平时有看到过动物运动吗?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等,学生就会回答教师“有看到过、在动物园看到过,狗会跑、猴子会爬树等”,等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出下一章节的内容,如“那你们知道动物运动的形式有哪些吗?”,这样一来,既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也能体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三、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1.提问要明确

目前,初中生物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普遍存在问题内容不明确、没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提问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熟悉和深入了解,结合教材设计问题,并且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一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太多,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另外,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强,而生物课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专业术语,或是将这些专业用语转换成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的词语,才能使学生更快知道教师提出问题的意义所在.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最后一个章节《珍爱生命》第二节《拒绝》中有着大量复杂且绕口的名称,教师在讲授这一章节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认识的样子,其次为学生讲述几种常见的即可,最后利用实际例子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

2.叫答技巧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篇13

生物教学是我国目前初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课堂学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我们只有用最短的时间来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才是解决我国生物教学问题的关键。生物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否。在新时期下,根据我国课改的新要求,教师一定要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进而到有效性教学的目的。一个有效性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全面投入到学习中去。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强烈,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探索兴趣,才能实现有效性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设计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作用分析

初中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身心发展都还不成熟,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所以作为初中的生物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建立有效的学习体系。我国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很好地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课后自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生物课堂问题的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为教师进行有效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的初中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没有学会的东西,它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探索,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课后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为生物课程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独立的探索,并将生物课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知识学习不断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初中生物教学还应该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好归纳与总结,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改正。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对一些问题比较多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切实做好学生的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1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正是因为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传统的生物教学实践性很弱,大多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生物课程问题的设计可以使学生能够获取课内学习不到的知识,改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1.2 巩固知识要点

合理的问题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的基本知识,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了创新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的课外学习保证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学生对课内知识点的巩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1.3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的设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课程是一项理论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单纯的课本知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探索需求。初中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设置一些发散性思维比较强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稳定的心。问题的总结和反思,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帮助,因为学生在遇到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时,只有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才会改变原有思路,为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2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设计方法

2.1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与知识点紧密联系

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设计一定要与生物课程的本身联系紧密,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初中生物课程中经常会出现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明显区别开来,防止学生将这两者融为一体。只有将知识点合理区分开来,并将课本所要论述的光合作用与创设的问题联系起来,才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

2.2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把握住度

问题的设计太浅或者太深都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老师一定要多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同时还要对学生积极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3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课程是一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课程,因此,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将课本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体会生活的乐趣。举一个例子,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提前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问他们我们生活周围的生物有哪些,并让同学多讲解一下它们的生活习性,使学生能够养成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的习惯。

3 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问题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初中教师一定要多设计一些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并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