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行业现状实用13篇

机电行业现状
机电行业现状篇1

1 机电安装行业的范围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1)机电安装行业的范围。无论是从行业产品的类别、数量还是从业人员看,机电行业都是我国工业领域内最大的行业之一,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之相对应的,机电安装行业包含的范围也就非常广泛,涉及不同的学科和多种专业门类,其安装的对象包含了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工艺和生产流程。

(2)机电安装行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自动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机械设备在企业中应用,机电安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用于哪种行业的设备,要想顺利投入使用,必然要求相应的机电安装,工业制造业、建筑业,或是特种行业,莫不如是。而随着我国工业发展步伐的加快,机电安装行业不仅在数量上的到了迅猛发展,更在专业性、技术性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其今后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2 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行业发展规模逐渐变大,但是行业内的发展无章可循。目前,从事机电安装行业的企业很多,而且多为中小型企业。由于行业发展太快,而相关的行业规范并没有随之更新,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一些新问题就会出现“无章可循”的现象,这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2)行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很多企业的经营思路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认为安装行业的技术含量的要求不高,只要提供劳力就行,这就导致了行业整体的安装水平还是单一式的。面对需要高技术含量的安装工程,企业往往有心无力。行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企业不能固步自封,将自己的定位放得太低,而是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自身的不断进步。

(3)企业内部管理缺乏整合。由于机电工程安装行业自身的特点,导致企业的不易进行严格的内部管理,人员流动比较大,由此导致费用控制不好。无论是设备安装还是工程安装,都是针对合作方来开展,很多安装企业就采取“有活加紧,没活随便”的管理。这种方式使得企业在接到项目时突击招人,很多人员的技术并不过关,而且人员管理困难。

3 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行业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规范化。规范化是每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走向。企业要做的是在被动规范之前,主动适应这一趋势。从行业整体的角度来讲,机电安装的行业标准将会越来越详细,以利于我们日常能有章可循;行业对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标准化,以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加快行业的发展。从企业自身来讲,要想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内部就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无论是人员管理,还是费用控制,无论是项目投标,还是现场管理,企业都应该制定规范的流程并在实际中贯彻执行。当然,结合本行业流动性强的特点,企业可以作出相应调整,以达到既灵活又严谨的做事效果。

(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整合。信息化技术对整个机械行业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机电一体化,也是在传统的机械设备中,引进信息化技术,从而使传统的设备具有了智能化、网络化和集群化的特点。对于机电安装行业的企业来说,信息化时代不仅仅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智能化的设计,更是在给企业的日常工作、管理提供新的方式来提高效率。信息化技术将更多地融入我们的管理体系。通过该系统的运用,企业间可以实现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形成有效的交流系统,实现行业的整体进步。

(3)改变行业企业的单一业务模式。很多企业的业务模式过于单一,仅仅为业主提供简单的安装业务,而且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这在行业刚刚兴起时也许能得到发展。但是,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机电行业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并且很快得到应用,安装企业不能一味地止步不前。我们应该在原有的产业链上不断向上向下延伸。由于直接接触设备,安装企业有自身的优势,可以在安装过程中,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中进行一定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发展一些机加工业务,既有效服务了业主,又能为自身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4)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高。安装行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入门门槛低,技术性要求不高。这样传统的发展模式制约着企业往更高层次的进步。但是,要改变现状,企业就必须建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留用机制。无论是技术好的熟练工,还是精通设计的工程师,或者是工程管理人员,都将是行业稀缺资源。企业可以从外部引进,更重要的是从内部培养,利用企业内部平台,在一次次的施工实践中锻炼员工的能力。

(5)行业整合步伐加快。机电安装行业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愈加明显,但是现有的集中度比较小,所以通过整合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将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目标: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当然,专业化和多元化是相对而言,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其目的都是提高行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如何协调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4 结语

机电安装行业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但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行业背景和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不仅要面对原有的问题,还要及时改变以适应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从业人员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和企业一同成长,为行业的进步作出贡献。

机电行业现状篇2

1.机电行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机械电子行业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同时也是社会飞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机械电子的发展已然成为了评价我国对外贸易能力的高低以及国际影响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这几年以来的创新发展,机械电子行业涉及的领域还是比较全面的,覆盖到了我国的的多个行业,因此,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我国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对象。随着国际经济化程度的加深,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个发展的新机会,同时,对推动我国贸易总值的增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中坚力量。伴随着我国机电系统的发展和稳定,在这个过程中,机械电子行业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已成必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贸易发展影响是很大的,伴随着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不断的革新,也让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竞争力在国际中不断攀升,数据显示,我国对外出口的机电产品数量每年都有增长,出口总额也不断攀升,让我国成为了出口机电产品的最多的国家之一,为我国的机电行业发展设置了一个更加有上升空间的平台。

2. 机电行业发展问题探析

第一,行业的关联度不高。我国的机电业是一种集中式的行业,因此,产品结构简单,使得机电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非常容易受到其他行业的影响,尤其是时间一长,简单的市场结构已经满足不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国际竞争力就会有所消减。第二,自主研发能力弱。我国机电行业的研发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但是这些企业往往对机电领域的新的重要性不够重视,资金力度也不达标,导致行业缺乏相应的创新力和相关的资金保障。第三,缺乏人才。由于我国的机械电子行业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导致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性人才的短缺,同时,在这方面人才的培养,重视度也不是很高,直接影响了机电行业的全面性发展。但是,人才对于机电行业来说,是实施具体行动的领导者,是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构成者,对于产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机电行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才的参与,因此,人才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对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3. 机电行业及机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机电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我国的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已经准备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将更加重视专业性技能的培养,彻底抛弃以往陈旧的发展模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是重点,为机械电子行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以及技术支撑,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满足日后市场中更加激烈的竞争力度,为的就是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也为日后的市场竞争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保护屏障。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新的研究成果的产生,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已经是常态了,这对智能化发展的机电行业来说,当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而发展科学技术,为的就是日后的创新有更加扎实的基础,基于这种情况,今后的发展方向就应该是高科技技术和机械电子技术联系在一起的。从定义上来分析,机械电子就是机械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业,在摒弃了陈旧的发展模式之后,将新兴的电子技术带入到技术的生产应用当中来,主要是为了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还有就是尽可能的帮助国民经济有所提高,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保障环节,在今后的进程中,发展平台将会更大更好。

3.2 机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技术发展背景下,机械电子的创新发展周期越来越短,这都源于它的创造价值的大小来决定的,在机械电子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模糊化。机械电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应用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所以,能够满足每一个涉及领域的技术,追求全面性的发展是电子技术努力实现的目标。在目前的发展进程里,必须引起重视的是标准机械化口,环境接口和动力接口的电子产品,主要是为了能够满足每个行业发展的需求。第二,数字化。这是现代科学技术项目里比较重要的概念,为数字化的机械电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机电行业的优化发展。第三,集成化。这一点是发展的关键,主要是连接着机械电子的每个部门,为的是让每个部门都可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在机械电子的整个生产过程里,每个部门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每个部门都可以更好的协同合作,最终完成生产工作。集成化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在生产环节中,需要一个完善的生产系统,为的是紧密监控生产中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保证整个过程能够实现最好的运转。第四,网络化。在这个网络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机械电子行业当然也不例外,网络技术为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发展条件,也为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撑,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一个网络体系,整个生产过程由计算机监控,这都是技术上发展的重要表现。

结束语:在科学经济的影响下,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于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的附加科学属性也有所提高,这些都为我国的机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苛的条件。因此,机电行业只有更好的发展自身的技术,让自己的能力水平不断的提高,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做大做强,才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日后的发展提供更高更好的平台。

机电行业现状篇3

一、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特点

1、涉及的学科和专业门类多,安装对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需要具备各类专业技术去解决相关问题。2、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3、工业规模日趋扩大,安装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4、高大建筑与高大装置的增加使大型吊装工程量越来越大,对吊装的要求越来越高。5、大型、精密设备现场组装最大,对装配与检测技术要求高。6、压力容器、钢结构构件、通风管道与部件、管路配管需要在现场制作。7、控制系统的不断更新使工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二、机电安装行业的作用与地位

作为“大建筑”之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机电安装业,由于石油化工,铁路、港口、水利、轻重工业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日益繁重,早已发展到“大安装”的行业范畴,即是将制造业、公用事业、特种行业以及高级民用建筑提供的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装备和器材,按照特定的施工技术组成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有效系统,从而完成向现实使用价值转化的主体。

最近这些年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地要求建筑产品使用功能不断地扩大,而这种扩大则大量地表现在对机电安装工程的更高要求上。现代化建设所迫切需要的城市燃气、污水处理、供水工程、供热工程、建筑智能化、高速电梯、视频设施、同步翻译、热电工程等等大量地体现在城市化建设进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体育场馆以及各类高级民用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安装工程在建设项目中不仅仅表现为其工作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更为突出的是专业技术越来越复杂、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机电安装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三、现今机电安装行业在发展中所遇的困难

1、机电安装行业无章可循。据统计,上海市场有200―400家机电安装公司,其中合格的大约只有50-100家,活跃在全国的机电安装队伍有2000多家,全球机电安装队伍超过8000家。一个正规的机电安装公司其上马至少需要上百万元的投入,这不包括流动资金,仅包括人员、工具、电脑设备、公司场地、培训等硬件投入和支出。试问,一个中小机电安装公司如何承担这么庞大的开支?这些中小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准则来规避不正当的市场行为,这就是目前机电安装领域最最缺乏的。

2、机电安装总承包名存实亡。在我国建筑市场上,长期来“以土建为总承包,安装工程从属于土建”的传统作法一直延续至今。2001年建设部87号令所颁布的《建筑业资质管理规定》以及“资质等级标准”所确认的总承包序列中,机电安装工程首次进入总承包行列。其初,机电安装的业内人士一度曾寄以莫大的希望,但事与愿违,这些年来,机电安装总承包名存实亡。

3、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网盖了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新资质标准实施5年以来,由于建设部未能颁布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明确的资质解释,致使在市场运作中碰撞频繁,其结果依然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即由房屋建筑总公司实施总承包,这当中模糊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即是混淆了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的概念。建设部(2003)30号文《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所指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决非87号令中所指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常识,然而在建筑市场运行中,就有那么一些项目业主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两个本来不是一个概念的企业混杂在一起。

于是,在建筑市场中,原本处在同一层面上的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与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的“兄弟”关系,被曲解为“父子”关系,以至一些房建工程与机电工程分别招标投标的项目。一旦招(投)标结束,房建企业与机电安装企业居然成为总分包关系。房建企业于是以“长者”的身份冠冕堂皇地向机电业收取总包管理费;奇怪的是机电安装总承包企业对该项目中的所有机电专业工程(包括由业主肢解发包的工程) 需作出免费承担总包管理责任的承诺。以机电安装为主的建设项目,业主也转不过以机电安装企业作为总承包的弯,习惯于认定对机电安装施工相对比较薄弱的土建公司为总承包方。此类市场运作方式,自然不尽合理。

4、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企业有资质无市场。87号令以后,在资质就位中取得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基本上就是2001年以前在市场上长期经营的综合性安装企业。按照资质管理的初衷,可把我国施工企业分为三大序列:即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其本意为了通过资质改革与新资质的推行实施,最大限度地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整个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依据施工企业的能力,压缩总承包、扶植专业承包、发展劳务分包。以便分清层次、调整结构、拉开档次,使其在各自能力范围内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但实践的结果证实,资质管理规定和等级标准的实施反而使那些综合性安装企业在取得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资质后陷入了困境。除了以上已作了阐述的同属施工总承包资质的房建与机电的“兄弟”关系被曲解以外,在机电行业内,由于在等级标准中单立了一类“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业承包”的资质,且对可承包工程的范围作了如下描述: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一级,可承担各类一般工业、公用工程及公共建筑的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可承担各类一般工业和公共、民用建设项目的设备、线路、管道的安装,35KV及以下变配电站工程,非标准钢构件的制作、安装。

资质标准对机电工程总承包和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这两类处于不同层面的企业,对其可承包工程的范围作如此描述,似乎专业承包资质所承包工程的范同比工程总承包资质所承包工程的范围更大、更确切、更明了,加之当今建设市场上对“机电总承包”的非解,业主宁选专业承包企业,而冷落了总承包企业。这不仅仅有悖于资质管理改革的初衷,迫使已获得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在“限定5个增项”的规定之下,重新申报增项“机电设备专业承包”资质。导致机电安装总承包企业的经营范围越来越窄;对于专业繁多的机电安装,在有限的增项范围之内,必然造成有总包资质无市场的闲境。加上在60类专业承包资质中,又把原属“水、电、风”所能涵盖的机电安装工程分列为繁多的专业工程承包资质(如消防、建筑智能化、电梯安装、起重设备、石化设备等等),这不仅使得安装企业无法承建自己具备施工能力的经营范畴,更是助长了业主肢解工程之风。

四、关注机电安装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筑业发展一浪高过一浪,建筑乐章的谱写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动听。作为“大建筑”行列中的机电安装行业,将在应对现代化建设项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研究行业可持续发展中,不难发现,机电行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环境、社会和经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目前行业和企业所需解决的问题。殷切期望全社会都来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关注机电安装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以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协调发展。

机电行业现状篇4

二、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业的关联度减低。我国的机电业发展市场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使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容易受到影响和波动,特别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市场和结构的单一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我国机电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研发主体,但这些企业对于自主创新和产品的研发重视度不够,对于资金的投入不够,使行业发展确定资金保障和创新基础。第三,人才的缺乏。受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时间限制,在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将会直接导致行业发展局限性。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中是主导者也是实施者,是技术的研发者和创新意识的构造者,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觉得性的作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参与,人才是保障其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技术,促进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机电行业现状篇5

随着我国的发展电气行业的不断进步,电气市场中的电机企业正逐渐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以预防性计划检修管理方式为主,旧的检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竞争环境。为使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利有效的方法对车间设备的可用率和可靠性进行提高,在设备进行检修的时候必须把维修的费用和设备发生的故障率都降到最低,我们还必须详细了解电机与发电机组的原理和工作状态,针对不同故障进行合理检修。因此,检修越来越引起电气企业领导阶层和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 电机与发电机的状态检修

1.1 电机与发电机组状态检修的意义

在20多年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状态检修的说法,部分以工业为主导等国家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修。当时日本的工业中也推行了该方法,在电气的工业领域推行状态检修这个方法的速度非常快。80年代后由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在电气技术领域仪器的信号分析与测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状态的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电气的工业领域出现了最基础的状态检修。状态检修基础是设备诊断技术结合设备故障的现行状况来参照设备的运行环境与运行状况进行合理检修,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设备进行诊断和分析,从而查明设备在运行中的内部状况、设备故障、设备异常等情况进行预测,在预知隐患的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有效快速的判断出设备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理方法。我们应该把预知技术运用到维护设备的管理中去,这样的维修与检修方式叫做叫状态检修。状态检修的方法是利用先进的监测与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分析、监测,用这样的方法来确定设备运行状态,确定设备是否进行检修,设备的检修主要在电气的什么位置上,给维修的技术人员制订合理检修计划,对设备的检修提供有效和重要支持,减少设备检修中维护的费用成本,减少设备不合理停运的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所以,状态检修对企业的设备检修费用大大降低、安全生产大大提高、设备使用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大大提升,状态检修的方法是今后检修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随后对设备状态检修我国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设备状态检修主要对设备运行状态监视与诊断技术中给出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是否异常从而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没有发生的时候进行检修的一种方式。在设备状态根据对该设备的监测得出的结论来安排检修计划,有效的对设备进行检修。而状态检修的基础是设备状态的监测,状态检修的保证是有效设备管理和应用。在企业的车间中对设备状态检修是要根据设备的不同进行对应的检修,针对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维修性、可控性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选择,使用不同的检修方式根据车间设备的概况制定一个一体化的设备检修模式:1)定期检修;2)故障检修;3)状态检修;4)主动检修,运用这样的模式有效的提高车间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成本。

1.2 电机与发电机组状态检修的条件

从现行的情况看,状态检修的主要管理决策从以下3点为主:1)硬件监测结果;2)故障诊断技术;3)运行人员的经验。硬件监测是对设备实施状态监测,根据监测出的参数与设备正常运行参数进行对比,预知检测出即将发生的设备故障,针对设备状态进行合理有效维修,不要对已经损坏的设备进行计划以外的检修。我国对硬件设备的系统状态检修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例如,变压器报警装置可以提前报警;电气的火灾报警装置;锅炉渗漏报警装置;汽轮机报警装置;数控系统报警装置;排烟通道报警装置等。提高监测报警装置对设备的故障做预先报警,达到预报期足够长,提前报警能够高效率实现设备状态检修。

2 电机与发电机组状态检修中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状态检修是现在最为先进有效的维修体制,也涉及到许多管理问题。

1)状态检修涉及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从管理、技术、经济等方面都有体现对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2)状态决策必须考虑设备的状况、企业发展与规划、市场前景等,这些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分析之上的重要根据,是设备检修风险分析的结果;3)状态检修需要大量对设备状态表述和演变过程的准确数据,运用这些数据科学的对设备检修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和信息管理。以前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现在企业车间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建立一套先进并且高效的检修管理体制。社会的电气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化的维修管理系统也逐渐走进我们的企业车间。计算机不论是在人们的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计算机技术可以应用在设备状态的检修中,现在世界多家工业控制系统的开发商致力于发展计算机系统针对电气领域设备的维修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在我国较有影响力的有:美国Datastream公司的资产管理和维修解决方案MP2 Enterprise,美国软件公司PSDI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等等。例如,MAXIMO该系统包括:设备、工单、预防性维护、资源、作业计划、安全、库存、采购、系统、应用设置、屏幕编辑等管理模块,针对企业车间中设备检修过程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MAXIMO系统则用客户/服务器来运行WINDOWS NT的PC服务器,客户端则用WIN2000/NT/XP的台式机或笔记本。但这些系统的价格高,一般的企业很难承受,国内有很多厂家也研发了发电机等设备监测和状态检修管理的相关软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细致的问题。在对不同检修管理体制与检修过程的业务模型等等的方面实际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3 基于B/S结构的状态检修信息管理系统

发电机与电机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目标是针对现在企业的需要,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融合建立高效合理的设备检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企业车间中发电机与电机等设备检修管理系统与设备维修决策信息的支持服务。该系统主要采用B/S结构,即一个主站可以支持多个客户端同时使用,发电机与电机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操作可以通过客户端完成,这样使用方便也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这个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设备管理模块、缺陷管理模块、定检管理模块、工单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员工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和系统设置模块。

机电行业现状篇6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对于电能的生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电能的合理利用率较低,尤其是在大型企业电气管理使用方面,电能的不合理应用,以及对电能管理技术的不高,都导致了我国企业电气能耗过高,相较于国外能耗水平,我国十分有必要开展企业电气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为此,本论文重点对大型企业的电气管理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探讨一些先进的电气节能技术在企业管理和电气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适有效可靠的节能技术,以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能源的合理应用。

1 我国企业电气节能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还是很依赖高消耗的能源增长方式,我国企业工业生产的能耗值太高,相比于国外较为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我国的企业实现节能主要存在体制及技术上的难点,主要表现在:

l)我国工业生产集中度偏低,造成了我国企业生产能耗消耗过高,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这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我国大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偏高,使得我国企业的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足;二是由于电气能耗过高,造成我国能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不高的事实,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行业的做大做强的目标。

2)落后和低水平工业装备仍然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难点。我国很多企业大是大在规模大,但是其工艺水平、装备水平仍然较为落后,落后的设备运行过程中就消耗了大量的电气能源,同时落后的设备装备也导致了相应的设备检修体质的落后,这更加剧了企业电气能耗的偏高,为此,十分有必要开展企业电气管理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 企业电气节能先进技术应用探讨

2.1 生产电机的节能启动控制

我国生产企业的能耗主要消耗在电机控制方面,因此要实现企业电气能耗的节能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机设备的节能控制的实现。传统的电机软启动,只是依靠电机接线方式的改变,减小电机启动瞬间的电流冲击,进而实现减小对电机部件的冲击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软启动是从保护电机内部元件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真正实现电机的节能减排。

电机的起动电流近似的与定子的电压成正比,因此要采用降低定子电压的办法来限制起动电流,即为降压起动。对于因直接起动冲击电流过大而无法承受的场合,通常采用减压起动,此时,起动转矩下降,起动电流也下降,只适合必须减小起动电流,又对起动转矩要求不高的场合。常见降压起动方法:定子串电阻降压起动、Y/Δ起动控制线路、延边三角起动、软启动及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当负载对电动机启动力矩无严格要求又要限制电动机启动电流且电机满足380V/Δ接线条件才能采用降压启动。该方法是:在电机启动时将电机接成星型接线,当电机启动成功后再将电机改接成三角型接线;因电机启动电流与电源电压成正比,此时电网提供的启动电流只有全电压启动电流的1/3,但启动力矩也只有全电压启动力矩的1/3,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电气能源的消耗。

2.2 控制变压器负载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变压器是仅次于电机的使用频率最高的电气设备,对于变压器的使用,关键是要控制变压器的负载,要实现对变压器负载的控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实施:

1)提高负载的负荷率

所谓变压器负载率是特指负载最大时对应的负载率,而不是指随负载变化而变化的变压器实际负载率。所谓经济负载率是指负载最大时、能使变压器有功损耗率最低、即效率最高所对应的变压器负载率。为了安全生产,减少电能损耗,合理支付电费,降低设备投资,正确选用变压器台数、容量,采取合理的运行方式和不断地调整用电负荷,是用电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2)削峰填谷节能

所谓削峰填谷,就是通过发电侧或用电侧的调度,将尖峰负荷时段内的部分负荷安排到低谷负荷时段内,以便削减系统的尖峰负荷、增加系统的低谷负荷,提高负荷率。因电厂是全天候持续发电的,如果发出来的电不用掉,用于发电的能源也就浪费掉了。一个发电厂发电能力通常是固定的不轻易改变的,但是用电高峰通常在白天,造成白天电不够用,晚上则是低谷,有多余用不掉发的电都浪费了,针对此现象,电力系统就把一部分高峰负荷挪到晚上低谷期,从而就利用了晚上多余的电力,也就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2.3 改善企业电机设备的检修计划

企业的电气能量管理系统主要是根据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企业内各种电气设备进行调度优化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

对电机实施状态监测,就是对电机的输出特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如电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转矩等特征参数,通过设置合理的传感器将这些参数监测并采集出来,纳入负反馈环节实现对电机的闭环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的运行特性和运行效益,真正实现电机能耗的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电机运行时间以及服役时间的增加,电机的各部分功能部件势必会发生老化、变旧等现象,造成电机能耗的迅速增高,为此,还需要为电机制定合理的维修机制。过去我国对机电设备的维修普遍都采取事后维修的策略,这样的维修策略普遍造成了维修过剩、维修不足和盲目维修的状态,人为的造成了电机运行状态提早下滑甚至恶化,造成电机能耗过高,电机未到服役期便宣告报废,因此,需要对电机运行实施状态维修策略。状态维修策略就是指定期对电机实施“体检”,通过一系列体检参数来确定电机的运行状态,并建立电机的运行状态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将有可能发生的电机故障提早发现,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进而实现控制电机能耗、节能减排的目标。

3 结论

我国企业,尤其是工业生产大型企业,均是电气能耗大户,要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国的大型生产企业实施和应用节能的先进技术,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大型企业普遍存在电气能耗过高、节能措施应用不足的现状,节能管理水平低,配电网电能损失严重。本论文结合大型企业电气管理节能的若干先进技术的应用,详细探讨了大型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大型企业电气管理节能的技术应用水平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占荣.供电企业电能质量管理与节能降耗问题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5.

机电行业现状篇7

1 发电厂检修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别

人类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工业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提肩扛的劳作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而自从工业的机械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工业生产之后,为了提高工作生产的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减少资源的浪费,人们就开始了对加强企业设备检修管理的研究与探索[1]。而设备检修管理这一工作体制在其不断的演变与发展中,对机械设备的检修管理模式也因行业与设备型号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节将主要对发电厂这一行业的检修管理的主要模式进行介绍。

1.1 事后维修

对机械设备进行事后检修是一种非计划型的检修方式,主要是在发电厂的机械设备已经出现故障或者设备已经不能工作运行时采取的一项检修措施。由于这种维修方式的时效性较差,因此不能保障发电厂设备的正常工作与运行,检修效果不是很理想[2]。所以事后维修方法只适用于那些对发电厂生产影响较小的一些非重点机械设备或者是有备用和利用其他检修方式经济成本较大的机械设备。

1.2 定期检修

定期检修主要指的是一种将时间作为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基础的设备检修方式,通常上被人们称为计划性检修管理方式。定期检修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检修人员对设备运行及磨损等状况的记录数据对机械设备的潜在故障进行判断的管理方式。这种检修管理模式对于那些需要时刻保持运转的自动生产线及流程机械设备的检修具有重要作用[3]。

1.3 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管理模式是定期检修管理模式不断发展与改进的检修体制,它主要将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作为设备检修的基本,并且以设备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作为其具体的检修方式。状态检修管理模式通过对机械设备的日常运行检查结果、定期重点检查结果、设备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有效的对发电厂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与判断,并对机械设备的未来运行趋势进行预测[4]。状态检修管理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对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之前的检测,从而有效的降低生产的风险性,提高发电企业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电力企业设备维修的成本,提高发电厂的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2 发电厂机械设备检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维修不足

发电厂的发电机组往往会由于许多不同的原因而造成在检修期没到之前产生各种故障。并且由于机械设备检修计划的相关制约,使得机电设备不能够在发生故障时运行,而且机械故障的进一步恶化会使发电厂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增加,很可能造成发电厂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重大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电厂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损失[5]。

2.2 维修过剩

发电厂的机械设备检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还存在着对一些本身具有良好性能的设备进行过度检修的状况。这种过度维修现象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发电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的影响。

2.3 维修的针对性不强

由于我国设备检修管理的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往往存在着对设备检修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检修工作人员通常只是按照设备的检修标准安排作业,而对于一些没有包含在检修标准之内的工作内容则不能够有效的进行检修,使得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2.4 临时性检修频繁

对于发电厂中的一些较为容易发生故障的发电机组,电厂检修管理人员往往会为了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而对其进行次数较为频繁的检修,已经超出了发电设备检修的规定次数标准。这种临时性检修的状况往往会导致发电厂生产的中断、检修规划被打乱等问题,增加发电企业的经济损失[6]。

3 发电厂机械设备检修管理模式存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3.1 检修管理经验不足、机械设备的差别性

设备检修人员往往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与设备的出厂资料来设定机械设备的检修计划方案,而往往忽略了设备实际运行性能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发电设备过度维修与检修不足现象的发生,降低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2 人员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电厂检修管理工作并没有将设备检修工作具体的落实到某一个检修人员的身上,再加上很多检修人员缺乏工作的责任心与热情,使得检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往往只是敷衍了事,不能对设备故障进行查明与处理。而且设备检修体制的不完善也使得设备检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检修技术的兴趣不浓厚,不能有效的提升人们的检修技术水平。

3.3 设备检修管理模式不健全

我国发电厂现行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主要为计划检修管理模式。此种检修管理模式由于只是根据检修人员的工作安排与经验来安排检修计划,却没有考虑到发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性能的好坏,这是导致设备检修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国设备检修工作还存在着工艺水平不高、检修现场存在局限等问题,使得我国电力设备检修工作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依然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4 发电厂机械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

4.1 发电厂机械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运算量大

在对发电厂的机电设备施行状态检修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较大的困难。由于对发电机组实施状态检修时涉及到的数据范围与信息量是十分广的,这就使得状态检修的数据计算与整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对发电厂的计算机服务器与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更是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如果发电机厂所获取的数据或是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备检测的准确性与精确度。

4.1.2 检修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设备检修的认识也不够深刻

我国发电厂设备检修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都不是很高,往往都是根据其经验来对发电设备进行操作的,再加上检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明显的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设备检修技术的有效实施[7]。

4.1.3 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中存在盲目性

一些发电厂的状态检修人员只是机械的按照管理规定对设备进行检修,而不考虑发电设备的具体型号及运行性能和状态,存在着盲目性检修的现象。

4.2 发电厂机械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模式中问题的具体方法

由于发电厂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发电企业设备运行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还降低了发电企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更使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发电企业必须尽快的制定好自己的工作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

4.2.1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提高企业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重要动力。人员作为技术的载体,必须要树立起学习的意识,对企业内的重要技术与理念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阶段,虽然状态设备检修管理模式已经替代了较为传统的计划设备检修管理模式。然而在企业内部,许多员工依然缺乏对状态检修技术的认识与了解,没有相应的树立起良好的状态检修责任意识、对状态检修技术掌握的也不是十分牢固。因此,发电厂必须要努力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定期的对设备检修人员进行状态检修理论与状态检修实际运用技术的宣传与讲解,从而有效的提高发电厂设备检修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素质,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人员自觉的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设备检测质量与水平,保障发电厂各种设备的安全运转,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4.2.2 设置相对配套的服务支持系统

由于设备状态检测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国许多的发电厂为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赢得发展的先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率先的将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应用到实际的发电厂的生产管理之中。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多种设备检测诊断技术、设备故障预测技术不断的对发电厂内部的管理系统进行完善。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使得发电厂设置一个与发电设备相配套的状态检修管理系统成为可能,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设备检测系统对监测数据计算的速度,更有效的提高了设备检测技术的准确性,降低了发电厂的设备故障与安全隐患。

4.2.3 相应的对发电厂企业的管理机构进行配套改组

发电厂设备状态检测管理系统之所以屡次实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电企业对设备状态检测管理系统的投入不够,而且也没有获得相应的专业管理资源。由于发电厂设备检测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发电企业各项工作环节的一个工作,不仅数据信息量庞大,而且还十分复杂。在设备检测的规划阶段、计划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与实际运用阶段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发电厂企业必须要相应的投入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以支持设备状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人们应该注意的是,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模式并不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而是发电厂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以项最为基本的活动,因此,发电企业必须要设置一个专业的设备状态检修管理部门,以指导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4.2.4 建立起切合实际的电力设备维修管理体系

由于发电厂的机电设备的型号与工作性能是存在差别的,因此,设备状态检修管理部门在进行设备检修工作的安排与处理时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检修方案,提高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精确性,从而有效的提高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工作效率,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在经济与科技发展日繁荣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发电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为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努力。对发电厂的设备进行检修管理作为一种能够有效的提高发电企业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地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为提高发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助力。本文主要对我国发电厂检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文贵,黄定奎.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应用及状态检修管理体制研究[J].贵州水力发电,2012,18(4):67-69.

[2]陆颂元,汪江,刘晓锋.关于我国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模式的探讨[J].汽轮机机技术,2011,46(6):401-404.

[3]陆晓春,王忠华,崔力健.变压器状态检修技术方案的可靠性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3,19(2):26-32.

[4]申健康,王春磊,宋健安.水电厂状态检修系统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探讨[J].四川水力发电.2009,25(4):127-132.

机电行业现状篇8

水电厂是能源生产和输送的重要枢纽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运转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目前水力发电行业自身也存在着消耗能源量巨大、设备运转检测机制滞后、计算机监控系统不完善等一系列缺陷和弊端。建立健全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检修系统的架设运营机制,高效实时地进行检测排查,充分高效地发挥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独特优势,从而进一步推进水电产业的长久、协调、快速发展。

1 运行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的整体概述

水电厂运行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基于水轮发电机组组件作为核心动能源,同时以其相关的辅助设备,诸如配电机组、散热器、报警装置作为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协作的规模化、组件化的应用平台机制。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组件进行实时动态的检测排查,定时检测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组件的运行状况以及损耗程度,及时排查确定已经出现的故障,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细致地检修维护,从而降低机组设备的突发性故障,稳步提高作业设备的利用效率。

首先,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系统基本上由电子监测设备、便携式实时数据采集装置以及其它辅助监测组件构成,已经实现了“无人值班”或者“单人值班”的集约高效的作业模式。

其次,运行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系统所具备的实时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功能多样,而且规范合理、类别划一,主要包括作业现场的电磁滤波数据收集、排查信息输送归类、故障概率统计分析等等一系列复杂操作。

再者,运行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系统的后期数据处理以及实效维护作业的协同统一程度明显提高,通过计算机监控网络的加入辅助,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地故障挖掘以及数据分析处理,从而为维修技术人员进行高效精准的效率作业提供了全面有效的参考数据,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水电作业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2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运营原理以及显著特征

2.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基本架构与运转原理

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化、集约化的人工操作控制组件,已经越来越凸显其在水电厂综合运营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首先,基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智能化、集约化、安全化的原则,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运转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具体落实“无人值班”的原则,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就是要“解放人力,实现电子监控”,不仅要实现站内的实时监控,而且也要实现远程监控的便捷;2)采用标准化、高性能的硬件以及高效、简捷的软件,保证整个作业系统在科技技术层面上得到有效的支持与拓展;3)务必保证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定期组织专人对工业电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闸门监控系统、机组状态维护系统进行实时有效地检测,及时发现隐患,处理问题。

其次,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架设方面,不仅需要保证硬件设施的高性能、高稳定,也要注重配套的软件系统的兼容性、可操作性,遵循“操作简便、排查迅速、维修高效”的基本原则。

2.2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业范围与显著特性

该检测系统主要对以下几类细目参数进行实时动态检测,包括电气类、机械类、水力类、动静态类等等。其中电器类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机械类包括位移行程量、振动摆度量、压力量、应力应变量等;水力类包括水头、水压、流速、流量等;动静态类包括油质、色谱、噪声、易发故障等参数信息。

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现地控制部分和主控级组件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具备协调同步的运转特性以及高效集约的作业优势,尤其是在自动化更新普及后,其主体作用逐渐凸显。

现地控制单元是水电厂计算机实时检测监控的主体设备,其基于水电作业系统中的水轮发电机组以及与之协同的辅助装置的实效即时性为前提,通过架设一系列独立高效的动态监控机制从而完成对以上两大组件的运转状态、设备损耗、作业效率进行数字化收集、分析。

主控级组件部分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式接口、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两大部分,交互式接口类似于移动对讲系统,由主控中心信号塔辐射监测区域,再通过技术人员利用便携式对讲设备进行实时的信息;反馈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则主要包括设备组件运转状态分析、安全隐患故障预警、后期处理信息的实时反馈等细化具体的操作项。

3 二者交互协调的实效作用以及产业意义

首先,提高了水电厂作业系统的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在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更新改造之后,整个厂区的水力机械系统的工作状况、发送电、油、水、气系统等实时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工况都可以通过人工软件操作进行实时监控,把站点隐患的发生系数降低在了最低限度。而在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之时,又可以利用智能便捷的软件程序迅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点,从而及时排除故障,减少运行人员作业强度,实现作业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架设后,可以实施高效地对作业机组设备进行动态检测排查,不仅减少了水力电磁等设备损耗,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而且提高了水轮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和利用率。而在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后,机组的自动化程度高,故障率持续降低,电能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用户的电能需求,而且也可以为其他临近地区输送高效、稳定的电力能源,从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可观的产业效益。

第三,落实科学发展理念,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采用综合性的计算机监控更新改造后,不仅大大减小了水电站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损坏程度,也有效改善了区域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区域稳定、持续、协调地发展。

4 结束语

运行设备状态监测以及诊断系统的架设运营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协调统一地有机串联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综合性作业工程,在整个电力运营系统中起着连接性、协调性的作用。从满足居民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以及保证水力发电运营系统的安全稳定的立足点出发,进一步加强水电厂的设备检测诊断架设,稳步细化具体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更新改造,快速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率,稳步提高电力作业的综合效率,继而提升整个水电行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产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机电行业现状篇9

1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问题也在不断的加剧,因此全球各国都开始重视低碳环保理念在各行各业中的贯彻。在此种情况下,人们也开始不断研究和推广其他更为环保的能源,其中风能作为一种技术成熟、清洁可靠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力发电较于其他发电方式有显著的降低环境污染、调整能源结构等各方面的优势,在全球各国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不仅如此,随着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推广程度的不断增大,风力发电所需要的成本也在逐步的降低。但是风力发电行业的核心技术和特殊技术等方面还有着一定的技术堡垒,从而给风力发电的应用与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下面结合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其关键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

2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也得到了深入的研发和推广。就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其目前主要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1)风力发电企业的整体规模正在不断的增大,并且在整个发电行业中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2)风力发电技术中的单机容量也正在不断的增多。

(3)我国的风力发电行业正在不断的向着商业化和稳定化转变,特别是海风拥有高稳定性、低干扰性、风速较高等多方面的优良特点,在此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4)虽然说风力发电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相对来说其在正常运营的时候,所需要的日常运营费用则非常少。

3 风力发电技术的关键问题分析

3.1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不均匀

根据我国风力资源的分布来看,能够广泛利用风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与西北部区域。因为风力资源分布问题,我国的风力发电企业在其分布区域的发展也比较成熟和密集,但是这些密集的风力发电企业也会带来风力发电产能过剩或者窝电等情况。因此,目前我国的风力发电企业应该注重电力的远距离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优化整个风力发电系统。

3.2 风力发电的产业链不完善

随着风力发电行业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就目前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来看,其在机械零件方面能够很快的发展,但是在核心部件方面却发展不理想。此外,对于电气可编程控制和集电环等重要部件都要靠国外供给,并且目前的风机发电的机组还不能进行整机设计,同时在运输、维护、咨询、监测等多个方面还没有系统性的体系,大大阻碍了风力发电行业的广泛发展。

3.3 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够

就我国目前的风力发电现状来看,其机组的单机容量已经从原有的600KW变成现在的1.5MW。虽然说在单机容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因为我国风力发电发展过快,一些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还远远不够,不能科学精细的进行载荷极限的计算工作。风力发电中单机容量的大型化不仅能够降低整个风力发电的投入成本,还能增强其单位面积的装机容量与发电效率,因此风力发电大型机组的发展与应用将是未来风力发电的必然方向。

3.4 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性能不足

因为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时间不足,所以其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因此也没有很高的安全性能,特别是在其并网和输送方面。目前风力发电机组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其装机阶段对各个环节技术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自身管理方面存在著诸多问题等,给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针对风力发电机组脱网等事故的发生原因,对整个系统进行必要的优化,从而弥补风力发电机组在安全性能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升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4 解决风力发电所存在问题的途径

4.1 加快风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在技术上对风力发电技术进行改革,提升发电的效率。在强风的地带,因为风能密度相对较大,所以可以采用功率调节的方式进行风力发电。这样可以保证弱风期也能够保证发电效率,而且能够对风电的设备进行管理,使风机不至于受损。

在风电功率调节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浆距的调节来调节,在调节中采用定桨距失速型风机,能够使整个发电过程功率得到控制,而且装置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对于并不适宜于风力发电的地区,可以采用单独运行的单机发电,经过有效的储能后将电能进行利用。这种风机通常采用柔性桨叶的风力发电机,适宜于游牧民的使用。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内进行风力发电,这样增强风机的电机容量,使风能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4.2 能源政策支持

构建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现在不可再生资源造成了环境问题,而且资源的缺乏会导致社会发展减缓。国家应该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进行立法规范,大力宣传可在能资源并且对可再生资源进行保障,使国内的风力发电能够有效的发展。只有得到国家能源政策的支持,风力发电才能够获得保障和进步。

4.3 推动风电的产业化

风电发展属于较为新兴的科技,还没有达到产业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实现风电产业化,才能够使风电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在风电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风电单机的容量不断变大,而且使单机能量的成本更低。

风电技术的商业化,能够降低风电单机的运行成本、提升风能的利用效率。通过产业化能够促进风机的技术的创新,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了新兴叶片,能够对风能进行有效的捕获。而且采用结构动力学,对封禁进行改进设计,使风机的质量提升,成本降低,而且提升了整体的可靠性,降低了维修的费用。

5 结语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进一步贯彻,人们对于各种新型清洁能源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而风力发电技术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本文经过科学合理的探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关键问题,给广大风力发电技术人员带来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经验。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在当下更应该对风力发电技术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的掌握,积极借鉴其他区域关于风力发电技术应用的先进经验,给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刚,党晓强,刘华.新世纪风力发电技术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电气时代,2011(03):50-52.

[2] 姚兴佳,王士荣,董丽萍.风力发电技术讲座(一)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可再生能源,2006(01):86-88.

机电行业现状篇10

1 船舶机电设备评估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性

我国船舶行业的不断发展,而船舶机电设备的广泛的应用以及各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船舶行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船舶机电设备的评估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因为船舶机电设备的种类非常的多,如果想要全面的对机电设备进行评估的话,就必需借助多个类型的传感器来进行数据的采集,以相应的测量物理量来来表达,这些物理量包括电压、电流等电气量;还包括速度、时间等机械量。但仅仅依靠这些最基本的物理量依然不能准确的对机电设备进行评估,因为这些大数据不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且设备与设备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相关性难以准确的表达出来,所以这是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模型来对船舶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模型能够做出综合性的评估,得出有效且实际的评估结论,为船舶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虽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造船国,但同时中国船舶行业依然面对这危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融资困难等多方面的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强化船舶机电设备的评估工作,来保障船舶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所以船舶机电设备的评估工作的好坏与否关乎着我国造船企业的竞争水平。

2 船舶机电设备状态的评估指标

2.1 设备的优劣度

设备的优劣度的含义是指设备的状态对于设备的满足程度,而表示这种程度有两种计算模型:第一种是阈值型,其含义为船舶设备中自带的说明书的标准值或是极限值做出了规范的标记,并且这一种模型是根据现有的数据进行计算;第二种就是统计型,统计型的概念是当运行这些项目的标准值和极限值发生改变时,那么我们就要运用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了这种统计型模型必须要谨慎选择置信水平(可靠度),当历史数据显示设备具有优良特性时置信水平可以稍低;同理,当历史数据表明设备项目状态不佳时,就要相应提高置信水平。而在应用阈值模型对设备开展计算时,主要是应用设备现有的状态数据来开展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确设备当前的状态信息。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针对不同的状态信息都能很好的计算出设备的优劣度。

2.2 设备可用性评估

O备的可用性评估的含义是指设备能够立刻完成指定任务的一种概率,不同的工作状态会出现不一样的设备可用性,例如:当设备运行状态处于最佳的情况下,可用性就好,相反设备的运行状态较差时可用性就差,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如果设备处于重大故障停用期,设备的维修时间将无限扩大,那么其可用性就为零。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想要提高船舶机电设备的可用性能,就要尽可能的减少设备维修和后勤保障所消耗的时间,所以,设备的可用性指标不仅仅与设备的好坏有关、也与维修和后勤等软实力有关。后勤工作对设备的可用性指标的影响不可忽视,强化后勤保障工作、缩短维修时间至关重要。

3 如何全面且有效的对机电设备做出评估

应用各种机电设备对于船舶完成相关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对机电设备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单一,仅仅局限于某个单独的设备或是设备上的某个部件上,并且也要谨慎考虑船舶机电设备运行的动态特点,因为,船舶机电设备、装置或者是机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会随着船舶运行的时间与运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所有的船舶机电设备的评估方法不能只是静态的评估,还要考虑动态的因素,综合的考虑各种因素便于实现船舶设备的全面评估。

每个小设备之间,每个小系统之间存在这并联和串联的关系。串联关系是指在整个大的设备或系统中有一个小设备或系统一旦出现故障,那么整个设备或系统就会瘫痪;反之,并联关系是某个小设备或小系统出现问题对于整个大设备或大系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有效的运用并联和串联关系能够完整的将各个设备或系统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展现出来,然而在同一种设备运行不同的项目的时候,想要简洁的描述他们的关系是比较困难的,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应用灰色关联、模糊隶属、权重倾斜等关系来描述。对于这些关系的具体应用效果和方法的研究目前有很多,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大量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值得学习和借鉴。

4 总结

我国作为船舶制造大国。每年的船舶出口量非常大,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船舶行业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就要求船舶制造企业在提高船舶制造技术的同时也要强化对船舶机电设备的管理,积极且有效的对船舶进行有效的评估。船舶机电设备的评估既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具有技术性的工作,所以一定要谨慎仔细,可以通过两项评价指标进行判断,一个是设备的优劣度;另一个就是机电设备的可用性指标。不管是哪一种指标它们都是通过数据来进行判断的,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通过设备的优劣性进行评估有时需要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判断。而无论是历史数据还是现在已有的数据,它们都是评价评价指标的判断依据。重要的一点是数据必须保证是客观而又准确的,只有符合实际的数据,才能实现对船舶机电设备的全面评估。实事求是的对船舶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评估,是对船舶行业健康发展的最有力的保障。所以一定要对船舶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杨小军,易宏,张裕芳,梁晓锋.船舶机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J].造船技术.2006(04)

[2]喻浩,彭凌,刘自程,鹿婷.异型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控制策略仿真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14(06)

[3]何金平.带隔离变压器的船用数字逆变电源输出电压控制研究[J]. 船电技术.2016(09)

[4]郑恒持,蒋丁宇,任光,陈龙.专家控制技术在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09)

[5]张平.船舶机电设备状态的评估思路刍议[J].科技与企业.2014(18)

机电行业现状篇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每家企业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自己的发展地位,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做好财务方面的监管、预警、防范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的重要工作。财务运营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1 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构建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预警系统,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则是企业预警系统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维护财务正常经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实现对数据化管理的目标,通过完善的数据系统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警示,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的监管,防止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偏离正确的运营轨道。它可以为电力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准确性较高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企业有关的利益形成无形的保障,有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使电力企业减少经济损失。因此,在目前市场环境中,建立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 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内容分析

2.1 我国电力需求和供应

我国是用电大国,近几年,在电力需求方面,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已出现成效,电力消费回升势头加快,尤其是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逐渐增长,工业用电也在增长,这样就带动了全社会用电加速提升。

从用电规模角度来分析,2012年全国社会用电量比2011年用电量增长15.1%,增速比2011年上升了8.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用电量在大幅度的增长,用电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社会用电结构角度来看,2012年第一产业的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2.62%,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75.1%,第三产业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11.2%,居民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11.08%。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用电提高了0.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1.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0.8个百分点,居民用电量提高了0.54个百分点。从国家电力网提供的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电力消费增长加速也会持续一个阶段。

2.2 我国目前监管预警指标不完善

目前,我国针对电力企业还没有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管预警指标,现在普遍用的均是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电力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用来起到监管的目的。然而,目前我国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自身设置及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不能及时、科学地反映电力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这是因为,首先,我国电力企业以往的财务指标体系主要是以“资产经营考核”为依据具体实施的,这样的财务指标不可能完全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其次,提供的经济信息很单一,不重视非财务指标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例如:技术经济性指标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最后,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部分评价指标罗列重复。

3 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构成内容

3.1 预警分析机制

作为一个国有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应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工作排在首要位置。要有专门并且是专业的人员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管,还要对其进行科学仔细的分析,这样可以为日后制定财务风险监管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的主体是人,所以电力企业财务监管预警主体要由熟悉企业管理业务、并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而且,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构要独立开展工作,但不能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是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

3.2 财务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

只有能够早期发现电力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才能做到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所以,为了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就要建立大量的财务数据,在对建立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并对这些财力风险征兆进行解决。主要资料有: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而且要使这个系统具有共用性,不仅财务人员可以提供信息,还包括其他渠道的信息。有了财务信息还要进行有效的传递,这样才会使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系统得到有效的工作。

3.3 财务风险分析机制

有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关键,通过分析可以快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这样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财务影响大的风险上。对财务影响大的风险进行重点研究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然后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原因分析出结论后,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了。为了让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没有任何外来主观意见,就要求从事该工作的部门或个人有着高度的独立性。

3.4 财务风险处理机制

当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出结论后,就应马上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如果想有效运作,就需要有正确、及时并且适合企业所需的各种管理咨询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来与财务指标数据做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明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出现了风险,经营者就要趁早做出防范,来防止财务的恶化。

3.5 事先转移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在记账中尽量少计收入或是资产,而多计负债和费用,这对电力企业日常经营中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损失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力企业在遇到大的风险时面临关门,也可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4 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构建的步骤

4.1 确定企业财务风险

通过电力企业经营的主体活动,仔细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然后依据以前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无利企业发展所出现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及时防范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并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财务报表,来判定电力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产生风险的大小。通过财务风险的准确描述可以预测这些风险有可能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大小。

4.2 用可靠性高的风险作为预警指标

电力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时,要选一些可靠性高的财务风险作为预警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参考以往电力企业运营中产生的历史数据、市场和同行业的有效数据。也可以出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用能反映企业现金状况、债务情况以及赢利状况等方面、可靠性较高的财务风险来当预警指标,将选定的指标汇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这些指标体系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

4.3 确定预警机制监管人员

由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风险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电力企业构建监管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制必须是由专业性强的人或部门组成,并且要求各部门或是各成员之间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各部分在财务风险预警中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可以高效提高财务经营状况监管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让各部门通过共同监管财务经营状况对预警机制提出制定和修改意见,从而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5 结 论

构建一个有效的并能适用电力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十分必要的。电力企业的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最初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投资者也可以在发现企业财务危机时及时做出判断,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机电行业现状篇12

以状态检修模式,替代传统的计划检修模式,能够合理降低检修成本,提高电网和人身安全,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和运行水平,能够解决当前电网企业面临的检修难题,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展状态检修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将设备检修管理工作地重点由修理转移到管理上来。相应的状态检修管理模式和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有效地实施,将对状态检修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撑。

2、状态检修管理模式与机制实施的必要性

本课题对于状态检修管理模式与机制的研究,是在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和外各行业实施状态检修经验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在经过深入全面的实地调研后,针对河南省公司开展状态检修的现状,特别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管理模式的优化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持续优化措施,对于河南省公司电力公司状态检修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只有标准化、精益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才能促进状态检修在电网企业中高效、安全、经济地开展,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电网安全性、可靠性。因此,状态检修管理模式与机制也要以持续优化改进的思路为引导,在管理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继续在状态检修目标管理的优化、状态检修工作流程的精益化、状态检修组织结构的优化、状态检修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得状态检修管理体系更标准化、精益化、科学化,最终实现状态检修的总体目标。

3、状态检修管理模式与机制的实施途径

3.1、完善状态检修安全预警机制,规避安全风险

为确保状态检修工作很好地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设备的安全预警管理制度,建立以生产企业、工区、班组为基础的设备安全预警管理组织体系。为此,供电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健全完善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活动,规范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和制度执行;深化电网安全性评价,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持久地开展反事故斗争;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预警能力。具体预警措施如下:

1、坚持电网统一调度

调度是维护电网安全的中心环节,坚持统一调度、做好调度管理是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关键。历次电网事故证明,在事故处理和恢复过程中,统一调度指挥、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统一安排“黑启动”电源恢复方式和与其他互联电网的配合等。电网安全问题的重要特征是瞬时性和不可预知性,这就要求在电网面临危机时,所有与之相关的部门和企业反应迅速、统一行动、密切协作。只有通过高度统一的调度指挥所有相关部门和企业及时进行电网事故处理,才能防止事故扩大,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

2、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体系

我国现有的电网应急体系还很不完善,预案编制、应急培训、应急演练等尚存在许多问题,都必须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要进一步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体系,成立区域联合应急救援中心,统筹安排抢修、调配物资。同时,各电力企业要不断补充、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要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使其在事故中能发挥积极作用。具体包括落实预案中的物资储备、资金,开展预案培训,定期进行演习,积极向公众进行应 急知识宣传教育等。

3)在做好防范和应对电网事故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同时,电力企业还要有足够的公关准备应对大面积停电时的危机,减少事故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和公司形象的损失。可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危机公关方案,来规范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播与沟通。

3、坚持团结治网、协调配合,组织开展联合事故演习

电网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事故发生及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牵一发动全身的局面,只有在各有关单位团结治网、协调配合的前提下,才能共同把应急工作做好。

1)政府部门和电力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新的电力体制,制定相应的规则来协调电网企业和电厂的关系,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2)电网企业和电厂要加强协作。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电厂并网安全性评价和技术监督工作,确保并网机组安全运行。电厂也要确保涉网部分的安全措施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要求,共同保证电网安全。

3)要针对电网的薄弱环节,定期组织进行联合反事故演习,提高突发事件处理、应变的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维护系统的安全稳定。

4)要高度重视重要用户及场所保安备用电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特别重要用户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电源,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停电损失。

机电行业现状篇13

进入21世纪以后,新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不断升级和更新,进而引发媒介形态朝着多样化、现代化、数学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广电媒体受到新媒体的严重冲击。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可以互联互通的非线性传播传播媒介。鉴于目前新媒体的发展状况,已经对传统的广电媒体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必须在清晰认识新媒体现状及影响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期发挥新媒体在广电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 广电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手机、电视等三大族群,广播电视新媒体在这三大族群众的主要形式有网络视频或者网络广播、手机电视或者手机广播和数字电视等。下面我们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1.1网络广电煤体发展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网络广电煤体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网络视频形势大好,网络广播前景不明。2006年谷歌收购了视频网站YouTube,这是历史上视频网站交易价格最高的一次,受到中国网络视频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的成功上线,四大门户网站紧接着都推出了自己的视频频道,使优酷网和土豆网等网络视频网站面临新的、巨大挑战。据统计,2011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规模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但是,网络视频行业也存在着内容同质化严重、不良视频泛滥、传输延迟与画质模糊、商业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单一、网络视频的盗版现象普遍等问题。相对于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的发展前景不明。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日趋成熟。世界上主要广播电台都都很看好廉价的网上空间,在国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实现了网上广播,受到广大听众的厚爱。虽然网络广播兼有互联网和传统广播的优点,但在我国的受众群体还不成规模,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等缺陷,发展前景不明。

1.2手机广电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手机广电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手机广电媒体的主要现状是手机电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手机广播的发展势头不够。虽然手机电视发展较快,但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应用普及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发展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因素是内容比较匮乏和同质化、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标淮同时存在,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利润来源主要依靠用户的订制费用以及数据流量等接收使用费用。我国的手机广播业务在2003年开始出现,由于存在内容匮乏和同质化的问题,我国手机广播的发展步履维艰。

1.3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是数字电视期待创新,IPTV仍需培育。我国数字电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用户数量达6千多万,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已接近40%,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大。我国发展数字电视存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用户规模庞大、盈利空间充裕等明显的优势,但是网络分散、内容匾乏、产业链中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阻碍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急需创新市场推广模式。交互式网络电视在2005年以后一直处于市场培育期,虽然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成功的发展模式,但从我国电视新媒体发展的总体上看,仍然面临着基础网络与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电信和广电两个行业的利益博弈、内容匮乏与同质化、盈利模式不成熟。

2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视频的迅速发展严重冲击到电视产业。网络视频与传统的电视相比,具有内容多样,可随时随意点播,同时,网络视频画质更优,内容更全面,即时性更强,以上这些优点的存在,严重冲击到传统电视产业;二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到电视频道的生存方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广电新媒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广电信号的压缩传输,原来一个频道的带宽可以承载四个以上频道,因此,广电行业需要重新整理频道,重新审视立台特色;三是新媒体功能的增加带来电视节目形态急需进行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以信息和娱乐功能为主,而新媒体的功能更加强大,除娱乐和信息功能以外,还有资讯和通讯的功能,因此,迫使电视节目依据这些功能,不断改变自身角色;四是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方式已经不能够决定新时期广电行业的盈利问题。传统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是通过抽选部分用户进行测定的,所统计到收视率直接影响到盈利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收视统计方式受到挑战,公众的收视行为更为自由、多样,移动收视和公共场所收视等方式越来越多,运用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状需求,数字化以后广电频道的主要收入分别来自内容销售、节目收视费、应用服务费、政府补贴、广告费等多种方式,不再仅仅依靠广告。

3 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广电媒体节目内容资源的共享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广电媒体是以丰富节目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拓宽了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同的媒体通过交流、合作,使大量的资源得到共享。二是广播电视媒体的渠道和接收终端融合。从当前广电媒体的现状看,广播电视业务多种多样,有无线电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高清电视等,多媒体业务有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交互电视等。这些业务不是传播模式的不同,而是运营模式的不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这些渠道势必相互交融。这种交融包括内容资源、技术资源、用户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过融合改造,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各自开展多网融合业务。更通俗的理解就是让手机、电脑和电视三种终端都成为新一代的信息、通讯、广电媒体。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形态新媒体都存在着政策限制造成新媒体运营的自主性不强;内容匾乏、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包括视频网站在内的不少新媒体都未能实现盈利;可应用的技术还不能满足新媒体今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认识广电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对广电业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