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实用13篇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1

与精准医疗相似的个性化医疗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但由于技术限制、成本过高等原因未能快速发展(商业化路径受限)。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控费的压力,近年来精准医疗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美国:2015年1月,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精准医疗计划,并于当年10月将精准医疗作为美国在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2015年3月,中国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决定在2030年前政府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同年12月,卫计委透露,我国正在制定精准医疗的战略规划。

英国:“十万基因组计划”由英国首相于2012年12月提出,并于2014年春天正式启动,拟于2017年前完成10万人基因组测序工作。

其他:澳大利亚的“十万基因组计划”与韩国版的“万人基因组计划”也都于2015年年底推出。

精准不是单一维度的精准,而是多维度的、立体的、融合的精准

医疗服务

精准与个性化的体检服务,将对个人的疾病风险做出提前预警,并做出提前干预与预防。体检数据将不再是一纸报告,而成为连贯的动态健康监测与反馈。

对医疗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临床试验中,医生可以对目标患者进行精准招募,精准宣讲;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选择疗效突出的药物,减少药物副作用。或根据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和基因谱,对病症进行及早干预和治疗。领先的医疗大数据服务公司将通过最优的数据结构和独有的数据挖掘技术形成竞争优势,赢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服务将是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医保费用的必然选择,而这无疑将依赖于精准医疗的发展。

医疗器械

利用最新的分子诊断技术,针对不同个体的基因突变设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实现传统医疗无法企及的效果(如安吉丽娜朱莉对于乳腺癌、卵巢癌基因的检测)。精准医疗有助于疾病的精确诊断分型(如癌症的不同分型),从分子层面解释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发病机理。

生物医药

利用单克隆抗体、干细胞治疗、CAR-T在内的免疫治疗技术对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靶向性、个性化的治疗。基于患者基因大数据逆向指导药物的开发,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积累医生对特殊小病种案例的研究,开发出高价值的孤儿药产品。

互联网医疗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2

我国的医疗器械板块由于创新能力较薄弱,创新链不完善,创新战略体系不建全,产业配套落后,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跨国企业技术垄断,本土企业同质竞争激化,临床使用问题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我国医疗器械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

1: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1.4万家左右,虽企业众多,但80%左右是年销售额仅几百万元的小规模企业,同样是“多,小,散”局面,虽品种繁多,但多数附加值较低,在低端医疗器械市场,明显呈现出“两低”现象,即:技术含量低,价格低。例如:一次性输液器,医用导管,卫生材料,普外科器械等。低端市场竞争已成红海一片,其盈利空间正逐渐缩小。

2:除政策因素,环境因素,产业配套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外,多数医疗器械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经营高度不够,创新力弱,创新资源体系不集中无合力,缺失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和具体的创新策略方法,所以:产品多集中在低附加值品类上,科技型高端产品仍主要依赖于进口。

3: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占领市场高端领域,优势明显,在我国投资建厂快速扩张,并正在逐步向中低端市场下沉,企图全面覆盖高,中,低端领域,如:飞利浦取向于高端,西门子则主要取向于中低端,几乎包括各类常规医疗器械。而与之相比,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依旧势弱。

4:拥有核心技术便控制市场主控权,如:GE,西门子企业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而且是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和技术平台。而国内的高端产品仍以仿制,改进为主,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生产企业数量虽多,但其整体科研,规模,品牌的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尤其欠缺核心技术。

5:医院流通渠道不够透明,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建立医院关系,而不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上,这影响了企业自身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6:医疗器械的技术标准制订和标准创新,是产品创新一个核心尺度。我国虽然是多个国际医疗器械标准化组织成员,但在国际医疗仪器设备技术标准制订中,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发言权。

7:世界电工委员会(IEC),所设的6个医疗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都由美国或欧洲国家的医学学者,研究院学者和制造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显而易见,要参与国际竞争,使更多中国医疗器械走向世界,我们必须从创新做起。

8:现今,我国医院采用的人工关节大多是强生,捷迈和施乐辉等外资公司产品,价格昂贵,且进口产品是按照欧美人种的骨骼特点设计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与国人骨骼不匹配等问题。

9:在糖尿病医疗设备市场,目前被六大主要制造商占据 ―― 罗氏,强生,美敦力,拜耳,雅培,美国BD公司,他们占据糖尿病医疗设备市场近90%的市场份额。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这一领域还需要持续付诸努力。

10:CT机,市场为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所垄断,CT机客户的可选择余地不大,议价能力很低,CT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总成本因此难以大幅降低,即使是低端产品,其价格也在20万美元以上。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T机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应用。

11:医疗器械和设备在多个领域被跨国公司品牌占据。80%以上采购商在购买医疗设备时首选跨国公司产品,而且通用,飞利浦,西门子已经在大多数细分市场赢得领先地位,在耗材领域,整形外科,药物洗脱支架等,美敦力,强生和史赛克处于领先地位。

二:医疗器械企业,“技术创新,驾驭未来”

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化升级正在推进中,从传统制造走向高科技发展是必然趋势。没有技术创新,便没有升级换代,产业就会走下坡路,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在电子医疗器械领域尤其如此,以技术换代争取产品市场优势已成为企业的共识。

市场需求在不断升级,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轻便化,多功能化,家用化,远程化服务等方向发展,新需求又对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提出新要求新挑战。面向基层,家庭和个人健康状态辨识和调控,疾病预警,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

技术创新就一定要掌握核心竞争优势,并成就自身壁垒, 医疗器械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能永远都做世界舞台的“模仿秀”。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改变我国传统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现今:一批国产化自主研发高,精,尖产品,数字化医疗设备和专利技术,已逐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如:神经工程学医用设备,医用MEMS及微型机器人系统,计算机导航及精密机器人手术系统,微波肿瘤消融及高功率局部热疗设备,磁性热疗设备等等。这些原创性,高科技,现代化数字医疗器械产品已在市场崭露头角,将会进一步松动被跨国公司垄断局面。

加大研发投入,正成为医疗器械企业发展趋势。鱼跃医疗,乐普医疗,九安医疗近年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创建科研中心,同时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着力全面提升自主技术创新力。

迈瑞医疗近年来在国内高端监护仪市场占有率达近50%,分类血球仪,全自动化仪和彩超等核心产品部分自主创新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威高公司血管支架,骨科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已上升到近45%,成为公司业绩主要的增长点。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3

本人198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具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药厂工作五年,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曾担任生产车间技术主任,技术科科长等职。1994年调入荣院,曾在药剂科、医务科工作,现任人事教育科干事。正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主攻方向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市场营销管理。以上是个人的简单经历。下面是我对市场开发工作的几点看法。

长期以来,作为全额拨款的优抚事业单位,肩负着为**服务的光荣使命,**医院曾经走过辉煌。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加大,我们医院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医院的发展遭遇了危机。我们能不能在医疗市场这块大蛋糕中能否找到属于我们医院的的那一份,是一个事关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我们医院适时成立了医疗市场科。

我所理解的医疗市场科面临的业务分为三大块:第一,根据医院的战略规划,锁定开发四大目标市场。第二,开发新市场,成为推动我院技术创新的阵地。第三,面向医疗,提供优质服务。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医疗市场科是我们医院面向市场的一个窗口,是开发新市场的一个阵地,是立足于为医疗服务的一个职能科室.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4

本人*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具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药厂工作五年,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曾担任生产车间技术主任,技术科科长等职。*年调入荣院,曾在药剂科、医务科工作,现任人事教育科干事。正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主攻方向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市场营销管理。以上是个人的简单经历。下面是我对市场开发工作的几点看法。

长期以来,作为全额拨款的优抚事业单位,肩负着为*服务的光荣使命,*医院曾经走过辉煌。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加大,我们医院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医院的发展遭遇了危机。我们能不能在医疗市场这块大蛋糕中能否找到属于我们医院的的那一份,是一个事关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我们医院适时成立了医疗市场科。

我所理解的医疗市场科面临的业务分为三大块:第一,根据医院的战略规划,锁定开发四大目标市场。第二,开发新市场,成为推动我院技术创新的阵地。第三,面向医疗,提供优质服务。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医疗市场科是我们医院面向市场的一个窗口,是开发新市场的一个阵地,是立足于为医疗服务的一个职能科室。

透过这个窗口,我们要塑造好“*医院”这个品牌,要根据我们的战略规划牢牢地锁定社区、军休所、厅直系统、优抚疗养四大目标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进行开发。比如,针对社区服务这一块,就要配合医院要将门诊做大做全的构想,建立各种有效的传播渠道,深入社区,及时地让我们服务的社区了解感受我们医院发生的变化,通过医务部门发起“温馨服务”“亲情服务”“微笑服务”等等优质服务活动,树立良好的口碑,让我们服务的社区病人依赖我们、信赖我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愿意到家门口的医院来就诊。针对军休所这一块市场,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与武汉市各军休所的相关部门建立起固定的联系制度,在市场开发的初期,通过组织上门服务,举办联谊活动,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军休所的老干部们了解我们*医院的康复专科是有优势的,*医院的普外、骨外、内科、妇科等科室的常规医疗业务也是精良的。对些有自已网络的军休所,我们还可以借助他们的平台建立医院的电子论坛,让其成为我们医院的宣传阵地。医疗市场科还应有针对性的与各大医院保持密切联系,有条件地接诊那些需要长期住院疗、康复的病人。针对厅机关、厅直系统我们的兄弟单位,周边的各大单位,还有我们传统的优抚疗这一块业务,我们都要做好市场分析、做好市场规划,做好规划的执行工作,全面地开展医疗市场业务。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5

下面我将自己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并就医疗市场的开发工作谈几点看法,供大家探讨。

本人198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具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药厂工作五年,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曾担任生产车间技术主任,技术科科长等职。1994年调入荣院,曾在药剂科、医务科工作,现任人事教育科干事。正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主攻方向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市场营销管理。以上是个人的简单经历。下面是我对市场开发工作的几点看法。

长期以来,作为全额拨款的优抚事业单位,肩负着为**服务的光荣使命,**医院曾经走过辉煌。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加大,我们医院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医院的发展遭遇了危机。我们能不能在医疗市场这块大蛋糕中能否找到属于我们医院的的那一份,是一个事关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我们医院适时成立了医疗市场科。

我所理解的医疗市场科面临的业务分为三大块:第一,根据医院的战略规划,锁定开发四大目标市场。第二,开发新市场,成为推动我院技术创新的阵地。第三,面向医疗,提供优质服务。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医疗市场科是我们医院面向市场的一个窗口,是开发新市场的一个阵地,是立足于为医疗服务的一个职能科室。[本文转载自-]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6

一、我国医疗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换,健康观念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与独生子女增加,以及医疗服务消费支付能力提高,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日渐突出。与之相适应,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将有利于满足社会多层次医疗服务的需求,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健康相关产品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为中国整体市场带来了机遇,为医疗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日益良好的市场环境。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结果之一,就是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提高素质和竞争力,丰富医疗服务的层次性,进而降低医疗成本和消费价格,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竞争力。

与之同时,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将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的发育和规范,尽快与国际接轨,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体系。进口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关税税率将比原来降低一半,进口许可证将逐步取消。这意味着:一批价格比原来低的先进医疗器械和药品涌入我国的医疗市场,使我们的医疗成本不断降低。在物质购置方面,将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规范操作,减少流通环节,使医疗用品的价格逐步降低。随着各种限制的取消,国外的财团、慈善机构、医疗集团及医疗保险机构将以不同形式进入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与我方合资合作举办医疗机构,使外资在我国医疗服务业中的比重有较大增加。这些都给我国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构成了巨大压力。另外,我国现行的医疗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经过多年的改革,至今仍然留有旧体制的烙印。我国的医疗市场,目前还属于“原始市场”。公立医院基本上还是政府的附属物,在人、财、物等方面还没有充分独立的决策权,尚未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一市场主体。

二、对我国医疗市场发展趋势与改革的思路

1.我国医疗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专家预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医疗改革的深化,我国医疗市场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改变之强烈将让人耳目一新。下面是专家预见的我国医疗市场将出现的变革趋势:

(1)随着医院步步推向市场,财政统包的局面,将逐步退出,而医院企业化运作的趋势将成为现实。由此,引发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原来医院院长专业当医生、业余当院长的现象将越来越少,将出现医院院长职业化的趋势,职业经理人(MBA)进入医院高层管理队伍将成为可能。多年以来,我国医院推行国有化管理模式,财政统包的经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医院业务的经营和拓展,而且医院院长的职业模式,无法激发管理者的开拓进取的积极性,普遍怀着一种“等、靠、要”的陈旧思想意识。随着医院经营管理机制的社会化和民营机制的进一步渗透,医院院长职业化成为未来医院经营管理的新趋势。

(2)医疗竞争将比想象的来得还要快。数量居于少数的民营医院和老百姓所谓的"洋医院"将率先从服务理念入手,抢占医疗卫生市场;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医疗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现在逐步成熟的医疗市场已成为国外资本觊觎之源,符合要求而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在其竞争力上不可忽视,现有的公有制医疗机构将苦恼地面临着内外夹击、不得不变的竞争局面。

(3)医院院长由职业经理人出任,董事会管理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会出现在公有制医院中。原来医院院长专业当医生,业余当院长的现象将越来越少;连锁医疗管理集团将不限于目前的几个,新的医院管理集团将出现,旧的管理集团则将尽全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和领域;医院作为企业运作、MBA出现在医院管理队伍中将不足为奇。医院管理者将注意到医院流程的科学和简便,医院将设立品质管理、企业策划、危机公关等部门,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4)卫生机构将出现倒闭现象。由于激烈的竞争,一些技术力量、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跟不上要求的医院会不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意志为转移,被患者无情地淘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区域卫生规划,将从原来的政府导向和学术导向,更多地向市场和民众需求导向倾斜。

(5)争夺出色卫生技术人员的竞争趋向白热化,高水平者被人抢、低能力者无饭吃的局面将出现。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民办医院等将以高薪、住房、国外进修机会等吸引骨干人才,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本土化趋向明显,国外医生、护士谋求中国国内就业机会。中国传统医药将吸引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传统医药机构将试图走出国门,在境外开设更多的医疗机构。卫生行业准入门槛将提高,现在在岗的不合格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也将面临下岗局面。

(6)医院服务将向五星级饭店及航空公司服务靠拢。医院将改变潜意识中服务低人一等观念,大胆地承认自己就是服务部门,病人就是消费者,是医院的衣食父母。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将成为主导,人的感情、隐私将被尊重。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医院将会抛弃“老子”的传统架子,从自己做起,跳出医患沟通渠道的传统框框,纷纷转向“以患者为轴心”的人性化医患沟通模式,将服务水准提升为星级标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轴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将成为主导,人性化管理意识将更为突出。

(7)医疗行业的职业培训将盛行,医院的职业化管理将成为管理者的必修之课,另一方面的培训将针对于医院的硬件、软件不相配现象,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气味难闻的厕所比邻而居的局面将被视为管理者的失职。

(8)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的介入将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很可能出现上午腹腔镜手术下午出院的情况。医院将把眼睛从单纯的疑难杂症治疗放大至对老百姓延年益寿需求的重视上,由此,医院将盯住住院前和出院后潜在医疗人群,延伸视点,进行多元化医疗服务。

2.我国医疗市场改革的思路

改革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面对国际竞争日益加强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在宏观层面清除各种障碍,构建新的卫生管理体制;还要重视微观搞活,改革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效率和质量,使我国医疗服务业走上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发展轨道。首先要建立健全责任制。要逐步扩大公立医疗机构的营运自,积极推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医院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技术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等,用责任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任期结束时,由有关部门审计、检验。在医院内部必须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技术服务标准,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其次要改革医疗机构分配制度。结合医疗工作知识密集,脑力与体力结合,高风险等特点,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根据按劳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体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最后要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后勤社会化,增强自我发展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改革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医院队伍素质。第一,我们应结合当前主流,实行聘用制。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用办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第二,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岗位设置要坚持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单位的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第三,工勤人员实行合同制。工勤人员要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提高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其职业工种、技能等级、实际能力等条件,采用择优聘用、定期考核等办法,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环节。第四,加强聘后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

加强宏观调控,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卫生管理体制。卫生行政部门是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尽快转变职能,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在对存量资源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对增量资源(主要包括机构人员、床位及大型设备)运行有效的控制,促使卫生资源在区域内实现优化、合理的配置。同时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运用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准入制度,制定医疗工作规范、工作考核标准,严格执法等手段来实现全行业管理。同时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卫生法律、法规,尽快把对医疗服务贸易的投资、税收及优惠条件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比如,对中外合资合作办医的合作条件,审批与登记,变更、延期和终止,执业和监督等方面。

作者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基础部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7

2.妇幼保健机构医疗产品营销策略医疗服务上虽然与综合医院相比,存在医疗服务环境差、医疗技术水平低、医疗质量不高等劣势,但可以以服务态度好、服务意识强等方面展开竞争。妇幼保健机构可细分医疗市场,区别于综合医院的“大而全”,在临床业务方面侧重发展妇、儿两科。走专业化,精品化道路。通过提升专业化医疗质量,优质的服务态度,树立品牌意识。

医疗保健服务价格营销策略

虽然医疗服务价格是物价部门制定的,超过医疗服务格价标准不允许,但低于医疗服务格价标准收费没有明确被禁止。这样医疗服务价格也就成了医疗保健服务营销的一个武器。医疗服务价格是影响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和就医者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妇幼保健机构若能制定适当的医疗服务价格,就能增加服务量,占领市场分额,增加盈利。妇幼保健机构在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方面普遍具备优势,比其他医疗机构更精细,比社会非医疗机构办的婴儿洗抚等业务更专业,可以以优质质量,专业的水准赢得市场份额。但在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医疗服务项目上可以采取低价策略,使边际利润达到最大化。

妇幼保健机构形象策划与促销策略

一是:妇幼保健机构要定位准确。明确服务主体是妇女儿童,不能搞综合医院那样大而全。在医疗与保健两者之中,要侧重保健。二是:妇幼保健机构经营理念要明确。经营理念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机构存在的根基。妇女儿童对妇幼保健机构保健医疗服务的满意与形象塑造有机联系起来。三是:妇幼保健机构媒体宣传与促销结合起来。将妇幼保健机构的新情况、新动向、新进展、开展的新服务项目通过媒体扩散出去。当重大灾害,传染病流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的推销。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最好推销员,医务人员要树立推销意识,及时将新开展的医疗服务人推销给服务对象。同时妇幼保健机构也要及时把好的专家推销给社会。

妇幼保健机构内部医疗保健服务的营销

妇幼保健机构内部营销是指妇幼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当成服务对象,通过满足对方工作的需求而进行营销策略。辅助科室开展了新检查项目要及时推销给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开展了新业务要及时推销给相关的临床科室。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8

随着“人世”,我国医疗市场将逐步向外国开放,国外的财团及医疗机构将长驱直入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运行将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人世”必然会对我国医疗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究其根

源,有两个方面:

其一,我国医疗服务业的管理体制与wto的游戏规则不相适应。我国现行的医疗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经过多年的改革,至今仍然留有旧体制的烙印。一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管医

院”,所有制结构为单一的公有制;二是医疗机构依赖财政或单位供养,成本核算不规范,效率较低;三是政府采取高度集中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方式;四是卫生资源浪费与重复并存,不同级次的医疗机构职能定位不清,服务重复交叉等。

其二,我国政府对开放医疗服务市场也作出具体承诺。一是在垮境交付方面(即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美国的医生通过电话或互联网为中国的患者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服务),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均没有限制。二是在境外消费方面(即一国的消费者或企业和另一国的境内使用服务,如中国居民去美国就医),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也没有限制。三是在商业存在方面(外国企业通过在另一国境内设立附属企业或分支机构而在该国提供服务,如开展境外办医),市场准人和国民待遇均有一定限制。市场准入的水平承诺主要是,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设立中外合营合作医院和诊所,外资比例不超过70%,但不可独资。且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有数量限制。国民待遇的水平承诺是,要求合营医疗或诊所,医生和医务人员的大多数为中国公民。四是在自然人流动方面(即服务提供者个人从本国旅行到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外国医生来华行医),市场准入除水平承诺和以下内容外,不做承诺。允许具有母国颁发的专业证书的外国医生在获得我国卫生部许可以后,在中国提供短期医疗服务。短期医疗服务时间为6个月,并可以延长到1年。国民待遇除水平承诺中的内容外,不做承诺。

二、“入世”对我国医疗服务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医疗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入世”为中国整体市场带来机遇,必然对医疗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人世”将为医疗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日益良好的市场环境。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结果之一,就是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人世”后,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将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的发育和规范,尽快与国际接轨,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体系。二是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提高素质和竞争力。 “人世”后,随着各种限制的取消,国外的财团、慈善机构、医疗集团及医疗保险机构将以不同形式进入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与我方合资合作举办医疗机构,使外资在我国医疗服务业中的比重有较大增加。外资的进入,必然带来先进的技术、竞争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改变我国医疗服务业不良的、低水平竞争的局面,促进国内医疗机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有利于丰富医疗服务的层次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换,健康观念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与独生子女增加,以及医疗服务消费支付能力提高,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日渐突出。与之相适应,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将有利于满足社会多层次医疗服务的需求,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健康相关产品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和消费价格,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竞争力。 “人世”后,进口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关税税率将比原来降低一半,进口许可证将逐步取消。这意味着:一批价格比原来低的先进医疗器械和药品涌入我国的医疗市场,使我们的医疗成本不断降低。在物质购置方面,将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规范操作,减少流通环节,使医疗用品的价格逐步降低,如推行药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集中招标采购等。医疗成本的降低,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人世”给我国医疗产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构成压力,医疗机构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一是医疗市场被瓜分,竞争更趋激烈。医疗市场的开放,使医务人员面临激烈的就业、就职竞争,尤其是公立医院技术骨干队伍的稳定性面临挑战。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策略是“本土化”原则,即输入资本,当地招聘人才,迅速而有效地占领市场。“人世”后,公立医疗的部分高级专业人才有可能纷纷流向条件好、待遇高的中外合资合作医院,而这批人才的流失,意味着公立医院技术水平滑坡,市场份额减少,经营状况将更为艰难。同时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将对公立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带来冲击。我国的医疗市场,目前还属于“原始市场”。公立医院基本上还是政府的附属物,在人、财、物等方面还没有充分独立的决策权,尚未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一市场主体。“入世”后,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使一部分机制僵化、效率低下的公立医院处于劣势。二是医疗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迫在眉睫。医疗机构产权多元化与经营方式多样性,将给医疗市场的监管带来更大的难度,提出更多的新问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能上如何尽快由“办医院”为主向“服务医院”为主转变;在市场准入上如何既严格把握医疗服务人力、物力要素的人口,又遵循国民待遇的原则;在市场监管上如何由重“身份”管理向重“行为”管理的转变等等,都急待提高。三是外资医疗保险业对医院经营造成影响。中国保险业是如年代才开始发展的,特别是医疗保险行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由于起步较晚,导致如今的保险费用较高,保险险种的设置不够细致,服务效率低等,但随着服务市场的开放,带有现代化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国外保险业将会开发各种险种,其中包括医疗保险,届时外资医疗保险业将采取定点医疗,增加险种并实行单病种定价,限制价格等,这些将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对医院的经营造成一定压力。

三、“入世”后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对策思路

“人世”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抉择,其本质意义不仅仅是获得贸易上的公平与优惠待遇,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人世”将起到促进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催化剂”作用。江总书记对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0年1月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争取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所做出的重大决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谁也回避不了的问题,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要敢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同时又要学会趋利避害。因此,对医疗服务业来说,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对待。

(一)加强宏观调控,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卫生管理体制

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市场, “入世”后,无疑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极大兴趣。因此,对医疗服务业来说,无论是讲利用“人世”给予发展机遇也好,还是说迎接“入世”挑战也好,都要从宏观层面上清除各种体制障碍,构建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并与国际接轨的卫生管理体制。

1.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卫生行政部门是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尽快转变职能,从“办医院”向“服务医院”转变。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在对存量资源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对增量资源(主要包括机构人员、床位及大型设备)运行有效的控制,促使卫生资源在区域内实现优化、合理的配置。同时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运用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准入制度,制定医疗工作规范、工作考核标准,严格执法等手段来实现全行业管理。

2.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卫生法律、法规。应尽快把对医疗服务贸易的投资、税收及优惠条件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比如,对中外合资合作办医的合作条件,审批与登记,变更、延期和终止,执业和监督等方面。虽然在2咖年颁布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已有原则性规定,但它毕竟只是个“暂行办法”,法律效力有限。所以,必须尽快立法,以完善的卫生法律法规并利用多边协议,规定中外合资合作机构设置标准,并对投资总额、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以及合资合作期限等作出合乎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规定,以便有利于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实施,鼓励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防止低水平重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依法保护中外合资合作双方的正当权益。

3,构建新的卫生管理体制。我们现行的卫生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制度创新。新的卫生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按照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医疗机构从按部门、地方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按区域、人群设置,实行同地化管理;除卫生行政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再隶属和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中央、省和地(市)三级管理的体制;消除现行体制下不同级次的医疗机构承担同样任务、服务重叠的弊端,分清各级机构承担的不同职能和任务。

(二)改革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面对“人世”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在宏观层面清除各种障碍,构建新的卫生管理体制;还要重视微观搞活,改革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效率和质量,使我国医疗服务业走上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发展轨道。

1.建立健全责任制。要逐步扩大公立医疗机构的营运自,积极推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医院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技术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等,用责任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任期结束时,由有关部门审计、检验。同时还要在医院内部必须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技术服务标准,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2.改革医疗机构分配制度。结合医疗工作知识密集,脑力与体力结合,高风险等特点,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根据按劳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体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3.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医疗机构要通过承担经济、行政、法律等方面的责任,自觉地规范自身行为,确保各项服务经营活动有序运行。具体包括:对医院服务经营中的盈利和亏损自负责任;面对市场波动引发的经营风险,要承担责任;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律,依法行医;对损害患者权益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强化财务预算约束,以预期收入控制支出,自觉抑制医院的扩张冲动和超分配的欲望等。

4.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后勤社会化。具备条件的后勤部门应从医疗单位中剥离出去,成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经营主体;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在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多家医院的后勤部门可联合组成后勤服务集团。

5.增强自我发展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医疗机构必须提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改变依赖财政喂养或靠主办单位输血的意识;对外界的刺激,要有自动反应能力;同时对自己的生存条件要有适应和选择能力,要具有抗御市场风险的自我组织协调能力。

(三)改革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医院队伍素质

“人世”后,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弊端将逐步暴露出来。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医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运行机制。

1.实行聘用制。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用办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

2.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岗位设置要坚持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单位的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一部分关键岗位。同一单位各个科室结构比例不要强求统一,岗位设置要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及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9

一、现代医院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每个企业都是采购、生产、营销,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作业的集合,所有这些作业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现出来。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量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总产出,凝集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

医院作为服务行业,其服务的目的是治疗疾病、产出健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医学知识的拥有和使用,以及社会、病人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认可上。医院价值链,即医院运营的各种作业的集合,包括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

基本作业主要有:内向物流,包括良好的药品、器械管理及即时将其运送到各部门和科室;运营,即利用各种资源为患者提供诊疗救护;外向物流,即提供合理的交通、运送方式,便于患者到医院就诊;营销与销售;服务,主要指延续,如传统的随访工作。

辅助作业主要包括:采购、技术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结构建立等。

在医院管理中可以运用价值链管理重组医疗服务流程,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第一,强化可以增加医疗服务价值的增值作业,同时减少或者消除不能增加医疗服务价值的非增值作业。减少各种物资在各部门之间的运输时间、病人待诊流程中的等待时间、病人的手术准备时间、检验科对标本的复核流程等。如减少“退药”作业这一非增值作业环节,医院可以通过加强医生和药房之间的沟通来降低处方的失误率以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简化和压缩非增值作业。如对门诊实行预约挂号制,或取消挂号制,实行病人持卡就诊制,对门诊就诊流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以减少病人排队和待诊时间。

第三,整合作业流程。英国伦敦的Hillingdon医院在医疗服务流程重组中,将血液检查从原来由中心检验室进行改为在患者所在的临床科室进行,使等待血液检查结果的时间大大缩短。瑞典的Stockholm医院在手术流程重组中,通过建立手术准备室,在手术准备室为病人适时进行预麻醉,成功解决了原有手术流程中,由于病人在手术室内所导致的上一个手术结束到下一个手术开始之间平均需要59分钟的问题;通过对各手术室功能的整合,改变了过去一个手术室只进行某些种类手术的做法,不但解决了手术室的瓶颈问题,而且在增加手术数量的同时将其16个手术室关闭了4个。

第四,将医院的物资流、药品流、资金流和服务流统一起来,最终形成资源、作业、成本及价值的有机结合,获取竞争优势。

二、现代医院的服务利润链管理

1.现代医院优势分析

(1)机制灵活,与市场结合紧密,市场营销运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强势宣传,高薪聘用专家,突出专科特色,打造品牌,吸引病人就诊;对于已就诊的患者,强化其对医院忠诚度,以如何帮助预约复诊等方式,让其逐步成为忠诚客户。

(2)逐渐建立价格优势。医院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定价,根据具体实际打造“平价医院”、“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医院”,符合市场规律。

(3)提供温馨的服务。导医为患者提供全程就诊服务,宾馆式的服务待遇让看病成为一种享受。逐渐推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尊重病人的隐私;针对前来就诊的每位患者建立健全病历档案,定期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发送祝福健康语;前来就诊住院患者实行免费接送,加强医后、术后跟踪回访服务,将病人的关心延伸到院外,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2.现代医院机会分析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医疗市场,面对医疗市场秩序的不够完善,要吸引患者,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充分利用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上的灵活性,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和自主定价,只要看准市场机会,很快能调整战略思路。

3.现代医院威胁分析

(1)医疗市场份额有限,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都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的意识和行动是保证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2)部分从业者虚假广告,形成了对现代医院信任危机的考验。(3)有些医疗纠纷处理不妥,后果严重。

因此,现代医院只有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才能找到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并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1)转变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现代医院要发展,必须应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走出关系式经营管理模式。(2)严把质量关。质量是现代医院的生命线:一是人才引进严格把关,人才决定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高低;二是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尤其是要引进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综合型人才。(3)打造信誉、权威。聘政府或专家学者顾问团,与著名高校联合打造博士后培养基地等。

三、现代医院市场营销战略

现代医院营销战略是以扩大医疗市场份额为目标战略,不断扩大自己的形象,树立诚信、廉洁的奉献精神,开展独树一帜的核心技术,提供患者预期的、贴心的、超前的服务,不断创造需求,吸引病人,占领更多的医疗市场。

因此,现代医院综合运用以下的各类营销战略:

第一,品牌战略。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先进水平、医院的管理水平、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乃至医院的环境和医院的总体形象都会成为患者选择就诊的条件之一,所以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名医名牌是市场经营观念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体现。医院的品牌,除了医疗服务作为特殊产品所固有的技术含量、质量和价格三大要素外,还应有专家知名度、专科特色、高精尖仪器、技术水平及优质服务等要素形成的无形资产。

第二,服务战略。重视服务流通的各个环节,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操作程序,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用优质服务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从患者需求出发,提供能基本满足患者的无形服务。如给以细致入微的护理,深入浅出的解释,合理有效的检查,精湛高超的诊治技能,舒适安全的病房条件,和蔼可亲的服务质量等。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10

随着“人世”,我国医疗市场将逐步向外国开放,国外的财团及医疗机构将长驱直入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运行将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人世”必然会对我国医疗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究其根

源,有两个方面:

其一,我国医疗服务业的管理体制与wto的游戏规则不相适应。我国现行的医疗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经过多年的改革,至今仍然留有旧体制的烙印。一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管医

院”,所有制结构为单一的公有制;二是医疗机构依赖财政或单位供养,成本核算不规范,效率较低;三是政府采取高度集中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方式;四是卫生资源浪费与重复并存,不同级次的医疗机构职能定位不清,服务重复交叉等。

其二,我国政府对开放医疗服务市场也作出具体承诺。一是在垮境交付方面(即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美国的医生通过电话或互联网为中国的患者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服务),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均没有限制。二是在境外消费方面(即一国的消费者或企业和另一国的境内使用服务,如中国居民去美国就医),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也没有限制。三是在商业存在方面(外国企业通过在另一国境内设立附属企业或分支机构而在该国提供服务,如开展境外办医),市场准人和国民待遇均有一定限制。市场准入的水平承诺主要是,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设立中外合营合作医院和诊所,外资比例不超过70%,但不可独资。且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有数量限制。国民待遇的水平承诺是,要求合营医疗或诊所,医生和医务人员的大多数为中国公民。四是在自然人流动方面(即服务提供者个人从本国旅行到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外国医生来华行医),市场准入除水平承诺和以下内容外,不做承诺。允许具有母国颁发的专业证书的外国医生在获得我国卫生部许可以后,在中国提供短期医疗服务。短期医疗服务时间为6个月,并可以延长到1年。国民待遇除水平承诺中的内容外,不做承诺。

二、“入世”对我国医疗服务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医疗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入世”为中国整体市场带来机遇,必然对医疗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人世”将为医疗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日益良好的市场环境。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结果之一,就是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人世”后,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将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的发育和规范,尽快与国际接轨,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体系。二是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提高素质和竞争力。 “人世”后,随着各种限制的取消,国外的财团、慈善机构、医疗集团及医疗保险机构将以不同形式进入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与我方合资合作举办医疗机构,使外资在我国医疗服务业中的比重有较大增加。外资的进入,必然带来先进的技术、竞争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改变我国医疗服务业不良的、低水平竞争的局面,促进国内医疗机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有利于丰富医疗服务的层次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换,健康观念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与独生子女增加,以及医疗服务消费支付能力提高,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日渐突出。与之相适应,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将有利于满足社会多层次医疗服务的需求,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健康相关产品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和消费价格,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竞争力。 “人世”后,进口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关税税率将比原来降低一半,进口许可证将逐步取消。这意味着:一批价格比原来低的先进医疗器械和药品涌入我国的医疗市场,使我们的医疗成本不断降低。在物质购置方面,将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规范操作,减少流通环节,使医疗用品的价格逐步降低,如推行药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集中招标采购等。医疗成本的降低,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人世”给我国医疗产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构成压力,医疗机构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一是医疗市场被瓜分,竞争更趋激烈。医疗市场的开放,使医务人员面临激烈的就业、就职竞争,尤其是公立医院技术骨干队伍的稳定性面临挑战。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策略是“本土化”原则,即输入资本,当地招聘人才,迅速而有效地占领市场。“人世”后,公立医疗的部分高级专业人才有可能纷纷流向条件好、待遇高的中外合资合作医院,而这批人才的流失,意味着公立医院技术水平滑坡,市场份额减少,经营状况将更为艰难。同时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将对公立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带来冲击。我国的医疗市场,目前还属于“原始市场”。公立医院基本上还是政府的附属物,在人、财、物等方面还没有充分独立的决策权,尚未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一市场主体。“入世”后,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使一部分机制僵化、效率低下的公立医院处于劣势。二是医疗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迫在眉睫。医疗机构产权多元化与经营方式多样性,将给医疗市场的监管带来更大的难度,提出更多的新问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能上如何尽快由“办医院”为主向“服务医院”为主转变;在市场准入上如何既严格把握医疗服务人力、物力要素的人口,又遵循国民待遇的原则;在市场监管上如何由重“身份”管理向重“行为”管理的转变等等,都急待提高。三是外资医疗保险业对医院经营造成影响。中国保险业是如年代才开始发展的,特别是医疗保险行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由于起步较晚,导致如今的保险费用较高,保险险种的设置不够细致,服务效率低等,但随着服务市场的开放,带有现代化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国外保险业将会开发各种险种,其中包括医疗保险,届时外资医疗保险业将采取定点医疗,增加险种并实行单病种定价,限制价格等,这些将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对医院的经营造成一定压力。

三、“入世”后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对策思路

“人世”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抉择,其本质意义不仅仅是获得贸易上的公平与优惠待遇,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人世”将起到促进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催化剂”作用。江总书记对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0年1月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争取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所做出的重大决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谁也回避不了的问题,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要敢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同时又要学会趋利避害。因此,对医疗服务业来说,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对待。

(一)加强宏观调控,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卫生管理体制

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市场, “入世”后,无疑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极大兴趣。因此,对医疗服务业来说,无论是讲利用“人世”给予发展机遇也好,还是说迎接“入世”挑战也好,都要从宏观层面上清除各种体制障碍,构建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并与国际接轨的卫生管理体制。

1.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卫生行政部门是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尽快转变职能,从“办医院”向“服务医院”转变。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在对存量资源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对增量资源(主要包括机构人员、床位及大型设备)运行有效的控制,促使卫生资源在区域内实现优化、合理的配置。同时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运用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准入制度,制定医疗工作规范、工作考核标准,严格执法等手段来实现全行业管理。

2.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卫生法律、法规。应尽快把对医疗服务贸易的投资、税收及优惠条件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比如,对中外合资合作办医的合作条件,审批与登记,变更、延期和终止,执业和监督等方面。虽然在2咖年颁布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已有原则性规定,但它毕竟只是个“暂行办法”,法律效力有限。所以,必须尽快立法,以完善的卫生法律法规并利用多边协议,规定中外合资合作机构设置标准,并对投资总额、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以及合资合作期限等作出合乎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规定,以便有利于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实施,鼓励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防止低水平重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依法保护中外合资合作双方的正当权益。

3,构建新的卫生管理体制。我们现行的卫生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制度创新。新的卫生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按照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医疗机构从按部门、地方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按区域、人群设置,实行同地化管理;除卫生行政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再隶属和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中央、省和地(市)三级管理的体制;消除现行体制下不同级次的医疗机构承担同样任务、服务重叠的弊端,分清各级机构承担的不同职能和任务。

(二)改革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面对“人世”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在宏观层面清除各种障碍,构建新的卫生管理体制;还要重视微观搞活,改革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效率和质量,使我国医疗服务业走上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发展轨道。

1.建立健全责任制。要逐步扩大公立医疗机构的营运自主权,积极推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医院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技术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等,用责任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任期结束时,由有关部门审计、检验。同时还要在医院内部必须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技术服务标准,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2.改革医疗机构分配制度。结合医疗工作知识密集,脑力与体力结合,高风险等特点,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根据按劳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体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3.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医疗机构要通过承担经济、行政、法律等方面的责任,自觉地规范自身行为,确保各项服务经营活动有序运行。具体包括:对医院服务经营中的盈利和亏损自负责任;面对市场波动引发的经营风险,要承担责任;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律,依法行医;对损害患者权益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强化财务预算约束,以预期收入控制支出,自觉抑制医院的扩张冲动和超分配的欲望等。

4.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后勤社会化。具备条件的后勤部门应从医疗单位中剥离出去,成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经营主体;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在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多家医院的后勤部门可联合组成后勤服务集团。

5.增强自我发展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医疗机构必须提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改变依赖财政喂养或靠主办单位输血的意识;对外界的刺激,要有自动反应能力;同时对自己的生存条件要有适应和选择能力,要具有抗御市场风险的自我组织协调能力。

(三)改革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医院队伍素质

“人世”后,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弊端将逐步暴露出来。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医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运行机制。

1.实行聘用制。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用办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

2.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岗位设置要坚持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单位的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一部分关键岗位。同一单位各个科室结构比例不要强求统一,岗位设置要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及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11

 

其中,如何发挥互联网在远程医疗领域的优势,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紧缺、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是一个亟待厘清和解决、关乎民生的系统性问题。但这涉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远程医疗准入、医保统筹、价格制定、HIS系统接入、评估监管等诸多政策,牵一发动全身,以肿瘤精准放疗云平台建设为例,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可以说是“互联网+远程医疗”推进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互联网+远程医疗”的现实障碍

 

我国肿瘤确诊率逐年提升,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死因。据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等共同完成的、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上刊发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新发肿瘤病例337万,比上年增加28万例;平均每天新发病例约9233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估算我国2015年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肿瘤三大治疗手段,手术、化疗与放疗的国际适应症比例均为70%,而我国放疗开展不足30%,恶性肿瘤死亡率148.81/10万。

 

我国城市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死亡率高,西部肿瘤死亡率高于中东部,这些都与农村和西部地区医疗资源不足、诊治水平不高有关。为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紧缺现状,提高恶性肿瘤生存率,提升基层医院诊治水平,减轻医保和个人经济负担,利用互联网对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实施远程诊治,无疑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自主研发的“互联网+远程医疗”思维模式下的精准云放疗平台建设应运而生。

 

该平台旨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整合国际国内优质医疗资源,研发精准云质控、精准云计划等一系列网络信息系统,为基层医院和患者提供精准放疗方案,并通过对放疗实施全程指导、实施、评估和监控,使肿瘤诊断治疗不出县,提高生存率,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放疗质控管理系统。同时,通过该平台,也可对物理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基层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放疗水平。但在建设中却遇到各种障碍。

 

缺乏放疗规范化诊治指南和质控国家标准,诊疗效果难以评估,成为“互联网+”发挥优质资源规范化整合及标准化输出作用难以绕开的基础性障碍。

 

“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作用,如何使这一特性发挥得更好,缓解优质资源紧缺现状,首先遇到的就是标准问题。我国尚没有统一的精准放疗国家标准,各地规范化诊治和质控标准差距较大,精准云放疗平台跨地区执行很困难。在难以对各地诊疗效果进行保障和评估的同时,其本身的权威性和诊治质量将可能受到质疑。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肿瘤精准放疗国家标准,美国医学物理学会(AAPM)、美国放射治疗技师学会(ASRT)等就是代表国家负责制定这类质控标准的组织。我国国家癌症中心下属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准备制定相应标准,由于人员、经费、审批等多头管理,各相关机构职责划分不清等因素限制,困难重重。即使是出台了相关标准,鉴于目前国家质控中心行政主体和权力不明确,各省市自治区质控中心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执行仍是个难题。

 

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制度,限制了肿瘤放疗相关设备的合理配置,基层医院设备严重不足和老旧程度较高。

 

2011~2012年,我国接受放疗治疗的肿瘤患者约为56.9万人,不到需要接受放疗人数的30%,放疗设备不足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我国大型医疗设备长期实行配置许可证制度,其中甲类如质子治疗系统、PET-CT等,乙类直线加速器等均与肿瘤放疗直接相关。我国目前医用直线加速器保有量约为1900台,能够开展精确放疗的仅500台左右,且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由于配额稀缺,造成无效需求被激发,真正的需求被压制。随着我国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制度改革,医用直线加速器在2020年前有望达到4000台,但现有设备不断老化淘汰,仍然有较大缺口,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拥有量和合理配置仍存在问题。通过精准云放疗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已有设备利用率,是重要出路。

 

我国现行远程医疗政策、法律责任和放疗定价体系不健全,公办医疗机构参与动力不足,社会资本进入难,持续发展难。

 

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基层和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010—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8428万元,支持22个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基层远程医疗系统。针对1999年原卫生部的《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中存在的问题,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又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但仍然规定只能在医疗机构之间开展远程会诊。由于大型优质医院少、专家时间成本高、远程诊疗法律和责任认定不健全、责权利不明确等原因,导致公办医疗机构参与动力不足。同时,远程放疗收费定价不符合市场规律,按照现行的专家会诊模式进行,社会资本难以进入等问题,不利于建立多样化的远程医疗商业模式。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远程医疗的开展初期热情较高,持续性不强,发展较慢。

 

我国各地医保与合作医疗标准不统一,报销项目与比例的审批和执行严重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医保标准不同,定价范围和标准也不同,对肿瘤放疗诊治项目的报销范围和定价,各地差异较大,部分地区仅有适形放疗定价标准,三维适形与调强治疗等新技术的定价和报销制度缺失,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城乡低收入家庭患者没有能力得到较好诊治,难以享受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优质资源提供的好处。同时,客观上起到了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较低水平治疗手段的作用。另一方面,各地医保报销项目和费用比例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但审批过程缓慢,严重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形成新技术推广和应用难,是“互联网+远程医疗”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缺乏远程医疗信息共享政策和规则,一些地方医院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医院利益轻患者利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接入和信息共享困难。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是利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进行联机操作,为医院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管理信息并满足授权用户需求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些大医院相继在100M快速以太网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型医院都建立了HIS系统。最近几年,大型医院建立起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简称PACS)。HIS、PACS等是远程医疗必须依托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一些地方医院基于防止本地患者资源外流等方面的考虑,通常以信息安全为由,拒绝打开HIS接口;一些处于优势地位的医院又缺乏利用该系统为患者服务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我国目前尚没有以远程医疗为前提的HIS接入和信息共享制度与政策保证,业内也没有能够达成共识和共同遵守的实施规则,各地各医院花费大量资金建立的HIS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作用,制约了远程医疗的发展。

 

远程精准放疗人才极为匮乏,技术评价、考核和等级认定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放疗效果评估、监督体系缺位。

 

目前,我国约有70%的确诊患者接受放疗,平均每人花费至少5万元,仍有1/5的患者死于癌症,这与放疗物理师人数匮乏、技术能力良莠不齐有直接关系。按国际标准,提供放疗服务必须配备的人员包括医生、物理师和剂量师,我国物理师则兼任剂量师工作。2011年,我国有大约1161个肿瘤治疗中心,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大约56万,却只有1887名物理师。2014年,国内放疗单位增至1579家,每年增长约12%,物理师约2400人,增长约10%,物理师匮乏形势更加严峻。放疗技术对物理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医院放疗医护人员、物理师专业培训需求强烈,但规范化的培训周期至少半年到1年,大型医院的培训提供能力非常有限,加上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培训方积极性不高,很难满足培训需求。通过精准云放疗平台培训和培养人才,显然是“互联网+远程医疗”的优势之一。

 

如何推动“互联网+远程医疗”

 

针对现实困局,需要对推动“互联网+远程医疗”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整合。

 

制定国家标准,建立“互联网+远程医疗”分级质控体系。一是利用专业资源,依据国外先进的放疗标准,参照RTOG\TG142\TG100等成熟标准,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委托专业学会研究制定详细的行业标准;二是选取试点单位,试行修订后确定为国家标准,予以实行;三是根据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设备配置状况,建立与“互联网+远程医疗”相应的评级与质控体系,确定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远程医疗”的范围和项目级别,按级别提供诊治服务。

 

进一步简政放权,将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审批制改为准入制。同时,严格“互联网+远程医疗”初期准入标准,进行规范化试点。一是参照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的相关政策,允许各级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采购配置放疗设备。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可实行先购置后准入;二是严格肿瘤远程诊治的监管和准入体系,由国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对达到相应技术和设备标准,有条件进入“互联网+远程医疗”系统的,核发相应的医疗服务范围许可;三是由国家卫计委等相关部门牵头,选择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进行试点,可以“肿瘤精准放疗云平台”建设为试点项目,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配套出台“互联网+远程医疗”项目的定价范围和标准,缩短医保目录更新时间,发挥市场定价机制作用。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和整合“互联网+远程医疗”政策体系的节奏,尽快制定出台推动政策,修订障碍性政策;二是缩短医保目录更新时限,在总体费用控制的前提下,结合相关的医保政策,按优化、便捷的方式调整医疗定价体系;三是把该放给市场的放给市场,可以按市场需求调整定价的,尊重市场规律,由市场机制定价。

 

打破医疗数据封锁、割据局面,加快建立医疗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县级以上医院医疗数据联通共享。一是出台互联网企业与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共享医疗数据的鼓励政策,拆除实现远程医疗的地域、层级间数据封锁的政策“藩篱”;二是出台医护人员主动运用互联网开展诊疗的鼓励政策,将“互联网+远程医疗”模式渗透到诊疗一线;三是通过专业的医联体等组织,建立专业性的分科医疗数据共享平台,首先实现专科诊疗数据共享,降低诊治成本,提高治愈率;四是逐步实现医疗服务消费者端的数据标准化和共享,通过满意度调查、患者跟踪回访等,为医疗机构的诊疗效果和医护人员水平评估提供依据,实现有效监督。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12

1 现阶段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逐步被广大医院管理者所认同,但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医院管理者认识上的不足

很多医院管理者并不真正了解医院文化的内涵,也不能全面地认识到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更难以明确理解医院文化的性质和作用,往往把医院文化狭隘地理解为职工的文化生活、文娱活动,视同为丰富职工业余精神生活建设的一些娱乐场所、设施和项目。另有一些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医德医风建设的另一种表述。还有一部分领导认为医院文化就是刷刷标语、口号、警句、格言等。

1.2 职工思想观念上的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一些医务工作者受个人利益的驱动,收礼受贿,吃药品回扣,或巧立名目乱收费等,甚至在一些医院出现见诸报端的见利忘义、见死不救等现象,这种现象表明职工未能正确理解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以至于出现这种诊疗匆忙、不耐心、重量不重质、服务态度差等损害患者利益与医院形象的现象,最终使得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1.3 文化模式之间的雷同

任何一家医院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服务性和竞争性,这既是行业特点,也是市场特点。一个独特的医院文化模式将有助于开拓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这个全新的医疗市场。如今不少医院虽也在模仿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逐渐的建设医院文化,但无非是在设计院徽、谱写院歌、归纳医院精神和开展各种活动等。大多数医院在建筑外型、病房装饰、医院色调、医护人员着装等方面也相差无几,缺乏创意,无法体现独具个性特征的文化氛围,同时缺乏“品牌”的竞争意识,院无名医、科无特色等,使得文化模式之间雷同。

1.4 管理运营机制的落后

先进的医院文化离不开医院现代化的管理运营机制。如今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数字化信息化的挑战,医院必须将“引人才、建队伍、学理论、树文化、联网络、强能力、建标准、定制度”作为实现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具体行动。但在具体的文化建设中,大多数医院没有单独从事文化建设的科室,多数采用综合办公形式,再加上文化建设的物资投入不够,资金难以保障,使得医院的文化建设从理论指导、领导机制到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明显的落后状态。

2 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2.1 提高领导者素质,完善管理机制

医院的领导者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处于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他们的思想观念、身心素质、性格气质、决策水平对医院文化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医院的发展战略、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医院文化。

医院的领导者,首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文化业务素质、组织管理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锐意改革、敢担风险、廉洁奉公、以身树教,以树立自身的领导权威,从而加强自身对职工的凝聚力和感知力;其次,医院的领导者要把文化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作为高层的管理学科纳入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通过“四个到位”来完善医院文化自身的管理机制:一是认识到位。医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水平质量,促进医院强劲发展的重要手段;二是组织到位。成立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筹划组织与协调医院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三是措施到位。用各种载体宣传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建立健全运行、监督、制约、奖罚制度,明确检查评估指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奖励先进,督促后进;四是投入到位。没有一定的投入,医院文化建设就得不到一定的物质保障,医院的文化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2.2 建立医院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医院文化建设的主客观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医院文化建设与运行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仅仅提出要求和规定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特别是构建一套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才能使医院文化建设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持久不懈的开展和发展下去;才能做到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影响力大;才能在领导者发生变化时保证医院文化建设不受干扰并正常运转。

2.3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现代医院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求全体员工不但具备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各种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文化素质和行为规范。因此,一要坚持“以德治院”,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二要努力创造“学习型组织”,不断吸收新的东西,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对手。三要实施“全员素质提高工程”,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素质状态,确定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全员文化素质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2.4 坚持医院理念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创新医院理念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急切的重大任务。一是创立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定增长战略,确定增长目标,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可信度,建立高质量、高效率、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以保持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二是树立苦练内功、精于内涵、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发展理念。医院的管理者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坚持苦练内功、精于内涵、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发展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三是树立“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服务理念。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吸引病人的有力手段。四是树立“拓宽医疗服务市场,促进医疗服务产业化”的营销理念。医疗市场的开放,医疗机构的多元化,使得医疗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性进一步增强,势必会造成医疗市场的重新划分,而加强营销,开发医疗服务市场已成为医院实现市场份额的根本。

2.5 狠抓医疗质量,打造医院科技文化

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治疗效果的提高。医院职工的医疗技术要不断实现现代化,不断地掌握同行业医疗技术的新理念、新模式、新信息、新知识,同时又要掌握先进的诊疗设备、电子病历、数字化网络、远程会诊等现代医疗的诊疗手段。不定期地派各个层次的医疗人员到国内外先进的医院进修,使其消化吸收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并在医院自身的实践中实现创新。在如今的知识社会里,计算机、新材料、激光、同位素等大量高新科技不断运用于医学实践,使得医疗技术日趋精密复杂。这些都需要通过抓医疗质量,打造医院科技文化来实现。

2.6 依靠科学管理,建设现代医院文化

科学的医院管理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医院管理资源的闲置浪费,增加医疗运行的成本。加强科学管理要做到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医院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各项技术质量和标准体系完善、严格按标准和程序办事,组织结构合理,严格遵循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和精简高效、分工协作的原则设置医院组织体系,使医院时刻处于精简高效的运转状态。医院管理的系统化主要是把医院作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调整医院的整体性、层次性,达到功能的最优化。医院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化医院进行医疗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最基本因素,对信息必须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篇13

领域二:“药品为王”。中国的药厂很多也很赚钱,但是药品并不一定都有用,有的时候用药不当还可能耽误病情。因此,现在真正需要的是研究好药。目前,中国医药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为王”成为药企发展的最大核心。

领域三:“帮患者找医生”。中国医疗领域的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医院,这其中又以公立医院为主。最好的医生又集中在最好的三甲医院。目前,一些医疗领域的民营企业热衷于收购医院。因此,未来最大的机遇是能否掌握优秀的医生资源,同时帮助公众找到适合的医生。

领域四:精准医疗。大数据对医疗领域的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就是精准医疗。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把人群细分,对治疗、诊断要精准。它不仅对个体化的行为和数据要有非常精准的解读,而且要给出一个精准的对应化的解决方案。

领域五:疾病预防。传统意义上的“以药治病”,主要是看药品是否有效。预防医学,主要是帮助更早发现疾病隐患。因此,未来可以通过数据监控一个人是否健康成长。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