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航空专业的理解实用13篇

航空专业的理解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1

第三,法学专业教学计划过于僵化。民航大学的教学计划一般四年一次小的修改,大的修改则需要由学校确定修改幅度、条件和时机。同时,法学院教师设置课程自由度较小,课程设置完全由教务处决定。而教务处组织的专家在确定是否设置选修课方面缺乏法学专家,导致新申请的航空法课程往往被砍掉。笔者就曾申请过《航空货物运输法》课程,但最终无疾而终。之所以开设该课程,是因为目前所有航空法课程都主要讲授旅客运输规则,并不讲授货物运输法律。而事实上,我国几乎所有开设航空法学的大学均将注意力集中在旅客运输法中,航空货物运输法都一笔带过。而航空货物运输随着电商的兴起正在勃发生机,故此,忽略航空货物运输法既是对实践的冷漠,也是对航空法学体系完整性的无视。教学计划的僵化与课程设置程序的不合理,导致航空法学的特色课程无法通过教师的学术兴趣与社会实践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难以培养符合实践需求的航空法特色人才。第四,法学教师缺乏航空法或者其他运输法律背景知识,影响对航空法学的准确理解。毫无疑问,对于普通法学专业毕业的法律人而言,航空法学与海商法学就是两个新的专业,他们利用以往所学的普通法学知识完全不能理解航空法学与海商法学知识,而需要重新学习,这是由航空法学与海商法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然而,民航大学法学院的多数教师没有运输法律的知识背景,对航空法的理解多从民法等学科的知识视角出发,往往产生偏差。在此种境况下,如果不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航空法知识系统培养,进行航空法特色人才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三、航空法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可能路径如何革除航空法学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无疑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重点。航空法及航空法学的特色使得其不同于一般的部门法及其学科。因此,针对航空法特色的法学教育就必须以对航空法特色的充分把握为基础,以现有问题的解决为导向,设立以专业建设目标、课群设置、教育模式与师资培养方案为主要内容的培养体系。第一,在航空法学特色专业内涵的基础上确定新的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前述对航空法学特色专业内涵的描述,航空法学特色专业建设应当确立这样的建设目标:设置具备航空法学学科完整体系的课群体系,将1+1 教育模式转向航空法学向普通法学辐射的发散模式,培养能够解决航空活动中的现实法律问题并掌握通识性知识与航空法学知识的学生,拥有一批航空法专家型教师。上述专业建设目标抛弃了一些虚无宏大的目标,选择了距离我们最近又最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第二,以航空法学体系为核心设置课程,顺应航空法学特色专业的内涵与特征,航空法学特色专业课程应当以完整的航空法学体系为核心进行设置。笔者以为,应当将普通法学的16 门主干课程融入航空法特色课程之中,亦即将航空法特殊制度与相应的普通法学课程相融合设立课程。首先,《法理学》《中国法制史》《航空法学》与《宪法与航空》应当作为航空法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将《法律英语》课程改为《航空法律英语》,亦列入专业基础课模块。开设《地理与大气物理概论》《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中国法制史》作为通识课程。之所以开设通识课程,目的在于为航空法特色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好基础,如地理知识对于航空知识的理解不可或缺,而历史知识对于法律而言更是理解法律文化与制度背景的必需储备。而以《民航概论》《航空运输》《航空史》作为专业背景课。上述课程亦列入专业基础必修课模块。此外,结合普通法学主干课,开设《航空刑法与刑事诉讼》《航空民商事诉讼与仲裁》《航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航空知识产权法》《航空产业与劳动法》《国际航空法》及《航空国际私法》《国际航空合作与竞争法》《航空侵权法》《航空合同法》《航空物权法》等课程,作为航空法学特色专业必修课。《航空安保法》《航空保险法》《通用航空法》《航空融资法》《航空企业法》《航空环境法》等作为专业限选课。而《商法》《经济法》《法律职业与伦理》《法律谈判》等相关课程则作为专业拓展课,列入任选课模块。上述课程包含了法学主干课,却是以航空法学的特殊知识与相关课程充分融合的方式展开。至于实践课程的开设,下文另有述及。第三,理论教学以“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归纳与演绎逻辑为宏观模式,实践教学从“旁观者模式”向“自体验模式”转向。对于前述课程的教授,不是航空法学知识与法学主干课程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讲授航空法知识,扩及法学一般知识,形成“特殊向一般”的归纳逻辑。此种讲述方式符合法律演进的过程:众多个别事实的重复导致规则的形成。比如《航空合同法》在讲旅客运输合同时,会讲述旅客运输合同与一般合同订立的基本差别,进而阐明要约与承诺的法律效力及其在旅客运输合同中的认定,避免了合同法知识太散、无法聚焦于航空运输合同制度的问题。在1+1 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了《合同法》之后,并不能自然地推演出旅客运输合同的订立模式,因为电子订票系统与传统合同订立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航空法学的很多特殊制度是一般的部门法规则所不能演绎出来的。因此,新的课程设置同时关照了知识递增的两种读书逻辑并体现了航空法学的专业特色。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2

一、航空类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航空航天类专业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适航技术和航空航天工程等7个。目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开设了前3个专业,均归属于航空工程学院。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为例,在第1学期设置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16学时)、第2学期设置了“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专业必修课(32学时)作为专业学习的前导课。第1―5学期,学校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第4―7学期则按照飞机设计的各个子学科,设置了“通用航空技术”、“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机系统导论”、“飞行器专业英语阅读”和“飞行器专业技术讲座”等专业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和“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本情况和学科领域的整体性把握,属于专业通识性课程。而在专业课中渗透通识意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经过这两门课程的前期引领和必要的数理、力学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再按照飞机种类和飞机设计各分支学科的特点进行专业课学习。可以说,“航空航天技术基础”的各个章节基本上对应了后续专业课的主要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激波、升力、机翼结构、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等概念尽管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中已讲授,但在相应的专业课学习中,学生仍觉吃力。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专业课程数学公式较多,而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效果一般,有畏难心理;第二,不知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航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索研究专业通识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航空概论”通识类课程的建设情况

航空概论是学校面向非航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2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原理、航空发动机等[3],考核方式为期末半开半闭考试。此外,针对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ISEC)项目的双语版航空概论(32学时),内容较普通版更为丰富,更强调课堂参与和团队协作,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表现和期末设计报告。

航空概论被列入学校的特色课程组合中,除航空专业外,其余专业的学生均须从特色课程组合中选修一门。学校每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近7000人,日常教学任务较为饱满,考虑到学校招生专业包括财经类、管理类和艺术类等,学生数理基础参差不齐,在讲授时一般避免进行复杂公式的推导,多采用类比法和案例法讲解。

此外,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与传统的三所航空重点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其他高职高专类院校存在明显区别,市场上已有的航空概论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主编并出版了《航空概论》教材,并将“航空概论”课作为学校慕课平台课程体系的第一批建设项目立项,通过网上课堂与实际课堂相结合的形式,探索“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航空类通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在,此项工作正在稳步开展中。

三、航空类专业课程与“航空概论”课程贯通建设

为了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我们对航空类专业课程和“航空概论”课程进行了统筹处理,并尝试进行贯通建设,主要包括如下措施。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3

除了对中国航空事业进行传播和报道,《航空杂志》对其他国家的航空事业也进行了较多的关注。苏联、日本、欧美国家的航空业,是重点介绍的对象。面对中国航空事业的落后状况,《航空杂志》刊载了一批介绍世界先进航空技术的文章,如1935年第5卷第1期的《美国陆军机之大改装》一文,介绍了美国陆军部制造了超重轰炸机的情况。

传播主体多具有航空专业背景

《航空杂志》的作者以具有专业知识的空军技术人员、军校教官和专业学者为主,他们大多数具有留学背景,学习和了解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航空科技知识,有着丰富的航空专业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杂志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钱昌祚、侯竞寰、饶国璋等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在《航空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航空科技的文章,成为《航空杂志》的传播主体。《航空杂志》具有留学背景的撰稿者人数多,撰稿数量也非常多,以饶国璋为例,他在《航空杂志》上发表《奥秋斯基计算飞机性能之方法》(第1卷第5期)、《飞机之略史(附进步表)》(第1卷第8期)、《飞机之安定》(第3卷第4期)等20篇文章。

宣传“航空救国”

《航空杂志》在出版过程中,“航空救国”理念贯穿于始终。杂志传播航空知识,就是希望公众认识到航空的重要性,支持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从而最终达到航空救国的目的。

许多作者在《航空杂志》上撰文论述“航空救国”思想。《航空杂志》在创刊首期就提出“航空救国”这个概念,促进国人的觉醒,让国人认识到航空事业和技术的重要性;张慕超在《航空事业与国民革命》一文中呼吁:“实行航空救国,努力航空建设,完成国民革命!”②《航空杂志》对“航空救国”思想的阐述为两种形式:一是从宏观角度来论述航空的重要性,航空事业对于国家、民众、民族的影响;二是从具体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实现航空救国,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对策。《航空杂志》刊载了大量提倡“航空救国”的文章,成了宣传“航空救国”的重要平台。

灵活运用传播技巧

为达到向普通民众传播航空知识,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航空杂志》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并注重加强与读者互动。

《航空杂志》强调通俗化和趣味性,在征稿启事中要求:“用浅鲜透澈之叙述,助一般国民了解应有之航空知识”、“为除文字之枯燥,引起读者之兴趣,并刊载一切趣味盎然之小品文字与漫画”。在强调语言通俗化和趣味性的同时,《航空杂志》采用了大量的图片或图解,使航空知识和信息在传播时更直观、更具吸引性。《航空杂志》使用图片和图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文章旁边附有图片、图解等,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另一种方式是设置图片专栏,刊登与航空相关的照片,介绍各国新型飞机、飞机师等。

为了让读者对杂志的编辑和出版情况有所了解,编辑者经常在刊物中用“编辑室的报告”、“编辑小言”、“本刊征文”等方式与读者进行沟通。在杂志栏目变动时,多从读者的角度进行考虑。例如,《航空杂志》从创刊的第3期开始(1929年1卷3期)新设了“航空乐园”专栏。在该栏目的“开场白”中,杂志呼吁“航空乐园民众化”,明示“凡爱阅本杂志者,不论老少,不分性别,均有投稿之权利”。

《航空杂志》在航空科学技术与广大民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提升了民众对航空事业的了解,为航空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航空杂志》传播了大量的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和航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航空业的发展。

注释: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4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航空工业的投入,航空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航空院/所/厂对高校本科生专业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期许。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作为飞行器动力工程的核心学位课,同时也是航空动力专业的特色课程,在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当前航空科研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课程特点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基于部件性能参数优选及各部件共同工作条件,通过热力学计算及分析,获得满足飞机飞行要求的发动机整机总体性能参数。由此可知此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属于发动机的顶层设计。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最终确定了部件设计参数,并应用于部件气动结构设计以及发动机总体结构布局设计,是发动机设计的第一步,其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结构的可实现性、可靠性及成本等。因此,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是发动机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

(2)需提前掌握部件工作原理。部件原理课程包括叶轮机原理和燃烧室原理,用于保证选取的部件性能参数在当前的工艺、加工以及成本范围内可以接受。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这个特点使其通常被安排为本科期间的最后一门专业学位课。

(3)教学内容抽象。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实际是分析发动机在不同飞行条件下能否可靠、稳定、高性能工作,仅关注各个部件的匹配情况,而不关注部件内部的流动机理,使得整个分析为黑箱操作,同时由于整机教学实验成本过高、缺乏发动机设计实践环节,使得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偏于抽象。

2.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特点,总结几所航空院校教学情况,发现《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部件工作原理知识的缺乏或掌握不深容易影响学生对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中抽象内容的分析偏多容易降低教学趣味性,同时由于发动机原理作为本科期间最后一门专业课程,紧邻研究生考研,这几方面原因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教学手段单一。最近几年由于本科招生人数的激增,而教师量增加相对较慢,使得大班教学成为常态,通常一个班级有60~120人或更多,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学过程常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不能形成差异化教学方式,且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3)实验教学缺乏。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包括数值仿真实验及台架实验两类,现有的数值仿真实验仍停留在总体性能计算方面,缺乏部件设计及仿真的实验,使得学生对于利用已有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出一台发动机还没有任何概念;另外,由于台架实验台成本昂贵,高校里很少有相关实验,而学生下厂实习内容很难见到发动机整机试车试验,使得学生对发动机性能随工作条件的变化的理解仍停留在定性层面,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

3.社会需求

最近十几年,随着航空工业的蓬勃发展,且越来越多的航空毕业生进入航空单位,使得航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如下:

(1)学以致用。在提高生产效益的追求下,用人单位希望应届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角色变换,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减少实习培训时间,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并为单位创造收益。

(2)提高素质。本科生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

4.课程教学的思考

基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航空单位对本科生专业素养的需求,作者针对此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明确学习目的。明确本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区别,最重要的是知道这门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获得怎样的结果,在航空发动机专业中占有怎样重要的地位,即回答“为什么学?学什么?有何用?怎么用?”的问题。而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讲解主要集中于知识的传递,类似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对课程的意义并不清楚,以致于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没用的,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由于航空发动机专业是工科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及社会性,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意义,有必要从教学环节以及实践环节进行加强。

(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由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中理论分析部分偏多,故在课堂教学中除了PPT演示之外,有必要增加视频展示、小组讨论等环节,并与最新的航空发动机发展动态以及故障分析相结合,使得课程教学形式丰富、理论简单、与时俱进,从而提高此课程的趣味性及生动性。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虚拟发动机试车台,结合建立的真实发动机试车台,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性能参数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航空发动机原理给出了发动机顶层设计方法,同时学生前期课程中已修读了部件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已可以独立设计一台发动机出来。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明确航空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安排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出一台发动机出来。

5.小结

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课程教学的思考及建议,这几点也是本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5

一、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定位

(一)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航空服务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倾向于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将很容易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民航业的建设发展需要,就很难顺利求职就业并取得成就,自身的人生价值也难以实现。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培养高职业素质、强适应性的合格航空服务人才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已变得极为重要和刻不容缓。

(二)职业素质的涵义

所谓职业素质,就是指劳动者在先天生理和心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在职业生涯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劳动者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个性、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情况等方面,能够综合体现出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

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其工作岗位,得到更快地发展。按照民航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当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职业素质。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的内容以职业道德、情感、信念为核心。

(三)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航空服务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所能从事的就业岗位比较多,总归来说都是航空服务一线服务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从民航服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来看,民航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有四点:符合行业要求的外型条件、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扎实的职业技能。大多数航空企业对航空服务业的学生从事民航工作的思想素质也有所要求:一是热爱生活与工作,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二是努力工作,不怕吃苦;三是不怕失败,充满自信;四是注重细节,把握全局。

航空服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能力和素质。在理论知识上,航空公司各部门的业务内容、工作流程、服务要求等相关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知识,基本的公务文书的写作知识,服务礼仪的知识,社会交际的基本知识,以及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等,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在能力上,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对航空各部门的服务工作和管理能力,办公软件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良好的交际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等;在素质上,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人文修养,具有服务和团队意识,能吃苦耐劳、敬岗爱业等。

(四)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构成

航空服务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要结合学习过程和工作情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身份和职业身份相融合,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如何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建立与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要以实践应用为目的,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具备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实践教学要强化能力培养,校内建立各种实训室,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训练;其次是积极开展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岗前培训,与民航企业寻求积极合作,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职前培训;第三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努力与企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培养出一批具有航空服务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为民航事业更好地服务。

二、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

根据航空服务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性质,并且从航空公司以往对求职者的面试过程能够反映出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航空服务分为两大块,一是飞机客舱服务,二是民航地勤服务。航空服务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飞机客舱服务,它的服务质量能够直接体现出整个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航空市场竞争激烈,航空公司要想占领市场、取得乘客的信赖,直接为旅客服务的空姐的外在形象和服务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航地勤服务方面,工作人员良好的仪容仪表和服务表现也能够起到体现民航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形象的作用。具体来说,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热爱工作,时刻保持工作激情。航空服务工作并没有一般人理想中那么美好,那么轻松,实际上民航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并且作为服务行业,一旦自己的服务工作没有达到要求,有可能受到旅客的投诉,所以成为一个航空服务人员,一定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做到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对旅客热情、有礼貌,能够抵制外在环境的诱惑,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第二,努力工作,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能够吃苦耐劳。航空服务工作服务流程复杂,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十分辛苦,面对复杂的乘客类型,随时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和各种突发状况,需要工作人员灵活应对,这样的工作压力是十分大的,没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是做不好服务工作的。

第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民航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立足于市场并且长久的生存。航空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各种类型的乘客或货主,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更多的乘客,就必须提高企业各基层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应当成为航空服务专业从业人员的一种自觉思想。

第四,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航空服务工作需要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乘客,每个人的性格和说话的习惯都不一样,航空服务专业从业人员一定要学会沟通的艺术。在服务工作中,一句话的不同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面对不同类型的乘客需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如对待老年乘客,一定要耐心,不厌其烦地细心地为其解答各种疑惑;对待乱发脾气的乘客,一定要从始至终保持平和礼貌的语气,微笑服务。

第五,努力学习,掌握各种业务知识。航空服务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比如相关的地理知识、气象知识、飞机的设备组成等等。比如,一个空中乘务员,在飞往某个国家或城市前,首先需要了解该航班目的地的基本概况,还要了解该航班航线途经的国家城市的基本情况,还有紧急情况的处理办法、服务技巧以及飞行中的工作流程等。可以说,航空服务工作人员,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不但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还要有丰富的内在知识储备。

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侧重方向

航空服务专业与其他专业有着本质的职业区别,本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地面服务岗位和空乘岗位,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职责包括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乘客安全和展示企业形象。民航企业对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职业素质要求,员工在个人形象举止、语言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工作态度和处理异常与突发事件能力方面都要符合企业服务标准中的职业要求。为了让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和达到企业职业要求,学校应当更加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要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依照航空服务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自主的展开系统化、综合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是培养良好性格和品格。航空服务工作需要时刻与乘客进行沟通交流,每天将在机场和飞机上与各种类型的乘客直接打交道,性格开朗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相反性格沉闷的人可能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航空工作人员将会承担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比如空中乘务员的工作,飞行航班航线时差的不同,飞机上各种难以应对的突发状况,性格刁钻的乘客,都会给空中乘务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任劳任怨的品格,承受不住工作压力,就难以胜任这项服务工作。在学校教学中,教师需要经常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学生随机组合,在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组织多样的班级活动,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并能够养成容忍他人和关心他人的品格。

二是学习礼仪知识。航空服务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是“掌握知识、强化能力、养成素质、善于实践、具有较高礼仪修养的民航服务人员”,对于礼仪知识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传授礼仪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操作技巧。该课程强调扎实的服务礼仪理论基础,着重教授航空服务礼仪技能,需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在实际教学中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在实际的训练当中,主要强化训练学生的行为规范、语言表达、礼仪规范等方面,使学生逐步达到民航企业的要求。同时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民航的服务性质,理解服务性行业的职业特殊要求,培养对突发事件和问题的应对能力,让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学习微笑服务。微笑往往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构建出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一个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微笑会使人倍感亲切,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是一种礼貌与涵养的表现。经常微笑的人会让人觉得更具亲和力。航空服务工作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工作人员要学会微笑服务,微笑服务不仅仅是表达一种情绪,更重要的是与乘客们感情上的沟通,微笑能够表达出一种“我愿意为你服务”的态度。微笑好比剂,让人在于其交往时感觉自然轻松,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微笑服务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学校里,学生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同学往往都会冷眼相对,但航空服务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对每一个人都要热情友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言传身教,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用自己的言行带动整个班级学生,让学生都能做到以微笑待人。形成微笑的习惯,在以后的工作岗位自然能够做到微笑服务。

四是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航空服务人员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乘客,需要经常用外语与人交流,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是有较高要求的。对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听和说的能力。航空服务人员一定要具备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够掌握紧急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航空服务专业外语教学,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突况,如飞机发生紧急状况,乘客乱发脾气等情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结束语

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培养要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培养出有着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够更好适应航空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为航空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先梦瑜.如何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J].考试周刊,2013,(50) .

[2]裴绍亮.“航空热”后的冷思考――浅谈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12) .

[3]金良奎.基于职业素质要求的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管理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1) .

[4]洪玲,刘秀丽.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定位及构建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

[5]王艳霞.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办学水平的探索[J].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2013,(3) .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6

航空vs航天

先来解释一下航空航天专业究竟指的是什么。其实,航空和航天有很大区别。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天器和航空器。

举个直观的例子,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还有,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除此之外,在飞行速度、工作时限、升降方式等多方面,航天器和航空器都有差异。所以,航空航天类既是一个整体,两者又要独立对待。

前景篇

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无论从军事国防还是经济国力上讲,都有着中流砥柱的地位。

从军事意义上讲,在现代战争中,空战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像军用飞机、导弹、航母这些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和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从经济意义上讲,航空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因为航空航天产品往往综合了许多高、精、尖的先进技术。在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仅对航空航天事业是意义重大的,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另外,航空航天中像民用机这样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如大型客机。

就我国现状而言,航空航天水平还很落后,尤其是航空业,战斗机主要还是依靠国外进口发动机。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极具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会持续旺盛,在最新的调查中,航空航天专业已经成为最被看好的专业之一。

学习篇

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4个专业。第一个专业做的是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包括外形和结构设计;第二个做的是飞行器动力装置和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属于核心技术;第三个在于“制造”,对飞行器的零件加工与成型工艺、装配工艺独成一门;第四个是学习民用领域的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到了研究生阶段还要深入学习航空航天环境模拟与控制系统设计、航空航天生理和生命保障。但要注意的是,航空航天并不局限于这几个专业,它更包含像信息、能源、制造等的技术综合。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简单地讲,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最主要指的就是对飞机、导弹等飞行器的设计。这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飞行器整体的设计,也包括飞机的结构设计与研究。可想而知,这样的工作肯定不像网上的军事迷个性化地画一些飞机设计图那样简单有趣,而是需要在十分深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综合一切实际因素进行最优化设计的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参与飞行器总体和部件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学生对数学、物理、力学等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飞行器动力工程这个专业从广义上讲就是能源动力工程,而对于航空航天飞行器来讲,就是飞机和火箭上的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提供飞行器所需的动力装置,被称为“飞机的心脏”。 对于一架飞机而言,往往发动机的成本占了飞机总成本的一半,而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又是飞机制造中难点中的难点。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必备工具。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能够设计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一定能够制造出来。因此,许多关键技术的制约瓶颈不是在设计能力上,而是在制造能力上。制造能力越强,可设计的空间就越大,技术水平就越高。制造技术不仅仅制约着飞机制造行业,更影响着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也就是标志着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的制造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造工程基本理论和飞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飞行器制造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对飞机机械原理感兴趣,希望做一名飞机设计师,这个专业就适合你了。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航空、航天环境模拟及控制、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能力,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在民用领域从事热能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从事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7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进行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它既包含空中运输环节又包括地面综合物流处理环节,通常会以机场为立足点,协同空中运输的地面物流处理环节,涉及物品装载飞机前后离开发货人或到收货人的包括地面配送、装卸、简单加工、仓储、空运、信息支持等服务的有机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促使航空物流内部不断升级,这就使之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复合型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还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以及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物流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满足航空物流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要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人才以推动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二、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1.航空物流人才链培养现状

由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拉动的物流人才,尤其是航空物流人才需求紧迫,同时,与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强关联的高科技产业链也对以航空物流为特色的复合性人才需求旺盛。能够满足这样的产业链需求的航空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结算、报关、报检、运输专业、仓储专业、物流信息和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而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一些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这远远满足不了航空物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目录统计,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及其方向的高等院校已达171所,其中,本科院校为47所,占全国本科院校的7.355%,占全国高校的3.239%。但这些学校的物流教育多属于社会物流教育,即只包括基础物流课程,而缺乏特色物流教育。因此,在缺乏良好的智力支撑的情况下,航空特色型物流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航空物流业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链,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最大瓶颈,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整体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2.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调研了航空物流链上具有代表性的多家企业,航空企业大田集团有限公司,机场货运企业上海东方远航物流有限公司,运输企业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等,各位领导明确指出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知识的物流专业人才。

(1)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

作为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专业,应让学生掌握航空物流的基本知识,例如航空货运的流程,航材仓储的管理,航空运输经济等。特别是国际航空物流人才是短缺的,现代航空物流中国际航空货运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且未来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大,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物流、报关原理等相关课程。

(2)企业需要航空物流业务流程优化人才

航空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它需要与多方面的部门和人进行接触,企业需要的航空物流人才要掌握本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能够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3)企业需要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

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离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

三、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适应民航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坚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的物流实务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航空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组织和全程实时控制等技术与方法,能在航空公司、机场、物流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能力结构要求

按照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的了解,学生应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达到以下规格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①掌握公共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②掌握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金融类、会计学五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③掌握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与设计、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①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计算机应用和语言文字表达的实践基础能力;②具有物流与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第三方物流经营管理、供应链物流全程监控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③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制作、科学研究等规划设计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②具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作风;③具有从事航空物流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3.课程总体结构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思路是采用平台加模块的形式,通过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航空物流专业方向的成组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的开设,进一步理清了课程体系设置的层次。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板块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型运行机制。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充分体现课程的层次性,在加强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及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时,搭建公共必修课教学平台。

在突出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系统论、物流学理论、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基础上加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特色课教学、综合素质课教学互相衔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由英语和计算机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构建课程实践训练机制;由教学实习、专业调研、学年论文、科技活动等构建专业实践训练机制;由教育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构建综合实践训练机制。从总体上讲,在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实习环节上互相渗透并实现互动,在知识结构上体现拓展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特色分析

1.内部培养专业的特色

考虑到航空物流这个新型专业的特殊性,针对调研中提到的需求特征,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全面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分别是仓储,业务流程重组,航空货运和国际物流。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分析可看到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增加了与航空物流有关的课程,包括民航货物运输、航空运输经济、航空法、空运地理和航空危险品运输等课程,增强了课程的专业性。

(2)物流管理最主要的两个领域是运输与仓储,在航空物流中最能体现这两个领域的部门是航空货运部门和航材部门。所以增设了“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这门课程。

(3)把案例教学溶入到每门物流课程中,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重要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着重考虑时空安排,做到合理有效。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结合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兴趣,在选修课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具有学科前沿性、民航及物流管理应用背景的特色课程,培养有一定特长的本科毕业生。开设了“航空危险品运输”、“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课程。

2.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基础能力是人才基本素质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专业技能的实施。从航空物流企业的需求分析中得知企业迫切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原来招收的毕业生明显感觉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了实践课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新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现将直接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航空领域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曹允春:基于民航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民航科教研究,2007,4,5~8

[2]梁军李济球林建华:物流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J].中外企业家,2007,3,36~39

[3]陈 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6期22~23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8

文献标识码:A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理论知识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技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能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设《专业认知》课程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开发并实施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学生刚刚踏入校门时,学生往往并不了解所选择专业属性,盲目地接受外界各方面积极或消极信息的影响,而对学习和就业方向作出一些较为错误的判断。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学生入学时开设《专业认知》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专业认知》课程的主要内容

1.职业认知

以往专业认知课程首先介绍专业信息,培养目标等,不直观、不形象。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让学生首先对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有一个直观和具体的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介绍与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相关的职业。还有一个就业途径就是申请直招专业途径,当兵入伍。介绍往年直招专业士官的报名时间、条件和待遇。然后根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进行介绍,包括地域、薪金水平、招聘条件等等。

最后选取从事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相关工作的典型人物进行介绍,且选取不同年级、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优秀毕业生将职业成长经历、工作成绩以及职场感悟等予以介绍,使学生增强专业信心,树立学习目标,进而介绍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的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成长

介绍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毕业生从职场新人到技能专家的职业成长进阶。向学生介绍民航航空器维修基础执照(AV)专业和部件修理执照(包括航空器电子附件修理执照AVC和航空器电气附件ELC)的申请条件、考试内容、执照有效期等内容,强调英语的重要性。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通过对职业认知和职业成长的介绍,来反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原因。知道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了解哪些是公共基础课、哪些是专业基础课、哪些是专业主干课,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介绍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并介绍“双证书”制度,即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至少取得相关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

4.专业发展概况与教学资源

介绍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发展概况,包括何时开办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就业率,就业分布(行业、企业、地域)所获荣誉等。教学资源包括实训实习条件(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师资条件(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精品课程、编写的教材等。总结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教学特色和优势。

5.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高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的特点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方法指导包括如何安排时间、学习技巧、考试准备、学校图书馆利用等等。具体包括如何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利用QQ群和飞信与老师联系、沟通,如何利用精品课程和网络公开课进行学习等等,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专业认知》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1.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指请从事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工作的能工巧匠和往届不同年级、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优秀毕业生等,在进行讲座和交流前,要跟这些人员有个沟通,确定讲座的主题和范围,不能由来者任意发挥,以免言语不慎,将一些负面情绪带给学生,比如抱怨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等,给新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走出去”,指带新生走出校园,到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相关企业去参观,了解工作的环境、工作的内容等。但要注意新生对企业感到好奇,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也不要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2.系统安排

《专业认知》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课程,它与校内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需要系统的安排。各有侧重,但是并不重复。

3.课程组的建立

《专业认知》课程的施行并不是一个老师可以承担的,它需要集合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所有教师、辅导员、相关企业人员的参与,需要建立一个课程组,群策群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生刚入学时,上的《专业认知》课是否能够达到好的效果,跟整个课程组是分不开的。

4.有反馈

《专业认知》课程并不是灌输式教育,要学生被迫承认这个专业有多好,上这个专业多有前途。要允许学生在上课的过程有不同的想法,老师要做的是疏导,而不是置之不理。课程的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进行适时的调整。

结 语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认知》课程,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成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专业发展概况与教学资源、学习方法指导五大部分组成。旨在使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学生在入学之初对专业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9

综合美国知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有几个特点:重视基础理论方法的培养,专业基本课程主要是机械、制造、设计、力学等工程类基础学科以及建模、数据处理、计算机知识等基本方法;选课体系广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设立多门限选课或任选课,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能通过选择某一系列的课程,确立不同的专业方向;管理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每个学校均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管理和工程技术结合的课程。较普遍的有人因工程、工程经济、质量管理、物流工程等管理和工程制造技术的综合课程。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作为中国民航大学的特色专业,应以民航为背景,紧密结合行业特色,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等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点,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主干学科为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从纵向来说除公共基础课以外,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性环节等,符合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除主干公共基础课程之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根据培养目标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置。从横向课程分类和专业所需掌握知识点角度来看,所有专业课程包含的知识体系包含了5大类课程。

1.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

工业工程专业应以基础课程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包括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工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可靠性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课程。

2.航空维修相关知识:

我校的IE专业应紧密结合民航机务维修背景为行业服务,此类课程包括机务工程英语、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飞机机型、航空安全管理等。

3.IE管理类:

此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航空维修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基础、工程经济学、维修生产运作理论等。

4.维修管理及技术专业课程: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及课内实验的学习,将机务维修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相融合,此类课程应包括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航空器适航管理、航空维修质量管理、航材管理、航空维修工程与管理、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复合材料修理技术、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应用统计学等。

5.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在航空维修方面的动手能力,接触机务维修实际,包括认知实习、金属工艺实习、飞机发动机维修实习、飞机系统实习、飞机维修基础实习、发动机系统实习、维修管理工程课程设计等。这些课程体现了我校IE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航空维修的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理论为核心,以航空维修管理为落脚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办学思路。使学生掌握较厚实的航空器维修的理论基础,不仅能从事民用飞机维修相关工作、维修工程管理类等维修管理工作,还能从事工业工程资源优化方面的工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能较好地适应民航业的用人要求。

三、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整体来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向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使用: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讨论教学法等。(2)使用紧密联系实际的高水平教学资料。针对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模块独立编写一个针对当前航空维修领域最新动态、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框架完整的讲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3)基于民航实际的航空维修管理的声像资料。针对课程知识点及讨论的问题播放一些实际工作现场的声像资料,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的理解更直观深入、接近实际。(4)推荐一系列国际上该领域畅销的书籍,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应用情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自编与之配套的精品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先进,内容丰富,形式呈现立体化。例如:实施精品教材工程,编制多媒体课件,将案例、应用软件、双语教学和实验等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不仅能系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了解到实际应用情况;同时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1)基础IE技能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为核心,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四个层面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既突出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系统思维,更强调创新能力和实用性。鼓励和提倡创新型实验,实现从验证模仿型实验(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工作测定等)向设计创新型实验(装配流水线设计、生产计划的优化算法、生产与物流系统模拟仿真实验、自主创新项目等)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2)航空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国民航大学的IE专业实践环节可利用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及航空维修企业,如国航、南航、东航、AMECO等企业,作为学校IE教学实践基地,使实践环节全部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航空企业运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将民航维修企业运营中跟工业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环节:工程文件管理、飞机排班计划编排、维修质量管理等作为模拟实践的主要内容,根据与航空公司合作项目的契机开发仿真实验系统或与相关单位共建联合模拟实验室,把企业搬进课堂。这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专业,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由于我校作为国内唯一的民航综合性高校,引进高水平具有民航背景的人才较为困难,所以师资的后期培养尤为重要。针对IE专业实践应用性的专业特点,可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积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和民航企业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推动与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和科研发展。根据师资队伍的学术背景、教学经历和教学能力,探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模式,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10

一、构筑多模式顶岗实习的依据

(一)企业类型差异是实施多模式顶岗实习的重要因素

广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三大机场和无比巨大的货源生成量,全国3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通过广州集散。随着世界四大快递巨头之一的FedEx、UPS亚太转运中心纷纷落户新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以及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进驻珠海航空产业园,可提供就业机会不少于50.53万个,使之成为中国中南部地区空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分属于第二产业的航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民航运输业的物流服务岗位,连同为航空工业服务的航空器材分销企业和为民航运输服务的货运企业,因企业类型差异,各公司自身的特点,其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时间需求、岗位需求、数量需求也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客观上要求顶岗实习形式上的多样化。

目前在我们国家的航空物流专业的顶岗实习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类:

(1)航空制造业及分销业: 需求增长、学历要求高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航空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呈上升趋势的,目前国内一些飞机制造公司纷纷上大飞机、大项目,也新成立了一些独立的航空器材配送中心,在用人上普遍采取高学历、并有工作经验。

(2)民航运输企业:学得专业、有淡旺季区分

职业状况:这一类企业中大部分的岗位入职的基本条件是必须获得国内外航空运输行业协会颁发的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岗位专业程度颇高,其行业标准非常严格,涉及国家、人民财产和生命的安全。不仅如此,民航货物运输由于受季节的影响,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淡旺季之分。

(3)国内货运企业:需求量多、层次复杂

职业状况:所有的国内货运企业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中小型货贷公司,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大型货代公司例如伯灵顿则待遇要好得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但在货贷公司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型货贷公司,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航空物流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能充分锻炼能力。大的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行业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目前广东地区航空制造企业及器材分销企业有200多家,以白云机场为始发和目的地机场的国内外航空公司有60多家,各类型货运公司7400多家,种类繁多,差异明显。

(二)宽口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多模式顶岗实习的重要保证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学校的发展定位,要服务于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专业培养的人才,确实达到行业标准、符合行业岗位任职资格、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实际需要,具有职业范围覆盖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宽、就业率高等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实施多模式顶岗实习。通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教学组织、以岗位要求为标准的考试考核、以企业实际需求的顶岗实习等方面,实现对人才的专业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组织安排,一部分时间学生在校内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另一部分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通过专业认识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训练和顶岗实习等多层次、多阶段的实习方式,形成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有机结合的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严格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与企业携手共创工学结合运行全程管理体系。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学习学期I、与工作相关的学习学期II和工作学期,教学组织安排具体见图3-5-16。

图3-5-16 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

①学习学期I(第一学期~第三学期)。A)新生入学职业、专业教育。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对新生进行职业、专业教育。B)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操作流程及行业企业各种规章制度。C)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期。主要包括货运市场营销、货运、货物进出境报关报检、货物保管与库存控制、货物收运、危险品运输、飞机载重与平衡、机坪操作、装卸搬运操作、货物配送和客户服务等多项技能应用项目训练,由团队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和指导完成。

②学习学期II(第四学期)。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包括物流仓储信息系统操作、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运输信息系统、配送信息系统、自动立体仓库、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物流设施设备操作项目实训。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训练,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操作流程等工作任务,完成简单的设备操作任务,并参加助理物流师认证考试和物流技能大赛。其中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由企业兼职教师实施教学。

③工作学期(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工作学期的主要任务是顶岗实习,安排或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岗位,时间为8个月,完成岗位适应性、胜任性训练,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完成。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学习航空物流企业现场知识和技术规范,培养航空物流应用能力;接受航空物流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会与人相处;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履行航空物流职业岗位职责,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

二、多模式顶岗实习的总体设计思路

(一)基于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顶岗实习教学体系

在设计理念上,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依据民航特有行业标准以及以航空物流操作、管理、营销、服务等职业岗位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等技能培养目标,集中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

(二)基于就业导向开展顶岗实习教学组织

紧密结合航空物流人才就业需求现状,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实习课程教学,形成在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具有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

(三)基于行动导向选择实习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重视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技能、工作知识,而且还要重视让学生以什么方式来获得这些技能和知识。根据课程培养目标要求,按照工作过程设置课程结构,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形式,设置合理的顶岗实习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保证。

三、多模式顶岗实习的实施路径

依据航空物流运作流程(见图3-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空港区域内企业群主要包括航空公司、机场及货贷、航材贸易、飞机维修等相关企业。

面对这么多企业,我们的瓶颈是如何让学生走进空港物流区?国内外航空物流企业的行业规范、准则、岗位要求如何融入我们的教学过程?面对拥有高科技、现代化、自动化的航空物流业,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如何保证?专业教师如何提升国际化航空物流教育能力?解决的思路是双向沟通,逐渐渗透,深度融合。(见图3-2所示)

(一)无报酬选派学生顶岗实习,为企业直接选材开辟窗口

面对正在高速发展的空港区域企业群,我们走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双向沟通,聘用企业专家为客座教师,无报酬选派学生顶岗实习,为企业直接选材开辟窗口,增进彼此了解。经过多次努力我们聘请了CAMECO、南方航空公司、白云机场、珠海通用航空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专家,为该专业客座教授,使他们了解基于行业标准的航空物流专业人培养模式,了解现有学生的职业技能,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对学历要求高的企业优先选择顶岗实习学生,试行1-3个月的无报酬顶岗实习,期满经企业考核合格后,签订有偿的5-7个月的学生顶岗实习协议。

(二)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为订单式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为增加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我们与企业合作步入了第二阶段:向纵深发展。通过聘请企业精英授课与合作开发学习领域,缩短了企业与新员工的磨合期。2007年11月起,民航快递华南分公司的三位专家陆续来到我院,为师生开办“航空物流实务”系列讲座。这些合作使企业和学生有了更为深刻更为直观的双向了解,也让学生对将来的实习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航空物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就是我们与白云机场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的结晶;同样的合作还有与中国航材进出口有限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机务工程、FedEx等项目。这些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为我们带来了08年实习订单,民航快递、南方航空公司机务工程部领导承诺在未来的与年内,每年安排50人左右的顶岗实习。2008年1月18-22日,FedEx来我院招聘30余人,这是该公司首次以第一方身份在国内大专院校开设招聘会。

(三)旺季顶岗实习,淡季上课,为短缺企业提供用人需求

中小货运公司、航空公司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岗位受航空运输淡旺季影响,对顶岗实习学生的需求不确定。为了保证学生宽口径的就业市场,满足这些企业短期的用人需求,对一次性需求30人以上的企业开展旺季实习、淡季上课的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在每年的行业旺季都要派送到这些企业进行为期1-3个月的顶岗实习,淡季回校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在第三学年下半年,完成为期5-7个月的航空物流相关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11

一、增设基于行业标准的四年制高职航空物流专业的必要性

(一)航空工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数量需求越来越多

广东省是中国中南部地区重要的航空经济大省,拥有航空器制造、销售、维修与民航运输、等完善的航空工业产业链。辖区内以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航空工业制造企业、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为主的航空器维修企业及中国航空器材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等航空器材贸易与分销企业多达200多家,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公司、深宝安机场、珠海机场等三大机场等航空港为主的已用和在建机场18个,进出广东省内机场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等国内外航空公司130多家,各类型货运、快递公司7000多家。这些企业对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8年~2012年,随着世界四大航空快递巨头中的联邦快递(FedEx)亚太转运中心在新白云机场的正式运营、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亚太转运中心在深圳宝安机场启动,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进驻珠海航空产业园,使得广东省内航空工业产业链上各类企业,在“十二五期内”对航空产业特有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下于50万个。目前广东省内只有一所民航行业高职高专院校,无法满足省内航空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对特有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

(二)航空工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

分属于第二产业航空器制造业的航空器材供应保障物流与属于第三产业民航运输业的航空物流服务岗位,连同为航空器制造与维修服务的航空器材贸易与分销企业和为民航运输服务的货运企业,因竞争的压力,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用人上普遍采取高学历。如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3届校园招聘简章”中明确规定招聘基本条件为:国家“211工程院校、中国民航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经教育部认可的“Times全球大学排名前400的海外知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2013届校园招聘简章”中规定招聘基本条件更高,院校更严,只在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组织2013届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而广东省内现有普通高校中,尚无一所航空类本科教育层次的院校,无法满足省内航空全产业链对高职、应用性本科、工程硕士等不同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

(三)航空工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优

我国的航空企业为了长足发展,对人才需求已向业务精、技术全面、综合素质高的方向发展。如“南方航空公司2013届校园招聘简章”中要求“基础和专业课程补考或重修科目不超过2门”“国内大学毕业生,本科学历需取得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含)以上证书;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需取得国家大学英语六级(含)以上证书”“国外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要求有6.0分及以上的雅思成绩或60分及以上的新托福成绩”,深航甚至提出了“在校成绩优良,必修科目无补考记录”的严格要求。

南方航空公司2013届校园招聘民航货运主要岗位指标年需求信息

(本表摘自“南方航空公司2013届校园招聘简章”)

从“南方航空公司2013届校园招聘简章”中不难看出,航空企业人才招聘需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学,即要有国内外知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层次的教育背景;其次,关注的是所需岗位对应的相关专业群;第三,重要的是学业综合成绩。

从现在广东省高等教育的现状看,增设四年制高职航空物流专业建设,满足广东省内以航空工业制造业、销售业、维修业、民航运输服务业为目标服务市场的航空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有机衔接航空物流专业人才中职、高职、应用性本科、工程硕士等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对高职院校基于航空产业链航空物流岗位群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和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活动也必将产生示范引领和积极推动作用。

二、增设基于行业标准的四年制高职航空物流专业的可行性

(一)教育部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关文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6年,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申请在基本修业年限范围外,适当延长或缩短相关专业的修业年限。”高职的四年制完全是因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延长了一年学制,目前辽宁、贵州、天津等地开始了4年制高职的试点。

(二)行业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经验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物流专业创建于2003年,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开设航材贸易与管理专业,航空物流专业2010年也成为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航空物流专业建设至今,已累计招生2200多人。目前已毕业6届,毕业学生1100多人,为航空物流类企业,特别是广东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才,在教学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根据学生实习就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本专业学生普遍能吃苦,而且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声誉较好,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高。该专业就业率97%,毕业生对学校和专业培养的满意度90%。

三、增设基于行业标准的四年制高职航空物流专业的发展目标及建设途径

(一)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增设基于行业标准的四年制高职航空物流专业,与民航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航空物流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以行业、地区企业航空物流人员职业岗位技能专业化教育、职业岗位技能鉴定认证为主体,兼顾航空产业准军事化教育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育一个以航空工业制造业、销售业和民航运输业为目标服务市场的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建成为一套能满足社会成员在职学历教育、学分银行需要和教师、学生、企业员工泛在学习需求的优质共享教育资源。

(二)建设途径

基于国际航空器材物流配送、民航运输、国际快递业务等行业标准,与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民航快递华南分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航空物流企业通力合作,按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航空物流运作流程,构建“行业标准+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一体的高职航空物流高端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与航空物流各环节的行业标准深度融合,专业学习过程与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有效整合,学习能力培养与工作能力养成相一致。

1.学生与准工程师角色相一致

基于行业标准的四年制高职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企业的高级技师、准工程师,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学生成为在校学生的同时,也就应成为企业预约的员工。因此,在校学习要严格按照职业岗位技能专业化标准进行教育,实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学做”同步,“学生”和“准工程师”的双重角色身份。

2.行业标准与教学大纲相一致

基于行业标准的四年制高职航空物流专业人才是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的专业应用人才,是熟练解决企业实际现场问题能手,因此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执行教学计划重要教学文件的教学大纲,制定时必需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能深度融合国内外航空物流行业标准教学大纲,使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依据具有鲜明民航行业特色,把行业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标准、工作手册、企业工作流程、企业应急情况处理办法等融入到教学大纲中,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与企业、国家和国际行业标准“双标”融合。

3.教学场所与工作环境相一致

基于行业标准的四年制高职航空物流专业人才是培养熟练解决企业实际现场问题的能手,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航空物流专业课程学习情境,增设企业现场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场所是在真实的企业现场工作环境中进行,开展的课内专业项目操作实训与企业现场教学的顶岗实习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新形式,使学生学干结合、身临其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了学校和企业或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一。

4.在职学历教育与学分银行需求相一致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12

Wen Xin, Zhang Wenhao, Qin Yuqi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structure which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bining with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y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ed up the content,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to aerospace technology” as a liberal textbook, this article given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and reform proposals about the textbook of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Key word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更加引起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关注。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先后成立航空航天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与此同时,一些普通高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也将航空与航天(也有的学校称为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或航空航天技术博览)作为通识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和体会,并参考欧美高校开设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探究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目的和方法等。

1 我国专业化教育模式的问题与通识教育

1.1 现阶段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特定社会背景(生产力亟待恢复)中的选择,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并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知识领域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过去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一个最优目标了,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做得越好,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面临的情况可能就越糟糕。

社会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旧的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的工作岗位不断出现,高校里专业调整的步伐,无法跟上社会职业更新的速度。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

1.2 通识教育起源和目的

通识教育,国外称“General Education”,也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4]。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6-8],当时大学的学术分科过于精细、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20世纪,通识教育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今天,欧美大学仍在不断完善其通识教育。如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经经历五次较大的通识教育改革[7-10]。

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古代。《易经》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论衡》认为“博览古今为通人”。所以,通识教育旨在培养“通才”,它的培养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重视培养人的情志等。

2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意义

航空与航天课程在我国一直是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的公共必修课[1,2],其目的首先是为学生未来从事航空航天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培养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专业导论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一些普通高校将航空与航天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其教学目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通识教育不仅能增加大学生专业课以外的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航空与航天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向往飞翔的梦想由来已久,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万户飞天的勇敢实践,表明了古老的中国人渴望飞向蓝天的美好愿望。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绩,学习伟大的航天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3 鼓励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勇于攀登

学生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了解航天先驱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航天开拓者的眼里,“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奋进,敢于开拓创新。

2.4 启发学生规划未来人生

航空与航天知识可以启发和拓展人们的思维,尤其是航天器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人们对宇宙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重新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的意义。飞过天的宇航员大多存在一个共识:“地球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生命仅仅是宇宙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记得有位美国宇航员说过,“昨天的梦想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梦想是明天的现实。”随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很多人开始重新思索这些问题,人类存在的意义何在?人类怎样存在?

3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教材问题与改革

3.1 教材方面的问题

航空航天技术在非专业大学生眼里,是十分神圣的,因为宇宙的奥秘神秘莫测,很多大学生对航空与航天课程比较感兴趣。作为通识课,目前我国没有一本适合通识教育的教材,大多采用“代用”教材,如《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航空航天技术》等,由此带来很多问题。

(1)专业性很强

翻开《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教科书,插图不少,可是大部分是平面图、结构图、流程图和设计图。对于非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内容过深,尤其是文科学生,没有工程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2)内容单调乏味

细看“代用”教材的文字内容,大多是定义和概念,枯燥乏味,对非专业学生而言,即便把这些内容熟记于心,又有何意义?另外,由于书本的空间有限,介绍性的内容往往类似于纲要。

(3)课后练习或思考题没有价值

思考题是运用大脑思考后得出答案的题目,而目前的“代用”教材章节后的思考题,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以第一章课后思考题为例,“试述直升机的发展史,试述火箭、导弹发展史”,很多学生认为是“百度题”,学生只要灵活运用手中的工具,就可以“百度”到答案,这类题能算是思考题吗?

(4)条理性很强带来的问题

航空与航天是两个明显不同的概念和领域,尽管有联系,但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能混为一谈。目前的大部分“代用”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每章都是以飞行器设计为主线,航空器、航天器和导弹与火箭等内容相互交叉[1,2]。如不管是火箭发动机还是航空发动机,统统纳入同一章节,对于非专业学生,理解起来稍显费力。再如,《飞行器构造》这章内容中,既有航空器的构造,也有航天器的构造,根据整体教学效果分析,这种航空航天结构的相互交叉会导致概念的混淆。

另外,由于中国基础教育多年形成的以学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加之应试教育的长期导向作用,使基础教育在单一学科教育上越来越深入,学科分化加剧,基础教育功利性越来越明显,而在人文、心灵和智慧等通识教育方面却越来越弱化。基础教育已经走向思想单一、思维狭窄、僵化,缺乏思辨性、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航空与航天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专业课的附庸,其重要性并不比专业课低。“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好航空与航天课程,掌握其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好地开阔思维。

3.2 教材改革的建议

对于航空与航天课程,只有拓宽知识面,全面介绍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这门课的内涵。为使学生具备开拓新领域的基础,课程内容应具有前瞻性,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在反映学科前沿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航空航天技术涉及领域之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保持课程的完整性也值得探讨。作为面向非航空航天专业学生的通识课,该课程内容应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需要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由风筝飞行延伸到飞机,由早期火箭延伸到各种导弹,由嫦娥奔月延伸到阿波罗飞船,由恐龙灭绝延伸到宇宙探索,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实例中汲取航空、航天和航宇知识。国外有一本航天知识方面的书,名字起得非常好,叫“没有公式的航空航天技术”,值得我们借鉴。

以笔者在神舟飞船、卫星及空间防御领域的工作体会以及在北京、南京几所大学讲授航空与航天知识的教学经验来看,对于航空与航天的通识教育,其知识与内容应该注重“启蒙”,致力于开展大众化的教育,太过学术化反而会让人失去兴趣。教材应该具有趣味性,可以漫画的形式展开。现在已经有的《漫画线性代数》《漫画统计学》等一系列的趣味教科书,以漫画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学习到很多知识,两全其美。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课程的教科书可以参照这种形式。

4 结束语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旨在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宏观任务、飞行过程及定性的知识方面,让学生通过对航空航天探索过程的学习,认识“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的内涵。真正认识“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水平的竞争,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了解航空航天先驱们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辉煌的航空航天历史。而不应该过多地描述技术及其材料性能分析、机构设计、通信与仪表等工科技术的细节。特别是对于基础理论的要求,应该建立在普及教育的数理化基础上,尤其注意不要作为专业导论。希望改革后的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虎.“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07(7):78.

[2] 邢琳琳,马文来.公共选修课《航空航天概论》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57-258.

[3] Orillion M F.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and student outcomes: The case of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at a research university[J]. 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2009,58(1):1-18.

[4] 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金娟琴,谢桂红,陈劲.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44-45.

[6] 庞海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0(2):63-66.

[7] 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航空专业的理解篇13

在一片欢呼声中,在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中,各类业外媒体抓住这一新闻点,纷纷对新规做出了“吸人眼球”的报道——有的认为这意味着我国低空空域的全面开放;有的认为这是军方在移交低空空域管制权;有的认为中国通航的春天已然来临……于是,投资界又是一番冲动。

随着形势的愈演愈烈,政府意识到了市场对于新规的过度反应,于是官员开始出来“辟谣”,主流报纸开始给出“正解”,逐渐地,市场从火热重新又归于平静,大家开始更关注政策的实质,并恍然醒悟一一原来,中国的低空管制丝毫没有放松,通航的春天离我们依然遥远,我们都高兴得太早了!

那么缘何一项没有太多实质内涵的政策出台会激发这么大的群众热情,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的解释一一这至少说明了三点:一是通航概念在舆论引导下,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二是目前中国的通航产业的确是政策依赖性极强的行业,政策上哪怕有丝毫的改进或者明确,都会释放不小的“活力”;三是大家等待了太久,太渴望政策“甘露”了,任何一项利好政策的出台都会让人欢欣鼓舞。

新规出台背景

对于中国通航的政策,很多普通投资者包括一些业内人士,都缺乏准确和完整的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通航政策缺乏独立的体系,很多涉及通航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涵盖在大航空的法规体系中,人们只有全面了解大航空的法规体系,才能弄清楚一些涉及通航的管理政策,而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尝试;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航空政策更新太慢,很多陈旧的规章制度历经几十年不改,已经极少有人提及,但从法理上说,它们依然有效,且在实践中,它们依然存在。

比如本次出台的新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据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处长靳军号介绍,实际上这不是一项新政策,而只是对旧有政策的“修订”,这项旧政策就是1984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使用飞机执行各项专业任务的规定》。之所以此次修订没有继续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名义,是因为新规涉及的内容完全在总参和民航局的权限内,从政策制定和的程序上来讲,这样做更加规范。

仔细研究旧规定,可以发现,其对通航飞行任务(旧规定称为专业任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一般通航飞行任务,均“由民航部门办理”,并不强制要求审批,也就是说可以不审批(事实上,之前一直在如此操作),只有涉及国家安全的通航飞行任务,才需要和军方协商,得到批准。

比较新旧规定可以发现,旧规定的基本精神与新规并无二致,首先不存在军方让渡管理权的问题,其次在新规出台之前不存在一切通航飞行任务都需审批的问题。新规的出台,只是在说法上更加明确、专业,并根据常年的实践,增加了部分细则内容。

如果大家对于通航政策有系统的了解,或者政府在出台新规时,能够对旧政策的背景有详细的介绍,恐怕不至于引发广泛的误读和误解。

核心问题无解

新规的出台,只是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但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可以做的事情是否允许自由去做,而这才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

媒体的误读和公众的误判,还在于没有弄清楚飞行任务审批和飞行计划审批的确切含义,以为放开飞行任务审批就是取消了管制,实际并非如此,新规出台非但没有放松管制,反而更加暴露了之前中国空域管理的复杂。在新规出台之前,中国政府和军方对行任务和飞行计划进行双审批制,体现了两套不同的管制体系,一套对接总参,一套对接空军。现在,虽然对接总参的体系已经明确表态放松了(事实上,它的存在从来就不影响一般通航任务的执行),但另一套体制依然存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放松的迹象。它就是飞行管制,也就是飞行计划审批制度。

飞行管制现状

要理解当前我国的飞行计划

靳军号

中国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处长,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本次出台的新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实际上不是一项新政策,而是对旧有政策的“修订”,这项旧政策就是1984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使用飞机执行各项专业任务的规定》。新规的出台,更加明确了有关规定,有利于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新规采用“负面清单”的方式表达,体现了“法无禁止即合理”的理念。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