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实用13篇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1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我们精心构建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流程,帮助教师明确改革的目标追求、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入格”,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基本理念和模式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提升——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2、自主学习 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交流。

3、合作探究 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索之后,首先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共识。

4、训练提升 运用自学和合作中学会的知识做题,解决有关材料题目或教师精选的模仿性训练题和拔高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5、均分评价 测评分为课时测评、单元测评和综合测评。课时测评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多采用“无分数评价”的方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课时达标题后,各小组交换批改,然后公示各小组平均对题或错题个数。

6、反馈巩固 对达标检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合作研究,解决错误知识,让未射中的靶子再射一次。最后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对未能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落实补救措施,力争“堂堂清”,并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给本组成员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全员过关。

小组合作学习和均分评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识的形成,也促进了校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 借鉴先进经验,制定教学常规

1、备课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教师应认真备课,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写好教案,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高效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7)如何进行反馈矫正,要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8)要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堂堂清”。

2、上课

(1)用简短的话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导向。

(2)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三大原则:

“三讲三不讲”原则: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必须讲,而且要讲透;对于学生已经会的、通过自学能会的、讲了也不会的坚决不讲。

实效性原则:将一些表演性、虚假性、无关教学效益与质量的环节坚决删除,减少无效劳动。课堂上该砸“死”的要千方百计砸死、记牢、练熟;该搞“活”的则必须调动探究、讨论、想象等各种手段搞活。

反馈矫正原则:将诊断性反馈、过程性反馈、形成性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堂堂清”。

(3)控制“讲”与“练”的时间关系,训练时间总和每节课至少达到20分钟。

(4)规范课堂管理,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不举手就提问或回答问题。

(5)提高自身素养,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3、作业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实践性作业。

(2)作业量:每周作业次数至少为周课时数的70%;每天每科作业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作业批改:要标出学生出错的地方;要进行二次批改;备课组内批改符号要统一;提倡写鼓励性、人本性批语,使作业成为师生情感、知识交流的园地。

三 基于问题解决,深化校本教研

第一步——核心攻坚,初建规范

教改初期,学校组建了由校长挂帅,全体业务干部和10多名重点实验教师为核心的课题攻关小组,通过论坛、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初期实验探索,让老师们明确了主要改革措施的理论依据,明确了课堂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初步构建起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规范。我们先后总结并在各班教室内张贴过“学习小组管理办法”、“自主学习基本规范”、“课堂讨论基本规范”等,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尽快养成倾听、质疑、表达等新课堂所需要的学习品质。

第二步——专题研究,突破瓶颈

我们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突破课堂改革中的“瓶颈”类问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主课堂有效性。学校梳理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自主学习效率问题、课堂学习中的游离学生问题、课堂讨论有效性问题等,作为招标课题提供给各学科备课组,备课组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关。

第三步——模块指导,提升效益

进入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把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研究深入到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将课程划分为:语文、英语、数学、理化、史地生政、音体美综五个模块。围绕研究的目的进行有针对性地研讨,重点是各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有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等,着力提高各学科、各环节的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2

一、低年级本科生前沿全校公选课的背景和特点

低年级本科生前沿全校公选课《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是笔者于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申请开设的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该课程是北京邮电大学第一门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前沿课程,也是全国高校中较早开设的大数据相关课程,面向各个专业的大一本科生开设。该课程由于其课程受众及讲授内容的特点,通常具有以下一些低年级本科生前沿全校公选课共同的特点和问题:(1)课堂学生人数较多(通常150人以上),一般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难以实现充分的课堂参与、课堂互动;(2)学生专业背景知识差异很大,课程内容涉及面及深度不好把握;(3)低年级本科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数学、计算机基础相对较薄弱,前沿教学内容不适合特别专业、深入。

二、《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教学模式改革的依据。《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课程是笔者于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面向北京邮电大学2014级本科新生开设,由于是首次开设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仍然采用了较为稳妥的“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整理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中有关对该课程建议和意见的内容后发现,220人中有169名学生(76.8%)提交了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内容;169条反馈意见中,有109条(64.5%)反映“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会影响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55条(32.5%)反映应当增加课堂提问次数和课后思考题来调动大家的学习主动性,有53条(31.4%)反映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实际案例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1)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大班授课课堂,如果采用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一般会带来课堂互动较差、学生参与感不强的问题;而如果希望利用分小组讨论、分小组报告展示的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也容易带来诸如分组较多、讨论展示时间仓促的问题。本研究采取新颖的“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即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前4次课由授课教师进行课程入门内容介绍同时安排分组及后续周次安排;从第5次至第15次课将每次2个学时的上课时间分为前后两段,前面1个课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展示根据特定主题总结、整理的相关材料,后面1个课时由授课教师点评并扩展介绍该主题的相关内容;第16次课由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和展望介绍。选课的同学按照每3―5人分一组,可以分为30―40组;第5―15次课分组汇报展示,每次课确定1个“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相关的前沿主题,并安排3―4组学生就这一主题提前搜集、整理材料并准备汇报、展示;为保证每次课汇报展示及讨论的充分性,每次上课开始从准备展示汇报的3―4组中随机抽出2组进行现场展示汇报,其他1―2组作为“评委嘉宾”进行现场提问及评分,其他同学也可以积极参与汇报内容的提问。对于现场展示、汇报的小组,其评分依据是其汇报的情况及“评委嘉宾”的评分;对于台下作为“评委嘉宾”的小组,其提交的展示、汇报材料及现场提问情况,均纳入对其评分依据。(2)专题领域案例与实际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探究。《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对前沿,而授课对象的本科生是刚进入校园的各个专业的大一新生,其数学、计算机基础相对较薄弱,因此课程内容及深度的把握也着实有些“众口难调”,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本课程针对“大数据时代的管理问题”涉及的多个应用领域和场景进行专题讨论,针对每一个专题讨论和场景分析,一方面让学生根据专题内容准备汇报展示,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要精心选取针对该专题的领域案例或实际研究分析项目,使用实际的大数据分析和管理的方法、技术进行处理,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切实领会大数据分析的内涵和精髓。(3)多媒体材料与课前分享相结合的教学材料探究。与授课教师仅仅使用PPT讲授知识相比,适当使用视频、Flash等多媒体材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的《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课程授课过程中,笔者使用了《淘宝数据盛典》、《未来的云计算生活》等视频资料加强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直观化理解,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在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的课程中,笔者扩大了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在课堂授课内容中的分量,例如针对技术细节较多的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方法,选取合适的多媒体材料(如TED论坛相关视频),辅助学生了解相关技术方法的内涵和精髓,并努力将多媒体材料与专题讨论联系起来。此外,授课教师还引入了“课前分享”这一新颖的环节,即每次开始上课讲授具体内容之前,首先分享1―2个授课教师最近看到的“大数据”相关的例子、新闻或趣闻,以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把握时效性前沿动态的目标,例如“十张世界地图带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BBC大数据告诉你:怎样获得诺贝尔奖”、“全球航空网络与(埃博拉Ebola)病毒传播”、“拼数据的双十一”、“大数据让‘马云们’知道了太多的秘密”等,力求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新闻融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模式改革效果评估

通过采取以上打破“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本研究希望并预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笔者从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获取了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以及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大数据将时代的管理》课程的选课学生对于该课程课堂教学评估的匿名打分数据。基于该数据,笔者将两学期选课学生对于与教学模式改革效果相关指标的打分做了独立样本的均值t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之后,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性、教学效果及教学气氛活跃性、课堂师生的交互性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多样性的打分都有统计显著性地提高,也反映出《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基本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纪德奎,姚军.从“潮课”现象看高校选修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5-69.

[2]袁文翠,于文娟,马瑞民.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11-113.

[3]荆晓艳.关于改进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几点意见[J].甘肃科技,2010,(16).

[4]王晓东,吴雅琴.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教育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7.

Teaching Mode Reformation Exploration of Frontier Public Selective Courses for Junior Undergraduates

―Using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in Big Data Era” as An Example

MA Bao-jun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3

1教学内容的优化

以往的功能材料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功能材料专业英语的重点词汇,科技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主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和资料,为后期的深造和工作打下英语基础。而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功能材料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有团队精神、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使用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解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4-5]。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仅仅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交流能力,听和说的能力也十分重要。所以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统筹考虑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合理分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使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鼓励学生大胆说英文。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在进入本科阶段后,只有第一学年有英语课程,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很少,并且大多数学生基于各种原因不敢说英语、害怕说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内图书馆资源获取最新的音视频材料,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专业知识交流和技术沟通,为后续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2课堂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能材料专业英语是一门集专业知识和英语于一体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要对专业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课后要进行广泛的英语听力练习和英文科技论文的阅读和翻译。课堂是教学育人的主渠道,教师要结合讲授法、互动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雨课堂和MOOC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入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课程学习QQ群,及时和学生进行问题交流,鼓励学生使用万方数据库、知网和webofscience进行专业资料检索。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模拟国际会议,开展课堂专题报告和学术交流。通过互换教学身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锻炼学生收集材料、筛选材料、总结材料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使得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功能材料专业英语的重点词汇,掌握专业英语的基本翻译技巧和写作技巧,还可以获取检索专业资料的能力,利用所学专业英语知识进行学术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考核总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办法考察学生的听说能力,也不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并且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容易让学生忽略平常的学习,导致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的考前现象。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将课堂英语互动、英语专题演讲和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纳入考察范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相长,让教学过程成为双方主动介入的过程。

4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推动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袁斌,曾美琴,胡仁宗,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金属功能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87:75-77.

[2]郑学晶,徐慎刚,郑晓莉,等.《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高分子通报,2020,8:80-85.

[3]朱敏,朱钰方.《功能材料学》课程全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1-62.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4

多年来,我校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了课堂教学以“乐学、会学、主动学、创造性学”为目标,每学期有重点地开展教学研讨,特别是对新教材的研究,我们多次利用每月一次研讨日进行校教研会、年组教研会活动,我们先后召开了“新教材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指导交流”三种课型研讨会,青年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大奖赛,并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全县课堂教学大奖赛”“全县课堂教学落实新理念研讨会”。召开了“新课改中如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组内教研会和“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校内教学研讨会。这些活动为青年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另外,我校进行教研活动,听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把重点放在评课上,开始由各年组组长、骨干教师带头进行评课,再点名让青年教师进行评课,现在已发展成为教师自发地、主动地进行评课,而且每一位教师结合新理念都能评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师们在教研中互相切磋、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和研讨,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着实提高了学校的教研质量。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学习,系统总结获取多种直接信息的经验,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培养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我们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在3~6年级开展研究。研究的形式主要有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和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自然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社会即课程,针对学生实际,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学校先确定大课题,三、四年级围绕“人与自然”展开研究,五、六年级围绕“人与社会”展开研究,各班学生根据大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小课题,并自由选择各种方式开展研究、交流,为防止流于形式,每次汇报交流时都要求老师通知教务处,教务处领导尽量抽出时间听课,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不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于是上学期我们针对实际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指导交流”示范课,对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如何进行交流汇报进行了研讨,这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至于结合学科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交流汇报,然后师生把资料进行完善和整理,我们也要求老师每月至少进行两次汇报交流,另外,每学期末我们还要组织学生撰写结题报告并进行答辩。

三、有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精神和我校的实际,通过筛选比较,我校开发了三套校本教材,即:“小才子”阅读积累教材,“小书法家”书法教材及“校园英语脱品秀”英语教材。这三套教材我们已尝试使用“小才子”阅读积累教材为1~3年级学生提供了成语,为4~6年级学生提供了优美散文片段,为全校学生提供了古诗、名言,使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小书法家”书法教材我们师生共同使用,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基本功,“校园英语脱品秀”英语教材也是师生共同使用,全校教师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和教研日到校参加200句课堂用语培训,现在我校多数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能自如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和学生对话,这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师生共同得到发展。另外,我们本学期还编写了一套口才班训练的教材,尚在整理中,准备下学期投入使用。

总之,课改实验以来,我们深感课改的辛苦,也体验到课改的快乐,当然面对困难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会继续努力,力争把我校的课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5

教育只有改革,才有希望;而空间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教育革命。[1]根据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等文件精神,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岗位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以‘世界大学城’为课程平台”的目标要求,基于“行动导向”的范式开展了课程改革与建设。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在此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管理相对于以往的管理手段有所不同,更方便也更全面地监控课程改革的全过程。

一、空间应用于课程改革管理的优势

1.传统课程改革管理的弊端

(1)纸质材料过于浪费。在以往的课程改革管理中,需要印刷大量的文字材料,组织人员学习。同时在课程申报、验收过程中也产生很多纸质材料,不方便保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过程监控不够全面。课程改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课改过程的监控,以往主要是通过听课来进行,看课改是否真正落实到课堂上。但是听课对听课人员的时间要求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只关注到了课堂45分钟,不够全面。课后学生情况怎么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都关注不到。

(3)资源推广不能到位。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想以课程改革带动课程的全面发展和专业建设,所以课程改革的成果推广也是课改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管理手段中成果推广只能通过公开课、文件等形式进行,好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资源等不能随时随地学习,持续性不够,影响力不够。

2.基于世界大学城的课程改革管理的优势

有了世界大学城这一网络平台,课程改革的管理就变得很轻松、很全面,同时改革的成效也更好。

(1)管理更快捷

通过在空间上建立相应的管理地图,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更快捷地关注课改所有对象的实时动态。例如课改管理小组地图,申请验收教师地图,课改辅助团队地图等。

(2)管理更全面

除了深入课堂听课,利用空间,可以更全面地关注课堂。例如所有课改教师都必须在空间设立课改专栏。这样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空间看得到课改课的建设情况,学生的反馈意见,其他同行对教改课的评价等,发现问题及时留言让老师改进,让管理可以更立体。同时教师课改的资源可以通过空间看出是平时积累的还是一天两天突击完成的,是否达到了边教边改的目的。

(3)资源更节约

所有课改的方案、申报材料、验收材料等全部省去了纸质材料的环节,所有过程全部通过空间来完成。教师可以随时查阅文件资料,同时在申报、验收环节,评委全部通过空间来评审,教师也可以随时查看评委的评审意见,及时改进。

二、空间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管理手段创新实践

我院从2011年9月开始进行了学院课程改革,全院共有176门课程成功立项,基本上每位老师申报了一门课程进行改革。从启动课改到目前为止,所有课改管理的环节都是在大学城空间平台上完成的。课改管理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空间基本了解课改的动态,有针对性地检查课程改革的成效,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1.课程改革管理导航

既然是利用空间进行课改管理,那么所有课程改革管理小组的每个管理成员在空间里都必须建立“课改专栏”,如图1所示,同时在个人空间首页上,都建立了课程改革管理导航,如图2所示,便于管理。一般导航栏中要体现课改的文件精神、课改的过程监控文件、课程的教师地图等,方便管理者也方便教师查阅。

2.管理环节手段创新

(1)申报管理

课程改革是否能达到目标首先取决于是否有好的课程建设方案。在此次课程申报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办法是网上申报、评委实名制评审的方法。

因为本次课程改革涉及的面很广,全院教师人手一门,所以申报的组织由系部完成,而学院通过空间查看申报情况。教师将完成好的课程建设方案上传到自己的空间专栏下,由系部将地址发给相关评委查看。

因为有空间作平台,我们就可以利用外校的优势资源,请外校专家担任评委,例如:电子工程系就邀请了铁路科技、铁道职院、化工职院等兄弟院校的专家评委进行评审。评委评审后以实名落款,将评审意见上传到评委的空间专栏如图3所示。由系部进行意见汇总,教师通过系部管理人员的“课程改革管理导航” 查看评审意见及时修改。如有意见要交流的,通过空间私信或留言版可即时交流。

(2)过程监控

课改的建设方案写得再好,如果过程监控不到位,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判定课改质量的好坏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听课。有了大学城为平台,相关人员听课可以通过现场听课和观看公开课视频来完成。

听课教师现场听课后除了当场和教师交流外,还可以将听课记录上传到空间上,同时通过私信、留言等方式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有效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在每位课改教师的空间专栏内都会有至少一堂的公开课视频,通过视频也可以了解到课改课堂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同时留言和教师沟通。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6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一般为专业知识的论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学术性。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初步写作的能力,笔者采取的方法如下。

1.师生互动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传统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是先讲解词汇,再阅读和翻译课文,这样的课堂单调且冗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虑到语言教学的特殊性,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尝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简单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提前布置作业,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每次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再随机指定学生朗读并讲解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最后教师结合专业内容进行点评,并讲解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和专业词汇。这样,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适当进行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在多媒体及网络等教学手段已广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为此,在每次课文内容讲解结束后,笔者播放一些相关内容的科普性英文短片,比如介绍高分子材料合成、成型、应用等方面。由于刚学完相关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看、听、讲述,留下了直观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把一些信息量大、实用性强的专利、论文、技术标准等专业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传递了较多的信息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3.教学效果的检验

考核方式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巩固学生所需知识的重要手段。考核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平时主要考核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信息交流的能力,期末考试则通过试卷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以及快速阅读科技论文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环节后,教师要不断总结,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考核指标,根据考核结果来修正下一阶段的目标,设计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平时的阶段性考核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抽签选择一个题目用英语讲述,考察听说能力。或针对知识点,把常见的错误总结出来,引导学生纠错,考察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完成一次科研课题的汇报,学生自行分工,查找资料、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台汇报讲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7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技能型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如测量工程这样的艰苦专业,高职生占的比例更大。相比于其他层次高校学生,高职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虽然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测绘专业英语课程,但与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是专业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仪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为培养出称职的、能适应岗位需要并与国际接轨的一线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有必要对高职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1.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1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时有限

大多数高职学院将测绘专业英语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性质为考查课,约为40个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大部分基础性的专业课已经学完,专业性更强的部分如:工程测量、GPS、摄影测量与遥感等专业课同步学习,起到中应对比,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加之测绘专业英语词汇量大、组句复杂冗长、概念偏难,对于英语基础偏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1.2 教材难觅

测绘专业英语是很多院校测绘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选用的仍是本科教材。本科专业英语教材一般阅读篇幅过长、词汇量过大,选用这样的教材既影响教学效果又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极不相符。

专业英语教材不同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要求专业性更强。专业课程教材往往更新较快,采用最新的名词术语、技术规范,可以选择的版本数量较多,而测绘专业英语教材可供选择的数量原本就少,适合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材就更难找到,且内容陈旧,无法反映前沿的新科学新技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教师能力有限

目前,高职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教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兼任,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英语口语和英语教学训练,并且课程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测绘专业英语涉及的“大测绘”领域,而担任课程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仅对某些领域较为熟悉,实践能力不强,教学中不免影响到教学质量。

1.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一般沿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词汇讲解、语言分析、阅读、翻译、回答问题、写作等方式。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公共英语[1]]。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专业英语的专门性、实践性,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没能发挥专业英语的应有作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教师绝大多数采用讲授法,较少使用多媒体、网络等,课堂气氛沉闷,缺乏互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

2.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提高高职测绘英语课程重视程度,适当增加课时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在学习完测绘英语不久后,进行撰写毕业论文,论文中涉及撰写翻译部分、查阅外文资料,有的还需要使用到最新版本的英文界面软件。如果将毕业论文撰写与测绘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程教学实用性。此外,专业英语的课时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增加课时量。

2.2选用合适教材或自编教材

在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选用教材方面,选取适应高职生的高职高专类权威最新的教科书,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尽量缩小知识延迟。以我校为例:选用黄河水利出版社的高职高专精品教材ㄍ测绘专业英语》,难易程度比较适合高职学生,并且内容较为贴合测绘技术发展趋势。如果是条件允许的话,高校也可以组织师资自编教材,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或是专业书籍报刊的一些文章汇编起来,紧跟测绘行业发展趋势,保证原版语言的纯正性。

2.3提高教师水平

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首先应增加自身测绘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积累,还需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练习英语口语、学习英语教学技巧、坚持阅读原版外文资料和撰写英文论文。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出国短期或中期的学术交流和深造[2]。高校应把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教师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加大投入,储备一批胜任该课程教学教师团队。

2.4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学习,主要包括课文学习、专业词汇学习、构词法学习、课后阅读、专业文献知识、课堂讨论等多个环节[3]。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文同步学习中,演示测量仪器说明书、运行测量软件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合理布置作业,选取篇幅、难度、词汇量适中的,与课程学习很好衔接的英文科技文章提供给学生阅读翻译,以巩固课堂所学,延伸课外学习。

3.结语

专业英语已成为高职高专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当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重视不够、课时不足、教材难觅、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及师资水平有限等问题的背景下,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十分必要。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证明这些改革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高学习效果,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 谈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J]. 测绘通报,2002,增刊:80-82.

[2] 余正昊,赵斌臣,姚志强.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 考试周刊,2007(12):12-13.

[3]晁怡,郑贵洲,郭际元.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改革研究[J]. 测绘通报,2007(4):75-77.

通讯地址及邮编: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02160)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8

1项目教学法

1.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TheProjectMethod)起源于16世纪后期的欧洲建筑与工程教育运动。1918年Kil-patrick发表了名为《TheProjectMethod》的文章[3],正式提出了“项目教学法”。该方法自1992年引入我国后,立即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

1.2项目教学的内容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它体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性。目前实施项目教学法有两种模式:一根据较早的模式(如Woodward的模式),学生采取两个步骤:一是先系统学习某些技能和事实的课程,然后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和自我导向到合适的项目;二是根据较新的模式(如Richards模式),学生首先选择这个项目,然后讨论问题,并学习所需的技术和概念,选择所做的项目。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是“配角”。在角色转换中,促使学生带着项目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完成项目。

2项目教学与课堂授课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自主性

教学改革仍受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有限学时和教学大纲的规范化要求。因此,我校《图书馆利用基础》引入的是Richards模式的项目教学法,采取了项目教学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评分标准上体现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流程安排上包含3次教师课堂授课和4次学生课堂作品展示。学生的项目在第一次课堂授课时开始启动,项目实施过程与课堂授课同步进行,但不占用教学大纲的计划学时,全部在课余时间完成。小组长的推举、项目的确定、组织实施、完成项目作品、上台展示、学生成绩的组间和组内评价等各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教师不干预,只负责全程指导和解疑。

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3.1前期工作

我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对象是大一新生,共1800多人,12个教学大班,14个教师,规模较大。为确保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教研室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3.1.1各方达成改革共识

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指导,并提供上机教室及PBL教室。图书馆协调配备除教研室以外所有有教学资质的教师,组建优质的教学团队。教研室通过备课会和学期总结会,对教学改革的意义、教学方案的设计意图以及指导项目实施及评价等情况进行交流。

3.1.2制订详实的改革方案

包括情境材料、项目实施流程、项目作品模板、师生评分标准、分组登记表格以及师生联系方式等各类相关文件,按照“教师包”和“学生包”进行分发,确保教师和学生在实施方案时有据可依。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教研室精心组织15组不同题材的情境材料,涉及社会热点、医学事件、教育事件等。在材料的呈现方式上注意只做情境描述,不给予评论,也尽量不提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自拟问题,确定项目。同时,学生也可以不受现有材料的约束,自主选择其他方面的问题和项目。

3.1.3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第一次授课时由教师向学生解释方案设计理念和流程,展示情境材料,吸引学生由材料中提炼问题,拟定项目。同时,描述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崭新特点,使学生充满热情和期待地开始规划学习和项目的开展。

3.2实施过程

一个完整的项目由“情境材料引导并确定项目课题”“分析项目并制定实施方案”“执行项目”“项目探讨总结及评价”4个阶段组成。

3.2.1情境材料

引导并确定项目课题课程开始前教师先按各班的学生名单划分小组,由小组民主推选一名小组长。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材料自拟项目课题。

3.2.2分析项目

并制定实施方案组长带领全组进行目标分解、任务分工,分析实施项目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制订实施方案。

3.2.3执行项目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实施方案执行任务,组长通过各种方式协调合作进程,教师全程指导跟踪。小组可根据各成员表现,对学生进行组内评分。

3.2.4项目探讨总结及评价

小组完成项目作品(展示PPT及项目课题的检索报告\综述)后,在课堂进行展示汇报和答辩。教师当堂对PPT进行评分,并在课后对小组的检索报告进行评分;学生则进行组间评分,小组提交本组学生的组内评分;最后将“教师PPT评分”“教师检索报告评分”“学生组间评分”“学生组内评分”4部分成绩按照既定的权重进行汇总,即可得出学生的总成绩。

4实施方案的调整

从2014级学生的反馈来看,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和评分方案合理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教研室对2015级实施方案做了进一步调整。

4.1沿用“总分分配制”,调整组内平均分

学生的组内评分采用“总分分配制”。小组的人数×组内平均分=小组的总分,小组全体成员交流并讨论后分配总分,最终得到各自的组内成绩。2014级学生的组内平均分为90分,但若平均分设置过高会造成竞争性缺乏,导致部分小组成员怠工也能拿高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团结合作。因此在2015级方案中将组内平均分下调为80分,组员参与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干活少拿分不少”的负面现象大为减少。与2014级相比,2015级的峰值下降(平均分下降),成绩区间拉长(区分度增大),呈现更合理的钟形正态分布。因此设置适度的组内平均分,既可以改善学生成绩区分度,又是调控组内成员“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关键措施之一。

4.2减少小组人数,提高组员参与度

2014级小组的人数受到班级人数、课时安排、教师分配等因素的限制,有的教学班小组人数多达10-11人。因此会出现小组内几名学生完成相同任务的现象,但个别学生合作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认真参与的积极性。故在2015级方案中将小组人数调整为6-7人,尽可能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充分参与项目的实施。

4.3增加作品展示课提问、答辩环节

2014级作品展示课中每个小组展示的时间为10分钟,汇报结束后就进行师生评分,课堂稍显沉闷。2015级方案中,汇报结束后增加了5分钟学生或教师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答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讨论与思辨。

4.4细化学生评分标准,增加评分的可操作性

2014级方案学生的组内评分和组间评分的标准不够详细,学生评分比较随意。因此,在2015级方案中将评分标准进一步细化,增强了可操作性。

4.5调整师生评分权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成绩完全由教师评定。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本方案采取了“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2014级学生总成绩评分是教师和学生各占50%的权重(学生组内评价40%+学生组间评价10%+PPT教师评价15%+报告综述教师评价35%)。由于学生的组间评分和教师的两部分评分都是对小组整体评分,并对每位组员同等赋值,因此学生最后汇总成绩的区分度主要来自学生的组内评分。为改善这种情况,在2015级方案中将学生的组内评分权重由原来的40%提高到50%,教师的权重则下调10%,各部分做相应增减。由此,2015方案的学生评分总权重调整为60%(组内评价50%+组间评价10%),教师评分总权重调整为40%(课堂PPT20%+报告综述20%),学生的自进一步提升,成绩的区分度也有了明显加大。

5讨论

5.1学生制订评分方案的可行性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自学方面有了质的改变。但目前教改方案的所有环节均由教研室制订,仍由“教”方导向。从锻炼和提高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在现行的评分标准中纳入学生因素,如由学生自主讨论制订组间评分标准和组内评分标准,把“制订游戏规则”的自交给学生,无疑将会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也可能会带来其他问题,如学生习惯了服从规则,可能一时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快速富有成效地制订规则,容易导致整个项目的实施出现拖延,图书馆的兼职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指导、协调相关工作。

5.2设计调查问卷的可行性

目前对教改效果的了解,主要基于教务管理部门网站的教学评价表。从打分来看,学生对教研室全体教师《图书馆利用基础》的整体评分已达92.37分,在学校名列前茅。但是,教务管理部门的评价指标面向全校所有课程。为提高针对性,有必要设计专门的问卷调查,以便深入了解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内容、方案设计等各方面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但问题在于,填写问卷对学生课程成绩没有贡献,并且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如果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会成为一个“一厢情愿”的“理想”方案。

6结语

经过2年的实践,我校《图书馆利用基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受到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好评。新的教学方法,不但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锻炼了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自我价值和认同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尚需改善的问题,如图书馆作为兼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构,还应该注重提高馆员在教学理论和实操方面的修养。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9

当今,针对高职院校面向“校企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教育理念,为了更进一步落实高职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大对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学习与培养[3,4]。但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距离社会所要求的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就高职院校教育本身来讲,不论从学生学习方法,还是教材质量,以及师资队伍等均被对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目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时代和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度来认识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创新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实践,从学习方法方面、教材方面和教师方面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我们的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一、我国高职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现状

专业英语学习是大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区别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词汇、语句在英文中的表述,可有效扩展学生的词汇量、知识视野。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英语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理论研究与探讨相对滞后[5]。迄今为止,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上还处于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的阶段,大多数教学仍然以课堂、书本和老师为中心;在教学中存在重精读、轻泛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等现象,忽视学生的个性,缺乏师生互动,并且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另外,英语教材的选用一般没有明确、 统一的指导思想,过于强调自主性,忽略了指导性,因而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6]。最终导致学生步人社会后在英语应用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不能满足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对外语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经过几年教学实践与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基础

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底子薄弱,很多学生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据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在高职高专学校中60% 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7]。而专业英语是在两年大学英语的学习基础上开设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的就只是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目的一旦达到,他们就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在专业英语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8]。

(二)专业知识、英语词汇量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英文水平相对而言较低,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匮乏,在讲课过程中难度较大。并且,发现如果讲述的专业内容是学生所熟悉或了解的知识,那么整篇文章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基本上可以准确翻译、理解,而对于陌生的专业内容,就存在困难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或老师在平时的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另外,也与老师或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教学过程中,长期避开英语文献资料或英文版软件或过分依赖翻译工具的使用,如英语字典、电脑中的金山词霸软件、Internet等工具,导致老师和学生在接触英语文献或软件时不习惯,甚至翻译太机械化[7]。当然更更谈不上比较、判断、润色、加工。

(三)教材质量

各类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高职英语教学是由任课教师自由地选用教学材料,其英语教材的选用一般没有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过于强调自主性,忽略了指导性,因而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有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专业文献中选编某些材料;有的使用国内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但因其缺乏明晰的教学目的,课文间又缺少内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得很难达到提高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学生更难于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资料达到提高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之目的[4]。另外,目前大多专业英语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学习起来较困难,这样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上还处于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的阶段,大多数教学仍然以课堂、书本和老师为中心;在教学中存在重精读、轻泛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等现象。大多数学校安排英语教师讲授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英语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英语授课能力,但由于他们对专业知识不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造成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灵活地组织调整授课内容及流畅地讲授知识点;若选用专业的教师任课,这些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确实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传授与引导,但是其英语水平却无法胜任英语教学的需求。因此,这种落后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是目前专业教学的弊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比较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只能满堂灌,忽视学生的个性,缺乏师生互动,严重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并且,许多英语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并将卷面成绩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惟一标准,这种考核形式单一,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实践交际等能力。

二、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措施,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专业英语教学本身而言,其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译等知识的掌握。高职专业英语要求有实用的价值,翻译等满足实践需要,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革:激活英语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词汇量,扩展专业知识,改进考核手段,实现多目标评价,加强师资队伍及编撰高水平专业英语教材等方面改进,探索和尝试出多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师指导作用的教学模式[9,10]。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功底相对比较薄弱,许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英语不感兴趣,这当然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关。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知识进行机械的讲解,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枯燥无味的语法、词汇,学生便不感兴趣,因而也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促动力。作者的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1)上课前渲染气氛,为课堂内容的讲解培养情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种英语资料,优化教学内容并利用互联网增强师生的教与学的互动,从而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默契的配合、融洽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讲课时词汇部分由教师讲解,并进行一定扩充,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课文的讲解。

3)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介绍本堂客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并对相关内容扩展,以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专业知识。随后进行专业英语课堂,对每一节内容结合先前所讲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书面化翻译和专业化理解,学生觉得非常实用,反响很好。

3)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各种英语交际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英语故事角色表演、 英语日记讲述、英语论坛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状态,从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增加词汇量,扩展专业知识

在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水平相对较低,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匮乏的问题。但当老师介绍完专业词汇之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就相对容易;否则,文章就没法阅读,更无从翻译,这极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对于学生很陌生的知识或单词,能够提前安排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或词典做一了解,并在课堂上,由教师用母语简明扼要的将这一新知识介绍给学生,然后再进入英文文章的学习。这样,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准确把握专业词汇更利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而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的相似之处在于:语法知识相同、基本词汇相同。并且专业英语的语法相对普通英语简单,但在专业英语文章中,大多采用一般陈述性语句,不需要太多的修饰成分。而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专业英语文章中大量出现的专业术语。因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介绍本篇文章的核心专业术语上,这些关键词汇(Key Words)学生理解了,那么下来整篇文章的理解与翻译就水到渠成了。

(三)运用多元化考核标准

针对高职院校面向“校企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教育理念,为了更进一步落实高职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必须树立科学的考核标准,采取考试内容全面,成绩考评多元化,考试形式多样化(包括考试、口试与笔试、开卷与闭卷、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等多种方式),应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生产实践,逐渐推行多级考核和综合考核制度。

(四)加强师资队伍、编撰专业英语教材

教师是讲课主体,而学生是听众,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科技文献的讲解。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反映出来学生的状态比较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其水平的高低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高职院校应在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避免教师队伍组建的随意性的基础上,要不断引进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成立稳定的专业英语教学组织,指定分管领导负责,不得随意更动建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机构,制定教学研究计划,并通过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师资建设模式,逐步形成教研风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改革,并组织教师定期到基层企业交流学习,以提高自己对教学需求的适应性。另外,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制定相应教师管理条例与激励机制,促进教与学的和谐。

在编撰专业英语教材方面,由于高职教材在例题、习题的多样性、灵活性等方面有比较大的欠缺,因而传统教材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比较薄弱。在编写教材时,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出来的教材内容,最终是为学生学习用的。如果选择知识内容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兴趣、 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要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教材,突出其岗位特点;涉及各层次、不同侧重点的专业课程词语和知识,适当增加英语听说会话、应用文写作、译文等实践方面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教材改革的重点,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并通过讲练结合、课堂讨论 情景教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三、结论

国内应用型技术需求的迅速发展,导致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具体应用技术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英语要求。专业英语在高职院校类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应该实施教学改革,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考核手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而为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浅谈高职英语教学[J].教育战线,2008,5:110

[2]黎佛娇.浅谈对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教学方法[J].教育战线,2008.139

[3]罗建芳.浅谈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听说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08.9:1329

[4]梁爽.浅谈高职专业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3):100-101

[5]须海丽.试论我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其改进途径[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 1:56

[6]景小芳.浅谈我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1-103

[7]高海英.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教学平台,2011,9:39-41

[8]刘洪文.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J].科技信息,2011,18:597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10

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只注重英语素质培养的通用性,而未涉及到医学生所需求的医学英语知识和对专业语境的具体运用。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的大方向。因此,总结多年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医学院校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医学英语知识,其目的是为学生从事医疗保健服务和学习研究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讲授医护用语的常用词汇、询问病史、记录病情、用英语进行查房、书写病历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和药品使用等方面的医学英语知识,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日后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注重两种知识的衔接,使英语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教材的选用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一些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教材和材料,介绍常见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常用的医学英语情景对话;医务人员和病人常用医学英语句子。医学英语教材以医院科室及常见疾病为模块,涵盖医院常见科室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部及住院处。教材要以医学口语和临床会话形式展开,介绍常用医学口语、临床会话以及临床实践中英语的运用。对话选材要新颖,趣味性强,针对性强,要注重内容的广度、科学性和教学适用性。例如,要有目前备受关注的儿童手足口病等热门话题及其他热门疾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及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能力。并要附有词汇表,为学生牢固快速学习医学英语提供指导。针对每篇对话要有词汇练习、翻译练习和口语练习,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医学英语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医学英语知识由于晦涩难懂而在课堂教学上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既在课堂上引入录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视听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使知识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能够提高学生观察判断、想象及创造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医学词汇进行语言操练,正确的英文表达进行医患沟通,综合运用医学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医学英语应用能力。例如,利用挂图、人体模型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视觉语言环境;通过放映幻灯、教学录像、投影仪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听觉语言环境;在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与机会,提供更好的展现自我和发展的空间。

三、课外活动的深入开展

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还通过课外活动这种辅助形式继续和深入。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英语角,英语墙报,医学英语词汇、诵读、诊病、临床模拟演练大赛,职业情景训练等。这些形式的课外活动,向学生提供了英语语言输入的信息和多种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开设一个专门为同学们提供医学知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加大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为学生深入学习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展现医学生的多才多艺和大学生多彩的校园生活。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小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大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的医学英语实际学习和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使毕业生在工作中也增加了涉外业务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医学英语的职业特色。

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医学专业词汇和医学基本句型表达,达到即学即用的交流目的,为从事医学事业的学生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助一臂之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增加医学英语知识学习与实践,既重视英语教育与就业标准相兼容,培养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又增加了毕业生在工作中涉外业务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彭光飙.谈改革中的大学英语教学[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01).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11

一、授课形式

传统的授课形式注重将知识条例按照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种形式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使得学生不能发现学习的乐趣。全英文教学的授课过程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专业典型的课程为原型,使学生除了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的提高外,还促使其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全英文授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言氛围、思维方式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等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应在授课过程中做出一些改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分别尝试了以下改进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开拓思路。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多向学生抛出比较发散、回答面广的问题,开动头脑风暴,凡是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均应该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

在实验课上,除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其动手能力外,还应采取讲课与练习不同的结合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提问、思考,再提问、再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讨论式教学

在课程安排中,应在教学课程过程中穿插两到三次讨论试教学。在讨论式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会在这节课之前一段时间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应涉及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给学生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也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在讨论式课程中,对该问题给出一个理性的回答。另外,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作为该课程的上课形式。针对之前的学习,提出一个可讨论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辩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通过辩证分析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案例教学

选取比较经典、发生时间较近的煤矿事故案例,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措施、责任人以及从中应吸取的教训,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并且,通过分析使学生加强安全意识,为以后的就业提供经验,防止有同类型的错误发生,或在发生事故时做出正确的决定。以上是在教学课堂上做出的改进,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加深学习内容理解的效果。

二、教材建设

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型人才,使学生真正走在时代前沿,了解本专业先进技术,在课堂上了解一定的知识往往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引入一个领域,而真正要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刻认知还需要自己在这方面的大量阅读与学习。因此,除了改进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方式外,为学生提供一本既涵盖当今先进技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门课程,又可以使学生轻松带入的教材尤为重要。全英文教材的编写要兼顾专业与语言两个方面。例如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矿井粉尘防治”,在课程改革之前,本门课程的中文教材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调研、收集国内外同类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从中选取出几本能够很好地将本门课程的知识网络涵盖,并将其中较为基础的内容截取出来,结合优秀的学术期刊论文重新整合成一本适合国内本科学生阅读,能够在书中既学习到基础知识,也了解到学科前沿技术的教材。此外,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电子形式传播知识的途径成为一个教学的重要手段,这就为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记清楚或者有些小疑问提供了方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将上课全过程录成视频,经过剪辑后放到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使得学生带着新问题在新的一节课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本门课程专门设计了网页,学生可以根据网址登录到矿井粉尘控制这门课的网页中,这个网页涵盖上课视频、讲义、幻灯片以及教案等学习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学习。除此之外,如果学生仍旧有一些问题,可以在网页上留言提问,有专门的人员定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将传统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课上听讲提问,课下反复观看复习,完美地将课本与电子相结合,大大提高授课效率。

三、测试形式

传统教学中考试一直是作为鉴定学生最后成绩的标准,在全英文教学中也应当是重要的环节,但是怎样的测试形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该门课程主要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教学过程中的分布式考核形式,摒弃之前的一次考试就可断定学生成绩的形式,即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次不同形式进行考核,最终成绩应为几次考核按照一定比例的综合作为评定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对之后的课程进行调整,尽量使更多的学生达到理想的状态。在考核上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在授课期间增加几次随堂测验。随堂测验通常在授课结束后剩余的一小段时间进行,所出题目比较简单,往往是这节课或上节课的一些重点,学生只要认真听就可以记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此过程不允许相互讨论,独立式完成。2.安排课程论文大作业。教师在授课初期即将作业布置下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学生可在今后的授课中认真听讲,从中去找资料,或者在之后的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时间进行汇报,学生要将准备的内容转换成幻灯片上台汇报,在汇报结束后老师会针对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其中,老师布置的问题可以是多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取一道题进行发挥。汇报形式可以为单人汇报或小组汇报,若为小组汇报,其在课余时间需要找出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最终选取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而老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整个小组进行回答。老师根据幻灯片制作、汇报内容、表现状态等内容进行打分。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测试,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两次测试的得分进行整合,得出该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后的最终成绩。通过上面对测试环节的改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摆脱“高分低能”这种不良现象,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全英文教学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教学体系的合理建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校竞争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型人才。矿业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全英文体系建设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授课形式、教材建设、测试形式进行了改革,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合本专业的面向国际的人才,并在全英文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更正一些错误,完善考核措施,优化教学理念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吉平.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

[2]邵红红,黄根良,王兰.金属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

[3]帅传敏.对高等院校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秦志杰,宋友林,贾瑜.高校物理类专业课英文教学探索———以群论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12

1培养理念更新———瞄准前沿,顺势而变

BIM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能,正在推动着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的变革,有着越来越大的社会需求,正在成为我国就业中的新亮点。学生是BIM技术未来的生力军,是BIM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希望所在。所以本学期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在2013级开设了三周BIM实训课程。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BIM相关软件的建模流程,锻炼学生对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自觉学习的综合能力,分小组学习鲁班土建建模、鲁班钢筋建模的使用方法,创建三维模型;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收集与本题目有关的设计资料,结合BIM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如何解决的,写出实习报告,且用PPT的形式进行答辩,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教学模式改革———翻转课堂,学用结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新开课程,课堂上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模式,给每位同学分配了题目,让他们自己制作课件,课堂上利用5min的时间分享给大家。参与改革试验的班级召开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学习成果汇报会》,每个班按2人~3人分组,给他们按照绿建标准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室内环境保护,施工管理,运营维护,提高及创新等方面分配各自负责的领域,开了两次彩排预备会,对每位同学的演讲内容、PPT等进行了逐一指导点评,最后汇报会取得了成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表达能力。

3课程内容灵活———依托学科,面向实用

以《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首先利用有限的学时提炼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保留传统的讲授方式;然后针对发展较快的新型建筑材料及施工方法,由同学们以分小组的形式在课外进行调研,借助班导师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将调研内容制作成PPT带回课堂进行汇报,由其他组同学和导师进行提问与点评;并在期末举办了“我们要站在施工技术最前沿”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此次改革不仅使学生期末及格率提高了8%,并且充分体现出了班导师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在整个课程学习和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接受新事物、涉猎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信心,增强团队凝聚力。

4结语

通过前边几个教学改革实例可以看到,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了学生对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自觉学习的综合能力,基本实现了我们的初衷,老师和学生反映非常好。

作者:邹建奇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篇13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为教学服务的标准化考试,其考试成绩已成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用人单位视其为选择优秀毕业生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必须承认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多年来对我们国家英语人才的培养,对高等教育人才质量的全面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部分,随着新的情况、新的形势、新的变化不断涌现,四六级考试的方案每隔一段时间就做出一些调整和改革。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会,宣布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自改考试,为17年以来的首次改革,这次改革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考试大纲,开发新题型,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2013年8月,CET考委会再次对四六级进行题型改革。较之前的考试,为追求高信度,试题中客观性试题的覆盖面大,便于保证评分的客观性。这样,学生即使考了高分,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十分低下。要追求高效度,试题就要尽可能地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可以增加复合式听写、造句和翻译等题型。

几次改革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词汇部分虽然不再单独以完形填空、词汇语法等题型出现,但是其在改头换面之后,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在其他题型中。传统考试时,我们尚能与之光明正大地对决,改革后则有点暗箭难防的意味,但也逐步体现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快速阅读要求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总体逻辑走向(logic structure)、信息要点(key points);段落翻译要求更全面的词汇知识和句法应用能力。新题型能反映考生的英语真实能力,并逐步与国际标准化考试接轨,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更加具有权威性。

二、《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

教材是开展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材作为信息输入的主渠道,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戴波,2008)。同时,教材是教学的依托和指导,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规定学生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决定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决定课堂的取向(卢春燕,2004)。

目前,笔者所在高校的本科生使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NewHorizon College English)是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该套教材拥有课本、光盘与网络课程三种不同的载体,共分六级,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郑树棠,2008)。该系列教材自面市以来,便在很多院校得到了广泛采用。主教材的每一级分别有《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综合训练》,以及《教师用书》。经笔者调查,多数使用该教材的学校都采取了课堂教学以《读写教材》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以《听说教程》和《综合训练》为主的模式。除却本校艺术生外,其他文理工科全用《新视野大学英语》1-4的教材,艺术生则先进行等级考试,按照成绩优劣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班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1-4册,B班使用《新视野预备2》和《新视野大学英语》1-3册,C班使用《新视野预备》1、2册和《新视野大学英语》1、2册。本套教材词汇丰富,词汇量大,复现率高。1-4级的教材中覆盖全部的四级核心词汇,5-6级教材中覆盖全部的六级词汇。与此同时,每个单元都配有相关的词汇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对单词和词组的理解与记忆。

虽然《新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理念的缺陷,教材编写体现了以应用为本,听、说、读、写多位一体的教材设计理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放在了首位。但是有些编排方面的问题在学生的使用体会中逐渐被诟病。比如其虽然包括新世纪出版的新作,但文章主要来源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英美报刊书籍,题材和内容略显陈旧。此外,《新视野》词汇课文难度虽然都符合四级考试大纲,但是词汇的应用并没有讲解和发散用法的归纳。扩大词汇量是备考四六级的首要任务,学生觉得课堂学习教材为他们准备四六级提供的作用有限,经常有英语课上看别的四级辅导书,或者不上英语课却格外关心课外强化班的现象,轻教材、重课外司空见惯。

三、《新视野大学英语3》词汇在四级考试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满足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双重需要,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3》为实验分析的主要材料,以词汇应用分析为切入点。虽然新视野词汇涵盖了所有四级大纲词汇,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备考四级的时候都不以《新视野》为复习材料,影响课堂学习,加大重复学习带来的负担。希望学生利用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教材,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发展各项语言技能,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能顾及四级考试的需要。

《新视野大学英语》词汇丰富,词汇量大,复现率高,如account在前四册书的出现频率为254次。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词的印象,理解含义,掌握用法,克服词汇贫乏这一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最大障碍(卢春燕,2004)。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知道四级词汇的重要性,《新视野大学英语》作为日常教材,将生词按照难度进行了划分,分别为一般要求词汇、较高要求词汇、更高要求词汇、超纲词汇。但是它在四级考试中出现的单词比例是多少,我们还不清楚。笔者对《新视野大学英语3》作为日常教材其词汇在四级考试中的应用及词频进行了分析。关注的问题是: (1)《新视野大学英语3》每课出现在近八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词汇占全书的比例?是否存在较大幅度的差异?(2)《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是否有较多的共核词汇?是否有些词汇出现频率相对较高?(3)《新视野大学英语3》在四级考试各题型中的分布比例及特点。

笔者选择了2006年6月到2013年6月共14套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题(包括试题文本,听力文本,翻译答案文本),将其输入电脑,建立文档总库。文本库当中包含某些单词的多种形式(如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名词的单复数,专有名词及缩略词,等等)。经过手工整理后,将同词类还原为单词本身的无变化形式。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Unit1-Unit10包括SectionA和SectionB的单词为内容,建立了词汇表。基于Visual FoxPro1710环境下,编写出一单词统计对比软件。将14次考试的文本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中的单词表进行比较。以下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各单元的生词在四级考试中出现的单词数及频率。

表1

统计结果:从电脑统计的数据看,平均每单元出现在四级考试中的单词占该单元总词汇量40%以上。由此可见,作为教材的新视野大学词汇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实际考查的词汇一脉相承,并不冲突。

为了探究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是否存在较多的四级共核词汇,即多次考试中都出现的词汇,进而把14次考试出现的单词表合并在一起,经过整理,生成带有频次显示的单词统计表。其统计结果显示:

表2

以柱型图示意:

以上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考试中有共核词汇,但是数量不是很多,出现1~3次的词汇较多。由此可见,四级考试在词汇上的覆盖面较广,没有过度侧重哪些词汇而忽视另一些词汇。学生要想取得好的四级成绩,不应该局限于教材中曾经出现在考试中的词汇,而应该全面掌握教材中的词汇,它们均有出现在四级考题中的可能。

四级考试中的单词分布特点表现为:单词出现频率最多的题型是Reading Comprehension,占56.9%,包括Skimming Scanning占25.3%, Reading in Depth占31.6%,其次是Listening Comprehension 38.2%,Translation和Writing中出现的单词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约4.9%。单词出现覆盖面最少的是主观题,主观题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运用和语言输出能力。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的四级词汇覆盖面大主要跟该题型题量大、题型用词多有关,表明英语四六级考试越来越重视单词在篇章中的理解,光死记硬背单词是不够的,但是记忆单词是奠定各项综合能力的基础。

四、启示

语言学家Harmer指出:“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学到的语言是在真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语言,那么在教材编写中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培养也应该像在生活中那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戴曼纯,2000)值得肯定的是,《新视野》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真实语言输入,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注意输入和输入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郑树棠,2008)。在单词选取、课后练习、阅读技巧介绍方面,都是按照四级考试要求进行设计的,但是也存在不足。鉴于以上分析结果,笔者对现行的新视野大学教材提出建议:1.课后的生词只提供了简单的中英文释义,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代表性地选取几个进行用法讲解。虽然单词讲解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但是学生在准备四六级考试时,词汇学习却是第一步。学生只记忆教材中简单的中英文释义及其在课文篇章中的应用,无法满足四六级考试要求,在考试准备期间,原来在教材中学的单词还需要从头依靠一些词汇书学习一遍,可谓耗时耗力。因此,新视野教材每课应当提供单词深入、发散的讲解,这样教师可以免去课上单词的讲解,集中精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也可兼顾学生备战四六级考试的需要。2.《新视野》可将与单元内容、词汇相关的真题考试内容附加在课后练习中或者听说练习中,既不违背在课堂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生活知识和语言知识,将文化素质教育寓于外语教学之中的指导思想,又兼顾了教材对接考试的实际需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材应得到充分利用,既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为四级考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戴波.《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评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增刊):0129.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