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实用13篇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1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工业建筑的设计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工业建筑设计也在这样的发展大潮下越来越淡化了与民用建筑之间的界线,工业建筑具有了更多的公共建筑的特性。

2.1平面布局人性化

工业建筑设计中通常强调的是经济、适用、安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工业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工业企业形象。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在主要关注工艺设备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关注人的需求,关注人的行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工业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人们通常在工业生产中面临较为繁重的工作强度和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因此在进行平面布置时,除了合理布置工艺生产流线,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的同时,更应该兼顾人流流线的布置。合理组织人流流线有利于顺利开展工业生产和减少流线交叉。另外,根据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合理设置必要的辅的空间,如会议室、协调室、休息室和卫生间等。根据需要设置休息中庭、餐厅、活动室、淋浴间等空间,这些辅助空间应该和生产区之间分隔和分区,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和放松身心,营造温馨的工作氛围。塑造良好的环境,人性化的工作空间可以让人身心愉悦,提高工作效率。

2.2立面设计艺术化

工业建筑不仅应在平面布局中体现人性化,还应成为企业文化形象的实体标志。工业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阐释产品和品牌的内涵,特别是时尚产业对外部造型、空间、立面材料等元素更加重视,力图表达出产业的特点和精髓。设计师必须充分发掘和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实现工业建筑与文化环境的整体协调,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工业建筑的新形象、新趋势。建筑造型设计中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经济的材料,推敲门、窗、墙的比例关系,让建筑的每个构件都能有机地组合在整体造型中,形成统一的建筑艺术形象。

2.3生产工艺现代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产业改造升级,工业建筑从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现代工业建筑中,生产工艺的自动化、信息化等进步,常常把生产操作环境与人的作业空间分开,这样容易满足生产工业和工作人员对环境的不同使用要求,使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内部空间更加简洁明快、工艺流线走向清晰、标识明确。加大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既可节约生产面积,减少能量消耗,又可确保工作的环境质量。工艺生产分区更加明确,工艺要求更加精细化,对于洁净度、温湿度、噪声等要求更加精细。同时,结构、设备和电气等相关专业设计也更多借鉴民用建筑设计方法,使工业建筑方方面面均有了公共建筑的特性。

3坚持节能和绿色优先

在公共建筑中,节能、绿色的理念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是,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等概念如何真正融入到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对于工业建筑而言,现阶段建筑师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对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的认知与意识,同时积极将这些良好的意识向用户、向社会宣传与推广,实践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3.1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

一个工业厂区节能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建筑节能生态策略,注重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等概念的引入。由于工业建筑的多样性等问题,工业建筑一直没有像公共建筑一样,制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是,工业建筑如果完全不去考虑建筑节能也是不现实的,目前工业建筑应该在考虑自身建筑特点的同时,参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同时,节能技术和材料的选用与优化对保证节能目标的实现最为关键。在建筑节能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工业建筑常常走在公共建筑的前面,大胆尝试新的建筑材料,但对于哪种更适合要经过分析对比和科学论证。

3.2绿色工业建筑设计

2013年8月8日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标准提出绿色工业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供适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间的工业建筑。并且对建设项目的场地提出要求,因此新的工业建筑应该注重生态和绿色。我国的人均用地十分有限,土地资源宝贵,因此土地应该高效利用。工业用地在城市规划中占有很大比重。工业厂区的规划建设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更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对工业厂区的规划、工业建筑的设计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原则。尽量保护原有地形地貌,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即使规划必须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也要尽量不去改变原有的地形走势,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有的工业厂区原有地貌较好,有着良好的植被和林木。众所周知,成片的乔木与相同面积的草坪相比,它们的制氧能力相差20倍以上。所以在工业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良好植被资源,特别是林木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4注重细部设计

好的工业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参观者的动线和感受,应是关心社会、展现美、注重创意、爱护环境的综合设计,这样的工业建筑设计可以带给更多人启迪和教育。因此在细节设计上必须多加考虑和斟酌。

4.1建筑室外环境的细部设计

路易斯•康曾说过:“你不能将一栋建筑放在与其所处环境完全没有呼应的场地中,永远应该想办法使它们互相产生联系”。工业建筑要考虑与城市的关系,外部空间应该放置于周边的大环境中去考虑,结合周边的建筑、交通、文化等因素,美化并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环境。工业建筑厂区的总图布局在规划设计上一般更加注重合理的分区,便捷的流线。工业建筑的进厂和离厂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因此,工业建筑应该按照这种规律性的活动来对厂区进行规划设计。一般在厂区内的厂前区更加注重企业形象的突出,在绿化和环境设计上已经和公共建筑一样注重品质的要求。厂区主入口,是空间序列的起点,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按照人流活动规律突出企业文化和形象设计。在生产区注重方便和实用,注重人流和物流分开,道路交通合理方便。对于工业建筑单体的外部立面应该考虑与周边建筑协调,有利于企业文化的突出和可识别性,从将建筑分为结构和表皮的角度,传统视角我们仅仅满足结构,而当前更加注重建筑的表皮。另外,厂区边界如围墙、大门等与城市街道直接相连,在设计中应力求协调、美观。

4.2建筑室内空间的细部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既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建筑风格、环境气氛和地域特征等因素。工业建筑的室内空间可以粗略的分为生产区室内设计和辅助区的室内设计。辅助区的室内设计已经和公共建筑十分类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加注重人性关怀。因此很多企业给设计师提出同一问题,设计应该更多地关注在辅助区的室内设计中传达企业文化和艺术价值。对这类建筑来讲,空间处理主要集中在中央入口大厅和电梯厅等交通位置和内部办公空间。入口大厅及中庭空间等交通位置人流量大,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洽谈、交流的场所,所以是辅助空间建筑设计的重点。将办公、会议和休息等空间在细节上精心设计,重点处理门厅、走廊等细部共享空间,减少人们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感和压抑感,让工业生产的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和休息。在建筑内部插入内院、中庭、回廊、庭院等空间,可增加人们融入自然的感觉。这些空间的营造,既有建筑功能要求,又有建筑艺术要求。比如在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上采用台地、下沉广场等微景观处理手法,起到隔声降噪的目的;在内部空间上,多引用建筑色彩学的方法,达到提升建筑品质和愉悦身心的目的。用舒适的环境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形象。这些都是现代工业建筑新的发展方向。生产区的室内设计常常受到工业建筑的性质影响,如空间大小、温湿度、采光、隔音吸声等影响。这些建筑的室内设计首先要满足这些基本工艺要求。在满足这些基本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工业建筑总体的室内设计更加注重简洁、明快,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注重细节设计,体现人性关怀。从工艺设备的设计布置阶段就要考虑工人的操作和休息等因素。总之,根据具体工业建筑的自身特点,满足工艺要求,是室内空间设计的根本。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人性化的特点,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同时,建筑师应该和各专业密切配合,提高建筑室内空间的艺术品质。

4.3建筑色彩

建筑的色彩受到建筑功能、地域特点、传统文化、和气候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工业建筑一般以灰、白等为主,注重保证安全的信息的传达。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提高,工业建筑色彩多注重个性的表达,采用醒目颜色,直接用金属表达,增强个性和标识性特点的建筑已经非常普遍。其色彩和公共建筑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当前更加注重反映高科技的特点,反映科学技术的发达,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层出不穷,材料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建筑色彩的发展。工业建筑的色彩最根本的是尊重整体大的环境,融入其中,注意色彩协调搭配。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建筑师一方面应该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创新技术,另一方面更应该关注安全、适用、绿色等因素,创作出更多具有人文精神和反映时代特点的建筑。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2

引言: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国的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并充满活力的市场。近些年来,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建筑企业通过有形的建筑实物工程扮靓城市风貌的同时,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从其它各个学派借鉴了各种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建筑学,几乎可以说,各种人文方面的学科流派:社会学、美学、哲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基本上都对建筑发生了影响,建筑的设计方法被人们认为是建筑学的核心问题。建筑师绝对是一个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建筑设计是一个相对严谨复杂的设计推进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延续着分析、想象、构思以及改进。建筑表现可以理解为建筑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把相关的思维信息转化成为视觉信息的一种画面表达的形式。建筑画表达设计意匠的形成过程,建筑画记录着建筑设计师的思想及人生经历。因为建筑设计中大量面对的尽管常人看来是一些常识性的、具体的问题,但是这些个问题互相缠绕非常的复杂,需要相当的实践经验。

一、建筑学与建筑业发展水平不相当

以节能环保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节能环保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建筑节能迫在眉睫。据了解,高耗能建筑在我国新建建筑中占95%,全国总能耗近三成是建筑能耗占用的。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要达到65%。大城市要完成对25%的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要完成对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产品原因,很多用电设备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加重了负荷,再就是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措施不利,造成节能项目难以落实,这样造成巨大能源浪费。建筑学与建筑业发展水平并不相当。可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建筑学所受的影响是在文化、艺术层面上的,几乎没能真正在实用一级水平上做研究。到了建筑学这里,往往一件非常严谨的学术就变成了做设计的某一“契机”而用作大发理论。至于这种借鉴与原版原意有多大差别无人关心,比如,生态建筑的动机据说是为了节约能源,钱,可以客观的衡量节约能源的多少,建筑师们的大胆的设想,出现的对生态节能有所帮助的形体,经不起衡量。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建筑在使用寿命中所节约的钱可能远远不够建筑这些新型提所花费的钱。建筑师不关心这个。他们一些真正能带来节约效果的措施,如双层Low-E玻璃,新型保温材料等,不感兴趣,除非这些措施能带来形体或视觉上的很大不同。

二、当代建筑思潮和流派的影响

1、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众流派并存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每个的重点并不一致,每个都有独到之处。适应工业时代,强调建筑随时展变化;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倡导新材料、新结构并促进革新;立场坚定地走出了历史建筑风格的约束。

他们系属功能主义,理性占主导。现代主义建筑首发于在实用性建筑,如厂房,中小学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和住宅建筑,开创了实用型的先河,到20世纪50年代,各国的纪念建筑物也可以实现,如巴西,联合国总部大楼和议会大厦。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在世界中占主导地位。

2、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后现代建筑的兴起并不是简单的喜新厌旧。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隔50年,较70—80年代与20—30年代西方的巨大变化,可见一斑。文丘里的建筑角度反映了这一变化,许多人说他道出了真相,把事情讲清楚了,从而促进20世纪后期的另一个建筑思想的重大转变。

3、新古典主义建筑思潮

古典建筑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新古典建筑领域层出不穷,人们甚至创造出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以示对新古典主义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差异。在20世纪,在世界上,新古典建筑长盛不衰。新古典主义建筑最常见的一种功能结构就是保持古典建筑形式和风格特征。50年前的也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德国30年代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的前苏联也很受欢迎。

4、新理性主义建筑思潮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酝酿、发源于60年代的意大利,主要成员包括C.艾莫尼诺、G 格拉西、A 罗西和卢森堡的R 克里尔、L 克里尔等人,其中尤以罗西和克里尔兄弟为代表。它与诞生在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构成了当今世界建筑思潮的两大倾向。基本上,新理性主义继承了20年在意大利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建筑往往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形状,但却是建在深刻的历史内涵的基础之上。因此,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是抽象的形式和理性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一个与现代主义有很大的区别的东西。对新理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阿尔多 罗西。和罗西不同,克里尔兄弟在类型学上,建立了一整套的有关城市形态的理论。并生于60年代的新理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都对现代主义已逐渐教条和僵化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并主张回到传统,学习传统,要找出它的意义。

5、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代表理论。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评、分解论、解构和解构主义等。作为一个封闭的,稳定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对其予以否定。

不时有一些外国民用或工业建筑喜欢它的工程结构形式,这似乎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在巴黎蓬皮杜于1977年建成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后,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样的炼油厂一样的公共建筑仍是一个在巴黎的旅游热点。这些著名的高技术派建筑,是以充分坦露结构为共同特征,显示机械和电气设备品种的原有形状。

结束语: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发展,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在变化,所以建筑学也在发展。近些年,我国建筑业突飞猛进大有业绩,一大批高、难、精项目彰显出我国建筑业的总体实力。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能否更全面地讨论这些问题重点不是建筑理论,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建筑学中共性的东西,以及对事物的潮流趋势的把握,还有在目前阶段学科发展面临的形势。上述种种战略是调研发现的较为集中的几大战略,它们在为企业指明方向的同时,更预示了行业未来的走向。可见,在新的时代,新的建筑学正在崛起。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为出版社,1987.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3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能源储量是有限的,如果过度消耗,必然会带来能源紧张的状况,这样会严重制约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因而如何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随着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能源利用的充分认识,已将各类先进技术应用于建筑当中,及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也实现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当代建筑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不仅应作为建筑创作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而且应成为建筑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并为建筑的功能、空间、形式、技术、经济、文化和艺术注入新的内涵,同时极大地拓展建筑理论探索和创作设计的领域,因而也相应地为建筑评论拓展了崭新的视野。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衡量人类一切建筑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将成为建筑评论的基本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创作原则也应成为建筑评论的重要标准;而当代建筑评论在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和创作设计原则,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理论和方法,在引导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创作设计实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交流经验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并把握相应的理念原则和标准,是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评论活动的关键。所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作为一切建筑实践的基本指导原则,而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理论、建筑创作设计、建筑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以及建筑管理法规和运行体制等等都可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绿色建筑”正是对“可持续发展建筑”概括而形象的称呼,其实质是“生态健康的建筑”。绿色是自然、生命和生机的象征,意味着成长和发展,绿色建筑就是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其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原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要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人工环境要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节约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和管理维护等一切建筑活动应尽可能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提倡经济、合理、实用、高效,反对铺张、浪费和奢侈;采用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适用技术相结合、行政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健康卫生、无废无污的原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应采用无毒、无害、环保型绿色建材,采用耐久性的、可循环、重复利用的材料;尽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地冷等自然清洁能源;应设置水循环利用系统和固体垃圾、废物的收集、回收和处理系统等;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保护和改善建筑环境的作用,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渴望。灵活开放,适应发展的原则。建筑的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应具有包容性,功能应具有综合性,使用应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易于发展的可扩展性,从而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具有与其物质结构的耐久性相适应的持久生命力,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其当前的使用要求,而且应避免建筑物因其功能失效而大量、频繁地拆除重建,使建筑具有潜在而巨大的节能、节材、节约资金以及减少生产和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等综合效益。应把建筑及其规划设计当作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生长过程,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要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扩建和改造留有余地,提倡“弹性设计”、“预留设计”和“潜伏设计”等,优先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的建筑结构和设备系统;发展模块化、标准化、易于维护。生态建筑文化和美学艺术的原则。绿色建筑应以其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方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和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3 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4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3.2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3.3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5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3.2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3.3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6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3.2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3.3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3.4重视艺术创作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创作体现标准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7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

(一)定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与现代主义建筑相背离的建筑总称。以文丘里,格雷夫斯和约翰逊等建筑大师为代表。在尊重历史的名义下,后现代大师们重新提倡建筑设计的复古和折衷,即在建筑中追求自由性与多元性,突破建筑的惯常做法。

(二)发展现状

后现代主义建筑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改革开放以后,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三)我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不足

1、设计理念肤浅

许多后现代主义建筑只是片面的、肤浅的采用后现代主义元素。如西洋风格的建筑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柱式、山花、檐口、线脚;民族风格的建筑无论大小、规模,都采用白墙灰瓦、翘檐瑞兽。这些与建筑本身毫不统一的风格装饰会使建筑看起来庸俗、低劣。

2、设计规模浪费

许多大型后现代主义建筑在设计上盲目追求形式,设计规模庞大,一味地追求形式,空间设计上存在大量死角,一方面建筑面积庞大;另一方面内部规划不当,使用面积不足。

二、节能创新型社会

“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节能创新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对于我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节能创新型社会定义

节能创新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二)节能创新型社会对建筑的要求

节能创新型社会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同样有着几个方面的要求:建筑的节能标准要有所加强;土地资源浪费减少;建筑成本要有效控制。

三、节能创新型社会中后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功能上的人性化与科技化

建筑的功能性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后现代主义建筑在抛弃现代主义建筑的冷漠、理性同时,要注重功能上的人性化与科技化设计。当代社会倡导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成为重中之重,它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互相融合。

(二)风格上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信息、文化、经济的交流,国际化趋势必然影响着现代化进程,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剧烈的冲撞。建筑风格的本土化表现为建筑地域性加强,民族文化特征的体现及民族精神的传承。

(三)视觉上的独特性与协调性

建筑设计必须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习俗、已有建筑和谐共处。一方面应当注意保护旧城及历史名地,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倡导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性和奇异性。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四)文化上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载体,它起着传播文化特色的作用。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设计师大量运用“符号”、“变形”的设计手法,以“文脉”的理念,尝试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表达。在后现代建筑的设计上,我们既要衔接历史,也要展望未来,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时代特征、文化内涵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五)理念上的抽象性与超前性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8

Key words: the modern library;energy-saving building design;energy-saving equipment selection;energy-saving measure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60-01

0引言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是能源问题的表达方式之一。另一方面,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一系列节能法律法规文件的颁布,随着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思想的传播,节约能源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有资料研究[1]表明,建筑耗能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方面,约占全国总耗能的30%。现代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由于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参与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功能,无疑成为能耗较大的公共建筑。现代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服务面广,它对学校乃至社会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大,有文献[2]指出,建设节能型图书馆是一种文化,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1节能措施

1.1 建筑设计节能结合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定位,建筑设计节能可以从建筑体系、建筑材料等方面着手。在建筑体系方面,内部布局按大开间、全开放、全方位的模式设计,实行统一柱网、层高、荷载,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从过去以功能、空间单一目标转变为以功能、空间、环境、资源并重的目标,体现节能理念[3]。结合我国的气象特征,现代图书馆应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以尽可能的利用太阳光和季风。理论上讲,体形系数越大,能耗越大,因此应控制图书馆的体形系数不超过节能设计设标准的规定:尽量减少外墙的凸凹面,不应设置外墙洞口处无窗户的凸(飘)窗等。在建筑材料方面,建筑外墙应尽可能采用自保温墙体,如加气混凝土、多孔砖、空心砌块等,采用保温面层贴面砖也是不错的方法,其中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粘贴面砖技术在2004年建设部的行业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158-2004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市场上进行了推广应用。幕墙玻璃应采用中空玻璃,这样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宁夏图书馆利用中空玻璃合理设计玻璃幕墙,就很好的达到了节能效果[4]。

1.2 设备选用节能结合现代图书馆使用中的实际情况,设备选用节能可以主要从空调系统选用及照明系统选用、电梯选用等方面着手。在空调系统选用方面,结合图书馆内部结构布置不同以及不同功能位置的使用要求不同的特点,设计分别采用不同的冷热源和空调系统。合理积极采用中央空调变频节能技术可以很好的达到节能效果。在现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和DDC控制技术[5],将空调主机、风机、水泵的定流量运行,改为变流量运行,如VRV(变冷媒量)、VAV(变风量)和VWV(变水量),即当空调负荷发生变化时,及时调节制冷压缩机、循环水泵和风机的运行工作参数,从而改变空调主机工作状态,确保空调主机始终工作在效率最佳状态,可节省大量的能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地下储能空调系统[6],利用地下水作为介质进行储能并进行能源的循环利用,天津海河图书馆就是利用这一节能技术达到高效利用能源的效果。同时,现代图书馆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风能,降低空调排风换气的能耗,从而间接达到节能效果。在照明系统选用方面,结合图书馆内部功能分区的不同,确定科学合理的照度标准,选用高效节能的灯具,通过照明系统的分层分段电路设计,实行分区控制,引进智能照明技术[7],达到照明系统有效利用节约电能的效果。同时,要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玻璃幕墙及结构布置,提高白天自然光的使用,达到节能的效果。在电梯选用方面,无机房电梯一般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和永磁同步电机技术,节省空间,减少维护,高效节能,符合图书馆节能要求,有文献[8]指出,在同等速度、载重条件下,无机房电梯与传统蜗轮杆电梯相比能节约40%—50%电能,因此现代图书馆应尽量选用无机房电梯。

1.3 自然能源利用节能所谓自然能源利用,指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源达到节能效果。结合现代图书馆能源利用现状,自然能源利用节能可从太阳能的利用、雨水的利用等方面着手。在太阳能利用方面,结合太阳能技术应用现状,可利用太阳热能应用系统,用太阳辐射加热水,用以提供图书馆使用热水、取暖等;可利用太阳能热反射玻璃,利用镀膜能透过可见光而把起加热作用的远红外光反射到室外,尽可能地减少太阳的热作用,使室内热环境得到控制,降低室内空调负荷和减少设备投资,达到节能效果;可利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电能,为图书馆提供清洁的能源,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局部地区投入使用[3]。在雨水利用方面,主要是将雨水通过暗沟等雨水收集系统导人集水池中储存,经净化处理后可代替洁净水用于卫生间冲洗以及浇灌花草等,从而节约大量水资源。

2结语

现代图书馆节能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设计、施工、管理、新能源技术应用等多方面配合,方可达到目标。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图书馆节能现状,在建筑设计、设备选用、自然能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节能措施,谨供图书馆节能建设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晓璐,姜乖妮等.节能降耗——图书馆建筑节能探索[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院学报,2008,(4).

[2]王晖,江文芬等.试论节能型高校图书馆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5).

[3]吴力武,曾晓燕.图书馆建筑设计中节能与环保探究[J].广州建筑,2007,(5).

[4]庄青.以宁夏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为例看公共建筑节能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8).

[5]李明华.节能减排-图书馆建筑的未来之路[J].河北科技图苑,2010,(3).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9

(一)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大众利益需求

“以人为本”思想方针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固然有着它的人本理念所体现的重要现实意义。因此,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风格,应充分为民众的生活居住需求而着想,并加以周全分析、考虑后而谋划设计风格。也就是说,人本思想中的建筑设计首先需要考虑设计项目中的居住人群,是否是贫困阶层,抑或是弱势群体,或者是社会高阶层人士等,进而才能从根本上考虑建筑原材的使用,做到节能、绿色、低碳、智能化等。

(二)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中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应向人性化靠拢

“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要讲究细节,即细节决定成败,进而才能逐步体现在各设计版块中,实现处理好细节问题,向人性化靠拢。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不论是在项目动工原材方面,考虑好节能问题;抑或是在地方建筑风格上讲究地域风格融合的设计,都应当注重现代建筑的科学设计手法,以此才能打造一批深谙我国历史文化底蕴,并且适宜人们居住的高端现代住宅。

二 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有效运用探讨

人本思想运用在建筑设计上体现出的事自然本性、自然条件和建筑风格的有效融合,能充分让人抒发自身情感与意识,进而由人的自我主管意识来主导实际行为的落实,以此达到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发挥设计潜能以及现实价值的重要目的。而信息时代的莅临,人们也已经实现了从工业时代面向信息时代的经济转型,相关建筑业内人士则高调指出过:在21世纪的高消费则是面向回归大自然而展开的一系列消费经济举措。故而,运用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上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讲究客观创新,谋求客观发展设计之路

具体而言,在建筑设计上强调运用人本思想,就是首要先做到生态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从而需要周全考虑好自然环境状况,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能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建筑原材的有效利用,采用被动采暖太阳能合理利用,照明合理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的协调设计,装潢风格利用自然元素等,都应做到事无巨细,考虑周全。以当前“绿色建材”设计概念应用的角度出发,应尊重自然条件的协调融合,不搞病态居住空间,不过度粉饰污染问题,节约能源的前提下解决人力、无力,实现不铺张,不浪费才是关键,以此才能打造适宜现代都市人类生存的居住空间,使建筑设计面向自然,实现节能低耗。

(二)在面向未来建筑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如若体现出人本思想,就必然要追求物质功能和人文精神的全面体现,在讲究把控其两面性的建筑风格上,创造出符合地域性建筑的别致风格建筑,以此才能在建筑意境、风格、精神、情趣、文化等方面提高建筑水准,讲究自然简洁、功能多样、风格创新、追求细节,以致备受现代人们所欢迎。

未来建筑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经济道路中,必然要将人本思想价值发挥到最大,并且也要将行动落实到实处。因此,首先需要做到对地方、地域建筑风格、建筑文化的全面理解,以把控其建筑文化场所的文化支脉;其次,在了解民众的需求上,发挥建筑功能最大化,采用最为合理的现代技术进行人性化设计;再者,要在保障节能低耗、低碳的基础上,能够树立能量循环运用的设计意识,最大限度的提高运用可再生建材的使用范围,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及污染。最后,还需要结合当地气候、自然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能源使用设计对策。当然,除了能够将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方面运用最大化,做好以上细节,就必须依照几点主要原则。

(三)营造自然的生态设计环境

在建筑风格上,生态平衡也尤为重要。在1935年,斯坦力曾经提出过关于“生态系统”的学说概念,他着重强调了人们应认清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环境的关系,不能将两者分割开来。即是说,在自然界中,只有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并相互作用的存在,两者共同作用才能构成一个整体。同理,为了追求人文思想理念的建筑设计,就必然依赖自然环境所带给人类的宝贵条件。比如,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栖息地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界和功能,再发展中系统内各种生物的因素和环境内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而我们要做的是不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不能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应遵守自然环境自古以来定制下来的准则,合理开采资源、利用资源、谋福人类。因此,带有人文思想观念的建筑设计,必然能够造福人类,营造出自然的生态设计环境。

三 结语

时代在发展,促使各个经济领域要实现全面转型。而在建筑领域中,运用人本思想绝对不再是以绝对发展经济为主要走向,而是更加倾向于人本价值、人文精神、物质文化等的全面体现,以此才能设计出新时代的建筑,打造绿色园林化城市,实现人和自然协调相处,在面向居住、生活、绿化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建筑群。

参考文献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10

一、简析现代建筑电气节能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学科体系的划分也越来越细,经过广大设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不懈探索与努力而发展起来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工程学科,建筑电气。现代建筑电气主要运用电气技术手段(如电力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简言之,就是在建筑物中,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及电气技术手段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的电气系统,统称为建筑电气。

二、简析现代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1.简析现代建筑电气的现状

随着我国的工农业迅速发展,伴随能源消耗日益严重,各类能源呈现供不应求状态。而近年来兴建的一系列的建筑,特大型建筑和生活住宅小区,由于未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而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现代建筑能耗占我国一次总能源消耗的27.8%,是同纬度国家的3倍,而建筑存量约130多亿m2(其中大型公共建筑约占5亿m2)。一般住宅耗电为10°~30°电/m2年,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是住宅用电量的10~15倍,约为100°~300°电/年,占据了大量的耗电份额。加之民用公共建筑,使用空调等耗电设备,如空调用电占建筑用电的40%~50%,水泵等设备用电占10%~15%,照明用电占15%~25%,其他设备用电占10%~15%左右。在此,现代建筑电气节能就显得非常紧要和必要。

2.简述建筑电气设计常见的问题尽管许多人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也有许多机构在全面展开对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的探讨,随着现代建筑节能研究理论的不断深化,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日趋合理,但因现代建筑电气涉及的专业和领域的广泛与深入,需要对其设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现对其电气设计常见的问题作以简要概括:(1)TT系统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2)负荷计算;(3) 用电设备接地;(4)漏电开关极数选择;(5)住宅插座选择;(6)设计和系统不合理;(7)运行制度(控制方式)不合理等。

三、浅谈现代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简析现代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设计要根据用电设备对负荷容量、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基于满足在建筑物内创造良好人工环境提供的必要能源及为建筑设备运行提供必需的动力的要求,对供配电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保障电能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

(2)节能性原则建筑电气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过程要密切配合有关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动力、工艺等工种的要求,协调好各方面的要素。以节能为原则,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建筑物无关的电气电能的耗费,规划好哪些地方的能耗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对其耗能严重的环节进行调整、改造,运用先进的科技达到降能的目,将科技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并要保证电气技术的生产安全、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全面考虑施工管理和设备材料的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浅析现代建筑电气节能的方法

既然节能工作如此重要,尤其是建筑物的节能工作对整个能源是否能够有效合理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建筑电气节能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有:导光管法,采光搁板, 反射高窗,棱镜窗等。这些方法对建筑电气节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还有一些新的节能方法有待发现和使用,以下就对这些方法做以简要介绍:

(1)充分合理的利用天然光源

天然节能的方法是合理充分的利用光源,随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口号的提出,人们越来越注重充分利用天然的光源来节约建筑物的照明,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物采光标准,采光方式,将采光与照明充分的融合起来,白天可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照条件,建筑物内引入阳光,以求降低电气能耗,使建筑物内获得较为稳定的光照条件。通过合理的利用天然光源对于降低建筑的能耗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高效的照明控制系统照明控制与灯具、光源一样是照明节能不可或缺的要素,对照明设计及其基础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设计高效的照明控制系统并将其运用于实际中,既能营造良好的光环境,利用控制光环境划分出不同的环境氛围,保障照明环境的舒适性;又能达到节能的目的,使用者在照明时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过高的照度,根据照明控制来合理使用光照 (3)科学合理地利用太阳能照明技术与产品 太阳能是天然的光照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能够节约电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消耗与浪费,科学合理的使用太阳能照明对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利用科技将入射的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太阳能的最大效益。

(4)对建筑电气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建筑电气设备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动机、电梯、电动门窗。主要内容包括:优化控制冷冻水与冷却水系统、冰蓄冷系统、热交换系统温差与流量、变风量系统等控制技术。同时对电梯、电动机等设备进行正确合理的选型,对电动门窗、遮阳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相关的节能控制等进行考虑。 通过综合利用能源,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冰蓄冷系统等节能方法,还可以通过减少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合理选择负载率,减少线路能耗,减少照明系统的光能损失(合理规划建筑电气设计和合理选择照明工具和配光曲线)等方法,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和照明利用系数。参考文献: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11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成功举办。中国艺术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设定的全国性、群众性的国家文化艺术节日,自1987年开始举办艺术节活动,节期为15天至20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所在省、市的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根据1997年5月12日文化部颁布的《中国艺术节章程》的规定,“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届”,“艺术节活动的内容包括舞台艺术演出、文化艺术展览和群众文化活动”。具体地说,“参加中国艺术节的剧(节)目包括戏剧、话剧、歌剧、舞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木偶、皮影及综合晚会”。另外,“美术展览及其他文化艺术及民俗风情展览是中国艺术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届中国艺术节都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艺演出和书画作品展览为主,而在第十届艺术节的举办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即“历史的建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1990-2013)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建筑艺术展”及“当代中国建筑艺术与创作论坛”的华美亮相。这是在艺术节中首次加入建筑类的学术展览和论坛,不能不说是中国建筑界的一大盛事。

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物质要素。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客观记录。建筑以自身的体量、空间、质感、色彩等要素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价值。建筑和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正如我们常说“大兴土木”,建筑离不开石头、沙子、木头、钢筋、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建造起来。因为建筑与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些人把建筑与工程划上等号,把建筑剔除出艺术的领域。加上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价值观念――重人文而轻技术,建筑在中国的文化界一直处于游离的位置,很长时间里未能登上大雅之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建筑师被称为匠人,混迹于诸多工匠之中,社会地位低下,很难在建筑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我国比较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建筑行业的指导方针是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情况下注意美观。建筑设计人员和建筑院校的师生能够获得的现代建筑的信息比较少,缺乏和国际建筑界的交流与沟通。这些客观因素造成了我国的建筑设计作品长期停留在满足人民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要的层次上,建筑空间比较单调,建筑造型比较朴素,很难上升到艺术和审美的高度。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的特性被平淡的建筑作品所掩盖,建筑师也被误认为建筑工地上的普通一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行,国家政治和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新建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活跃的建筑思潮逐渐传入中国,各地的建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新颖别致的建筑出现在大江南北,建筑师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人民群众对建筑的关注和品位也逐渐提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实践,我国的建筑业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涌现出大量的具有较高设计水平的建筑作品。如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北京龙山教堂、土楼公舍、西溪会馆、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珠江新城西塔等等。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项目,如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等的设计、实施和使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震动,客观上推动了建筑艺术的普及。外国建筑事务所进入中国,中外合作项目日渐增多,这种操作模式有效提高了中国建筑师的视野和专业水平。部分中国建筑师的优秀设计作品受到国际瞩目,中国建筑师逐渐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例如在2005年加拿大的密西沙加市举办的超高层公寓楼的公开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中国建筑师马岩松领衔的建筑事务所MAD击败了其他九十余个方案最终中标。这是中国建筑师首次通过国际公开竞赛赢得设计权,标志着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已经开始了创意中国的时代。著名建筑师张永和于2005年开始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是首位担任这一要职的华人。2006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职务被委任给中国建筑师马清运。2012年王澍获得了普利茨克建筑奖,这一国际建筑界的最高荣誉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建筑师的努力和设计能力的提升。

伴随着建筑业的蒸蒸日上,中国建筑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建筑师的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同。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建筑师和建筑项目的关注比以往显著提高。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建筑作品的决策权由诸多部门掌握,还不能完全由建筑师说了算。但与以往片面地由长官意志决定的时代相比,当今建筑师的话语权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在担当建筑甲方的时候,能够尊重建筑设计的规律和原则,尊重建筑师的专业知识,从而促成了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有些建筑师在从事建筑创作的同时,涉猎文化、艺术、教育等很多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例如当代著名的艺术家艾未未,他活跃于建筑、影像、装置、行为艺术、社会文化评论等多个领域,其建筑设计的模式与传统建筑师截然不同。这种艺术的集大成者丰富了建筑作品的内涵,打破了建筑行业的壁垒,更有利于和社会大众发生联系。

虽然建筑师们自诩从事着艺术化的工作,但这种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孤芳自赏的地步,只是到上个世纪末才开始逐渐得到认同。在举办中国艺术节以来的二十多年里,建筑艺术一直未能加入进去,直到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才崭露头角。

“历史的建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1990-2013)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建筑艺术展”是对中国当代建筑的梳理和展示。展览以时间为主线,将不同年代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作品贯穿其中,内容涵盖了国有大型设计院、民营大院、独立事务所、国外事务所在中国颇具影响力及代表性的优秀建筑实践作品。展览全面、客观地记载了中国建筑在这一大发展时期中的重要节点,描绘了中国建筑发展的轮廓,为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传播及研究教育奠定了全面的史料基础。同时,展览通过展示对具有代表性及学术高度的著名院士、大师的深入访谈,记录了二十四年来对中国建筑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让建筑行业之外的人们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状况。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12

何镜堂: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设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梦想。为此,在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中国馆在设计上采取一套完整的环保与节能策略体系,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第一,在规划和群体整合层面,中国馆力争实现靠近世博轴,使中国馆与世博主题馆部分设备资源能够形成共享与协调。第二,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国家馆造型层层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通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这些措施将使中国馆比国家要求进一步节能近10%。第三,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国家馆屋顶上还使用大量的太阳能板,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第四,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这座中国馆,是建筑设计师对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居文明给予形象化的表现。

澳大横琴校区:将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力作

人民论坛记者: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将成为您的另一部重头力作,在其规划设计上,您是如何实践节能环保的理念的?

何镜堂: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规划设计已在横琴岛上付诸实践,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它的设计将成为以最简约技术手段维持生态的工程范例,打造一个现代生态城市风格的国际化校园,从而为澳门带来无限绿色产业商机。横琴校区充分体现了“建筑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创作理念,是我们对现代建筑创作如何与环境、与自然、与人文融合和协调发展进行艰辛探索的结晶。

创新,是建筑的灵魂。现代建筑的创造者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和激情,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新技术,反映时代精神,增强原创能力,发展建筑文化。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功能上如何以人为本满足使用需求;文化上如何承前启后表达建筑的内涵和文化品位;技术上如何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创造出节能、环保的人居空间,都是建筑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规划设计作为“建筑三性”理念的成功实践之作,在各方面都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与特征,尤其在建筑的节能环保与智能化设计方面,校区的总体布局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有利于绿色环境的建造,各项技术都达到很高水平。

如新校区建筑物的护结构采用了新型墙体材料和高保温材料。建筑门窗,采用了中空玻璃、低辐射玻璃。在给水系统上,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项发明技术,使供水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节能、卫生。此外,太阳能、污水、雨水、排风系统的余热、空调冷凝水的余热、空调废热、过渡季节新风等各类资源都被充分利用与回收。

城市转型期间的城市建筑设计理念

人民论坛记者:请您以澳门为例,谈谈城市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期间,在城市建筑的风格和设计上应采取什么样的理念?

何镜堂:城市的现代文明,就城市建筑面言,既要体现城市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底蕴和内涵,又要体现节能、环保、绿色、宜居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城市的建筑风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哪个地方抄袭来的。澳门有一百多年葡国殖民地历史,葡国文化与中国岭南文化相互交融给予澳门诸多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赋予了澳门独特的个性。澳门的建筑风格应该是南欧风情与岭南情调的有机结合。我认为,要保留原来的风情。一个城市割断历史就没根基,应尽可能地把传统保留下来。反过来一个城市只抱着固有的东西不放、不去创新,就不会有生命力、不会有发展。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和发展。

澳门老区里面,有很多一、二类历史文物保护级别的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其外型应该保留,而内部功能则可以完全改变。澳门整个城市片区的构架也不能动,政府规划建筑部门应详细研究调查分类,对老区拿出特别的对策。

在城市建设中,要将城市先前的传统与现在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现代人的审美观点结合起来,在传承和延伸原有的城市风情和特色基础上,实现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

以低碳建筑助力碳减排承诺

人民论坛记者:对于国内建筑的节能环保的问题,有数据统计,建筑业带来的碳排放占30%左右,据预估到2020年将达到50%。对于中国对国际社会碳减排的承诺,您认为建筑业面临怎样的挑战,该怎样应对?

何镜堂:一个城市要给人一种高质量的精神享受,这不是以GDP,也不是以具体拥有多少绿地来衡量的,而是要给人以健康而有文化内涵的精神愉悦。如巴黎,它的GDP并不领先,但却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发源城市之一。

绿色环保建筑建筑应该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从大的方面应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我国地少人多,水源缺乏,不可再生资源呈现过度开发。因此,城市建筑必须以最小的物质消耗解决最大的资源问题,尽可能做到小排放甚至零排放,大力发展物质再生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大家比较集中谈的是节能。建筑业在节能省电方面,要采用低能耗的设施、设备、介质和低能耗的墙体建筑材料,提倡废旧材料再利用,用各种途径使产品可以循环利用;采用低能耗或可再生能源产品。我们应该致力于开发可再生能源产品,并大面积推广利用,尽可能不用以石油和煤碳为原料的产品,进而实现低排放。可再生能源产品可能第一次投资很多,但省去了电能的持续性消耗。我们核算成本要提倡以“使用全周期”为衡量标准。

人民论坛记者:作为建筑设计大师,您怎样面对建筑的节能原材料的高成本问题?

何镜堂: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方面,我们与国外有一定差距,面临很大挑战。但我们的理念和水平并不比国外差,我们可以设计出来,但事实上很难做到。国外的建筑新材料成本奇高,使我们难以采用;而国内生产加工的水平和国外又有很大差距。

因此,我更提倡用“适宜”的技术。用高科技材料解决节能问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依我们现有的国情,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采用高科技是不现实的。

作为建筑设计师,我更强调,用更有智慧的设计来解决环保成本问题。

――利用建筑自身的通风、采光、遮阳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实现无成本,比如中国馆的架空式造型设计。

――采用材料循环利用实现低成本。

――灵活运用建筑的朝向,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地区的建筑节能问题。

――采用适宜的技术、方便低成本的当地材料和再生材料,同样可以达到节能环保。

我们还应该强调,要大力发展环保建筑材料的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人才教育培养等,依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势头,完全可以打入世界前列,正如家电业的发展历史一样。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核心技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过去,我们国家的重要建筑都是外国人设计的,如鸟巢、国家大剧院、水立方等。经过最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我们把外国好的设计理念、材料引进来,慢慢差距缩小了。如上海世博园的中国馆,民族的风骨、志气、自强、自立全都蕴含在里面。

现代建筑节能论文篇13

一、 建筑细部在整体建筑中的意义

建筑细部不但能够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同时也能够彰显特定阶段的建筑技术,在中国古老的建筑技艺中,最具代表性应当是木构建筑,其中又以卯榫结构为细部精髓,而且占据了建筑发展史的重要地位。在建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细部结构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建筑整体构架、造型、新材料应用以及个性化建筑的发展,无一不体现出建筑细部设计的独特之处。建筑细节的处理和强化,不但折射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以及应用水平,而且还与特定时期的科技、艺术、审美构成等有密切联系。

就目前而言,在国内公众建筑中,石材对于建筑风格的豪华性体现被广泛采用,但是在石材的选择和运用上,由于对比例设计以及造型风格把握不准,不少工程在完成后并未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效果,作品严重缺乏细节,不但影响了视觉审美,而且还可能造成与设计初衷大相径庭。

在美国,国家美术馆的东馆设计施工是在原美术馆基础上进行的,其时间相隔四十年。由于时间差异,建筑风格已经形成了明显差异,但是设计者利用建筑细部处理技巧,巧妙的将两座建筑融为一体,可见细部处理对于建筑风格的重要性。在美术馆石材的选用上,建筑师极力保持新旧石材的一致性,并与当年美术馆的设计师进行了充分沟通,最终利用渐变技巧达到了石材的完美和谐。正是由于对建筑细部特征的强化,才使得东馆成为颇具特色的经典建筑之一。

在建筑细节的处理上,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设计细节,都应当遵从建筑的功能性和审美需求。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已经与传统建筑产生了巨大差异,已经不可能像传统建筑那样,凭借某一种技术细节就支撑起整个体系,因此,必须认识到建筑的细部设计是体现建筑师运用结构将材料连接起来的根本方法,任何一种细节的处理都是整个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这个体系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是建筑技术的核心和精髓;细部设计的完善程度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一幢建筑的精致与否和技术价值。建筑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将一般意义上的建造技术与细部设计紧密地结合起来,设计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当然,建筑细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能够满足建筑的某种实用性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建筑师设计态度、设计思想以及审美追求。

二、 建筑细部对建筑审美的影响

在建筑创作中,一方面,建筑本身往往是由承担不同功能的多个区域组合而成,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对整体印象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筑的比例、材料运用、色彩、工艺等建筑细节的协调关系决定了建筑最终的审美价值,任何一个环节的偏颇都会导致整个作品美学价值的丧失;另一方面,作为美学的重要内容,文化特征在建筑细节上的反映,也是影响建筑审美取向的决定因素。

上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建筑创作十分繁荣,涌现了大量的建筑作品。但是,人们对所谓“中国现代派作品”很快就开始感到不满,其建筑形态支离破碎。这些都是机械地堆积建筑材料、忽视建筑细节的处理、失去建筑的整体形象而使创作活动陷入平庸的后果。

实际上,现代建筑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认为繁复等同于细节:菲利浦・约翰逊在上世纪 40年代设计的玻璃住宅,虽然是一个巨大的玻璃盒子,但尺度和分隔都经过反复推敲,直径 3m 的红砖柱筒包含壁炉和浴室,将内部空间分成三个相等的部分,使建筑匀称而流畅;建筑细节异常讲究,平滑光亮的钢构件尽可能地贴近玻璃的内表面,以减少阴影和最大限度增加透明感和反射效应。

建筑的审美取向不仅具有美学含义也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很多时候,这种文化特征也会通过建筑的细部表达出来,使我们可以识别建筑的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往往通过有代表性的彩画局部或是斗拱作法,就能反映整个建筑的文化特征;西方古典建筑通过柱式、山花、门窗等细部,可以区分哥特式、罗马式、古典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不同的建筑风格、地域文化。但是,现代建筑不可能简单地重复和叠加上面的这些符号来表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审美取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没有高层建筑,所以在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上,要反映中国文化特色,具有相当的难度。SOM 的主要设计人阿德兰・史密斯在谈到自己是如何进行上海金茂大厦构思的时候说道:“我在研究中国建筑风格的时候,注意到了造型美观的中国塔。实际上,现代高层建筑的体型即是源于塔这种形态,金茂大厦吸收了中国建筑风格的文脉。”

金茂大厦作为现代建筑类型中的超高层建筑所表述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是比较准确的,细节的完美处理使钢和玻璃同样演绎出了具有中国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全新建筑形态。

三、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的成就告诉我们,当建筑技术的细部设计成为一种艺术的时候,也是整个体系的审美价值、文化特征形成的时刻。细部设计是建筑建造过程中对其形态营造与技术构成的最真实体验,是建筑技术的精髓所在,是建筑建造与创作表达的必然结合,细部设计有助于更全面地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愿和理念。出色的细部设计,能够充分地体现材料与构造的工艺水平,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设计质量,更有助于创作出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建筑作品,丰富与发展当代建筑文化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秦佑国.细部设计概论:兼论工艺技术[J].建筑创作.2010(01)

[2] 袁志阳,郝建成.谈建筑立面细部设计的原则[J].吉林勘察设计.2012(01)

[3] 张本.环境空间建筑细部――香港城市建筑发展启示录[J].山西建筑.2013(02)

作者简介

姓名:轩煊

出生年月:1986年3月29日

性别:女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