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探讨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现代企业文化探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企业文化探讨

现代企业文化探讨: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企业文化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知识管理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是,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而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环境。所以,构建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 知识管理 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经济中,企业是否具有创造、传播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正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现在国内有不少企业也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积极应用知识管理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经营哲学、企业文化形态、企业道德规范、企业精神风尚、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地发展自己。Delphi Consulting Group研究人员Hadley Reynolds 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是企业文化。可见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保障,不良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障碍。所以,构建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构建适合企业知识管理的现代企业文化,首先必须了解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目标及优势。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

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企业知识为管理对象,是对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较大效益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的决策。知识管理是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企业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更有效地利用知识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活动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 使用和存储。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资金与劳动力。

企业知识管理是将知识看作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较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知识管理把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及企业经营战略等协调起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创造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

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增强企业组织的适应性、生存能力等重要措施。从本质上来看,它涵盖了企业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造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企业知识管理是个人和企业要适应现代经济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的真正向导。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取得竞争力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技能、高速运转的效率。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项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培养企业达到以上目标。首先,知识管理是企业培养竞争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综合能力被看作是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其次,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正确决策的基础。因为在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知识管理获得所需的知识,以便做出决策。企业知识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创新是保持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活动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较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吸引到献计献策和能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培养企业灵活应变能力。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任何企业都处在一个变化无常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不可能在某一领域永远占据霸主地位。为了使企业能在竞争中维持其市场地位,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变化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并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而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培养和提高这种快速应对能力。

3.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通过知识管理可以较大限度地获取和共享有用的经验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知识资产,缩短作业时间和减少重复劳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目的。

4.培养和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拥有高素质和技能的企业员工是企业竞争优势和竞争力提高的基础条件。通过实施知识管理,促进现有员工和新雇员工对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最终提高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知识管理不仅会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会改变人们的工作、思维方式。企业知识管理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环境。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同步发展。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更适应竞争要求的企业文化。21世纪的经济发展,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往往是经济与知识文化的一体化运作。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也是知识管理能够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能为绝大多数员工信守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和经营战略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是不可被忽视的,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而影响企业对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比如,影响决定哪些知识是有用的、重要的,哪些知识是必须保留在企业,从而获取核心竞争力,哪些知识可以向外界传递或与外界分享以获取战略优势。

2.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包含所有不可言传的关于组织与其员工之间如何传递知识的规则,它界定哪些知识属于组织,哪些知识属于员工个人;它决定在公司中谁应有什么知识,谁必须分享这些知识,谁有权保存这种知识。企业领导层如果不能理解企业现有的知识传播机制,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改变这种机制,那么想改变与知识相关的行为将会十分困难。如果企业很明显地认为某些部门比另一些部门重要,那么毫无疑问会挫伤知识交流的积极性,导致各业务单位尽力保卫自己的知识库。

3.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创造、传递和使用的行为决策。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创造和共享。企业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同样也决定着一系列能够影响知识生产、共享与利用的行为,即会影响交流质量的行为。如果一种企业文化相对于知识而言更重视知识共享,它就会创造一种更便于利用知识的交流环境。因此,企业文化为知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对新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如何对待、获取和传播新知识的行为。对于今天那些面临剧烈的、甚至威胁其生存的技术与竞争形势变化的企业来说,这个过程的动力机制反映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如果它们希望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验证和传播新知识,以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与资源配置。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必须构建一种知识型的企业文化。 知识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按照知识管理的要求所形成的,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知识型的企业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如果企业文化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就会对员工起到价值导向、角色规范和引导员工实现知识创新的作用,他们就会在企业文化所营造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2.沟通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充分沟通,化解文化理念上的认识差距,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相互信任的融洽气氛,有利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激励作用。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人力资源的管理,尊重人性、尊重员工的需求,并能使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实地需求取得较好的统一,有利于鼓舞员工的士气,从而使员工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的产生。

4.凝聚作用。企业员工在的企业文化中可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体会人格的尊重,从而热爱他们的企业,敬职敬业,有利于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

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知识管理也不例外。企业知识管理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探索知识资源在生产实践中的新发展,它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通过创建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利用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新与增值,在知识创新中谋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企业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构建与企业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学习型、共享型、创新型的现代企业文化。

(一)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未来成功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五种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可见,学习型组织在共同的远景下,有着崇高的信念与使命,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这种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是学习型文化。在这种文化导向下,人们追求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开发能力与智慧。尤其团队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组织中成员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员工在工作情境中不断地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各类人员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决策层,他们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因而更需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如计划、执行、控制等环节;四是强调“团体学习”,组织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学习型文化是未来企业成功发展的保障,也是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协同共享型企业文化

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企业文化,以消除传统的对抗,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协同共享型文化鼓励员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并促使员工将知识转化为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力。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重要内容。

知识共享型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要求企业的知识管理者拥有鼓励知识共享的核心理念,积极为企业营造一种全员共享知识的氛围;二是要求企业有完善的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要求每一位员工参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三是要求企业文化的参与各方摈弃传统的竞争观念,树立以合作促竞争、以竞争促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双赢;四是要求企业中的个人创新与团队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共享的团队精神并不排斥个人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积极倡导共享与交流在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成员之间进行,这样有利于拓宽知识创新的空间。

构建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成为知识管理的倡导者、参与者。企业管理层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影响企业员工的重要因素,而且决定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成败。要推进知识管理,管理层应该发挥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增加和方便员工沟通、交流的良好环境,以利于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其次,培植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形成自然而然的共享行为,强化知识共享意识。

(三)创新型企业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只有通过自身创新的确定性才能来对付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创新能力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动力。随着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 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即开创新市场和取代旧市场的能力。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赢得竞争,就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胜人一筹。所以,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奉行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甩开竞争对手的主要途径。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创新型企业文化就是要较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此,需要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适宜知识创新的环境。良好的机制与环境是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激发创新热情与创新思想的必备条件,企业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是企业知识创新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企业知识创新环境包括两个层面:宏观环境,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是企业文化创新形成的基石;微观环境,指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创新阶段、不同创新项目等所处的特定环境。营造知识创新环境,对企业来说主要是营造知识创新的微观环境。微观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硬环境的营造,即营造用于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的营造,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为员工营造有利于发散性思维、敢于突破旧框框的环境。当然,管理层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带头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形成上上下下热衷创新的氛围。

现代企业文化探讨:关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文化哲学。的企业文化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探讨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并提出了现代企业深层次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理念 管理 行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在当今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将愈显示出它的功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这样,企业实力的竞争同样也是这样。

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的理论成果,而且中西方许多学者对文化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中国著名学者霍桂桓曾对文化哲学定义:“文化哲学就是‘通过从哲学所具有的总体性立场和理论高度出发,运用融抽象分析和具体综合为一体的、个体主义生成论、方法论视角,对文化的生成、发展和变迁规律、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的互动过程加以研究,构建而成的哲学理论体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本质有过很多的表述,如美国的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公司文化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他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这些仪式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我国也有学者把企业文化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其内容有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以及企业文化载体等。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改变着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企业发展的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实际需要的创新性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以物质和精神为载体的经济文化。

2 现代企业文化实践建设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知名企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型的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理念。但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更加深入?企业如何建设一种更本色而更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了新世纪企业经营管理者值得思索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渗入了现代管理经营的过程之中,对形成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国企业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主要是儒家管理思想,其思想精髓是讲求“中庸”之道,强调管理伦理与道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人的创造性。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又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一个竞争加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企业要具有经验丰富一步的优势,更应该在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我们认为,加强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建设应着重以下三个方面:

(1)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理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能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创新潜能。理念是指企业价值理念系统的确立和共识, 企业文化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形成一套自身的经营哲学,它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产品、人力资源和创新上。企业经营哲学是经营企业的较高精神和指导思想,正如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一样,是指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看法。企业的经营哲学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它的切合企业实际、凸现企业个性、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理念力。这种理念力可在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员工中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提升、一种动力。在形成企业的产品特色、品质的企业品质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必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通过在企业员工之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锻炼员工的品质与能力,培育员工的敬业与献身精神。

(2)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管理。

企业文化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包括建立有形的和无形的企业文化实质内容。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人的参与,而人的活动需要制度的规范与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与实践,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纯”理念性的东西,它应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之中。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文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所形成的应是一种管理文化或制度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以管理为重中之重。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和柔性的管理手段。而管理是一种理念的灌输,是一种价值的导向,是把企业提出的价值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价值共识,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首先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地将价值理念体现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之中。一定要把提出的价值观,通过有效的制度准则贯彻下去,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与企业文化的“本源”相背离。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管理效应。现代企业应优化其管理机制,以企业文化为引导、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效率和效益。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行动,也就是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复杂的社会存在,人性也是复杂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运用理念、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全部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员工,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文化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行动准则所强调的就是企业每一层面的员工都能接受企业的价值理念,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遵守,忠实履行,创造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而人的行动是一种自主行为,是一种自主实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行为。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不仅是指理念形成过程中的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而且更应该是他们凭借其丰富知识、能力和优良品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能力与优势。行动力的建设,不仅有目标管理的方式,还应形成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如海尔的“创新文化”,就在于创新已渗透到了每位员工的行动中,在于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宝钢的“用户满意工程”,就在于通过推行“用户满意管理”,形成“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用户”的共同认识和运行机制。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追求。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跟随时代的潮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华,突出企业的特色,建设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具备强大凝聚力的核心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探讨: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企业文化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知识管理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是,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而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环境。所以,构建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 知识管理 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经济中,企业是否具有创造、传播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正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现在国内有不少企业也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积极应用知识管理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经营哲学、企业文化形态、企业道德规范、企业精神风尚、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地发展自己。Delphi Consulting Group研究人员Hadley Reynolds 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是企业文化。可见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保障,不良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障碍。所以,构建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构建适合企业知识管理的现代企业文化,首先必须了解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目标及优势。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

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企业知识为管理对象,是对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较大效益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的决策。知识管理是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企业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更有效地利用知识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活动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 使用和存储。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资金与劳动力。

企业知识管理是将知识看作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较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知识管理把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及企业经营战略等协调起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创造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

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增强企业组织的适应性、生存能力等重要措施。从本质上来看,它涵盖了企业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造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企业知识管理是个人和企业要适应现代经济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的真正向导。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取得竞争力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技能、高速运转的效率。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项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培养企业达到以上目标。首先,知识管理是企业培养竞争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综合能力被看作是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其次,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正确决策的基础。因为在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知识管理获得所需的知识,以便做出决策。企业知识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创新是保持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活动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较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吸引到献计献策和能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培养企业灵活应变能力。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任何企业都处在一个变化无常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不可能在某一领域永远占据霸主地位。为了使企业能在竞争中维持其市场地位,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变化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并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而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培养和提高这种快速应对能力。

3.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通过知识管理可以较大限度地获取和共享有用的经验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知识资产,缩短作业时间和减少重复劳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目的。

4.培养和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拥有高素质和技能的企业员工是企业竞争优势和竞争力提高的基础条件。通过实施知识管理,促进现有员工和新雇员工对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最终提高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知识管理不仅会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会改变人们的工作、思维方式。企业知识管理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环境。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同步发展。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更适应竞争要求的企业文化。21世纪的经济发展,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往往是经济与知识文化的一体化运作。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也是知识管理能够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能为绝大多数员工信守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和经营战略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是不可被忽视的,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而影响企业对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比如,影响决定哪些知识是有用的、重要的,哪些知识是必须保留在企业,从而获取核心竞争力,哪些知识可以向外界传递或与外界分享以获取战略优势。

2.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包含所有不可言传的关于组织与其员工之间如何传递知识的规则,它界定哪些知识属于组织,哪些知识属于员工个人;它决定在公司中谁应有什么知识,谁必须分享这些知识,谁有权保存这种知识。企业领导层如果不能理解企业现有的知识传播机制,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改变这种机制,那么想改变与知识相关的行为将会十分困难。如果企业很明显地认为某些部门比另一些部门重要,那么毫无疑问会挫伤知识交流的积极性,导致各业务单位尽力保卫自己的知识库。

3.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创造、传递和使用的行为决策。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创造和共享。企业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同样也决定着一系列能够影响知识生产、共享与利用的行为,即会影响交流质量的行为。如果一种企业文化相对于知识而言更重视知识共享,它就会创造一种更便于利用知识的交流环境。因此,企业文化为知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对新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如何对待、获取和传播新知识的行为。对于今天那些面临剧烈的、甚至威胁其生存的技术与竞争形势变化的企业来说,这个过程的动力机制反映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如果它们希望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验证和传播新知识,以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与资源配置。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必须构建一种知识型的企业文化。 知识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按照知识管理的要求所形成的,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知识型的企业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如果企业文化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就会对员工起到价值导向、角色规范和引导员工实现知识创新的作用,他们就会在企业文化所营造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2.沟通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充分沟通,化解文化理念上的认识差距,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相互信任的融洽气氛,有利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激励作用。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人力资源的管理,尊重人性、尊重员工的需求,并能使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实地需求取得较好的统一,有利于鼓舞员工的士气,从而使员工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的产生。

4.凝聚作用。企业员工在的企业文化中可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体会人格的尊重,从而热爱他们的企业,敬职敬业,有利于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

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知识管理也不例外。企业知识管理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探索知识资源在生产实践中的新发展,它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通过创建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利用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新与增值,在知识创新中谋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企业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构建与企业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学习型、共享型、创新型的现代企业文化。

(一)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未来成功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五种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可见,学习型组织在共同的远景下,有着崇高的信念与使命,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这种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是学习型文化。在这种文化导向下,人们追求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开发能力与智慧。尤其团队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组织中成员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员工在工作情境中不断地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各类人员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决策层,他们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因而更需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如计划、执行、控制等环节;四是强调“团体学习”,组织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学习型文化是未来企业成功发展的保障,也是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协同共享型企业文化

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企业文化,以消除传统的对抗,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协同共享型文化鼓励员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并促使员工将知识转化为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力。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重要内容。

知识共享型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要求企业的知识管理者拥有鼓励知识共享的核心理念,积极为企业营造一种全员共享知识的氛围;二是要求企业有完善的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要求每一位员工参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三是要求企业文化的参与各方摈弃传统的竞争观念,树立以合作促竞争、以竞争促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双赢;四是要求企业中的个人创新与团队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共享的团队精神并不排斥个人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积极倡导共享与交流在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成员之间进行,这样有利于拓宽知识创新的空间。

构建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成为知识管理的倡导者、参与者。企业管理层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影响企业员工的重要因素,而且决定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成败。要推进知识管理,管理层应该发挥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增加和方便员工沟通、交流的良好环境,以利于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其次,培植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形成自然而然的共享行为,强化知识共享意识。

(三)创新型企业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只有通过自身创新的确定性才能来对付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创新能力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动力。随着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 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即开创新市场和取代旧市场的能力。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赢得竞争,就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胜人一筹。所以,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奉行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甩开竞争对手的主要途径。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创新型企业文化就是要较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此,需要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适宜知识创新的环境。良好的机制与环境是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激发创新热情与创新思想的必备条件,企业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是企业知识创新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企业知识创新环境包括两个层面:宏观环境,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是企业文化创新形成的基石;微观环境,指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创新阶段、不同创新项目等所处的特定环境。营造知识创新环境,对企业来说主要是营造知识创新的微观环境。微观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硬环境的营造,即营造用于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的营造,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为员工营造有利于发散性思维、敢于突破旧框框的环境。当然,管理层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带头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形成上上下下热衷创新的氛围。

现代企业文化探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

一、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由于要么流传不广,要么与政合一,无以为继,趋向腐朽与没落;现代企业文化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经世济民,但由于太过追逐实用与私利,与人类发展趋势不相吻合,缺乏历史与文化底蕴。虽然当前国内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论述已散见一些报刊杂志,但对此做专门研究的书籍和机构难得一见。本文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构加以探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困厄、现代企业文化的建构,或许稍有启示。

1、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困厄的渊源。

2、揭示现代企业文化陷入困境的原因。

3、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冲突提供理论上的解决方法。

(二)实践意义

孕育于“农业――宗法”社会土壤的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基于市场经济理论的现代企业文化,冲突与尴尬无可避免。本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虽然存在异质冲突的成分,同样也存在同构契合的因素。对于我们在实践中理顺两者关系不无益处。

1、有助于企业现走出代企业文化的困境。

2、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关系思辩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建构现代企业文化模式,对于中国企业建构本企业的 企业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其文章典籍虽说用汗牛充栋来描述或许太过,但也确实是随处可见的。虽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已经很有成就,但也正因为太多,观点不免有所分歧。而对于企业文化的具体构成,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虽然很多,但有代表性的观点,不外以下几种:

1、国外人的观点 (2)迪尔•肯尼迪:“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

(3)约翰•P•科特: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的文化现象”。

(4)李•罗依•毕奇:“主要信仰和这些信仰所导致的行为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5)爱伦•威廉等:“文化是企业中共同拥有的、相对稳定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6)爱德加•沙因:“总而言之,从企业的各个层面来说,文化就是根本的思维方式――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独创、发现和发展而来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作为正确的思维方式传输给新的成员,以使其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自觉运用这种思想方式去观察、思考问题、感受事物。”

2、国内人的观点

(1)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张大中:“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2)张木生:“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体现出企业管理者主体意识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等要素组成。”

(3)刘光明:“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4)曾仕强:“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企业的氛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形但能感觉到。”

(5)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岫岚:“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6)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 2、美国的帕米•路易斯等人并《企业管理:21世纪的挑战》中指出:企业文化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可见的具体行为;另一部分是潜在的观念、行为标准、共有价值观和宗旨。

3、而加拿大的伯歌•纽豪热等人则认为:企业文化可以描述成三个层次:及时层次是最深层,是企业的共有观念和核心价值观;第二层次是中间层,是企业的具体行为和习惯,即“我们做事的方式”;第三层是最简单最易见的标识、文字等。

4、张云初等: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三大层面:精神层、行为层、形象层。

5、当前最为典型的观点:企业文化包括四个层面: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三)企业文化的模式

对于企业文化的模式的研究,国内外也有很多观点,而且也明显体现出西方人与东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西方人总结出来的企业文化模式,往往都是基于某一特定要素,继而扩展到其它要素;而我国专家和学者却喜欢大而全,先拉起框架,然后突出重点。在这里我们主要以国内的观点为基础,研究一下国内企业存在哪些企业文化的模式,同时简单地介绍一下西方的几种典型的企业文化。

1、国外关于企业文化模式

及时,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模式

第二,学习型企业文化模式

第三,技术型企业文化模式

第四,“以人为本”型企业文化模式

2、国内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

当前国内存在以下几种典型的企业文化模式。

及时,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海尔CEO张瑞敏指出,“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海尔人以创新为价值观,构建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包括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和海尔目标等;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制度行为文化,如“OEC管理法”、“SST市场链机制”和“6S大脚印”等管理法则等;在此基础上则构建了现代文明的物质文化。

第二,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即“以人为本”,它体现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主旨;“讲求经营之道”,强调了企业理念与经营战略相结合;“培育企业精神”,涵盖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作风和企业道德的建设内容;“塑造企业形象”,综合了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员工形象等的建设发展要求。

第三,以广东太阳神集团为先行代表的CIS构建模式。它从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层面,系统地将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还出现了将CIS的营销战略提升为企业文化战略的趋势。

第四,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它以企业理念满意为先导,以产品和服务满意为重点,将企业管理文化与经营文化融为一体,开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型模式。新版ISO9000系列提出了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也将会从质量保障体系上推进这种模式的实施。

第五,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为代表的“三维立体”的构建模式。即以企业文化为主体,将厂区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三者结合为一体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这种模式虽具有其特殊性,即适用于厂区和社区连为一体的企业,但是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横店集团、江苏华西集团等的经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难点

(一)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指出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日益走向没落,处境困窘;而现代企业文化由于立足于西方的市场经济和实用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太过功利,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企业运营难以持久。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来源于“农业――宗法”的封建社会社会,现代企业文化肇始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浪潮,但是两者虽然存在异质冲突的成分,同样也存在同构契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对现代企业文化进行建构,并提出与21世纪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模式。

(二)研究方法

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2、比较研究的方法;

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4、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5、不断变革的发展观;

6、具体分析和实证的方法;

7、实验观察的方法。

(三)研究的难点

1、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太过广泛,难以概括;

2、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契合点较难把握;

3、现代企业文化概念和模式太过繁琐,很难整合;

4、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存在一定难度。